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好家風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浙江好家風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932字

這天,我津津有味地看完了《浙江好家風》這本耐人尋味的書。這本書有五個篇章:學習篇、修身篇、治家篇、處事篇、愛國篇。裡面有很多名人名言,那些讓人尊敬的名人,每一個都是嚴於律己,熱愛學習的。每個名人的背後,都有良好的家風,家訓。正是父輩的細心教導,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了優秀的做人品格,他們才取得讓人尊敬的成就。在眾多的故事中,讓我受益匪淺的莫過於學習篇裡的王陽明的家風故事。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王陽明在幼年時期,雖然聰明伶俐,但也十分頑皮,經常忘記讀書。他的父親王華就以家族的優良傳統薰陶他,使他懂得了很多道理。王陽明從此振作精神,時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學習。為了把之前因為貪玩而浪費的時間補回來,同學們在玩耍時,王陽明卻在爭分奪秒地學習。在他11歲那年,先生告訴他最重要的事是“好好讀書,金榜題名”的時候,他卻說,考取功名並不是最重要的事,他讀書是要做一名聖賢。不在意功名的王陽明一心只讀聖賢書,最終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思想家,教育家。王陽明在他兒子10歲的時候寫下家訓《示憲兒》,第一條就是:勤讀書。在家訓中,他還對他兒子強調“心地”的重要性,只有從心入手,心懷德善,才能成為真正的“良人”。受他這份家訓的引導,他的子孫都頗有建樹,在各自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看完這個故事,我思緒飄回到過去。以前的我無論是學校作業,還是家庭作業都要在媽媽的“威逼利誘”下才能完成。記得有一次,放學回到家裡,我把書包往書桌上一扔,就準備跑出去玩。媽媽一把拉住我,語重心長地說:“振杰,從小就要養成好習慣,先認真完成作業再出去玩。你這樣一心只想著玩,可是不行的。讀書寫作業是自己的事,不能每次都要媽媽提醒。”我甩開媽媽的手,大聲嚷道:“不行,我就要出去玩,作業晚點做。”最終沒有拗過媽媽,還是心不甘情不願地拿出作業本亂寫一通,結果作業錯誤很多,慘不忍睹。看完《浙江好家風》後,我不但懂得了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而且懂得了學習並不是為了金榜題名,而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品德有智慧的人。

今天,我也要讓我的爸爸媽媽為我們家制定出符合自己家庭的家風,家訓。我相信,在良好的家風家訓的約束下,我一定會成為勤奮好學,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的好少年。

浙江好家風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1013字

初次聽到"家風家訓"這個詞,我不是很理解。後來,讀了《浙江好家風》後,我才真正明白它的含義。但它們還離我挺遠的。

在不知何時起,外公家客廳的醒目位置掛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外公家的好家風:勤勞質樸,踏實做事。去年媽媽也捧回一塊"臨安好家風家庭"的獎牌,我突然覺得好家風離我那麼近。作為這個家庭的一員,我的言行也受到"好家風"的耳濡目染。

記得有一次,媽媽的外婆,也就是我的太姥姥生病住院了。外公在醫院裡照顧她,但是後來外公由於肋骨骨折,媽媽就承擔起照顧太姥姥的重任。那個週末,媽媽要帶外公去骨科醫院檢查,爸爸又要去省委黨校上課,媽媽正為誰來照顧太姥姥而發愁,我就主動請纓去醫院照顧太姥姥。媽媽把我送到醫院大門口,讓我自己上樓,就和外公去骨科醫院了。

我在去太姥姥病房的路上,心中暗道,我一定要像媽媽一樣照顧好太姥姥,頓時覺得自己充滿了力量,是個小小男子漢了。

到了病房,太姥姥已經在掛鹽水,我叮囑太姥姥:"如果有什麼事情,您就叫我,今天上午就讓我來照顧您吧!"太姥姥雖然眼睛看不太清楚,但是耳力挺好,直誇:"乖孩子,乖孩子"我就在邊上,一邊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吊瓶,生怕一沒看住掛完了,一邊和太姥姥聊著學校裡發生的趣事,太姥姥被我逗的哈哈大笑!她一直不停的誇我孝順……很快,三瓶鹽水順利掛完了。

