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時代相關作文20篇

機械時代 篇1

記敘文 ,866字

人工智慧正逐步取代紙,筆,手工藝,正取代我們的生活,毫無聲息,不知不覺腐蝕著我們的文化,一點一點削弱我們思想的能力……我們離“機械時代”不遠了?

如果有一天,黑夜瞬間吞噬了白晝的光芒,我們必會惶恐,感到反常,開始剖析問題之所在。如果是慢慢來呢?黑夜一天比一天短,我們毫無察覺,直到有一天有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變化我們才驚覺,可是具體是從哪一天開始變短的?幾乎沒有人會注意到吧,那都是天文學家的事了,而這就是“漸漸的可怕”。我們正如此不知不覺中,開始“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步入冰冷無聲的“機械時代”……如此想來,我都快驚出一聲冷汗。

“機械時代”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時代呀,沒有半點人性的溫暖與柔情,只有冰冷的世界。不可否認科技的重要性,但我們的思想不需要機械化!然而,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學會了用“機械式”的思考—-權衡利弊。如此積少成多,“扶不扶”事件竟成了曾經社會的熱點事件,還有悲慘的“小悅悅”事件,都讓我吃驚於社會的冷酷,我們的社會怎麼了?連學生的思想都被卷涉其中,高中生填報大學的專業,不再憑個人興趣與所擅長之處,而是精打細算一番。“金融”成了最熱門的行業,不是因為擅長者多,而是人們認為“錢”途光明。像是人腦被輸入了“利益”優先一般的程式—個人利益大於一切,無關個人利益之事,可以擱置,漠不關已,袖手旁觀。

“機械”式的利益主義甚至已經開始了青年群體與老年群體之間的矛盾。“暴走團”事件轟動一時,“網路噴子”開始集體“攻擊”老年人。確實是老年人為了個人利益侵佔了他人的利益,可別那麼冷冰冰地只會指責,不應該考慮一下老年人的健身需求嗎?又不是隻能像“機械”一樣只顧自己,於是這又是“機械”時代的可怕之處!加劇社會內部的矛盾,甚至分裂割據,人人只關心自己,社會變得冷漠,於是這個民族也完了。

好在,我們還沒步入這種時代,我們只是正在步入,可一旦這個時代發生了,後果不堪設想。齷齪吧!別讓裁庫克所擔心的“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成為真實!

“機械時代”不是我們要的,溫暖的人情味不可丟失,那正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機械時代的“行屍走肉” 篇2

國三作文 ,1753字

人類史上有三顆智慧的蘋果:亞當夏娃,牛頓和喬布斯。伊甸園裡的禁果讓人類從此有了人性,而蘋果公司的創立標誌著一場數碼世界的革新,讓人類從此更理性。喬布斯明白,他的公司會改變世界,而踏著他腳步的庫克,則更清晰地認識到:縱使這是個數碼的時代,人類也絕不能像計算機一樣思考,而失去了“人性”——價值觀和同情心。

這是一個有趣而發人深思的話題。多少年來,從來只有“智械危機”惶惶人心;只有機器獲得至高無上的智慧從而統治人類的場景才會在小說與電影中出現;就連那場驚駭世人的“圍棋大戰”,也會有陰謀論者認為智商超群的“阿爾法GO”唯一的敗局是故意輸給李世石的,只為保全人類最後的尊嚴……

然而,小說畢竟是小說,任憑文學家們再怎麼渲染。人們彷彿集體忘記了一個事實:在擔心機械“智慧化”的同時,卻漠視自己正被“機械化”。你是否常常遇到這樣的場景:三五好友聚餐,各人低頭玩著手中的手機,菜端上來先拍照發朋友圈,似乎已成定式。無人談天說地,噓寒問暖,一向熱鬧的圓桌上,手機變成人們的大腦,而飯局少了些許人情味。你是否也曾遇到過這樣一類人:他們往往低著頭獨自在網上發表見解,他那樣的專心,以至於踢翻了街邊乞討者的鐵碗而不自知。你湊近一看,他正在打字:太冷漠了!這個社會。為什麼沒有人去幫幫那個可憐的老奶奶!

你很想笑,卻笑不出來。因為這確是我們生活中上演的一幕幕。讓人難免惋惜的是,好像只有很少數人去思考,為什麼?為什麼這個世界是顛倒的?

