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孔夫子相關作文20篇

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篇1

國三作文 ,899字

透過歷史的長河,站在歲月的肩膀上回望,我看見在絲綢之路上,中國人民勇往直前;我看到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這四大發明,使古老的中國異彩紛呈;我還看到一位和藹可親的老者坐在石頭上,為弟子傳道,授業,解惑,他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今晚,坐在窗邊的我望著寧靜悠遠的夜空,凝視著夜空的顆顆明星,尋找那顆最亮的星星,這使我不禁想到了他---歷史長河中那顆最亮的星星—孔子

孔子,他生活在春秋時期,距今,已是兩千多年的歲月。他,在歷史的長河裡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效,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記得在小學時,就曾接觸過孔子那儒雅的思想。但也許因為年齡的原因,那時的我只是跟著老師背誦: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卻沒有什麼深入的概念。以至於那時,我心目中的孔夫子只是一個神聖卻又無比神祕的身軀。直到今天,作為初中生的我再一次接觸到孔子那仁義的思想,這時的我,才真正地瞭解到一代偉人--孔夫子,我心目中孔夫子才成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先哲形象。

他作為先哲,真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思想將引領我前進,他的精神將為我指明前進的方向。

他是正直的化身,正如弟子陳亢所言:“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對自己的孩子和弟子一視同仁,不正是正直無私嗎?

他是堅定的代表,"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淡,則不復也。"正是這樣的"啟發式",堅定無比的教學,使他桃李滿天下。

他是善良的楷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正是對他最真實的寫照。正是善良的他,為人間播撒真,善,美的種子。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飽經世事滄桑,卻從不忘初心,高潔之至,出淤泥而不染……這時的我,彷彿已置身春秋時期……

一陣涼風襲來,思緒回到現實,坐在窗邊的我再一次望著夜空,望著那數不盡的星星出神。它們將溫暖的星光灑向大地,也折射到我的臉上。看!那顆最亮的星星,一定是我心目中的孔夫子,他的思想和話語一定會激勵我不斷成長,成為更優秀的人!

啊!歷史長河中那顆最亮的星星,我心目中的偉大先哲—孔夫子,可否用您那最明亮又溫暖的星光照亮我前進的路?我知道你的回答是肯定的,對嗎?

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篇2

國二作文 ,659字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清晨,當我們漫步在綠樹林蔭的校園中時,總能聽到這般的朗朗讀書聲。每當此時,我的眼前總會浮現出你的身影---孔聖人。從我見到你的第一眼起,我便仰慕於你。你雖沒有高大的身材,但寬厚的肩膀為你平添一份穩重之感。"語音往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思想。"正是如此,你的話往往發人深省,暗藏玄機。

畫一條時間軸,縱觀你的生平。公元前544年,你出生了。如同一顆明星升上夜空,這帶給你的父親莫大的歡樂。可不幸的是,你三歲卻又喪父,十七歲繼而喪母。我想,沉重的打擊會給予你更多的磨鍊。在你20多歲時,你便關心於天下。你聰敏善思,常常會發表自己的觀點,我欽佩你。你的遠大抱負使得你有了明確的奮鬥目標,並引此前進。

30歲左右的你,已經小有名氣。你開辦私塾,與齊國君王共論天下大事,正所謂"機會不但會造出小偷,還會造出偉人。"我想,定是你的慷慨激昂與能言善辯,打動了國君,從此重用於你。

公元前496年,你周遊列國,積極宣傳仁政。但身處亂世的你,沒有在政治上施展才能的空間,於是便把精力投身到教育事業中去,成就了"七十二賢人"。正因你的堅定,才有桃李滿天下之說;正因你的執著,才有西漢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局面。你的善良與大公無私,常常在生活中無言地激勵著我,使我勇敢地一次又一次攀登知識的高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下,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你很準確地對你的一生做出了評價。你是人類文化先河中一座不朽的豐碑,孔夫子。

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篇3

國二作文 ,625字

目前,全球共有140個國家開設了500家左右孔子學院,學員人數約為200萬人。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人,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然而現在孔子的思想依然能在世界上廣泛傳播,這充分體現了孔子思想對後人的影響之大。

