環西文化廣場相關作文20篇

環西文化廣場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364字

南通有很多廣場:體育廣場、清源廣場、中央公園、環西文化廣場、名都廣場、鐘樓廣場……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南通環西文化廣場。

環西文化廣場在崇川區文化宮電影院的旁邊,一大早,環西文化廣場就已經漸漸地熱鬧起來了。有的老爺爺在揮舞著長劍,有的老奶奶在打太極拳,還有的年輕人正在談笑風生,談著家常。

到了晚上,環西文化廣場更是一片輝煌,女人們在跳健美操,老人們在跳廣場舞。濠河上的一隻只小船像一片片葉子一樣漂在湖面上。走著,走著,不時會看到幾個小販,旁邊有幾個小孩纏著爸爸、媽媽給他買工藝品、泡泡機、熒光棒。最好看的就是那裡的音樂噴泉了,一股股水像水姑娘似的隨著動聽的音樂翩翩起舞,那些遊船還故意開到那裡,想摸摸音樂噴泉,卻被欄杆攔住了,只能讓一些“隨處亂跑”的小水滴打打船頂。

我喜歡熱鬧非凡的環西文化廣場,它給人們帶來了歡樂,你們呢?

我心中的文化廣場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894字

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美好的幻想,而在我的記憶深處,卻只是希望著能有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廣場。是的,它單單只是我們孩子的文化陶冶天地。

我的文化廣場,不需要太巨集偉的建築,只需要像古代一樣古色古香即可。路過一道草色青青的小路,便來到了文化廣場的大門口,門前懸掛著一塊大匾,書海暢遊4個燙金的大字懸掛其中。推開木質大門,眼前是一道長長的小徑,小徑兩旁的香爐裡,不斷有香氣傳來,虛虛渺渺的青煙,彷彿一隻無形的披紗,半有半無,半現半隱地籠罩了整個文化長廊,籠罩了牆壁上數幅的文人頭像,伴著優雅的《春江花月夜》,徐徐走進小徑。

沿著這條小徑往前走,是一個巨大的壁室,壁室裡懸掛數幅名畫與數篇詩文。好畫配好詩,還有音樂齊舞,這裡的意境更加濃烈了,好詩與好畫,將人的心情隨著畫中人物的感情,隨心而動,隨欲而動,使人有一次有一次的沉醉。

離開壁室,走進一間書香苑,房內擺設著與古代相仿的文房四寶和一條長長的石階,背後的牆上,是一片又一片,一首又一首的散文,佳作,好字,讓人讚不絕口!白居易桃花源的美麗淡雅,岳飛滿江紅的豪言壯語……宋徽宗剛勁有力的瘦金體,王羲之端莊典雅的楷體,形形色色,無一不有,無一不叫人驚歎!唐宋八大家的提名與擬照分別於四壁之上。在這裡,音樂也變成了儒雅脫俗的《荷塘月色》。音樂是美麗的藝術,在文學小房的一端,有一臺手控鋼琴,人們可以藉由彈出自己喜歡的樂曲,房間正中的筆墨紙硯也可由各方文人揮灑墨汁……

走出書香苑,是一條讀書長廊,這裡集合了長千上萬本圖書,完全符合中小學生的讀書口味,是一個室內的圖書角,同學們可以由此借閱書籍,只是要注意,請你們保持安靜,這裡是一個夢想啟程的地方。

下面是最後一個專案了,文學天地,這將是一個最自由的專案,你可以盡情展示自己的文風,在鋪滿了宣紙的牆上掛滿你自己撰寫的詩歌,散文。這裡是你文學之夢飛翔的地方,你可以沒有羈絆,沒有約束,因為在文學的世界裡,需要的不是循規蹈矩的照抄,而是天馬行空的想象與不斷的創新。

這就是我心中的文化廣場,它就像是一個袖珍的文化建築。我希望的並不是真正有這麼一個廣場,我只是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在文化的海洋裡地暢遊。

美麗的文化廣場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457字

大家應該都有一對鏡子吧!那就是一雙像鏡頭一樣的眼珠。

在我的採訪鏡頭中,有無數的新奇景色,突出的人和事……其中最迷人的要算文化廣場。晚上,廣場上燈火通明、人山人海。有的吹拉彈唱、有的翩翩起舞、有的在做各種健身運動,真是數不勝數!廣場正中有一個音樂噴泉,這噴泉隨著音樂的升騰跌起,一起一伏。有的噴泉朝裡噴,那一棵棵濺起的小水球,晶瑩剔透,好似一串串華美的珠鏈;有的噴泉向上在一起噴在高空上,在七彩燈的照耀下,猶如架起了一座座七彩的天橋,又好像一條條騰雲駕霧、上下翻飛、相互嬉戲的蛟龍。

夏天,來到文化廣場,圍繞文化廣場的音樂噴泉隨著音樂的旋律,起伏著,變化著,時而委婉,時而激昂,在明亮的燈光照耀下,美麗極了!還有淘氣的孩子圍繞著池邊玩,邊追逐,不時被噴泉淋成一個個落湯雞,都不怕,還是那麼歡樂……

這些只是我看到的文化廣場中的一部分,還有許多迷人之處呢,這裡,我就不多說了,不信,那你趕快行動吧,看一看你能看到什麼?

