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479字

我平時很喜歡讀課外書。今天我讀了俄國文學家普希金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深受教育。

從前在海邊有一座茅草屋,裡面住著一對夫婦,以打魚為生。一天漁夫捕獲了一隻美麗的金魚,願意答應漁夫的一切條件,善良的漁夫什麼也不要,就把金魚放走了。但漁夫的妻子得知後,向金魚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條件,並且越來越過分,最後金魚在一怒之下,收回了之前送給他們的一切,他們家又恢復了以前的貧窮。

我認為如果老太婆知道見好就收,也不至於讓之前的榮華富貴都消失殆盡,到頭來一無所有。這個故事與我之前看的那篇《米斯達國王金手指》故事差不多,米斯達國王因為非常愛金子,他不甘心眼前僅有的財富,他向神仙許願,要金手指,他的手點到什麼,什麼就變成金子。神仙實現了他的願望,他擁抱女兒的時候,女兒變成了金像;拿麵包,麵包變成了金子;洗臉、喝水的時候,水也變成了金子……他無法生活,最後他又懇求神仙收回魔法。

人不能貪心,要知道金錢不是萬能的,往往天使變成魔鬼,只有一念之差,當你用親情,友情,愛情去換取金錢的時候,就完完全全地成了魔鬼。其實,善良、知足、勤奮、誠實等可貴的品質,才是一筆真正的財富!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626字

今天,我觀看了普希金寫的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不能貪心,否則就會一無所有。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漁夫和他的一位老太婆生活在大海邊,一天,漁夫出海捕魚,網撒下之後撈上來一條美麗的金魚。金魚突然開口說話了,說:“老爹爹,您放了我吧,我可以完成你的願望。”漁夫什麼也沒要,就把金魚放回了大海。

漁夫回到家,把剛才的事告訴了老太婆,於是老太婆開始向金魚索要木盆、新的木房子、做貴婦人、做女王,最後又要當海上的女霸王,讓金魚來當她的僕人,結果是竹藍子打水一場空。

如果老太婆不那麼貪心的話,她也不會有這樣的下場。在現實生活中,這樣貪心的人比比皆是,就如貪官,就可以看到他們的下場與故事中的老太婆是多麼相似。

貪心就是犯罪的根源,貪心就是沼澤,我們的慾望越多,就會陷得越深。有句話說得好,“貪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

聽老師講了一個案例,有個13歲的男孩殺了自己的母親,我很納悶,究竟作案動機是什麼呢?他在小時候住在爺爺奶奶家,他的爺爺每天給他零花錢。最後他要的越來越多,這時爺爺無力支付,他就開始學會偷竊,當別人發現時就告訴他的爺爺,可是他的爺爺不信,別人也沒有辦法。他的媽媽知道後,就開始嚴格地管教他,於是他對母親產生了強烈的恨意,最終把他的母親殺了。這種事情後果太嚴重了,真可怕!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他爺爺對他的嬌慣與縱容。

收穫要靠自己的勞動,不可不勞而獲,不能總想著天上掉餡餅,否則,就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558字

今天我看了俄國詩人普希金寫的一篇童話故事,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很久以前,有一個漁夫和一個老太婆住在一個島上,靠打魚為生。一天,漁夫去海里捕魚,他捕到了一條金魚,然後無條件地把金魚放了。老太婆知道了這件事後,就逼著漁夫向金魚索要了新木盆、新木屋,貪婪的老太婆卻不知足,接下來又要做貴夫人、做女王,最後她還要做海上的女霸王,要讓金魚侍候她。結果就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要貪婪,一旦走上貪婪這條路,結果必將會一無所有。能抵得住金錢誘惑的人,最值得敬佩!

古代有一個百姓在地裡挖到了一塊寶石,他想,如果把這塊寶石送給高官,說不定能換個一官半職呢!想到這,他貪婪地笑了笑。第二天,他把這塊寶石送給一位高官,高官看了看這塊寶石,說:“你的寶物是這塊寶石,而我的寶物是——廉。”這個百姓聽了,目瞪口呆,也不禁對這位官員產生欽佩之情。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貪婪,有些人卻意志堅定,不受誘惑。貪婪是沒有限制的,如果一個人走上貪婪這條路,他就會無限制地索取,自毀前程,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

同學們,我們不要貪婪,更不要因此來毀掉我們的前程。只有通過努力奮進,付出智慧與汗水,辛勤地學習和勞動,才會幸福地擁有想得到的一切。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續寫 篇4

續寫改寫 ,1681字

老太婆永無止境的向金魚索要任何東西,金魚忍無可忍,便一去不回了,留下了老頭兒獨自一人

站在海邊,許久老頭等不到金魚,垂頭喪氣的走回家,老頭兒看到的,不是宮殿,而是那座破木棚。

老太婆見到空手而歸的老頭兒,對老頭兒破口大罵,不但沒有懺悔,反而責怪老頭讓她失去了榮華富貴,只能永遠對著那隻破木盆紡紗績線,過著貧窮乏味的生活。

有一天,海面的浪花前赴後繼的捲起,猛烈的風肆無忌憚的颳著,灰暗的天空嗚嗚作響,一場狂烈的大雨傾盆而下,惡劣的天氣吹散了破木棚,老頭兒和老太婆也被颳得無處可逃。

經歷過一場“末日”後,老頭兒奄奄一息的躺在海邊,老太婆猙獰的嘴臉也變得狼狽不堪。只見老太婆對著大海,大聲的呼喚道:“金魚娘娘,您快快顯靈救救我們吧!”老太婆對著一望無際的大海呼喚了好一會兒,金魚浮出了水面,老太婆見了,慌忙跪下苦苦的哀求道:“金魚娘娘,您大發慈悲,救救我們吧!”金魚左右猶豫了一會兒,善良守信的金魚終是不忍心看著救命恩人就這樣死去,便對老太婆說道:“好吧,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老公公救了我一命,豈有不報的道理?”說罷,那座破木棚又恢復了原樣,留下了一些錢財。