孔子是博大的、講仁義的。他說過: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他十分坦誠,他將愛送給整個世界。在當今社會,利益、地位、金錢使人們喪失了原本的最真摯的心靈,取而代之的是自私自利、仇恨焦慮,在這樣的社會裡,孔子的思想就顯得更加光輝燦爛了。

孔子是一個堅強的人。他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他經歷了許多人生的苦難,在當時的社會,君主不願意接受實施他的主張,但他依然堅持不懈,毫不氣餒,周遊各地去宣傳自己的思想。

孔子懂得教育。在思想上,他用仁愛禮儀統治了古老的中華文明;在教育上,他開了我國曆史上私人講學的先河,他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以德為教。在此之前,學習文化知識是貴族們才可以享受的,是孔子將知識移植到民間,讓知識廣泛傳播,。孔子使人民受教育的權利平等,他注重溫習,勤學善問,真誠,他曾教過三千多名學生,其中有七十二人十分有成就,真不愧是孔聖人啊!

以前我不瞭解孔子,總覺得《論語》是過時的東西,我們應該與時俱進,摒棄以前的舊思想。然而,在對孔子有了略微的瞭解後,我才知道,孔子才是走在時代最前沿的偉人,是指導我們前進的動力。孔子其實也就是一個普通人,他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寬容大度,勤奮好學,他就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孔夫子將在我心中永存!

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篇4

國二作文 ,625字

學了孔子的課文,再加上查閱資料,不敢說對他了解有多深,但總歸是知道了些。

閉上眼,我的腦海中會不自覺的浮現出這樣一幅景象,一個兩鬢白髮卻和藹可親的老伯坐在樹下,一顆桃樹、一顆李樹,周圍是一群渴望知識的學生,其樂融融!是了,哪位老伯就是我心目中的孔聖人,周圍就是他的七十二弟子。

老伯長得並不突出,有著最普通的面貌,再不過,就是腦袋大點罷了,但是,出奇的是,只需一眼,他就能使你躁動的心趨於平靜,可能是因為他有一雙最具智慧的眼睛,他的眼睛裡藏著大海,十分平靜,使人心存畏懼,也可能是與他悲慘的經歷有關,經歷過太多,也看破了許多,令人敬畏!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為他自己做了一個評價,但我覺得還不夠,太簡單,他只寫出了關於學習,關於儒家的一生,那他自己呢?要我評價孔子,我會說他"幸、樂、學、苦"。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是孔子這位智慧的老人說過的話,他以身作則,溫故知新,成為兩千多位弟子的老師。他謹記自己的言語,時刻都在踐行自己的言語。

我說孔子活得很苦很累,但他自己可能不覺得,在一件自己認為對的、是為了天下人的事上堅持十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會覺得累!這點我該向他學習!

孔聖人是一位偉人,同時,他也是一位不平凡的普通人,是什麼使他成為名留史冊的普通人呢?我猜是他堅持授教,為人民著想的偉大情懷吧!

教書育人、堅持不懈以及為民著想,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篇5

國二作文 ,575字

英國學者邁克爾哈特在撰寫《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個人》時,曾把他列名第五!因為他主張讓人們知道他們每個人的義務,而不是他們的權利。他就是中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孔子提倡以"仁"為核心,以"禮"為形式,重點在於修身養性。"仁"字決不單純地指"仁義道德",更為重要的是指一種高尚的精神道德境界和對每個人的價值的要求。因此,"仁"成為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一種政治模式,即"以德為政,以德服人,取信於人"等等。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曾說:強調人的道德修養是儒家學派的重要組成部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從這句名言中孔子就向我們表達出了一種胸懷寬廣,寬恕待人的精神。再例如"孔子的一個學生曾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而孔子卻回答:‘大概就只有一個恕字吧!’"而"恕"字在今日來說就是寬容的意思。而孔子的這位弟子便是子貢了。

