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鴿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彩虹鴿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60字

暑假裡,我看到許許多多不同型別的課外書籍,比如有《小王子》、《弟子規》、《愛臉紅的馬賽林》、《三十六計故事》、《笑貓日記》……但是我最喜歡的就是《彩虹鴿》了。

這本書是由美國著名作家達恩葛帕穆克奇所著,講了彩虹鴿它的一生的事蹟。彩虹鴿就長著花羽毛的鴿子,它是男的。它繼承了爸爸的機智勇敢和媽媽的聰慧靈巧,彩虹鴿有一個獨門絕技,並總是能夠在緊要關頭使出,化險為夷。記得有一次,彩虹鴿在槍林彈雨中傳遞情報,在小主人和父母的精心訓練中,它創下了輝煌的戰績,戰勝了狂風暴雨穿越了危險神祕的喜馬拉雅山,成為了人們愛戴的“戰地鴿王”。然後,彩虹鴿第二次去傳遞情報的時候身負重傷,失去了飛行能力,然而還沉寂在憎恨中,喪失了飛翔的意志和信念。它要怎樣戰勝憎恨,飛向藍天呢?它的小主人帶著他去打坐了一段時間,把它的靈魂徹底從恐懼的魔抓中釋放出來。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現象,比如:有一次我去上英語興趣班,有一個外國老師叫我上講臺去做遊戲,我猶豫了一下,身上嚇出了冷汗,不敢上去。經過老師和同學的不斷鼓勵“加油!加油!你可以的,你一定可以戰勝你自己的。”最後我慢慢地來到了外國老師的身旁,我終於做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倘若你心中有恐懼,哪怕它小到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倘若你心中有恨,哪怕它微小得只在你的夢中出現,那麼,早晚有一天它們會通過你的行動和言語表現出來。所以,親愛的朋友們,帶著滿滿的勇氣去生活吧,並且不忘把自己的勇氣隨時與他人分享。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只要能夠讓一個靈魂擺脫這兩種狀態都是值得的。

《彩虹鴿》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11字

我閱讀過許多書籍,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本書就是彩虹鴿。這本書是美國作家達恩。葛帕。穆克奇筆下的著作,曾獲得紐伯瑞兒童文學獎。

這是一個關於信鴿的傳奇故事,也是一場戰勝恐懼的心靈歷險。書中的主角彩虹鴿是加爾格答市最美的鴿子,男孩訓養了這隻頸羽有著一圈彩虹般顏色的信鴿,並和彩虹鴿成本了好朋友。彩虹鴿的一生充滿了重重磨難,它曾穿越謎一般的喜馬拉雅山脈,因為老鷹的追捕而失去了媽媽;又在一次猛烈的暴風雨中失去了爸爸,但彩虹鴿仍然沒有退縮放棄。可在它冒著生命危險飛過火舌亂飛的戰場時,一隻翅膀被打折了,而且,它目睹了兩軍撕殺的血腥場面,一顆顆子彈穿過戰士們的胸膛,一個個戰友倒在血泊之中…。恐懼佔滿了彩虹鴿的內心,使它失去了飛行的能力和勇氣。但最終在主人和僧人的幫助下,彩虹鴿又振翅飛向了湛藍的天空!

讀完這個感人的故事,我的眼前總浮現彩虹鴿揮動翅膀的樣子,不禁讓我想起學校舉辦“朗讀者”選拔賽的情景。那時我在家反反覆覆地練習,信心滿滿。但當那一天真正到來,我卻忐忑不安,緊張的心怦怦直跳!不過我及時調整心態,在心中為自已默默地鼓勁加油,你一定可以的!站在講臺的那一刻,我鼓起勇氣,抑揚頓挫地把詩歌朗誦完成,也贏得了同學們陣陣掌聲!

