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時代的擔憂相關作文20篇
智慧化時代的擔憂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415字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現在不光要與同齡人競爭。還要與一些身穿鐵皮的機器人競爭。也許你會覺得可笑,但這就是社會發展的趨勢。
在各種平臺山,你多多少少都能看待一些機器人與人比賽的綜藝節目。機器人下圍棋戰勝人類後,他們又開始學會寫詩了!你說,怎能不讓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所惶恐呢?霍金曾說:“強大的人工智慧的崛起,要麼是人類歷史最好的事,要麼是最遭的。”
現在各個行業,都被機器人所替代,在內陸發達地區,機器人已經佔領了各個行業,像銀行這樣的用量少的企業。並且他們正在迅速的向全國各地擴散,以後種田恐怕都不需要人類了,那人類能幹些什麼工作呢?在這樣的新時代,就業問題所給的壓力很大。光是銀行這一行業,將會面臨多少人的失業?智慧技術的發展,也理應讓我們思考其中的利弊關係。
按照現狀,科技的不斷髮展。機器人統治地球也不會是不可能。當所有的工作都被機器人所替代,那人類能幹些什麼呢?那人類生存的價值呢?
這樣的激烈競爭中,唯有努力才能變得出色。
人工智慧時代的擔憂 篇2
國一作文 ,981字現如今,人工智慧的發達程度令人驚駭,在社會大眾都在為人工智慧有一天擁有自己的意識而憂慮時,蘋果公司總裁庫克卻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不同於庫克,我對人工智慧時代的擔憂不是人類如何思考,而是人類的思考是否會減弱。
在前陣子倍受矚目的阿爾法狗和韓國頂級圍棋選手的人機大戰中,計算機戰勝了人類引起一片譁然。不少人都在擔心人工智慧的發達也許有一天會反噬人類,然而我認為,人機對戰中計算機的獲勝只能說明它足夠智慧,並不代表它能像人類一樣思考,它甚至不能思考,一切只是能思考的人類為它編寫的程式。
與之相反,若是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那樣的場景可能比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更可怕。若是人們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人們的心變得機械冰冷,人們對情感感到麻木,那和行屍走肉有什麼區別?當我們失去了生而為人就被賦予的人情味,那我們又憑什麼被稱之為人類?
最可怕的東西,人們最應感到畏懼的不是科技,而是人心。
如果一個人失去價值觀,那麼他將沒有道德底線,視法律秩序為無物,他會變成一個壞人;如果一個人失去同情心,他將失去對情緒的感知力,麻木不仁,做事不計後果,他會時一個十分危險的人。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人變成如上的樣子。
所幸的是我認為人類並不會像庫克擔心的那樣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即使在人工智慧時代,社會之間的人情味不會變淡。即使我們手握智慧手機,但在手機裡另一頭與我們對話的是真真實實的人,我們之間依舊相互交流,溝通感情。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也許會有所改變,但我們不會失去它,我們從小受到的關於道德人性的教育已經深深地刻在我們的心中。同樣,我們也不會失去同情心,因為人的大腦不是由機器程式設計的,我們總是受情感主宰的。
我擔憂的卻是人類是否會因為人工智慧的出現而漸漸失去思考的能力。因為隨著人工智慧可以代替人類做越來越多的事情,幫助人類解決越來越多的問題,除了那些走在科技前沿的人,普通的只享受其帶來便利的老百姓大眾會不會因此失去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在中國的反智現象,鍵盤俠等層出不窮,讓人尤其擔憂人們思考力的減弱。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社會若是失去民眾的思考力那麼無論科技如何發達,這個國家,民族,社會都是倒退的。
人工智慧還在不斷髮展,而我們對此的擔憂也還會繼續……
碎片化時代的“美麗”與“憂愁” 篇3
碎片化時代的“美麗” ,1048字隨著網際網路和生活的聯絡愈發緊密,碎片化時代也悄悄與現代社會劃上了等號。對碎片化的研究在21世紀後,以黃升民為代表的學者把碎片化引入傳播學的研究中,廣泛應用於傳媒研究,其概念界定為:社會階層的多元裂化,並導致消費者細分、媒介小眾化。所謂“碎片化”,原意為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就是那些多件事情中間所存在的無法用來做正事,而可以以其他的方式進行利用的時間。現在也引申出了碎片化閱讀,碎片化思維等等。
其中,我最有感觸的就是碎片化閱讀,現在網路媒體的發展如浪潮般代替了原來的紙質閱讀,對於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來說,除了必要的工作、學業以外,坐在書桌旁靜靜閱讀的日子也一去不復返了,更多的是花上三五分鐘時間在地鐵上,公車上盯著手機螢幕,讀上一篇缺乏思想,沒有過程只有結論卻被廣為傳播的文章,讀完之後還似乎感想頗深,為這類文章再次貢獻上一份轉量。
長此以往地碎片化閱讀的習慣,很容易讓我們變得只能接受碎片化的資訊,原來洋洋灑灑幾萬字的一篇文章被濃縮成幾百字之後,其原意還剩下些什麼呢?140字的微博也能給你帶來很多資訊,但這些大量的資訊你真的全部需要嗎?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很少接觸除課本之外的紙質文字,都是以網路媒介作為資訊來源,有一次突然起了閱讀報紙的興趣,當我面對一個版面的文字時,我下意識的一目十行的讀完了,卻發現不像在網上閱讀,這樣閱讀很難抓住文章中的重點資訊,重新開始,逐字逐句慢慢看完,發現這樣一份報紙裡,蘊涵了太多在網上零碎的文字裡無法獲取的資訊。並且實體的文字很少會傳播出錯誤的訊息,比碎片化的文字更加可靠,可信。
但這也不代表碎片化的處理文字沒有好的一面。讓一個生活在快節奏社會裡的普通人每天擠出時間做嚴謹正式的閱讀確實很難,因此在長篇幅文字的基礎上適當刪減一部分描述性的語句、過程性的句子,以短句、斷句,增強現場感和提煉關鍵詞這樣的方法,能讓讀者憑藉關鍵詞就能掌握文章的大體含義,這對於獲取日常新聞資訊是很好的方法。但當你真的想要讀一篇文章時,還是靜下來,捧起一份報紙,一本書吧。試想一下,如果當年餘秋雨先生在辭去工作踏上考察之路時每天也是用碎片化的方式像現在寫微博一樣的紀錄生活,那哪裡會有現在的《文化苦旅》呢?
