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的年味相關作文20篇
恬淡的年味 篇1
國三作文 ,743字就快過年了,天下起了雪。在橋下瓦上、旮旯衚衕的積雪映襯下,大紅的對聯、喜慶的福字很是熱鬧顯眼。
除夕清早,我與父母乘車回老家。沿途曲折,穿過一片湫隘竹林,再行,映入眼簾的便是一片遼闊的田野,以及一排排煙火人家,隱隱約約的鞭炮聲傳來,空氣中瀰漫著恬淡的年味。
雪野深處的村莊,那炊煙湧得最濃、升得最高的一戶,就一定是我家了。離家門還餘幾丈遠,便嗅見了魚湯的鮮味。鐵門被我叩得哐哐響,祖母連忙應著來開門。才裂開個門縫,我便推門而入,張臂攬住祖母。祖母小身材,鬢髮斑白,身上散發著淡淡的好聞的中藥味。我們突然到來,祖母一時懵然,右手倒持著鏟子,左手緊攥著衣角,顫顫巍巍。當然,她很快便察覺了,深情地抱住她的人是她一手帶大、心心念念牽掛不已的孫女兒。祖母的嘴咧到耳朵根,“嘿嘿”笑著說:“知道你們會來吃年夜飯,沒想到你們還想蹭午飯,中午的鯽魚湯了是燒對了!”說罷,她輕輕點了點我的鼻尖,奶奶身後的窗子上倒貼著的福字抹著醒目的亮紅。
年初一,又下雪,我們踏雪串門。路兩邊,皚皚白雪映襯著淡黃的臘梅與緋紅的梅花,人家屋裡是飽滿的福字與鮮紅的對聯。部分親戚的面容有些陌生,但由於血的相融,對他們總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談笑與祝福間,遠處煙花爆竹燃放後淡淡的火藥味,攜著白雪的冰清爽潔,打著旋兒,在虔誠的祝福中跳舞。
有時候年味不必是鬧市人群、紛至沓來的紅包,語笑喧鬧與觥籌交錯,而是歸鄉後親人的團聚,擁抱時的會心一笑;雅緻風景一處,美味魚湯一碗;親人祝福一聲,酒話桑麻一段……
薄薄一層橋下冰,遠處隱約的爆竹聲。老鄉家家屋舍瓦上的厚厚絨雪,被家家炊煙甜甜地融化,嫋嫋地瀰漫……這便是過年的愜意愉悅。悄然無息卻又無處不在的年味兒啊!
雪漸漸下大了,氣溫又降了,但沉浸在濃濃的年味裡,心中卻始終是暖洋洋的。
變淡的年味兒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620字新年過去了,是不是感覺年味兒越來越淡,春節越來越沒意思了呢?確實,在不經意間,年味兒真的變淡了不少。讓我們看看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些什麼?
人情變淡了
以前每到過年,媽媽就會帶著我出去拜年,這兒走走,那兒串串,幾乎把整個村子給轉遍了。互相說說祝福的話語,嘮嘮一年的收穫,談談今後的生活,就像親人一般。
現在呢,大家都住進了高樓,大門緊鎖,即便在樓道見到也只是點頭微笑而已。就算和親戚朋友拜年,也只是發條微信或發個紅包,傳遞祝福,少了那份親情與溫情。
激情快沒了
以前,只有過年才有新衣服穿,只有過年才能吃一頓好的,只有過年才能拿到薄薄的壓歲包。所以呀,一到過年就特別激動,期盼著春節的到來。
現在呢,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想穿新衣服,隨處都能買到;想換換口味,隨時都能嚐到;想要零花錢,更是小菜一碟。天天都是吃好的,穿好的,每天都在過新年。所以,也就沒有了那份期待與激情。
煙花少放了
以前,只要過年總少不了煙花爆竹。不管條件怎樣,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煙花爆竹,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煙味,以此營造出那股濃濃的年味。
現在呢,空氣質量那是越來越差了,霧霾的滋味大家已經嘗夠,人們的環保意識也正在逐步增強。所以你看呀,今年的煙花爆竹明顯感覺少了許多,多了份安寧與清潔,少了些嘈雜與汙染,自然也使得年味淡了許多。
年味變淡,有著許許多多的原因。但大家不必憂國憂民,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或許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後會有更好的年俗發展起來,過年會有新的意蘊!
越來越淡的年味兒 篇3
國一作文 ,609字迄今為止,我已經度過了15個春節。隨著時間更迭,那股總是令人歡喜的年味兒在逐漸轉淡。
很小的時候,新年是十分有意味兒的。家家戶戶走街串巷,每扇大門背後都掩藏著一片歡聲笑語。到晚上吃年夜飯了,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彷彿是故意要勾人胃口似的,那香氣聞起來只覺得通體舒暢,接著就愈發餓了。然而在小孩子眼裡,飯可以不吃,鞭炮絕對不能不放。草草扒拉了幾口飯之後,就連拉帶扯地把大人拉到外面空地上給我們放鞭炮,看著面前的火花四濺,這才盡了興。這兒是不守歲的,但是因為有很多人在放煙花,那聲音同樣擾得人不能安眠。所以該打牌的打牌,該看春晚的看春晚,該收壓歲錢的收壓歲錢,一大堆人擠在一個小屋子裡,十分熱鬧。
但是到了現在,我感覺新年味道大不如從前。
飯桌上,小一輩的都是“低頭族”,目光緊緊黏在那掌心大小的發光屏幕上,偶爾要敬酒給老人,這才不情願地站起身來,手上仍握著手機。所幸,一頓年夜飯裡充斥的都是老一輩人的爽朗笑聲,時不時談些陳年舊事,倒也不索然無味。
讓我心寒的還在後頭。長時間待在上海、過年才得以回來的表妹來我家拜年,我正為自己找到一個玩伴而歡喜,不料她見面第一個動作就是掏出手機,第一句話是問我:“你家的WIFI密碼是多少?”沒有惡意的一句話,卻足以給我當頭一棒。
