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文化研學行之粵韻樂相關作文20篇

水鄉文化研學行之粵韻樂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450字

早晨天灰濛濛、陰沉沉的,灰白的濃霧籠罩著整個城市。走到戶外涼颼颼的感覺。今天我們的目的地是麻湧粵劇博物館。

到了博物館,我們排成兩列,陸續走了進去。熱情的曾奶奶給我們介紹了粵劇的傳統文化,還詳細的講解了曾師馬的故事,她說這裡的學生因為勤學苦練在各種比賽中奪得了許多獎盃和金牌呢!

等曾奶奶介紹完以後,我們往排練廳走去。那裡有許多的學生正在排練,見我們進去,老師和學生都高興的鼓起掌來。然後排練的老師用棍子有節奏的敲打著牆上的白板,所有的學生跟著敲打聲唱了起來“哆來咪哆,哆來咪哆,咪發嗦嗦,咪發嗦嗦……”那搖滾的節奏真好聽,大家都聽得入迷了,他們認真唱完後就完美謝幕了。這時我們的老師說所有的男生女生都換上戲劇服,換完衣服後,男生們都拿起紅纓槍耍了起來。接著,老師又說想拍一張三國之戰,大家想起了三國演義的情景,有的做著衝刺的樣子,有的做著抵抗的樣子,我則做著打勝仗的樣子,開心極啦!

今天我學會了粵劇的知識,還親身體驗了?劇的裝扮,收穫真大!

水鄉文化研學行之塑塑樂 篇2

國小二年級作文 ,365字

今天我和東莞婦女兒童中心的同學,前往麻二文化館參觀。

到了文化館,賴老師先教我們用粘土如何做樹、魚、山等一些裝飾品。然後發給我們每組一袋粘土、五把剪刀、六張紙和一卷膠布、還有五根竹筷,道具發完了,我們開始做模型。

我先拿起一塊黑色粘土,把它拍扁,做龍舟的船底。再把一塊紅色的粘土捏成梯形做船舷,接著用一根竹筷和一塊黃色粘土,做了一面黃旗,我把黃旗插在船頭,用膠水固定住,一個船身基本就做好了。然後我用棕色粘土揉成又小又圓的球,做人頭。用黃色粘土捏成細條粘在頭上做頭巾,再捏出人的身體,一個模型人就做好了。我把人放在船上,把模型交給老師,老師誇獎我做的好,旁邊的人也在說:“真厲害呀!”我得意極了。

最後,老師把我們的模型拼在一起,做成了一副壯觀的麻湧模型圖。看著我親手做的船在河裡漂著,別提有多高興了。

山水與文化作文 篇3

話題作文 ,2710字

【篇一:山水與文人】

山水是大自然的畫,掛在那裡,一掛就是幾千年;畫前的文人是歷史的筆,望著畫,望著望著就把自己溶進了畫中……

有的山雄偉,拔地而起,高聳入雲。遠遠望去,山腰間雲霧環繞;站在山腳,極力仰視山頂,望到雲層遮住視線。

有的水激盪,或渲洩成瀑布或奔湧成河。瀑布一落千丈,粉碎石塊撞到懸崖底,濺起萬千水花;江河浩浩萬里,奔騰不息,匯入汪洋。

有的文人嚮往這些山水的豪邁大氣,他們為山水稱頌,於是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氣度,有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情懷……他們融入山水,於是有李白有“寫萬里黃河”的胸懷,有“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的感嘆……

有的山青翠連綿。汲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養萬物之天年,一座又一座接連起伏,構成錦繡山川。

有的水明淨秀美。從地下浸出,流動著甘甜,匯成小溪,在山間嬉戲;流入湖泊,靜靜地倒映周圍美景。

有的文人喜愛這樣的山水。青山綠水顯得那樣和諧迷人。於是有陶淵明“見南山”的悠然,有王維“鳥鳴澗”的幽靜……他們痴迷於這樣的山水,於是有白居易吟唱:“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裡白沙堤”,有朱熹喜悅的探求和發現:“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山是骨架,水是血肉,山水相互融合展現出人間美景;山水養育了文人,文人滋潤了山水。

哪裡有山水,哪裡就有文人的嚮往;哪裡有文人,哪裡就有山水畫。

山水依舊掛著,畫前站著文人……

【篇二:秋日鄉山】

家鄉的山雖說是太行山的餘脈,可是早已沒有了那山高林密、峰迴路轉的磅礴氣勢,因此,每次放假回家,父母讓我去地裡看看莊稼,散散心,我總是一副老大不願的樣子。

今年的秋天似乎來得特別早,中秋還沒到,母親的電話卻一個接一個地催我回家收秋。誰知,就在我回家的第二天早上,父親就意外地從打工地回來了。

玉米還有些生,當務之急自然是收棗兒了。父母拉著小車走大路,我扛著杆子抄小路。

雖是中秋,景色到底多了些蕭瑟,我就是踏著林中一層厚厚的落葉登上山坡的。當我站在自家田旁的山峰上眺望時,卻別有一番景象:蕭瑟的落葉掩映著收穫的糧車,像是在默默地祝福;高秀、挺拔的玉米遮住了道路兩旁的陽光,顯得蓊蓊鬱鬱,樹邊的野草竟瘋長的漫過了人腰。遠處的棗樹葉子已從翠綠褪成了鵝黃,帶著些微微的感動,迎著朝陽下的微風搖動。溫暖而令人流連的色彩中,綴滿了“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焰火欲燒人”的棗兒,一陣醉人的微風襲來,我不禁脫口而出:“天火點樹葉鵝黃,風吹露滴草沾香。疑是行者翻天爐,卻道周郎遺火光。”

這時,我不禁對家鄉的山肅然起敬,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這裡沒有“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文人騷客,也不會引起遺世索居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然,更不用說激起軍政驕子發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萬丈豪情。這裡有的只是農村人的淳樸,收穫者的喜悅,奉獻者的無言!

