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相關作文20篇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1

國三作文 ,664字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對早年生活的一種追憶,裡面有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也有他對老師和朋友的記憶。很早以前我就讀過裡面的《藤野先生》一文,對他描寫的那個又黑又瘦,教學嚴謹的老師印象深刻。

讀書的時候就學過魯訊先生的文章,這篇文章裡“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繫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對這一段我印象深刻,當時語文老師是要求我們背誦,到現在還能背出來,當時學這篇文章的時候應該是節選的。

從這篇文章裡學習魯訊先生的寫作方法,他先以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尊為“膠菜”;福建的野生蘆薈運往北京,美其名曰為“龍舌蘭”作鋪墊,再寫他在仙台所受到的優待,就水到渠成,從中也可以看出魯訊先生的謙遜情懷。

這一篇是敘事散文,從文中充分表現出魯訊先生的愛國精神,因為無法苟同於當時中國人的態度,為了喚醒、拯救當時已經麻木的中國人,他也在此時改變了學醫救國的初衷,雖然從此與藤野先生分別,但藤野先生嚴肅認真的教學態度和真摯無私的愛給了魯訊先生極大的鼓舞。“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了勇氣,於是點上一支菸,又繼續寫此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魯訊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奠基人。從他的文章中不但可以學到高超的文學寫作技巧,還可以從中學習,他的高風亮節情操和那無畏的革命精神。

童年——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2

讀後感 ,728字

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生活裡有哭有笑,但都在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魯迅先生的童年卻和我們不一樣。

魯迅先生的童年最美好的時光是在百草園中度過的。那裡可以看見低唱的油蛉,彈琴的蟋蟀,還有蜈蚣、斑蝥。他常常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草,還與同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子急,卻又總是捕不到鳥。他還能聽長媽媽講故事,因此很害怕那條赤煉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不能消除孩子們心中的孩子氣。當先生讀書讀得正專注時,卻沒發現學生正在幹各種各樣的事情,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遊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畫畫……

那裡的一切感受都是那麼的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魯迅先生用一個孩子的眼光來看世界,來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感到很親切。

魯迅先生在文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不希望整日被父母管束著,這正是兒童所特有的天性。

曾和幾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擾擾的生活之中。但我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的孩子,還在做著只屬於我那童年甜美的夢。回憶起我的那些童年瑣事,還記憶猶新,讓我時常冷峻不禁。小時候,每天都去鄰居家串門子,回來的時候,都會滿載而歸。小時候,每天中午我都會乖乖地躺在床上,聽奶奶講故事,聽著那外面的敲盆子的聲音,叫賣聲進入甜甜的夢鄉……小時候,我很少有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所以我比別人更加渴望大自然。這也是我這麼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我希望我有一天能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無論將來能否實現,我都一直會熱愛著自然和自由。

童年已漸漸離我而去,留下的只有一些零散的記憶,我會好好珍惜這些記憶的,它能夠讓我體會那個不同時代的童年之夢。

錦繡中華——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3

讀後感 ,835字

那些花兒,生長在無邊的黑暗裡,我捧著流血的心將它撿起。朝花夕拾被一頁頁翻過,我的祖國曾是多麼無力的一朵花兒啊!

遙遠的從前被魯迅老先生用筆尖一點一滴從記憶中拼湊出來—他的一生,那時的祖國便被他用明快調侃的語氣拼湊出來。而那種語氣是掩蓋不住自己對祖國的失望。《貓狗鼠》中追憶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卻令人鮮明地認識到當時無處不在的那種“貓”一樣正人君子的奴性十足;《二十四孝圖》中“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讓我被這虛偽的“孝道”而膽戰心驚,《父親的病》中因被江湖庸醫所耽誤離世,那幾位“名醫”的行事態度令我絕望地感到那真是個草菅人命,暗無天日的時代;《無常》中那隻“有情”的鬼和世態下“無情”的人,我不禁悲嘆人性的醜惡,《藤野先生》中那些“標緻”和“精通時事”的清國留學生們啊,你們在敵國的土地上愛國的赤子心呢?

這本書在那個各處散發著腐朽味道的年代裡,宛如一朵鮮豔的花,盯著殘陽失去了嬌嫩與芳菲,卻平添了一份遲來的沉靜與韻致,紮根在那個沾滿塵埃的時代。

而如今的我,伴著身後的光明,與著全新的是世界,溫柔的世界再開啟這本書。早已遠離了我們這個沉悶的時代,踏進了這個嶄新的未來。我們一代代中國人自己的能力和夢想建築了新的萬里長城,一朵朵新生的花兒享受到和風微扶,展現出除一切腐朽力量的生機。苦難的中國人追求的“千百年來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也飛入了我們的袖間。

當火箭解脫束縛衝雲霄的那一刻,每個中國人都有著驕傲,多麼偉大的力量啊,他不僅把一個新科技帶入太空,更把一個祖國的偉大夢想帶去太空;當中國的國歌在世界上奏響的那一刻,那最美最恢弘的樂曲展開了偉大中國夢的華章;當屬於中國的列車高速行駛在那九千六百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時,中國偉大的復興路上一路開花,鑄就了錦繡中華。

那生長在過去的花兒無力擺脫黑暗的束縛,在黃昏時去撿起只能留下一聲聲扼腕嘆息,而如今我們億萬炎黃子孫讓一朵朵新的夢一般的花朵茁壯成長,盛開在偉大的復興之路上,綻放成錦繡中華!

