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簡訊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母親的簡訊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548字

我在《給你的成長加點溫情》這本書裡給“母親的簡訊”這篇文章裡有了很大的啟發。

主人公是第一人稱“我”上研究生,那年母親買了一部手機,手機裡充值十元,就可發105條簡訊,這才是一個月的。對我來說是不夠用的,而那“我”的母親對她來說150條是用不完的。

今年“我”暑假回家,“我”用母親的手機給同學發簡訊。同學又反回來問我:“怎麼換電話號碼了”。“沒有,“我”用我媽的,反正她也用不完”。不大一會兒話費就滿了,我想把話句冊了,可是媽媽說:“不能冊,我想是留給不能冊的簡訊吧”。一年大學臨走的時候看媽媽的手機郵件箱,看見了“姍姍”,“姍姍”那麼多條。但只有一條是同學的,偶爾發現媽媽的桌子上,我開啟一看,上面記著我和媽媽的簡訊記錄。

這篇文章使我們明白,母愛等於這天空的擁抱,父母是我們這輩子一生的依靠,當我們成年了,也不要忘了我們有個家,一輩子最疼愛我們的是父母,最溫暖的地方是家,我們常說:你養我小我養你老。長大沒事兒常回家看看。

母親的故事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47字

讀了《母親的故事》,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孩子生病了,死神要把孩子帶走,母親追了出去。在路上,母親失去了自己的眼睛、頭髮,並且為了救兒子不惜用自己的胸膛來溫暖荊棘。可當她得知自己的孩子如果被救活的話,孩子承受的痛苦會遠遠超過她的想像時,她讓死神把自己的孩子帶走了。

我的心揪成了一團,這是一種怎麼的愛啊?我被那位母親深深感動了,母愛是偉大而又無私的,但我也有一點不理解,為什麼母親捨不得讓孩子痛苦呢?如果孩子和母親一起來承擔痛苦,那會怎麼樣呢?

直到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一條新聞,一個孩子得了白血病,醫生想告訴孩子實情,可母親卻對醫生說:“不要告訴他,我不希望他痛苦。”她獨自忍受著內心的煎熬,在孩子面前始終保持著樂觀的樣子,揹著孩子卻忍不住偷偷地哭泣。孩子去世前一個晚上,他問媽媽:“媽媽,我什麼時候才能出院回家呀?”媽媽笑著對他說:“過幾天就可以回家了。”第二天,孩子去世了,媽媽哭著說:“我並不後悔沒有告訴他實情,如果當初就讓他知道,或許在最後一個晚上他就會很痛苦,很失望。但是現在,至少他在離開的時候是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我忽然明白,哪怕一切痛苦都由母親自己來承擔,她也不希望孩子有一絲的痛苦。

在生活中,記得有一次我發燒了,很難受。媽媽為了減輕我的痛苦,一直在身邊陪著我,給我講故事,幫我擦拭身體降溫,直到我安然睡去,她自己一晚上都沒有睡。我的母親和文中的母親一樣偉大。

《母親的故事》讓我知道:母愛是世界上最溫暖的情感,偉大而無私,它陪伴著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母親的抉擇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222字

母愛的力量

當我讀完《母親的抉擇》這篇文章後,內心深處升騰起從未有過的感動。情緒隨著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它讓我經受了一場心靈的洗禮。

這篇文章主要記敘了母親琳莎娜帶著兩歲的兒子送六歲的女兒到學校去,不幸遭到武裝劫匪的綁架,窮凶極惡的歹徒同意放琳莎娜離開,條件是她必須在兒子和女兒之間做一個選擇,只能帶一個走。她做出了人生最痛苦的抉擇,留下女兒,帶走兒子。後又不顧人們勸阻,回到人質中間,用自己的生命保護女兒。最終,女兒安然無恙,這是母親再次回來的結果。

是母愛趕走了凶惡的死神,是大愛讓她們一家重獲新生!

天下母親對兒女的愛各有不同,但它們有一點是相同的——偉大而無私!我的媽媽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

淚水撲簌簌滑落,打溼了書本,那是感動的淚。淚滴在紙張上慢慢化開,漸漸擴大,偉大母親琳莎娜的形象漸漸模糊,媽媽對我的關愛逐漸清晰起來……

六月裡的一天,本來好好的天氣突然下起大雨來。我站在校門口可犯愁了:爸爸今天在上班,不可能來接我,媽媽昨天發了高燒,恐怕還沒退,我得趕回去照顧她。可照這雨勢看起來,一時半會兒是不會停歇的。這時,吹來一陣冷風,裹挾著冰冷的雨水打到我臉上,風從脖領灌進身體,冷得我直打哆嗦。沒辦法,豁出去了!我撒腿衝進雨裡,向家跑去。

老天真是冷酷無情,跑了好長一段路,雨不但沒停,而且還越下越大了。忽然,遠處出現了一個我熟悉的身影,像是媽媽。不會是她吧?她正發著高燒,不可能出來接我的。這人與媽媽的身材極像,一樣瘦小,一樣看似弱不禁風。只見她的腿有些發顫,身子無力地靠在牆上,分明是病中的樣子呀!啊,真的是媽媽!她竟然發著高燒還冒著大雨來接我!