家鄉的山啊,你用王者的胸懷、仁者的大愛和母親的汁水,包容養育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甚至在百花殘落、萬木枯萎的季節,還為我們送來收穫和喜悅。

如果有來生,我願意變成一座山,為人們承擔風雨,為人們帶來生命的希望。

【篇三:山水的盡頭】

隨便翻開一頁歷史,都能感到那來自山間的浩蕩之風,聽到或婉轉或激越的水聲。一個默然佇立,一個蜿蜒流淌,山與水,組合成一幅絕妙的圖畫,懸掛於人們的心頭,再也難以揮去。

依山傍水,結廬而居,多少文人隱士詩意地棲居於山水間。那一篇篇詩文怕是他們寫給山水和自己的吧!山之魂,水之韻,也只有他們才能體會得深。

山與水,就這樣走進了一位位清高孤傲的文人隱士心中,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力量,折服了諸多才子,使他們甘願用生命為山水而歌。

我循著那一篇篇詩文去探尋山水的盡頭,看那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世界。

南山下的菊花開得正盛,它們在迎接從官場走來的陶淵明,區區五斗米怎能折服詩人高貴的心,於是,南山下多了採菊的身影。因為他,那菊花的幽香飄過千年,遙遠的歷史中多了南山的風姿。也正是這樣的菊與山,造就了陶淵明。

面對官場的黑暗,李白嘆一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轉身而去,走向了山水。淥水盪漾,煙波浩渺,和青崖間的白鹿一起遍訪名山大川,徜徉於山水之間。山與水,融進了他的生命。

幽靜的竹林中,王維伴琴而坐。明月映照著他內心的孤獨,一腔心事付瑤琴,唯有山水聽。然而,有這山水便也足夠了。山風吹散他的寂寞,流水喚醒他內心深處那個靜謐的夢。

他們從黑暗和迷霧中走來,走向山水。讓山風吹散頭頂的陰雲,讓流水洗去心中的汙濁。山光水色固然醉人,但我想歷來文人隱士所關注的,該是那美景背後、山水的盡頭一個真正自由的精神世界。

他們的人格與官場不符,那裡有太多狡詐和爭鬥,於是,他們轉而走向山水,在山水之間構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園。在這裡,無需阿諛奉承,沒有勾心鬥角,這裡有的是山的靜默與水的靈動。

從此,文人隱士的生命再也無法與山水分開。

【篇四:山水乡村文化】

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曾寄情於祖國的壯麗河山,而我,獨愛鄉村的山水、山村的文化。

在我的家鄉,沒有高聳入雲的山峰,但這裡的山卻永遠忠厚地佇立著;在這裡,沒有波濤洶湧的大江大河,但這裡卻永遠流淌著清澈的小溪,流淌著清澈的童年。

鄉村的山不高,無需費力攀登,但你可以從山腳奮力衝向山頂,體味一次飛奔的感覺。站在山頂之上,你依然可以眺望遠方,眺望遠方片片綠蔭掩映下的屋舍,眺望遠方藍色的天空和無盡的渺茫。

村裡的少年經常來到山上,村裡的老人和兒童也來此閒遊。人們登上山,望見了藍天白雲,領略了無限風光,感到了無比的恬靜,之後,他們就欣然歸去。但山的奉獻卻點燃了少年的激情,喚起黃髮垂髫者的活力,讓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感受到那隻屬於鄉村的質樸風情。

山佇立在鄉村的一方,水卻流淌在鄉村的胸膛;山讓村風質樸,水讓心靈澄澈。

村旁流淌的河水,是孩子們天然的遊樂場。孩子是水上的鴨子,時而在水中翻騰,時而在水面擊掌,時而長吸一口氣,鑽進水中,追趕水世界裡的精靈。水永遠是那麼清澈,保護著孩子們純潔的心靈不受沾染,天藍色的水最終哺育出清澈的童年。離不開水的孩子長大了,依舊需要流水的哺養,冥冥中似乎人的心靈已與那般的流水渾然一體,不可分離。

在寧靜的田野中,在山水的環繞中,農民們不停地播種著,收穫著。有了青山,有了綠水,人們心中便有了動力,對未來就有了希望,世世代代的生命也就在時光的流動中輪迴著。

一束陽光不經意地照在一滴墜落的汗水上,卻在頃刻間散射出萬道光芒;一道道光照在山上每一株招搖的小草上,照在每一顆晃動的水珠上,照出了太陽的笑臉,照出了一幅和諧美妙的鄉村畫卷。

校園文化藝術節之隨想 篇4

國一作文 ,721字

我們的生活平凡而真實;我們的生活繽紛而快樂。現在,我們繽紛而快樂的生活是這次展示我們才藝的校園文化藝術節。

雖然校園文化藝術節閉幕了,但是閉幕演出體現給我們的並不是沉重的“落幕”,而是更加精彩紛呈的表演帶給大家的歡笑。

演出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相聲《五官新說》。這原本是前幾年春晚上的節目,很有趣味性。但這畢竟是能上春晚的節目,難度係數自然很大。這五位同學能夠“勇敢”地選擇這個相聲來模仿,並背下如此長的臺詞,而且還真的把春晚上這個相聲帶給大家的歡笑“原封不動”的搬到校園的舞臺上,著實讓我從心底生出由衷的讚歎和佩服。這樣的節目,充分體現了我們四中的學生有“能力”。

之後還有一個小品也令我開懷大笑,那是現代版的追星族,是經過改編原著後產生的一部優秀作品,把原來女生扮演追星的學生這一角色改為男扮女裝,使小品更多了一層搞笑成分,讓大家在笑聲中真真正正地快樂了一番。而這個小品對我們來說也是有意義的,告訴我們不要瘋狂而盲目的追星。體現出我們四中學生追星並不是瘋狂,而是汲取偶像優點充實自我,體現出我們有“個性”。

在歌曲節目中令我欣賞的是初二同學演唱的《最初的夢想》。演唱者把她真實的對夢想的理解與感悟包含在歌聲中,深情演唱,深深的打動了我,引起了我的共鳴,讓我對“夢想”也產生了感悟:夢想這個詞對於我們並不陌生,我們漸漸成長,已經是中學生,正是帶著夢想踏上奮鬥的征程的時候。“最初的夢想,緊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能在半路就返航…”。我們的夢想不會返航。我們擁有“夢想”。

