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中華瑰寶相關作文20篇

漢字——中華瑰寶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523字

它們,是中華民族的代表;它們,是中華民族的精髓;它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它們是誰?—汉字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深遠流長。那一曲曲水調歌頭,撥動了多少人的心絃?

漢字,我為你自豪!

為你的悠遠歷史而讚歎,為你的偉大而歌頌!從甲骨文到金文,從隸書到楷書,沒有哪一個演變過程不該去細細品味。在這四千年的風雨裡,踏遍你的輝煌色彩。但這並不是結局,你漫漫的人生路還長著呢!

真的,筆畫才不是彎曲、凌亂的線條,而是富有變化,形態萬千的花朵,永不凋零的花朵。橫豎撇捺,一筆一劃端端正正。

真的,標點符號可不是那麼的簡單。你看,逗號似蝌蚪般活潑;句號似大餅般圓潤;感嘆號則張大嘴巴,擺出驚歎的表情。

如果你認為漢字是沒有生命的個體、沒有靈魂的傀儡,你就錯了。當你認真的對待它,它便會是一個個擁有著獨特性格的精靈,活力四射的孩子。行書流暢,正楷端莊,狂草奔放。在書法家的筆下,更是形態萬千,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每個字都是一首歌,未完成的歌。

漢字,紙上跳動的美。

漢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美。

漢字,代表中華民族的永不言敗,多麼巨集偉,而沉重。

當你寫寫它,看看它,你的心也會一起躍動,為漢字的誕生而自豪……

中華瑰寶漢字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449字

漢字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小精靈,就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我們的眼睛。漢字是一把鑰匙,啟動知識的大門。漢字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方的道路。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它的有趣、它的神奇、它的來源、它的用處、它的美麗。都讓我們受益匪淺。漢字,你是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漢字是古老的,卻具有奇幻的魅力,它早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從甲骨文變到金文、小篆、隸書,又變成楷書、草書、行書,最後演變成現在獨特的漢字。

傳說,是倉頡造就了這麼多的漢字。他是多麼的偉大呀!如果沒有漢字,在課上老師該用哪一種語音講話?如果沒有漢字,我們現在可能還用獸骨、龜甲上難讀懂的圖片吧。

字謎、諧音也給我們帶來許多的樂趣。字謎分為圖畫謎、動作謎、文字謎。諧音也有很多形式,如:歇後語、故事、對聯、笑話等。

街頭錯別字還真是多。有的時候,一筆一畫,甚至一點不同,意思就完全不一樣。所以,大家儘量不要寫錯字。

這次學習,讓我們更進一步瞭解漢字,我們寫漢字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讓我們繼續遨遊漢字的王國,瞭解中華民族這引以為傲的瑰寶吧!

漢字——中華民族的驕傲 篇3

國一作文 ,70字

漢字它散發出迷人的芳香,令人陶醉在它在石榴裙下。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的驕傲。

漢字,中國人的驕傲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639字

你們應該都知道四大文明古國吧!有古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而這四個文明古國裡面只有我們中國文化保留的最完全,漢字就是其中國文化的代表。

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又到隸書、草書,再到行書,接下來就是當今使用的楷書。每種字型都有它獨特的模樣。甲骨文是以前人們靠實際事物的模樣而創造的文字,每個字與它相應的東西都長得十分相似。現在的文字也有甲骨文的痕跡呢,我研究過其中的奧祕,真是十分有趣。

到了戰國時期,漢字演變為小篆,比起甲骨文,小篆更為規範,而且小篆的字型線條很均勻,更加和諧,十分美觀,也幾乎脫離了圖畫文字,大部分是長方形的方字塊,也更為整齊些。

到了漢代,隸書發展更加成熟,它的易學和易讀性大大提高。書寫速度也更快了,看上去,它的字型也更加美觀了。

說起草書,那種類就是最多的了。可以分為章草、今草、狂草等。章草大氣,筆畫有輕有重。今草是章草的革新,是東漢張芝所創,所以張芝才被稱為“草聖”。之後今草又被許多著名書法家所用,比如王獻之、智永、孫過庭等等。狂草更重於用字型來抒發書者的心情,寄情於筆端。

隨後,集合了隸書的易書性和草書的情感特點的楷書出世了,在唐朝開始盛行。但楷書更加工整,看了後令人心情舒暢。

我們現在使用的印刷體,就是楷書,它筆畫流暢,更為靈活、生動,也特別易懂,漂亮又整潔。

我們祖國的漢字真是多種多樣,我們祖國的文化更是令人著迷,漢字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瞧!它在進步,它將發展到全世界,外國人民也漸漸愛上了中國漢字,難道我們不應該自豪驕傲嗎?

