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類的碎片化生活相關作文20篇

現代人類的碎片化生活 篇1

現代人類的碎片化生活 ,982字

在網際網路迅猛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科技產品支配著人們的生活。手機上的閱讀軟體,淘寶,微信,QQ等軟體不斷消耗,轉移,分散著人們的注意力,使人們本應該完整的生活被強大的科技逐步“拆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零件,這便致使了現代人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

在我看來,導致碎片化生活的直接原因是現代工具的發展。交通工具的發展減少了人們徒步行走的路程;生產工具的發展使流水線上大部分工人的雙手得到了解放;社交工具的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便捷……如此,人們的生活步伐隨著科技的進步變得越來越快,在快節奏生活的支配下,人們所渴求的東西變得越來越多,而時間對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越來越不充足,人們只好依靠現代化工具的幫助來填補自己內心的那一份渴求,而絕大部分人並非選擇採用人與人面對面交流的方式來解惑。久而久之,人與人之間變得疏遠,人心也變得浮躁。這也是碎片化生活為人類帶來的最直接,最顯而易見的危害。

要讓這些“碎片”“重圓”,可以選擇從一本書開始。碎片化的生活已經讓大多數人無法完整地讀完一本有價值的書,而選擇通過網際網路找摘要或是對此書最凝練的概括。人們應該試著拋開手機,埋頭於書房中,翻開紙質書籍,一張張翻閱,用一個午後的時間來品味,體會。此時我們汲取到的知識便不再是碎片化了的,它是完整的,是有清晰結構和邏輯的。

另外,碎片化的生活會導致資訊過載。《追時間的人》一書中曾寫道:“我現在面對資訊過載的方法是:不要面對資訊,而是面對人。資訊不重要,資訊承載的人才最重要,你得去和時間前端的人連成小社群……但你想要有這種‘根本不在乎重要資訊失去’的感覺,你本人必須在一個核心圈內,這個圈裡的人才會用最簡單的方法告訴你這個世界最重要的資訊。他們不討論的,也是這個專業根本不重要的事情。所以我現在特別強調資訊前端的地理人群,而不是資訊的本身。因為資訊根本不重要。”由此可見,在碎片化生活中與人交流獲得資訊的重要性,如此避免碎片化生活帶來資訊過載的方法的掌握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當然,身處碎片化生活中,我們不得不承認,科技的發展的確為我們帶來了相當大的便利,讓我們能夠看到更多,瞭解更多。但完全的依賴只會使生活的碎片化愈發嚴重,而得不到改善。因此,科技技術的運用還需適量。

總而言之,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可避免的,但我們應盡己所能避免其惡化,並適度地運用這種碎片化。

現代人的碎片化生活 篇2

現代人的碎片化生活作 ,1220字

人生是漫長的,卻同樣也是短暫的;在人的一生中可以改變很多,但某種程度上卻也同樣改變不了什麼;有的人在一生中可以做很多事,但有些人一生卻也做不了什麼……。長與短,多與少的不同在於你怎樣利用和管理生活中的時間。

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某個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個瓶子裡先裝上大石塊,再裝上小石塊,裝到裝不下為止。看似瓶子的空間已滿,但是再添上細沙和水,卻又可以裝很多很多。時間也是如此,除去生活中大塊大塊的時間,有許許多多數不盡的“碎片化時間”。它們就象海綿裡的水;就像裝滿石塊的瓶子中的間隙,很容易被人們忽視甚至於無視。對於我們來說,不要總是埋怨時間太少,時間不夠用。而是要學會利用碎片化時間,便可以做許多原以為”沒有時間做“的事。

什麼是生活中的碎片化時間呢?碎片化時間是指生活中所呈現出的零碎時間。這些時間有大有小,大有幾分鐘,小或幾秒。這些時間看起來十分微不足道,實則大大小小組合在一起,可以完成很多很多“沒有時間做”的事。人們排隊等候時;坐飛機候機時;做公交車上等一些分散性的時間都是碎片化時間。

