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週年的變化相關作文20篇

改革開放40週年的變化 篇1

記敘文 ,1313字

改革開放40週年的變化—走進老人內心的世界

改革開放是1978年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改革的政策。如今已實行改革40週年,我們身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衣食無憂,可在40年前,我們的父輩母輩,他們生活清貧,過著吃不飽喝不暖的生活,不敢對好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有所期待,改革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的時代特徵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堅持的一項國策。

老人說:四十年前的中國人們穿衣服崇尚“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理念,那時人們穿衣顏色單調,以灰黑色為主,人們根本不敢穿稍微亮麗點的衣服,因為她們怕引來指責,由於當時生活水平有限,穿衣的數量也比較少,用當時的話講,人們的穿戴以艱苦樸素為主,其實還是當時供應緊張,在當時人們穿衣款式基本一樣,毫無現在的“撞衫”之說,因為家中兄弟姐妹眾多,穿衣也基本撿著哥哥姐姐穿過的衣服,縫縫補補後繼續穿,有時候一件衣服上會有十幾個補洞。聽老人講述過去的事情,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老人家裡的姐姐出門打工後,在過年回來後,給自己買了一件大衣,在當時買這件大衣,可以說是一個貧困家庭不敢想象的事,也基本耗光了大半年的工資,那件大衣在家中輪流穿戴,親戚鄰居也都來藉著穿……

在老人五六歲時,每天和鄰居家的小孩一起去上學,走十幾裡的路,每天天還沒亮,就被母親叫醒,去上學,到了上初中時,每天帶著一個星期的玉米麵饃饃,學校內都是各個村莊的同齡人,因為家裡貧窮,很多人幹起了偷盜之事,如果自己帶的玉米麵饃饃被偷了,也就意味著將要餓一個星期了,在一個星期之後回到家裡,也不敢提及這些事情,因為這隻會讓家裡人感到辛酸,無助……記得自己因為沒錢,在開學講課半個學期,自己還沒有書看,教室裡的窗戶都是用紙糊的,一到冬天就寒風凜冽,就算穿再厚也無法抵禦寒冷……上學下學的路程很遠,在家裡只有一輛自行車,還是破爛不堪的,父親還要騎自行車去勞作,在每天凌晨時,便要起床背上自己的東西去上學,到高中時候,家裡負擔不起沉重的學費,就退學了,外出打工……跟現在的孩子上學相比,那時候真的很艱苦……

當老人回憶起自己的兒時夥伴時,還是有無限的感慨,那時雖然很窮,但相互扶持,一起玩耍,一起上學,一起打工……在當時,家鄉的交通並不發達,沒有現在的柏油路,有的只是泥濘的土路,每回到了下雨的時候,路上泥濘不堪,到了下大雨時,每家每戶就不再出門,也就理解了所謂的“要想富先修路”,等到再大些的時候,村裡的人組織及修路,每家有能力勞作的人都出來到街上搬磚頭,修一條磚頭路,有鄰居家的小孩就會叫著我,光著腳在還沒有修好的磚頭路上跑來跑去,等到修好後,村裡的人都十分歡喜,等到天氣好了,會在磚頭路上閒聊,到了七點多的時候,村裡人基本都會把大門深鎖,憑藉著煤油燈簡簡單單的做個飯,就上床歇息了,那時候家裡沒有電視,只有收音機,也是為數不多的人家才有,到後來的村裡看電影,成了我們最期待的事情,每天在電影放映很早之前就搬著家裡的小板凳去佔地,在那時看電影成了我們最期待的事情了,與現在相比,雖然裝置差了點,畫質也不清楚,但我們收穫的快樂卻遠遠高於現在的孩子們……

說著說著,老人又不禁陷入了回憶之中……

改革開放40週年的變化 篇2

國二作文 ,1108字

改革開放40週年以來,人們的生活環境和方式都與以往不一樣了。現在人們不但生活水平提高了,在生活方式、消費觀念、思想等各個方面都有很大變化。

住房裝修大花費。有些人裝修一套新房要花上好幾萬元甚至更多,比五星級酒店還要豪華。

一家三口兩個衛生間。以前整個大院子共用一個茅房,早上起來排隊上廁所是常事,裝滿了還能倒進田中作為肥料滋養農作物。現在每家每戶都有衛生間不說,有的還在主臥裡再多裝修一個衛生間,可能是為了節省時間吧。

