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傳統美德樹文明新風相關作文20篇
揚傳統美德樹文明新風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420字我們祖國,有著幾千年的文明歷史。我們是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樹新風、揚美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我曾經看過“孔子讓路的故事”。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次,孔夫子帶著兩個弟子坐車進城,當孔夫子的馬車進入城時,有一群小孩子,正在城東門口路上,他們用沙石泥土堆成了一座房子。孔子輕聲對小孩子說:“請你們讓一讓,讓我們馬車過去。”可是小孩子說:“不行!你的馬車會把我們辛辛苦苦造的房子毀壞,請繞道從西門進城好嗎?我們謝謝你。”後來孔夫子終於從西門進城了。
孔夫子是我們歷史尊敬的先生,大家稱他孔聖人。為了孩子玩耍而繞道讓路,是典型的愛幼行為,充分發揮了愛幼、為人師表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向孔夫子學習,學習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學習優良的傳統美德。
首先就要從我做起,尊敬父母和長輩,幫助他人,講禮貌……做一個弘揚傳統美德,樹立文明新風的好少年。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篇2
國一作文 ,646字中國有五千年多年的文化個歷史,而我國文化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一頁是傳統美德。這些美德培養了許多傑出的人才,還為五千年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正如孟子所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先從家庭說起,一個家庭要和諧美滿,最重要的是敬老愛幼。自古至今,人們一直在傳承這一精神。相信大家都知道《三字經》上有“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句諺語吧,它講的是一位東漢人黃香,他的母親在他9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黃香十分悲傷,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了父親的身上。冬天的寒夜非常冷,黃香就先鑽到父親的被窩,給父親把被窩用自己的身熱暖,才到自己的床上睡覺。夏天的夜裡很熱,黃香就手持蒲扇給父親扇。黃香九歲便知道孝敬父親,足以證明敬老愛幼的精神從古代就開始了。
古人曰“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的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表現。但在近百年來,人們往往忽視這個不起眼的“傳統美德”,一些優秀的美德被遭到破壞。現在人們有了雄厚的經濟,往往以為得到了全部,但是他們錯了,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你把金錢當成上帝,它便會像魔鬼一樣的慢慢的吞噬你的靈魂。”
傳統的美德是五千年來中國流動的血液,如果我們把這個主要的血液堵塞,那還談得上什麼“中國”!中國傳統美德的博大精神,它會使我們中國人感到自豪,它會使我們中國的力量凝聚起來,如果沒有了它,中國會逐步走向滅亡……傳承和發展中華的文化和美德是每個華夏兒女的義務,更是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的說出:“我是中國人!”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篇3
國三作文 ,1065字華夏五千年的文化代代相傳,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泱泱國風。沒有傳統的延續,便沒有如今的燦爛文化之光,而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所以我們華夏兒女要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文化是民族的根,對於文化,漢字是它的根。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精粹,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書法的筆墨古韻流香,它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中國人對書法的審美其實是長在骨子裡,溶在血液中的。字如其人,相由心生,所以書法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對中國人的國民性格、審美情趣產生了恆久而深刻的影響。中華傳統文化之根——書法。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可百善孝為先,“孝道”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尊老敬老之風淳厚而深遠。古人云:“孝道,德之本。”孔子也說:“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這些都是說,孝是一切社會道德的根本、做人的根本。千百年來,孝深深地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流淌不息,永不停歇。“孝德”這股文脈給中華民族注入生命活力。孝深深地紮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裡,根深蒂固,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力量。中華傳統文化之根——孝。
書法乃中華藝術文化之魂,孝乃中華道德文化之根。
我們要守住中華傳統文化的根,留住中華傳統文化的魂。沒有根就不會長出參天大樹,沒有文化的根就不會有社會的文明。它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文明的根,也是世界文化的根。只有當我國觀察人類文化的進展時,就能用人文精神來教化天下。“亂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所以我們在傳承文化與弘揚美德的同時,也應觀乎人文,方以化成天下。
是什麼支撐著我們強大的祖國能在五千年的歲月裡熠熠生輝?我想,應該是中華民族傳承了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文化的根深深地扎進土裡,深深地烙印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裡,因為這是我們的信仰,是我們心底湧動的力量。中華傳統美德為我們的靈魂注入人文精神,使我們的國家向著世界的文化之巔邁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為每個華人注入到心靈。
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裡,也許,我們還在平凡的視窗上舞動青春;也許,我們還在題海戰術裡挑戰困苦;也許,我們還在一堆堆文字材料中敲打歲月……但莫忘初心,觀乎人文,化成天下。我們要秉持傳承中華文化的信念,攜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譜寫歷史新篇!
弘揚傳統美德爭做最美少年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633字中華民族,被稱之為禮儀之邦,文明古國。擁有五千年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的悠久歷史。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傳承著這個偉大民族的美德聖火。
中華美德,包括了偉大的民族精神、高尚的民族氣節、良好的民族習慣、美好的民族情感。她承載著整個文明古國。孔子提倡仁者愛人,孟子提出君輕民重的思想。這種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愛”之心去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愛護人、幫助人的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遺產。由此便有了岳飛精忠報國、黃香溫席等等的故事。
而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應該擁有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愛國愛民、立志勤學的傳統美德。就像舉世矚目的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主席。他一生的目標便是像岳飛一樣精忠報國。習主席小的時候就喜歡閱讀,成天的讓母親揹著去買岳飛的小人書,買回來母親給他講書中的故事。當聽到岳母給岳飛背上刺字的時候便問道母親:“把字刺在背上,那得多疼呀!”可母親卻說:“是疼,但是可以永遠銘記在心!”從那以後,“精忠報國”這四個字便深深烙印在習主席的心裡,一直記到現在。精忠報國也成為了他一生追求的目標。
無論是善於治國的政治家、還是胸懷韜略的軍事家,無論是思維敏捷的思想家、還是智慧超群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在事業上不同凡響,都是與他們從小就有的遠大抱負是分不開的。眾所周知,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做為一名少先隊員,我們要熱愛祖國,樹立遠大的追求目標,勤奮學習,爭當最美少年!
樹文明新風從我做起 篇5
國二作文 ,859字文明行為是每個人的一小步,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文明,那就能讓我們的社會邁出一大步。文明對於有些人看起來輕而易舉,但做起來卻是難上加難。有時文明就是一張紙的厚度,有時文明就是幾釐米或幾十釐米的距離,有時文明就是一個做手勢的動作。
其實,有很多人都能夠做到文明,比如:做公共車的時候看見有老弱病殘孕讓座,上車的時候主動購票;有些年輕人把吃的瓜子皮放在一個小方便袋裡,吃完的時候把它扔進垃圾箱;有許多司機師傅不闖紅燈,不超速,不酒後駕車,其實,文明就在我們身邊。
有極少數的人不能夠遵守文明,比如:在公共場所說髒話,打架;隨意扔垃圾,吐痰,吐痰是特別嚴重的,一方面汙染環境,一方面痰裡含有某些病原體,是傳播疾病的罪魁禍首。任意闖紅燈,這樣是很危險的,超速是眾多的人因車禍而死亡,與其這樣,不如好好的遵守交通規則。
文明就是這樣,“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文明”是什麼,文明就是指有益於大家和社會的行為或精神。文明既是一種物質又是一種精神,它可分為行為文明和精神文明。講文明就是做文明人行文明事,就是用自己的行動來做有益於大家的事,或者培養一種高尚的思想和情懷來激勵大家奮發向上積極進取。文明是社會的需要,更是每個人的需要。文明是相互的,你奉獻和給予了文明,你就會獲得相應的文明,以及帶給你的便利與好處。
社會要文明首先人人要文明。做文明人就要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例如:要自覺遵守學校紀律;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不說髒話;見到老師和同學要主動問好,受到幫助時,應誠懇地說聲謝謝;服從老師管理,接受同學意見;同學之間要互幫互助,如果發生了矛盾應該先自我反省;上下樓梯要靠右行,進出校門要按次序,禮讓三先不能擁擠;節約用水用電用氣;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不踩踏草坪;坐公交車時要自覺排隊,見到老人和殘疾人時要主動讓座;對遇到自然災害或困難的人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等等。
文明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人人學文明、講文明,我們的社會就是文明的,世界也將變得更加美麗!
