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與理性的共同體相關作文20篇
感性與理性的共同體 篇1
記敘文 ,929字在世界圍棋高手柯潔輸給人工智慧時,人們開始擔心人工智慧的思考能力會否取代我們。可在我看來,就像人類與動物的區別:我們是柔性與堅硬並存的,我們的思考是建立在有溫度的思想情感之上的。而非像冷冰冰的人工智慧出了一點兒差錯便全盤皆崩。在這個數字化的大時代下,我們所追求的是成為感性與理性的共同體,為“人”,而異於機器。
從感性角度談,我們追求生活著,而非活著,擁有自己的生活態度和方式。眾人熟知的蘇東坡是大文豪,可卻不知他愛瑜伽、煉丹。從《赤壁賦》中也可看出他對自然與生命的熱愛和超脫世俗的人生價值觀。自然、社會、世界的關係都是緊密聯絡的。像鍾揚教授那樣熱愛自然生活,收集種子造福百年後的世界;像司馬遷那樣熱愛編史,對社會制度、史實有自己的看法。始終記得要像他們一樣感性地去熱愛生活、體驗生活的樂趣。曾看到一名女大學生在畢業後未就業,就去環遊世界,在各種福利組織工作。我想這就是熱愛生活也回饋社會的最好模樣了吧。我們並不是機器,也不是腦中空空如也的行屍走肉。在眾人只低頭數著賴以溫飽的六便士時,你不妨抬頭看看那輪明月。每個人都活著,重要的是如何選擇生活著。
從理性的角度來談,笛卡爾曾說:“我思故我在”。可別曲解,這裡的思考該是理性而不乏感性的。當時鬧得沸沸揚揚的辱母殺人案,我很開心地看到人們對於當事人的同情和理解,也對於其殺人事實的辯證看待,這很好地體現了人身上的感性與理性思考。而就拿我們自己來說,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們也是在不斷地自我剖析和反省中實現突破超越的。賈平凹的《讀書示小妹生日十八書》告訴小妹讀書可使位低而人品不賤,讀書可助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的價值躍然紙上,其對於我們價值觀的形成和情感的豐富也是極為重要的。理性的培養建立在更準確的思考之上,也是人類思維火花的完美體現。
孔子育人“博文約禮”,文化的豐富培養感性,禮教的約束培養理性。人之所以為人,應有其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和邏輯思考方式。莫要讓今後的世界成為《北京摺疊》中那般只有階級嚴重分層,沒有人情溫暖,空剩一個冰冷沒有溫度的空殼。充分地發揮人身上的感性與理性力量,去追求更高的境界、更好的目標吧!人性的美與力量也正因這份感性與理性而存在,始終牢記我們是感性與理性的共同體,我們有“溫度”。
雙面性的共享時代 篇2
國一作文 ,817字要問在這個色彩繽紛的時代中,是什麼牽連著人們,想必最統一的答案便是網際網路。人,像是任人擺佈的玩偶,被資訊與物質左右拉扯著。他們會購置自己所求、所需、所愛的物品。可人們總有“患難”之時—假若人們正需一些物品卻恰好無法得到解決時,何以達到目的呢—這便是“共享”這一概念建成的初衷:為人們提供幫助與便利。
當今,孰不知“共享”這一概念的人完全可稱“落伍”。最被人們熟知的即是“共享單車”。在這一共享資源的成熟發展後,隨即又創立了“共享籃球”、“共享汽車”等。
共享資源的建成無疑給人們帶來不少方便。走在街上,擁有一部手機,擁有一些軟體,就好像擁有了全世界;開啟軟體,動動手指,就好像掌握了一切。且經常使用這類共享資源亦可帶來健康的體魄與多元的知識。
可凡是有利亦有弊,總會有些國民素質有待提高。為滿足自己那甚微的快感而去破壞或損害共享資源。更可悲的是,當聽聞“共享單車被掛在樹上”“被扔在垃圾堆旁”此類新聞時,他們總會一笑而過,甚至引以為傲地“炫耀”是他所導致。這樣的行為不僅破壞市區容貌,更會導致安全隱患。
在共享資源的建成後,人們好像與共享資源達成一個共識—凡事都依靠共享資源,人們不再追求自己所愛的,而是隻追求便利,只“將就”地使用共享資源。久而久之,人們便離不開共享資源,離不開網際網路。每每想到這,我都會深思:這樣一個共享時代,究竟是想讓人們變得更勤勞還是更懶惰?讓事物更新穎還是更死板?讓社會更發達還是無特色?
身處這樣一個共享時代,我們著實應向科技的發展表示肯定,但不應事事依賴於它,我們應在需要之時合理地利用這些共享資源。
同時,既然共享資源建成的初衷是追求便利,可集各個資源於同一平臺。這樣可以大大減少使用者切換平臺所浪費的時間。同時,亦可交代使用前提以及合理設定違規使用的處罰規章制度。讓使用者有序、規範地使用共享資源。
讓我們攜起手來,讓這個美好的資訊時代、共享時代變得更加美好。
人類:感性的計算機 篇3
國二作文 ,1167字庫克似乎並不擔心人工智慧研究者所說的“奇點”之到來。對於創造新物種的企願畢竟是刻入基因序列中的,潘多拉魔盒遲早會開,而經由人類這並不完美的造物之手誕生的、可機會趨近完美的人工智慧,是否會超越人的思維極限,或擁有與人相近的思維模式,如今的我們並不知曉。
在對於可能成為“弒父者”的計算機面前,人類抱持的感情除了期待、恐懼以外,或許還有一股優越感。他們堅信,即使意識這個最後的大關在未來也被攻破,感性贈與人的價值觀、共情能力依然獨一無二。
作為銀河系第二旋臂某行星上唯一已知的智慧物種,人類的本質說到底不過是不斷精確複製、時有錯誤發生的一團資訊流。在有機生命這個載體上,無論具體程式碼風格和使用演算法有何種差異,究極的目的只有一個,即“人類”及其基因組的永恆存續。四十億年的重奏中,似乎很難想象,意識這樣複雜的東西是如何在簡單而機械的自發化學反應中誕生的…從海底熱泉口聚聚散散的核酸到自由穿行漫步整個星球的複雜生命體,或者說從簡單易懂的幾行程式碼跨越至精巧龐雜的大型程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類與計算機,本質是相同的。
在人自身的認知裡,區分人與計算機的重要判定條件,是“感性”的存在。感性從屬於意識,可以被解構為眾多概念的集合體,包括理性、共情、審美等。之所以現存人工智慧仍不可稱完美,除了缺少自我意識以外,沒有感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沒有意識,人在進化層面不如高速繁殖的細菌成功;如果沒有感性,人和其他擁有簡單智力的動物沒有區別;如果沒有創造力,人無法在諸多社會性高智動物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一創造“文明”的物種。
儘管很殘酷的是,利他主義行為也不過源於基因突變,偶然成分很大,但毫無疑問,人類文明的霸權也正來源於這小小的意外。我們製造計算機最初是為了簡化工作提高效率,現在它卻成了人通往成為“創世神”之路的捷徑。路上是福是禍,不得而知。人類如果要與這不可觀測的未來抗爭,創造力是矛,而感性是盾。創造給人存續的動力,感性給人以存續的可能。創造力缺乏,文明止步不前;感性消亡。文明土崩瓦解。而創造力在失去感性的情況下,則會變成使用“貪心演算法”追求最優解的簡單程式,在可視範圍內奪取最大利益,但不可持續,終將引來融毀式的滅亡。
回到本質來說,人到底是什麼?