晚上放鞭炮了,也許是覺得自己童心不再,五光十色的火花在夜空中雖十分引人注目,心裡卻一片木然。最後反而被它散發出的濃煙狠狠嗆了一大口。
過年,過年,越過越蔫。
淡淡的年味 篇4
國三作文 ,858字有人常常說年味淡了,是因為工作太忙。
為了生活,為了扛住社會所給予的壓力,許多人拼命的工作,為了家人,為了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家,許多人拼命的工作,他們即使是閤家團圓的時候也依然強迫自己去拼命的工作。
我曾有過這樣一位朋友,他家境很好,父母都很優秀,父親開公司,母親是公司白領,住著別墅,家裡開著豪車,生活條件都不錯,但是就是他這樣一個值得人人羨慕的家境,卻意外的使他患上自閉症。那時,我從未在他的身上見過那個年齡孩子所應有的稚嫩與天真;那年春節他父母將他送到了我家來過節,父親答應了,高興的接著他到家來,但他之後卻總守著電話,我還記得當時母親在廚房裡和父親小聲嘀咕著:“他爸剛打電話給我,他今天不能來接孩子了,他爸跑外地開會去了,這孩子真可憐,一年到頭都是一個人……”他似乎聽見了,甩手砸了電話就往外衝;後來,循著哭聲我找到了他,他當時就蹲在一個角落裡,那樣望著我,眼裡有期待也有失望,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倔強的少年流淚,也是那時起我開始同情於他……
我相信拼命的工作會給予你想要的生活,並能夠讓你和你的家人住進屬於自己的房子,但你卻永遠的失去了家的那一份溫馨,請記住並相信你所擁有的房子再好都不比你有著一個溫馨的家,在閤家團圓的時候放下繁忙的工作,給予你和你的家人應有的愛與關懷。
有人常說年味淡了,是因為人情味淡了。
我曾有過這樣的經歷,過年那天一早起來就有人在群裡寫到“今晚12點發紅包”隨之有人附和一句“祝大家新年快樂”之後就是一大堆的群發祝福,到了晚上再放一些鞭炮,發個自拍,晒晒朋友圈;回家看看春晚,搶搶紅包,新年就這樣過了。
當今社會,我們開始追求快節奏,注重外表而忽略內涵,嘗試讓全世界都見到自己最光鮮亮麗的一面,對美的執著我並反對,但一個人的美應是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諧統一,過分的強調外在而不注重內在修養,到最後你終會發現再美的外表都會顯得於這個世界格格不入。過年不是一種對外在美的襯托工具,它所蘊含的是一個民族文化底蘊及內涵,所以在這個新年裡放下對外在美的執著,攜家人一起細細品味那份獨到的韻味。
淡淡的年味 篇5
國三作文 ,740字小時候,年味是濃濃的,現在,年味是淡淡的……
記憶中的中國年,總是熱鬧非凡,燃放煙花爆竹、舞龍舞獅、還有必不可少的春節聯歡晚會等,好一派熱鬧的場景。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全家人也會一起貼春聯、大掃除、包餃子、一起守歲等等,這些,都會讓兒時的我很興奮,覺得盼望中的年,它真的來了。
隨著慢慢長大,年味也在這個快速發展的資訊化時代里正發生著變化。
小時候,為了迎接新年,我總是最積極,幫著大人貼春聯,包餃子,打衛生,晾晒辣魚臘肉、做年夜飯等,屁顛屁顛的跟在大人後面跑,總覺得過年是個很好玩的事情。現在,爸爸媽媽會讓保潔阿姨來家裡打掃衛生了,很多食品可以網上購買了,連年夜飯也可以到酒店訂餐了,我變得無事可幹了,過年,我也就不那麼期盼了。
在部分城市,燃放煙花成為了汙染空氣和不安全的因素,被禁止燃放,這多少讓節日的氣氛變得有點冷清。雖然路旁的綠植被裝點了五彩繽紛的燈飾,卻總是覺得缺少了濃烈的氛圍,縱然是各處裝飾的中國紅也顯得形單影隻。當然在市區要看到一次舞龍舞獅,那就更難了。總記得小時候在鄉下看到的舞龍,人們踏著歡快的腳步,在鞭炮聲中揮舞著龍把,祈禱著來年風調雨順,那震撼的場景仍然在我的腦海中,這場景我應該有好幾年沒有看到過了吧。
記憶中的除夕夜,全家人一起圍著火爐,吃著零食,聊著天,看著春節聯歡晚會一起守歲,一起辭舊迎新,似乎只有這樣才是開啟新的一年的最佳方式。現在,大家都變得都很忙碌,總會有屬於自己的事情,讓一起守歲也變得很難,今年就是我和爺爺一起守歲的。70幾歲的爺爺,平時總是早早就睡了,而每年的除夕他卻總完成守歲才休息。也許,他守的不是歲,而是古老的習俗與他那不變的初心吧。
年味,在消無聲息中真的淡了……
淡淡逝去的年味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490字想起幾個月前那熱熱鬧鬧的春節,我都感覺記憶猶新,因為那一幕—
“子珊,子珊,快點來貼春聯了!”一聽到爸爸的喊聲,我“嗖”的一聲跑了過來,貼春聯最好玩了,尤其是這一次,這一次的春聯是我自己寫的,我一定要叫爸爸貼在最顯眼的位置!很快,春聯就貼好了,看著我自己寫的春聯,心裡別提有多激動了,“這才是真正的傳統!”
貼完了春聯,一陣陣香味鑽進了我鼻子裡,是什麼呀?我跑到廚房,媽媽正做油炸食品:炸排骨、醋肉、鰻魚……真是的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啊!我剛想伸手去拿,可媽媽說:“不行!”看到了媽媽的態度那麼強硬,那麼堅決,我就不再說什麼了!
這時,我看到鄰居家的對聯是印刷體的,而我們的卻是手寫的,我想到了—
現在,已經很少人用毛筆寫字了,春聯,也是用印刷的,不再用手寫的了,年味,在漸漸淡去。
現在,我們見面聊天,更多的是用微信、QQ等。很多人都變成了手機控,吃團圓飯時,更多的人是用手機聊天。變成了個手機控,這樣真的好嗎?
