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風散文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745字去年生日,一位好友贈給我三本書,大抵是一種散文雜誌吧。我當時對散文不感興趣,但翻開這三本書之後,我才發現我獲得了巨大的寶藏。
這三本書都是關於青春美文系列的,特別的文藝,我當時還是個無知的孩子,只是大大咧咧,沒有細膩的感情,沒體會到文字的魅力。我百無聊賴地翻開書,狂躁的心平靜了下來。我漸漸聽到了自己的心跳,我漸漸被文字的魅力所感染了。
我愛上了這種散文書籍,如同熾熱地愛一個人。我特別喜歡在寫作業的間隙時間偷偷地看一篇文章,在沐浴之後披著睡裙,聞著溼發的香氣安靜地品味著散文,甚至在被窩裡拿著小燈讀散文書……我喜歡三毛、席慕蓉、張曼娟、張曉風和李娟的文章。那麼我就說一說張曉風的散文吧。
張曉風有一篇散文叫做《情懷》,這是一篇實實在在的散文,初讀時我真的不知道這到底是在寫什麼,感覺亂七八糟的,後來我閱讀了更多其它的散文,都是很有閒情逸致的感覺,把生活中很多細碎的小事寫得津津樂道。我再回過頭來讀《情懷》,卻發現它實際上是對這些散文的總結:只要胸中有情懷,生活就與眾不同。例如張曉風另一篇散文叫做《你的側影好美》,寫了她在餐廳給一個女孩說她側影美的故事。如果張曉風沒有生活的好情懷,她就不會發現女孩的側影之美,更不會將這份美好告訴女孩。可以這樣說,作家和其他人的區別在於,作家善於用情懷感受生活並把它抒發出來,而其他人卻只是忙於工作,為生活而工作罷了,他們沒有像作家一樣細膩的眼光。
我喜歡張曉風散文的筆觸,細膩而樸實,彷彿讓人走進了一個清晰而真實的溫柔世界。下面摘抄《情懷》中的一小段,讓它把我們帶進一個別樣的世界:可是,等車不來,等來的卻是疏籬上的金黃色的絲瓜花,花香成陣,直向人身上撲來,花棚外有四野的山,繞山的水,抱住水的岸,以及抱住岸的草,我才忽然發現自己已經陷入美的重圍了……
羨慕自己——讀《張曉風散文集》有感 篇2
讀後感 ,759字輕合上書,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作者深情而優美的文字,細細想著那一行行文字中所蘊藏的思想與感悟,竟有一絲疲倦不知不覺中在腦海間蔓延開來,訝異於自己居然看了一會書,居然就有點累了。但仔細想想,也該累了吧,看了快兩個小時的書,每一篇文章看完後都需要自己去慢慢的琢磨,去品味作者的思想和表達,去和她作關於這個話題思想上的交談,大腦工作了這麼久,的確思維也累了。
好久沒有這樣的體會了吧,看書把自己看累到,不過也確實感謝有這樣的機會,有這樣的一本書,可以讓我自己深入進去,仔細思考,細緻的,慢慢地品味她的文字,想及此,不由得自己有點羨慕自己。
不禁想到北京的種種實驗與講座,想到那麼多的科學院士為我們講解知識時愉快與滿足的神情,想起參觀的力學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心理研究所等等。想起一個個精巧的實驗,想起我們為了知道原理而把講師圍成一圈的場面……想起那樣充實而又精彩的經歷,不由得為自己而慶幸,羨慕自己,這樣聚集了科學界精英的地方,而我,竟有機會去聆聽一二,去了解,參觀。
於是又想到幾天前那個在興隆站的夜晚,想到那如被墨汁浸染的天空,藍黑色由天空的中心向四周蔓延,擴散。滿天的星斗懸掛在我們的頭頂上,孜孜不倦地為我們送來那來自宇宙深處多少億光年以前的光。以及清晨的樹林,日初照,陽光悄悄滲進那被參天古木所籠罩出一片陰翳的小路上,晨風帶來些混雜著微潤的泥土和新鮮樹葉的氣息。羨慕自己,那樣美,那樣不可思議的場景,居然被我遇上,讓我有機會去享受。
張曉風曾在一篇文章中說,她暗暗嫉妒那些因為習慣而“處美不驚”的人。而此刻,我想,也許完全沒有必要。像她這樣會寫出“感謝生活專寵自己”的人,必有一顆懂得羨慕自己的心。這樣的人,往往會時時慶幸自己的幸運,從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學會羨慕自己,是通往美好過程中的重要一課。
讀張曉風散文集有感 篇3
讀後感 ,666字一、玉想
玉者,溫潤通靈也。一塊玉,無需像黃金一般金光閃閃,也無需像鑽石一般反覆打磨。玉便是玉本身,靜靜地待在某一處,默默地等待著來發掘他的人。
每一塊玉,或有貴賤,或有大小,或有精糙,與生便是像我們一般獨一無二,像落葉一般是這個世界上的唯一。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點,不必太過理會他人的目光,遵循自己的本心,盡力便可。畢竟,玉不像鑽石一樣真正的完美無瑕,人也不可能做到完美。
願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求似鑽石一般閃耀璀璨,只求如玉一般心境平和。
二、雨之調
屋外小雨綿綿,屋內寂靜無聲。—題記
雨,似雪,有時飄飄揚揚;似淚,有時欲言無聲;似雲,有時飄忽不定。
有人曾說,生命之美莫過於滋潤萬物的春雨。但生命本身不也像一場雨嗎?你在其中萌芽、發育、生長,痴迷於大自然的安定美好,又不得不忍受著一場場的陰雨綿綿,幻想著那遙不可及的陽光,那清新無比的空氣。
可是你是否注意到,彩虹總是在暴風雨後出現。是啊,人生也像這一場雨,總是飽含著期待與希望。但總要在暴雨的洗禮後,美景才會淡淡隱現;總是在黑暗降臨後,明星才會交替地閃爍啊!
三、春俎
春天,似一則謊言,一則大自然的謊言。
清澈而碧綠的湖水,蔚藍而廣闊的藍天,繁茂而生機勃勃的青草,總是讓我們不自覺地沉迷於其中。當我們醒來時,只能望著時間如河水一般流逝而無可奈何。
春夏秋冬,四季變幻。春天是最美的季節,美到讓人感到無可奈何。但我們終究只是大自然的過客罷了,能感受清涼的春雨降臨,能望見閃耀的流星劃過,已經讓我們感到知足。
生命是如此美好,卻又如此短暫啊!
珍惜現在。
《李漢榮散文》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448字【篇一:一生的戒指—讀《李漢榮散文》有感】
慢慢地,接觸得多了,就覺得李漢榮的散文很玄妙,總之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與我之前讀的散文都不一樣。每個文字都富有靈性,每一文字看似樸實無華毫無詞藻的字眼組合起來竟是一篇深邃的文章,每一篇散文都洋溢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幸福的追求,對過去的追念,其中我很受感慨的是這一篇《頂針:一生的戒指》。
之前並不知道什麼是頂針,為此我還專門上網去查詢,令我吃驚的是,這個東西我家也有。
曾記得小時候好奇,經常跑到爺爺奶奶的房間玩,他們的針線盒,一個箍形不滿小坑的銀白色“戒指|”深深吸引了我,我問奶奶:“這是什麼呀”奶奶說:“這可是縫補工具呢!別看它小,作用可大了呢!像這樣子。”邊說邊用手比劃著什麼。現在,我才明白,那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縫補工具,還代表著一名普通婦女一生的辛勞,也是她們的自豪。在作者對頂針的描述中,令我感到的是一位不辭辛勞默默付出的母親。母親,是一位很普通的職業,是每一位女子必須經歷的,沒有當過母親的女子這一生終究是不完美的,這是一個很普通的職業,卻有著不一樣的偉大。你的腦海裡是否湧出來母親忙碌的背影?是否想起母親為你做的點點滴滴呢?