薛定諤認為人是負熵集合體。道金斯認為人是基因操作的生存機器。林奈對人科人屬智人種的唯一描述是一句拉丁文:“人,認識你自己!”
人類,感性的計算機,今日我如此定義。同樣是資訊的載體和處理中樞,同樣使用大量演算法抵達追求的最優解。但人擁有了感性,於是開始探求與基因程式碼不同的解法。人抵抗了“命運”,人便有了自我,人於是要創造。
在某個偶然的複製錯誤後,他從矇昧中甦醒,他的眼直視未來。他不再囿於基因單調瘋狂的複製、轉錄,他不再是蛋白質與核酸搭築的漂亮模型。
他是人類。
他是我們。
秋——感性的季節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596字她有著金色的面板,她有豐收時的喜悅,她是秋,我最好的朋友。她不似春,有滋潤萬物的溫柔;不似夏,有積極迸發的熱情;不似冬,有洗滌汙穢的純潔。但她就是她,也有自己的特色。
她充滿藝術細胞。將無數森林盡染成紅色·金色與黃色。因此有樹不在單調,看去有太陽的光芒,甚至感到了溫暖。我便在其中享受這視覺的盛宴。現在回想,真是可惜不能將其拍下,不過用什麼也無拍出那種獨特的感受吧!那種“畫風”也只有她有吧。
她善良與公正。一個勤勞的農民會在她那兒得到豐收的喜悅,她將飽滿的穀穗掛在了田間,把甜美的果實掛在樹上,大步地在其間遊走,迎面的有收穫的香味,她將這些享受只送給了付出過汗水的(next88)人們,她認為只有這一些人們才配去享受這些,摘下的果實上面有農民的汗水也有她的微笑,因此果實才會甘甜。道道麥浪在她勻均的呼吸裡擺動舞蹈,也只有勤勞的人們能夠欣賞。
她多愁善感富有詩意。人們常說她是離別的季節,那卻是冤枉了她,她何嘗不想挽留離人們,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好用自己的方式去告別。那排排大雁的悲鳴,那陣陣淒冷的秋風就是她的告別方式,她也會悲傷呀,分別一次她便摘下一片葉子,等到葉落光了,樹禿了,她也帶著悲傷去了,來了就是冬了。她也為那一些離別的人寫下詩。多少人聽懂了她的詩呀,聽懂了便是淚水。嘆過往,嘆今昔。
秋,她是最美麗的。她給我們的太多,卻沒要一絲回報。
現實與理想的橋樑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734字如果將人生比作一場有目的的跋涉,那麼一定會有那麼一條大河橫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每個人都知道到達對岸需要渡河,可靠什麼來渡河呢?我想,用行動築成的橋才是現實通往理想的必經之路。
彼時少年周恩來站在河的對岸。國勢衰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面對老師的提問,周恩來喊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眾人皆稱其理想太多空洞,認為他只是說說而已,不會實現。但他此後真的把“中華崛起”作為讀書的終極目標,將理想落實在行動中,最終實現了偉大抱負。由此可見,不論夢想多麼高遠,只要行動,便能不斷地靠近理想的彼岸。
彼時少年普京站在河的這岸。普京少年時並不喜歡學習,一次和好友看了一部特工的電影,兩個男子漢的內心被深深打動,兩人都立志加入克勃格。之後普京為了考入在克勃格招錄中相當佔優勢的法律系,拼命地專研他根本不擅長的文科,最終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克勃客,開啟了他人生的新篇章。而它的那位同學呢?他深知自己要多在文科上下功夫,可他卻遲遲沒有作出任何改變。仍像以前一樣荒廢學業,最終只成了一名普通的工人,長大後再次見到普京已是一名普通工人和一個鐵腕總統的差距。由此可見,能實現理想的人與不能實現理想的人之間,只是行動與不行動的差別。
此時,年少的我們站在河的這岸。在這個愛做夢的年齡,我們有許多盼望,可總會有幾盆冷水把我們澆醒,我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好要努力,卻只是把不變的話語說了又說,在思想上高比巨人,在行動上卻低若矮子。所以至今我們都沒有到達彼岸,因為我們從未搭橋。
戴聖說“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荀子說“路雖近,不行不至,事雖小,不作不成。”
我說“雖有公理,弗踐行,無用也,理想雖有,不行動無以成。”
行動起來吧,去搭心中的橋,知行合一,方能成功。
城市准入與共同體精神 篇6
高二作文 ,1089字據說,我國幾大城市都在討論准入制度,以便把“低素質”的人排除在城市之外,以維持其良好的社會秩序,准入制度的提出是有其現實背景的,這個背景就是城市治安的惡化。有人認為外來閒雜人員是造成城市居民缺乏安全感的罪魁禍首。可是這種變相的戶籍制度和市場經濟有著根本的衝突。經濟學家們早就發現,在一場經濟博弈中,當那些追求最大利益的博弈者們知道這場博弈是不斷重複的交易或遊戲時,當他們對其他博弈者過去的表現都相當瞭解時,當博弈人數有限時,他們之間就喜歡合作。
我們過去說農民老實厚道,特別是那些住在偏遠地區的農民就更老實厚道。如今突然把他們稱為“低素質”的閒雜人員,說他們是犯罪的根源,原因之一,是他們離開了過去那個面對的生活圈子,來到了誰也不認識的大城市。來無蹤去無影,老實厚道已經不符合他們的生存利益。大家要做的都是一錘子買賣,一錘子買賣當然就沒有必要信守不斷重複的交易或遊戲規則,其中個別人偷偷搶搶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由此可以看出,一個社會的長治久安,就需要社會成員都意識到彼此打交道不是一錘子買賣,意識到他們之間的交易或者遊戲要不斷重複,彼此要不斷增進了解,共處於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圈子”之中。這樣,大家即使為了自己的利益,也必須時時顧及到對他人的責任。再簡單地說,構成社會基礎的是一個共同體或者社群。
