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不是碎片化相關作文20篇

現代化不是碎片化 篇1

現代化不是碎片化作文 ,743字

在這個現代化的社會,人頭攢動,車水馬龍,但過了早晚高峰之後,街道上又回覆了冷清,偶爾有幾個人也是匆匆忙忙的低頭看著手機,趕著路。我們不得不承認,現代化的手機網際網路給予我們非常非常多的方便,但他們卻好像也把我們的時間碎片化了。我們可以隨時隨的購物,讀書,聊天。似乎都是在忙碌的縫隙中,在工作的閒暇時間,拿出手機“點一點”。就像是一個需要上弦的時鐘,分分秒秒不停歇,唯一的休息時間也就是在上弦的片刻。

這或許就是現代化生活的快節奏。我們不得不隨大流的“快”起來,就像人在大海中,不得不隨著海浪漂流。如果不這樣我們就會被淘汰出局。而快節奏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就是,我們沒有大段的時間拿出來,去專門購物或者讀書。而手機網際網路的應聲而出正好滿足了人們沒有聊天沒有購物的空虛感。從而一個一個的加入到網路大軍中,成為他們的一員。從而讓更多人進入了碎片化時代。

而使現代化社會碎片化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社會負擔太重,導致了大多數人不是沒有時間去享受,而是不允許他們享受,讓他們身心俱疲。

我一個學生回到家中都會覺得很累,不想動。就更不用說那些天天熬夜加班,還要早起趕車的上班一族了。本就身心俱疲,他們那裡還有時間和精力去特意挑一個時間去專門購物。而網路也正好滿足了他們需要生活必需品的需求。

但現在生活好像在指引著我們脫離碎片化,進入真正的現代化,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從忙碌不堪的生活中脫身出來,找到一段時間,專門去約兩三好友,出來咖啡館聊聊天,讀讀書。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現代化社會,讓我們享受生活的時候,也不讓我們空虛。這才是真正理想的現代化社會。

而我也期望我們的社會像這種趨勢發展,網際網路只是一種工具,卻又不能代替我們成為生活中的享受,所以我們要把我們已經碎片化的時間完整話,讓人們滿足的享受生活。

現代生活的碎片化 篇2

現代生活的碎片化作文 ,769字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每個人都不可能再活在自己渺小的生活圈內,資訊在人與人之間建立了無數看不見的樞紐。而在此同時,個體的生活正逐漸被氾濫成災的資訊切割得支離破碎。

資訊時代,閱讀呈現碎片化。隨著電子書的出現,網路成為閱讀的途徑之一,網路文學從而在讀者的心中佔下一席之地。地鐵上、公交車上,亦或是上下班的路途中,託著手機滑動螢幕的身影充斥著人們的視線。看小說業好,看新聞也罷,哪怕只是在收發信,人們正習慣著碎片化的閱讀方式,拼命地想在無窮無盡的資訊海洋中捕捉文字,卻被繁亂交雜的資訊分了心。盲目地瀏覽正一步步衝擊著殘缺的精神活動。

資訊時代,購物呈現碎片化。在網上購物成為主流的今天,“購物”這件事越來越簡單自然,再不用每週末一家人帶著大包小包去逛商場了。人們只需要掏出手機,在天貓、淘寶之類的購物網站上,將想要購買的產品放入購物車,支付寶支付即可。從前,人們總是對家庭開支瞭如指掌,在清楚需求的情況下去超市消費,然而現在人們每時每刻都能接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廣告資訊,時不時就被這個那個吸引,購買慾望瞬間迸發,無意識地做出了不必要、不划算的交易。

資訊時代,社交呈現碎片化。QQ和微信實現了人們溝通交流的願望,卻在拉近人們距離的同時又無形地將人們隔開。除了深度交往的朋友或是家人,一般性的幾句問候並不能為陌生人提供交往的動力。在聚會時刷QQ刷微信的現象更是令人寒心: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就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啊!