我不顧一切衝了過去:“媽媽!”她抬起頭,蒼白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終於找到你了,你就站在門口等我好了,幹嗎要冒雨跑回家,等雨停了不行嗎?看看你,已經淋得溼漉漉的,不是讓我白跑一趟嗎?”話雖說的很輕,卻字字溫暖著我的心。“那你就不要出來了嘛,這樣不是會加重病情?”我心疼地問。“不出來我能放心嗎?反正我已經病了,可不能讓家裡再多一個病號。先回家吧,總比在這吹冷風好。回去把溼衣服脫了,再洗個熱水澡,喝點薑湯驅驅寒氣,當心著涼……”平日讓人感覺羅嗦厭煩的話,不知為什麼,今天聽起來特別舒服。

我攙扶著媽媽,感覺她那寬大的外套裡空空的。才知道媽媽因為急著來接我,來不及多加件衣服,只套了一件外套就出來了。我不由用衣袖擦了一下雙眼,不知道是雨水,還是淚水。媽媽,你對我的這份愛,我早已把它銘記在心了。等我長大了,我一定會加倍地償還你的。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母親的愛,看似微薄,但它卻很深沉,深沉得讓人感動。只有它,才能詮釋出什麼是偉大!

一位母親的寬容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900字

兩個少年犯出於好奇,點燃了一片叢林,想要看看消防警察撲火時是怎麼驚慌的。意想不到的是,一位年輕的消防警察在滅火中竟被大火燒死了。而警察的母親卻下了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決定——寬恕了這兩個少年犯。這是一個多麼艱難而崇高的選擇啊!

母親的選擇之所以艱難,是因為母親年輕喪夫,好不容易才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撫養大。孩子當上了警察,有了一份工作,母親多麼欣慰!可剛上崗第一週,兒子就被兩個孩子的惡作劇奪取了生命。多麼殘酷的打擊!大火奪去的不僅僅是母親的兒子,而是母親的全部世界!

母親的選擇之所以崇高,是因為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對不可饒恕的兩個少年犯,受害最深的母親完全有資格要求抓住並嚴懲他們。但是她並沒有這麼做,而是以自己失子的剜心之痛設身處地為兩個少年犯的母親著想,她不希望看到另外兩個家庭再破碎,永遠處於痛失兒子的陰影中。因此當記者把鏡頭對向母親時,在場的人都認為母親會訴說心中的悲涼與憤怒,誰知,她卻說出了寬恕少年犯的話,還讓他們早點回家,免得家中的母親掛念。這是多麼博大的胸懷,閃耀著仁愛的光芒!可以想象,如果母親選擇嚴懲,那麼兩個少年犯就會自殺,又會有兩個家庭陷入極度悲傷之中。

母親以她的博愛感化了兩個少年犯,他們認這位母親為心靈上的母親,母親也因此得到了全社會的讚頌和尊敬。這使我想起了“六尺巷”的故事。清朝的大學士張英家有三尺地沒有圍在圍牆內,隔壁的鄰居重建房子時想將三尺地佔為己有。張英的家屬不樂意了,寫信給張英。誰知張英的回信這樣寫:“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鄰居被張英的大度和寬容感動了,也主動退進三尺。這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也就成了千古佳話。

然而我們的生活中,往往有同學因為一件小事而斤斤計較,甚至吵得不可開交。比如掃地自己掃得多一些啦,別人不小心踩到自己了,都要吵一吵。這些人與文中的這位母親相比,是多麼渺小啊!

生活中需要寬容,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只有大家都學會寬容,多一份寬容,我們的社會才會和諧美好。

母親的呼喚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422字

無私的母愛,是甜蜜的體驗,是快樂的回憶,是親情和關懷。《母親的呼喚》這篇文章詮釋了了一個道理,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夏天裡的樹蔭,冬天裡的棉衣……。

母親像大傘,為我們遮風擋雨;母親像燈塔,為我們照亮前進的路程;母親是港灣,在我們感到孤獨時,容我們停泊靠岸。母親的聲聲呼喚,包含了親情,包含了關懷。其實能聽到母親的呼喚,正是我們最大的幸福,不是嗎?平日有媽媽在身邊東叫西叫,帶給我們溫暖和幸福。可是,假如沒有了媽媽的呼喚,我們將會感到孤單和落寞。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十分感動,又十分羞愧。想起平時我對媽媽的呼喚總是無動於衷,甚至不理不睬,只顧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想起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而我總是理所當然的享受。我想我應該認真地反思一下,要如何來回報媽媽對我這種無私的愛。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你也經常聽到母親的呼喚,請你馬上回答,哪怕只有一句:“媽!我在這裡!”