我們擁有能力,我們擁有個性,我們擁有夢想。我相信,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會繼續努力奮鬥,帶著我們的能力、個性與夢想勇敢、大步地向前進發,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精彩。

東風堰水情文化 篇5

國二作文 ,804字

天佑焉城蓋世功,幽幽古堰喚東風,稷功百代桑麻事,禹跡千秋倉廩豐。分水毗盧懷邑令,洞山彌勒頌胡公。人間有口碑皆是,峴首桐鄉香火籠,潤澤民生東風堰。

走在東風堰旁,青衣江畔,耳邊隱隱傳來千年前的詩,青蓮居士吟唱著“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腳下是詩仙當年詠歎之水,身旁是古今聞名的平羌之江。我自豪,因為我是被你——東風堰養育大的夾江人,是你萬千子女中的一個。

東風堰,明清古堰,不廢江河萬古流。他書寫天人合一的傳奇!東風堰,澤潤民生,造福百姓千百年。它承載著養育萬千人民的偉大使命!東風堰,涅??之身,它是夾江人恆定在心中的一份驕傲,一份自豪。

自從2014年9月16日,東風堰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名不見經傳的它立即聲名鵲起,聞名中外,在新時代的曙光下熠熠生輝,成為了史冊上永載的文明。

東風堰,作為明清古堰,潤澤萬民,福佑夾江500餘載,浩浩蕩蕩,是歷史的輝煌。東風堰流經千佛巖時,古老的棧道與莊嚴威武的石像,相得益彰,守護著夾江35萬人民的幸福。逶迤的水勢,穿山越城,引得無數文人墨客歎為觀止,為其傾覆一顆顆愛山水,愛江河之心。你奔流不息,給世人留下了千年的回憶。

東風堰中詩意多。乘一葉輕舟,渡青衣,觀山水,賞文明。只見“禹跡千秋”,大禹治水,傳頌千萬年,其精神影響著每一個人。千千萬萬為之奉獻的人,如大禹一般奉獻自己,成就他人,這便是東風堰之精神吧。萬詠崖上,有著無數人的心血,東風堰中,有著無數人的青春。祖先為我們無私奉獻,我們理應傳承其愛故鄉、愛人民、愛一切的大愛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一個有擔當的人,接千古遺風,做傳承之人。

華燈初上,漫步堰畔,看碧波盪漾,觀樹影婆娑,兩岸青山夾一江,潺潺江水過大堰。茵茵綠草兩道,小橋流水心神怡。壯哉,我東風堰;樂哉,我夾江人!

我在傳統文化中學語文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9字

語文,它猶如一縷春風,邁著輕盈的步履,掠過我們複雜的情緒。有了它,人們不再有交流上的隔閡;有了它,世間的一切都變得美好,到處充滿了關愛;有了它,世間的語言將會騰空發展,讓交流傾注在人間的心田……所以,語文是無處不在的,小至平常的交談,大至史書卷本,它才是成就世界的基礎。

語文是對聯,在家家團圓,歡慶過年的時候,總是需要一些美好的祝福語祈求來年的幸福,這時,對聯就產生了。比如:“五湖四海皆春色,萬水千山盡德輝”,看這些絕美的詩句配在那紅色的字條上,充滿了喜慶,所以到了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把以前的舊對聯撕掉,再貼上新的“總把新桃換舊符”,也代表了在新年伊始,新的運氣和新的計劃。

語文也在那詩詞中。春天,桃紅柳綠,我會情不自禁吟誦“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夏天觀看自家池塘的時候,都忍不住吟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來表現出快樂之感。不僅這樣,這些詩也很押韻,聽了一遍之後就立刻會聯想到在那夏天的池塘邊,剛剛長起來的荷葉上,尖尖的花苞才露出水面,但是蜻蜓早已知道了夏季即將來到,早已在河面上飛來飛去了。

當秋天來到時,農民在外面辛勤收割,最後磨成大米盛飯到我們的飯碗裡時,大人們總是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來教育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知道了這些米飯來之不易,是辛勤的勞動人民培育的結果,每一粒都浸透了農民的汗水,不能浪費。

所以,語文是美好的,它是民族文化和特殊美好象徵的結合體,我們要在傳統文化中學好語文。

文化伴我行 篇7

高二作文 ,997字

中國作為一個傳承了五千年的古老國家,其內涵是無法揣摩的,中國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中國文化在經歷了時間的洗滌後,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把其中的精華保留了下來,去其糟泊,取其精華形成了現在的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華夏文明為基礎,再結合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習俗,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使不同民族相互瞭解,促進了各個民族的友誼,使國家團結。

中國傳統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特有內涵,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習俗,例如春節南方吃湯圓,北方卻吃餃子,這雖然有所差異,但是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儒家文化,儒家的仁愛對中國的影響至深,儒家文化更注重人倫之間的關係,儒家所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是中國文化的金科玉律,儒家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本,但是中國傳統文化也不乏道家的自然,墨家的無私,法家的嚴謹,佛教的奉獻,這些偉大的思想造就了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傳承的過程中也形成了許多特色,例如四川的變臉,中國的京劇,以及代表中國靈魂的書法……

談起變臉我們就能想起彭登懷,他是中國變臉的傳奇人物,他把中國的變臉帶到了國外,使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到了西方。

一說起北京的京劇,梅蘭芳都應該是大家熟知的人物,梅蘭芳在他五十餘年的舞臺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人稱為流派。

中國的書法代表著中國的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魂,古代書法大家王羲之,他作為古代最為出名的書法家,寫得一手好字,被尊稱為“書聖”,他的書法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他字不受任何拘束,擺脫了漢魏之風,獨成一家,說他是書法的創始人也不為過。

他們都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文化的發展,他們覺得可以嗎,顯然不會,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內心得到了安寧與釋放。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的魂,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更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是全人類珍貴的寶藏,無盡的財富。

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需要我們,我們身為炎黃子孫,作為未來祖國的希望,要把中國傳統文化印入腦中,要把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在傳承的過程中,我們要創新,也要吸取外國的優秀的文化特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變得越來越豐富。

