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與靈魂悄悄地對話相關作文20篇

思考——與靈魂悄悄地對話 篇1

高三作文 ,770字

輕歌曼舞,誰把遠方裝點成如花似夢;風雨如晦,又是誰讓人生道阻且長?東風軟綿陳裝嫩點。我坐在時間的溪水裡垂釣天上的星星,看大地寒來暑往思考人生永珍。若像寓言裡的螃蟹那樣盲目前行,不思考深入,不三思後行,那麼它永遠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思考,為了重新偵察距離,使自己與人情世事,錙銖生計以及疲憊不堪的靈魂悄悄的對談。佛陀曾經割肉喂鷹捨身飼虎。告訴我們不要對自己乃至身體過分痴迷;耶穌受難為的是救贖世人所犯罪孽,因為我們如羊走迷,個人偏行己路。如果我們學會思考,與靈魂來一次抵足長談,尋求內心深處的意願,那麼走出來的,便是一條令自己欣喜的路,讓生命在荊棘裡開出花來,不慌不忙的剛強並芬芳。

思考,是一種短暫的自我放逐,也許只是在一柱檀香的時間,暗暗審視著靈魂的明媚與憂傷,安安靜靜地若有所悟。我們都在封閒的人生軌跡輾轉,跌跌撞撞始終走不出人生的“圍城”裡兜兜轉轉,既不敢鬥爭又無力把握命運。所以他總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使自己的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裡,卻不懂得思考一下自己的這條路究竟該怎麼走下去。最刻骨銘心的思考,只屬於一個人,便是自己和自己,問問靈魂,思考人生,而不是做一個沒有追求,沒有理想的空心人,在毫無方向感的境況中漫無目的的前行。

思考,是一段不為人知的永嘆調,是你與靈魂在合唱一首歌。畢淑敏有三間精神的小屋,第三間來盛放自己,單是為著偶爾能在這裡與自己對話,與靈魂促膝長談,扣問真理。曾經有兩個人夜以繼日的研究把水變成汽油的實驗,可是一直沒有成功。過了不久,其中一個毅然放棄,轉而從商,名聲大噪。而另外一個卻在盲目的堅持中得了妄想症。如果他稍微得思考一下,認清事實,就不會想著一條路走到黑,迷失了最初的心志,最終的目的地。

在紛繁世事中安靜的思考,在彷徨迷茫中悄然的思考,觸控靈魂,扣問內心,方能尋得內心中的那片芳草地,嗅到生命絢爛的芳香。

學會表達,莫讓思考與認知的靈魂溜走 篇2

國一作文 ,962字

當今社會,人工智慧層出不窮,不少人開始擔心人工智慧是否在未來的某一天內,像人類一樣有自己的思想。但在我看來,人類首先最應該擔心的,是人類是否會在將來某一天內,如機器人一般,失去了思考與認知的靈魂。

蘋果公司庫克說道:“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那他擔心的是什麼呢?他擔心的,是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自己的思想與認知。而這,不正在一天天地潛滋暗長嗎?

作為人類,我們要保持思考的能力。如今,為了應付考試,不少老師讓學生背作文,以便遇上合適的題材可以套用上去。看似為學生著想,而實際卻剝奪了學生自己思考的能力。日復一日,學生逐漸淪為“機器人”,不再思考,只是一味地如機器人般“運作”。試問,這是我們想看到的局面嗎?“應試教育”真的適合孩子嗎?如果一味的套題,那高考中迎來的,將是可怕的後果。而這後果,又誰來承擔呢?所以說,人類需要有自己的思考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才會得到鍛鍊,社會才能進步。思想就如一顆種子,若在它最需要營養之時不給於施捨,那又怎麼成為參天大樹呢?

別人的價值觀不等於你自身的價值觀。在當代,我們總會聽聞他人對於社會或是世界的認知。因此總有人把他人的價值觀當作自己的價值觀。這就好比一個人偷了一塊手錶,能說這手錶是自己的嗎?每人的思考不同,價值觀也不同,因此這世上每個人的認知都是不同的。我們要學會在生活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那才是最值錢的。因此,不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機器人,那就自己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形成自己的價值觀與認知吧!