書中的瑰寶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566字

書中自有黃金屋,對於今天的我而言,這個比喻特別好。書也像黑暗中的燈塔,在漆黑的深夜閃爍著光明。

在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會讀一些簡單的書。因為簡單,我便天天讀,可是時間一長,我感覺很枯燥,慢慢的,我討厭讀書了。於是每天,我想盡辦法不讀書。比如,肚子痛啊,約同學找我玩啊……我一直想不通,人們為什麼要花時間讀書?可是,沒讀書的這段時間,我的成績開始滑落,並以此為開端,一連串有很多我沒弄明白的事。

不過,我有一個《十萬個為什麼》,就是我的爸爸,我問爸爸:“我的成績為什麼會滑落呢?”爸爸回答:“因為你讀書讀少了。”我又問:“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呢?”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我的問題:“書就像一座寶庫,書中蘊含的知識就像是寶庫中的瑰寶一樣,讀書讀的多,那你獲得的知識寶藏就更多了!我們要發憤圖強,像三國中的呂蒙大將軍一樣,手不釋卷。人家打仗都看書,你呢?”這時候,我明白了,為什麼要讀書。

因為這一次的小對話,讓我深深感動。我改掉了以前一目十行,囫圇吞棗的壞毛病,而是每讀完一本書,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筆記,我都讀到廢寢忘食了。我很喜歡這樣全身心投入到書中的感覺。

書是我們的朋友,不是嗎?讓我們在書中的海洋裡暢遊吧!

生命中的瑰寶 篇6

國二作文 ,1007字

爸爸,是我再熟悉不過的人了。

他深邃的眼睛嵌在眼鏡框後邊,常常彎著腰,也漸漸生了白髮。小時候無聊逗趣時,我總能拔出那麼一兩根。他也總會配合地表現出很痛的樣子,讓我直髮笑。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爸爸擺在我面前的,是一碗熱騰騰的雞湯,裡面滿是雞肉和湯汁。媽媽的那碗更是“豐滿”。可每當看見爸爸碗中少得可憐的湯和一些剩餘的部分,我心中總覺得不是滋味。直等到我們都離席時,他才會把鍋裡那些“不值錢”“不好吃”的東西一一撿入碗中。也不知道嘴裡咀嚼著什麼,便就著酒,品嚐一番。長大了,我更是覺得愧疚,就總趁著吃飯前盛湯時,把爸爸從來不吃的東西堆入他碗中,可他卻又會給了我。他總是一邊給我盛,一邊唸叨著“人老了”“你在長身體”這種話,然後再時不時皺起眉頭。那一刻,我又似乎有點討厭爸爸的“懦弱”,感覺他萬事都順著我。或許,我更是由心底認為爸爸總是如此悲觀,擔心爸爸在別人面前展現出一副看不到未來的樣子,那樣會不會讓我顯得很丟人?

那之後每次喝湯時,我總以“不愛吃”為理由推給爸爸,爸爸也不再推搡,應該是心裡明白了我的小情緒。後來再想想,我曾經那一瞬閃過的想法實在是荒謬而不可告人的。

每當我和爸爸發生爭執時,他開頭一定是說:“我知道你現在叛逆了,也不愛聽我這些話,等到了我這個年紀,你就懂了……”我呢,則會表面上一臉不屑,實際上認真傾聽。爸爸講的那些話確實有道理,隨便搬出一句都夠我研究一陣子。即使他的嚴厲和古板有時讓我厭煩,但他在我心中永遠是一個溫柔憨厚的爸爸。

後來我漸漸明白,無論爸爸在別人面前怎樣表現,他都是愛我的。雖然這愛可能很普通、很平凡,但卻是我生命中的瑰寶。

一聲呼喚,從“爸爸”到“爸比”,並不意味著更孩子氣了,而是我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後不由自主的改變。

“時光真瘋狂,我一路執迷於匆忙,依稀悲傷,來不及遺忘,只有等風將它埋葬。”時光會漸漸帶走爸爸一頭烏黑的頭髮,卻永遠帶不走“像水溶於水中”那種心靈上的依靠。

人間有味是清歡。平淡的生活中更見平凡的幸福。爸爸,想對您說一聲:父親節快樂!