毛姆筆下的高更為了追求人生更高價值放棄了城市高薪的生活跑去荒島;美國傳奇作家戈登一心想要聆聽大自然的奧祕,拒絕頂級名校的邀約隻身棲居山林湖泊;伊斯蘭少女馬拉拉就算是被極端宗教人士威脅,也要勇敢地替身邊遭受不公待遇的女孩們發聲……

不是機器改變了人類,而是人類自己!

我們擁有了數不盡的資料資源,龐大的資訊獲取途徑。以往人們費盡心思去思考一個問題,如今“百度一下”,以億計的詞條答案盡在掌控,比前人更全,比前人更快。不是說這樣的發展不好,它為人類帶來的貢獻顯而易見。可是,人們往往搞混,什麼是該依賴科技的,什麼不該。蕪雜無序的計算,你當然能借助計算機來節省時間,這無可厚非,也值得提倡。但那些本應是由你自己經過個人思考與經驗得來的東西,在此也全靠網路了嗎?那些基於生存意義的,維持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觀和同情心,也要機器來教你嗎?

數碼時代並非簡單的二元論:你選擇了快速精確,便放棄了思想的高度。兩者在不同維度上各司其職。我們說的,不是捨棄計算機式的操作,而是計算機式的思考,一種快速的,平和的,不摻雜感情的冷漠式的思考。

人類是個很複雜的物種。何出此言?機器離不開程式設計,雖我不甚瞭解,但也明白它遵循最優解的原則。這是計算機的優點,同時恰恰是他永遠無法與思想相提並論的地方。因為人類的選擇往往並非最優解。就比方你走在一條登山路上。有些人喜歡一鼓作氣,走直線到達山頂,而有些人則更愛徘徊在迂迴曲折的道路中欣賞沿途的風景——那些山林中的清霧,迷人的流泉,幽深的啼叫,走捷徑的人是體會不到了。

高更的結局確實是悲慘的,飢餓,病死,可他的內心卻比生活在城裡的富人們充實得多。人類應去解決面對的不是像機器那樣得到結論,按著步驟程式式機械化的操作,你應有思考,應有川端康成在《十六歲的家書》中那般的柔情與人生對於痛苦的感悟,你應有胡適在《我的母親》中那般的感恩與價值觀的形成,你應有雨果《巴黎聖母院》中“醜八怪”卡西莫多美麗的靈魂與憐憫世人的胸懷。它是哈利波特遇見的小精靈多比,它被人忽視,被機械化這個大魔王囚禁著,它是美女與野獸裡被施了法的茶杯餐具,明明擁有鮮活的靈魂,卻被遮蔽了原本的面貌而使人不見,它就是清霧,流泉,啼叫……

庫克的擔心不無道理,甚至是給了沉浸在舒適圈中忘乎所以的人們一記當頭棒喝,別再被機器操控大腦,支配靈魂。否則,你又和數碼時代的行屍走肉有何不同?

人在機器時代,該往何處去? 篇3

國一作文 ,961字

人腦抵不過電腦,因其易受環境操控,造成不確定因素;人腦遠勝於電腦,人腦產生意識,意識能開花。

計算機、人工智慧等高科技手段的出現歸功於人,倘若某天人失去了之所以為人的思想、感情、責任感,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這樣的改變如同自我毀滅。

據庫克而言,需要擔心的是人類如計算機一樣思考而非反之。之所以人同計算機一樣思考會失去價值觀、同情心、不顧後果,是因為人有思想、感情、責任感,機器沒有。而若機器如人一般思考,一方面增加了靈活度等,另一方面亦會使人自危,樂於深挖人的潛力。

“人若失了思想便如同一根蘆葦”,價值觀的產生是人對於週遭事物的反思辯白。失去價值觀,實則是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和思考的自覺性。思考的能力決定思考的深度和廣度,而思考的自覺性的喪失,會使人腦懶於運轉逐漸生鏽,日後再有思考的慾望也力不從心。事實上,人類歷史上一切財富的創造皆源於思考。

同情心即惻隱之心,是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是一顆人文心。計算機按人設定的程式碼程式運作,可人在法度之外有人情。著名“合成氨”之父哈伯確擁有強大的腦,可他在二戰期間製造出的毒氣奪走多少生命?我們需要的是有才有情的人,即使被洗腦嚴苛要求,也有人類思考的存在,將槍口抬高兩釐米。