由此可見,碎片化閱讀的“憂愁”和“美麗”是共存的。在這裡要借用一句我在碎片化時間中看到的一句話作為結語:“碎片化的原因不只是資訊傳播媒介的變化,更重要的在於你對待資訊的態度和方法。採取了正確的方法並加以實踐,你就不會被碎片化閱讀的時代所裹挾。”
碎片化時代的無奈 篇4
碎片化時代的無奈作文 ,937字這是一個移動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的時代,這也是一個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了的時代,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資訊……
隨著新媒體諸如微博微信的出現,人們獲取資訊越來越容易。通過新媒體,我們不用再仔細審閱長篇大論的文章,而是可以直接得到短小精悍的資訊。只要開啟手機APP,各種新聞紛至沓來,其中不乏我們所需的國內國際熱點時事,然而更多的,是那些花邊娛樂新聞抄的沸沸揚揚。我們的時間就是消耗在巨大的資訊潮中,儘管短平快的資訊僅需十幾秒的閱讀時間,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溺入了無用成堆的資訊碎片,似乎吸收了大量文字,兜了一大圈卻仍是一頭霧水,一無所獲。
一定程度上,短平快的資訊的確為人們減少了擷取、整合的時間,這樣的方式正好迎合了人們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我們用瑣碎的資訊來填補每天生活中的時間碎片。然而,日復一日如此機械化的、不經思考的工作,形成了一個複製貼上的世界。我們習慣於如此“不勞而獲”,它放大了人類經過千年的學習後收斂了的懶散的本性。“不勞而獲”讓我們缺失了本該有的思考,它以省時省力為藉口偷走了人類文明的特權和榮譽。與此同時,吸納文字者也更加依賴於越來越短的資訊。簡明概要的文字能滿足接受者一眼即記的快感。他們會說與其閱讀冗長的小說,為何不利用實用的內容概要及賞析?功利驅使下,我們又被碎片化的閱讀應有的酣暢淋漓。
難道我們就真的甘心任憑碎片化時代的擺佈,做資訊與資料的信使嗎?我們也有自己的無奈。上班族為了擺脫城市縫隙中幾十平米的逼仄的空間,為了逃離公共交通洶湧的人潮,而努力工作著。學生們為了取得一個滿意的成績,為了自己十幾年的夢想而努力著。人們為了應付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應付不感興趣的科目而被迫選擇了碎片化的資訊。而在這些情況下的產出,又豈會是高質量完成的呢?不過是資訊的疊加拼湊罷了,不過是指尖上的鍛鍊罷了。時代所需要的飛速發展,把我們原有的平靜的生活狀態都碎片化了。
但我們不能將一切責任都歸咎到時代發展上。科技的改革創新是層出不窮的,這也是人類思考下的產物,資訊科技的革新並不意味著閱讀時代的悲哀。快餐式的讀取也有一定存在價值,我們不必完全擯棄和否認,也無法將新時代的產物完全擯棄和否認。我們所需的,是在紛飛的資訊中保持獨立思考,做到理性判斷,不迷失在資訊的海洋中。
碎片化時代的到來,對還是錯? 篇5
碎片化時代的到來,對 ,840字題記—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如今所有的東西都如同一副拼圖般散開來了,成了一個個碎片,所以當我們再次想把它拼成原來的樣子啊也許就難了。
現在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所有的選擇都已經變成多項選擇題而不是單項,例如你看書可以在電腦上也可以在手機上;更可以在紙質書本上。當你想買一樣東西的時候,同一樣的東西不同的價格,可能真的會讓你產生“選擇恐懼症”。造成這些原因的根本,或許是時代進步的太快,人們來不及適應罷了。
那碎片化的時代的到來,是對還是錯呢?
我認為是弊大於利的。首先現在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也因此出現了許多空餘但是微少的時間。你會在這段時間幹什麼呢?看書?遊戲?散心?我想大部分人會選擇第二種或者第三種。可是當你去做了以後,你會感覺自己好像變“懶”了,不想再去做其他的事情。也許更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今天也就還剩一點時間了,不如明天再去做吧,今天就好好放縱一次吧!我只想說那麼也許你真的被碎片化所主導了。
當然碎片化的時代也有優點,他提供了人們許多更新更開放的思路,讓人們的選擇多樣性,可是為什麼我認為是弊大於利的,是因為太多的人們無法準確利用,反而越發糾結,導致最後走錯了方向。
那究竟改如何改變呢?
最重要的應該是你對這些事物的正確認識。你對事物的認知是對的,那麼你使用它的方法也大多是正確的。例如當你有一道難解的題的時候,你可以藉助於筆記本與書本的幫助,但卻應該減少手機對於你的幫助,手機會增加你的依賴性。如果你使用了手機很可能會被一條訊息或者一個軟體所吸引,那麼你與你難解的題才真的是漸行漸遠了。
其次你應該懂得時間的寶貴,每個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但是每個人的使用方式都是不同的,你可以蓋上被子矇頭大睡一天,也可以出去與朋友們增進彼此感情。因此你會發現每個人的二十四小時又都是不一樣的,長或者短都是靠你自己所決定的。
碎片化的時代的到來已是必然趨勢,既然如此不如抓住時機,多做幾件不讓自己後悔的事情。這樣才能發揮碎片化的真正意義。好了!又過去了二分鐘……
碎片化時代的我們 篇6
碎片化時代的我們作文 ,651字我們所生活的21世紀,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機器人時代即將來臨。人們都不知不覺的與昔日的悠閒慵懶揮手告別,迎來的便是每日神經都高度緊張的工作與學習。是啊,現在的生活節奏是越來越快,只要稍不留神,時間便會像捧在手中的細沙一般,飛快的從指縫間溜走。生活在不經意間,正在被我們一點點的碎片化……
爆炸式的資訊,無時無刻地在打擾我們的大腦。手機是我們朋友,也是死敵。各種推送,好像是第一時間讓我們知曉世界,但更多的,則是打著知曉世界的幌子干擾著我們寶貴的注意力。我們也變得越來越容易被打擾、中斷。我們或被動、或主動地把自己時間切割成碎片,越來越難靜下心讀一本書,完成一項完整的事。好像身邊總有做不完的工作,想不完的事情。
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在碎片化的時間裡隨身帶著一個“讀書人”。地鐵上,除去低頭族們,剩下的不再是那些提高了嗓門大聲聊天的人群,更多的則是拿著手提電腦在全神貫注辦公的白領或是津津有味讀書的人們;在路上,偶爾也會看到幾個一邊走路,一邊手裡捧著教科書,正在背書的學生;在學校裡,每節課下課後的課間休息中,也不乏看到許多仍然在教室裡奮筆疾書做作業的同學們。如此努力的工作、學習,還不都是為了要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嗎?沒有人會甘心做拖油瓶。
因此,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在日常學習中,認清最重要的事。我們是人,不是機器。是人就有情緒,就有疲倦。這些我們無法控制。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在精力最旺盛的時間,做最重要的事。
對待不珍惜它的人是吝嗇的,讓我們一同珍惜時間,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吧!
