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華美德引領幸福成長相關作文20篇

弘揚中華美德引領幸福成長 篇1

國三作文 ,788字

中華名族歷史悠久,而中華的傳統文化更是經久不衰。中華兒女的中華美德更是從前輩那裡流傳而下的珍貴精神財產。我們的任務即使繼承,也是傳承這越發閃耀的黃金。

中國古代儒家提出並歸納的五個最重要的道德要求“仁、義、禮、智、信”。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而中華名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美德的內容更可謂深不可測,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面。

修身指的是自身的道德修養,自身的道德修養可以塑造自身的美德。正所謂: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一個人有了道德修養就會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得當,是否為他人造成了困擾。因此,只要人人都能具備修身的品質,社會將邊的更加美好更加和諧。生活也會變的更加幸福

齊家是指家庭應具備的美德。家和萬事興,社會是有無數個家庭組成的。一個沒有美德的家庭只會給社會增加負擔。每個家庭都奉獻一點社會就會更和諧一點。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

“治國”,是指處事應具備的美德,就是為人處世之道。包括職業美德、公共美德等: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都是治國的美德。

子路,在孔子的弟子。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卻忘記了疲勞。子路就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真實寫照。

穿著傳統美德的鞋子,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在人生路上。苦難並不可怕,困難也不可怕,可怕的是骯髒,太容易玷汙了純潔的靈魂。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 篇2

國二作文 ,759字

家訓,家教,這是每個人家裡的傳統家風。家訓,就像是給人做人的訓言;家教,就像是給人約束的教育;家風。就像是給人做人的風氣。我認為,家風每一個都對我們的身心有著極大的好處。是我們認知事物的基礎,待人的禮儀。

小時候,我老是抱怨怎麼家裡面規矩這麼多,很煩,常常觸犯了家規就要挨罰,在我的記憶中,這樣的一條家風使我永不遺忘。

這是一個傍晚,媽媽早已做好了飯菜,可奶奶遲遲沒有回來,餓了一天的我看著桌子上豐富的飯菜,嚥了咽口水,也不顧爸爸以前說過的話,超起筷子就吃,正當我吃的帶勁時,一雙大手阻擋了我,我抬頭一看,是爸爸,連忙放下筷子,站了起來,臉紅的像個太陽。“你奶奶還沒回來,吃什麼!”爸爸斥聲說道。我結結巴巴的說:“我餓了”,這時,門口傳來奶奶的聲音,“開門”,我看了眼爸爸,跑去開門。當我開啟門的一瞬間,我看見她皺皺的眉頭上留著晶瑩的汗珠,

一種暖暖的親情湧上心頭,我想,我是不對,不該在奶奶沒回來就吃飯,她這麼辛苦。我拉著奶奶上了飯桌,這是大家都已經團坐了,我低著頭,問著:“奶奶,今天怎麼這麼晚回來?”奶奶擦了擦額頭的汗珠,對我說:“今天啊,奶奶事情沒幹完,被組長檢查發現東西沒放完,所以啊,回來晚了。”我疑問著:“明天可以幹啊?”“不行,今天的事情一定要做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每天都有新的任務,今天不做完不罷休。這是你姥姥教給我的,我把它視作家風啊。”我沉思著:“學習也一樣麼?”這時,我想到爸爸佈置的作業還沒寫完,趕忙下了飯桌,寫了起來,爸爸見了,連忙問:“怎麼不吃飯了。”我回答爸爸:“我想起今天您佈置給我的作業還沒完成,我寫完了就吃。今天的事要今天做完”一家人開心的笑了,我知道,最開心的一定是奶奶!

幾年過去了,這一條簡單卻刻骨銘心的家風使我的學習有了更大的進步,相信,在將來,我一定會受益終身。

弘揚中華美德 篇3

弘揚中華美德作文45 ,427字

我曾經讀過《三字經》,我從《三字經》這本書裡讀到了很多小故事,從這些故事裡學到了很多中華美德。

融四歲,能讓梨。講了鄰居家送來一筐梨,哥哥們都搶大的拿,可孔融等哥哥們拿完了,他才拿了一個最小的,鄰居便問:“你為何不拿大的呢?”“哥哥們比我大,應該吃大的,我年幼,應該吃小的。”孔融這樣回答道。這篇故事告訴了我們要懂得友愛敬讓之禮。