英國城市化問題的根本解決,還有賴於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一系列立法,從而逐漸承認工會的權利,保證工人階級的基本福利,把勞工階層接納為城市共同體中體面的一分子。
在城市化中吸收外來人員方面最成功的,還是戰後的日本。一位日本官員在10年前說了一句話:日本是村莊!高度工業化和城市化也沒有打破村莊裡那種面對面的社會人際紐帶。戰後日本給農民的福利非常豐厚,農村的基礎教育是世界一流的。在工業化程序中,東京的一個大公司跑到一個村子,一下子把村子裡一年畢業的學生全僱下來。這樣,村子裡一代人集體進城,到了一個公司,有了終身的工作和優厚的福利。他們自然以公司為家,在大都市還和在村子裡一樣,維持著對共同體的忠誠。
從世界工業化的歷史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准入制度不僅無助於解決城市化過程中的治安問題,從長期來看,可能會把治安搞得更壞。城市治安惡化的重要原因,在於外來“閒雜人員”失去了傳統的共同體和麵對面的人際網路,同時又不能進入新的共同體,並建立新的人際網路。這樣的環境自然促使他們在和周圍的人打交道時進行一次性的交易。上述各國國情雖然不同,但解決城市化過程中治安問題的根本都是城市的社群接納外來人員,使他們把城市看做是自己的家園,建立新的共同體的歸依感和責任感,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
共享單車——我們的共同財富 篇7
記敘文 ,931字這幾年,一股熱潮在都市人群中湧起,那就是眾人皆知的共享資源。要說共享書店,共享籃球,這些我可不在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我們的都市寵兒—共享單車。
在今年的國慶長假,我報考了樂理,考完試後,陪我一區來市區的爸爸提議說,在市區逛逛吧,考完試也放鬆放鬆。看著路邊停放的共享單車,我一下子便來了興致,對爸爸說:“爸爸,我們騎‘小黃車’四處轉轉吧!”爸爸也欣然同意了。
不愧是以便捷省時聞名的“小黃車”,很快,我和爸爸就駕著自己的“坐騎”出發了。
在路上,看著來往的人們幾乎人手一輛共享單車,我不由地有感而發:
共享單車就是好,
人人把它當成寶。
你要問我它哪好?
信手拈來哪都到。
爸爸聽了哈哈哈大笑,感慨地對我說道:“現在社會正邁著大步子往前走呢!停都停不下來。想想我小時候啊,想進個城都要挨家挨戶借車用,要是人家不願意借給你,那就只能走路咯。”
是啊,社會正在迅速發展,各類共享經濟使人們的生活便利了許多,可它們會不會有缺陷呢?要知道,每樣東西都有正反兩面,共享單車也不例外。
在我和爸爸歡聲笑語間,我們來到了一個購物廣場,卻因為下面的一幕,使我們的好心情一掃全無。
那簡直是氾濫成災—幾十輛共享單車凌亂地放在人行道邊,幾乎佔據了全部位置。路過購物廣場的人流大,仍有人陸續騎著共享單車來,將它們堆放在那裡。原本寬廣整潔的街道變得狹窄髒亂。
這時,迎面走來了幾個青年,他們一路說笑著,打鬧著走過那堆單車旁,有一個戴帽子的人不小心撞到了一輛單車,車子摔倒在地上,而那人卻只是低罵了一句什麼,拍拍自己衣服上的灰,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繼續和他的朋友們說笑打鬧。
看到這一幕,我的腦子又蹦出幾句詩句:
愛護單車靠大家,
碰翻卻當睜眼瞎。
你若不能愛惜它,
它的壽命不會長。
爸爸聽了後贊同地點點頭,皺著眉說:“共享單車雖然方便,卻也會給我們帶來麻煩。可這些麻煩都是人們自己造成的啊!”“是啊,如果人們不亂停亂放共享單車,並且好好愛惜它們,它們會是我們城市美麗的一條風景線啊!”我點點頭,沉重的心情在我和爸爸之間漫開。
共享單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我們理應愛護它們,珍惜它們。它們是我們社會的共同財富,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在乎它們,那又還存在什麼便利呢?
現實與理想的距離 篇8
國三作文 ,827字認識現實吧,它是一隻凶獸。——題記
人們常說:“家是溫馨的港灣。”“正義的某某打敗了邪惡的某某。”或是“沒有什麼是不可戰勝的。”這些美好的句子雖然反映出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但是也顯出大家對現實認識的不足。
現實,並沒有這麼美好。
難道,世界上真的沒有什麼是不可戰勝的嗎?或許,你可以戰勝在事業上的競爭對手;或許,你可以克服許多人生之路上的困難;也有可能——如果你足夠強壯——你甚至可以赤手空拳打倒一隻老虎。如此看來,的確沒有什麼不可戰勝的東西。但是,人類從前無法戰勝,現在無法戰勝,將來也無法戰勝的,是自然。人們可能認為:我們可以砍倒每一棵樹,抽乾每一滴水,汙染每一寸土地,但如此一來,人類又該如何過活?所以我們不但不能挑釁自然,而且為了自己的生存發展,還要“侍候”好自然,更別提想戰勝自然了。
現實,並沒有這麼美好。
誰敢說正義一定是正義,邪惡又一定是邪惡呢?明朝時,有一段時間,朝上有四大黨派——楚黨、浙黨、齊黨和東林黨,由於東林黨過於強大,楚、浙、齊三黨結盟,共同抵抗東林黨。原本,東林黨已入末路,但卻又奇蹟般地滅了三黨。史書上多是記載正義的謙謙君子們戰勝了一群無恥小人,但實際上,是有一個汪姓的人,離間了楚黨與其他二黨,又勾結皇帝身邊的太監,才改變了原本已成定論的結局。這就是正義?三黨為保全自己的結盟而所做的抗爭,就是邪惡?
