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相關作文20篇

無視 篇1

高二作文 ,1192字

俗話說:“無視規則的人將永遠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真正值得他人尊重的 ,應該是那些遵守規則的人。”

“無規矩不成方圓。”孟子教育他的弟子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守規矩。因為一個人對待規則的態度反映了這個人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水平,那些遵守規則的往往是文化素養高的人。

但是,在現在這個社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無視規則,不守規矩,他們甚至認為自己做的都是對的。而他們的這些行為不僅僅是對自己有著不好的影響,有時甚至會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

在這個車如流水馬如游龍的社會,自從有了汽車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交通規則就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一切。交通規則本是想讓這個社會變得井然有序,更加安寧的。但是總有那麼一些人無視交通規則。闖紅燈、超速、超載、酒後駕車等現象越來越多,導致社會秩序混亂,引起眾多的安全問題,嚴重時會讓一個無辜的路人付出生命,導致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不再完整,每天活在痛苦之中。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無視規則的人存在,才導致在國外的許多著名景點用醒目的簡體中文寫出“請自覺排隊”、“請不要大聲喧譁”等警示語。這無疑是中國的一大恥辱、也使得中國人成了“不文明”和“粗魯”的代名詞,使中國人在外國人面前抬不起頭,沒有面子。

再看看其他國家。荷蘭的一個不知名的小鎮上沒有紅綠燈,但是他們那兒卻從來沒有出現過交通堵塞等問題。因為那兒的人們從心裡面就遵守交通規則,而“汽車讓自行車,自行車讓人”也成了他們心裡預設的規則。正是因為他們遵守規則,才促使了他們的交通更加安全,社會更加安定。

由此可見,無視規則是一件多麼可笑的事情啊。它只會讓別人瞧不起我們,讓我們無法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平等的對待。

再從最貼近我們的事來說,我們現在身為一名高中生,就算再叛逆,再另類,再想打破學校的校紀校規,無視規則,也只不過是一種幻想,因為沒有人能給予我們改變的權利。

可是,仍有一些叛逆、頑皮的學生,為了他們所謂的“出名”,無視老師定下的班規以及學校的校規。他們的確是“出名”了,但最終的下場只有被開除或者記過處分。

所以說,無視規則損害的只有自己的利益,別人不會有任何的損失,也不會有人了在乎你是什麼樣的下場,他們只會無情的嘲笑你,而真正受到傷害的只有你的父母。

遵守規則不僅僅是我們平民百姓的是,更是那些當官人的職責。那些官員是因為國家對他們信任才會選他們當官的,但是他們中有些人憑藉著國家對他們的信任,無視規則,被金錢矇蔽了雙眼,失去了本心,毫無底線的貪汙,有些大老虎貪汙高達十幾億。而他們貪汙那麼多錢自己卻不敢用。存銀行怕被別人懷疑,就只能把那麼多的放在家裡,除此之外,他們每天還要提心吊膽地過日子。

由此看來無視規則是一件多麼不好的事情。雖然這能使自己得到一時的利益,但卻不能得到長久的利益,最後這些利益還可能反過來變成壞處,害了我們一生。

所以,我們無論幹什麼都不能無視規則,而應該時刻記住遵守各行各業的規則。

無視 篇2

高二作文 ,875字

大千世界,光怪陸離。在現代的都市生活中,我們可能要面對許多奇怪的事。他們可能讓我們驚訝,也能使我們悲傷。面對這個錯綜複雜的社會,需要我們無視一些事情。這可能是別人的挖苦、可能是尊貴的地位、也可能是家族的仇恨。

無視能使我們影響全人類。

當我們對某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但與主流認識截然不同,因此被別人嘲笑和侮辱,我們應無視這些愚昧的言論,勇敢的堅持自己的觀點。達爾文的進化論已成為生物學的基礎。然而當他剛剛發表自己的學說時,大多數人都嘲笑他,挖苦他。牛津大主教當眾批判他的言論;倫敦科學協會會長宣佈當年無任何重大科學發現;甚至有人把達爾文的頭像貼在猩猩頭上。但達爾文無視這些嘲諷和批判,最終時間證明了他的理論,他將人類從“神創論”中解放出來,他死後被葬在牛頓旁邊。