香九齡,能溫席。講了黃香九歲的時候對父親十分孝順,夏日炎炎他用扇子扇父親的涼蓆。冬天寒冷,他用自己的身體溫暖父親的被窩。這則故事告訴了我們要孝敬長輩。

親師友,習禮儀。講了要尊敬老師和朋友,因為我們可以從他們那裡學到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既然古人也擁有這麼多的美德,難道我們不應該向他們學習,把他們美好的品德繼承下去嗎?那我們在家時,就應該為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學校裡,和同學們友好相處,互相幫助,做老師的小助手,必要時為老師出謀劃策,為老師分憂解難。

讓我們一起做懂事的孩子,讓我們一起來弘揚中華美德吧!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872字

家風,體現著家人的價值追求和傳承。“人必有家,家必有訓”所以,在長輩們一次次告誡中,我終於學會“孝敬長輩,助人為樂”八字家訓。

東北的一天晚上,媽媽已經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我放下手中的作業,跑到餐桌旁,搶先拿了筷子,準備向美食發動強勢攻擊,這時媽媽看見了,皺了皺眉頭說:“姥姥、姥爺還沒上桌呢,怎麼可以自己先吃呢?”我恍然大悟,我趕緊放下筷子,到廚房幫媽媽把最後一道菜端上來。等姥姥、姥爺上桌後,媽媽拍拍我說:“對嘛,這才是懂禮貌的孩子嘛。”你瞧,這不就是我家的家規之一,要做文明禮貌的人。

每次我看到剛下班的媽媽拖著疲憊的身子,有氣無力地坐在沙發上時,我便趕緊拿上拖鞋,走到媽媽面前說:“媽媽換下鞋子,讓腳舒服點吧。”媽媽抬頭微笑著說:“琪琪長大了,懂事了。”我又幫媽媽捶捶背說:“我都是跟你學的,每次姥姥回家,你都會這樣做。”為父母遞上一杯熱茶,為勞累的父母倒上一盆洗腳水,往往一件小事就會讓家充滿溫馨。“百善孝為先”行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做兒女的義務。孝敬父母這不僅是我家的家規,也是我們一生的責任。

記得有一天,媽媽讓我下樓買早餐。出門時,看見鄰居老奶奶家垃圾袋都被垃圾裝滿了,心想:“這老奶奶年紀大了,手腳不利索,垃圾袋裡的垃圾那麼多,都沒倒掉,我得幫幫她。媽媽經常告誡我說‘看到別人有困難,我們得主動伸出幫助之手’嗎?”於是,我吃力地提起垃圾袋朝樓道走去,隨手把垃圾倒進垃圾箱裡。有愛心,樂於助人自然也是我家的家規之一嗎,因為有愛心,樂於助人會成為你得到別人的尊敬。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是新時代的學子,要繼承優良的文化傳統,學習歷代家訓中的精華,塑造更好的自己。傳承家風家訓,讓中華家訓智慧不斷髮揚光大,讓浙江好家風代代相傳!

中華美德引我成長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1211字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尊敬自己的老人,還要尊敬社會上所有的老人。古往今來,我們有許許多多敬老愛老的故事:古有木蘭代父從軍、黃香扇枕溫席、王祥臥冰求鯉、孟宗哭竹生筍的佳話;今有陳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潤人胸襟的故事。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實際上就是尊我們自己!那一夜,流星劃過,我匆匆許了個願:世界和平。今晨,沒有流星,卻喚醒了我心底處最深的那份感動……

我幾乎個月都會去養老院看望那些孤獨的老人,每次去的時候我都用我的零花錢買上一些水果帶著去養老院,給那些老爺爺、老奶奶。每次去我都感覺收穫多多,受益匪淺,是我童年最珍貴的記憶。

又一次,我跟著幾位大姐姐去了柏樹養老院,我們拉著老奶奶的手,坐在一起談談心,她們可高興了。老奶奶都說我們和她們年幼的時候,聽她們講到這裡的時候,我的心裡不經顫抖了一下。老人心中無時無刻的都想念著自己的孩子,而她們的子女呢?把自己的父母放在這裡置之不理,這簡直令人心寒。我們一直認真的聆聽著她們講述以前是如何細心的照顧自己的孩子,而當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呢,把自己放下了養老院,就不知去向,聽到這裡我的眼淚頓時忍不住留了下來。

