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東坡居士相關作文20篇

我眼中的東坡居士 篇1

寫人作文 ,917字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題記

自從故宮見到東坡的《寒食帖》與堪為奇觀的“東坡肉形石”,我的心就為這宋朝首席文學家而佔據。

且看這一家,父親蘇洵,兒子蘇軾與蘇轍,誰在當時不是名揚天下?各領風騷,只是兒子風頭太大,成就太高,讓父與弟都望其塵而莫能及。這種情形,很像早他們七百年的曹操一家,或許是前世與今生?不知道。總歸是他們家族基因太好,哪一家都比不上。

宋從唐的手中接過文脈的接力棒,進入另一個鼎盛的時代,卻是不興詩,而興詞了。

蘇軾自然是一位極其優秀的詞人,那一首“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水調歌頭》,讓無數步後塵者望其頭嘆,同時它推倒了一切前代的的名作,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最著名的寫“月”詩詞,進而為歷代傳頌。當然,蘇軾也是一位自成高格的書法大家,《寒食帖》筆法蒼勁,似無意之作卻又是有意佈置,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迅疾而穩健,痛快淋漓,一氣呵成。或正鋒,或側鋒,轉換多變,順手斷聯,渾然天成。其結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輕有重,有寬有窄,參差錯落,恣肆奇崛,變化萬千。無愧於“天下第三行書”的名號。

很顯然,文脈的接力棒傳到蘇軾是極其正確的,他引領文脈達到一個新的高峰,或許之前的“李杜”可與之比肩,除此之外,別無他人。

可是,在文學方面登峰造極的人,在仕途上都不怎麼順利,甚至有“劇哉邊海民,寄身於草野”的出現,歷史在我們這位東坡居士身上再一次印證了這一點。

他一貶再貶,看似毫無希望,可他仍在心中抱有一份信念。但終於在“烏臺詩案”後兩相放逐了:政治放逐了他,他也放逐了政治。這個轉變,使他一下子高於後來的王安石、司馬光、陸游、辛棄疾。說他“突圍”,不僅是他突破政壇小人的圍攻,更重要的是突破了他自己沉溺已久的官場價值體系。因此,他的突圍,也是文化本體的突圍。

東坡的貢獻,是為中國文脈留下了一個快樂而可愛的人格形象。

宋代出了一個那麼有體溫、有表情的蘇東坡。不管是久遠的歷史,遼闊的天宇、個人的苦惱,到他的筆下都有一種美好的誠實。他不僅可愛,而且可親,成了人人心中的兄長、老友,這在文學史上幾乎絕無僅有。

因此,蘇東坡是真罕的奇蹟。

我眼中的東莞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748字

東莞,一個美麗的城市;東莞,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東莞,一個文明的城市……短短几年的時間裡,我的成長樂園—東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讓整個中國驚訝不已,還讓整個世界對我們刮目相看。

記得剛來到東莞時,這裡還只是個平凡的城市。剛一下車,映入眼簾的是崎嶇不平的泥路。走在街道上時,無家可歸的垃圾隨處可見,連灰塵都在空中張牙舞爪……看到這一幕幕,我失落極了。

但是,轉眼間,幾年過去了。東莞—我的第二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由一個平凡普通的城市,變成繁榮富強的和諧家園。一個寧靜的夜晚,我獨自徘徊在街道上,感受東莞的變化。走著走著,我被東莞這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瞧!一幢幢高樓大廈聳立在路旁,旁邊的路燈照耀的柏油馬路,路面一片金黃。兩旁樹木拔地而起,茂盛的枝葉上還掛滿了小彩燈,在靜謐的夜晚裡顯得如此的神祕。馬路上各式各樣的汽車令人目不暇接,它們一輛緊接著一輛,一排緊挨著一排,像一條川流不息的小溪,流淌在馬路上。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東莞—我成長的樂園,我感受到您的變化,體會到您的魅力了!

東莞不但是個美麗的城市,而且歷史源遠流長。東莞市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蹟甚多,可園就是其中一處了。進入可園,一陣清香便會撲鼻而來。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荷花池了,一朵朵姿態萬千的荷花亭亭玉立地立在水面,池水清澈見底,看得見水裡的細沙,它們正懶洋洋地在池裡睡覺呢!接著,我們又漫步在可園中,欣賞著這美麗的景色。聽長輩們說,可園是廣東近代四大名園之一,它始建於清朝道光30年,也就是公元1850年。前人稱讚它為“可羨人間福地,園誇天上仙宮”。可園見證著、守護著東莞魅力之城的繁榮與富強!

