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傳統文化相關作文20篇

我身邊的傳統文化 篇1

國二作文 ,934字

夢裡古箏輕彈,檀香嫋嫋;宣紙走筆,茶香淡淡。

—題記

五千年,歷史巨浪的沖刷,民族精神的沉澱,才有如今—我身邊如此絢麗而深厚的傳統文化。

琴聲嫋嫋我尋味

午後小睡初足,睡眼微睜。窗外一朵梨花優雅飄落。溫煦的春陽將陽光搓捻成絲縷,穿過鏤刻的窗,在香梨木桌上留下斑駁光影。一陣悠揚的琴聲飄來,時而婉轉,時而高昂,時而沉鬱。我好似看到一位仕女,著白色素裙,朱脣輕點,冰清玉潔,端坐於窗外的梨樹下。纖纖玉指在素雅的琴絃上輕靈跳動。柳眉時而微蹙,時而舒展;表情時而憂傷,時而歡愉。傳來的是琴聲,傳達的是深情。

琴聲嫋嫋,檀香冉冉。又入睡,夢裡有古箏輕彈,檀香嫋嫋,梨花飄香。古箏,中華傳統文化樂藝之一。我愛聽古箏曲,它是心靈的架橋帶著我走向輕靈,走像煙花一般炫麗的盛唐。

宣紙走筆我驚歎

一個閒適的午後,爺爺在寫毛筆字,淡淡的墨香如攝魂般吸引我忍不住走了過去。雪白的宣紙在熱茶水汽的圍攏下,竟顯得朦朧起來。爺爺執筆著墨,輕而穩的穿透水汽,在宣紙上走筆,筆走如游龍,恣意而大氣。頓筆,回筆,筆鋒濃轉淡,皆是妙極!少許,一個個鮮活的毛筆字便躍然於宣紙之上,氣勢雄渾。黑與白的強烈色差刺激著我的眼,感染了我的心。

宣紙走筆,茶香悠悠,墨香淡淡。書法,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我拿起毛筆靜下心來寫下稚嫩的一筆,王羲之的《蘭亭序》在我眼前熠熠閃光,“我要練字!”爺爺聽到後眉裡眼裡都是笑。我愛書法,它是淡雅的極致,讓我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青花瓷纏連我遐思

家中有一青花瓷,閒來無事,我總愛端詳它。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它該是這樣著色勾畫的吧。瓶身描繪的牡丹,好似少女含羞帶怯的妝容。釉色渲染了它前面的仕女圖,韻味被私藏。讓我想起陽光不燥、微風正好時,她的嫣然一笑,最後隱在清麗纏連的青花裡。

青花瓷,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是高超中華技藝的展現,更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彰顯。耳邊響起了周杰倫深情演繹的“青花瓷”。

夢裡古箏輕彈,檀香嫋嫋;宣紙走筆,茶香淡淡……

身邊的傳統文化,編織成一張瑰麗的巨網,網住了我生活中的快樂與思索。

新時代,中華傳統文化掀起的的巨浪,必將成為世界文化中的一道最瑰麗的風景線!而我一定成為最好的弄潮兒,因為我深深愛著它---祖國的燦爛文化。

我身邊的傳統文化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871字

春節有許多傳統文化,春節最大的講究是無論與家相隔千山萬水,還是近在咫尺,都必須回到家鄉與親人一起過年。

大年三十我們穿上新衣裳,爺爺點著香,我們去請家神,家神代表過世的爺爺、奶奶,我們的祖輩們,我們要讓他們回家過年。女的在家打掃衛生,要把家裡的灰塵都掃出去。我和爸爸,爺爺到了老祖宗的墓地,把燃燒的香火插上,然後把鞭炮掛在樹枝上,一點,鞭炮如閃電一般快速的響起來,我們在旁邊目不轉睛的看著。眼看著鞭炮就炸完了我們磕頭,燒紙,請家神回家。到了晚上,爺爺一整晚不入睡,爺爺說,這是在守歲,讓我們永遠多財多福,健康平安。

