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石工的腳步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搬石工的腳步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93字

作為一個學生讀書是少不了的,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見識,增長我們的知識等。有句話叫“書中自有黃金屋”嘛,那書裡的“黃金”不就是一篇篇文章中的道理、優美詞句嗎?這次我主要想說一篇文章給我的啟發,它是從《中學生作文全選》中看到的一篇叫《搬石工的腳步》的文章。

首先說內容,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去爬泰山,爬不動時看到一個搬石工仍很快的揹著石頭往山上爬,問其緣由,搬石工說:“你把下一個臺階當成目標,一直往上爬,就會到達山頂了。”小朋友得到啟示並爬上山頂的故事。

故事內容很簡單,道理也很簡單,就是告訴人們不要好高騖遠,目標需一步步達成,不可能一步登天。但就是這淺顯易懂的道理卻幫了我許許多多。

有一次,家裡要來親朋好友,父親要和他們一起回來,這就需要我收拾屋子。我把被子疊好,把地打掃乾淨,把床單弄整齊……我忙啊忙,累了,於是便想:“這樣也行了,差不多了。”可是我突然想起那個搬石工,我就這點小事都做不好?於是我把收拾下一樣物品當作目標,終於收拾完了,晚上也得到了爸爸的誇獎。再有一次,作業堆得像一個小山包,當時就想退卻,可這時又想起來那個搬石工,於是便把每一份作業當作目標,做完後我都有些不相信竟然做完了。還有一次是幫爺爺往地裡拉糞,拉了幾車就累得不行了,便不想幹了,但這時又想起那個搬石工的腳步,於是把下一車當作目標,終於幹完了。

這樣的事很多,不一而足,但這個搬石工讓我學會了不要好高騖遠,要堅持不懈,我要感謝搬石工。這就是這篇文章給我的啟示、感悟以及幫助。

扶桑木下的腳印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54字

最近,我讀了我國第一代科幻小說家—劉興詩爺爺的科幻小說《扶桑木下的腳印》這本書。這本書講了三個故事:《扶桑木下的腳印》、《美洲來的哥倫布》和《失蹤的航線》。它們都是以劉興詩爺爺考古之旅為中心線索展開的。讀了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在這三個故事中,最吸引我的是—《美洲來的哥倫布》。故事主要講了:在英格蘭北部的苔絲蒙娜湖畔,一個小男孩—威利,偶然之中,在泥炭沼裡挖出一隻形狀古怪的獨木舟。後來,有學者認為這是印第安人的獨木舟,但他們武斷地認為威利在騙人,因為印第安人的古船不可能到英國。長大後成了水手的威利不懼信奉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的恐嚇和阻撓,決心用確鑿的證據證明印第安人可以乘獨木舟橫渡大西洋。於是,他乘坐完全按古獨木舟樣式的小舟,攜帶少量食品和薩爾凡多博士送的上面刻有“信念、勇氣、耐心”的魚叉,開始了海上漂流,最後他成功了。

威利的成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期間他經過了很多磨難:糧食耗盡了,就用魚叉叉魚吃;在暴風、海浪把威利和他的獨木舟分開的生死關頭,他充滿信心,耐著性子,尋找一切機會,付出百般的勇氣,終於找回了自己的獨木舟。他憑著勇氣、信念與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抵達了蘇格蘭海岸,用事實擊垮了種族主義者,他這種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

在我們學習生活的道路上,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險阻甚至挫折。但我們也應該像威利那樣有信念、勇氣、耐心、頑強的毅力去戰勝一切困難,為把理想變為現實而奮鬥。這就是我從威利身上得到的最大的感悟。

金色的腳印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07字

這個學期,我學習了一篇發人深省的課文《金色的腳印》。

在童話和寓言的故事中,狐狸往往與“狡猾、奸詐”這些詞緊密相連,而這篇課文中的狐狸是慈愛的,它們和人類父母一樣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課文講述的是正太郎抓到了一隻小狐狸,它的父母千方百計地想救它。正太郎與狐狸們慢慢熟悉了,還給它們送食物。一次正太郎遇到危險,狐狸爸爸媽媽救了他,正太郎感動極了,把小狐狸送回了山裡,狐狸一家終於團聚了。

學完這篇課文,我忽然想起了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事:我的一個朋友抓到一隻很討人喜歡的小鳥,紅紅的小嘴,金黃色的羽毛,非常可愛。朋友也是愛不釋手,將它裝在籠子裡,掛在窗臺上。小鳥自從被關在籠子裡開始就一直不吃不喝,無精打采的,朋友也就漸漸忘記了它。

