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春江花月夜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39字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月亮都鍾愛有加,曾有許多偉大的詩人吟誦它,代言過它,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等等,可是今天我要講的是被譽為“孤篇壓全唐”的詩,這就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華麗又空靈,深沉又壯美,它沿用陳隋的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全詩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婉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詩人還把對月亮的喜愛寄託在詩中,它好像對一輪明月有說不盡的話,有講不盡的愁。雖然張若虛只給我們留下兩篇詩歌,但這些詩也是聞一多先生眼中的“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詩人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本詩題目以人世間最美好的幾個事物組成,在張若虛的筆下顯得生機勃勃,一輪明月也顯得更加明亮透徹,讀著讀著,就能體會到作者的心靈。“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這種景色純潔、高雅、潔靜,讓人神遊。

我喜歡《春江花月夜》,它的存在是唐詩的一個里程碑,它優美的句子和美景使人浮想聯翩。《春江花月夜》的詩魂至今仍翱翔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並將永遠照耀著唐詩的偉大路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秋之際,這輪明月就是我心中最美最圓之月!

常讀常新的《春江花月夜》 篇2

國三作文 ,902字

江天一色,月朗風清,春桃夭夭,一張泛黃的紙張上細細暮出了一份美好,正是詩作《春江花月夜》,它伴我走過了多少日夜,一直不得忘卻。

四年級的一次語文課上,語文老師為我們講解這首詩中的四句:“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老師柔和的聲音引人入勝,我似就站在了那平靜的江邊,真好,看見水天相吻的氤氳處生出一輪清月,映亮了天、地、江、人、花……我如痴如醉得想著。從那時起,我愛上了月。

六年級時,我讀了這首詩的全文。開篇便踏破虛空而來,伸手向我一招,我便一下子痴了心。忽然想起了柳永《雨霖鈴》中“江潭落月復西斜”相映嗎?月將落未落,而春日的晨風已至,岸邊春柳花林忽隱忽現……從那時起我愛上了古詩文。

六年級的假期讀了許多古詩詞,只覺此首為冠,在無數次的朗誦、不斷的體味中,不知不覺已能整篇熟背了。上初一了,閒暇時仍背這首“盛唐絕唱”,在詩文字裡行間感受盛唐自由的人、詩、心。撫摸著白紙上的黑子,心也隨之飛揚,在忙碌的生活中,為詩與我餘留一點飄然自得的心靈空間。一次正自背念,忽然開悟了一般,自床上一躍而起,開啟窗戶。風拂過耳畔,低低向我訴說著,空氣中微微釀出幾分清冷。抬首間,我看見了一輪月,那纖眉一般,柔柔弱弱的,卻有萬里清光。誰說這不是“皎皎空中孤月輪”的那一輪月呢!只要我想,她就是。順應自然,順從自己的心,我在語文字上歪歪斜斜地寫下了:

此心安處,便是故鄉;

此心明處,便是大道;

此心望處,便是我思;

此心了處,便是長燈。

從那時起,我愛上了世界。

一次在屋裡閒坐,看著窗外鳥雀,不知何處送來了微微的樂聲,細細側耳聽,還有歌聲,音韻婉轉,音喉溫軟。一句“誰家子葉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淡淡的道出一點愁思。沉醉在樂中,一幅幅畫面似在我眼前。春江花月夜,朗然天成,質樸自然,心在其中,猶如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濛濛有光,就這樣,最好。從那時起,我愛上了真心。

因為,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春江花月夜》改寫成散文 篇3

續寫改寫 ,4203字

【篇一:“春江花月夜”改寫】

月空中,那一片白雲漸漸遠去不回頭。留給青楓浦上,無限的愁緒,如那長滿月光的春江。

無邊的江邊上,一葉扁舟映入眼簾,是誰,在這無邊的黑夜中漂泊呢?是那漂泊在外的遊子嗎?遊子啊!你可知道明月樓上的人兒,此刻正期盼著你的歸來嗎?

惹人的夜影在樓上徘徊不去,該照見她那梳妝的鏡子,柔美的月光透過窗簾,留在了那搗衣砧上,卷不走,拂不去。思婦的心頭滿是這月光帶來的愁緒,無法排遣。

遠方的人兒,此刻的你是否也在床前望著這輪明月,為什麼我們只能同望明月,卻不能互訴心聲啊?我願意化作那一縷縷的月光照著你,在你的身邊。

鴻飛千里,飛不出這月亮的天地,傳不來遠方的音訊,魚奮力一躍,皺起滿天的波紋,那是我的思念,我的愁緒,遠方的人兒,你看到了嗎

昨夜,我做夢了,夢裡面,花落滿閒潭,一片片,一瓣瓣。曾經的它們,是多麼的光彩鮮豔,可惜,紅顏易老!流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紅,江潭上,落月已向西落了。春就要歸去了,你怎麼還不回來呢?

西斜的月亮一點一點地沉去了,茫茫的海霧之中,碣石瀟湘,是看不到盡頭的天天水水,到底有幾人能踏著這月色歸來呢?滿腹的離情別緒,伴著這殘月之光,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篇二:“春江花月夜”改寫】

春江的潮水如明鏡般清澈透明,海上的明月伴著蟲兒們的鳴奏緩緩上升,它也加入了這般仙境派對嗎?是啊!看,它笑了,笑的天真,笑的柔和。

月兒帶來了它那皎潔的月光,輕輕灑下,白霜和著它飛舞而下,平鋪在木屋前,白皚皚的一片像一張白紙,沒有任何瑕0。漫步於月光下的小路,不禁有種詩情畫意而生。聽,那是說明聲音,哦,原來是風兒和小草的談笑風聲。

仰望星空,只掛著一輪如燈般明亮的月,獨星星點綴在它的浮雲群邊,並沒有任何塵埃飛舞的足跡,這樣的澄澈空明,世人見過嗎?江月雖美,但何人與我共賞呢?

風依然吹拂著,微微掠過江面,那波便盪漾開去,照著月光,顯得晶瑩透徹,忽然發現,洲上的白沙與月色融和著,如不細看,實在沒有辦法分明。

儘管鴻雁不停地飛翔,但它卻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跳躍出水面,打破了這個明鏡,激起陣陣波紋,我又何嘗不想他們呢。

月下的遊子思念著遠方的妻子,而樓中的妻子又何嘗不牽掛著出外的遊子呢?

月光淘氣地闖進思婦的門簾,照在她的搗衣砧上,卷不走,拂不掉。也許是它知道了,思婦臉上的哀愁,也許是它看透了這離別之苦……。

月雖廣照,卻無法帶去彼此的思念,雁魚雖好,卻還是無法傳遞音信,只能待著這份惆悵這份無奈,獨自賞月

【篇三:“春江花月夜”改寫作文】

此時正值春季,潮水嘩啦嘩啦地從遠處的水平面奔湧而來,帶著幾分張揚,又有幾分無奈。一輪明月緩緩地從地平線上升了起來,靜靜地散發著皎潔的幽光。

這是一輪潔白無暇的圓月,如同碧玉盤一般,在水面望去,就好像從浪潮中湧出來一般,是在向獨在異鄉的遊子傳達親人的思念之情嗎?還是在傳達遠方遊子對少婦的思念之情?

