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亦有用相關作文20篇

飄丹無情亦有情 篇1

國二作文 ,726字

喜歡葉,但更喜歡枯葉。

幾場大雪降了又融,幾陣大風颳了又散,門口的老楓樹便只剩一副磷峋的骨架了,恰似群魔亂舞,讓人看了心疼。

樹下的草地上,意外地躺著一片枯葉,便上前拾起,吹去塵灰,藉著陽光看起來:這葉,沒有了春夏的綠,連秋的金紅也沒有了,而是暗黃,失去了往日的光澤。此刻,我的手中,僅是一片暗淡破敗的、粗糙的、乾癟的、易碎的、千瘡百孔的、死氣沉沉的“飄丹”。

舉起葉,對著陽光,看清了它的脈絡,粗壯而萎縮的,這是的的一生歷程,艱辛的一程。既然如此,為何要離開樹的懷抱呢?你本該可以在樹上無憂無慮的玩耍,自由自在地唱著“嘩啦啦”的歌,幸福地度過這一生。可你卻選擇了離去,掙開樹的懷抱,委身在冰冷潮溼的地下,承受煎熬,漸漸腐爛,最後默默消亡。唉!終究,你還只是一片“無情物”罷了。

調轉了一面,繼續對著陽光看葉,腐爛的空洞清晰可見。可這,是否也是你的自願?你離開樹,是遺棄,抑或是報答?難道你選擇了自我消亡,是為了給樹輸送營養,表達感激之情?你到底還是有情的,對嗎?你只是不善於表達,對嗎?那樹上孕出的新芽,便是最好的回答。

誰說飄丹是無情物!它飽受腐敗消失的痛苦,哪怕最後默默無聞,也毫無關係!因為它為的是自己的母親—樹,為的是自己的下一代,而下一代也承蒙了上一代的關懷,長大後依然執著地投入土中,一代,一代,又一代……這怎是無情!這是最純真的感情!“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可誰又說飄丹不是呢?想到這裡,不禁對手中破敗的枯葉,又生了幾分敬意。

“你這孩子怎麼在這兒傻站著呀,快把那髒葉子扔掉吧!”鄰居一句話打斷了我的遐想,可真的捨得扔掉嗎?這是有情的,孝順的,奉獻的,無私的,默默的,偉大的,無人理解的“飄丹”,真的捨得扔掉嗎?

此問無解亦有解 篇2

國一作文 ,856字

我曾經讀過的書就像一級又一級臺階,指引著我上前去。

我喜愛讀書,我想靜坐在瓦爾登湖畔,去聆聽梭羅的絮語;我想走進李白的世界,去感受他詩句中的浪漫;我想參觀科學家的實驗室,去感知科學的魅力與科學家的睿智。然而我在享受讀書之趣的同時,又在思考:讀書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在我心中縈繞許久,揮之不去。

在我整理書架的時候,一本《安徒生童話》出現在眼前。裡面的故事我早就能夠背誦,但我還是翻開了其中的一頁。我看著在那篇《賣火柴的小女孩》上寫著的兩個歪斜的漢字:幻想。薄弱的微光下是小女孩的幻想,也是對生的渴望。如果現實世界的人心也變得冰冷麻木,那故事的結局一定比死亡更可怕。我陷入了沉思:我在書外的世界做些什麼?無論如何,我還可以做出一點努力。看著手中的書,我好想有點懂得了。也許讀書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分明感受到了讀書能夠讓自己的心底永遠留著一束光亮!

媽媽在我的書架上添置了一本新書《別在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光看書名我就知道這是一本勵志書。可是隻讀了一兩篇,我就陷入了迷惑。何為吃苦?何為安逸?也許我現在的生活就是一種安逸的生活吧。衣食無憂,家庭和諧,學習良好,還未到需要肩負起生活重任的年紀,更不用外出闖蕩拼出一片天地。用父母的話來說,我只要讀好書就好。也許,難就難在那個“好”字上吧。想要有“好”的結果,我需要在學業上努力的拼搏,取得優異的成績。我要犧牲自己玩樂的時間,要在薄弱學科上多下功夫。如果選擇安逸了,不去奮鬥拼搏了,那麼今天我所偷的懶,以後終究要還。讀書的意義是,我想未來能在理想的學校更好地讀書。

思緒起伏,我的目光被窗外兩大盆綠植吸引去了,他們接受風雨的洗禮,也沐浴日月的光輝,無論如何,他們都在努力地生長著,用盎然的綠色作出生命意義的回答。

所以最初的那個問題我終於有了一個答案:只管盡情讀書吧。追尋問題的過程比答案更加可貴?我已找到我讀書的方向,那就儘管去拼吧,就像那綠植努力生長一樣。不用去想為什麼?因為時間會告訴我答案:無解亦有解。

無用亦有用 篇3

國一作文 ,754字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人們大多數已習慣了有用的用處,而漠視了無用之用。

‘有’實為一種看得見,可觸及得到的,人們可以確確實實地感受到它,也從而更為看重它。而‘無’看起來虛無縹緲如一團握不住的煙沙。一個紅薯與一束花放在你面前,部分人會選擇紅薯因為紅薯帶來的果腹感對他來說是真實存在的,而鮮花的香氣過於沒有真實的感覺,選擇花對於他來說相當於什麼都沒有得到。當然也會有人選擇花朵,因為他們能感受到花的‘無’中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能從無用中感受到有用。

