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研學,愛上傳統文化相關作文20篇

愛上研學,愛上傳統文化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452字

“鐺鐺鐺……”鈴聲響了,我們六年級部分學生去湖頭村開展研學活動。到了樓下,我們穿上了志願服。戴上了小紅帽。坐上了大巴車,來到了湖頭小“西湖”。

我們同學都認真聽老師講解:湖頭小“西湖”,五水共治花了數千萬,用能裝載五噸重物的卡車汙泥近五百車。現在成為“五水共治模範之村”。

我們還做了實驗,用量杯盛了“西湖”水,拿出PH試紙檢測,看看PH試紙會變成什麼顏色,結果是淺綠色,PH剛好是7,水質真心不錯,看來治理工作真是落到了實處。

下一站是遊覽湖頭文化長廊,中國十大恩的宣傳欄引起了我的興趣:天地培育之恩、父母養育之恩等,時時教育村民要做一個學會感恩的人。

參觀完之後,我們來到了集合地,老師為我們拍集體照,把我們最燦爛的笑容留在湖頭這片美麗的土地上。

這時,村部書記張伯伯來了,他給我們講了一堂生動的農耕文化課程,傳授了小孩站桶、魚類、飯框,還有以前最常見的犁等等,他說的好多東西我們聞所未聞,真是大開眼界。

我們還參加了書法文化房。書香,墨香在十萬八千里都能聞到……這次研學,我們空手而來,卻滿載而歸。

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觀《新春第一課》有感 篇2

觀後感 ,770字

“叮叮噹噹,叮叮噹噹”。嘿!鈴聲響了。同學們興高采烈的走進了教室,李老師精神抖擻的開啟白板和我們一起觀看“2015年新春第一課”。

“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我們宜昌有著歷史優良傳統,過年時爆竹聲聲響,舞獅採蓮鬧新春。美麗的宜昌有著美麗的山水文化,西陵峽、山峽大瀑布、大老嶺、後河森林公園、柴埠溪……有著名的水電文化,巨集偉的三峽大壩、葛洲壩那數一數二的高階水電工程,世界聞名。

宜昌有著名人巴土文化,周立榮是長陽土家人,他挖掘巴土文化的精髓,2012年成為新聞重大人物,戀歌聲聲唱巴土,2012年9月他的作品《巴土戀歌》在中央電視臺播放,他還擔任了宜昌副主席,但他還是繼續傳承巴土文化,打造夢幻土家。

那鏗鏘有力的峽江號子,在胡振浩爺爺口中流出,他是秭歸人,於1986年當上了教師。1988年前當了船工號子,他以前在江邊的時候,經常聽見縴夫唱號子,現在沒有了,他想是讓我把這號子聲傳下去,還是把它帶到土裡,經過深思熟慮最終在他的努力下,從秭歸唱到了北京,後來再拍號子的MY時在相機前與世長眠,但這號子聲已經傳到大江南北,傳到同學口中了,他是我們永遠的峽江號子王。

三國文化赫赫有名,在宜昌就有當陽古戰場。汪國新他是我國的一級畫師,他手中的關公真是正義凜然,他在拜訪小學時帶領學生們讀三國,寫三國,聊三國,看三國,畫三國,品三國。還舉行關公文化萬里行活動,他的畫筆三國情,三國文化就這樣弘揚下去。

巴楚文化又名土家文化。跳喪,巴山舞,出嫁時哭嫁……這民族文化在宜昌的各個縣城裡都流傳著。

在湖北武漢與四川的重慶的兩座城市之間,有一片美麗清晰,環境優雅的地方,那就是宜昌。宜昌未來將會變得更好,這夢想之城的召喚下,使更多投資商人進入宜昌。3年後宜昌便變成不一樣的宜昌,5年後你將入住這奇麗的城市。

