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新認識相關作文20篇

水的新認識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378字

水是生命之源,我們 的 生活離不開水,但這小小水滴蘊涵的無窮奧祕卻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今天小記者團特邀沈老師來到我們學校,為我們揭開了“水有表面張力”這個奧祕。

中午,我們全體小記者帶著裝備,齊聚電子報 告廳,這時沈老師已經準備好實驗器材恭候我們大駕光臨了。

老師準備了一個小口瓶,在瓶內灌滿了水,然後蓋上一層紗布,並用皮筋紮緊,然後將瓶子倒過來,我們本以為水會透過紗布流出來,但神奇的是,竟然一滴水也沒流出來。為了更好地證明實驗的效果,老師用牙籤在紗布上戳了一個較大的孔,結果還是一樣。我們迫不及待地也動手試了試,得到的結果是和老師一致的,水寶寶們還是乖乖的待在瓶子裡。

老師告訴我們,這就是水面有張力的體現,表面上的水分子就像我們小朋友手拉著手,形成了一張網,所以就滴水不漏了。

這真是一次有趣的科學活動,他讓我們對水這個天天見面的 老朋友有了新的認識。

我對“語文”的重新認識 篇2

國三作文 ,915字

原本以為,只有每天嚼著生硬的語文課本,才能學好語文;只有每天去死記硬背那些枯燥乏味的字、詞、句,才能學好語文;只有每天讓疲勞的筆在蒼白的紙上布墨耕耘,才能學好語文。後來,隨著對語文課程的深入學習,我發現自己原來的想法並不完全正確,對語文的含義和怎樣才能學好語文要重新認識。

“語文“是什麼?它是怎樣產生的?我想,顧名思義,“語文”就是把人類說出的話語,用文字表現出來的一種規範的語言形式。這樣去理解,就會發現,原來語文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處不用。它多得就像夜空中耀眼的星星,就像大海邊數不清的貝殼,似成片森林中密密麻麻的樹木。且不說圖書館中浩如煙海的藏書,黨政機關堆積如山的檔案案卷,我們從小學到大學用過的課本,這都能稱得上語文的海洋,就連日常生活,也是天天、時時、處處在與語文打交道。

我們不妨看一看,大街上隨處張貼、書寫、鑲嵌的一些文字,都是語文的標誌;商店的招牌,企業的門頭,路邊的廣告牌,學校的黑板報,機關裡的宣傳欄等等,那上面文字的內容,都是一種語文。甚至我們穿的衣服上,用的文具上,也有這種文字標誌,都有它特定的含義。記的一家餐館門口有一隻大桶,上面寫著“不許偷看“四個字,這可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紛紛擠著前來觀看。而這就是商家利用人們的好奇心,巧用語文來做廣告。

上述這些讓我明白了,原來語文是來源於生活的,沒有生活的體驗,沒有生活實踐的提煉,就產生不出語文。反過來,通過語文的引導和教育,人們會注意規範自己的語言和行為,社會風氣會不斷文明。所以,語文也是引導人們走向文明進步的先進工具。

對“語文”的重新認識,使我懂得了,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過去,我對語文的學習總也抓不到要領,總覺得枯燥乏味,難於把握。現在看,只要我們注意觀察生活,觀察社會,觀察一切事物,語文就會隨時陪伴著你,讓你不斷有新的發現和提高。

我們隨時要說話,而話語就是語文的基本標誌;我們天天要寫字,而文字又是語文的最小單位。由此可見,只要我們認真說好每一句話,再把說好的話用文字表現出來,我們就會成為語文的好朋友。

生活處處有語文,只是需要用感官去撲捉,用心靈去體會,做到了這一點,學好語文,用好語文,也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重新認識我的爸爸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70字
我的爸爸作文600字https://wWw.ZuoWen8.com/a/549889.html

重新認識你 篇4

國三作文 ,49字

語文,相信我,我兩個月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成績!

