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1

觀後感 ,1321字

我確實想寫些玄乎的大道理,像人類本性,追求自我一類的,但我寫不出,也想不出。已有人於他們精彩的影評裡,將大道理列出了。

1900,實不相瞞,我嫉妒他。

媽媽看完說,“他太傻了,難道生命,愛情不才是最重要的嗎?”扯到生命時,她大概想順溜一句:他想過愛他的人的感受嗎?但細想,便頓住了。沒有愛1900的人。他是孤兒,養父也已死!

但他的童年,實在是快樂的,帶著那樣的天賦,令人敬而遠之的天才氣息早已裹挾著他長大了。但好在,他孤獨卻充實。他有一架鋼琴,一個朋友,一些船上與風浪打交道的日子,就夠了。

他死得過於草率,也難怪有人叫囂:明明生命更重要!

但1900的一生是圓滿的,他有日復一日的日子,有生而擁有的天賦,有未果的卻美好的戀情。

我童年時聽歷史,講述那些老境頹唐之人。君主年邁時,往往易怒,朝政也鮮有把持穩的。天妒英才,但天都妒嫉之人必將永世留青,永遠留下他們最意氣風發的樣子。我們也往往銘記早逝的英雄,帶著對青春與熱血的嚮往。

少不更事的時候,我時常想,既然歲月流逝時將帶走容顏,為何不留一張年輕的照片做遺照,永遠讓別人記著自己年華似水的模樣。

1900終將被遺忘,但他的故事長存!

“只要你有一個好故事,你就永遠也不會被人忘記。”

故事裡的他琴技無雙,他是可以用“兩隻右手”彈琴的人,他是認真的,對鋼琴痴迷的,是孩子氣,是獨一無二的1900。

1900,不應該存在!

嫉妒一個人時,我會忍不住找出他身上的差錯。

他的天賦無師自通,他沒有出生證明,沒有任何生而為人的證據。他險些親手毀掉唱片,打碎他在世間存在的唯一的證據。他怎麼做到將自己隱藏在破船中,無糧無水卻存活下來?

1900,從未存在,他只是一個故事,卻如此不朽!

若我們註定要在無盡頭的城市裡尋自己的歸宿,沒人能看見1900那樣的坦途。

他的生命是一眼望得見盡頭的,他不願下船,註定死於船上,被人遺忘,無人關心。但這豈不是最為幸福的生活,他不需選擇。

許多作品教我們追尋無窮無盡的人生,卻忘了有人渴求一份暢快和寧靜。

1900的教育絕不是正規的,他的想像力,坦率的性子總叫我對他有同齡人似的親切感,他是如此幸運。

他想有充滿愛的童年,上帝將他送給他善良的養父。

他渴望音樂,上帝教會他彈琴。

他永遠在海上,永遠與鋼琴和音樂相伴,永遠擁有獨自一人的快樂!

他實在像一個孩子,玩累了就回去,逍遙自在。

他令我感到自己彷彿是那些於船上奔波的,為濃霧中自由女神像歡呼的人群中的一員,但我於人群中卻看見了他,擁有我所沒有的幸福!

因為要為生活做選擇,所以厭惡選擇。

因為要在上帝的琴鍵上費力的彈奏不擅長的曲子,所以豔羨他正正好好,88個鍵。

1900是上天眷顧的寵兒。

而我是厭惡選擇,厭惡生命的小孩。

也許我會長大,也會逐漸理解生命的寶貴。

為什麼大人們在濃霧中艱難地選擇看不見的路,卻越發覺得生命寶貴。

1900,以短暫時光享受了一生的快樂!

如果1900下船了,他就得面對生活。

他會怎麼做?

他會說:FuckLife。

這個假設不成立,1900絕不會下船。

我羨慕1900……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809字

電影結束了,黑白字幕緩緩劃過,我卻不忍關掉視訊視窗。悽婉的小號聲,聲聲切入心中,悠揚,卻沉甸甸地壓在胸上。心中的憂傷像是濃茶,久久不散。我不肯失掉這珍貴的悲哀,把時間條拉回他在虛空中演奏的一刻。

他,被遺棄在船上,被鍋爐工養大,他叫“丹尼·佈德曼·TD·萊蒙·1900”。他是天生的鋼琴才子,在船的舞廳裡,他在風暴中與鋼琴起舞,他在音樂會上用音樂描述人心,他是鋼琴的靈魂。然而,他被環境束縛在船上,儘管世界從他身邊經過,他卻不敢走進這個世界。

