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棄是為了更好地獲得相關作文20篇

捨棄是為了更好地獲得 篇1

高一作文 ,864字

有很多東西,我們之所以覺得是必需的,只是因為我們已經擁有了它們。當我們清理自己的居室時,我們會覺得每一樣東西都有用處,都捨不得扔掉。其實人生,懂得捨棄,是一種智慧,是一種清醒,也是一種難得的成熟。

有時候,捨棄,並不是一種錯;捨棄,是為了更好地獲得。材料中的丹麥垂釣人捨棄了小魚,是為了獲得大魚。這不是貪婪,不是愚昧,是智慧,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智慧。生命在於追求,在於追求中實現自我的價值,而生命還有它燦爛的一面:勇於捨棄,是為了更好地獲得。

曾經有兩位年輕人在美國著名大學的計算機課堂上激烈地談論著:要是能成功地開發某軟體,整個計算機領域將會有空前的飛躍。於是,其中一個年輕人建議一起輟學開發這個軟體。另一個年輕人猶豫了,最終還是拒絕了。這個放棄學業的年輕人便獨自回家開始研究。三年後,震驚全球的微軟軟體開發成功,一個陌生的名字劃破了這片沉寂的天空,這個勇敢的年輕人就是比爾。蓋茨。因為可貴的捨棄,他終於在自己的領域裡自由翱翔;因為可貴的捨棄,他成就了他顛覆計算機領域的夢想;因為可貴的捨棄,他有了更好的獲得。

著名作家馮驥才年輕時身強力壯,愛好體育。曾進籃球隊,但他球藝長進不快,他便果斷捨棄這個夢想。後來他學習繪畫,同樣也不如意。偶然一次給報刊寫篇短文時,他發現寫作才是他的長處。於是他捨棄了繪畫,專攻文學,幾經周折,他終於寫出了長篇小說《義和拳》,成為文壇上一顆新星。我不禁想起了《魚我所欲也》中的一段話:“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人生何嘗不是這般?自古以來就有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之說。捨棄,是為了更好地獲得。

捨棄春日的百花爭豔,臘梅才有潔白傲骨的情懷;捨棄了溫暖的巢穴,雄鷹獲得了搏擊長空的壯美;而我們捨棄了快樂的童年,捨棄了肆虐的青春,投身於煩躁的題海之中,只為有更好的未來。

人生漫長而短暫。每個人的一生不可能都一帆風順,總免不了要捨棄一些東西。面臨抉擇,不要猶豫。我們要像丹麥人那般捨棄小魚一樣,勇敢捨棄,等待下一個最大的收穫。

勇於捨棄吧!捨棄是為了更好地獲得,你的人生會因它而綻放光彩。

放棄是為了更好地獲得 篇2

高三作文 ,805字

放棄春日的百花爭豔,臘梅才有了潔白傲骨的情懷;放棄溪間的恬淡優雅,瀑布才有了一瀉千里的壯觀;放棄社壞的燈紅酒綠,我們才有了安逸閒適的寧靜。有時候,放棄並沒有錯,放棄,是為了更好地獲得。

勇於放棄,並不意味著盲目地喪失追求,更不是消極地縱情于山水之間。勇於放棄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它能夠阻止你的狂熱,釋放你的理智。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面對納粹的侵略之時,想過拋頭顱,灑熱血,去捍衛自己的祖國。然而,為了全人類的發展,他毅然地決定遠渡他國,放棄了內心的狂熱,在另一個國度創造了非凡的成就。正是因為勇於放棄,才使得這麼一位偉大的科學先驅為人類譜寫了認識自然的新篇章。

勇於放棄,放棄你身邊的某些事物,去追尋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東西。年輕時候的比爾蓋茨在一次計算機課程與同桌討論:要是能成功開發某種計算機軟體,那麼我們的計算機領域將會實現一個質的飛躍。他提議說:“要不我們輟學回去研究吧!”可是同桌拒絕了,比爾蓋茨放棄了自己的學業,自己回家研究。終於,微軟的問世是的比爾蓋茨這個名字,打破了這片寂靜的天空。正是因為比爾蓋茨的勇於放棄,去追求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東西,使得他在屬於自己的領域自由翱翔。