資訊時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切割得支離破碎。外界的混亂資訊無時無刻不在引誘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們偏離正確的軌道。與此同時,人們的內心也開始動搖,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堅定的自制力,難以維持獨一無二的“真我”。在外部的吸引力和內部的斥力一同使生活碎片化的困境中,我們能做的,也許只有真誠、投入地對待碎片化的每一分、每一秒了吧。

現代世界的碎片化 篇3

現代世界的碎片化作文 ,986字

都市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在這個時代,無論是在校的學生族,還是已經工作的職場人,都很少有整段長時間的空閒。但人們所渴望的娛樂,休閒,獲取新資訊的時間卻不會隨著越來越長的補課加班而減少,“碎片化”應運而生,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碎片化”的媒介是什麼?智慧手機的普及應用和網際網路資訊的高速傳遞賦予了它無盡的生命,上廁所、吃飯時,臨睡、等車前,以前被隨意丟棄的碎片時間被人們挖掘出來,拿出手機看看新聞,刷刷朋友圈和微博首頁,打一兩局手遊,不影響其他事情,豈不美哉?

但“碎片化”究竟是利是弊?我發現人們在空閒時刻拿出手機時,總會對自己心理暗示:我是在利用時間!然而事實是多數我們認為利用充分的時間並非真實。我自己也有親身體會,每次在蹲在洗手間拿出手機時,我都會跟自己說,看十分鐘就出來,但時間總在不知不覺中流逝了,緩過神來,我媽總會問我是不是掉進廁所裡了。出來之後回想這些時間我究竟做了些什麼,答案是沒有,大把的時間藉此而浪費了。

但也有人能把這些時間利用到位。著名的小說家、鋼琴家愛爾斯金在《忙裡偷閒》中寫到他練琴的經歷,小時候他的鋼琴老師讓他放棄長時間、間隔長的練習,而養成用極少的空閒時間來練習的習慣,讓彈琴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成人之後在哥倫比亞大學教學時,想兼職從事創作,但授課閱卷和平時的交際等事情擠滿了他的時間,差不多兩年的時間,他都苦惱於“沒有時間”而未曾動筆。在想起以前鋼琴老師的話,他重新開始實踐碎片時間的練習寫作,在一次又一次5分鐘的時間,一行又一行的文章累積之下,在學期末時,他積攢了一沓厚厚的手稿。他的工作依然每天都很繁重,但他總能擠出短暫的碎片時間來寫作練琴,每天無數個幾分鐘的時間,最終讓他同時完成了這幾項工作,且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由此可見,被“碎片化”的不僅時間,還有人。“碎片化”的利弊也不取決於它本身,而是因人而異。人的生命是可以從這些碎片之中獲取一些成就的,只在於能否毫不拖延地將其加以利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學會利用它去思考、去消化,積少成多。反之,也可能會因此讓寶貴的生命白白浪費。

碎片已經鑲嵌在現代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能做到什麼在於人的利用,結果與褒貶都只能在後世得到驗證與評論。但至少,對於它帶來的社會生活的革新,我想—“任憑神鬼的怒氣,任憑時光的蠶食,任憑無限的剛刀與烈火,一切都不能再將它化為烏有。”

現代生活的碎片化 篇4

現代生活的碎片化作文 ,1024字

在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已經逐漸被“碎片化”。何為碎片化?即是把完整的時間分割成零散的碎片。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針對“碎片化時間”,人們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這樣很好,把生活碎片化有助於完成細微之事”,此類人大多抱有“化整為零”的思想;但依然不乏那些打著“網路發展來勢洶洶,碎片化的時間等同於瓦解生命”的招牌持有反對意見。

確實,隨著網際網路不斷突破,很多事情的“碎片化”也接踵而至。閱讀、購物,甚至工作、出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對於碎片化生活,我持中立態度。我認為凡事都具兩面性,碎片化同樣有利有弊,關鍵在於人們如何利用以及人們自身的控制力和把握能力。