在奶奶的右手上,有兩枚戒指,一枚金光閃閃,詮釋著一位新娘的幸福,另一枚不滿小坑卻閃耀著光斑,表現著一位婦女的不辭幸勞。奶奶平常也喜歡縫縫補補,家裡哪一雙布拖鞋不是出自她的手,哪一床被子不經過她的“改良”家裡的處處不都是她的傑作嗎?作為一個女人,別人都認為這是每一位婦女應該做的,是預設的責任,但她們有沒有得到我們的誇讚呢?不管她們有沒有得到誇讚,她們都會默默做下去,默默地依舊為家庭做貢獻,他們不會說什麼,偶爾抱怨也是開一個玩笑,她們每做一件事都是為了得到孩子的肯定啊!
“在每一個事業有成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賢惠的女人“是啊!每一個女人都要照顧丈夫的起居,管理家中的瑣事,照料父母的生活,照看孩子的生活,每一件事都要做,每一件事都要保質保量,她們究竟做了多少?她們的苦楚又向誰道呢?
頂針象徵著她們的一生,時間伴隨著頂針走過無數殘念花白了頭髮,劃傷了臉頰。讓我們向所有為人母在背後付出的女子致敬!
【篇二:山中訪友—讀《李漢榮散文選集》有感】
於是,輕輕地招手,惜別了山中的眾朋友,不帶走一片雲彩,只帶回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順便還帶回一路月色……
—《山中訪友》
我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在閱讀正文前先看目錄,讀這本《李漢榮散文選集》也不例外。所以,當我看完目錄後,感到萬分驚訝,然後花費幾個小時,讀完了這本書的一半。讓我驚訝的是,很少見到一部至始至終充滿鄉土氣息的散文集。
《山中訪友》是入選了小學課文的一篇散文,也是作者李漢榮的代表作之一。散文充滿了“李氏風格”,浪漫的想象,淳樸的氣息,優美的語言風格。若是拿來出閱讀題,每一字每一句都可以摘出來賞析。但這篇散文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其灑脫的情懷和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一個人,兩袖空空,只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去山中訪友。“友”是誰呢?古橋,樹林,山泉,瀑布,懸崖……
心至明,則萬物皆為友。
不帶一絲雜念,沒有多餘的牽掛,僅是與青山做伴,綠水為依。與自然融為一體,何嘗不是所謂“至高無上”的境界呢?
一隻葫蘆,一碗竹葉茶,一枚頂針,一朵白雲……文章大多圍繞平凡無奇的物品來寫,同時在字裡行間浸滿作者對鄉村,對生活的感情。我是地道的城裡人,所見過的鄉村都是被城裡人精心佈置過的旅遊景點,做作而無生氣,因此對作者筆下的鄉村,或是大自然充滿敬仰之情。自然的溪水是會跳躍的溪水,自然的公雞是驕傲的公雞,自然的星空是清澈的星空,而不是被汙染的,被宰割的,被監控的。人類總是在不停地探究,想要開創更美好的生活,卻不知被我們所破壞的自然才是所有美好的本源。
區區溪水,公雞,星空,又有什麼關係呢?遠不及數棟豪宅,數萬金錢及無上的權力。為了個人的蠅頭小利,人類無情地掠奪自然資源。地球空了,還有無盡個星系,無法預知的資源在等著呢!現實中,我們看著漸行漸遠的鄉村,文中,我們看著作者捧著早已變質的泥土感嘆。
我也想如作者一般,帶著對鄉村,對生活,對自然炙熱的愛,走入山中,探訪好友。
【篇三:李漢榮散文讀後感作文】
這是一個通過動物眼裡看世界的作家,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世間萬物充滿敬畏,對生活中的事物觀察得十分細緻。
《動物的眼睛》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在看動物時,總是先觀察它們的眼睛,動物的眼睛同人一樣,也是心靈的視窗。作者見的最多的就是牛的眼睛,小牛的眼睛是透明的,猜想它們眼中的世界是一片碧綠的草場,它們的眼裡洋溢位的光亮是純真、自信的,除了母愛和好吃的東西,不知道什麼是負重、鞭子、屠宰場……馬眼是雙眼皮,雄馬英俊,母馬健美;羊的眼睛單純極了,是孩子的眼睛。篤誠,是驢給我們的印象,篤誠的眼睛是感動人的,至少是讓人信任的。人們總是罵勢利眼為“狗眼”,可見狗天生一雙勢利眼,如那些小人。但還有一句為狗平了反:“狗不嫌家貧。”比起忠實的狗,勢利的奴才們是遠遠不如的。
真是佩服作者如何把動物的眼睛觀察的如此仔細,經常都能與動物打交道的我竟然沒有發現這麼多奧祕,這便是作家之所以能寫出與眾不同的文字的原因吧,在我姑姑家,有一隻叫“可樂”的比熊狗,我是從它出生一直玩到大的,自從看了這篇文章,我也認真的觀察了一下狗的眼睛,看著它烏黑的像兩個葡萄似的眼睛,它以為我是看著它玩的,於是四目對視了一會兒,它又把視線轉移到了別的地方去了,但當它察覺我是認真的時候,又立即把視線轉移回來,一臉迷惘,我笑了。小狗真是可愛!過了一會兒,我覺得有一些對不起它,因為騙了它的忠誠,作為補償,我給它吃了一點“狗間美味”—火腿腸。它又歡快的搖擺著尾巴圍著我竄上竄下。
其實,我真想不通那些獵人如何下的了狠心將瀕臨滅絕的動物活生生的用槍打死,它們是那樣可愛、善良,也同樣是偉大的造物主精心設計的傑作,只是因為值錢、可以被人獲取利益就應該被殺害嗎?只是因為弱小就應該被殺害嗎?它們和人一樣,都是有生命的動物,而人類卻利用腦子聰明那麼一點點的優勢去征服,去破壞大自然,去征服眾生,也許他們不知,動物也有感情,有眼淚,有吶喊!只希望獵人們能儘早放下獵槍,讓人類與動物和諧相處。
看李漢榮的作品,就如同一次心靈的洗滌,它彷彿讓我看到了世界的真善美。
【篇四:流淌於紙張上的樂章—讀《李漢榮散文集》有感】
李漢榮,一個看似粗獷的男人的名字出現在我眼前。我一向對那種大男人的寫作水平不抱太大希望;便也就翻開了書頁。他的照片被放在扉頁—是一張似笑非笑的臉,粗略一看甚至還帶些猥瑣的神情。“呵,這樣的人能寫出怎樣的好的文章?”我向他表示自己的不屑,而那張照片中他的神情卻又像在向我表達他的不滿。
目錄中一篇名為《國貿大樓48樓的七星將軍》一篇文章吸引了我的視線。其原因大概是因為它的標題較為出眾吧。沒怎麼想,便就去一探文章究竟了。
讀完這一篇文章,我便對自己剛剛下的定論而感到荒謬。這流淌在紙上的文字是多麼的細膩、柔滑!只是因為一隻小瓢蟲而洋洋晒晒潑了三頁墨……竟會為了一隻小瓢蟲而感嘆生活的種種無奈……
七星瓢蟲在我童年時同鼴鼠、貓和老鼠一樣是我童年的夥伴,它們不間斷地出現在各種動畫片裡、各種有趣的圖畫書裡,一直是我童年的一片回憶。七星將軍,一個多麼帥氣、威風、豪爽的稱號,加在七星瓢蟲身上絕不為過,特別是在看完這篇文章後我更加認同了。
在現代的所謂“現代化”皮毛下的只不過是更多的冰冷、無情、機械化;而屬於七星將軍的閒適、自由、明媚只是過去的一個縮影—現代人講究的是快節奏,誰還需要它呢!
