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月雖無字,常讀便是書相關作文20篇

清月雖無字,常讀便是書 篇1

國二作文 ,987字

蘇先生曾說過:“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不能一帆風順,自然也有不完美的時候,但也是這份不完美,才最美。

兒時總愛與奶奶坐在梯子上賞月,奶奶總是用蒲扇為我一下一下地扇風,蟬兒和蛐蛐爭著唱歌,吟出夏的歌。我躺在奶奶膝上,她一搖一搖地晃著,我也就跟著輕晃起來,恍惚間,月亮也在晃,她緩緩地搖擺著她鋥亮的臉頰,露出一抹淡柔的笑。爺爺就在一旁看著我倆,點著頭,慈祥的目光灑了我們一身。兒時的月,總是那麼圓亮,她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是比上帝頭上的光環更閃耀的希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竟發覺那枚月亮,早已大不如前了。一個淒冷的午夜,奶奶急切地把我從睡夢中搖醒,緊握著我的手,說:“你爺爺去世了……”我極不情願地把我那垂著睡意的眼皮撐開,抱著無所謂的心態,“哦”了一聲又接著對奶奶說:“去世是什麼?很嚴重嗎?比我睡覺還重要?應該沒什麼大不了的吧……”她聽後強扭出了一勾笑,幹皺的嘴皮深深地陷了進去,她再次招呼我睡下,我明顯地感到從從她的手心中傳來一陣沁涼,隨之則是微微的顫抖。藉著一縷月光,我看見她清亮的雙眸突然渾濁,彷彿是一團化不開的愁,久久糊在她的眼上,斑斑紅鏽爬滿了她的眼球。月光在房間裡像把銀刀那樣切下來,正好落在奶奶疲倦的背脊上。我的心,也被那厲寒的月光割得生疼……

豆蔻之年的我對去世和死亡有了清晰的概念。回想起那夜奶奶對我擠出的六個字,至今痛心。那晚的月光是那樣殘零敗落,卻在我記憶中那樣深刻。每當看到奶奶坐在長椅上賞月,我的心都不自如的一揪。她對我說:“你爺爺正在月亮的背面看著我們呢!”奶奶的眼睛被月光染上一層銀色,卻是那樣清澈皎潔,今夕何夕!又有多少人現在在昂視天空,昂視這月亮,遊人或是離子?親人或是戀人?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亮的背面,是人與人之間無盡的掛念。

從那以後,我喜歡夜晚,我從不畏懼夜的黑,因為我知道,總有一枚清澈的月兒印照在人的心間:心亮了,世界也就亮了。雖然敵不過太陽那般耀眼,但這月光卻是人與思念連起的一彎虹線。

我不再奢求完美,也不願回首或後悔,人生如月,或是一曲不完美的缺月;或是一個完美的半圓。正因為不完美,才最美。

生活雖無字,常讀便是書 篇2

國一作文 ,1013字

生活是一本書,包含了無數的知識與奧祕,需要我們去細細地口味。

品味到“書””中的快樂、幸福、風雨。——題記

我們輕輕地,輕輕地打開了“書”的第一面。那是我們天真的笑容。我們與父母玩耍,與太陽嬉戲,與浪花戲水,我們無憂無慮的玩。父母手拉著我們的小手,教導我們走路,慢慢地;慢慢地。我們生活在了幸福之中,只有快樂與自由。

然後,我們翻開了“書”的第二面。我們已經不再是嬰孩時的無憂了。學習如同一座大山,狠狠地壓在我們身上,我們哭鬧、放棄。但又在黑暗中尋求出一絲光明。我們死死抓住它們,讓自己一次又一次地重生。慢慢地,我們嚐到了艱苦中的一抹甘甜,在一次懂得了人生中的道理時,我們會興奮不已。這是生活中的苦,但終有一天會苦盡甘來。

風雨,是無法避免的,但總會有人在我們身後推著我們,我們是一隻小船,他們是一陣大風。也許,我們會失去希望吧!生活的壓力源源不斷,它狂狠地打著我們,我們倒下,又一次次地站起來。終於,我們向它示弱,我們天真地以為它會放過我們時,它一口將我們吃掉,我們已無力掙扎。我們痛苦不已,生活就像一隻惡魔,玩我們,讓我們絕望。這時,又有一群天使來救我們,使我們已失去動力的心重新跳動起來。這時,我們又領悟出了一個生活的大道理——生活,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必定有風雨的追打,我們迫不得已,只能戰鬥,去打敗它,戰勝它!

過後,我們又滿懷著勝利的喜悅打開了“書”的第三面。因為不久的勝利,我們欣欣然地覺得生活的壓力根本沒有什麼了不起!自大狂妄!卻不知,真正的考驗才正式開始,生活就與我們捉迷藏。我們被玩得團團轉,不但找不到它,也失去了自己的初心,忘了自己本該幹嘛。當我們再一次向天使們求救時天使們已經動不了了。只有在一開始便清醒的人,才能走到最後。這時,生活又送給了我們一段啟示:只有保持清醒的大腦,不忘初心,才能活到最後。一直失敗的人,也無人可幫他們了。因為只有靠自己才能走到最後,走進考驗的下一關。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我們不知翻了多少頁。每一頁都是生活這一書給我們帶來的知識。

其實,生活本無字,因為這本書便是我們自身的體驗,每個人都不同、每個人認識、得到的也不同。我們只有細細品味這本“書”,才能懂得所有的知識。

生活雖無字,常讀便是書。

煙雨雖無字,常讀便是書 篇3

國一作文 ,961字

煙雨水鄉美如畫,唐詩宋詞寫不盡。

初到江南時,就被吸引了——如畫一般,好似步入了仙境。江南,這個煙雨水鄉,無一處是不引人的。

江南水鄉,以水聞名,大大小小的房屋,全部坐落於水中。這兒的水,四季都是綠的,那種綠,彷彿要溢位來,水卻又毫無波瀾,連船兒駛過,也只是微微泛起,不久便又歸於平靜,似鏡。水中自有雨。江南的雨,細,且密。綿綿的針兒落下來,打在青石板上,打在小巷裡,打在江面,大珠小珠落玉盤,滴滴答答,甚是歡快,將這本就乾淨的小城又清洗了一遍,頗有一番風味。似淨。江南的女子,纖腰,酥手,舉手投足間,頃刻風情萬種。她們自帶一種嫻雅的氣質,一頭青絲,一身素衣,別有味道,似靜。江南的園林,如飯食般常見,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等更是一年四季,人流不斷;太湖石、獅子石、鯉魚……一切都恰到好處,多不得一分,少不得一分。似景。——怪不得中國總有層出不窮的詩詞描煙寫雨,怪不得李煜寫它,李清照寫它,韋莊寫它,白居易也寫它!江南水鄉,是蘇繡繡娘繡出的一幅煙雨,似畫!