中華文明瑰寶漢字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41字

花兒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潤甜了它的美麗;雄鷹感恩天空,因為天空給它展翅高飛的機會;我感恩漢字,因為漢字豐富了我的生活……

漢字,是我們中華名族傳播文明的無價之寶,它們並不是一個個僵硬的文字,而是有生命的。當你看到“希望”這個詞時,它彷彿給了你堅持下去的動力;當你看到“愛”這個字時,你會想起父母對你的一次次關愛;當你看到“知識”這兩個字時,你就會想起一個個公式和字型,當你看到“宇宙”這兩個字時,你就會想起它的無窮奧祕……

漢字,它有幾千年的歷史,在古老的歷史長河中它隨處可見。它讓我懂得了許多,懂得了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方,懂得了會動的生物叫“動物”,懂得了心情很好叫“快樂”。漢字是語言表達的唯一方式,它是心靈的窗戶,是它讓我明白世界不再是單調的,而是有各種情緒的。漢字不是單個的群體,它們有許多夥伴。古詩、文章、詩歌、對聯,凝聚許多漢字的力量,它們使人間變得美好。

漢字並不是單一的形態,在書法家的筆下,它們顯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行書、楷書、草書、隸書,每個字在每種形式下都有不同的美,隸書古色古香,楷書端莊,草書奔放狂豪,行書流暢。它們一個個鳳舞龍翔、頓挫抑揚、生花妙筆、各具特長。

我相信,在一代代人的薰陶下,人們將為漢字而自豪、驕傲!中華漢字將在世界文字之巔俯視群雄!

中華漢字我們的瑰寶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728字

漢字,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字之一。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用她傳承文明。她在世界的文化史上有著不可複製的地位,是全世界文化的瑰寶。

彷彿一群獨特的精靈,她們的性格特異。讀到 “急躁”,你能想象出急急忙忙的場景;讀到“冷靜”,你眼前會浮現出臨危不懼、冷靜思考的景象;而讀到“勇敢”,腦海中就會出現面對危機勇敢解決的場景。這是多麼獨特,多麼獨一無二呀!

漢字不但性格獨特,還是一門藝術——書法的搖籃。書法也是一項中國獨有的國寶,放眼世界,英語、印地語、日語……哪兒有書法?但漢字是書法的基本要求。沒有漢字,何來《蘭亭序》?沒有漢字,何來《玄祕塔埤》?沒有漢字,何來《祭侄文稿》……只有漢字,能在書法家筆下“活”起來,或如奔跑的野馬,或如飛翔的鳥兒,或如游水的小魚。各具姿態,變化多端,寫法自由,但又錯落有致,字形規整。漢字在書法家筆下有了藝術感,實在不愧為文化的瑰寶!

為什麼中國有極其豐富的詩詞資源?因為漢字,這些體態優美的漢字如同一幅幅美妙的圖畫;這些抑揚頓挫的漢字又如一首首悅耳的音樂。這樣有聲音、有姿態的文字,怎能讓人不想吟詩呢?在過年時,鞭炮齊響,我們吟“爆竹聲中一歲除”;在中秋時,圓月明亮,我們吟“明月幾時有”;在分別時,依依不捨,我們吟“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些由漢字組成的詩句如一片花海賞心悅目。

漢字,無論是觀,還是讀,都有獨特的風韻,真不愧為文化史上的瑰寶!

浮華流盡,尋找心中瑰寶 篇9

高三作文 ,824字

捨棄珍珠,尋找麥粒充飢,這是公雞的追求。於浮華中,人也一樣容易迷失自己,不加考慮地索取,卻忘記本真,未想過是否適合自己。面對誘惑,每個人都應當仔細考量,帶著赤子之心,於俗世紛擾中,探求心中瑰寶。

隱身浮華,追求文學巨寶。

錢鍾書與楊絳在文學上成就頗大,媒體報社、學者都各懷目的地上門拜訪。他們甚少接見。名利於他們猶如浮雲,他們只怕擾亂自身的安靜,影響創作。他們只想尋找隱身衣,隱去浮世的紛擾,而後探求文學瑰寶。錢鍾書夫婦清醒地明白自己心中所追求的東西,因而在名利這塊肥肉面前無動於衷。而反觀當代作家,為迎合大眾,掙取稿酬,無法突破桎梏,即使名噪一時,終究不過是轉瞬即逝的流星,怎可撼動錢楊二老在文壇中的巨匠地位。

看淡浮華,執著音樂之夢。

李宇春是大眾歌星,是眾多選秀冠軍中,唯一一個影響巨大的明星。這不僅僅靠她個人的才華和勤奮的努力,更靠她那顆堅定如初的心。面對質疑,她默默接受;面對盛讚,她也不改初衷。她知道,名聲金錢不是她要的,音樂才是她的靈魂伴侶。面對榮譽,她淡然地說:“八年我心如初,音樂還是我最大的夢想和信仰。”若當初她急於求成,追名逐利,那麼她早就在浮華巨浪中沉淪。保持心靈一方淨土,尋找音樂真諦,才是李宇春的追求。

