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碎片化世界相關作文20篇

我們的碎片化世界 篇1

國一作文 ,661字

“碎片化”一詞出現在近兩年的大眾視線中,我們的生活正在逐漸被碎片化。

碎片化不能說是一個褒義詞,它對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

碎片化的時間

現代人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時間也變得支離破碎,合理的運用好這些碎片化的時間是十分重要的。

就像我們每天上學放學在路上的時間,課間休息的時間,我們是否有好好利用起來呢?

平時在地鐵上看到的“低頭族”們,看似利用了碎片化的時間,卻把這些時間浪費在娛樂上面。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和學習上,甚至是罹患了嚴重的手機依賴症和拖延症。

而對於另外一種人,他們會利用這些時間學習,便可以很好的做到複習鞏固知識。

碎片化的閱讀

經常在朋友圈亦是微博上看到大約一百來字的文章或是感想,我們會去看一看,但若是長篇大論,白底黑字足以讓我們眼花繚亂,沒有心思看下去了。更不用說一些書籍,每天翻幾頁就不想看了。沒有連貫性的閱讀不能稱之為閱讀。

有時我們會覺得預期看數學知識還不如去刷微博所獲得的知識多,還節省時間。但這種觀點是錯誤。我們雖然獲得了資訊,卻失去了整理資訊的能力。

碎片化的閱讀

我們手機中或多或少都有幾款社交軟體,這些社交軟體能夠幫助我們社交,卻做不到真正的社交。我們可以很自然的流暢地在軟體中社交,卻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做到社交。軟體中的社交只不過是一個幌子,不會社交的人仍然不會社交。碎片化社交僅僅是治標不治本的社交利器。

碎片化的世界奪走了我們很多,但是想要奪回來也並不是那麼難。合理地運用碎片化,便是告別碎片化的第一步。

我們的碎片化生活 篇2

我們的碎片化生活作文 ,978字

從學校一路堵堵停停,回到家扔下小山似的書包,一看時間已經下午17:30了,剛坐下喝了口水拿出書本準備做作業,外婆在裡面喊我去洗澡,洗完澡坐在書桌前攤開書本拿起筆剛寫了幾個字,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外公及時端來已剝好的葡萄,一顆一顆塞到我嘴裡,我一邊享受著甜蜜的水果一邊做題目。這時,旁邊的手機突然唱了起來,我接起來一聽,“你好,請問你需要買房子嗎?在XX市,現在很有投資價值的,需要考慮一下嗎?”“不需要,謝謝。”說完沒等她答覆我就啪嗒一下掛了電話,不然她繼續嘮嘮叨叨地說下去可就沒完沒了了。掛了電話,我又重新回到椅子上拿起筆繼續投身題海。

不一會兒媽媽回來了,問了我幾句學校的情況,就拿起手機看購物網站:“今天XX網有活動,滿199減99,可划算啦!我得趕緊囤點生活用品。”“一會兒晚上8點XX網站有限時秒殺,部分商品還買二送一,到時候記得提醒媽媽哦!”“媽媽,你不是前幾天剛買了一大堆生活用品嗎,怎麼又要買啦!”“便宜呀,多買點囤著總歸用得著的。”我無奈的搖搖頭繼續解數學題。

再過一會兒爸爸也回來了,他進門時手裡還拿著手機打電話,連我叫他都沒空迴應。等他終於講完電話,一家人圍在一起吃晚飯,聊了沒幾句,爸爸的手機又響了,他又忙著埋著頭髮資訊……吃完飯趁著消化的時間我也趕緊拿起了手機,看看今天有多少人給我點贊,還有多少人沒給我點贊,一一發資訊叫他們給我點贊,還要看看我的空間小寵物,給它喂吃的,還要愛撫它。對了,還有我的釐米秀,該換裝備了。直到媽媽提醒我該寫作業了,我才依依不捨地放下手機拿起筆繼續寫作業。房間只聽到筆尖“刷刷刷”和時鐘“滴答滴答”,我從小山丘似的作業堆裡抬起頭,甩甩手。此刻的我頭髮亂糟糟的,腦子裡經過作業的洗禮變得一團亂了。看看旁邊的媽媽,正緊張地盯著手機準備一到點就下手;爸爸則看著手機一個人時而嘿嘿地傻笑時而罵罵咧咧,好像手機裡有一個隱形的魔法師對他施了魔法……