東莞,一個充滿綠色,充滿和諧的城市。她是我的成長樂園,是我的第二個家!

我眼中的東吳大都督周瑜 篇3

高一作文 ,864字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著一位才華橫溢,光芒四射的都督。他就是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直至三分天下的東吳大都督—周瑜。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公瑾。”當年東吳領袖江東小霸王—孫策在遇刺重傷後,仍苦口婆心地告誡其弟孫權。可見周瑜當時在東吳的崇高地位和重要性。是周瑜,成就了東吳不可撼動的三分天下的地位。也是他,提出“中原地區動亂,以吾等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景觀成敗。”使吳國無後顧之憂的發展,逐漸富強。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是個氣量狹小,善妒忌以至於最後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的偽君子。但在此,我要為周瑜平冤昭雪。在正史中記載,周瑜是個氣量巨集大,用兵如神,琴技精湛的美公子,而他被諸葛亮“三氣”致死更不過是無稽之談。

在當時的戰亂紛爭的年代,誰不知氣宇軒昂,江東周郎?甚至是當初一貫輕視周瑜的東吳老將程普,在周瑜不僅不計較,甚至周瑜幾次向其幾次請教,最後冰釋前嫌,不得不嘆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可見周瑜的寬巨集大量。

“曲有誤,周郎顧。”“若得周郎顧,時時誤撫弦。”據說,周瑜哪怕醉後也能清楚地分清錯了何音,可見其琴藝精湛。

“三氣周瑜”不過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自己設計的虛事,不過是為了迎合匡扶漢室,匡扶正統主題而已。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但在周瑜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卒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只可惜天妒英才啊!

歷史上的文人墨客、將軍帝王對周瑜也有極高的評價,比如劉備評曰:“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王朗:“周公瑾,江淮之傑,攘臂而為其將。”孫策:“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吾得卿,諧也。”范成大:“年少曾將社稷扶,三分獨數一週瑜。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功跡巍巍齊北斗,聲名烈烈震東吳。青春年紀歸黃壤,提起教人轉嘆籲。”

這就是我眼中的周瑜,一個氣量巨集大、謀略過人、用兵如神、琴藝精湛、才華橫溢的“完人”。

我眼中的東塔湖公園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408字

我的家鄉在大姚,這裡不僅有美味的特色小吃,還有美麗的東塔湖溼地公園,讓我來給你介紹一下它的美吧!

進了東塔湖溼地公園的大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富有許多彝族特色的長亭。長亭像三間小房子緊緊的連在一起,中間的那一座最高。長亭頂端有一個大圓盤,上面雕刻著一個大大的福字。大圓盤的兩旁有像火圈一樣的東西,顯得格外美麗。房頂是灰色的琉璃瓦蓋成的,整整齊齊的排列著,像龍鱗一樣,四個角向天空翹起,像牛角一樣,把長亭打扮的更加漂亮。亭簷上有許多山水畫,還提有詩詞名句,仔細一看,每一幅圖都是不一樣的。走累了,還可以到長亭裡小憩一會兒。

坐在長亭裡抬頭一看,東塔便聳立在眼前。東塔一共有10層,是六角形的,頂上還有一個大葫蘆,耀眼極了!

低頭一看,東塔湖的湖水清澈見底,旁邊的一草一木都清晰的倒映在湖面上,分不清哪裡是景,哪裡是畫。湖水裡的水草媽媽隨著小魚兒的嬉戲跳起了海草舞,真是有趣極了。

這就是我們東塔湖,歡迎你前來感受它的美。

我眼中的蘇東坡 篇5

記敘文 ,855字

蘇東坡風雨的一生,我們或許永遠無法親身經歷,只得停留於書本,然而他的釋然心境和人生態度卻是我們需要拾起的……

就算道路曲折,他也能夠寫下“一蓑煙雨任平生”;就算風雨瀰漫,他也可以“吟嘯且徐行”,哪怕你將他一貶再貶,他甚至可以一笑置之地放下。“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那樣的豪邁霸氣,沒有一處不透露著剛正不阿、超凡脫俗的氣質,試問,如今,幾人能夠做到?

蘇軾,一襲布衣,坦率純真。在他的一生中,烏臺詩案使他的征途一下子到了最低點,那就好像萬丈深淵般。黃州,一個淒涼的城,囚住了蘇軾的形,卻囚不住他的神。他不附權貴的氣節讓他不肯擇木而棲,卻因那樣的一身正氣和不阿諛奉承使他一生的仕途變得坎坷。然而,即便如此,蘇軾卻能夠把酒臨風,任長廊上的清風貫穿春秋,卻不覺苦悶,因為有詞足矣。他給自己尋找精神寄託,苦中作樂,自己耕種、造房、寫作,與農夫相契合。在當時,縱有多少豪情壯志,又能與誰訴說呢?