春節最重要的環節是貼春聯。春聯上有的貼上春,財,和,福,我自己理解的春是永遠活潑,財是財寶,和是和氣。爺爺笑著說:春是很幸福,財是很有錢,和是平安健康,我恍然大悟。

三十到初一鞭炮的響聲持續不斷。到了初一,第一頓吃餃子,必須是素的,而且必須先讓天神,地神,鬼神,家神先吃,要燒紙錢,磕頭,為了保佑一家的平安、來年順利、幸福。我們吃的第一頓餃子裡包上硬幣,誰吃著誰就代表來年誰最有福氣,而且素餃子代表寂靜,和平。桌子上的供品還要擺上豬頭,因為在古代豬代表富裕人民,所以在老祖宗面前擺上豬頭,代表大財大福。還有,不能亂丟垃圾,如果用掃帚掃地會髒了老祖宗的臉,那一天也不能打掃衛生。

初一早上,我先給爺爺,奶奶拜了個年,爺爺奶奶給了我一百元,然後挨家挨戶拜年,有的奶奶給我糖,也有的奶奶給我餃子,我總不會忘記說聲謝謝。到了初二,我們就要送家神,走著走著,又到了祖宗的墓地,我們把鞭炮放在一起,點了火一個連一個的衝上天,猶如打雷般。送完了家神,我們就回到家吃餃子。鞭炮依然連綿不斷。到了初三,年終於過完了,我和媽媽到了姥孃家,而且我們必須使用禮貌用語,比如不能說餃子包完了嗎,必須說包好了嗎。我們不能說包了多少個,我們必須說,包了這麼多啊,如果我們說包了多少個,代表錢很少,如果我們說包了這麼多啊,代表財源滾滾。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尤眨?馨研綠一瘓煞?4航凇4薔捎?攏?磺卸際切碌模?籃玫模?婧茫?/p>

我身邊的傳統文化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873字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說它是封建迷信,倒也不全是。今天就讓我給你講一講我身邊的傳統文化吧。

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是春節,每到大年三十,家裡的男孩們都要跟爸爸和爺爺去墳地“請家神”,家裡的女孩都跟著媽媽和奶奶在家裡打掃屋子,準備貢品。大年初一,任何人都不能往地上丟髒東西,也不能掃地,這樣是怕髒了“家神”的身,房子裡還要放兩把椅子,是讓最大的“家神”坐的。大年初二一早,又要把“家神”們送回他們該去的地方。

在大年初一,還要“貢鬼神”,鬼其實就是“家神”,神是天上的神仙們,有錢的人家要貢上整個豬頭,比較窮的人家也要貢上一塊豬肉,因為在古代,豬被人們認為是富足的象徵,貢品要在大年初三才能吃,在貢完鬼神之前人們不能先吃飯,要在鬼神吃完之後,人們才能吃。

大年三十還要貼對聯,“家和萬事興”,“招財進寶”,“萬事如意”,吉祥的祝語應有盡有。大門上還都貼上福字,貼福字可是有講究的,要把福字倒著貼,表示福到了!

大年初一早上吃餃子,一般都吃素餃子,代表一年幸福安康,包餃子的時候長輩總是包裡邊一枚硬幣,誰吃到新的一年會好運不斷,晚上吃麵條,我們這兒統稱“湯”,表示日子過得槓槓地!

初一早晨人們都早早的起來,穿上新衣服。真是“家家戶戶??尤眨?馨研綠一瘓煞?rdquo;。在傳統文化中,我們小孩最愛的就是收壓歲錢了。傳說,以前有一個叫“歲”的怪獸,在小孩睡覺之後把小孩變傻,以後,人們想出了鎮壓“歲”的方法:在小孩的枕頭下面放一個紅袋,裡邊放上錢,後來就逐漸演化成了壓歲錢。

幾千年來,在傳統文化中,中國人最看重的是全家人團聚在一起,這也是中國人在傳統文化中最講究的。無論相隔千山萬水還是近在遲尺春節都要相聚在一起。年,講究的就是圓滿、喜樂。