每個人心中最重要的就是愛和勇氣,它是用金錢也無法買到的,我們的生活因為它才有了價值!正如書中所說:“隨時想到的是愛,隨時感覺到愛,那麼你的身心自然會流露出平靜和力量,正如花朵會自然吐露芬芳一樣。”

彩虹鴿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773字

戰勝恐懼,成就勇敢的自己

前不久,我在書中認識了一隻勇敢的鴿子,它的頸羽擁有著彩虹般的夢幻顏色。它曾奇蹟般地飛越了喜馬拉雅山,在炮火中傳遞情報。它在我心中是無比的優秀,不但因為它熱愛工作和那堅強的毅力,還因它的勇敢。

彩虹鴿的飛行技術異常優秀,小小年紀不知逃脫了多少危險。但是,這樣一隻活潑又熱愛飛行的小鴿子,有一天卻對飛行產生了厭煩和恐懼——它經歷了戰火的恐怖和死神的威脅後,受了重傷,一直休養了很久才恢復。但是再一次擁有健康身體的它卻對天上任何濃重的黑影都害怕不已,哪裡還有受傷前的王者風範?但經過僧人的幫助和它自身的一次次勇敢嘗試,彩虹鴿重新張開雙翅,飛向了它日日夜夜都在思念的浩瀚天空。

看了彩虹鴿的勇敢,再來看看我自己,對未知事物有種莫名的恐懼感。但我也會做一些小小的嘗試。有一次,媽媽打算讓我換換口味,特地給我買了一份茄子餡的包子,有著媽媽“愛心“的早餐,媽媽咬開一口給我看餡,看著那滿是油膩湯汁和紅紫色粘稠茄餡的包子,我一點兒食慾都沒有了,只是皺皺眉,聞著那又香又辣的怪異“香味”,坐的離茄子包遠一點遠一點再遠一點,只怕媽媽硬要我吃下去。可我的逃避並沒有擺脫媽媽要我吃茄子包的要求,我只能在無用的抗議下勉強吃下一口。“果然不出我所料,真的好難……”我剛想嘴硬,突然覺得口裡的辣味變淡了,轉而是柔韌的碎肉和香味四溢的茄子,柔中帶剛,有種不可言說的美味。我趕緊嚥下這一口茄子包,拿起咬過的那個拼命吃,生怕媽媽會把這絕世美味給吃光。

從這件事上,我知道了:勇敢去嘗試新事物,戰勝對陌生事物的恐懼,會發現更多比平常有趣和意想不到的結果。我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將擁有彩虹鴿般的勇氣,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艱難險阻。

《五彩龍鳥》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419字

沈石溪是動物小說大王,我讀過他的很多書,知道了很多動物故事。我最喜歡《五彩龍鳥》,因為這本書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

這是一本描寫侏羅紀的弱小恐龍,為了生存而改變自己的書。兩個相似的弱小恐龍家族—岫和澄,經歷大災難後,走上了不同的進化道路。在弱肉強食的原始森林裡,弱小的動物要比強者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獲得生存的權利。岫家族的成員集結起來形成龐大的恐龍軍團,獵殺周圍的一切動物,成為名副其實的劊子手。它們為了生存,竟然互相殘殺,成為了冷血動物中最無情的物種。由於四肢發達,大腦萎縮,它們進化成犬齒甲龍。澄家族為了躲避獵殺者,不得不移居到銀杏樹上生存,竟然長出了彩色的羽毛,化成五彩龍鳥。

大災難再次降臨了,強大並冷酷無情的岫家族最終滅亡;弱小的澄家族卻相互扶持,奇蹟般地生存了下來。

自然的力量是多麼神奇,它能使一個物種走上興盛,或者走向滅亡。面對大自然的選擇,只要我們相互關愛,相互扶持,就能在生命的舞臺上創造奇蹟!

五彩龍鳥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715字

在暑假裡,我讀了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五彩龍鳥》這本書,被母愛的力量深深震撼。

《五彩龍鳥》講的是小型恐龍的演化史。侏羅紀雖是一個荒蠻的時代,但是“愛”已經存在。那些有感情的恐龍的幼崽,幾乎全是靠“母愛”長大。一次突如其來的大爆炸徹底改變了這兩個恐龍家族的命運:岫的家族走上了滅絕的不歸路,晶的家族卻盡享家庭溫情,它們辛勤地築窩鋪巢,用溫熱的胸膛保護後代。

我認為,晶一家不是靠著翼脫險,而是母愛。書中有一句寫得特別好:“母鳥的親情,給小鳥的雙翼灌注了永不衰敗的力量。”是呀!是母愛的鼓勵,才讓小鳥飛起來,成為天之驕子!

