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曾消逝的年味相關作文20篇

從不曾消逝的年味 篇1

國一作文 ,993字

談論起中國的春節,無疑是團圓飯、搶紅包……但隨著歲月的蹉跎,年齡的增長,年味反而越顯得清淡。但當暮然回首之際,年味卻從未曾消逝。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趁著空閒之餘偷偷溜至大街上尋樂。

走出小區數十米,街道上早已燈紅酒綠,繁華的街道上也只有零零星星的人群。頹禿的枯樹象徵性的長在路旁,一陣凜冽的寒風颳過,僅剩的敗葉也簌簌滑落。幾時,一輛車飛馳而過,在蒼老的年輪上留下斑駁的光影后又迅速消失不見,整座城市在昏黃的燈光下顯得好不悽清。看著條條縱列的商鋪大門緊閉著,一種無限的惆悵油然而生。而這種少有的異樣情緒像是牽引著我步步邁入萬丈深淵,無所適從……

倏忽,耳側多少傳來孩子們嬉笑打鬧的聲音。我尋跡找去,但映入眼眸的竟是另一番景象,這彷彿世外桃源般的發現令我欣喜不已:數十幾米的街道上,左右兩旁掛滿了喜慶的燈籠,由進至遠,由大至小都泛著薰黃的燈光,看上去只想沉醉於此。而不遠處,一堆孩童正來回嬉戲打鬧地燃放著各式各樣的煙火,笨拙而好奇的試探模樣讓人忍俊不禁。身後幾米處的家長也紛紛抱胸長談,話題不斷,從往年的趣事聊到來年的計劃。每個人凍的通紅的臉蛋上卻絲毫遮掩不住對新年的期盼。相反的,我這位不速之客愈發顯得格格不入。我只好自嘲的笑笑便原路返回,又再次回到冷清的黑暗之中。兩條街道卻似兩個世界。一瞬間,我只覺渾身上下,每個骨節縫隙中都泛著讓人無力挪動的酸冷。

不知麻木的走了多遠,當我再次抬頭之時,竟是母親因長年奔波在外而日益衰老的容顏,她那始終平靜如死水般的眼眸中,終於有了驚濤駭浪。接著又是一個讓我猝不及防的擁抱。這個擁抱似忽的將我一下拉出萬丈深淵,輕觸陽光。整晚的陰霾被強行拉開一道縫,投過來的光不偏不倚的落在了心尖上。鼻尖周圍都是母親的味道,只讓人無比心安。驟然,“嘣”的一聲巨響,身後光芒一片,與漆黑的夜色相映生輝。難得一見的煙火看得我如痴如醉。整個城市都沉浸在連綿不斷的爆竹聲中……雖說煙火轉眼即逝,但那份永不堙滅的美麗仍會常駐心間。

年味並不是要大手筆的紅包,也不是口口相傳的客套話,而是那份如煙火般永不泯滅的愛與永恆。僅有這樣的春節才會讓長久未歸家的遊子感到家庭的溫暖,讓全家的成員感到親情的可貴。也僅有這樣的春節,才會更加的彌之珍貴……

不曾消逝的美好 篇2

國二作文 ,580字

一條已佈滿我腳印的小道,熟悉地即使閉上雙眼也依舊尋得到它的方向,日復一日地與它交談,日子久了,也就倦了,一切都歸於平淡了。

天還是暗的,在路燈的照射下,路人的影子長長的,與同學結伴走在這條小路上。曾幾何時,這路是一片爛泥,路燈又在何時佇立在路邊?小草有何時脫去了破舊的衣裳,而曾經的那些美好也隨之而去。

太陽露出了它的腦袋,四周暖洋洋的,這才記起,春天早就來到了。在沉悶的教室中呆了一天,總算到了放學的時間。步行在放學的路上,太陽似乎還不肯離去。小夥伴們提議沿著路邊的一條羊腸小道,到裡邊玩一會兒,我跟在他們的後面,低著頭,沒有注意到身邊的變化。“看,那邊有一片竹林……”順著他的手指的方向,真的有一片小竹林,雖然竹子不是很高,很多,但依舊青翠挺拔。再向四周望去,身邊五顏六色的花兒、蝴蝶、蜜蜂正忙成一團。春,顯得越發濃郁。

再向前走,穿過竹林是一片綠草地。遠處炊煙裊裊,傍晚時分,農戶們也開始準備晚餐。突然,一陣“嘩嘩”的流水聲傳入我的耳朵,是小溪。誰能想到在一條已佈滿柏油的路旁尋覓到一條小溪。周圍的一切顯得如此陌生由熟悉,一塵莫名的激動在我的心裡漾開……

回到那條已亮起路燈的柏油路,回望那充滿春意的羊腸小道,才發現只是拐個彎的距離。拐個彎,美好就在眼前。

有時候,或許只要拐個彎就能夠發現不同的風景,換一種別樣的心情;或許只要拐個彎,人生就會發生轉變。

消逝的年味 篇3

國三作文 ,1096字

作為我國最隆重、最悠久的節日之一,春節,在上千年的文化發展之中逐漸誕生了它的獨特韻味—年不好過味。年味曾在祖先之間衍生,在祖祖輩輩之間發展,卻又在高速的發展之下,逐漸地消逝了。