勇於放棄,及時物質生活上有所缺乏,但只要內心的精神世界得以滿足就夠了。深圳女孩孫影,放棄城市的優越條件,隻身來到偏僻的貴州山區支教,一教就是多年。她給孩子們帶去了愛與溫暖。她視線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奉獻了社會,將大愛灑向了人間。

生命在於追求,追求內心的那個真正的自我,同事也要勇於放棄,因為放棄,是為了更好的獲得。沒有放棄,陶淵明哪來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靜,沒有放棄,杜甫哪來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魄。

勇於放棄,是一種高尚的境界,引領著你到達非凡的高度。勇於放棄,才能實現更好的追求,勇於放棄,才能奏出更美的樂章。

分離是為了更好地相遇 篇3

國一作文 ,779字

我們相識在夏日熙攘的公園,那年我才七歲,在烈日下獨自一人,拿著一朵野花長轉圈圈,滿臉的笑容覆蓋住了晶瑩的汗水。

我遠遠地看見了她,坐在草坪上,抱腿哭泣著。小時候的我,說來也可笑,竟會跑過去問她怎麼了,恐怕現在的我不會這麼做吧。她抬起了頭,啜泣著告訴我:她父母吵架了,她偷偷跑了出來,躲在這兒哭。我笑著把她拉起來,讓她陪著我一起玩,我跑在前面,她在後面追著我。就這樣,我們在打鬧、歡笑中認識了彼此。

後來,我們倆成為了閨蜜,無話不說,親密無間。我們約定好要上同一所中學,進同一個班,當三年同桌……當我沉浸在這美好的幻想時,卻不料幻想並非現實。

她突然說,她要去重慶,我只能點頭擁抱她,含著淚揮手告別,有些事情是年幼的我們改變不了的。在那幾天裡,我埋怨過她,但最多的還是對她的不捨。鋪開地圖找到她所在的城市,我天真地笑了—德陽與重慶不過一個小拇指的距離罷了。

她走了以後,我交了新的朋友,有著和她一樣可愛的小酒窩,卻找不到屬於她的溫暖。手機裡放著她喜歡的歌,東風破,東風唱破東風歌,現已物是人非,再沒有了以前的味道,有的只是對她的思念。

靜靜的時光,漫無目的地走著,身邊的一切都有許多關於她的回憶:和她一起坐過的鞦韆,和她一起壓過馬路的街道,和她一起吃冰淇淋的小店,這城市還依稀有著她的味道。亦真亦幻的感覺,充滿了無聲的違和感。看著川流的車輛,人群的來往,我不禁深深感到,我和她之間的距離這麼近又那麼遠,我們相遇的機率是如此渺茫。

夏天已經過去,當思念成了慣性,我只是想告訴她:我終於能夠想明白,只要彼此的友情還在,何必在意空間的變換。

聽一首音樂,唱一首歌,謝謝她曾經給過我的美好,我相信分離是為了更好地相遇。在我記憶的深處,在家鄉黃昏的湖邊,在校園每一個我們待過的角落,我知道她一直都在,微笑定格在我們相識的夏日,充滿著笑聲的公園,我在這等她……

放棄是為了更高地追求 篇4

國三作文 ,857字

小溪放棄了江河的挽留,一路高歌的匯入大海才成就了生命的永恆;蒲公英放棄了綠草蔭蔭的土地,一路飄搖地紮根於沙漠,為乾旱的沙漠注入了一片綠色。放棄了生活中的安樂才能有更高的追求。

五代的後唐,夜夜笙歌,燈紅酒綠,太多的安逸與奢華充斥著這個江南的國度,身為國君的李後主本應該勤儉為政,為國為民,但他放棄不了眼前的燈紅酒綠,放棄不了夜夜笙歌的紙醉金迷,放棄不了驕奢安逸的尋歡作樂,最終北宋軍隊的鐵蹄橫掃了江南,頃刻間,一切都灰飛煙滅。只有那時,他才與明月作伴,悲吟“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不能放棄,使他鬱郁終生,也為後人敲響了一個警鐘。