‘世上有用之事,包括詩、酒、哲學、愛情,往往無用。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鍾無用之情,終成一無用之人卻因此活的有滋有味。’周國平的《閒適》也表明了,人間有味是清歡,而清歡大都是無用之事,無用之事而成至味。詩無用而得以悅己、酒無用而得以暢快、哲學無用而得以明朗。看似無用之事之用不是在滿足人最普通的需求,而是更高層次的精神愉悅。有用無用都在念想之間,你若覺得有用,那他便有用,若覺得無用那他便無用。

周作人《北京的茶食》中說,我們日用必須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看著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是無用裝點,而且愈是精煉愈好。正如莊子所說:‘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看似無用,卻實有大用,人若只侷限於日常所需而不願接受無用之物,那他未免太過貧乏乾枯,他的靈魂也如嚼蠟一般乾澀無味。無用之物充實的是一個人的靈魂,使一個人的靈魂賦有充溫飽和之感,溫潤而靈動,一個人的舉止也更有優雅動人之感。

有用之物是必需,而無用之物亦不可少。

無用卻有用 篇4

國三作文 ,1137字

聖賢說過“存在即真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用處”。但也有人說“幫不了你的東西都是無用的”。對此,我很是不贊同。因為正是那些“無用”的東西滋養了我成長,對我用處極大,意義非凡。

還記得是二三年級,那會班裡同學紛紛報了興趣特長班,奧數,書法等等。媽媽也給我報了,報了什麼呢?竟然是美學鑑賞。

這四個字對我來說陌生至極,好似外星產物。媽媽大概描述了上課內容後,我登時眉一皺,眼一翻說:“這有什麼用,考試又不考,我這特長上哪使去?”媽媽瞥了我一眼道:“有用還是無用,這類哲學命題你還不用想,上了課可能就知道了。”

恍若是一個夏日的傍晚,我去見了那個教美學鑑賞的老師。他的年級很大,長鬚白髮。他的眉毛似雪般白,眉下的雙眼好似明鏡。那雙眼睛飛快的將我掃視了了一遍,包括我帶著的不願意不耐煩的態度。

那雙眼在不經意間對我眨了一下,他的臉上竟泛出了一抹捉摸不透的笑意。老人起身挑了篇故事給我讓我讀,我接過乖乖讀起來。一邊讀我一邊在心裡犯嘀咕:“這主人公好可憐,自己的特長用不了,反倒變成無用的東西了。正和我一樣,我也在學一個沒有用的特長”。

黑幕代替了火紅的落日,星星已高懸。老師不用分說的將書拿走。“我還沒看完!”我急切地喊道‘還剩一點我就看到結局了’。老師搖搖頭說道:“你看起來對這門課有疑問,不要緊。帶著問題上課,沒準後面就懂了。”

就這樣,我開始了美學鑑賞這門課。這個老師博古通今,從傳統文化到網路熱詞,從傳統服飾到街頭潮流等等,這個老師無所不談。每次上課,我都沉浸在他所展示的美學世界裡,那些“有用”和“無用”也被我炮到九霄雲外。

在一次博物館志願者競選時,我被要求談談中國瓷器發展的變化,當我聽到這個問題時,內心一陣狂喜。應為這是老師曾和我聊過的,也是幼稚的我曾經認為無用的東西。而在那刻,“無用”對我來說太有用了,我因它脫穎而出。

又經歷了幾個春去秋來,我去找老師要那篇故事。我的心中對結局有了個大概的猜測,老師也看出來了。他笑著對我說:“沒準和你的想法一樣。”當我讀到,那對魯國夫婦創新發展了原來的特長,為那些赤腳批發的越人提供地毯和頭繩時,我眼前的陰霾霎時消散。“無用”只是在一個方面,不能因此而全盤否定。有些時候“無用”可以很有用。

我的成長因“無用”變得多彩,它們也是我最珍貴的寶藏。

有用與無用 篇5

國三作文 ,820字

作家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文學和科學相比,的確沒什麼用處,但文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沒有用處。”

莫言是作家,也是智者。正如他所說,文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沒有用處。智者所言,自有其道理。我們學習文學,正是要追求“無用”。這個“無用”是指不能將文學當作“過程”“手段”,而應將其作為“目標”。

所謂“有用”,一般人的理解是指功名之用、富貴之用。以此觀之,文學確不如科學“有用”。但如果換到哲學的視角,文學潛移默化地塑造著人的“世界觀”,而科學更多是教人以“方法論”,其二者雖相互依存,但顯然“世界觀”更具有根本性、決定性。這就意味著文學比之科學更為“有用”。

同樣,將莫言的這句話向社會學上引申,可以敘述為“人在社會中最大的用處,就是沒有用處。”這並不是消極處世,而是道家觀點的一種演變和進化。人,作為社會的一分子,與其追求讓自己“有用”,不如放棄執念,靜心提升自已的能力,不斷加深在文學方面的素養。如此,雖然外在面貌並無絲毫改變,而其內在天地已然脫胎換骨,成為了有深度、有學識、有內涵的人。這樣的人被稱之為“人才”,而文學的“無用之用”也就清晰可見了。也許科學技術能讓人改頭換面,但文學對心靈所產生的影響,是無法用科學替代的。

所以說“悟無用之用”,才能“見智者之智”。文學是時代精神的凝結,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是人類進步的明燈。“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無用的,也有用 篇6

國一作文 ,655字

大人常對我們說:“不要做這種事,浪得時間。”他們說這些事無用,是嗎?這些事情看似無用,實則有用,這很容易發現。

看閒書也有用,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在家長眼中,書可就要“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課外輔導書肯定是好的,但閒書就顯然不會是好的。他們心中的好書是名著《詩經》《史記》《紅樓夢》……其實有時候,其他書也有用,飯後小坐,品一杯茶,讀一本書,感覺甚好,若有汪曾祺之書則更好,淡淡的書香配上淡淡的茶香,心裡一種悠然自得,它不讓心更美?