看透浮華,追尋真我。

“國家大師”、“學界泰斗”、“國寶”,這些稱號對於季羨林來說並非盛大讚譽,反倒使他惶恐,他清醒地定位自己,所以都辭掉了。大師只求一方靜隅,潛心創作,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寶,潛心研究,收穫文學至寶。季老說過:“三頂桂冠一摘,還我一個自由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這就是大師,清楚地知道創作對於他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名譽對他來說毫無用處,甚至會成為絆腳石。

錢鍾書夫婦尋找隱身衣,李宇春堅守音樂夢,季老辭去榮譽,他們都在浮華塵世中找到自己的寶貝,在各自的領域中成就一番輝煌。

浮華流盡,心中之瑰寶方是永恆之物,何必執著短暫的名利?何不懷揣夢想,堅守真我,創下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中華文化之基石——漢字 篇10

高一作文 ,409字 篇美文,一卷卷古文,一本本著作。

小時候,我對漢字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歡,每次媽媽買練字本回來給我練字時,我便歡天喜地地捧著練字本到書房專心地寫起字來,我寫著寫著,常常為我面前的這一個個方塊字而動情。它們像一群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耍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

中華兒女對漢字的感情是無法形容的,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親切,一種由衷的崇敬。漢字是最優秀的藝術,唯有它能發展成為一門“書法藝術”,在各位書法家的筆下,神奇漢字更是魅力四射。

在當今全球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更應該熱愛自己的文字,傳承自己的文字,傳承自己的文化,讓漢字這個中華文化的瑰寶永遠閃爍著它那迷人的光輝。漢字的飄逸、整齊、輕盈、歡快,像中國人,堅韌不拔、端端正正,是中國百年來的文化精髓。

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不但要牢記歷史,更要熱愛自己的文化,最愛那先生教的方塊字兒,如同做人一樣,橫平豎直,堂堂正正。

中華民族的瑰寶 篇11

高二作文 ,1163字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曆史傳統文化的國家,一個具有十三億人口的國家。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經過五千年的時間長河的積累沉澱,已經是非常之多了。如:傳統民間藝術,傳統節日等等。

節日,這個詞語對我們華夏兒女來說非常熟悉,因為一年四季都有許多的節日,如:春節,元宵節,重陽節,中秋節等。其中春節是我最喜歡的,因為它是可以讓所有的親人團聚,也是擁有重要意義的節日。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每年除夕,每家每戶都會吃上香噴噴的年夜飯,大街上人山人海,每個店鋪旁邊都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揚,所有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的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這時,很多人在廣場上都會拿出煙花,鞭炮來放,慶祝新年。到了晚上,各種顏色的煙花衝上深黑的天空,迸發出五顏六色的光彩,猶如彩虹般美麗。

鼎湖區最有特色的就是去祈福了。從大年初一到十五鼎湖山上都有不同的精彩的節目,吸引了成千上萬遊客前來遊玩。而我最喜歡的就是上鼎湖山的寶鼎園,遊客們可以盡情地欣賞精彩的舞臺表演,觀賞各種大小不一的青龍寶鼎,向大鼎投進許願球,祈求來年的好運。還可以走上風水臺,把上一年的晦氣全部轉走,迎來新年的好運氣。

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每年的正月十五,這一天人們會吃元宵,猜燈謎。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國是由來已久的習俗,雖然有些地方上的差異,但是不管是元宵還是湯圓,代表的意義還是相同的,代表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所以在元宵節,一家人在一起一定會吃上幾個元宵。猜燈謎: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增添節日氣氛。“猜燈謎”又叫“打燈謎”,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深受社會各階層歡迎。

無論是春節、元宵、中秋還是重陽。每個節日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它闡述了中華民族古人的智慧結晶。但是,現代又有多少人能夠完整的記住這些節日呢?

每個人都差不多都覺得中國的節日低俗,無趣。只知道盲目的追求外國的節日。例如:聖誕節,愚人節,情人節等。或許在他們心中已經沒有心裡的那份堅持,對於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堅持,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自己所用,能夠讓我們借鑑他人的長處,來彌補自身的不足,讓我們的傳統文化變得更加完美。

時刻要求自己做到心中的最好。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它代表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國民精神,代表了中國人的自豪!