不僅動物界有這樣的母愛,我們人類也有這樣強烈的母愛。之前我看過一篇報道,上面說某地著火了,一位母親被消防員救了出來。但她首先想起的是自己的孩子。最後,母親葬身火海,孩子得救。當時,我看完這篇報道,覺得這位母親很“傻”。說她“傻”是因為她好不容易被消防員救了出來,又不顧一切地衝進火海,她難道不怕自己生命的消亡嗎?很久以後,我才明白:這位母親不顧一切地衝進火海是因為對自己孩子的愛。母愛是偉大的,神聖的。它時時刻刻都保護著自己的孩子,使孩子不受到侵害。這不禁讓我想到,“為母則剛”這個成語,母親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都會有強大的內心和力量。

從別人的媽媽,想到了我的媽媽。我從出生到現在,都是在母愛的庇佑下成長的,媽媽教我人生道理,教我生活技能,教我體會生活中的點滴快樂,也教我永懷一顆感恩的心。是媽媽的愛為我注入永不枯竭的力量,讓我不斷地去進行“飛”的嘗試,讓我有勇氣去承擔成長中的各種“狀況”。

正是母親無怨無悔的付出,才為我營造了溫馨而幸福的生活環境。母愛的力量給了我們飛翔的翅膀,任我們飛向更廣闊的天空。

五彩龍鳥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944字

可能許多人不知道,現在我們看到的在天空飛翔的鳥兒,是由好幾億年前的恐龍變來的,而更多人不知道的是,那種變成鳥兒的恐龍是在愛的力量下,才能進化成鳥類的。《五彩龍鳥》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愛。

我從書中得知,在侏羅紀大爆炸過後,兩個原是近親的恐龍家族因大爆炸的輻射走上了不同進化的道路。名叫岫的恐龍的家族進化得越來越強大,但它們孤獨冷酷,甚至同類相食,最終在侏羅紀大黑暗中滅絕;名叫澄的恐龍的家族卻被輻射變成了溫血動物,雖然它們弱小,但它們有愛和感情,最後靠身上厚厚的羽毛和濃濃的親情,在大黑暗中熬了過來,最終進化成了鳥類……

愛,是一種高階的能力,也是溫血動物才有的專利。愛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個有愛的弱小的團體可以因愛帶來的團結而強大起來;反之,一個缺乏愛的集體,它的成員再強大,也會因為沒有幫助而幹不成大事。愛是一切生命和成長的來源。

記得有一回四年級上學期快要期末考試了,我還沒有完全掌握知識點,但又不知道怎麼複習,胡亂的翻著教科書,消磨著寶貴的時間。媽媽看我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問了我原因之後,向我要走了我的各種練習冊,就衝進了自己的房間。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晚上,媽媽遞給我一個本子,她居然把我的那些錯題全部抄了一遍!我驚訝不已,翻來翻去,足足有幾十頁!媽媽看著我驚訝的樣子,笑著說:“我把你的錯題都抄來下來了,你把它們做完,然後我們再一起看問題在哪裡。”面對這些題山題海,我雖然有些不情願,但在媽媽的鼓勵下還是堅持做完了。然後,媽媽花了一晚上的時間給我看錯誤,講題目。第三天,居然又把我容易出錯的題和錯字整理在本子上,讓我做,直到我不出錯為止……媽媽的心血沒有白費,那次期末考試我考了299分的好成績,使原本成績中上的我一下子考到了全班前列。

媽媽平時很忙,經常加班到晚上八九點。在我考試的那段時間裡,恰好是她工作量少的時候,可她沒有趁著這難得的休息時間來休息,而是繼續來忙我的事情,就跟平時一樣操勞。而且,媽媽辛辛苦苦抄完錯題後,還要來努力勸說我來做這些題,好不容易讓我做完這些題,自己又要給我把又錯的地方揪出來,給我講一遍……每當想起這些,我都會十分感動。

這些生活上的點點滴滴,都是愛的表現,所以愛是無堅不摧的。這世上所有生物都誕生於愛,所有的成長都離不開愛,愛是全世界共同的語言!