聊完天后,我們拿出事先做好的千紙鶴送給了老人,她們竟然感動的抱住我們。我們把每層樓的老人都看望了一遍,幾乎都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這三四個小時我覺得過得很快,同時也感覺過的非常有意義,因為我既溫暖了老人的心,也溫暖了自己的心。我們看完了在房間休息的老人之後,去了他們娛樂的地方,聽老爺爺們唱著他們喜愛的音樂。老奶奶們又手拉手跳著她們熱愛的廣場舞,整個演藝廳一片喜氣洋洋,感染了我們一起去的所有小夥伴。我們參與了老奶奶們的舞蹈中與她們共同跳舞。在我們要走的時候,這些老人硬是要和我們拍一張照片留作紀念,我們愉快地答應了。當按下相機確認鍵的那一刻,我感你覺到整個世界多麼美好,瞬間感覺空氣中都瀰漫著愛的味道。

不走進老人們,不用心去體會他們,是很難真正體會到敬老愛老的內涵,只有當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感受老人們時,我們才知道敬老時我們能做些什麼,我們該做些什麼。也正是這時我們才真正瞭解到這些老人們的生活心結。他們最缺乏的其實是精神生活上的安慰,我們的到來一定意義上使他們重新感受到家庭生活中的天倫之樂。年輕的心和年老的心在這裡交匯,溫馨如家的感覺把我們之間的距離一下拉近了許多,其實這些老人們的思想並不像我們大多數人以為的那樣僵化保守。他們的生活閱歷是我們年輕人無法比擬的,他們大半輩子辛辛苦苦為了家庭和社會操勞的那份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其實老人們沒有太多的要求,只要有人能陪他們聊聊天、說說話他們就會很高興,而這些事對我們來說只是舉手之勞。多一些關愛,多一些傾聽就會讓那些老人家不再覺得孤獨,就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而我認為應該是“滿目青山夕照明”。我們接近老人更多是因為他們寬厚慈愛而不是出於責任義務。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篇6

國一作文 ,646字

中國有五千年多年的文化個歷史,而我國文化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一頁是傳統美德。這些美德培養了許多傑出的人才,還為五千年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正如孟子所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先從家庭說起,一個家庭要和諧美滿,最重要的是敬老愛幼。自古至今,人們一直在傳承這一精神。相信大家都知道《三字經》上有“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句諺語吧,它講的是一位東漢人黃香,他的母親在他9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黃香十分悲傷,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了父親的身上。冬天的寒夜非常冷,黃香就先鑽到父親的被窩,給父親把被窩用自己的身熱暖,才到自己的床上睡覺。夏天的夜裡很熱,黃香就手持蒲扇給父親扇。黃香九歲便知道孝敬父親,足以證明敬老愛幼的精神從古代就開始了。

古人曰“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的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表現。但在近百年來,人們往往忽視這個不起眼的“傳統美德”,一些優秀的美德被遭到破壞。現在人們有了雄厚的經濟,往往以為得到了全部,但是他們錯了,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你把金錢當成上帝,它便會像魔鬼一樣的慢慢的吞噬你的靈魂。”

傳統的美德是五千年來中國流動的血液,如果我們把這個主要的血液堵塞,那還談得上什麼“中國”!中國傳統美德的博大精神,它會使我們中國人感到自豪,它會使我們中國的力量凝聚起來,如果沒有了它,中國會逐步走向滅亡……傳承和發展中華的文化和美德是每個華夏兒女的義務,更是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的說出:“我是中國人!”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孝道 篇7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985字

一個人由咿咿呀呀的稚童到心懷理想的青年,這個過程叫成長。由後者到身軀佝僂的老人,這個過程叫衰老。但我認為這兩者具有一致性,成長就是衰老,這是亙古不變的定理。

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長大了呢?當走在爸爸身後看到稍稍彎曲的後背時;當坐上家裡的“老爺車”感到鞋子與地面的磨擦時;當聽到洗澡後媽媽幫我梳特不好梳的頭髮叫我蹲下的聲音時……這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我:當我在成長的時候,我最愛的人在變老。這本身就是對生命的消耗,意識到這一點,我相信所有人都會第一時間想:以後該怎麼辦?然後開始想象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很遺憾,許多人都覺得太不現實,然而,有一項,肯定所有人都能做到,那便是孝!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一個人呱呱墜地起,便與一個家庭聯絡在一起也因此有了最濃厚的一份親情。從個人角度而言,孝道是道德的要求,從國家角度而言,孝道不僅僅是道德的要求,更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體現。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輝煌歷史的國家,做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把這屬於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這正是我們代代相傳的傳統使命。