沒過多久,一個護士走進來讓太姥姥去檢查室檢查。太姥姥緩緩地從床上坐起來,移到床沿,我連忙把鞋子給她穿上。看見她去拿柺杖,我又飛快地把輪椅推到太姥姥身後。太姥姥好像有點不太放心我,問我:"你會推嗎?"我拍著胸脯說:"您就放心吧,我這個曾外孫啥時候出過錯!"其實,第一次推輪椅的我心裡還發虛呢,但是此刻我得給太姥姥足夠的安全感啊!沒想到,輪椅在我的手中聽話極了,我駕輕就熟,快步推著太姥姥來到了檢查室門口。突然發現檢查室的門有點小,我放慢速度,小心翼翼地推進去,推進去就有一堵牆,我就握著右剎車,讓左輪緩緩地繞著右輪轉動,讓太姥姥向右移動,再鬆開右剎車朝右邊推去,就這樣到了醫生檢查的地方。檢查完,推回病房對於有經驗的我來說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了。

正在我和太姥姥聊得正歡的時候,媽媽也回到了病房。媽媽說:"兒子雖然調皮淘氣了一點,但是關鍵時刻還是很有用的!看來我可以光榮下崗了!"其實我覺得這都是我在這個家裡潛移默化所造成的啊!

這樣的好家風就像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它代代傳承,從祖輩影響到父輩,又從父輩影響到我,以後也將會影響著我的下一代。

中國好家風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422字

人們常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但是究竟什是家規呢?每個家的家規又是怎樣的呢?這些問題,有些人可能就不是很清楚,不用擔心,今天我就跟大家講一講家規。

家規就是家風,也就是一家五口的行為習慣,和做人的標準。這個家庭成員如果不讀書、不知禮那就沒法談家風了;如果這個家庭成員不孝,那麼家風也是一場空嘛!

由此可見家風是由知書達理、孝順兩部分組成。如果家風被打破了,就很難和人共處,因為沒有人願意和那些自私的、沒文化又不講理的人相處啊,結果會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了,那以後就沒人會跟這家人交往了,家風是不是很重要啊?

家風是一個規矩,看不見摸不著,但你得遵守它,它才能讓子孫後代延綿得更長,走的更遠、更加卓越。如果?案黽彝ゼ曳綞頰餉春茫?欽飧齬?業墓?緹禿艽苛劑耍?飧齬?冶鞀岣?臃比儼?ⅲ?/p>

我家的家風嘛,知書達理我做得不太好,孝順這一塊做的還是可以的,我現在還是小孩子,不是說一定要買好吃的給家人吃才算孝。

中國好家風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458字

《中國好家風》這本書以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這十五個字概括了中國良好的家風。通過小故事和大道理講述了當代和傳統的結合,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地詮釋了中華優秀家庭的倫理文化。

讀了這本書其中我最喜歡是《諸葛亮智退敵軍》這篇故事。故事裡面寫道當時蜀軍由於軍事上的失誤,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戰略要地——街亭,所以對魏軍的攻勢也是由進攻轉為防守。諸葛亮在西城得知司馬懿準備率領大軍活捉它他。諸葛亮這次來吸塵辦事沒有大象跟隨身邊,只有五千兵馬,而司馬懿有15萬人馬。

而諸葛亮用了一記空城計,成功將司馬懿的15萬大軍嚇退,非常的聰明。

托馬斯也說過。智者寧可防病於未然,不可治病於已發;寧可勉力克服痛苦,免得為了痛苦而尋求慰籍。所以智慧在家庭裡面是不可少缺的,智慧可以讓一對,即將離婚的夫妻變成非常體貼他人的好家庭。

在中國好家風裡你可以感受到他們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慢慢的你也會變成一個對父母非常好,而且富有智慧,勤工儉學的,終於奉獻,不怕恥辱,非常勇敢,非常守信的人。