情感是人類獨有的特點。人類之所以能稱之為人類,是因為他們有自身的情感可以表達。而現在,不少學生在當今教育之下,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書呆子”。他們不懂溝通,不會表達自身情感。換句話說,就是情商低的表現。他們聰明嗎?聰明。但他們有情感嗎?他們的情感在多年的教育下,已經麻木。如今的他們,和機器人相比,有什麼區別呢?因此,教育應全方面教育。北大校長說過“如果你嫌教育的成本太高,那就試試無知的後果。”切記,情感是人類的標誌,莫因眼前利益而拋棄,得不償失。

思考、價值觀與情感是區別人與機器人的標誌。作為人類,我們千萬不要丟棄。否則,今後的人與機器又有什麼分別?社會到底是進步了,還是退化了呢?

莫讓思考與認知的靈魂遛走,牢牢抓住情感的表達。否則,其後果難以估測。

生命與靈魂 篇3

國二作文 ,799字

麥粒,使公雞生命的必需品,沒了它就沒有了活下去的可能。珍珠,是虛幻的裝飾,沒了它,也能活下去。

現實的麥粒就像是生命,而珍珠就像是精神上的追求。而關鍵在於到底是要生命還是要靈魂。泰戈爾說過: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可沒有生命,何來這些追求呢?就好像先有蛋還是先有雞,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的問題。

可我覺得“珍珠”重要。因為不會有人想成為植物人那樣只存在生命現象的人。歷史上也有無數為自由,信仰、愛情、真理拋棄生命的人,他們不想空虛地活著,要有意義,要有存在的價值,這才是我們的追求。正如瞎了的保爾。柯察金,他沒有選擇終日享樂,吃了睡睡了吃,而是堅持寫作,以自己百分百的精力去充實自己的生活,詮釋著生命的意義。

生命雖是精神世界的基礎,可精神世界卻是生命的體現。就好像你不會用沒有了墨水的鋼筆,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只不過,沒有了生命的精神世界較為繽紛多彩,而沒有了靈魂的生命卻是那麼的無趣乏味以致無人在意。廢寢忘食不會是永久的,他遲早要吃飯,不會真讀書讀死了,要是真的話,那他就讀書讀得太死了。

人士要變通的,最好的結果當然是戴著珍珠吃麥粒。在現在,我們不能只追求已項,舉個例子就是玩電腦玩死人的那種。那些為靈魂上的正義而犧牲的人並非不重視生命,而是為了後人能享受到生命和靈魂兼得的待遇。他們是英雄,他們行為打個比方就是在飯桌旁放了本書,希望你能延續這種傳統。至於那些因事業受挫,感情不順而自殺的人,我只能表示惋惜,他們沒有做到兩者兼得,於是便拋棄了兩者,其實是很愚蠢的。困難是開啟更好的門的鑰匙,也就是對生命和靈魂的升級,應該高興,不要因為門醜陋就丟了鑰匙。

對於這隻雞的行為,其實和為了生存而放棄追求的行為是一樣的。本質上說,並非是好事,當它吃飽了或許會撿起來,因為它有能力追求兩者了。雖說人是貪婪的,但這也是驅使我們奮力拼搏的動力,所以從現實角度來說,這隻雞是明智的。

思想與靈感 篇4

高一作文 ,787字

一瞬間的閃念,珍貴又讓人興奮不已,非要找個人交流一下,或以文字盡情揮灑幾句才夠勁兒,我願將這閃念當做靈感。

對靈感的一種解釋是:“因無意識突然興起的神妙能力,或因情緒、事物所引起的創作情狀。”它如此難以捉摸,也確實讓我著迷,或許你覺得它不可思議甚至虛無縹緲,但我覺得,它就在我們身邊。

它來源於觸景生情,來源於讀書中某句精華所在的啟發,來源於大師的指點迷津,來源於經歷,也來源於不斷思考的內心。我們需要思考,我們總該思考,而將所見所感組織為自己的想法,就是思考,是靈感的具體體現。

這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對靈感進行捕捉、推敲和思考,最後結合自己的閱歷,化為自身的思想,需要的時候,提出自己的觀點,交流碰撞,也進一步豐盈思想。

對靈感的追求,不僅是思考的能力,還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大到世事,小到一花一草,細心感知,安靜面對,思緒通達,心也為之沉靜。

一條路,多人行。有的人只顧追尋目標,卻忘記了周遭的風景,甚至忘了看路標,最後迷失在歧路之中。有的人卻走的不緩不急,將“故事”講的有聲有色。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個只顧前行的人將會變成物質和慾望操控的傀儡,忘了自己的初衷,也忘了歸路,這樣的人生,無疑是單調而可悲的。