如果當時達爾文沒有無視那些言論,隨之改變了自己的言論,那麼人類可能還被束縛在“神創論”中多年,人類的歷程可能因此退後多年。

無視可以達成自己想要的境界。

這可能是達成自己想要的境界。亦或是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春秋時期,楚王以千金聘請莊子為相,但莊子拒絕了。楚王給莊子的幾乎是一個人一生的目標,但莊子卻無視了這些外在的物質財富,他追求的是心靈上的財富。莊子一生知入知出,一生朝氣蓬勃,光霽月明,他面對一池澄清秋水,背對功名利祿,他的心就如同身邊流動的溪水清澈,潔淨。他超然的心態註定他與仕途無緣,但正是他“出入”和諧的心態,才成就了他逍遙的1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這樣汪洋恣肆的篇章。

無視能夠成就你期待的愛情。

愛情不是一帆風順的,愛河中總是會有一些挫折,我們要無視這些挫折勇往直前。羅密歐朱麗葉的故事家喻戶曉。他們的愛情雖被家族的仇恨所阻攔,但他們卻勇敢的無視這些。雖然最後兩人都殞命,但兩人的家族卻應此和好,他們的故事也因此成被無數痴情怨女所傳誦,他們應此達成理想。

我們這一生,要走很多的路,有筆直坦途,有羊腸阡陌,有春天的絢爛,有冬季的荒涼。這些路代表我們人生一件件重大的事,學會無視,無視一些迷惑初心的是,選擇自己的道路,生命的掌聲終會為你響起。

無視 篇3

高三作文 ,837字

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簡單一語,使我瞭然。正因為有思想,才有舍有得。適時的無視,能讓我們收穫良多。

無視是一種選擇,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對於流言,蘇格拉底選擇無視。他憑著那真誠的理性思維讓人文思想在混沌中初次覺醒,用美好人性掙脫上帝設定的枷鎖。對於壓迫,達爾文選擇無視。他用那顆堅定的探索之心穿過中世紀的黑暗與矇昧,毅然走向屬於真理的光明。因此,無論是做學問、搞研究,還是明志向,都應當拋掉阻礙我們實現自我價值的羈絆。無視失敗的風險,憑著一腔熱血,憑著一份執著,成就心之所向,即使失敗,也無悔。

陳繼儒曾在《小窗幽記》中銳意指出:唯我道心清似水,任它世事冷如冰。無視,意在用正義表達對邪惡的不屑,用新生表明對腐朽的推翻。在政治黑暗的晚清,孫中山的身影屹立在民族的前列。面對落後分子“亂臣賊子”的謾罵和阻撓,他選擇了無視,匯聚強大的力量使封建體制傾覆,使中華民族看到一線生機。面對“橫眉冷對千夫指”,中山先生用行動詮釋了“對敵人最大的輕蔑就是無視”。無視世間流言蜚語、炎涼人心,用一顆赤子之心成就大我,自在人間。

無視是我們時代步伐得以前進的基石,沒有適當的無視,就如同身處雲霧之中,迷失了前進的方向。果戈裡的著作《死魂靈》中的一位經典人物—比什伽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對於閱讀,總是來者不拒,但他卻並非是一個真正腹有詩書的大家,而是一個缺少鑑賞力,不懂得篩選的傻瓜。如若我們不懂得適當地放棄,適時地無視那些毫無用處的東西,結果必然與他類似—最終變成一個死守教條,拘泥陳規的人。

其實要想做到適時的無視,必然要有絲毫未被世俗沾染的心境,一如蘇子瞻的“此心安處即吾鄉”,又如陽明先生龍場悟道,悟得了“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讓歷經風波的心得以釋然。他們用自己的豁達與樂觀,讓一切風雨化為虛無,讓自己的心棲息在最後那一處安寧之地。除此之外,無視更需要一種魄力,在這似火的青春年華,在這正值傾力奮進之際,何不無視人生之嵯峨,共創大美之中華!