傳承文明踐行美德——讀《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有感 篇6
讀後感 ,1646字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美德悠久深遠,是當代青少年成長的營養劑,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跡。中華文明美德,伴著我們一路成長。
有的人或許會認為文明美德離我們很遠,其實文明美德離我們很近,你可還記得兒時學步,父母在旁邊說的“至理名言”,“摔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心裡的畏懼”。
父親,告訴我們堅強。有的時候,堅強也是文明美德,當你堅強地面對一切,你會發現世界那麼美好,失敗是成功之母,軟弱是堅強之母,當我們一步步長大,在經歷一些事後就會逐漸變得堅強。
爺爺,告訴我們誠信。誠信在如今的社會,已變得十分可貴,你走在大街上,你可以看到幾個擁有誠信光芒的人?注意生活的你,肯定知道前陣子的“小悅悅事件”、肯定知道麥當勞販賣過期食品、“毒膠囊”和“含氯的可口可樂”等一系列事件,這些事情的曝光,你還能相信誠信嗎?誠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離開了誠信,一切都難以立足。在我們新一代的心中,一定要崇尚誠信。
媽媽,告訴我們尊重。我們應當尊重身旁那些可愛的小生命。還記得冰心寫的一首詩—《別踩了這朵花》,“你們頭抬得高,腳下得重,小心在你不知不覺中,把小黃花的生機斷送;我的心思你們也懂,在春天無邊的快樂裡,這快樂也有它的一份。”尊重生命,就是珍愛生命。你還記得歸真堂的“活熊取膽”嗎?當你見到熊無助地被關押在機器當中,它身上的傷口已經開始流膿,它的膽汁就這樣一滴一滴流下來,熊無助地望望,又被喂進東西,強行生產膽汁,你不覺得,心中有一樣東西壓抑了許久,在心中陣陣觸動嗎?你不覺得這樣做太不尊重生命嗎?尊重也許就是那麼簡單,可是人們為什麼就做不到呢?
奶奶,告訴我們傳承。是啊,中華文明五千多年,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在學習博大精深古文化的同時,還要學會傳承。傳承雖然是一個沉重而複雜的過程。但我們仍然應該深深地去感受、去體會古文化的精髓,然後代代傳承下去。
外婆,告訴我們善良。善良是心靈的天使,是世界的裝點。因為有了善良,世界才會變得美好,生活才會變得美好。讓我們去接受心靈最純淨的洗禮,從想法複雜的小大人變成見到別人哭,就把棒棒糖給她,就把衣服給她披上,就把她給哄開心的單純小孩。
外公,告訴我們踐行。凡事只想不做,那就是瞎想浪費時間。有想就要做,想什麼考慮好,一鼓作氣,揮灑我們的汗水,不為青春後悔。踐行,是傳承之子。有傳承,就有踐行。你擁有他們母子,你就同時擁有了自己的青春無悔。
再一次閱讀這本書,就很自然地翻到第五章—微笑面對每一天。微笑是一種生活態度,跟貧富地位、處境沒有必然的聯絡。當我們哭泣時,生活在哭泣,當我們微笑時,生活也在微笑,微笑是一種美德,微笑是人生最好的名片,是朋友間最好的語言。微笑的實質是親切,是鼓勵,是溫馨。真正懂得微笑的人,總是容易獲得比別人更多的機會,總是容易取得成功。新加坡作家尤今對於微笑的評價是笑是無言的禮貌,一個微笑使你贏得整個世界。
想起文明美德,就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還記得那天,我剛走到學校操場,一位同學跑到我身旁,大喊我的名字,一本正經地對我說:“王栩君,你剛才在操場上隨意扔紙屑,被政教處抓到了,要處罰一百元。”我仔細回憶,的確在操場上將口袋裡的紙屑,扔在了操場,我故作輕鬆地走開,心裡卻很不安,我擔心的不是一百元,而是名譽。從操場到教室的區區幾百步,我不知自責了多少次。在心裡,我對自己說:提醒多少遍了,就是改不了這壞習慣,這下可好了!那天,我沒跟任何人提起這件事,就這樣,我自責地過了一天。直到第二天,我才知道那是愚人節開的小玩笑,而且班上很多人都“上當受騙”了。我想那個愚人節開玩笑的人,也正是發現了班上大部分同學都愛隨手扔紙屑的缺點吧!從此以後,我就再沒隨手扔紙屑了。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
文明美德,如一本良書,陪伴我們成長,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
文明美德,如一盞盞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路。
讓我們一起牽手,從一點一滴做起,傳承文明,踐行美德!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孝道 篇7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985字一個人由咿咿呀呀的稚童到心懷理想的青年,這個過程叫成長。由後者到身軀佝僂的老人,這個過程叫衰老。但我認為這兩者具有一致性,成長就是衰老,這是亙古不變的定理。
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長大了呢?當走在爸爸身後看到稍稍彎曲的後背時;當坐上家裡的“老爺車”感到鞋子與地面的磨擦時;當聽到洗澡後媽媽幫我梳特不好梳的頭髮叫我蹲下的聲音時……這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我:當我在成長的時候,我最愛的人在變老。這本身就是對生命的消耗,意識到這一點,我相信所有人都會第一時間想:以後該怎麼辦?然後開始想象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很遺憾,許多人都覺得太不現實,然而,有一項,肯定所有人都能做到,那便是孝!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一個人呱呱墜地起,便與一個家庭聯絡在一起也因此有了最濃厚的一份親情。從個人角度而言,孝道是道德的要求,從國家角度而言,孝道不僅僅是道德的要求,更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體現。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輝煌歷史的國家,做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把這屬於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這正是我們代代相傳的傳統使命。
我國自古就有著名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其中有一篇講的是孝子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王祥的親生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而他的繼母並不喜歡他,好幾次去王祥的父親那裡告狀,可王祥很聽繼母的話,繼母讓他做的事,他都會盡力把它做好。一天,後母生病了,想要吃活魚,可外面風呼呼地吹,天空中飄著大雪,河面都結了厚厚的冰,怎麼可能捉得到魚呢?這時,王祥靈機一動,他想:我可以用自己的體溫使這河面的冰熔化。於是,他就脫掉了衣服,趴在寒冷的冰面上,他冷得直打哆嗦,但為了繼母,他一直忍著。突然,他身下的冰面裂開了,兩條鯉魚蹦了出來,他高興極了,提著兩條魚就回家給繼母煮湯喝了。其實讀完這個故事後,我也深有感觸,想著自己也要像王祥一樣,為父母做一些事。但是因為太懶了,所以做的很少。
寫此文時,因為沒有構思,本想胡謅幾句,草草了事。而靜下心後,卻覺得難,太難!是因為父母為我做的太多了,說不盡。也源於這些年對父母極少關心,且前日在書上看到一句話: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心裡感到愧怍,不願寫此文。
回望這幾年,由於自己由於自己的任性,讓父母操碎了心。我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好。爸,媽,今後我一定會積極上進,不惹你們傷心。既然生命短暫,那便毫無遺憾的渡過這一生。
繼承傳統美德,發揚優良家風 篇8
繼承傳統美德,發揚優 ,657字今天下午,有幸和孩子參加了,市一小組織的”暢談家風,傳承美德“家校交流會。
會議由張愛麗主任主持,會議包括了四部分內容,主持人介紹家風的意義;看視訊瞭解不同家庭的家風;在座家長講述自己的家風故事;孩子談自己的感受和收穫。會議中,幾次交流,我都錯失了機會,不是沒勇氣,就是老師沒看見,但家庭教育對我的影響,使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內心,思如泉湧。
從小從農村長大的自己,受奶奶的影響巨大,記憶中,奶奶為人和善,樂於助人。不說她幫東家,管西家的故事,因為那根本講也講不完。但但就說說,她經常幫助來村中,做買賣,演出,要飯的外來人,當時村中沒有飯店,沒有賓館,外來的人,最愁吃喝住,奶奶就給他們,送吃,送喝,管睡覺,周圍的鄰居很不解,奉勸她少管閒事,別引賊入室,但奶奶從來沒有看不起她們,從不做不尊重她們的事,並且總教育我們說”有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就這樣,奶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著我們每個人,她的為人處世的觀念,也給她帶來了很多尊重,記得在為她過88歲生日時,幾乎全村的人都為她送來了賀禮,送來了祝福。