下棋也有用,棋道乃中華傳統也,我也喜歡下棋,從懵懵懂懂的中班送到圍棋班內,到一年級八段,圍棋給予了我超強的大局觀和超人的定力,在圍棋中,我也學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有些事不可貪心亂來,否則得不償失,不行了就不要逞強下去,否則會像希特勒那樣全軍潰敗……在棋中也有君子之道:賽前猜棋,雙方互相謙虛致敬……圍棋能培養人的好品質,教人道理,不亦樂乎?

書法也有用,人常說:“字如其人”。確實字是一個人的“臉”,幼兒園時,父母在手風琴與書法中選擇了書法。在一次次練習中,我經常喊累,卻未曾放棄,字也越練越棒,當我拿到書法十級證書時,我感覺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書法可以讓字更好,順帶提升審美觀,增加藝術氣質,習書法者,不亦君子乎?

有些事,看似無用,卻還真有用!

文字本無用 篇7

高三作文 ,837字

傳說倉頡造字當晚,有鬼夜哭—文字中藏有被洩露的天機。天機是何又為何而洩己不得而知。但那時候,文字寫成的書金貴異常,刻在龜甲獸骨上的《詩經》、《周易》只存在王宮豪宅。寫在羊皮上的一本《聖經》要用去三十隻小羊。

可如今,黃金屋與顏如玉的美談似乎正變得模糊,人們彷彿越來越鍾情於文字的音律、結構、形態。冠以繼承傳統的名義,長眠於古籍裡的生字被人們發現了,他們手舞足蹈,他們興奮異常,他們歡呼雀躍著將古籍丟棄一旁,然後一次又一次地在所謂的聽寫大會上,在平板電腦前寫下古典,寫下傳統,不求甚解。

其實,文字與語言本應是高下立辨的,試想土生土長的你走過一面刻滿用希伯來語書寫的十誡,是否在那麼一瞬間你無法想到耶和華的神聖,而以為是杜尚式抽象主義的一面塗鴉?

懷念過去亦無妨,娛樂至死亦無妨,可如今的我們卻左腳踏入山清水秀,右腳立於市井喧囂,外面包著名為傳統的金玉,內裡襯著名為空虛的敗絮。

一次又一次的,耳機裡的音樂似要帶我夢迴大唐,相似的歌詞,夢幻的旋律曾讓我對這一類名為古風的流行音樂著迷不已,但就像古典與流行永遠無法交相輝映一樣,歌詞與詩詞間永遠隔了一層名為時間的輕紗。只是讓人遺憾的是,我看見一本本唐詩宋詞拿起又被放下,插著耳機的面孔,映出陶醉般的笑容,笑容彷彿在說,盛唐南宋也不過如此罷?

於是,我們自以為在心中建立起了對傳統的堅守。西遞,巨集村們被外來的客商佔據,每天遊人如織,日進斗金,政府官員驕傲地宣佈,他們成功保住了傳統古村落。背後那條曾用來洗衣如今泛著綠色的清水河流淌而過;一座座牌坊推倒又被重建,對我們來說,不過多了幾張相片;我們將四合院原址保護,然後明碼標價,月租三萬。

何為傳統?我等在電視機前,看著漢字聽寫大會給出答案,但顯然,不會聽寫這麼簡單卻又如此複雜的兩個字,熒屏前,天真爛漫的學生笑著說已將整本《康熙字典》背下,我想問問她,只礙於時空阻隔,只好悻悻關了電視,走向書房。只是腦海裡念念不忘的

撿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文字本無用,耽書是宿緣。

無用之用 篇8

高三作文 ,824字

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發言說:“我覺得文學最大的作用,就在於他沒什麼作用。”這意味深長的話道出了一個哲理:“無用”的東西往往能有大用。

金子和泥土相比,泥土自然沒用,可要是給你一粒種子,泥土就能孕育出偉大的生命,彰顯非凡的作用。可見,無用之用,是有一定條件的。

莊子的朋友惠子得到了一個大葫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不能吃;形體巨大,難以舀水,不能用。他苦惱地去找莊子徵求意見。莊子卻說:“你為什麼不以它作舟,系在身上,徜徉於江湖之中,自由地漂游呢?”一件東西,在常人拘泥的眼光,呆板的思維,狹隘的常識中,往往一文不值,可是如果你有像莊子一樣博大的胸懷、遼闊的胸襟、開拓的意識,即使朽木一樣的葫蘆也可以憑藉它來一場逍遙遊。所以無用向有用的轉化,在於我們的胸懷,胸懷寬廣,自然能發現事物背後隱藏的價值。

春秋戰國時期,名士豪傑們都養門客。即使許多人完全就是來當寄生蟲,吃霸王餐,公子們都歡迎。最有名的算齊國的孟嘗君,養了一幫雞鳴狗盜之徒。可偏偏在他有難的時候,門客們學雞叫,迫使門將以為天亮而開門,救了孟嘗君一命。馮援也是孟嘗君下的一門客,剛來時只知道對著長鋏唱歌索要吃的穿的。他去收租,竟把租契全燒了,這在當時看來就是廢物,不會辦事。可正是因為這而造就了孟嘗君的“三窟”。所以,從無用到有用,還需要耐心,守得雲開見月明,此時無用之人,無用之事,未必不是彼時大用之人,大用之事。耐心能把無用釀成有用。