昨日重現——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4

讀後感 ,671字

魯迅一個生活在封建社會裡的人,在那個被黑暗籠罩的社會裡他並沒有同流合汙,在那個正人君子為數不多的社會裡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朝花夕拾的字裡行間是對社會的諷刺,對於封建制度更是深惡痛疾。

朝花夕拾,早晨落下的花,晚上才撿拾起來。老年時回憶過去如同昨日重現,定會別有一番景象。

在朝花夕拾裡,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無常》和《二十四孝圖》。

《無常》講述的是鄰居家的兒子突發惡疾死了,閻王派了一個無常將那病死的人帶回地府。那無常見他媽媽哭得可憐於是緩了半刻鐘才回到地府,而閻王卻認為他是收了別人的錢,於是就賞了他一頓板子。

在一個充滿慾望的社會裡,在金錢的前提下,真情流露成了虛情假意,一切憐憫更是可笑,一切信任頃刻間蕩然無存,在這個封建的社會裡,情感在一點點流失,虛情假意的表情深處是一顆顆冰冷的人心。

百善孝為先,古往今來,孝是評判一個人的重要標準。但孝裡也不缺乏封建與愚昧。如臥冰求鯉,在寒冷的冬天,母親想吃鯉魚,兒子來到冰冷的河面上,脫下上衣用自己的體溫融化那層厚厚的冰。稍有不慎,就是性命之憂。在丟失性命的前提下為母親求得鯉魚,那真的是孝嗎?

《二十四孝圖》裡講過一個故事,有個人在父親死後和兄弟分了家,獨自承擔起撫養母親的責任,家裡漸漸地貧窮起來,兒子出生後,擔心兒子會佔有母親的糧食,於是打算活埋兒子。

身為旁觀者看著這些文字,不禁想到這究竟是真孝還是愚孝。那些為人稱道的孝是否也充滿封建與愚昧。

手裡的書漸漸被翻完了,那書給我一種沉重的感覺。那是批判社會的勇氣,那是汙濁社會的一股清流,在那漫長的歷史裡,它一直在流淌,從來不曾停息。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5

讀後感 ,650字

今天,我懷著興奮地心情閱讀了魯迅的《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唯一一本散文集,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歷與體驗的文字,是記敘文,是回憶性散文。全書共十篇,外加一片《小引》和《後記》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會》它記敘的是魯迅兒時要去看五猖會,父子之間一場微妙的衝突—“我”對五猖會的熱切期盼和父親的阻難,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裡無知和隔膜。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像魯迅父親那樣的阻難。

記得有一次暑假,我要和我的朋友一起出去玩,可是再出去的前一天晚上,我的媽媽對我說:“你是不是明天出去玩呀?”“嗯!怎麼了”我微微一笑地說。“那你給我背背《桃花源記》,不會背就別去了。”因為我媽說《桃花源記》是初中必背的文言文。可是我連看都沒看,更別說背了。我原本高高興興地收拾我的東西,可是,因為我媽的一句話我高興的心情被打滅了。我拿起書,噘著嘴,哼了兩句。見我媽走了,我就開始抱怨起來。抱怨也沒用,只好乖乖的背了。

第二天一早,提前了半小時起床,就是為了背《桃花源記》。到了該走了,我媽讓我背,我就坑坑巴巴的背了“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你背的還不熟,你再背背。眼看集合的時間快到了,我又有瞄了一眼,有個我媽,背了一遍。這次背的還可以,我媽就按我過了,我就慌慌張張的出門了。

我看到這裡,都感同身受,敬佩魯迅說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裡時的無奈和厭煩,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老師,真的該反思了。

舊事重提——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6

讀後感 ,915字

杯中的茶還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手中捧著魯迅的《朝花夕拾》,靜靜地品味著書的芳香。

這本書是魯迅晚年時的作品,記敘的卻是他幼年的事,所以又名—舊事重提。幼年時的事情,到了晚年去回想,就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了黃昏去摘。雖然失去了盛花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卻因夕陽的照映而平添了幾分韻味,而它的清香,則更是令人回味。《朝花夕拾》收錄了魯迅童年和青年的回憶性的文章,他不僅從兒童的目光追憶往昔,而且還以成年人的眼光來做出新的評論,令我回味無窮。

這本書對人物的刻畫十分細膩,例如我十分喜歡“長媽媽”,他是魯迅的保姆。她因為受到了當時社會的影響,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如:她喜歡在過年的時候吃“福橘”等。而我喜歡她則是因為最初她踩死了坐著的隱鼠。為此,作者對她懷恨在心。而後來,她卻幫作者買來了《山海經》,讓作者原諒了她的錯誤。從中我看出了她的可愛,所以才喜歡她。