一天晚上,朋友起來上廁所時,無意瞥見了窗臺上的小鳥。冷清清的月光下,孤零零的小鳥呆呆地望著遠方。忽然,小鳥變得歡快起來,不停地“吱吱”叫著。只見一隻大鳥飛過來,落在籠子上方,警惕地掃視著周圍,朋友趕緊躲了起來。大鳥見周圍沒有危險,就嘴對嘴地給小鳥喂著什麼。朋友這才發現大鳥嘴裡正銜著一條不斷扭動的蟲子。喂完食,大鳥便開始用力地扭咬著竹製的籠子。

待大鳥離開後,朋友迫不及待地衝出來看:天哪,籠子的幾根欄杆已經快斷掉了!

這兩個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但是現在的人為了錢還在獵殺和傷害動物,我想向他們說一句:“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都有感情和生命,不要再傷害動物了,讓我們大家和睦相處吧!”

放慢生活的舞步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11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我也不例外。我的愛好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讀書。閱讀,不僅豐富了我的業餘生活,讓我增長了知識,也讓我明白了許多地道理。

這個寒假,我又讀了好多的書,其中有一篇文章叫做《放慢生活的舞步》,讓我印象十分地深刻,我也非常地喜歡這篇文章,同時也為作者感到無比地傷心和難過。在她身患絕症後,她對生命的無限渴望和對生活的留戀,深深地觸痛著我的心。當她知道自己來日無多時,想到要放慢腳步去細細地品味生活,多麼地傷感。

現在,科學技術飛速的發展,我們也在努力的奔跑著,去追趕這快節奏的時代。回頭想想,我們每天都在忙碌地生活,忙著上學、放學,忙著做功課;爸爸媽媽每天忙著上班掙錢,好讓我們能有一個相對好一點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可我們都忘了,在這樣快節奏的節拍下,我們錯過了身邊好多美好的事物。

你還記得細雨濺在地上的聲音嗎?你還記得太陽剛剛升起時的樣子嗎?你還記得夕陽西下的美景嗎?你還記得溪水流過田間的美妙嗎?你還記得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時的美麗情景嗎?你有多久沒有去仔細地欣賞這些了呢?你有多久沒有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野外郊遊了呢?你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為自己規劃一下自己的人生呢?是不是加快的步伐,帶走了我們好多地美好瞬間呢?

那好,從這一刻起,讓我們放慢生活的舞步,仔細聆聽大自然的聲音,用心感受人生中細微的美,慢慢享受這五彩繽紛的生活吧!也只有放慢生活的舞步,才能更好地品味人生,欣賞人生旅途中的每一道風景。

金色的腳印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651字

《金色的腳印》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它的作者是日本作家椋鳩十。這篇文章給我帶來很深的感受!

大致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主人正太郎的傭人捉來一隻小狐狸,小狐狸每天不吃不喝。心裡總想著自己的父母,悲傷極了。正太郎也為此為小狐狸傷心,但小狐狸的父母卻沒有為此放棄,他們想方設法救小狐狸,他們最後便住在了正太郎的家中,日復一日,狐狸們便和正太郎熟悉。正太郎時不時還會給他們一家三口喂些吃的,一天,正太郎放學回到家中,得知狐狸被安田生給帶走,便急忙去找,但途中發生意外暈倒了。狐狸一家最後救了正太郎,從而報恩。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感受。正太郎是一個善良的人,因為他也有一顆愛動物的心。因為他也會給狐狸們吃食物,不會虐待它們。而且狐狸們最後救醒了正太郎,說明動物也有一顆知恩圖報的心。從這我明白了人和動物應該和諧共處,人類不應該去虐待動物,要愛護動物。動物是我們人類最忠誠的夥伴。

這讓我我想到了我的一隻小狗——妞妞。它是一隻母狗,樣子很可愛。但它不是我親手養的,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遇見的。那個夜晚,我冒著風雨走到回家的路上,走到公園旁時,發現草叢中有一隻被主人丟棄的小狗。我把它放在懷裡,抱著他那肉乎乎的身體走回家中。到家後,媽媽說:“這是什麼東西?髒死了!”我把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便讓我領養了這隻狗,我高興極了。在那之後,我高興時,他便和我一起高興;我傷心時,他便一直在我身邊安慰我。從此它便成為我的新夥伴了。

人和動物應該和諧共處,這也是一種溫暖的友誼!