後來和爸媽在一起的機會多了,我發現常年跑運輸的爸爸,逢年過節回來,不是我們一家人團聚,反而成了大忙人,為左鄰右舍拉蓋房的沙子,過冬的煤球,拉大家出去洗澡,逛街,遊玩。多半時間他從不收取任何費用,但家裡永遠有別人送來的各種土特產,吃也吃不完,爸爸總這樣說”人要行好事,做好人,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現在我為人父母了,無論在單位,在家庭,在社會,大家都說我,為人熱情友好,善於助人“我想這可能就是家風的影響吧!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篇9
國三作文 ,853字從前,有一個勤勞的小夥子撿到了一個大田螺,便養在自家的水缸裡。小夥子下地幹活,早出晚歸,很是辛苦。一日,小夥子筋疲力盡回到家時,卻發現家中飯菜都已做好,屋子也被收拾得一塵不染。原來是那個田螺在他離家後變身為美麗的姑娘,為他操持家務。
田螺姑娘的故事流傳了幾千年,我們都驚歎於古人神奇的想象力,卻忽略了其中知恩圖報,助人為樂的美德教育。生在新時代,我們最需要的便是重拾中華傳統美德。
一天中午,爺爺燒了可樂雞翅,濃濃的醬汁,帶著甜絲絲的香氣。我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塊,狼吞虎嚥,不一會兒,盤子就空了大半。待我意猶未盡地擦嘴時,才發現爺爺只夾了幾片青菜,慢慢咀嚼著。我愧疚地將一塊雞翅夾給了爺爺,爺爺卻微笑著說:“不用給我夾,留給你晚飯時吃吧。”我慚愧地低下了頭。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只是爺爺做到了愛幼,我卻忘記了尊老。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古往今來,漂泊遊子的思鄉之作,也道出了對母親的讚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慈子孝,便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是我們常常厭煩母親的絮絮叨叨,卻聽不懂其中的關愛之情。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聃的名言,依舊指引著我們前進的腳步。從小事做起,堅持不懈,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是我們總想著一蹴而就,不願踏踏實實。
還有很多,誠實守信,謙遜禮讓……它們如一顆顆閃光的珍珠,串聯起中華民族的文明與輝煌,卻又常常被遺棄蒙塵。
今天,我們批判孔融讓梨是“虛偽”“做作”,嘲笑黃香溫席是“傻瓜”“落後”。是的,浮躁的社會讓我們改變得太多。我們變得“聰明”,變得“精明”,“聰明”到冷酷,“精明”到無情。我們渴望著突破,衝破傳統的“枷鎖”,卻忘了被甩在身後的,有多少文明的“寶藏”。
為自己的家人拿一回碗筷吧,向老師真誠地問個好吧,幫同學撿下筆袋,給陌生人一個微笑……當我們拋去浮躁,迴歸寧靜。你會聽見自己的心跳沉穩而有力地敲擊胸膛:咚咚、咚咚……那是中華少年的心臟,那是中華文明亙古不絕的力量。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讓我們攜手同行。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承良好家風 篇10
國二作文 ,1887字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無數的優秀傳統美德。其中很多傳統美德是以“家風”的形式代代相傳,延續至今的。尊老愛幼是一種值得崇尚的良好家風。
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說的是孝順父母,是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佔據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個家庭都應該首先傳承的家風。老話說得好:“老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你若孝敬父母,你的兒女也會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孝順你,代代相傳。
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割肉喂母,賣身葬父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孝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何況人乎?《遊子吟》裡的千古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強調了父母的恩情大如山。我們一輩子也報答不完。
小時候總是在父母懷裡撒嬌,一把屎,一把尿。教我們學說話,扶我們學走路,供我們讀書,教我們做人,含辛茹苦,付出了多少血和汗?我們看著父母為子女奔波,白髮增多卻是無能為力,總是說將來發達了,要讓父母以後過更好的生活。可是自己也得養兒育女,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等以後,等有錢,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待。等到一聲喟嘆,幾行熱淚。
很多人忘記了小時候的承諾。都說孩子是父母心頭一把刀。兒時的調皮,少年的叛逆,青年的奔波,何時才能讓父母省心呢?只有人到中年,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感知父母當年的恩情。
而此時的父母已過花甲之年,身體大不如前,還能陪伴我們多少年呢?因此孝順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父母卻在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嚐,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這種現象,使子女不自覺地養成嬌慣、任性、懶惰、自私的不良習慣。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則廣告:一位剛下班的年輕媽媽,忙完了家務,又端水給老人洗腳,老人對她說:“孩子,歇會兒吧!別累壞了身子。”她笑笑說:“媽,不累。”年輕媽媽的言行舉止被只有歲的兒子看到了,兒子一聲不響地端來一盆水。年幼的兒子吃力地端著那盆水,搖搖晃晃地向媽媽走來。盆裡的水濺了出來,濺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臉的燦爛。執意把水放在母親的腳下,為母親洗起了腳。這是愛的愛的感召與傳遞,這小小的舉動,足已讓父母感到欣慰自豪。孝敬父母這顆種子從此種在孩子幼小的心靈。
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直接影響,孝順的家風需要每一位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良好的家風才能代代相傳。
其實父母親向子女要的真的不多,他們的愛是無私而偉大的。如果不能天天見面,每天只是電話的問候,足以讓他們安睡一晚。週末減少不必要的應酬,有時間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說說話。幫老人刷刷筷子,洗洗碗,傾聽他們的嘮叨。外出旅遊時儘量帶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時,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後如何對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捨得花時間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與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養育之恩大於天。父母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感激父母,善待父母,體現的是人內在的品質。不孝父母,禽獸不如。人有三不交,第一就是,不孝敬父母者,不交。連生你養你的父母都不孝敬,忘恩負義之人,大家都會敬而遠之的。兒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報答養育自己的父母。
現在,家風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其實,家風是個古老話題,對家庭成員而言,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有什麼樣的處事態度。父母愛子女,子女孝敬父母,關愛父母,就是一種最重要的家風。
孝敬父母不只是洗一次腳,喂一次?那麼簡單,要持之以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一種孝敬,有自理能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是一種孝敬,能幫父母做簡單力所能及的事是一種孝敬。總之,孝敬父母要從點滴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作為一名中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家風是我們的使命。弘揚中華美德,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要從小做起,心中有父母,心懷感恩,砥礪前行。繼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吾日三省吾身,約束自己的言行,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尊老愛幼是家庭和睦的紐帶,是搭建和諧家庭的橋樑,是一個家庭健康快樂的源泉。