這本書中運用了反諷的手法,在《父親的病》一書中,魯迅對庸醫行醫的過程細細道來,雖沒有指責及諷刺的語句,但細讀來,字裡行間都蘊含著他對庸醫的批評和諷刺。是的,我十分厭惡那庸醫,醫生只騙錢卻治不了病,這算哪門子的醫生,充其量也只能是個騙子,我從中再一次看見了那社會的迂腐,富人家的病治不好,窮人家更是連治都治不起了。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要數《五猖會》了,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這一文中,作者想要去觀看五猖會,卻在出發前被父親攔下,強迫他背誦書本《鑑略》,使作者有一種掃興和痛苦的感受。我從中看到了當時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的摧殘。所幸的是,我並未生活在當時的社會中,也不必接受那樣的封建教育。與過去相比,我們現在的教育制度是多麼開明呀,真是可喜的呢!

當時的社會,我們沒有經歷過,可我卻從魯迅筆下的《朝花夕拾》中感受到了它的迂腐和冷酷。可以想象到當時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僅囚禁了人們的思想,還迂腐不堪。在這本書中,我看見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相比當時的社會,現在的人們是多麼幸福,這便是改革開放的意志所在了。所以,珍惜眼前的幸福。當然,還要創造更好的未來,這便是我們現在的目標了。

合上書本,茶的清香仍在,而我便從這淡淡的清香中,靜靜地回味書中的一字一句……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529字

說起朝花夕拾這本書,我想大家都會想起孔乙己這篇文章。但當我讀起孔乙己的時候,卻有了一些新發現。下面,我就來說說我思考的角度。

孔乙己曾被酒店老闆成為窮秀才。但提起孔乙己和那個時代的背景的話。更多的便是嘆息。小說《孔乙己》一簡介、單純的構思和純粹、精煉的語言,塑造了科舉制度下知識分子的形象,揭露科舉踐踏人生、毀滅人性的罪惡。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是一個窮困、潦倒、迂腐、麻木的人,是封建社會中沒落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在封建科舉社會的毒害、摧殘下終被封建社會所吞噬。作者抨擊了國民精神的麻木和對社會苦難者的模式,同時對腐朽的封建科舉制度進行了尖銳的譴責。

本片的藝術特色在於以側面描寫來塑造人物性格。作品用第一人稱“我”—酒店小夥計耳聞目睹的情況來寫孔乙己,他的肖像刻畫,對話,經歷,都通過“我”的概括敘述來表現,由此蘇稻的任務,顯得真實可信,從而把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也有評論家認為孔乙己只是社會變革中的小人物,在社會變革中,小人物根本無力把握自己的出路,最終只能被生活吞噬。同時作者批判了冷漠、麻木的過敏性。通過描寫周圍群眾對孔乙己的態度,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以及社會對於不幸者的冷酷。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1200字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時採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敬吾老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小時侯,我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住在一起,那時我時常和同村的一些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一起嬉戲,每次都玩的很開心,以至於每次都忘了時間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視窗大喊一聲才會依依不捨的結束遊戲回家。每逢佳節,吃完團圓飯,我們又會聚集在那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空地上,點燃我們早就準備好的小煙花,在火光中,盡情的奔跑著,歡笑著,舞蹈著,體驗著前所未有的快樂。如今,我已讀九年級,不再出門和其他夥伴們嬉戲了,而是不停的為學業操勞。每逢佳節,也不在出去和夥伴們一起放煙花了,而是站在視窗凝視著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的五彩繽紛的“鮮花”,獨自享受著……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881字

兩年前,我帶著求知的渴望與好奇輕輕地翻開這本書,本以為我將再次得到新的知識來充實自己,可沒想到,這書中的許多言語段子我竟無法理解。我沮喪的合上這本書並約定兩年後再來拿下它。如今的我已是一名初二的中學生了,相比以前,理解能力自然增長不少,這個寒假,我終於翻開這本書—《朝花夕拾》。

我喜歡的中國作家,除去冰心常新港,應該就是魯迅先生了。這本書的原名是《舊事重提》,至於現在為什麼會叫《朝花夕拾》,我想大概是魯迅先生嫌它太直白吧。書中魯迅先生回憶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與青少年時代,讚美了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也批判了封建舊俗、文化。還刻畫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長媽媽、衍四太太、五猖會上的無常、百草園中的美女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在家中的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甚至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會讓人感到異常親切,也沒有什麼距離感。文章字裡行間都流露出作者兒時的那份純真,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自由的嚮往。還時不時能勾起我對兒時的回憶。

兒時的我,也曾像魯迅先生一樣有許多五彩繽紛的往事。小時候,我會在課堂上因為老師的一個小錯誤而舉手指出,如今,即使老師一連報錯好幾個字我也不會有什麼動作;小時候,我會因為在無意間撿到一枚硬幣而欣喜若狂,並得到表揚;如今,看到地上的硬幣也只是一笑而過;小時候,我會因為晚上爸媽不在身邊感到恐懼而哭鬧,如今,晚上獨自一人躺在床上,在一片漆黑中也沒有感到一絲恐懼。

