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生活的舞步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放慢生活的舞步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11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我也不例外。我的愛好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讀書。閱讀,不僅豐富了我的業餘生活,讓我增長了知識,也讓我明白了許多地道理。
這個寒假,我又讀了好多的書,其中有一篇文章叫做《放慢生活的舞步》,讓我印象十分地深刻,我也非常地喜歡這篇文章,同時也為作者感到無比地傷心和難過。在她身患絕症後,她對生命的無限渴望和對生活的留戀,深深地觸痛著我的心。當她知道自己來日無多時,想到要放慢腳步去細細地品味生活,多麼地傷感。
現在,科學技術飛速的發展,我們也在努力的奔跑著,去追趕這快節奏的時代。回頭想想,我們每天都在忙碌地生活,忙著上學、放學,忙著做功課;爸爸媽媽每天忙著上班掙錢,好讓我們能有一個相對好一點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可我們都忘了,在這樣快節奏的節拍下,我們錯過了身邊好多美好的事物。
你還記得細雨濺在地上的聲音嗎?你還記得太陽剛剛升起時的樣子嗎?你還記得夕陽西下的美景嗎?你還記得溪水流過田間的美妙嗎?你還記得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時的美麗情景嗎?你有多久沒有去仔細地欣賞這些了呢?你有多久沒有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野外郊遊了呢?你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為自己規劃一下自己的人生呢?是不是加快的步伐,帶走了我們好多地美好瞬間呢?
那好,從這一刻起,讓我們放慢生活的舞步,仔細聆聽大自然的聲音,用心感受人生中細微的美,慢慢享受這五彩繽紛的生活吧!也只有放慢生活的舞步,才能更好地品味人生,欣賞人生旅途中的每一道風景。
放慢生活的腳步 篇2
國三作文 ,717字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的腳步變得匆匆忙忙,似乎前方有一個美好的目標等待著我們,一旦我們放慢腳步,它就會消失的,那個目標是什麼呢?權勢、名利、美貌……好像都不是。
其實,生活的道路上有很多能引起,我們遐想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事物。路邊不起眼的小樹,小樹庇護下的瘦弱的小野花,野花上採蜜的野蜂,甚至於蜜蜂身上的蜂刺—它的護身武器,也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起幾千年來人類與自然的抗爭:我們只有手這種柔弱無力的工具,然而卻主宰了自然界。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其中寫到:當你準備過馬路時先站在原地數十聲,然後再走過去。作者因此避免了一場車禍。我不知道那個預言的是人還是神,在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卻不自覺地選擇了相同的方法。
放學後,我獨自一人走在新舊兩條公路的交界線上,那是人行道,新公路還未修好。就在此刻,前面一輛轎車迎而而來,後面的一輛摩托車不知為何衝到了新公路上。滿地泥濘,他又想回到舊公路上,抬起頭才發現我站在前面,旁邊還有一輛轎車。他慌了神,準備轉向。可是車還是向我疾馳而來。他仍在努力著,而此刻我已無路可逃,只有靜靜地站在那裡。空白的腦海突然出現了那串阿拉伯數字。我認真地數著,彷彿這世界上只有我一個人存在。待我數完,摩托車已與我擦肩而過。司機回頭衝我抱歉一笑,走了。
回到現實了,我不知道剛才是在夢裡,還是到了地獄,周圍什麼也沒有。但是,如果剛才我不放慢,直至停下腳步,也許我真的要到那兒去報到了。如果那摩托車司機也能及時放慢速度,也不會出現那個令人心有餘悸的場面了。
熱愛生活的人,請放慢生活的腳步吧。那沿途的美麗景色帶給你的不僅僅是愉悅的感受,還有對人生的思考,它甚至能避免某些災難的降臨。
今天在路邊的徘徊是為了明天走得更好!