讓我們接住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接力棒。讓中國傳統文化伴我行。

拯救文化並非消費和娛樂 篇8

高三作文 ,1136字

一橫一豎,一撇一捺。縱橫交錯,蜿蜒綿長,勾勒出傳承千年華夏文化的紋路和脈絡。這圖線與精氣的水乳交融,造就了中華民族的圖騰。這充滿靈氣與智慧的語氣符號,便是漢字。

然而,隨著現代生活在科技創新的裹挾下高速發展,漢字所佔有的精神文化領域和地位正逐漸淪喪。提筆忘字,遇結構稍複雜、使用略冷僻的漢字便杳無印象的情況實在是家常便飯。手指運轉軌跡不再是推動筆尖在光潔的紙面上縱橫捭闔,而是在螢幕上輕靈躍動,令人眼花繚亂。大資料時代飛速流動的資訊,匆忙的生活節奏逼迫著我們在溝通交流、敘述記錄時只注重高效、實用至上。於是,貫穿於我們生活中間的漢字愈發單調,傳統漢字應用的重音、形、意原則完全被忽視,各種自創的同音字、詞、句廣泛流行於各個社交網路平臺……

試想,在現代文明程度如此之高的今天,人們對於漢字辨識率反有下降,這是何其荒謬的一件事?因此,在一片拯救漢字呼聲中,《漢字聽寫大會》等節目應運而生。

作為當下最具代表意義的節目《漢字聽寫大會》似乎承擔起了喚醒人們對漢字文化保護意識的重任。在選手的精彩角逐中,專家評委的專業評析中,漢字的重要性蘊藏於競技趣味之中感染著觀眾,一時間,漢字逐漸成為人們之間的熱點話題。青少年看到同齡人於舞臺上運籌帷幄,自然躍躍欲試而展開與同伴的較量;成年人被引發對以往學習生涯的緬懷以及自身素質提升的心理訴求,同樣會在日常生活中開始刻意著重注意於漢字的使用……種種跡象表明,漢字作為漢文化的代表將會迎來新的繁榮。

然而,在我看來,這種繁榮即使會出現,也只會是非理性繁榮,是短暫的。我不禁想起前一陣子風靡一時的“冰桶挑戰”活動,從最初的美好初衷到最後的娛樂至死,社交媒體再次展現了利用文化壯大己身的力量。而同樣感受也能在這類漢位元組目中感受得到。首先,必須承認《漢字聽寫大會》對拯救漢字文化的積極意義,它在警醒人們應該重視和熱愛漢字文化方面起來了拋磚引玉的作用。但是我想這種影響終究是有限的,短暫的。畢竟以漢字難度等級建立起來的智力挑戰雖能激發人們挑戰自我的精神以及因長期文化缺失的所引發的心理補償,但這無法從追根溯源的角度讓人們感受漢字真正的魅力,所以必定不會長久。走出賽場,迴歸生活,人們對漢字的熱忱又會保持多久?因此,將希望寄託於如此娛樂性的節目是不正確的,它又何其能擔當起拯救漢字文化的重任?

或許,我們應該明白:讓擅長書寫漢字,天天與漢字打交道的學生群體參與競技只是徒增趣味,是消費文化的節目罷了;而讓大部分已對漢字生疏、遺忘的人重拾手中筆才是真正的公益文化事業。拯救漢字,決不可將其作為一個話題來過分消費和娛樂。

正如哲學家齊奧朗於《在絕望之巔》中所言:唯有靈魂的震顫才能奏出生命的華章。讓我們的心靈透過當今社會生活的浮躁,重拾遺失於歲月的美好!

論學習之苦與樂 篇9

國三作文 ,642字

當今社會,最離不開的技能就是學習。有些人認為學習是痛苦的,有些人認為學習是快樂的,而我認為學習是苦樂交織的。

認為學習痛苦的人,一是因為他覺得學習很累,而他又沒有感受到學習的好處和重要性,所以很討厭學習。二就是他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的時候就無法用好的方法去感受學習的趣味,自然就覺得學習很無聊,還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在還沒有感受到良好的學習習慣帶來的好處時,他就已經放棄了堅持。自然的,學習對於他來說就是在浪費時間、精力,折磨自己的精神,學習自然就不好,老師進行說教,他心裡就會非常煩躁,也就會認為學習是痛苦的。

認為學習快樂的人,必然是對學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愛上了學習,所以學習的過程對他而言,本身就是一種享受,而學習帶給他的又不僅僅只是這些,還能夠帶給他榮譽、成就,這樣無本萬利的事情自然對他來說就是快樂的。當你把學習當做最喜歡的事物的時候,你在學習中就不會覺得痛苦,只有滿滿的快樂。

而我則認為學習是苦樂交織的,想要成功就必須付出代價或努力,如果不刻苦學習,你從哪得來成功?成功的背後必然有日積月累的艱辛,只有“吃得苦中苦”,才“方為人上人”。

我想我可以試著將學習當成一種遊戲,當成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學習的種類花樣繁多,總有一種是我們特別感興趣的,我就從這一點入手,從這裡找到突破口,這樣我就能愛上學習,喜歡上學習了。

學習的快樂與否,在於我們對待學習的態度。你討厭學習,學習對你來說就是一種痛苦,你喜愛學習,學習對你來說就是一種快樂。試著使學習變得快樂起來吧!

寺口文化禮堂研學之旅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427字

寺口村坐落於金華安地鎮,相鄰外畈村,酒店邊村,村名友好好客,村子裡空氣清新,每個村民後面都會有一段奇妙的故事,那麼今天就看看寺口這兩個字的背後優惠有一段怎樣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邵氏祖先在很多地方尋找居住的地方相傳古人會觀察風水:以自己為中心,把天地萬物都當做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練習,相互對立,相互轉化這些要素來勘察一個地方是否適宜居住,終於有天邵氏祖先來到雅幹村,在哪裡生活了許多年,卻因為後代的雅幹村村長不願意接受外姓人居住直接把邵氏祖先驅逐出去,最後邵氏祖先來到了一個寺廟前詢問和尚:“主持,能否把這寺廟前的地讓給我們居住。”主持一想:這塊地早已荒廢,就給他們住吧。邊同意了這個請求,邵氏祖先就用茅草蓋起了房子,一直居住了下來突然有一人發問了:“村長,當別人問起我的住處時我該怎麼回答。”村裡最聰明的遍說:“我們在這寺廟前居住,就叫寺口。”從此這個地方就名為寺口。

這次我看到了很多,也學了很多,懂了很多,這裡空氣清新,熱情好客,多多過來玩哦!