讓你來接著敘述吧,這一定會讓你為之震驚,為之入迷,讓你心潮澎澎、激情萬千,眉飛色舞、滔滔不絕喲!

世界兒童文化廣場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440字

一天,我和爸爸去北侖鳳凰山樂園旁邊的世界兒童文化廣場遊覽。

我走近一看,裡面有兩排非常高大漂亮的燈柱,燈柱上面介紹各種各樣童話故事的人物名字。有醜小鴨、野天鵝、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等等,真是數不勝數啊!

每個燈柱的的後面,都有關於世界兒童節的簡介。如中國香港的兒童節是4月4日;日本的兒童節還有男女之分,男兒童節是5月5日,女兒童節是3月3日;英國的兒童節是7月14日等等。大部分國家的兒童節是每年的6月1日。

兒童節的來歷是這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殺害了很多兒童和婦女,之後世界各地的代表匯聚一起,憤怒的揭穿了帝國主義殘害兒童的行為,於是決定把每年的6月1日定為國際兒童節。

整個廣場四周環繞著鬱鬱蔥蔥的樹木,廣場的另一端有無數只雕刻的大雁,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自由自在地展翅飛翔。還有地上豎起一塊塊大石頭上有非常精細的化石模樣的雕刻,還有這些本來是整體的大石頭是用怎樣的工具把他們整齊的切割分開的,這得花費多少心血啊?

這真是一個風景優美並且能增長知識的好地方!

北山文化廣場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590字

我的家鄉在長沙縣北山鎮,是個山清水秀的小鎮。這裡有個供人們休閒娛樂的圓形廣場—文化廣場。那兒綠樹環繞,鳥語花香,環境優美。我們都喜歡到那去玩。

文化廣場的中央是旗臺。旗臺的地磚拼成一朵花的圖案,一圈綠油油的鐵樹環繞著它。遠遠地,你就能看見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

廣場北面是寬闊的北山大舞臺和綜合文化中心。老奶奶和阿姨們每天傍晚在大舞臺上跳廣場舞。夏天,文化站的工作人員經常在那播放免費的露天電影,忙了一天的人們一邊看電影一邊納涼。鎮上的重大活動或比賽也在北山大舞臺舉行。綜合文化廣場是個白牆灰瓦的兩層小樓,有免費開放的羽毛球場、健身房、圖書館、老年人活動中心……

廣場西面有門球場、籃球場和兒童遊樂區。白天,老人們在門球場上打球;傍晚,我們便在門球場內嬉戲打鬧。有時我們在兒童遊樂區玩滑梯、玩沙子,可開心了!爸爸和叔叔們在籃球場裡打球,總是個個大汗淋漓。四周的燈把廣場照得像白天一樣,大家玩到多晚也沒關係。

廣場南面有兩個弧形走廊,人們在那裡駐足休息、聊天。走廊是木製的,古香古色。欄杆上鑲嵌著中國畫,畫上是北山著名的景點或者北山的古今名人。

廣場東面的池塘中有座假山,池塘附近開滿了黃色的迎春花。池邊的柳樹枝條細長,葉子嫩綠,讓我想起了賀知章的《詠柳》。池邊的空地上常有人們在運動器械上鍛鍊,累了就在池邊的亭子裡休息……

北山文化廣場雖然不大,但在我心中,它是最美的。

美麗的文化廣場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334字

我的家鄉在清遠,那裡有一個美麗的文化廣場。

到了晚上,文化廣場就非常熱鬧。廣場上的人有的有在跳舞,有的在騎自行車,有的在滑旱冰。

文化廣場的右側是兒童樂園。那裡有我最喜歡的蹺蹺板、滑梯、鞦韆、算盤等。許多小朋友都在那裡玩,發出一陣陣悅耳的笑聲。

順著彎彎曲曲的小路繞了半個圈,就到了金魚池。金魚池裡許許多多的金魚數也數不清。有的全身都是紅色,像穿著紅彤彤婚紗裙的新娘,有的黑白相間,還有的身上長著黑點點。我喂飼料的時候,金魚在水裡擠來擠去,很調皮!

順著曲徑向蓮花池走去。如果是夏天,就能看見一朵朵蓮花。綠色的是沒開花的,還在睡著香甜的覺。粉紅色的,像一個個燦爛的笑臉。不過,到了秋天,這些美麗的蓮花就都凋謝了。

文化廣場真是太美了!每一處景物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們!

文化廣場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584字

家鄉的廣場個個都是那麼美麗,但我心中深深地印著文化廣場那美麗動人的景象。

清早,我來到文化廣場,從正面進去,第一眼就看見了九根柱子。柱子上面雕刻的龍更是栩栩如生,有的上下兩條龍在相互對望,好似在爭論不休,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還有的是一條龍獨佔一根柱子,表情驕傲不已,好像在說:“哈哈,這個地盤是我的了!”而有的在到處騰雲駕霧地亂竄。這九根柱子則名為“九龍柱”。