碎片化時代的人生深度 篇7
碎片化時代的人生深度 ,1172字移動網際網路近年來佔據了人們生活的很大部分,由其引發的碎片化成了當今的熱議中心,時間、閱讀、社交,似乎一切都被碎片化了。
拿朋友圈來說,其充斥著五花八門的公眾號文章,從養生知識到藝術賞析,從娛樂八卦到心靈雞湯等等,不一而足。人們利用擠地鐵、等上菜甚至是等電梯的幾分鐘,去閱讀這些,彷彿看完朋友圈便是個飽學之士。微博上更是如此,不同領域不同年齡的名人的生活一隅或一行見解,一刷便知。偶見一句合己意的感想,便如覓知音。而不合己意者便“取消關注”,甚至會留下惡評。碎片化之於很多人的意義便是:不讀萬卷書,不行萬里路,便可看世界。
誠然,我們在碎片中獲取了很多資訊。形式上看,人們貌似獲得了人生的寬度和廣度。但我以為,也是在碎片化中,人們失去了人生的深度。如今常聽人們抱怨自己一年看不完一本書,並以沒時間為藉口。事實上,他們不過是用應靜心閱讀的時間去刷朋友圈和微博了。人們沒有足夠的專注度去盡力完成一件完整的事,任憑碎片化的打斷。木心詩中“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深情前些時間在網路上引起大量的討論和感慨,可這個時代似乎已被徹底碎片化,沒有深情專一的土壤。或許人們都有設想過願意堅持一輩子的事,可碎片化阻止了進一步的深入追尋。
就這樣,一個人生活在這個時代下如同進入了碎紙機一樣。人們認識世界的看法隨著碎片的一次次砸下,快速地、不斷地改變。一個人的“隨風倒”當然無傷大雅,可當一個社會的世界觀都是碎片堆積而成又極不穩定時,那這個社會的基本規範何從建立?更不必說需要自覺的道德規範。這樣的社會是軟弱的,是浮躁的。建設和諧社會需要公眾高度的認同感,但碎片化對此形成了相對負面的衝擊。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使人們思想解放,也促使人們去滿足對未知的好奇。而當面對這些爆炸的資訊碎片,人們或因好奇心的驅使又限於自身的底蘊的不足,鮮有篩選和批判地將所見的碎片拼出一個世界,即使有些根本對不上。當今急需的鑑別力和批判接受的能力是碎片化無法培養起來的。這些需要人們完整閱讀獲取知識和人文素養,完整實踐獲得經驗儲備,而後形成真正獨立人格。否則,在這個貌似提供給人們很多自由的時代下,人反而是不自由的。因為碎片化正悄無聲息地改造我們而非人類嘗試改造世界。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只是被碎片支配,何以談自由和獨立呢?
許淵衝先生用七十幾年從事翻譯工作,把中國詩詞的美傳播給世界,又帶來外國文學的美。故宮的師傅用一輩子修補文物,未曾想過離開這些歷史的饋贈。他們的精神被隔離在碎片化的風暴之外,他們在從一而終裡看見了整個世界和人生的無限深度。
所有人都應對碎片資訊有所批判而後選擇性吸納,同時,堅信人生不僅有寬度、廣度,還有最美最燦爛的深度,不懈堅持對人生深度的持續探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下,獲得獨立與自由的人格,建立並維護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
碎片化時代的思考 篇8
碎片化時代的思考作文 ,1166字在這個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當下,碎片化的時代已悄然降臨。他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眾多便利,無論是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一臺聯網的電子裝置,我們就能用它在我們碎片化的時間裡上上微信、翻上幾頁公眾號、順便再看幾眼朋友圈……這些不知不覺已經成為大部分人獲取資訊的一大途徑,然而,我們實在應該靜下來思考一下,通過這樣碎片化的閱讀瀏覽,我們到底收穫了什麼?
魯迅先生曾說過,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就好比以最受人們歡迎的朋友圈為例,許多人喜歡將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發到朋友圈,與家人朋友同事們分享。在這些風景美食滿天飛的朋友圈裡,偶然可見這樣的標題或文字:“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多看多想多做,超越常理,出奇制勝。”乍一看這些文字都很有道理,但是閱讀之後,對自己的內心也並沒有什麼幫助,轉眼也就忘記了。仔細一想,“多看多想多做”這六個字,誰都會講,聽上去覺得不難,可真的要付出行動時,又有多少人能完完全全做到呢?