重新認識小z 篇5

國小二年級作文 ,578字

在我和小z做同桌之前,我覺得她經常被老師表揚,舉手發言也挺多。可自從我跟她坐同桌了以後,我對她的印象改變了。

以前的小z,在我眼中是一個學習成績優秀,舉手發言積極,不拘束,大大咧咧的一個女孩子。所以,我和我媽都夢想我能和她坐同桌。這學期,夢想實現了:我終於能跟小z做同桌了!可是,剛開學就有些不愉快:美術課橡皮沒帶,她向我借;地方課程書沒帶,她向我借……剛開學,她就向我借了不下十次東西了。不過我還是在想:可能是她剛開學有些不適應吧。我的想法得到了“證實”:在接下來的十幾天裡,她沒再向我借過一次東西了。可過了這十幾天,老毛病還連同著新毛病一起犯了:她不是向我借東西,就是向我借作業抄。有時候我不借她抄作業,她就嘴一撇:“切,我不稀罕你的作業。就你那臭作業,誰要啊!”接著她又向我前面的喊道:“前面的,答案拿來。”有時沒答案,她就去她的左鄰右舍抄,大家都只能乖乖的給她抄,誰讓她掌握重權:班長,紀律委員兼棋子管理員。

我看到這一幕,大吃一驚:往日那美好的印象都變了。她是原來那個小z嗎?我把這事告訴了老媽,老媽也不信,直到我拍來了她抄作業的照片才信。我和我媽都很吃驚,於是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她以前帶給我們的美好印象是裝出來的,作業都是抄的。我和我媽認為:她以後的學習成績是好不起來的,她以後會越來越差。經過了這個學期,我重新認識了小z:她是一個虛偽的女孩。

重新認識思考 篇6

國一作文 ,847字

做事,成大事,重在於思考。思考,是出於一個有目的性和價值觀的基礎上進行的。現如今,智慧化改變了生活。人們開始缺乏思考或是無目的性的思考。因此,在我看來,我們應該重新認識思考,學會思考。

在古時,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要與思考相結合,而不是單取其一。也有“三思而後行”,在作出行動之前,進行多次的思考,從而不盲目地行事,犯下錯誤。如今,人工智慧改變了人的思考,有的人只顧學而不思,有的則思而不學,缺乏價值觀念。

現在處在多媒體時代中,人們對於資訊篩選的思考開始減少。從網路新聞可以看出,多種各式各樣的新聞標題吸引著人們的眼球。而一些標題黨的設計可謂是無中生有、虛張聲勢。只有一個目標,“吸引眼球”的設計,讓思考缺乏了一些過程和價值。從讀者看來,判斷一個標題屬真屬假也需要多重思考,然而讀者對於資訊的篩選並不能做到嚴密的思考。一些人甚至在未經思考後就對一些虛假資訊作出個人評價與批評。例如在之前的報道上寫出,上海的一位老太太被外國人騎著助動車撞倒後站起。在未經過實證後,網上便瘋傳出“老太太碰瓷外國人”的訊息。這些網友可曾有人想過未經思考帶來的後果?在這些網友無同情心的思考或是無思考後所作出的輿論背後,對於這些被指責的人,留下的陰影是巨大的。而只有當網上傳出事實說老太太是被撞到後,才有人恍然大悟。人不作思考的主人,卻被一心的浮躁而操控,那麼這也正印證了蘋果公司總裁庫克所認為的“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

人對思考應重新認識。在過去的幾年裡,新媒體迅速發展,快節奏讓思考變了味,改變了人的思考觀,越來越多的人在不經意間,改變了思考的方式方法。在學校裡,不難發現同學們的思考是盲目跟風的,有人給了一個答案,就只會複製,抄寫,缺乏對於題目的用心體會與思考。社會上也同樣如此。一味地追求快速、時間,從而闖下一個又一個的紅燈的司機同樣缺乏一種價值觀的思考。

因此我認為應當重新認識思考。作思考的主人,學會正確的、有價值觀和目標的、同情心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而不要去被思考所“操控”。

我重新認識了你 篇7

記敘文 ,951字

“老爸,一月末有空嗎?我想帶你去你以前戰鬥過的地方看看,也讓孩子們瞭解一下過去……麻將嘛你就別打了,說好了啊!”無意中,我聽到爸爸在給爺爺打電話,不禁撇了撇嘴。爺爺也真是的,一有空就去打麻將,真是……唉!