波光盪漾的江水婉轉地繞過長滿花草的郊野,載著滿江的月光,向青草更青出慢溯。而江岸上的鮮花和樹林,在月光的照耀下,就像雪珠一樣潔白晶瑩。就連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在一起,看不分明。這月色就像霜一樣,所以霜飛無從察覺,只能用我們的心去感受。

到底誰是第一個在這幽靜的江畔看到這輪明月的人呢?而這輪江月又是在什麼時候第一次照到人呢?

是啊!人生雖然短暫,但人類卻可以代代相傳,一直把人類的文明延續下去,而江月雖然朝隱暮現,但每年看上去都沒什麼變化,是在靜靜地等待什麼人嗎?還是……

江面和天空依舊是連線著,一塵不染。明月依舊靜靜地懸掛在空中,散發著幽光,長江的水依舊不停地流著,流著……

【篇四:綿綿相思,默默愛—“春江花月夜”改寫】

柔婉似水,綿綿相思中飽和著默默溫情。

一幅深沉、寂寥、寧靜的春江花月夜圖在江水中,海浪裡,朦朦朧朧生起來了。

月光搖下了滿地的落葉,溼淋淋的。綿綿絲絲的流霜打落著溼漉漉的空氣,空蕩蕩的。那靜寂的流水飄碎了從天而落的月光,思苦苦的……

我,一個飄泊遊離的遊子,每逢月圓時,每逢葉落時,每逢水靜時,只有悠悠惆悵,只有陣陣清苦,只有疊疊無奈,水另一端的家人是否也如同我一樣思念彼此?

我,就這樣一個,月光下,聽著流霜的孤音,聽著寂靜水面下生命的召喚,聽著落葉與枯枝別離時的淚眼,我的心,一顆快到崩潰的心,對生命還有什麼好懷念,對青春還有什麼好珍惜,茫茫宇宙中,我多麼渺小,多麼無助嗎?

這些景多麼的死寂,葉兒打落我的臉頰,霜兒打溼我的密密針縫的衣服。我的心也溼了,涼透了。這衣服,是母親在微燈下給縫的,竟這樣讓你們打溼了。

時間一把一把在流走,月兒又回到了水邊,可為何不見那魚兒躍出寂靜的水面,鴻雁飛出那澄澈的月光中?替我送去家人所等待的人兒,遲遲未歸的一點,想念吧?

月兒沉到水裡去了,我看見了母親的笑容,“生命值得你懷念,青春值得你珍惜,我們是屹立於東方的一個偉岸的大中華民族……孩子,天涼了,母親又為你縫了好多件衣服,等你回家呢……”

“母親,兒知道,兒知道,這灣海水有多深,有多鹹,我對您的愛便有多深……母親……”

月兒的光也清散了,清晨的陽光灑在昨晚那幅畫中,我倒在樹邊,卻是朦朦朧朧想了一晚,只是滿地是花瓣,卻不是落葉,臉頰溼溼的,那不是淚,是昨晚的流霜,我知道。

我的心兒,母親的心兒,牽連著,在春光中,更覺偉大。

心兒,柔婉似水兒,綿綿相思中飽和著默默溫情……

【篇五:“春江花月夜”改寫】

天容納了月,月迎來夜,月到來,而夜帶給你靜靜的思,靜靜的想。

你佇立在那裡久久不忍離去,你是在遙望天際那不逝的雲彩嗎?

春風並不能撫平你騷動的心,照在江上那影子是你的思緒。載著春沉重和澎湃的心潮,你無奈地走著、止步沉思,思緒不斷從腳跟延伸,穿過一切障礙,直至遙遠的地方……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披星戴月的日子,讓你感嘆時間的流逝,但我更相信你在等待,你在執著地堅守著,直到老去。

幾百年潮起潮落,雨起雨歇,洗不盡江水的奔騰。

幾百年花開花落,情生情滅,抹不盡傾聽之人的意寓脈脈。

花瓣已無聲無息飄謝,在寂寞深潭夢中的剎那,你恍然驚起,奔向窗外。啊!原來這只是夢,由夢生憐,心中的那份苦楚又有幾人能懂呢?

“千古興之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來”逝去的是水,但不盡的是紅顏。一切還有一切。

又是月圓之時,我願再吟一曲《春江花月夜》。

【篇六:“春江花月夜”改寫】

波光粼粼的江面,春潮盪漾,水天相接,浩淼無窮。一輪明月無意間越過地平線,緩緩升起。放眼望去整個講面被月色籠罩著。萬物似乎全都溶浸於既透明純靜又似有似無的春江月色之中。那是一種明媚有靜謐的夢幻般的美。

月光,宛如一顆耀眼的珍珠,隨著浪潮一起盪漾開去,晶瑩剔透,美麗甚哉。月光閃耀千萬裡之遙,波光盪漾,盪出的圓圈似乎在向江岸靠攏。月光將明亮的光耀灑向春江,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郎照之中!江流綿延不絕,彎彎曲曲,繞著開滿鮮花的郊野向遠處流淌。頓時,一陣風拂過,風裡飄香,那香味迎面撲來,一片又一片的落花飄落在水面,是時光不挽留,還是誰在呼喚?落花的香味,江水的清涼夾雜在一塊。飄零的落花隨著流水飄逝,流水飄帶似的伸向莽莽蒼蒼的遠方。沒有盡頭亦有盡頭,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悠悠江水,春要歸去了,落花飄零了,你卻仍永不止息地向前奔流。

白雲漂泊不定,突然,遮住了月光的清輝,江面忽而轉暗。可月光不忍拋棄這一片清幽的春江之景,透過了雲層,撫摸江面。皎潔的月光頓時間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雪珠。

月色如霜,頓感清涼,飄落於洲上,與白沙融為一體。全然不知其所在。江天澄碧如洗,渾然一體,一層不染。問誰?第一次見到明月,問誰?明月你何時初照人類?人生代代無窮無盡,江月永恆,始終如一。不知江月在苦苦等待何人,卻只知道長江送走了東流之水。月亮在徘徊,清涼的光輝灑落在思婦那梳妝的鏡臺,透過窗簾,卷不走。鴻雁飛過,卻不能帶回你的音信。愁!愁!愁!