無視 篇4

高三作文 ,879字

還記得一則新聞:老人摔倒路旁,過往行人來去匆匆,竟無人伸出援助之手,甚至無人駐足停留,眾人紛紛採取無視態度,不聞不問。而我看來,這般“目中無人”之舉,無疑是信任危機的進一步惡化。

這不禁有令人想起生活中諸多被人們用無視掩飾的事實:交通路口等紅燈,總有“俠義之士”凜一身“豪氣”,公然直行闖燈,無視交通法規;課堂上老師傾情授課,也有座位間隱約傳出的歡聲笑語,無視老師的權威;公共場所縱有禁菸標誌,還有人指尖一明一暗,噴雲吐霧,無視規章制度……這一個個事實堆砌出的是國人對生活缺乏熱愛與感恩,對生命缺少尊重與敬畏的弊病。

無視生活條框,是充斥自我思想的人,無知保護自我慾望的自私行徑,自以為掙脫了束縛,實則將禁錮自我的條框越減越多,終會束縛自己的靈魂。

然而,只有真正懂得生活,熱愛生命的人,才能無視生活瑣碎,活得從容美好。楊絳先生的逝世,引起大眾熱議,誰都想知道,這樣一位失去親人陪伴的老人,怎樣度過一個個孤單的日夜。當看到滿屋書籍時,你會感嘆,楊絳先生真是一個從容優雅的精神貴族。在錯綜複雜的世間一人獨行,寂寞孤單在所難免,更何況是接連失去摯愛的楊絳先生?但她以書為瓦,以筆為砌刀,砌成一堵牆,將諸多煩擾擋在牆外。無視與自己無關的禁錮,將生命活成一首優美的散文詩,不做挑戰規則的激進分子,而以隨和的態度無視生活紛繁,唯此而已。

無視不是以挑戰規則為基礎的消極反抗,而是以尊重人生為前提的積極應對。文革時期,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成果曾毀於一旦,一夜間,即將取得成功的實驗品被紅衛兵踐踏殆盡。而袁隆平先生不曾勃然大怒,挑戰當時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文革運動,而是沉下心來,從頭做起,終獲豐收。面對打擊,無視確是一劑良方,將悲憤拒之門外,還心靈一片安寧。只要運用得當,便可將挫折變為人生的的一次積澱,一次成長。

張愛玲說:“生活是一襲華麗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羅曼罗蘭又寫到:“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仍能熱愛生活。”無視生活缺陷,首先便要認清生活本質,只有當你真正融入生活,無視的作用才顯得彌足珍貴,而生活也會變得愈加美好。

無視 篇5

高三作文 ,995字

歷史如陳釀的美酒,醇香悠長,值得細細品味。如今酒罈卻破,韻味不再。而自然如品一杯佳茗,沁人心脾,讓人脣齒留香。如今茶味已淡,留下清水一盞。

歷史被偽裝。當杜甫的故居冠以修繕的名義而被拆毀重修,當無數的烏鎮周莊出現在神州大地,當人們為翻修一座新的城牆古樓沾沾自喜時,是否無視了它們默默舔舐自己傷口時的惆悵。史鐵生筆下的地壇,如今被修整得過於齊整了,“到處都茂盛得自在坦蕩”的野草荒藤不見了,“並不衰敗”的荒蕪不見了,當年那個年輕人的車轍也不見了,而我們滿心的感懷似乎無處安放了。輪椅上安睡的靈魂,已被驚走了吧!