我身邊的傳統文化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856字

記得小的時候,每當家裡吃“餃子”時,我總是會歪著腦袋,充滿好奇地問媽媽:“媽媽,媽媽,我們為什麼要吃餃子,又是誰發明的餃子呢?”媽媽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我,消除我的疑惑,直到現在現在我依然清晰的記得。

媽媽告訴我,餃子來源於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建安初年,張仲景出任長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辭去了太守官職,告老還鄉,決心為百姓治病。這時正值數九寒冬,他在回鄉的路上,看到那些為生存而奔波的貧苦百姓,衣不遮體,許多人耳朵都凍爛了,心裡更加難受。他一到家,登門求醫者便蜂擁而至,可是張仲景心裡惦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鄉親們。冬至到了,他讓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了醫棚,盤上大鍋,專門舍藥為窮人治凍傷。他把羊肉、辣椒和去寒的藥在鍋裡煮,然後撈出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治病的窮人。人們吃後,頓時覺得全身溫暖,兩耳發熱。從此冬至這天,家家都吃餃子。

慢慢地我長大了,知道了餃子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歡的傳統特色食品,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不過因為餃子深受人們的喜歡,除了逢年過節,人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常常享用。

告訴大家個小祕密吧,其實我是一個特別愛吃餃子的人,因為媽媽包的餃子實在是太美味了。一說到媽媽包的餃子,我就會不由自主流口水了。

媽媽每次包餃子,都會特別用心。她總能變著花樣做出五顏六色的餃子皮:用火龍果汁和麵,做成紅色皮;用菠菜汁和麵包,做成綠色皮;用紫薯和麵,做成紫色皮;用胡蘿蔔汁和麵,做成橙色皮;用海南瓜和麵,做成黃色皮。還有原滋原味的白色皮。媽媽包的香菇木耳大肉餡兒餃子,吃到嘴裡不僅味美,有益健康,還能讓我感受到媽媽那暖暖的愛。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吃西餐,但是我還是喜歡身邊的傳統美食,我會傳承中華文化,傳遞這份濃濃的愛。

我身邊的傳統文化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771字

提到傳統文化,我就會想到包餃子,裹粽子,賽龍舟,看京戲,吃月餅。但我最喜歡裹粽子,因為它會讓我回憶起和家人團聚的時光。

每逢暑假,我和媽媽、姐姐就會坐火車來到魚米之鄉——江蘇,去往我心心念唸的奶奶家。我們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走在熟悉的街道,到處都能聽到、看到賣粽子的人在高聲呼喊:“賣粽子了,賣粽子了,五元兩個,又便宜又好吃。”不管他們喊的有多激情,我還是覺得,爺爺奶奶包得粽子才是最好吃的粽子。

剛走到拐角處,我就看到奶奶拿著熱乎乎的粽子在門口等候著我們的到來,我和姐姐飛奔著撲向奶奶,迫不及待地想要擁抱她,奶奶笑得合不攏嘴:“快進屋裡,粽子已經涼了,我們一起來包吧!”奶奶邊說邊拉著我們進了屋。只看奶奶慢慢地把昨天剛摘的粽葉放在接好的溫水裡,手一次、兩次、三次地……打著粽葉,奶奶邊打邊笑眯眯地說:“在盆裡拿出三四片粽葉。”爺爺把糯米、花生、肉和大棗放在四個盆裡,奶奶順手一握一個圓乎乎的粽子就形成了。我驚呼到:“爺爺奶奶,你們兩個配合的真是天衣無縫!”奶奶耐心地看著我:“先在盆裡拿出三四片的粽葉,再捋成一條直線,把它們折成立體三角形,想吃什麼,自己向裡面盛一點自己想吃的東西就好了。”我好奇地看向媽媽、姐姐,這下可把我急壞了,她們都做出來一個個精緻的粽子了。而我卻把立體做成了扁形,她們哈哈大笑。雖然我做的不好,但家人都不停地鼓勵我,讓我原本低落的心情一下子變得高興起來。這有趣的裹粽子可真是讓我的心情一波三折啊!