他一生都沒有離開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亞號”。他也曾愛慕那位平凡但出塵的姑娘,卻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卻在舷梯上望著無邊的世界遲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正走進他內心的朋友,卻拒絕與他下船而選擇死亡。

如他所說:“世界是一架擁有百萬琴鍵的鋼琴,那是上帝的鋼琴。僅僅是街道,就有上千條,你怎麼選擇其中的一條?怎麼選擇一個女人,一棟房子,一塊地,一個人生?我無所適從,只能選擇一種方法死去。”於是,戰爭結束後,他留在船上,在無聲的演奏中和破舊殘廢的船——他的世界一起爆炸殆盡。

一架鋼琴,琴鍵是始,琴鍵是終。幸福是他心中的遠方,生活的夢想始終存在,可他一生畏縮至死。究其原因,是因為他所缺失的與命運抗爭的尊嚴和信心,使他習慣了孤獨,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為了一個永遠存於心中的悲劇。

看罷,我不由得想到遠方,想到自己。我也像1900,默默問自己:“活著到底為了什麼?”但內心還未告訴我答案。儘管我也像其他人一樣學習著,努力著,可我是否只是簡單地為活著而活著,心中卻沒有那樣一個自由與詩意的遠方呢?還是,儘管我心中有這樣的一個遠方,卻因理想與懶惰的矛盾而躊躇不行呢?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757字

萬家燈火

在眾多影評中覓得這麼一句話:凡人只能望其項背而興嘆,過後走向萬家燈火,各自喧鬧。

在影片帶來強烈視覺衝擊與心靈震撼之後讀到這句話,心底驀地一暖。

眼前回放著一幅畫面。當船頭人高喊“America”時,原本徜徉於音樂的人群蜂擁而出,只餘1900(主人公名)一人留於室內,伴著他的鋼琴。

對比如此,暗自心酸。

如此人物,縱有經天緯地之才,也只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荷花一擎。他註定是孤獨的。他的所有的音樂才能,凝成一顆無法觸碰的含淚明珠,化為不可攬懷的清冷月光。音樂奏響時,眾人為他燃起的燈火,僅是過眼煙雲。

萬家燈火捧出一世輝煌,與他無關。

人都是趨向利己性的,那些不為他駐足流連,趕著追逐自家燈火的人,我們無法歸咎於他們。他們只是甘於平庸,只是將海上鋼琴師這樣的境遇視為日常,無法體察其中的詩意與遠方。

常人只是驚羨於煙花綻放時的奪目,卻少有人為落幕時悄然的灰埃感慨。

城市格子間裡講述著的庸常繁瑣,兀自生動與凋謝。

許許多多“執拗”的“天才”,以常人難以理解的追尋,以遠離萬家燈火為代價,去裝飾自己的精神家園。而對此種人而言,把酒言歡者難尋,棋逢對手者難逢,高山流水的知音比萬家讚譽更為珍貴。

他一生未曾離海,以身殉船。“陸地上的人浪費太多時間在為什麼上,冬天害怕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將至,永遠在追尋著哪裡永遠是夏天。”凝望萬家燈火,他看到的只有茫然。

他說:“我不會讓我的音樂離我而去。”

他說:“我已經和這個世界擦身而過了。”

他曾受陸地上所謂大師的挑戰,第三曲慷慨昂揚,熱汗淋漓。現在想來,那是他在彈奏自己生命的華章。

《吉林好人和最美教師》觀後感 篇4

觀後感 ,811字

看了“吉林好人和最美教師”頒獎典禮,滿滿的感動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最美教師”的感人事蹟讓我為之震撼,幾度是潸然淚下……

郭小英老師來自農安縣前崗鄉最偏遠的村小永德小學。從農安縣城到前崗鄉,再到永德小學,先要乘坐40多分鐘的公交車,再騎電動自行車顛簸12裡的土路。1999年的秋天,剛畢業的郭曉英和所有年輕人一樣,對工作充滿激情,她教的這個班,有父親亡故的、有母親瘋的、有打架不管不顧的、有偷偷拿家裡錢花的……面對鄉親們教育觀念的落後、面對孩子基礎知識的薄弱,她急切的想改變這一切。她總是找機會走進家長,和他們促膝談心,常常深入學生中間,做他們可以信賴的朋友;閒暇時就搬個凳子,坐在村頭的老樹下輔導孩子們做功課;秋天農忙的時候,她乾脆就把幾個沒人照顧的孩子帶回家裡,給他們吃玉米土豆,陪他們玩耍。2005年初郭曉英結婚到外地,距離學校70多里路。丈夫瞞著她給他調轉了工作關係,家長給她打電話說:“別走了,郭老師,如果你走了,孩子們就遭罪了!”最終,她決定繼續留在這裡。17年時間,在她所教的歷屆學生中,有考入大學的,有去當兵的……學生進步,家長認可對她來說,就是最大的榮譽。