終於把作業完成了,媽媽又盯著我練習古箏,不知不覺彈完幾遍曲子,已經是夜深人靜了,趕緊洗漱上床睡覺,而爸爸媽媽繼續捧著手機與被網際網路聯絡起來的人和事物交流……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生活—被分割的生活,被碎片化的生活。

海德格爾曾經嘆息:“詞語破碎處,無物之存在。”碎片化了的生活,讓我們也成為了碎片。讓我們放下手機,放慢腳步吧!享受真正的學習,享受真正的人生!

我們的碎片化生活 篇3

我們的碎片化生活作文 ,1000字

週日中午,陽光灑在了我書桌前的綠色植物上,我伸了伸懶腰,扭了扭脖子,舒了一口氣,作業終於做完了,立刻放鬆了下來,我拿著手機與平常一樣刷了刷微博熱搜榜,與同學、朋友在QQ上聊了一會兒,過了一會兒,媽媽端了一盤水果進來,“別隻顧著手機,先吃一點水果。”吃完水果後,鬧鐘響了,我看了一下每天安排的時間表,我現在應該練習鋼琴了,此起彼伏、優美動聽的琴聲從房間中傳了出來,鋼琴練了不到半個小時,家中座機電話又響了,“您好,請問您最近有沒有要買房子的意願?”“沒有,謝謝。”沒等他說第二句話我就“啪嗒”掛了電話,彈鋼琴被打斷後,突然沒有了剛才彈琴時的熱情與興致。

我到書架上拿了之前看的一本書重新開始回味起來,竟有些想不起來之前閱讀的內容,我又開始重新閱讀回憶,裡面的情節十分吸引我,還沒有讀幾頁,鬧鐘聲音又響了,正沉浸在書中的我十分不情願的放下了書,我該去上課了,我自己一個人來到地鐵站乘地鐵,防止無聊帶上了剛才看的那本書,誰知因為劇情太吸引人,我居然坐過了,又趕緊坐回去?

就像這樣,我以為我節省了時間其實反而使我們時間變得更加匆忙了,你認為你是在高效利用時間,其實不知不覺中你少了無數的時間與精力。美名其曰“我在利用碎片化時間”,但實際上,更多時候都在看一些無關緊要的碎片資訊。

真正的“碎片化”是指你在等人的幾分鐘、在機場等候的時間等這些無法工作、無法安排生活的時間。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知道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和將工作時間碎片化其實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工作態度,前者是充分的利用了可能會被浪費的小時間來處理工作上的事情,而後者則是將本來整塊的工作時間分成多個小時間再穿插著處理不同的事情。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在等地鐵的時候用手機回覆了一封工作上的郵件,那麼就可以理解為利用了碎片化的時間工作,這種用手打幾個字就可以解決的工作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完成,沒有必要到自己的電腦前去回覆。但是如果你本來計劃下午三個小時要整理一份報告,但是在做報告的過程中你總是被一些很零碎的事情打斷,這就是將工作時間碎片化。即使看似是一直在工作,但是這同樣是一種將工作時間碎片化的行為,會導致工作效率不高。