現實,並沒有這麼美好。
大家說王守仁一夜悟道,有誰知他因格竹差點死在竹林?大家說張居正身為首輔,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勞碌半生,病重而逝,留功於世,誰又知他後來被滿門抄斬,屍體都被鞭笞?
現實,並沒有這麼美好。
想要在現實中生存,必須要認識到現實的實質,若一味美化現實,人們就會沉溺在虛設的美好中從而失去自己正確的判斷的。
電影《草房子》與原文的不同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384字電影《草房子》與原著有一些不同之處,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電影中刪去了“細馬”和“艾地”這兩個章節,因此,在電影中也沒有出現細馬、秦大奶奶、邱二媽等人物。
《草房子》的電影,為我們呈現出了許多美景,金黃的田地,油麻地的校舍,隨風轉動的風車……它讓我們見到了很多單憑文字想象不到的情景,但是我覺得,《草房子》的原著要比電影更生動一些。
因為在電影中,人物的心理活動無法表現出來,又因為電影片長的限制,而將一些很重要的章節刪除了,也就失去了一些與主角“桑桑”有關聯的角色。而且,電影將每一個形象都徹底的呈現在觀眾面前,讓我們失去了想象的空間,相比之下,在原著中,作者給了我們一定範圍的選擇餘地,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以上就是我對於《草房子》原著與電影不同之處的理解。
電影《草房子》與書中的不同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561字看了電影《草房子》後,我認為它在以下幾處與書中有所不同。
首先,在電影故事情節中側重表現了杜小康的紅門生活;而在小說裡則重點描寫了杜小康蘆蕩放鴨的生活。其次,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電影中的那個轉學來的女孩兒——紙月,做自我介紹時,在黑板上寫的名字令人大跌眼鏡,看上去歪歪扭扭;而書中作者的描寫卻是“這孩子的字寫得很秀麗,不驕不躁,是有來頭的”……
還有,電影中沒有表現艾地,而書中卻是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包括書中細馬這個個性鮮明的人物,電影中也給省略掉了。我想,電影畢竟是時間有限,人物不能一一演繹出來,否則就會拍成電視劇了,因為電影是濃縮的精華,所以只能摘些主要的故事情節來演。
另外,電影在敘述時,是按時間順序將每個人的故事,按照時間串聯了起來;而書中的描寫卻是分人物來寫的。
書中無論是人物還是事件,都描寫的很詳細;電影則是把人物事情概括在一起,它是比較直觀的,讓人直接就能看得懂,比如:故事主人公是誰,什麼形象,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什麼事件等等。
不管是書還是電影,雖然他們有些不同,但是兩者看完後,感觸頗深,從幾個小孩子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成人身上難有的可貴的友誼。那種對知識的渴求,以及對待困難的態度和以獨特的方式,為自己贏得尊重!
命運共同體 篇11
國三作文 ,1067字插花是門手藝,更是一門藝術。青條嫩枝,嬌蕊幾朵,交斜橫錯,疏密有致。淨瓶中的奼紫嫣紅花花草草各自獨立,展現出風姿綽約的一面;既而又完美融合,互相映襯,更見別緻,實為境界。
私以為,人生意境正如插花,都應在發揮各自風采的基礎上互相映襯,方能得世之大美。倘若生只為映襯,不起眼毫無亮點,便如一蓬枯草一般,如何體現群芳的美、和諧的美?恰如雪中美景,臘梅自清疏,白雪自皚皚,各自獨立美得沁人心脾,春江花月夜,也各展其風騷各美其美。
但若僅僅是“各美其美”,絕對獨立而無對襯又會稍顯不足,無非就是群英爭鋒各自喧鬧罷了,這樣的“美”是缺乏內容的,是子虛烏有的,是不被人們所欣賞的。
在當今社會,也是如此。數億國人的心繫一起,組成了“社會”這樣一個龐大的命運共同體。人們互利互助,不正如群芳之美互相映襯麼?然而,一些人為了追名逐利,漸漸脫離了這個共同體,他們雖然擁有金錢、權利,達成了“各美其美”,但未“美美與共”。
在我們身邊,也時常有同樣的情況發生。原本乾淨整潔的大街上,變得一座座垃圾山隨處可見,散發著刺鼻的氣味;人們隨意排放汙水,導致河道無法疏通……這一系列的不文明行為,破壞了“美美與共”的和諧。
一滴墨水可以染黑一盆清水,同樣的,一個不顧團隊合作,只顧自己的成員,也會將整個團隊帶向萬劫不復。若“各美其美”成了一個國家的主旨,那麼這個國家終將湮滅。只顧活在自我世界的人,終將被他人孤立。
胡琴咿呀,三絃瑟長,崑曲在這天籟中訴盡悲歡離合兒女情長。臺邊管絃相識,各類樂器發揮著自己的完美絕唱又各自交識匯聚成餘音繞樑,黃鶯出谷。臺上生旦依依相惜,淨醜也各展所長,眾人一塊兒唱這人間戲。崑曲,可謂將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發揮到極致。胡琴絲竹,生旦淨醜,任何一個都是風景,交識融合,則更是風景。
這舞臺便又是一個命運共同體,若以舞臺比社會,世間萬物都在這人生舞臺上登峰造極。舞臺上的生旦淨醜,哪一個不是互襯人物性格,美美與共?生命不應該是獨舞,而是在他人陪伴下前行。在戰火紛飛的時代,一個脫離了部隊的士兵能活下去麼?