小時候,每逢過年,必將是每個孩子最為喜悅、每個家庭最為喜慶、每個小村、每座城市,喜氣洋洋而張燈結綵的日子。

除夕當晚,廚房裡總是忙碌不堪—爸爸正忙著殺雞,那邊爺爺正在烹飪著新鮮蔬菜,媽媽也淘好米,開始煮飯;奶奶也會拿出只有到過年才會用的瓷盆—用來燒紙錢,祭奠祖先,與之共同慶祝這歡樂的節日。

之後,便是豐盛的年夜飯了。一家人繞著象徵著團圓的大圓桌依次坐下,大人們倒好白酒,小孩則是果汁可樂,在吃飯前,就要全體起立,相互乾杯:長輩們和藹可親地表述對我們年輕人的期望與鼓勵;我們呢則是真切地表達我們對父母工作順利、爺爺奶奶身體健康的希望,以及感謝他們對我們的照顧。在這之後,才可以開動。桌上有香噴噴的紅燒魚;也有象徵著團圓的肉丸子,而長輩總是會將雞腿雞翅讓給我們,寓意可以走得更遠……

吃完豐盛的晚餐,一家子團聚一堂,欣賞著春晚,討論著哪個小品幽默有趣,其樂融融。一直到晚上十二點,總會傳來一陣洪亮的鐘聲,我們便會跑到小路上去:聽到鞭炮噼啪作響,看見煙花爭相綻放在空中……

此時的年味,或許就是那煙火的璀璨,是年夜飯的美味,是團聚的喜悅吧。

而如今過去數年,高速發展的今日,再一次迎來了這一盛大的節日。

全家人不再在老家慶祝,而是到了繁華的一線城市。叔叔早早地提前一天買好年貨、蔬菜,到了除夕,把各種各樣的新鮮蔬菜與肉類成碟裝好,在縮小了三分之一的圓桌中間支起一個火鍋,煮好雞鴨魚肉,便開始了年夜飯—少了祭祀,也只有簡簡單單的問候與乾杯,就像是延續數年的傳統,卻在不經意間慢慢淡去。

吃完飯,在這裡是看不到煙花鞭炮的—沒辦法,大自然已經千瘡百孔了。春晚呢?曾經期待無比的隆重節目?如今,早已被人手一臺手機上的所謂遊戲、qq微信的紅包刷屏所取代。甚至直接跑到房間裡,絲毫不在意與家人團聚的溫馨—或許那些許久沒有放鬆的中學生僅僅把除夕、把春節當做假期而已吧。也許是利用這個所謂假期好好玩耍吧。年味,彷彿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但是,他們卻忘了,這正是在淡忘傳承的年味啊!寒假,僅僅只是學生的假日嗎?似乎不是。它更像是對中華傳統、對年味的尊敬!

我們難道能眼睜睜地看著年味與傳承在我們手中葬送嗎?當然不能,它是先輩的心血、是祖先的傳承,但人人心中依然對年味懷有崇敬,懷有對曾經的美好的憧憬,更要一起,讓消逝的年味迴歸,而不是手持手機,僅僅嚮往網路的繁華!

消逝的年味 篇4

國三作文 ,687字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悠久的節日之一。在幾千年的傳承中形成了中國人那獨具特色的年味,但在這高速發展的時代中,年味似乎變淡了。

小時候,過年,是每個孩子最高興的日子。

除夕當天,廚房裡總是忙碌不堪—外公忙著殺雞,爸爸忙著炒菜,媽媽仔細淘好米,開始煮飯,我則幫助外婆做著七七八八的準備工作,共同慶祝這歡樂的節日。

豐盛的年夜飯開始,一家人圍坐在桌旁,大人們倒好白酒,小孩則是果汁可樂。在吃飯前,就要全體起立,相互乾杯。長輩們祝願我們學業有成,我們也祝願父母工作順利、外公外婆身體健康。

吃完豐盛的晚餐,一家人團聚一堂,欣賞著春晚,討論著哪個小品幽默有趣,那個舞蹈意蘊悠長,其樂融融。等到了深夜,那真是熱鬧非凡,各式各樣的煙花都在空中炸裂,放出絢麗的光彩。我們小孩則拿著小玩意兒,和夥伴們玩得不亦樂乎。那時的年味,或許就是那煙火的璀璨,是年夜飯的美味,是團聚的喜悅吧。

漸漸長大的我,又迎來了這一盛大的節日。

全家人雖團聚在家中,但之間的話語明顯變少了,都低著頭看手機。年夜飯也只有簡單的問候與乾杯,延續數年的傳統,在不經意間慢慢淡去。

吃完飯,再也看不到煙花了,則是為了更好的環境。春晚,曾經期待無比的隆重節目,如今,早已被人手一臺的手機所取代,絲毫不在意與家人團聚的溫馨。我們僅僅把春節當作假期,只是利用這個假期好好休息,好好補補功課。年味,彷彿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我不由思索,這被逐漸淡忘的年味,寒假僅僅只是假期嗎?我們不能讓年味與傳承在我們手中葬送。它是祖先的傳承,人們要在心中對年懷有崇敬,懷有美好的憧憬,更要讓消逝的年味迴歸,而不是僅僅嚮往虛擬世界的繁華。

消逝的年味兒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485字

每年除夕,家人都要團聚在一起,我家也不例外。今年過年,媽媽特地開車去浙江,和爸爸一起過年。

今天,是去爸爸那兒的日子。我早早地起了床,和外公掛完燈籠,貼完春聯,就坐到媽媽的車上,出發了。

經過六個半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爸爸那兒。但一下車,我開心的心情立即如同被潑了冰水一樣,涼了大半截;街上光禿禿的,一陣風吹來,除了幾片枯葉,其它再也沒有什麼。放眼望去,甚至看不到一絲紅色,整個定海區沒有一點節日的氣氛。