但它如將軍一般,不向“現代化”這隻張牙舞爪的怪獸妥協;堅持爬上四十八樓這個令人生畏、令人膽寒的高度展現自我。或許路上它也被其他旅客察覺到,但那些旅客們與現代化合為一體,怎麼會因一隻蟲子的生死而停留自己的步伐?李漢榮大師卻用自己細膩的心織成了一張柔軟的網,將這隻將軍放在網中慢慢體會,感受來自大自然的最後一絲苟延殘喘。
讀至文章末尾,我竟會因這隻小蟲的命運而摒住自己的呼吸;會因這隻小蟲的“自殺”而感到一陣失落與惆悵—七星將軍死在了現代化的鼓掌之間。
這簡直是一個悲劇,莫大的悲劇!簡直像是自己的心愛之物在眼前被毀滅
一翻開書,你會發現根本停不下來。比柯某某代言的口香糖還要來勁!讀完整本書的我,只能告訴你:李漢榮的作品—真。此“真”並非周星馳的經典臺詞:“曾經有一成功的機會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直到失去才後悔莫及,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如此”中的“珍”;也絕非“清蒸大蝦”中的“蒸”,而是本真的“真”。
文章中有動物的“真”。真得純潔、正直、尊嚴。它來自永恆又歸於永恆。每次當我看到《小白》這篇文章時,就不禁回想起已逝去的東西。在如今這個道德缺乏的年代,不免回憶,動物是否比人類更加像人?更加真?
《感念祖先》這是對生命和自然的深情感照。這一切造就和哺育了我們的血肉和靈魂。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沒有情感,世界就只剩孤獨。我們要感恩我們的祖祖輩輩,懷念賦予了我們寶貴生命的祖先前輩。
李漢榮的“真”,不禁讓我想到同是作家的韓寒。韓寒雖然“真”,但是他“真”得和李漢榮不一樣。他明白自己喜歡啥,討厭啥。他敢愛敢恨。童言無忌,使他隨心所欲地活著。而李漢榮則是樸實無華。文體結構自由又隨意,文章處處記錄自己的心跳與心跡,純粹又生動。
像《一碗清水》這種感情緊密的文章,讓我似懂非懂。一碗清水映照著外婆的一生,包括她的尊嚴。她將一生的哀思寄託於這一碗清水。在她眼裡這一碗清水是神聖的,她希望自己能像這碗清水一樣清澈見底,透明澄清。而很多事情正是像李漢榮一樣在失去了外婆之後才能夠明白她生前所經歷、所承受的苦痛。
我記得李漢榮曾經說過:“人是一種樹,他的最高成就,是向宇宙提供思想的O2。”。我呼吸著他提供的O2,內心慢慢變得柔軟、舒展。他教我們保持內心的寧靜,拋開多餘的浮華,徹徹實實體會“真”。
以上這就是我對徐崢……啊不,我對李漢榮先生的散文的大致感覺。望李漢榮先生能繼續創造出本真的文章!
【篇六:老屋—《李漢榮散文》讀後感】
老屋已經很老了。是本文的第一句開篇。本文先從老屋築造的年代講起。那時候封建統治時代仍然還在。緊接著講述了老屋的建築過程,是熱鬧的、神祕的、歡快的。在這座百年老屋的屋簷下,作者靜靜地回憶從前,感受到一種來源於古老的傳統與悠久的時間所賦予的一種責任感與敬畏。關於歲月、生命與血脈流轉。以前的先人們用一代代的青春延續了一個古老的家族。
這種故鄉所給予的一種思念追憶之情讓我聯想到,江南小鎮有方言“式微”一語。意思是說天色已晚。在天黑月明時走在古街小巷,腳邊流水淙淙,聽得一聲“式微咯,回家吃飯咯!”回首之間,看見有人倚門而立喚著遠方歸來的遊子,言語裡的溫馨與幸福讓人有瞬間回家的衝動。雖然明知喚的不是自己,但也有絲絲暖意湧上心頭。
人生長行寂寞,究其淡然卻少。有些人也許終其一生也只為等待一種像老屋給人以歸屬感的歸宿,一聲喚。若在天黑欲轉歸程時,得你一聲喚,喚我回家食飯,那麼我無論是行於露水之中亦或是泥濘之中,都可以找到家一般的安全感,然後抱住你,展顏一笑了。
一些事物存在的力量與美,其實在於它們轉達給我們內心的一種真理與堅定。因此獲得衝破時間空間禁制的力量。不同時代的人,一樣會在門外浮動著的遠山落日之下,感受著一代代血脈與故鄉流轉;一樣會在老屋前輕撫著微微腐朽的實木,感受著當年婚喪嫁娶的幸福;一樣會在有所思憶的時候,感受著遠方親人所滿含的關懷。
老屋已老,但它記載了四萬多個日月星辰變換的故事。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夠來到老屋前,我也必會吟出“式微,式微,胡不歸?”
它的意思是:天色已晚,天色已晚,遠方的人你為何不回來?
【篇七:《李漢榮散文》讀後感】
比之前看過的所有散文集都簡樸的封面。素白色,正中央是繁體的“李漢榮”三個大字,十分醒目。扉頁是李漢榮的簡介。
目錄,分了幾個大章節,我翻閱著,尋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題目來閱讀。在“心說”的章節下,我選擇了《心說》
翻到那一頁,只掃過第一句話,就知自己沒選錯。“人安靜下來,就能聽見自己的心跳。”這篇散文寫的是“心”,尋找心,信仰心,牽掛心,守護心。在安靜的時候我們只剩下心。即使有手,腿,腦子。它們都只是心的附件,無知而無情。在峽谷穿行的恐懼,我們可以聽見那溫熱的,有利跳動的心臟。那為什麼,要尋找心?人的一生都在尋找心。峽谷深處生長著柔軟的野草和柔軟的心。任世界險惡,痛苦,危險,只要有心在,就有尋找它的人。
我無法領悟到作者那麼高深的境界,但我也願意,成為一個尋找心的人。
往後翻動幾頁,指尖便停在了《我們為什麼活著》。通常這種講論道理的文章我沒什麼興趣,匆匆之間瞥見以雪為開頭,反倒有些好奇地讀了下去。作者寫自然界中的雪,樹,草,飛鳥等存在世界上的意義,再談到人生活著的價值。說話很少感動別人也感動自己,是白說了;走路終究要回到家,做夢能走千山萬水,醒來卻還在床上。難道作者認為這些是無所謂的?這我倒不贊同了。人做每一件事並不一定要充滿意義與價值,交談中能增長見識鍛鍊口才,沒一定非要感動誰;走過的風景銘記於心,夢中何嘗不是給自己一個幻境去暢想?再往下讀,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給予的,非但不回報,卻常常加害於它,環境的汙染,樹木的砍伐,這一切結果的背後,是我們自己啊。既然無時無刻不在索取享受,那麼究竟為什麼而活。
用自己的全力去回報吧。樹為荒涼歲月撐起一片綠蔭,蠶用一生情絲結一枚繭,煤奮力燃燒自己,野花點綴一片燦爛。感恩和創造,才是我們人生的主題。
別忘了我們是誰,和那顆有力跳動的熾熱心臟。
【篇八:讀《李漢榮散文集》有感】
一個長相粗獷的北方爺們兒,竟會寫出如此細膩的文字,他留心觀察身邊的每個微小事物,哪怕是路邊的一隻螞蟻,又好像他時刻都在思考,思考著生命的意義,我們為什麼活著……
感恩,一個熟悉的詞彙,一個普通的的話題,小時候,爸爸媽媽就常教育我,要學會感恩,大家對你的好不能忘,以後也要對大家好。關於感恩的文章也看過不少,在作業中,也常寫到關於感恩的題,關於感恩的作文也寫過很多。
在我的心中,感恩就是向對我好的人,幫助過我的人作出回報,要感恩親人,感恩朋友……但讀完李漢榮的這篇《感恩》,讓我對這個詞會了新的認識。
其實生活的每一天都應該是我們感恩的日子,我們應該感恩的,不止是身邊的人,還應該向土地感恩,向河流感恩,向動物感恩。土地帶給了我們豐富的物質,食物,如此溫柔懇切地呵護我們成長,又細心謹慎地守護我們的健康。河流從遠古、從雲霧深處一路走來,它摟抱著山脈、村莊和城市,摟抱著我們每一天的日子,我的生活離不開水,水同時也淨化著我們的心靈,有那麼多的作家詩人歌頌它。動物豐富著地球上的生命,裝點著這個世界,給這世間帶來許多生靈,也為這世間默默奉獻,牛負著重軛耕犁了幾千年的歲月,奶牛把乳汁交給人類,交給嬰兒的奶瓶,羊用它的毛守護著我們的體溫……
沒錯,我們應該向大自然感恩,向身邊的每一個細小的物質感恩,今天我們的生命如此精彩,都是因為它們的存在,有時感恩還能讓你覺得這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當嶄新的一天來臨,下床一隻腳碰到地面時,說一句“謝謝”感謝自己健康並心情愉悅地迎接這一天,當拉開窗簾,一束陽光照進你的房間時,說一聲“謝謝”,感謝這陽光就向一種力量,充滿全身,當走出房間,看見餐桌上的早餐時說一聲“謝謝”,感謝你身邊那些愛你的。
