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生存,詩意生活相關作文20篇

機械生存,詩意生活 篇1

國三作文 ,1601字

“詩意”是什麼?這個時代還有嗎?

呂樂導演的電影《小說》中,一群中國一流作家開筆會,共同探討詩意的含義和其在當今時代的存活與否。誠然,這是個最好的時代,科技的爆炸發展給每一個人類帶來過去千百年無法接觸的新生活,指數上升的資訊提供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快速,一切似乎在電子終端面前觸手可及。但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程式化的生活方式,正逐漸抹殺過去曾經有過的深沉思想和跳躍靈感,當思維逐漸趨向於機械化的理性和冷漠,情感的價值將蕩然無存。人類學會了滿足於在網路之上嬉笑怒罵,卻對身邊人情冷暖漠不關心。鋼筋鐵林中,相同的人千篇一律,不同的人遙不可及。井然有序的生活背後,人生觀和世界觀如大廈將傾。有什麼能夠拯救時代的價值?我恐懼,我沉思,我猜測,大約—

大約是藝術化、詩意化生活。

詩意化使機械思考的相同轉化為不同。

人之所以區別於牲畜草木,無非在於情、理、法三字。而這至普通至淳樸的字眼,在不同的人筆下,化為多如繁星砂礫的表達。就以“情”為例,夏目漱石的“今夜月色很美”和吳越王的“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如出一轍,在林覺民心口,書成一篇“意映卿卿如晤”。最簡單的“我愛你”,可以是“彼美孟姜,德音不忘”的一捧赤誠,也能是“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至死不渝,深情如子瞻十年生死,綿長如太白青梅竹馬,悱惻如樂天天長地久。亙古不變的蓮塘之邊,落下誠齋主人眼底映日紅蓮,勾勒易安居士閨閣閒情,香飄習習吹散自清先生夏夜清風,甚至是沈從文先生在幹校接受批鬥期間,給侄子黃永玉信中一句:“這裡的荷花很美,燦爛極了,你若來……”。同樣的景、同樣的情、同樣的感在不同人不同的筆桿下,流露出截然不同的描繪和千變萬化的感動。相同的詩意,提供相同的人提供不同的養料和靈感,促使每位書寫人砥礪前行,流露幾腔真情,

詩意化使機械思考的不同轉化為相同。

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家荷爾德林不受沉濁世態的浸漬,而潛心於自己的神靈之鄉,寫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一般詩句。當時貧病交加的他以一個詩人的直覺和敏銳,意識到工業文明使人喪失自我,因此以詩句呼喚人類尋找歸家之道。經哲學大家荷爾德林的闡發,結合詩性與神性,變為如今“人,詩意的棲居”的思想。其中別樣深邃的禪意和格外鮮活的生機,橫貫古今,在無邊星河中自如穿梭,始終難以被時間侵蝕,成就無數人篆刻心靈之中的筆畫。同一種棲居的念頭,明代有歸有光“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民國是林語堂“宅中有園,園裡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無論身處何方,哪怕身邊僅剩勞績困苦,仍守一方詩意眷戀。不同的景、不同的情、不同的感在不同人不同的筆桿下,有靈魂激烈的衝撞和交流,那是此間相同感動的水乳交融。

機械化的思考憑慣性將人分為三六九等,固定的生活和社交圈取締了結識新生活的機會。價值觀缺失像程式設計指令劃好上下階層,就連審美和愛好都有了優劣之分,不同取向的階層定要爭個你死我活。但詩意的思考從不分孰是孰非,孰大孰小。我們能接受千山萬壑、大江東去的詩意,而浪花一朵、林中潺潺也不失為絕佳的妙趣。詩意能是周國平一盎無用的醇酒和一具無用的靈魂,是尼采每個起舞的日子和每點白晝的光暈;也能是晨跑時路邊不知名野花搖曳的一片澄澈透白,是冬季回到家中肩上不經意抖落的雪花—詩意總無分高低貴賤。

機械生存,將生命差別對待,

詩意生活,將生命一視同仁。

機械生活,規定差異者保持差異。

詩意生活,鼓勵思考者和而不同。讓相同的思考有不同的表達,讓不同的思考有微妙的共性。能做到詩意化的生命,總是樂觀向善,充滿希望的。

對於文章最初的兩個問題,我想給出我的答案。這個時代還有詩意嗎?“詩意”到底是什麼?