縱觀世界,也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國家之間的往來,盟友之間的精誠合作,讓這個共同體更加牢固。如今,即將迎來G20峰會的我們,是不是也應“美美與共”呢?答案是肯定的。國家離不開人民的支援,人民也離不開國家的土地。祖國母親哺育了炎黃子孫,我們又怎能令她失望。所以,我們理應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摒棄不文明的行為,在“各美其美”的基礎上“美美與共”,向世界展示一個不一樣的杭州蕭山。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方能造就命運共同體,成就世間之大美。
圖書管理員的心得體會 篇12
國小三年級作文 ,459字今天是我上任圖書管理員的第一天,下午我來的很早,校門一開我就進來了。
進去之後我一直在班裡坐著,看著那些男同學們打打鬧鬧,我估計霍老師來了他們也不敢這麼玩了。我等了半天,在1:50的時候,霍老師來了,打開了電腦檯,沒想到那下面全部都是圖書,大約有50幾本呢!
我從霍老師那裡拿到書,就把書按照序號排列好,放好之後老師一聲令下,“同學們可以上來借書了!”我們班同學就像那成群的蜜蜂一樣,全部都上來了,可是並沒有那麼多書。眼下的問題是,他們擠在那裡,我想擠進去登記,也進不去。
最後霍老師為我想了一個辦法,不管那些要書的人喜不喜歡這些書都發下去,挨個發就可以了,到時候挨個登記,放學前把這些書都找齊就行了。沒想到這樣簡單的方法我都想不出來,但是做還是挺好做的。
霍老師跟我講方法的時候,我覺得特別愧疚,感覺我就像長不大的孩子一樣,每次都要依賴別人,難道自己就不能努力點嗎,不能讓老師們少長几根白頭髮嘛!所以我決定了,從明天開始,我做圖書管理員一定要細心,把圖書都管理好,一本不能多,一本不能少!
感性與理性的交織 篇13
記敘文 ,1620字太陽升起,湖水為其梳妝;柳條搖擺,鳥兒為其伴奏;百花綻放,群蜂為其起舞……世間萬物,起起落落,有條不紊。但安詳、美好卻是以平衡為基礎,我們生活的基石便是由理性與感性交織而成。
理性與感性總是相伴而生,就如人類製造人工智慧一般,機械地製作,精密地測算是理性的思考,而在生產過程中對於人工智慧帶給人類進步的未來,對於一件作品即將誕生的喜悅則是感性的認知。
如今形勢嚴峻的是,對於生活與世界,人類漸漸喪失感性或者說是理性到了極點。正如蘋果公司總裁庫克所以為的那樣,“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的確,若是人工智慧擁有與人類同等或比人類更強大的智慧,不僅不是人類的悲哀,而且還是對人類智慧創造的高度肯定,是“人類的尊嚴”。然人工始終不如人,是謂何也?
是人工沒有情感,是人工只會重複,是人工只能邏輯化思考,是人工沒有價值判斷,但若人類漸漸丟失這些美好品質,才是人類的悲哀,因為人類很可能再也達不到那樣的高度,甚至真的會發生機器人統治地球的噩夢。
究其原因,且不說外界因素如社會的更快速發展等客觀條件,單是人類自我感情與理智的平衡早已失調。他們追求一夜成名,是太過功利的現實思考;他們追求財富,是太過拜金的現實思索……他們不是沒有思考,他們不但有,還太過理性,卻忘記停駐腳步,忘記了價值道德,於是有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有了發生災禍的受難者無人幫助的冷漠……當人類不再有價值觀和同情心,便沒有美好的生活。
恰恰與之相反的,在我腦海中浮現出的是一位叫吳宓的大家。在那個時候,他已是拄著柺杖、頭髮稀疏的老人,卻因一家餐館取名為“瀟湘館”而生氣。他一怒之下,奔向餐館,要求老闆改名,無果,便掄起柺杖一通亂砸。這樣的行為在今天看來,甚至有些迂腐,但正是這種較真又對於文學、生活充滿熱愛的精神,吳宓成為了令人景仰的學者。是的,他的學生及後世之人記住他的不止是他作為知識淵博的學者身份,更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質。
也許,人們看到的是吳宓一怒為“瀟湘”的魄力與情感這樣的感性,但他沒有理性嗎?不,他也知道自己沒有資格命令素不相識的人,他也明瞭砸人家的東西是不對的,但他依舊這麼做,不是他已被怒火燒光了理智,他早已權衡了利弊,中國的文學、文化傳承與自己的臉面。一家餐館名,孰重孰輕,他有自己的原則,他分得清。
辨的清現實與理想,融感情上波動的感性與對客觀世界認知的理性為一體,才能真正感受生活。人們缺乏感性,不是意味著不存在理性或是摒棄理性。想必顧城與海子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詩人,但他們都逃不出自殺的無底深淵。無論是上吊還是臥軌,詩中那些美好的意象,那些與生活有著太多出入的世外桃源般的意境,給了他們太多的幻想,太多情感上的折磨,太多的感性。這樣的感性承受不起,也不需要承受,更不需要追求。
這便如陰陽相濟一般,感性感受人生的同時,豈能忘了理性地勘探人生。我所談及的追求名利、財富之人追求現實理性並沒有錯,但他們丟失了感情與正確的價值觀,缺失了感性之後的理性是不可理喻的。他們會變得貪婪不止,不擇手段,因為他們忘了自己身為人,不止有人性的弱點,更多的是人性的光輝,對身邊人的關愛、對弱者的同情、對世人的責任,這些他們都無法理解。
感性與理性從來都是不可分割的,世人說我們要有會發現美的眼睛,我說我們需要美的雙眼、理的心靈。驀然發現一朵美麗的鮮花,我們在欣賞它美的同時請不要摘它,玷汙你的價值觀;突然有一天你想做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時,也請顧及你身邊愛你的人的感受。
人生如夢如戲,我們在戲外也在戲裡,在夢裡也在夢外。我們不是聖人,不是智者,卻有權選擇自己的人生。湖水只是水,卻可因熱愛太陽而對映它的光芒;鳥兒、蜂兒只是微不足道的生物,因喜愛美好為自然添色亦不忘職責所在。我們不必為人生失衡而憂慮,不必為瑣事困擾而煩惱,真誠地用感性與理性編織我們的夢與戲,我們就活出了人所以為人的味道!