再向前走幾步,就看見一個圓形的平臺。從上面看,則是一個太極八卦陣,有一些老爺爺老奶奶經常在上面練太極拳。周圍的花壇裡常常有些小花在盛開,有的藏在葉叢裡,好像和我們捉迷藏。大風一吹,這些小花就從葉叢裡露出了臉,散發出淡淡的香味,芬芳撲鼻。周圍的大樹枝葉繁盛,知了、小鳥、蟋蟀,都在樹上給我們演奏大自然的音樂,彷彿在迎接人們的到來。旁邊還有一條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人們可以走上去按摩一下腳底。

傍晚,文化廣場來了一大群阿姨和一群活潑好動的小朋友,阿姨放著動聽的音樂,跳起舞來。那動聽的音樂引得一廣場的人,甚至大概三四歲的孩子也跟著跳了起來。

廣場舞結束以後,路燈頓時亮了,小朋友在歡快地玩耍,小蝴蝶也飛來了,加入這個“歡樂團”。有的人坐在花壇邊聊天,花壇裡的花被燈光一照,顏色更加鮮豔。

文化廣場的美景使我終生難忘,永遠刻在我的心頭。

文化廣場的清晨 篇8

國一作文 ,797字

清晨,太陽從東邊緩緩升起,新的一天又到了。微斜的陽光透過樹梢灑在人們身上,似是給人們披上了一件溫暖的衣裳。

我迎著朝陽,開始了一天的晨跑。有點兒累了,我踱步向前走著,靜靜地看著清晨的文化廣場。

溫暖的太陽光斜斜地照射在乾淨的跑道上,跑道旁那無人問津的花草,此刻竟也像天空中的繁星,雖無牡丹和芙蓉般的萬紫千紅、國色天香,卻也有著一種說不盡道不明的小浪漫。蜿蜒曲折的青石小路上,一對老夫妻互相攙扶著,慢慢地向前走著,腳下時不時發出輕微的“踏踏”聲。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被陽光拉得老長,我突然想到了一個詞——細水長流。

順著他們往遠處看,我看到了一群老爺爺在樹蔭底下打著太極。他們整齊劃一的動作,像是每天都操練,彼此之間默契十足。陽光鋪灑在他們的臉上,愈發的和藹。他們邁出一步的腳微微壓低,行雲流水的動作,在微風中顯得是那樣的有活力。我不禁痴迷了。

突然,身後一陣熱情似火的音樂聲傳到我的耳畔。我回頭一看,原來是一群老奶奶在跳廣場舞!她們的舞蹈動作簡單而統一,說不上優美,但她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好像這一切為的僅是舒活筋骨,抖擻精神,又或是隻要大家聚在一起,就已經足夠快樂了!我不禁也笑了。

在她們的身旁,是一片濃郁的樹蔭。樹蔭底,圓桌上,是陽光斑駁的痕跡。幾個老爺爺正在下著象棋呢。只見其中一位老爺爺面帶笑意,胸有成竹地看著對面的老友一手執子,冥思苦想。良久,他的老友才落了子兒……

太陽升得越來越高,孩子們也都出來了。籃球場上,石板凳邊,草地裡,都是他們嬉戲打鬧的樣子……

真是好一個“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我漫步在這國泰民安的“世外桃源”中,看著人們幸福的笑臉,不禁為我的祖國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東西文化的碰撞 篇9

高二作文 ,930字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是既保守固執又精明能幹,而西方人則是比較自由民主,做事規矩,追求紳士風度和誠信。兩種來自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總會發生一些令人震驚的事情。這在看完《東方文化西方語》後感受就更加明確了。

比如,談到“海外華人圈有這樣一種說法:中國人在國外要過三關,即語言關、金錢關、心理關。不過以我在海外的觀察與經歷,我覺得華人們還要過‘小人關’。”這個“小人關”指的是中國人在國外生活時,老想著在各種管理和制度中找出可以佔便宜的漏洞來減輕高昂的服務費用。這種行為自然是不被提倡甚至是違法的。但做這些事的中國人抱著一絲僥倖的心理,想著自己應該不會被抓到,而且這也是沒有誠信的表現,是對自己極度不負責任的做法。在國外,誠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德。一個員工可能會因為就撒了一次謊而很難再找到工作或終生失業。高中生可能因為考試作弊而不被任何大學錄取。更何況是不排隊、坐車不買票甚至是逃稅這種事?

“沒有明令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的事”,這應該是許多國人心中的觀念,出國後也屢試屢爽,頻頻觸犯法規法律。我們身邊也是常有“沒有明令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的事”的情況出現。如規定學生晚自習期間不能去洗手間,有些同學就想出“我去喝水的時候順便去上洗手間”的藉口;上課不許吃零食,有些同學就用嘴叼著牛奶一直喝個不停。老師看了提醒他,他就說“規定上課不許吃零食,又沒說上課不許喝牛奶”。在這種小事上都喜歡找漏洞去鑽,更別提那些可以“省錢”的“坐車不買票”“逃稅”等事情。中國人的精明能幹都用在瞭如何讓自己付出很少卻能享受成倍好處上。殊不知有辛苦汗水的勞動成果才是最受用最踏實的,靠正確途徑得來的東西才最受享用的。

外國人看到我們國人的這些海外行為,即使我們的國民GDP再高,生產總值再大,進出口量再多,終究還是不會從心裡承認我們中國是一個大國、強國。出國在外,我們已經勢單力薄,更要遵守國外的制度和管理規則。出國留學,入鄉隨俗是最好的生存方法。學習國外人的禮貌誠信、遵紀守法,才能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環境,儘早度過“小人關”。而不是屢次違反法律,還被驅逐出境,搞得金錢事業兩頭空。