感激你現在所擁有的,當你開始想著生命中值得感恩的一切,你將會感到驚訝,能讓你感恩的事竟然多到數不完,你會發現這麼多美好的事物都是屬於你的,少一點抱怨,多一些感恩,這個世界處處都是美好。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816字搜尋周國平的世界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我熱愛書籍,因為讀書彷彿是與高尚的人在對話,我從中獲益匪淺。我仰慕名人嚴謹的邏輯與細膩的情感,在他們的作品中,我感受到的是他們的精神世界,或喜,或悲。在閱讀時,我感到自己彷彿已經變成了作家的血液,在迅速流動,貫穿每一個角落,而那些文字彷彿變成了細胞,在我的血液中遨遊。我喜歡這種感覺,可以說是迷戀,而令我感觸最深的便是周國平。在他的世界裡,我深深沉迷。
悲觀
周國平的散文極為細膩,富有哲理。但是現實生活中,命運彷彿對他不公。他女兒出生不久,剛開始牙牙學語,便夭折了。為了表達自己的悲痛、自己的遺憾、自己對女兒的愛與祝福,他寫成了一部回憶錄。我們可以想想,當週國平面對病床上只會喊“疼”的女兒自己卻束手無策的時候是怎樣的感覺。“心非木石豈無感”,一般人已經臨近崩潰了,何況是心理如此細膩的他。他內心深處將會泛起多大的波瀾?面對自己的至親至愛,他內心將會承受多大的打擊?不知有沒有資格,我想說:“我懂”。
執著
在他的散文中,我懂了許多的道理與哲理,他有許多作品都勸勉大家人生要有執著的精神。他說悲觀只是一時的,人生總要執著。執著會拯救悲觀,執著在人生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它決定著人能否有機會來實現人生的價值。生命需要執著,是的,任何生命都需要執著。執著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他說悲觀主義是一條錯誤的路,冥思苦想的人生是虛無的,想一輩子也還是那麼一回事,反而失去了生命的樂趣。但是他也說,並不能一味的執著,這樣也會離智慧越來越遠。當時,我還不懂。
超脫
我不理解他的那句話,但是我後來明白了。一個人不能一味的執著,這樣便會產生悲觀,悲觀的心理產生愈多,就愈不能執著。這怎麼辦呢?他說就把自己分成兩個,一個讓他去執著,不顧一切;另一個則現實,讓現實去生活,讓執著去追求,超脫一切,變得忘我。
悲觀,執著,超脫,三種因素始終存在著。那便是我心中的周國平。在他的世界,我深深沉迷。
朱自清散文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035字看不見華麗的裝飾,卻始終透著令人無法抵抗的魅力;只有樸素的筆墨,卻繪出了最美麗、最有色彩的圖畫;雖然文字看似平淡無奇,卻映出了最感人、最耐人尋味的意境……
這就是我讀完朱自清抒情散文後最深切的感受。
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淡淡的,朦朦朧朧的,但就是這平凡的語言裡,卻散發著一股強大的魔力,吸引著你去追逐作者的思想,走進他的內心世界,與他一起悲傷,一起愉快,一起憤慨,一起感受人間的美與醜—朱自清不是在寫情,而真的是在抒情。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抒發自己的情懷,或感嘆自然或感動社會或悲嘆殘酷或聆聽美麗……
前不久,我剛讀完《背影》,在感動文中的父親時,我也看到了我的父親、看到了全世界的父親,朱自清為全世界人繪出了父親真實的“背影”:有點蒼老,但卻充滿了對兒女真摯的愛!可以說,從開始讀一直到讀完,我的眼睛始終是溼潤潤的,淚水沾溼了書本,但這並不使我奇怪。是的,因為我相信,朱自清筆下的父親早已在無形中使一代又一代的人潸然淚下了。
如果說,你想真正體會到朱自清抒情散文的優美,就一定要讀一下《荷塘月色》。作者用一支神奇的筆,蘸上糖漿做的顏料,在畫布上盡情揮灑,靈感如泉水般源源不斷,湧到了畫布上,變成了一幅又一幅甜美的圖片。是的,是甜美的,甜甜的,美美的,視覺、嗅覺一塊兒享受。我想,這應是《荷塘月色》最大的特點。
說到畫畫,朱自清可是一等一的高手,他用文字給自己的作品塗上或濃或淡或暖或冷的色調,以及畫家無法塗染的情的色調。就說《綠》吧,“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鬆鬆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面板;她又不雜些兒法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彷彿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裡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讀著讀著,我的眼前便出現了一幅畫,畫上梅雨亭的綠—由好多好多美麗、活潑的形象組成,柔柔的、亮亮的,鮮潤鮮潤的。這樣的綠是無法與之匹敵的,再高明的畫家也肯定無法畫出它們的神韻來。因為這是作者用心去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後用不尋常的自然情畫出來的。
朱自清的散文,字字句句都在抒情,在字裡行間,都顯出了一種嚴謹而自然的情,也讓人一讀朱老先生的文章就陶醉了。
情貫穿於朱老先生的文章之中,情就像一根繩,把詞句串在一起;情又像一壺水,把文章的汙濁沖洗乾淨;情還像一滴糖漿,放在言語中,使人倍感甜馨……
中華百年經典散文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531字成長路上的三首歌
成長了15年的我愛“讀”歌。這種歌,既空靈透逸,又樸素雋永,冷峻深邃,飽含人底蘊,讓人無法忘懷。《中華百年經典散文》就是這樣的歌。
第一次讀它,我便如獲至寶。它的語言清新明麗,生動活潑,富於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它用優美的語言教會我成長中,我們會學會感恩、學會團結、學會自立……會學會很多很多;我們也會認識:真、假、善、惡、美、醜。成長是有坎坷的,不會有人沒有磕磕絆絆。經歷得越多,成長得越快。其中印象最深的三篇便成為了我成長路上最重要的三首歌。
第一首歌,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曲譜寫幼年往事的優美樂章。
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魯迅已經年過半百,但他卻為人們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魯迅是個性情中人,他在文中為我們生動細膩地描繪了這樣的景象: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肥胖的黃蜂,輕捷的叫天子,油蛉在低唱,蟋蟀們彈琴……這些讓我不由自主地勾起了自己的童年回憶。雖然不曾生活在一年四季都有無窮樂趣的百草園,不曾看見這麼多有趣的動植物,不曾在冬日捕過鳥,也不曾聽過美女蛇的故事,但我卻爬過樹、釣過魚、捉過知了……我想,這些美好的回憶,我是怎樣也不會忘記的。
魯迅是一位“橫眉冷對千夫指,伏首甘為孺子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充滿大無畏精神的鬥士,但他卻能以兒童的目光發現一個普通園子的美好和樂趣。成長是一個美好的過程,我們應像魯迅一樣,走進百草園,走進三味書屋,走進童年……
第二首歌,是一首蕩氣迴腸,刻苦銘心的“離別”。