真正想要節約時間的人,會把時間綜合利用,做好時間管理,把工作化整為零,又能夠把碎片時間湊成完整的時間塊。

不管是小片小片的時間也好,大段大段的時間也好,最重要的還是專注,將某件事情持之以恆地做下去,才能不辜負了時光。

我們的碎片化生活 篇4

我們的碎片化生活作文 ,771字

“碎片化”這個曾經被微博帶火的詞彙,在我們大眾的社交網路中—尤其是網際網路飛快發展的今日。閱讀,購物等都在這一個資料時代化為點點碎片。

仔細翻閱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自己似乎根本沒有正確去使用過碎片化。我們的時間,精力,甚至生命在碎片化的生活之下悄悄流逝。

在現代的社會當中,手機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器官”。在漸漸碎片化的時間,人們獲取了原不是很需要的大量資訊資訊。在每天工作和學習的日常中,有一些原不屬於碎片化的時間都被人為地穿插進了一天的作息表。人們不再注意集中,而是分散在碎片化的新聞上。除了必要的學業和事業,整段時間被分割成了零零散散的時間。

可自從微博、微信等這些應用的出現,徹底地影響了現在年輕人的生活。睡覺前、解手時、車上、用餐時等等,許多人利用任何碎片化的時間去上網檢視手機上的資訊。那些人還沾沾自喜地認為自己沒有浪費時間,可實際上他們閱讀的這些資訊只是一堆毫無價值的資料,與浪費時間,虛度光陰沒有什麼區別。

在閒暇之餘,我們之中的一些學生會做一些碎片化的閱讀,他們之中大多數的人認為與讀書沒有區別。但碎片化閱讀只是針對於碎片化資訊,尤其是社交娛樂的新聞資訊,並不能代替閱讀書本、旅行和人與人之間的交談。與真正的深層閱讀不可同日而語。當然,有的網友頗能代表一類人的心聲:“我辦20元流量,即可瞭解世界的動態,我一年的工資才夠去領國晒晒太陽。”—瞭解來自世界的聲音,對於我們普通人是非常重要。而讀書,是為了傾聽來自心中深處最真實的想法。

碎片化正逐漸侵蝕我們的思想、生活以及整個世界。曾聽過不少同學感慨,自己一天學習下來,自己好像什麼都沒有做,而同樣的時間,有的人卻寫完作業後,還有自主時間。到底是他們的能力強,還是我們的能力弱?都不是。只是我們的專注力在碎片化的時間下分解,至於如何集中,就從關掉網路開始!

我們的碎片化生活 篇5

我們的碎片化生活作文 ,823字

從前,有一個叫約翰。阿塔那索發明了電腦,後來,人們的生活漸漸變成了碎片化生活。

所謂碎片化生活,就是把一樣東西拆成好多分,做事很零碎。就比如學習吧,除了星期六,星期天,學生們都要去上學,但現在呢,老少都可以學習,包括週末都可以學習,在網上學習,還有回放功能,視訊放一半,想幹什麼了,就可以暫停,如果不想看了,就可以退出。而且這個網站還可以賺錢,比如付費就可以看,或者是偷聽,話費一塊錢,蹭別人的一對一課程。

或者是吃早中晚飯,以前都是自己帶一個皮夾子,裡面塞點錢,再帶一把鑰匙,自己走下去吃飯,而現在捧起電腦,下載一個美團外賣或者是餓了麼,叫一些吃的,就可以不用自己下樓買吃的了。或者是買鞋子啊,包包啊,都可以上淘寶,上京東,躺在沙發上,床上,就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還有交朋友,以前是出來約一個地點,喝喝茶,唱唱歌,但現在有了微信,QQ,微博,飛信……想聊天的時候,就往對話方塊裡輸入你想對朋友說的話,點選一下發送,就可以傳達到朋友的電腦或者是手機上……這就是碎片化生活了。