《中彩那天》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555字

今天早上,我在家裡全神貫注地讀了《中彩那天》這篇課文。讀完全文,我掩卷沉思:多麼誠實,守信的一家人啊!真是受益匪淺。

《中彩那天》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父親買彩票時,幫庫伯也捎了一張,結果庫伯的號碼中彩了,獎品是一輛嶄新的賓士汽車。此時,父親面臨著道德這個重要課題的選擇,最終,他還是把汽車交給庫伯。讀完全文,我拍案叫好,對這位誠實的父親肅然起敬。

當我讀到“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守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時,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記得有一次,我去超市買東西,售貨員阿姨多找了5元錢給我。我想:天氣這麼熱,不如去買瓶飲料解解暑。但是,一看到售貨員阿姨每天都在辛辛苦苦工作者,我怎能不勞而獲呢?覺得很慚愧,最後還是把多找的錢還給了售貨員。售貨員阿姨對我豎起大拇指誇個不停。當時,我為自己感到驕傲。今後,我還要繼續做個誠實的人。

當我讀到“是呀,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這句話的時候,剛開始我還弄不懂意思,後來多讀了幾遍,終於弄清楚了。雖然父親失去了他夢寐以求的賓士汽車,但是他卻得到了人情和道義,得到了更多真正的朋友,得到了心靈上的寧靜和快樂。對於這方面我還沒有完全做到,今後,我一定要改進。

《中彩那天》這篇課文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時刻鞭策著我,這是我最喜歡的文章。

講出一個精彩故事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2479字

我曾經讀過一些類似《講出一個精彩故事》的書籍,例如《大師們的寫作課》、《小說課》,但是我都沒有做到一字一句從頭到尾將他們讀完,這次,又是一本指導類的書目擺在眼前,我翻開它之前就暗下決心,要認真把這本書讀完。我很慶幸我這麼做了,因為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許多。

這本書在結構上來說非常令人舒服。它就像一位耐心的教師,一步一步教我如何講故事,他當然不會忘了用一些精彩的例子吸引我的注意力讓我不要跑神,也會很貼心的在每一講結束的時候幫我總結好這一節講過的內容,甚至幫我把筆記都做好了。這樣一來,就算這位老師中間有一些地方講的太過於出彩,我也不至於忘記這節課的主要知識和要點。

當然,這本書讓人能閱讀下去的不僅僅是它的結構設計,作為一本教育指導類圖書,作者的語言、用詞、斷句都非常恰當而到位。這樣的例子俯仰皆是。例如“有些故事,渾然天成,不需要運用任何推展情節發展的技巧,硬是要使用技巧,只會窒息了故事。”作者的靈魂比喻更是為書本增色不少。“故事情節的發展就好像一個導引方向,假若將一個故事比作一個永珍呈現的花園,講故事者便是開啟這扇窗子的人,故事的情節等就如路徑,先後因果關係有沒有散亂或者相悖呢?主要人物角色就是導遊,有沒有足夠的魅力和親和力,讓你願意專注投入聆聽呢?故事的題材及細節相當於花園內的擺設和各類花木建築,有沒有相當的細緻度和驚喜讓你回味?”這一段巧妙的比喻生動而具體地說明了把故事講出來、講好一個故事能夠帶給讀者的震撼和回味。最重要的,作者通俗易懂的解釋讓人大快人心,閱讀起來絲毫不覺得有障礙或者疲勞。而作者對於一些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留心再加上他獨到的總結,總是能引起我的共鳴。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作者舉的廣告的例子“香水:約會成功的故事/白米:家庭和睦的故事/保險:渡過難關的故事/啤酒:都市奇遇的故事”這類廣告生活中經常能看見,但是作者短小、整齊、又符合他的需要(“…的故事”)的總結,讓我眼前一亮,同時又感到十分熟悉和親切。