徘徊在蘇州巷口。平整的青石板、灰白的牆壁、各種佯裝古韻的招牌、琳琅滿目的商品無不充斥著現代氣息。在這裡,即使是一棵樹也可以成為拍照牟利者的招財工具;即使是轉角處一塊巴掌大的空地,商人也不遺餘力,將它開發成西式咖啡館。來往的遊人絡繹不絕,壓得青石板不堪重負。我聽到,那苟延殘喘中有低低的嗚咽……小巷淡了優雅,失了靜謐,少了安詳。戴望舒若是看到這幅喧鬧浮華的場景,恐怕要感嘆雨巷不再悠長,姑娘不復丁香了吧!

自然在逃亡。我們無視了煙囪排放的濃煙遮蔽了天日,無視了日益翻湧的汙水奔入長江,無視了越來越多的動物從自然裡被搬向了人類的餐桌。人類似乎遺忘了自己是地球“住客”的身份,忘卻了萬物平等互相尊重的道理。慾望與貪婪充斥著他們的內心,殊不知自己播種下的惡果正一步步吞噬著那僅剩的良知。倘若李太白穿越到現代,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萬丈豪情也將化作淚水與哀嘆,那種苦澀將比“杜郎重到須驚”深重百倍。自然之殤,比家國之痛,更令人揪心。

曾經讀過一則故事:幾位遊人路遇大雨,見前方有一山洞,便躲進來避雨。因光線昏暗,便點亮了幾盞蠟燭,看清洞內景象後不由地屏住了呼吸。只見許多五彩斑斕的蝴蝶安靜地附在洞壁上棲息,美得神祕而驚豔。難道只有那不曾被人類沾染的僻遠之處才有美存在嗎?答案令人痛心,自然美得如詩如畫,卻如同泡沫消散於陽光下……

我們應當捫心自問,應當開始反思:索取是否已經足夠,何時才能放下慾望,與自然和諧共處?何時才能撫平歷史的傷痕,尋回千年的意蘊?歷史的瑣屑與浮華將我們推至深淵,我們也將自然殘存的美好逼入死角。當歷史徹底成為過往,當自然徹底走失,人類也將奔赴終結。

無視,會引起歷史的嗚咽;無視,會造成自然的哀鳴。它如大麻一樣荼毒著我們,侵入我們的心靈與靈魂。

無視 篇6

高一作文 ,1173字

據《羊城日報》報道:一名50多歲的男子在廣州鬧市街頭突然暈倒,因過往行人無人施救,最終錯過搶救時機而不幸離世。此事引發社會廣泛議論,繼“小悅悅”事件後再次震動人心。人心冷漠的拷問相繼登載在各大媒體平臺:我們的社會到底怎麼了,人心為何冰冷到如此地步?

一百多年前,一群圍觀砍頭場面、無視同胞生命反而拍手叫好的看客深深地刺痛了魯迅先生的心。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餘,先生毅然選擇棄醫從文,誓以手中之筆改造國民劣根性。然而,這種“看客”現象至今沒有消失:失意者站在樓上準備了結一生,樓下的圍觀者不但沒有加以勸解,反而起鬨“快跳啊”,這是何等冷漠的人心、麻木的人性!

契訶夫曾說過:冷漠無情,就是靈魂的癱瘓,就是過早的死亡。扶危救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社會不乏珠江救人犧牲的鄭益龍們,不乏徒手爬樓託舉女童的周衝們。可面對那倒地無助的生命,是什麼束縛了人們道德的手腳呢?或許他們選擇視而不見各有苦衷:擔心救人不成反被賴,或擔心掉入陷阱,被騙錢財。總而言之,對於他們來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己不救總會有人救的。

說到底,人心冷漠只是表象,問題的根源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那份信任消失了。

信任危機已然成為中國社會的大問題。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著“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萬事多一個心眼”等思想,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人們的內心深處多了幾分防備,人與人之間也多了幾層厚障壁。除此之外,“訛人老太”“碰瓷大爺”事件的頻發也讓好人們心寒。正是這些使得我們在出手相助前,往往會陷入“救”與“不救”的掙扎之中。

各掃自家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利己主義思想使得人心變得狹窄,他們認為只要與自己利益不衝突便不關他們的事,而這也是社會冷漠的原因之一。

孔子曾說:“民無信不立”。想要改變社會不良風氣,首先要修復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社會群體的道德風貌直接影響著個人的道德狀況,而個人的道德狀況也推動了社會風氣的形成。因此,在修復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同時,應當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北大副校長吳志攀曾說過:“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北大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北大替你賠。”是的,我們還必須加強相關制度建設,保障助人者的合法權益,給他們提供強有力的援助,讓每一名助人者都不再有後顧之憂。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無視”的事件不再發生,讓人性的春風溫暖祖國大地!