以前的時候,條件不好的地方,根本沒有電視機一說,只能在節日的時候熱鬧一下好多人聚在一起看大螢幕上的黑白電視。條件好一點的地方,一家人也只是有個一臺小小的電視機。但現在不一樣了,每家每戶都有一臺電視機是起碼的,大家庭一家兩臺都不嫌多。在家裡也可以裝一個屬於自己的小電影院,功能齊全的“家庭影院”已經進入很多家庭。

從前的步行生活到現在的以車代步,或許也是代表了一種改革變化。

以前的新衣服並不常見,一年最多也只有兩套新衣服,每年過年的時候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既有新衣服穿,還有壓歲錢拿。而現在新衣服隨時都可以買,零花錢在日常中有些父母肯定也是會給的。

手機放在身邊。現在擁有一部手機已不是有錢人的象徵。在現在這個時代,勢必是人手一隻手機的,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低頭玩手機的人,或者手拿著手機的人。手裡邊沒拿的,那一定是好好的揣在兜裡了。

有時候想翻翻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年輕時候的照片,卻屈指可數,甚至一張都沒有。那時候照一張相也是很奢侈的,而且照片大多是黑白照,不存在太多的顏色。現在的人進影樓、拍藝術照已屢見不鮮,大可以隨時去拍。也可以拿照相機自己拍,再拿去照相館,很快就可以洗出來了,還可以塑封,儲存很久的。

在那個時候請客似乎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往往這時候家中的主人會燒一大桌子好菜好飯來招待客人,而現在,在餐館請客的並不佔少數,雖然在家自己燒飯的也有,但也難免會嫌麻煩而帶領著大隊部去下館子。

除夕夜從來都是家家戶戶的團圓之夜,以前的一家人再忙也會千里迢迢趕回家與長輩團聚。現在的子女卻不一定都會趕回去,大多數都是工作原因。出門在外,身不由己。

休閒花錢買流汗。各種健身器材進入家庭,花錢買流汗方興未艾,雙休日各運動場館擠滿了人,不少人還買了“永久票”。

走出國門看新鮮。節假日外出旅遊成為時尚,假日期間的機場,火車站總是會有很多人。以前的時候,對於另一個村莊都很新鮮呢。時代越進步,似乎人們對於外界的渴望也越大了。

現在是2018年,改革開放過去已經40週年了,對於國家的發展,我們還要更加努力的學習和進步,為國家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變化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825字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變化,中華名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東方。每每家裡有客人,談的最多的話題就是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人民息息相關的吃住行的滄桑鉅變。

吃,從定量到營養;住,從簡陋到舒適;性,從體力到便捷。國泰民安,幸福美滿。

吃,因‘名以食為天。’從‘吃’的變化中,可以反映出社會的變遷。六七十年代,不管買什麼都要用票證。如買糧有糧本,買油,肉,煙,糖,棉布,線,自行車,縫紉機等憑票證。那時能吃上一口肉,簡直是神仙生活,而且很愛吃肥肉。

住,因為‘安居才能樂業’。想想以前,城市裡大多數人住的都是平房,房的局的房或者單位分房,有的還是租房住,自來水,廁所都是公共使用,特別不方便。洗澡要到洗澡堂去,洗澡堂也是大的工廠才有。而如今,高樓林立,每家都有一個廁所,洗澡間,自來水也是自己獨用的。房的變化,都是改革開放給我們每個家庭帶來最大實惠—居有。其所,安享人生。

行,首先看到的是道路平坦,交通便利。想想以前,那時的國道也是坑窪不平,塵土飛揚,雨天積水。以前,出遠門或去旅遊,不僅路上顛簸,交通不便。而現在,坐車一次比一次舒服,一次比一次快,一次比一次風景優美,路是越修越好。改革開放40年,公路建設取得了跨越式地發展,尤其是告訴高速公路,1989年到2015年底,路網密度已接近發達國家,2018年又新增高速公路5000公里。現在是村子連國道,國道連高速,遇山鑿洞,遇河架橋,道路四通八達,已形成了以鐵路為骨幹,公路、水路、航空組成地出行網。土地荒山,如今荒山已被鬱鬱蔥蔥地綠色植物覆蓋。道路兩側綠化錯落有致,色彩雄厚,簡潔明快,真的是美不勝收。

