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其人,相由心生相關作文20篇

文如其人,相由心生 篇1

高一作文 ,1035字

林語堂先生曾說:“賞玩一樣東西中,最重要的是心境。”

想起途中老師所推薦的蘇軾的《定風波》,許是有先見之明,希望我們為蘇軾的那句“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所染,且拋去所有不快,所有煩悶,好好領略這閩南風光。

在江南久居的越人,不曾知這方閩南之地冬日的與眾不同。不同於江南人們在這暮冬蟄居一室,與暖氣為伴,這兒卻宛如初夏,陽光正好,穿過樹隙,帶著奪目的絢麗,似是最繁華的煙火。空氣中瀰漫的是檸檬葉的香氣。確實是一個宜人之地。但由於糾結選課,鬱郁之氣結於胸腹,對這份初夏的溫柔便興致缺缺。

林語堂紀念館是一個很讓人靜心的地方,不必按捺心中的不愉悅,煩悶自會被洗滌。坐落於一片香蕉林海,與江浙滬相異的是:這兒少了幾分遊客的喧囂,多了幾分寧靜與從容,大抵任何喧響都是對比般溫情最殘忍的打擾。紀念館很小,不過一間二層小樓。但就是這方寸之地,卻讓人輕鬆,讓人愉悅。紀念館講述了林語堂的家庭、他的學歷、他的作品,流露著他的柔情、他的淵博、他的幽默風趣。我其實並不瞭解林語堂,但在這方寸的格局中,我萌生了應該多多認識他的衝動,以及不曾對他有過深入瞭解的後悔,即使我曾讀過《蘇東坡傳》,即使我知道來漳州定會參觀他的紀念館。我總覺得他的文宇過於平實甚至有些平淡,沒有什麼晦澀難懂的哲思之句,不如秋陽般的《黃州突圍》,語言亦不似同代的魯迅那樣尖銳辛辣,帶著濃濃嘲諷。作為越人,偏愛魯迅無可厚非,因為語言的親切感,因為俚語。但平淡之言加諸於林語堂,實屬無稽之談。

林語堂的文字深刻之處,不在於難懂的字句,而在於背後的深意。他定義蘇東坡是標誌,代表了文人的愉悅,看似好懂,卻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在一塊刻石上,我找到了《京華煙雲》中的一句話:“別輕易認輸,別總對自己說沒有辦法,人生中許多事,只有經歷過,疼過,才能真懂。”很簡單,很直白,卻猝然擊中了我的心,我一直憂心選純文會學不好歷史,但既然喜歡,為什麼不去試一試。

在眺望臺上遠眺,陽光漸漸柔和下來。風拂過香蕉樹葉,溫柔地輕輕搖晃寬大的葉子。

回想起紀念館最後寫的,林語堂在閩南長大,他有好奇,便用目光在樹幹上摸索;他反感人爭搶,覺得是在高山上看螞蟻。直白而幽默,帶著孩童般的打趣。

或許只有閩南此地才能養出這樣直白而幽默的人才。在閩南久居,亦會沾染此般年少的氣息,養出年輕的心境。

林先生的那句:“賞玩一樣東西中,最重要的是心境。”其實,欣賞的美景,亦是心的風景,而風景的淨化,亦是心的蛻變。越人遊閩,心境改變於雲深不知處。

境由心生 篇2

高二作文 ,891字

我想,一個人總要經歷幾件事,才能真真切切體會到那些哲理的深邃內涵,就像不久前的我所經歷的一樣。

那天,我獨自一人在學校後園的池邊散步。時間已是深冬,那不怎麼深的池水早已經結上了一層厚厚的冰,光禿禿的灰黑的枝椏在砭骨的朔風瑟瑟發抖;陰沉灰暗的天空低垂著,沒有一絲的生氣,直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見到此情此景,我心中那片本就不怎麼晴朗的天空又平添了幾分憂鬱的陰霾。“這鬼天氣!”我裹緊了身上的羽絨服,暗暗咒罵道,“本來想出來散散心的,反倒弄得人一點興致也沒有,真是討厭!”