誠然,就算我讀完了這樣的一本書,我也不能說自己就一定能講好故事了,“照葫蘆畫瓢”不一定是件好做的事情。書裡面提到的那些基本的“五類情節、六種人格、七個型別”不是讀完就能用好,而且生搬硬套肯定講不出好故事。但是,反過來看,我從這“五類情節、六種人格、七個型別”來分析、鑑賞一個已經非常成功的故事,卻顯得十分恰當,更妙的是,無論小說電影,這些規律也好定理也罷,都能完美契合。因為,成功的故事一定符合這些以它們為樣本總結出來的規律,而符合這些規律的卻不一定是成功的故事。孫洙在《唐詩三百首》的序言中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想,在閱讀完《講出一個精彩故事》之後,我最大的收穫或許不是能立馬講出一篇令人滿意的故事(這顯然也不可能,不然中考前我們早就集體抱著這本書讀然後作文統統滿分了),而是在對於小說、故事的鑑賞和分析能力的加強。作者在文中有一句用來諷刺的話,不知我把它引述到這裡是否合適,“紙上談兵的,只能做品論者”。我想,以下的內容主要是為了證明這“五類情節、六種人格、七個型別”能夠而且足夠用來分類、評價名著、斬獲各類大獎的影片。

先說“五類情節”。我剛剛在資料夾裡翻看了一下自己以前寫的一些讀書筆記,覺得還是缺乏了一些邏輯性,例如對於故事情節的分析,我可以從五類情節階段展開,而不是依著自己腦子中“吱吱”的聲音按著書的寫作順序(甚至不是時間順序)來分析。

又例如,六種人格發展程序可以用來分析人物的變化以及發生的事情對人物的影響,我立馬就想到了基督山伯爵(唐戴斯),從一個相信這世間美好的單純年輕水手,變成了一個將自己曾經的敵人耍的雲裡霧裡,主宰了他們的生死存亡的“魔法師”,而且越想越符合,簡直就像為他量身定製的一樣。這不只是個例,許多舉世聞名的電影、小說都是如此,《肖申克的救贖》裡的安迪;《了不起的蓋茨比》裡的蓋茨比(當然,蓋茨比只挺到了“流浪者”的階段就涼了);《麥田裡的守望者》裡的霍爾頓;《平凡的世界》裡的孫少平;《十五歲的船長》裡的迪克等等。誰說文學中沒有公式?任何一個出色而成功的人物設計彷彿都離不開人格發展的六個階段,有些(基督山伯爵、安迪等)走過了這六個階段,而有些只經歷了其中的一個或兩個階段,但是他們的故事依然在世界攪起軒然大波。

關於那七個基本情節,它真的好像如來佛的手掌,一切都逃脫不了他的範圍(僅以我看過的為例,可能有誤):像《地心遊記》《環遊地球八十天》《神祕島》《魯濱遜漂流記》和諸如《流浪地球》《星際穿越》《後天》的科幻大作和《空中浩劫》《深海浩劫》等一系列災難片,都可以歸入“戰勝惡魔”這一類中;《傳奇的誕生》(貝利的奮鬥史)《一球成名》等各種傳記,能算入“白手起家”這一類;《金銀島》《格列佛遊記》《失落的世界》(這三本典範~)就屬於“探索旅程”;《麥田裡的守望者》(霍爾頓是個另類的英雄吧)《平凡的世界》(孫少平最後又回煤場也算是一種迴歸吧)收入“遠離與迴歸”;《追風箏的人》(阿米爾追到了他缺失的“風箏”)完美契合了“喜劇”的定義(但我覺得放到“重生”會更好);而《了不起的蓋茨比》(最後仍然在追尋“那盞綠燈”卻“逆流而上,而那倒退的潮流不斷地把我們推向過去的歲月”)從開頭就奠定了他悲劇的結尾;那《基督山伯爵》及聽著名字就像的《肖申克的救贖》納入“重生”這個聽起來最帥氣的類別裡。