曾有一棵參天大樹,虯枝縱橫,朽洞遍佈。生長在那兒已有幾百年了,他身旁的樹全因高大挺拔被砍伐,而他卻因無用儲存了下來,木匠走過來只是嘆息:“這樣的樹,砍了無用,還不如讓他長在這兒供人乘涼。於是這棵樹得以永存。從這可以看出,謙遜退讓也能使無用向有用轉化。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槍打出頭鳥,看似有用的東西卻因鋒芒顯露而毀滅,沒有的竟因低調而存活。

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世上哪有什麼無用的東西?只要你有寬廣胸襟,足夠的耐心,和低調的態度,無用終能變為有用。

無用的選擇 篇9

國一作文 ,889字

三個月前的畢業季,不少人都面臨著去哪所學校就讀初中的問題,可這事兒我不用擔心,爸媽已經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結合各校中考成績,完成了這個“艱鉅的決擇”。但我們要擔心的是,因為現住的家實在是離學校太遠,我所面臨上學期間到底要不要搬到我爺爺家住這個問題。

搬到爺爺家住,離學校近是近點兒,但也是在歐洲城以及江濱路那塊的“繁華地帶”,早上堵車的事也實在是難說。但如果住自己家,一大早過去,其實距離也就比我爺爺家過去要遠一點兒而已,堵也可能沒那麼堵,為此爸爸還專門開了幾趟車實驗了一下,就是早上要更早起,不知道以後學業繁重了還受不受得了。

其實,我們還有一個選擇,就是離學校就一條馬路的距離有一間我外婆的房子,我能去這個中學也多虧了它,這樣早上七點鐘起床說不準也來得及,步行過去,更不用擔心堵車,按理說這是最佳選擇,但那兒實在是太小了,就二十幾平米,一家人住還是有些困難,雖我和我媽極力支援,但還是被我爸和我爺爺一口否決了。

在距離上最佔優勢的房子被“ko”了,就只剩下倆差不多“打成平手”的房子了。現在按學習說,住在自己家只能由爸媽輔導,但住在爺爺家還能有爺爺輔導,不會的題問爺爺這當過中學校長的人當然比問我爸媽要好了。

現在可以說是1:2,去爺爺家佔優勢,雖然還有許多其它因素,比如我實在吃不慣奶奶做的菜什麼的……,但終究是抵不過能讓爺爺來輔導我學習這張王牌。事態這麼發展下去,不用想也知道,即便我再不願意,也鐵定到爺爺家住了,但事實卻出人意料。

直到開學第一天分班考考完後,媽媽依舊沒有任何收拾起來去爺爺家的意思,這種情況維持至今。曾經好不容易作出的決定,到該行動的時候了竟無動於衷,這實在是讓我理解不了。但我到是驚喜地發現,每天六點二十起床,六點五十出門,到了學校,時間仍綽綽有餘,一點兒不匆忙。而且就目前來看,由爸爸這個曾經的優等生來輔導我學習也是夠得很,沒有任何搬到爺爺家住的必要。

現實擺在那裡,它很好地證明了暑假這兩個月那樣折騰來折騰去是沒有必要的。當然,說不定到了以後會因為其它原因搬過去,但至少現在,我是發現這個一直讓我糾結的選擇不僅沒啥必要,還浪費了一家人不少的精力。

讀書無用論可以休矣 篇10

高三作文 ,791字

每隔一段時間,“讀書無用論”的論調就會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鼓吹者們言之鑿鑿地舉出堵如“某某高中沒畢業,生意就做得有模有樣,而高學歷的某某如今卻仍是打工一族”之類的話,底氣十足,令人膛目結舌。

不可否認,在這個年代,高學歷可能不會帶來高收益,而成功者也不見得都是讀書人。這是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這個湧動著反智情緒的社會中,讀書無用論總輕而易舉地受到眾多讚揚,讀書人的悲涼處境總是被帶著嘲諷的態度圍觀,讀書人的負面資訊總是被滿含鄙夷地放大。

然而,事實上,讀書從來就不該是為了謀求私利,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誠如三毛所言:“讀一本好書,你自己尚無知覺,行行字字卻早已潛移默化中改變了你的容顏。讀書總會讓你散發出永久的由內而外的美麗。”

而人們怯與面對的事實卻是,不是讀書無用,而是你自己無用。你確實是個不錯的試選手,確實從字裡行間地咂摸出了些墨水味,但失去了書本廕庇,你再無半分優勢。

當視角侷限於幾本偏狹的書本里,卻不知所致—我失敗不賴我,賴讀書,要不是當初浪費那麼多時間去讀書,我也許就有用了。讀書無用論,藉此表達,有面子,有理由的庇護所,那麼理直氣壯地迴避了自己的無能。

當鑿壁偷光已成為塵封往事,當年的囊螢映雪又被棄置何方?難道蘭亭已矣,梓澤丘墟了嗎?以”讀書無用論”將“詩書氣自華”淡然處之,豈不悲哉!

讀書,不知不覺受薰染,臉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氣;不讀書,現身於世網塵勞,困厄於名僵利鎖,自然面目可憎,安能言語有味?