流水無情,捲走落花,拂去春光,花已飄落,月已將落,沉入海底,攜著愁情。千里之外,難以相聚。

【篇七:“春江花月夜”改寫】

踏著皎皎動人的月光來到江邊。江波盪漾,一望無際的江面頓時閃亮亮地舞動著。

陣陣微風拂在臉上,一股難以察覺的芳香霓漫心間,恰似眼前的江水,流淌在周身的血液裡。清涼的氣息,無須可以渲染,只須靜靜地感受。不知何時觸動了麻木已久的神經,一律深深的思念情緒湧上心頭,無數遙遠的思念又出現在腦際。

為何遊子眼中的月頃刻間變得如此淒涼?江水悠悠,扁舟悠悠,遊子的心亦悠悠。忽有鴻雁飛過,打破了江面的寂靜,正想為遠方思念的人帶去悠悠的思念,是早已倉促而過。月高傲地昂著頭,冷冷的月色灑在遠處的樓裡,照著孤獨的心。

昨夜的夢裡,花影稀疏,卻又遲遲不歸。兩顆思念的心,在永恆的月光下默默地相對著。

【篇八:“春江花月夜”改寫】

空中的月,地上的夜,春天在江邊的堤岸上飄來陣陣花香。—題記

冬季使者已踏上回歸之路,春季的仙子飄然而來。

河岸邊,看著江水,似乎與潮水一起湧起,明月與之共同升起。佇立在堤岸上的人們,望著這壯觀的景象,他,猶然而生出一句‘何處春江無月明!’是啊,明月空中高懸,照亮地下多情的夜晚。朦朧的,柔柔的。坐在船中,甚由思憂。

江畔上,是誰?第一個看見明月;明月,是何年?第一次將光輝灑向大地的。

回想人生,活在世上能有幾個日月可看,可再想到自己的下一代,可永傳下去與當年的一樣共賞明月,雖說明月年年是如此,永不改變。

他無休的照想向大地,是在等待意中人嗎?無人給予我答案,僅望見江水流向遠方。

月都有他等待的人,而人呢?

回想起那以對對夫妻,為了生存,不得不離開彼此,幾年才相見一次。話到此,便潸然淚下。

思婦無盡才的遙望遠方,忽見小舟,欣喜而來,可那並非是自家的丈夫,便在一次失望而歸家。

歸家後,無盡的相思帶領她走向夢鄉。

夢鄉中,鴻雁與之傳書,可是它怎樣飛夜找不到你的身影,它總是在黑暗中飛,向前使勁的飛,可光明的地方在哪?你又在哪?‘我’的書信卻無法到達你身邊……

沉睡中游子的心似乎被觸動,被思婦的思念,感測到了它的身上。他夜在思念著遠方的她,多少次想借著月光當翅膀,飛到她的身邊。

夢魔似乎掌控著夢鄉。

落花使他們從夢中驚醒。

他,還在思念她,還在等待他。

月似乎要回到家中繼續它等待旅程,繚亂不寧的別緒伴隨著殘月餘暉散落在江邊的樹林裡。

春江花月夜 篇4

國三作文 ,449字

春天,是春意盎然的,是鳥語花香的,人們都愛那白日裡五彩斑斕的春天,而我卻獨愛朦朧月色下的春夜。

夜漸漸深了,月漸漸明瞭。

薄紗般的月色照在春天的江上,江水折射出一道道純白的光,與月光交織,沉靜靈動。一絲涼風拂過,江水一波一波跟著湧動,江面上浮現出一圈圈漣漪,閃閃的,水光瀲灩。月光灑在江面上,閃出一絲倒影,倒映出月光的輕柔。綿綿不絕的江水,緩緩地向那似乎擁有極大吸引力的地方漂去。

花,雖然沒有白日那樣笑靨迎人、五彩斑斕,但它依舊嬌嫩、堅強,在春夜銀白色的月光照耀下,亭亭玉立,猶如披著潔白婚紗的溫柔新娘。

在幽靜的夜晚,一輪明月向你指引方向。月不僅有著美麗的傳說,還牽引著遊子的鄉思。月,如一個白玉盤,掛在寧靜的夜晚,散發出一絲絲白光,帶給人們光明。月光灑在樹絲中,使樹影顯得更加斑駁,零亂;月光照在人身上,使人拖著長長的影子;月光漫步於妝鏡臺前,離人簾卷月光,月光卷不去,拂還來。

冬天的寒意還未完全散開,春天的氣息已經透露在江水、花朵、明月、夜晚之中。我愛春天,更愛這朦朧月色下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篇5

高一作文 ,815字

夜,微風輕拂;月,清涼如水。幾隻鳥兒站在枝丫,望著明月,互依互偎。

繁星掛在空中,點綴著那黑亮的幕布。皎潔的月光走進門戶,照在她的搗衣砧上。睫毛微顫,她緩緩起身,看著空中那輪明月,相思溢滿了心田。

憶曾經,他與她對酒當歌不知人生幾何。望月賦詩,他執筆,她磨墨;隨著潺潺流水他和而歌,她如柳枝隨風婀娜;泛舟湖上,他垂釣,她嬉笑。月兒因他們而變得明亮,花兒因他們而歡快綻放。看如今,他空有寶刀卻是抽刀斷水,她空有美酒卻是舉杯銷愁。獨對孤月,她與他皆是一片悵然,互相思念卻是天涯相隔。絲絲細雨為他們而落,微微清風因他們蕭索。

月光灑向枕邊,他沐浴月光走向她,她歡悅,回首望去卻是空空一片。怎能忘卻,他被她親自送到江邊,她目送扁舟過了林杪,見了布帆遙比沙鷗小。樹上的鳥兒親密得如同昔時的他們,她感傷,她落淚,卻找不回昔時的歡笑。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是相思;剪不斷,理還亂的是離愁。看著山嶽銜著好月來,而雁何時才能引的愁心去?江水緩緩流動,似要將她的思念也帶向遠方。

江中映著明月,他看到她在舟上莞爾輕笑,向他揮手。江水沾溼了衣襟,他的眼中不再茫然,可是她的身姿卻已遍尋不見。歲月如梭,時光逝水,他心中的愁緒再壓抑不住,一聲嗚咽。月光柔和多像她柔情似水的模樣,一別經年,猶記當年蘭舟催發,他們執手相看,卻是無語凝噎,恍然回神,依舊是獨對空月,他與伊人依舊是兩地相望不相聞。

天地蒼茫,歲月永恆,而人之於其間又是多麼渺小的一粟。多麼想要歲月不再流轉,多麼想要時間凝固在他與她相視而笑的瞬間,多麼想再一次體會她撫琴,他吹簫的片段,然而歲歲年年,他與她不知何時才能再次相見。觀天上明月不知它所待何人,只能看到長江送流水的滔滔不斷。

他低聲嗚咽,她卻知道他是為了家國天下的錚錚男子漢;她淚水連連,他卻知道她是心懷大義的好女子。他對她也是鐵血柔情,她對他的離別從未阻攔。

人世有三苦,愛別離便在其中。他們雖別離已久,但那又如何,他們相知相愛終會相見。

獨望春江花月夜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71字

寂靜的夜與海連成天際。春天,江潮水勢浩蕩,波濤起伏。嬋娟,隨著我的聲聲呼喚,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群星也跟著月亮與潮水湧出海面。

洶湧的江累了,波浪逐漸縮小;妖嬈的花乏了,朵朵隱藏在那茂密叢林中;春天的氣息淡了,漸漸消失在鳥兒鳴叫的枝頭。月呢,仍傲然地掛在天空,夜呢,依籠罩著大唐江山。

春、江、花、月、夜,始終會回來的,而我認識的那些人卻怎麼一去不復返了呢?我張若虛如今仰望嬋娟,思潮起伏,江邊上何人最初望見月亮,而江上之月,又是何年初次俯視著人們呢?人生是世世代代無窮無盡的了。歲月流淌,恐怕唯有嬋娟年年相似吧。

時間,是怎樣珍貴,卻又是何等一去不復返啊!遙想,我與舊友賞花,與舊友戲水,與舊友一起談天說地,談古論今……今夜,卻獨剩我一人。

落葉歸根,可我這遠離故鄉的遊子何時才能與家人相見呢?中秋佳節,理應花好月圓,可我卻落的個漂泊異鄉的下場。月圓人聚,不該在家中席地而坐,其樂融融嗎?可我為何只身一人在月下徘徊呢?