我說了這麼多,舉了這麼些例子,顯然不是為了湊字數我想表達的簡單概括來說,就是這本書裡面所傳述的內容讓我很震驚,我從來沒有想過,在語文這個我認為最沒有規律可循的學科裡,我認為最沒有規律可循的寫作(或者叫講故事),居然有這麼強的一致性,震驚程度不亞於初三發現“緣”字的右上部分不是“夕”的時候。那麼這樣,這本書還起到了一個更加巨大的作用:他在告訴了我我有多麼無知的同時,也幫助我理解如何才能將語言學好、用好—追尋前人的足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本書甚至還有一點點激發了藏在我內心很深很深的地方的,講故事的慾望,讓我覺得自己應該開始寫點什麼,畢竟,“紙上談兵的,只能做評論者”。

講出一個精彩故事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3414字

什麼是故事?

“故事就是人生的一種隱喻、一種發生的可能性,得讓讀者喜歡人物、情節,或者對故事整體有很深刻的印象。故事裡面,人物常常得有特別的想法、勇敢的行動,遇上有趣的人物,也得有出人意表的結果。”

不得不說這個總結太棒了。故事的產生是認為讀者。整個故事中的幻想世界因為有讀者這一存在而逐漸壯大,因為讀者喜歡於是有更多的建造者加入這一個行列,在這個幻想世界的任意角落裡面建築著不同風格的建築與裝飾。建造者不一定需要什麼高學歷,也不需要是語言學家,也許最動人的故事往往是從街頭流浪的人口中講出來的故事。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那些事情,於是對它們產生了好奇,因為好奇所以想要去了解,而故事也就就此產生。

它或許包含了資訊,也包含了一定的趣味性,讀者可以從中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故事永遠脫離不了“有趣”二字。沒有有趣的內容的故事是會沒有讀者的,只有作者一人看得見的建築不能稱為“建築”,它是沒有實體的。只有有趣的故事才會吸引更多的讀者,地基才會更加牢固,它在幻想大陸上的存在時間才會更久。

故事,不得不說,很多時候就像泡沫一樣,絢爛過後就消散了。很多時候故事是從一些人口中說出,又經過讀者之口逐漸流傳,但是那始終不是相同的故事。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所敘述的角度也就有些微的不同,又因為每個人的興趣不一致,導致敘述的重點也就各不相同。或許同一個故事,他講出的你喜歡,換了一個人你只覺得乏味。相聲貌似也有相似的含義在,不同人講同一個包袱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那麼“有趣”如何定義?或許可以用碗和碗裡的水舉例。但是這只是我突然想出來的一個帶有玩笑性質的例子,或許並不準確。生活,大概就像記憶中最簡單的大白瓷碗,鑲著藍色的邊緣,簡單樸素,尋常可見,裝的是不多不少恰恰半碗水—中庸之道,不多不少。水的來源或許是泉也或許是海,還可能是水管裡面的自來水。但是無論如何,都是一碗水。不同人自出生起就擁有這個碗了,水也是,隨著人生經歷的增多,逐漸積累,最終穩定到一半的程度。但是或許修行者可以從自己的那一碗水裡面悟出什麼,但是更多人,隨著時間的消逝,漸漸只會對自己的那一碗失去興趣,轉而去看其他人的碗,或者尋找另一種寄託—故事。在故事裡面,或許每一個人的碗都是不一樣的形態,出現了青花瓷的碗,出現了河姆渡風格的陶瓷碗,或許還有玻璃碗……內容物也是,或許還出現了橙汁,汽水,甚至是另一種物質的液體,或許根本就已經脫離了液體的範疇。但正是這些區別讓人著迷。我們,讀者,就像是曾經小時候的我們,看著那一隻只不同的碗,猜測塑造者的經歷,然後再研究研究裡面的內容物,分析它們的構成。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多少人為之著迷。而且這些的搭配是無窮無盡的,讀者不會因為千篇一律而無聊。這就是上述裡面的特殊設定,故事的人物有那麼一些異於常人的特質,比如他們的性格,他們的行為,他們的經歷,他們的一些特質。還有一些,另闢蹊徑,碗還是那隻大白瓷碗,鑲著藍色的邊緣,水還是普普通通透明無色的水,但是悄悄做出了些許的改變。比如水的分量少了那麼幾許,甚至變成了空碗,或者水多了那麼幾分,甚至溢位。而這些在沒有經歷過的我們看來也是十分有趣的。