風月無古今,情懷自淺深。詩意總不該被貼上時代的標籤。

每個人對詩意的理解不同,而這種不同,又恰好是詩意的一種—人類對於機械化最後的防線,一切諸如同情的美好情感來源。

多浪漫。

計算機式生活 篇2

國三作文 ,1090字

當購物可以足不出戶時,當課堂可以在網路進行時,當人們幾乎可以通過網路完成任何想做的事時,計算機已經如輕柔的微風般,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著我們的一舉一動。

計算機的逐漸強大,在這個科技化的時代中其實是意料之內的。但出乎意料的,卻是人類對於計算機的依賴性,我們的生活似乎已經全都圍繞著計算機展開。試想一下,當一家企業停電一天,所有計算機都不能使用,那該有多可怕。所有的員工們都有可能會把舉足輕重的檔案和資料儲存在計算機中,沒有這些他們的日常工作能正式開啟嗎?這家企業一天的損失將是我們無法想象的,畢竟時間就是金錢。甚至最近,我看到電視中也出現了以人機大賽為主題的綜藝節目,世界上頂尖的選手也難以打敗人工智慧,我想這足以給人類深刻反思,當人工智慧比它的開發者還厲害時,人類究竟該做什麼?

就像是蘋果公司總裁庫克的擔憂一樣,如果有一天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社會將陷入怎樣的境界?

計算機會思考嗎?當人類把一道道程式輸進去時,計算機就擁有了"思考"能力,可它終究是人類輸入的程式,並不會因此被賦予價值觀和同情心。當人類躲藏在計算機的背後,使用各種社交軟體與網路另一端的人聊天,你們之中甚至可能隔著汪洋大海,你在網路結交了朋友,可在現實世界中,你可能依然是一個人,觀看著旁人嬉笑。當你依賴網路,對現實世界的一切罔然不顧,或許並沒有人會真誠的在你需要時拉你一把。當麻木在你身上降臨時,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的前奏已經吹響。

計算機一樣的思考,就像是在人類身上下了一道道指令一般。人類可能因此遵守著“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法規,可能會少了幾起交通事故的發生,卻也可能除了遵守死板的法律規定外,失去了該有的道德和情感。一點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可能會引起人們無休止的爭吵,社會將會失去秩序,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絕對會被這種行為消磨殆盡。如果一名醫生失去了同情心,他就從一個救世主的身份淪落為劊子手。只知道治療,卻不去關心病人的心理,毫無心理的做著決定病人一生的決定,這樣的醫生已經不能這稱之為醫生。這樣的缺乏道德和情感的行為在我看來就是計算機式生活。

就好像不少的小說和電視中的陰謀論一樣,人類總會擔心計算機學會思考後會想方設法去毀滅人類。在我看來,能夠毀滅人類的只有人類自己,計算機只是個不錯的藉口,甚至我們能輕而易舉地毀滅自己。長期計算機式的生活,帶來的後果也只會如此。

關心自己身邊的人,感受親情和友情的美好;放下手中的電子產品,抬頭看一看天空,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漫步自然生態,欣賞其他生命間的互動,感受生命的美好。

脫離計算機式生活,迴歸充斥著情感的社會,這才是我們該做的。

手機與生活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593字

當今科技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中手機的使用率越來越高。

你看,爸爸媽媽早晨醒來的第一件事開手機。一般情況下是這樣的對話:“老公,快,快幫我看看,我昨天的支付寶運動賺了多少錢,我再看看,你的賺了多少錢?”反正一醒來的對話一定是關於手機的話題,怪不得人們都說手機是家庭的第一殺手呢!