我國自古就有著名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其中有一篇講的是孝子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王祥的親生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而他的繼母並不喜歡他,好幾次去王祥的父親那裡告狀,可王祥很聽繼母的話,繼母讓他做的事,他都會盡力把它做好。一天,後母生病了,想要吃活魚,可外面風呼呼地吹,天空中飄著大雪,河面都結了厚厚的冰,怎麼可能捉得到魚呢?這時,王祥靈機一動,他想:我可以用自己的體溫使這河面的冰熔化。於是,他就脫掉了衣服,趴在寒冷的冰面上,他冷得直打哆嗦,但為了繼母,他一直忍著。突然,他身下的冰面裂開了,兩條鯉魚蹦了出來,他高興極了,提著兩條魚就回家給繼母煮湯喝了。其實讀完這個故事後,我也深有感觸,想著自己也要像王祥一樣,為父母做一些事。但是因為太懶了,所以做的很少。

寫此文時,因為沒有構思,本想胡謅幾句,草草了事。而靜下心後,卻覺得難,太難!是因為父母為我做的太多了,說不盡。也源於這些年對父母極少關心,且前日在書上看到一句話: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心裡感到愧怍,不願寫此文。

回望這幾年,由於自己由於自己的任性,讓父母操碎了心。我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好。爸,媽,今後我一定會積極上進,不惹你們傷心。既然生命短暫,那便毫無遺憾的渡過這一生。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篇8

國三作文 ,853字

從前,有一個勤勞的小夥子撿到了一個大田螺,便養在自家的水缸裡。小夥子下地幹活,早出晚歸,很是辛苦。一日,小夥子筋疲力盡回到家時,卻發現家中飯菜都已做好,屋子也被收拾得一塵不染。原來是那個田螺在他離家後變身為美麗的姑娘,為他操持家務。

田螺姑娘的故事流傳了幾千年,我們都驚歎於古人神奇的想象力,卻忽略了其中知恩圖報,助人為樂的美德教育。生在新時代,我們最需要的便是重拾中華傳統美德。

一天中午,爺爺燒了可樂雞翅,濃濃的醬汁,帶著甜絲絲的香氣。我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塊,狼吞虎嚥,不一會兒,盤子就空了大半。待我意猶未盡地擦嘴時,才發現爺爺只夾了幾片青菜,慢慢咀嚼著。我愧疚地將一塊雞翅夾給了爺爺,爺爺卻微笑著說:“不用給我夾,留給你晚飯時吃吧。”我慚愧地低下了頭。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只是爺爺做到了愛幼,我卻忘記了尊老。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古往今來,漂泊遊子的思鄉之作,也道出了對母親的讚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慈子孝,便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是我們常常厭煩母親的絮絮叨叨,卻聽不懂其中的關愛之情。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聃的名言,依舊指引著我們前進的腳步。從小事做起,堅持不懈,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是我們總想著一蹴而就,不願踏踏實實。

還有很多,誠實守信,謙遜禮讓……它們如一顆顆閃光的珍珠,串聯起中華民族的文明與輝煌,卻又常常被遺棄蒙塵。

今天,我們批判孔融讓梨是“虛偽”“做作”,嘲笑黃香溫席是“傻瓜”“落後”。是的,浮躁的社會讓我們改變得太多。我們變得“聰明”,變得“精明”,“聰明”到冷酷,“精明”到無情。我們渴望著突破,衝破傳統的“枷鎖”,卻忘了被甩在身後的,有多少文明的“寶藏”。

為自己的家人拿一回碗筷吧,向老師真誠地問個好吧,幫同學撿下筆袋,給陌生人一個微笑……當我們拋去浮躁,迴歸寧靜。你會聽見自己的心跳沉穩而有力地敲擊胸膛:咚咚、咚咚……那是中華少年的心臟,那是中華文明亙古不絕的力量。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讓我們攜手同行。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承良好家風 篇9

國二作文 ,1887字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無數的優秀傳統美德。其中很多傳統美德是以“家風”的形式代代相傳,延續至今的。尊老愛幼是一種值得崇尚的良好家風。

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說的是孝順父母,是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佔據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個家庭都應該首先傳承的家風。老話說得好:“老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你若孝敬父母,你的兒女也會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孝順你,代代相傳。

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割肉喂母,賣身葬父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孝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何況人乎?《遊子吟》裡的千古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強調了父母的恩情大如山。我們一輩子也報答不完。

小時候總是在父母懷裡撒嬌,一把屎,一把尿。教我們學說話,扶我們學走路,供我們讀書,教我們做人,含辛茹苦,付出了多少血和汗?我們看著父母為子女奔波,白髮增多卻是無能為力,總是說將來發達了,要讓父母以後過更好的生活。可是自己也得養兒育女,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等以後,等有錢,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待。等到一聲喟嘆,幾行熱淚。