我們的傳統文化可真是不少呢!我還是最喜歡裹粽子,因為它能使我感受到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溫馨,我愛我身邊的傳統文化,更愛和家人一起享受這些美好的時刻。

我喜歡的傳統文化——象棋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415字

我們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從古至今,有許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如皮影、剪紙、象棋、書法、國畫、糖人……,要說最喜歡的,那要數象棋了!

象棋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書記載,從戰國的時候就開始流行了。

記得去年的一個週末,爸爸第一次教我下象棋我就物件棋產生了深厚的興趣。爸爸教我基本的走法:馬走日字,象走田,車走直路,炮翻山。從此以後,我就經常纏著爸爸和我下象棋。每次下棋的時候,我就覺得我們像在戰場上一樣,我們就像軍師一樣,要掌握全域性,每走一步棋都要瞻前顧後,因為走錯一步,將可能被“將軍”,那可就全軍覆沒了。雖然現在和爸爸下象棋我還沒有贏過,但我也不氣餒,相信總有一天,我會贏過爸爸的。

雖然我贏不過爸爸,但在和同學下象棋的時候,我可算是“高手”了。有一次在綠園玩的時候,我看到有兩個我們實驗學校的學生在下象棋,看著看著,我就加入了他們的行列。我就和他們下了兩局,沒想到,我還贏了呢!哈哈!

同學們,你們喜歡的傳統文化是什麼?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 篇7

國二作文 ,1145字

中國,擁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傳統文化,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散發出獨特的東方美。現在,就跟著我走進我眼中的傳統文化。

唐詩之風

使中國聞名於世界的原因有許多,其中之一就是中國是詩的國度,在唐朝掀起了一股“詩風”,使唐詩成為中國詩的鼎盛時期。在這期間湧現了一大批傑出的詩人,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等等。他們的詩中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皆有,例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讀出了李白對王昌齡的想念之情和滿滿的祝福;“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一句中看出劉禹錫的豁達向上。這些詩句流傳下來,被世人誦讀,也時常脫口而出,面對與朋友的分別會用“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來安慰彼此;每當重陽節來臨,人們總是情不自禁地吟出這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詩給生活帶來了不一樣的風采,使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這是我眼中的傳統文化—唐詩,獨特而燦爛。

春聯之美

春聯,顧名思義,就是春節的對聯。每當過年,鞭炮聲四處響起,此時,家家戶戶都會掛上春聯。春聯一般分為上聯、下聯、橫批三部分,且顏色是中國吉祥紅,把春聯貼在門口,就是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能夠平平安安、好運相隨。常見的春聯,如:上聯:春滿人間百花吐豔,下聯:福臨小院四季常安,橫批:歡度春節;上聯,喜滋滋迎新年,下聯:笑盈盈辭日歲,橫批:喜迎新春等等。春聯要求要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獨特形式。每每看到春聯都感覺特別美,為什麼?因為看到春聯就如同看見人們對新的一年滿滿的祝福、希望和美好的憧憬、嚮往。這是我眼中的傳統文化—春聯,美好而真誠。

書法之韻

先說說我國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談到這四樣寶,就不得不提起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書法。相信大家對“書法”並不陌生。書法即是文字的書寫藝術。世人常用“顏筋柳骨”來形容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風格。在這與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小時候的米芾經常與先生學寫字,可很長時間後,他的字並無明顯長進。有一天一個秀才來到當地,米芾想跟他學寫字,秀才說:“可以,但你得買我的宣紙,五兩一張。”米芾嚇了一大跳,最後狠心掏出五兩銀子。三天過後,秀才叫米芾寫一字給他看,寫後發現大有長進。原來米芾拿到這麼貴的紙怕浪費,便仔細研究字的結構。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書法,甚至有許多外國友人也加入了寫書法的行列。由此可見,書法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這就是我眼中的傳統文化—書法,雋秀而有力。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還有很多,在我眼中,它們如同瑰寶般珍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祖先留下的優秀傳統文化是給我們無價的禮物。作為青少年的我們,要成為其弘揚者、傳播者,共築我們的美好精神家園!