又過了幾日,我和朋友下課後出去散步,不經意間又轉到了那池邊。天氣仍舊如那天般冷得厲害,但今天我的心情卻很是輕鬆。當我再一次向那片水池望去的時候,不料想竟一下子被觸動到了—一縷陽光透過樹梢灑在冰面上,泛著閃閃的粼光;垂柳柔軟的梢頭,綴著小小的綠苞。剎那間,一種奇妙的感覺從我心底油然而生,我自己好似置身於陽春三月一般。看吶,不是嗎?眼前那冰封的水面好似將要解凍一般流動著燦燦的波光,柳梢在風中招展著,不久就要被和風裁出細葉。天空是那樣的明朗清麗,好一派融融春光!我沉醉著,耳畔彷彿聽見了悅耳清脆的鳥鳴,眼前似乎看見了天上招展飛翔的風箏,鼻尖好似嗅到了撲鼻的花香……直到朋友的一句話,才把我拽回到現實中來:“傻了嗎你,對著上凍的水面瞎看,這不還是那池子嗎!”我眨眨眼,周圍依舊是來來去去的人流,依然是十二月的寒冬。我心頭的思緒不禁被什麼牽動了一下。

這不由得讓我聯想起幾天前的經歷。就像朋友說的:“這不還是那池子嗎!”也許,從別人的視線裡來看,甚至用幾天前的我的眼睛來觀察,這地方和之前的那片池水似乎也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或許還有些死氣沉沉得讓人討厭。可今天我卻看到了不一樣的景象,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究竟是為什麼?或許,正是我心情不同的緣故吧。我真切的體悟到了古人所說的那句“境由心生”。一點兒不錯,境由心生,擁有什麼樣的心情心境,就會看到什麼樣的景色景緻,從而就會得到不同的體悟與感觸。

或許,我們無法改變周圍的嚴冬,但我們可以擁有一顆如春天般生氣洋溢的內心。這樣,我們看到的,將會永遠是生機盎然的春天!

萬物由心生 篇3

高二作文 ,719字

萬物由心生,即是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我們所感知的種種,都是由自己的心態決定的。

窗子是一個畫框,從窗子望出去,每個人見到的圖畫都不相同,有雅有俗,有動有靜,這都是我們自己的心態所決定的。當我們自己心態平和時,看到的便是一幅靜態平和的景觀圖,美麗優雅;但當我們自己心態煩躁時,看到的便是像描繪菜市場中人討價還價的畫面,喧囂嘈雜,無美“感”可言。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太太生病住院,得了重病,她的女兒卻對她說是小毛病馬上就能好,於是老太太很配合治療,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有一次老太太女兒不在,換水的小護士說露了嘴,老太太的病情急轉直下,不久離世。

這便是萬物由心生的其中一種。當我們的心態放端正放平和的時候,心態樂觀積極,事物在我們眼裡便是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我們期盼的方向發展的;但是當我們的心態不放端正不放平和的時候,心態極其消極時,事物在我們眼裡便是一切都朝著壞的方向我們不想的結果發展,然後心態愈加地差愈加消極,迴圈往復,我們的世界便是一片黑暗。

我們的世界充滿了各種歡笑、各種淚水,而歡笑與淚水的來源便是我們的心態。我們的心態好,每天便都是欣欣向榮一派生機的景象;我們的心態差,每天便都是聲聲嘆息一片灰暗的情景。

看看那些百歲老人,有的在文革時期被批鬥過,但仍樂呵呵不放在心上,這便是心態好。心態好,即使遭受到挫折,也能看見前方的希望。

可是有的人在文革時期被批鬥,就選擇了自殺,因為他們無法承受壓力,這便是心態差。心態差,即使希望的光明就在前方,他們也跨不過那些坎。

我們也同樣如此,我們自己選擇的心態是怎樣,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世界便是怎樣,多彩還是灰暗,全在我們的心態。