吃、住、行真是今非昔比,改革開放,老百姓不僅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方式、消費理念、思維方式等等方面都發生了可喜地變化。我們要感謝偉大的祖國,感謝共產黨。

生活在如此美好的時代,這種幸福,安定,和諧的局面,我們要倍加珍惜!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作文 篇4

高一作文 ,890字

改革助開放,揚帆再起航

—我看改革開放

這雖是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經貿大繁榮,人文大交流,資訊大流通是這個時代的特色;但卻是一個革舊迎新的世界,大發展,大調整,大變革是這個時代發展的動力。

在這個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的時代,雄偉的東方之獅—中國正以昂揚之闊步走在改革開放的大道上,用似洪鐘的巨吼,奏響了改革開放的新篇章。

金線出雲天

如果說一九七八年以前的中國是被濃雲籠罩的話,那麼改革開放就是一根穿雲而出的金線,不僅為黑暗的時代帶來了光明,也為迷茫的社會帶來了奮鬥的目標與希望。改革,在小平同志的帶領下,由試點推至全國,由經濟推至政治,由城市推至農村。改革,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由空談到實踐,由個人到集體,實現了質的飛躍。正所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改革開放正是那場知時節的好雨,給久旱的中國大地帶來甘霖。

滄浪震天地

逐步踏上正軌的改革開放如脫韁的野馬,肆意奔跑在中國的版圖上—東南沿海有它引頸長鳴的雄姿,西北內陸有它風馳電掣的身影,東北雪原有它飲水嘻戲的掠影。所到之處,高樓拔地、永珍更新,人們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擁抱社會,面對生活,迎接挑戰。洶湧三峽,巍峨大壩傲立江面,為半個中國解決用電難;珠江三角,港珠澳大橋蟄龍般橫臥南北,實現天塹變通途;璀璨上海,亞太經合會議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大活力……“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改革開放這朵巨浪在四十年間震天動地,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揚帆再啟程

從懵懂少年到成熟壯年,改革開放這位雄姿英發的巨人站在了新時代的起點。正是飽含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與歡聲笑語,才讓巨人的選擇更加艱難。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口號始終牢牢銘記在黨和人民的心底。縱然前路未知,但勇闖敢拼的精神和激情從未曾減少半分。“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新的時代,更需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向世界展示一個更包容、更奮進、更穩重的大國形象。

改革非一人之力能完成的,開放亦非一朝一夕能實現的,要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要十四億人攜起手來,守望相助,朝著既定目標共同努力。風正一帆懸,改革開放的巨輪必駛向成功彼岸。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 篇5

高三作文 ,890字

改革開放之大國崛起

—我看改革開放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改革開放,見證著中國的大國風範,王者姿態!

改革開放之溯源。

“改革”一詞由來已久,自春秋戰國時就已被韓非子提出,《國語鲁語上》中就有:“改革,以更功具,以新政要。”就是要用改革來革除舊的生產工具,更換進攻所用的器具,以創新政治綱領,用改革來促發展。

那麼,時隔兩千多年,改革一詞,從未褪色,它演繹了一代又一代王朝的興衰。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變法,俄國亞歷山大二世農奴制改革,日本天皇的明治維新……不計其數的改革都促進生產力的極大提高。那麼,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仍然以高昂的激情來對待中國的改革開放。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被賦予了新時代的意義。至今日它仍是一個閃光點,廣泛應用於中國的實踐中區,改革開放歷史已經久矣。

改革開放之幾多滄桑。

中國於1978年提出改革開放,以革除舊的生產關係,促進新動力,新時代的到來。但改革開放曾一度進退維谷,停滯不前。當時,中國處於計劃經濟體制,當改革開放提出要面向世界,面向現在,面向未來,發展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市場經濟體制。國內的一些頑固派堅決反對,他們用保守的眼光看問題,不願敞開國門,不願與世界交流,並以高壓態勢提出要打倒這股開放的勢頭。但中國的改革開放是順應社會潮流的,是難以阻擋的,如同春起之苗,以其迅猛之勢突破舊的囹圄,開拓新的發展道路,最終鑄就了中國的新輝煌。