首先,就以閱讀、瀏覽為例,分析一下碎片化時間的弊端。近年來,我們能越來越多地在各類公共場所,如地鐵、車站、餐廳等看到以下場面:舉眉四顧,入眼之處遍佈著“低頭族”。他們人手一隻手機,就彷彿黏在手上似的,或對於他們來說,手機早已成為他們日常的必需品。這難道不正是碎片化生活的體現之一?人們在上海一類大城市的生活腳步日益加快,只得利用上班乘地鐵,諸如此類的零碎時間以滿足自己的消遣。你可能注意到,或許你自己就是這樣:一旦拿出手機開啟微博空間,便會就此沉迷於內,一晃眼兩個小時就過去了,可要真問你在這兩小時內具體看了些什麼,你卻是抓耳撓腮細細回想,可就是答不上來。這類情況非常普遍,這其實是碎片化生活導致的弊端之一。還有很多人說:“我只是在工作以外的時間看了幾分鐘的娛樂訊息,這並不影響我的整體工作進度。”不錯,他們鑽了碎片化生活的空子,美其名曰“零影響”,可你一日花了幾個這樣的“幾分鐘”?這樣的“幾分鐘”有任何實際性意義嗎?人的一生又有多少個這樣的“幾分鐘”供你消遣?

因此,碎片化生活給那些一直不堅定的人帶來了一個為自己偷懶的好藉口,這著實是一個不好的影響。但也有智者學會利用碎片化時間為自己把握機會、創造優勢。

有學生在食堂排隊等候用餐時,就知曉能用這幾分鐘背十個英語詞彙;有老師會在批改完作業後趁午休時間去操場散個步而不是窩在辦公室作個“低頭族”;也有常年在外漂泊打工的勞動者在每天吃盒飯前抽出一點時間給家人捎個平安,或許只是嘮嗑家常,但他們在這碎片化的時間裡撤去一天的疲憊,只為讓電話那頭的家人放心。

由此看來,現代生活的碎片化是一把雙刃劍。不論如何,碎片化生活也是我們科技發展的象徵,而且“劍柄”握在我們手中,所以希望日後能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正確利用碎片化時間。

現代人類的碎片化生活 篇5

現代人類的碎片化生活 ,982字

在網際網路迅猛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科技產品支配著人們的生活。手機上的閱讀軟體,淘寶,微信,QQ等軟體不斷消耗,轉移,分散著人們的注意力,使人們本應該完整的生活被強大的科技逐步“拆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零件,這便致使了現代人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

在我看來,導致碎片化生活的直接原因是現代工具的發展。交通工具的發展減少了人們徒步行走的路程;生產工具的發展使流水線上大部分工人的雙手得到了解放;社交工具的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便捷……如此,人們的生活步伐隨著科技的進步變得越來越快,在快節奏生活的支配下,人們所渴求的東西變得越來越多,而時間對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越來越不充足,人們只好依靠現代化工具的幫助來填補自己內心的那一份渴求,而絕大部分人並非選擇採用人與人面對面交流的方式來解惑。久而久之,人與人之間變得疏遠,人心也變得浮躁。這也是碎片化生活為人類帶來的最直接,最顯而易見的危害。

要讓這些“碎片”“重圓”,可以選擇從一本書開始。碎片化的生活已經讓大多數人無法完整地讀完一本有價值的書,而選擇通過網際網路找摘要或是對此書最凝練的概括。人們應該試著拋開手機,埋頭於書房中,翻開紙質書籍,一張張翻閱,用一個午後的時間來品味,體會。此時我們汲取到的知識便不再是碎片化了的,它是完整的,是有清晰結構和邏輯的。