金魚遊走後,老頭兒便甦醒了,他們又過上了以前的生活。愛財如命的老太婆並沒有好好利用這些錢財,反而花錢大手大腳,很快就把這些錢財花得一乾二淨。貪得無厭的老太婆,打算繼續欺騙善良的金魚,凶狠狠的讓懦弱的老頭兒聽從她的話,老頭兒不敢反抗,只好順從。

這天,老太婆滿臉愁容的面對大海呼喚:“金魚娘娘,您一定要幫幫我啊!”金魚聽到老太婆的哭泣,詢問一番後,老太婆訴苦道:“老頭兒自從上次受了驚嚇後,便一病不起,大夫說要一盆金子才能醫治,您一定要救救老頭兒啊!之前是我有錯在先,但您一定要救救老頭兒啊!”於是,金魚看到老太婆如此哀求,變了一盆金子,送給了老太婆,老太婆趕忙叩謝,心花怒放的抱著金子回到了小木棚。

又過了一段時間,一盆金子又被老太婆花得乾乾淨淨,於是,又去尋找金魚。老太婆淚如雨下般,向金魚說道:“金魚娘娘,感謝您肯救我們!我這個老婆兒感激不盡,可是大夫說這病極其罕見,這治病的藥方也世上寥寥無幾,需要五箱金銀珠寶才肯賣吶!這屬實為難我這個老婆兒,俗話說:“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金魚對老太婆的變本加厲,半信半疑的看著她,老太婆見了金魚如此態度,更加真誠的乞求:“我願意給您做牛做馬!”於是,金魚便給了她五箱金銀珠寶。

金魚便給了她五箱金銀珠寶。

又過了一段時間,貪婪的老太婆更加過分,想道:“這樣也不是永久之策,不如將金魚一網打盡,任我使喚,豈不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於是,老太婆想了一個陰險狡詐的計策。

這日,老太婆再一次去海邊。又一次將金魚呼喚,這次老太婆不但沒有白白得索要,反而出乎了金魚的意料,只見老太婆的臉上寫滿了殷勤,親切和藹的對金魚說道:“金魚娘娘,謝謝您!我這個年過半百的老太婆無以回報,謝謝!”金魚愈發對老太婆迅速的轉變而疑惑,不由得多留了一個心思。

正當金魚對老太婆進行告誡時,老太婆一步一步的靠近金魚,眼神猶如一頭飢腸轆轆的餓狼,恨不得立刻就撲上去,眼中寫滿了渴望。正當金魚不經意間,老太婆猛地撲向金魚,金魚迅速的閃躲,遊向海的另一端,而老太婆失去了理智,眼裡只有金錢。老太婆不顧一切的追著金魚,越跑越遠,絲毫不顧及海水不斷的往上漲,馬上就要淹沒了老太婆整個身體,忽然間海面捲起大浪,徹頭徹尾的把老太婆捲入海中,老太婆拼死掙扎:“……救命…………”,隨後,便沒了聲音,老太婆墜入了海底。

金魚見到此番情景,嘆息而又憤怒,恨之入骨的說道:“我本善良守信幫助你,你卻次次利用我的本性欺騙我,貪得無厭的向我一而再再而三的索取,我也任由你放縱,你不但永遠不知道滿足,反而變本加厲,因為貪婪變得一無所有,還好我留了一絲防備,你沒得手,還丟了性命,這是何必呢?”說罷,便連連嘆氣的遊向了無邊無際的大海。

老太婆得到了應有的下場,而老頭兒雖然善良和藹,卻因為膽小懦弱,只能在茫茫無際的海邊,孤苦伶仃的生活。

留言:介意先讀《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再讀本人的續寫,這樣更容易瞭解!謝謝閱讀!

讀《漁夫與金魚的故事》有感 篇5

讀後感 ,685字

《普希金童話》故事生動有趣,情節一波三折,內容極為精彩,讓我愛不釋手。

在一篇篇扣人心絃的有趣故事中,令我感觸最深刻的是大家頗為熟悉的《漁夫與金魚的故事》。合上書,我的眼前彷彿浮現出了漁夫一次次唯唯諾諾走向大海呼喚金魚的情景,彷彿感受到了大海從微微起著波瀾到掀起可怕巨浪的強烈不滿,彷彿看見了老太婆在慾望一次次膨脹時醜陋的神情。

她利用著金魚神奇的魔力,向金魚索取一個比一個貪婪的回報:從一個新木盆到一棟小木屋,從當一個世襲的貴夫人到自由自在的女皇,直到後來她甚至要做一個海上的女霸王,讓金魚親自服侍她,隨時聽她的使喚。老太婆的行為讓人生厭,老漁夫的選擇同樣讓人嗤之以鼻。他不善於明辨是非,不懂得拒絕老太婆不合理的要求。當老太婆一次一次地要求他去向金魚索取時,無論老太婆的要求多麼荒唐,他都不敢違逆她的意思。這一切終於讓金魚忍無可忍,收回了給予他們的一切,讓他們又變回了原來的樣子。