我的至親之人或昔日舊友又何時才能與他們重聚呢?我的七旬老母在千里之外,也翹首企盼我的歸來吧?我的發小不是遭遇貶官就是被迫告老還鄉。人生在世,既然要走一遭,又為何不能落個稱心的結局呢?

我思著,想著。身後,夜更濃了,星辰,更閃爍了。

“張兄”一個熟悉之聲傳了過來,原來是我幼時的同伴—李展。我與他久久凝望,剛想上前一步,可突的一聲李展消失了。哦,是幻覺啊。

我呆望著空無一人的地面獨自發呆,“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我低聲輕吟著,獨自沉浸在這春江花月夜的世界中,萬物皆影,月下是我形單影隻的背影。

春江花月夜 篇7

高二作文 ,821字

漆黑的春江,彷彿被罩在一層黑色的幔中一樣。一輪明月隨著江潮從江面緩緩升起。明朗的月,粼粼的水,美得朦朧,美得讓人心疼。月光閃耀,輕柔地為江水披上銀紗,春江便像孩子一般,高興得向前躍去。有了明月,春水更活潑;有了春水,明月更清麗。江天一色,格外明淨。

婉轉的江水繞過芳草遍生的小汀,月光瀉在花樹上,像是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銀色的月光下,一片靜謐而又生機勃勃。花草似乎都睡著了,但細細傾聽,空氣中充滿了她們的竊竊私語。

看啊,那一片似雪的綢緞,慢慢從空中飄下,沒法看出上面繡著怎樣的花,不過,朦朧的花總是美的。流水載起落花,悽美之外別有一番柔情。

空中皎皎孤月使世界變得精緻,河畔上那片潔白柔軟的沙灘如清夢般的虛無,但又是難以置信的真實。天地寂靜般沉默,江畔何人望月,江月又在何年初照此人?這江,這花,這夜……

人生代代,幾經更迭。生命短暫,而只有江上的月亮那麼永恆,亙古不變。一輪孤月徘徊中天,像是在等待什麼人似的,卻永遠不能如願。江月有恨,流水無情。

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那是誰家的一葉小舟孤零零地漂泊在月色中?舟中的人是否正在牽掛徘徊在月光下同樣無眠的人?月將似水的光揮灑在樓臺上,更添了些許無奈與落寞。

愁緒如同偷偷溜進窗稜的月光般揮之不去。門上垂下的珠簾遮住了屋裡垂淚的人兒,在搗衣石上拂去月光可它又來了。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卻不聞聲音,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你。人生便是如此美好而又無奈。

仰望長空的鴻雁,俯視水底的魚龍。可它們怎能傳遞這相思呢?鴻雁長飛,也超越不了月光;魚龍潛躍,也只能泛起波紋。昨夜夢見花朵凋零,可憐春半仍無法歸家。

江水亙古不變地逝去,帶走了許多,也留下了許多。春將盡,落花紛紛,赴諸流水。斜月西沉,藏匿海霧,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前面是一條無盡的路,甚至不知道它會通向哪裡。義無反顧地踏上,充滿希望與感動。

落月的餘暉灑在江邊的楓樹上,偶有一陣東風掠過,斑駁一片。

春江花月夜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492字

春江花月夜,夜航江上,春月花林,春潮湧動,不時感嘆生命之夜哉。

春江月色,深沉而厚重,花細碎,月微醉,飄渺夜空中,江流一彎,一叢繁榮的花林呈現在眼前,柔和的月光傾瀉在花瓣上,多了幾分靈動,讓人猶生憐愛之心。

花朵隨風搖拽輕揉浮動,時而柔,時而直,時而明暗交替。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還能賞幾回?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剪不斷,理還亂,落在心頭。分不清是月映還是江照月,那江畔中散落的,是白沙還是月,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慨人生之渺小,人生不過幾十年,一彈指間揮去罷了。正所謂,天地無極限,生命若朝霜。

歲月悠悠,遊子們徜徉於此。

無盡的江流,花的林宇,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難遣心頭那幽幽的思念之情。多少的青舟吟風,多少的默默嘆息,世間何人不想做閒人,怎奈何不能盡脫紅塵,終有所累之事。

但這已有這泛舟,己有這恬靜和春江花月,己是人生難得啊!春江仍緩緩東流,清風徐來。舟頭調轉,明月當空照,長嘆水月隨波,潦亂不寧的別緒離情,都隨著那殘月餘輝散落在江邊的樹裡了。

只不過是人間惆悵客,淡看世間亂浮生……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788字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題記

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過客,你是否早已淡忘,你是否還能想起,尋找遙遠的安慰……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一篇令我尤為感嘆的文章。文章由三個小片段構成,每一篇都令人流連忘返,感動萬分。

第一片段講述作者在陽臺下看到的兩雙拖鞋,一雙藍、一雙紅相依偎在磚堆。作者偶然未看見那兩雙拖鞋,心情也隨之變得異常冷清與寂寥,當重“見”他們時,心裡騰出歡喜來。第二片段講述的是在路邊賣桂花糕的老人,作者誇讚他的手藝精湛,提出跟他學習,便一口答應。老人漸漸的淡忘了她,但作者卻忘不了桂花糕的香,每每看到老人心裡便覺得安然。第三片段講述一個買雜糧餅的女人,作者常賣,他們便熟識了。作者出去開會,一走半個多月,回來遇見時,女人驚喜地說好久未見了,作者便愣住了。

兩個人未曾相識,但在偶然間記住了對方,愛,便是這部散文的主旋律。

在我們身邊,這種例子也是常有的,也同樣像作者一樣,對自己並不相識的人而感同身受,有一絲牽掛和留念。

從這篇文章中也同樣感受到了人們的真善美,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相通。那對夫婦只是作者生命與愛情的拖鞋,漸漸的,變成了對那對夫婦的關愛,儘管那對夫婦並不認識作者,但換來的只是作者內心的安慰。

童年時,奶奶常領著我去樓下買豆花,一聽見“打豆腐”就會飛奔下去,漸漸的,我們與打豆腐的阿姨熟識了,買豆花時,常常與我們說說笑笑。如今,那位賣豆花的阿姨頭上布了不少白色的髮絲,漸漸的老了,我也逐漸長大了,她叫賣的次數也減少了,我也很少去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上了她,我們倆也只是擦肩而過,雖然她早已把我淡忘,但我還一直惦記著她,惦記著她那美味的豆腐花,屬於童年的味道……

生活與人生一樣,對我們來說都是模糊的,但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

—後記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788字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題記