跟緊時間的腳步——讀《三顆枸杞豆》有感 篇6

讀後感 ,834字

讀完《三顆枸杞豆》這篇文章後,我感慨萬千: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多少人因虛度光陰,最終一事無成。就像文中的“三叔”,直到走到生命的盡頭,才恍然悔悟。可惜太遲了,時間好比東流水,只能流去不能回,如果你沒有跟緊時間的腳步,就再也追不上它了,正如陶淵明曾說過:“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在上帝給予的有限時間內,有人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有人卻仍舊碌碌無為,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看你是否會珍惜時間。高爾基說過:“時間最公平合理,它老少無欺,從不多給誰一份。勤勞者能讓時間留下串串果實,對懶惰者,時間給予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人生如酒,用奮鬥來發酵才會醞釀出甘甜醇美的滋味;人生如玉,用拼搏來打磨,才會放射出璀璨絢爛的光輝。

許許多多有成就的人,無不是因珍惜時間而取得成功的,他們用加快人生節奏的妙法度過了青春歲月。許廣平在回憶魯迅說:“他常常一點一滴地積累時間學習。成天東家玩玩,西家坐坐,是他所最怕的,如果朋友在他工作時來談天,他都會毫不客氣地說:‘唉,你又來了,沒有別的事好做嗎?’魯迅把時間當作生命,他說:‘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生命。’”正是他這種視時間為生命的態度使他抓緊每分每秒來學習,才成為了當時最著名的作家。同樣,醫生在搶救病人時,爭分奪秒就是從死神手裡奪回人的生命;熊熊烈火中,消防隊員早一分鐘衝上去,就能早點阻止火勢的蔓延;奧斯托洛夫斯基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珍惜每一分鐘,為後人留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名著。

有的人常抱怨:“今天怎麼過的這麼慢?”“唉,待會再學吧。”孰不知人生是短暫的,如果不抓緊,它就會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這樣一天一天的度過,生命的價值就在一點一點的減少。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在個體生命的短暫歲月裡,我們不要像“三叔”那樣,在走到人生盡頭時才恍然悔悟,而應該跟緊時間的腳步,

抓緊大好青春時光,努力學習,勤奮工作。記住:人生如一本史書,只有在書上寫下內容,才會給後人留下更多的痕跡。

做人的第一步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183字

要成就大事業,就必須先學會做人,我們進學堂的第一天,老師就諄諄教導我們要學會做人,更要學會做遠都一個好人。我們的一生永遠都離不開做人這個話題,縱使一些文化名家,他們在我們煙瘴,儼然是一位大家,但也逃不開做人這個話題。

惲代英曾說過:“我們不要只知望遠,不知望近,我們不要只知力學,不知力行。我們真要做人,我們應當注意做人的第一步。”一步錯,步步錯,一個號的開始決定著一生,正確看待做人第一步,殭屍我們第一件要做的事。

許多青年都認為,做人第一步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但是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難道就能學會做人了嗎?那麼如果你今天自信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就不能做一個好人嗎?真的就不不能做一個好人嗎?真的就不能做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人了嗎?

也有人說,要希望做人,我們就只有從今天起不做壞事,我不否認這樣的觀點,但是,你說從今天起不做壞事,你就能不做了嗎?有些時候,你明明認為做的事沒有錯,但是卻有人因你做的這件事而受到傷害,那麼這樣的事算什麼,算是好事還是壞事?有些人,為了自己的生計,為了家人的生活,不得已去爭奪飯碗,搶奪權利,貪戀權位。他們做的壞事,都是不得已的,都並不是出自自己的自願的,你能夠保證有一天你不會為了自己,為了家人而不得已做出自己身不由己的壞事來嗎?

社會的輿論往往都是尖酸的,刻薄的。當然,這其中可能還包括我們自己,那我們換個角度想一想,有一天,我們自己被社會輿論批判,而我們不認為自己做的事是錯的,我們的內心將做何感想。我們要做人,決不能因為我們不覺得做了壞事,或者沒有法子的做了壞事,便原諒自己。我們要做人,必須有定力和自制力。有些壞事不去做才好,才能做一個正直的好人。

所以,做人的第一步,不是去樹立正確遠大的人生觀,也不是剋制自己從今天起不做壞事,我們要學會怎樣教自己做事,然後真正的且永久的能夠不做壞人。

要學會做人,我們就必須讀書。不讀書,沒有文化,那麼將來也就是沒有辦法貢獻社會,那麼作為一個人的價值將會削減。但是,我們也不能把讀書當作全部,光把握書中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來戰勝惡社會,為人類貢獻。倘若不能夠奮鬥,抑或不能夠克服惡社會,那縱然你是滿腹經文,你讀的書只能用來助紂為虐,以討得自己一口飯吃,那麼讀書何用?