讓我們行動起來,來繼續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

詩詞中華文化的瑰寶 篇12

國小六年級作文 ,566字

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確,詩詞用於陶冶情操,由內而外的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同時,詩詞也是古人留給我們無價的文化遺產。

“人生若只如初見”老師剛說出第一題,全場一片“寂靜”,我撓了撓腦袋,還是沒個結果,環顧四周,全場人都在發呆。

“剛剛才說過的。”老師一提醒,還是沒人能回答。幾個問題下來,一些詩看似熟悉,卻又陌生,我好似神遊於彷徨中。

“瀚海闌干百丈冰”,這句話一下子打破了我的彷徨。“愁雲慘淡萬里凝”我立馬脫口而出。終於蹦出一首我耳熟能詳的詩,這首詩一下打破了沒人回答的慘狀。“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老師的另一句詩詞,也被我迎刃而解。

氣氛馬上就活躍了,隨著我的連答兩題,敵隊準備著反戈一擊。

“決眥入歸鳥的上一句”全場人慌了陣腳。對我這種不適合反向思維的人是種考驗。敵隊的人不知怎的,都不說話。全場人又回到了開場時的尷尬。

“這不是《望嶽》嗎?”旁邊的小潘支支吾吾了起來,“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呃你,下一句是啥?”他一時語塞。

“哦!是蕩胸生層雲。”他思索了一會兒詩便從他的嘴裡蹦了出來。我們隊剛想慶幸一番,老師便直接澆了盆冷水。

“回答正確,可你們沒舉手啊?”全隊那想慶幸的念頭馬上被澆了個徹底。

幾輪下來,我們收穫的不只是那勝利的樂趣,同時還有那沐浴在詩詞中的快樂和藏在每一句詩詞中的獨特韻味。

我愛中華漢字 篇13

國小五年級作文 ,733字

傳說,中國最古老的記事之法是“結繩”,後人還曾使用“物語”。然而,不管是“結繩記事”還是“物語”,這些方法在使用過程中總會有許多不便,於是就有了倉頡造字之說。倉頡先模仿鳥的足跡創造了紫的筆畫,後來又根據龜紋、蟲蛇、黍稷等形狀或者動態創造了文字。漢字的誕生,於人類文明而言無異於由猿走向人這般的偉大、神奇。

那些難以言狀的情感,那些動人心魄的故事,那些驚天地泣鬼神的傳說,因為漢字的誕生,有了傳承和延續。人類不會再因為記錄的不便而使歷史出現斷層。每一個歷史的瞬間因為漢字的記錄而被定格,最終走向永恆。

坐在窗前,遙望星空,我們回到悠遠的古老時代。在《三國演義》裡欷?[,在《紅樓夢》裡沉醉,在《水滸傳》裡編織著豪情萬丈的英雄夢。我們在熱情的文字裡從寒風凜冽的寒冬走向春暖花開的世外桃源,我們在冷峻的文字裡從混沌中走向清醒。然而,不管是喜悅的抑或是憂傷的文字,一切都因為文字的存在而讓我們刻骨銘心,一旦入境就會無法自拔。因此,我們看到了快樂的、美好的、憂傷的、慘淡的人生百態,我們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我們成為跋山涉水的旅人,我們成為行俠仗義的綠林好漢,我們穿行在黑白的文字間,分享作者的喜悅。我們的溝通沒有障礙,我們的情感得以全然釋放。

一方素箋,一支鉛筆,我們又成為歷史的見證者、書寫者。我們用漢字書寫我們的足跡,我們用漢字記錄我們的生活。我們既是歷史的閱讀者,我們也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既可以從中感受到文字的靈性和溫度來自娛自樂,我們也可以用文字來溫暖和激勵他人。

漢字,就是一座橋,橫貫過去、現在和未來;漢字,就似一幅畫,從古代走向未來,綿延曲折,永無停息。漢字,方方正正,看似簡單的一橫一豎,書寫的卻是中華民族的傳奇。身為中華民族一員,叫我們如何能不愛你呢?