當蘇軾駕一葉扁舟來到赤壁。“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面對這古戰場,面對這一片江水,他陷入沉思。他在祭奠英雄的同時也反省著,他清醒了,不再悲觀了,於是便是“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他泛遊赤壁之後留下的是兩篇名賦與一首懷古之詩詞。餘秋雨先生在《東坡突圍》中寫道:“蘇軾選擇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蘇軾。”

蘇軾,豪邁之下,點點柔情。“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這深情的悼亡詞,是東坡為亡妻所作,以及“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痛楚與哀愁。儘管隔著近千年的時光,我們仍能感受這般的痛苦之深、感情至深。

在宋朝乃至如今,蘇軾的無人可替何嘗不證明了他自己?他的心如“竹杖芒鞋輕勝馬”般輕盈,他的心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淡然,他的心更有無畏於世事變遷的坦坦蕩蕩。

即便離我們如此遙遠,但他用他的詩詞拉近了後人與他的距離,在這歷史的長河之中,不管時代如何在變化,蘇東坡依然是蘇東坡,豪邁卻帶著點點柔情。相信直到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就如《生命中的土地》所寫到的,東坡與蘇軾一起最終成為了我們精神的源泉與歸宿!

我眼中的蘇東坡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28字

我從小讀過蘇東坡的很多詩歌,本以為我已經很懂蘇軾了,但等到我上了初中,我才瞭解到蘇軾的一生經歷。

在上初中之前,我還沒有深入瞭解蘇軾這個人,只是會揹他的幾首詩詞罷了。

從前,我被一群女生孤立,她們認為我和她們成為不了好朋友,因為我很煩。當時的我遇到這種情況,我的心情很難過。本以為我們能一直保持好朋友的狀態,我可以融入這個集體的,但沒想到她們竟不想理我。在那一週,我的心情沒有開心過,沉默寡言,下課的時候就坐在教室裡。

到了剛升入初中,我認識的人也不多,沒人來找我。我那時就覺得別人是不是不喜歡我。

過了一段時間,語文老師跟我們講起蘇東坡。她說:“蘇東坡是一個豁達樂觀的人。他在新居度過了兩個月的愜意日子,朝廷又將他貶居海南島,還命他立即動身。這次的打擊很突然,卻是他描寫春風令人小憩的抒情詩惹的禍。但他以他自己樂觀的心態在那生活,還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個被貶海南島只是比滿門抄斬低一等,可蘇軾仍然保持他那樂觀向上的心態。”

聽了語文老師講的這個故事,我不禁思緒萬千:蘇軾在那時一個黑暗的社會中,都能以這樣一個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那些不順心的事情,為什麼我卻做不到呢?

我開始像蘇軾一樣,去學習如何樂觀面對不順心的事。我沒有像其他女生一樣,成雙成對地走在校內的路上。我習慣了一個人,我認為這樣挺好的,可以讓內心平靜一會兒。我覺得這就是我所謂的樂觀。

我眼中的蘇軾是一個豁達樂觀、積極向上的詩人,在遇到困難時,就要像他一樣,積極面對。

我眼中的蘇東坡 篇7

高一作文 ,917字

天性生快樂,智慧生快樂,磨難生快樂,這,便是蘇東坡。

古往今來,在一眾文人墨客中,我獨愛蘇東坡,他是個天生的快樂者,生性灑脫,要讓他不快樂,除非阻斷他的呼吸。絕無僅有,無與倫比的東坡先生,也許快樂二字,並不足以勾勒出他的全貌。

蘇東坡身上的獨特魄力,依我愚見,無人能與其相提並論,要不你看,集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穩、白居易的勤懇、范仲淹的正直以及李商隱的朦朧、柳永的多情、納蘭容容的唯美於一身的他,多少有志趣的青年人以他為偶像,以他為人生導師。就連死對頭王安石,也常常面對東坡的言論與文章自嘆不如。

“恨人乃不如人也”是蘇東坡的一大箴言,容我在此妄加評判一番這句話,恐怕受到了不少人的曲解,本是,蘇東坡在一場宮宴中面對咄咄逼人的政黨,所發出的一句慨嘆之詞罷了,他從不恨人,即使遭受到多大的委屈,他也從不怨人,他向來對事不對人,所以從不恨人,他認為恨人對自己又有多大作用呢?不過是平白在眉間多添一道紋罷了。他從不在乎自己“如人”與否,我就是我為何要與他人相比,換句話說,他從不把恨人當做一件事來看待,這,也便是他的魅力所在。

