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碎片化的弊端相關作文20篇

淺談碎片化的弊端 篇1

淺談碎片化的弊端作文 ,965字

隨著手機的普及化和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似乎正在被切割。碎片化的行為方式的確順應了社會快節奏的需求,同時卻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陷入了精神荒涼的漩渦中,無法掙脫。

從前京東、淘寶等手機軟體未盛行時,逛超市似乎顯得很神聖。人們不止要有經濟基礎還要有好心情才願意閒庭信步地踱入超市,而現如今衝動消費卻已然成為一種態勢。從前孩子們的娛樂活動是看小人書、捉迷藏,現如今只見祖國的花朵們個個垂著小腦袋、聳著肩膀死命盯著閉幕發出的熒光。

也許有人看到上述兩段文字立馬反駁:“碎片化生活難道沒有帶來好處?它的確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成本,人們難道不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閱讀,然後提升自我嗎?”

然而心理學研究表明在進行碎片化閱讀時人會變得精神渙散,無論閱讀什麼都是走馬觀花,自己沒有深入、明確的想法。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平板閱讀器與書籍的物理特性不同,

平板閱讀器會給人不舒服、不自然、不親近之感。看上去雖然僅僅是閱讀媒介的差異,然而實際上會大大影響閱讀熱情和效果。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老師會鼓勵學生把網上有難度的教材打印出來,然後一面閱讀,一面做筆記。

碎片化閱讀佔據了本應該用於進行深入思考的時間。閱讀應該不只是為了獲取現成的知識資訊,更不只是滿足於電子閱讀的那種即興瀏覽和淺嘗輒止。閱讀的真正目的在於培養獨立思考和價值判斷的能力。失去了深入思考能力的人凡事便只能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在這個鍵盤俠都能在社交平臺上佔據一席之地的時代,很難講碎片化閱讀沒有為人精神世界的荒漠化添磚加瓦。

在娛樂致死的今天,人們努力規避思考所帶來的痛苦。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使人們更容易接近無營養無內涵的作品,為渴望溺死在佔時的快樂的人們鋪平了道路。本能夠改變人生活質地的閱讀,也被切割的支離破碎。

美國人腦認識神經學家,瑪麗安娜。沃爾夫在《普利斯特與烏賊》一書中指出,每個人的大腦需要在負責視覺、語言、辨別物體等等基因團之間建立聯絡,才能學習閱讀這項技能。每一代的每一個兒童都必須重複這個過程,否則將無法形成“閱讀腦”,而人類用了2000年之久才得以形成“閱讀腦”。科學家從基因遺傳學的角度發現如果不培養下一代人深入閱讀的能力與素質,很有可能人類將逐漸失去閱讀的能力。

與其說碎片化的生活方式造福了我們這一代人,不如說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很有可能毒荼下一代人甚至接下來好幾代的人。

淺談碎片化的閱讀體驗 篇2

淺談碎片化的閱讀體驗 ,726字

在地鐵上,馬路上,商場裡,隨處可見拿著手機的人,或遊覽新聞,或觀看視訊,或閱讀小說。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也逐漸被碎片化了,同時也反過來影響我們的認知與行為方式。儘管有部分人反對碎片化的閱讀體驗,但碎片化的形式在現在的環境中的確有其獨到之處。

通過碎片化的閱讀我們可以得到更大的閱讀量。每個人每天都會有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務,無論是課程的學習或是工作都會佔去我們一天的主要時間。因此所留給我們的時通常並不足以支撐我們的完整閱讀。而碎片化的閱讀方式可以使我們利用一部分閒散的時間來進行閱讀。在地鐵上,你可以拿出手機遊覽新聞,或是使用電子書進行閱覽。這樣你就可以積累這半個小時的閱讀量。同樣的,午休、飯前飯後都可以利用起來進行閱讀,一天天積累下來的閱讀量也就很可觀了。

除卻碎片化閱讀帶來的時間上的利用之外,碎片化閱讀的形式也可以帶來效率上的提高。通常的,我們都是利用手機或是電子書來進行閱讀活動。而比較於傳統的報紙或是書本閱讀,這樣輕便的電子裝置不僅會減少閱讀負擔,同時也可以更加方便的攜帶,也不會有像紙張破損的問題出現。