柳葉婆娑絛似錦,白牆青瓦秀逸寧。

在似畫的水鄉,令人感到俏皮的,便是柳樹了吧。這淘氣的玩意兒,為打發孤獨寂寞,一長就是一大排,齊齊往河裡探頭,照著靚麗的容顏。別說,她還真有資本如此,當一頭“綠絲絛”褪盡,只剩下小絮兒時,還有人將這飄揚的柳絮瞧成了雪,急急向伯父彙報:“未若柳絮因風起!”江南的房屋也十分不同,白牆,青瓦,在水與柳樹的映照下,顯得那樣和諧,一派秀氣的模樣。

條條大路通羅馬,江蘇以南船先行。

江南,水鄉,自是行船的。清晨醒來,透過薄霧凝結的視窗向外看,就能瞧見早起的船伕在擦拭著船兒,見你望著他,便十分靦腆地一笑,用詢問似的眼神看著你:坐船麼?

煙雨江南,是一本讀不完的書,無數文人墨客到此一遊;無數英勇義士劍走偏鋒……

捧讀煙雨江南,感悟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無字財富,數不盡的詩人詞人帶來的留香墨寶。

江南,煙雨,煙雨,江南——它,是整個文學史上著墨較重的一筆,也是值得我們去捧讀、感悟的珍貴財富!

煙雨本無字,常讀便是書。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讀煙雨江南,感受那盛世芳華!

什麼雖無字,常讀便是書 篇4

國二作文 ,925字

素巷雖無字,常讀便是書

踏著青黑的方石,狗吠聲漸漸遠了,只留住了紙燈籠的墨香和風鈴的叮鐺脆響……

沿著京都清水寺走下來,便到了二年阪三年阪,在這擁擠的巷子旁邊,竟另有天地。

這是條樸素的巷子,竟比二年阪三年阪寬敞。兩邊都是低矮的青瓦木屋,屋門的兩旁都裝飾著青白色的燈籠,燈面用粗毛筆上了吉祥的話語。一路上緩步走著,我們驚訝於如此熱鬧的清水寺附近竟有這種簡樸的巷。路面一塵不染,一塊塊方石早已被行人和雨水磨平了。側耳細聽,能從其他的巷口聽到木屐與水泥路的對話的咔噠響聲。青瓦之間夾了一座青塔,塔頂的青翠色絲毫沒有襯的突兀,倒顯得十分可愛了。這條巷子的行人這樣少,可能是沒有商業化的緣故吧,我心想著,走下一層層向下的臺階,恍惚間,分明覺得這青石板路,這一階一階的青石板,是一張張書頁了。他們就這樣沉默地臥著,於鬧市中能靜然自處,需要多強的定力?

人們總喜愛在熱鬧的地方聚集,殊不知這清閒之地也分外惹人喜愛。

不知不覺天已微暗,涼風徐徐,受到驚嚇的風鈴搖擺著身子,一位身著紅衣頭插髮簪的日本藝伎正與一位老人交談些什麼,青塔後院的池中鯉魚慵懶地吞吐著泡泡,池邊垂柳委屈地擠在一起,這難道不是素巷這本書中的人、物、景嗎?

這條青瓦烏巷,沒有任何事物點綴裝飾,只有那棕色的木板和淡灰的石階做陪襯,正如那只有白底黑字的書一樣了。但這書的字裡行間竟如此耐人尋味,這不是宮殿般的奢華,也沒有寺廟房簷上木雕的精雕細琢。人,不亦如此嗎?正如“清水出芙蓉”,人留下是最純真的素,不就如書一樣韻味悠長嗎?

天空完全黯淡下來,石板路不知不覺變成了粗糙的水泥地面,四周交錯的電線杆也漸漸地多了,家家戶戶都高高掛起發光的淡黃色燈籠,此景不禁使我沉溺其中了。這可能與日本人民骨子裡的性格有關吧,他們總是這麼靜,這麼素,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嚴謹好學的民族,唐朝時仰慕大唐的強大,把自己放在學習者的位置,虛心與唐交流;而後又緊跟西方科技革命的步伐,於近代迅速崛起,這放低自身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和反思了。

我轉頭望著這條一路走來的素巷,她似乎平淡不驚卻又波瀾起伏,燭光跳動著忽閃忽閃,散發著書卷香氣,而我們這些過路人,似是在挑燈夜讀了。

雖無字,常讀便是書 篇5

國二作文 ,710字

陋巷雖無字 常讀便是書

陋巷雖陋,卻是那歷史的沉澱,文化的續延。走過它的苔綠青石板街,撫過它的斑駁石壁,流水般的歲月匆匆掠過它的耳邊。暮然回首,塵飛霧散,入眼又是那落英紛然。陽光正好,穿過陋巷,闔眼聽著清風疏葉,思緒又飄到了從前……

它終是默然,看這歷史的變遷;它終是無言,笑望這滄海桑田。

回到幾百年前,大學士張英的家人與吳氏因府邸的位置有了分歧,張英知道此事後曰:“一張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猶何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詩,豁然開朗,隨即拆牆讓出三尺,吳氏也為之感動,亦讓出三尺,於是六尺“陋”巷由此而生。

六尺巷之寬,不在於它的六尺,而在於人們高尚的心靈境界與和諧禮讓的精神。此“陋”巷便是那人們鄰里和睦的文明延續,禮讓往來的傳承見證。你可知:“陋室雖無字,常讀便是書。”

我小時便生活在江南一方,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在我看來都不如那與世無爭,安靜祥和的陋巷。緩緩走進巷子深處,兩頭街道的繁華好似已隔絕在外,這裡又變成了所謂“大隱隱於市”的聖地。

當你失利想放棄時,去那陋巷走走吧。撫過它斑駁的石壁,好像看到了它百年來的經歷,逐漸你瞭然於心:“不恥最後。”即使慢,馳而不息,縱令落後,縱令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往的目標。