看著街上光禿禿的樣子,我不禁心想:春節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嗎?燈籠不掛,鞭炮不放,這還叫什麼過年啊?雖說放鞭炮汙染環境,但偶爾放一次也不是大事啊!想到這裡,我又回憶起了家鄉過年時的情景。

去年過年,外公帶我去老街玩。那兒有許多表演:踩高蹺、舞龍、舞獅……各種節目數不勝數,都是孩子們愛看的。定海、寧波的才行我也去過,但除了人多,其它都看不出過年的蛛絲馬跡。

同學們,你們過春節也是這樣嗎?現在,我們嘗不到過年的年味,也感受不到春節應有的快樂……總之,我有太多的遺憾,最讓我遺憾的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正在逐漸流逝。我很迷茫,我不知道社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消逝的年味 篇6

國二作文 ,787字

過年時,聽著父親和朋友寒暄,總聽到他們異口同聲地感嘆:如今過年年味越來越少……接著就是一起回憶他們小時候的年,穿新衣,玩花炮,打雪仗……

聽著父親的感嘆,想到現在我們的年簡直太無趣了,最無奈的是還要為回答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種問題做準備。

除夕那天奶奶、姑姑和母親一大早便忙活開了,爺爺則宰了一隻雞,當做藝術品一般處理著。看向客廳,昨天還亂糟糟的桌子已被阿姨清理整潔,走出門外,門上早已被叔叔貼上春聯,屋簷上也掛上了新的紅燈籠,來到大街上,路燈掛起了燈籠,行人提著大包小包小跑著往家裡趕,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我想:這也許就是年味吧。

時間總過得飛快,西邊的天空掛上了紅霞,城中路上行人與車輛漸漸減少,家家戶戶傳出家人團聚的歡笑。吃過晚飯,我們坐在客廳裡休息著,很快,春晚開始了,但並沒有多少人在看,大部分人只是低著頭玩手機,只在別人看著小品哈哈大笑時,才抬起頭瞥一眼電視,跟著呵呵笑上一兩聲,或是連頭也不抬奮鬥在虛擬的戰場,親朋戚友叫他,他也充耳不聞,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到了12點,大家從屋子中出來看著夜景。遠處,第一枚煙花打破了寂靜在空中綻出五彩的花火,接著無數的焰火帶著火尾飛向空中、綻開,傳來陣陣轟鳴。我們也點起煙花,我們沉默著看著煙花在頭頂一朵朵綻開,卻提不上半點興趣。

電視中的春晚依舊在直播著,遠處的煙花依舊在綻放著,但那年味卻是如同消失了一般,大家不應該坐在一起吃著東西,一起看著電視螢幕笑著,一起興奮的仰頭看煙花談論哪個更好看,小朋友則一起興奮地大叫著點著買來的花炮。而現在,雖說有家人團聚的喜慶,但仔細看去,看見的只是一個個支稜著腦袋沉默著盯著手機的人,年味,在這沉默中漸漸消逝……

我看著遠處的煙花,沉思著,何時我們能重新過上那“正真的年”

不曾消逝的過去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714字

某天,我在家裡翻東西的時候,突然掉出一大堆舊舊的東西。定睛一看,才發現這是很久以前的一些老物件,好奇心促使我開啟看看。

第一個是相簿,開啟看時發現這是老爸以前的同學合影。雖然這本相簿比我還大,但照片竟然都是彩色的。拋開這些不管,我尋找著老爸的身影。找到之後,我發現老爸小時候長得比現在好看。我想象了一下當時的情景:老爸馬上要畢業了,因為畢業肯定要有畢業照,所以校長或老師便叫他們去操場上拍照。他們十分高興,跑到操場上,最後相機“咔”的一下留下了這張相片。這本看完了,我拿出了另一本。在拿的時候掉出了一張黑黑的膠片,朝著有光亮的地方看,便能隱隱約約看見爺爺。這東西可不能弄丟啊。

我接著翻這本相簿,結果恰好看到了這裡面唯一一張黑白照片。這張黑白照片是老爸小時候照的。照片上是爺爺和爸爸,背景是一片樹林,地方不是太熱鬧。那時的老爸比我現在還要小,五六歲這樣,爺爺蹲著都比他高。老爸今年三十九歲,我掐指一算,發現這張照片已經有三十三歲了,比我大了二十二歲啊!我都可以管這張照片叫爸了。

看完這本相簿,我又發現了一個信封袋。裡面也裝著一沓厚厚的照片,我不禁吐槽:“咱家怎麼這麼多照片啊!難道以前是做照片的嗎?”不過說歸說,我還是把這些照片拿了出來,這些是老媽的照片,基本都是一個年齡段照的。但是我在裡面看見一張很厲害的照片,這張照片里老媽和幾個阿姨站在一起,這本來沒什麼大不了的,可這照片裡竟然還有兩個外國人!這兩外國人一男一女,黃黃的頭髮,高高的鼻樑。他們站在老媽和幾個阿姨旁邊很顯眼。看到這張照片,我都有點羨慕老媽了。