但碎片化的閱讀並不是一無壞處,在追求效率的同時,我們也正在丟掉閱讀本身情感上的體驗。而這一點,在閱讀文學作品時更為明顯。在細小而瑣碎的閱讀時間裡,我們只能閱讀小說中的一小部分。通常,我們只能記憶大部分的情節,以及極小部分的細節。而當我們再次閱讀接下去的部分的時候,情節之間聯絡就會被打破。這樣,我們在閱讀之中的情感代入感就會被破壞,作品之前的伏筆與細節也就很難讓人影響深刻。

為適應大資訊量的時代,我們不得不加快生活節奏,將閱讀方式碎片化。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但我們也要完整化的閱讀,在枯燥無味的生活之中獲取情感上的樂土。

淺談碎片化利弊 篇3

淺談碎片化利弊作文9 ,902字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原先“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已然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已經是快節奏的生活。因而,“碎片化”一詞儼然成為了社會催化下的衍生物。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學習,“碎片化”貫徹在大街小巷中,他無處不在。

無可厚非,“碎片化”的人生帶來了諸多的好處:人們可以快速地汲取知識,能夠高效提升認知廣度,便於隨時隨地的查閱資料,購物,閱讀等。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同時,也能知曉國事家事。碎片化將資訊分割成了不定的碎塊,而人們為了適應資訊的大爆炸,也將自己的生活如此分割。他充斥了我們的生活,“潤物細無聲”間攜來了無盡的好處,便利著人類生活。

然而,“碎片化“在帶來益處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潛在的隱患。例如,碎片化的閱讀儘管給予人快速便捷的資訊,書中大意,但也往往因為制定了書的框架,將讀者本該新奇迭出的想象作了統一化,扼殺了讀者的暢想與本該獨到的見解。試問,若是每個人的閱讀都是千篇一律的收穫,閱讀是否還存在著所謂的意義?此外,碎片化的學習也趨向於熱門,它針對性強,便於理解與記憶,涉及領域廣泛,但同時,吸收的資訊也較為離散,不能構成系統,同時缺乏環境適應性,碎片化的學習只提供了一個單一的點,有時不能解決許多衍生的問題,再次,碎片化的知識容易讓人忽略基礎,只留連於形式,長期如此容易導致人們只是盲目的學習,而不是究其根源所在,缺乏了思考的能力。

凡事都有兩面性,即使碎片化的弊處顯見,但這並不代表杜絕接受碎片化的時代,碎片化仍作為一個廣泛的媒介進行著資訊的互換,為人們的認知與生活提供了顯著的幫助。便如現今仍是如日中天的網際網路問題,儘管人們對於網際網路的利弊爭議不斷但無可否認的是,人們早已離不開網際網路,沒有網際網路的發展,人類不可能走到如今的地步。由此可見,社會的每個熱點都有其必然性,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時代發展,我們已經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那麼我們需要聚焦的,是如何在碎片化的時代下將以往的習慣與此有機融合,儘量避免碎片化所帶來的弊端,而不是糾結在是否去接受碎片化的社會。

當我們遇見碎片化的生活,能否保持初心,讓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便顯得格外重要。

淺談碎片化的生活 篇4

淺談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807字

在移動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一切。那麼,就會有人懷疑,這樣的碎片化對於我們的生活究竟是有利,還是有弊呢?

我想,網際網路對於大家最大的印象應該就是閱讀了吧。之前,我們從書店裡挑選自己心儀的書買回家。回到家中,也就只有自己面前的這一本書可供選擇。就算讀膩了,也就只能硬著頭皮讀下去,因為在那個資源緊缺的中國,能買一本書是多麼不容易啊1

而在現在,大家對於紙質書的需求大大減少,雖然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買一本書並不是什麼難事,但貌似大家更是偏愛電子書。在電子書的世界裡,有海量的書籍可供我們閱讀,就算有時不想付閱讀費(其實也就幾角錢),直接上百度一搜就行了。

但是,就是因為我們的選擇擴大了那麼多倍,我們認真讀書的時間卻也少了許多倍。這樣說吧,在以前,一個小時內我們們認真看書的時間大概為50分鐘。而在現在,有人能堅持看10分鐘我覺得已經謝天謝地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你的選擇大了很多,就不想以前,只要不想看,還可以找到另外一本更精彩的書。在生活中,我們也會受讀書習慣的影響,變得不專一,不想努力,覺得這件事不做好沒有關係,反正還有機會。這樣的人生觀錯誤到了極點。