放慢生活的腳步 篇3
國二作文 ,712字用頭腦的平靜來撫慰我狂跳的心,放慢前進的腳步
時間急速而又遲緩地靜靜逝去,請平穩我忙亂的腳步吧,讓悸動的心在時光流逝中漸漸平穩。
在一天的忙碌後,讓我擁有山丘般般永恆的寧靜;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讓我擁有天空般廣闊胸襟。
時間永恆,我們無法探知它的源頭,更無法預測它的未來,然而我們的生命卻如此短暫。
我不禁會問:人為何而生?為名,還是為利?為權,還是為勢?為光宗耀祖,還是為了流芳百世?這似乎有些深奧。的確,缺少了這些,人生也似乎缺少了它特有的追求,有的人為了自己的所謂目標,所謂的人生理想,用了畢生的精力,費盡心機,可結果,人們不得不發出“天下事不中人意者十之八九”的感慨?所以說,讓我們多些灑脫吧,在灑脫與淡泊中,也許我們的生活會多些陽光,我們也許會更有成就。
古有陶淵明隱逸田園,賞菊飲酒,淡泊名利,今有比爾的淡然卸職,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古有莊子的清靜無為,今有錢鍾書的靜守書齋,……
我們也許無法達到如此境界,但我真的想這樣:靜靜地體會休閒的藝術,看一朵小花,與朋友輕聲聊天,拍一拍安靜的小狗,對熟睡的幼兒微笑,看一看勤勞而慈祥的老父親,從一本書中選出幾行慢慢品味。靜靜地品味身邊的幸福,陌生人善意的微笑,朋友援助的雙手,甚至父母的“嘮叨”,老師的“責斥”,沒有人不擁有幸福,只是自己沒有發現罷了。
真正的文學大師,往往心照不宣地恪守一個真理:文學是比慢的藝術。生活又何曾不是如此呢?記得一位哲人說過:“當你意識到自己的呼吸時,你已領略了生活的真諦。”
生活在高速發展的今天,雖然充滿競爭,但不要忘了,一定在匆忙的奔波中,給自己的心靈留下一片寧靜的空間。
放慢腳步,細細體會,輕輕地品味,讓心靈在自己的空間裡漫舞。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817字本想起個合適的主標題,卻沒有找到。書名本身就是最好的—《活出生命的意義》。出版社把這本書的上架建議歸為“心靈、勵志”。
朋友送給我這本書之後放置了大概一年的時間,直到前些天才讀它。不免覺得應該早點翻看,可現在依然不晚。這本書至今已被翻譯成24種語言,銷量達到1200萬冊。我讀的這本已是國內2010年第1版的第15次印刷,這些足以證明這本書的價值。寫此篇文字,也是真的想把它再推薦給更多的朋友。一生中,每個人都有黑暗時刻,願我們都能在那時找到一點屬於自己的光亮。
書在開始的時候這樣介紹作者—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蹟。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全書只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集中營的經歷,第二部分是作者心理學專業上的“意義療法”,而第一部分的內容佔了全書的70%頁面。在我看來,那70%的經歷本就是一種“心理治療”,第二部分的“方法論”只是讓此書錦上添花。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不禁會思考,苦與樂應該只是相對的。苦,是沒有下限的。你感覺到的苦,都不是最苦的,因為總有比我們還苦的人,我們自己也總會遇到一次次打破自己極限的苦。書中第一部分快要結束的地方有這樣一個情景,受盡牢獄之災的人們終獲自由,可當有人問他們是否高興的時候,回答是否定的。作者說,他們已經喪失了感受快樂的能力。這是一個痛苦的結束,與另一個痛苦的開始,儘管這個痛苦是在重獲自由之後。而苦的對面,是樂。樂應該是有上限的,或者說,樂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種平靜。就像書中所說:對於回家的犯人們來說,最重要的體驗是在他們經受了那麼多苦難之後,除了上帝,他不再畏懼任何東西,那種體驗有著無與倫比的美妙感覺。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有與別人比較的心理,也經常看到別人身上的比較現象。如果把比較分為兩種,一種是往上的攀比,另一種是比誰更慘。向上的攀比多為讓別人認可自己,往下的攀比多為獲得別人的同情,後一種現象似乎更常見。這讓我想起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的片段,為了進入華府當傭人比誰更慘。這種比較的結果,往往是感覺自己更慘了,帶著一種悲觀情緒迴圈往復。如果真的需要比較的話,集中營的那種生活,不,那不應該被稱為生活,那種狀態應該是人類所經歷的極端之一。而弗蘭克爾用他的方式告訴我們,哪怕在最極端的惡劣處境中,“只要我們擁有自主選擇如何應對處境的自由,我們就不會一無所有。”