如果那時的老漁夫能夠堅持正確的原則,並能大膽地勸阻自己的妻子,開導她克服貪婪的慾望,那將會是多麼令人欣慰的結局呢,至少他們可以過上溫暖安適的日子。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著許許多多像老漁夫和老太婆這樣的人。貪得無厭使他們永遠不能滿足於現狀,每時每刻都痛苦地掙扎於各種貪婪的念頭之中,無法自拔。即使知道孰是孰非,但不會堅持自己正確的想法,容易受不正確的行為影響,從而由好變壞,由對變錯,由善變惡,與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馳,最終釀成不堪的後果。

我們要懂得知足常樂,絕不能有貪婪之心,更要懂得明辨是非,堅持正確的原則。我們要用自己正確的想法和行為去傳遞正能量,感染周圍的人,讓整個社會安寧和諧!

我和金魚的故事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939字

在我的寫字檯上小魚缸中,有兩條快樂的小金魚遊動著。一條是“小土豪”渾身披滿了土豪金,充滿了富貴相;另一條通身紅彤彤的,非常喜慶取名“慶慶”。它們和我之間有個小故事哦,同學們想知道嗎?

“小土豪”和“慶慶”是我的好朋友,因為二位不是爸媽從水族館買回來的,而是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親手釣上來的!話說國慶節那天,我和爸爸逛北斗星城商業街時,忽然發現極地海洋館的廣場前熱鬧極了。我好奇地擠進人群,原來大人和孩子們正歡笑著釣金魚哩。巨大的充氣魚池中,成群的魚兒在清澈的水中游來游去,有大的、有小的、有金色、有白色……

漂亮活潑的魚兒們勾起了人們強烈垂釣的慾望,釣上來的全可以帶回家啊!我也迫不及待地領了小釣魚竿垂釣起來。我慌忙解開魚線給魚鉤隨意掛上了一點麵粉作餌料,便把竿伸向水中釣起魚來。我多麼盼望金魚快點上鉤啊。一條小魚如我所願游過來搶吃魚食,我迅速提起魚竿,魚竿空了魚兒遊走了。“你的麵粉團還不夠魚兒吃哩!”爸爸望著垂頭喪氣的我笑著說道。聽了父親的話,我細心地重新準備起餌食,將麵粉團揉捏到適當大小掛上魚鉤。心中一邊默唸著:“一定要釣上魚來不可!”,一邊再次放下魚竿。

看著水中一波一波的魚兒,我心動得把魚鉤不停地投入魚兒最多的水區。“這樣可不行,得在一個地方靜靜等待哦!”爸爸的提醒,我停止了拖動魚線,認真等待著有魚兒上鉤。沒過多時一條金色的魚游過來幾次吞吐著麵粉團,這可是智慧的比拼,我按捺著激動的心情,保持著魚竿一動也不動。金魚在幾次試探下終於安心地吃起來麵粉團。在它吃到一半時魚鉤霎時刺入了喉嚨,我果斷地拎起魚竿。哈哈,“小土豪”就這樣歸我啦!好事成雙我又順利將“慶慶”收入囊中。

這就是我和金魚真實的故事。我一定會精心飼養“小土豪”和“慶慶”。我從這兩個好朋友結緣中,懂得了做任何事情我們都要有三心——“細心、耐心和專心”的道理。

鹿和狼的故事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062字

【鹿和狼的故事讀後感】

趙子璇

凱巴伯森林中發生的這一系列故事說明,生態的“舞臺上”,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僅僅根據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去判定動物的善惡益害,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

人類要尊重生物之間互相制約,互相聯絡的關係,維護生態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在人類的生活中,聽到過各種各樣關於狼與鹿的故事。狼總是扮演著凶狠殘暴的角色。《大灰狼》,《小紅帽》等故事。而鹿卻總是和平的使者。

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則故事:一頭鹿,與一頭狼分別生了一個孩子,卻都死了。當飼養員來清理並帶走他們的孩子時,鹿一腳就把飼養員踢“飛”了。而狼先是向他大叫,其次咬住了他的衣服,但最終做出的決定,竟是放開了飼養員,讓他帶走了自己的孩子。這本書就叫《狼天使鹿惡魔》

這難道還不足以證明狼是善良的,並不凶殘。而且狼吃的都是病鹿,可以阻止疾病發展。他們吃鹿,也可以將鹿群數量有效控制。並且在狼群的追趕下,鹿每天奔跑,也會變得更加健壯。

而且動世界都是有食物鏈的,你打亂了順序,也會帶來大災難。

狼吃掉鹿群,控制鹿的數量,鹿群數量減少,也可以導致草地減少枯黃,防止河水缺失,與蔥鬱的森林變成無邊無涯的荒野和大沙漠,有了充足的食物,鹿群的疾病也會大大減少。

所以人類要尊重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絡的關係,維護生態平衡。不要以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去判定動物的善惡益害,犯下嚴重的錯誤時,才追悔莫及。

【鹿和狼的故事讀後感】

任思音

凱巴伯森林中發生的這一切說明生態的“舞臺”上,每一種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僅僅根據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去判定動物的善惡益害,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

人類要尊重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絡的關係,維護生態平衡。

在我們的記憶中,狼是壞的,總是擔著欺負弱小罪名。而鹿卻永遠是潔白美麗的化身,善良,聽話,懂事,可愛的總是他們。

可我看過一篇課文,叫作《狼天使,鹿惡魔》課文中講的是一個鹿媽媽的孩子死了,直到屍體發臭,管理員才剛把鹿寶寶提起來,準備扔掉,可鹿就撲了上來,咬住管理員的動脈,使管理員立馬斃命;而一位狼媽媽也遭受到同樣的遭遇,同樣的急了眼的狼媽媽也撲了上去,也將它那血盆大口支在了管理員的脖子上,可就在那一瞬間,狼鬆開了,他將脖子收了回來,低下了頭,彷彿是在給管理員道歉,接著,他又慈愛的看了看自己的孩子,抱的更緊了,望了望管理員。

兩位動物媽媽雖然都想保護自己的孩子,可採用的方法不同,使管理員的命運也不同,也說明了狼也是一個可愛的天使!