最後我認為:精明能幹是好事,國外生活要自律;學習當地各法律,適應民族好文化;樹立中國好榜樣,民族強大遲早的事。

中西文化差異 篇10

話題作文 ,664字

《普羅米修斯的故事》講述了普羅米修斯同情人類,為人類盜取火種,讓人類過了上幸福的生活,自己卻被束縛在高加索山上,接受宙斯的懲罰,最後,一位名叫海格里斯的勇士救出了普羅米修斯,讓他重獲自由。

而《燧氏鑽木取火》講述了大神伏羲同情人類,將火賜給了他們,不過,因為某個人的疏忽,讓他們失去了火,重新陷入了黑暗之中,這時,有一位年輕人不畏狂風暴雨,不怕跋山涉水,在伏羲的指引下找到了一種永遠不會熄滅的火。

從這兩則故事中可以看出兩位大神---普羅米修斯和伏羲都富有同情心,可是,同樣有關於火的神話故事卻隱藏著許多不同點。

從《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中---“狂風終日在他身邊呼嘯,冰雹敲打著他的面龐;凶猛的大鷹在他耳邊尖叫,用無情的利爪撕裂他的肌體。”這段話表現了普羅米修斯的善良、無私和勇敢,彰顯了西方神話故事裡神的情感,然而,《燧氏鑽木取火》中---“年輕人翻過高山,涉過大河、穿過森林,歷盡艱辛,終於來到遂明國……年輕人不灰心,他找來各種樹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樹枝進行摩擦。”這段話體現了東方人吃苦耐勞的堅毅品格和人定勝天的壯志雄心,東方神話崇尚以人為主,每個成就都來自於人類自身的努力,刻畫出了一個個勇敢鮮活的英雄人物。

兩則神話的形成截然不同,相比之下,我更喜愛東方神話,因為在人們遇到困難時,他們是靠自己的努力而成功的,不是靠別人的施捨和給予。

東西方神話各有各的特點,西方神話充滿美妙奇幻;東方神話充滿艱辛智慧,這也讓我明白了世界是多元的、美好的。

一場艱苦的旅行——《文化苦旅》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1211字

文化苦旅,顧名思義即是餘秋雨先生對中國歷史文化探究的一場艱苦的旅行。在本書中,餘秋雨先生用樸實無華的文字向我們講述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故事,歷代文人艱難的故事,我從中受益匪淺,感觸頗深。其中最令我影響深刻的是《道士塔》和《風雨天一閣》

《道士塔》,餘秋雨先生將這篇文章小說化,而表達的內容只用三個字即可說明,那便是那帶著瓊瑤阿姨淚腔而彷彿在那幾卷古書面前,對著死朽者的屍骨卻無力迴天的哀怨嘆恨道:“我好恨。”我彷彿看到作者像一匹狼在黑夜中哀嚎卻無奈。

在本文中王道士是一個沒知識沒文化的人,只因巧合以敦煌窟為家成為了道士,在這段期間王道士對莫高窟進行粉飾,繪上了西遊記的故事,這看上去美妙但卻是對中古歷史文物的一種褻瀆。王道士的作為也的確反映出當時的教育落後,也為後來的損失埋下伏筆。不就王道是發現了這莫高窟裡的經書,並視其為珍寶。後來英國的考古學家斯坦因知道這件事便前來,這裡,餘秋雨又為我們引出了一個橋樑似得人物,那邊是湖南人蔣孝婉。在歷史的長河中,這類橋樑似得人物往往被掩蓋,但它卻往往是最重要的。在文中蔣曉婉幫助英國人用僅僅30英鎊換回了那幾卷古書。可是蔣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這是我閱讀時發出的疑問。但我想可能是當時的社會背景所迫吧,畢竟那是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身為一個不被重用的普通中國文人也只有到異國他鄉謀出路了。

當王道士聽到斯坦因提出的要求時,他的第一反應是警惕、閃躲、拒絕。這說明當時的他還算有點良知,但後來他卻又同意了,這也就是因為他之前的經歷,那三十磅大洋可比他平時一年化緣化來的錢多得多。而且他本也是出於善意希望中國文化能在各國展覽,但卻是這一念之差釀成終生遺憾。

作者曾幻想在斯因坦走的路上攔住他,但後來卻又放棄了。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怕官兵私藏呢?還是怕軍閥混戰搞得古書葬身於戰場呢?原因數不勝數,最終讓它在異國展覽可能還會完整吧。

這便是《道士塔》,講述了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流血的故事。警示我們年輕人在面對祖國文化遭受侵略時要勇於站出來維護,不像王道士那樣愚昧軟弱。同時也在呼籲保護歷史文物。

“二百年的積存,可散於一朝;三千里的蒐集,可焚之於一夕”說的便是位於寧波的天一閣。

本文中提出了“健全的人格”這一可笑的詞,後來這個可笑的詞又被獻給康熙帝。古人好講“健全”“圓滿”,也擅長把這些完美的修飾詞留給自己的掌權人。然而健全的人格包括“禁止婦女登樓”的封建族規。是一個酷愛書籍的女子最終抑鬱而終。這也反映當時在既缺少人文氣息有無婚姻自由的年代,一女子想借著婚姻多讀一點書,其實是在以自己的脆弱生命與自己的文化渴求周旋。她失敗了,卻讓我很感動。《天一閣》的真諦大約是叫我們堅持文化的積累,沉澱出濃郁的民族情節。