中華優秀傳統美德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712字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守孝道、親師友、講誠信……這些傳統美德,成為矗立於世,名留青史的道德典範。
中華的傳統美德包括孝、悌、信、仁、禮、忠、廉、恥、勤、勇、恕、儉。其中百善孝為先、如果我們連孝都做不到,那我們就沒有活在這個世上的意義了。
在這個社會上,有許多人說:當一個富二代還不如窮一點,只要生活過得幸福就是最好的。前兩天媽媽對我說,她朋友家的小區裡,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雖然家裡不是很富裕,但是他們靠自己的能力掙錢,來孝敬老人,雖然這樣的生活很緊張,但是每天都過得很幸福,讓老人享得天倫之樂,安度晚年。而在我認識的一位老爺爺,他只有一個兒子。他的兒子是一個很富有的人,因為每天都忙著掙錢,所以就把老人自己丟在家裡。老人得不到家人的關心,終日鬱鬱寡歡,。兒子很有錢,但是不懂得孝敬老人,掙再多的錢也沒有用呀!
在孝的後面,就是誠、信了,誠的意思是誠實、誠信,信的意思是遵守諾言、遵守承諾,不能說到做不到。還是古人說得好:“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在當代中國誠實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發揚光大。這種美德表現在工作和學習上,就是專心致志、認真踏實、實事求是;表現在與人的交往中,互相信賴;表現在對待國家和集體的態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誠老實。
對照著這些要求,我覺得我還是做到了。比如:在與同學交往上,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如果你做不到某件事情,就不要隨便答應別人,只要你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俗話說的好:“言必行、行必果”。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孕育出得優秀傳統美德不止我說的這些,還有尊敬師長、公正無私、助人為樂、拾金不昧、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勤勞勇敢等等。讓我們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引領我們幸福成長。
“變味” 的中華傳統美德 篇12
高一作文 ,1100字談到中國,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它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發展史的古老國家,中華文明淵源之長,文化底蘊之深,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美德”是中國傳統之精髓,本該根深蒂固在人們的心中,延續至今。可當今社會上出現的種種“不敢”現象—看到貴重物品不敢拾,看到老人摔倒不敢扶,看到交通事故不敢觀,打破了以往的傳統,不免讓人懷疑“美德”是否隨著時代改變而逐漸消失?
孝順—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根本。古有:"百善孝為先”的古語。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人的第一美德。子路翻山越嶺求米,只為父母的溫飽;黃香自幼溫席,只為父親睡的溫暖;王祥不畏嚴寒求鯉,只為繼母能逃脫病魔……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當今社會竟出現“子虐其母,母告其子”令人疑惑不解的事情,可怎麼會出現如此現象?有很多人猜測這是一種為了讓自己聲名遠播的造假方式,但事實不是這樣,兒女故意假借出遠門,丟下年老母親這個大“包袱”。如果有時光隧道,當古人與現代人相遇,把這件事說給古人聽,我想古人一定認為這是個天大的“笑話”。由此看來,中國人是否應該重拾傳統這一美德呢?
包容—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精髓。商周以來,聖賢士無不把包容作為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共同追求。至今仍然傳著歷史上兩則著名的包容故事—“仁義衚衕”和“六尺巷”,董篤與張廷玉失去的只是祖傳的幾尺地皮,換來的卻是鄰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我們該學會包容,包容是溶化劑,可以消除隔閡,減少誤會,化解矛盾;包容是潤滑劑,能調節關係,減少摩擦,避免碰撞;包容是清新劑,會令人感到舒適,感到溫馨,感到自信,感到世界的美。可當今人們呢?他們可以為了一點利益而和別人撕破臉皮,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弄的人盡皆知,他們可曾想過退一步,海闊天空呢?包容還是否存在現代人的心中呢?
誠信—是中國傳統美德的原則。“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哲語,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一諾千金的品質。秦朝有個叫季布的人,重諾言,講信用,得人們“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稱讚,曾子為了答應與孩子之間的承諾,殺掉了家裡的豬…古人看重誠信,喜歡將誠信行於生活之中,而恰恰與現代人相反,他們喜歡口說承諾,不去實現,當今人們可以為了利益出賣朋友,違背當初的諾言。誠信,真的只存在於過去嗎?如果不,那麼它又躲在那裡?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品質,時代在進步,這些品質應傳承下去。它不該是禁錮良知的荊棘,也不該成為“不敢”的藉口,脫掉“不敢”的外衣,去找回失去的正能量,找回代表優秀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的美德!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13
演講稿 ,877字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x(x)班的xxx,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是《孔融讓梨》。
古時候,有個名叫孔融的小朋友,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裡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覺得很奇怪,他問孔融:“這麼多的梨,你為什麼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們吃。”
爸爸接著問:“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麼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孔融才四歲,就知道讓梨,上面讓哥哥,下面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所以這個故事呀,雖然很老很老了,可是一直講到了現在。
聽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不禁想起了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小故事。那是一天早上,媽媽帶我去吃早餐。早餐店人很多,坐我們旁邊的是一位奶奶和一位六七歲的孫子女。服務員端來兩碗牛肉粉,放到這位奶奶和孫女面前,只見小女孩端著自己的那碗,又一把奪過奶奶的那碗,還理直氣壯的說:“奶奶,牛肉是妞妞最愛吃的,必須全給我!”奶奶說:“好,好!只要咱乖孫女愛吃,夾去吧。”只見小女孩抄起筷子,狼吞虎嚥地吃起粉上面的牛肉來。牛肉吃完了,下面的粉絲,她卻像沒胃口似的只吃了兩口,然後把自己沒吃完的粉絲推向奶奶:“奶奶,我吃飽了,這些全給你。”奶奶還是笑呵呵地說:“好,好,奶奶來吃,奶奶來吃。”而這樣的情景,似乎每家每戶都在發生,我們家也一樣。
但是,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後,我感到十分的慚愧,老師常常教我們說:“要學會感恩,懂得感恩。”可我們常常不會注意這些。
尊敬長輩,孝順長輩,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代的小孔融為我們做出了這麼好的榜樣,我們當代的小學生更應如此。
在這裡,我要呼籲所有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傳承中華美德,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生!