讓我們一起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

我愛校園傳統文化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699字

我們的學校坐落在長江邊的小鎮上,校園裡瀰漫著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

來到校門口,一抬頭,滾動屏上醒目地顯示著“向上向善快樂飛翔,文化玉石溫潤未來”的字樣。那是我校的校風,給人一種溫馨幸福的感覺。

走進校門,一條文化長廊深深地吸引著我。左邊牆上是孔子先師的畫像以及他的經典名句,右邊是孔子經典語錄篇目介紹。看著這些文化瑰寶,讓人對孔子大教育家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浮躁之心頓顯寧靜。

來到籃球場,板報牆上是手寫的唐詩宋詞。讀著這一首首詩詞,欣賞著一個個蒼勁有力的文字,令人思緒萬千,彷彿穿越到了唐宋時代,沉浸在唯美的詩詞意境中。

穿過巷道,就是內操場了,那花瓣似的花壇中,一個個玻璃櫥窗裡陳列著學生的一幅幅書法作品和繪畫作品。欣賞著這些作品,好像讓我看到了一個個書法家、畫家正在揮毫潑墨,未來的書法家畫家在我校誕生了。

清脆的上課鈴聲響起,同學們像小鳥一樣飛進教室,琅琅的讀書聲頓時傳了出來,那是我們正在利用課前三分鐘誦讀國學。低年級的《三字經》《弟子規》朗朗上口;中年級的《幼學瓊林》《聲律啟蒙》韻味十足;高年級的經典古詩文,意境悠遠。

課間操,全體同學集中在操場一起誦讀《論語》經典語句,那聲音鏗鏘有力,那氣勢排山倒海,是多麼令人振奮!

每週一升旗儀式上,同學們高唱《孝道》歌曲,大講“孝道”故事。中華美德,我們時時銘記在心。

藝術節,學校還舉行了以“孝韻風雅”為主題的大型文藝匯演。那一個個穿著古裝、談笑優雅的小君子,舞姿翩翩的小淑女,更是把我校的傳統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傳統文化走進了校園,走進了課堂,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走進了我們的心田。我們在校園傳統文化的浸潤下茁壯成長。

我愛校園傳統文化!

我愛傳統文化 篇4

我愛傳統文化作文10 ,1109字

中國是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更是一個具有傳統文化的國家。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和中秋節。春節又稱“過年”“新年”。春節時傳統節日中最隆重的一個節日,也是一個可以讓遠方的親人與家人團聚的日子。

每年過年,小朋友都穿上了新衣服,房前掛著一串串紅燈籠,晚上聽著啪啦啪啦的鞭炮聲,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春節聯歡晚會。12點時,一家人圍坐在桌子前吃著年夜飯,接下來就是守歲,可以讓父母健康平安,長命百歲。

據說,新年有一個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叫做“年”的怪獸,它非常的凶猛,它有著鋒利的牙齒,還有著一對很嚇人的角,它常年居住在海底,一到過年的時候,它就會從海底爬到岸上,襲擊附近的村莊,偷食一些糧食,有時候傷害人命,所以每年過年的這一天,村裡的人們都會帶著父母和孩子們藏到深山之中。可是,到了第二年除夕的時候,村裡來了一個乞討的老婆婆,村民們給她一些食物,勸她到山上躲一躲,老婆婆卻說要在這住一夜,並且一定會把“年”這個怪獸趕跑,村民們拗不過她,也只好答應了她。到了晚上,“年”這個怪獸來到村子裡,見到這個房子燈火通明,門口貼著紅對聯,這時“年”不禁抖了一下,當它走到門口時,響起了啪啦啪啦的響聲,這時它渾身一抖,就被嚇跑了,這時老婆婆穿著一身紅色的衣服走了出來,不禁笑了一聲。原來,“年”這個怪獸怕紅色的東西,從此以後,每年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貼上紅紅的對聯,也都過上了安逸的生活。