偉大的母親邱先芳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779字

在本堂作文課學習裡,我讀了關於邱先芳的一個故事。

邱先芳的人生很悲慘,幾乎所有的不幸都讓她遇上了。1986年難產,1992年下崗,1996年離婚,2000年底查出患有直腸癌。

她為了供兩個女兒上學,什麼活都做過,但她的生活還是很困難。她敢做男人做的活,在60°高溫的地方,頂著烈日,忍著熬瀝青難聞的氣味在屋頂刷著一層又一層的防水材料。她每天踩著三輪車進進出出,弓著背,咬著牙拖回一車車防水材料的樣子幾乎成了那條小巷的一景。因為太忙,她沒有注意到自己身體的不適,總以為挺一挺就可以過去。

想想我們天天吃好的,穿好的,根本沒有感受過這些。家裡的錢都是父母非常辛苦賺來,因此我們才有好的生活。如果我們去試一下邱先芳的累活,你估計連試都不想試吧,可她就是這樣堅持下來。

她的辛苦最終導致了死亡。在2000年10月的一天,她被醫院確認為直腸癌。她沒有時間哭泣,沒有時間休養,甚至沒有告訴女兒們和家人們她自己嚴重的病情。她在開刀擷取一段腸子後出院的第三天就繼續幹活。2001年11月,她的癌細胞已經佈滿全身,醫生告訴她如果動手術的話也只能活兩個月,如果不開刀,只能活兩天。放不下女兒的她選擇了開刀。手術後,儘管很痛,她還是每天做好自己的衛生,還帶著女兒到欠債人家記賬,告訴女兒們長大後賺錢還給人家。

邱先芳的堅強源自母愛,是她的兩個女兒給了她動手術的勇氣。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無法抗拒的力量;母愛可以突破一切障礙物。如果有人的命運跟邱先芳的一樣,或許他早就崩潰了。

母愛是可以突破任何東西的力量。總有一天,你會感受到母親對你的呵護,對你的愛絲毫不遜於邱先芳。如同這首詩: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篇文章告訴我,千萬不要向困難低頭,而且每位母親都會把深深的愛全部給了自己的兒女,哪怕在臨死前,也會呵護我們。我長大後也要好好地孝順父母。

偉大的母親邱先芳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673字

愛,既稚嫩又偉大;愛,既夢幻而又真實;愛,既樸實而又珍貴。愛是那麼的偉大,是那麼的無私。邱先芳的愛,更動人。

邱先芳生於1961年,她一生坎坷,離婚、難產、患病……都被她碰上。為了生活,為了女兒,她承受住男人都受不了的活——屋頂防水工程。盛夏,她頂著大太陽(大約60°)屋頂幹活。雖然她們生活艱辛,但也很幸福。不幸的是她患上直腸癌。為了女兒,邱先芳患病後仍繼續工作,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讀了這個故事,我深受感動,悟出一些道理。

第一,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爸爸媽媽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工作努力換來的。我們生病時,是誰將你送到醫院?我們成功時,是誰第一個為你鼓掌?我們失敗時,是誰第一個拍拍你的背安慰你?沒錯,是父母。父母將你帶到這個世界上,讓你獲得了生命;父母努力賺錢,讓你獲得了享受生活的資格。父母為我們付出太多,我們為什麼不給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呢?其實只要我們乖乖的,他們就會很開心了。

第二,我們要照顧父母。記得有一次,已是深夜,我醒來時發現被子被我踢到床的那邊,剛準備把被子拉上,一雙手已經幫我把被子給我蓋上,嚇了我一跳。開啟燈,原來是我最熟悉的面孔——媽媽。這種事情多得不可計數,那我們為什麼不能照顧一下母親呢?

讀完這篇課文,最大的感受就是我懂得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母愛,願我們大家在心裡永遠珍藏著這份愛;願我們用我們這雙小手回報爸媽對我們的愛,就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那樣。

偉大的母親邱先芳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722字

愛是偉大的!今天,我讀了一篇讓我淚如雨下的文章——《偉大的母親邱先芳》。

她的名字可能有點陌生,你可能沒聽過。但她在短短几十年的生命中給女兒們教育感動了所有中國人。

邱先芳在1986年時難產與死神擦肩而過,1992年下崗,1996年被丈夫拋棄。但生命給了她一件不平凡的禮物—女兒大小雙。

她一生坎坷,做起了只有年輕力壯的男青年才做的防水工程。2000年,邱先芳被查出患有直腸癌,她向女兒們隱瞞了她的病情。在開刀截去腸子的第三天,她玩命般地開始幹活。一年後,邱先芳身體裡癌細胞已向全身擴散,當我讀到:雖然露在外面的腸子和排洩物經常讓她顯得狼狽,她的身體已如快燃盡的紅燭,她仍在為女兒拼搏時,我的淚水差點從眼眶裡落了下來。我的父母或許不像邱先芳一樣起早貪黑地工作,但我的爸爸工作勞累,常常加班,出差,全國各地都有可能出現他的身影。我的媽媽在銀行工作,單位上的各種工作必定要她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我總能看到檯燈下一張疲倦的臉,一雙疲憊的眼睛在看未完的文稿。也因此我才能上好的學校,我才能吃上美味佳餚,才能睡在別墅裡……

邱先芳帶著女兒給借債人還錢,並叮囑女兒以後一定要替自己把還沒還清的債給還了。她是那麼守信用啊,儘管因重病不用還債,可她仍堅持要還。在我們身邊,因藉口不還錢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這些人一定要看看邱先芳的故事,我相信你一定會不好意思而面紅耳赤。

我的父母就如同邱先芳那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我很幸福,父母對我幾乎是有求必應,彷彿大樹對小鳥的愛,大海對小魚兒的愛。爸爸媽媽,謝謝您們!

