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蘭亭記相關作文20篇

幽蘭亭記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985字

我們中國有很多有名的亭子,如浙江杭州的湖心亭、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長沙的愛晚亭等。就拿我們黃州來說,最有名的亭子就是遺愛亭了,我們的遺愛湖公園就是以它來命名的。而我今天要寫的亭子,它默默無聞,藏身於遺愛湖公園,甚至連名字也沒有。只是因為一次偶然邂逅,我便對它念念不忘。

週末了,我乞求爸媽:“帶我到遺愛湖去玩吧!”媽媽頓時臉上笑出了一朵花,“你不是說遺愛湖都玩夠了嗎?”我不好意思地說:“我要去找一個亭子。”

“什麼亭子?”爸爸好奇地問。“我也說不清楚,我們一起去找吧!”

我們一路騎車來到了遺愛湖,卻並不著急玩,而是四處張望,尋找著那個亭子。爸媽給我找了好幾個亭子,我都說不是。我眉頭緊鎖,擺出了一副苦瓜臉。亭子也似乎跟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總是找不到。我告訴爸媽,那個亭子在一個小山坡下,遺愛湖邊。爸爸於是把我們帶到一個山坡上,在我們鷹一樣的眼睛的搜尋下,它無所遁形,我們終於發現了一條極其窄小的羊腸小道,順著小道,我們來到了一個亭子裡。“就是它”,我連跑帶滾地尖叫起來。

這個亭子並不太大,卻十分好看:頂端雕刻著一朵大花;旁邊有一隻栩栩如生的龍王;底下還有圍成方形的大凳子。亭子裡一個人也沒有,這個亭子彷彿成了我們的小小世界。我們一家人,躺在大凳子上:聞著公園裡的花香,看著天上的流雲,聽著樹林裡的鳥鳴,好愜意啊!更吸引目光的還有周圍的蘭花,在微風的輕撫下,它們跳起了動人的舞蹈,散發出陣陣清香。

“我們給這個亭子取個名字吧,免得以後找不到它!”爸爸提議道。只見爸爸媽媽都不懷好意地看著我,我若有所思,接著就胸有成竹地說:“就叫它‘幽蘭亭’吧!我給它取名了,就是作記號了。這個地方很偏僻,少有人來,我們的‘幽蘭亭’好孤單哦!我們以後經常來看它,好不好?”爸爸媽媽點點頭。

爸爸於是又隨口吟出了李白的那首《蘭花詩》“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飛霜早淅瀝,綠豔恐休歇。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我似懂非懂地看著老爸,他接著說:“在這幽靜的花園裡,蘭花一定是在為懂得她情懷的知己而開放,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如果此生沒有遇上知己,蘭花怕是寧願孤獨終老,也不遠將自己風華絕代在庸俗的世人面前展現,因為俗世的一粒塵埃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將她驚擾,再也回不去當初的模樣。”

回到家裡,我已然把“幽蘭亭”當做了自己朋友,經常會想起它,期待著下一次的重逢!

遊蘭亭記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483字

上個星期六,媽媽帶著興致勃勃的我來到了擁有一大片茂密竹林的蘭亭,一進入大門口,我就聞到了竹子發出那特有的清香,四周也十分乾淨怡人。

走人竹林深處,看到竹竿旁有許多毛茸茸可愛的小筍破土而出,露出了天真的笑臉哩!

來到鵝池旁,幾隻肥胖的大白鵝可愛極了,有的在池中游泳,有的在梳理自己那潔白的羽毛,有的還引吭大叫。池旁有個三角亭,豎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鵝池”兩字。據說鵝字是王羲之寫的,池字是他父親補上去的,所以這兩個字肥瘦各不相同。

進過“曲水流觴”,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了一個故事:王羲之約了四十多位好朋友來這裡飲酒作詩,最後大家作出了幾十多首詩,王羲之揮毫潑墨,把它們編成了“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突然一條小魚游到我面前,吐了個小泡泡遊走了。

我們接著又來到了墨池,雖然池水非常黑,但還是有許多金魚,這又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故事:“王羲之小時候常常在練書法,每天他都在這個池中洗毛筆,久而久之這個池就成了墨池。”

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了題西林壁,那兒有許多偉大的書法家的作品。每欣賞一幅我都要讚歎這些書法家太厲害了。值得我們向他們學習。到了傍晚我才戀戀不捨的回家。