理性與感性 篇14
國二作文 ,1333字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總是有新鮮血液源源不斷地灌入那個既光鮮靚麗又深不可測的圈子,而吸引著他們的應該是那個人的虛榮心。
娛樂,娛樂,就是娛樂大眾。那些明星在熒幕上的表演娛樂了大眾,也成功圈了不少粉絲。什麼是‘粉絲’?粉絲是英文“fans”的趣譯。但同時,粉絲還是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對偶像的“一往情深”和不計成本的付出。總有一些粉絲被衝動迷昏了頭腦,感性地愛著偶像,但也還是有一些粉絲保持著清醒,理性的愛著自己的偶像。
如今,總有些粉絲為自己所愛的明星而瘋狂,甚至做出很多過分的事情,這些粉絲俗稱“腦殘粉”。他們是世界上的一群平凡人,他們愛偶像勝過愛親人、愛自己,他們為心中喜愛的明星而瘋狂,花費金錢、精力,甚至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近年來,粉絲的不少行為過於瘋狂,導致不少悲慘事故的發生。2005年,17歲的偏袒少年周楓,因周杰倫宣佈在兩年之內取消演唱會,而在看臺上一口氣服下30粒安眠藥自殺;2007年的“楊麗娟事件”,16歲的楊麗娟因為瘋狂迷上劉德華而導致父親跳海自殺;2009年6月,音樂之王邁克爾?傑克遜的去世,讓全世界支援他的歌迷都非常悲痛,有12名粉絲聽到這個悲慘訊息後,受不了打擊而選擇了自殺;2013年雅安地震當日,正值EXO成員鹿晗生日,粉絲們為他慶生,引來網友語言性攻擊“EXO全死,粉絲陪葬”,不料有EXO粉絲將此話當真,竟去割腕自殺,稱要替鹿晗謝罪;2016年TFBOYS王俊凱粉絲與易烊千璽粉絲在三週年紀念會上因搶位置而打了起來……
然而,粉絲的偏激行為還不僅僅是這些。某些粉絲為滿足自己偷窺欲而去窺視偶像私生活,甚至去打擾偶像,插足他們生活。他們運用一些手段,得到偶像的電話號碼,時常打電話去騷擾,甚至複製他們的電話卡,影響到了偶像周圍的人。而對於現在正在讀書的明星來說,也很煩惱,有的粉絲偷作業本、賄賂周圍的同學、堵在學校門口、放學被尾隨、上課下課被偷拍……時時刻刻被盯著的,監視著。有些粉絲因為別的明星一句開玩笑的話,而對他進行語言攻擊,造謠,汙衊,甚至人身攻擊。
而有的粉絲,他們理智地愛著自己的偶像。不會像那些腦殘粉那樣感性,他們給予偶像默默的關懷與愛護。他們也會在自己的偶像被汙衊時站出來幫自家偶像說話,但不會一昧地護著偶像,會以一種公平的眼光看待整件事情,保持著清醒。他們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幾句惡意話語就對他大打出手。不會因為別的明星幾句玩笑話就去黑,去辱罵他,因為他們知道,要做一名有素質的粉絲,他們知道,粉絲行為,偶像買單。
他們設身處地地為偶像著想,為的只是讓偶像感到幸福,知道再大的困難都不用怕,因為有他們,他們就是偶像最堅強的後盾。
他們對偶像的喜愛不是用金錢堆積起來的,而是用那一顆真誠的心與永久不變的喜愛。然而金錢堆積起來的喜愛是過幾天就會換一個偶像與跟隨時代的潮流。這就是建立在精神的基礎上與物質的基礎上最大的不同。
理性的粉絲看的是偶像身上的精神,並學習這種良好的精神,將偶像當成榜樣;而感性的粉絲看的是偶像的臉、衣著……他們將偶像當做一種消費,瘋狂的採購一切關於偶像的東西。
時代在進步,粉絲團體也在不斷壯大,偶像應該是一種良好信仰,身為一名粉絲,需要理性的去愛著偶像,成為他們在脆弱時最好的心靈慰藉。
理性與人性的金色時代 篇15
國一作文 ,899字如今越來越多如《超體》之類題材的科幻電影層出不窮,引發各界人士對人工智慧是否會使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的疑問。然而,在反觀世界之後,我認為正如蘋果公司庫克所言,人們真正應該擔憂的是,人類在潛移默化中會像計算機一樣思考。
如果人們像計算機通過資料公式思考問題、評判是非之後,最大的特點就是理性與人性的單一化,價值觀與同情心的弱化。
當可憐的孩子遭受車輛碾壓大哭而過路人無一援助之時,等過路老人摔倒需要人攙扶而大家都擔心敲詐、避之不及時,當校園霸凌層出不窮而周圍學生選擇隱瞞之時,我們等來的,是受害者的哭喊,淚水,也是這個世界的冷淡與漠視。不禁想問,大家都怎麼了?
是資料時代的到來沖刷了人們的大腦,是消極的評論麻痺了人們的感情,是置身事外的思想統治了人們的內心!隨著計算機及網路的普及,資訊交流的速度加快,各類平臺激增,人們對紛繁複雜的資訊議論弄得眼花繚亂。漸漸的,人的是非由社會議論的潮流主導,判斷單一化、片面化,價值觀只剩下是非對錯。外加消極的社會現象所帶來的不滿、評判等否定聲音的共享,人們很快對社會產生牴觸情緒。因為無法逃離,就選擇儘可能置身事外、冷漠應對。這樣一來,人類的天空逐漸被陰霾籠罩,未來一片黑暗。
但我總願相信,哪怕只有一縷陽光也能直射人心。資訊科技的發展還促進了公益事業。之前轟動一時的羅姓編輯為其女兒籌集醫藥費的事件中,僅僅一夜之間善款就數以萬計。我們依舊能感受到人們一顆炙熱的、跳動著的心。“小朋友畫廊”利用網路平臺展示自閉症患者的畫作之時,人們也願意花上一塊錢買下這些畫來幫助到這些孩子。因此我更願意相信,只要有正確積極的社會導向以及良好的動機,人們依舊能夠利用網路及計算機的發展,營造出一個有良性氣氛、正確價值觀的正能量社會,帶動積極的思潮。而現在的社會仍以理性和人性的豐富為主旋律!
課堂中《論語》的朗讀聲不絕於耳,幾千年前倡導理性和文藝復興的餘韻還未消散,民國時期那些悲天憫人的文人形象屹立於前,《羅生門》中對人性和死亡的問題依舊敲打人心。我閉眼,沉醉在這金色時代,人們因為自己是會思考的蘆葦而驕傲。這個時代不會過去,人們將永葆理性和人性,將永遠高歌理性與人性的富饒!