魯迅年輕時三改其志只為了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他放棄了採礦技術可能帶給他的巨大財富,放棄了當醫生可能帶給他的巨大榮耀轉身投向文學,用自己犀利的語言向敵人投向致命的匕首,他不會不知道這樣的工作會有多少的危險,他不會不知道這樣的旅途會有多麼的漫長。但是,一顆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是永遠不會畏縮的,是永遠不會去計較利益得失的。雖然他放棄了很多,但他贏得了更多,他在人們心中豎起了一座不滅的豐碑。

面對歷史的長河,放棄成就人生的佳話不勝列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放棄了官場上的世俗爭鬥,才為自己的心靈守一方淨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劉禹錫,放棄了高官利祿的誘惑,才使自己獲得獨處陋室的幽靜典雅,“晴日放歌需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杜甫,放棄了個人得失的榮辱浮沉,才獲得了心繫國家的熾熱情懷,“先天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放棄了狹窄的個人主義,才獲得了受人尊敬的青史留名!睿智而有遠見的古人,為我們樹起了一座座為了追求高尚而放棄榮譽的典範,一次次的放棄使他們的人生大放異彩。

朋友們,請不要被眼前的種種誘惑所羈絆,請不要被滿目的燈紅酒綠所流連,勇敢的放棄吧,為了更高的追求,為了成就更加完美的人生。

退,為了更好地進 篇5

國二作文 ,1030字

浩浩青史,濃縮了幾多歷史的唏噓;渺渺哲史,又闡述著幾多歷史的深思,輕翻泛黃的書頁,細讀一個個偉人的名字,方才領悟:退,是為了更好地進!

天生一副傲骨,不屈於俗,不慕於官,嵇康過著隱士生活。一代名將鍾會慕名拜謁,卻被拒之門外,在臨走時,鍾會沒有忘記恨恨地瞪他兩眼。於是,嵇康上了刑臺,理由是謀亂。行刑前,他抬起頭,他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他肯說一句懇求的話,一切皆大歡喜。然而,他寧願自己的性命退一步,說了句:“把琴拿來。”……他用生命的退留給了歷史一個雋永的背景,那《廣陵散》的餘音繞耳:生命的退,讓尊嚴有了躍進!

“致君舜堯上,再使風俗淳”懷著遠大抱負,杜甫開始了仕宦生涯,然歷史弄人,政治黑暗,藩鎮割據,秉筆直立的後果就是一貶再貶!時勢讓杜甫明白了:天下是權貴者的天下,百姓的疾苦算什麼。於是,杜甫毅然退入到百姓中,為百姓歌,為百姓詩,為百姓泣。胡馬、難民、傷兵、羌笛,壓彎了他命運的枝椏。《三吏》、《三別》的詠歎,幫助他完成了“詩聖”的躍進!

浪淘沙,東坡謫居蠻荒之地,把盞臨風,牽黃擎蒼嘆英雄。對他充滿希望的家人,和他共歷劫難的友人,受他關愛的世人,無不期望他能才顯四方,安世濟民。但是,命運不濟,仕途的黑暗之門永遠容不下這樣一個生性曠達的蘇軾,於是,他從功名利祿中退下來,換上“竹杖芒鞋”,高唱“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功名的退讓,正是”人生到處之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的躍進!

風雨如晦的年代,“救國”二字點燃了多少年輕人的人生燈塔,“圖存”二字激勵了多少年輕人的拼搏奮進。一個少年—魯迅,沸騰的熱血裡奔湧著激情。他隻身赴日,只為學醫以挽救國人的生命。然而,當他的精神受辱時,他猛然驚醒:一個人可以沒有強健的體魄,可以失去他寶貴的生命,但是,卻不可沒有高貴的精神!於是,他從醫學上退了下來,決心向文學奮進以拯救國人的靈魂!當“魯迅”這名字響徹中國,那個信念才得以成真,那種精神才得以昇華。魯迅在醫學上的退,在文學上的進,讓國人吶喊著靈魂的聲音躍進!

《周易大傳》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一箇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煩惱無盡,殊不知,人生在世,起落尋常,為民族大義,當退則退,當進則進,進退有據,高下在心,如此就能帶著一份自信和堅定,從容不迫地穩步前行。

站在歷史的長河中,掩卷長思,蕩氣迴腸,不覺驚歎:原來,退,是為了更好地進啊!