閱讀說完了,再看看我們的社交。在以前,我們面對面聊天,有什麼想表達的甚至可以用行動表達出來。

在現在,我們面無表情的打出一個個跳躍的字元,沒有人知道我們是怎麼想的,怎麼表達自己所有的情感的。用“我們變得甚至不像最真實的自己了”這句話來說也不為過。我們同時與幾個人聊不同的話題,或許是裝出來的興奮,也無人知曉。

但是換一個思維角度想,聊天的APP讓我們有了更大的社交範圍,它可以讓我們不僅與自己所熟悉的人聊天。有些膽子小、內向的人因為網路也能變得落落大方,變得勇敢起來。

所以說,網際網路對於我們生活的利弊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定下結論的,關鍵還要靠自己的實際運用。

淺談碎片化的生活 篇5

國一作文 ,1096字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就變得碎片化,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時間,甚至碎片化的社交……這大大影響了我們的心態。

當今社會,自從人們有了手機,時間就變得碎片化了。人們在路上走著,時不時就拿起手機看一看,有的甚至在開車時,還要拿出手機看上幾眼,以致發生車禍的概率大幅度的提升,有的小學生也沉迷於玩手機,有的甚至在遊戲裡充錢,想讓自己變成會員,他們對世間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概念,心裡只想著玩遊戲,在學校裡,也跟一群狐朋狗友一起打遊戲,不做作業,家長、老師都勸他不要玩了,他也不聽,最後沉迷於遊戲,無法自拔。

接著,人們的閱讀也讓我們碎片化了。從前,在人們還沒有手機的時候,人們看書的時間綽綽有餘,一週內,完全可以看完一本很厚的長篇小說,但如今,人們有了手機,就玩起了各種各樣的遊戲,一週內幾乎不碰書,這讓人們獲得的知識大大衰弱,有些未成年人還欺騙家長,甚至價錢去他們夢寐以求的網咖玩,最後被警察抓去教育,電視上經常會看到一些整天沉迷於電子遊戲,而最終釀成大獲的故事,這不得不給我們予以警醒。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讀對書,讀好書,才能讓我們更多地獲得知識,更好的讓自己進步。

隨著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人們的社交也變得越來越便捷。之前,人們唯一的社交方式只有寫信,但現在人們有了QQ、微信……把寫信這種傳統的社交方式從日常交往中遺棄了,雖然更加快速和方便,卻更加缺失了情感上的碰撞和交流以,使親人、朋友之間的感情變得越來越淡陌。還有很多不法分子利用這樣的交流平臺,動起了歪腦筋,認識更多的陌生人後,利用這些平臺進行詐騙行為,讓很多人深受其害,被騙了大量的錢財,有些甚至賠上了一輩子的血汗錢。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人們我購物方式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以前人們經常以逛街的方式去街面的店鋪買一些生活用品、食物等等,但是現在手機上下載幾個軟體,就能足不出戶地購買到自己所要的商品,有的甚至是國外進口的,也能很方便快捷地買到手,這讓人們變得越來越懶惰,但去沒有考慮到快遞員的辛苦。

最後,我想問一句:這所有的東西都是依靠什麼而來?答案是肯定的,沒有知識,沒有科技,就沒有這一切便捷,世界上也會變得枯燥無味,變得沒有一點快樂。但其給人們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能忽視,這些碎片化的生活,極大地浪費了我們寶貴的時間。所以,我想呼籲大家,特別是我們學生,不能受一些不良事物的誘惑,不要被這碎片化的生活影響了自己的心態,生活中要自律,認清好壞之分,做一個愛學習的人,不斷挖掘學習中的樂趣,設立自己的夢想,從而放飛夢想,成就自我!

破碎的修行——淺談碎片化閱讀 篇6

破碎的修行——淺談碎 ,949字

一個燈紅酒綠霓虹閃爍的時代,資訊化的洪流聒噪地奔騰著,身後是一群或清醒或迷惘或沉淪的人。我聽到無數的人譴責手機、電腦等資訊裝置的誕生,批判人們開啟了現代的“潘多拉魔盒”;我聽過許多的人諷刺如今碎片化的生活,諷刺當今碎片化的資訊獲取方式,諷刺所謂“碎片化閱讀”,諷刺如今的雜誌、短文不堪入目。可這些貌似清醒的人,是否還未曾領悟,他們所追尋的,所謂閱讀的真諦,究竟是什麼?究竟在何方?