蘇東坡也是個不為人知的“情種”,王弗、王朝雲、王潤之都是與他不可分離的三個名字,在此,只談王弗。千古悼亡詞之首《江城子》便是蘇軾為悼念亡妻王弗所作。結髮妻子王弗,年輕貌美、聰明智慧、知書達理,他們的婚姻雖是由父母一手包辦,但兩人依然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不幸的是,王弗於二十六歲病逝,遺有一子,年方六歲。王弗過世十年後,蘇軾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悲痛,揮毫寫下了這首被譽為悼亡詞千古第一的《江城子》,面對妻子的“十年生死兩茫茫”,蘇軾只有“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蘇軾的重情重義可見一斑。曾與母親交流過我深愛蘇東坡一事,她先是驚訝我為何會喜歡已經離去的一位古人。而後我將此詞拿給她看,她竟也默然許久,感慨萬千。

最近常常會想到,如果蘇東坡進了《紅樓夢》的賈府,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也許是《紅樓夢》讀多了吧,類似於此種奇怪的問題想法常常會有。不知蘇軾是否會用他那獨特的魄力,拯救賈府。

幾程山水,笑看東坡,絕無僅有,無與倫比的他,是顏色不一樣的焰火,閃亮在每個人的影子中。

笑看歷史風雲起落,無與倫比唯有東坡。

我眼中的蘇東坡 篇8

國一作文 ,519字
彩。“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熱愛生活,放縱自己,堅信一切都不能阻礙自己走出絢爛人生。

若談蘇子此生,豪邁中透著細膩,不羈中流露多情。那一首“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春景中透著靜謐和諧,比“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多了份素潔與美好。“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表現出活潑與俏皮。而《江城子》中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字裡行間表現作者對亡妻逝世的痛苦和悲傷。“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往昔時光的美好已不復存在,塵滿面,鬢如霜的蘇子與亡妻也只能相見不相識,在自己的世界裡懷念對方了。

蘇子的品格與他對生活的態度,正是我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品質與態度。我欣賞蘇子,喜愛蘇子。

很多人惋惜他這一生只短短六十四年,而且他帶著對於他衷心的朝廷、熱愛的人民、記掛的親友的一腔不捨逝於他鄉。也有人說蘇軾的死對北宋文壇的影響太大,他自己也不願死去。但我卻認為,他走了,正是他心靈安寧的歸宿。那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便是他對世界最美好的“告白”。

我眼中的蘇東坡 篇9

國一作文 ,1340字

【我眼中的蘇東坡】

我眼中的蘇東坡是一個學識淵博的大文豪,是一個有著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情懷的宋代詩人,是一個心胸寬廣的田間農夫,是一個覺悟高,知難勇進的沙場戰士。

蘇東坡是個學識淵博的大文豪。公元1056年春天,蘇東坡進京趕考,遇上了主考官歐陽修。考完後,歐陽修批改卷子,他讀到了一篇文風質樸、立論深邃的文章,他拍案叫好,本以為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寫,卻不想是一個無名悴蘇東坡的作品。他還說,三十年以名,沒有人知道歐陽修了,人們只會知道蘇東坡。可見蘇東坡的學識有多高,才能讓歐陽修給予這樣的評價。

蘇東坡也是一位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的宋代詩人。當時的朝政,表面的太平之下,掩蓋的是積貧積弱的王朝。宋神宗的急切,王安石的獨斷使蘇東坡陷入了憂慮。明知是以卵擊石,蘇東坡卻還是忍不住提出自已的見解。蘇東坡走訪民間,聽到了百姓的哀號,但上奏不成,只能用文章來表達其悲憤之情。

蘇東坡還是一個心胸寬廣的田間農夫,他被貶黃洲,遭人冤枉,卻依然能夠泰然處之,正常耕作。沒有去抱怨任何人。也不知,他的一句“我這一生沒有遇見過一個壞人。”感動了多少人。

蘇東坡更是一個覺悟高的非凡人才。他在艱苦的環境中,學會笑對人生,笑看一切,領悟到了別人從未觸及過的境界。若不是他的思想獨特,怕也難悟到這個境界。可,他就是做到了。

這就是我眼中的蘇東坡,學識淵博、悲天憫人、心胸寬廣、大仁大愛,一個與常人不同的大文豪。

【我眼中的蘇東坡】

我眼中的蘇東坡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不然他的文章怎麼會如此受人喜愛?我眼中的蘇東坡是一個大愛無疆的人,不然為什麼他可以輔佐皇帝,也可以陪農民談天說地?我眼中的蘇東坡是一個成就巨大的人,不然他的作品怎麼會流傳海外?