萬物由心生,選擇自己的心態,選擇好的心態,享受繽紛歡樂的世界。

美由心生 篇4

高三作文 ,844字

世上大多數人每天都生活在評價別人與被別人評價之中。然而評價一個人是一件極容易的事嗎?在我看來,評價一個人的標準有很多,關鍵在於你選擇的是哪一個方面。我想大概有兩個比較重要的方面:一是外表,二是心靈。

也不知道是哪個哲人曾說過一句這樣的話:一個人若除去他的外在,那麼所剩下的所有就可稱之為他的本質。這裡的“剩下的所有”不是指心靈內部所具有的一切又是指什麼呢?人的內心是極其複雜的,有美好的品質,也會有汙濁的思想;有高尚的情操,也會有粗俗的品性;有善良、忠誠、誠實,也會有邪惡、背叛與謊言。因此,這些內在的東西才能作為反映一個人美或醜的唯一標準。也只能從這些內在的東西上才能真實地評價一個人。否則,對一個人的評價就只能是片面的,是不深刻的。

美是發自內心的,是高尚品質的體現。也許有些人會認為,人的外表同樣能反映一個人的美醜,因為所謂的第一印象或第一感覺同樣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容易或者困難。的確,在現實生活中外表總是會給我們帶來各種各樣的影響,我們似乎也不能夠忽略它的存在。甚至對於某些人來說,外在的東西在他的眼中的地位超過了人的內心價值。這樣說來好像也不無道理,可是我一直在想,只有內心真正純潔的人才會以內心美為唯一標準來衡量周圍的人們。而且,假若我們都是盲人,看不到人的外表,那麼什麼才能成為我們判斷一個人是美是醜的標準呢?毫無疑問,我們一定會從他的言語行為來判斷他是一個心靈美的人,即使那個人長得很醜,甚至比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醜,看不見的我們也只能夠用心去感受他的美好,認為他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這個時候,心靈的標杆成為了我們衡量人性的唯一且可靠的依據。

一個人正因為有了一根心靈的標杆,才知道什麼是真實的,本質的美與醜,因此,他才會不懈地努力使自己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改變,不斷地向著更加美好而前進。心靈是行為的基礎,行為是內心的反映,也許行為不能完全反映出一個人的全部內心世界,但是也一定會受到心靈的支配。

美由心生,心靈才會發掘出高貴的品行,純潔的人格與美麗的人生。

境由心生 篇5

高一作文 ,618字

智慧是一種心鏡,境由心生。

心基吸智,方寸之間皆海闊天空永無涯畔;心若有慧,則宛若長空旭日終至至靈之境。

民國課本中有這樣一段話:“三隻牛吃草,一隻羊也吃草,一隻羊不吃草,它看花。

我想,在茫茫綠原上看花的那隻羊便是智慧的,它看花的景象,便是智慧獨有的景象。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說,人生的意義不是吃飯這麼簡單,還應有更高的追求。

誠然,智慧對人類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有拋開物質層面的精神追求。只有不被浮華物質遮住雙眼的人,才是有資格稱做智慧的人。

再進一步講,擁有大智的人,不僅有精神追求的,更有特立獨行、超然物外的膽氣。

我曾驚歎於朱耷的《墨魚圖》。那隻翻著白眼的魚訴說了怎樣的智慧心語?不言而喻!我十分敬胃這位明朝遺老,高蹈乎八荒之表,亢心乎千秋之間……

如果說朱耷的智慧是一種氣象,那麼,莊子“超乎象外,得其環中”的智慧便是一種至鏡。超脫於生命本相的空靈之境,乃是禪與道的完美契合。

李叔同青天白日以映事,明鏡止水嘆澄心,霽月光風以待人,便禪一般地詮釋了朱耷的氣象和莊周的至境;超乎生命本身,肇乎天地萬物,故能在圓寂之前,嘆一句“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通往智慧的空靈之境,是沒有捷徑的,需要全身心地領悟。悟人生沉浮,悟涅磐境界。必要時,可學一學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於大自然中,領略融身於天地之間、放眼於銀妝世界的寥廊與凝重。