我們每個人都將有著屬於自己的人生旅程。路沒有平的,也沒有直的。苦難與幸福交替,人生起起伏伏再正常不過。書中集中營的經歷,其實不過是一段人生縮影。對於承受能力差的人來說,即便是和平年代的小波折,也有可能被壓倒。而這時—“我們要意識到,生命的意義包含著從生到死受苦受難這一更廣闊的迴圈。”在最絕望的時候,告訴自己,你是不可替代的,你有自己的責任—“意識到自己對所愛的人或未竟的事業的責任書的第二部分講述“意義療法”。意義療法的目的是幫助患者找到他生命的意義,最好的例證就是第一部分的內容。我特意在“生命之意義”那一小節的文章裡做了標記。作者說,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一輩子很長,隨時都是挑戰,每種挑戰都是一個意義,生命的意義實際上不是固定的,而是被不斷顛覆。所以,作者的意義療法認為,負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書中繼續闡述了“愛之意義”、“苦難之意義”、“超級意義”等內容,不再描述。
一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的所有內容都對我們有用。而是某一章節,某一段落,甚至是某一句話,能讓你讀到此處時眼前一亮!最後,還是想分享幾句印象深刻的話語作為結束: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
“我的初衷很簡單,只是想通過具體的事例向讀者傳遞一種觀點—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即便是在最為惡劣的情形下。”
“我們自己必須回答生活向我們提出的那些問題,而要回答那些問題,我們就必須擔負起生活的責任。”
讀《生命的姿勢》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619字《讀者文摘全集》—世上最有愛心的文字。這是暑假媽媽送給我的禮物。感悟母愛,感悟父愛,家庭的溫暖等……讀了這本書,我深受感動。
冰心奶奶說過:“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雖然這些文章中講述的故事都很平常,但是平凡中卻能見真情。
這本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感人肺腑,語言細膩流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篇我印象最深刻的吧。
有一篇《生命的姿勢》文章講述了一對夫婦是登山運動員,為慶祝他們兒子一週歲的生日,他們決定揹著兒子登上4000米的雪山。當夫婦倆登上2000米高度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突然狂風大作,雪花飛舞。氣溫陡降至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由於風勢太大,能見度不足一米,上山或下山都意味著危險甚至死亡。情急之中他們找了一個山洞躲避風雪。孩子在母親懷裡凍得嘴脣發紫,最主要的他要吃奶。母親喂一次奶體溫下降兩度,這樣重複著平常極為簡單而現在卻無比艱難的餵奶動作。當救援人員找到他們時,那位偉大的母親已被凍成一尊雕塑,依然保持餵奶的姿勢,她的兒子安然無恙。這位偉大的母親永遠離開了兒子,天底下最令人難忘的是母愛,它會伴隨我們的一生。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平時對媽媽大喊大叫,現在感到無比的羞愧,媽媽辛勤的培養我們,我們一定要懂得感恩。
讀了這本書,我認識到了知恩圖報,尊老愛幼,誠實守信。我想化成一縷清風,撫平媽媽額上的皺紋;我想化成一陣細雨,滋潤媽媽粗糙的雙手;我想化成一道陽光,溫暖所有愛我的人的心靈!
生命的詩情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2263字【篇一:生命的詩情讀後感】
《生命的詩情》這本書有很多的小故事,也分為好幾個部分。有一部分的標題,當我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決定先睹為快—活在珍貴的人間。
人的一生,可以視為漫長,也可以視為短暫。有人覺得人生很漫長,是因為他們對人生毫無計劃,而這種人只是一天接著一天混日子罷了。有人覺得人生很短暫,是因為他們對人生有著滿滿的計劃,對以後的人生充滿期待,覺得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用一生的時間是完全不夠的。但是我們也許不應該用時間的長短來衡量人生,而應該每天都活得有質量。如果我們每天活得都有意義,那麼即使明天就是生命的盡頭又何妨,因為你已經有太多的東西值得去回味了,人生已經充滿了意義,不會再遺憾了……
暑假的這段時間,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大事。無論是好幾架飛機的墜機事件,爆發的埃博拉病毒,還是雲南的地震,每件大事都牽掛著我們的心,因為已經有太多的人因為種種的事情離開這個世界了。這更讓我無法想象生命有多脆弱,人生有多短暫。
我要仔細地想一想,我的時間都去哪了?是否在過去的十幾年,我已經浪費了無數的一分一秒?我是否為我的人生制定了一份計劃?