計算機的思考可罔顧後果,它的錯誤有人補救,它的存在是獨立的個體。那人呢?那便只有包容萬物默默承受的自然了。即便如此,人終究不是個體,是無時無刻不處在社會、群體當中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根據蝴蝶效應,再細小的動作都有對他人或近或遠的影響,人要負責,人的思考當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那麼人到底該如何自處?人當積極自由的思考,相容幷包,不失去熊培雲所言的“第六種自由”;人當不斷創造,向善、美而行,可喜的是,當下盛行的“慈善夜”、“詩詞大會”都旨在普及“人文”元素。以上為“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人當有顆擔當心,不求“為萬世開太平”,但求不損人、敗家喪身。機器時代的到來匆忙,我們無法以史為鑑,我們亦無法展望未來。可只有人類思考不停,追求真理不停,這便是一個“善假於物”的最好的時代;倘若人為機器主宰,這便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只要世上有人類的存在,人類思考當源源不斷、經久不息。即便人不被要求交出一份答卷,人當往更值得被稱為人的方向去,不被同化。我們這代人,是為了給歷史一個答案。

機器時代的焦慮 篇4

國一作文 ,1188字

你是否看過《鋼鐵俠》、《變形金剛》、《機器公敵》、《終結者》等電影?

這些風靡全球的電影無一不在顯示,人類對機器的複雜情感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焦慮根源。

自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便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時期,等到計算機的出現,更是徹底改變了人類在現處時代的處境。人類進入機器時代,機器的本身代替了生命,機器的動力代替了人體和牲畜的肌肉力量,機器的時間替代了生物鐘,枯燥重複的規則代替了人的創造力、想象力和熱情。當機器的出現給人類帶來效率和利益的同時,試曾想過,倘若有一天,人類被機器主宰著、統治著、奴役著,那時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聽說了嗎?人工智慧ALPHAGO打敗圍棋大師了!”

“我知道,那可是世界圍棋冠軍啊!看沒看朋友圈?最新的人工智慧小紅,她可是能瞬息寫出千萬首供人誦讀的詩詞呢!”

像以上這樣的對話如今隨處可見,人類被機器超越的例子也愈發的多。或許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機器越來越複雜和先進,而人卻越來越低智和無趣。而現代人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被機器所異化了。所謂人的異化,或許可以解釋為人被工具化。剛開始,先是人奴役機器,再下來是人變成機器,最後是機器奴役了人,而往往機器進化的速度遠遠大於人的進化速度,因而許多人免不了被機器所奴役。這些人通常過得極為安穩,因為他們不需要創造或者是想象,除了工作生活之餘的任何事情彷彿都與他們無關。機械的工作使他們安心,被禁錮的思想使他們精神安寧,而這些,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卻如同災難一般。梭羅說:“人類已成為他們工具的工具。”當人逐漸變成機器的時候,機器也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替代了人,從而當然可以統治了人、主宰了人。試問大家,這真的是我們所希望的嗎?

我常在想,人不同於機器的本質在於哪裡?一直有一個聲音在告訴我,正是因為人類有自己的思想,有獨特的創造力、想象力,才會使我們與機器有所根本上的不同。我不敢妄加推斷,一旦人類失去獨立思考力,失去我們引以為傲的創造力、想象力,機器一定會如同那些科幻大片裡一樣,失去控制,攻擊、直至毀滅人類。但我敢推斷的是,失去思考,失去創造力想象力的人類,終將被自己所毀滅。原因就像赫胥黎在他的《美麗新世界》中所述:“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取代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可以說,這種傷害是相當嚴重且不可逆的,然而我們仍身處其中而不自知。誠然,我們期待機器智慧化,我們也成功的製造出許多人工智慧以來幫助我們生活得更為便利。但目前看來,最後的結果是,我們常常依賴於人工智慧,甚至這種依賴已經超過我們應該把握的度了,就連那應當以人類思維迸發為前提所創造的詩歌都難以倖免,這時候難道我們真的不應該去反思,並盡力化解這種機器給我們所帶來的困擾嗎?難道只有機器將真正要取代人類之時,我們才幡然醒悟嗎?

