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和喜鵲讀後感300字相關作文20篇

樹和喜鵲讀後感300字 篇1

讀後感 ,1121字

【樹和喜鵲讀後感】

王浩然

寒假裡,媽媽和我買了一套書,其中,我最喜歡《樹和喜鵲》這本書了。書裡有很多故事我都喜歡,我覺得最精彩,最感人的的是“小柺杖”這個故事。

“小柺杖”裡面的“我”既聰明又可愛。有一次,“我”和爺爺一起比賽爬山,爺爺老了,爬不動。“我”想折根樹枝給爺爺做柺棍,可爺爺不肯。“我”撿了個竹竿,竹竿太短了,爺爺用不了。後來,“我”想了想,說:“爺爺,讓我來做您的小柺杖吧!”於是,我們一起爬到了山頂。

我平常在家的時候,也是個懂禮貌,有孝心的小孩。也會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次媽媽下班回來時,我都會給媽媽端水,捶背,讓媽媽能消除一些疲勞,媽媽總是一邊笑,一邊和我聊天,我們都很開心。今年的婦女節,我給媽媽準備了一個小小的驚喜,我要親自為媽媽洗一次腳,媽媽激動的眼淚汪汪的。“小柺杖”這個故事使我知道了,對爸爸媽媽孝順,對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也是這樣。我希望我以後能為他們做更多的事情,讓他們更開心。

小朋友們,你們也像我這樣嗎?快來和我們分享分享吧!

【讀《樹和喜鵲》有感】

胡云娣

今年過寒假的時候,我讀了很多很多的課外書,其中有一篇讓我最喜歡的就是《樹和喜鵲》。這篇文章讓我印象最深刻,它講述了一棵孤單的樹和一隻孤單的喜鵲,彼此孤單的生活著。後來一棵樹變成了許許多多的樹,一隻喜鵲變成許許多多的喜鵲,從此樹和喜鵲不再孤單,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在我放寒假的時候,我和班上的小夥伴分開,各回各家,彼此幾乎見不到面。在家裡,雖然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以及我那淘氣的妹妹陪著我,但有時候我仍然覺得自己就像那隻孤單的喜鵲一樣。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給我的是親情,是溫暖的關愛,這種感覺是很美好,但失去了小夥伴們的陪伴,我和他們的那種快樂不見了。以前歡聲笑語很多,但和以前比確少了很多,我不理解地問媽媽,媽媽摸著我的頭說:“傻孩子,家人給你的是親情,你的小夥伴給你的是友情。兩個都十分珍貴,都會讓你哭,讓你笑。”我這才發現這種“快樂”原來叫做友情,我不僅需要家人,還需要朋友,失去任何一個我都會很難過。

後來我又想,假如我像那一隻孤單的喜鵲一樣,全世界只有我一個人或者只有我們一個家庭,我失去了自己的夥伴,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失去了他們的朋友,全家人都不再快樂,那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所以我們要交更多的朋友,收貨更多的快樂,像那群喜鵲一樣把歡聲笑語帶回家。

沒頭腦和不高興讀後感300字 篇2

讀後感 ,799字

2018年的第二場大雪,紛紛揚揚,像極了天女散花,同時也阻擋了運送《沒頭腦和不高興》這本書的行程。

這個故事的名稱我再熟悉不過了,記得讀小學的某日中午去奶奶家吃飯的時候端著飯碗的我被中央一臺的《沒頭腦和不高興》動畫片逗得哈哈大笑,那情景至今歷歷在目。將近三十年過去,而故事情節卻早已模糊不清。懷揣著一顆童心,在這本書還未送到之前,我們先在網上搜了一下這部動畫片。“沒想到還有!”我和女兒驚訝地同時叫出聲來。好多年沒看了,我帶著女兒如飢似渴地連看了兩遍,之後又把書看了好幾遍,這才逐漸充盈了我的記憶。