讀書就是修行。在這大資料的資訊時代裡,自身修養的完善才是真正心之所向,而碎片化不過是形式上的破碎,並不影響人精神素養的完整。

讀書,就應該摘掉長篇鉅製的有色眼鏡,轉而去追尋那思想中的成長與感情上的成熟。遨遊於書海間,孔夫子的《論語》、泰戈爾的《飛鳥集》、柏拉圖的《理想國》……這些流傳於世的經典,也不全是長篇鉅製,甚至也是“碎片化”的,但他們都是短於篇幅,深於內涵的。冰心的散文這般溫暖人心,樑文道的短小時評一語中的。我們不必為碎片化的結構篇幅而對其嗤之以鼻,因為如果那樣,我們該會遺漏多少經典,多少思想與心靈的昇華。

讀書,就應該聚沙成塔、細心拾起身邊每一塊小碎片,注意平日裡的點點滴滴的積累。清晨,休息了一夜後,精神煥發,讀讀推送的幾首唐詩宋詞,感受一下中華詩詞的聲韻之美和意境之雅;午間,信手取一份雜誌,隨意翻閱幾篇短小的小趣文,享受一下工作之餘後的清閒;夜晚,臨睡之前,讀覽一下孔老夫子的《論語》,咀嚼其中的幾個片段,讓傳統思想精華縈繞在腦海之間,滲入到我們的血液裡,直到不知不覺中進入夢鄉。這樣的修行是零碎的,但卻是永恆的,而且是愜意的。

讀書,本就是沙中拾貝,殘存在你記憶中的也不過是些零碎的片段罷了,但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所有的碎片結合在一起。無關乎飽受爭議的閱讀模式,而是迴歸到自我靈魂的修行中去。陶淵明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孔子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壯志;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真摯;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悵。我們終是要看遍人生百味,嚐盡酸甜苦辣。我們修行,需要沉澱,將一句句的微言精義,終化作胸藏文墨,腹有詩書氣自華。

我們不要誤會了碎片化,不要誤會了新興的閱讀方式,不要誤會了這個時代。讀書、修行,從來無關乎表面上的破碎,我們追尋的,是心靈上的完整與融合。

淺談碎片化 篇7

淺談碎片化作文900 ,915字

購物、聊天、看新聞,三者同時進行在現代社會已成為了常態。科技的發展使我們在短短二三十年中從用收音機聽新聞發展到小小螢幕一覽天下。電子時代彷彿為三維世界多開啟了一個維度,一個很廣的維度,能讓海量的資訊集聚儲存,而這也為各行各業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也因此開啟了碎片化模式。科技是一把鑰匙,打開了人類高一級的生活,也打開了使行業侷限封閉的門。

碎片化的生活優劣參半,不能簡單的說生活好像過的更好了,這個時代的模式就是好的。

更多的選擇,更豐富的資訊,碎片化使我們感覺更加充實,與外界的聯絡更為緊密,對世界的瞭解也更為周全。新聞不再只有報紙上的了了幾條,各類新聞網站幾乎囊括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至關乎世界的大事;時尚的追尋方式從有限的雜誌延伸至視訊、貼吧、微博,且各有各的個性特點;更為精彩的是,對於個人價值的實現方式也從原先的有限方式拓寬到網路主播,熱門up主等更具娛樂性卻仍有價值性的身份。

碎片化雖然使我們能更加“私人訂製”個性化生活,它也同時帶來了許多社會性的問題。

其一,人們對於真假的辨別更為模糊與困難,資訊的大量湧入伴隨著資訊的大量流動,而資訊的流動過程中必然會有誤傳,甚至是惡性的扭曲,而錯誤的資訊往往更具迷惑性且符合人們的思維偏好,使人們盲目的信任了錯誤的資訊,輕者造成認知上的錯誤,重者則可能引起社會恐慌。網際網路碎片化我們的生活的同時也碎片化了真實性,錯亂的拼圖塊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的不便。