還有一種人,他們與別人同行,聽別人講述他遇到的風景,他的所見所感,這個人將對方的話逐字銘記,甚至講給別人聽,卻始終不能體會到思想的快樂。因為那始終是別人的思想,別人靈感的總結,與你所得無關。

茶有沉浮,開水沖泡,縱情起舞。傾其色,散其香,舞動人生,茶水混合香氣順喉而下,口已滿足,香還氤氳在心肺之中。我想,這才是人生的精彩,一個會品茶的人,首先品的是茶的過往,而不是結果。

做一個善於發現的人,做一個善於思考不去單調追逐的人,清晰的行走在不同的軌跡,在不斷思考和靈感收穫中領悟著,品味人生。要明白的是,發現、瞭解和收穫,永遠比漫無目的奔跑重要。

與靈魂相遇在路上 篇5

國二作文 ,978字

有這樣一本書,放在我書櫃的最底層,多年不曾變換過位置,卻纖塵不染—《人生終要有一場觸及靈魂的旅行》,我最喜愛的一本書。多少次拿書時,指尖觸碰到它,卻只是摩挲。不是不願看,只是害怕翻開後衝動會再次帶著我,踏著作者遊過的路,和靈魂一起旅行。

它是一本簡單的遊記。記錄著作者旅途上的一點一滴:聽朋友講述“山妖”與其家鄉的傳說;在丹麥的商店對著銷售大媽不停比劃,只為賣一個獨腿的錫兵;讚歎政績出色卻得不到認可的帶著假鬍子的女法老……。

總有人說這本書的內容不深刻,文字本就不多的書頁上寫的只是些無關緊要的瑣事,毫無樂趣可言。我卻覺得在如今這個忙碌地令人看不透的社會裡,這樣的不深刻才是真正應該被所人推崇的。我喜歡它的不深刻。

小時候,我們曾坐在奶奶身邊的板凳上,小手搖著竹扇,聽她講大灰狼的故事,一坐就是幾小時;長大後,我們牽著爸爸媽媽的手,嘴裡塞得滿滿的是糖果,走過一個又一個的景點,每逢假期我們就出發;後來啊,我們習慣於捧著書,坐在樹蔭底下,周圍總有蟲蠅的嗡鳴聲,等待夜幕的降臨。

而現在,伴隨著太陽升起的不再是雄雞的鳴叫,而是手機的鬧鈴聲。我們學會了與時間賽跑,因為想要的東西太多,害怕失去的東西更多,所以我們緊緊繃著神經,連呼吸都是急促的。我們不停地奔跑,沿路的風景都在視線裡漸漸模糊。

“給自己一段柔軟的時光,讓靈魂安靜的綻放。”這句話被安排在書的封面,那時不愛看,只覺得它滿滿的都是矯情—只是用幾個被形容的比較有深度的詞拼接起來的,毫無意義的句子罷了。而如今拾起它,卻又多了幾分說不清的味道:

我們都太忙碌,也太拘束。為著生存,我們收斂了自己所有的野心和希望,我們把生活看做一個絢麗中淬著毒的舞臺劇,我們帶著面具,自以為的演繹著生活,卻不知生活早已離我們遠去。我們想著長遠的未來,卻遺忘了享受現在這一刻;我們為著明天而憂愁,卻遺忘了今日的歡愉。還有多少人,能像作者一樣趁著年輕,越過山巒,走過田野。

何時我們才能慢下步伐,在“要駐紮在行程的空隙中,和靈魂會合”;何時我們才能在夜晚相聚,像小時候一樣,靜靜的坐幾小時—只為了數清天上的星星;何時我們才能邁出那一步,真正的品味生活。

我終是選擇了再拿起這本書,和作者一起旅行,去尋找自己在塵世間奔波的靈魂。然後在這個節奏忙碌的世界裡慢下來,只為欣賞一朵花從盛開到掉落……

人工智慧的思考與人的愛 篇6

國二作文 ,1327字

隨著資訊化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工智慧的裝置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讚歎阿爾法Go高超的圍棋藝術,有人享受著自駕遊時人工導航的快捷便利。但是否也有人認為與人工智慧相處得久了,“日久生情”使得人也有了一顆“計算機”心?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他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他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為達到程式設計時下達的那個指令而罔顧後果。不少人或許會點頭,大為贊同並對這個計算機化的社會一番評頭論足,可我卻並不認同。

人工智慧,顯而易見,就是賦予機器人類的思維與動作,而追根溯源,無數人研發人工智慧的目的何在?