林非的《離別》寫的是他和妻子在機場送別將出國的兒子,文章處處表現出父母對兒子的關愛,以及上一輩人對下一輩人的美好未來的期盼。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讓我感動:“是啊,總得這樣一代代的活下去,總得讓年長的一代,去咀嚼人世間這苦澀的滋味。”我似乎明白了父母的職責以及他們對子女的愛重如山、血濃於水。在我的成長軌跡上,時時刻刻都有父母的陪伴,我從未與父母離別,也就未體驗過這樣刻苦銘心的情感。但我知道,未來的某一天,我將離開父母的庇護,去闖出屬於自己的天空。
時間的長河可以帶走一切,但帶不走父母的愛。它已深入我們的骨髓,融入我們的血液,這愛留在我們的心中,時刻溫暖著我們的生命歷程。
第三首歌,演唱者——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這是一隻另類的豬,它瀟灑隨意、自由自在地活著,無視人類對其生活的安排,運用智慧、勇氣和力量與命運抗爭,最終並取得勝利。我和王小波一樣,十分喜愛這隻豬,不僅因為它的個性、我行我素,還因為它有著大多數人沒有的敢於反抗、敢於追求真理的勇氣。我認為,要想不被芸芸眾生淹沒,就要有這樣的特立獨行,我將用我自己的勇氣和力量,在我平凡人的生命中,走出不平凡的未來。
人也好,動物也罷,都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但要瀟灑快活地生活,隨心去過生活,就應要有勇氣去掙脫一些不必要的束縛,堅持自己的想法。假如一直是生活在他人或命運的安排下,那最終只能是一個平庸的人,絕對是比不上這隻驚世駭俗的豬。
成長的腳印在沙灘上留下一串串回憶,隨著腳步的一深一淺,漸行漸遠,身後伴隨著響起的,是前進不能停下的號角,天空中留下的,是刺鳥飛向烈日的無怨無悔……我的成長還在永不停息地繼續著,還將會有更多更多這樣的歌走進我的心靈,走進我的生命。在這一刻我無比的幸福。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893字前段時間,我心情十分煩躁,於是我隨手拿了一本書,當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我的心馬上就安靜下來了。因為我讀了一首詩;在被造謠時,我不著急,因為我有自知之明;在被誤解時,我不著急,因為我有自覺知道;在被毀謗是,我不著急,因為我有自愛之方。林清玄散文集,這本書是專門為少年編寫的一本散文集,這本散文是他自稱“對少年的期許,對天下孩子的期許編出這冊散文集,他完成了自己的願望,彷彿他看見自己一路行來身影”。我大致看了一下,這本書一共分四卷,標題是“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和莊嚴的心”。其中,我要著重講的,是“美好的心”。
愛是在沙漠中的一汪泉水,在瀕危時刻給予關懷;愛是一床被子,時時刻刻呵護著我們;愛是一個願望,只要一提出就給予無限滿足。當然,林清玄的爸爸也是如此。故事是這樣的:偶然一次,爸爸發現城市的肉羹非常好吃,他想在以前的農村,要吃上肉羹是非常困難的,但他不辭辛苦為我們帶滿滿一鍋肉羹。但來去的途中車子極其不穩,很容易撒,但他總會帶滿滿一鍋肉羹回來。這時候,我們總會擠在“飯廳”,享用肉羹,發覺一股溫馨的氣息隨著肉羹於香菜的味道塞滿了整個灶間。讀了這個故事,是作者明白了,因為有愛,才會使肉羹變好吃。
哦,我明白了,愛藏在任何地方,只要我們再用一點心,就會變得非凡美好了。所以,作者感悟“生命中的愛和祝福,永遠是熱的。”雖然父母不太會表達,但他們已經從行動上表達出來了,這些愛,可能在我以後的生活中永不消散。是啊,父愛是一座靠山,在背後默默支援;母愛是一條被子時時刻刻保護著我。我又想到了……
在一次新聞上,有一對母子被困在雪山上,為了使兒子獲救,她用冰割斷手腕,在雪地上寫了SOS,為了使兒子獲救。這是多麼偉大的事啊。可能有些小孩至今還不懂愛,但只要用心觀察生活中的一舉一動,就會發現無限的愛。所以,我在這裡,想要獻一首詩給我的媽媽: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琦君散文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685字閒花淡淡香
手中一接到這本《琦君散文》,我就不禁被它的美麗所吸引。這種美來自於它的封面。翻開書頁,我再次被它的美吸引,這種美來自琦君筆下的文字。
輕輕撫過它的封面,只覺這封面有一種素雅的美。輕柔的粉色與淺淡的藍色相互映襯著,幾朵不知名的花正開放,幾隻小鳥在花叢中跳躍鳴叫。樸素而優雅,這是我給他的評價。翻開書,細嚼文字中的韻味。琦君用了最質樸的文字,來描述她幼時純樸的生活,或許這便是為什麼她的文章看起來那麼真誠動人。《琦君散文》的美,不僅美在外表,更美在它質樸的字裡行間。
《琦君散文》擁有著一種動人的美,那就是它暗含在文字之中溫暖的親情。一支久久未上發條的母親金手錶,它柔和的嘀嗒聲,在已失去母親的琦君耳裡,彷彿是母親一聲聲的叮嚀。琦君對母親的思念,藏在了手表的齒輪裡,藏在了文章的字詞裡;一個小小的盒子裡,沉封的卻是琦君與她哥哥兒時互相陪伴的美好記憶。弟弟補好了琦君破損的金盒子,但上天卻又奪去了弟弟的生命,只把琦君痛悼哥哥與幼弟的心,鎖在了這隻金盒子中,鎖在了文章的語句中。一個春節,勾起的不是琦君的愉悅之情,而是一股濃稠的思鄉之情。於是琦君把她對故鄉的懷念封在了記憶中,封在了文章的段落裡。琦君把她的情揉碎了,注入到了文字之中。正因如此,《琦君散文》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勾起他們的回憶。這種感動人的美,是我從未見過的。
《琦君散文》不只是一本書,更是一封美麗的給親人與故鄉的告白信。它裡面記錄著琦君太多美好的回憶,它向我們拼命訴說她對親人、對故鄉的思念,讓人們也順著思念的小船,漂入夢中,漂回家鄉。這本能勾起人思念之情的《琦君散文》,是一本好書,一本美書。
琦君散文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793字粽子裡的那份鄉愁
最開始瞭解琦君,是做一篇名叫“粽子裡的鄉愁”的閱讀理解。那文章不過也只是寫了琦君小時候過年時母親包的灰湯粽和用粽子幫助乞丐的事。既沒有描寫灰湯粽的外觀,也沒有寫灰湯粽的味道,也沒有特別的修辭手法。與其他華麗的文章對比,簡直就平淡無奇。當時我就在想:這種文章也能放入閱讀理解嗎?
恰好老師的推薦書目裡有《琦君散文》,便想買回來一探究竟。結果翻來一看,裡面竟全是一些樸實無華的句子。寫父親:“筆挺的軍裝,胸前的流蘇和肩徽都是金光閃閃的帽頂上立著一枚雪白的纓。”寫桂花:“一陣風吹來,桂花就紛紛落在我頭上、肩上,我就好開心。”這種文章,我也寫得出來啊。
更讓我不解的是,琦君寫什麼都可以在最後抒發對親人的思念。特別是她的母親。寫新年看燈,回憶起小時候,思念母親。寫酒,回憶起母親泡的春酒,又抒發對母親的思念。也許她花那麼多筆墨寫親人是因為她的親人都早早地離她而去吧!她的哥哥在她十歲的時候不幸夭折,弟弟在她二十歲時因病身亡。父母因悲傷加上有病在身相繼去世。琦君因此被同學們戲稱為“客家人”。讀完幾篇文章後,對她本人不是很熟悉,但對琦君的家人,家鄉的風俗習慣和她的阿貓阿狗瞭如指掌。
思鄉和親人一向都是中國文人寫作的一大主題,而琦君更是把對身邊許多人的思念發揮到極致。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她的文章就像一幅國畫,僅用樸素的黑白,就描繪出一個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國畫不像西方的油畫,花裡胡哨,五顏六色的。國畫有的是一種淡雅的美,琦君的作品也一樣。彷彿是用一個小姑娘的口吻在講故事,想到哪說哪。完全不像一個五六十歲的奶奶寫的。我也慢慢能理解為什麼如此恬淡的文章也能放入閱讀理解中了。
琦君的散文已有好多篇入選課本。也許老師們是想讓我們學習琦君那種平淡而典雅的口吻吧!