每讀一次這篇文章我就落一次淚,它令我感慨萬千,它將引領我走上孝順父母,努力感恩之路。

我們的母親叫中國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738字

在假期裡,我閱讀了蘇叔陽先生寫的《我們的母親叫中國》這本書,書中記述了我國疆土的形成及地勢、氣候、物產等方面的特點;描寫了我們的祖先和眾多兄弟民族的繁衍;既寫到了中華民族悠久的五千年曆史沿革及主要特徵,也講到了中國向世界奉獻的發明創造……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更是深深地體會到了祖國就是我們共同的母親。

這本書,讓我更深刻地瞭解了我們富饒的國家。西安的兵馬俑??世界八大奇蹟,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藥、印刷術、造紙;各種不朽的建築紛紛湧現:北京的萬里長城、甘肅的莫高窟、西安的鐘樓……各類歷史悠久的書畫藝術源遠流長;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一項項偉大的科技成就紛紛問世;《本草綱目》、《石頭記》,還有許多唐宋詩詞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啊!

然而,在輝煌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也曾有一段刻骨銘心的屈辱。1949年以前,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輸入鴉片,以掠走中國的白銀。由於鴉片的毒害,軍隊喪失了戰鬥力,民不聊生,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不平等的《南京條約》等,相繼割讓了香港和澳門。國家腐敗無能,圓明園被摧毀……這一切真讓我心痛!

中華民族雖然經歷了多少坎坷,被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欺凌,最終,我們憑著團結、拼搏、自強、不屈的精神站起來了!當望著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就這樣,我們的祖國驕傲的屹立在了世界的東方!

我為如今的祖國感到驕傲,為自己是一名華夏兒女感到自豪!我感到無比激動,因為我們的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我的心頭頓時湧起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我愛你,我們共同的母親??中國!

《母性的較量》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808字

昨日,我在上床睡覺前閱讀了《燭光裡的微笑》。它是一本包含有100個感恩故事的書。

這100個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讓我們感到親情,友情和來自與天涯海角的愛。這也讓我想起了其中的一個故事—《母性的較量》,講的是他8歲時爸爸去打工所以只有他媽媽送他上學,放學。那裡的一但他媽媽總是帶著一把柴刀,這是為了防止,赤水嶺上的狼。又一次媽媽接他回家的路上遇見了狼。媽媽抽出刀,母狼也一下子撲向了他,而媽媽也把小狼的頭抓住,刀放在狼仔的頸上:你要是殺了我兒子,你兒子也別想活了。對峙了一會,母狼放開了他,媽媽也把狼仔扔向狼群。母狼立刻跑上去,對小狼又吻又舔,不再對他們進攻,消失在了叢林深處……

讀完故事,我不禁發出感嘆:在一個冰冷的夜晚,一場驚心動魄的母性較量,在一個荒涼的曠野展開。媽媽為了保護兒子,捨命與餓狼死拼;母狼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放棄了惡戰。其實,無論是人是狼都有一份本能的母愛,她們都可以為了自己的孩子而放棄一切。

它讓我想起了我小時侯在親戚家做客時的場景:一隻老貓正在產仔,媽媽在和親戚聊天,正當老貓剛生下兩隻小貓時,我一隻手抓著一隻小貓就跑。當時老貓氣壞了,立刻向我撲過去。結果撲了幾次也沒撲到。只見老貓把身子給躬成了一個C形,想要對我發起最後一次攻擊。可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繼續和小貓玩起來。“喵嗚”老貓向我惡狠狠地叫了一聲,又向前衝了幾步,準備跳躍。這時媽媽聽見了屋子裡的動靜,馬上跑了過來。可這也是老貓起跳的時候,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媽媽抓住了一個枕頭,狠狠地向跳躍的老貓砸去。“咚”正中腰上,老貓被枕頭給砸到了床上仍然嗚嗚地向我叫。而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只見媽媽來了,屁顛屁顛地把小貓抓在手裡給媽媽看,媽媽把小貓還給了它。我事後才想到,要不是媽媽把老貓給趕走,我一定會被老貓給咬到。老貓為了保護孩子奮不顧身地向人發起進攻。

母愛真偉大,向偉大的母性致敬!我們要懂得感恩,懂得回報。

一位父親的札記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670字

所謂魔鬼的傷痕,其實是天使的指紋。(題記)

妞妞,一個只在這人世間活了562天便夭折的小女孩。

她的母親,在懷孕5個月時感冒,醫生執意要照大量的X光。妞妞出生後,左眼瞳孔與別的孩子不同,最終被確診為惡性眼底腫瘤。雖然她父母給了她以最細心的照顧,可最終還是沒能挽回妞妞的生命。作者非常真實地記錄了他在那段日子裡的感受,從妞妞出生的喜悅,到得知妞妞患有惡性眼底腫瘤的絕望,再到決心為她傾其所有的樂觀,到妞妞離世的悲傷。雖然我們看到的只是書面上的文字,但在這字裡行間裡,無不瀰漫著父愛母愛的氣息。