而中秋節的時候,人人都喜歡吃月餅,而我喜歡中秋節是因為有一個悽美的愛情傳說。

古時候,天上有10個太陽,使人間的莊稼枯萎,人們民不聊生。這時候有一個英雄名叫“后羿”,他因為同情老百姓來到崑崙山頂,拉下神弓,射下了9個太陽,並且命令一個太陽每天升起落下,因此後羿也受到了人們的尊敬與愛戴。不久之後,后羿取了一個美麗的妻子名叫—嫦娥。不久之後,拜師求學的人來找后羿,壞心的蓬蒙也加入了其中,一天,后羿去崑崙山求師學道,不料遇到了從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並向她求了一顆不死藥,據說,吃下這顆藥,便可得道成仙,可是,后羿不忍心撇下他的妻子,於是就把不死藥交與嫦娥保管,不料卻被蓬蒙發現,他也想吞下不死藥,得道成仙。一天,后羿外出打獵時,蓬蒙拿著劍闖入嫦娥的房間,逼嫦娥交出不死藥,但嫦娥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對手,於是就自己吞下了不死藥,向天上飛去,成了仙。后羿回到家後,得知嫦娥已經成了仙,當他看見月亮的時候,才發現月亮非常圓,於是在月亮下襬設畫案,以紀念嫦娥,從此,拜月的風俗就傳開了。

中國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並不是寥寥幾筆就能描述的,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很多,最後,願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昌。

我喜愛的中國傳統文化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1698字

【我喜愛的中國傳統文化——青花瓷】

周晏希

中國是瓷的故鄉,中國的英文“China”就有瓷器的意思。陶瓷是我國傳統藝術星空中最閃耀的一顆明星。那麼,提起瓷器,大家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對啦,當然非青花瓷莫屬啦。陶瓷有那麼多種類,而我卻對青花瓷情有獨鍾。青花,顧名思義,只有白、青兩種顏色構成,造型清新、雅緻,百看不厭,使它成為了瓷器中的經典。

青花瓷,不僅我們中國人十分喜愛,老外也為能夠擁有一件青花瓷而驕傲呢!你看,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居住的白金漢宮,至今還珍藏著多件青花瓷珍品。到了元代,青花瓷的製作工藝達到歷史頂峰,一件“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在拍賣會上竟拍出了6。8億的高價,真是令人咋舌!

再來說說青花瓷的搖籃——江西景德鎮吧。對一個陶瓷愛好者來說,那裡簡直就是天堂,也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我喜歡畫畫,也喜歡做陶藝,我多麼想將來有機會到景德鎮去,向那裡的老師傅們學習瓷器的製作方法,用靈巧的雙手翻轉出一件件精美的瓷器。然後,不管是背陳列在櫥窗裡,還是用來盛飯的,我都心滿意足啦!

【我最喜愛的傳統文化——陶瓷】

林歆雅

陶瓷,是一門古老的傳統文化,擁有悠久的歷史。

它分兩種,一種是瓷器,另一種是陶器。瓷器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像家裡的碗、盤子、勺子。而陶器一般都出現在酒店或者博物館裡,供人們觀賞。

據專家考證,陶瓷的燒成已有近萬年的歷史,而陶瓷的製作也非常有講究,需要經過精細的步驟:練泥、拉坯、印坯、晒坯、施釉、燒窯、彩繪等。

陶瓷的形狀變化多端,有的方方正正,像一個小士兵;有的圓圓鼓鼓,像一個肉嘟嘟的胖子;有的肚大口小,口上還有精美的花邊,像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各種各樣形狀多得讓人看了眼花繚亂。

陶瓷最吸引我的不僅僅是各種各樣的樣式,還有精美的圖案:在陶瓷的白紗裙上,還有一隻栩栩如生的藍鳳凰,盤旋在瓶口,潔白的翅膀,羽毛騰空飛起,好似兩把藍色的扇子。它那用濃墨畫成的嘴兒微微翹起,兩隻雪亮的眼睛,直視著前方。這隻藍鳳凰就像我眼前飛過。

陶瓷這門古老的傳統工藝,在民間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它好似一顆璀璨的金星,在歷史的長河裡無盡地流淌著。