作為真正的有志青年,我們應該有我們自己的驕傲,自己的立場。作為一個知識青年,我們應該最明白人如何寫,如何做,堅守自己的信念,不為利益所誘,才能夠達到你做人的目的。

出了讀書外,我們還要在實踐中尋求新知。應用我們在書本中學到的知識,尋求我們未知的知識,學海無涯,光憑我們現在的知識,做事情一定會遇到困難,在遇到困難時,我們也許會懷疑我們所學的知識是否正確,也許會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磨難。我們應思量改變行為或者是克服困難,這才是我們應思考的問題。

所以我們真要學會做人,應該注意做人的第一步。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530字

最近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名叫《滴水穿石的啟示》,它寫了太極洞內的奇觀,並引用了三位古人,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的例子告訴我們:做事情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能有所成就,實現理想。

放下課本,我深有感觸,水滴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最終滴穿了堅硬的石塊。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如果人們都有滴水穿石的精神,還有什麼事做不成呢?

王羲之小時文才並不出眾,但他立志一定要把字寫好,他總是鼓勵自己:只要我能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寫出像張芝一樣的草書。他常年在池塘邊洗刷筆硯,天長日久,洗刷筆硯的墨汁,把池塘都染黑了。正是因為王羲之長年練字,才使王派書法別具一格。王羲之也因此名垂青史。

在我家,有一位“閱讀狂人”,他就是我的哥哥。他從小就喜歡閱讀,堅持每天讀書一小時。他博覽群書,看書時又非常的入迷,日積月累,知識就變得非常豐富,才智也遠遠超過了同齡人。

我又想到了自己:補補這個,補補那個,但學習總得不到提高。因為在補習的時候我不能專心致志、堅持不懈地做下去,造成了我“拆了東牆補西牆,拆了西牆又補東牆”,永遠補不完,也永遠學不好。想到這兒,我好羞愧。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像水滴一樣,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地對待學習。將來,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石縫間的生命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503字

假期裡,偶然在雜誌上看到一篇散文《石縫間的生命》。它是當代著名作家林希的作品,用蒲公英、野草、山花等渺小的事物作故事的主角,描寫了它們在不毛之地的石縫間,靠自己的拼搏,怒放生命的火花,最後令作者震撼的故事。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從而才能錘鍊自己,彰顯自己,最後完成自己,昇華自己。”作者的筆觸讓我陷入深思,石縫間的生命不就是厄運中頑強的人們嗎?

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立志要寫成一部史書《國榷》,歷經數年心血,50多歲終於完成原稿。可是一夜之間,《國榷》被小偷偷走,他多年來的願望一下子破碎,心跌入深淵。可過了幾日,他又從痛苦中掙脫出來,撰寫了一部更為完美的《國榷》。從此,談遷名傳青史。看哪,他正是如同石縫間的生命一樣,頑強,拼搏,崇高。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袁牧的詩詞—《苔》,同樣讚頌了微小生命的強大。雨後不起眼的青苔,沒有人去讚美,它們仍然要把自己最美的瞬間,留給大地。這時,想起以前總怕困難的自己,我不由得感到絲絲愧。

“人生下來,不是為了拖著鎖鏈,而是為了展開雙翼。”當憂慮和痛苦來臨,不要膽怯和逃避,或許你也是生活的強者!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612字

近期,我們學習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她像一位無聲的老師,給予了我深刻的啟迪。

齊白石老人堅持不懈,科學家愛迪生孜孜不倦,醫藥學家李時珍披荊斬棘……他們用信念去追逐夢想,用生命去造福人類,這鍥而不捨、捨生忘死的精神震撼著我小小的心靈。

還記得史學家談遷嗎?他自幼立志編寫一部詳實可信的《國榷》,因此經歷了20多年的奮鬥與6次修改。這時,厄運降臨了,在書稿付印前的那個夜晚,小偷將《國榷》盜走,從此下落不明。體弱多病的談遷雖傷痛欲絕,但他仍頑強地站了起來,親自前往北京尋逸聞,終日奔波,奮筆疾書,又經過幾年的奮鬥,談遷終於完成了更完善的新《國榷》,從此名垂青史。