其實之前我每天都毫無計劃,直到老師讓我們制定計劃表,我每天才會按照計劃表做事。可是說實話,有時候不會完全按照計劃表來做事情,可是久而久之計劃慢慢的變成了習慣,漸漸地改變不了了。
學生時代是人一生中知識積累的最佳階段。我們必須以“一寸光陰一寸金”的精神,努力學好知識,珍惜這大好時光。
這篇文章促使我能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按照自己制定的學習計劃紮紮實實、步步落實,與自己的實際行動對應,不做“口頭派”。“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篇二:生命的詩情讀後感】
很多事情都是靠人們口口相傳才傳播開的,所以人們也很相信和在意別人的看法。如果當別人都那麼說時,那也會覺得那就是事實了,但有時卻不能憑藉別人都那麼說來判斷。
在《流浪和流浪的人》中,別人都說“我”是“痴寶”,“流浪漢”是“強盜”。可事實上“我”是個親近人的孩子,流浪漢曾經是強盜如今已改過自新,而“別人都那麼說”給他們貼上了“痴寶”和“強盜”的標籤。只有當陌生的他們遇見時,才彼此溫暖著對方。
這讓我想到身邊的一個人,也是一個受著“別人都那麼說”困擾著的人。她是我的一個同學,她很普通,普通的外形,普通的成績,好像也沒什麼特長。她的人緣很糟糕。因為在認識她時,她被發現拿別人的筆,然後偷偷撕掉標記自己用。這讓原本就朋友不多的她,徹底沒了朋友。幾年了,她一直受同學的排斥,沒人一起玩,沒人聊天。雖然之後,她再也沒有幹過那種事,但時不時還是會被嘲諷。我和她即使沒有過結,也漸漸疏遠了她。因為別人都說她就是令人厭煩的人,她的這個標籤被牢牢地貼上了。她也會反抗,但因為她太普通,只能用老師的幫助來武裝自己。
一開始,我也覺得她很煩人,尤其聽了別人的宣傳之後,也覺得如今她無朋友的狀況完全是她自找的。在班上也一度無視她的存在,雖然沒說她的閒話,但也沒把她當做我的同學,她就如每天都在周圍的陌生人一樣。
但漸漸的發現她其實還是有優點的,沒有別人說的那樣討厭。有一次打掃衛生,打掃完地面還要倒垃圾。我最煩倒垃圾了,因為還要走下樓。我站在衛生角,看著滿滿的垃圾桶,愁眉苦臉,嘴裡還碎碎念“煩死了,這麼晚了,不想去……”“那你先回去好了,我幫你倒!”她從前面突然冒了出來。“啊……”怎麼說我和她平時也不熟呀,有些奇怪。但迎著她真誠的眼神,心裡一陣感動。“謝謝!”我笑笑,感激地說道。
她的形象立馬在我眼中提升了不少。後來發現她也挺愛幫老師的忙,跑辦公室很勤。很多同學並不承認她是課代表,而她也沒有糾結於這個職位。她其實不像別人說的那樣,如今我遇到她也會相視一笑。
“別人都那樣說”也不一定是事實,口口相傳中也不乏添油加醋,將一些小事無限放大誇張。有時是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但也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能因為“別人都那樣說”,而錯怪了一些人……
【篇三:生命的詩情讀後感】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因此,我們的世界有各種各樣的人生。
《生命的詩情》這本書,作者寫了自己親愛的人,寫了家庭的一些變故,以及自己希望改變的事情。對這些我並無更高明的解釋,只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與感悟。
我認為,很多時候當“我們愛的人,尊敬的人,離開我們走了”,我們才驀然驚覺地回過頭來,到記憶裡去不斷地回放他們的聲音,撫看他們的影像,而這一切體察和關懷的努力,都不應該成為我們追悼的夢,為何我們不從現在就關懷愛護他們,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當然,我們很難在改變一些事之後,立刻就發現很大的成果。這種立竿見影的事情在生活中並不鮮見。但是,如果用心去發現,用心去改變,一定會發現有所收穫,有所改變。而這過程或長或短,或快或慢,但必須要有耐心,不是所有事都是命運一開始就決定的,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的。所以,改變,需要時間,但它在改變別人的同時,也已漸漸地改變了自己。