我們過年吃的年糕大多數都是機器製造,雖然也很好吃,但是我覺得純手工做的比較好。
年味,是一次團圓;年味,是一次歡笑;年味,是一聲祝福;年味……
恬靜祥和的年味 篇7
國三作文 ,924字於大多數人而言,年味可能就是王安石的那首“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而在這瀰漫著幸福的喧囂中,我感受到了一份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才有的特別的恬靜與祥和。
每年除夕那天的上午,我們家總會分為兩對人馬。爸爸開車帶我、奶奶和弟弟去添置年貨,其他人則留在家裡清掃房屋。走在張燈結綵的大街小巷裡,奶奶在前面挑選著年夜飯的各項食材、春聯、瓜子花生等等,我牽著弟弟尋找著各種好玩的食物,而爸爸則在後面負責提東西。這天的大街小巷無疑是一年中最熱鬧最擁擠的,可放眼望去,人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算不小心被人群擠到移動困難了,也不會有人生氣發怒。因為這可能是一年裡你與家人唯一一次一起逛街買東西。看著家人滿足幸福的笑顏,內心怎麼會有一點煩躁之感。
耳邊有奶奶慈祥的詢問價格的聲音、爸爸提醒我們注意安全的聲音和弟弟稚嫩的歡笑聲。我的內心也是無比充實、滿足。
滿載而歸,回到家裡。第一眼就是乾淨整潔的房屋和其他家人的翹首以待。
然後就是每家每戶的重頭戲—年夜飯了。這時我們家裡,不會做菜的就幫著洗菜、洗餐具。會做菜的就幫著奶奶做菜。而我們這些晚輩就負責貼春聯、擺餐桌。屋子裡各處都充盈著我們的歡聲笑語,這種笑不是平時我們聽到一個笑話的那種好玩的笑,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無法剋制的就算以後無論什麼時候想起來嘴角都會上揚的笑。這種笑容令我感到恬適、安逸。
隨後,最令人期待的無數遊子歸家就是為了這個的年夜飯開始了,今年,我們全家都回來了,十多個人圍坐在大圓桌上,伴隨著電視機裡春晚主持人問好的聲音開始了。我們家最會說話的小姨總是會先來一段助詞,這助詞無新意富有濃濃的暖意!接著便會相互碰杯,祝福。然後便是“自由發言”時間了。年夜飯上是真的什麼都可以說,因為這裡只有你最親最親的家人,這時便是一年裡真正吃得最輕鬆的一頓飯了。
酒足飯飽後,突然窗外響起巨大煙花的綻放聲,撲哧一下,我笑出了聲。因為我在想無論在外遇到什麼,至少還有一群永遠無條件支援你的人在家等你。就算現在許多人說年味越來越淡了,但我覺得只是你沒有用心去感受或者努力去抓住。
年味,於我而言是就一份特別的恬靜與祥和!這不光是過年放假帶來的,更多的是因為有家人相伴!
淡去的年味 篇8
國二作文 ,866字又是一年春晚,歌聲,相聲,小品,以及最後的《難忘今宵》,彷彿年年都相同,為了尊重傳統,我靠在沙發上有一眼沒一眼的看著,腦中卻浮想聯翩。
兒時的年,又燦爛,又甜蜜,小小的我,彷彿就是為了這幾十天過了一年。每逢過年,我們總要回老家,城市的孩子回到鄉村,彷彿找到了新世界,一會兒激動地朝一群雞撲去,嚇得它們四處逃竄;一會兒同柵欄裡的老牛學習牛叫,牛一聲巨吼,我們就捂著耳朵大叫著向外跑去,好不熱鬧!
說到那時的春節,就不得不提到鞭炮,在網際網路還不發達的時代,鞭炮是孩子們最好的玩伴。我們一群孩子,在土裡插幾支“沖天炮”,同時點燃,便大叫“火箭發射”,看著煙花在空中劃出弧線,心中更是高興得直鼓掌;或者有時悄悄地扔一個鞭炮在玩伴身邊,快速走開,然後朝著被嚇到的孩子哈哈大笑;更有甚者,拿著鞭炮插入牛糞中,再點燃往回跑,看著牛糞事件,一群瘋玩的孩子在一旁笑得直不起身,而大人們則喋喋不休的責備著。
光陰流轉,時過境遷。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年味好像正在不斷淡去。現在的過年,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就好像是換了個地方玩手機:當長輩們聊的興高采烈時候,後輩們卻拿著手機與虛擬世界打得火熱。吃團圓飯,看春晚,守歲,發壓歲錢,拜訪親戚,祭奠老祖宗……這一項項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對於年輕一代來說,好像是一個個繁瑣的流程。難道是快節奏的生活帶走了這一代人心中的儀式感?
但在海外,春節確實另一番景象。海外華僑們對這項傳統節日空前重視,早早地,唐人街街頭已掛滿燈籠、對聯,裝飾成紅色的海洋,華僑們身穿漢服,吃元宵、餃子,甚至還有華人在國外申請春節為法定節假日;還有另外一群人,他們一年都在外拼搏,為了生計奔波,勞累。無論是為了養活家人而背井離鄉的農民工,還是因工作需要不能回家的職員們。他們一提到春節。總是滿懷期盼,滿懷喜悅,買到一張回家的車票時,總是這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刻。
這不得不讓人反省:難道只有體會到團圓,才會真正珍惜年味?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中國年,將何去何從?會是重新興起,還是走向衰落?答案在風中飄揚。但我也希望,兒時的年,可以從頭來過。
淡化的年味 篇9
國三作文 ,631字當除夕來臨之際,吃著滿含親情的飯菜,去聆聽逐漸要敲響為新的一年而祝賀的鐘聲,去欣賞絢麗多彩的煙花,或是在新年的第一天去走親訪友,去見見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收穫發自別人內心的微笑,這所描繪的一切,正是年味。
可是,隨著2012年的春晚結束,年味在我們的腦海中早已是越來越淡了,
它跟著時間的遠離而在我們心中模糊,更加令人憂慮的,是一些傳統文化的走“味”,比如紅包,它原本只是親人間關心與歡迎的方式,而現在早已變成“親情式貸款”,這也無不增加了對方的財務負擔,結果甚至出現了一個新的熱門話題—親戚的紅包到底收不收?傳統文化的走味,年味還能撐多久?