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過客,你是否早已淡忘,你是否還能想起,尋找遙遠的安慰……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一篇令我尤為感嘆的文章。文章由三個小片段構成,每一篇都令人流連忘返,感動萬分。

第一片段講述作者在陽臺下看到的兩雙拖鞋,一雙藍、一雙紅相依偎在磚堆。作者偶然未看見那兩雙拖鞋,心情也隨之變得異常冷清與寂寥,當重“見”他們時,心裡騰出歡喜來。第二片段講述的是在路邊賣桂花糕的老人,作者誇讚他的手藝精湛,提出跟他學習,便一口答應。老人漸漸的淡忘了她,但作者卻忘不了桂花糕的香,每每看到老人心裡便覺得安然。第三片段講述一個買雜糧餅的女人,作者常賣,他們便熟識了。作者出去開會,一走半個多月,回來遇見時,女人驚喜地說好久未見了,作者便愣住了。

兩個人未曾相識,但在偶然間記住了對方,愛,便是這部散文的主旋律。

在我們身邊,這種例子也是常有的,也同樣像作者一樣,對自己並不相識的人而感同身受,有一絲牽掛和留念。

從這篇文章中也同樣感受到了人們的真善美,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相通。那對夫婦只是作者生命與愛情的拖鞋,漸漸的,變成了對那對夫婦的關愛,儘管那對夫婦並不認識作者,但換來的只是作者內心的安慰。

童年時,奶奶常領著我去樓下買豆花,一聽見“打豆腐”就會飛奔下去,漸漸的,我們與打豆腐的阿姨熟識了,買豆花時,常常與我們說說笑笑。如今,那位賣豆花的阿姨頭上布了不少白色的髮絲,漸漸的老了,我也逐漸長大了,她叫賣的次數也減少了,我也很少去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上了她,我們倆也只是擦肩而過,雖然她早已把我淡忘,但我還一直惦記著她,惦記著她那美味的豆腐花,屬於童年的味道……

生活與人生一樣,對我們來說都是模糊的,但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

—後記

《神奇的太陽花女孩》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800字

有一個小女孩,她非常厲害。不僅運動全能,而且知識全能,簡直就是無所不能。但是,厄運發生了,再過幾天,這個女孩就再也看不見燦爛的陽光,她將從此生活在黑暗的世界裡。如果是你,你會傷心嗎?肯定。而這個女孩也如此,正當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時,她的朋友們在不懈的努力下,終於解開了她的心結,這個小女孩的朋友就像她的一雙翅膀,牽引她走過生命中最黑暗的一段路程……其實,這是一本書的故事,這本書的名字叫作《神奇的太陽花女孩》。

這是一個奇妙的友情故事,讀前半段,你會笑得打滾;讀後半段,你會哭得燦爛。這本書的主人公李最最,既可憐又幸福。可憐的是,她將從此生活在黑暗裡。幸福的是,她擁有著非常珍貴的友誼。書中有一句話這樣寫到,“現在我全部真切地擁有了,什麼叫漫天的繁星,那是比所有燈光都美麗的閃耀;什麼叫夏日的晚風,那是讓蚊子站不住腳的風力;還有,什麼叫朋友,那是拐彎抹角只想幫助你,讓你忘記煩惱的人。”沒錯,我們應該把朋友的煩惱當做自己的煩惱,並且,和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快樂。所以,當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對他不理不睬。當我們擁有快樂時,我們應該和朋友一起分享,而不是自己獨享。

當我們和朋友鬧彆扭的時候,只要自己主動地說一聲:“對不起!”那麼,這件事輕而易舉的解決了。但有些人,總喜歡小題大做,本來只要說一句話就解決了,但他偏偏不說,就一連幾天都不理自己的朋友,和他賭氣。這樣,不但自己和朋友不開心,而且還傷了他們之間的友誼。古人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那我們不如自己先退一步,何必要小題大做呢?總之,一句話,世界充滿珍貴的友誼,但是隻有勇敢而寬廣的心靈,才能真正的擁有它們!

友誼是珍貴的,友誼是來之不易的,友誼是用金錢也買不到的財富。友誼就像一棵小樹,需要忠誠去播種、熱情去澆灌、原則去培養、諒解去護理。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珍惜童年的美好時光!一起珍惜童年的友誼吧!

《爸爸的花椒糖》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793字

在暑假中我讀了林海音的一本書名叫《爸爸的花椒糖》故事中形象的描寫了林海音兒時與爸爸發生的趣事!

林海音(1918年-2001年12月1日),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於日本大阪,原籍臺灣苗栗縣頭份鎮,作家。父母曾在日本經商,出生後不久回到臺灣,但旋即又舉家遷往北平居住,就讀北京城南廠甸小學、春明女子中學、北京新聞專科學校。擔任“世界日報”實習記者,與筆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結婚,後來主持《聯合報》副刊10年。以小說《城南舊事》(1960年)聞名,是關於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則小故事,曾改編成電影。

林海英兒時將花椒鹽誤以為成花椒糖,從而上演了一番動人情趣的故事。

兒時的林海英頑皮可愛,屬家裡的開心果,打小聰明好學,寫出的這本《爸爸的花椒糖》更是惹人喜愛,受眾大讀者的歡迎!

林海音花椒鹽當成花椒糖炒了一盤花生米,當全家人都期待著花生米上架時……。驚呆了,這是什麼味道啊?簡直五味雜陳!使得大家哭笑不得,心裡覺得女兒第一次下廚很欣慰,又想到這五味雜陳的味道,心裡不禁自相矛盾!有一次,有人打來電話,海音去接,彬彬有禮的與陌生人講話,海音爸爸看見了,心裡不甚歡喜,我的女兒真棒!不論對誰都這麼有禮貌!定會人見人愛的!

他的爸爸百感交集,為自己的女兒彬彬有禮感到自豪,為自己女兒的廚藝而感到懊惱!海音爸爸頓時腦子裡一片混沌!

有一天,海音對爸爸說:“爸爸,對不起讓您操心了,我覺得我應該好好改改自己,讓自己做事情做的更完美!您說呢?”海音爸爸聽了高興的不得了急忙拉住海音的手,說:“孩子,你有這個想法我非常贊成,你爸爸以後就看你了!”

故事大體就是這樣,這裡面每一個故事,都蘊藏著無窮的知識寶典,需要我們細細品味,希望大家有空也一起來讀讀林海音寫的這本書!定會讓你們受益終生!

這本書給予我的啟示是:做一件事一定要做到完美無缺,免得讓家人擔心,為人處事一定要彬彬有禮,打理事情要井井有條!