無視 篇7

高三作文 ,1136字

顧城寫過這樣一句話:“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人人都忙著尋找光明,美好,而那些所謂“微小”卻被無心或有意的忽略。久而久之,無視就成為了常態。

無視是忘記感受的心靈麻木。一個無視生活的人也最終會被生活無視。村上春樹說:“生活的質量並非是成績、數字、名次之類固定的東西,而是含於行為之中流動性的東西。”正是這些看似飄渺的“流動性的東西”真正成就了我們的生活。誠然,不是每個認真觀察生活的人都能寫出沈三白“夏蚊成雷,私擬作晴鶴舞空”的妙句,但起碼請不要無視生活裡本應該被“看見”的點點滴滴。

無視是選擇忽略的假裝失明。《皇帝的新衣》裡,騙子的手段簡單而高明。大家都想證明自己不是愚笨的那一個,所以彷彿約定好了地一同忽略皇帝壓根什麼也沒穿的事實。這不是騙子的得逞,而是群眾的失敗。他們沒看到的從來就不只是一件衣服。那是什麼呢?也許是共謀式社會現象背後的心理隱疾。人們總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實也不盡然。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無視的理由。你有權保持沉默,自然也有權選擇無視。畢竟無視“好處”良多: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逃避責任的藉口,甚至更多。於是無視成了犯罪者的護身符,反正他們料定了你看見也會“配合演出”。“南京車站猥褻女童案”裡的嫌疑人在公共場所都敢肆無忌憚的為所欲為,難道不是看中了無視的“好處”?我們的無視不會使醜惡自行退下,反而會使它們在所謂的“盲區”裡愈演愈烈。因為看不見從來沒有與不存在畫上過等號。

無視雖已成為常態,但也不是無法擺脫,舊的桎梏總會有被打破的一天。許多年前的魯迅先生就做過這樣的破冰者。起初,他留學日本學醫,想拯救國人之軀。當時的他沒有看到封建社會的頑疾,等到他看到的時候,他毅然棄醫從文,誓用一支凌厲的筆殺出血路,挽救國人深受荼毒的靈魂,真正意義上實現“我以我血薦軒轅”的不朽境界。我們總喜歡圍一個圈看熱鬧,卻不思考如何將熱鬧理性化並妥善解決。或許,我們在無視這方面缺少的不是頭腦,而是勇氣,一份敢站出來的勇氣。

無視需要被改變,被我們改變。因為我們用眼睛尋找光明,若有朝一日我們能將所有漆黑卑怯的陰暗面都塗抹上光芒,而使溫暖正義存在於每個空間,那無視也會被重新定義:無論怎麼看,世界都是美好的。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有視”離未來嶄新的“無視”近一點,再進一點。

無視 篇8

高三作文 ,997字

“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對於文風峭勁、氣勢縱橫的《為徐敬業討武?紫?罰?宕??鈐?栽唬?ldquo;字字足令彼心折。”可面對如此罪名,武則天又是如何呢?她讀罷此檄不怒反笑,大誇駱賓王字字有理有據,文風雄偉,不愧才子之稱。

可見一代女帝的心胸氣度絕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能做到這點又談何容易?像武氏一般恰當地無視可不是世人皆可為。從哲學角度看,我們短暫的一生中,處於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實現人生價值,而非其它。只有統籌兼顧,恰當地無視一些事物,才能集中力量,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之旅。所以我認為,我們要恰當地選擇無視。