白氣球和黑煤炭的故事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822字

一陣風吹過,飄來了一個雪白的氣球,它一直在空中飄蕩,終於緩緩的落了下來,飄到一堆煤炭上。

白氣球環視一下,見這一堆煤炭正紋絲不動的睡覺呢。很快白氣球又發現,這一堆煤炭是那麼黑,只有自己雪白的,便開始沾沾自喜起來,自言自語道:“瞧我多白多漂亮啊!”為了展示自己的風采,它清了清嗓子,擺出讀書人的風度,對它身旁的煤炭說:“喂,小黑孩,你們都看一看,知道我是誰嗎?我是赫赫有名的白氣球先生,我是一位博士,人們都尊稱我為白博士。”這堆煤炭被黑高音—“白博士”給吵醒了,睜開眼望著它。

白氣球見這堆煤炭都在聽它說話,而且非常認真。它十分高興,就來了勁兒了,它繼續說:“你們看看自己,穿的衣服平平淡淡,一點兒也不引人注目,黑乎乎的。瞧瞧我,像雪一樣白,多麼耀眼。我第一眼見你們,就知道你們簡直就是土老帽。”它得意忘形,用手指了指身旁的煤炭,向帥將點兵一樣,指指點點。接著它又把音調提高了三分:“你們整天躺著有什麼見識,看我可以在半空中俯瞰大地,將披上綠衣的大地、清澈見底的溪流盡收眼底……”它滔滔不絕地說著,一陣風起,白氣球又開始飄起來,它不禁有點飄飄然了。

這時,一塊兒小煤炭怯生生的問:“你見識這麼廣,能講給我們聽嗎?”白氣球聽了,吹牛的勁兒就更大了。“那當然我遊覽過氣勢雄偉的長城,莊嚴的紫禁城。想玩過風光旖旎的頤和園,從山海關到嘉峪關一共六千三百多千米,我就像走了五六百米的路程一樣!”

一塊兒大黑炭忍無可忍了,揭白氣球的老底說:“是呀,我們沒那本事,不像你外表鮮豔美麗,但我們是實實在在的呀,比你實用多了。”

白氣球氣憤氣憤了,但卻找不到狡辯的理由。

正在這時,一隻活潑頑皮的小貓走了過來,它把白氣球當成玩物,向前一撲,“啪”的一聲,白氣球炸了。

白氣球消失了,煤炭卻仍然為他人做貢獻。

華麗而不實用終究不會有作用,只有像黑煤炭一樣默默為別人奉獻,而從不有不滿意的一面。所以不要像白氣球一樣顯擺自己的美麗,要像黑煤炭一樣默默為人奉獻。

居里夫人的故事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586字

暑假時,我懷著高興而又激動的心情來讀這本書——《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的故事》這本書主要講了瑪麗居里在波蘭讀書時,去研究東西,而且封面上寫著:世界科學的一朵鏗鏘玫瑰,不屈不撓,堅忍睿智,散發著沁人香氣,用偉大的人格魅力激勵了無數人!書的作者是英國的埃列娜·多麗。

讀後,為什麼不讓瑪麗讀書?為什麼?這究竟是為什麼?這句話我最喜歡,印象最深刻,我在想為什麼不讓瑪麗讀書呢?瑪麗又沒有做錯什麼事情,為什麼不讓瑪麗讀書。瑪麗很喜歡讀書,這是因為瑪麗的爸媽不想讓瑪麗智力過早發育,也不希望瑪麗在學習上有太多的負擔。

想想自己,有時媽媽也不讓我看,沒日沒夜地看書,這可能是媽媽像書中瑪麗的媽媽一樣,也是擔心我智力過早發育,可能是這樣吧!另外我還有第二印象深的事,就是瑪麗冷的時候為什麼會窮到只能把椅子放在床上取暖,這樣取得了暖嗎?可能居里夫人是病了,果然我看到後面居里夫人就在公共場合病倒了,幸好是在公共場合。如果是在家裡,病倒的話,可能居里夫人就有生命危險,那樣的話就糟糕了。哦,對了!居里夫人還有一個愛人是皮埃爾居里。而且在1895年7月26日這天,居里夫人和皮埃爾居里先生結婚了,皆大歡喜!