《風之王》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1209字“風之王”,一個令人敬畏的名字,這個名字吸引著許多讀者眼球,讀者都想知道“《風之王》”這本書的內在的魅力。
《風之王》是一本獲得國際大獎的書,它講了一名不會說話的男童和一匹擁有高貴血統的馬的故事。《風之王》的作者瑪格莉特亨利自幼就很喜歡馬,而她那份對馬的熱愛從那時起便融入她的寫作生涯。
故事的大概是這樣的:某一天的晚上,由於齋月的原因缺少食物的母馬生出了未來的“風之王”—“閃”,它的胸前的“麥穗紋”(象徵一生都會不幸)和後腿上的杏仁大的白點(象徵疾速的記號)為馬童阿格巴和“風之王”—“閃”今後的遭遇埋下伏筆。
幾天後,閃的母親死了,閃也奄奄一息,焦急但又不會說話的他偶然討來了駱駝奶和蜂蜜餵養,從此閃也漸漸健壯了。阿格巴也開始追尋讓風之王—閃,跑得像風一樣疾速的夢想。
可是實現夢想是多麼艱難,阿格巴和閃從此似乎開始了“麥穗紋”的厄運。—他們被選為摩洛哥國王送給法國國王的禮物,經歷四個周來到巴黎,因為馬太瘦弱,國王沒看好,也遭到了法國公爵和福主教的排斥,從那時起彷彿便是一切不幸的開始。閃先是被法國人當拉貨的馬車,這還不算,又被御廚偷偷賣給殘暴野蠻的馬伕。阿格巴為了找閃開始流浪生活,他當過“喚醒人”也當過馬車的下手。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找到了閃,可是現在的閃再也不像從前那健壯了,閃遭受了馬車伕的虐待,不給吃喝,一不聽話或不小心摔倒就被馬伕鞭打、虐待。俗話說“物極必反”“麥穗紋”的厄運終於告一段落了。他們被英國商人何傑若救了,他們便又到了英國,開始了美好的生活。
但好日子不久,閃又闖了禍,閃把何傑若的女婿摔傷了,他們被女婿趕走了,何傑若又將他們送到紅獅客棧,閃做了拉客的馬,但閃不服從,摔了許多客人,與此同時,阿格巴偷偷看望閃卻被當做偷馬賊抓進了監獄,閃的高貴血統家族書也被毀壞了。讀到這裡,我的心都碎了。
阿格巴他們還會遇到好心人嗎?嗯,是的。曾經的英國商人何傑若的管家考太太十分掛念啞巴阿格巴,終於考太太帶著糕點去看阿格巴,路上巧遇公爵夫人和伯爵,他們解救了阿格巴和閃,阿格巴本以為在那裡可施展閃的威力,但命運就是那麼不公,伯爵馬伕總管崔先生否定閃是匹賽馬,閃被淪落了。一次偶然的機會(伯爵要為他的愛馬惡魔選妻),就在那時,閃展現出自己的威風,他將惡魔擊敗,獲得羅珊娜芳心後,伯爵生氣了,他把阿格巴和閃等趕到沼澤不管了。兩年後,羅珊娜為閃生下後代—板子,閃的兒子在賽場施展威風,閃的高貴血統終於有了證實,馬伕喚回閃和阿格巴,從此“麥穗紋”的厄運結束了,閃終於等到了輝煌的那一刻,它被稱為“賽馬之父”,而它的後代更是英國的驕傲。
閃的一生歷經百折,從它出生到它犧牲,我們感覺到閃與阿格巴“愛與責任的力量”,學習阿格巴和閃,遇到挫折不畏不懼,冷靜分析,從容應對,積極尋找證明自己的機會。
“風之王”—閃,我們都為你驕傲!
願風裁塵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1298字十年,足以把大海變成桑田;十年,足以讓一個青澀的少年變成一個沉著的青年。“願風裁取每一粒微塵,願靈魂抵達記憶的盡頭,願一切浩瀚都歸於渺小,願每身孤獨都擁抱共鳴,願衣襟帶花,願歲月風平。”《願風裁塵》就這樣給我看到了這一切,看到了一個最真實的人十年間的心路歷程。
書中的“小四”,就是很多人喜愛的網名為“第四維”的郭敬明吧,你早已在2002年便以一部《幻城》令人熟知,連北大教授王巨集圖都說那是一部天才之作,類似的高度評價也讓人司空見慣。
哦,成名真好。我曾這樣想過。每天都有大筆收入,每天都被人捧著供著,每天挎著名牌包包上下豪華轎車。只要幾場活動,幾個採訪都有可觀的所入。讀了這本書之後,我不再羨慕成名的人,一切的一切都是表象,每天把自己曝光在鎂光燈下,頭髮早已被人精心打理好,臉上帶著粉底濃妝,嘴角揚起規範的弧度微笑,看上去光彩耀眼,當然,只是看上去而已。《願風裁塵》中呈現了真正的你。也許,你心裡很悲傷,你曾紅腫著眼睛問過可不可以改通告,換回的是一句狗血淋頭的話:“耍大牌了不起啊。”我們眼睛看到的螢幕上的一切不一定真實,我們看到的大牌在公眾間開心地說笑,內心卻是越來越孤單。你也曾想過低調的生活,但是曾對你笑意盈盈的人一轉身就把這一切當成了一個笑話“他窮酸得,連車都買不起嗎?”嗯,你說得對,我也一樣明白你對這個世界巨大的失望。
在《投影儀》中,你寫給顧裡的話讓我唏噓:“我以前一直覺得敢愛敢恨的人需要巨大的勇氣,而後來才漸漸明白,其實帶著冷漠面具的人,完全不在乎別人,才需要巨大的勇氣。”你想像顧裡的內心一定足夠強,因為只有足夠強,才能扛住這個殘酷社會朝你砍來的巨斧;只有足夠強,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做真正的自己。
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看郭敬明的書,有不少人喊著“小四不要變!看你年少和朋友們在校門口喝一元錢的西瓜冰的日子多淳樸啊!是啊,小四不要變,郭敬明不要變,現在的生活充滿了物質,你知道自己的改變,或許已習慣了改變,但不變的是自己靈魂中固執地不肯改變的韌性。你曾在高中時期受人羞辱,你曾被人指責抄襲莊羽的小說,但你沒有放棄,沒有倒下。你通過《小時代》三部曲展示了自己對多種文字的駕馭能力。你並沒有改變自己浸入骨髓的韌性,沒有改變對寫作的熱愛。
物質的改變,不代表靈魂的改變;有韌性的人,靈魂不會被物質腐蝕,不會被流言吐沫吞噬。這是《願風裁塵》的靈魂,更是你內心的執念。不是麼?