捨棄是為了成功 篇6

國二作文 ,815字

壁虎掙斷了尾巴,而保全了性命;海蔘捨棄了內臟,而獲得了生存的機會;果樹捨棄了部分枝條,但更加枝繁葉茂。捨棄是為了得來更大的成功。

如今社會複雜多變,人們所擁有的有許多,但要捨棄的也不少。要想得到想要,就必須忍痛割愛。學生為了將來的美好前途,便要捨棄現在的玩樂時光,發奮讀書。如果不有所放棄,將來一定會面臨更多的便是充滿荊棘的道路。如果你不捨棄玩樂,在這花樣年華中揮霍享受美好時光,那將來必定是個碌碌無為的人。為了過上幸福生活,人們便要捨棄空閒時光,努力工作,如果不工作,那又哪來的幸福有生活呢?所以,人生有得必有失。

人的一生中會面臨無數個選擇,要捨棄的就該捨棄。世界著名大文豪,高爾基在家中失火時,他沒有顧及衣物和金錢,卻從烈火中救出了許多的書籍。可見高爾基對知識的追求,而正因為他知道什麼該捨棄,才會成為著名作家和革命家。

捨棄的,不一定是對自已無利的,有一些人捨棄高官厚祿,卻只情願去當個普通人。晉代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寧願“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唐朝詩人李白被皇帝看中,招入皇城內,予以厚祿,但李白認為這種生活並不是他想要的,思慮再三,李白毅然辭官。“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正因為如此,他一生“行路難”“多歧路”但他卻豪邁樂觀,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留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名詩,為華夏文明增添了一份絢爛。李白捨棄了高官,而得“詩仙”的美譽。這種捨棄具有青松般的高尚風格。

退一步,海闊天高。清朝時,安徽人張英在京城做官。一日,接到家人來信。拆開一看,才知家人與鄰居為了幾尺地皮而進寸步不讓。家人讓他出面解決,張英在給家人的回信中說:“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明白其理,便退讓三尺,鄰居見狀,也將院牆後退三尺,於是中間有了一條“六尺巷”。張英捨棄了三尺地,卻得來了“六尺巷”,與鄰里之間的和諧,舍小得大。

捨棄是為了將來更大更多的成功。

告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 篇7

國二作文 ,954字

有人說:“地球是圓的,該遇到的人即使分開了,也還會再遇見的。”是啊,告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

那一天,我們畢業了。陽光那麼燦爛,卻那麼不稱我們的心情。相對無言,唯有那眼神—難過、不捨,還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我們之間難得的沉默,空氣中瀰漫著尷尬的氣氛。“再見,保重。”半晌,我從嘴裡擠出這四個字,眼眶卻漸漸紅了起來。她笑了,不像平常那樣哈哈大笑,而是生硬地扯了扯嘴角。“嗯,你也是。”她從嘴裡吐出這幾個字,眼眶也紅了起來。我突然想到:再見,不就是再次相見嗎?咧開嘴角,舉起手,握緊拳頭,我一臉笑意地看著她。她微微一愣,回送給我一個大大的笑臉,舉起拳頭,輕輕撞了一下我的拳頭,這是我們之間獨特的加油方式。朋友,再見!

一晃眼,三個月過去了,我們迎來了初中的第一個教師節。我們相約母校,看望小學的老師。遠遠望見熟悉的大門,鑲金的幾個大字,低年級的小朋友們揹著小書包一蹦一跳地向家長跑去,回憶湧上心頭—走廊上你追我趕的身影,教室裡教育同學的訓斥聲,操場上飛揚的頭髮,圖書館裡專心致志的樣子,樓梯上銀鈴般的笑聲,辦公室裡一絲不苟的工作,禮堂內互相加油鼓勁的眼神……現在想起,恍如隔世。

低頭看錶,離約定的時間還差一分鐘,我急忙向校門口奔去。不出所料,她已經在校門口等我了。簡單的白襯衫,一塵不染,搭上黑色的長褲,一看就知道那是她們學校的校服。腳上穿著一雙黑白相間的帆布鞋,乾淨如初。我輕笑,愛乾淨的習慣可一點都沒變。她面露焦急,眉毛緊蹙在一起,珍珠般大小的眼睛東張西望,嘴裡嘀嘀咕咕,一會兒低頭看錶,一會兒看向四周,腳尖一墊一墊的。我再次看錶,不好,只剩三十秒了,她可最討厭別人遲到了。我不敢怠慢,三步並作兩步來到她身邊。