這個樣子雖然可以方便自己,方便他人,但是這樣人們就懶惰了,能不出門就不出門,這要對人是很不利的。而且我們大家都知道,多接觸電子產品,手機電腦有很大的輻射,對眼睛不好。還有,手機電腦現在很容易中病毒,什麼盜微信裡的錢,盜銀行卡的錢,樣樣都有。或者是被盜軟體,假如裡面有很多重要的文字,你要用大量的錢把軟體換回來,這樣,盜取你軟體的人就可以得到一大筆的錢。說到錢,還有一種應用,很好用,叫嘀嗒拼車,平時我們都要自己到樓下打車,而這個軟體,如果你傳送你要到達的目的地,就會有車主會接單把你送到那,如果沒有車主接待,你可以加一些感謝費,3塊5塊的,就會有車主接單,不得不承認,這個是挺方便的,但是有一些遊戲玩著玩著就會上癮,上癮之後就怎麼戒也戒不掉了,每天不玩一局就手癢,睡不著覺。

雖然現在的時代網際網路操作很方便,但是要記住,有利也有弊,要適當使用,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好。

我們的碎片化生活 篇6

我們的碎片化生活作文 ,806字

什麼是碎片化?“碎片化”一詞,在上世紀80年代常見於“後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如今,“碎片化”已應用於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和傳播學等多個不同領域中。20年前人們的生活很簡單,無非是上學工作,回家休息,而在資訊傳播進入網路時代以後,碎片化逐漸成為中國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描述,人們的生活被許多東西切割碎片化。

每天早上起床,很多人會習慣性地開啟手機翻翻微博或者朋友圈看看又有什麼新鮮事,總是會在床上磨蹭一會兒才起床。上學或上班的路上,大部分人都會低頭看著手機,或是看看視訊打打遊戲,或是與朋友聊聊天。我想這應該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態。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每天都有無數的事情要做,久而久之就學會了利用這些碎片的時間做一些自己需要的、想做的事。然而大家有沒有想過,也許早上起來馬上就起床,你出門的時候就不會那麼匆忙;也許在上學、上班的路上,你可以背背英語單詞、提前準備好今天公司開會要用的資料。碎片化生活是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的必然結果,然而人們總喜歡將浪費時間也美其名曰為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生活本身沒有錯。正確合理利用可用的碎片時間是一種相對地節約時間,正如歐陽修所說:“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這“三上之功”就可以稱作是一種碎片化生活。然而在如此寶貴的時間中打遊戲,看視訊,使原本有意義的時間變得膚淺枯燥,這也能算是碎片化生活嗎?

我認為碎片化生活是人們忙碌生活的無奈選擇。但出現問題的不是碎片化,而是人們對待碎片化的態度。生活本來就是瑣碎的,這不影響我們的充實。比如“碎片化閱讀”,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讀書,雖然這樣的閱讀斷斷續續,但也充分利用了每一分鐘的價值。碎片化生活只是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根本取決於你自己的態度,只要自己專注堅持,生活一樣可以充滿意義與樂趣。

無數個碎片可以拼貼出截然不同的圖案,換個角度看看也許就是不一樣的美麗。

我們的碎片化生活 篇7

我們的碎片化生活作文 ,878字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都變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知。

我們使用手機幫助我們完成許多事情,這是使生活變得碎片化的最大的原因,人們就因為看手機時間久,才使生活碎片化。那麼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碎片化的時間,人們的一天都是靠著手機“活”下來的。有人做過測試,把5個人分別關進5個房間裡,這裡面有生活需要的所有物品—除了電子產品。不到4小時,就有人焦躁不安放棄了實驗。實驗證明人們依賴手機做任何事情,把生活分成一塊一塊的,這對我們的生活有好有壞。

碎片化的閱讀,大家把閱讀時間了分成好幾次。這對於記性不好的人來說是有弊的,因為這會使閱讀不完整,斷斷續續。也許這樣,他們會忽略了一些重點詞彙,可能讓他們不理解接下來的情節。但是,對於記性好的人來說卻是有利的,他們知道自己上次讀到哪兒,對閱讀沒有影響。碎片化的閱讀使他們節約了時間,能抽空做更多事情。

碎片化購物,從前,我們在超市購物,推著購物車滿超市溜達,享受購物的樂趣。如今我們卻只需開啟手機,在“盒馬生鮮”、“淘寶”、“京東”這種網上超市,揮兩下手指就可以解決,別提有多方便啦。碎片化購物使人們節省了時間,這讓工作的人們更省力,但全家一起去逛超市能讓家人們感到溫馨,這是網上購物體會不到的樂趣!