這不,可總算把爺爺拉出來了。爸爸開著車,走走停停趕了兩天的路,終於來到了這個安徽山區裡偏僻的小村落,也就是爺爺以前支內的地方。

“啊—終於到了!”我跳下車,伸了伸懶腰,一眼望去,竟不禁為眼前景色大為驚歎:廣闊的田野一望無際,鄉間小路蜿蜒到天邊,臨近傍晚,太陽雖已西斜,身上仍然餘留著暖意,而路旁牆面斑駁、已經破敗不堪的廠房,便是爺爺以前工作的地方。之前在車上略顯疲態的爺爺一下車便精神煥發,指著其中一扇窗戶告訴我們:“這裡就是我當年的辦公室,那時我是黨支部的,手下管了好幾百號人呢!”聽到這裡,我不禁瞪大了眼睛,這還是我認識的爺爺嗎?我從來沒想到,整天不在家的爺爺竟也有過如此風光無限的歲月!跟著爺爺繼續往廠區裡走,他依然滔滔不絕,彷彿大將軍指點江山一般依次向我們介紹著:“看!這兒是食堂,後山上是我們宿舍。這是公告欄,當初都是我排版的!”說到這裡,他得意地朝著自己豎起了大拇指,臉上寫滿了驕傲。

正當我驚訝於爺爺曾經的輝煌時,爺爺卻輕聲說道:“其實……我是頂替別人過來的。”“什麼?”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那時候,廠裡派其他同事過來,我作為團支書去他家裡慰問,卻發現他家裡有四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要是他去支內,他的妻子獨自帶四個孩子,負擔實在太重了!於是我跟領導主動請纓,頂替同事來安徽支內。”就這樣,那時才24歲的爺爺背井離鄉,離開了家人,離開了大上海,在這窮鄉僻壤裡奮鬥了整整十七年。在這十七年裡,每年爺爺只有春節才能回家和妻兒團聚十來天。我經常聽奶奶抱怨這一段艱辛的歲月,只當爺爺是個不顧家的男人。其實,爺爺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歲月獻給了八五鋼廠,他犧牲自己成全他人,用火熱的青春和無私的奉獻去完成祖國交付的一份任務。很難想象,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時代,在家人的不理解中,爺爺是如何熬過這無數個日日夜夜的。

金黃色的夕陽從窗櫺投射進來,為爺爺鍍上了一層神聖的光輝。

爺爺,我從前不瞭解,怨你忽視了小家,其實你的心裡裝著一個大家,併為此付出了無悔的青春。爺爺,我又重新認識了你。

我重新認識了你 篇8

國一作文 ,678字

悄悄的,我走進你的房間,夜很深了,你已熟睡,睡得如此甜蜜,彷彿在做一個美麗的夢。我小心翼翼的將你剛蹬開的被子蓋好,親愛的姑娘,晚安。

你三歲那年,踏進幼兒園的大門。我清晰的記得,那天,你的哭聲,彷彿要把屋頂掀翻,淚如泉湧一般。額頭上的青筋,由於著急,綻的嚇人,其他小朋友驚恐的盯著你,或許下一秒就要被你的哭聲感染。“我不要,嗚嗚~嘛嘛~”。我不耐煩了,心想,你將來一定特別懦弱,一定不是一個剛強的女孩子。“別哭了,有啥好哭的!”還未等母親動嘴,我先吼到,而且還打了你幾下。既而,我讓你從母親的懷抱脫出。你的哭聲戛然而止,被我的舉動嚇到了。可不出幾秒,你又開始了,我拉起媽媽的手就走,留給你的,只是如同拋棄你般的,簡簡單單的背影。

那天晚上,我在房間讀書,你在看電視。電視裡時常傳來孩子的哭聲。那時你正目光堅定地緊盯電視,還記得那節目叫“愛上幼兒園”節目結束,你踮著如同老太太般的小碎步跑到廚房說:“媽媽,我明天去幼兒園不哭了”。我聽了,只有對天真孩子的無奈,誰會信你這荒唐言論?