梭羅先生只為追求內心寧靜而選擇在瓦爾登湖畔獨自一人冥思的模樣,在我心裡是極致的美好。他曾在書中寫到:“霍洛威爾農莊的迷人之處,在我看來是它的遁世之幽。”為何遁世?因為這塵世間擾亂他思考的東西太多,所以梭羅選擇無視,所以我們才能在這紛繁中讀到《瓦爾登湖》,彷彿是那片湖中的一捧清泉,極致的純粹與乾淨。

不僅是我愛的梭羅,法國文學家阿蘭也曾對關於“無視”這個話題有過一番闡述:“對於憂鬱者,我只有一句話,向遠處看。”如果眼睛自由,頭腦便是自由的。何謂“向遠處看”?是向目標看,向初衷看,堅定信念,而非被眼前的瑣事所擾。各國皆有如此的思想。中國亦如此。

五柳先生在《歸去來兮辭》中自問:“胡為乎遑遑欲何之?”他獨自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無視官場黑暗,不忘初心,只願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終於他融於自然萬物,在極致的和諧中了此一世。以陶潛先生為首的魏晉文人是中華文化這長長玉帶上最耀眼的一處。中華文化五色雜陳,頭緒萬端,韓愈於《進學解》中有言:“沉浸濃郁,含英咀華。”我們應該汲取事物中有益於我們的精華,而無視那些避無可避的糟粕。

歷史如此,國家如此,民族亦如此。我恍若覺得成大業之人皆有此志。世界是物質的,的確。但我們都是有思想力的人類,哲學也從未否定我們強大的主觀能動性。真正發揮主觀能動性,恰當地無視身邊不良的影響,我們就會發現通往夢想的大道會越來越平坦,越來越開闊。

夢想可能遠大,但若會恰當地無視,其夢雖遠,行則必至。

無視 篇9

高三作文 ,942字

細節決定成敗。

無視細節的人,終將被世界無視。

古英格蘭有一首著名的民謠:“少了一枚鐵釘,掉了一隻馬掌,掉了一隻馬掌,丟了一匹戰馬,丟了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役,敗了一場戰役,丟了一個國家。”這是發生在英國查理三世時的故事。查理準備與里奇蒙德決一死戰,查理讓一個馬伕去給自己的戰馬釘馬掌,鐵匠釘到第四個馬掌時,差一個釘子,鐵匠便偷偷敷衍了事,不久,查理和對方交上了火,大戰中忽然一隻馬掌掉了,國王被掀翻在地,王國隨之易主。就是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鐵釘,在緊要關頭,使查理功敗垂成。因懈怠時的無視,最終釀成了亡國的悲劇。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晉王彌留之際,以三矢賜莊宗,使其勿忘其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以亡父之志為己任,歷時三載,勵精圖治,完先父之遺願,成後唐之鼎盛,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然而,稱帝之後的莊宗再無英明神勇,寵信伶人,狩獵為歡,日夜縱樂,聽信讒言,無視勸諫,冤殺大將。成功的自滿,無視一切導致亡國的行為,使得後唐國力衰微,李存勖被伶人所困,最終身死國滅。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樑跋扈何。隻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後人對李存勖更多的是其被伶人所困的嘲諷,半輩子的英明,因為自己的“無視”,蕩然無存。“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無視忠臣之諫,無視治國之理,無視勞逸之度,五代之雄李存勖的驟勝驟敗,足為萬世之炯戒。

大事,必作於細。如果司馬遷在寫《史記》前沒有走訪民間,蒐羅史料,分析史實,何來《史記》之千古絕唱?如果摩爾根沒有對待科學的嚴謹,又怎麼會幾年如一日地培養果蠅,若無視了萬千紅眼果蠅中的那一抹白色,那座生物遺傳史的豐碑上,又怎麼會刻上摩爾根的大名……細節決定成敗,若無視細節,成功只會離你漸行漸遠。

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就是生活,就是成就大事不可或缺的基礎。

遠離無視,注重細節。用心做好每件平凡的小事,終將會成大人,成大事!