改革開放之勝利曙光。

經歷了幾多滄桑,中國人民終於迎來了新的篇章。中國在改革開放之中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G20峰會在杭州的成功召開,一帶一路建設譜寫著新時代中國的絢麗多姿,亞投行的建設彰顯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眾多非洲鐵路的援建凸顯著中國之大國形象,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向我們展示了中國迅猛的發展勢頭。是的,改革開放使中國這頭獅子覺醒,它就屹立在亞洲的東方,發出震耳欲聾的怒吼,中國改革已使中國崛起,使中國傲然立於世界之巔!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改革開放,一路輝煌!

我看改革開放40週年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578字

彈指一揮間40年匆匆過去,不知不覺間,我們的國家竟變化如此之大。

科技精彩生活。當阿爾法狗和何潔進行的人機大戰中機器人戰勝了圍棋大師的時候,我們就見識到了我們科技的力量。正是因為改革開放的正確引導,我們的科技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除此之外,在上海第一輛問世的無人汽車也大大證明了我們科技力量的強大。改革開放譜寫了中國科技發展的新篇章!

智慧便利生活。從前的四大發明是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而如今我們的新四大發明是網購,掃碼支付,高鐵,共享單車。據媽媽說,從前生活條件很差,東西也不充足,而如今在網上天貓超市,我們不出門便可以買天下。還有在大街上遍佈的共享單車不僅為我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還大大解決了環境汙染的問題,真是一舉兩得!

政策改善生活。改革開放後,國家領導人著手管理農村,努力向全面小康邁進。上一次過年回媽媽老家,我的確嚇了一跳,不要說沒有獨立的衛生間,就連公共的衛生間也只是由普通的磚隨便搭建而成,但是,在今年再次回到老家時,土矮的農村房屋不見了,大姨說:“國家體諒老百姓,實現房屋拆遷,現在家家戶戶都可以住上小高樓啦!”再看看城市裡,不僅有小高樓還有別墅還有大廈,各種美麗的房屋讓人目不暇接!

飛一般的40年過去,中國從艱苦卓絕的落後時代跨越到先進領先的新時代!我相信只要我們小小少年努力學習,中國會更好,改革開放的成果更會讓人驚歎讚揚!

改革開放40週年 篇7

國二作文 ,743字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40年的改革開放,40年的風風雨雨,不知不覺40年悄然過去。

翻開泛黃的古書,“隴中苦瘠甲天”,自古以來,甘肅就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隴南市貧困程度之深,貧困面之大可見一般,正因如此很多專家曾經評價過隴南市“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

從1986年開始,國家將隴南市6個縣列為國家貧困縣進行扶持,開始了隴南市扶貧開發歷程。如今隴南市扶貧開發一組,共30多個年頭,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歷史座標邊上回望過去,隴南市扶貧開發取得了顯著成效。

每當學校升國旗時,總會不由自主的肅然起敬,隨著高亢,振奮人心的國歌響起,那鮮紅的五星紅旗徐徐上升,看著那徐徐上升的一團火紅,彷彿看到當年紅軍在甘肅會寧宣佈長征勝利結束場景,不由自主的為此感到自豪。

我出生在隴南的一個山村,我總是喜歡年過古稀的爺爺跟我講隴南改革40餘年發生的事,爺爺說我們以前住的這個山村,窮山僻壤,人們住的都是泥土做的房子,不堅固,有時候甚至會漏雨,每家人都有好多的孩子要養活,飯根本不夠吃,窮的更別想讓孩子去學校了,說完這些,爺爺語重心長的嘆了一口氣,我本來還想多問一點,結果爺爺卻在炕上睡著了,還有時候打兩聲呼嚕。

如今,隴南市扶貧開發已走過40多個年頭,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歷史上。回望過去,隴南市已經開發了許多扶貧政策,從當初的貧窮社會奔向了小康社會,從當初的泥土房都變成堅固的水泥房,從當初的沒錢上學到現在的每家孩子都能上學等等……這些政策的實施讓隴南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改革開放在不斷奮進,而我們也要深入貫徹的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改革開放40週年 篇8