童年是一朵花,一朵芳香四溢的花;童年是一個盒子,一個裝著許多祕密的盒子;童年是一個葡萄架,一個長滿了數不清葡萄的葡萄架;童年是一棵大樹,一棵掛滿回憶的大樹;童年是一本日記,一本寫滿喜憂的日記;童年是一杯濃茶,一杯讓人回味的濃茶。

如今,在喧鬧紛擾且容易迷失自我的生活裡,若你能靜下心來仔細讀完這本書,你的心情會變得比以前平靜,釋然。正如書名《朝花夕拾》,等長大以後,再把自己小時候的零碎瑣事一點點拼湊起來,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感受。

朝花夕拾 篇10

國二作文 ,893字

窗外的雨細若遊絲,回憶的纖維與之牽扯在一起,交織成一道天然的帷幔。風起時,帷幔翩然而動,風落時,便又悄然落下。一起一落之間,是彼時沉默的童話。

也許是對奶奶的感情難以割捨吧,總覺得世間萬物,包括花魂鳥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離開了,見不到了,但她在我心中,於是便存在。

兒時,那條彎彎的小路乃是我上學的必經之路。每當在遙遠處望見那抹身影時,不禁有種轉身回走的衝動;我知道那很不敬,很不孝,但望著周遭熟識的同學時,那虛榮心便又不受控制的佔勝了理智。於是,我表情冷漠的回覆著她的問話;實地裡,為了不讓同學知道她是我奶奶,我便會遠遠地避著她,快步向學校走去。是的,當時的我,對她有恨亦有怨。恨她對姐姐的偏心,怨她讓我在同學面前丟失了面子。

時過近遷,我才知道;原來,每當爸媽不在家時,她怕我又習慣不吃飯;便會早早地在校門外接我去她家吃飯。那時,姐姐離家去外地讀書。我的怨恨也漸漸地被感動成份的增多而磨平。

然而天有不測之風雲,誰也沒料到2008年六月份,病魔纏上了她。望著她日異消瘦的雙頰,逐漸凸現的眼眶;我開始不安,怕她會不辭而別。

可是,該來的始終還是來了。2008年12月20日晚上8點左右,她還是倒下了,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我不相信,這事來得太突然了。回想上個星期,去探望她時,她還執意起床同我講話—告誡我要用功讀書,按時吃飯;如今怎麼說走就走了呢?

當我去見她最後一面時,她已經被抬進棺材裡了。看著那方窄窄的橫木,我逐漸清楚;我沒有奶奶,也沒有奶奶可以叫了,以後在上學、放學的路上,也不會再有那抹身影,獨自站在路旁耐心的等待著我。奶奶……奶奶……你可知道我曾這麼急切的呼喚過你。

我矮矮的視線慢慢地抬升,然後,看到那些跪在草墊上頂禮膜拜的面孔,他們手裡一把把細細長長的香,煙霧繚繞,白色的煙隨著身子前傾直立變換著形狀,然後盤旋散開,最後消失不見。

抬頭的時候,有一種晶瑩的液體淌過我的臉。那些打馬而過的淚光,馱著我年少斑駁的心跨越了生和死的地平線。

回尋小路,只能默默感嘆: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810字

早晨落下的花在傍晚去拾綴,雖然也許花不再似早上般嬌嫩,可也更多了份樂趣;青春往事到長大後去追憶,可能已經沒有曾經的心情,卻多了份滿足。也許正是懷揣著這樣的感情,魯迅先生才寫下《朝花夕拾》一書吧!

書中短短的十篇文章,幾天便讀完了,可讀完之後卻感觸頗多,有對庸醫誤人不懂裝懂的憤慨,有對百草園的嚮往,有對衍太太的多嘴多舌的討厭,有對長媽媽的敬佩,但更多的,是對藤野先生的尊敬和對範愛農的惋惜。

的確,在當時,動盪不定,被日本等列強欺凌的中國是那樣不堪一擊,早無昔日雄風,也不免會被其他國家輕視。可是,藤野先生卻不因此而故意冷落魯迅,反而給予他更多的,更熱枕的關懷,幫他修改筆記,細心詢問其近況,還擔心魯迅是否能接受解剖教學。而且,就在魯迅要離開仙台時,還鼓勵其要認真努力,他們二人的師生情誼,並未因當時的政治局面而破裂,反而更多了份珍惜,珍貴。藤野先生對魯迅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希望新的醫學傳達中國去。這種愛,摒棄了民族間的偏見,藤野先生,無論在我的心裡眼裡,都是偉大的。