這些看似正能量的文字背後,有著許多被我們忽略的,最本質的東西。在許多時候,這些文字具有一定的誤導性,它會讓你覺得努力和承受痛苦的重要性,而卻忽視了其它成功的條件和方法。這種文字隱藏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只講大家喜歡的東西,這也是碎片化資訊流行的原因。
在碎片化閱讀流行的當下,我認為我們更應該去學習齊白石的學習方法。在那個資訊貧乏的時代,他20歲在一個主顧家裡幹活的時候,偶然發現了一套《芥子園畫譜》。指導書在當時非常有名,對他來說就如同珍寶一般,可這套書是別人的。他下定決心,一定努力工作向主顧藉來讀。在他百般懇請後,主顧終於同意將它借出。之後,他便利用每晚空閒的時間,用薄竹紙附上書頁,描紅一般,把原畫一筆一畫地描在竹紙上。就這樣勾畫了足足有半年,畫成十六冊,才悉數描完,然後才把原書歸還。
接下來的五年裡,齊白石靠著全套勾描出來的《芥子園畫譜》,做木雕,反覆斟酌,勤學苦練,終於成了一代國畫大家。而在今天,又有幾個人可以像齊白石先生那樣去讀一本好書呢?一部智慧手機在手,我們的時間就被分割的七零八落,每天五彩斑駁的資訊,
讓我們無所適從,不知如何選擇,我們的耐心越來越少,總是被那些“標題黨”所吸引,開啟正文後又匆匆關掉,再滑到下一個……
我覺得,在這個碎片化時代下,我們的思維智慧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而唯獨缺失了一樣東西—深度。每當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時,都要全身心的投入,沉浸到角色中去,不被外界所打斷。而是平凡的時間,利用起來也固然不是什麼壞事,可以先計劃性的定一下幾個小小的目標,能在幾分鐘內完成,而又不影響到其他工作,比如背上十來個四六級單詞,鑽研鑽研自己看過的一小段文章,又或者是聽上一小段輕音樂,放鬆放鬆呢。
所以我認為碎片化的時代並不是完全沒有利處,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安排時間並利用好它了。
碎片化時代的危機 篇9
碎片化時代的危機作文 ,1064字自上世紀末開始,全球步入了資訊化時代,這是人類歷史上新的突破,新的創新。網際網路的發明使資訊的傳播變得更加迅速、廣泛,使整個世界更為緊密地聯絡到了一起。與此同時,碎片化的閱讀、購物、社交步入了我們的生活,是上學路上用手機瀏覽著微博的最新熱點,還是在公交車上百般無聊地逛著淘寶。我們的時間被切割著分配到這些碎片化的生活中去。零零散散的碎片化舉動充斥著我們的大腦,標誌著碎片化時代的到來。
碎片化生活由許許多多的碎片化資訊構成。碎片化資訊有這幾個特點:多、簡單、雜亂。零零散散一籮筐資訊,一股腦塞給你,恐怕看完後,能記住的也是少之又少。巨大的資訊量麻痺了我們的神經,使得我們不再能很好的針對一個特定的問題思考。我們只是一昧的接收,看過了今天的忘記了昨天的,沒有積累、沒有沉澱。浮光掠影留下的只能是空虛。而且,當我們習慣了這種碎片化生活後,我們就會在很多事情上養成這種不深思的習慣。當我們需要閱讀一篇長文時,我們只能看見文中最簡單、最浮誇的部分,我們不再有耐心去研讀。這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的那些簡單、便利,而拒絕去看、去想那些複雜的部分。正如曾經在朋友圈看到的短篇:你拿起手機想要看個時間,然後你打開了微信,回覆了最新的訊息,刷了刷微博,逛了圈貼吧,看了兩個視訊,關掉手機,突然想起,現在幾點了?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正是碎片化時代在我們身上留下的烙印。
另外,碎片化生活也帶來了社交的改變,那就是低頭族變得越來越多。人們越發依賴於網路上的社交軟體,這些軟體看似拉近了朋友之間的距離,人們可以利用他們隨時隨地地聊天、發紅包,這看似增進了朋友間的感情,增加了朋友群的氣氛。然而這並不是真正的與人交流。長此以往,使得人們面對面的交流能力,表達能力逐漸弱化,社會人情味兒越來越淡,人與人之間愈發疏遠。
當然,碎片化生活也有它的好處。通過各種資訊交流途徑,我們可以輕鬆地隨時隨地獲得我們想要的資訊、商品。碎片化生活節省了時間、精力,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便利。
然而,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接受碎片化時代,它都已經到來。現如今我們要做的,是取碎片化時代的精華,摒棄其糟粕。我們可以從碎片中發現其完整性,將它從一個碎片變成一個完整的過程或思想。我們還可以加強碎片化資訊的整合,化零為整,使它們從許多零散的毫無意義的資訊變成有用的東西。我們自身也要做到,不被碎片化時代所控制,不被太多碎片轉移注意力,提升資訊判斷能力,單位時間處理能力,有目的地獲取我們想要的東西,不做零零散散、沒有主見的人。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中,成為一個非碎片化的人。
碎片化時代的點與面 篇10
碎片化時代的點與面作 ,748字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個時代的代名詞之一,就是碎片化。
何為碎片化?詞條中給予它的定義是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放在當今這個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碎片化生活是主流,每個人的生活都被網路分成一塊一塊的點與面。
以我一天的早晨為例,從早上6點起床,先是開啟手機,接收天氣預報、今日熱點這樣的短訊息,緊接著回覆一下好友的問候。
這短短的五分鐘,我就接受了碎片化的天氣資訊、社交資訊。
不同以往,資訊不再以大段的,隴長的形式出現,而是以簡潔短小的形式呈現出來。
這與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有著必然關係。
曾經,相隔兩地的戀人,以書信交流,一寫便是厚厚的一打紙,資訊傳遞的不便,使他們把濃濃的思念,凝成了一個整體一封信,再傳遞給對方。
而今,有了網路,即使是在大洋兩岸,也可以隨時隨刻表達愛意,於是,整體的思念變成了碎片,一塊一塊地傳遞。
這是過去和現在最鮮明的差別之一,同時,也宣告了,碎片化是社會、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為什麼?方便啊!
時代在給予我們碎片化便利的同時,也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怎樣在碎片化中保留那些恆久不變的面呢?
誠然,我們都知道碎片化為點,那麼面是什麼?
那些有價值,需以整體的形式去做的事,去見的人,去讀的書,去學的物。
面是石頭,點是沙子,石頭為主體,沙子穿插於石頭之中。
我們應該善於使用碎片化時間去做簡短的事,把相對整體的時間留給需要用整體時間去做的各種事情。
碎片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特有產物,是資訊化給予我們的挑戰,在這個新世界裡,時間無始無終,只有一個個碎片化的當下,當我們把網際網路作為工具,合理規劃使用,將碎片連點成面,點為血肉,面為骨骼,生活才能真正鮮活起來,我們的生命也可以再次擁有蓬勃的活力和完整持久的思考力!