當你遇上了碎片化的時間,你會做什麼?想必大多數人會掏出手機網瀏覽新聞、閱讀電子書、上網購物、手機遊戲、網路社交……現代的科技發展、網際網路的發達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碎片化”時間。這強大的碎片化時間,利用手機網際網路來獲取資訊是知識當然是無可厚非的,偶爾的放鬆也是可以的。但是我們往往在獲取知識重組碎片化時間的同時也更多的把完整的時間分割成了小碎片。就拿我為例吧,週末在家總也離不開手機的誘惑。每次剛剛進入對一道數學難題的深入思考;或是對一篇文章的細細閱讀時,就會被手機微信上的微信訊息所打斷;或被某個APP上的推送訊息所吸引。以至於靜不下心來好好完成一項學習任務。

我在坐地鐵時,極少看見有人拿出書來看。無論男女老少,定會捧起手機,津津有味地盯著螢幕,沉浸在手機上的虛擬世界中。我想大多數人雖然擁有了手機這個很好的整合碎片時間的工具,卻很少有人真的是發揮了它的正面的積極作用。更多的是對手機上癮,大塊完整的睡眠時間、學習時間、閱讀時間;和家人好友用心相處交流的大好時光就在不知覺中被分割得支離破碎。讓我們看似忙碌的生活卻沒法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很多。

在我的們學習生活中,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碎片化時間。比如說在食堂排隊買飯時,或是吃完飯回到教室到午休的那一段時間,或是週末結束住校生活乘大巴回家的路上……不勝列舉。數不勝數的碎片時間,大家有好好利用嗎?背單詞、背古詩、看書閱讀、思考問題……這都是變碎為整的好方法。

所以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了碎片時間,不能荒廢它,而是要去好好珍惜和利用。“碎與整”都是相對的,是把碎片時間整合到了一起,還是不經意中把完整的時間分割成了碎片,完全取決於你。如果你好好地把握了這些碎片時間,相信總有一天,因為你的積少成多而幹成一件大事,你的人生也將變得更加完整!

現代世界的碎片化 篇3

現代世界的碎片化作文 ,986字

都市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在這個時代,無論是在校的學生族,還是已經工作的職場人,都很少有整段長時間的空閒。但人們所渴望的娛樂,休閒,獲取新資訊的時間卻不會隨著越來越長的補課加班而減少,“碎片化”應運而生,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碎片化”的媒介是什麼?智慧手機的普及應用和網際網路資訊的高速傳遞賦予了它無盡的生命,上廁所、吃飯時,臨睡、等車前,以前被隨意丟棄的碎片時間被人們挖掘出來,拿出手機看看新聞,刷刷朋友圈和微博首頁,打一兩局手遊,不影響其他事情,豈不美哉?

但“碎片化”究竟是利是弊?我發現人們在空閒時刻拿出手機時,總會對自己心理暗示:我是在利用時間!然而事實是多數我們認為利用充分的時間並非真實。我自己也有親身體會,每次在蹲在洗手間拿出手機時,我都會跟自己說,看十分鐘就出來,但時間總在不知不覺中流逝了,緩過神來,我媽總會問我是不是掉進廁所裡了。出來之後回想這些時間我究竟做了些什麼,答案是沒有,大把的時間藉此而浪費了。

但也有人能把這些時間利用到位。著名的小說家、鋼琴家愛爾斯金在《忙裡偷閒》中寫到他練琴的經歷,小時候他的鋼琴老師讓他放棄長時間、間隔長的練習,而養成用極少的空閒時間來練習的習慣,讓彈琴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成人之後在哥倫比亞大學教學時,想兼職從事創作,但授課閱卷和平時的交際等事情擠滿了他的時間,差不多兩年的時間,他都苦惱於“沒有時間”而未曾動筆。在想起以前鋼琴老師的話,他重新開始實踐碎片時間的練習寫作,在一次又一次5分鐘的時間,一行又一行的文章累積之下,在學期末時,他積攢了一沓厚厚的手稿。他的工作依然每天都很繁重,但他總能擠出短暫的碎片時間來寫作練琴,每天無數個幾分鐘的時間,最終讓他同時完成了這幾項工作,且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由此可見,被“碎片化”的不僅時間,還有人。“碎片化”的利弊也不取決於它本身,而是因人而異。人的生命是可以從這些碎片之中獲取一些成就的,只在於能否毫不拖延地將其加以利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學會利用它去思考、去消化,積少成多。反之,也可能會因此讓寶貴的生命白白浪費。

