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歸宿相關作文20篇

感恩心靈的歸宿 篇1

國三作文 ,1031字

家,是溫馨的處所,是可以避風的港灣,有親人的關心,有可口的飯菜,有暖和的被窩,這裡是心靈的避難所,是靈魂的歸宿。航行太久的船需要進港,漂流太久的心需要靠岸。

家,情之所在。

當你結束一天繁重的工作,希望聽到家人的問候,希望能看到家裡的燈光時;當你一個人在外面闖蕩拼搏,希望有個家來安撫你孤寂的心時;當你在工作上茫然無助時,希望有個家在身後支援你,鼓勵你。有情有愛,家才是家。如果只是一處優質地提供食宿、休息的場所,那麼它和旅館又有什麼兩樣呢?還記得《美女與野獸》的故事嗎?父親因為生意而成功發了一筆財,他想到家裡的三個女兒,決定滿足她們提出的任何要求。大女兒要華麗的衣服,二女兒要名貴的珠寶,接著親吻了父親的臉頰說:“父親真好。”父親愉快地問小女兒:“你要什麼呢?”

小女兒笑盈盈地將一杯熱茶捧到父親面前說:“我想要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父親您在回家後能否看見我們高高興興歡迎您,能否在疲倦時喝上一杯熱茶。而我只想要一朵玫瑰。”這就是女兒對父親的情,沒有金錢的裝飾,而顯得彌足珍貴,樸實而令人感動。我常聽到這麼一句臺詞:“找一處山清水秀之地,咱們種地養花,賦詩作畫,共享天倫之樂。”我想,那是一種怎樣的幸福,可以不要地位,不要名利,不要金錢,只要有親人相伴,有朋友在身邊玩樂,悠哉,悠哉!家就是這麼一個地方,無論貧富,讓人感到溫暖,讓人感動落淚。

家,根之所在。

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我國一批年輕的留學生在各自的科學領域做出貢獻,而面對外國政府的邀請和誘惑,她們婉言謝絕,並且毅然回到當時一窮二白、多災多難的祖國。一踏上故土,她們就掩蓋不住發自內心的喜悅:“我回來了!”是啊,簡短而親切。漂泊在外的遊子能夠通過螢幕向家鄉親人傳達祝福,也許應該是每個炎黃子孫的心願吧!因為他們的根留在這裡。我想起了一則寓言:當一片黃葉正要落下時,他悲傷地向大樹媽媽哭訴著:“媽媽,我就要離開您了,我多想永遠留在您身邊啊!我不要到那冰冷的土地上去,我會被風吹走,被雨水淹沒,被泥土掩埋。大樹慈愛地對那片樹葉說:“孩子,沒有什麼好怕的。你只是回到了家,回到了媽媽的家,因為那裡有媽媽的根。”落葉歸根,如果你在長城上看見一位老人在撫摸著一塊塊青磚,在回味著什麼,在感慨什麼,請不要打擾,或許他剛剛踏上故土,他是在尋根!

“回家,在薩克斯悠揚的樂聲中,傳遞著一種渴望,一種心的渴望,如果靈魂不死,我們在天堂仍將懷念留在塵世的這個家”,周國平先生如是說。

家,是溫暖的象徵,是心靈的歸宿。

心靈的歸宿 篇2

國二作文 ,709字

家,是心靈的歸宿,是夢想的寄託,是人生的點綴,是最甜蜜的記憶。家,像是在靈魂深處的一泉溪水,潺潺流淌……

最純粹的回憶,在歲月中也能泛起點點波瀾。

家樓下有個收廢品的老太,大半輩子都以撿破爛為生,那輛幾近廢舊的三輪車和幾近不能轉身的車庫,便成了她半生最大的積蓄。她每天在小區中穿梭著,早出晚歸,甚至天朦朦亮時都能看見她忙碌的身影。可她的小屋卻一直沒有改善,最多就只在撿拾到的盤中添置一些水果。她是時光深處的老者,在時光深處流淌她的汗淚。我有時會忘帶鑰匙,便被她邀請去她的小屋停留一會,也為了解脫下沉重的書包。那個小屋小的似乎連一個巴掌都不到,小的似乎容不下第二個人。她便讓我坐下休息,自己從小桌上抓起大把水果往我手中塞,我自然不肯,但也拗不過固執的她。她依舊在小屋中忙碌,她像是被排擠的人,而我卻獨佔著她的地方。她在門前的小溪中打理衣物,陽光下,皺紋像是蜿蜒的數莖,忽得變的深沉,她的形象也隨之高大起來。