今年50歲的崔正梅,1992年退休後經營一家飯店,漸漸有了一定積蓄。1996年3月,通化市乙道江區勞動局為安置特困戶和下崗職工,創辦綜合服務大隊。但經營不善,開辦幾個月就欠職工工資千萬多元。此時,崔正梅想;“我這個人能張羅,懂些經營之道,把他們組織起來,掙點生活費總還是可以的。”於是她挑起了經理這份重擔。因為客戶經常拖欠服務費,她就拿自己的存款來墊付職工的工資。1998年5月的一天,她把最後的5萬元拿到銀行抵押貸款給職工工資。崔正梅每年都要堅持兩次訪貧扶困,挑選家庭困難得職工給予救濟。

活著,就是要體現自己的價值;鄉村教師們的堅守,照亮了農村孩子們的求學之路,也照亮了每一個人的心靈之路。我也要向他們學習,實現我的人生價值。

《吉林好人,最美教師》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1189字

“春蟬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在這個涼爽的秋天,我們迎來了第32個教師節。在這個節日裡,我看了《吉林好人,最美教師》這個節目,使我感受頗多。其中記得最深的,便是那些最使人感動的老師。

當一首《老師深惜的守候》唱出時,也就告訴我們節目開始了。第一位老師是農安縣的郭曉英老師,她1999年畢業,在一個地方工作17年,兢兢業業為家鄉教育付出著。曾經有一個機會能調離那個山區,可是,當孩子們跟李老師說:“你走了,我們怎麼辦。”她的心軟了,最終留了下來,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自己每天坐車往返,而且還把兒子帶到學校,讓兒子也同樣吃苦。我清楚記得她的頒獎詞“14年裡,你只做一件事,把愛栽進村娃的心裡。但卻是中國農村教育的血脈中激情奔湧的最澎湃的力量。”您兌現了承諾,不忘初心,也承諾了一生。就在這裡,守護在這裡……”

如果說這位老師讓我懂得了堅持,那麼樑淑華老師則讓我們懂得了在困難中尋找希望。樑淑華老師2001年丈夫離世。這對於她來說是個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她卻依舊堅持教學。帶領學生5年4次搬家。這位年紀半百的老師說道:“困難隨處有,心中有太陽,人生沒有陰雨天!”寒雪掩埋了青春,但山裡娃始終會歸還您綠色的希望!

這些位老師中唯一一位教學方式獨特的男老師就是降偉巖。他曾經在四川教學。回憶起他的教學生涯,他說:“難得經歷,懂得珍惜。”尊重每一個孩子,尊重每個人的個性,保護孩子的天性,讓他們快樂學習下去。正如主持人所說“古老的阿拉伯數字,在你的課堂上有著神奇的魔力,跨越六千里山河,你的數學魔法脈動著川娃小小的夢想,點亮了巴山蜀水人家的希望。如你這般,春去春回的接力中,許多奔走廣袤鄉間的支教天使,加起來,便是這個時代最美的身影!”這代表了我們的心聲。

在這群教師中,最令人感動的還是劉雪蓮劉老師。她為特殊孩子教學,是特殊孩子的好媽媽。她辦了一個康復中心,鼓勵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可是沒有工作的特殊孩子讓她著了急。2014年,劉老師教他們學習手工製作、動畫製作?最終取得了成功。雙崗教學,跨越交流障礙,無形的特殊講臺,獻出人間最溫暖特別的愛。一腔熱情,寒暑不綴細,教誨二十載,追求映亮天數學習心。情似暖陽,催得寒冬綠意生,愛如春風,讓折翼天使也翱翔!這位老師讓我們懂得了無私的愛和寬廣的胸懷。

最後一個頒獎的是最佳團隊—武龍中學,雖然資金不足,人才短缺,教師反對,但是卻沒能阻擋武龍中學前進的步伐,而是成功探索出一條農村本土化的數學校園建設之路。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差距在一步步縮小?