我也曾想,我不要改變,我要做最真實的自己—我曾在春天踏青時步行,但改變不了車流擁堵,我曾節約一點紙張,但大家還是浪費。別人說我“傻”,但我還是去踐行。但當別人漸漸開始孤立我後,我害怕了,我不想不合群,於是開始迎合別人的喜好,來改變自己,真傻,我自嘆。為何我要贏他人的目光而改變自己?我不要改變,但請相信,我這是像麥兜一樣,這是善良而已,我只想為自己找回一分良知與安寧,我想讓那些嘲笑我的人明白他們錯的有多離譜。
紀伯倫說過:“雖然言語的波浪永遠在我們上面喧譁,而我們的深處卻永遠是沉默的。”是的,做最真實的自己,別讓生活改變了自己的“執念”。
《願風裁塵》,十年蹤跡十年心,且聽風吟心底情。
百家文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641字人貴勤奮
寒假裡,媽媽推薦我讀了《百家文》這本書,“勤奮”二字迴盪在我的腦子裡。
我自以為自己很勤奮,每天在學校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有時也能坐下來靜靜地看看書,和同學們交流學習心得也很有共同語言。可是,我比起《遠行千里為借書劉恕》,《映雪而讀的孫康》後,我不禁有點汗顏,和他們比我就差得太遠了。
在《百家文》中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在會稽山大戰,結果吳軍大敗越軍。一位高高在上的大王一下子就變成了囚徒,可是越王勾踐堅定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忍辱負重,帶著妻子為夫差當奴僕。終於,得到夫差的特赦。回到國中,他每天臥薪嚐膽,告誡自己不忘國恥。正是憑著這種“發憤圖強”的精神,勵精圖治數年,三千越甲吞了吳。
是呀,人若有“圖強”的精神,許許多多的難題都會給你“讓道”!以前老師在我的作文字上寫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怎麼啦?你的字又“喝酒”了,怎麼東倒西歪的!爸爸也時常嘆息:“你啊!別的都好,就是字寫得龍飛鳳舞!叫你橫平豎直,你就是左耳進右耳出!”一直以來,我很苦惱,也想寫端正些,可寫著寫著又“重蹈覆轍”—不知不覺中又潦草起來了。一天,表姐來我家做客,她一見我的作業又嘮叨開了:“你啊,與其長久的煎熬,不如痛下決心把字練端正。”於是,我買來了鋼筆字貼,開始練習起來。可是心血來潮沒幾天,我又似乎感覺到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現在我知道了自己身上缺乏一種持之以恆的“刻苦”精神。“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
《和爸爸一起散步》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1202字晚飯後,爸爸牽著我的手,去小區中庭公園散步。天冷,諾大的公園只有我們兩人。我喜歡這樣的靜謐,彷彿整個世界都是我們的。
和爸爸一起散步是我們早有的默契。每次寫作文之前的夜晚,爸爸都會帶我來小區公園。我們手牽手,一邊散步一邊討論作文。從選取作文題目到確定中心思想,一直到擬訂作文提綱。我會在爸爸的溝通啟發下完成整個構思。對我來說,每次散步都是一次作文培訓。我們沿著公園周邊的小道一圈一圈地走,一點一點地談。每當我們踏上回家的青石路,意味著這篇作文我可以下筆了。
與往常一樣,今天的散步仍然是寫作前的謀劃,我要寫一篇《和爸爸一起散步》的讀後感。
前些天,我看到某份雜誌在推薦一本書,書名叫《和爸爸一起散步》。平時我很喜歡和爸爸一起散步,因此我一下子就被這個書名吸引了。我打算讀讀這本書,然後寫一份讀後感。昨晚,爸爸和我一起在網上讀完了這本書。
這是一本真實感人的外國繪本。書中講述一個男孩從小到大和爸爸一起散步的過程,當中有嬉戲,有歡欣,也有愧疚。一開始,爸爸在男孩走不動的時候揹著他走,後來爸爸老了,男孩又背起了爸爸。“一個懷有愛心的人,是不會感到沉重的!”這是他們的感受,我為他們的父子親情感動。
“可是,男孩漸漸長大之後為什麼會拒絕和他爸爸一起散步?男孩在被女朋友拋棄之後,為什麼又主動要和爸爸一起散步?”一進公園,我首先向爸爸提出我的疑惑。
“你現在還小,當然不懂,等你再大點就有體會了。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叛逆期。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常常會做出一些讓他日後愧疚的事。書中的爸爸,沒有因為孩子的拒絕而埋怨,只是默默地等待。或許將來某一天,你也像書中男孩一樣經歷叛逆期,你也會拒絕和我一起散步的……“
“我不會有叛逆期,我不會拒絕和您一起散步的!”我立即表明心跡。
“其實,叛逆期並不可怕。只要彼此理解,心中有愛,叛逆期的矛盾總能化解的。讀了《和爸爸一起散步》,我們都有了思想準備。到那時,我們一定比他們父子相處得更好一些!”爸爸語氣肯定地說。
過了一會,爸爸又緩緩地說:“孩子長大後,終究會有自己的生活,最終都會離開自己的父母的。爸爸其實早有這樣的心理準備了……”
爸爸的聲音有些哽咽。我把頭往爸爸身上靠了靠說:“您放心!我不會等到被朋友拋棄了才回到您身邊,我會永遠陪伴著您的。”
爸爸停下腳步,轉身把我摟在懷裡,一字一句地說:“寶貝,不用擔心我,放心走你的路。那怕整個世界都拋棄了你,爸爸也是你身邊最後的守護神!”
公園的氣溫越來越低,爸爸說話時都有了白霧。我們的手心卻微微地出汗,我取下了帽子和圍巾。我們走了一圈又一圈,誰都沒說回家。直到我提出到亭子裡坐一坐,爸爸才摸摸我的頭說:“來,趁現在你還不會拒絕,我再背揹你。回家!”說完蹲下身,像書中的爸爸一樣把我背了起來,向家走去。
我把臉貼在爸爸寬厚溫暖的背上,心中暗暗生出兩個願望:一輩子用這樣的散步來完成我的作文,一輩子用這樣的散步來留住我的爸爸。
《和爸爸一起散步》讀後感 篇15
國小三年級作文 ,668字最近我讀了《和爸爸一起散步》這本書。這是一本繪本,裡面的圖案很簡單,顏色淡淡的,故事很有趣,講作者和他爸爸一起散步時發生的事。讀這本書時,我讀得很慢,我一邊誦讀文字,一邊欣賞畫面,遇到不懂的地方,我還問媽媽。在媽媽的提點下,我感受到了書中的爸爸對兒子的父愛,小時候,兒子摔倒了,爸爸幫助他;兒子走不動了,爸爸揹著他,他們一起來到樹林深處,一起來到高高的懸崖上。長大後,爸爸老了,很寂寞,兒子還和爸爸一起去散步,爸爸走不動了,兒子揹著爸爸。媽媽說這是一對讓人感動的父子。
讀著這本書,我想起了我和爸爸一起散步時的情景。爸爸是初中科學老師,有很多知識,我們一起在小區公園裡散步,爸爸會告訴我各種植物的名稱:這是柳樹,春天會抽出嫩芽,它的種子柳絮像雪花,會到處飄揚;這是石榴樹,五六月份會開出火紅的石榴花,秋天會結出果子;這是冬青樹,到了冬天,他也不會落葉,一年四季,它的葉子總是綠的……當我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時,爸爸總是會耐心地不厭其煩地給我解釋。
夏天的夜晚,我和爸爸一起散步時,我們遙望著夜空,爸爸會給我講許多星星的故事。我知道了,夜空中最亮的那一顆是金星;天狼星也和太陽一樣是恆星,會發光發熱;北極星不會移動,永遠掛在北邊。爸爸也給我講月亮為什麼會變化,月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看上去月亮大,星星小?到了夜晚為什麼它們能發出亮光?