《居里夫人的故事》這本書我讀完後覺得居里夫人太偉大了,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還能生存下來,而且還取得輝煌的成就。我要向她致敬!(墨香悠悠)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580字

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後,我認識了雷鋒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勤奮好學,助人為樂,捨己為人。他的故事感人至深,這個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全國人民學習的好榜樣。我感受頗深,決心向雷鋒學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助人為樂,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有一次,雷鋒坐火車去安東,也就是現在的丹東市,從撫順上車後,雷鋒就沒閒著,看到車上的列車員忙來忙去,雷鋒也幫忙擦玻璃、擦地板、給旅客倒水、收拾小茶桌、給老年人找座位、幫婦女抱孩子,雷鋒忙的不亦樂乎,等把車廂裡的這些事情做的差不多了,雷鋒還不休息,他把隨身帶的報紙拿出來,讀給不識字的旅客,向他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就這樣,雷鋒從撫順一直忙到丹東,後來,人們就到處流傳著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雷鋒,是一位永生的戰士,時代的先鋒,青年的楷模他的魂魄融入我們乃至全世界民族的精神之中,雷鋒有限的生命,在無限的共產主義偉大事業中閃耀著不滅的光茫。雷鋒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和人民。他活得朝氣蓬勃、光明磊落,雷鋒那不可磨滅的英雄形象,將永遠在人們心中長存!

在生活中,也有人像雷鋒那樣做好事不留名,助人為樂,勤奮好學,如:坐公交車給老人讓座,同學在學習時遇到困難,有人主動去幫助他……我非常敬佩他們,我也要向他們看齊。

雷鋒,這個響亮的名字我一定銘記在心,他是我們大家的榜樣,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

走在撒哈拉——《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652字

從記事起就知道爺爺家有個書櫥,書櫥很大,卻不全是書,上面是書,下面放的是雜物,書雖然不多,卻滿是經典,有些視野已經泛了黃,打了卷兒,翻起時還能聽見清脆的聲音,像是要碎了一樣。

小時候不識字,不喜歡那些書。漸漸長大後,也會去拿幾本來翻翻看看,比起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淡遠,還是更喜歡書櫥裡那本最不起眼的《撒哈拉的故事》,喜歡那片三毛荷西向往自由的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三毛說走就走,智慧勇敢,特立獨行且真實,在另外一個國度的三毛,沒有知己,沒有朋友,經常出差的荷西也不在身邊,孤獨的享受著沙漠,但她卻有著對生活的憧憬,對沙漠的熱愛。

從垃圾箱裡撿來輪胎當沙發,用做棺材的舊木材當家具,與不友好的鄰居和平相處,這大抵是熱愛和無畏的支撐,三毛的精神我是學不來的。三個月前的這段日子,是最難捱的日子,就像走在貧瘠廣曠的沙漠,一個人埋頭練習,一整天在畫室裡不說一句話,一遍遍沖洗畫筆,水漫過手指,手指被浸泡地發白,孤獨、寂寞、緊張,卻又夾雜著興奮和熱愛。

孤獨或寂寞這類的字眼,三毛從未提及,但我卻真真切切地感受地到,讓人深切體會到在這詩意的生活的背後有初來的困窘和別樣的艱辛,更有對沙漠生活的熱愛。三毛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是在於是否痛快地活過。”離八十歲還早的我們,或許應該學習三毛,有勇氣嘗試新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許有一天,我會像三毛一樣義無反顧地背起旅行包,走向那片有她有荷西的“撒哈拉”。

三毛,享受自由並承受得起孤獨的行者,感謝三毛,讓我有幸與你一起走過撒哈拉。

《王進喜的故事》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986字

半個世紀前,王進喜跳入泥漿池,用身體攪動泥漿,止住井噴的場面,如今已經過去了許多年:1960年4月29日,大慶油田召開“萬人誓事大會”,喊出“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手下無困難”的口號,數萬石油大軍從四面八方挺進東北,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上,沒有汽車、吊車,而是靠著人拉肩扛,吆喝著將60多噸重的鑽機生生拉上井架……

彈指一揮間,王進喜已經走了41年但是我們還是忘不了他的“鐵人精神”和他的豪言壯語“為了拿下大油田,寧可少活20年”。今天,我又看了關於王進喜的故事,看完,我便忘不了他的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

王進喜,是新中國第一批石油工人中的一員,他在環境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工作奇蹟。

從1959年王進喜到北京參加群英會開始,他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為祖國開發大油田作貢獻。1960年3月,王進喜率領1205鑽井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火車站傳來訊息,大驚的鑽井機運到了,王進喜帶領工人們趕到車站。吊車與拖拉機不夠用,眼看著60多噸重的鑽機躺在火車上,這可急壞了王進喜。最後,王進喜的鼓勵和領導下,大家齊心協力,硬是用繩拉,用撬槓撬,用木塊墊,把鑽機卸下火車,運到採油工地,高高地架設在莽莽荒原上。

王進喜說過的許多話讓我刻骨銘心,尤其是他對工友說的“現在我們多流點汗,吃點苦,為的是快快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強大。只要國家有了油,再苦再累也高興。”從這句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對祖國和工作的熱愛。雖然,我不能像他那樣為祖國開發大油田,但是,我可以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慢慢積累起來。

記得那個星期一,秋風習習早晨,柔和的陽光灑在校園裡,“渣渣渣”小鳥也在為我們歌唱哩!我們穿著整潔的校服,戴著鮮豔的紅領巾,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了操場舉行升旗儀式。每次,國歌響起,我都會熱血沸騰,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國歌,想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這都是祖國一次次完美的傑作啊!想著想著,體育委員的整隊聲打斷了我的思緒。兩位護旗手把國旗拿好,等待著升旗儀式的開始,主持人一聲“升國旗、奏國歌、敬禮!”國旗冉冉升起,我們注視,打著少先隊隊禮。隨著雄壯的國歌聲,升旗儀式結束了。新的一週開始等待我們去挑戰、去努力,去征服新的知識!