還有另一類,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描述,就是“技巧”。它或許沒有什麼新奇的設定,碗是一樣的,水也是,但是被施上“技巧”這一魔法後的這一隻碗卻能令人著迷。如果用一種東西來比喻技巧的話,就是風,或許還有錘子。錘子用於塑造碗,而風用於塑造水。想必大家都有過曾經看流水上的波紋著迷的時刻,甚至有人專門扔石子到安靜的湖面上,只為看到那一圈圈泛起的漣漪。而這,就是技巧的作用了。因為技巧,因為風等等的因素,那水富有了生機,變化莫測,讓人著迷,想要試圖研究它們的紋理,也就越發陷入了故事之中。錘子大抵上同理,改變了碗的形狀,但是碗仍然還是碗。

還有一種我認為有趣的變化—換一種視角。就是故事的敘述角度。正常人們是從上帝角度,全知全能地觀看這些故事,但是也有那麼一些沙盒故事,我們作為其中的一部分,不斷完善著故事。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變化讓我們帶入那些角色,或許從水裡或許從天上,不同視角看這個世界,有趣極了。這個時候不得不提一下游戲,有些文字遊戲可以根據玩家的選擇修改故事線,儘管所有世界線都是預先設定好的,但是因為玩家“選擇”的參與,參與感變得很強,讓玩家有一種“這故事有我的一部分”這樣的感覺,也是一種別的敘述手法了。還有一個故事,《心動文學社》,它的人物從故事裡面跳脫出來,直接和讀者對話,探討故事中的人生是否真實存在等等……它新穎的手法,令人眼前一亮。

那些技巧,書中也做了一些介紹,那麼就大致列舉一下。

“必備的五個情節階段英國作家克里斯托弗布克(Christopher Booker)在《七個基本情 節》(The SevenBasic Plots)一書裡,對故事提出了一種五段式情節進展結構,很有參考價值。一、AnticipationStage(期待階段),初步介紹人物、背景、矛盾衝突的發生。二、Dream Stage(幻象階段),事情進展順利,好像都可以解決,其實只是幻象。三、Frustration Stage(受挫階段),正面看到真正的大險阻,前一階段的幻象破滅。四、Nightmare Stage(噩夢階段),故事進入高潮,一切逐漸又看似絕望。五、Resolution(決定性結局),故事中的英雄克服險阻,通常是同時克服了個人內心的弱點或困擾。”

“六種人格發展程序是這樣形容的:一、天真者(Innocent):內心單純地相信世間的正義和美善。二、孤兒(Orphan):可以說是天真者受挫之後的狀態,內心被世間的黑暗面籠罩著。三、流浪者(Wanderer):處於一種矛盾心態,未能解脫之下,茫然尋覓,探索周圍。四、戰士(Warrior):找到自己的奮鬥方向,努力前進。五、殉道者(Martyr):為了完成更高階段的目標,不惜犧牲個人的喜惡和當初最珍惜的東西,甚至生命。六、魔法師(Magician):掌握了改變現實、超越常人的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解釋,技巧是從人們的經驗中抽脫出來,分析無數種可能,最後得出了這些“有趣”故事的一些共同點。是的,這些技巧或許不能把所有故事變成“有趣的故事”,但是技巧可以把故事的有趣性提高這一點是不需要質疑的。

但是技巧並不是絕對。當所有人都擁有了技巧之後,故事的世界又會如何?比如語言的一種演變,當原來的詞義減弱的時候,我們不得不發明出新的詞彙來表達原本該詞的意義—比如“哈”的“通貨膨脹”。原本“哈哈”就可以表達內心的歡喜,而現在用“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等等來表示。那麼,同理,當這些技巧成為了一種標準,一種小孩都會的淺顯知識—就像學生用的三段式作文一樣,這些技巧還能夠稱為“技巧”嗎?這些“技巧”的意義仍然在保留嗎?