《文化苦旅》使我懂得中華民族文化來之不易,且行且珍惜。也許如秋雨先生所言“時間和文字在一個個老庭院裡廝磨,這是文化存在的極溫暖的方式。”也罷,千般荒涼,以此為夢;萬里碟躞,以此為歸。

廣場舞作文800字 篇12

國三作文 ,1749字

【篇一:廣場舞】

廣場舞是一種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它風靡一時,無論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它的身影。它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可以愉悅人們的身心,陶冶人們的情操;還可以強身健體,鍛鍊減肥。因此,它深受人們的青睞。每當華燈初上,燈光璀璨之際,忙碌的白天便躲了起來,“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隨後,廣場舞富有節奏感的音樂在我們的耳畔響起,老年人們便紛紛出門,到各個廣場和公園跳廣場舞。

燈火輝煌之時,廣場上陸陸續續地來了一些老爺爺,老奶奶。他們大都年過半百,有的甚至到了古稀之年。此時,他們都直起了平日裡蝦一般的彎腰曲背,做著熱身運動,不約而同地,有秩序地列成了一個整整齊齊的方陣。站在最前面的兩位老人是領舞,他們跳得津津有味,充滿活力,盡情地揮舞著他們的手臂,扭起了屁股,像是變得年輕了一般。

站在最前面的兩位老奶奶,是跳得最好的領舞者,她們身穿一襲柔軟、暖和的羊毛衣,還有一條粉紅色的運動褲,腳穿布鞋。她們的舞姿從容、自然,毫無壓迫感,動作富有節奏感,嫻熟而且標準,哪怕是高難的一字馬,劈叉都做得那麼的到位,引來大家的陣陣喝彩,聲聲叫好。那婀娜多姿的身姿舞動著,靈巧、輕盈的雙腳輕輕挪移著。領舞的人彷彿走進了音樂,與它融為一體,忘記了所有的不安、煩惱和憂愁。

跟在領舞者後面的兩位老人,認真地、專心致志地模仿著領舞者。她們身著一襲長裙,雖然已是白髮蒼蒼,但散發出來的活力仍不輸青年人。雖說比不上專業的舞者,但她們專注極了,一舉手、一投足都做得有模有樣,還緊緊盯著領舞者,生怕做錯了哪個動作還是不小心做漏了哪個細節,兩人還不時切磋著舞姿。

後面的初學者動作不標準,甚至扭曲變形,慢了半拍,就直接跳過,與那專業的領舞者相對比,真可謂大相徑庭。但她們不怕別人的嘲笑,就像那學步的孩子,笨拙地步步前進……

許多跑步鍛鍊的人們都停下來駐足觀看,還時不時地拍手叫好,甚至加入她們的行列。現在生活美好了,老人們一有空都會從寂寞的屋簷下走出來透透氣,她們跳的不僅僅是廣場舞,還是渴望擺脫孤獨的願望。廣場舞是種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它讓老人們擺脫了孤獨寂寞,更加熱愛生活。

【篇二:廣場舞作文】

每當華燈初上,燈光璀璨的時候,忙碌的白天躲了起來,遠處便傳來了富有節奏的“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一群年近古稀的老人們正紛紛趕往刺桐公園。你瞧,他們正成雙成對地跳著廣場舞呢!廣場舞現在已經得到了老人們的青睞,它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可以愉悅我們的身心;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還可以強身健體,深受人們的喜愛。

瞧!已經有許多老爺爺、老奶奶來到了公園裡,他們已經開始做準備動作了,他們大多數都是年過半百甚至已經到了古稀之年的老爺爺、老奶奶。人們陸續到齊了,他們有秩序地排成一個方陣,領舞的人站在最前面。他們伴隨著樂曲,跳得津津有味,老爺爺、老奶奶也都直起了平日裡蝦一般的彎腰曲背,跟隨著音樂的旋律,忘我地跳起了舞。盡情地揮舞著手臂,扭起了屁股……

領舞的人,身穿鮮豔的衣服、黑褲,腳穿專用的跳舞鞋,跳得從容、自然。柔嫩的腰肢、靈活的手指、輕盈的雙腳自由扭動,她的眼神隨著手腳而動。她動作嫻熟、標準、富有節奏,她身手敏捷,哪怕是高難度動作劈叉也做得十分到位,那雙靈巧的腳在地上挪移,彷彿與音樂融為一體,忘記了身旁的一切事物。看著她婀娜多姿的動作,使人彷彿看到了孔雀開屏……

前排的兩個穿著寬腳褲的老奶奶模仿著領舞者,他們雖然已白髮蒼蒼,但卻老當益壯,散發著青年人蓬勃的活力。雖比不上前面兩個專業的領舞者那般婀娜多姿,但她們卻具備領舞者所沒有的專注神情,她們的一舉手一投足,每個動作都學得有模有樣,她們的目光緊盯著領舞者,生怕做錯了一個動作,漏掉了一個細節。

而後面的初學者動作就沒有那麼優美了,甚至舞姿已經扭曲變形,動作總比別人慢了半拍,有的動作他們甚至直接跳過,與前排的人大相徑庭。但是他們不怕別人的嘲笑,像一個學步的孩子一樣,雖然動作稱不上優美,但他們仍斷斷續續地學著。

就連那些跑步的人見了,也駐足觀看,有的拍手叫好,還有的竟加入了她們的行列。廣場舞可以使老人們走出寂寞的屋簷,可以使他們擺脫孤獨的束縛,更表達了老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廣場舞是一項喜聞樂見的運動,可以實現老人們渴望擺脫孤獨的願望,使老人們晚年的生活變得充實,富有樂趣!