以上只是一個身處機器時代的人的一點微不足道的焦慮罷了……

機器時代人類兩性的變化 篇5

記敘文 ,910字

人生來就有兩性的概念,即人的動物性與神性。飽嗝、鼾聲、響屁之所以被人類所厭惡是因為其暴露了人類的動物性。而人類的神性在於對本身意義的思考。動物性與神性兩者一直以來相輔相成,如今卻被機器時代的到來攪得混沌。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提出:“我不怕人工智慧會替代人類,而我害怕的是人類有一天會像人工智慧那樣思考。”人類依靠思維而特立獨行於大自然,因此我持有相同的篤定與擔憂。

人工智慧消磨了人類生來的藝術性。人們拍下智利的星空,賣弄藝術,賣弄金錢擺出來的生活質量。人們想:抬頭不會有星空,低頭我還有電子旅行雜誌。動物想:這裡不會有花香,但前方還是未知的。這麼一來,人類的神性像是躲了起來,人們生活得不如動物。機器時代人們的價值觀更像是資料堡壘上的一面旗幟,見證了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見證了人類思維之花的敗落。

機器時代的人們失去了憧憬未來的能力。大人說等到以後就有家庭機器人幫我接送小孩上學,幫我打理生活。孩子說等我長大了就能認識更多的字,看更多的漫畫書,還能幫著媽媽打掃很高的書架子……孩子像是個碎嘴婆,叨叨著千奇百怪的未來;大人缺只是思考著機器時代的發展就應該是怎麼個樣子。人工智慧驅趕了人類的無知與貧窮,發展了人類嬌滴滴的動物性。

自身意義和價值不再是符合機器時代的話題。人工智慧潛移默化的消磨著人們生存的鬥志,機器時代的到來像是暴雨中突如其來的一把傘,打傘人嘲笑蹦跑的人愚蠢落後,幸好,奔跑的人會嘲笑打傘人懦弱、不敢拼搏。但始終打傘的人佔了多數,他們輕易沉迷在人工智慧的花花世界裡,思維也被打了條框,抬頭時更看不見雨傘以外的晴天。當他們的人生面對同樣多的問題時,誰又甘於扔掉搜尋引擎,在原始的字眼裡作思想掙扎。這時,動物性站在了更高處,它插著腰,向腳邊的神性?N瑟。

人工智慧是智慧之花,而如今面對人類獨特的思維能力卻能夠獨當一面。在機器時代,人工智慧鑽了動物性的空子為人們打造出了一個溫室,而真正清醒的人怎麼不知道那溫室裡的陽光的確比不上人類自己的光芒。只有人類的神效能把自身從人工智慧的夢裡拉出來,只有人們本身才能平衡兩性。這樣看來,人類想要重新在機器時代挺直腰板,思維之花就要依舊挺拔,還要在人類的神性之光下嬌豔欲滴。

人類“機械化時代” 篇6

國一作文 ,939字

在計算機技術發展迅猛的當下,各種預測計算機在未來替代人類的科幻、災難大片接踵而至。但是,當我們在擔憂計算機“人類化”思想的同時,又何曾想過人類會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了?

我們要在堅持本心,恪守人格的同時,學會擁有愛心,幫助他人。這樣就能避免人類思想“機械化”,使人類有別於機器。

首先,失去價值觀是人類“機械化”思考會帶來的直接後果。當我們坐在教室中,搖頭晃腦地把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股腦兒背出,有有誰能深刻到位地理解其中的任意一條價值觀呢?這種荒謬之至的唸經背書,正代表著人類“機械化”時代的到來。一位哲人曾說過“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計算機技術的空間是三維的,而人類的思想卻有是二維,能以幾何倍數被放大。而我們需要充分利用好人類的思維能力,靜下心來深入思考人生的價值觀。在劉慈欣的著作《三體》中,三體人有著絕對領先的科技水平,但他們最大的弱點就是暴露的“思維”,他們的“思維”是如同說出來一般沒有掩飾能力的,同時也無法擁有成型的價值觀。他們懼怕人類的思維,便研製出“智子”來迷惑人類,試圖控制人類的思想。然而,人類只要學會堅持本心,有正確的價值觀,人類的思想就是最強大的武器。