“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從這句話中,我聯想到了我自己。記得四年級的新學期,我們學習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坚持寫日記。”看著《魯迅全集》那引人入勝的文字,我熱血膨脹,買了一本精美的日記本,即興就寫了一篇。可第二天、第三天……時光流逝,我日記本上的字數漸漸減少,最後厭倦了,索性擱置到了書櫥的角落。如今,那本日記本仍陳設在那,已蒙上了一層灰,封面上的那隻小貓似乎抖動著鬍鬚在責怪我:小主人啊,有志者事竟成,你怎麼忍心拋棄了我?現在每當我看到它,心中就無比羞愧。所以,我決心將寫日記的習慣堅持下去。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在生活和學習中,牢記這句名言,才會通往成功的大門。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760字

近日,我學到了《滴水穿石的啟示》從中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當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時,都要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做好人生中的每一件事,命運才會還你一個精彩的結局。

《滴水穿石》主要敘述了在一個環境潮溼的山洞裡,一個水滴和小石塊的故事。小水滴在一刻不停的打磨著石塊,從而使小水滴的力量越來越大,小石塊的力量和固體的頑固變得越來越弱,結果,因為小水滴的艱辛付出與汗水,這個小石塊才會被“征服。”

世界上也有許多名人在創作發明上付出許多,當然,也會收穫許多。安迪生在不斷地研究探索發明了電燈泡,救回了母親的生命;萊特兄弟在不斷地思索觀察發明了蒸汽機,是輪船、火車有了這項發明,變得更快捷,更方便;貝爾在不斷地創新努力發明了電話,使現代世界有了便捷的通訊和交流;貝多芬在不斷地演奏創新演奏出了許多交響曲奏鳴曲:E大調第三交響曲、C小調第五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升C小調第14鋼琴奏鳴……使舞蹈更加有趣、歡快、放鬆。他們都同樣經歷了無數坎坷,才為世界升了一層臺階,使世界更加多彩、高階。

記得暑假我報補樂高提高班,一個個、一顆顆的小零件,不但令我眼花繚亂,也使我無法判斷。為能組裝好一個又一個的精美別墅,我下決心要不懈努力、一心一意、目標專一。好幾次,班裡都有一些半途而廢的同學,學了三四天就放棄了,他們這樣,我也稍微有一些鬆懈了,但我立刻想起最初的決心,持之以恆地完成這項艱難的任務。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艱辛的付出和努力下,命運眷顧了我,讓我從提高班努力到精英班,這次勝利也許是我成功的開始!

經歷了無數事例,對於我而言:失敗和成功同樣重要,只有艱辛的付出,才會有收穫的喜悅。讓失敗屬於過去,成功屬於未來!

《滴水穿石》給了我的啟示分外重要,我從此無論做任何事,也要持之以恆、目標專一,直到走向成功的未來!

石榴燈的祕密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555字

親情,是汪洋大海上的一座橋,任憑風吹浪打,它依然堅強地託舉我們穩步前行;親情,是荒漠中的一窪水,任憑風沙走石,它依然竭力地鼓舞我們走出困境;親情,是漫長黑夜的一盞燈,任憑寒風呼嘯,它依然堅韌地照亮我們奔跑的未來。在這個暑假裡,我看了一本關於親情的書--《石榴燈的祕密》,在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書中有一個小女孩,名叫燈兒,她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家裡人都十分疼愛她,可她的爺爺對她十分冷漠。燈兒其實心中十分困惑,全家人都不知道燈兒生日在哪天,燈兒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叫燈兒?為什麼家裡一個石榴燈總亮著?為什麼爺爺十分在意這個燈?終於,謎底在燈兒十歲那年中秋節晚上揭開了……

其實燈兒爺爺十分疼愛燈兒,只是因他們秦家女孩命薄,生一個死一個。到了爺爺這一輩,妹妹遭遇不幸,爺爺看著妹妹在中秋節晚上死去。燈兒出生時,又正好是中秋節晚上,爺爺讓算命人看了看,算出燈兒只有活過十週歲,才能永久活下來。爺爺之後瞞住了燈兒生日,並在家裡石榴樹上掛了個燈,讓燈接樹木生長之氣,四季常亮著。所以給她取名燈兒。十年過去了,燈兒知道了原因,心中十分感動,淚水禁不住流了下來。

讀完這本書,心中被濃濃地親情包圍著。我知道自己的身世,覺得自己的父母十分愛我,而我有時還惹他們生氣。這時,我想對父母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1074字