而生活在當時的社會,除了外國人對中國的熱切期盼,中國自己,也有一批愛國學子,範愛農就是一個典型代表。他正直倔強,對革命前的黑暗社會十分不滿,追求革命,追求解放,可在辛亥革命後卻備受打擊,心憂天下卻力不足,只能做一潦倒老師,最終自殺於湖中。他的命運是可悲的,可卻鼓勵了千千萬萬的國人要努力奮鬥,擺脫落後。也許這些對我們還言之過早了些,可無論如何,我們應敬佩範先生,在心中埋下為中國日漸強大而奮鬥的種子。

《朝花夕拾》,在我看來,這不僅是一本回憶式的小說,更是當年魯迅先生真實的生活寫照,看似無意,卻讓後人感觸良多。所以,我們也應用自己手中的筆,書寫出屬於自己的特別記憶,讓自己對生活更熱情,更樂觀;對祖國盡心盡力,使祖國更強大;對人心懷善意,多一份理解。不管風雨,堅持向前,不愧對人生!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750字

合上書卷,我的目光凝駐在扉頁,腦海中已是浮想聯翩。魯迅先生獨特的筆風,獨特的角度,描摹出獨特的現實與幻想。雖略微令人難以通悟卻依然難掩其深深魅力,那些文字就那樣肆意地在我的思緒裡舒展繾綣。

我讀《朝花夕拾》,到底是在讀什麼?

如此想著,一幕幕畫面開始影綽閃現:長媽媽在夏夜講著百草園的蛇怪傳說、翻閱著《二十四孝圖》的少年為不知真假的故事心中悸動、熒幕前剎那間如夢初醒的青年做出棄醫從文的決定、在暗夜詭譎昏黃的夢境中看見無食物果腹的母女倆可憐兮兮相互依偎、多病的日子裡已是一代文豪的他卻惘然不知該做何施措…這一幕幕共同組成魯迅先生的半生,從懵懂稚子開始,漸漸有了屬於他的志向與抱負,並且為之追求與戰鬥。

我似是明白了。

我讀的是人,曾於魯迅先生的生命中留下印記,使他緬懷想念的人;我讀的是事,魯迅先生幼時曾做過的抓蟋蟀、堆雪羅漢、養隱鼠之類童趣十足的事;我讀的是情,對故人的懷念,對往事的缺憾,對那個時代那樣的世界的刻骨批判……

我不禁哀嘆,感嘆魯迅先生兒時,封建迷信的舊中國的人們對神鬼的盲目敬畏;哀嘆世人的愚昧無知,對國家民族命運的冷漠麻木。我更要讚歎,讚歎在世人皆醉的黑暗中獨醒的魯迅先生那份意識與偉大精神;讚歎他為了挽救如死灰的人心,站出來以筆為鋒,攻擊諷刺腐舊社會和麵對他人諷刺攻擊的勇氣。

我很感謝,魯迅先生在書裡帶給我們聞所未聞的奇幻故事,和不曾瞭解的人情世故。我也很感謝,魯迅先生在百年前帶給社會新的思想,義無反顧地支撐起新文化的旗幟。即便是救人易,救心難。前路蠻荒,也要“橫眉冷對千夫指”。漫漫修遠,也要“俯首甘為孺子牛”。

“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散播到大眾的心裡。”是的。並且我想,到了大家“朝花夕拾”的年歲時,他的精神也依舊活著,火焰不滅。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13

讀後感 ,509字

今年寒假,我讀完了老師推薦的,由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中寫下的膾炙人口的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給我的感觸極大。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年幼的魯迅在別人不經意間,鑽進了美麗的百草園,去捕鳥,但卻一無所獲。接著在三味書屋裡唸書,只要離開一會兒,就會被壽鏡吾老先生:“人都到那裡去了?”給喊回去。一切都是那麼的天真爛漫,令人回味無窮。同時,也勾起了我的一小段童年回憶……

小時候,在花叢中,一隻只五彩斑斕的蝴蝶正在跳著美麗動人的舞蹈,我便與小夥伴們躡手躡腳地走上前去,就在我們準備捉它時,蝴蝶們已經偏偏起舞飛到了另外一叢花蕊上面,我們都撲了個空,大家面面相覷,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起來;在叮咚溪水邊,我與小夥伴們一起玩躲貓貓,我總是躲在自己獨有的祕密基地裡,看著別的小夥伴一個一個的都被找了出來,而我還“安然無恙”,心中暗自一陣竊喜,其他的小夥伴們都找不到我,便對我佩服不已;在鬱鬱蔥蔥的大樹林裡隨風奔跑,把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與煩惱全都拋之腦後,開始盡情的歡笑……

我們的童年時光像一葉扁舟,在湖泊上漸行漸遠,留下的只有一些散瑣的回憶。但倒不如細細閱讀一下魯迅的《朝花夕拾》,同他一起熱愛大自然,品味每一天!