我身邊的中國文化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797字

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服飾、錦繡、國畫、書法……其中,我唯與摺扇結下了不解之緣。

小小的摺扇,包含著多少奧妙啊!刷地開啟,又刷地合上,又是多麼威嚴啊!一把扇子帶在身上,人都攜著一種高雅的氣息。

上等的摺扇,做工是十分講究的。扇骨用的都是很好的木料,染了色,並刻出了對稱的花紋,散發著淡淡醉香。扇面蒙著的,或紗綢,或軟紙,或細布,都是質地極好的。面子上或題著佳句,或染水揉墨,或印工花朵,別樣美觀。家中收了兩把扇子,是黃金硬紙布底面的,分別畫著岳陽樓和清明上河圖,水墨印製,很有味道呢。

做工精緻的扇子,是注意細節的。串竹片兒的扣眼是鍍銀的,雕花。扇面鑲邊,扇墜用長長的紅絛結著玉如意等。不用的時候,就疊起來收在一個絲線繡的扇套裡。扇套上有根細繩,能系在裡衣上。

我酷愛收藏中國摺扇,如今已收集了十幾把,其中有兩把“招牌扇”。一把是我學習了課文《梅花魂》以後,心中愈加敬重那美麗的梅花,同時也開始突發奇想——擁有一把梅花扇!從國內到國外,從南邊到北邊,我一路尋找,終於在湖北恩施的一座古城裡看到了它——扇上印著一枝清梅,梅枝挺拔,梅花如血,大有傲雪迎霜之態,象徵中華民族的精神。我從一堆摺扇中一眼就看到了它,心頭一燃,認定它就是我夢寐以求的那把梅花扇,毫不猶豫地買下了它,讓它陪伴我,並時時刻刻提醒我:要努力向梅花學習,做堅強刻苦的祖國花朵!

另一把是我的姨媽旅行給我帶回來的,扇柄彎曲,扇面呈圓弧形,印著一藤藤紅色、藍色、紫色的花兒,花瓣飽滿怒放,畫面大方喜氣,頗有中國風格。這兩把扇子我都很喜歡。

一角小小的扇子能裝裝下整個中國—水墨畫、唐詩宋詞、刺繡。所有古典文化的一切,歸於一隻小小的摺扇。

摺扇是一門獨特的古典藝術,我愛摺扇,透過摺扇,我瞭解到中國悠久的文化。我常常想,我之所以如此迷戀摺扇,是不是因為在前生和扇之神有過交會呢?

我們身邊的粉絲文化 篇9

高一作文 ,1109字

說到“粉絲”二字,我是再熟悉不過了。我從很小開始便開始追星了。我第一個喜歡的明星就是張靚穎,當時也不知道為什麼,第一次聽到她的歌,就深深地愛上了。

好的藝人就是有這樣的魔力,讓人只一眼就難以忘懷了。有的因為明星的外貌好看而喜歡,有的因為明星的歌喉而崇拜,有的因為明星的穿衣品味而追求。藝人可以讓自己的粉絲瘋狂,讓他們有了凝聚力,成為了一個集體。而基本上每個藝人的粉絲都有一個特定的稱謂,例如薛之謙的粉絲叫做“謙友”,趙麗穎的粉絲叫做“螢(穎)火蟲”等等,粉絲名通常與藝人的名字有關。當然啦,每個藝人也都有自己的應援色,應援服,後援會。就像少女時代的應援色是粉玫瑰色,她們開演唱會時,臺下就是一片粉色的海洋,這也代表著粉絲的崇拜與瘋狂熱愛。

大勢所趨,現在的大多數追星族都喜歡追韓星。《來自星星的你》中的金秀賢,《繼承者們》中的李敏鎬,再比如前段時間很火的《太陽的後裔》中飾演柳時鎮的宋仲基,他們都憑著自己的代表作一炮而紅,吸引了無數狂熱的粉絲,在中國吸金無數。這還是男星。女星中,林允兒以一部《武神趙子龍》開始了在中國內陸的發展,收到了無數粉絲的追捧,也因此在中國變得更加有名,也讓她以前的中國粉絲更加堅定。而因為退出少女時代而引起關注的Jessica,不僅開創了自己的品牌,也在中國參加了許多綜藝,最近還與陳偉霆主演了《那件瘋狂的小事叫愛情》,讓許多中國粉絲表示期待。其實大多數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明星,但有些只是在心中默默地喜歡罷了。當自己的偶像變得積極,粉絲們也就不會沉寂,而是積極勇敢地表達出來,並站出來鮮明支援,不藏著,不掖著,完全真實的表達內心的感情。