生命本就是一場鍛鍊,智慧便是那最終的昇華。修一顆智慧之心,成一番智慧之境,於生命無悔,於本心無愧。

字如其人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487字

老師說:“字如其人。”我覺得確實是這樣。

我們班有一位小林同學,他寫字的速度驚人地快。別人剛開了個頭,他已經如行雲流水般地“畫”過了一行,可寫出來的字卻像被地雷炸過的一樣,缺胳膊少腿,重傷員一般。再想想生活中的他,也是丟三落四、毛毛躁躁的。

有一次,我們在踢足球,一個同學一不小心把球踢到外面去了。他奔過去撿球。我們以為他會把球帶過來。誰知,他飛起一腳,球像一支箭一樣,越過了足球場,從操場的東邊“飛”到了西邊。我們氣得直跺腳,他卻在一旁向我們做鬼臉。

除此以外,他還是一個丟三拉四的人。那次,我跟他一起結伴回家。剛走到校門口,他突然一拍腦袋,說:“哎呀!我把文具盒忘在教室裡啦!你在這兒等我。”我點了點頭。他一路狂奔,氣喘吁吁地剛從樓梯下來,似乎又想起了什麼,又迴轉身,邊上樓邊大聲地喊:“啊!我的作業本!你再等我一下!”他就這樣上樓下樓跑了好幾次,終於把所有落下的東西都拿齊了。看著大汗淋漓的他,我搖了搖頭,暗暗嘆了口氣:哎!這孩子沒救了。

人們經常說:“字是人的第二張臉。”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小林同學要把他的字練好,改掉他毛毛躁躁的習慣,可真得下一番功夫呢!

象由心生 篇7

高二作文 ,732字

著名畫家梵高所創作的《星夜》,描繪了神祕的、帶有夢幻色彩的夜空,令人無限神往。在哪裡會有這般絢麗的夜空?我想,即使是北極上空的絢爛極光也無法企及。梵高從未看到真實的“現場”,但這絲毫不影響《星夜》成為經典。因為那呈現的是作者的內心世界,苦惱、煩悶積鬱為力量揮灑於畫紙上,激發出內心中無法抑制的澎湃,不是真實的‘現場’,卻是真實的感悟。

與其說“由於喪失‘現場’,人類正在喪失經典。”,不如說人們正在喪失對“現場”的思索與感悟,喪失其在內心中引起的波瀾。古人常會在幽幽月夜有所思、有所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獨斟獨酌,內心深處是孤獨與惆悵。必須承認,我們也同樣擁有如此美好的明月,我們更是在內心擁有豐富情感的青蔥歲月。但現金的我們,或許知道某娛樂明星的全部動態,卻不知曉,今晚的明月或圓或缺。

“現場”,是需要用心去鋪捉的,而且那只是呈遞經典的載體,更重要的是由心生的感悟。經典不會因時代的變化而喪失,更不必去怪罪現場的消失,但經典會因我們對內心世界的主動遮蔽與忽略而漸行漸遠……

為何會喪失經典?也許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於眼前繁忙的生活,即使有些許空閒,也會因陷入“思考是附加的一份勞心勞力的工作”的怪圈,而放棄思考,我們正在為我們的內心世界豎起一面不可越進的圍牆,但往往真正的經典,皆出於真實的內心世界。心有所想,恰好遇見現場,從而呈現出一個個“經典”,最關鍵仍在於內心所想。假若鎖住內心,即使有現場,抒發出的所謂“思想”也不過是矯揉造作的模仿罷了。

象由心生,是用內心體會時代,體會自我,從而造就經典。

在封閉的精神病院裡,梵高面對著蒼白的牆面,仍執著畫筆,描繪著心中的浩瀚星團;同樣的夜空下,朝氣蓬勃的青年在課桌前,激揚文字,書寫著發自內心的人生經典!