“沒頭腦”和“不高興”是故事中兩個小主人公的名字,前者做事馬虎、常常丟三落四,後者固執任性、總不願與人協調配合。大人批評教育,他們卻總認為這個缺點是小事情,長大了自然能做大事情。為了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作者巧妙地讓他們有了一次變成大人的體驗。於是,“沒頭腦”當了工程師,他為少年宮設計了一座300層的摩天大樓,卻忘了設計電梯,結果,大家到250層樓上去看場戲還得背上乾糧、帶上被褥,因為上下一次得耗費一個月時間呢!“沒頭腦”自己就嚐到了苦頭。“不高興”當了演員,他跟人家演《武松打虎》的戲,他扮演老虎,卻總是不高興按照劇情被武松打死,結果倒成了老虎打武松,急煞了臺下看戲的小朋友。呵呵,確實很好笑,也很有教育意義呢!“沒頭腦”和“不高興”從事實中得到了教訓,懂得了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從而改正了自己的缺點。讀完故事後,我也讓女兒說了說她對故事的看法以及收穫,同時她也向我保證以後一定要改掉“沒頭腦”那種丟三落四的壞習慣。

正如本書序中所言:“任爺爺寫的書的確很好看,親切、自然、風趣、幽默,讓人愛不釋手,百讀不厭,而且看完以後還促人思考、促人反省,這樣的書,當然受歡迎了。人常說“有趣的靈魂百裡挑一”,希望孩子在讀了這類“幽默兒童文學”著作之後,成為幽默、智慧、魅力十足又踏實認真的人。

《三十六計》讀後感300字 篇3

讀後感 ,668字

盼望著,盼望著,終於放暑假了!

暑假裡,我可以不那麼忙碌了,更興奮的是:我有足夠的時間一口氣把一本本課外書讀完了!嘻嘻,還可以適當玩會兒電腦、看會兒電視了!不過,要說我的最愛,那當然是看書!

這不,一放假,媽媽就給我買了好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十六計》。這是一本集合了中國古代卓越軍事思想和豐富戰爭經驗的經典之作,是一部兵法和智謀的奇書,被譽為東方思想寶庫的“明珠”,與《孫子兵法》並稱為“古代兵法雙絕”。書中的計名有來源於詩人名句的“擒賊擒王”、“李代桃僵”;有源於歷史典故的“欲擒故縱”、“圍魏救趙”;有源於日常用語的“指桑罵槐”、“無中生有”……

我常常靜坐在書桌旁邊,拿起這本書讀了一遍又一遍。有時我會覺得我自己就在諸葛亮身邊,靜靜地看他端坐在城樓之上,悠閒自得的撫琴,而城下的魏軍將領司馬懿正在疑心不已:“是撤退?還是?”當我看到“樹上開花”時,我常模仿張飛的樣子:“我是燕人張飛!誰敢與我決一死戰?”這時,常把媽媽引來,她總笑著說:“嚇死我了!你這個熊孩子,模仿的挺像張飛!”其實現在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也會大喝一聲:“我是超人王子胥!誰敢與我一戰?”這樣也怪,困難就被克服了。

還有書中的“拋磚引玉”、“金蟬脫殼”、“打草驚蛇”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但是,我們平時學習可千萬別“瞞天過海”“渾水摸魚”哦!遇到“偷樑換柱”“無中生有”“順手牽羊”的事情可別“隔岸觀火”啊!哈哈,看看我在這裡“反客為主”“拋磚引玉”了!

同學們,看到這裡,你一定也喜歡上這本書了吧!那就趕快買上一本,盡情的讀吧!

凡卡讀後感300字 篇4

讀後感 ,738字

凡卡,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在我們看來,九歲正是一個無憂無慮並且自由自在的年紀,可凡卡卻在這個年齡段裡過著噩夢般的生活。

九歲的凡卡並沒有像我們九歲的時候那樣,在爸媽的呵護下成長,而是被送到城裡的鞋匠鋪裡當學徒,整天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睡覺睡在過道里,老闆和老闆娘整天吃著大魚大肉,他就只剩下麵包渣和一點稀粥。這麼悲慘的生活,我們是永遠也無法領會到的。

其實我覺得,現在的社會相比當時的黑暗社會已經好得太多了,可還是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就是這樣一個人:吃飯不吃完,浪費糧食;洗完手不關水龍頭,浪費水源……可看完這本書後,我便把這些壞毛病都改了,並且還給自己定了每月一天的“節水節糧日”。

凡卡雖然在鞋匠那裡度日如年地過日子,但他有一個爺爺,一個愛他如同愛自己的爺爺。還記得凡卡坐在月光前給他爺爺寫信時,寫著寫著就哭了出來,我想他一定是回憶起以前和爺爺在一起的快樂的日子了。讀到這裡,我心裡也感到一陣酸楚。

小凡卡啊小凡卡,雖然你最後的結局不是很好,但我認為你是一個命運雖悲慘卻很陽光的人,你不會因為命運選擇放棄,而是會堅強地想要去改變命運,即使後來沒能成功,但我覺得這種精神是可貴的。

你曾多少次想要回家,鄉下的生活雖然苦,但有愛你的爺爺的陪伴。好不容易寫了信,卻因為沒寫明爺爺住處而無法寄出去,這是多麼悲傷的事情啊!