夫明於《六經》指出:“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父兄”。因此,讀書並非無用,相反,大有有用之益。縱然讀書人的命運並無高貴,但至少,因為讀書,我們得以於嘈雜塵世中獲取寧靜,我們的氣質因讀書得以提升。

讀書永遠不是功利層面的計較,而是自我提升,成長,認同的過程,而於其中,讀書永遠是大用。

無用之用 篇11

高二作文 ,742字

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在我看來,“人皆知有用之用”,在於人懂得利用價值,“而莫知無用之用也”在於人不懂得創造“無用”之物的價值。

所以,人要善於創造“無用”之用的價值,化“無用”為“有用”。

創造“無用”之物的價值在於善於發現“無用”之物的本質。一根木頭,在愚者眼中這只不過是無處安置的廢柴;對於智者來說,他們看懂的是木頭的歷史年代,木頭品種的本質,然後利用其自身特點,將在愚者眼中的“無用”轉化為“有用”,對木頭進行雕刻等處理,造就了“無用”之物的潛在價值。

誠然,“無用”之物的價值也要有人善於創造—為“無用”之物尋找到“伯樂”。高密鄉,原本一片荒涼。在莫言這位伯樂出現之前,高密鄉始終是帶著貧瘠、荒蕪的特性,但莫言善於發現荒涼表象下蘊含的人情、土地風情等等的博大內涵。如今,高密已不再“荒蕪”,它已成為人們的嚮往之地。這是莫言這位伯樂在筆下化“無用”的高地為“有用”。

由此看來,“無用”與“有用”之界並非無法打破,這“無用”之物化為“有用”,在於有伯樂能夠善於發現創造“無用”之物的本質。

如今,浮躁的社會帶來了讀書“無用論”。他們認為讀書哪有賺錢重要,便汲汲地奔走鑽營,追求金錢至上,卻淡漠地看清了讀書帶來的內在提升。“無用”的讀書論在於人們無法清醒深刻地認識到何為真正的讀書。浮躁的內心使我們無法懂得“無用”內在的價值,而是在“無用”的表層以偏概全地否定它的正確性。所以,“無用”之物的產生也可能由內心浮躁中產生。平和心態,清醒看待,或許你才能體會“無用”之物其實並非“無用”。

“有用之用”只在利用,“無用之用”在於創造。創造“無用之物”是你天馬行空的智力運用,是你操戈兵馬打破“無用”偏見的利器。

所以,創造“無用之用”的價值很重要。

無用的美 篇12

高三作文 ,758字

漫步在蘇州園林的白牆黑瓦中,彷彿是行走在水墨畫中,詩意盎然。

遊廊環水而過,曲折蜿蜒,直通向遠方。牆上有小閣,扇形的,圓形的,框出了另一個美輪美奐的世界。若即若離,似近似遠,視覺空間由平面延展到了無限。

這怕是古人最無用也最有用的設計了吧!隔牆框景,牆失去了阻隔的作用,鑿壁卻不設窗,任清風細雨吹過。要牆無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阻而不隔,營造出“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氛圍。

有用無用公道自在人心。看似無用的東西實則也能變成有用。何必讓人生的分秒都精細量化,讓所製造的東西都變得實用具體?讓無用填補些人生的空白,在不經意之間創造成出無限的可能。

先人第一次用動物的骨骸做出樂器,醜陋而無用的棄骨第一次發出明媚而動人的聲響,就像是由野蠻走向文明的標誌。這清脆的樂音在人們心田中引起激盪,幻化出全新的審美意識。

對於他們來說,這樂音是多麼無用。他們遊蕩逐草的生活裡,需要的是宗教般熱情的占卜和祈禱,而非這無用的樂音。但無可否認的是,這份清靈的聲響裡,開創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一份不再拘泥實用,不再沉醉於功利的全新境界。

試想,對於功利之外的無用之事都不忍敷衍的人,那該是對生活有多麼的熱愛和耐心啊!在這個快速前進的社會裡,但行耕耘,不問收穫,對每一件事都以平常心對待而不問結果。這該是一種怎樣的心態和美好的心靈啊!

從遠古時期的“可遊、可居”的實用主義走來,混沌變得清明,人們的心靈變得細膩,卻更多地煥發出一種童年的氣質,一種不再計較結果的開明和爽朗。

你看那黑牆淡瓦,不再是中國初期建築的工整華美、平衡對稱,講究一種實用的美。而是由實到虛,更看重意境的美妙和昇華,看似無用,實則是另一番審美的進步啊!

漫步在蘇州園林裡,突然讀懂了那些將日子浸在這裡的文人雅士,用美麗的水墨畫,裝點一個無用卻永恆美麗的夢,何嘗不是有用呢?

碎片資訊,真的無用嗎? 篇13

碎片資訊,真的無用嗎 ,800字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我們社會快速進入了資訊化時代。大資料的發展,4G網速的提升,都使得我們接收到越來越多的各種資訊。而這些資訊繁複、凌亂、碎片化的資訊更是佔了絕大多數。所以清楚地認識到這些碎片資訊的影響,學會處理它,對於當下社會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有人曾經做過計算,大資料時代下的人們一天接收到的資訊量比古人們一生的量還多。可見,其中絕大多數為碎片化資訊,佔據你大量空間。這像木屑,一個個雖然又小又輕,但數量一多,便會佔滿整個空間,讓你無處容身。