另外,碎片化的生活會導致資訊過載。《追時間的人》一書中曾寫道:“我現在面對資訊過載的方法是:不要面對資訊,而是面對人。資訊不重要,資訊承載的人才最重要,你得去和時間前端的人連成小社群……但你想要有這種‘根本不在乎重要資訊失去’的感覺,你本人必須在一個核心圈內,這個圈裡的人才會用最簡單的方法告訴你這個世界最重要的資訊。他們不討論的,也是這個專業根本不重要的事情。所以我現在特別強調資訊前端的地理人群,而不是資訊的本身。因為資訊根本不重要。”由此可見,在碎片化生活中與人交流獲得資訊的重要性,如此避免碎片化生活帶來資訊過載的方法的掌握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當然,身處碎片化生活中,我們不得不承認,科技的發展的確為我們帶來了相當大的便利,讓我們能夠看到更多,瞭解更多。但完全的依賴只會使生活的碎片化愈發嚴重,而得不到改善。因此,科技技術的運用還需適量。

總而言之,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可避免的,但我們應盡己所能避免其惡化,並適度地運用這種碎片化。

現代科技與碎片化 篇6

現代科技與碎片化作文 ,694字

碎片化的原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而如今我們的生活也遇上了碎片化。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手機、電腦、網路幾乎是每個人都離不開的東西。但在享受高科技給我們帶來的便利的同時,現代化科技也在無形中改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形式。

那麼,碎片化對於我們而言究竟是好是壞呢?

碎片化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例如閱讀碎片化,現代人做事都講究速度,無論做什麼都要追求快速。也正因為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迅速,有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更多、更好的資訊的要求。媒體、編輯將一篇完整的文章簡化,將其拆解的支離破碎。在這些零散的、繁多的資訊中,人們的思想逐漸鈍化,以至於難以分辨資訊的真假,使謠言遍地。

現代化雖使我們的生活變得零散,但它也帶給了我們便捷。通過網路,人們只需動動手指,就能輕而易舉的獲得大量的資訊,不用再大費周章的去圖書館查閱資料。有了手機,人們不必再拿著書四處奔走,拿出手機就可以進行閱讀。

現代化、碎片化的閱讀有利也有弊。研究顯示,通過網路閱讀的人有將近50、12%,但是大部分人選擇要閱讀的文章的方式是先看標題,再決定是否要閱讀他的內容。而從頭到尾細看文章的人只有不到15%!由此資料可見,現代化的閱讀是碎片化的,是零散的。人們在網路上的閱讀幾乎都是淺層的,甚至看完後沒過多久就忘卻了,閱讀效率不高。

由此可見,現代化對我們的生活是既有利也有弊的。發展科技、進入現代化固然重要,但我們不應該讓它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我認為,只要我們合理利用時間,控制好自己的行為,最大化的安排好時間,就可以減少碎片化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我們應當努力發展現代科技,同時儘量減少現代化和碎片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弊端。

現代都市的人們已離不開碎片化的生活 篇7

現代都市的人們已離不 ,927字

繁忙的都市,趕路的人們,高樓大廈,鋼筋水泥,璀璨燈火,整個城市喧擾而繁華。對於生活在都市裡奔波忙碌,顛簸流離的我們來說,每一分鐘都是那麼寶貴。每天都要掐好了時間,從溫暖的被窩裡跳起來,從單調無聊的辦公室裡衝出來。生活早已被匆忙撞得支離破碎,所有人都希望一天能有72小時,所以這僅有的24小時被掰成了無數個小碎片,變成了現在碎片化的生活。

葉霖,北漂,一個普通的白領,在一家國企上班。下午4點45分,葉霖開始準備收拾東西,儲存好檔案,合上電腦,將它塞入包中,再整理一下全是檔案的桌子,離下班還有5分鐘。她拿出手機,看看大眾點評,決定好了今天晚飯的著落。時針一滑過5點這個大關卡,不僅是葉霖,幾乎所有人都站了起來,一隻手抓上包,一手拿著門禁卡,準備刷卡,從大樓裡魚貫而出。葉霖邊走向地鐵站,邊掏出耳機,聽起來音樂。上了地鐵,她開啟淘寶,看看剛買的化妝品要到貨了沒有,再檢視一下所有的郵箱。然後,掏出kindle,看起來一直沒時間看的小說。身邊的中年男子,一會兒檢視著準備給孩子報的補課班,一會兒又一個接一個的工作電話,忙個不停。幾站過後,葉霖走出地鐵站,走向公交車站,刷起了微博。一旁同樣等車的高中生,拿著厚厚的英語詞彙本,認真地揹著。終於到了家,葉霖卻早已不想吃晚餐了,倒在床上,開啟筆記本,繼續工作。疲憊的一天過去了,葉霖就在這下班的2、3個小時裡,利用了碎片化的時間,完成了許多事情。