九歲,一個我們認為很幸福的年紀,可凡卡卻沒爹沒孃,爺爺也在鄉下,他只能一個人在城裡,無依無靠。我多想把他接來我家,雖然我家也不富裕,但最起碼能給他一份關心、一份溫暖。

想想自己,再想想凡卡,我更加認識到了現代社會的美好。我們實在太幸福了,所以我更要加倍努力,才能不辜負現在這樣優越的條件;更要努力學習,才能為這日新月異的時代做出貢獻!

小王子讀後感300字 篇5

讀後感 ,735字

讀完小王子這本書有種依依不捨的感覺,明明讀完了卻彷彿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小王子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很多關於自己的影子。

小王子在不同的星球上遇見的不同的人彷彿又都是我們自己一樣。他遇到了想要得到別人崇拜的自大狂,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在年少的時候也難免會有輕狂的時候。也會想得到別人的崇拜,得到別人的認可。小王子還遇到過借酒澆愁的酒鬼,在我們失落的時候我們也可能會是這樣的人。總以為酒會解千愁,可是往往只是麻醉了一小會,醒來還是原來的模樣。輕狂和借酒澆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信仰,可怕的是我們心中缺少愛。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捨的東西,每一段路都是一種領悟。文中的星星和玫瑰我感覺是代表一種信仰。生活需要信仰,這樣我們才不會對生活失去信心,才不會感到迷茫。小王子如此愛玫瑰,用心呵護著它,為它不斷地付出,讓它成為自己心目中獨一無二的玫瑰花。它原本也是一朵很普通的花只是在小王子的心目中它是特別的只因為小王子付出了他對玫瑰的愛。無論中途遇到狐狸還是其它的東西,它的心還是在玫瑰那裡。小王子想回到最初的地方,那個有玫瑰的地方。我想只要我們不忘初心,那份特別的愛還是會等著我們回去的。

如果一個人失去自己所愛的人將會是很痛苦的事情,即使是明亮的天空也感覺是暗淡的。哪怕我們在很熱鬧的地方也會感覺是孤單的。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不忘初心,有付出才會有回報。本質的東西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關於夢想,我們要勇於追逐。只有我們用心付出的東西它才會成為我們心裡面獨一無二的。

文中的小王子擁有一顆純潔的心,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回自己。都能找到那個懂自己的人。心中有愛就不會孤單,珍惜生命中遇到的重要的人,讓愛點亮通往幸福的道路。

別忘了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別忘了來時的路。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300字 篇6

讀後感 ,541字

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叫:《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講的是一個一年級學生小豆豆被退學後,來到巴學園的故事。

這個故事裡有一個天真、可愛的主角--小豆豆就是這本書的作者:黑柳徹子,她有一個拉小提琴的爸爸和一個善解人意的媽媽,書裡還有一個善良又把孩子當成朋友的副主角--校長先生,校長先生叫小林宗作(但很多孩子叫他小林一茶),小豆豆還有許多好朋友如:美代、塑子和不肯娶小豆豆做新娘的阿泰……此外小豆豆還經歷過很多傷別離,小豆豆養的小雞死了,小雞無論怎麼摸它再也醒不來了。

巴學園是個與眾不同的學校,他們的學習方法是按自己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學習。他們的學樣環境也很特別如:電車教室、每個都有自己的樹。吃的東西是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是海里的東西,山的味道就是山上的東西,吃飯要唱飯前歌,歌詞是這樣的:

好—好—嚼啊

把吃的東西……

唱完後說:“我吃了”就可以吃了。

書裡還有很多很多趣事比如:有一天,小豆豆爸爸的一個同事來了,她姓橘,橘先生給小豆豆香蕉做為禮物,小豆豆接過香蕉說:“娘啊,這傢伙,還挺夠哥兒們的!”我讀了這兒忍不住哈哈大笑。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每個人都能在書裡找到自己燦爛的童年,因為每當我傷心時我就會想起那個調皮的小女孩,心中就快樂起來了。

雞毛信讀後感300字 篇7

讀後感 ,455字

我記得周總理曾經說過: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雞毛信》。這個電影讓我明白一個道理:我們做一件事情要堅持到底,不要畏懼敵人,要臨危不亂。長大要好好回報養育我們的祖國。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在平川鎮有一對父子。兒子是兒童團團長名叫海娃,父親是位八路軍名叫趙虎。海娃每天一邊放羊一邊監視日本兵。有次日本兵進攻平川鎮,日本陣地那邊有個炮樓,於是那裡沒人看守,八路軍準備攻打那兒,可要通知張連長。於是呀,他們就寫了一封信,上面插有三根雞毛,他們要交給海娃傳信,海娃知道這封信十萬火急很重要。中間海娃落到日本人手裡,他急中生智,把信綁在一隻羊腿上。雞毛信一度的得而復失,失而復得。最終海娃成功把信交給張連長。當日本兵發現上當又會怎樣報復呢……

我們要學習海娃這種不懼強敵,堅持到底的精神,好好回報祖國。這種精神一定是寶貴的 。像海娃這樣一定會得到回報,那些叛國人,欺軟怕硬,一定會得到報應。

我在這裡呼籲大家:回報祖國、不懼強敵、不懼死亡、不叛國、堅持到底、臨危不亂。你可以做到!

培根隨筆讀後感300字 篇8

讀後感 ,1239字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據了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

我是在老師的推薦下認識這本書的,那時語文老師讓班上的同學每個週末回去摘抄《培根隨筆》上的好詞好句來進行賞析,我也因此認識了這本書。在書中,作者通過一篇篇的隨筆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對世事的看法以及自己的理解與態度。其中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警句迭出。在《論學業》中寫到:“史鑑使人明智,詩歌使人靈秀,數學使人慎密,自然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和修辭之學使人善辯。”說理透徹,具體的把自己對於學習的事物的不同而導致不同的變化的想法直接的表達了出來,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我也不由自主的被吸引,不禁佩服作者的思想。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學習,更應該是通過學習來提升自我,要從學習中感到快樂,也要理解學習的作用,才能從學習的“苦海”中脫離出來,正如培根在書中所言“學問並不教人使用學問,對學問的使用,乃是一種在學問之外又高於學問的智慧,是一種通過觀察而獲得的智慧。”有些人全盤否定學問,有些人盡信學問,而有些人則在心中斟酌對比,這就出現了書中的“機靈的人蔑視學問,樸實的人羨慕學問,而聰明的人則使用學問。”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也應不斷推敲,來實現對知識的使用。

除了學問,友誼也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論友誼》培根提到了友誼的三個果實,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作用,為自己分擔煩惱,向自己提出忠告以及做自己的鏡子,書中寫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從這裡可以看出,朋友在生活中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擔任著一個重要的角色。當雙方都是朋友時,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受其他的因素限制,因此人們才能向朋友吐露心聲,並從朋友那裡得到繼續前進的力量。因此人們才能從朋友那裡聽到他們的忠告,才能改正自己。因此人們才能把朋友看做另一個自己,甚至還要超過自己。而一個人若是沒有真正的朋友,就會同書中所說一樣,會體驗到一種純粹而又可悲的孤獨,“喜歡孤獨的人不是野獸就是神。”要珍惜身邊的朋友,因為他們除了朋友以外,還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在讀《培根隨筆》的過程中,有些隨筆並不能一次就讀懂,讀通,往往要經過多次的翻閱,而我也常常絞盡腦汁去跟隨著作者的思想去思考,正如培根所認為的一樣,有一些書是需要讀者去不斷咀嚼和消化的。在書的前言有提到關於培根的生平,他也不是一個是十全十美的人,而是一系列的沉浮中慢慢積累,凝聚他的心血,才有了《隨筆集》這本世界性的書,這也是為什麼培根在《論偽裝與掩飾》中為這兩者做了客觀的批判:“最完美的人品素質需要謙虛坦蕩誠實的名聲,守口如瓶的習慣,適當的掩飾技巧,以及在迫不得已時才使用的偽裝能力。”