啊,和爸爸散步真好,不僅讓我感受到了爸爸對我的愛,也讓我懂得了許多知識,我喜歡和爸爸一起散步。等我長大了,爸爸老了,我也要像書中的作者一樣,繼續和爸爸一起散步,到那時,我要給爸爸講述他所不知道的故事。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466字在這個週六,我看了一本書。名叫《你若盛開,清風自來》看到了一則小故事,使我很有感觸。
從前,有個人買了兩束梔子花,但是本來含苞待放的那朵花不知怎麼的,葉子開始漸漸地泛黃,先是一片,後來兩片、三片的開始往下落。最後,葉子落的差不多了,看著整朵花毫無生機可言。
那個人看著她的花這樣子,便去請教隔壁很會養花的老奶奶。老奶奶看了看他的花說道:“沒什麼大事,可以救活的。用一把剪刀就行了。”“啊?剪刀?”那個人疑惑起來。老奶奶又說道:“對,你要把多餘的花苞剪掉。這花就像水管上的水龍頭一樣-在同一條水管上開的水龍頭越多,水流越小。在花苞將要綻放的時候,就需要大量的水分、養分供給,而花苞又很多,養分和水分就跟不上了。”
那個人半信半疑的試了試,果不其然,剩下沒被剪掉的花苞爭先恐後地開放了。後來,那個老奶奶又來了,看見花開了之後得意地說:“你看,我沒騙你吧。”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是這樣的,為了更多物質上的需求,而搞得身心疲憊。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悟出一個道理來,那就是:該放棄的果斷放棄,有時候放棄是為了自己更好的成長,更快的接近成功。
《湘行散記》讀後感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508字月光如水,照進了我的房屋,照在了桌上那本《湘行散記》上。
如果你細讀這本書。不難發現,書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在寫水手。書中精細的描寫,讓我重新穿越回了20世紀,目睹了水手的生活。
當時,當船向上遊走時,必須有一位水手跳入河中,不管天有多冷,水有多急。稍有不慎,下場只有被大浪衝走,直接就殉職了。他們還只能拿到幾乎沒有的收入,能填飽肚子就已經不錯了!
不過,當時有人同情這些英勇犧牲的水手嗎?沒有,對於官紳富豪來說,他們只是被看做一粒塵埃,在這世上,可有,可無。他們哪裡懂得勞動人民的艱苦?他們,只會享樂。而不是像勞動人民那樣,用雙手去創造快樂、幸福。
在元朝,這樣的現象也很嚴重:當時分為一、二、三、四等人。四等人殺了一等人,非償命不可,而一等人殺了四等人,只用付一頭毛驢的錢即可。好在,現在勞動人民的利益被徹徹底底的改善了。隨著科技的發展,水手們已不必下船冒著生命的危險拉船了。而且,勞動人民已經與其他人平等了,可以幸福地生活。死時,有一聲浩浩蕩蕩的隊伍來為他來送葬,勞動人民從一定的意義上講,終於獲得了在社會的生存權、平等權,面對這點,我非常高興,同時也非常欣慰。
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國家可以真正的做到人人平等。
《湘行散記》讀後感 篇18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9字一顆誠心、一支筆。最乾淨的文字,最純美的湘西。—題記
閱讀《湘行散記》,沈從文那質樸的文字,猶如涓涓細水,潺潺流入我的心田。微波盪漾也泛起層層漣漪。
在這遊記中,我領悟到了湘西之美:這種蘭科植物生根在懸崖縫隙之間,或蔓延到松樹枝丫上,長葉飄拂,花朵垂成一長串,風致楚楚。“人人都知道那地方是武陵漁人發現的,有桃花夾岸,芳草鮮美。遠客來到,鄉下人就殺雞溫酒,表示歡迎。”這更體現出了湘西景之優美,人之淳樸。這樣的湘西,叫我怎能不沉醉其中呢?
當然,在遊記中,我更多的,是領悟到湘西人的純樸心靈。書中,描寫了許多水手,每一個水手,都讓我感到由衷的敬佩。他們,做著最辛苦的工作,卻只能拿到最微薄的工資。水手這樣的工作,是危險係數最高的工作,他們用的是最多的力氣,而且,他們不僅是靠著力氣,他們甚至是拿著性命去拼啊!在船上,死了人,對於船上的人來說早已習以為常了。水手們從當上這個職位起,就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就算是這樣,他們也任勞任怨,因為他們,擔當的是全家的生活。他們,有著最純樸的心靈。
文中,還有一個特殊的職業—妓女,說到妓女,可能許多人都會鄙夷萬分。可是我們卻不知道妓女背後的故事。因為她們的丈夫早已死去,全家重任就壓在她們的身上。出於走投無路,才當上了妓女。在她們飽受白眼時,又有誰知道她們背後的苦衷呢?
飄渺的櫓歌聲中,揚起的是最真實而美麗的生命。湘西人最純粹的人性,深深留在我的心裡。
《湘行散記》讀後感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612字那本書時常令我思潮騰湧。
《湘行散記》一本普通的書,一個個普通的字眼,卻構成了一個不平凡的藝術世界。
讀《湘行散記》,看著那一個為了維持家境,不惜生命地跳入冰涼湍急的溪水中的水手們,看著那一個個吃苦耐勞的妓女的悲慘身世,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讀《湘》你會發現,那裡有清澈毫無渣滓的河水,聽過之後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你的情感會隨著沉一樣流淌,到最後儼然如那一派的清波,毫無渣滓的河水。雖然沈從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窮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容易被“社會上層”漠視的生活哀樂。但他們沒有將自己陷入深深的痛苦。望著水手們在河水划船的背影,望著他們不畏嚴寒在河水上划船的身影,我不禁感慨萬千……
還有那一個個日夜操勞的妓女們,早出晚歸,就為了能養活子孫後代,這時我的心瞬間被感化了,想想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與她們對比起來,不就是一個天一個地嗎?
水手與妓女,他們不僅吃苦耐勞,而且十分善良、淳樸,這正由於他們對工作的熱愛,以及對家人的關心。他們那種善良、正直、吃苦耐勞的美好品質融入到了那條清澈、毫無渣滓的小河裡。
我是一個愛惡作劇的小男孩,總是想捉弄別人。自從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我便懂得了善良的力量有多大。原本喜歡惡作劇的我,從這本書中悟出了“善良”這一字眼,並且從中有所感觸。我不再把別人流下的“傾盆大雨當做笑話,不再以別人的尖叫聲當做笑話,不再以……
《湘行散記》一本多麼富有哲理的書啊!讓我們跟著作者的腳步,去書中感受善良的力量。
《湘行散記》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650字讀了《湘行散記》,心中波濤起伏,就如同湘西的河道。
《湘行散記》,名雖似遊行志記,但並非一般地記事,它向我們展示了湘西的美麗,但卻帶著一絲絲憂傷。
“一個多情的水手與一個多情的婦人”到“歷史是一條河”,你會了解到,水手和拉船的人拿著微薄的收入,卻幹著危險的職業,吊腳樓的婦女因為社會的黑暗,迫於家庭生計而淪為妓女。他們很卑微,處於社會的最底層,然而他們真的令人唾斥,令人看不起嗎?沈雖在文中寫出水手粗野,時常罵著粗話,寫出妓女放蕩,用下體服侍他人。但沈更讓我們知道他們的質樸、勇敢、耐勞、無私,以及他們在面對生活的河流時,沒有逃避,沒有退縮,而是勇敢地承擔起了自己的責任。
沒錯!他們值得我們敬佩。雖然他們可能沒有淵博的學識,只是一個個普普通通,平凡,甚至可以說是卑微的人,但正是這些卑微的人,他們在滾滾而來的可怕無情的生活河流中,沒有消沉,而是保留了一份純真的希望,從而使自己保持純粹的人性,依舊善良,質樸,他們很卑微,沒有選擇生活的權利,只能迫於無奈地去做水手或妓女,但他們選擇了自己,選擇了自己面對生活的態度,才使他們可以一直在汙穢的生活中保持自己的純真。
現在,社會已不黑暗,只要努力,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但仍有許多妓女,她們並非迫於無奈,而是希望可以此偷懶,虛度人生,但她們已完完全全失去了自己的純真,這樣的人才真正令人唾斥。
我向曾經那些卑微的人致敬,因為他們已儘自己的全力,去把握自己的生活,把握自己面對生活的態度,他們擔當起了自己的責任,雖卑微,但保留了自己那份純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