當你迷失了方向,不知如何前行時,到那陋巷逛逛吧。抬眼看那過於刺眼的陽光照在你的正前方,你懂了:退後一步,似乎也沒有那麼難去做決定了。

陋巷就是我的知己,我懂它,它亦懂我。陋巷本無字,常讀便是書。

楓葉雖無字,常讀便是書 篇6

國二作文 ,863字

我坐在潺潺溪水前,抬頭見樹,低頭見葉,微風吹起,中間一瞬,是他們在下落,終躺於地面。

初次見面,它在我眼裡,不過是一副美畫,亦或是女人鮮紅的舞衣罷,悟不出什麼道理。

聽聞古人云:“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楓落之美,古來共談。雖不贊同其意,卻傳情穿意,出神入化。

楓葉的悲慘,生於西風殘照,一葉知秋,落下,便成了永恆。紅染一瞬,火紅一片便是它們最後的年華。秋天的葉,在墜;秋天的夜,在醉;秋天的楓葉,蛻變成了一片火海,為秋意增添了些許生機。恰似古人“楓葉落紛紛。”

楓葉的清高,如同潔身自傲,不與世俗同流合汙,落下,便獨清獨醒。楓落一瞬,戛然而止,離開大樹墜落於樹根是它最後的選擇。明朝掛返去,滄海寄餘生。放棄了盛況空前,離開了汙濁世俗,遠離了鮮紅似火的大樹,墜入石海里成為永恆,潔身自好。恰似屈原“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

楓葉的迴歸,恰似雄鳥高飛,翱翔於天地萬物間,墜入,便成了新生。落葉歸根,返璞歸真,追本溯源,暮然回首,不經意聞卻在石頭碎子處發現了它。就像魚兒回到海里,枯枝埋入土中,羽毛長回翅膀,大鳥飛回巢穴,兜兜轉轉,還是回到自己最初的地方——新生,它知道,自己的墜落是為了新的開始,所以它選擇墜落,也甘願墜落。

它們心想著;“我獨自一人,靠自己,我要從頭開始。”便一個個願意像跳水一樣,“撲通”地墜入樹根。恰似古人云:“世事短如初夢,人情薄似秋衣。”

楓葉的自由就像《撒野》裡的“我想在你眼裡撒野奔跑。”一樣,無拘無束。它們在風中搖擺,它們駕著風,感受著世間的美好。仙人有帶成黃鶴,楓葉有心隨秋風。恰似古人云:“殷情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楓為色,為生,亦為情;抬頭見樹,低頭見葉,我聽到一道“沙沙”聲穿越過樹林,心中不禁嘆道:楓葉雖無字,常讀便是書。

雖無字,常讀便是書 篇7

國二作文 ,1167字

幽蘭雖無字,常讀便是書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獨。東風時拂之,香芬遠弘馥。——孫允執

淺風輕吟的唱著,從天邊跑來。雨後的山裡,多了幾分清爽與自然。從遠處飄來若有若無的香味,朋友駐足嘆道“好香!”我一邊微微頷首一邊深深的嗅上一口,“是蘭香!”朋友含笑點頭而不語。

蘭花小朵小朵的,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依偎著父母之中;蘭花的莖和蘭草都纖細,微風一吹,像是芭蕾舞者的纖腰,細而有韌勁。蘭花的模樣實在是不為驚人,不如似碗大的大唐紅牡丹,不如似米小得緬甸米桂花。但它就是那麼平凡而特別。在她身上既讀出了江南煙雨中釀成的溫婉,又讀出了隴右飛沙中醞成了堅韌。她那蒲柳之姿再配上錚錚鐵骨,倒不覺得古怪,反倒認為她本該如此。

“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心終不移。”蘭花似易安,不僅容貌美,還飽含詩書,氣質不凡。

從古至今,世人將“梅、蘭、竹、菊”稱合稱為“四君子”。文人騷客也為之揮墨舞筆:唐有韓昌黎的“蘭之猗猗,揚揚其香。”;宋有蘇子瞻的“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連畫家趙孟堅也為她繪出了春蘭圖,在歲月沉澱的那幅卷軸上,長而富有變化的墨線,寥寥幾筆,生動傳神的將那悠遠的意境、韻味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讓眾人讚歎不已。古典中,孔夫子曾教誨道“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芝蘭,在那時都是極其珍貴的物品,“久而自芳也”則寫出了在芝蘭之室中居久了,自身也帶著芝蘭的香,說明了芝蘭的香並不膚淺,是她們發自骨子裡至靈魂中那純真高雅的香。不媚俗,不庸俗,才是芝蘭香最完美的詮釋。蘭花的氣質與香是出入凡塵世間的,宛如人性中潔身自好的高潔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情趣。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便無人亦自芳。”蘭花似玄機,不僅氣質高雅,還有從骨髓裡融入的倔強與堅韌。

閒暇時,賞了一場狂放熱烈的雨,與朋友散步在雨後的山谷裡。泥濘的小道的兩旁稀稀疏疏地生長著野草,但被這滂沱大雨壓倒得七零八落,陰暗處幾星白色映入眼簾,我繞了個彎道,發現這是蘭。陰暗潮溼是她生長的地方,潔白的花瓣似凝脂,晶瑩的小水珠在花瓣優美的弧線滑下,我才發現這些蘭花依舊挺立著,大雨沒能成為把她們壓迫著的“人”,反倒成一種裝飾物,平添了幾許美感。

煙沙出幽蘭,常賞便是書。

風雨傲幽蘭,常悟便是書。

清雅韻幽蘭,常讀便是書。

在蘭那如羊脂的玉瓣上,陽光罅隙間,隱隱的蘊著幾個剛毅的方塊字……

空谷有佳人,邀君共賞“無字”蘭……

什麼雖無字,常讀便是書 篇8

國二作文 ,1440字

落紅本無字,常讀便是書

藍天若水,紅葉若魚。行走於落紅堆中,思緒默然,隨蝴蝶飛向遠處。

蓬頭稚子時,我便喜歡在小院裡嬉戲,但每至秋涼之時,滿地的落葉便如香蕉皮,阻擋我瘋跑的願望。小院裡的秋是蕭瑟的,一棵枯樹,老而糙的樹幹向我訴說它的年長,一方落葉,讓周遭的氛圍淒涼許多。有次,我在追一隻蟈蟈,它一下子竄進了落葉堆裡,我用腳把葉子踢開,卻不見蹤影,我急了,到處跑,到外找,在某一個時刻,我沒踩穩,便摔向落葉,一個踉蹌接著一個踉蹌,摔疼了,但哇哇大哭起來,奶奶便飛也似的從廚房跑出來,看我趴在地上,便迅速把我抱回房,嘴裡不時地嘀喃著:“你這個淘氣娃娃,叫你別亂跑,這下人摔壞了,衣服也摔髒了。”我不哭了,嘟著嘴說:“葉壞,葉壞……”我便默默將落葉定為了“殺人凶手”。