現在的出道團隊受到的關注度也很高。00後中,追星的主要是女生,她們大多都喜歡EXO,或少女時代,或f(x),再或者中國內陸的TFBOYS,當然,也有一些男生追星。現在會唱會跳並且顏值高的團隊,就越合粉絲們的胃口。當粉絲們狂熱起來時,他們會花很多時間打榜,省下錢買明星周邊。同學同事之間,也總是以喜歡的明星為共同話題,許多朋友就是這樣結交來的。

當然,過度追星也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有一些不理智追星的人,為了見一眼偶像,逃學甚至去賣血賣腎,只為花幾千元的高價來求得一張見面會門票;有的為了給偶像投票,熬夜折騰自己的身體,更有甚者猝死。因為一個追星族的無理取鬧,而發生的“楊麗娟事件”也在告誡我們,要理智追星。

著名文化批評家、同濟大學哲學系教授朱大可說:“政治崇拜是意識形態煽動的結果,文化崇拜是知識崇拜的延續,而娛樂崇拜是市場策劃和操縱的結果。”不管是明星還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追星只可以是一種消遣的活動,作為一個粉絲,也要時刻保持自己的理智才是。

我最喜歡的傳統文化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962字

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剪紙。媽媽是一名幼兒教師,她很會剪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窗花,今天在家無聊,我就纏著媽媽讓她教我剪紙。剛好美術老師佈置了一個美術作業剪“福”字,我還不怎麼會剪呢。

媽媽說你想剪紙首先要了解剪紙的來歷。於是媽媽上網查找了一些有關剪紙的資料:剪紙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歷史悠久、流傳廣泛的藝術形式。所謂剪紙,就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每逢過節或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牆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熱烈。從技法上講,剪紙也就是在紙上鏤空剪刻,使其呈現出所要表現的形象。形成了以剪刻、鏤空為主的多種技法,如撕紙、燒燙、拼色、襯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紙的表現力有了無限的深度和廣度。其不同形式可貼上擺襯,亦可懸空吊掛。由於剪紙的工具材料簡便普及,技法易於掌握,有著其他藝術門類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這一藝術形式從古到今,幾乎遍及我國的城鎮鄉村,深得人民群眾的喜愛。

媽媽拿來了很多彩色紙、兩把剪刀和鉛筆,她先教我把紙對摺再對摺然後展開,紙上浮現三條摺痕,然後讓我將兩邊的紙向中間對摺,接下來在一邊畫上半個示,在另一邊畫上半個?字,最後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下來。剛開始我感覺我剪的“福”字不是很好看,筆畫有粗有細。媽媽告訴我,畫的時候很重要,畫的好,剪的仔細才會好看。我自己又試了兩次,終於剪出了一個漂亮的“福”字。媽媽還告訴我,剪紙不但可以剪福字和窗花,還可以通過剪紙進行拼貼畫呢!媽媽拿來了黑白灰三種顏色的紙,說要教我剪貼一個花瓶,這下我可來興趣了。媽媽讓我把一張白紙對摺畫出花瓶的半個形狀圖,然後拿剪刀剪出來。我開啟一看,一個好看的花瓶出來了。接下來我們要裝飾花瓶。我們剪出來許多三角形、半圓形和菱形的碎片,然後把它們貼在花瓶上,頓時花瓶變得漂亮多了。最後,我們剪了一條條的枝條和花瓣裝飾在花瓶上。就這樣,一個插著梅花的精美花瓶就做出來了。後來,我們還一起剪了雪花和孔雀貼畫,每一張都栩栩如生,讓我愛不釋手。

剪紙不僅豐富了我的課餘生活,還大大地提高了我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瞭解了傳統文化的剪紙,你現在是不是跟我一樣喜歡上剪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