《爸爸的花椒糖》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598字

《爸爸的花椒糖》這本書是林海音回憶童年和在北平的一些美好的故事。

其中有一個片段讓我記憶猶新,講的是林海音的爸爸糖和鹽不分的故事。她的媽媽那天出了遠門,打電話叫爸爸幫媽媽燉的番茄牛肉湯放上鹽,可是爸爸卻放了糖。一天媽媽去接了個電話,但幹培花椒還在火上,沒有人會弄,這時爸爸來了,經過仔細的翻炒再放上點鹽,就這樣完成了。晚飯時,爸爸讓林海音在炸花生上放點花椒,爸爸嚐了三顆,問林海音是不是放了糖,她說不是,原來是爸爸在炒花椒時放了糖,不是鹽,大家哈哈大笑。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生活中跟媽媽發生的幾個小故事。一次考試後,我卷子上有一道題不會,我向媽媽請教,媽媽耐心的給我解答,但第二次考試後,那道題我還是錯了。媽媽很生氣,但她又耐著性子給我講了一遍。第三次遇到這道題,我毫不猶疑,馬上想起了媽媽給我講題的所有步驟,這道題我終於寫對了。

還有一次跟朋友踢球,場上的我快速跑動,我抓住一切的機會射門。機會終於來了,我一個大力飛射,球進了,但是進的是自己隊的大門,我十分尷尬。在場邊的媽媽看到了,笑得前仰後合,但她鼓勵我說:“你跑動的很積極,射門也很有力量,下次可要看好球門再射啊!”上半場結束了,調換場地。我還是像剛才那樣,全力以赴的奔跑,球又進了,這次球射對球門了,我興奮極了。

在我遇到問題的時候,媽媽耐心給我講解;在我失去希望的時候,媽媽給我鼓勵。生活中她無時無刻都在我身邊,給我溫暖和愛!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529字

說起朝花夕拾這本書,我想大家都會想起孔乙己這篇文章。但當我讀起孔乙己的時候,卻有了一些新發現。下面,我就來說說我思考的角度。

孔乙己曾被酒店老闆成為窮秀才。但提起孔乙己和那個時代的背景的話。更多的便是嘆息。小說《孔乙己》一簡介、單純的構思和純粹、精煉的語言,塑造了科舉制度下知識分子的形象,揭露科舉踐踏人生、毀滅人性的罪惡。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是一個窮困、潦倒、迂腐、麻木的人,是封建社會中沒落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在封建科舉社會的毒害、摧殘下終被封建社會所吞噬。作者抨擊了國民精神的麻木和對社會苦難者的模式,同時對腐朽的封建科舉制度進行了尖銳的譴責。

本片的藝術特色在於以側面描寫來塑造人物性格。作品用第一人稱“我”—酒店小夥計耳聞目睹的情況來寫孔乙己,他的肖像刻畫,對話,經歷,都通過“我”的概括敘述來表現,由此蘇稻的任務,顯得真實可信,從而把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也有評論家認為孔乙己只是社會變革中的小人物,在社會變革中,小人物根本無力把握自己的出路,最終只能被生活吞噬。同時作者批判了冷漠、麻木的過敏性。通過描寫周圍群眾對孔乙己的態度,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以及社會對於不幸者的冷酷。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1200字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時採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敬吾老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小時侯,我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住在一起,那時我時常和同村的一些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一起嬉戲,每次都玩的很開心,以至於每次都忘了時間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視窗大喊一聲才會依依不捨的結束遊戲回家。每逢佳節,吃完團圓飯,我們又會聚集在那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空地上,點燃我們早就準備好的小煙花,在火光中,盡情的奔跑著,歡笑著,舞蹈著,體驗著前所未有的快樂。如今,我已讀九年級,不再出門和其他夥伴們嬉戲了,而是不停的為學業操勞。每逢佳節,也不在出去和夥伴們一起放煙花了,而是站在視窗凝視著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的五彩繽紛的“鮮花”,獨自享受著……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舊時月色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968字

去書店,總要買本書回來才安心。然而看遍了,卻找不到一本心儀的,不是買過了,就是沒有興趣,或者有興趣,卻覺得不必買,到圖書館借本看看就得了。還有些卻是不屑於看的,覺得即使送了,也不過是佔地方,又浪費眼目和時間。

所以有時去書店也是痛苦。最後總算看上了一本董橋的《舊時月色》,屬於新的選本,文字卻大都是舊的,卻也符合了集子的名字。裝幀也不錯,有一絲儒雅的懷舊氣息。

《舊時月色》按照時間地點,以一個個小故事串起了如煙的往事,把作者在印尼、英倫、香港、臺灣的生活絮叨了一遍,了了幾筆,勾勒出許多落寞的文人,尤其是跨越清末民國初年的那些“閣老”,總讓我眼前浮現出清癯的著長衫、戴圓眼鏡,走路踟躇的影子,即便是提到林文月和孟小冬,也離不了舊時海報上的剪了齊眉劉海兒眼睛飄著若有若無哀愁的樣子的淑女。心情,是可以跟著書走的,書裡的故事,因了作者的筆觸,變得近了,鮮活了。它總帶點哀愁和傷感,帶點依依的不捨,就如作者說的,“遺民”情懷。是了,一種莫名的懷舊。董橋的舊時月色是讓我羨慕的,有花鳥有書畫,有美女墨客,還有洋人和銅鈿。因為喜歡帶點博古風格的文筆,因而對董橋知閒敘舊的散文集子總是情不自禁地帶在身邊,《舊時月色》就是其中之一。董橋先生在《為一輪老月亮寫序》的文字中說“久違的民國味—這樣嫵媚的柳梢月色,也許只有我們這輩帶點遺老襟懷的人才傾倒。”此言不無道理。

我們知道,多少年過去了,董橋的文字依舊,帶有民國意蘊的柳梢月色依舊,那麼喜歡董橋的人—僅有的那幾個肯高高挽起標準髮髻、顰笑中不無宋氏姐妹氣韻的女子,和舍了一片雲海而單戀一鉤新月之小襟懷的紅木先生呢?應該說她們或者他們,依舊。文字也是有夢想的吧,那麼陳於世俗的它在似圖挽留什麼?或是喚醒什麼?一些用舊的時光或者美好,一段歷史或者一種記憶……也許,皆而有之吧。

跟隨著文字一路走下去,景緻、心緒,喜樂摻半中南洋、臺灣、倫敦、香港、內地的過往就交錯而至了。儘管短短長長都無法擺脫舊的痕跡和標籤,可是有誰又能說得清在南洋的一棵椰樹下,舊日紅的馨香與繾綣是一把摺扇的潺

如果說沉浸在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之中,張若虛欣欣而唱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名句,那麼現代人在喧囂的縫隙中偶爾踏訪於如此靜美的舊時情懷,呼吸之間恐怕也要發出“何可一日無此君?”的慨嘆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881字

兩年前,我帶著求知的渴望與好奇輕輕地翻開這本書,本以為我將再次得到新的知識來充實自己,可沒想到,這書中的許多言語段子我竟無法理解。我沮喪的合上這本書並約定兩年後再來拿下它。如今的我已是一名初二的中學生了,相比以前,理解能力自然增長不少,這個寒假,我終於翻開這本書—《朝花夕拾》。

我喜歡的中國作家,除去冰心常新港,應該就是魯迅先生了。這本書的原名是《舊事重提》,至於現在為什麼會叫《朝花夕拾》,我想大概是魯迅先生嫌它太直白吧。書中魯迅先生回憶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與青少年時代,讚美了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也批判了封建舊俗、文化。還刻畫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長媽媽、衍四太太、五猖會上的無常、百草園中的美女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在家中的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甚至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會讓人感到異常親切,也沒有什麼距離感。文章字裡行間都流露出作者兒時的那份純真,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自由的嚮往。還時不時能勾起我對兒時的回憶。