有些時候,碎片化資訊的接收,還會影響你的正常工作。一不留神,每每看著新接收到的資訊,還會忘記了手頭的工作,甚至釀成了大禍。就像被風吹起的碎屑,一旦卡在了機器運轉的關鍵部位,不但會導致機器的停止運轉,甚至還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可見,對於碎片化資訊處理不當,不但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也會影響結局。但我們很難提升我們的大腦,創造出更多的空間來存放它們。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要學會篩選與挑揀,將有用、無用的資訊分門別類,歸納處理。舉個簡單的例子,一些日常聽到的段子、笑話或是與自己無關的瑣碎資訊,聽過一便後即便忘記了也無所謂。但必須要完成的事務,或者要牢記的公式,我們不僅要記在心裡,甚至可以用筆記記下來,以免忘記。其實,你要做的事便是用一塊磁鐵,將一堆碎屑中的鐵屑吸出來,單獨儲存。而其他無用的垃圾資訊,給予清理。

分類了各種資訊以後,我們就開始了整合。對於無用的資訊,要學會關聯起它們,否則仍舊是一堆無用的散沙。見過很多小同學用擦下來的橡皮屑,揉捏成了一個圓球,又捏成了一個個小動物。對碎片資訊也是這樣,要尋找兩條或多條資訊之間的關聯。將它們有機整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你自己的知識寶庫。

其實,碎片化生活並不是令人言之色變的大惡魔,也不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只要你使用的得當,就能創造出一片色彩斑斕的大千世界。其作用遠遠大於你的想象。

碎片化的時間真的無用嗎 篇14

碎片化的時間真的無用 ,758字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的大塊的時間被大量的資訊分割成了碎片,許多人認為這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質量,許多抵制手機和網際網路的文章大行其道,把網路描述成偷取時間的惡魔,更是有人大肆宣揚無手機的生活,但我認為,碎片化的時間比整體的時間更好。

碎片化的時間讓我們更有效率。它可以讓我們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舉個例子,一張數學卷子耗時一個小時,這就迫使你在一個小時內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越到後面的難題,大腦就越疲勞,但如果你在做完一面是回個訊息,刷個朋友圈,讓你的大腦放鬆一下,不僅不會錯過某些重要訊息,更能讓你可以更加專注,更有效率地完成下一個階段的任務,難道不是一舉兩得嗎?

碎片化的時間讓我們更加便捷的獲得資訊。在公交車上,吃飯時,等地鐵這種碎片時間,如此短的時間不夠我們寫作業,大部分人會開啟某博,某易等新聞軟體,翻看一下今天有哪些大事發生,瞭解一下國家的新政策,或是朝鮮半島的局勢,試問如果這些碎片時間變成整塊,你是否還有時間瀏覽新聞,或是已經沉浸在題海里,無法自拔了吧。在如今這個要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時代,兩耳不聞窗外事並不是一個褒義詞。

能否利用好時間無關碎片與否,全在與自己本身。歐陽修正是利用了碎片化的枕上,馬上,廁上的三上之功,才能寫出傳世名篇,《醉翁亭記》,蘇軾的待飯未來還讀書也是同樣的道理,反觀某些人,發表冗長的文章質疑碎片化的時間能否有效利用,質疑手機到底有沒有方便人們的生活,為自己的不專注,不認真,不努力找藉口,卻忘了他的文章是怎麼發表的,更忘了人們到底是專門抽出整塊時間閱讀它還是在碎片化的時間裡閱讀它。

總而言之,時間的碎片化是網際網路發展的必然結果,與其列舉它的種種壞處,不如從自身出發,反思自己是否利用好了碎片化的時間,從而將它們化為己用,讓它們成為我們學習的助力。

學習無用?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485字

不知何時,社會上興起了一種叫做“學習無用論的思想”,對於這種觀點,許多無心學習的人便“趁熱打鐵”,肆意宣揚“學習無用”之類的看法。在我看來,這些所謂的“學習無用”無非是那些不求上進、遊手好閒的人逃避責任、躲避輿論焦點的擋箭牌而已。

身為一名學生的我,自然要站出來為我的“職業”辯護。如果你只認為是為了找份好工、賺更多的錢而學習的話,那你可就錯了。這只是學習作用的千分之一罷了,學習的價值,更在於它能夠豐富我們的閱歷,提高我們自身的修養。這就好比一個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在海邊,他能脫口而出一句古詩來表達他內心的喜悅;同樣是站在海邊,或許一個沒有接受過教育的人只能張嘴就喊:“哇!都是水!”難道你想成為這第二種人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學習,不僅是青少年的首要任務,也是國家和社會的需要。想一下,一個國家失去了科技人才,這個國家怎能在日益激烈地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呢?人民又怎能過上幸福美好的日子呢?況且,你就沒發現那些到處宣揚“學習無用論”的人正拼命地把他們的孩子往高等學府裡送嗎?“學習無用論”根本就是一個騙局!

醒醒吧,各位受矇蔽的學子!別讓祖國的花朵還沒綻放就已凋落!

零碎,不代表無用 篇16

零碎,不代表無用作文 ,930字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我們習慣於將時間壓縮、分割,從而適應這個日新月異‘變化無常的世界。我曾聽人們談論過“碎片化”這個詞語,他們認為,那些生活中零碎的時間因為其短小的特性而令人覺得馬馬虎虎,不夠有效,但我認為,零碎,並不代表著無用。

我們利用零碎的時間來汲取知識。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公交車上,人潮擁擠,在某個小角落裡坐著一個穿校服的學生,他手上拿著一本英語詞彙正在背誦。身邊嘈雜的環境似乎與他無關,他只在上學路上這一段短小而有限的時間裡,盡己所能地獲得新的知識。亦或是某一天,你坐在輕軌上,稍顯漫長的路途讓你感到些許無聊,於是你拿出早上隨手放進公文包裡的世界名著讀了起來,不過半小時,到站的聲音打斷了你的閱讀。你收起書下了車,在出站的過程中,你又會否想起剛剛書中引人入勝的情節和作者想表達的思想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這些看似零碎而又微不足道的時間,幫助你更好的學習,因此它們變得充實而有嚴謹。