做碎片化時代的主人 篇11
做碎片化時代的主人作 ,1157字時代一點點向前小跑著,日益化的生活水平提高,紛雜無序的資訊正向我們奔湧而來。
正可謂當局者迷,處於這種時代的我們已經習慣於看書的時候總會收到幾條微信;一點點的空餘時間根本不知道如何利用或不夠利用;無法沉下心來好好的完成一件事情。這是碎片化時代所帶給我們的困擾。
例如暑假剛開始時我和爸爸一起制定了暑期計劃,我很想照著計劃過一個豐富多彩的暑假,而事實上暑假剛開始的前幾天我也照著做了,但後面我發現只要我告訴自己看十分鐘微信時,我總會和同學朋友聊一會兒,接著開始完成計劃,但是一會兒一個“丁”,“丁”我拿起手機一看,發現是別人回給我,不回一句不太禮貌吧,就發了“有點事情等會兒再找你哦。”那人總還要回幾句“嗯嗯,好的。”亦或是“再見。”更有人還要問幾句“你要幹什麼呀”、“等會兒什麼時候你還會上微信呀?”處理好這一切,默默發覺:呀!已經過去半個小時。好不容易下定決心,開啟訊息免打擾,“叮鈴鈴”電話響起,此刻我的內心是絕望的,無奈接了電話:“喂?”“喂,您好!請問您有興趣租或出租店……”沒等他說完,掛掉。哪有興趣呀,真是,從哪兒弄來我的電話呀。然後就發現,本來這個時間點要完成的事情泡湯啦。有句話還真沒錯:計劃趕不上變化。只能擠出時間吧沒有做的事情做完咯。
碎片化資訊與社交真是會降低工作與學習效率,但是想想,也並不是沒有好處。我們可以接受更多的知識,因為我們可以用各種方法學習新知識,也可以在手指動動的情況下了解到國家甚至是世界剛發生的新鮮事。碎片化資訊為我們開拓了知識面,而且簡單。但是更多的人在每天接受資訊的情況下漸漸迷失了自我,對智慧化的能瞭解到資訊的裝置起了依賴性,於是隨處可見,地鐵上一排的低頭族;家人朋友之間互動交流越來越少;電子書漸漸取代了紙質書的地位。人們利用這些資訊去彌補孤獨的百無聊賴的內心,因為只有智慧產品能默默接受傾訴而不發出質疑的聲音,無疑滿足了一顆虛榮心。但是,我們不能只聽從順從的聲音,交流讓我們豐富自己,讓我們成為獨特的自己,才能更好地發揮才能。你可能認為手機上和朋友聊聊天,更是促進了關係,但是沒有意識到的事是你花費了太多的時間,而這也影響了你的正常生活。
所以,我們需要去成為碎片化時代的主人,我們要處理好整片化的時間與碎片化的時間的關係。在整片化的時間就不要被碎片化的東西所打擾,例如在工作學習的時候,不讓智慧裝置的資訊社交影響到我們。當然我們也需要留一些碎片化的時間鍛鍊一下身體,或者認真地閱讀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書,也可以做做家務,動動手工,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碎片化時代的主人。
我們應當把這些碎片化的內容成為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工具,這樣才能更好地認識自我來面對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於是我朝著低著頭的爸爸說了一句:“爸爸,放下你的手機,拿起你面前的書,我們要做碎片化時代的主人!”
碎片化時代的閱讀 篇12
國一作文 ,897字現代化生活的節奏如同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任何跟不上的人都會被徹底甩下。快節奏,已經成為生活的常態。
在這種大洪流之下,閱讀——已經成為一種極其奢侈的習慣。按照傳統閱讀的習慣,在安靜的地方細細品味才是正道。可是,又有幾人有這種條件?即使是學生,每天也很難擠出哪怕一個小時。
地鐵上,公交上,路上,這些空閒時間是彌足珍貴的閱讀時間。但是,零散破碎的時間造成了巨大的問題——很難專心致志的讀書,即使讀了也消化不了多少,而且一次根本讀不了多少。閱讀。進入了碎片化時代。
人很難改變環境,換一個新環境也不現實——所以,只好適應環境了。
明朝內閣大學士,位極人臣的楊溥,曾在詔獄中整整十年。在這種堪稱人間地獄的地方,旦夕且死,無能為力。可他,卻一直在看書,讀經史諸子書不止。當他出獄之時,權傾天下,成為一代名臣。
環境對於閱讀的影響並非不可克服,全在於個人。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楊溥大學士這般的意志力,所以,讀什麼書,也至關重要。
有人建議讀一些短篇小說和詩集,但這就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了。短篇小說與詩集,雖然篇幅小,但內容反而更難懂,囫圇吞棗,根本沒有意義。
事實上,長篇小說,學術著作這一類更適合碎片化閱讀時代。即使是空閒的時候,長篇小說與學術著作也不可能一口氣讀完。所以,即使是碎片化時間,本質上也沒有太大區別。而且,將一本精彩的書分拆成一個個小片段,將以一本學術著作分拆成一個個論點論據,從這種極細微之處加以閱讀研究,比粗略掃過不知多出多少收穫。
不僅僅讀書是這樣,學習也是如此。現在身為學生還不覺得,但當我們走上社會的時候,想要學習也必須學會利用碎片時間。閱讀的根本目的在於自我提升,也屬於學習的一部分。其實,碎片化的閱讀,就是一種碎片化時代的自我提升。
在有許多要做的事情中,學習並不是最急迫的,所以人們總會忽略,但學習是從出生到死亡的,趁自己年輕,必須多學一些,否則,後悔的一定是自己。學習的最基本最簡單的莫過於閱讀了,師曠也說過人生少年時學習如同一日之晨閱讀。
所以,莫言無時間,碎片化閱讀時代閱讀的辦法已經有了。
時代的智慧與詩性 篇13
國三作文 ,1380字一六年的時候,人工智慧“阿爾法狗”闖入人們的視野,飛快侵襲了大半個棋壇,無數新秀老將都被“狗”所放倒。不過多久,機器人小冰以詩人的身份空降網路,吐出些許句子,再度掀起一片波瀾。
近些年,人工智慧的爆炸式發展已經不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人們一邊驚歎一邊習慣,然後再度回到生活的罐子,一切彷彿照舊進行著,踏著原來的步子繼續向前。
可真的照舊嗎?人們應該就此習慣嗎?我們所開發出的工人智慧掌握了,或者說複製了棋局上的智慧、詩歌中的隱祕深思,可是這彷彿挖去了人性中的某一角,有些人的生命中已沒有“棋”,更沒有“詩”了。
“棋”並不單單是益智類的小遊戲,它是人類長久的,古老的智慧,背後更蘊含著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價值觀,而這種價值觀翻譯給我們中國人聽,可以是“禮”或“仁”。
一七年,中國國棋界最頂尖的少年天才柯潔迎戰“阿爾法狗”,勝負分得毫無懸念。實際上,不光柯潔自己,關心比賽的人們都已經預料到結局。而為什麼,我們明知輸贏卻仍未放棄挑戰“狗”?