其實,市區同情心是人類“機械化”思考會帶來的發展性後果。計算機是被程式設計好的,在它們的字典裡永遠不可能出現“同情心”一詞。何為同情心?是不論自己的地位高下,不論對方的貧窮富有,只要他人有所求,自己會盡自己所能幫助他的心態。這也是人類之所以能創造計算機,能控制計算機的原因。簡單地說,計算機的發明也是基於同情心而發的;具體地說就是計算機是被髮明出來為造福更多人類,使全人類過上更便捷生活的。所以,我們不能因為計算機帶來的方便生活而失去同情心,而是要常懷同情心,將同情心作為更多新事物發展動力的源泉。“生而為人,我很自豪。”因為我是人,所以我有同情心。在建立良好價值觀的基礎上,人類只要常懷同情心,就能運用計算機建設更好的社會,而不是被計算機限制了思維。

若說價值觀是構建人類的基礎,那同情心就是一切發展的動力源泉。讓若失去了他們,人們只會剩下一副汙血汙骨的皮囊,失去了靈魂,成為可悲的機械骨架,被歷史的洪流沖垮。

讓我們擺脫機械化思考,為創造更好的人類而奮鬥!

別做手機時代的低頭族 篇7

高一作文 ,867字

當你駐立在人來人往的地鐵列車,人潮的力量將你推向無盡的網路時代,而臣服在網路時代腳下的低頭族們,只專注於手機螢幕,彷彿世界裡只有他自己存在,在這樣的世界裡,到底人們還要墮落多久?

當我朋友把玩著最新型號的手機,愛不釋手,手指也隨著手機螢幕的變幻一刻也不得停歇時,我不禁問她一句,“沒有手機的時代,你該怎麼辦呢?”她頭也沒抬,回答“活不了了,那就沒有意義了!”沒錯,手機時代確實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便利,每每你開啟網際網路,就可輕鬆快捷地瞭解世界各地的新聞快訊。然而,手機時代,帶給我們的遠遠不止這些,網購、微信支付等等已經成為年輕人的時尚標誌。而獨霸世界的網路時代,真的會善待依賴於他的現代人嗎?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你身旁,你卻在玩手機。”,這句話非常形象地道出了手機給人際關係帶來的種種麻煩。

手機搶佔了原本熱熱鬧鬧的小巷。我曾經的小巷,每每吃罷晚飯,小孩子們就會在小巷裡遊戲,鄰里寒暄著,好不熱鬧。然而,這些都已變成了曾經,這些快樂,都在手機的時代裡淪陷了。而現在的拜年方式,是六七十年代的人們絕對想象不到的,網路紅包、祝福動漫、朋友圈拜年……已經以碾壓式霸佔了整個新年。讓我們無奈的不是和父母交流是否順暢,而是手機訊號是否流暢;讓我們抓狂的是,不是幫父母幹了一個活,而是搶到了一個一毛錢的紅包……

大年三十的團圓飯,本該是熱熱鬧鬧的。本該是互訴衷腸、噓寒問暖的寶貴機會。沒想到卻被手機給破壞了,身在飯桌上,心卻早已沉淪在手機裡了,不少年輕人已經依賴於手機,把父母晾在一旁,對待父母的噓寒問暖,你只有一句“哦”“嗯”。而在一家人聚餐的時候,本該與父母好好交流,你卻在埋頭刷手機。你是不知道他們的心有多涼,你是不知道他們等你回家過年有多辛苦。

在不經意間,你才發現父母的兩鬢的斑白,才發現沒聽清他們講的過去的故事,才發現沒對他們說出口的我愛你們。你又是否會放下手機,陪陪他們,陪他們說說話呢?

放下手機,讓家裡充盈溫情,讓春節充滿濃濃的人情味,別讓手機遮蔽了親情,別讓短暫的相聚留下遺憾,別做手機時代的低頭族。

手機時代 篇8

國二作文 ,1209字

手機是近世紀來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資訊化,在充滿智慧的地球人的共同努力下,手機誕生了。

手機的出現,不亞於任何一次的強烈地震帶給人們的心靈震撼:那齊全的功能,豐富的軟體,令手機很快成為市場的寵兒,放眼望去,幾乎人手一部,什麼“三星”、“小米”、“愛瘋”,品牌應有盡有。同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也似乎突然間活躍了起來,“閒暇”的時間少了,“忙碌”的身影多了,但,這真的是好徵兆嗎?

外出就餐,不論飯店大小怎樣,裝修如何,環境好壞,菜價高低,進門首先便是一句:你們這裡的Wife密碼是多少?若被告知,那些人可能會坐下,隨意點幾個菜,醉翁之意不在酒。若是沒有,那就慘了—心態好點的食客,會選擇換一家餐館,而那些上網心切的就不這樣了,一句“什麼破飯店”足可以讓老闆瞠目結舌,再加一句:“什麼年代了,連Wifi都沒有。”更是讓對方無地自容。店小,跟不上時代,這樣的謬理合乎邏輯嗎?