看完整本書,我感覺自己成長了許多,也思考了許多,對人生,對死亡的思考。相較於妞妞來說,我們是幸運的,我們有著健全的身體,健康的生命,我們享受到了她沒有享受過的美好生活,也沒有體驗過她被病痛折磨,一步步被死神帶走的痛苦經歷。

而妞妞,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還沒來得及享受這美麗人間帶給她的新奇,就已經失去了尋找光明的眼睛。她不懂得生的快樂,死的悲傷,更不懂得生命的意義,於是面對病魔纏身,仍舊天真無邪地笑。但是換一個角度去想,也許這對於她自己來說,不是一件壞事。畢竟她還只有一歲半,還沒有洞察生命的能力,不知道自己將要消失在這人世間,也不會悲傷。在她的生命裡,悲傷,沒有立足之地,快樂開心充滿了她的一生。天使般降臨,最終又飛回了神聖的天堂。來時是一張白紙,到這大染缸裡來,沒有被任何顏色沾染玷汙過,又神聖地走了。

妞妞帶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對生命的珍惜。上天無法疼愛所有的善良,也無法懲罰所有的傷害,也許只有善待生命,珍惜生命,才是人生價值的最好體現!

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607字

認真地看完這本書,我的內心有很多感慨,我的年齡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或許有很多人世間的道理還無法理解,但這本書深深的戳中了我的內心。

對於健康成長到15歲的我,妞妞相對來說是非常不幸的,一出生就患有絕症,只活到了一歲半。這本書以一個父親的角度,講述了作者從成為一名父親的喜悅,到失去女兒的痛苦與悲傷。沒有那種呼天搶地的大喜大悲,它就是像是拉家常式地娓娓道來,不過於煽情的渲染,不過於誇張的溢美,它用自己直擊心靈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追問,對死亡的思考。這不僅是一本不幸的父親悼念他早夭愛女的書,更是一本頌揚生命,緬懷和反省生命的一本書籍。

迎來了一個小生命,卻沒有能夠好好的守護她。失去了女兒,再是失去了妻子,失去了以往的那個家庭,更是失去了以往的日子。周國平用他的言語道出了生活的殘酷,但是在他的筆下,妞妞不僅是他的心肝寶貝兒,更是他所欽佩和敬畏的生命。但是他所賦予期盼的生命,卻被殘酷的現實奪去了。人們為妞妞而感到痛苦,但是換個角度來想,孩子不明白什麼是死亡,什麼是痛苦,這不是更好嗎!單純而快樂的享受這個世界,哪怕時間並不長久,那種感受卻依然溫暖在心。對於妞妞父親所做出的那個決定,我是贊同的。做手術或許能夠延長妞妞的生命,但卻不能給予她光明的世界,不能給予她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這是很悲傷的。

生命其實並不脆弱,脆弱的,其實只是我們的心靈,享受這個世界,以樂觀的狀態,去面對世界,你會比想象中的,更快樂!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730字

曾經有幸拜讀過周國平先生的很多篇散文,大多數都是與哲學思考有關,比較偏向於理性的思考。給我的感覺就是彷彿看見了一個充滿智慧的思想者。

但是,今天看完這本書後,周國平先生在我心中的形象有了一個巨大的重新整理。因為在這本書裡不僅是一個思想者,更是一個偉大的父親。

人生是一個過程,結果對於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因為有死亡的背景,所以生命才應該得到認真的尊重。

妞妞,多麼可愛的一個小生命,宛若從天國降臨下來的天使。天真,率真,一塵不染。但是,就是這麼一個才剛剛萌芽的生命,卻被死亡畫上了詭異的詛咒,落入了無邊黑暗的陷阱。

“寧可做平庸的父親,不做傑出的哲學家。”妞妞的生父周國平願意放棄其他人所遙不可及的身份來換取一次當父親的權利。盡心竭力的照顧,一絲不苟的關心,直到妞妞閉上雙眼的最後一刻。一個父親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心愛的女兒一步一步的漸行漸遠,這需要多磨大的勇氣和愛呀!

一個人只有真正領略了平常苦難中的絕望,才會明白,一切美化苦難的言辭是多麼浮誇,一切炫耀苦難的姿態是多麼做作。

從一開始的激動盼望,到新兒出生時的喜悅,照顧時的辛苦而幸福,再到得知噩耗時的絕望,手術前的猶豫徘徊,和女兒離世前的深痛訣別。一幅幅揪心的畫面一次次敲擊著我們軀殼之內的靈魂。生命如此美好卻又是如此脆弱。

讀完這篇文章,熱淚盈眶,雖然年齡小,不可能有感同身受的體會,但是,這熠熠生輝的人性卻是能產生共鳴。世間是一片苦海,每個人都是一片孤島。只有愛,才是這孤島之間唯一的聯絡吧。

最後再把這篇文章的最後一段送給大家,希望大家能為之共勉。

“人生不可挽回的事情太多。既然活著。還得朝前走。經歷過巨大苦難的人有權利證明,創造幸福與承受苦難是同一種能力。沒有被苦難壓倒,這不是恥辱,而是光榮。”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615字