兒時的我,也曾像魯迅先生一樣有許多五彩繽紛的往事。小時候,我會在課堂上因為老師的一個小錯誤而舉手指出,如今,即使老師一連報錯好幾個字我也不會有什麼動作;小時候,我會因為在無意間撿到一枚硬幣而欣喜若狂,並得到表揚;如今,看到地上的硬幣也只是一笑而過;小時候,我會因為晚上爸媽不在身邊感到恐懼而哭鬧,如今,晚上獨自一人躺在床上,在一片漆黑中也沒有感到一絲恐懼。

童年是一朵花,一朵芳香四溢的花;童年是一個盒子,一個裝著許多祕密的盒子;童年是一個葡萄架,一個長滿了數不清葡萄的葡萄架;童年是一棵大樹,一棵掛滿回憶的大樹;童年是一本日記,一本寫滿喜憂的日記;童年是一杯濃茶,一杯讓人回味的濃茶。

如今,在喧鬧紛擾且容易迷失自我的生活裡,若你能靜下心來仔細讀完這本書,你的心情會變得比以前平靜,釋然。正如書名《朝花夕拾》,等長大以後,再把自己小時候的零碎瑣事一點點拼湊起來,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感受。

桃花源記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693字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深深地將我吸引,陶淵明將桃花源寫成一個若真似幻的仙境,描繪了一幅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的生活圖景。在當時那個能用“黑暗"形容的的社會,所有的人都會嚮往光明吧!

腦海裡浮現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畫面。公元405年秋天,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官員來視察,這位官員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

陶淵明得到訊息,雖然心裡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不料他的祕書攔住陶淵明說:“參見這位官員要十分注意小節,衣服要穿得整齊,態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說你的壞話。”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有骨氣,不趨炎附勢的陶淵明讓我震撼。陶淵明雖然放棄了官職,回到了家鄉,但是他得到了心靈上的解脫。我想這應該就是真正的光明吧!在現實社會中多少人為了利益何止是不擇手段。他們也不想想難道有錢就快樂了嗎?如果金錢名利與快樂成正比的話,那陶淵明豈不是一個十足的大笨蛋?其實一切的一切都起源於你的心底。其實你在金錢名利中表現出來的,只是你眼中的貪婪。

有的人為民請命,鞠躬盡瘁,有的人追逐名利,勾心鬥角;有的人信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的人恪守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我們可以做一個資歷平凡,家庭平凡的人,但是我們決不能做平庸的事。

光明的人,會選擇平凡但是拒絕平庸!平凡的人,要做不平凡的事!

一個人的月亮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1530字

生活裡的那些事兒

喜歡閒適,喜歡悠然,喜歡自在……喜歡在一個慵懶的午後,喝一杯濃茶,捧一本閒書,任思緒在遙遠的外太空神遊。有時候,獨自享受這一個人的午後,似乎也頗有情趣,倒也顯得浪漫深沉。有多少人喜歡主動為自己的生活尋找樂趣,為自己導演一部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生活劇呢?

生活是需要調情的。有句俗話說:“沒事兒偷著樂。”我想,快樂何必隱藏,還是正大光明些好,也許還會成為別人的樂趣呢!就好像張小嫻這樣,把自己私密的日誌與讀者分享,寫成《一個人的月亮》,將記憶裡那些美好的東西一一道來,但卻絕不是以庸俗的方式對文字進行“濃妝豔抹”,而是以真實的平凡的語言訴說著自己的心情,深深地透露著生活氣息,讀來有一種小資情調。每每翻開《一個人的月亮》,總是倍感親切,就好像開啟自己的日記那樣理所當然。

看著書裡的一幅幅精緻的小插圖,我總是嘴角不自覺上揚,有一種幸福感,那樣的真切。或許有人會笑我幼稚—都多大了,看書還只注重那些零零碎碎的插圖,簡直是沒有層次。但我想說,一,只看圖並不算幼稚,難道你就不曾關心過你說看過的書裡的圖片嗎?二,書裡的插圖並不是沒有意義,那是張小嫻生活的一部分,是張小嫻成長的歷程,是我所喜愛的東西,自然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凡是對生活感知認識能力強的人,都會從中窺探出或多或少的生活哲理。讀書,本不是什麼特別有趣的事—對大部分人來說。然而,讀一本自己喜歡的閒書,卻成了一種享受,成了一種別樣的樂趣。

生活是什麼?是毛毛熊,是義大利絲枕套,是藍色的星星,是香薰爐,是電暖腳套,是保溫杯,是粉紅藥箱,是靈感簿,是百合花相簿,是風景玻璃球,是一個人的月亮……是這些林林總總的小事物所拼成的,是有關這些東西的小事兒,點點滴滴累積而成的。毛毛熊也許是童年最好的知心夥伴,義大利絲枕套也許傾注了深夜裡無奈的悲傷,藍色的星星也許寄託了我對遠方的深深的祝福,靈感簿也許成為我一輩子也不會一起的溫馨小道具,風景玻璃球也許攝入了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我成長的見證,而一個人的月亮卻意味著太多太多……“月亮是一個人內心的追尋,也是最私密的時光。一個人的生活,就是那個人的故鄉。”我以為這是很有道理的。夜深人靜,一絲絲清冷的月光照進房間,總是禁不住勾起人們的胡思亂想來。“一個人的生活,就是那個人的故鄉。”這話實在說得太妙了。思來想去,原來,我們思念的不是人,不是事,不是物,而是我們所向往的生活,細細想來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幸福是什麼?是少女的膚色,是絲薄粉底,是救命面膜,是體貼蒸麵機,是潔面刷,是繁星眼影,是天然的甲油,是一生的香水,是肚子裡的童年往事,是苦味的幸福……這是每個普通女孩所追求的,所向往的那麼些浪漫事兒。但又何嘗不是最動人的,最真誠的呢?生活其實而很簡單,幸福其實很簡單,只需追求自己所喜歡的,為自己的生活化化妝,平添幾分浪漫色彩。“我奢侈地買一襲華美的內衣,不過我知道,肉體會衰朽,愛會敗亡,美麗的東西,稍縱即逝。我買的,是回憶。”只要抱有這樣的生活態度,明白自己需要什麼,真正追求什麼,就夠了。生活裡的那些事兒,好的或壞的,繁瑣的或簡單的……或許我們沒有辦法選擇全部,但只要有一件是我們自己決定的,生活就是有意義的,幸福便是可尋的。

我一直追求著屬於自己的那份浪漫,一直尋覓著屬於自己的生活情趣,一直先方設法地為自己刻意製造曲折情節。我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好。但讀了《一個人的月亮》後,對於生活我有了更深的理解:慵懶有時是一種閒適,寂寞有時是一種享受,奢侈有時是一種回憶,庸俗有時是一種高雅,一個人的月亮,是我的生活的故鄉。生活裡的那些事兒,教會了我太多太多……感知還在繼續,成長還在繼續,生活還在繼續,這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