過了沒幾天,奶奶拿了個小木桶,提著進了小院,我緊隨其後,看見奶奶緩緩用掃帚將落葉掃進桶內,那一片片秋的眼淚,不知不覺裝滿了木桶,我跑上前去,扯著奶奶的衣角,問道:“奶奶,你在掃垃圾嗎?”奶奶思索片刻,對著我笑了笑,說:“咱們院裡沒有垃圾,只是現在暫時沒用處的玩意兒。”我聽這個回答,似懂非懂,瞅了眼桶裡的落葉,又自個兒鬧去了,而奶奶也提著木桶進了屋子。

暑去寒來,時序更迭。那一時的疑問,在時光長河中蕩然無存。

前年回到小院,也正逢秋季,小院內涼爽怡人,只是那落葉仍顯得髒亂。奶奶看見我的到來,樂開了花,趕忙領著我進了房間,安頓好我,又去忙著做飯了。窗前的枯樹,一派淒涼,我看著它,它卻無視我,便不再理會,抬頭望著漫無目的流動著的雲朵,直至一股飯香味鑽入我的鼻孔,我才緩緩下樓,去往餐桌。奶奶的手藝仍是那麼好,肉絲的香味,青菜的甜氣兒,一下子使我味蕾大開。吃得正歡,奶奶又拿著一個桶出去了,我眼裡只有那可口的飯菜,沒予理會,繼續吃著飯,快吃完時,奶奶又提著裝滿落葉的桶進了菜園子。

我突然憶起往事,跟進菜園,剛想張口問起,一個年老的身影映入我眼簾,顯得滄桑,枯黃瘦弱的手臂在風中搖擺,臉的兩側深陷,還有些老人斑,我驚訝,何時我需低頭看奶奶了?我一直在向上,向上,而奶奶一直弓下去,弓下去。我回神,將頭探去,只見她用鏟子在要種菜的土裡挖了個坑,把落葉塞進去,又埋上,一系列動作,如行雲流水,十分嫻熟。我上前去,奶奶注意到了,回頭望著我,笑著說:“孩子,你知道我在幹嘛嗎?這落葉,是秋割下來的寶物,把在埋在土裡,把土餵飽了,明年的收成才更好,菜才更甜呢。”

我頓時明白過來,這院裡本就沒有垃圾。這落葉是秋分給地的糧食,這不是垃圾,是那多情的落紅啊!在殘敗之時,還不忘為自然貢獻,化作春泥,呵護下一代的花朵。

奶奶多年忙碌的身影泛現在我的腦海中,我衝上去抱著她,說:“奶奶,您就是那最美的落紅。”她笑了,笑得很甜,如一個娃娃,一個帶(戴?)著銀髮的孩童。

人之死,乃命運,每個人最後都要被土吃掉的,但有些人,一生都在付出,生時叫夏花,死時叫落紅,它是最美的事物,是最值得敬佩的寶物。凋零之際何不化作一沃春泥,於寂靜中滋潤萬物,如劃過天空中的流星,即便迅速逝去,也靠那瞬時的光亮,給予人們前進的方向,於最後一刻,也釋放美好,揭開城市的霧紗,牽來明日的光亮。

我願拾一片落紅,將她看成一本富含哲理的書,於秋日的暖陽下細細品讀。

山崗雖無言,常讀便是書 篇9

國二作文 ,825字

在我生活多年的村口,有一處小山崗,巍峨險峻,連綿起伏,晨曦之時,朝霞灑落山崗,染成紅橙色,傍晚時分,與天邊晚霞交相輝映,襯出一片淡粉色,正是這處不起眼的山崗,讓我讀出了人生的悲歡離合。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爺爺欲遠行,奶奶陪伴爺爺走到山崗處,山崗在月光的映襯下,一片碧綠。月亮似一艘小船,孤寂地掛在一望無際的黑夜中,月光的清輝似水在田野裡流淌。薄薄的輕霧如紗一般漂浮起來,四周朦朦朧朧的,讓人彷彿走進一個夢幻的世界。突然,從梧桐樹深濃的枝葉中,傳出一聲可怕的嘶鳴,尖利而短促,打破了這孤寂,朦朧的夜。到了分別之時,奶奶望著爺爺離去的背影,用衣袖擦著眼角,生怕爺爺回頭還看見她噙著淚水。奶奶回眸一望,猛然看見那輪缺月,心裡嘀咕著:分明昨日還是圓的……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自爺爺離家至今,都沒有與家裡有過任何一次聯絡,爸爸也已長大成年,懷著一腔熱血,想要去城裡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奶奶送爸爸去到山崗,山崗一片落葉,呈現出金黃色,天氣陰沉,烏雲密佈,似要下雨,奶奶目送父親的身影逐漸消失在山崗中,也轉身走向山莊,多年後,父親常對我說,最難忘的便是那個孤獨的背影,那座靜默的山崗。

父親已在城裡站穩腳跟,曾多次提出要將奶奶接過來,可奶奶執意不去,一定要留在這片山莊中,就如同這片山崗一般,任憑風吹雨打,卻也雷打不動,就靜靜的佇立在這裡,默默堅守著什麼,暗自期待著什麼。

去冬,我們一家回去看望奶奶,臨走之前,奶奶執意要送我們去到山崗,這天,陽光明媚,灑落在雪白的山崗上,反射出一束束刺眼的光芒,奶奶早已鮐背之年,稀稀疏疏的頭髮上帶著她視若珍寶的髮箍,臉上的皺紋如一條條毛毛蟲,臉上佈滿密密麻麻的斑點,她笑起來,還是如沐浴陽光般燦爛,卻只剩下零零散散的幾顆牙。她就那樣立著,如同多年前那個夕照的傍晚。

山崗雖無言,可它卻見證了奶奶堅韌的一生,是它讓我讀懂了:那些愛與溫暖,總是分外匆匆,轉眼即逝。是山崗在無聲之中告訴我:珍惜!