義無反顧,因責任在肩,敢做先鋒,壯志薄雲天。傾盡心血,播灑資訊化的種子,戰勝困難,紮下振興教育的信念。因為他心裡有信念,因為心中有愛,他們甘受清貧病痛而無怨無悔。歲月常在,文化長青,但願所有孩子都開心,像老師一樣無私奉獻,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讓我們一往直前,讓夢想長趨盼望的明天!

一個大寫的人——《尋找最美鄉村教師》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644字

望著窗外皎潔的月光映照著大地,教室裡老師忙碌的身影,我回憶起昨晚看過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頒獎儀式。那些平凡而又偉大的教師們,讓我心生敬佩。

身兼多職,堅守在高原的宋玉剛;用溫暖融化冷漠,用愛消除隔閡的鄧麗;在孤獨、忍耐中堅守教育崗位的徐德光;將一塊塊璞玉在風雨中打磨成型的肖山;在貧苦的山村為孩子耕耘出一片沃土的劉效忠等十位鄉村教師,展示了最美鄉村教師平凡真實的生活和高尚的內心世界。頒獎環節,主辦方精心為每一位最美鄉村教師請來不同的頒獎人,他們有的是自己的學生,有的是自己的兄弟,一句“老師好”觸動了人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眼淚無法控制……

作為一位中學生,是多麼的幸福。我們坐在整潔明亮的教室,生活在寬闊的操場,美麗的校園,而對鄉村的學生來說,一支筆、一本課本、一張桌子都是那麼珍貴,可見鄉村教師和學生的生活多麼苦。那些老師在艱難的環境下默默地付出,不求回報,我用任何讚揚的語言都表達不了對他們的敬意!

通過觀看《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我懂得了:做人應該無私奉獻、不圖財富,投身到人民中去,儘自己所能,為人民做點好事。這如雷鋒所說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還有愛因斯坦所說的:“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抬頭看看講臺上忙碌的身影,是多麼高大啊!我們的教師就如窗外的月亮一般,把光灑給我們,即使我們多暗淡,他也一直照亮前方的路,引領我們向前走。他(她)就是一個大寫的人!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 篇7

觀後感 ,1253字

昨日,據同學的推薦,我看了一部電影。片名《血戰鋼鋸嶺》。

當本片結尾我眼淚涕下,很是感動。這部電影引發了我的深思,帶給我極大的感觸。

本片為二戰為背景,日本夜襲珍珠港後,給予了美國海軍很大一定程度的威脅。事後,美國對日宣戰。這個故事就發生在知名的沖繩島戰役中一個美國軍醫的真實故事上。此次戰役美軍死亡約八萬餘人,日軍死約十萬之眾。戰鬥極為慘烈。主人公的名字是戴斯蒙德。多斯,他的父親是一戰老兵,他的三個朋友也在一戰中犧牲,他目睹了戰友死亡的過程,很害怕兒子也會因此參軍犧牲,便堅決不讓兒子永不接觸戰爭。也是為此,父親便有了虐待的性格。有一次,父親差一點一槍打死了他的母親,於是戴斯蒙斯搶下手槍差點扣響扳機殺死他的父親。還有一次就是他與哥哥小時打架用起磚頭擊中頭部,先寫要了哥哥的命。這兩件事情的發生讓戴斯蒙德心裡留下陰影,變發誓日後不再觸碰武力,成為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在美對日宣戰後,全國人民都積極勇報參軍,哥哥與弟弟也毫無例外。

戴斯蒙德參軍後,拒絕拿起武器,因此被告上軍事法庭。也應此誤了與愛人的婚禮。後來父親找到軍區領導,特批不可以使用武器,做了一名美國軍醫。經過短時間的訓練後,他們來到了戰場,一個排的士兵爬上了懸崖。槍聲瞬間接出。戰爭是殘酷的,戰場上到處都是屍體,手臂,腿血肉模糊。後來美軍攻下了日軍碉堡。但是大量的日本兵衝出,抱著手雷,必死的心態衝向敵人。這也讓我看到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這也是日本能侵略亞洲的原因。無數的傷亡,無數的怨氣。美軍因此不得不撤退,在島上還有很多的士兵沒有救援。戴斯蒙德在軍艦炮擊掩護下,救下了很多傷員,他用繩子綁住傷員的身體,自己在懸崖上慢慢的送下傷員。沒當他就下一個傷員,心裡還在想再就一個。這句話也是我為此感動。‘please lord help me get one more ,help me get one more’74次"請讓我再救一個“”。這是他心中的信念,在日軍掃蕩下,他還如此勇敢,這是常人無法擁有的。片中,還有更感人的一幕:戴斯蒙德誤闖到日軍地道,在躲避日軍時發現一名日軍傷員,變將其傷口保扎,打上嗎啡一步一步背到懸崖,費力的送下安全地點。就這樣他的行為感動了所有人感動了總統。就是這樣的一個瘦小的美國大兵,影響了許許多多的人。