早晨的西湖文化公園 篇13

國小二年級作文 ,223字

初夏早晨,朝霞照在美麗的西湖文化公園的湖面上,波光粼粼,十分動人。

西湖上空,蜻蜓時不時飛下來點一點水,然後再飛上天空。湖邊上時而有大鳥和野鴨飛來安家。一陣大風吹來,湖邊的花草樹木都隨風舞動。

一座石橋安靜地站在水面上,看著仙女一般的荷花,一隻蜻蜓“早已立上頭”。

湖邊的草坪上一條條小路橫豎交叉,好像要畫出一幅美麗的圖畫。

湖中央一座座小島聳立水中,十分壯觀。

湖面上有許多小魚兒時而跳出水面,好像在歡迎早上晨練的人們呢!

早晨的西湖多麼美麗!

遊西山漾公園,品湖州絲綢文化 篇14

國小四年級作文 ,449字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們一家人來到了位於湖州吳興區的西山漾公園,遊覽公園裡的亮麗風景。

一進大門,我就看到一彎淺淺的水塘。水塘後面種著許多竹子,它們昂首挺胸,像一個個戰士,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四周野花遍地,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它們一個個綻開笑顏,喜迎四面八方的來客。

往前走就來到了文化中心。我知道湖州絲綢有著至少四千餘年的歷史,經緯天下,傳承至今。展館的門是一條長長的走廊,一路貼著許多圖片,有著詳細的介紹。

再往裡走,就看到一尊尊陶俑石像,不同於兵馬俑的磅礴氣勢,這裡的石像似在向我們展示一項傳統工藝的形成。那些石像雕刻的栩栩如生,讓人一眼就能看明白養蠶、抽絲、織布的整個過程以及絲綢之路的形成與發展。

我們沿著樓梯來到了二樓。浩大的演播廳正在播放著蠶寶寶的一生,最後破繭成蝶,而它吐出的絲被織成布,做成漂亮的衣服,沿著絲綢之路遠銷世界各地。

這次西山漾之行,不僅讓我領略到了西山漾的美麗風景,更讓我學到了關於絲綢文化的知識。我為我生活在這個有著“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城市而驕傲。

我的家鄉環境變化大徵文 篇15

國三作文 ,763字

太陽悄悄從山嘴處爬出來,張望著山腳下的一片村莊—我的家鄉大王鎮。它位於靈寶市最東邊,毗鄰陝縣。記憶裡最深刻的的就是家鄉的那條鄉間小路。

這條鄉間小路穿梭於許多村莊和田間,農民們收種都要經過此路,三輪車、架子車、摩托車、自行車等,每天都川流不息,路面被碾得高低不平,坑坑窪窪。正所謂“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要是遇到下雨天可就慘了,大水坑連著小水坑,小水坑挨著大水坑。只要稍不留神,無論是車還是行人都會滑個人仰馬翻。

記得上小學時,有一次連著下了幾天雨,我和媽媽走在這條路上,我們倆彎著腰,努力想尋找一塊能落腳的地兒,儘管如履薄冰,可一不留神,哧溜一聲,媽媽滑倒了,我也被拉倒了。我們手按著地,慢慢站起來,沒走幾步又滑倒了,再走,再滑倒……到家時我們倆已經成了泥人,我大哭,媽媽臉上不知是雨水,還是淚水也在往下下淌。真是行路難,路難行,難怪這條路被村民們叫“哧溜路”。

現在“哧溜路”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三靈快速通道,代替原來的鄉村土路。這條快道是雙向8車道,全長約20公里。一下子,這條路變得那麼寬闊,那麼豁亮,正在向四面八方伸展,延伸到每個角落,像一條紐帶,把人們緊緊連在一起。

道路兩旁的綠化帶是一排排挺拔的樹,叫做女貞,叫做松樹;還有開滿鮮花的樹,叫做滿身富貴,串串紅,觀賞桃。花開時節,深的,淺的鮮花連成了一條絲帶,輕盈地在微風中抖動,像少女的長髮在微微飄動,詩般地誘惑著青春的紅心。遠遠望去,是雲,是煙,還是霞……快道兩旁高大的綠化鬆後面是星星點點的農家小樓。有農家樂,賓館,超市,每天都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好一派“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美麗景色。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感受著家鄉變化,花美,路美,人更美;今天的家鄉,又怎一個美字了得?!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家鄉一定會走出自己的致富之路!