清歡歲月,與文字為鄰 篇10

高一作文 ,820字

青春間隙,在平淡而寧靜的午後,獨坐窗前,一卷在握,任是春光微風,也不忍打擾。清歡歲月,時光路過最簡樸的街,你靜安放,我深凝望,從此,與文字為鄰。

在花時空的洪流中泅泳,只為那段不解情緣;在跨世紀的歷史中游弋,只為一次最美的邂逅。有一偈子云:“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喜歡文字,大抵是因為裡面有參透,洞明世事的魔力,它能純真地詮釋情感,沉澱情緒。在文學裡自覺修行的生命,會在每一刻都說出得體的語言,不造作,不誇飾,不張揚。歲月易老,只有執著於追求方能不留遺憾。

曾幾何時,你出現在我的世界裡,充實著我的整個生命,那無窮的真理,讓我孜孜以求。你帶領著我,在思想的天空自由翱翔。埃克多马洛《苦兒流浪記》中的小雷米以他的善美詮釋了人生的真諦。在黑暗腐朽的社會裡,他用愛化解了命運的種種考驗,幫故事裡的每一個人找到自己的歸宿,讓醜陋得到懲罰。小雷米讓我懂得只要有愛,苦也甜;只要心中有堅定的信念,再多的艱難都會迎刃而解。字裡行間,世態萬千,它們給我以智慧的啟迪,靈魂的滋養。樸素的文字已經深深移植我心,駐寨紮營。沉浸在文字裡,不念紅塵紛擾,只願書香染衣,閒看花開,靜待花落。

“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陶惠林先生筆下的薔薇在歷經風雨的洗禮後仍然綻放如初,笑靨依舊。薔薇花的迎風搖曳讓我知道,風雨的洗禮不過是想讓我們更加鮮豔,頑強。正如詩中所說“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是啊,有時風雨只是一場讓生命更加生動的洗禮,淡然處之便能淺笑從容,一路清風。正如陶惠林先生筆下綻放的薔薇花,自在輕盈,隨性自然,不奢望不強求。人生最好的姿態,也當如此吧。

坐看流雲,時卷時舒,天空沒有映照出來的心事,藏躲在白紙黑字裡。文字,安放著最清澈的悸動和最純真的情感,純良善美。以文字為伴,無論憂愁抑或苦惱,暫時統統被放空,越過塵世浮華,心靈在字裡行間自由呼吸,休憩。徜徉在文字的王國裡,只願心瓣在優雅旋舞的瞬間,美麗一生。

讀《無字圖書館》有感 篇11

國小四年級作文 ,597字

暑假裡我讀了許多書,最吸引我的是一本叫《無字圖書館》的書,裡面故事的發生和改變都取決於人對書的態度,它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看似荒誕卻不失深意的動人故事。

故事的開頭,圖書館裡書上的字母居然都掉落下來,真太不可思議了,它緊緊抓住了我的好奇心,讓我不由地想接著往下一探究竟。鎮長十歲大的女兒瑪嘉帶領人們破解謎團,拯救藏書,當中這一段故事是我最喜歡的情節了,他們瞞著大人,半夜偷溜進圖書館裡寫書,寫了很多奇妙的故事,太刺激冒險了,我十分羨慕,也好想加入他們寫書的陣營哦!最終,因為瑪嘉和小朋友們的努力,挽救了小鎮失去文化的命運,我既為此高興,又為他們驕傲。無字書的命運牽引著小鎮的命運,也牽引著我一口氣讀完全書!

原來書是有生命的,它會因為悲哀而死亡。當一本書沒有人讀的時候,就像一個人不願再活著,他會死去,書也一樣。它會乾涸,上面那些火熱的文字就會消失,於是就失去了意義。但書也會因希望而重生,人們的閱讀和寫作可以重新賦予它靈魂。

作者在書中曾這樣寫:書是人類歷史上最c幻想,是知識,是愉悅,是平靜,更是生命。書是活著的,它們有靈魂,有心臟,有感受。真是說得太好了!書帶給我們知識與樂趣,讓自己從平庸變得高雅不俗,我們的閱讀賦予書生命,而書也用它的“生命”充實我們的靈魂。所以我們一定要多閱讀,可不能和小鎮裡的居民一樣,僅僅把書當做裝飾品或沒用的東西,否則你也會變成可怕的“沒文化的人”,而後悔莫及啊!

清風明月本無價 篇12

國小四年級作文 ,403字

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中秋節。中秋節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是團圓的節日,是我心中最詩情畫意的節日。

關於中秋的神話傳說有很多,“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常常激起我對月亮無限美好的遐想。而古代大詩人們更是對天空中的那輪明月情有獨鍾,“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道出了李白的孤獨,“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寫出了杜甫的思鄉之情。

八月十五的月亮總是像有滿腹的心事,圓圓的,像一面古老的鏡子,照向人間。每到這一天,親朋好友齊聚一堂,歡度中秋佳節。桌上擺滿豐盛的菜餚:大閘蟹、栗子雞塊、桂花年糕,加上各具特色的月餅:蓮蓉蛋黃、五仁、豆沙……應有盡有。大家一邊沐浴著清涼的晚風,一邊吃著美食,喝著橙汁,賞著圓月,興起時還會來個家庭晚會,真是心曠神怡!月宮中的嫦娥啊,此時你在做什麼啊?你可知道人間有多少人在說著你的故事?