美哉!中華漢字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775字

滴滴墨香,渲染著白色的紙張;點點紅梅,點飾著素白的畫卷;方方正正的漢字,寫出了一部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歷史!當你手捧一冊詩卷、一本散文,你會發現,博大精深的中華漢字是那麼優美。

中華漢字,美在形態。

無論是漢字發展史上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還是我們今天常見的楷書、行書,每一種字型都呈現出別具一格的美。

甲骨文是中國已經發現最早的文字,又稱為“殷墟文字”“契文”,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被清代金石學家王懿榮於1899年在河南安陽的“龍骨”上發現。甲骨文特別有意思,比如“日”就是畫個圓形,中間打個點,頗像一個太陽;“雨”就像畫的天空正在下雨的圖。在我看來,甲骨文頗有一種象形圖畫的美。

當然在這麼多種漢字形體中,我最喜歡的還是楷書。喜歡它的一撇一捺,喜歡它的一橫一豎,喜歡它的一點一勾。它的形象是那麼美麗端莊。它端端正正,就像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中華漢字,美在內涵。

有時候,一段文字就能帶你走進另一個世界:它能讓你開懷大笑,也能讓你黯然神傷;它能讓你掩卷沉思,也能讓你津津樂道。那美麗的漢字,是王安石筆下“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是賈島“僧敲月下門”的“敲”……古人“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的執著,不正體現了漢字無窮的內涵與魅力嗎?

“讀書破萬卷”,相信在那萬卷的文字中,總有一個字能懂得你,總有一個字能理解你,總有一個字能夠走進你的心房。那一個個美麗端莊的文字,如同在樂譜上跳動的音符,在你眼前飛舞,在你腦中盪漾,在你思緒的海洋中,翻飛出寧靜的曲調,讓你的心安靜下來……當你讀到一篇好的作品,似乎每一個文字都會沾上你的笑與淚,每時每刻你都會記得。文字就像一盞暖暖的明燈,在人生的旅途中,溫暖你,照亮你……

我喜歡中華漢字,喜歡那古老的韻味,喜歡那古老的氣息,喜歡那毛筆淡淡的墨香,喜歡那優美的形態和豐富的內涵。

美哉,中華漢字!

中華漢字,我愛你 篇15

國三作文 ,804字

語言文字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中一座意義重大的里程碑。擁有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民族,以他偉大而又神奇的智慧,創造出了博大精深的文字—漢字。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奇思妙想。它不像英文只是純粹的字母的拼湊,而是通過一筆一畫將人們所要表達的內容化為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方塊字。一個“旦”字,就能使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一輪紅日從地平線上徐徐升起;一個“森”字,便能讓你想象到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當你看到“山”字時,一定會聯想到一座座巍峨挺拔、高聳入雲的山峰。漢字就像一張張美麗的畫卷,描繪出世界的千姿百態。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寄託。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不僅寫出了一望無際的樹葉紛紛飄落,奔流不息的長江翻滾而來的秋景,還蘊含著杜甫對自己年華逝去,壯志難酬的無奈與悲憤。正是一個個漢字連成了一首首詩,同時留存著一位位詩人在其中宣洩的豐富情感,將古代先賢的千古佳作流傳至今,為後人所欣賞。

漢字是中華民族團結的繩索。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國,各個地區都有著自己的獨特文化,而漢字是這個大家族中共同學習與傳承的文字。走在世界各處,只要見到漢字聽到漢語,中國人的心中一定會感到溫暖和親切,是漢字語言讓我們的心緊緊相連,是漢字讓我們的情深厚濃烈。

漢字是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之巔的臺階。漢字不僅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也是世界語言文字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個。如今,不單單是中國人使用漢字,許多其他國家的人們也開始認識、瞭解和學習漢語言,孔子學院正在各國不斷髮展,漢語也將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接受和學習,而我們中華民族也將在世界上散發出更加耀眼、燦爛的光芒。

漢字,它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民族文化的象徵。漢字,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得以延續,讓我們的民族情感緊緊凝聚,讓我們的文明之花在世界綻放。漢字,這一祖先留下來的瑰寶,作為中華民族的後代,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怎能不認真學習與繼承發展?

中華漢字 篇16

高三作文 ,948字

一種方正端和的文字,框架出中華民族千年格局;一種通達流暢的線條,勾勒出華夏人民曠遠氣度。漢字,何以獨立於世界文字,在幾經變遷後仍融於民族血脈而源遠流長?

我想,當你屏息注視,當你聚焦筆尖,你會明白,它每一處連綴、每一抹轉閤中的剛柔並濟,圓融大方。

就來源而言,眾說紛紜之間,指向的莫不是漢字之取材提煉於生活。目所觸及、耳所遇見皆能化為筆尖簡潔而形象的線條,君可見,甲骨文中,“水”有其流暢波瀾,“火”亦不失其簇擁明烈之勢。抽象的、具體的都在想象力的噴湧下於指尖發端,其包容永珍、超越視野不正是中華民族相容寬厚而探索奮進的精神寫照嗎?