王進喜的先進事蹟,鼓勵著我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開拓視野,將來用我們的智慧和知識把祖國變得更加強大和美麗!

做個樂於奉獻社會的人——《阿凡提的故事》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881字

“你瞧,人家小明真聰明,每次考試都挺棒!”、“你看看人家大明這次中考全市第一,將來大學不用愁。”“你看看,人家高考狀元,就是聰明。”……諸如此類的話,父母時常在我耳邊嘮叨。是啊,人人都羨慕學習好、乖巧懂事的孩子。我也不例外,羨慕他們有個聰明的腦瓜,羨慕他們每次考試都第一,羨慕他們……

晚上看電視也無聊,於是我不耐煩地在遙控器上按來按去,什麼好看的《快樂大本營》、《我是大明星》,就連我最最喜歡的《新還珠格格之風兒陣陣吹》都吸引不了我的眼球了。實在沒勁,我就隨意將以前媽媽給我買的《阿凡提的故事》翻了出來,有意無意地閱讀起來。

再次翻開厚厚的故事書,瀏覽其中的故事,對阿凡提有了重新的認識。其中讓我感覺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一個題目叫做《灑油掃院》的故事。大意是:阿凡提小時候給一位巴依打掃院子。到了年底,巴依想賴賬,便慢條斯理地對阿凡提說:“你給我聽好了,我讓你清理院子,地上必須非常溼潤,還不能用水。如果你做不到,就休想領今年的工錢!”說完,巴依就大搖大擺地上巴扎辦年貨去了。阿凡提不聲不響地掃完院子,然後把巴依家的油倒了個一乾二淨,灑滿了整個院子。事情辦完後,阿凡提像模像樣地坐在臺階上,等巴依回來領工錢。下午,巴依搖搖擺擺地回來了,一進門就滑了一跤。他一看整個院子裡都是油,頓時氣得臉色發青,大吼道:“賠油!賠油!”“慢著。”阿凡提說,“不能用水,地上還要非常溼潤,對麼?我做到了,給工錢!”巴依無話可說,只好把工錢付給阿凡提。

阿凡提聰明、樂於助人的故事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讀著每個故事,都是對我心靈的洗禮和震撼。媽媽幾次催促我睡覺,我仍津津有味地看著,一次次為阿凡提拍手叫好!

阿凡提絕頂聰明,阿凡提的故事感人至深、回味無窮,他帶給我們很多啟迪和思考。是啊,智慧才是最大的財富。當別人遇到困難時,用自己的智慧幫助他,自己也一定能得到快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通過阿凡提的故事,我將把真、善、美繼續到底,用我的努力、用我的真誠、用我的智慧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把愛的火種傳遞下去,讓真、善、美永存人間、讓假、醜、惡沒有市場,共建我們嚮往的和諧、美好的社會。

張海迪的故事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417字

知道張海迪的人,都把她當榜樣,知道張海迪的事蹟,人人都像她去努力學習。媽媽上中學的時候,就知道張海迪的事蹟,一次,我在圖書館,找到一本張海迪的書。

從書中寫到張海迪童年故事,在她五歲的時候,一次意外,讓張海迪造成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從此雙腿不能走路。親人都以為她要靠別人來生活,張海迪沒有傷心,反而在生活中很快樂,她開始自學。張海迪先從小學課本學起,後來,又自學中學和高中課程。

張海迪愛幫助別人,在十五歲的時候,她隨著下放的父母,來到莘縣生活。在農村,生活條件差,患病的人有很多,她用零花錢,買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等醫學書,鑽研苦讀。後來張海迪成了一名鄉村醫生,為鄉親們治病,得到他們的好評。

1993年,張海迪又完成吉林大學哲學系研究生考試。張海迪又開始創作小說,至今出版作品有,《絕頂》、《輪椅上的夢》等等,還翻譯一部部作品。

張海迪以自學的勇氣證明自己,身上的障礙全然不顧,用生命的力量,實現自己的上學夢!

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1062字

魯迅,我們大家都認識,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但是早年魯迅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

一天,在上課時,教師裡放映的片子裡一個被說成是俄國偵探的中國人,即將被手持鋼刀的日本士兵砍頭示眾,而許多站在周圍觀看的中國人,雖然和日本人一樣身強體壯,但個個無動於衷,臉上是麻木的神情。這時身邊一名日本學生說:“看這些中國人麻木的樣子,就知道中國一定會滅亡!”魯迅聽到這話忽地站起來向那說話的日本人投去兩道威嚴不屈的目光,然後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他的心裡像大海一樣洶湧澎湃。一個被五花大綁的中國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腦海閃過,魯迅想到如果中國人的思想不覺悟,即使治好了他們的病,也只是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現在中國最需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他於是下定決心棄醫從文,用筆寫文喚醒中國老百姓。從此,魯迅把文學作為自己的目標,用手中的筆開始拯救國人靈魂的生涯!正像魯迅所說:“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所以魯迅下定決心要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

如果說在近代史上有誰對中國文化最為反對,那無疑是魯迅。他在給青年推薦書本的時候,沒有推薦一本中國古人的書。他極力批判中國文化,以至要求全盤拋棄,而他卻深受中國文化薰陶,難道是他不熱愛自己的祖國,不熱愛自己民族的文化嗎?不是,正是他深愛自己的祖國,深為民族的落後而痛苦,才如此痛恨民族的文化,愛之深則恨之切,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傷啊。他終身以批判中華文化,喚醒民族精神為已任,現在,他的夢想已經實現,中華文明彷彿鳳凰涅磐,已經浴火重生。