吃過早飯,因為我的假期,所以他們的生活節奏似乎慢下來了。坐下來又拿起來了各自的手機。對門的王奶奶敲開了我家的們,對我媽媽說:“丫頭啊,幫我交點電費,水費,燃氣費吧。”媽媽一貫是樂於助人的,這些小事不在話下,於是,用她的手機很麻利的幫助了王奶奶足不出戶就完成了繳費的任務。奶奶道謝之餘,自言自語的說:“我老了,跟不上形勢了,手機的事兒一點不會”邊說邊走回了自己的家去。

姥姥電話打過來,讓和我們一家去她們那吃飯,我和爸爸媽媽收拾利落就出門了。我們到市場上買了些水果,蔬菜,都是姥姥愛吃的,只見媽媽又拿出手機,對著一個二維碼一頓掃,很快,付款的問題又解決了,看來,對門王奶奶真是老了,這些手機上先進的東西,她不會懂了。

手機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媽媽的一個同事在拼多多上買商品,需要媽媽幫助砍價,一會的功夫,阿姨發朋友圈,砍價成功,一個拉桿箱一分沒花,成功拿下……

看來,先進的智慧手機會越來越對人們的生活有幫助,要是能對人們都進行一下手機知識的普及,使它的操作更為方便,手機會是所有人生活中的親密“朋友”。

手機讓生活更美好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0字

時間如火箭一般飛快地跑著,想起當年“飛鴿傳書”“擊鼓傳信”的年代,覺得自己真是太幸運了,投胎到了二十一世紀,這個應有盡有、無所不能的高科技世界。

手機,這個讓許多人都亢奮起來的詞語,即使身臨絕境的受難者,聽到這個詞語也會熱血沸騰,覺得前途一片光明。擁有一部手機,就等於擁有了全世界,幾乎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完成的。作為一個資深的吃貨,美團外賣這個功能讓我刮目相看。平日裡,肚子餓的時候,手機一開啟,各種美食琳琅滿目,任你挑選,只要你有錢,把全黃岩的美食都點完也不在話下。看著電視劇,啃著剛點來的熱乎乎的炸雞,這好比過年都幸福。酥脆的外皮加上甜香的雞肉和脆骨,一口下去,全身的滿足感掩飾不住,沒有人的話,我願意在此時此刻跳一場舞,表示我滿心喜悅。我對這個發明美團的牛人有著大寫的佩服,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願意做他的小弟。

作為一個吃貨,大街小巷尋找美食的日子也不少,不過我經常前腳進來,後腳就不知道怎麼走出去,往往一個小小的衚衕我能繞一二個小時。這時我必須拿出我的寶典——高德地圖。開啟地圖,便能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搜尋想要去的目的地,一秒鐘搞定,不需要找人問路。因此“開始導航”這句臺詞一年四季圍繞在我的耳邊,一天沒有聽見,就老是感覺身邊少了什麼東西。如果你出去玩的時候迷了路,勿必緊張,開啟地圖,分分鐘把你帶出這個“迷宮”。

高德地圖和美團外賣是我經常開啟的兩個軟體,如果沒有它們,恐怕我的生活就沒有了後路。手機的重要性每個人都知道,有手機的生活才是好生活。

手機與生活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611字

提到手機,大家都會說這是個好東西,打電話、發微信、上網、玩遊戲……沒有一樣是手機做不到的。手機固然好,但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如果手機成為了你生活中時刻不離手的必須品,那可要留心了,因為手機也是有危害的。

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從有了智慧手機後,公交車上都是“低頭族”,發微信的發微信,刷微博的刷微博,玩遊戲的玩遊戲,看視訊的看視訊……只有一些老爺爺、老奶奶才會一起聊聊天,看看窗外的風景什麼的。自從有了智慧手機後,就是在外面散步時,也總能看見等紅燈的司機在看手機,騎電瓶車的人在看手機,甚至連走路的人都在看手機。自從有了智慧手機後,大人們吃完飯都盯著手機看,小孩子也在一旁玩Ipad。家裡沒有聊天的聲音,只有微信裡的語音聲,遊戲裡的打鬥聲……

難道,手機真的有那麼好嗎?