很多人忘記了小時候的承諾。都說孩子是父母心頭一把刀。兒時的調皮,少年的叛逆,青年的奔波,何時才能讓父母省心呢?只有人到中年,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感知父母當年的恩情。

而此時的父母已過花甲之年,身體大不如前,還能陪伴我們多少年呢?因此孝順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父母卻在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嚐,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這種現象,使子女不自覺地養成嬌慣、任性、懶惰、自私的不良習慣。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則廣告:一位剛下班的年輕媽媽,忙完了家務,又端水給老人洗腳,老人對她說:“孩子,歇會兒吧!別累壞了身子。”她笑笑說:“媽,不累。”年輕媽媽的言行舉止被只有歲的兒子看到了,兒子一聲不響地端來一盆水。年幼的兒子吃力地端著那盆水,搖搖晃晃地向媽媽走來。盆裡的水濺了出來,濺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臉的燦爛。執意把水放在母親的腳下,為母親洗起了腳。這是愛的愛的感召與傳遞,這小小的舉動,足已讓父母感到欣慰自豪。孝敬父母這顆種子從此種在孩子幼小的心靈。

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直接影響,孝順的家風需要每一位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良好的家風才能代代相傳。

其實父母親向子女要的真的不多,他們的愛是無私而偉大的。如果不能天天見面,每天只是電話的問候,足以讓他們安睡一晚。週末減少不必要的應酬,有時間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說說話。幫老人刷刷筷子,洗洗碗,傾聽他們的嘮叨。外出旅遊時儘量帶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時,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後如何對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捨得花時間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與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養育之恩大於天。父母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感激父母,善待父母,體現的是人內在的品質。不孝父母,禽獸不如。人有三不交,第一就是,不孝敬父母者,不交。連生你養你的父母都不孝敬,忘恩負義之人,大家都會敬而遠之的。兒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報答養育自己的父母。

現在,家風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其實,家風是個古老話題,對家庭成員而言,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有什麼樣的處事態度。父母愛子女,子女孝敬父母,關愛父母,就是一種最重要的家風。

孝敬父母不只是洗一次腳,喂一次?那麼簡單,要持之以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一種孝敬,有自理能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是一種孝敬,能幫父母做簡單力所能及的事是一種孝敬。總之,孝敬父母要從點滴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作為一名中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家風是我們的使命。弘揚中華美德,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要從小做起,心中有父母,心懷感恩,砥礪前行。繼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吾日三省吾身,約束自己的言行,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尊老愛幼是家庭和睦的紐帶,是搭建和諧家庭的橋樑,是一個家庭健康快樂的源泉。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篇10

國三作文 ,1065字

華夏五千年的文化代代相傳,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泱泱國風。沒有傳統的延續,便沒有如今的燦爛文化之光,而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所以我們華夏兒女要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文化是民族的根,對於文化,漢字是它的根。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精粹,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書法的筆墨古韻流香,它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中國人對書法的審美其實是長在骨子裡,溶在血液中的。字如其人,相由心生,所以書法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對中國人的國民性格、審美情趣產生了恆久而深刻的影響。中華傳統文化之根——書法。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可百善孝為先,“孝道”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尊老敬老之風淳厚而深遠。古人云:“孝道,德之本。”孔子也說:“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這些都是說,孝是一切社會道德的根本、做人的根本。千百年來,孝深深地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流淌不息,永不停歇。“孝德”這股文脈給中華民族注入生命活力。孝深深地紮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裡,根深蒂固,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力量。中華傳統文化之根——孝。

書法乃中華藝術文化之魂,孝乃中華道德文化之根。

我們要守住中華傳統文化的根,留住中華傳統文化的魂。沒有根就不會長出參天大樹,沒有文化的根就不會有社會的文明。它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文明的根,也是世界文化的根。只有當我國觀察人類文化的進展時,就能用人文精神來教化天下。“亂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所以我們在傳承文化與弘揚美德的同時,也應觀乎人文,方以化成天下。

是什麼支撐著我們強大的祖國能在五千年的歲月裡熠熠生輝?我想,應該是中華民族傳承了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文化的根深深地扎進土裡,深深地烙印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裡,因為這是我們的信仰,是我們心底湧動的力量。中華傳統美德為我們的靈魂注入人文精神,使我們的國家向著世界的文化之巔邁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為每個華人注入到心靈。

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裡,也許,我們還在平凡的視窗上舞動青春;也許,我們還在題海戰術裡挑戰困苦;也許,我們還在一堆堆文字材料中敲打歲月……但莫忘初心,觀乎人文,化成天下。我們要秉持傳承中華文化的信念,攜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譜寫歷史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