再來就是中央推出的春節聯歡晚會的質量年年下降,讓人們不再是興致勃勃地圍觀,而是像走程式一樣象徵性收看它,加上網際網路的不斷髮展,人類由普通的電子郵件到QQ微信再到搶紅包和直播搶答領現金,這些現代的產物似乎比春晚更加吸引人的眼球,因此,今年春晚被迫支招—也推出了掃碼領紅包的帶有商業性的活動,更是讓人十分掃興。
以前,因為條件一般,除了過年幾天外,很難吃到大魚大肉,可現在的經濟水平已經飛速提升了,基本讓家家戶戶都吃上了大魚大肉,導致平時與過年的物質差異很小,這也讓年味變得十分的平凡。
時代的發展是不可避免的,但並不意味著傳統文化就該被無視,雖然現在的年味沒有那麼濃厚了,但是它的主要意義還是存在的,我們不能因為為了享受現代科技給我們帶來的娛樂,而摒棄代表著我們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文化魁寶!
淡了的年味 篇10
國一作文 ,784字經過了數十天的學習,除夕也悄然而至,“又是一年了。”我不禁感嘆萬分。過年本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但不知從何時起,這份欣喜漸漸淡了下來。
又回到了爺爺家,但小區裡安靜地嚇人,除了來往車輛的聲音,就再無他聲了,一想起昔日的情景,我長嘆了一口氣。
記憶中的過年是十分令人欣喜的。每逢回家過年時,耳邊無時無刻不響起爆竹的聲音,一到爺爺家總會迫不及待地去放爺爺早已為我買好的一盒鞭炮,晚上吃完年夜飯後一家人齊樂融融的在一起看春晚。這似乎已成為一種習俗。大街小巷上都張燈結綵。熱鬧非凡。
而現在過的年,早已沒了那份滋味。
聽到晚上出去吃年夜飯的訊息,更是讓我大吃一驚。吃完晚飯後我往四周看了看,早已人滿為患,甚至還有等位置的。回家後,一家人則是人手一臺手機,都在搶著微信紅包,雖然只有幾毛錢,但人人都樂意搶上一??上。天花板上掛的燈籠也沒有了。看來時代真的變化了,我心想。
爺爺看著我悶悶不樂的樣子,不禁問我怎麼了,我對他說了種種現象,爺爺笑而不語,帶我去了裡屋。
一進屋裡,兩張黑白的老照片映入眼簾,爺爺拿出了兩個鮮紅的蘋果擺在照片前,接著又倒了兩杯酒放在旁邊,最後燒香,並嚴肅的向照片鞠了一躬,我也跟著效仿。做完這一切後,爺爺語重心長地說:“這每年過年都要拜一下我的父母這是必不可少的,過年的味道看上去淡了,但真正的年味是在人心啊。
這時我恍然大悟,年味是在人心裡呀!鞭炮的聲音漸漸變少是因為會汙染環境,出去吃年夜飯是因為方便,而搶紅包則是時代變化的表現。所有的這一切所看到的都只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一家人放下工作的勞累聚在一起,過年不是一項儀式,也不是一個義務,而是中國人千年以來精神和信仰的。正所謂“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嘛。
再一看手機,親朋好友的祝福早已鋪滿了螢幕,隨著電視裡新年鐘聲的響起,窗外響聲一片。
表面上年味是淡了,但存在於全中國人心中的年味卻是濃濃的。永不改變。
淡了的年味 篇11
敘事作文 ,766字從大年初一開始,我就發現這個春節註定不同了。
早上,當我抵達親戚家後,幾個和我同齡的親戚也陸陸續續地到來了,隨後我們幾人便在一個房間內默默地打著電子遊戲,沒搭上幾句話,即使是有人發紅包也無動於衷,嘴上說些客套話,眼睛卻根本沒有離開iPad。吃飯時,也不過狼吞虎嚥,吃個半飽便又往房間內跑去。
離開時,我回頭,卻發現只有老一輩的在聊天,其餘的都捧著手機,低頭看著。出去拜年三次,卻次次如此。
至於不去拜年時,我一個人在陽臺上默默地補作業,媽媽則在客廳裡看電視劇。除了吃飯時,兩人也沒怎麼交談。
不得不想到一個問題:春節的年味,為何變淡了?
我先是想到了電子產品的問題—沒有人說話,是因為都在低頭看手機;我們急著吃完飯,是因為要去打遊戲;媽媽一言不發,是因為在看電視……事實彷彿就是如此,這麼簡單清晰:都是電子產品惹的禍。
仔細想想,卻又不只是如此。電子產品讓人愛不釋手是事實,但問題是,根源在於人,而非電子產品,就像你不能光憑一個人用菜刀砍死了另一個人就判斷出菜刀是有問題的。實際上,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比起有血有肉的人,有些人竟然更喜歡電子產品!