手機對我們學生來講,是會傷害視力的,也會影響學習。我們可以用手機查查資料,但最好還是問老師和爸爸媽媽。這樣既能學到知識,又能保護視力,一舉兩得。手機對大人來說,確實是個便捷的東西。有了智慧手機後,生活方便多了,隨時隨地可以溝通、查資料,買東西也不用帶錢包了。但很多大人一直把手機捧在手上,即使開車走路也不放過它,這就是非常危險的事了,看看新聞,因為手機引起的交通事故還少嗎?

所以,用手機也要有個度,這是對自己的健康和對自己及他人的安全負責。

手機對生活的影響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518字

偶爾,走在繁華都市的街道,看著車水馬龍的車輛與行人,時不時注意到有那麼一群人低著頭,全神貫注地凝視著手機,彷彿手機就是他們的精神財富。他們不顧危險,他們認為手機比生命更重要,這究竟是為什麼?

偶爾,坐在親朋好友聚會的餐桌旁。大家只顧之拍照,刷朋友圈。整個餐桌鴉雀無聲,已經沒有了曾經三代同堂,大家談天說地,儘管夜色已晚,必要喝個一醉方休時的其樂融融的景象,這究竟是為什麼?

偶爾,接觸一款騰訊遊戲。裡面的很多精英人物都需要充值來完成購買,這導致了很多玩家傾家蕩產,沒日沒夜的“咀嚼”這款遊戲,彷彿這款遊戲寄託了他生命的全部。就算你在手機上打遍天下無敵手,走出遊戲後你只不過是一個被社會埋沒的草民,有多少人因遊戲而迷惘、沉淪,這究竟是為什麼?

事實是,隨著時代進步,手機已成為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也無時無刻不耽誤著我們的生活;它帶給了我們方便和智慧,卻給我們造成了身心雙重傷害。其實我認為手機本沒有錯,錯在我們的心理太脆弱,被手機輕易地吞噬。其實,我們只要合理控制時間,合理利用手機,這是我們生活的錦上添花。

不要讓手機耽誤生活,在手機中你會感到虛幻縹緲。當你走出手機,你將擁有一個絢爛多彩的人生。

儲存詩意 篇7

中考作文 ,930字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美是一種享受,發現生活的美好,儲存詩意。

楊柳岸曉風

隨父親拜訪舊友,一路詩意。途經河堤沿岸,柳絮撲面而來。映目一大片綠色,堤邊楊柳已然垂下枝條,依依袋帛婷婷。原來春信已至。柳枝垂下,在河中惹起幾圈漣漪,再緩緩散了去,只餘依麗。柳永曾寄楊柳以憂愁: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此刻,穿行於枝幕中,我卻感受到了另一境界: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煙絮紛飛,宛如一幅充滿煙火塵息的美畫。淺綠,嫩綠,深綠夾雜一起,是希望。樓上晴天碧四重,樓前芳草接天涯。風再次穿身過的時候,也似乎感受到了一襲溫柔。而路邊野花開得正好。

儲存詩意,楊柳的綠色。

雨中山果落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從前一直不甚瞭解,莫非是蘋果那麼大的果子往下落嗎?與父親去往鄉村,本是不情願的,卻也得見一番美景。在父親的指引下隻身一人前往了一片林子,林子不大,高大的樟樹卻也把天空遮得密密集集,蔚然成片。正出神時,雨勢漸漸大了起來,雨傘卻把我與外界隔絕起來,眼前一閃而過黑色,定神一看,原來是一種黑色的指甲大小的果子。穿葉之聲,落地之聲,如蠶噬桑,如珠落盤,充滿了山林韻味。“雨中山果落”我的腦海中忽然浮現了這句話,此刻我方才明白《秋夜獨坐》中所指果子了。陶淵明曾言: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無夕陽晚歸,飛鳥相逐。我卻體會到那種意境:一斜破茅屋橫倚山邊,雨霧繚繞。靜是響亮悅耳的,普里什文說。無論如何,這些都是我那顆閃居的心所向往的。