無視 篇10

高二作文 ,1552字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世界大美,只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不應因此而無視這天地人,而應用它去尋找光明。

“似乎我們總是很容易忽視當下的生活,忽略許多美好的時光。而當所有的時光都被辜負被浪費後,才能從記憶裡將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積的灰塵,感嘆它才是最好的。”錢鍾書先生如是說。歲月是場有去無回的旅行,而我們已在路途上無視了太多。如今全球環境問題突出,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森林銳減、大氣汙染等等問題,皆是出於我們對環境保護的無視。其次,如今的我們大量引進西方文化,誠然,我們不應排斥它們,“協和萬邦、天下太平”,但在此過程中,我們無視了太多傳統文化,漠視先哲思想;更有甚者認為錢權當道,早已將法律道德拋諸腦後。和諧的文化傳統本是使一個國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認識到這一點,看見社會矛盾與問題,努力加以解決,才能使中華民族充滿活力與生機。面對強權高貴的逼迫誘惑,職位榮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憤然甩袖離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並沒有因一己私利而無視尊嚴與百姓利益,他超脫名利之上,慨然擺脫羈絆與桎梏,名垂千古。

花開絢爛,無視它,只會在花敗之際空嘆“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日出燦爛,無視它,只會在黑夜裡黯然懊悔。但選擇無視並非指獵奇,選擇看見也並非只為滿足視覺。

不無視,不是為了以愚昧而又平庸的姿態去看見別人的痛楚、去踐踏真理,它的存在,需以眼睛來定位觀察,以大腦思考來彰顯其價值。在遠古時期,先人們仰望星空,以手撫膺坐長嘆,探斗轉星移的奧祕,品雲淡雲聚的風采;現如今,我們利用科技向另一個星球招手,通過精密儀器來感知微觀世界。一切都源於觀察;而真正的發現需要思考。倘若我們的頭頂上有一片星空可供我們觀察,那麼心中的倫理道德就是激發我們思考的不二法門。如帕斯卡爾所言“思維成就人的偉大,我們的一切尊嚴都在思考——即便你只不過是強大自然下的葦草”。如果沒有靈魂在場,即使你有一百次被蘋果砸中,恐怕也砸不出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

真相常流失於涕淚之間,唯有在沉靜光芒中,才更有可能看見時間,看見自己。

與詩詞大會的邂逅,其餘音尚在繚繞,當我們為工匠精神百般稱頌時,一切已早成煙雲,化為陳年往事。生活節奏趨於快速,靈魂趨於麻木,眼神趨於空洞。當下的我們沉迷於物質的泥沼而無視內心的虛無,用虛榮與消費來遮掩內在的多元焦慮。如若沒有視神山為心中圭臬,信徒又何以跪行朝聖;如若沒有將藝術看得高於自我,莫奈又如何在暮靄中畫瞎了雙眼。

柴靜在《看見》中曾提到:人常常被有意無意地忽略,被無知和偏見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這些思維就埋於無意識之下。無意識如此之深,以至於常常看不見他人,對自己也熟視無睹。

要想“看見”,就要從矇昧中睜開雙眼,你我不再無視這天地人。到那時,紛紜的往事才會在眼前幻現得清晰。

你說一切不過是萬般紅塵,過眼成灰,全無著落。但我偏要同你一辯,那紅樓中無力補天的頑石歷盡人間繁華和淒涼,終是看破紅塵,復歸於大荒山無稽崖的青梗峰下,留一部《石頭記》傳世,講盡人間悲歡離合。

我們不是偉大的開拓家,亦不是憂世的挽瀾人,不求體察萬物生命的沉浮,展現人世之萬情,我們只是與世間萬物、與天地人深深契情的痴人,是痴情的行者,只願人生路上滿目所及,盡是世間最美好的情感。

“與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海子曾留下這樣的願望。如今我願藉此火,看見這天這地這人,看清這紅塵看清這歲月流年。——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