碎片已經鑲嵌在現代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能做到什麼在於人的利用,結果與褒貶都只能在後世得到驗證與評論。但至少,對於它帶來的社會生活的革新,我想—“任憑神鬼的怒氣,任憑時光的蠶食,任憑無限的剛刀與烈火,一切都不能再將它化為烏有。”

遇見E時代的碎片化生活 篇4

遇見E時代的碎片化生 ,1037字

“騰訊新聞、線上電商、時尚博主、王者榮耀、微小說、網紅……”這就是我生活著的E時代之云云世界。移動網際網路迅猛發展的今天,憑藉著它速度之快,受眾之廣,資訊之大,平臺之便捷,不僅推進時代瞬息萬變,也造就了我們生活方式的翻雲覆雨。

在如今消費“短平快”的時代中,我們的生活也逐步走向碎片化。而網路、手機等電子平臺則成為碎片化時代,我們賴以生存的“氧氣瓶”。走在大街、地鐵公交、甚至是外出聚餐時,滿眼望去“低頭族”們沉溺於虛擬的繽紛世界中,他們彷彿穿上了隔離衣與世隔絕,沒有了人與人之間的熱絡交流。

這樣的現實世界正逐漸失去原有的美好。人與人的交往本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初見、問好、交流、瞭解…成為朋友,而在遇見碎片化生活之後,取而代之是一條微信,一個朋友圈,甚至一個表情符,便可以成為大家口中的“親”。朋友相聚,大家相見兩三語,便各自拍兩三張美食照片、朋友合影,刷一下微博、朋友圈,即便是完成了一場知己之約。

失去了溫暖、熱度的世界,人與人之間變得淡然、冷漠,相信這些,都是我們所有的人都不願看到。再多的忙碌奔波,再多的豐功偉績,再多的金銀財富,沒有真心喝彩的聲音,沒有發自內心的祝福,只有虛擬世界的點贊,多可悲!那麼我們人生的意義又何在呢?

E時代同樣帶給我們的還有各種碎片化的資訊,廣而雜,良莠不齊。梗概化、簡單化、博眼球、截片段……讀者愛看什麼,資訊推送什麼,這顯然是很難達到知識的嚴謹與完整。認知成本降低的同時,也使我們很難真正意義上提升閱讀水平,汲取文化精髓。閱讀一篇名著解讀的微博與閱讀完一本真正的名著,我想我們所收穫的差異,是可想而知。

當然,事物總是有它的兩面性,資訊E時代的來臨,給我更多地帶來是資訊的公開、生活的便捷、文明的發展,而遇見碎片化生活既然已是在所難免,我們何不積極面對,趨避揚利,好好善用它呢?

媽媽手機上有個APP叫E學堂,暑假裡我到媽媽單位,看到她的同事們利用午休時間,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金融知識;英語老師時常通過微信傳送英語短文在我們的學習群裡,提高我們的單詞量與聽力水平;多渠道的載體推送,讓我們即時看到世界各地的奇聞異事,特色掠影。我們比任何一個時代的人們更非常容易就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資訊,如果我們善於針對性地進行個性化選擇,將知識碎片融入正統體系,相信這對我們擴大的知識面同樣有著極大的幫助。

遇見E時代碎片化大勢所趨,不可遏止,找到正確的觸點,善用優勢,規避劣勢,堅信我們一樣可以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勾勒出一個美好又溫暖的生活藍圖。

令人頭疼的碎片化生活 篇5

令人頭疼的碎片化生活 ,716字

一大早醒來,睡眼朦朧的我下意識地拿起了手機看天氣預報,可是看著看著手機螢幕上便跳出來了幾條新聞,其中幾條新聞吸引了我,我便情不自禁地。不知不覺中,幾個小時過去了,我才依依不捨地放下了手機,不禁發出了一聲感嘆“生活在這種資訊大爆炸的時代真是太好了,總是可以看到合我胃口放新聞。而且可以根據我的喜好重新整理。”

“是啊是啊。現在的科技發展地越來越快了。碎片化的生活帶給了我們越來越多的方便之處啊。”媽媽點點頭,附和道。

在資訊大爆炸的時代,人們已經習慣於在頭條上看新聞、段子;在淘寶上購物;在微信裡瘋狂地刷朋友圈、搖一搖。所有人在地鐵上、公交車上、甚至在衛生間裡不厭其煩地做著同樣的事情:將過時的看過的新聞向下或向上滑動,等待著手機螢幕上方的旋轉的小圓圈,變成數以萬計全新的新聞。人們無時無刻滿足地享受著碎片化生活帶來的便利。以至於出現了“一個月不看手機感覺自己變成了原始人”的這種情況出現。