漢字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思想的依託,其形式上的獨特於多樣同時迥然於其他文字。隸書、楷書等書寫字型豐富了我們的文化表達,或端正、或灑脫的書寫滿足了我們的個性表現,這是千年歷史潤澤出的藝術氣度,更是民族氣質外化成的彈性與張力。

提及漢字,我們腦海中油然而生的便是方正,的確,方塊字的概念是深入每一箇中華人民的骨髓的。單就“中”字而言,沒有曲折迴環的筆劃,沒有艱澀複雜的字形,而是直接磊落地平直鋪展,這樣的泰然,才能承托起中央、中直等含義的不偏不倚,才能傲立出中華民族的中庸得體、大氣方正;這樣的漢字,正是民族剛健有為、銳意進取之氣象的最好詮釋!

然而華夏人民深諳過剛易折的道理,於是以柔內化,交匯出張弛有度而經久不衰的民族生命力。與漢字而言,你可以從各樣書法的筆劃連絡中有所體悟。它從不拘泥於固有樣式,而是靈活交錯,皆出於心,造就一種線條的藝術,一種詩意的連綴。是的,漢字有其方圓融合,民族更當剛柔並濟,這在於漢字剛柔形式的和諧共存,更在於民族端正通達的相得益彰。

漢字之美,更美在民族文化指引下的內涵。它不止步於“形聲”、“象形”的構造形式,更可貴的是凡下筆,你能感受到每個字背後的思想內蘊。以“國”字為例,疆域之內,是玉的透潤,這玉,可以中華民族包括漢字在內的文化創造,更當是創造背後獨立於世界,一往於前路的民族氣度。它能以一個蘊意為起點,延展出每一種可能,而這些可能,亦同時凝結至每一個部位,這其中所體現的寬博精深,正與民族圓融氣象若合一契。

在物質與精神並行,科技與文化齊飛的當代,漢字不會缺席,民族仍在前進,而我願以隻手之力,以漢字為書,寫就民族生息氣象。

我愛中華漢字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635字

我愛漢字,它們就像一群群嬉戲的小孩子;又像一種極光,愉悅著你的眼睛;又像一群蝴蝶,引領你到達漢字王國。

從一年級到四年級,老師只教我們讀漢字,寫漢字,從未講過漢字的來歷,一年級,我聽到甲骨文這個詞時,就覺得含義不大,也不知道是刻在哪裡的,以為是自然創造的文字。當到五年級,翻了一翻書,第五單元是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學習了漢字,認識了文化,漢字就是神贈予給我們的東西。在這一單元中我認識了漢字的演變過程,漢字演變過程很特別,使我覺得漢字很有趣,還有字謎,還有諧音,例如說:“孔夫子搬家—淨是書(輸)”這裡採用了諧音,聽起來是不是很有趣?還有字謎,比如說:“需要一半留下一半”,你猜的出來嗎?再例如倉頡造字,讓我知道了“結繩記事”,也知道了“物語”,這些漢字的小故事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有時,我會看任何一個字的演變過程。當我看到“北”字時,會想起兩個人背靠背站立;看到“米”字時會想到剛剛造字的本意“粟”;當我看到“明”與“月”結合起來時,我會想到一輪皎潔的明月掛在天空,水裡倒映著它。想想就覺得美麗……

文字,告訴了我狼牙山五壯士的視死如歸,還知道了小英雄雨來的機制果敢;還知道圓明園的毀滅歷史;還知道了毛主席的真身經歷。

著名作家冰心說過,文章思想內容,像一盞畫的很美的紗燈,表達思想的文字就像裡面的燭光,如果裡面的燭光很亮,則可以印出紗燈上美麗的圖畫;如果燭光昏暗,紗燈再美,也不會引人注意。(借鑑)

我愛漢字,它是樸素的,我是炎黃子孫,我愛漢字。

中華漢字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636字

中華漢字,是美妙的、神聖的;中華漢字,是獨一無二的、是莊嚴的;中華漢字,從甲骨文到金文、從金文到小篆、從小篆到隸書、從隸書到楷書經歷了多少磨難、經過了多少時間無從考證,但我們卻可以知道,漢字在中國文明的發展史上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

在這個學期裡,我們有一次《遨遊漢字王國》的綜合性學習,在這次學習中,從制定計劃、小組分工合作到交流展示,每一個環節全班同學都設計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的活動。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猜字謎”、“尋找街頭的錯別字”這兩組活動了。

“猜字謎”環節很有趣,同學們紛紛把自己找到的字謎說出來,並指定一個同學來猜,比如:“石頭撐起一座山”這個字謎的答案是“岩石”的“巖”字,因為“石頭”代表石字;“撐起一座山”就說明這是個上下結構的字,而且“石”字下面,那就只能是“巖”了。還有許多這樣有趣的字謎,“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字;“三個人在一起”是“眾”字……