描寫英雄廣場的作文 篇16

國小三年級作文 ,605字

我的家鄉交城有一個人人知曉的公園,它風景秀麗,是交城人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那就是我每個週末一定要去的呂梁英雄廣場。

週末做完作業後,我都會纏著媽媽帶我去呂梁英雄廣場玩。每次走進去,我都會迫不及待地把它的美景欣賞一番。

人民英雄廣場的樹可真多啊!一棵棵、一排排,長在公園裡、長在草坪上,長在山坡上,它們就像一個個站崗的戰士守護著自己的家園。這裡的樹種類繁多,高低不一,長相各異,有枝繁葉茂的柳樹、高大粗壯的松樹,還有好多好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樹。那柳樹一棵棵婀娜多姿,讓我不由得想起兩句古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這裡的花可真美呀!有火紅火紅的一串紅,有金黃金黃的菊花,有紫紅紫紅的雞冠花;紅的像火,黃的賽金,粉的似霞,白的如雪;一株株、一簇簇鑲嵌在綠油油的草坪上,把草坪打扮得更加漂亮。

這裡的雕像栩栩如生。廣場的左側,雕刻著戰士們戰鬥的場景。他們有的舉著大刀,好像馬上要把敵人劈成兩半;有的雙手抱著炸藥包凝視著遠方的敵人;有的緊握狙擊槍正在瞄準敵人的胸膛;還有的高舉衝鋒槍指著前方,好像在喊:“衝啊!”看到他們,我也彷彿來到了戰場上,和英雄們並肩戰鬥。

這裡還有一座雄偉的陵墓,是紀念我們的老前輩華爺爺的。陵墓修成了H形,代表著他老人家和我們交城人永遠在一起。我和夥伴們每次來到這裡都要排成一行,鞠三個躬表示對革命前輩的思念和敬仰。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人民英雄廣場,我愛它,我愛我的前輩們,我愛我的家鄉!

中西方文化對比 篇17

話題作文 ,631字

近幾天,我學了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的故事》和中國神話《燧氏鑽木取火》。

《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主要講的是普羅米修斯同情人類,為人類盜取火種,被宙斯發現接受了懲罰。《燧氏鑽木取火》主要講的是伏羲先讓人類知道火的用處,再託夢給年輕人,讓年輕人自己去探索造火的方法。

學完了這兩篇神話故事後,我瞭解到東西方文化的相同與不同處。

兩篇神話故事的相同處是:都寫出了人們沒有火時的苦。在《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中,普羅米修斯發現人類住在山洞裡,飢寒交迫;他們被野獸捕食,甚至彼此獵食。還有《燧氏鑽木取火》中,人們又冷又怕,沒有火,人們只能吃生的食物,容易生病,生命也很短。裡面都可以看出來。

兩篇神話故事的不同處有兩處。第一處是:《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中,開始的時候,宙斯因為自己的私心而不給人類火種,可以說,他是自私自利的,而在《燧氏鑽木取火》中,在火熄滅後,伏羲只是稍稍地提醒了一下年輕人,讓這個年輕人去思考去解決,伏羲只是一個引導者,可以說,他是智慧的。由此可見,西方的神是自私自利的,而東方的神則是智慧的。

第二處不同是:《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中普羅米修斯盜取火種,給予人類後教給了他們許多本領。而《燧氏鑽木取火》中,伏羲只是提示了一下年輕人,讓年輕人去探索,結果發現了“鑽木取火”這個方法,這個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焰。從中我可以看出,西方人相信神能給予他們一切,而東方人注重方法的傳授。

或許,這些與西方文化的區別,造成了中國現在快速進步的重要因素。

東西方文化差異 篇18

話題作文 ,785字

前幾天,我們在課堂上學了《普羅米修斯的故事》和《燧氏鑽木取火》,我對東西方文化也有了新的看法。

《普羅米修斯的故事》講的是普羅米修斯同情人類,為人類盜取了天火,結果被宙斯懲罰。《燧氏鑽木取火》講的是一個叫燧氏的年輕人在天神伏羲的指引下找到了鑽木取火的辦法。

他們有著相同點和不同點,他們的相同點是:《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中普羅米修斯發現人們住在山洞裡飢寒交迫;人們被野獸捕食,甚至彼此獵食——人們實在是一切生物中最可憐的了。而《燧氏鑽木取火》中大神伏羲想讓人知道火的用處。從這裡可以看出火的起源都是人類不知道怎麼用火、也不知道火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所以天神同情人類、可憐人類,想幫助人類。

他們的不同點一:《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中普羅米修斯他把幾個冷得發抖的人從山洞中叫出來,為他們生了火,叫他們用火取暖的方法。從這裡可以看出普羅米修斯是直接把火種給了人類。而《燧氏鑽木取火》中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了一場雷雨,雷電劈在樹木上,樹木燃燒起來,很快就變成了熊熊大火。從這裡看出伏羲是想讓人類自己去發現這種叫火的東西。

第二個不同點:西方神話中的西方天神有的是自私、有的是博愛的。宙斯就是自私自利的,而普羅米修斯就是博愛的。在普羅米修斯向宙斯索要火種時,宙斯冷酷無情地說不給,所以在宙斯不同意後,普羅米修斯為了讓人類生活條件變好,只好去盜取火種。但東方文化中,東方天神是智慧的,伏羲大神而是教會人們如何得到火種。《燧氏鑽木取火》中的燧氏學會了取火的方法,他找來各種樹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樹枝進行摩擦。終於樹枝上冒煙了,然後鑽出火了。這樣人類就找到了取火的方法——鑽木取火。