那是心靈的歸宿,我的“世外桃源”。從此之後,我有時會去她的小屋,享受人生的另一份幸福。幾天未看到,小屋早已更新,它從一個命運多桀、飽經風霜的老者,一下子蛻變成風度翩翩的謙謙君子。我誤以為老太真的變的豁達,不再對自己吝惜。走進去一問才得知老太早已搬走,來了一對外地夫妻。

“你們是誰?原來那位老太太呢?”我問。“早搬走了。”他們笑著說:“你是老太太口中的小女孩吧?老太臨走懇求過我們,當你再一次來時,讓我們給你留一塊地方,容你可以解脫下沉重的書包。”。我笑笑,卻不想說話。那塊地方,在陽光下一塵不染,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傍晚回家,我站在視窗旁,注視著小屋。那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去那地方,可那是我永恆的心靈歸宿…………

心靈的歸宿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1409字

我喜歡可愛的文字,喜歡曼妙的圖畫,更喜歡神祕的自然。自然,它是我幸福的源泉,是我快樂的天空,是我歡喜的森林。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這是蘇軾的喜悅,這是我的快樂。天地之間,我們不該去索取任何東西。從我們來到地球上,直至我們又從這個虛幻卻又實際的空間消失,沒有任何東西是屬於我們的,只有那耳邊微微清風,山澗幽幽月光,草地綿綿花香,是我們可以享受的,這是自然饋贈給我們的禮物,在天堂、地獄都不復存在。

與自然的默契,是人的天性。如果我們還沒有學會語言,學會理解,當我們走向自然,它們會發揮各種各樣的作用與我們共存。陽光會照亮我們身上原本陰暗的地方,教我笑;風會吹走我的塵埃,把花香和甜蜜抹在我們脣邊;月光會撫摸我的內心,像在撫慰浪子的傷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不與腐敗社會同流合汙,終因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田,然後便沉浸在“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萌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無限超脫凡人的幸福中。此時,人好像達到了一種境界,看待問題不再是以前的目光,對待一切好像有了無限的寬容和感激,因為陽光讓我們溫暖幸福,煙雨讓我們反省內心的過與錯,花香讓我們眯起眼感受自然的無限可能,所以我們愛,愛著世界,愛著一切,還有所有人的不論功與過。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白居易的歡喜是面對早春的草長鶯飛、鶯歌燕舞的生機盎然、綠茵之地的流連忘返,這是自然送給他的詩意畫面。歐陽修的快樂也是自然給予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還有李清照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欣喜。自然對每個人都很公平,它會給予每個人同樣的美麗和自由,到時要看每個人怎樣理解它。我願意把淚水留在下雨天,願意把紫色的鳶尾花畫在晴天的牆壁上,把烏雲天的閃電改成天空中的音符,我願意把航海的小船送向風平浪靜的水面……

我真是太喜歡、太熱愛這神奇的自然了!我真想擁有一片土地,為自己造一座花園,花園中一座小屋,屋裡擺滿了沾著露水的鮮花,有薰衣草、紫羅蘭、黃玫瑰,還有活潑的石榴花。我要在花園裡養一棵櫻花樹,樹下襬一把小椅子,春天坐在那裡和燕子唱時光的歌,夏天彎腰撿粉紅的花朵,秋天摘一片樹葉做成小船在小溪上漂流,冬天捧起白雪回憶春天一樹一樹的花開。