因為那是一根人性中的反骨,是偏要逆著來的勇氣與決心。我們身上有性也有倔性。一如所有棋手們,堅定地迎向未知的機器。正是有這樣的心性,我們才得已走到一個又一個高峰上,認知這個世界的。
就在“阿爾法狗”大敗柯潔後,柯潔於接下來的賽事中連勝二十場,越戰越勇,最終奪得總冠軍。或許這便是挑戰未知時的勇氣與決心為他所帶來的大捷。所以我想,人類假若像人工智慧一樣去思考,事事依照既定的程式設計而行,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像人類棋手間的對弈我們總能聽聞其賽後的趣事,或惺惺相惜或亦師亦友的關係,而冷冰冰的機器僅為最後的贏棋思考。所以人們若真的活成計算機,是失去人性為目的將不擇手段地大開殺戒,把刀揮向,或偷偷揮向每個人。
除去“棋”即我們需要棋盤上的智慧良好博弈與竟爭,我們還要有“詩”。機器人小冰的詩固然是驚豔的,可這已經背離了“詩”創作的初衷。把詩人們的思想匯聚到一起,而後塗抹出長句短句。她的詩缺乏創作本源,缺乏個人的風格特點。
創作本源,即她的靈感來自於何呢?空無一物。那便是無法貼近人們的思想的。其實每個人都是詩人,詩更像一種獨特的生活態度與視角。比如在有詩性的人眼中,月亮是天空的一口井,鯨魚的肚皮裡會開滿春天的花,在海中溶化的不是鹽而是詩人自己,一隻螺的哭泣是漫山遍野淚眼婆娑的螺。
學會詩性地看待世界,就要會感知,而會感知的人才會有悲憫情懷,沒有悲憫情懷的人更不懂詩,不懂人性。我之所以認為小冰的詩並非真正的詩,正是如此。
早幾年有部頗具特色的文藝片,名叫《鋼的琴》,其中透露的無疑蘊涵工業時代工人們的智慧與詩性。與王小波在短篇中講述的鍊鋼時代的荒誕與狂熱不同的是,那一代的工人有自己的智慧與詩性。像受俄國文學的粗獷與厚重影響深遠的知青分子一樣,他們有著柔軟的“鋼鐵情結”。在巨大工廠煙囪與鋼筋混凝土投射的陰影裡,他們造一架鋼琴,即使一個時代終結,也要編織一個共同的夢,這是明知結局仍迎向宿命的孤勇,是與身旁人一同行在路上的快慰,是追逐夢,會感知世界而得的詩意。在時代落幕以後。
是的,我想總有些時代將要終結,總有些時代將要開啟。我們望不到遠方,但我們知道下一個將來的是人工智慧的侵襲。可這麼多時代過來了,我們留下“棋”與“詩”又這麼些年頭了,希望這一場開啟新世紀的洪水裡,它們不會消失,這世界仍有人類本性保留而播撒的福音。
共享時代的便捷與煩憂 篇14
國一作文 ,887字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理念正在逐漸改變,“共享資源”就是這個新時代的產物。從我們身邊的共享單車、到最近開發的共享宿舍、共享書店,都已經成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每天,我都會和同學一起騎著共享單車去上學。只要用手機掃一下自行車上的二維碼,車就能解鎖,既方便,又快捷。到了校門口,我們把車停在人行道上並鎖上單車,手機上就會顯示“結束行程”,最後用支付寶付錢就行了。我每天都習慣於這樣做,可是有一天,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那天早晨,我急著去學校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就用共享單車的預約功能,提前預約了一輛自行車,發現它就在我們小區對面。“這麼近啊!”我對自己的好運感到高興,馬上從家裡出發了。
穿過馬路,到了對面那條街上,我卻連一個共享單車的影子都沒看見。我在周圍找了足足十分鐘,急得滿頭大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可是還沒有找到。它去哪兒了呢?無奈之下,我只能摁下“緊急鈴”,這樣共享單車就會發出鈴聲,我可以順著鈴聲找到它。等等,我聽見鈴聲了,它是從—我身後的小區裡傳來的!
怎麼會這樣呢?共享單車不是不能停放在小區裡的嗎?我趕忙跑過去檢視,發現一輛共享單車正停在門口那戶人家的院子裡,我又按了緊急鈴聲,那輛自行車發出了清脆的鈴聲,它確實是我預約的共享單車!或許是聽到了鈴聲的緣故,那家的主人跑了出來。我忙對他說:“老伯伯,這輛是我預約的共享單車,共享單車是公共財產,你不能私自佔有它!”老伯伯咬著嘴脣,神情很緊張。過了大約三秒,他臉色大變衝我吼道:“小孩子不要多管閒事,這又不是你家的自行車,你憑什麼來管我!”這人作了錯事,竟然還狡辯!我有點怕,但還是很堅定:“你藏了共享單車,這是不誠實的表現,況且你這樣做是違法的!”一聽到“違法”二字,他皺緊了眉頭臉色慘白,一聲不吭地把車搬了出來。我也沒有多說什麼,騎著自行車走了。
一路上,我很憤怒,也很無奈。我一直在想:科技的進步確實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這樣的便利,還需要我們用自己的行動來保護。若每個人都能遵紀守法,按規定使用“共享資源”,那麼我們的生活不就更加愉快和便捷了嗎?
共享時代的喜與憂 篇15
國一作文 ,816字“共享”這個詞,顧名思義,是一起享用的意思。近幾年來,我國的科技技術發展之快,使國內出現了許多的高科技產物,其中“共享”系列的發展渠道之多,關於“共享”,什麼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籃球……這些事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之中。可對於“共享”,有人歡喜有人憂。
就以現在最流行的“共享單車”為例吧,它以橘紅色的外表,小巧玲瓏的身姿,迅速吸引了大眾的眼球,它又以“環保”的旗號來呼籲人們綠色出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此等優勢更是對它來說更是如虎添翼。據統計,一天一個城市中至少有兩萬人使用“共享單車”,每人使用四次。在過去,人們還沒有接觸過這一類的事物,沒有環保意識,“共享單車”的出現無疑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積極的轉變。
“共享”系列不僅以其獨特的創想,更是以其便捷的方式而深受人們的喜愛。人們只需一部手機,便能暢遊於“共享”的海洋之中。無論什麼共享單車、共享籃球,只需要拿出手機,掃一掃其上的二維碼,就可進行租借,共享單車每小時僅需一元錢,如此方便快捷優惠的方式怎能不讓人喜愛呢?