一天晚上,我翻開一本《讀者》,把所有長的、不想看的文章統統略過,直奔笑話那一頁。看完笑話後,我便開始往回看。可我漸漸地發現,那些被我直接省略掉的文章正是最精彩、最富含營養的。而我卻直接跳過他們,像一頭餓狼一樣衝向那些毫無價值的笑話中。我陷入了沉思……

我想,這就應該是所謂的使人便利的碎片化生活導致的。在網上看一則新聞只要花費2~3分鐘,而且有各種不同種類的新聞。但是看一篇比較長的文章、一本書,就只能隨著它劇情的變化而變化,你一點選擇的餘地都沒有。這就變成了最壞的結果:人們漸漸變得沒有耐心,你只願意看網上的那些沒有營養的段子,卻對最有價值的好書視而不見。

所以,請讓我們在空閒的時候關掉手機,遠離碎片化的生活,找一本好書,靜靜地把它看完。

我的碎片化生活 篇6

國一作文 ,712字

生活紛繁複雜,年少的我們或許無法把握,但是我們可以安排好我們的時間,魯迅說過:“時間,就象海棉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隨著交通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出行的方式變得多種多樣,也變得更加舒適。“在路上”時不一定匆匆忙忙,這便產生了許多零碎的時間,或許不長,或只有一兩分鐘,而它們加起來卻是一個天文數字,於是好好利用這些形同碎片的時間,便是人生成功的可能。

其實,碎片時間不僅僅限於等候或乘坐交通工具時,排隊時,躲雨時……對於這些時間,有人會坐視它們白白流失,有人則會將它們發揮得淋漓盡致,至於我嗎?一件事或許可以告訴你。

此時我正在讀預備班,因為剛進入初中,自然有些不適應,由於不習慣每天做兩三個小時作業,我每次都會抽出一刻鐘休息。起初我通常把時間花在看課外書或者睡覺上,而把吹笛子放在最後,又因為自己找了時間太晚了之類的藉口,推掉了這件事,主要是因為我認為這些時間太短了,沒有什麼可節約的;倘若我睡覺,這麼一點點時間並不能睡著,看課外書則更不用說了,由於只能看到一點點內容,讓後面做作業的效率有所降低,真是事倍功半啊!到最後肯定一事無成。

笛子老師得知了我的情況後,便於我討論了對策:“吹笛子並不在乎你吹得多多,而在乎你吹得多仔細。所以你要善於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積少成多,就一定會有成果的。”我聽得後修改了我的計劃,將做作業中的休息時間以及吃晚飯前的幾分鐘空閒時間花在吹笛子上,這個計劃開始實施時我還有些不適應,然而很快效果顯著,我對吹笛子的興趣更高了,我的笛子水平也更好了,做作業的效率也是隻增不減。

碎片化的時間並不侷限於此,它還有許許許多多其他方便與用處,利用好它們,你的現在,你的未來,以及你的人生必定是美好的。

被碎片化訊息支配的碎片化生活 篇7

被碎片化訊息支配的碎 ,992字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匆忙的工作學習生活之餘,手機與網路成了我們唯一的消遣工具。也正因這餘下的時間太過細碎,導致我們所看的訊息和文章,也太過細碎。

於是碎片化閱讀和碎片化生活產生了。與其說它是快節奏社會下必會催發出的產物,不如說它的產生,原罪在人—沒有人的需求,也不會有它的出現。

也許碎片化閱讀是有利的,畢竟沒有半點好處的東西也不會存在在這個充斥著競爭力的世界上。碎片化閱讀的優點顯而易見,那就是它節省了人們的時間。看一本書需要很久,看一篇概述只需要五分鐘。用五分鐘的功夫就能讀一本需要五天才能看完的書,何樂而不為呢?