我還會在蘋果樹下,看陽光透過細細密密的葉片,然後撥開樹下的蟬鳴,柔柔和和的灑在我心上。夏夜,我會點亮一盞燈,為小小的飛蟲照亮那小小的路,讓青蛙和它的疲憊踏著軟綿綿的溫柔,一蹦一跳地返回溫馨的巢穴。那可愛的流螢會不會路過我的花園?應該不會,它們在夜晚也會有陽光的笑意。

我願意沉浸在自然界中,在這裡,我喜歡春天的花、夏天的樹、秋天的黃昏、冬天的陽光以及每天的自己。

自然,它是我幸福的源泉,是我快樂的天空,是我歡喜的森林,是我心靈的歸宿。

心靈的歸宿 篇4

國一作文 ,1093字

家,是什麼?家是有愛的地方,家是溫暖的地方,家是充滿幸福地方,家是有你和我的地方。家是一所房子,家是一種力量,家是身後的支柱,家是心的庇護,家是最堅強的後盾,家是我們心靈的歸宿。

家,有“大家”也有“小家”。

我們住的房子,算是對“家”從片面上的刻板的解釋。它使我們放鬆,使我們愜意;是一個人獨自放空的狂歡。如果在房子裡,存在著一個“家”,那麼我們可以在房子裡感受到來自這個小集體的溫馨和幸福。

這種精神上的愉悅,使我們溫暖,使我們快樂。“小家”中的“大家”是更令人親切的。這其中包含著自己所有的親戚:三姑六婆、大伯、二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人都互相關心著,互相幫助著。每逢佳節,這一大家子都要去酒店吃一些火鍋、海鮮亦或是在自家灶上做飯,菜是琳琅滿目,色香味俱。一起圍成圈坐在一起,說說閒話,拉拉家常,聊表相互之間的關切,無不和諧,無不溫暖。還有,我們的學校,工作崗位等,都可以是家,準確來說,會是我們精神上的一些支撐。大家一同努力,攜手共進,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可以感受到來自另一種“家”的溫暖和愛。

“小家”其實是有個人利益在內的,而“大家”則是另外一種意義。

“大家”實則是一種社會上的家。可以是一個小縣城,是一個城市,是一個省份,更是存在所有的國家。我們通過每一個“小家”組建成這個“大家”,我們之間的任何一個,都是緊密相聯,密不可分的。生活在這個“大家”中,我們是無時無刻的關注自己的家。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為家而憂,為家而樂,這個大家庭,牽扯著我們的“一顰一笑”,許多海歸的人,千里迢迢,回到自己永遠的歸宿,我們像個孩子一樣,依賴著,依靠在這個家,靠它來生存,靠它來生活。我們又通過這個“大家”組建成更大的家,那就是一個世界。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村,是多麼幸運。我們一起保護這個球狀的家,一起努力使這個家變得更好。心連著心,即使分開也藕斷絲連。無數個不同的家,攜手共進,相互合作,用美好的未來,彌補著往事的過錯。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所以,為了我們的家,要更努力!

同住一片藍天下,同住一塊大地。天之大,五湖四海,都可為家,它是我們心靈,永遠的歸宿。

心靈的歸宿 篇5

國一作文 ,577字

面對城鎮那冷硬的顏色、呆板僵化的佈局,總給人一種壓抑浮躁之感。相比多元化的城市,我更喜歡寧靜簡單的鄉村,更喜歡我那生活了十四年的親切的家鄉的每一棵草、每一寸土地。

我是一個幸福的人,家門前就是一望無際的莊稼,從早到晚都沒有噪聲聒耳,時間的腳步在這裡放緩了,放輕了。在這個溫暖的季節裡,最愜意的事莫過於席地而坐在家門前,傾聽風的耳語,端詳自然的容貌,把自己想象成一株青麥,一朵飛舞的楊絮。