可是有人卻不想把這些東西“共享”,反而想把它們佔為己有。在“共享單車”上市這幾年來,也有不少的市民反映:有的單車隨處擺放,毫無規律可言;有的人惡意刮花二維碼,不讓他人使用;有人品質惡劣,將單車直接投入河中;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將二維碼惡意篡改,單車成了他們謀取錢財的工具。如此之多的反面事例,也讓人們對其的使用管理方面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交警對單車隨意停放也很無奈,當地政府也多次想要查明真相,也都是無功而返。“共享單車”並沒有專門的人員管理,所以才使其管理的困難難度加大。明明是為民造福的好事,卻也儼然成了一個政府大寫的尷尬。
共享時代已經來臨,我們無法阻止它,但卻能主觀掌控它。只要人們都保護好它們,愛護它們,努力加強個人素質,提高全民素養,做一個好公民,在“共享”的道路上揚長避短,取長補短,這樣,“共享”的道路必定是光明而寬闊的。
共享,時代的變化 篇16
國二作文 ,902字迷失在空曠中,我的靈魂來到了這個時代。—題記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有一句名言“這是智慧的年代,這是愚蠢的年代。”而當今社會又算是智慧還是愚蠢呢?時代把科技推向前了,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書店、共享籃球等逐步邁入了我們的生活。那我們也就把它們當作“這一個”時代的變化吧。
“共享”好像逐漸讓我們每個人都改變了生活理念,而可以共享的資源也來到了這個年代。正如“共享”之意。每個人都可以使用共享資源,利弊也逐漸明瞭。
“共享”的好處:這些資源的確是幫助了我們,不用苦於思考如何防止盜賊;不用感慨社會物資的升漲;也不用煩惱自己的經濟無法承擔那些物資的費用。毫無疑問,它給我們社會帶來很多的便捷,讓人們在忙碌的社會中多了絲社會的聯絡。而如今你處處能看到共享單車、汽車、書店、籃球等已經填充了我們的生活四周,無聲而又迅速的來到了我們的生活之間。
而它在給我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不足的弊端也開始呈現。不用想也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共享物資也不能倖免。它們的出現佔用了較多空間,甚至影響了正常的出行;它們的出現同時影響了販賣這些物品的公司的利益。於是不滿聲、議論聲、反對聲的開始出現。當然,行為也是在理解範圍中的。
以“共享”來到我們生活開始,就伴隨著新聞中的給共享單車上私鎖等等破壞及佔為己有的不良行為。我無法理解為何會有這樣的人群,一時間大眾對這些不良行為的批評、指責聲佔據了網路。而現在這類事情也鮮少出現在新聞中了。它結束了嗎?不,沒有。我們依舊看到被破壞扔在一角的單車,被戳破的籃球。為什麼?因為社會沒有管制它們嗎?不,不是。社會批評了這些不良現象,但人的私心與佔有慾還在,所有這類現象也不會杜絕。實在是讓人氣憤啊!
每個人只是抱有自己的觀點罷,但我還是想阻止那些不良現象,想呼籲那些有私心的人們,為何要去破壞可以給我們生活帶來便捷的物資,為何要去強行佔為己有呢,當然,這是從我的角度所看待的。
但是毫無疑問,“共享”本身的確是對於我們有利的,使我們的生活便捷了許多。
這個社會還真是智慧而又愚蠢的。這個時代的變化也記錄著“剛剛好”的微妙,我們的腳步正慢慢向它靠近。
共享的年代已經來到了嗎?
共享的資訊化時代 篇17
記敘文 ,812字日前,出現了越來越多大家可以共同享用的資源:ofo、小鳴、Evcard等等。這些共享資源正在潛移默化、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城市。
自從20世紀70年代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誕生,人們的生活觀念就有了巨大的改變,全球資訊網、因特網的出現,將人們家庭的資訊以一種似乎不可能達到的速度飛一般地傳送到世界各地,傳送到千家萬戶。
正是因為這些網際網路絡的誕生,一些人們產生了“讓資源共享”的理念。自2015年年末第一輛摩拜單車在北京誕生,人們的生活理念便出現了改變:自行車、雨傘等一些“私人財產”,因為受到了“共享理念”的影響,適用範圍不再侷限於家庭,而可以遍佈整個城市使得家家戶戶都能享受到“共享資源”,我想,這應該就是“共享資源”最大的益處。
一次在路邊,我看見一位行色匆匆的路人,只見他不停向飛馳的計程車招手,可司機們就像是沒有看到他似的。這時,他看見一旁有一輛名為“享騎”的電單車,只見他拿出手機,對車牌掃了掃碼,不過幾秒鐘,便騎上車,揚長而去。現在“共享資源”的發達程度,雖說還不能取代人們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但卻十分方便,這件事便是其中一個很好的論證。
共享雨傘,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汽車……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們十分重要的生活用具,甚至一些人們“竭盡財力”想要購得的“寶貴財產”,現在都變成了大家能夠共同享用的資源,既低碳環保而又不浪費錢財,共享資源的許多優勢,已經可以取代人們日常依賴的名牌豪車,私家寶馬。
截至目前,共享資源的範圍已經遍及國外,在紐約,在倫敦,在阿拉斯加,在佛羅里達,共享資源都得到了外國友人的一致好評,也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認可和喜愛。
現在,這些共享資源正逐步地將我們的城市打造成一個共享化、資訊化的現代化城市,無論男女老少,都能享用到共享資源帶給他們的便利與快樂。相信在這個先進觀念、先進思想的驅動下,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城市,我們的世界,都會變得更加燦爛,更加繁榮,更加美好!
拒絕思想的人工智慧化 篇18
記敘文 ,871字美國一家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智慧機器人—Cozmo。他能與人自由交流,能與人靠特定物體和特殊指令的接觸進行玩耍。作為孩子們的最新互動玩具,剛剛推出便受到父母和孩子們的喜愛—父母因其智慧化能與孩子們互動,避免孩子們打擾自己而滿心歡喜,而孩子們又因其有趣的玩樂方式而喜歡。可細細想來,難道這種人工智慧真的百利而無一害麼?
“人工”,顧名思義,為人類的產物,可以說人類是人工智慧之母。人工智慧與人工卻又有不同,他會“思考”,並不需要人類的過多操作和控制。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慧的思維方式似乎愈發接近人類……
推動人類進步併發明出人工智慧的是人們的思考,在歷史上人們不斷將原有錯誤思維更正;不斷思考如何為自己謀利;也不斷思考怎樣獲得進步與成功。人類從推翻地心說到確立宇宙其實是以太陽為中心的,花費了千年時間,可如今人工智慧只需輸入這些資訊便可為他人解答。試想,如果人類也這樣人工智慧化是否就失去了思考的過程,而只看重最終的結果?
不可否認的說,人工智慧為當今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一如人工智慧機器人為家長節省出時間,同時又為孩子們帶來歡樂,便面看到確實利處極大。可孰會領悟到因為他的使用,孩子們失去了與父母交流溝通的時間,他們漸漸開始不懂得人情世故而只重視自己的獲得的成果與結果,他們又失去了對人性感性的思考,開始與人工智慧想法靠近。那麼如此的社會是多麼冷淡和無情!禁錮人類思考的絕不應是人工智慧。
處於當今社會,免不了與人工智慧打交道,拒絕思想的人工智慧化也不是拒絕人工智慧。再享受其帶來的好處之餘,人們也應懂得思考與感性思想的重要。就想如果一位流浪漢或乞討者在街上,無人機不會停下為他們留一點錢來救助他們,但人類的愛心、同情心會促使他們對於可憐之人的憐愛。這便是人性化的思考和行為而非人工智慧化的思考。
拒絕思想的人工智慧化是人類拒絕人工智慧限制思維和思考的重要方式。人工智慧化的誕生本就不是用來禁錮人類的發展思考!