發現逢簡水鄉之美作文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2946字

【篇一:發現逢簡水鄉之美】

掙脫開城市悶熱的束縛來到以水圍繞著的的嶺南水鄉,不經意那股自於城市的燥熱就被嶺南彌散的水汽悄悄地抹散。

流通在這鄉間的無疑是水了。隨水逐流,來到了明遠橋,它雖沒有趙州橋那般有名,但是它確也散發這古老的底蘊,它默默地屹立在水之上,彷彿一直在等待,等待那個真正懂它的。雖未經滄海桑田卻也歷世事變遷,歲月的蹉跎總讓人不經意的傷神,當我用心去傾聽它時,一抹白色在這蒼蒼的綠中顯得十分特別,如果不細看我還會以為是雪呢。“未若柳絮迎風起”這句古文從我腦海中浮出。柳絮若雪,象徵春意,棉絮若雪,倒讓我覺得這“雪”長期受水鄉的感染沾上了水鄉特有的“柔”,與這水鄉十分的相宜。

走下橋便踏上了鄉間小路,它不如城市大道,有種“曲徑通幽處”的美,顯得延綿而又幽寂,尤其是那撲面而來混著青草香的空氣,彷彿有一股魔力讓人感覺返璞歸真,會讓一切的汙穢在這被洗滌。

沿著小路而上,發現房屋基本在水的兩岸看著很協調,接著道路逐漸變寬,我們來到了一座“豪宅”。也許我是個怪人,從門口進來本應該看看四周,可我的目光卻呆呆地看著那棵在一個角落的花樹,“臺階旁,花樹下,誰拂落了一地的花”。與花截然不同的就是那散發亙古氣息的實木和那股幽幽的香了,它們沉澱的是一股古老的美。

嶺南比不得黃土高原的熱辣,他是一個溫潤如玉的翩翩公子,他沒有世外桃源的驚豔,卻從骨子裡透出與世隔絕的靜。若不用人形容它,我認為它可能是一幅遺落在凡塵的水墨畫。由三原色混合而成的墨其實包含的是所有的顏色,而且注重寫意而不是寫實,正好可以表達它豐富多彩和美的安靜。

走了那麼久,看來那麼多,水流在鄉間,鄉間包圍著水,意境很美,但是—走了那麼久令我一直失望的也是水,我不敢恭維這水沒有別處那麼髒,至少很少的垃圾漂浮在水上,但是我覺得,水鄉之所以叫水鄉,是因為有水的存在,如果我們把水破壞了,水鄉還能叫水鄉嗎?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篇二:發現逢簡水鄉之美】

逢簡,一個奇妙的地方。在我看來,它是一隻綠色的精靈,綠意充斥著整個村莊;它也是一位降落人間的天使,是那麼純潔、美麗。它是一個具有獨特魅力的村莊,讓人不禁感嘆它的存在。

一次文學社的採風活動,我們全體文學社的隊員來到逢簡水鄉。逢簡,名副其實的小橋流水,一座座的古橋,一條條的清河,充滿“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意蘊。讓我最難忘的是巨濟橋,一座跨度頗大的橋,腳下是灰石板,石柱上雕刻著形態各異的小獅子,活潑可愛,依稀的陽光斑斑點點的散落在小獅子上,別有一番蘊味。最有古代風範的要數那棵“御賜金桂”,摸著它的樹幹,聆聽著它沙沙的耳語,彷彿聽見它為我們講述的一段段歷史故事。這是一個迷人的水鄉,它用美麗的景色書寫著屬於這個地方的精彩。

逢簡這一古樸的村莊,景美,人也美。當我們只顧流連美景而迷失方向時,一位位素不相識的村民耐心地為我們引路。老榕樹下,爺爺、奶奶們圍坐在那裡拉家常,伴著聲聲的蟬鳴,笑聲迴盪在水鄉的上空。走累了,坐在驛站的豆腐坊,吃上一碗村民自制的豆腐花,看著賣豆腐花的那位叔叔燦爛的笑臉,我的嘴角也不禁往上揚。這是一個快樂的水鄉,它用淳樸的村民書寫著屬於這個地方的精彩。

活動快結束了,站在河邊,看著靜靜流淌的水,不禁思緒萬千。這裡的水溫柔、和善,這裡的村民質樸、溫純,以水為鏡,可映鑑人生,人生如水,方瀟灑一世。人們常拿周莊與逢簡作比較,定要分出一個勝負,但在我眼中,它們各有千秋。周莊繁華,燈火明亮,逢簡古樸,美麗動人,若說周莊是一個披金戴玉的皇后,那麼逢簡便是一位淡妝古樸的仙女。這是一個淳樸的水鄉,它用獨特的人文風情書寫著屬於這個地方的精彩。

我愛這座古樸美麗的村莊,愛這位落入人間的天使。朋友們,有空的話到這兒玩一玩,看一看,感受一下這充滿魅力的水鄉。

【篇三:發現逢簡水鄉之美作文】

早就聽聞逢簡水鄉的大名,它號稱廣東省最美水鄉,我終於目睹了她的美麗。

一條小河蜿蜒曲折,兩旁坐落著高低不一的房子,河岸的小路窄窄的,青磚鋪的地面坑坑窪窪,踩一頭,這頭便會陷下去,有趣極了。最喜歡的是那一棵棵古樹,盤扎臥龍,樹幹蒼勁有力,魁梧似龍爪般,貫穿河堤,條條都粗壯結實,掛上了紅燦燦的燈籠,古樹枝葉繁茂,一路走來稍有烈日陽光,陽光直射下,樹葉呈通體的亮綠色,地面競稍有光斑,更多的是一條條,發著白光的樹葉的脈絡,水鄉的房子都很古樸,青磚厚瓦,白牆因時光變遷,長出了密麻的青苔,摸上去軟綿綿的,好柔滑的感覺,湊上去聞聞也是一股好聞的清冽的香味。