四月天是暖是希望。滿田滿田的小麥,滿眼滿眼的綠色,滿心滿心的希冀。藍盈盈的天空那麼透亮,三兩朵雲彩像海上的三兩片白帆。這極純的、單調的色彩有著豐富的變化,我敢肯定你找不出相同的兩點綠或藍。一綹綹黃褐的土地,一架架白色的風車,一座座潑墨技法的高山,將這靜謐的畫點染成一首詩,一首歸隱田園的詩人才做得出的詩。

瀟灑的風撩動了柳絮的芳心,她們心甘情願與風私奔。她們像雪一樣自天而降,像蘆花一樣蓬鬆。她們不像雪那樣嬌羞得不等人看清她們的容顏就不翼而飛了;她們不像蘆花那樣惹人傷感,渲染悽清的氣氛,而是盡興地演繹“楊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的哲思。

我想浮在麥浪上,漂游;我想小憩在暖樹的高枝上,做夢;我想漂飛在空中,追尋……我終於理解了蘇軾放棄仕途,歸隱田園的選擇,換作是我,恐怕也會如此。這裡才是我心靈的歸宿。

等待心靈的歸來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657字

我一直在等待一個人的歸來,也許永遠她都不會回來了,但我一直都在痴痴的等待,等待著她的歸來。

她,是一個小學生,她,也是我的好朋友。還記得三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如膠似漆,誰也分不開我倆;上課時,她回答不出問題,我暗暗提醒她,遇到難題時,我們總是一起探討或是把頭埋到胳肢窩裡,說著悄悄話;每當我不開心時,她總是跟著我一起難過,最後我都會不由自主的破功,每場悲劇都能轉化成一場喜劇。

我把她當做自己的親姐姐,一樣看待,但自從那件事以後,我不禁心寒了,似乎“單純“離他越來越遠了。

她明明知道,我最討厭被冤枉和背叛的滋味,可她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

那天對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那天是小學階段中的最後一次競選,但這次競選好像變了味。

我還是一如既往地上臺演講,我把內心的想法全告訴大家,在前幾個學期我盡心盡力的為班級做事,而且我的人緣也不差,這次應該能競選上吧!但這次的競選結果讓我大跌眼睛,因為上個同學的票數已經過半了,沒必要再數票了。當時看到這結果我心都碎了,我忍不住內心的悲傷就“撲哧”一下哭了出來。我嘗試著安慰自己:她一定有比我做得好的地方!一定有!就在我那受傷的心靈即將複合時,一個晴天霹靂又把我幼小的心靈給劈碎了。我的一個死黨說他們在後面已經商量好了,她挖你的坑然後她們出來當好人我雖然嘴上說“沒事”,但我的心裡已經被粉碎了。晚上我在被窩裡想了很久很久,眼淚不知不覺地掉下來,我們之間的歡樂時光,那片我們一起奔跑過的操場,那支我們都舔過的冰棒……我陷入了無限的思考……

我一直都在等待著她的歸來,一直痴痴的等待……

等待心靈的歸來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657字

我一直在等待一個人的歸來,也許永遠她都不會回來了,但我一直都在痴痴的等待,等待著她的歸來。

她,是一個小學生,她,也是我的好朋友。還記得三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如膠似漆,誰也分不開我倆;上課時,她回答不出問題,我暗暗提醒她,遇到難題時,我們總是一起探討或是把頭埋到胳肢窩裡,說著悄悄話;每當我不開心時,她總是跟著我一起難過,最後我都會不由自主的破功,每場悲劇都能轉化成一場喜劇。

我把她當做自己的親姐姐,一樣看待,但自從那件事以後,我不禁心寒了,似乎“單純“離他越來越遠了。

她明明知道,我最討厭被冤枉和背叛的滋味,可她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

那天對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那天是小學階段中的最後一次競選,但這次競選好像變了味。