孔子也比較注重於教育,有句話叫做"有教無類"。他主張不分貴族與平民,不分華夏與蒙滿,都是平等的,都可以接受教育。這點就無疑的表現了他的革命勇氣與魄力。

在《論語学而》中也曾說過,孔子主張"禮以用,和為貴"的說法,這在一些程度上體現的正是一種追求和和諧的目的。這包含了調節社會等關係鼓勵人向上、向善的諸多社會治理之學。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夫子,這就是他所謂的"仁政","禮"的思想。

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篇6

國二作文 ,732字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朗朗的讀書聲迴盪耳邊,孔子的話意義深遠,細品慢嚼,回味無窮,如同上品陳年佳釀,脣齒留香。再細細閱讀,孔子的形象便躍然紙上,如同《屍子》中所述:"讀《書》誦《詩》,與古人居,誦《詩》讀《書》,與古人謀。"四千年的時間如流星,一閃而過,漫漫的時間長河,磨去了讓他的面貌,但他那可貴的精神、高亢的聲音,漫過了天際。轉目向東,一位白髮老者屹立在東方之巔,雙目緊閉,緩慢而又悠長的訴說著中華文明的精華,問其老者名曰"孔夫子"。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人們對時間的探索,從未停息。有人可能會認為"時間是比黃金還珍貴的東西,一定要珍惜",這種觀點不錯,時間就是要珍惜。而孔夫子則是以平穩的眼光看待時間,他既不重視也不輕視,只是持放手的態度,自然的發展。這種"放手"的態度在孔子的身上也許極為平常,但"放手"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為緊缺的態度,人們總是把一切看的太重,把自己壓垮。心靜下來,學會"放手"去體會那份深遠而又從容的寧靜。

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短短几句,看似微小,其實蘊涵無數哲理,像一塊巨大的石頭撞擊著我的心靈,提煉出那顆"君子之心",這使我心靈明靜,果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讓我領悟到君子之道,君子,乃大丈夫也,做事光明磊落,不拘小節;君子,乃信者也,外信於人,內誠於親;君子,乃智者也,非莽夫也,做事前三思,做人更要三思,想的更周密、完善一點。

電光火石之間,孔子與我的交談也到了尾聲,他慢慢迴歸與書本,回到字裡行間,孔子已駕馭著他的文明方舟,去保護人性的純真。默默的在心裡給他說聲"再見",待轉眼看向書本,努力感悟他的語言,也是對他的一種敬仰吧!

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篇7

國二作文 ,635字

孔夫子聖人也,這是我一直以來對他的印象,但我從來沒有主動了解過他。這次放假我打算了解中國聖人,孔夫子。

孔子距離我們這個時代已經兩千多年了,但是他的思想仍然在我們的心裡,不能忘去。

孔子生而七漏,頭頂凹陷,他的母親曾祈禱於尼丘山,所以他名丘。

活到老,學到老,是他的終身追求。他說,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他似乎把一生的精力都置於學業身上。

他說的話總是很精煉,卻能給人意味深長的感覺。不會一下子把一個事物的道理告訴別人,而是讓別人悉心揣摩,有些人可以解讀出很多意思,無心人則不會懂,當人們揣摩出他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深刻哲理時,總會恍然大悟般拍拍自己的腦袋。

他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著,從不言棄。君不見,他周遊列國,只為了傳播自己的思想。君不見,他對人和善友好,只為了告訴別人"仁德"。君不見,他以身作則,舍小為大。他的事蹟我們怎麼說也說不完,他的影響是無法言表的。

我敬佩他,他向我們展現了兩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思想,是它讓我們學會了謙恭有禮,讓我們學會了勤學好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那是他對我們的諄諄教誨;"吾日三省吾身。"那是他告訴我們的習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那是他讓我們學會了謙虛。

孔子啊,我多麼多麼希望瞭解你的所有事情,你是人類歷史文明的鼻祖,讓我開啟那扇古老的大門,仔細地聆聽你的教誨,好嗎?