夜去晝來,清掃,你早早起了床,早飯過後。我要去看看你今天的表現,是否會印證昨天的話,即使我絕不相信,但好奇心總會驅使我前行。到門口了,你獨自走下車邁了幾步,你手拿水壺,並不穩的走上臺階,回過頭大聲地喊:“媽媽,再見,姐姐再見。”然後牽著老師的手走入幼兒園。

你沒哭!你沒哭!你沒哭!

我太吃驚了,昨天還淚眼模糊,如今卻變成一個大膽的小女生。小小年紀,竟有如此毅力,我想,這輩子我都不會忘的。

悄悄的,你又將被子蹬了,我依舊幫你蓋好,親吻了你的臉頰。親愛的姑娘,好好睡,晚安……

重新認識自己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422字

我是一個自信的女生,然而就是因為這一點,使我在一次挫折中重新認識了自己。

原以為我永遠不會失敗,誰知一次考試使我喪失了自信。原以為自己不會考那麼差,可誰知……

我獨自走在放學的路上,想到老師們會輕視我,同學們會嘲笑我……忽然一陣腳步聲打斷了我的思維,抬頭一看,是她。她是來嘲笑我的吧!我低著頭,想繞過她,可是被她給攔住了。“如果你想嘲笑我的話,你就笑吧!”我終於發洩出來了。她一臉無辜地說:“我沒有嘲笑你的意思呀!”“不,你有,你和他們一樣,也會嘲笑我。”我哭了出來。

“好,如果你要說我在嘲笑你,那麼是的,我在嘲笑你。我在嘲笑你那麼失敗,不是成績上的失敗,而是面對挫折的失敗。如果你不敢堅強地面對挫折,你就是一個失敗者。”說完她轉頭走了。

她的話一直在我的腦中迴盪。我真的不敢相信這些話會是從她的口中說出。是她,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讓我知道自己並不是那麼堅強,付出的努力並不是那麼的多。是她,讓我知道了自滿的背後隱藏著刺刀,隨時都會刺傷自己。

《小腳與西服》—重新認識張幼儀 篇10

讀後感 ,1913字

第一次知道張幼儀是在白落梅寫的林徽因的傳記《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一書中,這個新中國第一樁離婚案的女主角在這些年總是出現在我看的有關林徽因、徐志摩、陸小曼的故事中,像一個有鏡頭和少許臺詞的群演。在讀《小腳與西服》以前我一直以為張幼儀就是一個家世平平、思想傳統守舊、大字不識,只懂得“三從四德”的舊社會女人。徐志摩那樣一個飽讀詩書,學識淵博的新潮詩人,身邊又有林徽因那樣美貌與智慧並存,且同樣新潮的女人,張幼儀的被拋棄似乎能夠理解。

雖然在後面通過一些書籍和文章瞭解了徐志摩的些許事蹟,對他們這樁離婚案有了新的認知,可張幼儀棄婦的形象依然牢牢刻在我的腦海中。直到有一次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張幼儀在離婚後擔任了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總裁,並經營一家服裝行,才讓我對這個被無情拋棄的女人有了新的想要了解的想法。

《小腳與西服》是張幼儀的侄女張邦梅寫的,是通過張幼儀自述的形式以第一人稱來敘述張幼儀的生平。我看書其實不太喜歡第一人陳的敘述方式,總覺得不夠直觀,很容易跟著主人公的眼睛去看待周遭的一切。但《小腳與西服》採用這樣的敘述方法卻正合我意,因為之前看了太多作為“群演”的張幼儀的支離破碎的故事,所以我希望能夠讀到真正的以張幼儀的心路歷程來講述的有關她的故事。

