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家訓談家風徵文相關作文20篇

憶家訓談家風徵文 篇1

憶家訓談家風徵文 ,4971字

【篇一:好家風助我成長】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成功之人必有成功之路,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如繁星中的明月,點綴著成功之路。

成功的鋪路石少不了勤奮刻苦。如果一個人想成才,他就必須好好學,因為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人們艱苦勞動,勤奮探索,努力進取的結晶。一位哲人說過,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爸爸媽媽總教育我,成長少不了攀登、探索、刻苦、堅持。

寫字檯前總是默默垂淚的我,學習心態沒有調整好,成績開始直線下滑。爸爸失望的眼神,媽媽深重的嘆息撕扯著我的心。失敗就像一座山,矗立在眼前,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信心爬過去。

公園,陽光。

石凳上坐著茫然無助的我,好幾天了,依然擺脫不了失敗的陰影,逃也似的躲在這裡。

驀然,一隻小螞蟻闖入我的眼簾,它正在吃力的向石凳上爬。高高的石凳,小小的螞蟻,多麼鮮明的對比。我甚是開始嘲笑它的自不量力。石凳對它來說就像一座大山,要想爬過去談何容易我以為它要放棄了,沒想到它爬了上來,一釐米—爬上去,掉下來;掉下來,爬上去,我被它的毅力震撼了。

小小的螞蟻在“大山”面前都不退縮,而我呢?我奮筆疾書,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不會再退縮,再彷徨。

我要勇敢的吶喊:我要攀登!

父母教育我的堅持、信念,如潺潺溪流,綿綿不絕……

【篇二:憶家訓談家風】

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家的家風,就像學校裡還有校風一樣。一次,我問媽媽: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媽媽說是誠實守信。

我想,我媽媽的職業是當好一個小旅館的老闆。只有誠實守信,才會有人來這個旅館住宿。誠實,可以讓外人感受到我家旅館的人的親切,使人放心,讓他不必提心吊膽,也不用擔心會出什麼問題。守信,可以讓別人信任你,瞭解你,感受到你的友好與真誠,這樣,才有顧客願意常駐在自己家的小旅館中。

後來,我又問了爸爸,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爸爸回答說:是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我想,爸爸是一名醫院裡的保安,肯定是要做好每一件事的。我曾聽別人誇我的爸爸工作認真,能和同事們和諧相處。有事,同事有事,也會幫一幫別人,盡到了一個保安的職責。一次,他上上午班時,早上我弄遲了,他上班眼看著就要遲到。而他還要送我上學。於是便給我錢,讓我坐公車去,他先去上班了。他是一個事業心強的爸爸。

我還問過我的姐姐,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姐姐說是珍惜時間。

的確,她現在是一名大學生,她要好好珍惜大學生活,為將來步入社會生活打基礎。所以她在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學更多有用的知識,做更多有用的事。她還要節省時間去拓展她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她是一個節省時間,愛學習的姐姐。

那我呢?爸爸媽媽還有姐姐都希望我能夠不分心,有方法的去好好學習。

學習,不光是要有時間,還要有方法。有的人3個小時就能做完的事,而你卻需要4個小時才能做完,這或許就是學習方法的欠缺。所以,我是一個正在尋找學習方法的中學生。

這樣,根據我們一家四口的情況,我家的家風便形成了:做人誠實守信,做事只要做了就一定做好,面對一些事情,還要掌握方法,節省時間,注重效率的做完。

【篇三:憶家訓談家風作文】

我,望了望靠在沙發上讀著報紙的爸爸,走進房間,輕輕拿起枕邊未讀完的《美人何處》,翻開,讀起來了。

偶然聽到新聞中在談論“家風”這個詞,我也問起爸爸:“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呀?”爸爸丟給了我四個看似沒用的字:“自行體會。”好吧,那就讓我想想,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

聽爸爸說過,在他小的時候,奶奶的觀念就是隻有讀書才能成大器。雖然那個時候家徒四壁,爺爺每晚都睡在羊圈裡的稻草垛上。但是就算是這樣,爺爺奶奶也堅持供起了三個孩子上學。因為那時候真的是太貧窮了,姑姑和伯伯都在高中的時候提出退學,讓年紀最小的爸爸去讀書。聽說爸爸成績那是還挺好,但後來也沒去上大學。只不過是工作後,半工半讀的上了夜校。伯伯成績也挺不錯,就算現在,我在地圖上隨便找一個又長又繞口的地名,伯伯也能迅速報出這地方的地理位置。我實在為之佩服。