我們利用零碎的時間來社交。如今網路發達,QQ、微信、微博等設計哦啊軟體廣受歡迎。我們早已習慣了隨時登陸QQ,看看親友們的動態與近況,或者偶爾開啟微博,與明星偶像們“近距離”互動。完成這些現代生活中的基礎社交,僅僅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逢年過節時,一聲簡短的問候,就能表達出對親友的關心與情誼。我們不再因為各種外力的影響,二十區與周圍人社交的機會,因為不論是一條簡訊還是一條語音,都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穿梭潛力。這些零碎而又寶貴的時間,幫助我們與他人交流,因此他們變得生動而又有趣。

我們利用零碎的時間來認識這個世界,或許這句話顯得空洞而又無力,但我們的的確確如此做著。騰訊新聞裡一閃而過的國家大事,廣播電臺中播放的暴雨預警,甚至是某個網紅飯店裡新推出的菜餚,這些有效的資訊,都是通過我們使用手機時,那些零碎的時間裡,傳遞到我們面前的。這些零碎而又簡短的時間,幫助我們獲得資訊,因此他們變得實在而又認真。

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世界裡,我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呈現出一種碎片化,這些生活中零碎的時間,因為其精煉的特性而令我覺得方便快速,實用有效。我想,這不僅僅是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更是現代人生活的一種標誌。零碎並不代表無用,它應該像海綿中擠出的水一樣,被我們珍惜、利用起來。

無用的另一面 篇17

高二作文 ,941字

一木匠路遇櫟樹,其蔭可遮千牛,其千百人為抱之粗,眾人遂觀之,而木匠因其造船會沉,做棺木會腐,以之為散木而不觀。

於是乎,自然地想起莊子筆下那棵叫“樗”的大樹—枝幹上佈滿樹瘤,疙疙瘩瘩;樹枝彎曲而形狀怪異,可以說是其貌不揚。人們認為它既不可以用來造房子,其質地也不適合生火,與櫟樹一樣,“樗”亦被眾人看做無用之物。

由此,令人不禁發問,他們真的一無是處嗎?

哲學上說存在即合理,我個人認為可以用來詮釋其“無用”。

正是因為櫟樹與“樗”的無用,他們躲開了像果樹一樣被人摘果,折枝的悲慘命運,避免了被農夫或木匠攔腰砍斷的悲劇。在人們心中,它們雖不如可以為人類提供物質需要的果樹與林木,但若放棄這套人為的價值標準,他們確乎可以自由灑脫,甚至有些放肆地生長在無限的曠野裡—他們不為追求實際的物質利益,他們更崇尚一種無形的精神與心境,在廣袤的天地間,在無用的另一面,他們將其幻化成了一種精神的價值。

那麼,人們為什麼固執的認為其無用呢?

究其原因,也許是我們看見利益,卻看不見真理;看見萬物,卻看不見美;看見世界,卻看不見上帝。我們的日子是滿的,生命卻是空的,頭腦是滿的,心卻是空的,於是,莎士比亞無情的嘲諷這些生命:“充滿了聲音與狂熱,裡面卻空無一物。”我們忙忙碌碌於塵世鎖事,自認為幹著作為謀生手段的工作,自認為追求著最實用而有效的利益,嘲笑莊子筆下“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

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的大瓠,嘲笑搖尾於泥潭的大龜,嘲笑扭曲生長的“樗”,嘲笑大而無用的櫟樹。因為他們自以為那套評判有用與無用的標準多麼正確,所以在他們庸庸碌碌的目光裡,王小波筆下那隻“特立獨行”的豬是無用的,凡高為了藝術割下耳朵是無用的行為,林清玄心中那朵長在荒山中的野百合是朵無用的花。於是,他們的“有用”只好被囚困在滾滾煙塵的俗世之中了,更別說體悟到瓠可隨意浮游於江面之上的永恆價值,感受到大龜瀟灑與自然,知曉“樗”與櫟樹看似無用的另一面,無形中的存在意義與奉獻價值。

因此,莊子感嘆:“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當櫟樹託夢於木匠後,他明白了,為實際利益而工作的那個“必然王國”的庸俗與禁錮,明白了無用的另一面,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自由王國”。

木匠愕然。

杜絕無用社交 篇18

話題作文 ,641字

人與人之間的聯絡一直是一個學問,為人處世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在整個社會中,好像每一個人都想擁有無數個朋友,一呼百應,具有很強的交際能力。

曾經我羨慕這樣的人(當然現在依然羨慕),印象中他們好像做任何事情都很容易,有很多的人去幫助他,在團體活動中他們也是具有存在感的人。相比起來,我更像是一些邊緣化的人,整個團體中我的存在可有可無,甚至更像是一個累贅。

整個團體當中,他們是一群領頭羊的存在,可以說外人一看到這個團體首先會先注意他們,而我更像是一個配角,襯托他們的光環。為了凸顯他們自身做事是民主的,他們會詢問我們的意見,對於這種我除非是必須發言外,更多時候都是以微笑沉默面對。那時,心中更加的孤獨,以旁觀者的態度去看待他們,周圍沒有任何的批評生,更多的是讚美和誇獎。聯想到自己,莫名感到諷刺的滋味。