此片讓我感悟,戰爭是殘酷的,無論我們生活在什麼年代,我們都要為和平而做努力,珍惜現在的和平。在殘酷的殺掠中,我們也不難看到人性的溫情,戴斯蒙德救治日軍傷員。我們也能看到日本人民在受到軍國主義思想後,無畏的衝向敵人喊著“天皇陛下萬歲”的口號,也讓我們體會到人類思想的極端傾向。更讓我們體會到信仰的力量。此片也有一亮點,那就是真實,日軍的真實,戰爭的殘忍。無論從正義還是邪惡的角度看待日軍,日軍的大無畏精神也是值得敬畏的。我希望我國類似戰爭片,也能給人民留下真實的歷史,而並不是能到“手劈鬼子”的程度。歷史的教訓是要用真實的歷史來反映,要用尊重歷史的態度來去書寫歷史。

這便是電影傳達給我們的最簡單,最純粹的道理。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2670字

【篇一: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地球上的星星》的小主人公伊夏是一個八歲的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滿與別人並不以為然的驚奇:色彩、魚兒、小狗和風箏;甚至是別人隨意踩出的水紋和倒影。這些對於成人的世界並不重要,大人們只對孩子的分數,家庭作業和名次更感興趣。而伊夏在學校,總顯得那麼格格不入。因為這次他惹出的麻煩已經超出父母的承受範圍,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學校接受“教育指導”。在新學校,一切並沒有什麼不同,甚至愈來愈壞,伊夏必須承受與親人分離的創傷。

一天,一位新的美術老師,尼克,突如其來,用他樂觀和自由的教學風格感染著每一個學生,他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學生們都對這個有趣的老師的到來感到興奮,唯獨伊夏沒有。尼克老師很快發現伊夏並不快樂,然後他開始尋找原因。尼克老師發現伊夏最主要的問題是不能夠拼寫和閱讀,即患有閱讀障礙症。尼克老師對伊夏採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輔導,從而最終幫助伊夏找回了自己和快樂。

伊夏的爸爸雖然不懂教育,但他也是擔心兒子的。他之所以給伊夏施加壓力是因為伊夏今天的不努力,今後會遭到社會的淘汰。我覺得伊夏的父母應該靜下心來,多從孩子的角度去體會,去感受。他們應該像尼克老師一樣,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等待。用耐心,愛心去接納和包容伊夏,至少他需要健康和快樂。

尼克老師組織的學校繪畫比賽中,伊夏的畫勝過尼克老師,最終成為學校年鑑的封面。伊夏簡直不敢相信著巨大的成功與萬分的喜悅,流著淚撲進了尼克老師的懷裡。這之後,伊夏各方面成績都明顯提高,令伊夏的父母很是吃驚。伊夏也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他的臉上綻放出幸福快樂的笑容。

伊夏的成功更是尼克老師的成功。正是尼克的智慧發現了伊夏的特點從而實施針對教育,才發掘了伊夏的天性,很好的發揮了他的特長。雖然父母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很聰明的天才。但父母們可以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與愛,讓他們健康,快樂的學習與成長。

【篇二: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電影講述的是主人公“伊夏”是一個可愛、天真、活潑的8歲小男孩成長的故事。他喜歡在自己小小世界裡到處遨遊,因為那個世界裡開滿了鮮花和蝴蝶。在他眼裡,一切都是新奇神祕的。他喜歡各種顏色,喜歡魚兒,小狗,還有風箏,儘管這些都是再平常不過的東西。他會把世界上的色彩通過他的想象,繪畫成他喜歡的樣子。正是因為伊夏對世界的好奇使他闖下不少禍。