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篇8

國一作文 ,718字

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出生在魯國陬邑,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人們都說時間會淡化一切,但孔子的學說卻可以突破時間的捆鎖,而獨立存在,這永恆,歸其原因有孔子的智慧,也有孔子永不言棄的精神,他願意將一生都消耗在宣揚一項沒有一個君王認可的學說之上,就是因為他學識的淵博和他那堅持不懈的精神,他的學問才可以經受2500年的歷史洗滌,非但沒有消沉而日漸彌新。

說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知識上的淵博。面對他高深的學位,顏淵曾蔚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試想這是怎樣一種學問,能讓作為孔子最欣賞、最器重的學生髮出如此深刻的感嘆。當然孔子作為一位老師,他的智慧也體現在他的教育中,他竟然在2500年前,就提了,"性相近,習相遠也"這種後天學習的重要性。

孔子雖然學識淵博,但他的身世悲慘程度比腦袋被電梯門夾了還要悲,孔子三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之後就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在他朝氣蓬勃的青春期時,母親也與世長辭,這種武俠小說中才會有的劇情就這樣落到一個窮苦的孩子身上,連我都不禁想為他流淚。

其實恍惚間,我覺得孔夫子離我們並不遙遠,他的思想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生活中,但我所得知的只是孔子的冰山一角,他更多的故事與思想還需要,人們去探索呢!

孔子對於學習的態度是絕對不馬虎的,就單說孔子學習[文王操]時,我也感受到了孔子如此專心致志,刻苦鑽研的學習態度與鍥而不捨的求學精神。

我覺得孔子是一個實事求是,學無止境的人,不是不懂裝懂的人,用一句名言來形容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們要向孔子學習,學習他學無止境,實事求是的探究精神。

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篇9

國一作文 ,951字

談及中國傳統的思想代表人物,同學們會想到誰?沒錯,是孔子。孔子出生時,額頭前凸,那大概是他智慧的來源與所在。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在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又被後世尊稱為"孔聖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被錄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博聞強識,胸懷丘壑,滿腹經綸,即使在當時已是社會上極為淵博的人,被當時的人們尊為無所不知的聖人。但他卻認為苦海無涯,覺得"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取長補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他雖被尊為聖人,遇到不懂的還是請教他人,虛心好學,不恥下問。他終身學習,故才能悟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番道理。他開創私塾教育的先河,對於教育自己也有思想與認知。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平等受教,而不能因貴賤分別,有教無類,對待學生一視同仁。"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教學生學習要學思結合。"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教會學生學習要舉一反三。

孔子又提出"禮"與"仁"的思想,在治國方略上,它主張,"以政為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這也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較"德治"和"理智"。以仁德治民,以仁德治國,實際又打破了傳統的禮不下庶人的傳統理念。他的"禮"說又體現了人道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而這兩項,又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所在。

孔子的思想、著作、成就,都是中國不可多得的寶貴文化遺產,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我們身為炎黃子孫,應該對這種文化進行傳承、延續、發展。他給中華文明創造了無比光輝的篇章,所創的儒家思想就是永恆的經典。孔子給我們,給中華民族所烙下的印記,永不磨滅。

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篇10

國一作文 ,595字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最初接觸孔子是來源於小學課本上的《兩小兒辯日》,那時,我認為孔子一點也不博學,不聰明,連兩個小孩都不如。到了再次接觸孔子,是初中學習的《論語十二則》。

我漸漸地開始對孔子有興趣。孔子三歲的時候,父親病逝,他的家境相當貧寒,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可見他從小就很懂事,很聰明。孔子極為聰明好學,二十歲的時候,知識非常淵博,被當時的人稱讚為"博學好禮"。孔子在青年時代曾做過一些小官,因為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將很大一部分的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著作《詩》、《書》、《禮》、《樂》、《易》、《春秋》。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正是孔子一生學習道德修養的寫照。

瞭解了孔子,現在想起小學時學的《兩小兒辯日》,不正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具體體現嗎?

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英國的歷史學家,哲學家湯恩比博士說,拯救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的只有中國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孔子的教育理念至今仍然運用,是當之無愧的"聖人"。

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他不因自己的才智,而藐視別人,他不因自己的名聲,而驕傲自滿,他實事求是,教書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