【我喜愛的傳統文化——簫】

黃相瑞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接下來我要介紹一種古樂器——簫。

現在的簫,一般都是一根管子做成,叫“洞簫”。但它在古代卻是一種編管樂器,就是排簫。它歷史悠久,《風俗通》說:“舜作簫,其形參差,以象風翼。”說明那時的簫並不是單管,而是由許多長短不同的竹管直排而成的,形狀很像飛鳥張開的翅膀。

據記裁,簫有大小之分,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由於竹管長短不齊,吹出來的聲音就有高低,“長則濁,短則清”。生活在春秋時代的簫,吹的正是這種直排橫吹的排簫。

今日豎吹的單管簫,是從古代的“笛”改造過來的,借鑑了“羌笛”的製作工藝。這種樂器,大約在漢武帝時才由西域傳入中原地區。最初,它只有四個孔,經漢代京房改造,才成為五孔,後來又在流傳過程中多了一孔,便成為今日這個樣子。

謝謝大家。

【我喜愛的傳統文化——賽龍舟】

蔡靖軒

賽龍舟是我們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每年的端午節都要舉行一次賽龍舟。

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嗎?那是因為當年屈原投江的時候,人們划著船去打撈屈原的遺體。現在,划龍舟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一種方式。

今年端午節的時候,我有幸看到了我家旁邊的賽龍舟。

我看見每隻龍舟顏色都不一樣,但它們都像一條龍一樣,有龍頭,有龍尾,真是漂亮極了。每條龍舟上都有一個選手在敲鼓,給後面的選手鼓勁,別的選手們在後面舉起槳拼命地向前划著龍舟。每條龍舟都劃得飛快,它們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比賽非常精彩。

我非常喜歡賽龍舟比賽,因為,它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我喜愛的中國傳統文化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1310字

【我最喜歡的傳統文化——皮影戲】

方宇涵

大家好,我今天給大家講一講我最喜歡的傳統文化——皮影戲。

皮影戲又稱為“影子戲”和“燈影戲”,到現在大約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皮影戲是用一種燈光,照在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觀眾們通過白色布幕觀看燈影戲。在白色布幕後面,有操作皮影的人,他們的伴奏是用打擊樂器和絃樂樂器伴奏的。大約在元代時,皮影戲傳到了各個國家,許多外國人也成了皮影戲迷,他們親切的稱它為“中國燈影”。在美國的好萊塢電影藝術館中,陳列著中國皮影,它被稱為“電影的始祖”“最早的動畫”。

接著,我給大家說一說皮影戲的製作工藝吧!

它需要經過8道工序,分別是: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熨平、綴結完成。

皮影戲是我國傳統的藝術,也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它歷經多少年才流傳至今。雖然現在有了電視、電腦、手機等高科技給我們帶來的視覺享受,但皮影始終有它獨特的魅力和深層的文化內涵。

我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皮影戲。

【我喜愛的傳統文化——皮影戲】

鄭柳婷

老師們好,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皮影戲。

皮影戲興於漢朝,盛於宋代,歷史悠久。皮影戲的別名還有驢皮影、影子戲和燈影戲。

現在我來給大家講一個關於皮影戲的小故事。在明朝萬曆年間,灤州有個秀才叫黃素志,他每次考試都不理想,便到外面謀生。不安定的生活漸漸磨去了他的仕途之心。他讀了很多書,精通雕刻和繪畫,又在民間吸收了大量的剪紙藝術。他利用自己的所學創作了許多小故事,又講故事轉化一個個小紙人兒,到處演唱。自此黃素志的小故事在一代代人的口中傳誦下來。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沒有機會見到皮影戲,只有在少數的地方,還在傳承這個古老的民間藝術。

【我喜愛的傳統文化——皮影戲】

戴源然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從有文字記載,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話說漢武帝的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漢武帝日夜思念,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外出,見一孩子手拿玩偶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生一計,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杆,入夜為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