起初,是被這個書名給吸引了,札記意為讀書時摘記的要點以及所寫的心得。我的心中不由地產生一個疑問,不是我們讀他的書嗎?所以不應該是我們寫札記嗎?於是我帶著這個疑問翻開了書本。

妞妞是一個可愛、惹人疼愛的孩子,她一出生就得了視網膜母細胞瘤,這種病在嬰兒中的發病率僅僅只有一萬二千分之一,就這種不足萬分之一概率的病讓她的一生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從那以後,他的父母也在為她動手術還是不動手術之間徘徊。

剛發現這個病的時候,也是動手術的最佳時機,但她的父母看了很多殘疾人在社會上難以生活的報道,以及醫生建議不動手術,所以他們錯過了最佳的時機。之後,他們發現妞妞可能是具有音樂天賦,剛想用動手術的方式來挽救她的性命時,卻已經晚了。

眾所周知,癌是死亡的象徵,而且患了癌症的人要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妞妞很堅強。疼痛能忍的時候,她就會忍著,一個人坐在床上默默地承受著。實在忍不住時,她才會哭出來並喊著:“磕著了!磕著了!”她對音樂特別的喜愛,對文字特別的敏感,每次聽音樂時都能準確地預報下一首,每次父母說出一個全新的片語,她都能記住。

看完整本書,我終於理解了題目,也許周國平先生是將妞妞看作了一本書,而他從妞妞中懂得了太多太多,所以才會取名為“一個父親的札記”。

我覺得無論我們處在怎樣的困境中,都應該像妞妞那樣堅強,能忍就忍,忍不住也只是小聲哼幾句。在面臨選擇時,應該儘快做出適宜的選擇,而不是之後來後悔。

妞妞,再見!願你在天堂過得愉快!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717字

在這冬天,我翻開了這本從未謀面的書。它是由中國著名理學家周國平所寫,他在書中以自己的女兒妞妞為主人公,寫出了這本感動世人的著作。此書講述了他的女兒因母體的原因,患上了先天性的眼部腫瘤,她的父母忍痛放棄了手術治療,選擇了讓女兒在光明中度過人生的短短18個多月,而周國平就記錄下了這522個日日夜夜妞妞的成長,直至她離開人世的一刻。

有人評價這本書是一本小說,此書卻沒有一絲虛構,有人說這是周國平對對生命理學方面的思考,可這本書僅僅只是描述一個小女孩從出生到死亡的點滴。沒有人能夠琢磨出這本書的題材,但每個人都應知道這本書的用意和作者的感情。

妞妞是可悲的,卻也是幸運的。可悲的是她在同齡人還在享受溫暖時,卻遭受著眼瘤病痛的折磨,也比任何人都更早的面對死亡。可幸運的是,她有一對慈愛的父母,他們不會拋棄她,他們教會她儘早的認識世界上的事物,可對於隨著年齡增長也逐漸長大的腫瘤,妞妞也只是揉揉眼睛,繼續用最透徹,最清晰的雙眼認識這個陌生的世界。

在看完這本書後,我的心情十分沉重,緩緩合上這本書,掂在手中,彷彿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重量,這本記錄了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522天,讓我讀懂了許多。也許許多人會對妞妞感到惋惜,可從另一個方面來思考,這何嘗不是妞妞的幸運呢?妞妞還不到兩歲,還沒有洞察世界的能力,她不明白大人們的難過,不明白成年人的悲傷,在她的認識中,只有快樂,可能周國平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的,與其讓妞妞在黑暗和悲傷中度過漫長的一生,不如在這短暫的生命中享受無憂無慮的時光,這或許對於一個一歲多的兒童來說,可能這是一個更加好的選擇。

周國平在書中寫到“我愛我的女兒勝於愛一切哲學”這是一個父親內心的想法,它體現了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愛。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728字

拖老師佈置的作業,我不得不去看那些令我不耐煩又人生哲理一大堆的名著書籍。最開始我看的是《成長的歲月》。但我卻對這本書籍並無感,更寫不出讀後感。我原想編一下內心的感受,可當我翻開作業清單,我被一本書名給吸引住了眼線。《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我承認著本書名很普通,一看就只是一位父親對濃濃的女兒的父愛。可我就是被這樣普通而又一目瞭然的書籍吸引了,我當即在手機中搜索這本書,我甚至都未看簡介,我現在也不明白我當時是還抱著一種怎樣的心情去閱讀的。

開頭講述一位普通父親對女兒降生的喜悅,及寵愛,我當時看到這位父親對女兒的外貌描寫遍知道了(你的小臉白白淨淨的,透著一股靈氣。有時候,片刻之間,你的臉上會閃過千百種表情;微笑,冷笑,橫眉蔑視,皺眉厭煩,眼睛彎成月牙形的嬌媚……)。但厄運卻降臨於妞妞的眼睛……當時看到這時,只覺這孩子的命運太可憐,竟活不了幾年。可當我看到那位父親的反應我卻明白,最痛苦,最不甘的不是妞妞啊,而是生她,期盼她降生的父母啊。在不久前還高興女兒的降生,還訴說著將來對女兒的期盼與寵愛。可這卻被那位醫生手中的病例單的字眼中,給活生生的擊碎了。我無法說什麼,也感受不到那樣極致的痛苦。我只知道一個溫馨而又幸福的家庭破碎了,一個才出生不久的嬰兒被判了死刑。