朝花夕拾 篇14

國一作文 ,488字

盼望著,盼望著,春風來了,春天的花兒都開了。

伴隨著一路的歡歌笑語,我們來到了十里杏林龍鳳嶺。古人說沾衣欲溼杏花雨,又說杏花飄雪小桃紅。春天是由第一朵杏花點綴,龍鳳嶺的大山,因為有我們這些充滿陽光活力的孩子,而洋溢著歡樂。這裡的大山也顯得格外美麗,小草偷偷地從土裡探出頭來,嫩嫩的綠綠的,彷彿是在迎接我們的到來。在這裡,我早已深知詩人黃庭堅“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在”的心情。

十里杏林,一望無垠。十里杏花爭相綻放,不知是時間原因,還是因為我們的來到。春天,因為有我們的存在而美麗。春天更因為有著十里杏花的存在,才更有生機。

雖然已是春天,可龍鳳嶺的山還是光禿禿的。清明時節,那些小生靈大抵早已從沉睡中甦醒過來。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杏花更是迫不及待的向人們展示它那美麗的身影,競相開放。杏花笑盈盈的開放,張開了秀氣的臉龐,觀看這個神奇的世界。遠遠望去,十里杏林杏花飄雪,美如仙境。清明時節,大自然呈現出一派熱烈而又歡快的勃勃生機,就像那少女濃妝淡抹。輕輕一聞,那杏花的清香使人感覺到飄飄欲仙。摸一摸,彷彿吹彈可破

伴隨著一路歡歌笑語我們,採集到了那最美麗的一抹春光。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870字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唯一的一本回憶性的小說,相對於他的其他作品,我認為其諷刺程度更輕,但精彩程度卻是絲毫不差。朝花夕拾又名舊事重提,字面上的意思與其實際意義差不多,就是以前的事情又再一次的提起。裡面描寫了眾多形象鮮明的人物,有長媽媽,和藹可親的藤野老師……也有各式各樣的小事,像五猖會。二十四孝圖等等。但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讓我最有感覺的還是二十四孝圖。

魯迅先生所在的時代與我們不同,那時候的孝道,以及對家庭的認識,都與現在有所區別,而且區別不是一星半點,相對來說還是非常大的。

以前的家庭是非常嚴謹的,隔著幾米就帶向親人問好,早上得比家長早起去做早飯,以及為父母準備好洗臉工具,父母一起床就得看到這個,不然就會被批評吧。但是現在呢,似乎是反了過來吧,父母早早地起來為我們做好早餐,再輕輕的叫我們起床,有起床氣的還要千勸萬勸,好聲好氣的說。所以現在的家庭相對以前還是開放了不少,沒有這麼嚴格的要求,以前的家庭是嚴格的父母關係,現在孩子與父母更是朋友,經常看到一些女孩子把自己的母親叫“姐”的。這是第一個不同。

第二個不同,就是居住的地點,看看以前的四合院,夠大,足夠一個大家庭住在一起,現在呢,怎麼可能有這樣的家庭規模。更多的是一家一家的住,以前這邊住著父母親,那邊大哥,那邊二哥的,現在看個親戚都要開一大段車。爺爺奶奶也不駐足於家中,趁自己還沒到走不動的時候,還跟著旅遊團去各種地方,歐洲之旅,澳洲之旅等等。這變化我認為是時代的更變,以前年輕人出國都要花一大筆錢,老人家怎麼可能出去玩呢?現在可就不一樣了。就像我這個狀態,我和父母住在天河區,珠江新城,我的舅舅卻住在越秀區,公公更是在汕頭,想見一面都不容易。

在“二十四孝圖”裡,有些我們現在無法理解的現象比如“臥冰求鯉”,更有的七十多歲還在地上“搖撥浪鼓”逗父母高興的,真是讓我無話可說,也許這就是時代帶來的變化吧。現在與父母吵架似乎都不少見,甚至連動起手來的也不是沒有。

每個時代的孝都不一樣,但是正所謂“百善孝為先”,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朝花夕拾讀後感1000字 篇16

讀後感 ,859字

前言:“朝花夕拾”過後,我們大家能做的,也只能是好好地把握當下的時光了!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這本書中的每篇文章都是回憶文,全書一共有十篇散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魯迅先生的書好似一杯濃郁的茶,剛開始品嚐時可能會覺得平淡,但讀完後再細細品味,你會覺得你的脣間都是餘香。雖然開始讀時有不懂之處,但到了後來,你就會體會到其中的真諦。讀完這本書,給我的心靈帶來了深深的震撼。我從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五個字—酸甜苦辣鹹。

酸,就是心酸,我是從《父親的病》中體會到的,主要寫了父親病重,後來衍太太讓我大叫父親。父親用一絲虛弱的聲音迴應了我,才過了一會兒,便嚥了氣。直到後來,魯迅還為這一行為而後悔。用這簡練的語言為整個文章塑造了一種祥和安寧的氣氛,其實不以為然,作者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從側面諷刺了衍太太這個壞心眼,自私多言,愛使壞的形象。令人心酸。

甜,這本書,只要你細細品味。你就會發現許多甜蜜而溫馨的場景。如阿長與魯迅在一起時美好的日子,看五猖會時的興奮、開心。其中最為甜的,還是作者在百草園中的生活。那裡是作者兒時的樂園,“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多麼令人嚮往的地方啊!字裡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之情,和嚮往那個甜美的童年故鄉。