皮影戲,是我們祖國最早的電影,就是用皮革來做成人模型,再雕刻出精美的圖案。最後塗上顏色,加上關節,用燈光照射在自己白色幕布後面投影而成的。

皮影戲的主要人物多半是用暖色來塗的。上臺表演的人需要握著十幾條木條,每條木條都連著一個關節。操作的人只要把木條移來移去,就可以讓人物動起來了。

不僅中國人愛玩皮影戲,外國人也被它的魅力折服!在我看來,那些喜愛皮影戲的外國人是一個小小“影迷”,每當我們看到外國人造出來的模樣滑稽、花紋精美的道具時,就會哈哈大笑。

怎麼樣,皮影戲你們喜歡不?

為傳統文化插上流行的翅膀 篇7

高三作文 ,846字

在這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黃酒文化又是以怎樣的方式傳播著?

作為紹興人,我們對於黃酒格外親切。正是那清澈的鑑湖水,獨特的釀造技術,推出了紹興黃酒這一品牌。也為此紹興冠有“酒鄉”之稱。然而,對於黃酒文化,我們又有多少了解?

單純靠黃酒本身的香醇口味吸引消費者,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黃酒文化,這幾乎不可行。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如果沒有點外包裝,不加以宣傳,或許會漸漸的推出市場。如今,進口的洋酒大舉進軍,黃酒便被用來做菜料,可想這地位僅是人們的日常用品,這也反映出黃酒漸漸被忽視,那也就更不用說黃酒文化來,又有誰願意去了解這跟不上時代腳步的東西。就如草根明星,如果他們沒有對自己進行一丁點包裝,又有誰會去注意他們,更不用說成為明星。

然而今年的黃酒節遇上了時尚火熱的迷笛音樂節。也許很多人會認為黃酒這種低調的傳統文化與搖滾音樂毫不相關。其實不然,崔健等大咖等熱情參與吸引了眾多年輕人,而且通過多家新聞媒體的報道,我們紹興的黃酒文化也因此傳得更遠。

迷笛音樂節的舉辦為黃酒文化插上了流行的翅膀,使黃酒文化快速高效地傳播開去。

一切原創都是充滿價值,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們所擁有的原的光澤或許有所褪去。因為它缺少了時代元素,失去了保持朝氣的元素。就好像樹的影子拉得再長,也離不開根,但如果沒有流行元素這充滿翠意朝氣的葉子的襯托,那光禿禿的樹幹一點兒也不起眼,它的存在也就失去價值。

學過民樂的人都應該知道《牡丹亭》,近期出演了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他精選出原劇中最精華部分,並利用現代劇場的種種概念,來襯托古典劇種,吸引了更多測聽眾。雖然這劇他不是原創,但他做的這些加工是種創新。他為《牡丹亭》這一傳統文化增添了現代色彩,為傳統文化這棵百年老樹施加了肥料。

可能有人會說這樣的改變會毀了傳統文化的原汁原味。但恰恰相反,適度的創新,給與了傳統文化在現代的立足之地。

今年的黃酒被添加了獨特的味道,今年的黃酒香氣被傳的很遠很遠,伴著這迷人的音樂聲黃酒從此擁有了追逐時代的翅膀。

我愛中華傳統文化 篇8

國小三年級作文 ,509字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著悠悠幾千年的歷史。“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詩句。而我與風箏,也有著這樣的一段故事……

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吵著要爸爸媽媽帶我去公園放風箏。金秋十月,碧空如洗,被一隻只風箏點綴的五顏六色,好像一匹五彩繽紛的花布。我迫不及待取出我的風箏,理好線,在草地上快速地奔跑著。“飛起來了!飛起來了!”我的臉上樂開了花,“啊,怎麼落下來了”我嘟囔著嘴對爸爸說。爸爸語重心長的對我說:“放風箏不能只放線不收線啊,這樣風箏反而飛的不高,就像人生一樣,一開始認為失去了一些東西或者遇到一些困難,但都是為你更好的未來做鋪墊。”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默默地記在了心裡,想不到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歷史悠久,還有如此深奧的道理呢!“好啦,我們一起放風箏吧”媽媽在一旁拿著風箏向我們招手,草地上充滿著我們的歡聲笑語。真是個開心的下午!