我清楚得知道,就算委屈求全也不會得到朋友,但我還是一直在壓抑自己,讓自己顯得更合群,自欺欺人的我一直都是這樣一步步忍讓,直到退無可退,才稍作反抗,隨之迴歸正常,在外人看來我很奇怪,無緣無故發脾氣,身邊的人也漸漸疏遠了自己。

我討厭這樣的感覺,於是我不在去委屈求全,突然發現自己一個人挺好,時間自由安排,不必為了等待而浪費很多時間,甚至還討不到好;迴歸自我,也更加的輕鬆自在,不必為了照顧其他而使自己委屈;於是我更有動力和激情,能力也慢慢顯現。

當經歷一番自己的反省,終於醒悟無用的社交併不會讓你更加優秀,相反還會拖累自己的發展,有時幾個真心朋友比那些朋友滿天下的人更值得珍惜。

那些無用的美好 篇19

國三作文 ,728字

深夜,一輪皎潔的圓月掛在天空,月光透過一絲縫隙,擠進房間,照著那凌亂的屋子和熟睡的我。

臨近開學之際,母親正在為我收拾那一堆又一堆的書本、卷子以及生活用品,精心地規劃了區域,房間很快變得整潔有序。門口有一個個大塑料袋,裝著母親認為無用的東西,準備扔掉。我心裡一驚,立馬全部拿來,果然不出所料,有很多我不捨的東西。“這是我第一次數學週考得的120分的卷子,很有紀念意義,這個小杯子,雖然不能用,但它是我小學同學送的畢業禮物……這些都很重要!”最終,媽媽不得不妥協,又把東西還給了我。或許,那些東西在別人眼中,是無用的“廢品”,但在我的世界中,卻是最美好的回憶。

一次閒暇時,無意翻開了手機相簿,想要刪除一些無用的照片,突然,發現了一張很醜的照片,以往我會毫不猶豫地刪掉,可這一次,我卻保留了下來。因為,那是在小學全班同學在為數學老師過生日時,蛋糕上的奶油都被同學們拿來玩了,一個個的小臉上都是白色或彩色的奶油,就像小泥人一般可愛,又可笑。那張照片上的同學們都洋溢著喜悅的表情。回憶起那時候的美好,嘴角不禁微微上揚。

那一天午後,陽光明媚,我在一個小盒子中尋找創可貼,無意間發現了一個已經壞掉的手錶,上面刻著“WQF,CHY”的字母,我一直都保留著它,儘管母親多次想要扔掉它,可依然被我保留下來,因為那是在我升入初中,我最好的朋友送我的生日禮物,她也是第一位送我生日禮物的人。所以,這塊表,我始終無法忘記。

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東西看似無用,卻記錄著一個個有意義的瞬間,那些片段或開心,或傷感,都是難忘的經歷,不該被忽略和遺忘,看似無用,卻承載著一份美好。

那些無用的美好 篇20

國三作文 ,1035字

生活像一首歌,昂揚的旋律來自每個不起眼的音符。生活像一篇文章,能讓你閱讀得流暢,是因為每個看似無用的標點符號。而我們生活在樂趣之中,有時陷入回憶,都因為那些無用的美好。

陽光透過窗戶,照射在書桌上,從玻璃縫中射出七彩的光,風吹開了擺在桌上的筆記本,翻開了我第一個無用的美好……

記得小學的時候,我瘋狂的迷戀上了電子書,喜歡的主題是玄幻冒險系列,最喜歡天蠶土豆的那三部,合稱《異界三部曲》。堅持追書一年之久,直至完結,我把它們都看完一遍。那時,心裡就想:我自己寫上一部小說,那有多風光!於是,我開始謀篇佈局,開始創作我的大作。不過幾個月下來,也沒寫幾章,也就放棄了。

一天,姥姥收拾屋子,說要將寫過的撕掉,剩下的還可以用。可我拒絕了,這是我第一次有想法,雖然是三分鐘熱度,但也值得回憶。翻開那本子,看著那稚嫩的寫法與字跡,也不禁笑了幾聲……放在了我的書架上。

翻了翻衣櫃找到了一件淡藍色的短衫,上面白色的字條拼出來一個“信”字,這是我第二個無用的美好。記得當時是參加一個冬令營,分成了仁義禮智信五個小組。在那裡我結交了朋友,學到了知識,也明白了團隊協作和集體榮譽。穿起來有些鬆垮,不是太合身,卻承載著我對誠信的理解,誠信不只是穿在了我的身上,而且紮根在了我的心裡。

無用的美好太多,小時候的我不太喜歡玩具,也不經常用它們來消磨時間。家裡只有一件壞掉的拼接玩具,是表哥送我的,原人物模型是英雄聯盟中亞索的“原計劃”,一隻手臂被弄斷後,我也時不常拿出來看看。說起玩具,我似乎有一套卡片,(算不上是玩具吧)是一個小學同學送我的。六年級時,他就不來學校了,聽說是得了嚴重的白血病,經常與同學談及小學的過往,提起他的名字,可能模樣隱約有些忘卻,但一提到這套卡片,我便能想起,是他!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著別人看來像垃圾,自己卻當做珍寶的東西,只因為這些東西都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有些人質疑,甚至放棄自己時,這些無用的美好,或許能將他們從絕境中拉出來。這些東西雖無用,卻演繹著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故事,它們也在構建著內心的大橋——通往美好的彩虹橋。

時間像光一樣,從身邊走過,忘卻的太多,越來越多的東西變得無用,有些卻十分美好。當我佇立在經途中驀然回望時,我看到陰影中的陽光向我微笑——那些無用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