人工智慧化的理性思想只有在人類感性的願望下才得以成功發展。拒絕思想的人工智慧化才是推動其發展的根本方式。
時代的變化 篇19
記敘文 ,953字在現在這個世界裡,已經有了許許多多的共享資源。它們也與我們的生活愈發密切,更是在逐漸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而這個時代,有一個名字—“共享時代。”
人們生活被改變的同時,理念也被改變了,正因如此,在這個時代,人們會利用共享物品來幫助並完成自己的事情。這無疑令人們的生活更加簡便且舒適。但除了這些好處,也有壞處。那便是人們的貪慾也加重了,今天,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共享時代的“利”與“弊”。
就拿共享單車舉例吧!以前,人們出行不是徒步行走,便是坐車。而現在一眼望去,滿大街都是騎共享單車的人們。摩拜單車,ofo小黃車等,各種各樣的共享單車層出不窮。它為人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渠道與出行的方便。這使人們增加了運動,令人開始變得健康。同樣的人們也在共享中學會了分享與愛護。正所謂共享單車,共享共享,這是大家的東西,我們都應該去愛護它,而不是把它當做你自己的東西,肆意妄為的去破壞它。幸運的是,許多人都做到了愛護公物這一點。
有利也有弊。共享單車亦是如此。而它的弊端就在於人們亂停亂放單車,導致交通混亂,大量佔用公民的空地,為人們的出行增添了幾分障礙。除了這些,還有一些人們為了圖自己方便,企圖將“共享”變為“獨享”—將單車偷偷藏在家中,樹叢中,不讓別人去騎車,完全沒有一點共享意識。為什麼發生這樣的事情?我不禁在心中問到自己。這不外乎是因為人心中的貪慾。一個聲音在心中回答了我。
除了共享時代為我們所帶來的“利”與“弊”,還有一件事,所有人都應該關注它。那便是:自從有了共享單車後,我國小學生車禍率逐漸增加。所以單車的橫槓上也印刷了未滿十二歲禁止騎車,但是人們卻不聽勸,依舊我行我素。為什麼啊?我們都還小,為什麼要這樣因為一時的快意而喪失自己的生命?這件事,我們都該注意。不要在未滿十二歲時去騎自行車,這不光是為了你好,同樣也是為了你家人的快樂著想。
世界在逐漸變化,在這個共享時代,我們應該合理運用共享物品,這樣才能讓生活更加便捷,若是惡意去損傷,違背彼此心照不宣的“共享理念”便是你的不對了。共享的好與壞我們都深知,萬萬不要因為貢獻物品的壞處而放棄使用,只要正確使用,便可以將它的好處發揮的淋漓盡致。
科技在不斷髮展,時代也在不斷變化,我們只要善於利用科技,才算得上與時俱進,迎來最璀璨的明天。
迷茫的碎片化時代 篇20
迷茫的碎片化時代作文 ,1268字如果說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大集體,那麼這個大集體則就是許多的小眾組成的,而小眾又是更小的個體組成,而這些個體組成的小眾為了更好聚在一起都會刻意習慣不屬於自己的社會團體,他們的生活都被碎片化了。
就拿現在的發達科技來說,科技發達了,而文化落後了。舊時代的人們沒有智慧手機,更別說先進的電腦電視。而現在,走在路上人手一個蘋果三星,閱讀與社交變得碎片化,而這碎片化的方式甚至讓人產生了錯覺,以為隨時隨地的閱讀就可以帶來高效率。然而並不是,碎片化的閱讀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唐詩宋詞一句話便有百種解讀方式,如不細細品味則不知其意。但現在哪有那麼多時間用來細讀,所以淺層次淺思維的內容出現了。低俗而又沒有閱讀價值,但他唯一的好處便是在如碎片的時間段內能快速的理解,從而找到樂點。地鐵上公交上幾乎每個人都拿著手機刷著動態朋友圈,人們再也難以去平心靜氣地閱讀一篇長文,看上幾段就開始心浮氣躁。同樣的字數轉化成不一樣的內容,全換成簡短的空間說說、微博、朋友圈動態,我們卻又能愉悅地翻閱。我們明知如此地草草觀看,一旦關上手機,就什麼都不記得了,而且它們本身也無甚價值,但就是難以控制自己。紙質的書籍已經慢慢淡化在人們的生活裡,電子書代替了這些厚又重的紙張,人們的文化層次素質,已經在看不見的時候下降。
碎片化的生活已經徹底改變了這個時代,它在不經意間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把時間切割成了一分一秒,而這一分一秒我們能幹什麼?無非就是刷微博看朋友圈,用這些來消遣無聊的時光。而街頭那的社群自然風貌;外灘掛滿了霓虹燈的夜景;七寶老街的亭臺樓榭,都已經慢慢淡化在人們的視線裡。現在的旅遊走的也只不過是個走馬觀花的形式,真正感受大自然的與世隔絕?那是不存在的,風景不再是記在腦海裡,而是手機的相簿。多年以後,並不記得這個地方我來過,只是看到相簿裡的照片,想起來有這個地方。
碎片化的時代又會對未來有何改變,誰都不知道,說不定以後有更加先進的技術,物質時代又將過去,但碎片化已經在不經意間影響了這個世界,人類的進步歷便是在一個個的科技的創新中悄無聲息的改變,人們也並沒有覺察到這到底有什麼不好,或者換句話說,沒有人知道碎片化生活是好是壞,大概只是看每個人如何在這碎片化的時代中生存,生存的好壞罷了。
現代社會就像一個一直在運轉的機器,人們就是這個巨大機器的零件,來運轉著這個機器。人性開始變的淡泊,人與人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少,相比精神上他們更加追求的是物質上的,人為了利益和物質條件來生活,而不是為了內心上的自由來生活,所以有更加多的離異家庭,空巢老人,候鳥兒童。這並不是人本性上的缺陷而是這個社會逼著他們按照這個模式來運轉,只要有一點差錯變很有可能誤入萬丈深淵,生活不允許人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於是人們就忘了自己的內心深處所需求的,認為那是幼稚且愚蠢的,所以這也是現在社會的現狀。
雖然心裡對這個碎片化感到不滿,希望能像動物一樣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我們都已經適應了,適應了這個社會,甚至感到很舒適,所以事實上,誰也說不清它的好與壞,就現在,人們又開始悄悄地在改變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