謝謝大家!
傳統美德伴我成長 篇14
傳統美德伴我成長作文 ,923字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傳統美德有拾金不昧、尊老愛幼、助人為樂……我印象最深的是發生在我身上拾金不昧和尊老愛幼的兩件事。
一天下午,我們一家三口去逛街。回來時,已經是下班時間了,突然,我看見地上有個錢包,便撿了起來,開啟一看,大約有七八百塊錢,還有一張九頭崖卡,我看見這些錢,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的練琴學費該交了,可是,我又一想,老師說過,天上不會掉餡餅,撿到東西應歸還給失主。但現在已經是下班時間,人走的那麼匆忙,天又這麼黑,上哪去找失主呢?於是我們便等失主回來,5分鐘過去了,10分鐘過去了……我們等了好長時間,失主還沒有回來,爸爸媽媽已經不耐煩了,便說:“那個失主肯定是一個有錢人,根本不在乎這點兒錢。”我說:“錢都是掙來的,就算是個有錢人,這些錢對她來說也是錢呀。”爸爸媽媽聽了我這一番話,覺得有些道理,就陪我一起等失主了。終於,我看到有一個阿姨在我們撿錢包的地方轉來轉去,我懷疑她就是失主,為了確認,我跑到她身邊,問道:“阿姨,您在找什麼?”阿姨說:“我在找一個錢包,你看見了嗎?”我又問道:“錢包裡有什麼?”阿姨說:“有750塊錢和一張九頭崖卡。”我說:“您看,這是不是您的錢包?”阿姨接過錢包看了看,說:“是,這是我的錢包,太感謝你了,你叫什麼?”我想,我也要做好事,不留名,拉著爸爸媽媽就跑了,只聽阿姨說:“小朋友,你還沒回答我的問題呢!別走呀。”
還有一次,天空下著雨,我放學後急忙跑到了公交車站旁,剛好,我要坐的公交車來了,我排了好長的隊上了車,找了一個座位坐下來。
天公並不作美,雨越下越大。這時,我看見了一位大約80多歲的老奶奶上了車,她一手拄著柺棍兒,一手拿著一個大揹包,我想起了老師的話,要給老人和孕婦讓座,扶老人過馬路。我立刻站了起來,想給這位老奶奶讓座,可是一個高年級的大哥哥看見我站了起來,一個箭步衝上去,坐了下來,我很氣憤的對他說:“我沒有給你讓座,我是給這位老奶奶讓座的,你怎麼能這樣呢?”可能是我的聲音太大,周圍的人們聽了都議論起來,有的大人還對他說:“你看你,還不如一個低年級的小姑娘。”那位大哥哥聽了羞紅了臉,就站了起來,給老奶奶讓座位。
做好事是我們每個人應遵守的公德,我們只有多做好事,世界才會變得無比美好。
我在傳統美德的潤澤下成長 篇15
國二作文 ,796字人們常常提起美這個字,可何為美?楊柳依依是一種美,寶馬香車是一種美,忠於職守是一種美……大千世界,目之所及,美無處不在。
我從小就被灌輸:外表美是虛幻短暫的,如曇花一現,道德美才是恆久長遠的,堅不可摧。我覺得這是非常正確的。你的外表無論多麼光鮮,豔麗,千年以後,終將會腐朽為塵埃,而儒家思想,孔孟之道,根本不懼時間的洗滌,千年之後,依然熠熠生輝。《上下五千年》告訴我,歷史上的妲己,外表傾城傾國,但卻不知遺留下了多少罵名。楊貴妃風華絕代,但卻因禍亂朝政,使皇上沉迷於酒色,迫於壓力而自歿於馬嵬驛。
外在的美終將是浮光掠影,永恆的美唯有道德。
記得我小時候很喜歡看沈石溪寫的小說,我看的第一本書是《斑羚飛渡》,這本書讓講了一群斑羚被獵人趕到了一處懸崖邊,斑羚王迅速把斑羚分成兩組,一組是年老體弱的,另一群是年輕的小斑羚,每頭老斑羚都毅然決然的當了小斑羚在兩個斷崖之間的跳板,將生機留給小斑羚,自己卻墜落深淵。這種舍小我而成就大家的精神震撼了幼小的我,我明白了捨生取義,守護族群是一種永恆的美德。
後來,老師推薦我們看《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描寫了許三觀由第一次賣血成了家,第二次賣血造了房子,第三次賣血頂過了讓家人幾欲餓死的饑荒,後來又三番五次地賣血為了救生病的兒子,最後終於倒下了。它向我揭示了生存的艱辛以及親情的力量,我明白了,有一對愛你的父母親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後來,我又看了《奇風歲月》,這本小說寫的是一個少年科裡看到了一場奇異的凶殺案,這事件異常的恐怖,以至於科裡的爸爸差點被嚇得精神分裂,但科裡沒有放棄,他憑藉一根綠色的羽毛為線索,經歷了許多磨難後,終於找到了凶手。這個故事教會了我一個人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才能成功。
在中華傳統故事的王國裡,我領略了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明白了武松的義膽雲天,感受到了陸游的憂國憂民……這些中華美德歷久彌新,映在我的心中,伴我成長。
謙虛是中華傳統美德 篇16
國小五年級作文 ,537字“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句詩詞激勵著人們,使人們不斷進步,謙虛是成長路上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孔子是一位偉人,當時他已家喻戶曉了,孔子並沒有驕傲,反而更加謙虛。一天,孔子去拜訪老子,想拜老子為師。老子見孔子想拜他為師。心中很是疑惑,孔子當時比自己名聲還大,為什麼要拜自己為師呢?孔子虛心請教他人,從別人身上發現優點,來彌補自己的缺陷。連一代聖賢都虛心請教,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呢?
“程門立雪”的故事也是關於謙虛的。楊時跋山涉水,經過艱難險阻,終於來到了程頤老師家中。當時正值寒冬時節,天上飄著鵝毛大雪,程老師正在午睡,楊時不忍心叫醒老師,於是,便在程老師門前,筆直地站著,一動不動,大雪無情地飄落著。一個時辰過去了,程老師還沒醒,楊時早已變成了“雪人”,三個時辰過去了,五個時辰過去了……程老師終於醒了,楊時欣喜不已,終得拜師。
一位深感失望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法門寺。講述了自己的經歷。釋圓讓他畫一個茶杯與茶壺。年輕人把茶壺畫在了上面,把茶杯畫在了下面。釋圓見了問他為什麼不把茶杯畫在下面呢?年輕人回答了這個問題,釋圓告訴他: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清泉,年輕人恍然大悟。
虛心是中華傳統美德,讓我們把虛心這種美德發揚光大。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篇17
國小四年級作文 ,580字這一天,我們一家又忙乎起來。瞧,爸爸、媽媽和我在房間裡整理舊衣服,給它們找“新主人”。
“這可是一件我非常中意的衣服,現在長胖了,穿不下了,哎!”媽媽拿著她那件綠色的運動衫在自己身上比量,非常惋惜。媽媽看了我一下,眼睛一亮,把運動衫套到我身上,拉著我前前後後地看了一通,興奮地大叫:“正好合適!”爸爸也在一旁連聲稱讚。
我們將一些舊衣服重新洗乾淨、晒乾,然後疊好、打包,送到小區樓下的“愛心捐助站”。而我那些比較小的衣服,則是送給五歲大的表妹穿。
還有一些衣服送到外婆家,他們家裡也挺熱鬧的,二舅媽也正忙著整理舊衣服。
我招呼表妹過來,給她套上一條我穿過的草綠色毛衣。表妹有一個圓嘟嘟的大肚子,所以衣身正好合適,只是袖子長了一大截。外婆剛好走過來,她邊幫表妹挽起過長的衣袖,邊說:“小孩子嘛,個子長得快,現在將袖子用線給縫起來,過兩年長高了,把線挑掉,這又可以穿兩年。”說完,立馬找來針線,親手將袖子縫起來。
二舅媽也整理出表妹一些週歲時穿的衣服,讓我搬到大舅房間。房間裡,才剛六個月大的二表妹小可可在搖籃裡睡得正香。衣服是大了些,但再過幾個月,基本上都可以穿了。小可可在睡夢中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好像在說:“這些衣服我真喜歡!”