陽光總在風雨後

最近,我們學習了一篇哲理性的文章——《滴水穿石的啟示》。文章不僅介紹了“滴水穿石”的奇觀,還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是啊,“滴水穿石”不僅僅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觀,在名人的故事裡,在四周友人的身影裡,都有持之以恆,目標專一的例子。

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曾因為頂撞了漢武帝而被下詔入獄,並且受到了人生的奇恥大辱——腐刑。司馬遷在受到腐刑後也曾因為悲痛而一蹶不振,以至於差點自暴自棄。但最終他並沒有被厄運打倒。司馬遷下定決心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史書。他發奮圖強,經歷了20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編寫出了一部空前的史書——《史記》。《史記》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可見它的地位。

司馬遷坎坷的人生磨礪了他的意志,終成為了史學界的一座豐碑,真是應驗了那一句古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我身邊也有一位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同學——葛巨集峰。6歲的葛巨集峰就夢想當一名像“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那樣的鋼琴大師。他說過:“夢想再大也不嫌大,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實現美好的理想”。現在,他與白石老人一樣“不教一日閒過”,每天堅持練習一小時鋼琴。今年十一月,他收到了自己用勤奮和汗水換來的成功結晶——江蘇省鋼琴家協會的八級鋼琴證書。你瞧,這不正是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所取得的成就嗎?

聽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八個字,我就不禁羞愧難當,面紅耳赤。因為我平時永遠無法達到這八個字的要求。我平時以“學霸”二字自稱,可上課不是一會兒瞄一下時鐘,就是不停地抖腿;不是哼著小曲,就是在書本上亂塗亂畫,一點都不專心。所以,我不僅成績退步了,學習的效率也降低了。有時候就幾個英語單詞都能抄上半個小時。現在想來,我實在是好不羞愧!

讀完文章,太極洞內水滴的“滴答滴答”聲總是在我腦海中迴盪,同樣,讓我明白,所有成功不可能一日而成,沈括的《夢溪筆談》耗費了39年心血,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花費了34年時光……我願做太極洞內的水滴,因為我堅信:有志者,事竟成!

石榴燈的祕密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781字

在寒假期間我讀了曹文芳的《石榴燈的祕密》一書,是我受益匪淺。這本書講了一家人對燈兒深深的愛,讓我很是感動!

燈兒是一個漂亮,可愛,聰明的女孩子,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裡。愛她的爸爸媽媽,大哥哥小哥哥,外公外婆,小姨,還有奶奶,唯一讓燈兒害怕的是她的爺爺,從來不正眼看她,對她說話特別嚴厲,一不小心還會招來爺爺的臭罵。但其實爺爺很是喜愛燈兒。

這就要從燈兒的名字說起了,她們家幾代人,女孩少並且生下來不久就都死了,爺爺就找了一個算命的給燈兒算命,算命的人說燈兒十歲前不是你們家的,平安度過十歲以後才是你們家的,爺爺聽後把一個燈籠掛在石榴樹上並且燈一年四季都亮著,這也是讓燈兒所不解的事情,爺爺愛燈兒,爺爺希望燈兒像石榴燈一樣永遠亮著,所以給她起名叫燈兒。

當然不滿意自己的名字覺得自己的名字特別的普通而且她也很介意沒有人記得她的生日,她想什麼時候過生日就過可以是春天可以是夏天可以是任何時候,她想知道自己的生日到底在哪天。

很快中秋節到了一家人聚集在一起吃飯。第二天早晨起床,燈兒當然發現家裡人都不見了,燈兒穿上鞋去尋找她們,發現他們都在廚房煮雞蛋,燈兒跑過去問為什麼,這時候家裡人才告訴她今天是你的生日,一直藏在兒心中的委屈和謎底都被解開了。燈兒知道了關於自己身世的祕密。原來並非家人都忘記了她的生日,而是在這刻意遺忘的背後包含著家人對燈兒很深沉的愛。謎底被揭開,燈兒長大了。

雖然燈兒的身世充斥著迷信色彩,但家人對燈兒的愛我們無可否認,家人對我們的愛長闊高深,並不僅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深深印在心裡,有的時候或許我們不能夠理解,不能夠體會,但家人確實是比我們的,親愛的爸爸媽媽,其實讀完這篇文章我最想對你們說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們!我小我不懂事不懂的你們的愛,但是我知道沒有家人不愛自己的孩子的。”讓我們的愛也像石榴燈一樣永遠亮著吧!