中國好家風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689字

讀了好書,就像吃了蜜一樣甜;讀了好書,就感覺世界美景都聚集在眼前;讀了好書,不管過多久,內容都記憶猶新。《中國好家風》就是這樣一本充滿魅力的好書。

書中講述了許多賢人的故事。無論是有仁厚之心的丙吉、捨命救友的張進之,還是聰明機靈的王戎、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中國好家風》把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寫得生動傳神、活靈活現,同時傳達了仁義禮智信的道理。

在“智”篇的這麼多人物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神童”項橐。一次,他在路中央玩耍,碰到了聖人孔子,他倆就開始了提問比賽。結果項橐輕鬆勝出,成為了“聖公”。

項橐人小鬼大,聰明伶俐,他不懼權威,巧言善辯,令人嘖嘖稱讚的原因是他平時總愛問為什麼,遇到問題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

“信”一篇裡,《皇普績守信求責》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皇普績唸書的地方規定,違反規矩的人都得挨板子。一次下課後,皇普績和表哥們一起下象棋,都沒有做作業。放學後表哥們都捱了板子,懲罰他們的外公不忍心對皇普績下手,最後皇普績讓表哥們打了自己板子。

開始我不理解皇普績的行為,但聽了他一席話後,不禁感嘆:皇普績是一個多麼守信的人啊!

正如書中所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一個家庭所承襲的優良家風,不僅是個人的小事、家庭的私事,更是涉及社會風氣、國家建設的大事”。《中國好家風》一書傳承了中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化瑰寶——傳統文化,並記錄下了古人們的高尚品質。我們要好好學習這些優良家風,代代相傳,才能把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讀《浙江好家風》有感 篇6

讀後感 ,1059字

家給人溫暖,它是人們唯一的定所。但是,家要有家的樣子,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訓,是指家庭或家族祖輩對子孫後代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就是一個家的規矩。

從我記事起,爺爺都要和我說起他小時候的故事,感嘆要懂得珍惜幸福、回饋社會。上了小學之後,我聽爸爸講起:“你的祖籍是溫州,爸爸小時候啊,爺爺的家境沒有現在這麼富裕,爺爺小學讀完就輟學出去打工了。”我一手托腮,一邊想象著奶奶勤儉持家的樣子,一定很辛苦吧!“後來,爺爺創辦了自己的皮革廠,開始有了錢,他就捐了五萬元給村裡修路。那時候的5萬元可值錢啦!那時候萬元戶可都是很少有的。”爸爸對我講述著爺爺的歷史。“那麼多錢捐出去,他不心疼嗎?”我好奇地問,想起爺爺平時穿的那麼樸素,一看就不像一個有錢人,我要買個樂高他都覺得貴,爺爺居然可以一出手就捐款5萬元,有點不理解啊!

這次小長假,我跟爸爸回了老家,那裡有爺爺捐款修建的吳家祠堂,發現爺爺經常關注社會新聞,家鄉有需要幫助的地方,他都會熱心牽頭,力所能及地幫助。

這讓我想起我看的的一本《浙江好家風》裡的類似故事,這書裡有個陳龍正的故事,也是講他不沉溺於奢侈的生活,樂善好施,經常救濟人們糧食,幫助人們,並且帶頭捐款,還鼓勵富商們一起捐款做善事。我漸漸有些懂了。

從一年級開始,爸爸媽媽就帶著我組織小朋友義賣,把自己家裡閒置的書、玩具等整理擺攤,還去網上批發一些書籤、電子手錶等義賣,有時候,我也用超輕粘土做一些小玩意,什麼掛件啊,筆筒啊之類的,雖然費功夫,但是能夠賣出去,還是很開心的。為了給災區小朋友或者貧困學校的學生籌得更多的善款,我會想些推銷的方法,賣力地兜售:“阿姨,我們為災區義賣,你看這個書籤現在買五贈一,很划算的,還能獻愛心,買幾個吧!”看著愛心箱裡的錢越來越多,我覺得滿滿的成就感。在自然博物館、在西湖文化廣場,都留下了我和同學們奔走義賣的身影。

除了義賣,我還和朋友們一起去西溪溼地那裡遊客集中的地方撿垃圾,送給遊客我們自己製作的環保小書籤。一個上午,我們就像是一個個探測儀,眼睛不停地搜尋著地面的香菸頭、餐巾紙、廢棄包裝紙等垃圾,有時候還為了用筷子夾同一個垃圾你爭我搶。