也正是因為它這樣的好處,才衍生出了碎片化閱讀的一系列缺點。

因為它“碎”,所以它勢必很“雜”。網路世界就是一個大熔爐,碎片化閱讀的資訊也無法避免。雜亂無章的文章充斥著大量似是而非的訊息,如果將這些內容全盤否定未免太過牽強,然而不假思索信以為真,也是不可取的。每天被我們瀏覽過的的文章與訊息,經過我們自以為的甄別和處理之後進入了我們的大腦中,並自以為我們做了最佳的篩選,然而實際上呢?不得而知。

更讓人搖頭嘆息的,則是碎片化訊息令人堪憂的思維深度。近來在網路上持續升溫走火的雞湯文,就是在深度方面飽受爭議的碎片化訊息。對於這類雞湯文,我一向敬而遠之,因此難以說出它的好與壞來,但各類瀏覽器和新聞軟體所推送的那些文章,實在是讓人唯願趨避。

前幾個月,班級同學都非常喜歡拿搜狐新聞的標題開玩笑。“男默女淚”、“震驚”……諸如此類的字眼早已成了我們飯後的笑料,然而調侃之餘,我也總會忍不住思考:這樣博人眼球而實質上毫無質量可言的碎片化訊息,究竟是為什麼而存在呢?也許是點選量的競爭讓他們不得不採取這一系列讓人驚覺“看不懂”的手段,然而這樣的職業作風,和“新聞編輯室”中那些寧願搶不到收視率,也絕不報虛假新聞的嚴謹的工作人員相比,實在相去甚遠。

碎片化訊息造福人類也誤導人類,碎片化生活取悅人類也奴役人類。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中,“有所讀有所不讀”就成了我們的必備的修養。如果碎片化資訊進一步佔據我們的心靈甚至住到我們的精神生活,像朱自清、沈從文這樣的文豪,想來也不會再出現了。

改變碎片化閱讀,就從改變自身開始。從現在起,我不願再做一個沉浸於走馬觀花式的碎片化生活中的人了,我寧願做一個與時代脫節之人,也勢必要享受慢而舒適美好的正統閱讀與人生。

嶄新的碎片化生活 篇8

嶄新的碎片化生活作文 ,1053字

如今,網際網路科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使得我們便捷地生活離不開網際網路;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並幫助我們足不出戶就能與相距很遠的小夥伴之間溝通、談話。但同時,網際網路帶來了爆炸式的資訊量,多元化的社交方式,佔據了人們的時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正是由於網際網路帶給我們的這麼多利弊之處,導致了我們的生活趨於碎片化,造就了嶄新的碎片化生活。

這樣的生活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度過著,消磨著,同時也在享受著。

網際網路帶給我們的生活是分層的、斷裂的。我們的知識來源於老師,來源於社會,也來源於網際網路。眾所周知,網際網路上的知識是無限的,無窮的知識會讓我們迷茫,摸不著頭腦,找不清方向。比如百度文庫,其中的資料量十分巨大,並可細分成成千上萬中種類的資訊和我們要汲取的知識。此時,人們從文庫中獲得的知識就像碎塊一樣散落在地上,它所包含的範圍太廣,以至於與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和課堂上的知識有了衝突或分層,導致了我們所有的知識構不成一幅完整的拼圖,有著許多空隙無法填補。

網際網路帶給我們的生活史紛擾的。雜亂的。由於網際網路的資訊量大,人們花在網際網路上的時間甚至比網下生活的時間還要多,這是人類開發網際網路時沒想到的。這些使用網際網路的時間幾乎滲透進了學習之餘、工作之餘、茶餘飯後、睡覺之時……網際網路極度分散了人們專注於一件事情的注意力。例如一個人在勤奮工作之時,突然手機提醒微信有一條新訊息,這時他/她肯定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這條資訊是什麼,誰發來的。將原本的專注力打破,導致了我們的時間碎片化—原本的學習、工作時間都有可能減少並打斷。如何適應這種紛擾複雜影響,如何適應這樣的碎片化生活,值得我們深思。

網際網路帶給我們的生活是廣闊的,無邊界的。現在,我們足不出戶,開啟手機或者電腦,動動手指,就可以像在超市一樣的採購各種物品,人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在各個平臺間進行價格對比、物流對比、服務對比,甚至可以海淘到大洋彼岸的物品。這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網路科技帶來了多元的選擇,更激發了每個人的個體多樣性。由於需求不同,需求多元,也導致只有碎片化的,多元的產品才符合當代人的訴求。比如脫離了紙的Kindle圖書閱覽電子產品,幾百克的產品就相當於一個小型圖書館,跨越國界的紛繁的書目,正好可以應對碎片化的時間,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想讀就讀。

嶄新的碎片化生活,是人類的全新的生活體驗,他有趣,他新鮮,他有利有弊。我們何不張開臂膀迎接這樣的全新的生活,憧憬未來新科技帶給我們的更為精彩的全新生活!