這本書中,作者有許多對世間,對事物的探討,但你會發現,那些探討都是作者或多或少的從女兒妞妞身上得到的。在札記之二中的《命運之感》,就是作者從妞妞出生變身患絕症的慘劇而引發對命運的感嘆。可以說,是妞妞短暫的一生帶給他對人生的更深一層理解。

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充實的內容,但我卻讀到一位父親在陪伴女兒短暫生命過程中那一絲絲感嘆與痛惜,或許,到最後還有釋然。還有對生命的珍惜。

父親的老師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673字

父親的老師是溫琴佐克羅塞蒂先生,他已經八十四歲了。辛勤耕耘教書的他,共教了六十多年。但最後因為手抖得厲害而不得不離開學校。他愛學生以至於珍藏了每一位他教過學生的一份作業,作為紀念。父親則因老師一個飽含保護、寬容、疼愛的手勢而對老師終生難忘,所以要帶“我”一同去看望老師。

父親的老師用一生熱愛他的工作,熱愛他所有的學生;而父親也因為一個細節對老師永生難忘,讓父親倍加尊敬老師。

這個故事選自《愛的教育》,文章真實感人。我在讀故事時彷彿自己就是小主人公恩里科,跟隨父親拜訪年邁的老師,被父親和老師之間的深情所感動,每看一次都讓我熱淚盈眶。

書中,因為一個手勢讓恩里科的父親對老師永生難忘。對此,我感同身受。老師,您可曾知道,時至今日,讓我難忘的不是您精彩的授課,也不是您在我作文字上留下的行行評語,而是當我不經意犯錯時,您春風化雨般的愛滋潤著我。

記得,剛升入三年級第一次拍集體照,我忘記了穿統一服裝。我怎麼竟忘了這麼重要的事呢?照片是要刊登在學校月報上,全班就我一個人服裝特殊,多影響班集體呀!因此,整個上午老師的講課我沒有聽進去。中午,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向呂老師道歉。本以為老師會狠狠地批評我,卻沒想到老師平和地說:“沒關係。看,我也穿藍色,你和我站在一起吧!”我長舒一口氣,提到嗓子眼的心終於放下!

您可能早已忘記這件事,但卻因為觸動我內心而讓我難以忘懷。我想這就是我到目前為止最難忘的一幕。

我想引用書中的一句話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尾,“除了‘父母’,‘老師’是一個人和另一個人之間可能有的最無私、最美好的稱呼了。”老師,我們愛您!

母親與小魚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1080字

讀完《母親與小魚》,我又一次陷入深思。因為一個錯誤的選擇,導致了一場錯誤的愛情——文中的母親因為愛上了一個錯誤的人,從此深陷“錯誤”沼澤中,無法自拔。

總是如此,一個小小的錯誤,如一粒細沙,落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一層又一層漣漪,再難以恢復平靜。楚漢之爭時,項羽由於在鴻門宴上一時疏忽,錯過了良機,卻不知留給他自己的只剩下死路一條……於是有了“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然而,錯誤並不都只帶來痛苦與悲劇。

《天藍色的彼岸》中,哈里因為與姐姐雅丹婷發生口角,出門時甩出一句:“我再也不回來了。”雅丹婷說:“那太好了!”於是哈里被車撞死了。如果故事到此結束,這不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悲劇嗎?然而,哈里決定以幽靈的身份回到人間再看一眼。那時,他才第一次意識到姐姐對自己的愛之深,也是第一次明白自己對姐姐的情感原來不是恨,而是愛。他用自己的意志,控制了一支鉛筆(他無法拿動人間的任何物品,因為他是幽靈),與姐姐進行最後一次溝通,也是最溫暖的一次溝通,最真誠的一次溝通。一陣溫暖的悔恨之後,哈里終於能正面死亡了。正是這一個錯誤,才帶來真心的交流,帶來一次不同尋常的領悟,帶來少有的勇氣與樂觀。

《追風箏的人》中,少爺阿米爾背叛了兒時的夥伴——僕人的兒子哈桑。由於無法面對哈桑,阿米爾用計謀趕走了僕人與其兒子。這個兒時的錯誤使後來成年的阿米爾無法原諒自己。20餘年後,得知哈桑死在塔利班人的槍口下,他更是悔恨交加,決定去營救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他已被塔利班的人抓走——來彌補當時的錯誤。於是他踏上了贖罪之路。歷盡千辛萬苦,阿米爾救回了索拉博,內心也釋然了。同時,他明白了:成為一個“好人”的路,只要願意尋找,隨處可見。

由此可見,面對一個錯誤的態度至關重要:如果哈里死去後就懷著憎恨之情在天堂遊蕩,那麼他怎麼也無法體會那份溫情,讀懂自己的心聲;如果阿米爾不願意去贖罪,那麼他可能會一輩子活在悔恨自責之中…

在現實生活中也如此,我們需要用一個正確的方法與心態面對錯誤。人人皆會犯錯,雖然這個世界上沒有可以擦去錯誤的“eraser”。但至少,它可以擦去多數的悲傷與悔恨,重現光明,使我們成長,蛻變。也許,犯過錯誤,經過挫折,才可以有所“悟”。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942字

生命是一個過程,結果都是一樣的---對任何人都是。如果以死士為背景,這個過程豈不是太可笑了嗎?