其二,碎片化使我們更難於有效的管理我們的時間,碎片化的資訊多種多樣,自然會引起我們更多的興趣,因而沉迷其中忘記了時間,不像看報紙時看完了也就看完了,能放下報紙專心去做自己的事情。且碎片化又迅速的資訊會層出不窮的出現,永無止境,因此在這樣一個時代下成長的年輕一輩需要更加高的效率,更加堅定的意志,以及更加高的忍耐力和自制力才能達到曾經老一輩人在他們那個年代所達到的突破。所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能更加快速的向上飛昇,還是在高處自甘墮落,是我們這一代人需要好好思量並用實際行動去踐行的。

還有許多碎片化所帶來的負面或是說麻煩,都是需要我們去克服的,讓網際網路科技的便捷成為一把披荊斬棘為我們開路的利刃,而不是一把緩緩刺向自己的毀滅之刃。

淺談碎片化閱讀 篇8

淺談碎片化閱讀作文1 ,999字

有關“碎片化”,360百科給出的定義是,描述當前中國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的說法。所謂“碎片化”,原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我們也可將“碎片化”理解為一種“多元化”。

最早接觸到這個詞彙,可能是來自老師或者家長的教導,“要珍惜時間,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背誦古詩和英語單詞”。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碎片化”成為了許多名詞的定語,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逐漸構成了生活的主體。

我於碎片化的購物、社交併不熟悉,但是對於碎片化的閱讀,還是有一些可以談的東西。有人說資訊化程序中出現的智慧工具是碎片化產生的直接原因,我覺得這是不可否認的。工具的發明和創造,是生產力發展的標誌是,也是人類進步的一個特徵。人們因工具的誕生而得以擺脫一些繁重的勞務,而工具的應用和普及對人們的生活習慣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舉一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踏上一班地鐵,最先看到的是什麼?大部分時候,目光所及之處都是頭頂,無論男女老少都會低頭盯著一方散發著熒光的螢幕,有打遊戲看視訊的,而更多的則是閱讀書籍或者瀏覽新聞。對於碎片化閱讀,人們所持的態度總是褒貶不一的。

坦白的說,進入資訊時代之後,紙質閱讀的地位或多或少都有些下降,一是因為的確有它的不方便之處,二是因為時間的碎片化以及對於智慧工具的依賴感。智慧化的普及,使我們能立刻得到需要的資訊、書籍,也能共享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它方便了我們能夠輕鬆地獲取知識,也使閱讀成為了公眾都能享受的活動。但同時就像有句話所說“正因為來得容易,所以讓人變得無法珍惜。”很少會有人拿大片的時間來閱讀一篇好文章、一本好書。他們只是利用類似上下班途中這些碎片化的時間來讀一些“東西”,然而憑藉這一小段時間又能記得多少好的東西呢?我自認為是一個“大部分”的碎片化閱讀者,有時手機裡也會存著一些網路寫手創作的有意思的故事或是散文,在路上、等待的時間裡看看,權當娛樂。但我從來不會在下載一些經典名著,因為那些書才是真正值得一頁頁翻閱著細細品味的,觸及紙張上的油墨,會讓讀者更能體會到作者的那份心境。我不會指望著自己在一些嘈雜的環境下把它分成無數個小塊兒來閱讀,因為那就變成了看一遍就會別的東西衝淡的文字,自然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國民的閱讀習慣不斷髮生著改變,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碎片化閱讀,如果這只是作為一種調劑,那並不失其優點,但是我們真正需要的靜下心來深度閱讀,那樣才會使我們收益更多。

淺談碎片化時間 篇9

淺談碎片化時間作文8 ,876字

一般來說,我們的時間是由我們自己來支配的,每天都會有很多時間被我們去支配去利用。但是當“手機”這個高科技產品闖入我們生活中的時候,我們的時間就像一整塊玻璃被打碎了,很難找到整塊的時間,而變成了零零碎碎的時間了……

記得我讀過一遍文章,題目是“看屏的中國人,看紙的外國人”,自從手機變得人手一部時,以前那些用來讀書學習充電的時間,好像一下子全都被手機吸走了,它就像一臺吸塵器,“吸”走了你的時間精力,金錢和注意力。

我們來對比一下,非碎片化生活與碎片化生活。首先,假設甲與乙兩個人,他們的作息時間都一樣,一個沒有手機,一個有手機。甲每天計劃,哪一塊時間用來學習,哪一塊時間用來運動……按照計劃一個一個完成。再來看乙,同樣也做了一樣的計劃,但是不一會手機就響了,乙根本無法專心致志的去學習,不停的被手機吸引了注意力,這樣的學習能夠有效嗎?