我還是一如既往地上臺演講,我把內心的想法全告訴大家,在前幾個學期我盡心盡力的為班級做事,而且我的人緣也不差,這次應該能競選上吧!但這次的競選結果讓我大跌眼睛,因為上個同學的票數已經過半了,沒必要再數票了。當時看到這結果我心都碎了,我忍不住內心的悲傷就“撲哧”一下哭了出來。我嘗試著安慰自己:她一定有比我做得好的地方!一定有!就在我那受傷的心靈即將複合時,一個晴天霹靂又把我幼小的心靈給劈碎了。我的一個死黨說他們在後面已經商量好了,她挖你的坑然後她們出來當好人我雖然嘴上說“沒事”,但我的心裡已經被粉碎了。晚上我在被窩裡想了很久很久,眼淚不知不覺地掉下來,我們之間的歡樂時光,那片我們一起奔跑過的操場,那支我們都舔過的冰棒……我陷入了無限的思考……

我一直都在等待著她的歸來,一直痴痴的等待……

風景是人心的歸宿 篇8

高二作文 ,895字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題記

東山魁夷曾說過:“風景是人的心中所願。”

心駐紮之地,風景長存。心駐於淡泊之中,便是傾盆大雨也成絕美景緻。好比蘇東坡途中遇雨,常人只有狼狽二字,他卻竹杖芒鞋,瀟灑寫下“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心駐於奉獻之中,便是窮鄉僻壤也會變成山青水秀之地。正如“最美鄉鎮幹部”的某鄉黨委書記,在一個偏僻的地方,八年的堅持,終將荒山換青峰。

難忘豐子愷在《豁然開朗》中所說過的一句話:“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不是生活選擇了你,而是你選擇了生活。”風景是人的心境,與人時刻不離,心在哪裡,風景就在哪裡。

蘇軾評陶潛:“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而陶潛棄官而去,心中掛念的又豈是日暮歸家時分那一縷炊煙?他於紛繁官場中並未深陷,也未曾片刻迷失自己,因為他知道有一顆超脫淡然之心,處處皆是風景。正因為風景是人心的歸宿,所以純淨的心靈需要安放在純淨的環境中涵養。陶潛不願心被混濁的官場束縛,不願被阿諛奉承蒙蔽視聽,從而喪失了那一片絕美的風景,才毅然離去。他掛念的不僅是家,更因心底那一片淨土渴望迴歸。最終,他的心居於田園,給世人一幅採菊東籬、把酒高歌的隱士圖。

如果形體被束縛,但是心卻是自由的,最終形與神都可能獲得自由。被誘騙為黑奴的所羅門生活如地獄般悲慘,但他的心卻是自由的,他的心駐紮在北方,“我想要的不是生存,我想要生活!”因著心,因著不放棄,所羅門才能堅強地熬過十二年奴隸生涯,最終重獲自由。心存自由的天堂,處處即是天堂。

心存於瑣碎之中,那麼風景便是一地雞毛,眼底與遠方都堆滿瑣碎不堪的慾念。心活於愛心之中,那麼風景便是面對災難時的同舟共濟,而不是冷漠的匆匆而過的人流。

“你快樂而是不快樂,與你擁有什麼、你是誰、你在哪以及你在做什麼都沒有直接的關係,它只與你在想什麼有關。”卡耐基曾如是說。的確,風景與所處之地無關,只與心息息相關。

風景是心的歸宿,心懷遼闊,風景自然開闊。帶著一顆無畏的心,伴著一路風景,你將一步步抵達浩瀚的人生之海。

一顆漂泊的心終於有了愛的歸宿 篇9

國三作文 ,772字

我們總是在生活中漂泊,荒廢著青春,獨享著孤獨,而你們在我生命中十二年的缺席,有過失望,有過羨慕,有過叛逆,最後遍體鱗傷終換來了你們轉身擁抱,一顆孤獨的心,頓時有了安穩,從此不再漂泊。