在匆匆忙忙往前趕的生活中,我們不妨把目光放慢下來,放到一個一直無名的小蟲子上,一株普通的玉米上,一顆不知怎麼長歪了的胡楊樹上,我們看到了自己施加於這個世界的另一種意義上的“改變”。這些微小而偶然的“改變”並不服務於任何確定的生活規劃,卻同樣地經歷並影響著時間的流變。
生命只有一次,而且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們應該珍惜身邊的人,不讓他們受苦,多陪陪他們,可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之時,才想起身邊那些重要的人。同時,人生很美好,但也很殘缺,但只要我們勇於去改變,殘缺也會是一種美。
會做生意的狐狸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016字拋開那些個人文言文啊,職場小說啊什麼的不說,我最愛的,還當屬各類的動物小說了,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又要說是沈石溪的動物小說了。
為什麼喜歡他的動物小說呢?無他,原因有三:1。他所寫得動物小說,絕大部分是他親身經歷所得;2。他的文字不造作,讓人感覺很清朗;3。常用些犀利的語言揭示那些令人作嘔的真理,毫不拐彎抹角,令人印象深刻,又使人深……
最開始讀他的書,第一本就是《會做生意的狐狸》,同樣也是最喜歡的一本。講的是沈石溪本人青年時期剛剛下鄉插隊時的事:“我”在去往插隊住址的山路途中,捕捉到了一隻小狐狸,帶回往處後,用鐵鏈拴著。沒過多久,小狐狸的媽媽便尋至住處,企圖救回小狐狸。營救無果後,便用一隻價值上百的紅腹錦稚作為交換。而既不知狐狸狡詐又“貪得無厭”的“我”又向狐狸表達了繼續送紅腹錦稚才能贖回小狐狸之後,母狐果然又繼續送了幾天的稚雞。洞察了“我”賺錢不還狐的詭計之後,母狐不但不再繼續送稚雞,反而用往“我”家扔動物糞便,扔腐老鼠等方法報復,還抓走了“我”家養的幾隻孔雀,把“我”的生活攪得不得安生。無奈之下,“我”只得放回小狐狸,結果第二天,“我”就又得到了母狐的一番感恩—紅腹錦稚。
故事雖然簡單,但卻貫徹了最樸實無華的道理—與大自然的生存之道就是真誠待“人”,和平待“人”。不僅如此,這個故事中還體現了狐之機智,人之貪愚,讓人感受深刻。如此簡單的道理,用如此簡單的小故事呈現出來,難道沒讓你感覺耳目一新嗎?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石溪之聰明”了吧。我想,這應該也是沈石溪動物小說如此暢銷的原因吧。
還有一點,是關於我爸對沈石溪動物小說的評價的。有一段時間,由於我總是沉迷於石溪小說,我爸也曾去閱讀過。他說:這作者文憑不高,大抵也就初中水平。但描寫的事件離奇曲折,所以也有些看點,但於他來說,卻已經沒了意思。我當時就駁他,認為沈石溪雖然只有初中文憑,但憑其文筆,堪稱大師。我爸就也不再和我爭辯,只說,沈石溪那樣的作品,他也寫得出。我就因為這件事,在他身後嘰嘰喳喳了很久,非要讓他認為我的觀點是對的。這件事至現在也沒了後續。不過到現在,我反而有點認同爸爸的。但他的作品,仍是喜歡。因為不僅故事好,而且大多結局悽婉,使人垂淚。
實際上,現在再重溫家裡的那本《會做生意的狐狸》,我也已經覺得幼稚了。因為那本書是我一二年級時的讀本,還是注音版,早該在我的書架上“退休”了。但為何還儲存至今呢?於我,也還是個謎。
《生命的沉思》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398字麻雀,是人們常見的鳥類之一。然而,這種小小的生物骨子裡卻透出一種許多鳥類沒有的剛烈。它們,執著地嚮往天空,勇敢地追求自由,一旦它們被人們捕住,它們就會通過絕食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絕不會因為一點小利益而放棄它們的天空,放棄它們的自由。對它們來說,失去了自由,生命就沒有意義。它們,堅守著自己的自由和尊嚴,不願住進人們造的“囚牢”,儘管它再豪華舒適,麻雀也不為所動。對它們來說,藍天是最美的地方。它們,也絕不向人們乞求一點糧食,憑著自己的努力去掙得自己的糧食,當被捕時,就算人們給它們再美味的食物,它們也視而不見。這樣,即使麻雀最後死了,卻守住了自己的尊嚴。
小小的麻雀是這樣,那我們人呢?現在社會上,有多少人為了利益而放棄自己的自由和尊嚴?我們應該向麻雀學習就算再窮,我們也要活得有自由,有尊嚴,不受嗟來之食。自由和尊嚴都是寶貴的!我們不該為了金錢名利而放棄自己的自由與尊嚴!