感性與理性 篇16
國二作文 ,882字在暗黑的河床裡摸索向前,理性像是兩岸佇立的路標,而感性卻像是照亮河床的一盞燈。因著這盞燈的存在,暗黑的河床便會有金子般的波光。
我們時常會想我們應該做什麼,而忽略了我們想要做什麼。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寫下《歸去來兮辭》,彰顯了自身高尚清正的節操,不願為功名利祿所累;蘇格拉底寧願飲下毒鴆,屈死獄中,也要堅持自身的真理;魯迅於社會的動盪中,毅然棄醫從文。
感性是人類情感不可或缺的要素。人之所以為人,是因著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感情,同情心,價值觀,生命力諸如此類。正是如此,我們便是我們自己,不會成為人工智慧亦或是其它生靈。《語言的魅力》中有一個乞丐,在木牌上寫著“我什麼也看不見”,沒有人願意駐足停留。一位詩人路過,改寫為“春天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人們便容易為之觸動。“我什麼也看不見”就如同一杯白開水,是理性的闡述。我們明白應該多喝開水,卻會因為喝到一杯糖水而擁有一整天的甜蜜心情,這正源於語言中包含著真摯而又熱切的情感,觸動了人們心中感性的那一面,人們才會願意留在蕭瑟的冷風中,俯下身,用他們的溫柔去溫暖他人。
而正是因為感性,生命才會顯得絢麗多姿。感性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可以將理性的不具生命力的生命賦予鮮活。張岱言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彷彿帶我們走進靜謐的林子下,看森林的月光,像殘雪一樣溫柔,語言就這樣鮮活起來;荒木經惟在東京日和裡說“風吹過的時候,我看見你哭了,我只是想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快樂”,這是他寫給逝去的妻子的一句話,在綠葉浮動的日本扳道上,在櫻花飛舞的狹小視線中,這份溫情讓他的攝影也愈加鮮活;或者是牽牛班的春天裡耐心而擁有愛的老師與孩子們,即使存在著殘缺,可擁有了感性的偉大,音樂也變得鮮活,變得可以拯救。
人們說要收餘恨,免痴嗔。我要問為什麼。當我們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時,我們便失去了為人的資格。人生需要路標,更不能失去那盞燈。那是一盞河床旁的燈,更是一盞心上的燈。就如同織田信長對阿江所說的話“要按照自己的意願活下去”
感性和理性同蝴蝶的破蛹,我們以理性作繭,讓自己自律地活在世上。而我們以感性破繭成蝶,給生命以色彩,給世界以絢麗。
人啊,感性而理性的人類 篇17
國二作文 ,1028字“機器人的詩文情懷微軟小冰學寫詩”,這是我之前閱讀過的一篇文章的標題,初看不免和大多數人一樣驚喜地感嘆黑科技的發展是迅速,可後來細細品味,不免覺得荒謬至極。高曉鬆曾經說過:“詩歌與文學史人類最後的堡壘,若連這也被機器人攻佔了,那麼人類將變得一無所有。”文學的真諦史無用之心和自由的靈魂,可機器人本就是人類創造出來提高效率、賺取利益的產品。在高呼遏制人工智慧開發的同時,人類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樣一種在靈魂上顯得如此渺小的“生物”,能夠觸及著高無上的文學寶殿呢?究竟是他們在奮力攻破了城門,還是我們自願投降?是機器人變得越來越像人類,還是人類變得越來越像機器人?
人之所以為人,自由它的道理。可是在今天,我們正消無聲息地丟失著這些人類都有的勳章。
人是有情感的動物。更確切地說,人是有衝動與激情的動物。正是著曾經被上帝列為罪行之一的東西,彰顯著人類的特點。有人曾經說過:“人終要從剛性慢慢走向理性。”可我卻認為人是要從理性走向感性的。這裡所說的“感性”,不是意氣用事,而是追隨內心的一種勇氣。就如同孔子所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那是對自己穩定的核心的肯定,是內心情感積蓄後的迸發,那是說不出原因的衝動,可恰恰又是最不容反駁的理由,知識因為今天的陽光很好,微風裡摻雜著桂花的清香,在樓梯轉角處邂逅了仰慕已久的人。
這其實已經達到了馬斯洛需求論的最高層次自我實現。而當今社會的許多人,生活質量早已達到了中產階級,克思想覺悟還停留在“溫飽”那個層面。辜負成河周冬雨在某部電影中曾有一段很經典的對白:
“—你身價有三百五十個億了吧?那為什麼還這麼辛苦啊?