石縫間的生命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692字

許多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總是給自己找各種不同的理由,抱怨自己的條件不如人。手捧著課外書,我將《石縫間的生命》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又一遍,想起自己每當遇到困難時,就找各種藉口退縮,同文中石縫中的野草、松柏相比,深感無地自容。

文章中的野草、蒲公英、松柏並沒有因為風的不公平,沒把它們帶到肥沃的土壤上,而自暴自棄。相反卻選擇了堅韌不拔地生長著,它們的生存環境是如此的惡劣,為了節約水分,它們放棄了生長更多美麗的葉子,來平衡自己的水分,它們在石縫中一點點地穩固自己的身體,真是歷盡千辛萬苦。它們不像別的小夥伴一樣過著悠閒的生活,它們不敢有一丁點兒的鬆懈,緊緊地縛住山石,努力地挺過一切自然災害,在石縫狹隘的間隙裡,創造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我記得有次報名參加了學校的古詩文背誦大賽,備賽的時間比較長。頭幾天我衝勁十足,放學後還能堅持每天回家看上幾首,讀讀背背,可日子越久,我就鬆散了,媽媽再規勸我時,我滿臉的不開心,不以為然,總以為還有大把的時間,心裡嘟啷著:我有我自己的計劃安排。眼瞧著比賽日期一天天地靠近,我欠下的任務越來越多,而其它參賽選手卻早已在平時將古詩詞積累得牢牢的了,他們是儘可能地提前完成任務,到後面也就越來越輕鬆、越來越自信了。看著這一切,我不由得急躁了,以至於到後面我乾脆放棄了比賽……。

讀著石縫中生長的小草、蒲公英、松柏,我的臉唰的一下,全紅了。於是,我在心裡暗暗地告誡自己:下次一定不可以再這樣,我要向石縫裡的小草、蒲公英、松柏學習,學會迎難而上,先設一個總目標,再細分到每天,督促自己一天天去完成,這樣也就不會堆積到一起,感到壓力太大。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495字

今天,我們學習了《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從中我知道了:無論做什麼事,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文章通過列舉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告訴我們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是靠著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才戰勝困難,最終取得成功的。

讀完這篇文章,讓我不由聯想起我國古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王羲之洗筆硯把一池塘的水洗黑;在用木板寫字時,墨跡竟然深深地滲到木頭裡。這些都是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體現。正是由於這樣的精神,才成就了他一代書聖的美名。

而生活中的我不也是這樣的嗎?我在剛開始練習吉它時,總是不想練。因為不僅要記什麼指法、音階,就連手指上也磨下幾個泡。我漸漸疏遠了它,平時老師讓練習時,也經常以去廁所為藉口逃避練習。但當我看到在元旦晚會上,同學們表演的吉它彈唱節目時,我心裡羨慕極了。於是下決心好好學習吉它。每天一寫完作業就開始練習吉它,堅持每天給老師發練習視訊。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彈吉它技術終於成了班裡最好的一個,還經常受到老師的誇獎。

因此,我們無論做什麼事,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872字

最近,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學習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誰也不曾想到,太極洞內那小小的“水滴”,竟能滴穿堅硬的石頭。水滴靠著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用渺小的力量戰勝了強大的頑石,真是了不起!

愛迪生一生迷戀電學研究,畢生孜孜不倦,竟擁有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白石老先生,不顧年老體弱堅持每天作畫三幅,技藝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李時珍翻山越嶺,訪名醫、嘗藥草,耗盡心血寫成了藥學鉅著《本草綱目》;諾貝爾不顧生命安危,堅持不懈地做實驗,讓炸藥更安全,更實用……他們之所以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就是因為都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可見,要想成功,就得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晒網能做成什麼呢?現在的學生,生活條件好了,人卻變得懶散了,只知道吃喝玩樂花錢買東西,還挑三揀四,永不滿足。還有許多年輕人,因為怕吃苦而放棄了專一的目標,放棄了對美好未來的追求。他們今天看了一本小說,明天就想當作家;聽了一場音樂會,立馬又想當歌星……結果,他們什麼事都沒幹成。究其原因,就是三心二意、半途而廢,沒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精神。

馬克思曾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是啊,成功的道路定然是充滿崎嶇與坎坷,但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可以“滴穿”一塊塊“頑石”,取得成功。回望過去,哪個成功者沒經歷過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但他們都沒有倒下,而是用“滴水穿石”的精神攻克了一個個“堡壘”,取得最終的勝利;展望未來,想要成功,就必須做到: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同學們,面對目標,我們要努力奮鬥,同時,還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後感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777字