苦,本書中許多人物相繼離魯迅而去,先是阿長,然後又是他的父親,接著又是……這是苦。而且當時的生活環境苦、革命苦、百姓苦、魯迅也十分苦。所以一些段落就自然流露出了這種苦來。

辣,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這就是魯迅的一寫作特點,辛辣。他擅長用犀利的筆風諷刺、嘲諷一些事物。他的嘲諷、諷刺尖酸刻薄,正中靶心。他的諷刺好似一把利劍,一擊致命。

鹹,就是淚水的鹹。這幾篇散文,既樸實無華,又是如此感人至深。甚至還會催人淚下,他的文章,喚起了許多人的沉睡的心靈,這才是真正的走進了人內心的深處。

《朝花夕拾》,是那麼的令人心酸,卻又是那麼的甜蜜溫馨。在這“朝花夕拾”過後,我們大家能做的,也只能是好好地把握當下的時光了!

朝花夕拾讀後感400字 篇17

讀後感 ,955字

參觀魯迅紀念館時,看到偉大的革命家、文學家魯迅寫的《父親的病》這篇文章,可惜的是隻節選一段兒,餘味未盡,非常渴望看到結尾,於是在網上購買了一本《朝花夕拾》。

收到書後,便亟不可待地翻到《父親的病》這篇文章,一氣讀完。放下書,感觸頗深。

原來父親的病不是無藥可治,而是無醫可治。幾年來可憐的小樹人墊著腳尖去當鋪裡典當家裡還算值錢的一些物品,然後匆匆忙忙來到醫生那兒,用祈求的目光注視著醫生,渴望著醫生把父親的病治好。然而庸醫們不但不講究醫道—治病救人,竟然為了顯示醫術高明,讓魯迅取一些稀奇古怪的藥材。比如:“蟋蟀一對,竟然要原配的,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蟲也要貞潔,續絃或再醮,連做藥的資格也喪失了。”真是可笑之極。魯迅在不惜花著“重金”的情況下,親眼目睹庸醫是如何故弄玄虛地給父親治病。看著自己的父親一天天病重,直至奄奄一息,心痛不已。

也許是因為父親的病在魯迅幼小心靈裡埋下了從醫治病,拯救百姓的想法。去日學醫幸運地遇見了藤野先生。我在魯迅紀念館看見了藤野的照片:面板黝黑,人體瘦弱,個子不高,戴著一副眼鏡兒,斯文而有學問的樣子。他是魯迅老師之中,最讓魯迅感激的一個,因為他對學生關愛倍加、治學嚴謹、兢兢業業、甘於奉獻。尤其對魯迅這樣的學生更是單獨批閱筆記、文章,加以輔導,直至深夜。令我這個從教30年的老教師佩服的五體投地。相比較之下,那位衍太太素質低下,經常欺騙孩子、瞞過大人、亂造謠言、為人不正,魯迅不得不走罷。

魯迅童年時的百草園其實是一塊園地,中間一片荒草,周圍幾顆楊樹,但對魯迅來說竟是他童年的快樂天地。這是因為魯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魯迅漸漸長大之後,生活積極向上,努力奮進,年輕的魯迅,積極幫助範愛儂,雖說最終沒能拯救範愛儂,但曾給予了他生活的希望。

魯迅的革命道路是艱難的、曲折的。但魯迅的童年卻是快樂的、美好的。是歲月的一點一滴的流逝,童年漸漸地變成了一片回憶。

看著、看著,不禁使我浮想聯翩,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那時還沒實行生產責任制,百姓生活極其艱苦,僅僅能吃飽穿暖而已,物質生活極端貧乏。即便如此,快樂依然伴隨著我:踢毽子、跳格、跳皮筋、盪鞦韆等。每天玩兒到天黑,滿頭大汗。

童年是甜美的,純潔的,是無拘無束的,無憂無慮的。

魯迅的童年如此,我的童年亦如此。

朝花夕拾讀後感100字 篇18

讀後感 ,580字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唯一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雖然這本書的內容很短,卻十分耐人尋味,它以雋永深沉的文字真實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

這本書全書包括《狗猫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等12篇文章,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

《二十四孝圖》是魯迅得到的第一本書,是一位長輩的贈品,這本書很薄,但像圖上說,鬼少人多,魯迅藉以諷刺當時“紳士”“流言”肆虐的社會。

長媽媽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在《狗猫鼠》中,他將魯迅心愛的隱鼠踩死了,卻說是被貓吃掉的;但,不識字的她卻給魯迅買來了夢寐以求的《山海經》使魯迅對她產生了新的看法。

百草園是魯迅童年的樂園,魯迅還在其中寫道“相傳這園裡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長媽媽給他講了個故事後寫道“這故事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牆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體現了魯迅兒時的天真稚氣。

魯迅兒時,他的父親患了嚴重的水腫病,家裡請了兩位人稱“名醫”的來位父親治病,費用昂貴,用了不少錢,卻未能挽救父親的生命。本文體現魯迅對父親的懷念。揭示了這些人華而不實,唯利是圖,草菅人命的實質。