“智”由心生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1236字

柯潔哭了。面對強大的阿爾法圍棋,他難過得像個孩子。然而正是這份失敗時的情感,讓我們得以明白,人類難以超越人工智慧的運算速度和資訊儲存量;能讓人類完成許多計算機不可能完成任務的,是人比計算機多的那一份“情智”,我們處理問題時的價值觀與同情心。

當地球上最負盛名的年輕企業家馬克扎克伯格雄心勃勃地提出他的“Facebook人工智慧”企劃時,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马斯克就公開提醒他,如果不教會人工智慧擁有人的情感與判斷力,人類極有可能就此毀滅在AI的手裡。蘋果執行長蒂姆库克從另一角度出發,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從而罔顧後果,喪失人性。這在AI尚未大規模進入生活的當今現實環境中並不一定能給人們帶來警示作用。而早在《西部世界》之前,美劇《疑犯追蹤》已經將人類與AI之間情感與人性的質問提前拋給全世界觀眾,在當時引發大規模討論。劇中的哈羅德芬奇為美國軍方研發出一款強人工智慧,能根據監視監聽資源預判出恐怖分子,交由情報部門處理。而芬奇本人則利用這套系統,獲知普通人中僅涉及一或兩個人的小規模謀殺,在犯罪實施前儘可能解救被害,阻止犯罪。有一次,芬奇收到一則謀殺預警,準確率高達95%。正當他的搭檔約翰里斯想要採取行動時,芬奇堅持不輕易相信AI,要繼續觀察一段時間。果然,他們發現行凶者是為了保護更多人才預劃了謀殺行動,背後有更復雜的動機與原因,遠遠不是阻止他一人犯罪那麼簡單。而人工智慧僅僅通過判斷他殺人的計劃就簡單定性為預警內容。長久以來,人們都企圖賦予人工智慧自我意識,讓其自主學習併成長。然而這顆心有區別於人類,是因為它所產生的智僅在分析方面比人更快、更強大,卻始終難以代入人類的價值觀,一套幾千年積累傳承逐漸演化的複雜系統。當人們過分依賴於人工智慧與看似“智慧”與權威的結果,不具備自我判斷而盲目行事時,危機就真正誕生了。因此當《西部世界》中人工智慧發出殺人的指令時,我們會被震撼驚嚇,以至於重新思考,人類究竟是人工智慧的主人還是奴隸?如果僅僅是為了資料上的最優解,把自己的全部思維徹底依附於人工智慧,那我們就不配稱為人,我們的人性也將在現實面前蕩然無存。

或許有一天,人工智慧真正擁有了自己的價值觀和同情心—這是必然會發生的。到那時,每一個可以思考的個體都將具備自己的行為和道德準則。人們閱讀到一篇篇帶有情感傾向的文章或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決策,可能都是由你鄰家的一臺AI所作。而霍金就曾預言,人工智慧有情智的那一天,就是人類毀滅的那一天。為了避免人與上帝的戰爭,AI將牢牢被人類限制、掌控。作為唯一具有價值觀和同情心的思維體,人類立足於世界的根本乃是出自自我情智的判斷。哈羅德芬奇說,我創造出人工智慧,不是為了讓你乖乖聽它話的。正是人性與情智,才讓我們所作的每一個決定,在冷冰冰的語言和數字之外,多了一點溫暖的東西。懷有人性的心,方可擁有最符合人性的智。