有的人說,現在可以直接用網上聊天來代替拜年的長途跋涉,但我對此不敢苟同。春節最終可能只是親戚間的拜訪,但隨著時間流逝,它早已成為了一種形式,進而進化為了節日,最後演化成一種不可動搖的傳統。傳統是和信仰同級的,因此改變拜年方式就像讓一個道士去寺廟,理由是更近一般荒謬,這無疑會大大使年味變淡。
但年味淡了,為何我們漠不關心,還是自顧自地看著手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想起從前在新聞上看到的,許多外國人都對中國的文化很感興趣,但現在的中國年輕人卻不在乎“國粹”、“非遺”,大有“崇洋媚外”的勢頭。有些人愛說“勿忘國恥”,但這難道不亦是一種國恥?(公眾號:我們555666)
致漸漸淡去的年味 篇12
國小六年級作文 ,836字關於過年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凶猛異常,“年”獸長年住在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當“年”獸像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慄,再也不敢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以前爺爺一到過年就炸超級多的,除了必備酥肉以外,還有豆腐,有蘿蔔丸子,有焦葉子,有土豆條,有炸薑絲,還會買好多好多和過年很應景的各種掛件各種東西超級積極,才讓我們感受到過年的氣氛。現在想想,所謂的年味兒淡了,我們以為是現在什麼也不缺了,隨時都能穿新衣服了,或許只是日子久了我們變得不夠積極,我們把任何事情都看得習以為常了,在這個物質豐富的今天,才更能把節日安排的更好才是。結果卻大不如前。
除夕夜裡家裡的煮婦們圍在一起邊包餃子邊看春晚,第二天大年初一早上開始就吃餃子,吃餃子前還要先上供,上供的兩碗就給家裡的孩子吃。家裡的男同胞就出去拜年,家裡的老人也同時有人來串門拜年。只有電視機的過去,這一天非常無聊,因為只有春晚節目在來回播放,而街上也沒人營業。
姥娘姥爺家沒有這麼多活動,但是每年除夕都要吃銅火鍋,姥爺會做各種我愛吃的糖醋系的菜,糖醋排骨,糖醋肚子,糖醋白菜……姥姥姥爺家的年飯會更可口一些。姥娘過年是炸茄餅和耦盒。特別特別特別好吃。那種味道現在已經嘗不到了,思量起來全都是味兒裡的暖。
還記得蘇轍有:“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那又是怎樣的一派閤家融融、一派祥和。
一切成了永恆的回憶。每到過年就會想起一遍,真傷感。
淡了的年味 篇13
國二作文 ,722字以前常聽大人們提起: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這春節將至,感覺確實如此,都市生活的快節奏、車水馬龍、鋼筋水泥,特別是過年期間城區裡靜悄悄的,往常摩肩接踵的人們好像瞬間消失般的攪亂了年的聲音、色彩和味道。
雖然大街小巷都像往年一般張燈結綵,可我卻發現,近年來過年的味兒卻越來越淡了。似乎過年能讓我們高興的,就只剩下穿穿新衣服,收點壓歲錢,玩著手機沒有大人的嘮叨而已。
眼下也正是過年時,與以前的過年相比,雖然現在過年物質生活更豐富了,但精神文化卻總是像缺少了些什麼,似乎那些文人墨客寫的過年更熱鬧,更開心一些。
而每當到了西方的節日,卻受到了人們的大肆追捧,為什麼現在中國人對待自己國家的節日還不如對待國外的節日那麼有激情?我猜可能是,在現代人的眼中,過西方人的節日,更顯得時尚,更顯得潮流。但試圖想想,為什麼我們自己傳統的節日過得越來越平淡?為什麼我們會激情似火地追捧西方人的節日呢?
帶著這個疑問,我迎來了大年三十。和父母親早早地坐上歸家的車上,透過車窗向外望去,粉飾一新的各家各戶都像過年的電影鏡頭般的一閃而過,而我卻像個看客,看著人們面帶微笑,心透喜氣的和家人一起過年的場景。父母在車上談笑著,討論著和親戚朋友的聚會,討論著這一年來所取得的成績,討論著車廂後座裡的禮品的分配。他們的臉上充滿了喜悅,他們的話題充滿了親近。那一瞬間我好像忽然明白了!年味從表面上看好像是感覺淡了,城市離裡過年不準燃放煙花鞭炮,電視臺裡千篇一律的春節聯歡晚會,桌上擺放著我們基本天天吃的美食。這些似乎讓過年變得不在讓人期待,讓年越來越感覺平淡。但過年卻讓中國人那種傳統親情卻濃稠了!過年其實是中華民族的一根堅實的紐帶,讓我們炎黃子孫能在這片神州大地上延續永久。
淡去的年味 篇14
國二作文 ,715字過年了,每個人會體會到不盡相同的年味——年味是掛燈籠,是燃鞭炮,是貼春聯;年味是看春晚,是搶紅包,是傳微信;年味是故園風情,是童年記憶,是血緣相連……但年味在我們身邊變得越來越淡。
在幾年前,過年還是那麼的熱鬧,家家團圓在一起吃年夜飯。到了春節時,家家戶戶都會忙著貼窗花、貼對聯、貼福字、買年貨……可到了如今,這些事卻有些被人們淡漠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網路上的購物變得越來越普及了。這給人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時也減少了人們大張旗鼓地去購買年貨的環節,人們也不願再大費周章地去親自購買,這也減少了許多過年的氛圍。
記得以前,我只要回老家,便有不斷的鞭炮聲入耳,大人孩子總會站在一起看著滿天炸出的紅屑,聽著鞭炮爆炸的轟鳴聲,其樂融融的笑著、跳著,一起享受著美妙的時刻。但現在天氣霧霾嚴重,為了響應保護環境的號召,人們減少了煙花的燃放。少了這些飛舞的紅屑,少了這些明亮的火光,這種美好的、快樂的春節再也無法見到。
還有過年的紅包。以前過年時最期待的也是最喜歡的便是等著大人們給我們發紅包了。看著大人們笑吟吟地遞給我們紅包,我們一句祝福的話也聽不進去,只想著該如何使用這些壓歲錢了。但現在,有了微信、QQ等這些手機軟體用來發送電子紅包,年味也就變了樣,電子紅包往往沒有真實的紅包來得親切,寓意也更加沒有真實的紅包那麼濃厚。紅包,本是人們慶祝春節的習俗,而現在卻被電子工具所取代,這樣的年更加少了韻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本應是全家人熱熱鬧鬧地一起歡度良宵,但到了現代,卻丟失了它原本的最淳樸的那種感覺。
家鄉的年味 篇15
國三作文 ,1022字家鄉的年味兒,蘊含著淳樸的風土人情,孕育著茁壯成長的一代代,更體現出我的家鄉是具有豐富文化歷史的鐵的事實。沒錯,我的家鄉就是那被世人稱為僅僅只是財富之地的—東莞。
—題記
大年三十那天,只見媽咪與奶奶在不停地忙碌著。原來,這天裡,要去各個地方“拜神”與“奉神”,並且今年搬了家,還要把家鄉的觀音請到家裡去呢。媽咪是家裡的大媳婦,所以,這些事,由媽咪來傳承。而我是家中的長女亦長孫,也是家中的一份子,當然要幫媽咪的忙,所以要跟著一起去“拜神”。