讀完了《培根隨筆>,正如文章開頭所說的那樣,我受益匪淺,腦袋裡的精神世界再一次得到了充實,相信蘊藏在書中文字的積極向上的能量會幫助我們繼續完善自己。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 篇9

讀後感 ,430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又來到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內心無比激動,因為在這裡面有胸懷大志,想一統三國的劉備,還有“美鬢”公關羽,忠心耿耿,義重如山的張飛和老奸巨滑的曹操……

三國演義裡,我最喜歡的是曹操你們一定很驚訝,讓我來告訴你們吧,我認為他老奸巨滑是他的計謀和才智,從電視裡知道曹操還是一位詩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之類的,而且他的子孫還建立了晉國,所以我認為他是一位好皇帝,而不是一代奸雄!

讓我記憶最深的情節,便是過五關斬六將。講的是關羽和劉備張飛失散,關羽被曹操收留,後來關於打聽到了劉備的訊息,與曹操不辭而別,一路上遭到了層層攔截,但是憑藉一己之力,闖過了五個曹操所管轄關,具體是過東嶺關殺孔秀,過洛陽城殺韓福孟坦,過汜水關殺卞喜,過滎陽時殺太守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我要學習關羽這種忠心耿耿,不退縮的精神!

大家快來一起看《三國演義》吧!

頂碗少年讀後感300字 篇10

讀後感 ,1015字

今天,我讀了《頂碗少年》這篇文章,文中主人公面對失敗勇於拼搏、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

這篇文章記述了“我”在二十多年前觀看雜技表演時,看見一位頂碗少年在表演中兩次失誤後仍不氣餒終獲成功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都不要喪失信心,不要退縮,有時候成功就在於再堅持一下。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頂碗少年的三次表演。第一次頂碗少年在表演時,由於碗搖晃得很厲害,在一個大幅度地轉身時,碗掉了下來。可是少年沒有慌亂,又開始了第二次表演,可是那疊碗又摔了下來。少年這時有些不知所措,準備放棄。就在此時,在一位老者的鼓勵下,少年又開始了第三次表演,終於成功了,掌聲不約而同地響了起來。

讀到這,我想起了自己學騎自行車的經歷。記得那一次,我看見哥哥在院子裡騎自行車,好玩極了,便對哥哥說:“哥哥,我也想騎,你教教我吧!”哥哥爽快答應了。首先,我看哥哥騎了兩圈,心想這有什麼難的,看我的。可是,我剛坐到自行車上,車子就好像不聽我的使喚,東搖西晃,要不是我及時下車,不知要摔成什麼樣。哥哥走過來說道:“首先,你要坐在上面,眼睛看前面,保持平衡,然後再踩踏板,讓我在後面扶著自行車你再試一試。”我坐了上去,雙手用力握著車把,兩眼望著前方,身體儘量保持端正,腳下用力往下蹬,在哥哥的幫助下,一圈、兩圈……似乎會騎了。突然,哥哥在後面鬆手了,我明顯感到我無論怎麼用力,車把就是不穩,兩個輪子左右搖晃起來,手忙腳亂間也忘了要踩剎車,就在一剎那,我摔了一個“狗啃泥”。我一個人又試著騎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剛想放棄,可突然想起在失敗面前沒有退縮的頂碗少年,我頓時感到羞愧。我站了起來,又開始練習。可是無論我怎麼用力保持平衡,還是要倒的樣子,一次、兩次……上車、下車……慢慢地我在堅持中體會到了一些技巧,雖然騎得歪歪斜斜,單車總算不會那麼就容易倒下了。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學會了!我不也是憑藉著那種堅持不懈、勇於拼搏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嗎!要是我當初放棄,就不會騎自行車了。

頂碗少年在失誤和挫折面前表現出來的勇於拼搏、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震撼著我們。人生難免遇到困難和挫折,我們要學習頂碗少年那種勇於拼搏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去戰勝困難和挫折,做生活的強者。

在山窮水盡的絕境裡,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再搏一下,一定會迎來溫暖的春風;在茫茫大海中,再搏一下,可能就會發現一盞明亮的航燈在不遠的地平線上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