儲存詩意,靜裡的清音。

一簾清梅月

冬日尋訪,已是南方,初雪自是無緣相見的了,卻有別般美好。行至山村一角,夜色已拉下帷幕,夜色玲攏,月朗星稀,缺月在枝間梢頭遊走,潔白月光如輕紗般柔軟輕薄,印染於黑黃泥土上。梅已悄然綻放,香臉半開嬌旗旋,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朗月在地,花在香。俯首對花光,仰目見月影。暗香藏於枝葉經絡,不動聲色流逝。走在月光裡,聽一曲眼兒媚,望一簾清梅月,身後的月光也數你。良辰美景奈何天,應是晚潮新月。月光,梅影,交織成畫。

儲存詩意,梅,月的清晨。

素心人對素心花,玲攏情下玲攏意。體會生活的美好,儲存詩意。釀造一杯回憶的濃酒,藏於心中。

順隨本心,詩意生活 篇8

高二作文 ,803字

託翁曾說過:“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短暫而又最無情,最寶貴而又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時間。”人的一生便是在時間悄悄流逝中度過,短暫迅速,尚來不及回味便已悄然垂成。

短暫的人生如何才能不留遺憾地度過,最重要的便是順從內心,詩意地生活。

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的身影,恬淡適然。面對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世俗生活,他毅然選擇歸隱,順從自己的內心,在綠水青山之下,詩意自居。

“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域之王;行在拉薩城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倉央嘉措一生都在用情詩堅守自己內心所向。無論世俗如何黑暗,都不曾將他內心的聖潔染黑。在那片神聖的土地上,倉央嘉措用真情打動凡間,一葉一蒲堤,他不曾辜負自己,始終忠於內心,詩意棲居。

最羨慕的女子便是席慕容。一支畫筆,一快畫布,她便能在玄武湖畔畫一下午的荷花。一支鉛筆,一根蠟燭,她便能寫一整晚的詩歌。無論晴朗或是落雨,世間的日子,她都不曾辜負,事物總有兩面,她卻總能看到好的一面。等到繁華落盡,她都始終站在那裡,帶著盈盈笑意。用自己對生活的愛,詩意自居。

在物慾橫流,飛機尚不夠快的今天,林清玄卻從繁華中尋到清歡。一杯清茶,一抹陽光,便是最美的風景。他幼時有過許多的夢想,去埃及看看金字塔,去周遊歐洲,在忙碌飛速的這個時代,他都一一實現。背上行囊,踏上旅途,忠於內心的夢想,他終究不負自己,不負流光。錢鍾書終其一生,寫就《圍城》與《管錐篇》,燈光如豆,先生因書得名,也將名還與書,寂靜書途亦芬芳,是對他人生最好的寫照,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他的一生詩意而又芬芳。

于丹曾這樣解釋“辜負”:“這段時光著實從你的身邊渡過,你卻不曾和它有過關聯,這便是辜負。”

李白“對影成三人”,豪放而詩意;陶淵明“悠然見南山”,清傲而詩意;納蘭“賭書消得潑墨香”,隨性而詩意。

漫漫人生,曾經的滄海已成桑田,曾經的積雪已化成草原,只是忠於選擇,不負內心,在繁華而不真實的世界裡,做最真實的自己。

詩意地生活 篇9

國三作文 ,780字

談起“詩意地生活”,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便是那吟酒作對、談古論今、彈琴作畫的景象。

的確,古人用這一系列的活動來表達詩意,但面對當今社會局勢,詩意地生活不再是那些硬性的活動。在我看來,它更是一種心態,一種將詩意寄情於生活的心態,是能夠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化作片片詩情,點點詩意的心態。

面對飛速向前的社會,我們的心一點點被銅臭所侵蝕、所沾染。而要守住心靈的那份淨土,詩意的生活恰恰是必不可少的。它如一盞明燈,為我們開闢出一條道路,縱使兩岸燈紅酒綠,迷人眼球,詩意的生活也能使我們堅守本心,勇敢向前。

而所謂詩意的生活,要擁有它,也並非那般遙不可及。

詩意的生活需要有一顆善於觀察的心。曾有詩人云“凌晨三點半,海棠花未眠。”這其中意境,自需要一番品味。並非那海棠花未眠,那海棠花整日看人間,卻在那驚鴻一瞥間,觸碰到詩人詩意的心,這與西方那句“並非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有異曲同工之妙。生活中並不缺少詩意,缺的是一雙捕捉詩意的慧眼。不需要日落的磅礴,海潮的湧動來裝點詩意,只要一朵初綻的花,一張純真的笑臉,便能牽動你脣間一個會心的微笑,這便是詩意地生活,是否很簡單呢?