很多東西會在時間的沖洗下慢慢消逝,但消逝不了的是滿滿的回憶。

慢慢消逝的年味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863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一首《元日》牽動著無數遊子的心,他們彷彿都拉了一個勾,約定這過年的時候一定要回家看看,與家人團聚在一起。於是便形成了好漢壯觀的春運景象。但是近幾年了,過年這個詞變得不再特殊,團圓也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那麼多的任都要回家過年,不熬個夜,不用個搶票軟體,真的是一票難求。但在今年,春運的人次似乎比去年少了許多,火車站、高鐵站的任少了許多,不再像以往那麼擁擠了。百事年代的火車站臺,到處人山人海的畫面和時間流逝,一去不復返了。為了買票而徹夜在售票廳等的人也不見了,因為人多而爬到火車頂的景象更是無處可尋了……面對站臺泰然自若的等車的人,我感到欣慰,又有些疑惑:人們對真的對家的看法改變了嗎?家真的只是一個地名,而不是一個充滿溫暖的小窩了嗎?以往,多年是要弄個“大場子”的,殺豬宰羊、穿新衣,通常會把一年的積蓄拿出來,只為了過年的那十幾天,過年前,還要喝臘八粥、搞大掃除、洗熱水澡……就為過年的熱鬧幾天。但是現在,這些習俗早已不見,人們也因為平常大魚大肉,過年也是大魚大肉,也就與平常沒有了區別。小孩子在平常也會買衣服穿,尤其是大型活動的時候,“京東六一人”“雙十一”等,過年買衣服這個習俗也就被人們淡忘了,從此“過新年穿新衣帶新帽姑娘要話兒要炮”也就鮮為人所傳頌了。

以前過年時,總有小孩在大街上玩鞭炮,一點燃就趕緊跑開、捂著耳朵,看著鞭炮炸開。但是現在,一個個“禁止放鞭炮”的告示牌,一個個花炮店的關門,我不禁想:以後買鞭炮,是不是要跑到瀏陽去了?我還記得小時候,電焊條、沖天炮、降落傘等一應俱全,玩的不亦樂乎,如今賣驗貨的少了,那一聲聲鞭炮的“砰砰”聲是不是也將成為千古絕唱?

2019年除夕馬上就要到了,我靜待著那一點點年味的來臨……

曾經消失的年味 篇9

高二作文 ,1025字

建築工地的塔吊停止了擺動,民工大包小包煽情回家了,急匆匆從大幅廣告牌下走過。在年的催促下,蓋大樓的他們已經不能把心安下,早已飛向自己的小家。情意濃濃,年韻悠悠。

對我來說年味越來越淡,而記憶中的年味,卻總有一種散不盡的肉香。過年是一場文化大餐,那陣陣鞭炮聲,那香燭繚繞的供桌,那放鞭炮的頑童……年味醇香,回味無窮。

全村的年味,就像燉肉的老湯,香氣慢慢彌散。除夕臨近,鄉情親情在發酵,在瀰漫,距離站滿了思念,在外的遊子,不管是滿載而歸,還是行囊空空,能平安回家比什麼都好。親人從千里迢迢風塵僕僕趕回家來,把酒問冷暖舉家慶團聚,圖的就是那種氣氛,那種年味,那種永恆不變的家的情結,各家各戶歡聲笑語,熱氣騰騰。所有過年習俗都井然有序的進行著,春聯、年畫被端端正正貼上了,大紅燈籠高好高掛起,財神爺,灶王爺被恭恭敬敬搬上供桌……。做年糕,包餃子,全家老少齊動手,都融入在濃濃的年味裡面。除夕夜的團圓飯,全家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吃著喝著。已不單單是一桌飯,而是一桌團圓,一桌親情。

時過境遷,現在的除夕,從一大早,耳邊就會想起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過年的喜悅一下湧上心頭。夜晚的煙花更是美妙絕倫,綻放時如滿天星宿,照亮了神州大地。無數條簡訊首先插了翅膀,第一時間為親人朋友送去了暖暖的祝福。晚上的一頓年夜飯,可謂是大團圓,親戚們都從百忙中趕了回來。雖然現在每一天都像在過年一樣,吃得好、穿得好,但這種閤家團圓的熱烈氣氛是平時都不能感受到的。浸泡在親人和朋友溫暖的關心和問候中,這種年味,真是幸福!晚飯後,人們習慣性地坐在客廳裡,談論著近來的房價,談論著新時代的高新技術,談論著現在富庶的生活,談論著當前各種富民政策。人們說著,笑著,平時忙碌的煩惱、工作的壓力,早就飛到九霄雲外去了!當然不可或缺的,總是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電視機早就換過幾代了,超大的液晶螢幕,超清楚的電視畫面,不能不說日新月異的高新技術為我們的年增色不少。晚上八點整,隨著中央電視臺轉播大廳舞臺帷幕的緩緩拉開,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幾位風姿綽約的節目主持人。歌舞、魔術、雜技接踵而至,令我們歎為觀止。最激動時刻的莫過於我們踏著新年的鐘聲,帶著對未來的展望,昂首步入了新的一年。

人們總說年味淡了,年味淡了。其實年味依舊。無論是古是今,是貧是富,人們對過去的思考、總結,對新一年的和平幸福、對親人團聚的企盼並沒有變,變得只是年的形式,變的只是社會和時代。