小河的河面十分平靜,河水是碧綠色的,投石下去,平靜的水面躍起一圈水痕,再慢慢暈開一圈又一圈,像是翠色的絲綢迎接風的贊禮,波動著。走過幾座橋時,驚訝地發現,一艘龍舟飛速地從橋洞下劃過,波瀾不驚的水面被撞開一道水波,河面立刻又平靜了。

沿著河走,又路過一座祠堂,喚作“劉家大祠堂”兩邊的石獅子和高高的門坎,讓我覺著有些嚴肅,但裡面靈巧的裝飾又顯出活潑新嫩。順著祠堂望去,兩盞平常簡約的路燈瘦削站立著,好似相互守護著對方,路燈下,糕點鋪的老奶奶熱情地招呼著,給兩盞路燈都染上暖意。老奶奶的笑容溫暖了溼潤的春天和有著江南水鄉情韻的逢簡水鄉。

驀地瞧見一大塊草坪,濃密的草坪上綻放著一簇簇細碎的小紅花,小黃花。路過草坪,我就看到了今天活動的表演地,勁爆的街舞音樂,溫婉的小提琴聲,如在訴說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此間還不時穿插稚嫩童聲的清唱,我抬頭被天空所吸引,沒有了古樹濃蔭的遮蔽,天空顯得格外清澈蔚藍。雲朵像是油畫上的油彩,濃郁地點上,卻似水墨畫般地渲染開,天藍色的背景很柔和,天空很低,好像觸手可得,天空下,一派歡歌笑語,多麼美好的水鄉,多希望再次觀賞到逢簡水鄉這溫和如水般脈脈的景色。

【篇四:發現逢簡水鄉之美】

腳下是石子路,旁邊是鬆軟的泥土,一棵棵菜種在田地裡,淡藍色的天空,清新的空氣……我,走進了逢簡水鄉。

逢簡,是著名的嶺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嶺南水鄉特色,秀外慧中,聞名遐邇。5月13日,在這片淳樸恬靜的地方,開展以“發現逢簡之美”為主題的遊覽採風及嘉年華活動,來自順德66所中小學,近400名的文學社社員們,在其指導老師的帶領下走進逢簡水鄉,給逢簡水鄉注入了一股蓬勃的青春活力。

第一站我來到了百年御賜的金桂樹。學生導遊向在場師生們介紹:“這棵樹可不簡單,清同治年間,李昌明中舉,任海陽X橋而建造。

遊覽的最後,就是著名的劉氏大宗祠,用導遊的話來說,就是“從祠堂中可以感受家族的輝煌”。“劉氏宗祠是逢簡最大的祠堂,也是順德五大祠堂之一,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比順德設縣還早,其主建築為三進結構,分為首座、中堂與後座,地勢呈前低後高,寓意代代高和三生萬物之道家思想。據傳,逢簡劉氏是中山靖王之後,與劉備同宗,是漢高祖的後裔。”導遊介紹的有典有據,有聲有色,令在場的同學們聽得入迷。

遊覽結束後,我們回到了逢簡驛站,開始了嘉年華活動。不一會兒,現場就變得熱熱鬧鬧的—有的同學唱歌,有的同學畫畫,有的同學拉小提琴,有的同學寫書法……表演應有盡有,數不勝數,觀眾們都拍手叫好。

走在水鄉的小路上,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感受著這裡的文化,我不禁感嘆:這裡真是一個景美、水美、人美的好地方!

快樂的研學之行 篇12

國小三年級作文 ,334字

今天我們懷著愉悅的心情,在老師的帶領下,乘坐著校車,精神飽滿地走進“葉店文化大禮堂”參觀、學習。

首先接待我們的是一位警察叔叔,他就是白龍橋派出所杜所長。杜所長給我們帶來的是“小學生自我保護”安全知識講座,杜所長耐心細緻地講解如何防溺水,如果溺水了又該怎麼辦?1。要找你身邊的大人;2。大聲呼救;3。用像竹竿長的工具。但是不能自己私自下水營救。杜所長還給我們講解了許多自我保護知識,在這短短的二十分鐘裡,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了安全意識。

講座結束後,我們參觀了“農耕文化陳列室”。天啊,這裡的工具讓我們都特別的好奇,都是農伯伯以前的勞動用具,有犁、風車、石磨、打稻機、獨輪車……讓我不禁想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農民伯伯在田裡耕作的情景。祖輩的智慧,讓人讚歎不已。

記葉店文化禮堂研學 篇13

國小四年級作文 ,556字

天空湛藍,空氣清甜的週四,學校組織我們參觀了葉店文化大禮堂,還聽了警察叔叔給我們講安全知識。

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在老師們的帶領下來到了葉店文化大禮堂。它座落在葉店村上,院落古樸風格依舊。進入大堂,裡面比較寬敞,陳列著各時期遺留下來的工農用具,儲存得較完整,體現了古時候人們的智慧和人類文明的進步。

我們參觀完後,我們來到大會議室,一位年輕的警察叔叔要給我們講安全知識。我們安靜地聽著警察叔叔關於安全知識的講座,叔叔先講了防溺水的安全知識,告訴我們下水前要做好準備運動,防止抽筋,不到陌生的水域游泳,不在無成人帶領下私自下水游泳。再講了遇到火災不要謊,要冷靜思考,用一塊溼毛巾捂住自己的嘴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內容很豐富,講得也很精彩,我們聽得入了迷,邊聽邊做著筆記,警察叔叔還告訴了我們各類報警電話如何使用。講座結束後,同學們懂得到更多的安全知識,學會了一些基本的安全技能,記住了各類報警電話,我們更加重視安全了。

通過參觀,我們對葉店村的歷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錯落有致的院落、儲存完好的各類風格的工農用具等,激勵著我們要有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精神。我們作為祖國年少的一代,要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今天,要努力學習,奮發圖強,為建設更強大的祖國而努力,為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願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非遺文化學習之旅 篇14