我跟著媽咪,首先到家鄉的廟裡拜拜。廟裡香火鼎盛,每家每戶都會有人來拜,這也成為了家鄉的一傳統習俗。拜神注重的是誠心誠意,但是,燒香、添燈油錢、燒紙錢、放爆竹,卻缺一不可。這一步步都是井然有序的,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們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萬事勝意。小孩們快高長大,學業進步。廟裡拜完了,我們接著要去祖屋“奉神”。步驟與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講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鄉的房子,只見汽車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車前都點了蠟燭燒了香,接著燒紙錢,放鞭炮。保佑爸爸媽咪叔叔嬸嬸們開車平安無事,路路暢通。一轉眼,下午了,是時候把菩薩接到家裡去了。將菩薩像安放好,媽咪一邊邊開車,我一邊灑米,說是為了給菩薩指路,回到了家裡,再次燒香、點蠟燭、燒紙錢、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著與眾不同的湯圓。用玉米粉捏成的齋湯圓與白菜、蝦米、幹魷魚,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鍋,味道鮮美,把湯圓那團圓之意的味道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說有笑。這晚,全家老少一齊放煙花。看著那應接不暇的煙花,對新一年的憧憬與期待的心情已經像煙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幫爸爸發著祝福的飛信,那一條條資訊,飛到了每個人的心坎裡,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經“裝備”好向家鄉出發了。家鄉,每家每戶都殺雞燒鵝。而我們家,也已經準備好了招待親戚朋友們的美味佳餚。叔叔和爸爸去了遠方親戚家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收紅包收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親戚朋友們都到齊了,我卻見到了許多陌生人。但卻因為那股濃濃的年味兒,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種喜悅,拋陌生感於腦後,像親人一樣招待著。這種感覺,是幸福的,無可代替的。
後記:這就是我的家鄉,即使沒有過人的文化魅力,但卻有著無可非議的人情味兒。家鄉的年味兒,是隱於財富間那一股股滲透人心的暖流。
變質的年味 篇16
國一作文 ,640字過年了。
川流不息的車輛使平靜的家鄉添上一抹濃豔的色彩,走在街上,總得小心來往的車輛。處處充斥著的紅色總令我感到扎眼,摩肩接踵的感覺也讓我不適應。今年的春節好像和往年並不一樣,卻又無法說清楚心中的異樣。春節似乎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的心態而開始變質,散發出庸俗的氣息。
從回家的路上開始,我們四周就充斥著潛伏的危險。今年實施的網上訂票並沒有令人們感到方便,黃牛黨用搶票軟體囤了許多票,再高價售出獲取暴利,這可苦了許多人。上了車,危險仍在身邊徘徊。扒手們會趁你休息時行竊,可能短短几分鐘內,你的財物就會被偷走。過年了,本想高高興興地拿著辛苦一年賺到的錢回家團圓,誰想遭遇到這些呢?
新年最好表達心意的方式無非是上門拜年,可隨著資訊科技的推廣,發信息、使用QQ和微博等送祝福的方式已是屢見不鮮。冰冷的訊息提醒和文字未免讓人感到心寒。在今年春晚的《群發的我不回》更是道出了大家的心聲,簡訊群發的方式令人不滿,難道多花些心思就那麼難嗎?
本以為拜年可以體現真情實意,但一個殘酷的現實使我們心灰意冷—斤斤計較的金錢形式主義拜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聽見父母為了送禮,發紅包的問題發生了爭執—既要不吃虧,又要不失面子,的確是個頭疼的難題。母親告訴我:“壓歲錢可不是真的白白送給你的,還不是我和你爸用紅包換來的?”一語道破真相,這樣的金錢形式主義,使人際變得冷硬難處理。
新春佳節,應是一家團圓的大好時機,可這些變質的年味卻使春節失去了些愉悅。
春節,難道要越來越冷淡變質麼?
家鄉的年味兒作文 篇17
國二作文 ,2752字【篇一:家鄉的年味兒】
春去春又來,又到了過年的日子,每家每戶都忙碌了起來,當然,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身為東莞人,自然會懂得一些東莞的過年風俗。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在這一天,灶王爺就會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由此就有了“送灶”的儀式。在這一天,我們家就會燒香拜佛,在桌子上擺上許多小吃,像糖冬瓜之類的。
臘月二十四就要貼對聯了,在這一天,我們家都會將準備好的對聯貼上,其實不止是對聯,還有在房子的各個地方貼上寫有“老少平安”、“招財進寶”等等的或紅或橙的字條。
臘月二十八則是大掃除,在這兩天裡,一家大小都行動起來,將家裡裡裡外外的打掃乾淨,迎接新的一年。孩子們在這一天都特別開心,因為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除夕夜,每家每戶都團圓在一起,一起吃著年夜飯,等待著新年的鐘聲響起。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為生活外出奮鬥的人們,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初一,我們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按照書上說的,一出門向什麼方向出發,出門行大運,接著就去喝茶,中午那頓大概是不吃的,這一天,孩子們是最開心的了,他們可以收到爸爸媽媽和親朋好友的紅包,這一天的紅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為我們都會到處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開年了,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雖然現在禁止放煙花爆竹,但人們違背不了習俗。也把大門大開,在門前放一桌的食物,旁邊還放凳子,據說是給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裡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鹹圓”,這應該是他們處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節,這是過年的最後一天,家裡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還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把過年期間收到的紅包都拆開,看看都收到了多少,這或許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了。
這是我們家鄉的過年,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好像越來越感覺不到過年的氣氛了,我們都希望,過著最有氣氛的年,心裡奔放著一朵朵希望的花。
【篇二:家鄉的年味兒】
春節期間,人們一般要走親戚,回老家,於是,我就跟爸爸媽媽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莊,再去媽媽老家洛陽。23號我們和其他幾個人加行李,滿滿當當地駕車去了。