我想,他是無所謂被人遺忘的,他的生命是燃燒給這個民族的,他本不是為了供後人瞻仰。他沒有留下一部長篇小說,也沒有留下一篇真善美的鉅著,他沒有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看整個世界,他只是站在了民族的高度看這個國家。他不要一篇長文,他只要充滿戰鬥性的雜文;他不要歌頌真善美,他只要批判與尖銳;他說,我絕不妥協,一個也不寬容,在受傷的時候,他遠離人群,像一隻孤獨的狼,默默舔幹身上的傷痕。

或許他確實是應該走了,他的孤憤已不適合這個時代,這個人為了民族的未來已經付出了太多,付出了同時代人的不理解,付出了他的才華,本來以他的才華,應該不僅僅是被中國人所記憶。可是今天,這個他深愛的民族也要忘記他了,因為這個民族已經不再需要批判,今天這個民族已經站起來了,他需要讚揚和驚歎,他需要傳統的力量以支撐他的尊嚴!

他以筆為武器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寫照。

拆表的故事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653字

陶行知是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我最敬佩的人。那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牢牢地記在我的心裡,它深刻體現了陶行知為國家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陶行知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生活很艱難。他從小就十分懂事,是個孝順的好孩子,小小年紀就主動幫助母親做許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母親給他喂香甜可口的紅薯時,他吃幾口便怎麼也不肯吃了,用力地把紅薯推到母親嘴邊讓媽媽吃,從一件小事就可看出他對母親的愛有多麼深厚!

有一次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一篇陶行知寫的《拆表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有一位夫人來探望陶行知,卻沒有帶她的兒子,陶行知感到有點奇怪。詢問之後才知道是因為她的兒子拆壞了她的新手錶,這位夫人很氣憤,痛打了他一頓。陶行知卻很欣賞這個孩子,準備去看看他。來到這位夫人家,他耐心地向孩子瞭解拆表的原因並帶著他去了修錶店。請師傅修表的同時讓孩子在一旁仔細觀察,又買了一隻舊錶讓他回家後認真拆裝,孩子很高興,那位夫人也對陶行知的教育方法嘖嘖稱讚。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感觸。其實很多事情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有些家長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習慣讓我們服從他們的意願,干涉我們獨立創造、探索和發現的空間。記得一年級學過一首小詩《雙手和大腦》,“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動手又動腦,才能有創造!”正如這首小詩所說,手腦結合,靈活運用,敢於思考,善於發現,思維才能越來越豐富!

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才能激勵我們不斷地去探索!我衷心希望家長們放開你們的雙手,讓我們在自由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816字

流動的沙漠

前世的鄉愁,這是三毛奔赴撒哈拉的理由。而我,少見這種愁感出現在這本書中。

聽聞三毛這名字,腦中首先浮現的是動畫片《三毛流浪記》的三毛形象,而後才遲鈍地去接觸這現實中的作家三毛。

動畫片的那三根毛髮給人一種漂泊無依、心地卻善良的純粹之感。同樣,作家三毛十分純粹,感覺就像七八歲的小女孩,一種歡脫奔瀉到底。對,就是歡脫這個現代化的詞彙,完完全全就是三毛的感覺。不知是由於歡樂而產生的自由感,還是因自由而歡樂?倒像只錦鯉,小巧純色的那種,任性遊。

“哇,指甲油補人牙齒!他嚇得全部頭髮刷一下完全豎起來,像漫畫裡的人物一樣好看極了。我看他如此,一面笑一面跑到安全地帶,等他想起來要追時,這個巫醫已經逃之夭夭了。”短短的一段文字,感覺就好像是度過了愉快一天的小女孩順手記下的日子,沒有太多的矯飾或硬生生扯進成熟的孤獨感,文縐縐的華美詞藻更是少見。

我很羨慕三毛,但沒有敬仰之情。我閱讀她的作品就好像閱讀鄰家女孩的快樂事蹟,沒有高高在上的教誨和難以理解的文字。她很歡脫,很快活,在所愛的土地上做各種各樣的事,與各樣的人們來往。她的幸福和自由是可以傳閱的,而不是讓人費盡心思去設身處地。

三毛的鄉愁來自於沙漠而不是海灘。同是夏天,人聲鼎沸的陽光沙灘未必比寂寥的沙漠涼快。沙漠是個小自閉,三毛卻熱鬧個不停,沙漠會微笑,而不是手舞足蹈。沙漠性偏冷,有種獨特的神祕感。三毛和沙漠是朋友,三毛也是沙漠。

沙漠並非一種一成不變的事物,她是有生命的,她和三毛一樣曾經叛逆卻依舊單純。其實她很喧鬧,彷彿從不落寞。沙漠應是輕盈的,風一吹便能飛起來,掛在樹梢上等下一陣風。沙漠也很不羈。

三毛如此,人人如此。只是有些人承受風沙太厲,傷了筋骨,害怕起風來。有些人被樹枝牢牢地掛住了。有些人,變成了綠洲,變成了風沙。世界便如此存在了。畢竟,流沙是少數,晶瑩純粹,化為近在咫尺的虛渺的銀河。所以啊,沙漠和星星很美,卻只有沙灘更擠滿了人,也不乏獨有的椰汁香甜。

《故事裡的故事》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446字

假期生活,如約地到來了。當然,作業是少不了的。這次的作業是一篇觀後感,要看一本名叫《故事裡的故事》的書。寒假已過去一半,書早就看完了,可稿紙上還沒有落一個字。一直在拖延著,拖延著。