“尋找街頭錯別字”是讓我們在各個店鋪,廣告牌、標語中尋找錯別字。有個標牌將“禁止坐人”寫成了“禁止做人”。看到這個,有的人就要問了:“做人不可以,那做兔子行不行?”還有一家店鋪門前將“男女襪子,一元一雙”寫成了“男女妹子,一元一雙”,有的人又要說了:“不是說好了建國之後不許成精的嗎?襪子怎麼變成妹子了?”其實,這不僅僅是鬧出了笑話,更反映了現在有些人對漢字的不尊重。

現今社會電腦打字已成為常態,人們與漢字有了距離感。我們一定要改變現狀,讓人們重新拿起筆,書寫漢字。因為,漢字是中華民族之根本!

中華漢字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573字

古今歷史的長河,在演變的,是我們的漢字。我走進文字的世界,見證中華的漢字。

(1)甲骨文

甲骨文跳出來,自豪地說:“我可是最早的文字,也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了。我是約公元前17世紀到公元前十一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大約有3600多年的歷史了,選入《世界記憶名錄》,提到文字,我可是必不可少的呀!怎麼樣?我很了不起吧?”

(2)金文

這時,金文也出來了,它也介紹:“我是專門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合金更堅固,做成青銅器,筆道直,瘦且直,細而硬,呈平直,可方可圓,可正可反,是不是也很厲害呢?”

(3)隸書

這一說,隸書也忍不住誇起了自己:“我呀,寫出來的字可漂亮了,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必不可少,起源為秦朝,現在還會在書法中出現呢!我在文字史中十分重要!”

(4)草書

聽它一說,草書也小聲嘀咕起來:“我也很好呀!我是最難寫的書體,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狂草’吧!我要寫好,像‘狂草’那樣,就必須掌握‘簡化、快速’的特點,我分‘章草’與‘今草’,結構簡省,筆畫連綿,想寫好我,可是很難的!”

(5)楷書

楷書也出來了,說:“我也叫正楷、真書、正書,更趨簡化、橫平豎式,可作楷模,也就是你們如今寫的漢字,硬筆書法了。”

從甲骨文到楷書,古今往來,時間的長河,文字的演變,我們要尊重歷史、尊重文字,就從身邊開始,從小事開始。

漢字根與中華魂 篇20

國三作文 ,894字

在中國,不論你在哪裡,抬起頭,你總能看到身邊的一個個漢字。它們如悅動的精靈,形態各異,展現在你的眼前。它們又如此神奇,是一個個符號,代表著不同的含義。漢字影響著中華的分分秒秒,方方面面,更因為有了漢字才成就了今天如此輝煌的中華文化。

漢字最早的統一是在秦朝,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了小篆。各民族的文化第一次在這裡因為有了統一的文字才碰撞出火花,多虧了文字,我們今天仍然可以在這裡瞭解歷史,後來漢字經過演變,慢慢簡化,才成了我們現今使用的漢字。漢字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根。

漢字能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價值觀。最早的甲骨文都是象形文字,能體現出先民們對一個事物的認知,就拿“孝”字來說吧。“孝”字在甲骨文中是這樣的:“”。上面的“”代表老人,下面的“”代表小孩兒,所以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孝”字本身的意思是小孩兒服從老人。還有“和”字,它最開始的樣子是這樣的:“”,左邊“”的代表的是排簫,也就是樂器,所以和的本意是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不一樣,但在一起卻很和諧,於是有成語“和而不同”。周總理提出的“求同存異”便是這個意思。

漢字能夠傳承中華文化。漢字的載體各不相同,從在最開始的龜殼上刻甲骨文,後來在竹簡上刻,還有戰國帛書,最後蔡倫改進造紙術,載體和方式雖然變了,但不變的是記錄與傳承。如果司馬遷沒有寫《史記》,我們光從文物上是很難了解古代歷史的;如果沒有詩詞的轉載與抄錄,那些熠熠發光的群星就會因時光的碾壓而灰飛煙滅。盛極一時的瑪雅文明不也因為沒有了文字的記載而消亡了嗎?多虧了漢字,中華文化這顆閃耀的太陽才得以被人們發現,被人們傳承。

進入資訊時代,手寫漸漸被電腦和列印所取代,那麼學習寫漢字還有必要嗎?答案是必然的,漢字不單單是一種表達資訊的符號,他們之中蘊含著的還有中國的文化,是祖祖輩輩幾千年的智慧,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