經過一整天的顛簸,來到了河南新鄉三王莊。到家時已是深夜9點多了,一進臥室就看見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媽媽。她穿著棉襖,正在暖爐旁暖手,一見我來了就很激動地笑了笑,操著滿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來了,她便問我長問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聽不懂的我便找馳哥幫忙。晚上,昌昌來了,他比我大一點,一見我便熱情地帶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裡的那樣好,小店的炮很單一,大一點的店也沒有什麼好看的花炮,都是響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為這裡的人十分好客,雖然生活節奏慢,但卻很令很多人羨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點起床去走親戚,大半的人我那時是沒有什麼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臉,很溫暖。有一次竟被強迫吃了兩次晚飯,使我一連一整天吃不下東西。26號還是27號,我去了洛陽。
到了洛陽,我見了婆婆—我媽媽的媽媽。她很慈祥,一見我們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認得了昔日如此關愛她的婆婆,好在我們的到來令婆婆很高興,晚上,二姨回來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樂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寶寶家,寶寶是我的表弟,我們小時候很喜歡在一起玩,他們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謝。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春節聯歡晚會、放炮,年都是這樣過的。第二天走親戚,雖沒有三王莊一樣裡的那麼近,可一天下來也忙得夠嗆,一堆作業都沒有做。倒是燴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種不同的菜和肉還有粉絲拌在一起煮,一做出來十里飄香,還有餃子,可讓我好好品嚐了一頓。
一回家,我就瘋了似的趕沒做完的作業。唉,春節就這麼過了。
【篇三:家鄉的年味兒作文】
家鄉的年味兒,蘊含著淳樸的風土人情,孕育著茁壯成長的一代代,更體現出我的家鄉是具有豐富文化歷史的鐵的事實。沒錯,我的家鄉就是那被世人稱為僅僅只是財富之地的—東莞。—題記
大年三十那天,只見媽咪與奶奶在不停地忙碌著。原來,這天裡,要去各個地方“拜神”與“奉身”,並且今年搬了家,所以還要把家鄉的觀音請到家裡去呢。媽咪是家裡的大媳婦,所以這些事,由媽咪來傳承。而我是家中的長女亦長孫,也是家中的一份子,當然要幫媽咪的忙,所以要跟著一起去“拜神”。
我跟著媽咪,首先到家鄉的廟裡拜拜。廟裡香火鼎盛,每家每戶都會有人來拜,這也成為了家鄉的一傳統習俗。拜神注重的是誠心誠意,但是,燒香、添燈油錢、燒紙錢、放爆竹,卻缺一不可。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的,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們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萬事勝意。小孩們快高長大,學業進步。廟裡拜完了,我們接著要去祖屋“奉神”。步驟與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講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鄉的房子,只見汽車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車前都點了蠟燭燒了香,接著燒紙錢,放鞭炮。保佑爸爸媽咪叔叔嬸嬸們開車平安無事,路路暢通。一轉眼,下午了,這時候把菩薩接到家裡去了。將菩薩像安放好,媽咪一邊邊開車,我一邊灑米,說是為了給菩薩指路,回到了家裡,再次燒香、點蠟燭、燒紙錢、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著與眾不同的湯圓。用玉米粉捏成的齋湯圓與白菜、蝦米、幹魷魚,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鍋,味道鮮美,把湯圓那團圓之意的味道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說有笑。這晚,全家老少一齊放煙花。看著那應接不暇的煙花,對新一年的憧憬與期待的心情已經像煙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幫爸爸發著祝福的飛信,那一條條資訊,飛到了每個人的心坎裡,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經“裝備“好向家鄉出發了。家鄉,每家每戶都殺雞燒鵝。而我們家,也已經準備好了招待親戚朋友們的美味佳餚。叔叔和爸爸去了遠方親戚家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收紅包收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親戚朋友們都到齊了,我卻見到了許多陌生人。但卻因為那股濃濃的年味兒,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種喜悅,拋陌生感於腦後,像親人一樣招待著。這種感覺,是幸福的,無可代替的。後記:這就是我的家鄉,即使沒有過人的文化魅力,但卻有著無可非議的人情味兒。家鄉的年味兒,是隱於財富間那一股股滲透人心的暖流。
記憶中的年味 篇18
高三作文 ,1082字寂,一片寂靜,亮了大燈的堂屋裡,取香,上香,燃香,亮香,作揖,上香,拖著年已古稀的身體,數十年在這無鞭炮聲的除夕夜裡,獨自過無味的年。
靜坐,思緒卻已飛回到那棟老房子,回到那一個,我叫“爺爺”的人身邊。記得年到臘七之時,和爺爺一起趕集去。那天總得要起早些,天尚是矇矇亮時便出門去,銜著那小竹籃去買豆。早些去時買來的豆新鮮,熬出的臘八粥好喝。買來豆後,便把家裡的盤盤罐罐,搬到院子裡的水井旁,我搖水,爺爺洗豆。到了下午,院子裡的幾家人會聚在一起,各自拿出自家一年來收成中最好的五穀雜糧,鄰里之間相互交換,摻到了粥中去,別有一番風味!到了晚上,小火溫熬的香粥常常引得我口水直流,小小的心一晚上都不能平靜。
臘八,是年的前兆。臘八的粥香帶來了年尾的絲絲幽香,而緊接而來的便是小年,廿四的小年起,年便是真的有了年的味道。
自廿四始,和爺爺上街去時,總會遇到一些老書生端著臺硯,持著狼毫大筆,捋開紅紙,為求聯者書寫一副副大紅聯。偶爾還會遇上賣樹人,拖來一皮卡的常綠鬆,買來種下以祈求來年鵬程萬里,好運常來,健康比樹。小年後的每個早上,不待太陽照進屋內,我就會被爺爺和鄰居家老人的打紙聲給驚醒。曾經爺爺拿著紙月子,唸叨著“一拍三個,一張九排”一遍遍地教著我。如今,孫子連祖人都不願祭拜,何求他學會打紙?除夕前的日子,看不見那些楷正行草的手寫春聯,尋不見曾經為千萬小朋友追捧的煙花、擦鞭、禮花,也聽不見那“篤篤”的溫暖的打紙聲……它們一起被封存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了。