走進圖書館,看到迎面題寫的四個大字“保持安靜”,一股嚴肅靜穆的氣氛隨即蔓延開來,讓人心靜神怡。正打算找一本書看呢,“叮鈴—”,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響了,如同革命抗戰衝鋒的號角,又好似防空警報,讓人不禁嚇一跳,定睛一看,周圍有不少人正拿著手機埋頭“苦玩”,不時還會情不自禁地大叫一聲,傳達內心的興奮。再看牆上的那四個大字,似乎也正無奈地盯著這一切。圖書管理員呢?喲,窩在一個不起眼角落裡玩手機呢!其背後的“圖書管理員”幾個大字在手機螢幕的強光下分外耀眼。

同學聚會,本應當是一個其樂融融,談笑風生的熱鬧場景,但現實中,大家卻一個個沉默是金,鴉雀無聲。唉,這些悄無聲息的低頭族,這樣“有組織”,“有紀律”的聚會,還真是當今社會的一個常態,此刻,如果真有一個願意聊天的,定會碰壁,會“大煞風景”,會吃“閉門羹”—因為對方不會抬頭,只會應付性地“嗯嗯”。

如今,見面打招呼,開口便是:你的手機號,QQ號,微訊號都是多少?似乎除了這些,再無話題。手機和網路,讓大家的動作越來越機械化,人們的眼神越來越空洞迷離。我,糾結了:這難道就是我們所期望的資訊化時代嗎?這難道就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現代化生活嗎?不,不是這樣的!

君不見上班有多辛苦,只知道低頭玩手機;君不懂生活有多美好,只知道低頭玩手機;君不知天地有多廣闊,只知道低頭玩手機;君不問人間真情藏何處,只知道低頭玩手機。清醒吧,甩掉這個心魔,焚了這個精神鴉片,不能再困在手機那個狹窄的空間裡,拯救自我,去看山河壯美,天地雄偉,去關愛親人,體會友情,去腳踏實地,做正能量的自己。

我知道,作為中學生中的一員,我很難以一人之力去改變現狀,但我相信,只要能從自身做起,漸漸地影響身邊,感染一片,一切都會朝好的方向發展,為了祖國美好的明天,讓我們攜起手來,覺醒,奮進!合理地利用它,而不是一味地沉迷;讓它成為我們的服務工具,而不是讓我們變成它的奴隸!

共享時代,道德危機 篇9

國一作文 ,1059字

現在,我們在街頭都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共享單車,甚至電動車、汽車都能共享,而且使用方法十分方便,只需用手機掃一個二維碼,就可使用。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正與我們每個人產生密切關係,它們對我們的生活也有了逐漸的改變。

共享單車給我們生活的改變是明顯的,它的到來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便捷。像摩拜單車,OFO等,紅的黃的在路邊滿滿的一條,不斷有人推了騎,騎了進,頓時,街邊變得繁忙起來。

但在共享單車為我們帶來便捷的時候,我們也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在街上,我們經常能看到被損壞的共享單車,其中屬OFO的情況最嚴重。有的車鎖壞了,有的車座沒了,有的人更過分,還在車座上放釘子,等著別人坐上去“挨蟄”。

這些情況說明了什麼?它在顯示著人類的道德危機:

有的人太自私了!巴不得自己永遠免費使用,是自己的“專座”,別人只能另尋他路,誰也不能對“他的車”下手。可付1元錢又怎麼了呀?你們家窮得連1元錢都沒有呀?要你去大費周章地換鎖來“省”這麼區區一元錢啊!

有的人太無聊了!專門做那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把自己的快樂駕之於別人的痛苦之上。請別做那些無聊的事了,好嗎?想想看,如果是你被蟄了,別人還躲在一個陰暗的角落裡幸災樂禍地笑著,你的滋味好受嗎?