高中三年的特殊時期,和所有高中生一樣,你和父親商量在家為我陪讀,每個星期兩次時間總能看到你站在校門口,等待著我的身影,我們有時誰也不說話,就這樣長時間沉默著,有時抬頭瞥一眼,總能感覺到,你原本削瘦的臉又尖了,原本染過的頭髮不知何時,已從中又長出了新的白髮,有時你也會問學校近況,而我總是敷衍的答上二句,但日後你定會打電話問老師,看著你身上的衣服總是重樣又重樣,能真正算得上好衣服也就兩套裙子,每次你來總會穿著,跟別人說,怕給孩子丟面兒,傷孩子自尊,有時我也勸你,去買兩件衣服吧!體面點,你總是隨意的說我穿不了好衣服,在外打工,一天到晚都是灰,灰頭土臉的,好衣服也給糟蹋了,聽著我陣陣心酸,只記得你上次還跟我爸叮囑,開銷大,咱們節約點過,有時,我會送你到校門口,你牽著我的手,受傷薄薄的繭礙著我心疼,你總是笑著說好好學,我和你爸再苦,再累都值得,你的手總是握的很緊,讓我想起小時候你拽我的情形,過多寵溺與疼愛浮現在你的臉上,彌補了在我內心父母位置的空缺,讓這顆孤獨的心不再漂泊。

目送著你騎車從校門口離開的情景,風塵僕僕地從眼前消失,歲月漸漸劃過你青春的尾際,讓你不再年輕,父母責任的擔子,讓你放棄奢侈愛美的資本,逐漸趨於平淡生活,而我心裡的傷口漸漸痊癒,心靈的種子生根發芽,待我開花結果,長成參天大樹,換來為你與父親遮風擋雨,怨過、恨過的一切都煙消雲散,電話兩岸親密的問候連線著兩顆最真摯的心,飯桌上堆滿你愛吃的菜,冬季早已預備凍瘡藥化作你最深情的無言表白,感謝你這三年的陪伴,讓我麻木的心重新恢復生機,讓我這顆漂泊孤獨已久的心終於踏上愛的列車,回到家的港灣。

讀書是靈魂的歸宿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1字

繁忙的社會裡,我們總是在人群中被推來擠去,難以立足,難以容身。多少渺小的靈魂,就被如此泯滅。那麼,就讀幾頁書吧!讀的越慢越好,仔細品味,他會帶你找的生活的慢,發現周圍的美,拂去心靈上的霧霾。讀幾頁書吧,讓文字帶你翱翔,去蟲鳴稻香的田野,去曦光初亮的古城,總有一天,你會到達心的起點,夢的彼岸,發現那個自己。

杜甫的草堂,蒲松齡的聊齋,魯迅的三昧書屋……或許,誰都可以找到一間如意的書屋,做一次次心靈的起航。僅有兩個書櫃和一張書桌的房間,成了我簡而寧靜的書屋。若逢雨天,我便端坐窗前,傾聽雨聲,品讀喜愛的作品,這何嘗不是一種享受?我常常讀的如痴如醉,彷彿世界只剩下了漫天的細雨和優美的文字,而我又是多麼微不足道。

在現代的深淵裡,人們總是抱著手機不放,各種網路社交,各種遊戲、電子書,放下手機,讀幾頁書吧,低頭的人,永遠不知天空的廣闊。在你的靈魂深處,總有一個聲音在吶喊。去一家書屋,在文字的海洋中徜徉,與書為友,與書對話。找一家書屋,找一把開啟心靈的的鑰匙,思考柏克萊的的“萬物有靈”,領略翠翠與儺送的邊城絕戀,與浮士德對談人生的唯美。在書屋的的一角,在書中找一處容身之地。書中的那一個個回眸,如驚鴻般絢爛,才發現意猶未盡。

去旅行,遠方有山水相依;去讀書,書中有夢境朦朧。不管怎樣,我們總是在路上,在途中。無數卑微的靈魂如夙夜星辰,任憑風吹,或逝於銀河,或墜於大海。讀書,讓靈魂得到依靠,得以昇華。生命如一度花開,有的鮮豔,有的平淡,無論如何,總是瞬息即逝,到頭來,我們,只是繁星。

找一間書屋,為讀書的去處,為靈魂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