這也是我對生命的沉思。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705字暑假裡,我讀了幾本書,其中有一本是《生命的故事》。
這本書是維吉尼亞李伯頓創作的,她是美國作家、兒童書籍繪圖畫家,她在這本書上花費了八年心血。這本書的出版產生了很大的反響,被人們稱為“華彩麗章的生命詩篇”。
這本書以五幕劇的形式,講述了地球上生命進化發展的故事。開啟書頁,一幅幅生動畫面的呈現,一段段優美文字的解說,幫我們穿越時空,走過了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全新世,走進了延續到今天的全新世,幫我們去感知在那些時代裡的各種鮮活的生命。從一個個大時代的演變,到人類出現的幾代人的經歷,再到人們經歷的季節的轉換、月日的更替、時日的變化,使我們有一種身在其中的感覺,感受到“我”、“我們”的存在。“春天的……草在變綠,溫柔的小雨催開早春的花朵。……羊兒們歡快地啃著新鮮的嫩草。……小溪邊,青蛙們在唱歌,唱著春天的歌。”生命的鮮活,美好的生命舞臺,無處不在、無時不存。
一路走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是:生命不管是堅強,還是脆弱,世界萬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理由。只要是生命,都應該視為可貴,得到尊重!同時,我也理解了什麼叫“適者生存”的道理。三葉蟲、恐龍等物種的滅絕,雖然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應該是環境的改變、生物鏈的斷絕。
這使我聯想到我們人類。我們人類在現在看來好像是無比的強勢,對動物能大開殺戒,對植被能濫採濫伐,而這不就是在破壞生物鏈嗎?這不就是在蔑視生命嗎?這樣下去,到頭來也將毀滅我們人類自己!
“生命的故事像一出永不謝幕的戲劇,常變,常新,永遠令人欣悅和驚奇。”我想,我們應該適應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注意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讓我們人類扮演主角,在常變中能夠常新,永不謝幕!
《生命的化妝》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580字我曾和大師林清玄一樣,覺得化妝就是在人的面板表面下工夫,再高超的技藝也是用在皮囊上,但是讀了這篇《生命的化妝》後,我覺得,我之前的認識是對化妝誤解,那是一種很隨意的瞭解,其實真正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這樣的化妝每一個人都需要。
這篇文章主要談論了化妝和寫作的問題,文中那位智慧的化妝師說真正的化妝和真正的寫作是一樣的。化妝有三層境界,最淺的一層就是在皮囊上下工夫,或者是早睡早起保持好面板。第二層是在精神上的化妝,多讀書,改變自己的氣質。第三層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比如擁有一個好心情,讓生命裡多一點陽光和燦爛。而寫作的三層境界是拙劣的文章是辭藻堆積,改變了作者原有的氣質。稍好點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人眼球。最好的文章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這個時候的文章就不僅是文章了,更是作家一部生動的生活史。
現在大街上濃妝的姐姐很多,可是最吸引人的還是那些舉止優雅,端莊的人,那些思想深刻,有自己見解和獨立思考的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氣質和對待生活的態度,倘若再有一副漂亮的外表,那就是趨近完美了。總是有的人雖然長相好看,但是沒有禮貌,也不會讓別人喜歡,這樣的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美。
生命的化妝,是任何人都需要的。想要畫好這生命的妝容,我想首先要樂觀,面臨巨大艱難時候,安之若素,對生活充滿感激,善於發現生活裡的美。多讀書,改變自己的氣質,我想那時候,自己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