到了現在,條件也比原來好的多了,爸爸似乎過怕了原來的窮日子,我提出的要求儘量滿足我。他也開始培養我讀書的習慣,因為他也是從小就養成了讀書這個好習慣。那時候書少,也沒個閒錢去買。爸爸靠的也就是借別人的書,一借到書就如獲珍寶,如飢似渴的讀起來。他讀書的速度一般很快,看完了就還給人家。所以別人還是挺願意借給他的。現在家裡的書櫃滿當當的都是書。一本泛黃的《四書五經》格外顯眼。爸爸說那也是他小時候從別人搬家留下的破爛堆中找出來的,一直捨不得丟,百看不厭。他說:“看書,是看它其中的道理和內涵,而不是它的來源。”

我四五歲的時候,他愛讓我背古詩,總是他背一句,我讀一句。還讀的磕磕巴巴的,後來他讓我單獨背,我總愛耍賴偷看一眼。他也不愛追究,只是讓我反覆的讀。後來能很快背掉了。

然後我到十一二歲的時候,讀書的習慣已經養成了。每晚睡前必讀一會兒書,不然就像吃飯不用筷子一樣難受。到現在,雖然時間沒原來多了,讀書的時間也總該有的。

夜深了,我安靜的靠在枕邊,看著手中的《美人何處》。

【篇四:憶家訓談家風】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法治社會,我們要懂法,知法,學法,用法。而對一個家來說,每個家都有它的家風家訓。

家風是祖輩們長期養成的良好習慣而流傳下來的精神瑰寶。而家訓則是對不同時代的家人的一種約束!家風家訓是能體現一個家庭的道德品質的重要標準。

我家的家風家訓很短小精悍,家風家訓各二十字。先說家訓,失意坦然,得意淡然,謙虛謹慎,憶苦思甜,居安思危。這是父母對我們這一輩的要求,希望我們在面對挫折時要勇敢,要坦然。這也許就是拿得起放得下吧。在自己成功時,把名利看得淡一些,做個像陶淵明一樣淡泊名利的人。在做任何事之前,我們應該經過深思熟慮,而不是莽撞的去行事。我們生活的年代是幸福的,但不能忘記為了我們的幸福而付出努力和汗水乃至生命的革命烈士。在我們安定的生活著時,應該想一想未來的路我們該怎麼走,但這並不是杞人憂天。

家風的內容包涵了許多人生哲理:勤儉持家,樂善做人,尊老愛幼,以鄰為伴,與鄰為善。在平日裡我應該勤勞節儉。在吃飯時不能忘記“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在用水時不能忘記“水是生命的源泉”。在與人相處時,應學會寬容,不與人斤斤計較,應與人為善。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所以我們要尊老愛幼,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遠親不如近鄰,遠水救不了近火。在我們遇到困難時,第一個幫助的不是遠在天邊的親戚朋友,而是近在眼前的鄰居。所以我們要以“上篇大論”。眼看手就上身了,於是兩位調解員就“閃亮登場”了。爸爸說:“飯涼了,快去吃飯吧,吃完有力氣再打吧。”奶奶聽完就不淡定了,立馬一手抱著我媽的胳膊,一手作“老雞護小雞”的樣,將我護在身後,趕忙說:“沒事小孩都回來了,就別吵了,先吃飯吧,吃完我再“教育”她,行不?”

於是,我就免了一頓深刻的“教育”,家裡也不是“戰火連天”的了。但從此我就學乖了,再也不晚回家惹家長們擔心了。“風父之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說的就是這一番景象了吧。

而家訓家長對我們的期望於教誨。我家的家訓與魯迅的家訓大意是一樣的就是“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簡而言之就是對自己負責,我們的學習與生活,都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我們的父母。所以,只有對自己負責,才能對家庭負責,繼而才能對社會負責。

【篇六:憶家訓談家風】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有關家風家訓的典籍並非鮮見,為後人稱頌的也有很多。故有孟子的《告子篇》、諸葛亮的《誡子書》,今有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傅雷的《傅雷家書》。由此可見,中華民族家訓家風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而當下,國家則正在大力提倡家訓、家風的建設。

前段時間央視播出的《家風是什麼》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其中幽默又不失深度的回答不僅令我回憶起我家的家訓、家風。

那段時間,我考場失利,受了巨大打擊,對學習完全失去興趣,整日不思進取、魂不守舍的。一晚,我正在做作業呢,竟做著做著打起了盹。父親工作回來,見到這般情景,怒火中燒,一聲怒吼把我叫醒,然後把我帶到客廳談心。“你怎麼最近一段時間老是心不在焉的,學也不好好學了”爸爸壓制住怒火,耐心地對我說:“你是個男子漢,我們家的男子漢,就要勇敢,不論前面有多困難,都只有一個字—衝!”我的心猛地一顫,抬起頭,一臉羞愧地看著爸爸。爸爸喝了口水,繼續說:“這可是我的爸爸,也就是你爺爺說的!”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我的家風家訓—勇往直前!從此,這四字家訓在學習上不斷地激勵著我向前衝!