於是,為了教育好伊夏,父母將他送到嚴肅封閉的學校,這一天翻地覆的環境變化讓伊夏頓時感到無助與彷徨……

一天,學校來了一位美術老師,尼克。他積極樂觀的態度感染了孩子們。孩子們都很喜歡他,而且很快從中找到了快樂,唯獨伊夏還是悶悶不樂,這使得尼克老師注意到了這個小男孩,開始關注他。尼克老師用自身經歷,耐心的幫助和關心著伊夏,終於,在尼克老師為他舉辦的繪畫大賽裡,他克服自己的內心,找回了快樂。

電影結束,我感動極了。電影中伊夏的父母就是我們父母的真實寫照,他們在我們身上的付出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感觸極其深刻的一幕幕是,當伊夏的媽媽翻動他的畫冊形成一部動畫片的時候,當他在操場上自由自在快樂奔跑的時候……而伊夏也是因尼克老師的出現才改變了不會被普遍教育抹殺孩子才有的天性,反而變得人見人愛。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想我們的家長和教育從業者該反省一下他們的教育制度了,不能為了教育而教育。不然教育出來的不是沒有思想的機器人,就是編寫好程式的機器人!這不僅是一部非常有趣的電影,還是一部可以告訴你教育真諦的電影!這樣的電影才是同文學、音樂以及美術並存的藝術鉅作!

電影的出現用來教育人,鼓舞人,讓人們擺脫悲傷,重振希望,這才是電影所能給予觀眾的正能量!

【篇三: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地球上的星星》主人公—小男孩“伊夏”因具有閱讀障礙,成績總是很差,而哥哥的成績總是學校裡最好的,所以伊夏經常受到爸媽的批評。無計可施的爸媽決定送伊夏去一所寄宿學校,可是來到這裡依然不見起色。伊夏依舊是大家嘲笑的物件,在這陌生冰冷的環境,他開始變得對生活失去信心與熱情。

這時,尼克老師出現了。他發現伊夏和別的孩子有些不一樣,於是他開始想要了解與幫助這個好像很自閉的孩子。他坐長途車到伊夏的家裡,發現伊夏有驚人的繪畫天賦,現在卻被逼要放棄了。他努力積極的幫助伊夏擺脫困境,還為此開展了一次全校師生的繪畫比賽。最後,伊夏不出所望拿到了冠軍,重新找回了對生活的熱情,同時還挽回了家庭矛盾。

我想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美麗,並非同樣的教育方式都適合所有人。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鼓勵,這樣至少能給我們一些自信。

我很佩服尼克老師。他其實在兒童時期也和伊夏一樣有著閱讀障礙。他能將校長以及他父親的反對和嘲笑拋之腦後,盡心盡力地幫助伊夏。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老師,不辭辛苦幫助和教育我們。是老師給與我們知識,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也是老師做了我們的第二個爸媽。常言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育我們不管今後功成名就,依然不能忘記自己的老師,畢竟是他為你鋪下了人生的一段道路。

【篇四: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這幾天,我們觀看了一部電影---《地球上的星星》。看完之後,我不禁感概萬千……。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伊夏是一個識字困難的男孩,可他的智商並不低,他擁有很多美好的幻想,伊夏原來學校因為他成績不及格,而將他退學,伊夏的爸爸繼而也狠心的將他送進了寄宿學校。

在寄宿學校裡,所有的同學都嘲笑他,唯一會和他玩的只有腿殘疾的男孩羅傑。伊夏在寄宿學校裡得了自閉症,也變得越來越自卑。

直到有一天,一位老師的出現改變了伊夏,他就是尼克老師。尼克老師的出現和他獨特的教學方法使伊夏敞開了心扉,也使伊夏的父母改變了對待伊夏的教育方式。

終於,在一場尼克老師精心準備的繪畫比賽中,伊夏獲得了第一,也不再自卑,成為了真正的第一名。

電影中,伊夏有著非凡的想象力,但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孩子為了學習,不參加任何戶外活動,成為一個個頭腦發達,四肢簡單的傻瓜。而現在的生活和社會中,需要不是天才,二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好學習,什麼是都不讓孩子做,就像之前電視上說的那樣:一位男生年幼父母雙亡,由他的大姐撫養他長大,他的大姐為了讓他好好讀書,什麼事也不讓他做。終於有一天,這個男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在大學裡,他什麼事也不會做,不會洗衣服,不會疊被子,甚至不會洗碗,最後的下場只能是退學回家學習生活的基本技能。