碎片化社交,比如“微信”、“QQ”這種討人喜歡的聊天APP真是幾乎人人都用呢!出去新認識朋友,想更瞭解對方,就會說“你加我‘微信’吧!”,“你加我QQ吧!”這些APP拉近了朋友與朋友之間的距離,使朋友間保持聯絡。這就不再是以前的“飛鴿傳書”,發電報,寫信,現在已經變成科技時代,改用手機聊天啦!可現在許多遊戲裡,都有聊天功能,有些人會和網友見面,但也使一些犯罪份子有了可乘之機。

其實生活已經被分成了許多的碎片拼湊出來的一天,碎片化的運動,碎片化的娛樂,碎片化的休閒方式……它有好有壞,我們也不確定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你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你覺得是好還是壞呢?

手機和我們的碎片化生活 篇8

手機和我們的碎片化生 ,660字

我們生活在一個碎片化的時代,特別是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裡,碎片化的生活無處不在。地鐵上,無論站著的還是坐著的,都是“低頭族”,在手機上瀏覽新聞、讀電子書,或者玩遊戲;飯店裡,人們扒幾口飯,就會看一眼手機;甚至馬路上的行人,也都是一邊走路一邊盯著手機;更可怕的是,有些司機在開車時,也時不時地去瞟一眼手機。

手機,特別是智慧手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它讓我們能隨時隨地溝通,隨時隨地獲取資訊,隨時隨地學習,但與此同時,手機也“粉碎”了我們的生活。據說有人做過統計,很多人平均每90秒鐘就忍不住要看一次手機。手機像刀片一樣,我們每天的24小時,都被它切割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時間碎片”,我們的生活,也隨著“碎片化”了。過去五六頁的書信,變成了現在幾十個字的簡訊;過去整版的報紙報道,變成了手機裡的短新聞;過去兩三天就能捧著讀完的一本書,現在卻要斷斷續續看上一個月。智慧手機原本應該為我們提供服務,可是現在的我們卻越來越依賴它,幾乎快成了它的“奴隸”。這不僅會降低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缺乏耐心,還會減少我們深入閱讀和安靜思考的時間,使我們的思想變得膚淺。

可是,我們不可能逃離這個時代,回到沒有智慧手機的過去。面對電子產品的包圍,面對“碎片化”的生活,我們要努力地適應,努力地讓自己的時間儘可能地保持完整。特別是作為學生,我們要科學地規劃利用自己的課餘生活,縮短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靜下心來閱讀更多的書籍,多用自己的大腦思考遇到的問題,多和父母、老師、同學們面對面交流。總之,我們要在碎片化的生活環境中努力保持“完整”。

我們的碎片化生活 篇9

我們的碎片化生活作文 ,874字

隨著時代的進步,網際網路技術在不斷髮展,發明出了許多電子產品,例如電腦、智慧手機等。它們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給我們帶來了快捷與便利,但也使我們的生活碎片化,有利也有弊。

以前,我們通訊的方式只有書信,社交範圍很小:再後來每戶人家都有了座機,在家裡就能夠與他人通話:現在,幾乎人手都有一部智慧手機,能夠隨時隨地與他人打電話、可以微信聊天、視訊通話,還可以發朋友圈。手機的存在為我們的溝通帶來了不少好處,使我們之間的交流更加便利,也能夠認識更多的人。但是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從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微博中可以獲得大量的文章和資訊,但是卻沒一個是完整的,沒有流暢的故事情節,不知道真假性,有一些文章完全沒有意義,看過就忘,還是在浪費時間做無意義的事。