蘇東坡在東城會考時,主審官時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學名家歐陽修。他在審批卷子時被蘇東坡文風質樸,立論深邃的文章所傾倒,為防徇私,那時的考卷均為無記名式。歐陽修雖然很想點選這篇文章為第一,但他覺得此文很像門生曾鞏所寫,怕落人口實,所以最後評了第三。一直到發榜時,歐陽修才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其實是蘇東坡。在知道真實情況後,歐陽修後悔不已,但蘇東坡卻沒有一點兒與他計較的意思。蘇東坡大方的氣度和出眾的才華讓歐陽修讚歎極了。他說:“三十年以後,就沒有人知道歐陽修了,人們只會知道蘇子瞻。”這正體現了蘇東坡的才華橫溢。

那一年,蘇東坡遭遇“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他一點點擺脫了內心的困惑,開始了自己的農民生涯。有時候,蘇東坡乾脆跑到田間、水畔、山野、集市追著農民、漁夫、樵夫、商販談天說地。在他眼裡,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而無論當多麼小的官,蘇東坡總不會忘記對人奉獻自己的大愛,他滅蝗、抗洪、救孤兒,能力所及之事他從未錯過。這正體現了蘇東坡的大愛無疆、體貼平民。

蘇東坡,他開創了豪放派詞的先河,他用摧枯拉朽的青春氣息橫掃北宋文壇。以氣勢恢弘的豪放詞與花嬌柳媚的婉約風一爭雌雄,成為豪放派的一代宗師。這正體現了蘇東坡的成就巨大。

蘇東坡的一生,波瀾起伏不定,既有高居廟堂的輝煌,也有被貶的流離歲月,但他從未洩氣,反而在被貶期間創作了許多為人們廣為流傳的詩詞。

我眼中的蘇東坡是有才華的,是有愛心的,也是不屈服於命運的。就像落到石縫裡的一顆種子,再惡劣的環境,也阻擋不了他的茁壯成長

我眼中的蘇東坡 篇10

記敘文 ,894字

他豁達樂觀,為國為民,但最終落得一貶再貶;他是北宋的文壇領袖,詩詞書畫無不獨領風騷;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是一段不能被忘記的文化傳奇。他就是天才加全才,人見人愛的蘇軾—蘇東坡。

我眼中的蘇東坡,是憂國憂民,敢於直言的人。王安石變法對百姓來說是禍害,蘇東坡敢於上書責問王安石,反對王安石。歐陽修上臺後,沒有真正地為百姓謀福利,他依然反對歐陽修,正因為他的直言直語,才有了“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他被貶期間,還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如西湖上有名的景點“蘇堤”“三潭映月”,都是他主持並監督修築的。

我眼中的蘇東坡,是豁達樂觀,積極為百姓的人。有一日,東坡與友人外出遊玩,醉歸遇雨,隨行人慌忙找地方躲雨,唯有東坡一人,挑著竹杖,還在大聲吟詩:“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何等的豪邁、瀟灑。詩人蘇東坡隨處逆境,但仍不畏懼,不頹喪,與“倚杖聽江聲”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他被貶時期,有一朋友來信讓他注意身體,小心瘴氣,不要生病。他卻以幽默風趣的腔調回應了他的朋友:這裡雖然沒有好藥或者好醫生,但並不比北方差,宮中御醫也醫死過很多人啊!

我眼中的蘇東坡,是全才加天才,卻又是親民隨和的人。東坡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東坡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同是豪放派的傑出代表,他擅長繪畫,他擅長書法……他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全才。他在李白遊玩廬山,寫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樣的千古名句後,又遊廬山,卻寫下了與李太白不同的見解“橫看側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這,就是他的天才之處。他被貶後,看到當地的老百姓不會做豬肉,“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便親自教他們做了豬肉,“待他自熟沒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百姓愛戴他,為肉取名為“東坡肉”。

在那“缺月掛疏桐”之時,“漏斷人初靜”之刻,淺酌小酒,任如水的清風打碎那無盡的思緒。蘇子—東坡先生的吟唱,像無數美麗的流螢一般縈繞在耳畔,一貶再貶的落魄與亡妻之傷痛,任憑那秋風的苦澀,任憑那人生的浮萍,迸發出的卻是“鴻飛哪復計東西”。

論古今中外誰最豪邁、豁達,只有一人,也必定只有一個人—蘇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