在月色中,人們的心醉了。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歌聲裡,中秋夜的夢也是月餅的味道了。

《無字書圖書館》讀後感 篇13

國小四年級作文 ,456字

《無字書圖書館》這本書內容很精彩,大概內容是這樣的:在一座偏僻的小鎮上,火車站站長塔德歐無意在回家的路上時竟然發現了很多很多四處飄零的字母,這些字母多的數不清。這一些奇怪的字母又是從何處來的呢?火車站站長塔德歐追隨著這些奇異的字母,竟然來到了因為很久沒有人來光顧、看書而關閉了許久的圖書館,原來,圖書館裡的所有的藏書一夜之間竟然變成了無字天書,但是,在這之間,馬甲知道這件事之後自己在夜裡去寫書,把字母放在書上,組成了一本書,其他的夥伴知道後,和許多人組成小作家團隊,就這樣,書都變活了,並且,大家都愛上了寫書。

讀了這本書,我從中悟出了一個十分十分重要的道理:我們要認真讀書,多讀書,不要讓在書架上的書本作為毫無作用的擺設品,我們要多看書,積累豐富的知識,還要勤奮。

在這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小作家團隊》,這一篇故事講了:小作家們夜裡趁爸媽在睡覺時,去無字書圖書館那邊用堆成大山的掉落在地的字母拼成一個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小說、專輯……讓讀者一看就覺得場面壯觀。

這本書十分精彩,讓我明白了許多有用的道理。

《無字圖書館》讀後感 篇14

國小三年級作文 ,430字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無字圖書館》當我一拿到這本書我心裡就好奇—平時的書都是有字的,怎麼會專門有無字的呢?而且有整整一圖書館!於是我往下看了下去。

這本書主要講得是火車站站長塔德歐回家時,無意間發現了許多掉落的字母,並找到了它們的來源地—一個關了一年多的圖書館。那裡的書都成了無字天書!研究表明,這是因為沒有人看所以書乾枯了!枯死了!市長本傑明的女兒瑪嘉想出了辦法……—她與別的孩子把那些無字書上“寫”上自己的“作品”這種舉動被大人發現了,從此人們都來到了圖書館“寫作”。

這本書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的情節引人入勝;並巧妙地推廣了讀書與寫作。而且這本書也有許多神奇有趣的地方。比如:書上的字母會脫落;用膠水不能把字粘在書上,但是如果把字母排成句子這些字母就會“印”在書上。這些句子不僅神奇,而且作者也用了擬人的手法讓我們明白了字、詞、句能組成優美的文章。

這就是我對這本書的感想和想法,你有沒有呢?快來告訴我吧!

無字書圖書館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458字

古人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對這句話深有感觸。書裡面有無窮無盡的知識,那些知識既像閃亮閃亮的金子,又像夜空中的繁星,任我們摘取,去充填我們的大腦。

而《無字書圖書館》是一本耐人尋味的童話,講的是有一個小鎮,小鎮的人不曾光顧過圖書館,不曾看過書。久而久之,圖書館裡的書因無人翻看而在一夜之間變成無字天書。鎮上的人想補救,但為時已晚。鎮上的孩子們因為好奇,在圖書館裡祕密地寫書,大人們最終發現並在孩子們的說服下和孩子一起寫書。最終,鎮上的每一個人都榮獲各種重大獎項。

讀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分。本書以童話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寫出讀書的重要性。一個人只有看書,他才會獲得知識,他的一生也會隨之美滿幸福;一個人如果不看書,那麼他就會像故事中小鎮上原先的人們沒有文化,而沒有文化的人就一生都會無所事事,平淡無奇。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誠心叩問,你有多久沒看一本書!”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否對書的感悟更深了呢?是否也像我一樣對《無字書圖書館》這本書情有獨鍾?趕快閱讀吧!我相信在人生的這趟閱讀旅行中,你會有所收穫,找到智慧的保障!

虛無的十字架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1908字

東野圭吾的書總能讓人意猶未盡,看似平淡的內容卻總是環環相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章會埋下怎麼樣的伏筆,也無法知道下一章會給你提供什麼樣的線索。並且看完之後總會讓人不由的去思考書中所要闡述的哲理性的東西,《解憂雜貨店》如此,《白夜行》如此,《虛無的十字架》亦是如此。

《虛無的十字架》主要講述了中原道一和妻子濱岡小夜子在愛女被入室盜竊的匪徒殺害之後努力爭取讓匪徒被判死刑,但這個過程中法律的“寬容”讓他們覺得很受傷害,最後匪徒因為嫌麻煩放棄了上訴而被判處了死刑。但小夜子和中原都覺得無法再在一起了,因為每次見到對方都總能想到女兒的枉死,所以兩人離了婚。可是離婚後沒幾年小夜子也被殺身亡,中原在整理小夜子的遺物時發現離婚這些年小夜子作為自由撰稿人一直在致力於提倡死刑,小夜子採訪了很多人,收集了很多資料也整理了很多資料。因為他們女兒的死讓他們都明白如果殺人凶手還活在這個世上,哪怕是在監獄裡對於被害人的家屬而言都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然而小夜子卻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慘遭殺害。她因為採訪有偷竊癮的女人而接觸到了井口沙織,從井口沙織口中得知了她的過往,原來井口沙織有偷竊癮是因為心理原因,她在中學的時候和男友仁科史也偷食禁果而懷孕生下了一個孩子,兩個人都是學生,這個孩子當然是不能要的,所以兩人在孩子生下之後就將其捂死了,井口沙織和仁科史也最終因為心理原因分手了,但這件事卻一直折磨著她,所以最後她染上了偷竊癮,她覺得自己只配吃偷來的食物。小夜子覺得即便是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也是一條人命,殺人就應該償命,所以她勸井口沙織自首。後來她又想辦法找到了仁科史也,想要勸仁科史也自首,但這件事卻被仁科史也的岳父聽到了,仁科史也的岳父不希望仁科史也坐牢所以殺了小夜子滅口。最後真相被中原找到,但他沒有像小夜子那樣勸仁科史也自首,而是讓他自己選擇。故事的最後仁科史也和井口沙織都去了警察局,但由於警察在他們當年埋葬嬰兒的地方沒有找到殘骸,所以很有可能因為證據不足而判兩個人無罪。

故事的最後並沒有一個真正的定論,到底殺人犯是否應該被判死刑。其實我們都知道在日本死刑是非常少的,一般都是對有多重命案的罪犯才會執行死刑。而死刑在判決後也有漫長的上訴程式要完成,即便用盡所有上訴機會,還得由法務大臣簽署執行令方可執行。而多數法務大臣因為政治主張或其他個人的原因,普遍不願意充當劊子手的角色,拒籤執行令,從而導致日本國實際執行死刑的案例非常之少。正如文中殺害中原道一和濱岡小夜子女兒的罪犯在此之前便殺過人,他在殺他們女兒的時候正是在假釋期間,所以小夜子認為將殺人犯關進監獄根本就是虛無的十字架,起不到任何改造罪犯的作用,他們假釋期間或者出獄之後因為沒有工作,沒有經濟收入,所以還是會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在小夜子寫的稿子裡面堅持認為殺人犯就應該被執行死刑,他們是不會真正的懺悔和改過自新的。