如今繁忙的都市生活將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讓我們不得不將生活分成碎片,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時間。我們就像是那個高中生,忙於學業,爭分奪秒;而我們的父母就像那個中年男子,不僅要為工作操勞,還要顧及我們的學業生活。而主角葉霖,也許就是將來的我們,給了生活而奔波忙碌。

又一個週末,葉霖終於完成了報告,已經是週日的下午了。擠出的這寶貴的一點閒暇時光,她準備了一個人的下午茶,坐在窗邊,迎著夕陽,端起已經被遺忘多時了的紙質名著。看著書中的人物,對比自己生活,不禁思索起如今的碎片化生活是否有利有弊。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生活變得碎片化已是不可避免的了,但這樣的生活打破了人類從古至今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享受著午後的時光,葉霖卻有些不習慣,終究還是放下了書,打開了筆記本……

即使是在碎片化的生活中,閱讀也不應碎片化 篇8

即使是在碎片化的生活 ,696字

我曾親眼見過這樣的一幕:

晚高峰時的地鐵3號線。亮黃色的座位上,人們低著頭,幾乎是以同樣的手勢刷著手機,不論男女,也不論老少。唯有一位倚站在車門邊的女孩,素色的格子裙,肩上挎著一隻運動揹包,手中捧著一本《娛樂至死》如飢似渴地閱讀著。她的耳邊一定劃過地鐵的呼嘯及周圍人們的說話聲,但她是如此專注,甚至都沒有注意到我注視著她的敬佩讚許的目光。

日新月異,科技迅猛地發展著。現在的人們,早已習慣頻繁地刷微博,發朋友圈,上貼吧,一篇長文粗粗瀏覽也用不了幾十秒。然而這些只是碎片化的閱讀,沒有“營養”的閱讀,不過是在空閒時消磨時光的工具罷了。推文的作者,大多也是一時興起,草草幾筆而成。這類文章只是取悅於人,並不能帶來精神上的慰藉和受到心靈上的洗滌的快感。

是的!閱讀不能碎片化!我們可以匆忙解決午餐,匆忙擠上回家的公交車,但我們不能在匆忙之中閱讀對自己有幫助的內容!詩人歐陽江河曾表示憤慨和擔憂:“我故意寫長詩,對抗碎片化的閱讀。”的確,沒有一個寧靜的午後,你怎麼能讀出《飛鳥集》中深入人心的哲理?沒有一個靜謐的夜晚,你怎麼能讀出魯迅的那個年代人們道德的淪陷和人性的泯滅?沒有一個空閒的週末,你怎麼能身臨其境,跟著柯南。道爾,亦或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一起偵破一起離奇的案件?

記得一位著名的法國攝影師曾發表過一系列名為“最後的書籍”的攝影作品,捕捉的即是人們在地鐵等喧鬧場所的讀書片刻。真實的記錄感動了許多讀者,照片中的閱讀者無一不流露出專注的眼神,這分明是對知識的渴望。