我的碎片化生活 篇9

我的碎片化生活作文8 ,871字

自從約翰阿塔那索夫發明了電腦,人們的生活就好似一張紙,被分成了無數個碎片。

在發明電腦之前,人們的生活必須一步一個腳印,不可以跳過任何步驟,就比如你去上課不可能上到一半,就回家吃飯,更不可能不去上課;再比如你去買東西,不可能一邊去買東西一邊在自己家的沙發上舒舒服服的躺著……

接著,電腦出現了,正如我們資訊老師所說—正因為出現了電腦,第四、五、六次資訊革命出現了。接著,一個叫做“淘課”的新名詞出現了,它的意思用現代漢語翻譯,就是在網上上課,實現了上課上到一半,就可以點選暫停鍵,安安心心的吃飯,如果是直播,也不要緊,我們可以回放當天的錄影帶,大不了在重看一遍;繼續“淘課”這個名詞出現了以後,“阿里巴巴”、“淘寶”等等這些網站也問世了,從此,人類實現了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你想要的東西,你只需要躺在床上,用手指劃劃手機螢幕,看見心儀的物品後,點選付款,就可以等待送貨上門啦……這就是碎片化生活。

其實,現在我們只看到了碎片化生活的好處,卻沒有看到碎片化生活的壞處。

當你在網上淘課時,肯定有一些知識不明白,這時候,不像那些在實體化課堂學習的學生一樣,他們的課後練習是有人講解的,而那些網上的老師,全憑的良心做事,如果碰到一個只顧著上課收錢,而不顧著課後講解的話,花出去的錢就相當於白費了。此次,當你在網上購買物品時,難免要和小販砍砍價,搞不好,這個小販直接不賣了,這樣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還不如去實體店跑一趟呢。其實,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在電腦或者手機上學習或者購物,太傷眼睛了,時間長了還可能引起眼睛過敏,導致學習能力下降,甚至不能來到學校上課,這樣,學習肯定要比別人落後一節。還有,現在網上流行勒索病毒,如果你的手機或者電腦中了病毒,那將是要花費大量的錢財,才可以贖回一個檔案,如果有大量檔案中病毒,可能你傾家蕩產也贖不會,如果你是國家級的重要人員,丟失了重要檔案,那後果不堪設想。

當你想到碎片化生活給你帶來的好處時,也一定要想碎片化生活給你到來的壞處,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利用現代的資訊科技!

快捷方便的碎片化生活 篇10

快捷方便的碎片化生活 ,600字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現在我們生活也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方便快捷。

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地進入每一個家庭。大多數人的生活都變得碎片化,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等。這種生活有利也有弊,也是方便,令生活多姿多彩,選擇性更多……弊的是有些人可能會痴迷在遊戲、娛樂中……

當下碎片化閱讀,“來勢洶洶”,手機軟體、電子書都可以閱讀喜愛的書目、可以瀏覽新聞等。我也特別喜歡用手機、網路進行閱讀,書籍種類特別豐富,對喜愛讀書的人特別方便。

還記得有次老師推薦我們閱讀一本書,我通過網路很快便查到了這本書,上面還有專家的點評,這些對我有特別大的幫助。既令我讀到一本好書,又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面。

新聞讓我們瞭解了國內的外大小事情,我現在有了網路手機,我們便可以瞭解自己想了解的,在網路上可以瞭解到許多詳細的情況。

購物現在對於網路時代也特別便捷,可以在網路上買到想要的東西,有各式各樣的、物美價廉的,再也不用總跑一個地方西跑一個地方去買東西了!今年開學的學習用品我也是在網上購買的,只要動動手指,書包啊,筆袋、鋼筆……用不了幾天,便會被送到家裡來。

寒暑假裡,旅行也成為人們必做的一件事,假如我想到北京去旅遊,可以從網路上了解到關於北京的氣候、歷史,以及著名景點長城故宮……還可以搜尋到旅遊攻略,為自己定製喜愛的旅遊路線。

科技帶給了我們便利的生活,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