然而文中的仁科史也卻因為當年那個錯誤的“命案”努力當了一名兒科醫生,救了很多身患重難症的兒童,甚至救了被男人欺騙而懷孕後準備自殺的花惠,並將花惠的兒子視如己出,對於花惠那個不負責任的父親也認真照顧,這才導致花惠的父親聽到小夜子要仁科史也去自首後要殺了小夜子,因為他覺得仁科史也是正人君子,他當醫生救了那麼多孩子,給了他女兒和孫子幸福,也願意照顧他這個“人渣”,他覺得仁科史也不應該被送進監獄。

作為讀者,作為局外人我覺得他們有自己的道理,當時在看到殺害小夜子女兒的罪犯的律師為罪犯辯護不應該被判處死刑的時候,我也同樣感到傷心和憤怒。這樣一個殘忍的殺人犯,並且已經不是第一次殺人了,為什麼還要為他辯護,為什麼還要保住他的性命?那對於被他殺害的人以及被害人的家屬而言會是多麼大的傷害?可是看到仁科史也的岳父說,即便仁科史也和井口沙織殺害了那個剛出生的嬰兒,但也沒有傷害到其他人,真正的受害者除了那個嬰兒其實也只有仁科史也和井口沙織他們兩個人,而且因為那個孩子的死,仁科史也救了更多的人,包括他的女兒和孫子並讓他們過得很幸福,他的這種贖罪比在監獄裡關著或者直接判處死刑更有意義。我也覺得很有道理。

所以最後的結局很耐人尋味,仁科史也岳父的律師因為覺得他殺人是為了隱瞞女婿的罪行,有酌情減輕量刑的餘地而精神大振。仁科史也和井口沙織雖然自首了,但因為找不到嬰兒的骨骸,所以很有可能會因為無法證明他們殺了嬰兒而不會受到刑法。

看完之後最大的感觸便是很多的道理,很多的事情都不是單純的對與錯、黑與白,就像我們這個世界充滿了五顏六色一樣,是不可能用單純的某種顏色來定義的。很多事情各人有各人的觀點,各人有各人的經歷,所以有些執著只在我們自己這裡有意義,與別人而言,甚至可能是負擔。

歲月靜好初時模樣——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17

讀後感 ,1381字

幾撩蓮風,幾閃星子,輕靈,嫣潤。這道水色淋漓的江南岸,這個追憶歲月的多雨季,悄然嗅聞著關乎荷透來的嫋嫋娉婷,卻不知有多少人會念想起一位純良女子,和她拂來的一簾幽夢。

——題記

曾幾何時,開始默默地盼望著可以預支一剪如蓮的流光,獨倚素窗,褪盡塵世鉛華,任清風亂翻一排又一排古樸的頁碼;或合上眼簾,細細懷想那個書中身著一襲白紗裙的純淨女子,撐著一柄典雅的油紙傘,沿著迷濛的青石小巷,緩緩遮住一段屋簷下清歡的光陰;抑或是在陽光斑駁的時候,碎碎念著如林徽因般消除執念的安之若素,痴痴琢磨著那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初時模樣,清絕,妙極,獨矣。

撐開長篙,在靜湖裡泛起波瀾,紅塵陌上,獨上蘭舟,有多少纖弱女子會懂得適可而止,隨遇而安?塵世浮生,車馬喧囂,有多少纖弱女子會熱愛繁華卻甘願獨守一池素荷?徜徉在“白山黑水”,端詳華美的景泰藍,讓人不由心繫一段佛緣的須彌座,還有那轉角中洋溢著異國風情的古建築,又有誰能執一素筆,汩汩流下一條漫詩的江,在建築、文學中來去自如?林徽因會。那優雅的氣韻,斐然的才情,留給給世人青翠的回憶!

她唯美如白蓮,不施粉黛的笑顏,一襲素色長裙的溫文爾雅,蕭蕭風度……她與夏季立下花好月圓的盟約,時光老去,她卻依舊;她冰潔如白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無論緣起緣落,如此淡然,相約最美的四月天;她鮮妍娉婷如白蓮,黯淡了塵世,只留下樑間呢喃的餘音,笑響一樹又一樹的花開。這朵白蓮,縱然無法脫離凡世柔情,樑思成的一世寵愛,徐志摩的一世懷想,金嶽霖的一世等護,世間形色男子的一世仰慕,但她保持著平和的姿態,愛得坦然,選擇得義無反顧。似水流年,她的如花美譽從未改變,似蓮冰心更是貞靜,永恆。她,一個生如夏花般絢爛,死若秋葉般靜美的女子,在至愛了一生的人間四月天消逝,夢迴白蓮。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這是金嶽霖送給林徽因的輓聯,這位為林徽因至死不渝的學界泰斗,懂得這位女子,懂得她詩意的一生。

眼前的沸茶開始漸漸停止冒熱氣,煙霧氤氳,迷離了雙眼,有人問:你懂嗎?

我不懂,你亦不懂;我懂,你亦懂。

我們就只是如此一群漫不起眼的少年,沒有“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氣概,沒有指點江山的英姿,但只求偷得浮生半日閒,抿起嘴角斟酌世間百態。青春,何嘗不是在演繹詩意,描繪清純呢?青春,又何嘗不是在掩起叛逆鋒芒,捏拿一個人的細水長流呢?青春,又何嘗不是勇於決絕地轉身,卻偶然在轉角重逢呢?