繼續在記憶中搜索。我偶遇了幼時和母親一齊去看年會的場景,時已久遠,記憶卻似陳罈佳釀,歷久彌新。
這是大年初一的早上,凌晨,東方的魚肚白迎來新年的晨曦時,家家戶戶便燃起了那萬響長鞭,迎接新年的到來。早早地,我著了大紅襖,新帽新鞋新形象,和父母一齊拜了鄰居家的年,踏在紅紅的鞭末子上看年會去。手裡還啃著小籠包,腳下卻不敢有絲毫的停歇,直奔區政府廣場,那兒是年會的舉行地。廣場前,政府大樓上莊嚴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其下掛了幾個大紅燈籠,更是莊嚴中透出了喜慶。沒至場開,廣場上便圍滿了人,人群身上散出的熱氣驅走了冬日的寒風,喚來了暖陽。“鏘”的一聲鑼響,龍珠先行,神龍後動,珠龍互戲半晌,至高竿奪珠之時,人群中更是掀起一個高潮,緊接的便是民歌賀春,晚稻大戶講經驗,村村拔河,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映出過年的熱鬧與喜慶。
年味,還表現在……“老頭子,二更天了,我來換你”說著,老伴從裡屋出來,“唉,這年哪裡有年的味道啊!”是啊,年無年味,怕是味已逸散於時光的碎片之中了。在這寂而無聲的夜裡,我回味著,那記憶中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 篇19
國二作文 ,849字華燈初上,燈火通明。早春的花街上,人頭湧動。叫賣聲,砍價聲,歡笑聲在明朗的夜晚交織成了一部和諧的交響曲。大街上,麥田邊,華麗絢爛的煙火帶著人們美好的祝願飛上天空,在空中盡顯它那美麗的舞姿。今晚,人們將徹夜不眠,迎接那新年的第一聲鐘響。
家鄉的年味,永遠是最濃的;家鄉的年味,永遠是最親的;家鄉的年味,永遠是最讓人難以忘懷的。
踏上歸途
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早晨。天還未亮,我和父母就踏上了歸家的旅程。從東莞到我的老家大概有七百多公里的距離吧,我們大概需要十幾個小時才能到達。
經過了漫長的車程,我們終於在次日的14點到達了李家村。一回到村子,爺爺奶奶便開始忙活了起來:老家的氣溫只有幾度,而我們只穿了幾件單薄的襯衫。於是奶奶便去拿衣服和暖爐給我們。爺爺拿出了一大卷火紅的爆竹,走到了門口。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我們回到了老家。
去訪祖堂
第二天一早,父親便早早地叫醒了我,說是家中的男性都要去祖堂給老祖宗上柱香。我還從未去過祖堂呢,於是便興致勃勃地與父親去了。
走在村中那條唯一的水泥路上,我聽見前方的鞭炮聲接連不斷。走到祖堂,便發現這兒煙霧繚繞,地面上鋪滿了鞭炮碎屑。祖堂內,有許多村民絡繹不絕地去祭拜祖宗。要想讓祖宗保佑你一生平安,就得先磕三個頭,上三炷香,再磕三個頭。這是我們老家的傳統習俗。祖堂的裡牆上掛著一張捐款明細表。上面寫著全村村民捐款修祖堂的金額。我看到父親捐的款是全村最多的。父親看到我在看那張表,對我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人不能忘本。”
吃年夜飯
每一家過年年夜飯總是一年之中最豐盛的,我的老家也不例外。但我的父親講究健康,所以今年的年夜飯不免多了幾盤綠色食品。在我的家鄉,豬腳和豬蹄膀是絕對必不可少的東西。餐桌上,眾人舉杯共慶新年,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平常文縐縐的人到了餐桌上自然也免不了幾分豪爽之情。
終要離別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我們終於要離開家鄉,回到東莞了。這次家鄉之旅雖然只有短短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但卻給了我許多深深的回憶。
我帶著這份回憶,開始了新一年的學習……
我家的年味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28字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它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些傳統文化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在這條歲月長河中消失殆盡。有的卻經人們的歷代相傳保留了下來。這裡最具代表性的要數中國的舊曆新年了。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句歌謠時常在我嘴邊念著,彷彿就是要告訴我們臘八節一過,就要過年了,就要開始準備過年用的物資了,打掃塵除,買新衣,醃魚醃肉,貼窗花……可我記憶中的新年要從姥爺家那一缸缸香甜的黃酒開始的。
無論你是自家宴客還是走親訪友都離不開吃,而這一桌桌豐盛的佳餚,自然離不開美酒,而自家釀的美酒更是香甜。我姥爺家做的黃酒在當地就小有名氣。這一古法做的黃酒傳到我媽媽這一代已記不清有多少年了。現在我就來說說我們家的酒。酒雖好喝,但酒勁十足,就連我爸爸都要忌憚三分呢!
舊曆九月九是傳統的釀酒日,早在前一個星期,姥爺酒開車進到山裡的認識的農戶家,把頭年定好的糯米拉回來。姥爺說:“山裡的空氣好,氣溫低,糯米成熟的晚,也就長得好,好米才能釀好酒。”再把釀酒用的器皿洗淨晾乾,如果做酒的過程沾上油,哪怕是一點點油漬都會使酒變質。頭天把米洗淨,在水裡泡上一天一夜,這是讓米發脹,蒸出來的米就不會反生,發酵就更徹底。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第二天到來。
九月初九這天一大早,姥爺把泡好的米,放進木桶裡隔水蒸上半個多小時,熟透,再倒進大盆裡,散開透氣,晾一下,每次都會蒸上幾大桶。每當這個時候,姥姥就會給我和哥哥捏幾個大大的糯米飯糰,沾上糖,好吃極了,這也是我和哥哥喜歡在這天主動幫忙幹活的原因。米晾到半涼,就要拌酒麴了。酒麴是一個個比乒乓球小一點的白色圓球。拌之前,要把酒麴碾碎成粉末狀,再把酒麴均勻地拌進一盆盆熟糯米中,這個過程是個力氣活也是精細活,記憶中,每次都是媽媽在進行這項重要的工作。拌好以後,在慢慢加進一點涼水,這時糯米飯就會拉出粘稠的糖絲,把這些能拉出糖絲的糯米四周碼好,按實,中間掏空,蓋上蓋子,包上厚實的棉被,放上十天左右,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叫熱發酵過程。姥爺說,這個過程很重要,就像好的鋼鐵要經過火的淬鍊,人要成才也要經過各種歷練,中間不能放棄,要有耐心和恆心,就像酒在熱發酵期間不能隨意揭蓋一樣,十天後就要收酒了,這裡說的收酒不是說就可以喝了,酒要能喝還早呢,還要把酒用大量的涼開水收進裝酒用的大缸裡,進行冷發酵,這需要三個月的時間,等過了冷發酵期酒就做好了,那時滿屋子都散發著酒的香味,也就到了年跟前了。用自家的酒招待遠方來的親朋好友,別有味道,這就是我家年的開始。
家家的傳統文化都不同,但是家家的年味卻是一樣的,快樂的心情是一樣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多彩多樣,但傳承的精神是一樣的。我也要將我家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使我家的年味更加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