這個時候我還想說一下“文風”這種東西。就像畫畫有畫風一樣,大多人的故事文風是不一樣的。他成形於人們的生活,是一種類似印記的東西,方便人們辨別。比如一些國家的文字風格是不一樣的,日本文學或許因為語言的原因,文字也行雲流水,就像順著鵝卵石流淌的小溪一樣,讀起來很舒服,很流暢。雖然不能排除翻譯的緣故在,但是這些故事讀起來的感覺是的確不一樣的。文風的作用也就在於此了,它是一個作者的證明,雖然有時會隨著故事的需要而做出適當改變。可是文風也不是不可以改變的。比如當一個人不斷模仿另一個人文風的時候,文風是可以複製的;當一個人的生活經驗變得完全不一樣的時候,他的文風也會做出適當的調整。這種語言風格或許也是一種技巧。

書中到也闡明瞭關於技巧的討論—

“講故事本身就是一種行為,任何行為都有動機和目的,講故事本身是一種高技巧的敘述,背後的動機和資訊必須清晰明顯,而非零零碎碎的事件堆砌。”

也就是說,因為講故事這件事情而產生了各種技巧,而這些技巧是為了故事服務,是為了讓故事更加的生動有趣,更加貼切表達出自己內心想要表達的事情。只有出現了故事,技巧才會相對的產生。比如只有有了碗和水,風和錘子才能發揮相應的作用。但是如果失去了講故事的意義,那麼碗和水只是兩種物質罷了,在人們看來是什麼意思都沒有的,只覺得莫名其妙罷了。

講故事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但是講故事本身是一個很有趣的行為。

所以,不如現在就來講一個故事吧。

生命譜寫讚歌——《五彩龍鳥》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756字

燈光柔和地瀉了一地,我捧著《五彩龍鳥》靜靜地品讀,恍惚間,沈石溪把我的思緒帶到了一億多年前的侏羅紀世界。

在故事中,有兩個主人公,一個叫澄,一個叫岫,它們在侏羅紀大爆炸後走上了不同的進化方向。岫的家族延續著孤獨冷酷的叢林爭鬥,它們捕殺巨形恐龍,甚至吃食同類,冷酷自私交織而成的仇恨,把它們帶上了種族滅絕的不歸路。澄的家族卻享盡家庭溫情,它們辛勤地築巢,用溫熱的胸膛保護後代,為了種族的延續,它們進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血淚大遷移……

在血淚大遷移中,澄家族的成員為了延續後代,不顧生命安全,攀向樹冠,犧牲了一半種族的生命,來到了樹上。小小動物竟然有如此的氣魄,它們為了後代的安全,捨生忘死,以自己的生命為後代安逸的生活鋪就了道路。這一舉動讓我們為之動容,我們人類難道不是這樣嗎?

看著這一幕,我思緒澎湃,不禁想起了抗日英雄楊靖宇。他為了讓中國人不再被日本凌辱,一人持雙槍射殺敵人,與敵人周旋了三天三夜,敵人勸降,可回答他們的是槍中不斷射出的子彈。敵人被惹怒了,子彈穿透了楊靖宇的胸膛,英雄就這樣倒在了血泊之中,鮮血染紅了那一片深沉的土地。

無數的國人前仆後繼。方誌敏在日本法西斯面前永不退縮,最終被他們剖腹;黃繼光為了抗戰的勝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董存瑞為了抗戰的勝利,毅然舉起了炸藥包,用自己的身軀譜寫了戰爭的勝利……

此刻我的一膛熱血在英雄的事蹟中沸騰,我的熱血在歷史的滄桑中沸騰。眼前滿是英雄扛著槍,伴著激昂的進行曲,到長城上,到盧溝橋邊,到南京,到炮火的硝煙中去奮戰的身影。

英雄錚錚的誓言,迴響在耳畔,洶湧的豪氣,衝蕩著天空。他們浴血奮戰,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造就了和平安逸的生活。他們難道不令我們肅然起敬嗎?他們難道不是最無私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