國小三年級作文 ,736字

今天,我的心情如同陽光一樣明媚。因為我即將參加一次特殊且非常有意義的活動—葉店文化禮堂“非物質遺產文化學習之旅”。

我懷著激動緊張的心情和我班趙弘胤同學一起去育英樓集合,緊隨著陸陸續續到來的同學和老師,我們手拿筆記本整裝待發。50位同學有序的排好隊伍,跟隨帶隊老師徒步來到我們今日的目的地:葉店文化禮堂。

一跨進紙、龍飛鳳舞的書法作品、栩栩如生的繪畫等琳琅滿目,令人感嘆不已。

接下來是分組活動,我被分到漆畫組學習。漆畫以天然漆為主要材料,它的技法豐富多彩,既是藝術品又是和人們生活相關密切的實用裝飾品。在漆畫老師的指導下:首先,用紅色的漆畫花瓣,下筆輕提筆重,注意每片花瓣的位置,不要群魔亂舞;接下來畫葉子,因為沒有綠色的油漆,就把藍色漆和黃色漆混合在一起,黃色漆多一點,藍色漆少一點,均勻攪拌後就變成綠色的了。畫葉子時要形狀不一,有的大有的小。經過一步步的努力,一副完美的漆畫就完成了。我非常榮幸地得到了自己親手畫的畫板。

第二個學習專案是書法毛筆。書法是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雖然我沒學過毛筆,但我鼓起了勇氣決定去嘗試一下。我拿起毛筆,但感覺手一直在抖。於是,在心中不停的告訴自己,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我要戰勝自己。將毛筆輕輕的落在紙上,橫豎撇捺,注意頓筆和輕重變化,一個"木"字就成型了。一看這字還不錯,更有信心地完成後面的作品。

最後一個體驗是神奇的版畫。先是在模版上塗上一層黑色的油墨,用刮板在模版上反覆地刮,然後將白紙蓋在模版上,用手用力的反覆按壓,一副神奇的畫就誕生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的短暫,還有很多的傳統文化不能一一去體驗。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文化禮堂。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學習,讓我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在快樂中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愛上研學,愛上傳統文化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452字

“鐺鐺鐺……”鈴聲響了,我們六年級部分學生去湖頭村開展研學活動。到了樓下,我們穿上了志願服。戴上了小紅帽。坐上了大巴車,來到了湖頭小“西湖”。

我們同學都認真聽老師講解:湖頭小“西湖”,五水共治花了數千萬,用能裝載五噸重物的卡車汙泥近五百車。現在成為“五水共治模範之村”。

我們還做了實驗,用量杯盛了“西湖”水,拿出PH試紙檢測,看看PH試紙會變成什麼顏色,結果是淺綠色,PH剛好是7,水質真心不錯,看來治理工作真是落到了實處。

下一站是遊覽湖頭文化長廊,中國十大恩的宣傳欄引起了我的興趣:天地培育之恩、父母養育之恩等,時時教育村民要做一個學會感恩的人。

參觀完之後,我們來到了集合地,老師為我們拍集體照,把我們最燦爛的笑容留在湖頭這片美麗的土地上。

這時,村部書記張伯伯來了,他給我們講了一堂生動的農耕文化課程,傳授了小孩站桶、魚類、飯框,還有以前最常見的犁等等,他說的好多東西我們聞所未聞,真是大開眼界。

我們還參加了書法文化房。書香,墨香在十萬八千里都能聞到……這次研學,我們空手而來,卻滿載而歸。

以文化之名,走進家鄉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420字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其離不開鄉鎮文化站。因此加強鄉鎮文化鎮的建設,充分發揮文化站功能,是當前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這天,我們來到了安地鎮寺口村的文化大禮堂,瞭解了寺口村的文化,我們並排坐著,聽著鎮文化站的講解員講述寺口村的文化。

傳說寺口村的祖先姓邵,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能人,而且會看風水,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規劃起家園,住一段時間如果不滿意,就會繼續遷徙。有一天,他們來到了環境優美,山清水秀名叫雅幹村的地方,可是當地的百姓不歡迎他們,他們只好繼續前行,來到了一座寺廟前,這裡鳥語花香,空氣清新。

族人便詢問寺廟中的方丈:“可否能讓我們在此住下。”方丈爽快地答應了族人,人們辛勤勞動,男耕女種,早出晚歸。最後,邵氏人越來越多,族人們想,既然在這裡住下,那就該取個名字,村口有座寺,那就叫寺口村吧,寺口也就由此而來。

通過對寺口村的農耕文化的學習,知道了寺口村的由來,也更加激發了我對的農耕文化的瞭解。

研學之行 篇17

國小三年級作文 ,308字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小劉老師帶著我們班的同學們坐上大巴車,來到了長沙海立方海世界。一路上,我們在車上放聲歌唱,同學們都很高興。

走進海立方海世界,我們看見了許多魚缸,裡面有許多五彩繽紛的小魚。有的魚在玩耍,有的魚像是在睡覺,還有的魚在水裡翩翩起舞,可愛極了!

我最感興趣的是海豹表演,有一隻海豹的名字教“大師兄”。“大師兄”有著烏黑的皮毛,全身上下特別光滑。它還會學人走路,而且是倒立著走的,它還會在水中跳拉丁舞。“大師兄”的表演很精彩,同學們看了都紛紛鼓掌。

海立方海世界裡還有很多很多好玩的地方,比如:5D電影、樂高拼裝、畫畫、手工室……同學們玩得特別興奮,都捨不得走了。

我很喜歡這次研學之行,下次我還想參加!