那麼如何有效利用好我們的時間呢?我們每天除了上學的8小時外,其他的零散時間完全可以分成小塊時間,制定計劃來專項使用。比如,每天早上起床後,開啟英語新聞作為背景音樂,邊洗臉刷牙穿衣服,並跟著聽,讓自己的耳朵適應英語的環境,利用這個碎片化時間,培養自己的語言環境。等待早飯的過程中,找一篇古詩或小短文,花5分鐘的時間反覆讀,甚至能夠背誦下來,這樣的時間就被我們利用起來了。而從家裡去學校的路上,讓自己的大腦放空一下,邊走邊看看路邊的景色,準備迎接一天的學習。放學後我們回到家第一時間完成作業後,就可以看看書,給自己每月制定讀書計劃,每天晚上讀一些,一個月就能讀很多書。每天晚上洗澡前又是聽英語聽古詩文朗讀的好時間。哪怕是在平常我們在機場候機的時候,餐廳裡等上菜的時候,乘地鐵去上補習班的時候,都可以繼續我們的看書活動。

也許有同學會問,為什麼不在這些時間用手機來學習呢?那是因為現在的智慧手機有太多的吸引我們注意力的遊戲或其他軟體,很多時候我們還不能完全控制自己,那麼我們就可以儘量少使用手機,關閉手機的提醒功能,讓我們的注意力能夠集中,集中在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活動上,給自己充電,這樣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更有意義。

漫談碎片化的生活 篇10

漫談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928字

上學時父母老是在我耳邊說:“學習的時候要好好學習,玩的時候就要盡興的玩。學習的時候儘想著玩,玩的時候呢又開始擔心自己的作業。這樣只會一事無成。”不用說,父母的觀點是很對的但是仔細想想自己是否都做到了呢。

隨著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自然是吸引了很多青少年的追捧。放學回到家,開啟書包正準備“大幹一場”,只聽見手機滴滴的叫聲又把心思放在手機螢幕當中。有時候上廁所都得帶著手機。在做作業的時候有不會做的難題想查詢網際網路來解決,開啟手機後卻被八卦新聞,明星動態所吸引,早就把剛剛難題的思路忘得一乾二淨了,玩手機的時間多了做作業的時間就少了,有時候作業就直接用些搜題軟體,連題目都不看就把答案抄下來。這樣的學習效率只會越來越低,往往是作業看上去工整漂亮,考試完就漏洞百出。就算沒有手機,作業做一會就去喝個水,吃吃東西,上個廁所,東摸摸西看看的注意力怎麼可能只集中在作業上呢?我們也要反思一下,成績的好壞應該和這碎片化的生活有關聯吧。

又比如,新春佳節年夜飯的桌子上,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聊著天,總結一年下來發生的事情,再悠閒地看看春晚,這些溫馨的場面如今可能已經不復存在了。飯桌上大家都抱著手機低著頭,對著冰冷的手機螢幕傻呵呵的笑著,等到看春晚的時候全都等著集五福。現在的過年已經喪失了年味,這值得我們深思。我們就應該在適當的時侯做適當的事情不是麼,怎麼能讓碎片化打擾我們的生活。

當然也不能說碎片化生活完全只是弊端。良好的利用生活中一些碎片化的時間或許也會事倍功半。正如老師所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都是靠擠出來的”,這點時間指的就是碎片化的時間。比如說在上學的途中背背英語課文,這樣就節省了背課文的時間,在車上也不會感到無聊。下課的時候預習一下下節課要講的的知識,加深知識的強化與理解,回家後就不用花太多時間去應付作業。吃飯的時候聽聽英語廣播或者聽新聞,提高自己的聽力水平或者瞭解最新的時政情況。甚至在如廁時都可以背誦英語單詞……

碎片化的生活沒有褒貶之分,主要在於如何運用碎片化的時間。拿碎片化的時間去玩耍,只會讓人事倍功半。那碎片化的時間去努力,那就會讓人事半功倍。從現在開始養成好的習慣,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時間做些有意義的事情,讓每一天都活的精彩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