夭折的嬰兒,到底是一無所失,還是失去了他本漫長的一生?壽終正寢的老人,究竟是失去了他曾漫長的一生還是一無所失?都不是,無論什麼年齡的死都是無法計算和比較的,因為略去過程,開頭和結尾都是相同的。不過是先生然後是死,老人看過了一生的繁華和落寞,嬰兒在不會留戀的年華離開,一定程度上,這段生命是一樣的。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這本書講的是一個雙眼多發性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小女孩,她生命的長度僅有562天,她從生到死的過程中,只有一次生日,也只有一次飄零。多想給這個小女孩抱怨命運的不公,但這就是上天的安排。命運,就是如此神祕、荒謬,而又不可輕視,如果有人問:妞妞幸福嗎?

不幸福,這是我首先想到的,但我同時也會猶豫,因為世上一切都是相對而言的。妞妞又是幸福的,她有一個深深愛著她的父親,她實在不知留戀生命的年歲離開的,這或許又是上帝給她的恩賜。人生沒有絕對的幸與不幸,上帝只是給了你生命這個整體,生命的起始終結一樣不能少。你又有什麼理由去抱怨呢?如果堅持絕對的看待一個事物,是不是很愚蠢呢?

解成是雞尾酒中的物質,它們可以被稀釋到生活這杯生命連同他的快樂和痛苦都是虛幻的——這個觀念對快樂是一種打擊,對痛苦未嘗不是一個安慰。所以說,妞妞不是可以用幸與不幸來衡量的生命,她只是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個過客——其實我們哪個人又不是呢?。她走馬觀花的看完這個世界,沒有留戀更不存在遺憾。一定程度上快樂和痛苦可以理淡酒,也可以直接被放進濃濃的酒精。生命、快樂和痛苦始終都在不同的比例間來回的徘徊著。

周國平——一個父親,他把對女兒的愛寫入書中。他說:對於我來說,這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座墳。我壘築它是為了離開她,從那裡出發走向新的生活。一個父親的愛是如山般沉重的,周先生卻用土又把這沉重的山給掩埋了。

人生,哪怕是走一個過程,也該走圓滿。惜時、惜愛、惜一切,因為當你失去時,就真的失去了。佛說看破紅塵,但也該陷入生命;我說快樂生活,但也該珍惜一切。

莫讓過程成為遺憾,當身邊的東西開始慢慢離開時,是否還能慢慢品味它曾經帶給你的一切呢?

母愛的亮度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886字

夜,靜極了,玉盤似的滿月在雲中穿行,淡淡的月光灑向大地,坐在書桌旁的我,剛剛讀完了《母愛的亮度》一文,此時,我早已熱淚盈眶。

本文講的是關於母愛的故事,一名計程車司機每天都很晚回家,回家時總能看到家裡的燈是亮著的,但是母親的雙眼早已失明,為了不讓燈熄滅,就用手去觸控燈泡,這樣一堅持就是十年,而母親的手被燙出了老繭,最終這個故事被評為最感人的故事。

文中使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每一次我回到家時,總能看見我家的燈泡亮著,而母親雙目失明,她總是用手去觸控燈泡,從燈泡的熱度來判斷燈泡是否亮著……”此時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一位雙目失明、滿頭銀髮的母親,摸索著來到燈下,伸出長滿老繭的手,摸了一下燈泡,“呀,好燙!”老人情不自禁地叫道,觸電般地縮回了手,手指被燙紅了,可她的臉上卻露出欣慰的笑,嘴裡喃喃著:“哦,還好,燈還亮著。”過了一會兒,她又不放心地再一次伸出手摸向燈泡,很顯然,此時的燈泡越來越熱,溫度越來越高,老人的手被狠狠地燙了一下,她疼得直搓手。就這樣,一個晚上,她摸了一次又一次,直到兒子迎著家裡的燈光,走進家門,她才放心地去睡。每天晚上,這位偉大的母親就是這樣反覆地去摸燈泡,就是這樣反覆地被燙一次又一次,而這一堅持就是十年啊!母親的手也被燙出了一層厚厚的老繭……此情此景,又怎能不讓讀者潸然淚下?

“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在生活中,每一位母親無時無刻不在關心呵護著我們。“天冷了加件外套,天熱了帶把紙扇,天寒了喝杯牛奶……”而年少無知的我,總嫌母親嘮叨,一直不曾瞭解,那是母親溫柔的等待,等待粗心的我能夠感受到她的細心呵護。

皎潔的月光下,一種情緒油然而生,提筆寫下這樣一段文字:世界上有一種情愫,無論走到哪裡,都會綿綿密密牽掛著你;有一種愛,無論經歷怎樣的風雨侵蝕,穿越時空而永不褪色,這就是——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