研學之行 篇18

國小三年級作文 ,482字

今天,秋高氣爽,蔚藍的天空中飄著幾朵潔白如雪的白雲。我們學校三年級開展了研學之行,去海立方海世界遊玩。

一大早,我就來到了學校,看見有七八輛大巴車在操坪上等候我們的到來。在潘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上了大巴車,開始了我們的研學之行。

過了沒多久,我們最渴望的海立方到啦!一走進海立方,我就看見了一個巨大的水柱,水柱裡有許多我不認識的魚,但它們都很漂亮,五顏六色的。接著我們來到水族館,水族館裡面的魚可真多啊!有紅綠鑲嵌的紅綠燈,它是一種魚的名字,有長著毒刺的獅子魚,有黃黑鑲嵌的公子小丑魚,還有帶電的電鰻和長尾巴的孔雀魚。

參觀完水族館我們來到了表演節目的地方,觀看了小丑表演和鴿子表演。鴿子表演中的鴿子演員有兩隻,一隻有著一身雪白的羽毛,另一隻是黑色羽毛上有黃色斑點的,白鴿子先出場,它向我們表演了舉重,接下來就是黑鴿子上臺了,它給我們展示了它的靈活性和敏銳性。它們表演得很精彩,我們看得津津有味。

海洋公園還有許多娛樂專案,我們玩了碰碰車,射了劍,盪鞦韆,還玩了很多好玩的。

時間過得真快啊!一眨眼就要回家了,我和同學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海立方,也結束了我們的研學之行。

小學生研學旅行作文 篇19

敘事作文 ,615字

12月7日,星期五,天空灰濛濛的,還下著濛濛細雨,有一絲絲涼意;儘管這樣,也無法讓我們興奮的心情降降溫,因為今天我們要去盼望已久的農科所研學啦!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很快地來到了今天的研學目的地—農科所。在教官的帶領下,我們首先學習瞭如何鑽木取火,感受古代人民的生活不易;然後又學習了有趣的繩結逃生,在這堂課中,我學到了如何將繩結系的更加牢固,如何借用繩結逃生……接著我們還學習了火場如何逃生,野外獲取飲用水和搭帳篷……課程豐富極了,讓我們受益匪淺。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課程就是內務整理了。我們首先脫鞋進入研學教室,教官展示如何把一條平淡無奇的被子折成四四方方的“豆腐塊”;教官的手似乎有魔力一般,一抖、一鋪,一疊、一切“豆腐塊”就做成啦!輪到我們實踐啦,我們都覺得疊“一塊豆腐”就是小菜一碟。當我們帶著滿滿信心,分成6人一個小組開始疊“豆腐塊”時,感覺在教官手下特別聽話的被子到了我們手中全部成了“淘氣的小孩子”,明明要鋪平,他偏到處是疙瘩,想把他疊成長條,偏折成了圓柱體……折騰了五六分鐘,被子還是軟踏踏的“一坨”,最後還是教官實在看不下去了,手把手又教了好幾分鐘……歷經波折,我們小組終於有“豆腐塊”啦!上完這節課,我們深深感到,任何看著容易的事情要想做好,就得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才行。

充實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一天的研學時間就這麼過去了,但是在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必將伴隨著我們一生;我期待下學期的研學快快到來!

研學之行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1291字

下午五點回到家,我一屁股癱在了沙發上,思緒又飄回到了中午的時候……

上午參觀了湖北省博物館,領略了編鐘和越王勾踐劍的無限魅力,中午在亢龍太子酒店吃過中飯,繼續奔往下一站—東湖聽濤景區。

下午的活動聽起來十分簡單,叫“定向越野”,要用指卡去刷刷卡器,一共10個刷卡器,只有一個小時時間。我、劉應傑、何銀潤、曾墨軒四人便帶著一個指北針、指卡和地圖,準備出發。一聽老師說“開始”,我們便像一匹匹脫韁的野馬,朝前飛奔。

跑了一會,我不禁問:“是這條路嗎?”劉應傑從遠處拋下兩個字“是的”。唉,我都快跑不動了!跑到了一條岔路口,我們停了下來。“這兒是哪兒?”我們你一言,我一語,都認為是自己的那條道。我一把奪過地圖,眼神似乎要把地圖燒穿了,我不禁頭涔涔而心焦焦了。啊!時間不夠了!咦?好多人都去那兒了,我們也去吧!於是,我們又“吭哧吭哧”地爬上了一個小山丘。天哪!到底在哪兒呀?我的內心是崩潰的,頭都快暈了。曾墨軒眼尖,一眼瞄到一個掛著樹上的橙色東西,“在那兒!”我激動極了,真是個“開門紅”!我像獵狗看見獵物一般,眼裡閃著異光,狂奔了過去,跑得草屑飛揚。啊,找到了!一看,“34”?“34”是什麼?地圖上寫著—34是—③號?!我們找到的是③號打卡器?我像是突然被雷擊中了,目光空洞無力,我的內心又一次崩潰了。蒼天哪!沒法子,我無可奈何地又回頭尋找①號,垂頭喪氣的。沒事兒,連唐憎取經都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呢,這算啥?不過,我們真得快點了,要不然,時間不夠了。

原以為磨難到此便結束了,想不到更精彩的還在後面呢!我們好不容易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①號,卻又找不到②號了。唉,真是事事不順呀!②號邊上有個圓形的東西,是不是前面那個亭子?我比過來,比過去,怎麼看都很像!我的腿已經發虛了,這時彷彿又打了雞血,我的信心又一次被點燃了。“快!快!”我大步向前跑去,組員已在催促我了。“啊?這是④號啊?”一句話,把我剛剛燃起的希望之火兜頭一盆冷水打滅了。什麼?我們竟走了這麼遠?我頓時感到腳下發虛。亭外的景色真好呀,一叢一叢的青草,遠處還有幾棵高大茂盛的參天樹,偶爾在綠葉中閃出幾朵小野花,景色真是迷人。但現在,我已經提不起任何興致去觀賞它們了。今天是愚人節麼?我強打精神,腳步沉重地走出了亭子。陽光斜斜地射了下來,似乎也在嘲笑我這個“路盲”。看看時間,只剩下40分鐘了。加油!快!我暗暗地對自己說。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過了“五關”斬了“六將”,我的腿幾乎沒了知覺。現在我們找到了⑦號,正在找⑧號。每刷一個卡,我的成就感就多了一份,心中喜滋滋的。我們沿著湖邊一邊找,一邊欣賞景色,因為時間已經到了。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們迷路了!噢,不!湖面泛著波紋,太陽光照在湖上,多麼美好。路邊一叢叢野草、野花,長得鬱鬱蔥蔥,讓人心生憐愛啊,原來東湖這麼美呀!迷路,竟然也能收穫別樣的風景。“野花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身累,心不累,這一趟還是挺有收穫的。

此次研學之行,有歡樂也有悲傷,學到了知識,磨練了意志,也有了滿滿的收穫。研學之行真是一次難忘而美好的經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