當盲人緊握著手中的柺杖,停駐在路口,聽著前方無數車輛咆哮著、飛馳而過的轟鳴聲而始終不敢將顫抖猶豫的腳邁向前時,提示他綠燈亮起,可以安心通過的,是他手中小小的提示器,這樣的人工智慧給予盲人的是心理上的安慰,也是人身安全的保障,更提醒我們,研發人工智慧的人是懷著對飽受疾苦的人們的同情與關愛,是以建立更安全和諧社會為目標,以這種價值觀創造的人工智慧,這些人能說他們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嗎?答案不言而喻。

不知何時,“扶不扶”已是社會上的熱門話題。“‘XXX’因扶起摔倒老人而被訛錢,現場無人作證……”“‘XXX’救起昏迷老人,甦醒後的老人竟是一代書法大家,贈一幅作品為謝。”指尖劃過手機螢幕,翻閱著一條條新聞,或幸災樂禍,或遺憾惋惜救人的為何不是自己。可真輪到自己了,又會去扶一下嗎?扶起老人的那些人也許不久前一樣讀著類似新聞,順便像計算機般在腦中輸入指令:不扶!可真正面對倒在地上的老人,他們又毅然違背了這條指令。這在人工智慧中是一項絕不會出現的錯誤輸出,但現實是那些被認為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卻做出人性舉動的人層出不窮,因為在他們心底最深處,是人性,是同情,是對身邊人的愛。他們的骨血中滲透著從古至今不變的一句話“百善孝為先”,不只是孝敬雙親,更是指孝敬、尊重每一位老人。

這些扶起老人的人不顧忌後果,只在那一瞬間做了他們堅信正確的事,其他人呢,其他那些面對不同的事,也堅定意志、罔顧後果、不懈努力的人呢?機器人尚且懂得遇到障礙要躲避,那這些經歷無數次挫折,困難險阻而從不言棄、從不後退半步的人還能稱他們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還能說他們失去價值觀,失去同情心嗎?

科學家們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步步嚴謹,疏漏一絲一毫便是難以挽回的損失。沒有人會指責他們因此便失了價值觀,失了同情心。居里夫人更將放射性元素會對健康造成無法挽回的危害這一後果置若罔聞,潛心研究,也沒有人會去責備她為達目的罔顧後果。因為這些人計算機般的作為,建立在他們為社會,為國家,為人類著想的基礎上。他們付出一切幫助國家、幫助人類進步發展,有何嘗不是愛的體現?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縱然改變不了太多,但我們心底的人性,價值觀,那份惻隱之心不會因思考方式的改變而改變,我們仍會不計後果,做一些可能違背初始條令的事,但那都基於我們心中的愛。

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人會思考,人與人工智慧的區別在於人有愛。是否要活出一個機器般的人生全在自己,與其擔心庫克認為的事成真,不如去改變,去喚醒心中的愛,這是人的本能,是無論套上多少層計算機外殼都不會泯滅的人性。

智慧與靈魂 篇7

記敘文 ,865字

蘋果公司庫克所擔心德莫過於人類失去本性,在資訊化時代的驅動下逐漸泯滅了人類唯一區別於其它生靈的靈魂。古人常言花草樹木皆有生命卻未曾給予他們靈魂一詞。人類將電腦在內的器具歸於冰冷的金屬,即使它們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處理人類所無法處理的資料。

人工智慧可類自出生寄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同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生生不息。而人類得以在萬物聖靈中立於不敗之地經久不衰,則依賴於天地賦予人類德饋贈—靈魂。能讓計算器如同人類一樣思考,卻會受制於人類的思維。而當人類失去了判斷力價值觀與同情心,受制於如同電腦資料組成的束縛中,於是無異於草木。人類將自身以外的一切生物對外界的反應歸於應激反省,卻僅賦予自己靈魂二字,聽起來頗為自負。恰恰是這種自負賦予人類察言觀色的能力,受困時的明辨是非,生存時不至於“不撞南牆不回頭”。而當人類如同計算器一樣思考,只認定了結果便一條道走到黑。無論自身行為是否恰當,自我的決定是否有誤差或偏見,只以為執行自我被灌輸的思想,固執己見,行事魯莽偏執。那麼世界將會是怎樣?宋代文豪蘇東坡開始因支援舊黨而遭到排擠,官復原職以後回想自己在被貶謫期間的見聞悟出新政的益處,卻最終被舊黨所不容因此一貶再貶。他以他明辨是非的能力與價值去考量對於百姓最有利的政策,若他以如同機械的思考方式,一味偏執於擁護舊黨排斥新政,即使如此他能獲得榮華富貴卻也失去了他的價值觀與靈魂。