年味從遠古,緩緩流至今。那種味道,不曾改變。

從未消失的年味 篇10

國三作文 ,777字

年味,是一聲聲鞭炮點燃時的響聲;年味,是一陣陣家人歡聚一堂時的歡聲笑語;年味,亦是一句句收紅包前的祝福……

除夕那天,當每個孩子穿上自己年前精心挑選的新衣時,臉上露出喜悅的神情。年味從此開始……

大人們從下午就忙個不停。有的人洗著菜,有的人拿著鏟子,握著鍋,嫻熟地炒著年夜飯,有的人提著刀,一刀一刀地剁著魚兒,有的人不停地從廚房端著剛煮好的飯菜放到飯桌上,一盤接一盤的……

菜上齊了,等長輩先動筷後,我們幾個小孩就紛紛衝向了自己愛吃的菜。吃了會兒,我們便匆匆撤了,只剩大人們在飯桌邊上邊聊邊吃了。但那兒總能傳來一陣陣歡笑聲。

飯後沒一會兒,頑皮的堂弟拉著我出門買鞭炮,街上的行人一個個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遇見熟人,我們也會互道“新年好”。

回到家時,已到了親朋好友登門拜訪的時間了。家中一片熱鬧,五光十色的燈光令家中多增添了一份年味。

隨著陣陣炮竹聲的響起,家中又更加熱鬧了。我們在家門口揮舞著仙女棒,放著小煙花。大人們則在一旁滿臉歡喜地看著我們玩耍。

鞭炮燃盡。我搬出桌子,拿出撲克牌,招呼大家來玩21點。邊玩牌邊看春晚。太奶奶和奶奶也一齊圍在桌前,等著我發牌,我唰唰幾下便發好了牌。我緊張得看著我的牌,誒……我拍桌而起,洋洋得意地說:“誒,我贏了!錢來!”弟弟們都十分不捨他們的一塊錢,太奶奶和奶奶亦是如此。其實這只是圖個好玩,圖個熱鬧,也不玩大的。我悠哉悠哉地收著剛到手的錢,又立馬發著牌。一輪又一輪後,午夜的鐘聲響起,新的一年到來了……

《難忘今宵》響起了……這一天,我們也折騰夠了,收拾著便去睡了。

在床上躺著,外面的煙花爆竹聲不斷。而我,早已開始想象第二天個個親戚登門拜訪時的熱鬧非凡的場景了。

春晚的主持人趙忠祥老師曾說,只要還有一個人看春晚,春晚就一定會播。所以只要有一個還在過新年,年味就一定不會消失。

年味從未消失,只不過需要細細體會。

其實不曾消逝 篇11

國三作文 ,973字

常回想起老家門前的那棵老柳樹,也常想知道現在的她還好嗎?

坐在回家的汽車上,眼淚不爭氣地往下淌。她走了,一聲不吭地走了,消失在我的生命中,很快也會消逝在我的腦海中吧……

還記得那時我還小,出門時她總會用她的大手拉著我的小手,當時她的手又軟又溫暖,被她拉著,我有一種一輩子都不想鬆手的感想。她走著,我也走著;她去哪兒,我也去哪兒,直到上學。那天,我死死抱著她,鼻涕眼淚一直往她身上蹭,她說:“乖,你只有上個好學校才會有出息……”最後,我在她的目光下獨自進入校門。

老家門前種了一棵柳樹,不大,卻給予了她和我一片綠蔭。夏天的太陽是最火辣的,她拿著一把芭蕉扇坐在樹下,我躺在她旁邊,聽她唱那不算好聽的京劇,隨著她一上一下扇的扇子進入夢鄉。幾聲蟬鳴驚醒了我,我惱了,她卻在旁微微笑著,不說話。我起身尋蟬,在哪兒呢?她用扇子指指柳樹,喔,原來在樹上,我跳著、喊著,可蟬聲依舊,我氣餒了,回到她身旁,她依舊不語,靜靜地給我扇風,一陣一陣的微風,我的心也靜了,那蟬聲也不似剛才那般嘈雜了,細細一聽,倒有幾分動聽。

白駒過隙,轉眼間柳樹已撐起一片天地,我也要離開她,去往陌生的城市。臨走時,她不言,我不語,她轉過身去,我也登上了車,一聲“再見”,瞬間擊潰我的心理,眼淚嘩嘩下流。

我和她經常打電話,聽著她的唸叨,我心中很安寧,然而她的形象卻在我腦海中逐漸消逝,我害怕,害怕有一天會不記得她。終於她不來電話了,我的心亂了,一天、兩天……等來的是家人的一句“她過世了”。我強忍著淚水,儘管那是早已猜到的結果。

“我們回家吧!”

汽車依舊在行駛,窗旁的我呆滯地凝望著窗外的景色,這是她不只一次向我提到的景色。到家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棵明顯長大了卻已經枯死的柳樹,人死樹亡,柳樹果然有靈性。我拖著沉重的步伐來到堂前,眼淚流過我的面頰,閃出微寒的冷光。“奶奶,我回來了。”可剩下的只有空虛,她已經消逝在我的心中,也許從我離開的那一刻就消逝了。

我獨自坐在樹下,拼命回憶和她之間的點點滴滴。我快要瘋了!一陣微風吹過,吹動身後的枯樹和一抹新綠,我訝然了,那是一株很小很小的柳樹,那是老柳樹留下的,是老柳樹的生命延續。我突然醒悟了,即使回憶消逝,可她不會消逝,因為在她看來,我其實是她的另一種延續,而她一直在我心中。

其實她不曾消逝,只是換了一種延續。奶奶,您將一直在我心中。

致那消逝的年華 篇12

國三作文 ,576字

記憶中,那個單純的女孩笑著揮手,可如今呢,那個女孩去哪裡了?