《小腳與西服》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以為都是形容張幼儀的,小腳是指她離婚以前的唯唯諾諾,傳統守舊。西服是指她離婚以後的堅強獨立。可是看了一半才發現小腳是指張幼儀,那個接受了傳統思想教育的張幼儀,而西服是指徐志摩,那個思想新潮浪漫的詩人。小腳與西服實在是很不搭,就像張幼儀和徐志摩。

書中有很多讓我動容的地方,第一處便是張幼儀被纏腳那一段。張幼儀從小生活在殷實家庭,並不愁吃穿。她的兄弟們都很有出息,後期也都做出了很多成績。她父親在對她兄弟們的教育問題上還是很高瞻遠矚,中西學問並學。但在對女孩的教育問題上卻是老套的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張幼儀從小就被教養要遵從女德,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出嫁要從夫,要孝順公婆。所以她也被要求纏腳,小腳的女人才不會隨意走動,才會聽話,雖然她一直覺得她應該讀書,應該接受新式教育。不過幸運的是她的兄弟接受了新式教育,在張幼儀因為纏腳痛苦尖叫時她二哥出來阻止了,並說:“要是沒人娶她,我會照顧她”這才讓她的母親放棄了對她纏腳。看到這裡真的讓人覺得羨慕這份兄妹情誼。另一方面也覺得接受教育,接受新的思想確實很有必要。試想若是她二哥從小接觸的只是中國傳統教育,儒學思想,怕是他也會覺得張幼儀是應該纏腳的吧!而從後來張幼儀被徐志摩拋棄在異國他鄉時依然沒有放棄學習,即便後來做了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的副總裁依然在每天下午五點請老師到辦公室給她上課來看,學習是真的能夠讓一個人改變的。至少張幼儀沒有變成普遍意義上的“棄婦”,而是從學習中成長成了一個新時代的女性。

另一處讓我動容的是張幼儀去歐洲與徐志摩匯合之後。那時的徐志摩已經墜入與林徽因的愛河之中,他在得知張幼儀懷孕時要求張幼儀將孩子打掉,並在之後將不懂英文並懷孕三個月的張幼儀遺棄在了異國他鄉。張幼儀不得不向她的二哥求助,詳細的說明了她和徐志摩之間的情況,她二哥的回信中有一句:“萬勿打胎,兄願收養。拋卻諸事,前來巴黎”。這一句話瞬間讓人淚目。張幼儀在她的自述中有講到在被徐志摩無情拋棄之後,她曾想過帶著肚子裡的孩子自行了斷,但最後使她放棄這個想法的是《孝經》上的第一個孝道守則:“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她從小就接受著這種教育,而這樣的教誨也根深蒂固在她的生命中揮之不去。但我更相信,定然也是因為她還有可以依仗的家人。

還有一處令我動容的是張幼儀後來在被蘇醫生求婚的時候向她二哥和兒子徵求意見,她兒子回信中的一句:“母如得人,兒請父事。”張幼儀的一生是辛酸的,雖然她後來事業成功,並且始終與徐志摩的父母相處融洽,甚至最後徐志摩母親以及徐志摩的喪事都是她操持的,可徐志摩對她的傷害卻始終讓人難以釋懷。可最後她兒子的這一句卻讓人看到了她付出的這一切是被認可、被感念的,終究是值得的。就像在張邦梅的這本《小腳與西服》繁體字版推出之時,曾經有人對這本書對徐志摩的形象可能造成的傷害提出質疑,張邦梅表示,她只是記述了張幼儀的故事和感受,讓她也有講話的機會。她做到了,這本書也做到了。而她對張幼儀的喜愛,心疼和愛護也在簡單平凡的文字中展露無遺。

最後一處令我動容的一句話是張幼儀對張邦梅說的:“所以,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外一個人。”

絕處才能縫生,有時候看似一件糟糕透頂的事情,總往往會給人新的生機和另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