步入21世紀,生活方式的改變在所難免。當生活漸漸碎片化,我們的閱讀仍應保持原來的模樣。見字如面,“慢閱讀”才能讀出文字中的真諦。

生活本就是碎片化的 篇9

生活本就是碎片化的作 ,747字

生活本就是碎片化的。

早晨起床,伸個懶腰,調整狀態的這段時間是碎片化的;離開家門,走到路邊等公交車,這段等待的時間是碎片化的;中午奔到食堂,排隊買飯的時間是碎片化的……

生活本就是碎片化的,並不是網際網路打碎的。

華羅庚每天早上啃包子等圖書館開門的時間裡在想數學題,才有了他後來的成就;牛頓在煮雞蛋的時候仍在思考物理問題,才有了他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生活本就是碎片化的,網際網路只是抓住了人們碎片化的時間,將他們用碎片化的活動填充起來,加以利用罷了。網際網路並不是什麼撕碎人們時間的惡魔。

早上起床,翻一翻新聞,瞭解睡夢中世界上發生的事情;等公交車的時候,拿出單詞軟體背幾個單詞;食堂排隊的時候,翻翻科技論壇,看看有沒有什麼感興趣的話題……這並沒有什麼問題。之所以有人抱怨,“網際網路奪走了我的時間!”,“網際網路碎片化了我的生活!”,是因為他們不會管理自己的時間,不會甄別網際網路上的內容是否有價值,拿整塊的時間去做碎片化、垃圾化的事情:刷朋友圈,一刷就是好幾個小時;看網路小說看到半夜兩三點,影響第二天正常的工作生活……

但我想提醒這些人,在抱怨網際網路造成的困擾時,不要忘了網際網路帶給人的便利:是網際網路,讓人能足不出戶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讓人能與世界各地的朋友保持聯絡,讓人能隨時隨地獲得自己想要的資訊。那些一邊享受著網際網路的便利,一邊抨擊網際網路帶來的影響的人,可謂“過河拆橋”,顛倒黑白。

我們應該怎樣利用好網際網路的優勢,同時又不讓網際網路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拒絕低質量的閱讀。網上的碎片化閱讀資源雖然多,但我們能做到不受誘惑。第二,管理、規劃好自己的時間,不把整塊的時間拿來社交、瀏覽諮詢。

技術本身是無罪的,有罪的是使用技術的人。

成長,不能碎片化 篇10

成長,不能碎片化作文 ,711字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在跟媽媽博弈,而博弈的焦點就是給不給我用手機。我想不通的是,身處移動網際網路迅猛發展的今天,哪個同學沒有手機啊?然而,媽媽卻告誡我:學習,要腳踏實地;成長,更不能碎片化。

是的,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一切似乎都變得觸手可及。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手機、Pad等電子裝置已不僅僅是通訊、娛樂的工具,似乎也成了人們生活、學習的親密夥伴。不少同學都有這樣的經歷,比如,當我們需要查閱學習資料的時候,我們會習慣地拿起手機到網上去搜索,而不是走進圖書館去找尋答案,為什麼?因為網上查方便、快速;又比如,向家長請求買一部Kindle或下載閱讀軟體往往會得到他們的認可,因為裡面有海量的書籍,家長們或許認為這更有助於我們增加閱讀量;再比如,生活或學習中遇到難題,我們會第一時間去百度答案或解決辦法,因為那樣節省時間又不會走彎路。殊不知諸如此類的種種方便,已經讓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日趨碎片化,我們似乎很難靜下心來去完整地閱讀、去體會嘗試的樂趣、去體驗失敗的痛苦。而這些,恰恰是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應該經歷的。

今年暑假,因為我要準備鋼琴十級衝刺,為了讓我集中精力練琴,所以媽媽沒有幫我像往年一樣報名各種補習班,但她依舊嚴格控制我使用手機和Pad,她希望我能在練琴之餘有更多的時間去閱讀、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我,因為不再每日奔波,不再行色匆匆,所以圓滿實現了鋼琴十級考級的目標,我的假日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

學生時代的我們,需要為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紮實的基礎。無論學什麼,都不能蜻蜓點水、淺嘗輒止,而是要有一種刻苦鑽研的精神。網路資訊固然快捷,但我們不能依賴於它,更不能超額利用。

因為,成長的每一步都應該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