以前,我們的購物方式是去超市選購,現在有了網際網路,人們可以在手機購物軟體上選購,只要開啟軟體,輸入你想要買的東西的關鍵詞,就能夠跳出來成千上萬種商品,選購後還會親自送到家裡。這樣既節省了去超市的時間,也節省了去超市的體力。但是這樣挑選物品的時間就更多了,有時候只想買一樣,無意間瞥到另一樣東西后又去挑選了,下單了才發現該買的沒買。這麼多的商品,也很難分辨真假。網購把購物過程分成了幾個部分,加起來最快也要一兩天才能收到物品,萬一有破損或者不滿意還要重新退貨、發貨,而去超市採購最多也只要一兩個小時,買的東西也都是自己精挑細選過的。

手機對我們的休閒和學習有幫助,可以讓我們查單詞、看電子書、聽音樂等,但是有時我們卻因為手機而與父母爭吵、因為它而學習下降。學習時,手機在旁邊,總是會心神不寧,表面上看是在解一道題,而心裡卻一直在想著手機,時不時會忍不住拿起來看一看,導致效率降低,這是因為思想集中不到題目上,花了平常四五倍的時間。這樣反倒學習和玩都沒有兼顧到,浪費了許多時間。現在,青少年的近視率大大提高,就是因為過度用眼,在電子產品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到最後也沒有任何的意義。

我們應該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合正確使用手機,大部分的時間應該走出門去,走進大自然,感受世界的精彩,感受生活的魅力。

我們的碎片化時代 篇10

我們的碎片化時代作文 ,868字

隨著資訊時代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也在漸漸地被“碎片化”所包圍。“碎片化”的本意是“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但是,這個抽象的概念真的只有這麼簡單嗎?這種“碎片化”就好似一種擴散的病毒,以給生活帶來的便捷性作為偽裝,表面上平淡無奇,實則一點一點吞噬著我們最根本的意識,使我們這個逐漸進步的時代分崩離析。

可問題是,這種“病毒”究竟是敵是友?

“碎片化”確確實實推進了資訊時代的到來,它也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可若把它拒之門外,我們是否又要回歸到之前的平淡生活中去?

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同時也為自己的體重暗暗擔憂;在感嘆資訊時代發達得如此之快時,對它的負面效果也不免有些不知所措。我們被逼迫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至於能否回頭,便是日後的問題了。

而當今“碎片化”也佔領了多個領域。例如,從前的報社記者不會過多地考慮觀眾的看法,以自己的感受來撰寫文章;而現在記者常常抱怨“眾口難調”,即便放棄了自己的觀點,寫出來的文章還是無法同時滿足大多數人,取悅了一部分觀眾,而另一部分又將感到不滿。我認為,記者的工作是記錄下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為他人工作”,這樣不免顯得乏味,而記者本身也不會樂意這樣做。可是,正因為碎片化時代的臨近,這樣的事情往往發生了。報社不得不放棄了“泛眾傳播”,開始向小眾化發展。

看到這一令人遺憾的事實,我們不禁驚呼:“究竟是什麼造成了‘碎片化’?”前文已經說過,時代在發展,而“碎片化”也一同隨著時代漸漸普及;第二,貧富差距漸漸擴大也是產生這一問題的根本因素。富人向著目標穩步前進,越來越富裕,卻沒有顧及到窮人已經落魄到了怎樣的地步。即使恩格爾係數在持續下降著,可是貧富差距依舊是不可避免的問題。這一事實擺在眼前,並不是憑藉一個人,甚至國家主席的力量就可以改變的。這也使“碎片化”更加肆無忌憚地佔據我們的生活。

碎片化已經將我們的生活分割成了許多不同的文化種族,它也將成為人們心中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不知道為什麼,一想到這個碎片化的,分崩離析的,不可挽救的時代,心中便莫名升起一種無法言明的悲愴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