鋼琴曲如果有人類演奏,便可以有許多種演繹的方式。樂府中流淌的情緒因人而異,靈魂當與音樂融為一體,相得益彰。若由機器彈奏,縱然是有百十臺機械,只需要輸入資料便能毫不費力的演奏。人工智慧縱然精米,說到底也只不過是資料的堆砌。而靈魂操控的是人的意志,成為人性倫理情感的枷鎖。

計算器的思考受制於人的學識,人的思考則受制於人的意識,如蘋果總裁所言,如果人類的思考一塵不變,世界也無異於一個程式。

二十一世紀無疑是資訊高度發達的時代,人工智慧也日趨成熟,人類得益於科技也逐漸依賴於科技,這種本能開始殘食人類的思維。而真正可以避免這種趨勢的方式,只能靠人類本身克服惰性。

思考與思想 篇8

記敘文 ,1105字

在我看來,思考只是一種方式,它可以是運用邏輯推理,也可以藉助記憶找出關聯;它只是表面上的手段。而思想,才是內含的本質,這是使人類真正區別於人工智慧的事物。

所以,讓人工智慧學去人類的思考方式並不可怕;但倘若人類變得像人工智慧那樣只會“固定化”、“程式化”的思考,那麼人類最為珍貴的“思想”也就蕩然無存。而沒有了思想,再也寫不出那樣留存千古的名篇,再也建造不出那樣精美的建築,再也沒有任何的藝術品流傳於世。最可怕的是,人類會變得冰冷、麻木。宛如一臺臺機器般,被告知該怎麼做,但早已喪失了人性。

或許大家都很害怕這樣的情形發生但在人工智慧如此發達的時代,這樣的擔憂是必要的。如何預防與避免此類情形,應該是重中之重的。

首先,必須認識到人類的思想有多麼寶貴。如今,有部分人認為如果給人腦裝上電腦晶片,讓人腦就像大腦一樣工作,這是人類之福。但他們沒有認識到的是,在你摔倒時有人拉你一把,在你困難時有人幫助你,這完全是出於人本性的同情心。因為這樣的幫助並不能使其獲得利益。因此,他們不知道,人腦縱使在計算、記憶等任何領域都不如電腦,但它的情感卻是不可能被替代的。這就是它的寶貴之處。

如果認識到了人腦的寶貴,明白了人腦與人工智慧的差異,自然不會再“主動”地去模仿電腦的思考,但其實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是“被動”的,這使我們的思考方式出現了錯誤。

如一些教書的老師並不重視學生的思考而使其死記硬背一些東西;如一些家長讓孩子機械般地練琴而不加入一丁點兒的對所彈曲目的理……他們的做法使別人喪失了正確的思考,就更別提思想。而那些孩子們出於對老師、父母的敬畏與尊重,他們或許曾試圖反抗,但最終只能妥協。其實更多的、佔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的情況,他們也知道思想的重要性,但種種原因使他們看上去只能進行固定化、程式化的思考,也得不出什麼自己的思想。

但其實思想是自己的,意味著思考也是自己主觀產生的,這就像一顆什麼樣的樹就會結什麼樣的果子。或許外界的環境是比較惡劣,但你是不是也順水推舟地將此當作藉口而不去發掘自己的思考?真正的思考不會在任何條件下喪失。

總而言之,思想是寶貴的,認識到這一點可以使我們不僅珍惜自己人腦所具有的特性,也讓我們可以尊重別人產生的思想。但沒有獨立的思考,何談思想?思想此時只是空中樓閣而已。要想有思想,必須先學會獨立、自主地思考。

有了思想,人就有了價值觀。在人一生的成長中,價值觀會是一個導航,它是對人而言極為重要的東西。有了思想,人就會有各種感情,也正是這些感情,無限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像計算機一樣的思考是冰冷的、固定的,只有發揮人腦本身的思考,將情感與態度聯絡起來,人類才能得到那最寶貴的“思想”。

請留住我們的靈魂棲息地 篇9

高三作文 ,1152字

清人袁枚《隨園詩話》中,有這麼一則故事:江西某太守將伐古樹,有人題詩曰:“遙知此去棟樑材,無復清陰覆綠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誤他千歲鶴歸來。”太守讀罷,停斧不伐。我突然想起時下社會上發生的強拆亂建、毀壞歷史文物建築的事件,於是便細細品味袁枚這篇短文,感受頗深。