傳承了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正等著我們繼承!正等著我們弘揚!感謝風箏給我帶來的樂趣,給我帶來的啟迪!

我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514字

二年級的語文課上,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和傳統節日中的傳統文化,我特別喜歡這些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我最愛的就是過春節,因為這是中國最隆重和最熱鬧的傳統節日,過年時,家家戶戶貼春聯,街上掛滿了紅燈籠,大人小孩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回家過年。這時,我遠在外地的姑姑姐姐們也都回到奶奶家,長輩們給了我好多的大紅包,爸爸還給我買了好多煙花和摔炮。天一黑,我就和姐姐們一起出去放煙火,我們玩得好開心,直到春晚開始,我們才戀戀不捨地回到家,然後與家人一起邊吃東西邊看晚會,精彩的表演讓全家人哈哈大笑,我真希望天天過年,天天這麼快樂。

春節過後就是元宵節,元宵節晚上,我打著媽媽給我買的漂亮燈籠走上了街頭。在大潤發超市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猜燈謎,我們猜中了好幾個謎語,贏得了好幾個獎品,好開心啊!回到外婆家,全家人團團圓圓地吃了香甜的元宵後,我又在外婆家樓下和爸爸放起了煙花,我跳啊、叫啊,整個小區都回蕩著我快樂的聲音。

我最愛的就是這兩個傳統節日。當然,中華優秀的傳統節日還有很多很多,這些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專屬於中國人的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牢牢記住這些美好的文化,並把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發揚下去。

中華傳統文化應跟上時代潮流 篇10

高三作文 ,827字

甲骨文作為中國古老的象形文字,是中華優秀傳統的一部分。南粵中學高三年級用甲骨文寫標語,陳教授藉助電腦技術重新解讀象形文字,無疑是將這一文化與時代潮流結合起來,構成了時尚的傳統文化,賦予了傳統文化新的生命。

要讓傳統文化跟上時代潮流,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推動。科學技術能夠創新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結合現代時尚元素,讓傳統文化煥發光彩。甲骨文通過網路成了表情包,陳教授設計出具有幾何審美效果的甲骨文字型,G20峰會將中國畫通過全息投影技術展現出來,這些都是依靠科技的發展,讓我國傳統文化跟上時代潮流,跟上時尚的步伐。

我們除了要用科學技術創新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還要創新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一個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人們的宣傳,弘揚傳統文化對其繼承有著重要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精神需求也不斷增加。科技手段出現,並在大眾生活中用網路流行語宣傳了甲骨文的知識,南嶽中學高三年級用標語在宣傳欄上弘揚了甲骨文文化,讓同學瞭解甲骨文。《舌尖上的中國》通過電視拍攝,讓大眾瞭解到了中華傳統美食文化。無數的新型傳播手段,有助於中華傳統文化進入人民視野,跟上時代潮流,向時尚邁進一步。

雖說推動中華文化跟上時代潮流需要科學的創新,傳播,但更多的是需要人們的繼承意識,保護意識。沒有這些意識,何來的創新、傳播呢?陳教授受“藝術與科學”學術運動的啟發,有了繼承象形文字的意識,多少志願者為了不讓民間文化消失,主動學習、繼承。甲骨文也成功入選了《世界記憶名錄》。這些都是在繼承意識,保護意識的前提下完成的。

繼承、創新和傳播傳統文化,都是讓文化跟上時代潮流的必由之路,但這並不意味著接受一切傳統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地進行繼承和創新,傳播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我們還要保留其本質,不讓優秀傳統文化變味,要實事求是的去繼承、創新和傳播。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了跟上時代步伐,成為時尚的標誌,我們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用科技手段去創新、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