有志者事竟成

最近,我們學習了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滴水穿石的啟示》。文中,作者用李時珍經過20多年的努力寫成藥學鉅著《本草綱目》;愛迪生畢生孜孜不倦,擁有1000多項發明專利權;齊白石不教一日閒過,最終畫技爐火純青這三個正面事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捧起書本再次閱讀這篇課文,我不由得看到了面對孤燈,談遷奮筆疾書的消瘦身影。我情不自禁地想到為了發明炸藥,諾貝爾一次次地面對失敗,甚至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可是他沒有放棄的堅毅面容。我還想到了有一次高斯正在埋頭演算,助手再三轉告說他的妻子病了。高斯讓助手先回去,他則繼續埋頭鑽研,早把妻子病了的事拋之腦後。正是因為擁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高斯才成為十八世紀偉大的數學家。

當我讀到文中“雨水為什麼不能把石塊滴穿呢?因為它沒有專一的目標,也不能持之以恆”的語句時,我的臉頓時紅了,因為我想到了自己曾經做過的三心二意、半途而廢的事情。那天,老師佈置了排演小小課本劇的任務,我迅速召集了小組的人馬討論起來,討論結果是由我負責選擇內容和寫劇本。晚上,處理完回家作業之後,我確定了課本劇的內容,就想著:今天很累了,明天再寫劇本吧!過了一夜,我把這事給忘得一乾二淨。比賽的前幾天,同學們問我:“劇本寫好了嗎?我們得抓緊排練了!”我只好說忘了,大家聽了非常著急,七嘴八舌的樣子看得我心煩,於是我說我們不參加比賽了,結果大家氣哄哄地散了。

讀了這篇課文後,我相信自己能夠成為安徽廣德太極洞內的小水滴,因為我已經把“滴水穿石”給予自己的啟示深深地銘記著,並且為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每天進步一點點,爭當最棒蓮小娃!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640字

持之以恆才能實現理想

讀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句話始終在我的耳邊迴響。李時珍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只為一部《本草綱目》的誕生;愛迪生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只為用幾千項發明造福人類;齊白石几十年筆耕不輟,只為練就爐火純青的繪畫技藝……古今中外,許多有成就的名人都是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典範。

作為一名小學生,要想實現心中的理想,更需要持之以恆的精神。我的身邊不乏成績優異、愛好廣泛、積極進取的同學,有數學天才、讀書能手、體育達人等等,他們向我傳遞了許多正能量。我發現這些正能量中有個共同的閃光點,那就是持之以恆的精神。在他們的影響下,我也確定了自己的目標,那就是做一個寫作能手。

記得二年級第一次寫作文時,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肚子的話要表達,卻不知道從何寫起。媽媽讓我先打草稿,她一邊修改一邊給我講解寫作方法和技巧,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抄寫,讓我在忙碌的同時漸漸地對寫作文產生了興趣。後來,我發現身邊作文好的同學都喜歡讀書。我如獲至寶,買了許多作文書、故事書等,還訂閱了《意林少年版》和《讀者校園版》。從二年級到五年級,我的作文屢次見諸報端,每當看到自己的文章變成鉛字,我的心裡都有說不出的高興,一切的辛苦勞累都煙消雲散。我想,這些與我的不懈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讀了《滴水穿石的啟示》,讓我對持之以恆的精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激勵我在理想的道路上更加堅持不懈地追求。我相信,只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我的作家夢就一定能實現。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536字

今天,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學習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學完之後我深受啟發。

《滴水穿石的啟示》講了三個人物的故事,一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花了二十七年的時間,終於寫成了醫藥鉅著《本草綱目》;二是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從小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幼年就自謀生計,當過小販、報務員等等,但是他非常迷戀科學研究,他有電燈、留聲機等一千多項發明;三是現代著名畫家齊白石,在他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始終沒有停止過揮毫作畫,即使到了晚年,他也仍然堅持每天畫三幅畫。正是因為他堅持不懈地創作,他的技藝才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文中的三個人都有著“滴水穿石”的精神,所以他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學完課文,我就想到了我的學習,在期中考試之前,我認認真真地學習,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期中考試之後,我對自己放鬆了要求,來到家裡不是先寫作業,而是看電視。有時寫完作業也不讀書了,而是玩手機、電腦。今天學了《滴水穿石的啟示》,我很後悔,我已經是一名五年級的學生了,不能一心想著玩耍了,要堅持不懈地認認真真地學習,這樣才能一直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大學。

我一定要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的啟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我一定能實現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