不是每株“古樹”都遇到一位明事理的太守而倖免於難。記得幼時,外婆家是一座頗有年代的老屋,青磚黛瓦,古樸悠然。可如今,那座老屋早已被高樓取代。每每望著那片土地,失落之情油然而生,那種感覺,用“失去了歸宿的千歲鶴”來形容,再貼切不過。

我們的祖先最早開始用符號、圖案來記錄他們的生活,後來演變出了文字。無論如何,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而矗立於浩瀚歷史長河中的古建築,則更直觀、形象地記載人類歷史的變遷、國家的興亡、民族的興衰、文明的起落。如同生命的遺傳密碼DNA,古建築就是人類發展史的DNA,透過其中,我們如穿越時空,身臨其境,窺見人類歷史的腳步,體會、理解文化的內涵。正如古樹之於千歲鶴,古建築之於人類,就是人類文化靈魂的棲息地,人類文化的遺產。比如,到聖地的朝聖者依賴的是建築實體本身而非文字或其他,這也正是教堂、寺廟存在的意義,這些地方是人們所尋求的靈魂、精神的歸屬地。毀了它們,人類就會失去靈魂、失去歸屬。放眼西方,巴塞羅那用800年守護了一個童話世界,威尼斯對千年老宅的修復從未間斷。誠然,巴塞羅那和威尼斯的人們深諳文化的意義,視任何承載自己文化的建築為生命。他們深知,古建築是銘刻自己歷史的豐碑和寄託文化靈魂的殿堂,有了這些千年不朽的建築,文化就得以沉澱積累,萬古長存。因此,人們傾其所有,保護歷史遺蹟的一磚一瓦。

隨著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入,我國的經濟迅猛發展,一些人慾望無限膨脹,人心越發功利化,精神文明層面的提升滯後於經濟的發展。推土機的轟鳴聲隨處響起,多少“古樹”一夜傾頹,徒留“千歲鶴”空守對過去的情懷,而如此明事理的“太守”又何處去尋?環顧華夏大地,建造考究的開封二曾祠、聞名遐邇的滄州水月寺相繼消失,更有甚者,有“最美野長城”這樣的鬧劇上演!文化遺址被功利化的過程,就是我們失去精神家園的過程。這樣的結果只會如英國玄學派詩人約翰多恩所言:“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是為你而鳴。”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之根和精神之魂,當他們失去了棲息的“古樹”時,該何去何從?到了那時,你還記得自己的文化,知道自己是誰嗎?巴塞羅那的奇蹟得益於800年間每個公民的努力,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提倡“雙文明”建設,提升文化自覺和保護意識。社會發展不應伴隨著“古樹”的生命之殤。面對“古樹”,請停斧不伐!

我只願月明秋夜冷之時,千歲鶴還能明辨歸去之路,我們還能找到最初的記憶。在記憶中,呷一壺釅茶,沐浴在氤氳中,花開花落,歲月靜好,一世安然。

與靈魂對望的時光 篇10

散文 ,542字

我相信一個人是有自己的靈魂的,很多人也相信,就像猶太人那句古老的諺語: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你的腳步了,慢點走,等等你的靈魂。但是我又不覺得,靈魂只有在生命的盡頭才會使人知覺,我總覺得靈魂是住在你內心的另一個自己,靈魂總是在你迷惘或者是悲傷的時候出現,和自己交流,讓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

與靈魂對望的時光,有時候可能是格外憂傷的。記得每次當自己感覺不到好朋友的溫度,或者是和在乎的人吵架的時候,甚至是在自己的寵物找不到跑哪裡去的時候,我總是想感慨生活真艱難,但是這個時候心裡總會有一個聲音告訴我,明天會更好,心裡那個人告訴我,總會有一個人的出現讓你忘記之前受過的所有磨難。

與靈魂對望的時光,有時候可能是特別迷惘的。記得每次自己面臨著萬千選擇不知所措的時候,或者是自己只有兩條退路,怎麼樣的結局都不好的時候,我也是能聽到與靈魂的對話的。心裡總是會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人要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而承擔,選擇了就不要後悔,經歷過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

與靈魂對望的時光,有時候也可能是特別靜好的。每當我遇到生命裡的小美好,或者是我的努力終於有所回報的時候,心裡的那個聲音總是會提醒我,珍惜身邊的人,感激帶給自己快樂的人,學會在任何的年代像一朵水蓮花一樣盛開。

與靈魂對望的時光,我才能真正找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