《朝花夕拾》這本書反映著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也反映著魯迅想要改變的願望,讓我們看到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民族魂。

朝花夕拾讀後感200字 篇19

讀後感 ,743字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書—《朝花夕拾》,這是魯迅寫的一本從童年到青年心歷路程的一本回憶性散文,共十篇。書中有回憶,有批判,有嘲笑,它使其中的韻味更加豐厚,而且顯示了魯迅關懷現實的一面,更展現了最真實的魯迅。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生於一個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魯迅”是他第一次發表白話小說時的筆名。這一筆名根據魯迅自己陳述的理由有三點:其一,他的母親姓魯;其二,周與魯是同姓之國;其三,取愚魯而迅速之意。童年時期的魯迅閱讀了大量的古書與古詩。在“三味書屋”裡,師從壽鏡吾先生。在此期間,他接觸了大量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農民,為魯迅後來的文學創作積累了大量素材。魯迅的少年時期,家道中落,魯迅通過切實的感受感到了社會的殘忍和冷酷。1902年,他東渡日本,在東京進了預備學校。

魯迅一生著述豐富,他的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阿長與<山海經>》等文章就寫於魯迅在廈門大學的時期。

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在封建社會下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她真誠善良,給魯迅買他心心念唸的《山海經》,是魯迅筆下一個溫暖善良的角色。在《五猖會》中,魯迅塑造的父親的形象似乎不近人情,強迫孩子背書,摧殘孩子的天性,揭示了封建家長制對孩子的壓制。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時的一位老師,他正直熱忱,不歧視同學,熱心關注魯迅的學業,一直激勵著魯迅勇往直前。

《朝花夕拾》以平和,舒緩的筆調為我們娓娓道來了魯迅從童年到青年的生活片段,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懷念,批判了當時黑暗迂腐的社會環境,給予了對現實的深切思考。從這些文章中透視著清末民初時期的生活畫面,瞭解了當時的社會面貌,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1143字

今天,我又讀完了《朝花夕拾》中的《瑣記》一篇。

本片主要講述了,從兒童要上學堂經過的一些瑣事,表達了魯迅先生懷念兒時,想要為自己未來過得很好,好好學習的思想感情。

讀完這篇以後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每個人都想一直留在兒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人都會成長,慢慢變老,時間帶走了童年太多的快樂,當然在童年許多不能理解的人和事、憂愁,隨著年齡和閱歷也逐漸開始理解和明辨是非。

在文章中衍太太這個人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開始看到魯迅寫她對自己的孩子要求狠,卻對別人家的孩子特別寬容,甚至縱容。我讀到這裡和魯迅的最初對衍太太印象是一樣的,就是對凡事不和孩子家長告狀告密的大人的印象在孩童的心裡那就是大大的“好人”,那時衍太太就是魯迅小時候自以為的好人。譬如:“

舉一個例說罷,冬天,水缸裡結了薄冰的時候,我們大清早起一看見,便吃冰。有一回給沈四太太看到了,大聲說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這聲音又給我母親聽到了,跑出來我們都捱了一頓罵,並且有大半天不準玩。我們推論禍首,認定是沈四太太,於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稱了,給她另外起了一個綽號,叫作“肚子疼”。

衍太太卻決不如此。假如她看見我們吃冰,一定和藹地笑著說,“好,再吃一塊。我記著,看誰吃的多。”

由此可見,衍太太的“好”是在魯迅寫此《瑣記》時才涇渭分明的。

魯迅小時候看待問題就有了自己的看法,衍太太做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看在魯迅眼裡就讓魯迅小小的心裡產生了反感。《瑣記》是這樣寫的:一回是我已經十多歲了,和幾個孩子比賽打旋子,看誰旋得多。她就從旁計著數,說道,“好,八十二個了!再旋一個,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著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嬸母也恰恰走進來。她便接著說道,“你看,不是跌了麼?不聽我的話。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以上這些還不是最讓魯迅生氣的地方,最讓魯迅生氣的地方明明是她教唆魯迅回家翻翻他家母親的首飾可以變賣買東西吃,魯迅沒有那樣做,憑著他自己的秉性也知道不是好事,可是衍太太還是放出流言說魯迅把家裡的東西偷出來賣了……

關於這段童年經歷,成年後的魯迅的憤慨在《瑣記》是這樣寫的:

流言的來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現在,只要有地方發表,我總要罵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來,但那時太年輕,一遇流言,便連自己也彷彿覺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見人們的眼睛,怕受到母親的愛撫。

而後好幾年,魯迅長大了,懂得了許多道理,有了自己的見解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這讓他開始重新看待他在童年經歷的人和事等許多東西,比如衍太太這個人,就讓他重新審視了一番。通過讀這篇《瑣記》,讓我認識到人的兩面性,同時也讓我感覺做人還是要做沈太太那類直來直去的實誠人,絕不對不能做衍太太那種表面對人家好,可是內心卻不是真誠的一類人!

讀了這篇文章,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