時間在不斷地流逝著,一遍遍地衝刷著那些刻著記憶的石頭,石頭漸漸地磨平了,記憶也慢慢在消逝……

曾經那些繁華,如今只剩下空虛了。

曾經一次次地抬頭望向天空,看著天空的幾朵白雲,思緒卻飄向了遠方……

小時候的玩伴,小時候的風景,小時候的遊戲,可現在呢?那些曾經,它去了哪裡?為何如今我苦苦尋找著它留下的痕跡,但卻再也找不到了。

春季的生機勃勃,夏季的烈日炎炎,秋季的落葉落花,冬季的白雪皚皚,這一切都照常繼續,那麼,曾經的年華和最初的自己為什麼改變了?為什麼不能照常繼續?

光陰是一把無情的又鋒利的劍,它不斷地銷燬著我們那完美如初的記憶,頃刻間那記憶變得支離破碎,可它依舊這麼無情、毫不吝惜我們心中的傷痛,它仍然一意孤行,誰也阻止不了,因為—它是永遠的勝利者。

隨著桌上的習題冊越來越多,心裡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我們早已在時光中迷失了那個最初的自己,再也找不回那個最初了。

青春年華,是那麼疲憊、滄桑。

靜靜地看著一次又一次的落葉飄下,大雁一次又一次地往南飛,時間也一點一滴地在流逝,再也回不來了。

葉,落了,明年的春天又再生出來;花,謝了,明年的四季又再綻放開來。那我們的那些曾經呢?它,走了,逝了,卻沒有再回來的那一天。

記憶,早已隨著風,飄散了,破碎了,沒有再完好如初的時候了。

其實不曾消逝 篇13

國一作文 ,667字

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但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題記

在童年的印象中,最令我難忘的是放學探險之樂。

有一天放學,我偶然發現我們的學校旁邊有一條小路,那看起來幽靜而深遠,那條小路少有人走,是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我告訴了小夥伴們,小夥伴們經過再三商討,我們終於踏上了那條小路。

小路非常狹小,有身臨“桃花源”之感。向前走越走越寬,但越來越不平,這兒高出許多,那兒又低下去許多,我們像行走在拋物線上。再向前走,路又變得狹窄起來,兩旁生長著一些榆錢樹,槐樹,柳樹等高大的樹木,樹林裡光線陰暗,增加了幾分恐怖的氣氛。我們顧不得看四周的景色了,不由得屏氣凝神,加快了腳步。

向前行走了不知多少步,小路突然出現了岔道口,我們只好停下腳步。選擇哪條走呢?我們分成兩派,爭執不休。最後還是年齡最大的一個拿了主意,選擇左邊的那條。我們順著小路前行了一段時間,終於遠遠的便看到了房屋。我們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樣飛奔起來。我們順利地跑回了家,心中又不禁產生喜悅之情:我們成功了,我們找到了通往家的另一條路。我們回來了,我們探索出了一條新路!這時,花草在習習微風中跳舞,小鳥歡快的唱著優美的歌……

從此,我們時不時地走這條小路。春天,我們在小路上摘榆錢;夏天,我們在樹蔭下乘涼;秋天,我們嘎吱嘎吱地走在枯葉上;冬天,我們欣賞林中雪景。我們把那不平的土堆當做“山”,我們在山上扮演孫悟空,我們的笑聲盤旋在樹林的上空……

童年,一去不復返,時間也在不停的流逝,但我的童年卻不曾消逝。

漸漸消失的年味 篇14

國一作文 ,609字

又是一個年,在以前的農村,由於只種田,到了臘月,大家就空閒了,從小年就開始進入過年的狀態,開始囤積年貨,家家戶戶都貼起了春聯,小孩們放了假天天互相玩耍,大人們到處串門,都沒有做事了,這狀態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可現在只從大年三十放假到初七,時間少了很多,而且由於現在的生活壓力大,都不能完全沉浸在過年的喜慶中,也沒有以前那麼快樂了。

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也都比以前好了不少,每天也能吃的了魚肉,在三十晚上的年夜飯和平時吃的並沒有許多差別,大家就感受不到過年時的特殊。

對了,過年還有一個主角,那就是爆竹。爆竹有許多種,有直衝雲霄的禮花和沖天炮。有適合小孩戲耍的摔炮和擦炮,大家為了驅趕年獸,還會買那種好大一卷的鞭炮,在除夕午夜,每家每戶都點燃鞭炮,非常熱鬧。可在今年,公安局一直禁令,告訴我們不能放鞭炮了,否則罰款三千元,有些地方還得拘留。可我們大家怎麼會照做?大家也照樣放,民警也要過年,我想他們也不想讓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在這戛然而止了吧,後來他們發現有人放鞭炮也只是提醒了一下,果然。雖然我們還是放了鞭炮但是這禁令至少擺在那裡,說不定哪年就真的不能放鞭炮了。

還有小孩的壓歲錢,以前,物資貧乏,大人們給小孩的壓歲錢,小孩高興得不得了,可現在的小孩有吃有穿,大人們還給他們壓歲錢,小孩會覺得理所應當,不給還不高興,而且大人們認為給得錢越多越好,這壓歲錢就變了味。