蘆花小旗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2432字

【篇一:蘆花小旗讀後感】

一頁、兩頁……這本《蘆花小旗》就這樣被我看完了,感觸很深。我看到了蘆花的美麗,聽到了蕎麥痛苦的傾訴,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愛的力量,是如此偉大,讓我對“父親”這兩個字有了新的理解。

這是一本既優美又精緻的書。作者毛蘆蘆將自己小時候那苦澀的農村生活融入到這本小說裡,再現了農村生活情景。在蘆葦蕩裡,她不會孤獨,因為每一朵飄蕩的蘆花都是她樸實又親切的朋友。更有動人的親情、鄉情,在作者筆下體現地淋漓盡致。還有那個可愛的少女—葉蕎麥,在這充滿靈性的田間萬物之中,在那浩瀚無垠的大草原上,她就是一株平凡而又堅強的小草。

葉蕎麥家很窮,十六歲就被逼迫訂婚,可想而知,這是一種多麼痛苦的事。孃的病又犯了,父親打獵犯法,這些都讓蕎麥擔心不已,惴惴不安。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第十三章:《父親的力量》。以前,我總是認為父親每天在外工作,雖然辛苦,但不會虧待自己。看了這本書我才明白,父親的付出竟是這麼的沉重。

我想到了自己的父親。有一次,爸爸還是像往常一樣,出去開車。幾天之後的一個深夜,父親突然回來了,匆匆忙忙地走進了房間,他和媽媽的談話碰巧被我聽到了。“太累了,這幾天都沒有時間洗澡,有時連吃飯都顧不上!”我聽了真是欲哭無淚,心想:爸爸這麼辛苦地為了我們家奔波,在我面前卻總是表現得很輕鬆,這種無聲的愛叫我如何承受?

我走了進去,那天晚上整個房間充滿愛意,很溫暖很溫暖,我依偎在爸爸的懷裡睡著了。等我醒來的時候,爸爸已經又一次踏上了工作的征程。

《蘆花小旗》讓我發現了蘊藏在父親身上的力量,這力量像山,厚重,堅強。我不能不為我的父親,為天下所有的父親感到驕傲!

【篇二:蘆花小旗讀後感】

讀了衢州籍作家毛蘆蘆的《蘆花小旗》,我深受感動。倔強女孩葉蕎麥的堅強,高校長無私的善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蘆花小旗》這本書主要寫的是關於一個山裡女孩在苦難的生活中如何自救的故事。因為貧困失學的孩子很多,許多人被命運拋入了黑暗的深淵,萬劫不復。有一些人卻勇敢地自我拯救,最終不僅救了自己,還救了別人。葉蕎麥就是這樣的人。

我覺得葉蕎麥這個女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樂觀和堅持不懈。她雖然沒有收到師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是她沒有傷心,還是和從前一樣那麼樂觀。包校長是一位樂於助人的人。有一次,葉蕎麥不知怎麼了突然在學校發燒了,高校長看見後連忙把她送到學校的醫務室……

這本書的許多故事其實正是我們生活的寫照,在我的身邊就有許多像蕎麥這樣的人。我的同學祝傲韞,因玩滑板不慎摔傷,但是,運動會上,他隱瞞自己身上有傷的事,毅然在跑道上為我們班級的榮譽拼搏,直到傷口裂開,疼痛難忍才告訴老師。這不就是現實版的蕎麥嗎?這不就是堅強的代名詞嗎?

他們為生活,為理想灑下的汗水,彷彿澆灌了我心裡一個莫名的地方,那裡開出了一朵小小的稚嫩的花。我知道,這就是堅強之花。我要像他們一樣,努力不息,奮鬥不息。堅強之花,讓我聆聽你盛開的聲音!

【篇三:蘆花小旗讀後感】

讀完《蘆花小旗》這本書,我感慨萬千,書裡的悲傷和歡樂,書裡那些可愛、善良的人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書中講的是一個身世很可憐的姑娘,名叫葉蕎麥,成績很好,考上了大學,卻沒收到錄取通知書。她娘有精神病,聽到訊息後就舊病復發了。她爹的脾氣很暴躁,在蕎麥最危難時被抓到公安局去了。在這種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時候,葉蕎麥碰到了很多善良有愛心的人,他們無私地伸出雙手幫助葉蕎麥。

蕎麥很可憐,她才十六歲,就要承擔那麼多。一朵美麗的蘆花,在壓力之下堅強地綻放著。夏竹青樂於助人,他幫蕎麥去城裡給蕎麥娘看病,蕎麥不想嫁給竹青。竹青葉沒有強迫她,還是一如既往地幫助她。

蕎麥人窮志不窮,她的善良最後終於有了善報。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葉蕎麥一樣的人。我的鄰居是一個孤寡老人,自己年老體衰,卻處處為別人著想。門口的路每到下雨天就泥濘不堪,他總是用一塊一塊大石頭墊起來,讓過路的人能平安通過。他墊起來的,不僅僅是石頭,也是一座愛心的橋樑。這樣的人,跟《蘆花小旗》裡那些善良淳樸的人是多麼相似啊!

人間處處有真情。《蘆花小旗》告訴我們,只要心存善念,我們終將唱響不屈的生命之歌!

【篇四:蘆花小旗讀後感】

讀了毛蘆蘆的《蘆花小旗》這本書,讓我懂得了生活中總是有各種險阻,不要放棄,積極向上,在一個適當的時候,一定能聽到花開的聲音。

《蘆花小旗》這本書講了一個貧困山區的一戶人家,主人公葉蕎麥的媽媽因為被迫嫁給獨眼的爸爸而得了瘋病。因此,這一家的生活變得異常艱難—蕎麥放棄學業的事情讓母親舊病復發,蕎麥四處帶母親看病,卻被父親嫁給了一個小學同學,這出其不意的打擊並沒有使蕎麥放棄希望。在蕎麥自己的努力下,在鄉親們的幫助下,蕎麥終於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並不需要感到害怕,不管困難有多大,相信吧,只要我們咬緊牙關,勇敢向前,就會有來自身邊的愛心、支援和祝福為你打造最堅硬的鎧甲。像主人公葉蕎麥一樣,她帶母親四處看病時,遇到了許多好心人—渡船時,大家熱心地為她們扇風、遞牛奶、送乾糧;缺錢是,夏竹青伸出關愛的雙手……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生活。有一次,我遇到了一道很難的奧數題。我苦思冥想了半天,還是捉摸不透。我去問爸爸,但還是一無所獲。最後,我嘗試了很多方法,答案才終於水落石出。這也不正告訴我們堅持不懈,不怕困難就一定會成功的道理嗎?

還有一次,我在爬一座山的時候,山勢很陡,只能三步一小滑,五步一大滑。我本來想放棄的,但我想到了蕎麥,想到我的朋友們還在上面給我加油鼓勁,我就渾身來勁。我變得樂觀向上,一鼓作氣就爬到了山頂。相信你的朋友,相信你周圍的人,在你遇到困難時,他們一定會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所以說,我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向它低頭。我們要像《蘆花小旗》裡的葉蕎麥一樣,咬緊牙關,直面困難,如果你這樣做了,那麼,幸福之花就會為你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