有的人太過分了!好像他們的工作就是去損壞公物的,是小時候的老師、父母沒把他教好嗎?還是他本來就這麼邪惡?都不是!那只有一種原因:他們的父母為他們樹立了“榜樣”,他們在潛移默化中也把這一手學會了。我記得看過一篇報道,講的是兩個孩子在研究怎麼“破解”OFO的密碼,而他們的父母不但聽而不聞,視而不見,還在那兒誇耀自己的孩子多麼多麼聰明,已經“破解”出來OFO的多少多少個密碼了……這些情況說明了什麼?這,就反映出了中國教育的無能!

教育,不單單是指學習,更重要的是道德,要學會做人,堂堂正正地做人,光明正大地幹事,但現實呢?現在的社會太複雜了,扶一下老人都會被人誤以為是肇事者,就像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叢書中的《忠誠的流浪狗》一冊,就用孩子世界的單純反襯出成人世界的複雜與世故,特別感人,給人以反思。

我希望大家不要再以懷疑的眼光看別人了,不要再有“物非所物,人非所人,一切都是假的,唯獨親人。”這種想法了!世界上還是有真善美的,就像有一次我向同學藉手機給爸爸打電話,她就毫不猶豫地借給我了,我也很守信用地還給了她。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而大人的世界很世故,我們現在還只是一張白紙,請大人們為我們畫上色彩鮮豔的畫,而不是用你們的行為扭曲我們的性格!

共享單車帶給人類的啟示還不止這些……

計算機時代的情感堅守 篇10

國二作文 ,1076字

時代在改變。從工業改革到電子技術的發展,到資訊全球化,是偉大的一次次進步。但同時,網路與科技所產生與造成的情感衍化,也不可估量。正如邁克盧漢所言“媒介即資訊”,當科技力量轉變為日常生活的部分,不妨捫心自問“我們有沒有被改變?”

“我們可能會毀於我們所熱愛的東西。”《娛樂生死》中這句近乎荒誕對美國未來的預測卻彷彿可運用於全世界,一旦我們深入計算機時代,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就也許會被“操縱情感”,失去了“人”所擁有的真正品性。這可許是一種慢性的過程,從介入計算機時代到冰冷空洞的思考,但許許多多“無意識”的人,顯然已邁入這個過程,邁入了“庫克”所擔憂的失去價值觀,同情心而罔顧後果的黑洞。

當網路水軍倒戈一方,亦或拉戰之時,我們看著肆意的叫囂與謾罵,看著他們宣洩情緒,卻也許成為了他們中的一派。網路報道,資訊釋出,我們往往跟著內容的思路去閱讀,跟著評論的想法去思考。“貼標籤”,“印象差”已然不是因為我們對個人或事件的瞭解程度,而是因為他人的想法而“隨大流”。從“明星八卦”到各種“炒作事件”,評論者的刀劍複製貼上,變成了看文者的偏見。一旦如此,我們的大腦被侵佔,被控制左右,被以一種他人的方式被迫思考,久而久之,便可失去了一己的價值觀。

而當這種思考方式變為常態,隨之而來的便是麻木,是面對“馬航失事”的事不關己,面對中國留學生於美國被害的冷漠無情。龍應臺曾說過:“中國人,你為什麼不憤怒?”從前是因為膽小怕事,現今卻可能因為情感缺失。同情與價值取向不是丟之即去的廢紙,而是藏在一個人心裡最美好的東西,最有價值的事物,那是區別於人與機器的最根本物,也是擁有便可以恆久不變的東西。

“狼奔跑是為了流浪,魚遊行是為了覓食,而人類正處於這兩者之間”,計算機時代,人不是為了覓食而存在的,更多是為了堅守情感,資訊與科技僅僅作為“露出水面八分之一的冰山”即可,便可讓我們留下一些思考,一種信念,以及恆久不變。

我並非說這個時代已空洞黑暗。相反的,有許多人執著於在改變中尋找情感堅守。新聞工作者們正通過VR技術帶領人們走進還原的現場,引發人們相似情緒與共鳴產生;傳統型別節目也如雨後春筍,蓬勃生機,呼籲情感昇華與共同保護。當然,我們也應該保留自己所思所願,留一片本心與真心。真願自己,願更多的人能作為《天黑以後》的瑪麗,抑或是“擺渡人”崔斯坦,站在科技黑洞與本心世界交匯的路口,著眼於自己的內心,不論多麼艱苦的條件,泥濘的道路,始終保護好自己的心臟,以及心臟中,那些等待呼喚,便可開花結果的芽苞。

計算機時代,我們需要情感堅守,也需要那些,執著而純真美好的堅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