就這樣,我們的舊衣服又找到了它們的“新主人”。“大手牽小手,節約我先行。”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需要我們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頌中華美德做文明少年 篇18
演講稿 ,608字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頌中華美德,做文明少年》。
我生在中國,中國是一段歷史悠久的長河,中國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中國是飛翔了千餘年的白鴿,中國更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華美德。中國,在世界人民心中是一個文明古國,更是一個美德大學。作為一箇中國少年,我倍感驕傲和自豪。
千百年來,有多少傳統美德的事例,他們如暖暖的春風,感染著我們,打動著我們。
忘不了,融四歲能讓梨;
忘不了,香九齡,能溫席;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杜環侍老…
仙鶴長鳴,神鹿奔騰,日夜輪迴,世代不息,古人如是,今人亦如斯。
忘不了,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徐特立先生60壽辰時,向老師寫信祝賀,信中說: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依然是我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忘不了,汶川大地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響聲四起,人們捐錢捐物奔赴災區。52歲的女教師王光香救了25名幼兒園寶寶的生命,卻犧牲了自己;
忘不了,想初中的曹秋芳帶著母親讀高中上大學,14年的堅持,守得雲開日出,如今他的母親終於能站起來了!
……
幾千年的傳統美德,無數的中華兒女,一代接一代傳承著中華美德,傳遞著中華民族前進的聖火。作為青少年的我們,肩負著祖國的重任,走在建設祖國的長征路上,我們任重而道遠。
同學們,我相信,只要美德在我們心中,祖國就會欣欣向榮;只要我們發揚踐行,做文明少年,我們的祖國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傳統美德不可丟 篇19
國一作文 ,747字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時尚;節約更是一種責任。無論家庭如何富裕,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不可丟!
節約是一種美德。毛澤東為新中國付出大半青春,他打過仗,參加過紅軍,可以說是完美的領袖人物。但他也有節儉的方面:他雖為領導者,卻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甚至一件睡衣就補了73次,穿了20年,這絕不是誇張。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歷史上最誇張的事實。周總理一直都很節儉,每一次,總理吃完飯,總會夾起一片菜葉把碗底一抹,把飯湯吃乾淨,最後才把菜葉吃掉。如果在吃飯時不小心一粒米掉在桌上,不用說,他便會立刻撿起吃掉。朱德的扁擔、徐特立的簡樸,鄧小平開豆腐店……這樣勤儉節約的故事數不勝數。
節約如今也是一種新潮時尚。我看過電視,看過電腦,看過報紙,上面都有“光碟行動”的報道。人們都在用行動告訴大家一個道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便是光碟行動。吃光碟中餐,將盤中餐一網打盡!節約變成一種時尚追求,
這時尚不是一般的,而是特殊的時尚。人們在“光碟行動”中增強自己的節約意識,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形成了一股踐行節約的時尚熱潮!
節約是一種責任。節約無小事,常常是從一點一滴開始的,而一點一滴聚集起來,往往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我們國家還不富裕,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時刻把節約當做自己的責任。我們應該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吃三餐時,注意一下,節約行為便會顯現;洗手時,水龍頭擰緊一些,節約行為就會開始;社會中,工廠裡,只要關注地球資源問題,節約行為就遍地開花了……
同學們,節約是美德,更是一種責任,讓我們牢固樹立節約的思想,時刻謹記:勤儉節約,傳統美德不可丟!
生活中的傳統美食作文 篇20
國小三年級作文 ,6231字【篇一:吃餃子】
今天是星期六,媽媽帶我去吃餃子,這可是傳統美食哦!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那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它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他命令弟子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後來,人們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子”。
我們來到一家店,那裡可多美食了,我點了最愛吃的餃子,沒多久廚師就做好端上來了。看到香噴噴的餃子,我的口水都快掉下來了。我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個,使勁往嘴裡塞,一個餃子一口就吞了下去,哎呀!好燙啊,嘴巴都燙紅了,媽媽一邊叫我慢點吃一邊給我拿水喝。我後面就慢慢地小口吃,餃子慢慢涼了,我又開始狼吞虎嚥了。真好吃!
我發現這裡的餃子真奇怪,上面是尖尖的,下面是圓圓的,長得像包子似的。我就多點了一份,越吃越多,吃得肚子都要爆炸了還是停不下來。(媽媽說:“就算餃子太好吃,也不能吃撐了,否則,會生病的。”
餃子真好吃,我以後還要來這裡吃。
【篇二:蕃薯丸】
蕃薯丸是福清的傳統美食之一,相傳是解放前的一位官員厭倦了吃蕃薯和大米的日子,於是把管家叫來,對他下了一個命令:“如果在今天之內還是不能想出一個蕃薯和大米的新吃法,就把你解聘。”當時,正值冬至,管家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效仿湯圓的做法,把蕃薯做成一層皮,裡面包上瘦肉、香菜、海蠣、紫菜等食物。那個管員嚐了以後,讚不絕口,於是這種方法一傳十,十傳百,流傳至今,變成了我們福清人家喻戶曉的傳統美食之一——蕃薯丸。
要是你想做出美味的蕃薯丸,就趕緊來拜我媽媽為師吧!先看看需要準備的材料吧:肥瘦適中的豬肉、香菜、紫菜、海蠣或者蝦仁、蕃薯。首先把豬肉剁成肉泥,加上香菜和調味料攪拌均勻,再把一些紫菜洗淨剁碎。接著把蕃薯蒸熟去皮搗成泥,再加上一些澱粉,不停地用雙手使勁的和成團,中間要加一些開水(這是為了讓麵糰變得更加鬆軟,蕃薯丸的皮吃起來會更加有嚼勁)。皮和餡都準備好了,我們就要開始包了。先分一些麵糰,揉成球,用大拇指摁下去旋轉,在中間“捅婁子”,然後依次放入肉餡、海蠣(或蝦)、紫菜、肉餡,將麵糰封口,一個蕃薯丸就做成了。煮的時候需要分成兩個鍋,一個鍋煮湯,一個鍋煮蕃薯丸,這樣煮出來的蕃薯丸,又美味又不粘鍋。蕃薯丸湯裡面可以加入香菜、花蛤、小米粉(材料不要太多,加花蛤是因為它的味道比較清淡,不會影響到湯汁和蕃薯丸的味道)。
一碗熱氣騰騰的蕃薯丸出鍋啦,聞一聞,饞得我垂涎三尺。一口咬下去,肉的香味、紫菜和海蠣的鮮味在我的嘴裡遊蕩,蕃薯丸皮即有嚼勁又甜而不膩。我狼吞虎嚥的吃了一個又一個,轉眼間,碗裡的蕃薯丸全跑進的肚子裡了。
你們想不想到我的家鄉——福清來嘗一嘗蕃薯丸呢?其實我們這裡還有光餅、海蠣餅、紫菜餅、扁肉、魚丸等許許多多的傳統美食,歡迎你來品嚐。
【篇三:傳統美食——麥油脂】
我的家鄉——臨海有一種小吃,叫“麥油脂”。就是(麥油脂皮有點像山東人的煎餅,也有點像紹興人的麥糊燒),然後用這皮包裹各種菜餚,捲成一個筒,就形成了“麥油脂”。
這麥油脂它很有來歷。話說明朝有位將軍戚繼光,在此駐防抗擊倭寇。臨海是台州府的所在地,東南重鎮。戚繼光駐軍鎮守,保一方平安。將軍治軍極嚴,從不侵擾百姓,深得民眾之愛戴。大年三十夜,家家戶戶吃年夜飯時,那城牆上守城將士,還在寒風中堅守。民眾上城慰勞守城將士,可城上沒有桌椅,食用十分不便。有人想出了辦法,用麵粉做成薄皮,把各家各戶送來的菜餚,包成筒狀,如此既不用碗,也不用筷子,拿在手裡就可方便食用。後來百姓們也照此吃法,故然味道很好。延續至今,成為臨海著名美食。
這麥油脂到底是如何做成的呢?我也親身體驗了一把!