“嘿!”手輕輕拍了一下她的肩膀,瞥了一眼手錶:只差五秒了。她轉過身,看到我之後,雙眸忽地睜大,眼裡是止不住的歡喜。“你來啦!”再次低頭看錶,“哎呀,不錯,剛剛好。你還和以前一樣。”她抬頭望著我。我微愣,隨之一笑:“你不也一樣麼?總是早到。”我對上她的眼睛,眼裡滿是一閃一閃的星辰,照亮了我的世界。我的嘴角勾起一個完美的弧度:“好久不見!”

誰說告別後不能重逢?再見,也可以是一個意味著“再次相見”的承諾。這一次的告別,是為了下次更好的遇見。而我們只是,好久不見。

失去養分是為了更好的重生 篇8

國一作文 ,744字

小學的時候養過幾盆多肉植物,雖說是適應乾旱環境的生長,但仍是百般悉心照料。不過,自從上了初中,便無暇顧及,只是偶爾給他們下幾場大雨。

早上吃了點心,一下子無事就去了陽臺看看久違的多肉們。如預料那般,泥土在多日驕陽的炙烤下如同被梳子理過一般,裂開了長長的縫隙,水分早已蒸發—只是,那顯得有點頹廢的葉片包裹著的花心卻是換上了更鮮嫩的花衣,而脫落的葉片也不僅僅是死亡的軀殼,它的尖端竟然抽出了淺粉色的細根,那種稚嫩青澀如細絲般的根毫不畏懼地伸向黑暗中的水分,脆弱得彷彿輕易觸碰便能摧毀的葉片上卻開出了不似昔日的、甚至帶著些妖豔的花。

與其說這是意料之外的驚喜,不如說這是情理之中的堅定。

似乎有些被觸動了。既然當初選擇了這條衝麵條站的路,那麼就再沒有權利去選擇安逸。而這一段旅程中的我,彷彿在改變,就像是那被奪去了水分的植物一樣。我的改變是為了適應,我的改變是為了更好的重生。

從前的我從未想過會這樣生活。如果說曾經的我是瀟灑、自由、隨心所欲的飛鳥,那麼現在的我也許狼狽、被束縛、躊躇不前,但我堅信彷徨會過去。當一切迷霧散開,我仍然會衝破雲霄,我不求做飛得最高的鳥兒,只想做最堅定的那一隻。

漸漸地習慣了一支筆,一沓紙,一杯茶來度過的無數歲月,甚至有些樂在其中了。有一個有趣的比喻,如果校外是濃情蜜意的下午茶時光,那麼校內的我們便是硝煙四起的戰場上的戰士。但時刻緊握著槍械準備衝鋒陷陣的戰士又怎麼會嚮往那些平淡無味生活?

人生是一張白紙,在上面描點,連線,那邊是你的全部生命旅程。路徑有著無數的岔口,我卻只想堅定地走向我的夢想盡頭—即使這條路充滿了“不可能”“你不行”,但是,只要有陽光、空氣、水分,一切的磨鍊不都只是為了更好的重生嗎?

抬首,陽臺上的植物,正開得爛漫。

碎片化,是為了更好的利用 篇9

碎片化,是為了更好的 ,1004字

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都被碎片化了。現如今,我們已不會花上一整天或是半天的時間去閱讀、去社交、去購物。往往是利用我們掌握在手裡的碎片時間,少則三五分鐘,多則半個小時。

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利是因為我們若是好好利用這些碎片時間,我們可以通過整合,來完成一項重要的事情。弊是因為往往我們沒有這個意識,將碎片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刷刷刷”上,讓這些碎片時間就這樣從我們的手中溜走。也因為碎片化,碎片化的資訊日益增多,使我們不再對資訊進行深入思考。久而久之,就會使得我們不愛動腦子。雖說我們如今的生活有利也有弊。但我認為現如今的碎片化生活是利大於弊的。因為我認為,碎片化,不是為了浪費,是為了更好的利用。

魯迅先生曾說過:“哪有什麼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是了,這就是如何正確的利用碎片化的生活。當我們難以騰出一大塊的時間來工作或是學習時,我們可以把要完成的事情分成一小塊一小塊,利用我們手中的碎片時間來完成。不就是在整合並利用我們無法避免的碎片時間嗎?就如我們寫作文為例,在回家的路上,我們就可以放下手中的手機,花上五到十分鐘進行構思,吃飯時,在腦中想一想大致的提綱,在寫完作業之後,花上十分鐘將我們的構思提綱寫下來再進行一下修改。這樣一來,不就是很好的利用了那些原本將會被我們浪費的碎片時間嗎?