幸福源於對生活的滿足,感恩源於對幸福的感知。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明白“珍惜幸福、回饋社會”這八個字的含義,雖然爺爺和爸爸從來沒有把這八個字寫出來,但是他們卻用行動在讓我體會,帶我傳承。

浙江好家風 篇7

國三作文 ,884字

我們的家庭不大,但足以讓每位成員感到溫暖;我們沒有明確的分工,但必要的家務總有人去做;我們沒有明確的家規,但教養仍能在每個人身上體現。也許,這就是我們的家風。

說起我的外公,總會想起,每天晚上因為責任而被緊緊鎖起的大門;總能望見,床頭那疊因為愛而被折得整整齊齊的衣服;總能聽見,廚房中因為體諒而時時傳來的刷碗聲……

我的爸爸,像一匹成年成月奔波的馬兒,任憑所有的勞累都化作潔白的染料,在他原本烏黑的頭髮上烙下痕跡。但他總會在休息的日子裡,停下他的馬蹄,陪伴著他的家人,給予我們傾盡所有的關心。

家中,還有一個忙碌的身影—我的媽媽。每天早出晚歸,常常到家時還有成堆的為改完的作業。但她,總是在外婆外公的一聲喚中,我的一聲“媽媽”中,毫不猶豫的停下手頭的工作,幫助我們。她,也總能在排得滿滿當當的工作中,留出一份最恬然的時光送給我們。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的外婆,從我出生那刻起,就一直陪著我,照顧我。她也是家裡最勤勞的,但她從未抱怨。每天第一個起床,為全家準備早餐;每夜,最晚一個睡覺,不為什麼,她每次都說“只有我們都睡了,才能安心入眠”。每週僅有在家享用的3頓晚餐,外婆都會精心準備,總想著換花樣。買,洗,燒,一人承擔。每當週五放學,迎接我的少不了滿桌的飯菜。而外婆,則總是坐在餐桌前,等待著我和媽媽的歸來。一次上學時偶然的抬頭仰望,竟發現外婆在陽臺目送著我的身影。

那天早晨,我早早的等在了樓下。天上飄著濛濛細雨,不得不躲進車庫的玻璃棚下,耳旁樹葉沙沙。一片飄落的樹葉勾起了我的餘光,下意識的順著它抬頭仰望。突然,在層層高樓中一戶陽臺上,有一個靜靜觀望的影子,定睛一看—她,是我的外婆。縱使隔著數10米的距離,身上卻頓時感到關切的目光。後來我才知道,每天上學時,外婆都一直站在陽臺無聲的守候,直到我上了車,才會安心離開……

這就是我的家,一個溫情而有愛的家。彼此之間的關心和照顧,父母對長輩的“孝”,都是我們良好家風的體現。我的心裡即使被填得再滿,也總有一個你。正是因為心中這份無形的愛,才牢牢拴住每個人的心,成為彼此無時無刻的牽掛!

浙江好家風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574字

家風是家的傳承,是家的風氣。它如同我們的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我們家的家風也跟浙江許多戶家庭一樣,有著優良的傳統美德。

有一首詩叫作“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而我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的。記得小時候,有一天,我實在吃不下飯了,就把米飯給倒了,沒想到,我就聽到了爸爸媽媽嚴厲的斥責聲,“你怎麼能把飯倒了呢?你應該珍惜糧食,如果這個是你種的大米,收穫的糧食給人倒了,你心裡是什麼滋味。”“我不過是倒了一碗飯而已嘛,至於這麼大驚小怪嗎!”我心裡很委屈。爸爸語氣稍微柔和一點兒對我說:“璐璐,剛才是我聲音對你大了一點,可是你想一想,現在有這麼多山區裡的孩子,吃不飽穿不暖,但我們城市裡的人還總是把剩菜剩飯扔掉。”話音剛落,媽媽用慈祥的目光看著我,然後勸我說:“剩餘的飯還是吃了吧,這麼點飯吃完就當是積德。”他們注視著我,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頓時我的小臉變得紅撲撲的,也知道了自己的錯誤,拿起碗筷吃得一顆不剩。我低下頭,說:“爸爸媽媽,我以後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了,對不起!”爸爸就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們一家子又充滿了笑聲。