中午我跟外婆一起做麥油脂,先來做麥油脂皮。首先,在麵粉里加入淡淡的鹹水,用手攪拌,一定要攪得軟軟的,攪拌好了後加上一點點油,然後再攪拌均勻,放十分鐘左右就可以了。接著用小火加熱平底鍋,再抓一小把粉漿放入平底鍋,用手一點一點地往旁邊攤開,等粉漿熟後再拿出來,這樣麥油脂皮就做好了。做好的麥油脂皮可香了,一面是白色的,還有一面帶點金黃,入嘴非常的有嚼勁。
麥油脂皮做好以後,我們就可以炒菜了,裡面的菜有各種各樣,只要你喜歡吃的,都可以包進去,我喜歡吃:豆麵,萵筍,豆腐乾,青豆,豆芽,紅燒肉,蘿蔔絲,雞蛋皮等等,過了一個小時外婆就把所有的菜都炒好了,我們開始包麥油脂。
先把麥油脂皮平鋪在桌子上,再把菜一樣一樣的橫著平鋪在皮上,不能太多哦,太多皮就破了呢,然後抓住皮的一邊,把菜裹進皮裡去,等把麥油脂皮捲成一個個胖胖的小圓筒,我們就可以開吃了。
“啊嗚!”我一口咬下去,啊!真是色、香、味俱全啊!太好吃了,我一口氣吃了兩筒!等我們大家吃完發現桌子上還有剩下十幾筒,我對外婆說:“外婆,我真的吃不下了。”外婆說:“沒有關係啊,我們明天做早飯時放在鍋裡倒點油煎起來吃,那外皮就變焦黃,內軟外脆比這個更香呢!”我好期待明天的早飯啊!
這個就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美食——麥油脂,歡迎大家到我的家鄉來品嚐!
【篇四:煎餅】
我們老家的主食是煎餅。
奶奶每次做煎餅,先把水和麵粉混在一起調成糊,用勺子舀上一勺放在燒熱的鐵羅上,然後趕緊用耙子把麵糊均勻地攤開,在鐵羅上薄薄的一層,遠看像一輪十五的月亮。等到上面有氣泡鼓起來的時候,好像煎餅在掙扎著要脫離滾燙的鐵羅,這時就可以取下煎餅啦。
一般人可吃不動煎餅哦,嚼起來韌勁十足,會讓你兩腮發酸。告訴你一個吃煎餅的小祕訣,用煎餅包一些菜在裡面,這樣吃起來就容易多了,而且越吃越香。煎餅的吃法可多了,可以在做的時候就加個雞蛋,雞蛋煎餅黃燦燦,吃起來香噴噴的,我說那是奶奶的味道。還可以做成菜煎餅,先把菜餡準備好,把餡放在兩張煎餅中間,正面煎煎反過來再煎煎,直到菜餡也熟了,切成兩三段就可以慢慢享用啦。
據說煎餅是諸葛亮發明的。諸葛亮剛開始輔佐劉備的時候,常常被曹操的大軍追殺,一次被圍困在山東臨沂的沂河、涑河之間,做飯的鍋灶也沒了,將士們飢餓睏乏,又不能做飯,諸葛亮便讓伙伕用水和麵粉調成糊,把銅羅放在火上,然後再把麵糊倒在銅羅上面,用木棍將麵糊攤平,煎出香噴噴的薄餅,將士們吃後士氣大振,殺出重圍,當地人也學用這個方法來做餅,但銅羅昂貴,而且容易開裂,人們便用鐵製成羅狀的煎餅烙。從此煎餅在沂蒙大地上流傳至今。
歡迎大家來我們家鄉做客品嚐煎餅哦!
【篇五:糖畫】
前幾天媽媽帶我去公園,一進公園就看見樹蔭下面有一排小賣鋪,有賣泥塑的,有賣玩具的,我跑上前轉了一圈,結果一下子就被角落裡賣糖畫給吸引住了,我走上前去仔細觀察糖畫是怎麼做的。
只見一個老奶奶先把麥芽糖放到一個小鍋裡,再用小勺子在上面敲了敲,把麥芽糖融化。當糖稀化開時,用小勺子舀出一些糖稀,把小勺子放在一個板子上磕了幾下,又轉了兩三圈,把勺子抬高微微一斜,糖稀變成很細很細的直線淌了下來,當糖稀滴到板子上的時候,那個老奶奶大圈小圈的轉著一氣呵成,不一會兒小兔子的身體就出來了。那個老奶奶又上下抖動著手中的小勺子,突然奶奶猛地一提小勺子,把糖稀收了回來。太神奇了,只見一隻活潑可愛的小兔子就出現在我眼前了。她又拿了一個圓柱形的小模具,在糖畫上摁了一個兔子眼睛,小兔子就更傳神了。然後奶奶又不急不慢的拿起一個小木棍,蘸了一點糖稀,再把木棍兒粘在糖畫上。看到奶奶畫了那麼好看的畫,真捨不得吃啊,可是我又很想嚐嚐它的味道,終於我忍不住咬了一小口!啊,好香、好甜、好脆……真的好美味,我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我發現糖畫一點也都不膩,使我吃了一個還想再吃一個。
這個糖畫是誰發明的呢?回到家我上網查了資料。傳說唐代大詩人陳子昂的家鄉盛產黃糖,他的吃法和其他人不一樣,他是用糖做成畫,一邊欣賞一邊吃,後來陳子昂到長安做了官。有一次他做糖畫被太子看到了,太子非常喜歡,就經常讓陳子昂做,後來就慢慢的傳開了。
看來,這糖畫不僅好吃,而且還有一個那麼好聽的故事,真是太有意思了!我真希望這樣一個神奇的傳統藝術能一直傳承下去哦!