總之,年味在各方面與以前都有不同,越來越淡了。

消失的年味 篇15

國三作文 ,742字

年味,顧名思義,過年的味道。年味可能是一家人的團圓飯,可能是大年三十夜的煙花,可能是春節一聲新春快樂,可能是人們四處拜年的喜慶氣氛……

在以前,人們會在家吃年夜飯,寓意團團圓圓,會在家貼春聯,貼倒福,寓意福到了。餐桌上常常放著鮮香四溢的魚,寓意年年有餘。晚上坐在一起看春晚,談天說地,在樓下,隨著新年的鐘聲敲響,興趣盎然的燃放煙花。大年初一,人們買好禮物,裝好紅包,走街串坊,相繼去長輩家中拜年,給晚輩發下紅包,希望紅包能驅趕年獸。小鎮裡,熱熱鬧鬧,人山人海。大城市裡,馬路上塞滿了汽車,、塞滿了回家過年的思鄉人。

現在與以前可不是一回事了!

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現在人人手中塞個手機。現在過年人們會經常在飯店吃年夜飯,人們充當低頭族。長輩們沒人陪他們說話,在熱熱鬧鬧的年夜飯前,明明坐滿了人,但是卻勝似無人。人們現在需要的不是面對面聊天,卻只滿足於QQ、微信上的談天說地。看春晚的人逐漸遞減,更多的人卻是喜歡在手機上看電視劇看得痛哭流涕。去年除了滿足於送禮送紅包的形式以外,很難再做到其他的。晚上叫上三五個朋友出門吃夜宵,醉醺醺的在那以為就是快樂。

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習中國文化,而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卻把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給丟失了。也許真的會想象有一天,弘揚中國文化的不是中國人而是外國人!許多的中國年輕人甚至更喜歡過西方的傳統節日,推崇西方文化與思想,能夠輕輕鬆鬆背出伏爾泰、培根、雨果的名字,出生年月。去不知道老子和李耳是一個人。

年味就在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中喪失了,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不要讓年味只是一個形式,更多的:他們是中國的傳統,是中國歷史上下5000年的記載與見證,他們經歷了無數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流傳至今。因此,我們要付諸行動。

消失的年味 篇16

國一作文 ,661字

隨著日曆上的一頁頁紙逐漸撕去,年,也一步步向我們走來。

大年三十的暖陽照耀著大地,陽光灑在身上,很暖和。我在這一天,高高興興地去老家過年。一路上看見許多小孩提著袋子,穿梭在一戶戶人家裡。這是家鄉的習俗—討糖。不過和萬聖節的不同,他們這是送恭喜。這種習俗只在除夕和初一。在除夕前段時間,大部分人家去超市或銀行。買這天要發給孩子的東西,有的發糖,有的發錢。要是勤快的話,一天能弄到四五百元和幾大袋糖果。這樣一年的零花錢和糖果就不用愁了。有的厲害的小孩可以在這一天攢夠明年的學費。

可是人數卻比去年少了很多,因為大多數小孩都坐在家裡拿著手機玩遊戲。

到了老家,大家都慵懶的躺在沙發上,有的看手機,有的看電視,只有外婆在一個人包餃子。不應該是這樣啊!在去年,這個時候弟弟妹妹應該是去放炮,可他們卻坐在那裡無動於衷。我過了好一會才想起來—平江禁炮。這無疑是對愛炮的熊孩子們的一種打擊。一旦不能放炮,過年的氣氛就全沒了。

這時,正在看手機的小姨大喊一聲:“有紅包!”一聽到這句話,原本死氣沉沉的大家一下子滿血復活,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起手機。接下來就是問:“在那個群?”

吃飯時,家人們沒有碰杯,每個人都拿著自己心愛的手機,低著頭,桌上美味可口的飯菜瞅都不瞅一眼。我無意中看了一下手機,QQ群裡的同學們都在“積極踴躍”的發言:“作業太多了,根本做不完啊!”“作業怎麼多,這年還怎麼過?”……

過年本來是一件快樂的事,可是許多因素泯滅了大家對過年的感情。這年也就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了。

消失的年味,該怎麼找回來?

消失的年味 篇17

國二作文 ,741字

年,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在一年的最後一天,我們要守歲、放煙花、吃年夜飯、貼對聯、貼門神……

年的由來是緣於中國古時候一頭叫“年”的怪獸,“年”非常怕鞭炮聲和紅色,那時候人們為了防止“年”入侵,就家家戶戶放鞭炮、貼對聯、貼門神用來保護自己,因此,過年的習俗也就一代代傳下來。

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剪紙可以剪成不同形狀,不同寓意,有的用來辟邪、有的代表團圓、有的代表幸福安寧……在爸爸媽媽那一代,甚至是爺爺奶奶那一代,剪紙隨處可見隨著時間的流逝科技的發達,民間藝術已經很少了。在家中貼剪紙的實在少之又少。

在大年三十那天按照習俗,家家戶戶都應該放鞭炮,煙花。我望著被夜色籠罩天空,僅有幾朵美麗的花在空中綻放著,美麗過後,只剩下幾縷煙升上夜空,逐漸煙消雲散。

年夜飯,過年時在外地工作的人不管身在何方,距離家鄉多遠,總會趕回來吃一頓年夜飯。年夜飯又稱團圓飯,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但我們吃年夜飯時根本沒有熱鬧的氣氛,反而冷冷清清的,大家一門心思低頭玩著手機,大家雖然在一起,但心卻在手機上。