家風就像我人生的指南針。指引我方向;家風就像為我鋪的小路,讓我踏著它繼續前行。這種勤儉節約的家風讓我受益匪淺,我也希望這種良好的傳統美德能夠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發揚下去。

一諾的家風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417字

這是一部以家庭、家教、家風為主題的兒童小說。

寄居在城裡的小學五年級學生唐一諾,為了交乒乓球特訓班費用和貼補家用,和同學來到青青酒店想打一份小工。沒想到突遇檢查組,同學們四處逃竄,而他誤入冷藏間,後被區教育局副局長髮現……

隨著情節的發展,唐一諾和家人的故事被一層一層揭開,才知道他的善良、純樸、熱情、勤奮、通達等諸多美好品質都源於他的家庭教育,源於良好的家風。

小說以疏朗恬淡的語言娓娓道來,全書讀起來波瀾迭起,扣人心絃。

讀完這本書,我有了許多的感想。我懂得了家庭是兒童精神成長中最重要的“搖籃”,家風時時處處影響著我們的成長,包括家長的言行、氣質、性格、品德和思想。

好的家風,猶如陽光,在它的照耀下我們可以成長為精神明亮的人;相反,壞的家風猶如霧霾,孩子的心靈因此會受到汙染。古今中外,大凡名家賢士,均有良好的家風。父母親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的榜樣對我們的引導尤為重要。

浙江好家風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935字

家風是一盞燈,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風是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風是一面鏡子,時刻發現自己的弊端。

我們家的家風是:誠實守時、勤奮好學、孝老愛親、拾金不昧。

記得我第一天去小學報道時,因為賴床差一點就遲到了。媽媽一把把我從床上拖起來,拉去洗手間給我洗了一把臉。隨後,我和媽媽帶著早餐狼狽不堪地上路了。在路上,媽媽對我說:“小渝,做人一定要守時。你想想如果你和別人約好時間出去玩,而你卻錯過了時間,別人會高興嗎?說不定下次就不和你玩了。”我好像體會到了什麼,想著下次不敢這樣了。久而久之,每當和別人約定好時間我總會在自己的本子上記錄下來,早點到。平常上學也是,即使是寒冷的冬天,我也不會賴床,會提早起來。這多虧了媽媽的教導。

我們家不光誠實守時,而且勤奮好學。我們家總藏書量有好幾千冊了,書櫃都裝不下了。我們每天都會在晚飯過後,拿著今天讀的書分享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詞好句,已經持續2年左右了,這大大提高了我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寫作能力。不僅如此,我們還會訂一些報紙、雜誌,每人一份。每年光是用在買書上的錢,就要好幾千了!

我們家還十分崇尚孝老愛親。爸爸媽媽每天一下班回來,沒有在玩手機,而是在陪外公外婆聊天,吃完飯還會陪著他們散步。我也會在做完作業後和外公外婆一起討論從電視上和報紙上看來的新聞,討論得異常激烈。我爸爸媽媽還會隔一定的時間給他們按摩一下,捶捶背。他們常常是高興得笑開了花。

不過,我們家最有特點的家風便是拾金不昧了。記得有一次,我們在貴州旅遊,突然發現在不遠處的草地上竟然有個黑色的錢包。我立刻去撿起來,開啟來一看:哇!有一大疊鈔票,還有幾張銀行卡。我嚇壞了,不知該怎麼辦,結果又把錢包扔回到了地上。媽媽看見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看,錢包裡有這麼多東西,丟失錢包的人一定很著急!如果我們把它扔那兒不管的話,這個錢包可能真的會被弄丟的!我們還是把它交還給丟錢包的人吧!”後來,我們沒有能夠等到失主,最後把錢包交給了景區的工作人員。這件事情雖然很小,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現在,“誠實守時、勤奮好學、孝老愛親、拾金不昧”已經成為了我的座右銘,我每天牢記它,為的就是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個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