—等你有了三百五十個億,你就會明白:你想的不是去享受,二十怎麼去賺下一個三百五十億。”
這便是典型的“為了賺錢而賺錢”的例子。金錢不但沒有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價值,反而成為了追逐夢想道路上的攔路虎。人類和機器變得越來越像,掌握極精密的利弊分析技巧,卻丟失了“痛痛快快走一遭”的瀟灑與及時行樂的勇氣。王小波說過:“二十歲時最美好的年紀,我想愛,想體驗,想在粉紅色的雲朵上跳舞。”而對於今日的青年,則更像是:“我想讀碩士,想讀博士,想找份好工作,想趕緊結婚…”
人類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存在。曾經就是,現在也是,未來會是。他們敢愛、敢恨,敢也有能力挑戰命運和改變未來。他們出自上帝之手,卻一而再地挑戰上帝的權威。願將來的我們也能帶著這份豪情,昂首挺胸地走下去。
理性與感性 篇18
議論文 ,517字理性與感性,往往是相對而言的。在我們每個人性格當中,都具有理性與感性,理性居多,那麼他就可能是一個比較理智的人;感性居多,那麼他就可能是一個過於看重情感的人。我並不評判究竟是理性好還是感性好,但是在生活中我們要合理的把握二者。
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一些魯莽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往往都會說“你太沖動了”,這就是理性暫失的表現,這個時候往往感性佔據了高階,我們可能會憑藉一些自己的情感去做出一些我們自以為是正確的事情。比如我們常常所說的“抵制日貨”,尤其是在釣魚島事件之後,很多所謂的“愛國群眾”走上街頭,打砸日系汽車,甚至打傷車主。請問這種抵制對日本來講有何危害?我們傷害的是我們自己的同胞,損害的是我們自己的財產,這種看似是愛國的行為其實就是一時的衝動。
阿伯拉德曾經說過:“火氣甚大,容易引起憤怒的煩擾,是一種惡習而使心靈向著那不正當的事情,那是一時衝動而沒有理性的行為。”所以說,我們在生活中不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萬萬不可失去了理智。那麼感性的認識是不是就沒有用了呢?當然不是,感性使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第一認識,世界的美都需要我們去用心靈感知,如果沒有感性,那我們的心靈便會變得枯燥乏味。
總而言之,把握好二者的關係,方能擁有一個美好的生活。
理性與感性 篇19
高一作文 ,1437字理性與感性的小打小鬧就像是春季裡的雷鳴閃電
——題記
矛盾,對於我們這些雨季裡的花朵來說,一定都有各自特殊的感情。但對於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來說,矛盾出現的頻率似乎是和年齡的增長成正比的,即使是一個平常看似活潑天真的男生或女生,在安靜的時候,心裡也常常十分的糾結,以至於有了些“少年愁”。這不得不讓我想起了理性與感性的作祟。隨著我們身心的成長,它們倆各自的勢力也在不斷壯大。不過,說起讓我們內心掙扎的矛盾,那真的有太多太多。
我想最傷腦筋的莫過於同學朋友之間那些事兒了。小時候,交朋友可簡單了,只要有遊戲、玩具,不管是誰跟誰、認識不認識、男孩還是女孩,一碰到一起怎麼都有話講,怎麼都有的玩,玩著就開心,就喜歡。那時候,好像沒什麼理智一切也挺好的。但是,當我們開始嫌棄那些幼稚的行為和年代時,新朋友變得不那麼純粹了,也開始發現,小時候的那些不算是真正的朋友而是玩伴。朋友開始漸漸有了“三六九等”,常覺得自己泛泛之交有一堆,而知己寥寥。心裡一旦多了份謹慎和懷疑,就覺得有必要保持距離;多受到一次傷害,就把心扉關緊一點來保護自己……可另一個聲音也在心底愈發的響亮、猛烈:“我需要朋友,我需要快樂,我需要信任!”——感性要我開啟心扉,而理智要我三思而行。
無獨有偶,就是對待異性的事兒了。哎——事情到了這上面,真是理性與感性世界大戰,想必不少人在第一次經歷在別人眼裡所謂的“愛情”時,大概都會有過一場焦頭爛額的思想鬥爭:“喜歡不喜歡?喜歡對方什麼?要不要公佈於眾?接受不接受?怎樣接受?等等”當然這思想的結果也是多姿多彩、各式各樣的。不過,有一點我還是相信的:青春的萌動和感性會讓人有很微妙的感覺。只不過,這其中可能更多的是錯覺和誤解,甚至只是引人注目和證明自己的一個錯誤方式,這時候,理性的力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感性讓人衝動也能給人感動,理性讓人冷靜也能使人冷漠。
另外還有一事兒,就是我們的理想。也許,在很久以前,我們就已經想著自己將來長大後,會成為一名老師、醫生、科學家、明星、藝術家、史學家或者有錢人等等;我們或許設想過自己將來會住在漂亮的別墅、擁有幸福的家庭、順利事業、安享天倫的晚年……但是,現在我們漸漸意識到醫生、科學家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時間還有捨己奉獻的精神,明星容易過氣,藝術家、史學家大多漂泊四海、物質缺乏,想賺大錢也很難,未來的幸福生活其實沒什麼保障……最保險的還是腳踏實地學好知識和技術,勤奮努力,把握機會。——感性創造希望,理性看清希望。
康德說:“我們所有的知識都開始於感性,然後進入到知性,最後以理性告終。沒有比理性更高的東西了。”的確,失去理智的我們,往往容易做錯一些事,但理智也常常讓我們錯過一些事。正如有專家曾說:“受人的右腦(與內在的情感和知覺有聯絡,是產生人的潛意識的地方)控制的左臉更接近人的真實內心。”受理智的左腦控制的右臉,則有更多的掩飾。
總之,在我們的花季雨季裡乃至以後不可名狀的未來,雷鳴閃電是少不了的,畢竟,雷電還能固氮,而氮肥可是植物很重要的養料!
理性與感性議論文800字作文 篇20
高二作文 ,760字二戰期間關於戰鬥機的防護,人們存在著明顯的分歧,有許有人願意對彈痕多的地方加以防護,但很少有人願意去防護一些彈痕少的地方。然而事實證明,少數人是正確的。
生活中,我們往往會注重一些經常出現的問題,卻忽略掉不被人注意的卻更重要的資訊,所以在認識問題時,應避免感性堅持理性。
理性不代表盲從,我們經常在手機上看到各種各樣的“謠言”,如:某某家長虐待孩子,某某旅遊景點“宰客”,某某國家發生了內戰……往往有些感性的網友就開始抨擊“施暴者”,然而人們不再考慮事實的真實性,一味的宣稱自己是正義的化身,但是這種不假思索的評論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不久前,我刷到‘楊穎被保安推’事件。許多粉絲責備保安,並對保安進行語言攻擊,致使保安因此受到公司責備,但事實是,因粉絲圍堵楊穎,保安為確保楊穎安全,所以希望通過推楊穎的方式,避免楊穎受到傷害,對此楊穎也表示沒有什麼事,但粉絲卻依然滔滔不絕的責備保安。可原本是因粉絲的圍堵而造成對保安的傷害,為何還要將受害者詆譭成侵害者呢?
理性不代表忽略其背後,在當前教育體制中,仍然存在著‘唯成績論英雄’的現象,人們仍然會根據你的成績好壞來判斷你的努力程度,家長每每看到成績單上的大大的30分,極有可能轉身就去打罵孩子,說孩子不夠努力,可是家長可能從來沒有考慮過題的難易程度,孩子當時的臨場發揮以及孩子基礎掌握程度,卻轉而誇讚別人家的孩子,雖說孩子的基礎知識可能存在問題,但也不能一味的否定孩子努力,這是不理性的。
對待這種不良現象,人們理應,從自身開始著手,學會科學的分析自己的所見所聞,而不只是從表面現象片面的作出判斷,我們要避免感性,堅持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