從這裡可以看出東方是智慧的,什麼事都是要自己來想辦法的。而西方是自私的、博愛的,什麼事都是神來為你受罰。所以東方更相信人的力量,而西方是更崇尚神的力量。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821字

前幾天,我讀了兩篇神話——讀《普羅米修斯的故事》和《燧氏鑽木取火》後,我深有感觸。

《普羅米修斯的故事》講了普羅米修斯同情人類,為人類盜火結果被宙斯懲罰。《燧氏鑽木取火》講的是一個叫燧氏的年輕人在伏羲的指引下發現了鑽木取火的方法。

讀了兩篇神話後,我發現了它們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相同點在於他們都是由一位天神幫助人類,帶給人類光明,而且都很同情人類。不同點有兩點,第一點:東方神話——《燧氏鑽木取火》,伏羲同情人類,直接賜火給人類,然後將火熄滅再給出提示,告訴人類火在哪裡,有人類自己尋找方法,從這裡可以看出東方天神的博愛。而西方神話——《普羅米修斯的故事》我認為西方既有善良、勇敢的神,就比如普羅米修斯,他同情人類,於是冒險去見宙斯,請求宙斯把火賜給人類,可宙斯卻說:“不給就是不給!”但他為什麼不願意把火給人類呢?因為宙斯自私,他希望人類永遠愚昧無知,這樣他就可以通知世界了。由於宙斯不賜火給人類,那麼普羅米修斯也只好去盜火,結果被宙斯發現,普羅米修斯被捆在了高加索山的最高峰上,受盡折磨,這就說明了普羅米修斯的勇敢,可也寫出了宙斯的自私、殘酷無情。將東西方神話一對比,我發現東方天神很博愛,也很智慧,他將提示給人類,讓人類自己找方法。

第二點是:《燧氏鑽木取火》,伏羲指引年輕人,讓他找到了永不熄滅的火種——鑽木取火的方法,說明東方人民注重的是方法,方法是靠人想出來的,也就是說人們只相信人自己的力量。《普羅米修斯的故事》是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火,這樣會讓人類覺得——神什麼都可以做到,便養成了一種依賴。這說明西方的人民相信神,認為神可以給人一切。

讀完這兩篇神話後,解決了我的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的發展比其它國家快,因為中國人相信自己的力量,而西方人民相信神。

東西方文化差異 篇20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18字

【我看東西文化】

黃川

幾天前,我讀了《普羅米修斯的故事》和《燧氏鑽木取火》,它們給我的感悟極大。

《普羅米修斯的故事》講了一個關於普羅米修斯看到人類沒有火起了憐憫之心,幫人類盜火併受到懲罰的故事。《燧氏鑽木取火》中講了一個伏羲幫助燧人氏尋找一種永不熄滅的“火種”——鑽木取火的方法。

兩篇故事告訴我,西方更崇拜神,他們認為天上的神們會保護他們。《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中普羅米修斯發現人類沒有火,被野獸侵襲,甚至自相殘殺。他向宙斯討火,但是,他沒有討到,所以普羅米修斯在太陽神那兒盜來了火,為此普羅米修斯受到了宙斯的懲罰。為什麼故事中讓天神——普羅米修斯受罰,我想這是因為人們覺得神可以幫助自己,還可以替他們受苦,受罰……他們認為神是萬能的。

相反,東方更崇拜人。他們更崇尚人的力量,希望自己能征服大自然。《燧氏鑽木取火》中,伏羲看到人類沒有火,被野獸侵襲,甚至自相殘殺。於是他降了一場雷陣雨,讓一棵樹著火了,接著,一個年輕人讓大家發現火可以取暖,可以驅趕野獸,也可以烤肉吃。後來,伏羲託夢給一個年輕人引導他去燧明國找取火的方法——鑽木取火。

從這兩個故事看來,東方的人更相信自己的力量,相反,西方人更相信神的力量。

【我看東西文化】

陳子瑞

《普羅米修斯的故事》和《燧氏鑽木取火》都講的是關於火的故事。

《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主要講:人類非常需要火,而主神宙斯不給,普羅米修斯盜取火種給人類,被狠狠懲罰,最終獲救的故事。《燧氏鑽木取火》主要講:一個叫燧氏的年輕人千里迢迢去尋找火種,最終把造火方法帶回村莊的故事。

雖然人類都需要火,但西方人民更相信神的力量,只是坐等火種到來,還需要有人心甘情願地為他們受罰。例如:普羅米修斯盜取火種,被宙斯的兩個侍從——“威力”和“暴力”拴在山峰,狂風在他身邊呼嘯,老鷹用利爪撕裂它的肌體,冰雹敲打著他的面龐。而東方人民則更相信人的力量,自食其力,例如:燧氏歷經千辛萬苦,耐心地用不同樹枝進行摩擦。

西方的神是冷酷無情、自私自利的;而東方的神是善良、智慧的。西方的神只是交給人類火種;東方的神則是傳授給人類一種永遠有用的方法。這體現了方法的重要性,也告訴我一個道理:獲得一樣東西是要靠勞動、努力去換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