碎片化的時間真的很多,只要我們有心去利用,就能把碎片化的時間拼湊成一個完整的時間塊來用。

碎片化的時間還將會越來越多,這會是個必然現象,但如果我們能夠很好的支配它們,碎片化的生活也不會再讓人感到無所事事,而是更加充實。與其讓自己只有依賴大塊時間才能集中注意力,還不如學習如何提升自己管理碎片化時間的能力。養成隨手積累資訊的習慣。就拿我來說,我是乘車回家的,在車上差不多有二十分鐘。我經常會看自己快取好的美劇,看到自己不會的詞就記下來,回去查意思。這就是在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即使每天只學到一個英語口語的技巧或是知識,但只要堅持下去,日積月累,我們口語方面的積累將會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我們的生活被碎片化,並不是壞事,如果我們都有利用碎片化時間的意識,並付諸行動。我想,現如今的碎片化,不會是浪費時間,反而是更好的利用了我們原本浪費的時間。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也是我每天過得很充實。比起花上一天半天的時間來做一件事,我還是更喜歡可以被整合起來為我所用,又不需要花大量精力的碎片化生活。

原諒是為了更好的救贖 篇10

高三作文 ,827字

原諒大雨滂沱的煩悶,便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喜。

原諒狂沙無情的肆虐,便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奇景。

原諒大海洶湧的澎湃,便得“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的寧靜。

生命的無情殘殺,是可恨啊!但那個戴著魔鬼面具的趙承熙,並不是魔鬼的爪牙,他只是一時失了心,迷了智,只是把內心的痛苦化作了一場衝動。他不是魔鬼,只是一時錯了的“孩子”。

人需要被原諒,而原諒是為了更好的救贖。

湖南臺熱播的《變形計》受到良好的反映,那些問題少年不都是披著惡魔皮狼的孩子嗎?他們不聽教導,用執拗和固執與世界為敵,用奢華和瘋狂來麻醉孤獨和少有的關懷。父母不是沒有關懷,只是那時他早已看不到了!而這群孩子最堅固的城堡被山裡的父母輕而易舉的擊垮了。他們用包容和原諒愛著這群孩子,孩子任性犯的錯,他們來補;孩子不滿山中生活,他們翻越大山用珍貴的錢為他們買來吃食。

再堅硬的鎧甲也被這深情的原諒褪下,再執著的惡魔也被這山一般的包容所驅走。

原諒是為了更好的救贖,是鼓勵別人,放下過往,迎接新的生活。

一個哲學家在回家路上遭受打劫,他淡然的拿出錢財,打劫者說:“這不是你搶的,是我借給你的,這裡面有我的名片,如果你有困難可以來找我。”後來曾經的打劫者變成了著名的商人。不是被命運逼迫到牆角,沒有人願意用這種方式,哲學家看穿了他的猶豫和徘徊,看到了那個善良的靈魂在風中搖曳,他用原諒點起一盞燈,讓善良勇敢的回家。

原諒是為了更好的救贖,是讓人性的光輝重新閃亮。

老師原諒學生的無理,一心育人,得桃李天下;家長原諒孩子的任性,循循善誘,得成龍成鳳。反觀國外同一性質的案件,國外判40年,而中國只判幾年,國外不重原諒,犯錯的人就要接受最重的刑法來彌補過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原諒不是忽略他的過錯,也不是不承擔責任,而是減輕內心的擔子,不讓他們被過去深深壓進黃土裡。

正如材料中,建了33個紀念碑,放飛了33個氣球,原諒是為了更好的救贖,為天上的他們祈福,讓地上的人們引以為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