從懵懂到理智,痴痴笑笑,走走停停,就是青春。

在慵懶的午後,哪管窗外驕陽似火,或是細雨飄渺,撫一卷鉛華,咀嚼著白落梅的“落梅風骨,秋水文章”,欣喜地像個幼童,挖掘著人間四月天的風脈,蓮開夏季的小影,感動著自己,能傻,能痴,能笑,多好。

追溯在時光的長河,瀟灑前行的我們,宛若也幻化成了一點無瑕的白蓮,不為汙染,不為沖淡,不為張揚,不為凌厲。與那個溫文爾雅,絕代風華的女子並肩漫步,甚至輕輕搖曳一地素色長裙,捻一米陽光,守一池素荷,呷一口氾濫著暖香的清茶,體會著過去,希冀著未來。

朦朧裡,那是花的縮影,鮮豔娉婷,一樹又一樹;那是燕在樑間呢喃,點亮人間四月天。歲月靜好,你我初時模樣。

常讀常新的《春江花月夜》 篇18

國三作文 ,902字

江天一色,月朗風清,春桃夭夭,一張泛黃的紙張上細細暮出了一份美好,正是詩作《春江花月夜》,它伴我走過了多少日夜,一直不得忘卻。

四年級的一次語文課上,語文老師為我們講解這首詩中的四句:“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老師柔和的聲音引人入勝,我似就站在了那平靜的江邊,真好,看見水天相吻的氤氳處生出一輪清月,映亮了天、地、江、人、花……我如痴如醉得想著。從那時起,我愛上了月。

六年級時,我讀了這首詩的全文。開篇便踏破虛空而來,伸手向我一招,我便一下子痴了心。忽然想起了柳永《雨霖鈴》中“江潭落月復西斜”相映嗎?月將落未落,而春日的晨風已至,岸邊春柳花林忽隱忽現……從那時起我愛上了古詩文。

六年級的假期讀了許多古詩詞,只覺此首為冠,在無數次的朗誦、不斷的體味中,不知不覺已能整篇熟背了。上初一了,閒暇時仍背這首“盛唐絕唱”,在詩文字裡行間感受盛唐自由的人、詩、心。撫摸著白紙上的黑子,心也隨之飛揚,在忙碌的生活中,為詩與我餘留一點飄然自得的心靈空間。一次正自背念,忽然開悟了一般,自床上一躍而起,開啟窗戶。風拂過耳畔,低低向我訴說著,空氣中微微釀出幾分清冷。抬首間,我看見了一輪月,那纖眉一般,柔柔弱弱的,卻有萬里清光。誰說這不是“皎皎空中孤月輪”的那一輪月呢!只要我想,她就是。順應自然,順從自己的心,我在語文字上歪歪斜斜地寫下了:

此心安處,便是故鄉;

此心明處,便是大道;

此心望處,便是我思;

此心了處,便是長燈。

從那時起,我愛上了世界。

一次在屋裡閒坐,看著窗外鳥雀,不知何處送來了微微的樂聲,細細側耳聽,還有歌聲,音韻婉轉,音喉溫軟。一句“誰家子葉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淡淡的道出一點愁思。沉醉在樂中,一幅幅畫面似在我眼前。春江花月夜,朗然天成,質樸自然,心在其中,猶如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濛濛有光,就這樣,最好。從那時起,我愛上了真心。

因為,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潔白如蓮——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19

讀後感 ,579字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四月,光豔的春天轉瞬即逝。詩中清新自然,表達出了那優美的意境,純淨的內容。詩人要藉此情此景寫出她的愛,她一季的心情。

這首《你是人間四月天》出自一位才女手中,她,在那蓮花盛開的六月,降臨於杭州。在那古樸的深深庭院,受到了家族的薰陶,成為了一個聰明伶俐,溫馴聽話,知書達理,多愁善感的才女。她,就如夢中期待的那朵白蓮。提起她就不由自主的想到那詩情畫意的江南水鄉。夢中江南古城,綿綿細雨,一位女子撐著油紙傘,漫步在青石鋪就的長巷,靜聽著雨點滴落的聲音。

“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形色色的男子仰慕了一生”。她的愛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她和徐志摩在康橋發生了一場空前絕後的康橋之戀,但後來面對夢一般的徐志摩和現實的樑思成,我本以為她會選擇前者,去追求夢中一切美好的想象,過詩情畫意的生活。可她終究理智的選擇了後者,選擇了現實的安穩,選擇了真實的煙火幸福,與眾生嘗飲著人間煙火。

但,無論經歷多少風霜,她依舊是潔淨無塵的白蓮,就是這樣一位女子,在時間匆匆走了一回,走向另一個世界。她就是林徽因。

恍惚間,望見一個女子撐著一柄油紙傘,漫步在江南古巷中,就要消失在視線中,緩緩轉身,隱隱約約看見她笑望春雨,彷彿聽到她清脆的聲音: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20

讀後感 ,735字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書,或講述著與自己相似的經歷,抑或是代表著自己內心的聲音。而我心中的那本書,便是這本。閱著這本書,就似嗅著夏初荷花開時的味道,清麗脫俗;書中文字,優美似荷塘中泛起的漣漪,在我心中圈圈擴散。書中的那位女子—林徽因,就是那朵夢中初夏的白蓮。

林徽因,生於杭州,是民國才女兼四大美女之一。她性情溫和,清淨,永如她身著的那一身素色衣裳般素淨。林徽因沒有張愛玲的銳利,沒有陸小曼的灑脫,亦沒有三毛的放逐。她沒有什麼犀利的言辭,沒有任何的不滿牢騷,所以從不會傷害他人,自己也因這份安靜不曾被他人所傷。多少女子也曾擁有這份令人心動的平靜,卻在久浸凡塵後變成胭脂俗粉。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遠離車馬喧囂呢?真正的平靜,是在自己的心中修籬種菊—林徽因便作到了。

就因她的才華,她的性情,她的美,三位男子無法抗拒地駐足在了這朵白蓮盛開的池塘邊。徐志摩為她寫詩,為她徜徉在康橋,等待著那段逝去的康橋之戀;金嶽霖等了一世,盼了一生,也終生不娶,最終依舊只能遙遠的望著。誰讓他迷上的是這樣一位淡然卻又決然的女子呢?林徽因最終選擇了樑思成,向他許下諾言:用自己的一輩子去回答是否愛他。她選擇樑思成後便再也沒有起過動盪,她與樑思成白頭偕老,走過千山萬水。

有時候,不是隻有烈酒才能醉人,不是隻有熱戀才會刻骨。林徽因的這份淡然,或許才真正能歷久彌香。

這位女子或已化身為雁,尋覓她的江南水巢。但她的容顏,永不老去地活在了人間四月天。她飛過的地方,有一朵一朵的花開;她呢喃的樑間,有她彌留的餘溫。有人說,林徽因是溫柔的;有人說,林徽因是高潔的。我說,林徽因是清醒的。她活的清醒,愛的清醒,從不迷失於人生道路中的泥潭。她是我心中的那本書,那杯淡茶,那朵永不凋謝的白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