可今天,我似乎突然來了靈感,拿起筆,寫起觀後感來。先回味一下大概內容—一個女孩,遇見了死神,機智,勇敢地和死神做交易。最後成了死神的妻子……是一篇富含深意悽婉動人的好文章。看完這本書後,我可以說是感慨萬千,我喜愛故事的開頭,直接明瞭;我佩服故事的情節,豐滿動人;我思考故事的結尾,有讀者思考的空間。

我最欽佩故事中的主人公,她為了親人,不惜捐獻自己的生命;為了朋友,與死神做一次次的交易。我認為,這是我們都應該學習的可貴精神,對朋友無私奉獻;對家人牽腸掛肚,都是人們最基本的精神。也許這微不足道,但絕對不可或缺。對朋友的眼中,不帶有任何利益考量,這也是為人真誠的表現啊!

通過讀這本書,我又學到了許多道理。但更重要的是,我還明白了世上的真正的關愛與無私。以後我也一定要平心待人,誠心助人,和氣處人。

陳琮英的故事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1040字

那些看似絕望的事,那些生命中註定的事,那些佔據你所有靈魂的人。歷經風雨後,蛻變成了一個強者。

—題記

走在繁華的大街小巷裡,眼裡映來的都是如此的場景:紅紅綠綠的燈在漆黑的夜空下金光閃閃著,各種各樣的車子在筆直的馬路上川流不息著。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62年前被帝國主義任意地欺負的國家,而是佇立於民族之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的繁榮昌盛是與一些人的努力和生命有分不開的關係。就在前不久,我看了這樣一本書:它講述的是一位女共產黨員,她的名字叫做陳琮英。

她,並不是被所有人知。在歷史書上,也沒有講述這位黨員。但是在歷史上,確實有這樣一位女黨員!

她出生於湖南省,因她姑姑嫁到任家,又因病早死,他們姑姑倆意重情深,所以她和她的丈夫—任弼時,被父母指腹為“娃娃親”。她從小母親早死,又因父親在外奔波,她就被兄嫂照顧。她沒有學習的機會,12歲就到長沙的一個織襪廠裡當童工。1915年夏,任弼時來長沙求學,收入微薄的她,還要給她未來的丈夫一些零花錢。當她十七八歲那年,任弼時就到莫斯科學習。在這期間,她為了丈夫,竟讓學會識字和寫字。在六年後他們就在上海結婚了。然後就和她的丈夫一起進行黨的地下工作。在1932年,她到中央革命根據地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徵。

她在2003年過世,她走過了102年的生命歷程,就靜靜地去了。葉劍英稱讚任弼時是黨和人民的“駱駝”。毛澤東稱讚陳琮英是“革命的賢妻良母”。這就是陳琮英的一生,雖然算不上轟轟烈烈的,但她也為我國默默無聞地盡她自己一份力。

她原本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女孩,由於她的丈夫改變了她的一生。她,身高不到1米50,還不及我的高,卻頭戴一頂灰色的八角帽,帽子正中,是一顆紅色的五角星。他們(陳琮英和任弼時)一生都為革命事業奔波勞累著,日夜不停,如此辛苦,雖然只有少量的休息時間,但他們仍舊堅持了下來。給我最深刻印象的是她丈夫,兩次被捕回來後負傷,卻仍然堅持不休息,又果斷地繼續工作。

這樣強烈地工作精神,深深地感化著我;如此地愛過情義,深深地觸動我;他們的相知相愛,深深地感動了我。

對比我們,現在有如此好的學習時間和生活環境條件,為何不把握時間努力學習呢?所以,我要好好地學習,為建設美好的未來祖國而努力,像他們倆一樣有著強烈地愛國情義和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

這樣的革命世上還有很多很多……我相信他們的那種精神會傳遍大江南北,他們的那種品質會影響我們子子孫孫。

城路邊的樹葉,在風中搖搖曳曳著。過去與現在,時間改變了許多事物。

司馬遷的故事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697字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是《司馬遷的故事》

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少年時的司馬遷,勤奮好學,不恥下問,對任何事都要刨根問底。15歲時,司馬遷就認識9000多字,會寫8種文字,就連當時最有名望的大學者孔安國和董仲舒等都對他讚許有佳。

司馬遷在41歲時開始寫史記,當時司馬遷已經當上了太史令,但是好景不長,由於一件小事,被人陷害關進了監獄,司馬遷被處以“腐形”,“腐刑”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司馬遷當然不願意忍受這樣的刑罰,悲痛欲絕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可後來他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同的。他覺得自己如果就這樣"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無價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孫臏等人,想到了他們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驕人成果。司馬遷頓時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力氣,他毅然選擇了腐刑。面對最殘酷的刑罰,司馬遷痛苦到了極點,但他此時沒有怨恨,也沒有害怕。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正因為還沒有完成史記,他才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

少年的時候,司馬遷把長安當成龍門;清、壯年的時候,他把宮廷當成龍門;知道他爸爸死去才真正看清楚,《史記》才是它的龍門。他用畢生的精力,克服了難以想象的艱辛,把《史記》當作自己的一切、當作自己的生命,司馬遷的名字和他寫的《史記》一樣,永遠流傳於世。我們以後不論在學習中還是別的方面,都要學習司馬遷的這種堅定堅強的精神,不要被困難嚇倒,要勇於克服困難,最終一定會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