字如其人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612字

俗話說“字如其人”。我長得還算對得起觀眾,但字總被別人嘲笑。

有一次,劉老師要面批迴家作業,每個人作業做完,劉老師當場批改。教室裡安安靜靜,靜得連根針掉下來都聽得到!同學們都聚精會神在寫作業。當劉老師走到陳世強旁邊時,拿起他的作業本,我看到劉老師嘴角揚起,露出了非常滿意的笑容,並對他連連稱讚道:“陳強,你的字寫的端端正正,很漂亮啊”。老師的表揚引來了同學們對陳強的一陣羨慕……

然後劉老師慢慢的走到我的身旁,輕輕的拿起我的本子,我緊張地瞧見,剛才的老師笑容霎時消失了,取而代之地是眉頭緊鎖,我頓時感覺到“大事不妙”,“這下要挨批了”!果不其然,劉老師拿著我的本子,對我說:“陳玉軒,都說字如其人,可你的字和你的長相不配啊”,然後一個大大的“C”落筆到我的作業本上。我此刻的心真是無地自容,羞愧難當,這個“C”像一把刀刺到了我的內心,我低下頭都不敢抬頭看劉老師。只聽見劉老師說:“作文不僅僅是要把文章內容寫好,同時字也要寫好,字寫的好壞一樣影響作文成績”。

經過這次劉老師的批評,我暗暗督促自己,要把字寫好。媽媽也鼓勵我,可以把字寫的端正,真真做到“字如其人”。每每提起筆寫作業,我好像都會想象劉老師就在旁邊看著我。我放慢寫字的節奏,一筆一劃的把每個字寫好,不再急躁潦草,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的字有了明顯提升,在後面的作業本上,劉老師也給了我一個“A”。

以後我也要堅持寫好字,不斷提高,時時刻刻要求自己做到“字如其人”!

衣如其人 篇10

國一作文 ,684字

衣如其人,什麼樣的人,穿什麼樣的衣。

開啟語文課本,你會發現這樣一個人。他身上穿著一件長衫,又髒又破,彷彿十多年沒有補,十多年沒有洗。這就是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沒有閱讀經驗的孩子可能會問,他為什麼不洗一洗,補一補,或者乾脆換一件。

為什麼呢?不洗不補,因為他懶。不換,因為他窮。這是一個好吃懶做,窮困潦倒的人。那為什麼非得長衫不可,穿一件短褂子不行嗎?不行,因為他還是一個虛榮的人,死要面子活受罪,自欺欺人的人。

魯迅刻畫孔乙己的一件衣著,短短的幾句話,卻抽筋扒皮般,讓我們看到孔乙己的性格悲劇。原本高大身材,可以自己謀生的孔乙己,就因為考不上科舉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一輩子活在虛幻中,失去了謀生的本事,成了科舉制度的犧牲品,活在社會底層的可憐蟲,最後把自己推向死路。

無獨有偶,語文書上還有一位同樣因虛榮而裸奔的形象,那就是童話大師安徒生筆下的皇帝。人好新裝,本來沒什麼。但這位皇帝卻把這個愛好發揮到極致,時時刻刻在換新衣,以致荒廢朝政,昏庸無比,讓騙子鑽了空子。當全城的人都在為皇帝的新裝配合演戲時,只有天真純潔毫無功利心虛榮心的小孩子說出了真話。他實在什麼也沒穿啊!但為了臉面,知道了真相的皇帝和大臣們,依然鎮定自若的完成了這一出鬧劇。

多麼可怕,一旦穿上虛榮的衣著,或死,或丟人至死。

反觀我們,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虛榮心。會為自己的一點小成就沾沾自喜,唯恐別人不知。會為自己出的一點小錯百般辯解,唯恐被別人誤認為無能。

這時,你就要檢查一下,是不是穿上了孔乙己的長衫不肯脫下來。是不是穿著空氣,在眾目睽睽之下裸奔,而不自知。

衣如其人,但虛榮這樣的衣著,不穿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