高三作文 ,170字

青年更要有自己的世界範,當代小生王源是聯合國青年代表,他站上國際的舞臺,代表世界青年發聲。他常說,叫醒我們的不只有鬧鐘,更有夢想。當代青年要有理想,要有長遠的目光和廣闊的思維,展現出中國青年的世界範。

夢想會指引我們,從傷疤裡綻放光芒,長出翅膀,即使流盡鮮血,也在所不惜。當代青年應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爭當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中流砥柱!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我為祖國點贊 篇9

國二作文 ,619字

一直都覺得作為80後是幸運的,因為我們的成長也正是中國飛速成長的年代。

我出生於西南大山深處的農村,30年前家裡面還有幾個月是要靠土豆紅薯來度過;30年前父母的衣服上是一層一層的補丁;30年前家裡面一週能吃一次肉,去菜園子裡拔蒜苗高興的唱著歌,村裡人就都知道那天是可以吃肉的;30年前父母種地全靠肩挑背扛……

30年後的今天,家裡糧食每年都有結餘;30年後的今天,衣櫃裡整整齊齊的掛著的全是鮮豔時尚的衣服;30年後的今天,家裡追求多吃蔬菜,健康生活;30年後的今天,父母依然種地,但是基本實現機械化……

生活在中國最好的時代,父母努力的將我們培養出來,讓我有幸能夠進入大學,走出農村,走上這三尺講臺,能夠為改革開放大發展中的中國獻上自己的一份力,能夠在這發展的浪潮中推動一把,是我莫大的榮幸。站在三尺講臺,我更能感受到祖國和社會的發展,現在的祖國,現在的社會越來越重視教育,全社會都在努力的為青年學子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如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高中學子學雜費的減免,對農村貧困學子的大力支援……高速更新的資訊,豐富多彩的各類圖書,寶貴的各類資料,各種各樣的課內外活動……讓學生更加地能夠實現全面發展。

祖國四十年努力拼搏,四十年滄桑鉅變。改革開放,使祖國越來越好,越來越有國際話語權;改革開放,使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越來越能夠安居樂業。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我為祖國點贊!

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祖國的明天會更好,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富!

改革開放40週年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974字

時光荏苒,流年似水,轉眼間,祖國已經度過了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而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

當年鄧爺爺在1978年計劃發展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全國改革開放,經濟特區的設立,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這是多麼不平凡的40年,四十年間,經濟騰飛了,教育也成長了,中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奔向小康,國家的人才不計其數;科技水平大大提高,經濟繁榮驚歎世界;旅遊景點遊客擁擠……這些變化接二連三地發生在我眼前。

改革開放前,農村居民生活條件差。穿著可謂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只見一件衣服的領子泛黃,還帶著微微的褶皺。口袋露出一個大洞,簡直是衣衫襤褸。不僅穿不暖,人們更是吃不飽。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可當時人們缺少食物,身陷飢餓的沼澤無處求救。一年到頭分的糧食都不夠吃,也沒有錢,連米飯都吃不起,真是苦不堪言。

以前小朋友們上學都要經過坑坑窪窪的小路,小路很滑,一不小心就會撲向泥潭的懷抱。走了許久,只見一個破破爛爛的小房子,這就是學校。上課教室十分窄小,光線十分昏暗。學習的桌子都是用長長的木凳作的。同學們拿出筆和粗糙的紙,因為那時的條件艱苦,沒有豐富多彩的文具,更別提文具盒了。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市場商品的逐漸豐富,人們開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費模式,穿著更加講究舒適大方,服裝變得豐富多彩,並日趨(qū)成衣化。各種皮鞋、旅遊鞋、休閒鞋等,不但樣式新穎,而且穿著舒適,普遍為農民所接受。

食品也漸漸的深入人心。糧食供求走向市場,糧票消亡成為歷史的必然。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於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如今卻威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路也越變越好,以前那坑坑窪窪的小路已經變成一條條水泥公路。原來的交通工具全指望兩條腿,而現在,有了自行車、汽車、火車、飛機……外出旅行方便多了。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第一要務”,再到科學發展觀,執政理念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豐富,中國人民基本上實現了小康社會,正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鬥。讓我們的祖國騰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