家既是國,國也是家,正所謂“家國天下”

社會就是由千千萬萬個家庭組成的,良好的家訓、家風能夠帶動整個社會的風氣。所以說,良好的家訓、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既要牢記一家之訓,也不能忘了一國之風。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建設良好的家訓、家風,讓中華民族充滿“正能量”!

【篇七:憶家訓談家風】

小時候,母親就常常對我說:“百善孝為先,要做一個孝敬長輩的人。”那時,我還不明白什麼是孝,只在父母的故事中似懂非懂。

有一次,媽媽和我在老家的後院裡乘涼,對我講起她兒時的故事:“媽媽小時候呀,家裡很窮,外公外婆除了我還有兩個女兒,他們為了我們每天起早貪黑地去採礦。有一次,你外公為了拉住在石灰井旁邊嬉戲不小心掉下去的小姨,自己沒留心掉進了井裡。你小姨太小,也不知道喊人來幫忙,你外公就在井裡奮力往上爬,掙扎中吞下了石灰,肚子裡都凝固住了。當時我們都嚇哭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你外公從井裡救出來,才脫了險。”聽到這的時候,我嚇得慌忙捂住了肚子,眼裡寫滿了驚詫。記得我做出這樣反應的時候,媽媽敲敲我的額頭,笑著說:“膽小鬼!”於是把我抱到懷裡,說:“父母永遠都是最愛孩子的。所以啊,你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無論何時何地,你要記住,‘早把甘旨當奉養,夕陽光景不多時’。不要等到父母離去時才後悔當初沒有好好孝順父母。”

長大後,我漸漸有些明白了媽媽那句話的意思,真的學會了去孝順父母,我不想等到父母離開我的時候再去做無謂的努力,不想在我身上印證“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而是常常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媽媽端一杯熱茶,溫暖她的心扉;幫爸爸捶捶背,略微沖淡那時光的侵蝕;替媽媽梳梳頭髮,摘去那刺眼的銀絲;替爸爸洗洗腳,趕走那不饒人的歲月……

爸爸對我說過,他小時候成績一向很好,但有一次考得很差,只好說了謊,稱自己那劃滿刺眼紅色叉叉的試卷沒發下來,結果讓爺爺發現了。當時就是一記響亮的耳光,然後罰他跪了幾個時辰,然後爺爺嚴厲地對他說:“做人不能沒有誠信,要以誠待人,以信服人,否則就不是一個有作為的人……”

長大後,我也明白了誠信的重要性。每次發了試卷,我都不會對成績有絲毫的隱瞞,因為爸爸說過:“以誠待人,以信服人。”

【篇八:憶家訓談家風】

古今皆有家訓,家風,可謂之重矣!

古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同樣如此,一個人若沒有家教,那麼誰會喜歡他(她)呢?一切從小時候入手,樹立家訓、家風也是如此

我還清晰地記得父母在我小時候與我說的“三惜”分別是“惜時,惜糧,惜機。”

那是第一次去幼兒圓上課,由於我厭倦上學,所以總是在園裡哭鬧、很不聽話。中午吃飯時,我因為不滿,所以偷偷地把飯倒掉了。結果還是被老師發現了,老師把這事向我父親說了,我知道回家搞不好會捱打。

但是事實卻與我想得相反,父親叫我背了遍《憫農》,又以嚴厲地話語問我:“作者為什麼寫憫農?”我小聲地回答:“珍…惜…糧…食。”“那你知不知道錯在哪兒了?”父親的語氣又略顯柔和。“我知道,我不應該浪費糧食。”我唯唯喏喏的回到。

父親見時機成熟,便拉著我走進了書房。父親拉開抽屜,取出一張白紙,寫出“三惜”兩個醒目的大字。我正準備問時,父親又在“三惜”底下寫了三個詞,分別是“惜時”、“惜糧”、“惜機”。父親對我說道:“惜時是你爺爺告訴我的,他說‘人要是會用時間,就是個厲害的人;人要是珍惜時間,就是個人才。’我現在告訴你,目的就是想讓你知道這點;惜糧是祖輩一代代傳下來的,說吃飯不能留碗底,留了不吉利,有點兒迷信,但是記住,你是我張家的兒子,不準留碗底兒!”父親深吸了一口氣,接著說;“惜機要靠你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徵文 篇2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 ,5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