詩意地生活需要心靈的一方淨土。附庸風雅、葉公好龍者太多,但這並非詩意的生活。這種生活不需要你會彈多種樂器,也不需要讀過海量的書,它更加需要的是一種心態。不知你可曾聽過塔莎奶奶,近百歲的老人仍懷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有人說那是淳樸的鄉村所造的,我認為則不盡然,相逢固然能影響她,但更多的原因是她的心,一顆乾淨的心才能詩意的生活,她熱愛鄉間的一草一木,燦爛的笑容整日綻放於佈滿皺紋的臉上,她並不老,因為她有一顆乾淨、純真的心靈,任世事變遷,惟心不變,而這也正是詩意地生活最需要的東西!

掃淨心中所蒙上的灰塵,攜一雙慧眼來同行,放飛心中的片片詩情,點點詩意。從今天,從這刻,讓我們也詩意的生活吧!

詩意地生活 篇10

高一作文 ,1062字

人,應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海德格爾

人們都渴望能夠詩意地生活。那麼,什麼是詩意地生活呢?

詩意地生活,是諸葛亮“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曠達心境,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飄逸灑脫,是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自得,是易安居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溫婉簡約,是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追求……他們不是過客,是歷史的歸人。因為,他們詩意地生活著,把自己變成詩,充滿美好的情愫,詩化人生。

可是,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君不見,物慾橫流,貪汙受賄時有所聞;世態炎涼,唯利是圖肆意瀰漫。於是,我們也在緊張、忙碌和麻木中失去自我,在心靈的廢墟里彳亍爬行。

詩意地生活難道只是古代文人騷客的專利?物質文明與詩意地生活難道就這樣不可調和?

其實,我們身邊並不缺少詩意的氣息。海子說,面對大海,春暖花開。獨自站在海邊,一切都好像剛睡醒的樣子,沒有了衰草離披的境況,沒有了秋風蕭索的淒涼。駐足於此,一切安靜得讓人幾乎忘卻塵世紛雜,只剩靜心凝思。低沉而憂鬱的月色在靜謐中迴旋,一片花海,被唯有的月光浸透,銀白色透明的花瓣招搖著,漫溯在夜的深處,一如浪花激盪起白色泡沫,飄渺,無盡。月下花海是詩意的代表作。

詩意地生活,需要詩意的心態,詩意的感觸。冷靜下來思索,用詩意的眼光審視自己,觀察事物,對待生活,你會覺得,其實自己是可以直薄雲天、跨越天地的;你會發現,生活其實充滿了無限的生機與詩意。早上起來,迎著初升的朝陽去操場慢跑,和太陽一起點燃新一天的希望;上課的時候,讓思緒隨老師的粉筆而輕舞飛揚,在知識的海洋裡滋潤乾涸的心靈。閒靜時,將自己沉浸在書籍的瀚海里,和古今中外的智者心靈溝通;寂寞時,呼朋喚友去郊外踏青,領略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詩意地生活,天塹變通途。當遭遇挫折,面對困難時,不要徘徊,不要迷惘,沉淪的結局只會是支離破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換一個角度,便會有一種新的境界;調整一下心態,也許就會峰迴路轉,柳花明又一村。

詩意地生活,面對繁蕪的社會,我們就會知道怎樣守住人生的底線,怎樣擺正人生的天平,怎樣恪守生命的尊嚴。那麼,在這塵埃飄蕩的空氣中,我們的心靈才能保持寧靜和充實,從而活出真我的風采。

落木之上,薄薄的月華,泰然凝視分分秒秒老去的時光;涓涓細流,汩汩似箜篌,流芳激盪其中。詩情畫意的生活並非水中月,鏡中花,它就存在於你我的心中。

擁有詩意的心態,才能擁有詩意的生活,詩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