【篇六:蔥油鹹花捲】
饅頭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而花捲是藝術化的饅頭,因其卷裹如花蕾而得名。花捲種類很多,如糖花捲、鹹花捲、芝麻花捲等。但我們這裡“最流行”的卻是蔥油鹹花捲。這麼好的“吃貨”不會做怎麼能行呢?一大早我就開始央求,決定學做這家喻戶曉的“蔥油鹹花捲”。
媽媽告訴我,做好花捲的祕訣是:“發、揉、擀、抹、撒、卷、切、蒸。”
“發”就是發麵,加了發酵粉後的小麵糰,原本只佔了面盆一點點地方,兩個小時以後,就漲大到了整個面盆!好神奇!“揉”就是揉麵啦!“揉麵還不簡單!倒點麵粉,加點水,然後揉一會兒,不就好了嗎!”我撇了撇嘴。可實際情況卻和我想得不一樣。剛開始揉,麵糰就像蛛絲一樣粘在了我的手上,甩都甩不掉!我急地大喊起來:“這可怎麼辦啊?”媽媽走過來,在我手上撒了些乾麵粉,左搓搓,右揉揉,不一會兒,粘在我手上的面都像一條條小蟲子一樣滾落在面盆裡了,隨著“小蟲子”的增多,我的手就不粘了。媽媽說:“使勁揉,面越揉越勁道,等面光溜溜的,也就揉好啦!”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面終於揉好了。我拿起擀麵杖,不急不躁地把麵糰擀成了一張大面餅。接下來就是我最喜歡的“抹”油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舀了一大勺油倒在麵餅上。左抹抹,右抹抹,整個麵餅不一會兒就被我均勻地塗上了一層滑滑的油。“別忘了放鹽哦!”媽媽在客廳裡喊到。鹽可不像油那麼聽話,在我的手和麵餅間滾來滾去,像無數個沙粒一樣在刺我的手,抬起手一看,手心都紅彤彤的了。
我抓起一把蔥花,像天女散花一樣,撒在麵餅上,再小心翼翼地把麵餅捲起來,捲成一個圓筒狀,再切成了一個個長約5釐米的小花捲。大功告成,馬上喊來外婆,把花捲放進了蒸鍋裡。我看著蒸汽冒上來,流著口水在等待著……
20分鐘後,花捲終於出爐了,它們鼓鼓的,一層一層就像花蕾一樣。我小心地拿起一個,顧不得燙,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鹹鹹的,香香的,還有一股幸福的味道!
【篇七:舌尖上的酸梅湯】
鄒雨宸家舌尖上的美食第一講開播啦!今天的主題是——酸梅湯。酸梅湯不僅僅是我國的傳統美食,而且還是我媽媽的拿手好“湯”,我和弟弟的非凡美食哦!
讓我先來說說鄒氏好“湯”的做法吧,這可是獨家配方哦。先稱好一定數量的烏梅、山楂和山楂、甘草放入水中,喜歡有涼味的放一點薄荷葉;需要明目的放一點黑枸杞;想要香氣的放一點木樨。浸泡一段時間之後把它們放入茶葉袋中,裝入純淨水,水和配料比大約是1:500,通常媽媽一次放入兩升涼水的量。大火煮開後,小火熬二十分鐘,然後放入冰糖,再熬十分鐘。說到這裡是不是覺的沒什麼特別的?你知道為什麼我家的酸梅湯顏色特別好看,是帶玫瑰色的嗎?別急,獨家祕方來了,因為媽媽在裡面加了洛神花。在關火前五分鐘放入洛神花,湯色就不再是黃黃的而是漂亮的玫瑰色。關火徹底放涼後把茶葉包撈出來,哇,湯色漂亮的酸梅湯已經擺在我眼前了。我正想喝上一口,媽媽敲了一下我的小腦袋:“小饞貓,酸梅湯要怎麼樣喝才最美味呢?!”啊哈!當然是冰鎮一下啦。我趕緊把酸梅湯藏入冰箱。
在酸梅湯冰鎮的這個時間裡,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酸梅湯為什麼受歡迎吧。元朝末年,朱元璋曾是個賣烏梅的小商販,那時瘟疫橫行,朱元璋也不幸被感染了,一病不起。當他掙扎著去庫房取烏梅時,忽然聞到了烏梅的陣陣酸氣,馬上就感覺精神振作了許多。於是,他便以烏梅為主料,搭配山楂、甘草兩味中藥加水煮成湯,每天服用,過了幾天,他的瘟疫竟然奇蹟般地痊癒了。原來我愛喝的酸梅湯還有這樣的起源啊,今天我可是漲知識了。
聽完故事,涼涼的酸梅湯已經從冰箱裡被請了出來了。我再也顧不得淑女形象,“呲”地一下竄出來,搶過一杯,恨不得把整個臉埋進杯子裡,但又小心翼翼地泯了一小口。哇!爽呆了!——酸,甜,涼。酸中帶著甜,甜中透著涼。“咕咚咕咚”我一口氣喝了個底朝天,而後和弟弟異口同聲地說“媽媽,我還要!”“先給我!”“我先喝完!”“你得孔融讓梨”……唉!這酸梅湯的吸引力可真大啊。
嘿嘿,被我攙住了吧。想吃,來我家啊,但可別忘了告訴我酸梅湯對你的吸引力有多大哦。欲知第二講為何,且聽下回分解!
【篇九:元宵】
元宵是我國傳統美食之一,但要做好它,可沒想象的那麼容易。
做元宵了,我信心十足地從廚房拎出一袋米粉。媽媽小心翼翼地把米粉舀在圓盤子裡,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把米粉,小手瞬間變成了白色。我想把米粉揉成團,可調皮的米粉趁我鬆手時逃跑了。媽媽說:“這樣可不行,咱們先把米粉堆成一個小火山,把開水倒入火山口後再揉。”看著媽媽倒水,我又忍不住要抓米粉。媽媽皺著眉頭說:“彆著急,等一會再讓你揉。”我只能焦急地等待著。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難熬,短短几分鐘就像過了一小時。終於輪到我大展身手了,剛揉了幾下,我就受不了了,趕緊要去洗掉手上黏糊糊的米粉。這時,媽媽忽然“啊”了一聲,我立即跑出來一看,米粉成了一堆白色的爛泥。我建議再混入一些米粉。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終於揉成一個米粉團。然後,我們把米粉團搓成拇指粗細的條,把條切成一個個“小枕頭”,最後,“小枕頭”們在手掌來回揉搓之下,變身為一個個小元宵。
開吃咯!元宵的外表猶如一個個泡在水裡的小冰雹,咬一口,裡面依然象雪一樣的純白,味道像口香糖一樣清新可口,真是無比的美味和無比的爽。
關於元宵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說,很久以前,有位元宵姑娘,她不幸被選入皇宮當宮女。入宮後,元宵姑娘非常思念家人,她一想到再也見不到家人就很傷心,動起了自殺的念頭。一位大臣碰巧救下了準備跳井的元宵姑娘,並幫助他逃離皇宮。後來,元宵姑娘逃離皇宮的那天就變成了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