吃過晚飯,走在大街小巷中,夜色幾乎籠罩全部,街上冷冷清清,沒有過年時的喧鬧,也不是街火通明,剩下的只有呼呼的涼風,吹得我髮絲飛舞。

坐在火爐旁,看著春節聯歡晚會。我們要守歲到12點,才會有紅包發,為了紅包我們抑制睏意,不讓自己睡著,但聽著電視裡的歌聲不知不覺睡著了……不知過了多久一陣霹靂啪啦的鞭炮聲使我驚醒過來,電視裡面主持人說著:“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新的一年已經到來……”

第二天清晨,走出家門,看著地上紅豔豔的鞭炮碎片,有點不敢相信舊的一年已經離去,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一切都是那麼不可思議。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年過去了年味漸漸消失。所以然我們從現在開始,傳承中華文化。

消失的年味 篇18

國一作文 ,322字
D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天氣霧濛濛的,到處充斥著汽車尾氣的味道,樹上掛著的別緻的樹燈淹沒在乾冷的空氣中。我竭力想找回之前那種濃濃的飯香味與糖瓜甜甜的味道。罷了罷了,現在彷彿空氣凝固在了一起,只有無情的空氣清新劑的味兒了。我期盼著年獸,你在哪兒啊?

漸漸地,濃濃的年味像一縷青煙,吹上了飄渺的空中,到了“另一個地方”……過年如美麗的煙花,稍縱即逝,悄然綻放在我幻想的夢景……

伴著寒冷的天氣,我沉沉地睡去,想起當時放鞭炮的情景,貼窗花的情景,老爺爺在其樂融融地講著當年的老事。突然電視中新年倒計時的鐘聲響起,我猛地驚醒,所有人都在歡呼沸騰?唯留下一個含著鄉情的我……

我醒了,但濃濃的年味卻沉沉睡去……

消失的年味 篇19

國二作文 ,670字

過年了,可是年卻逐漸沒有了年的味道。

以前,過年有一種濃濃的年味,過年是一種期盼,在老家的父母早已站在村口翹首盼望著從遠方歸來的孩子,那時,沒有簡訊,沒有電話,只有筆下草草寫下的幾封信,傳達著對家鄉的思戀,回家路上,太多的可能性又往往超過預料,因此,家鄉的父母也總是不知遠在他鄉的孩子何時歸來,為此,等待便成了最好的方式。孩子回來了,年夜飯也就基本開始了,孩子回來了,年夜飯自然是含糊不了的,平常不肯吃的大魚大肉,現在全拿了上來,各種美好的韻味也逐漸散發出來了,年年有“魚”“雞”祥如意……一道道美味的菜餚,寄託著父母對孩子的思戀。

反觀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逐漸失去了年的味道,年味逐漸消失在我們的感受中,年的味道淡了。父母不用再翹首期盼子女的歸來了,一個電話,幾條訊息,便都能瞭解清楚了,書信這種聯絡親情的方式也逐漸被我們淡忘了,盼望便在通訊發達的現代被扼殺了,現在的年夜飯逐漸變得敷衍了,變成了一種形式,雖然那大魚大肉不減,甚至有增,但那種對過年的尊重與期盼卻蕩然無存,年的味道逐漸消失在了我們的記憶中,留下的只是一些儀式罷了。

生活在城市裡,自從禁止放煙花之後,人們為數不多的慶祝新年的方式便又少了一個,以前過年時,人們會在新年到來那一刻一起大喊:新年快樂,可是現在卻是冷清的,過年前一分鐘,主持人倒數5秒後大叫:新年快樂,卻沒有一個人跟著一起喊,而是選擇以圍觀的態度去看待過年這件事情,年逐漸被人們所淡忘了。

到了現在,年卻逐漸消失在了我們的記憶當中。

消失的年味 篇20

國一作文 ,476字

年前,聽說要過年,我像以前以往一樣興奮卻絲毫沒有料到,今年的春節如此平淡無味。

大年初一的凌晨,媽媽忘帶了給別人的壓歲錢,車開的不遠,可爸爸不想拐回去,因為媽媽向來很慢,一個來回可能會拖很長時間。他們互相埋怨,發生了矛盾,一路上沒有以前的歡歌笑語,卻是一片寂寞。

到了老家,地上沒有了放完鞭炮的紅紙片,而是一片空曠,進了屋子,才稍暖一些。

不久,親戚們陸續都來了,熱鬧幾分,收完壓歲錢,大家都聊起天來,哪裡顧得了小孩?前幾年也是如此,但至少有弟弟妹妹,可以一起玩。可今年,他們為手機遊戲而沉迷,只有我和弟弟兩個沒有手機玩的小孩兒在那傻站著。

我希望有人玩,不喜歡孤獨,便一次又一次找弟弟玩,他卻總把我的玩笑當真,鬧了矛盾,壞脾氣又過一層。

下午我們去臺前玩,我和弟弟打架,爸爸媽媽因為我們兩個鬧的不和。晚上,我們倆人又是因為誰跟媽媽睡而大吵一通。每一次,我都要受委屈,都要受到不公。

因為武漢的事情,整個春節親戚們都被隔離,老家的各個路口也封了,我們去哪兒,都是抄小路,不敢多留,到了姥爺家,扣了頭,收了壓歲錢就走。

今天回濮陽的路上,又是一老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