其實,如果那些家長能多給孩子一點自由,多給他們一點自我創造的時間,世界就能充滿童真,也會少一點埋怨和悔恨,更不會存在那麼多的啃老族。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 篇9

觀後感 ,922字

他隻身一人,曾無數次在槍林彈雨中穿行,曾無數次體力不支而倒地,又曾無數次依靠那不破滅的毅力頑強地站了起來,只是為了多救一個人。

他就是二戰中隻身一人救了75人之多的美國軍醫—戴斯蒙德。道斯。而今天,我觀看了這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血戰鋼鋸嶺》,對生命的尊重,對生命的敬畏,油然而生。

誰也沒有想到,影片中那由救生繩組成的簡易滑降裝置,會拴緊75人的生命。

最令我震憾的地方是道斯竟是在零武器,赤手空拳的情況情況下,在炮火滿天、血流成河,屍橫遍野的鋼鋸嶺救下了那75人的。

他說:“我是一名軍醫,是為了在戰場上多挽救一條生命,而不是殺人,那怕下一秒我會變成一具冰冷的屍體,我也決不會用槍去對準那些妄圖想殺我的敵人。”

他說這話時十分鎮定,就像這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事一樣,但我深知它並不普通:允許別人輕易奪走他的生命,也決不允許自己去奪走別人的生命,也決不妄圖去奪走別人的生命!

這是為什麼?難道只是對一條生命最基本的尊重。是的,我小聲地對自己說到。回想起我們現在,相比道斯,我真是自愧不如。

最近這幾個月的新聞幾乎都被一個主題所承包—學生跳樓事件。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些年輕生命消失的原因都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這些人大多數為中學生,步入初中,學習壓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大,本是燦爛的笑容,由於家長和老師的無限期盼,變成愁眉苦臉,終於在頂不住壓力時暴發了,但他們卻選擇了一種最愚蠢的方法—自行尋死。但他們哪裡知道,風雨過後便是彩虹,他們歷經磨難後,面前便是一條光明大道。

可惜,年輕的血液還沒有沸騰,就變成得冰冷,這樣值得嗎?不尊重自已的生命也就罷了,但你想過沒有?你們的父母為了你們付出了多大的代價?當他們一想到自己的寶貝兒子、寶貝女兒會擁有大好的未來,卻因為一時糊塗就一命嗚呼。那流的不是淚,而是血。那傷的不僅是你們的身,而是父母的心啊!

是啊!寵了一輩子,愛了一輩子,付出了一輩子的掌上明珠就這麼沒了,誰不心痛啊!你們知道嗎?你們這麼做也是不尊重他們的生命!難道你們忍心嗎?如果不忍心就請你好好地活下去吧!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才會讓我們的天空變得更明亮、蔚藍,才會讓我們的未來充滿美好而走向成功。

海蒂和爺爺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518字

神奇的愛

星期天早上,我們小記者團組織觀看了《海蒂和爺爺》這部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小姑娘海蒂剛出生不久,父母就去世了,她的姨媽收養了她,不久姨媽又把她扔給了生活在阿爾卑斯山上的古怪爺爺。開始爺爺並不喜歡他,對他很不好,但隨著相處的時間,漸漸的,爺爺被海蒂的活潑可愛純真善良深深地吸引住了,海蒂的愛融化爺爺冷酷的外表,溫暖了他的心……

這一部電影深深的感動了我,海蒂的身世,遭遇雖然讓人覺得很可憐,然而,小海蒂面對這樣的不幸生活,不但沒有自暴自棄,對生活加以抱怨,而是用勇敢,樂觀,積極的態度來迎接生活挑戰。小海蒂熱愛生活,喜歡幫助別人。她的出現,讓性格孤僻的爺爺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海蒂的陪伴讓瞎眼的老奶奶找到了快樂,不再感到孤單;當她被姨媽賣到有錢人家時,她看見主人家的女兒克拉拉腿癱瘓了,總是坐著輪椅,總是一個人玩,她主動走近克拉拉,最後在她的愛心幫助下,克拉拉鼓起了對生活的勇氣,重新站了起來……、愛是那麼的神奇,愛的力量是那麼的大啊!

看了《海蒂和爺爺》這部電影,我受到了極大的啟發:每一個人的出生環境是不可以改變的,但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心境,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挫折時,我們不應該去抱怨去放棄自己,而是要積極樂觀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