蘭亭遊記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397字

今年五一勞動節,我去了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故鄉浙江紹興的蘭亭遊玩。

一進入景區,只見有一塊大石頭,石頭上寫著“蘭亭”兩個大字,繼續往前走,林深葉茂,過了一座小橋,我們到了鵝池,鵝池旁邊也有一塊石頭,據說,上面的“鵝池”二字是由王羲之和他的兒子王獻之共同完成。鵝池的水真清啊!一條條美麗的魚兒在水裡玩耍。鵝池的水真靜啊!靜得像一塊美玉。

繼續前進,不一會兒,我們便來到了一座亭子下,亭子裡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字,這便是舉世聞名的《蘭亭序》了。這塊石碑因為年代久遠而顯得滄桑。可是,上面金光閃閃的字卻依舊看上去寫得那麼有力,那麼規整。亭子旁有一片竹林,竹林邊有一塊石頭上寫著個“太”字,上面的“大”字是王獻之寫的,下面的點是王羲之寫的,可謂是畫龍點睛啊!

穿過竹林,來到一個小池塘邊,池塘裡的荷花可多了。有的完全開放了,有的只是花苞,還有的看起來含苞欲放。

蘭亭的景色真美啊!它令我流連忘返。

蘭亭遊記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785字

小隊活動通知的是7點50分,可是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一大早7點鐘,就到了學校門口,一個同學都沒來。我等了40分鐘,才來了第一位小組成員,這時的我早已在烈日的暴晒下汗流浹背了。到了約定的時間7點50分,“德國人”薛睿晗還沒到,直到了8點20分我們的小組成員才到齊。這下,我們的旅程終於可以開始了!

我們分兩輛車從杭州來到了紹興蘭亭,但是“德國人”薛睿晗他們那輛車慢了整整30分鐘。我們一到那兒就買好了票,可是為了等他們,我們錯過了講座的時間。人齊後我們一起進了蘭亭遊覽區,我們先去了一家工藝品店,在那兒我們領到了兩個葉脈書籤,可漂亮了,然後便去了蘭亭博物館。

博物館是由一個導遊阿姨帶我們參觀的。剛開始,我們去看了王羲之和衛夫人學練字的故事。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是《蘭亭序》的故事,聽說王羲之寫了《蘭亭序》以後,先是在唐初的時候傳到了辨才和尚手中,後來又被唐太宗李世民奪走了。當時,唐太宗李世民派了一名叫蕭翼的御史去奪,蕭翼扮成了一位書生,在寺廟裡住下了,通過各種打探,知道了《蘭亭序》放在哪兒,便在一個深夜搶走,送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手中成為皇家收藏。最終《蘭亭序》被放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棺材裡一起隨葬。

聽完了故事,我們去了-1樓,在那兒,我們體驗了印畫和描扇。我先體驗了印畫,其實是用稻草捆沾些墨水,在石板上均勻地上墨,再把宣紙蓋上去,用東西壓幾下,就拓印成功了。之後的專案是描扇,我用毛筆仔細地描摹扇子上的蘭亭二字,可真不容易啊,描摹了好長一段時間,扇子才做成了,我還在扇子上寫下了孫丞睦三個大字,哈哈,真的很有成就感。

這次蘭亭的行程,讓我瞭解了《蘭亭序》的由來和流傳故事。讓我知道了書聖王羲之的生平,讓我懂得了如果像王羲之這樣勤學苦練,將來才能學成一位有用的人才。這次小隊活動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真是非常有意義!

蘭亭遊記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778字

去年元旦,爸爸媽媽曾帶我去蘭亭,很可惜,因為去晚了,蘭亭關門了,月亮下的白牆引起了我的遐思。於是在這天高雲淡的金秋,我們又來到蘭亭。

進入白牆,幽靜的小路兩旁是大片的竹林,與我曾經看到過的生長在山野之中的竹子不同,這裡的竹子不那麼粗壯、高大,但更顯更優雅而有氣質。這就是《蘭亭集序》中說的“茂林修竹”吧。

再往前走,只見一池碧水上悠閒地浮著幾隻白鵝,樹木倒影在水面上,別具情趣。池子旁邊一亭一碑,碑上書“鵝池”二字。仔細一看,這兩個字一個筆畫細一個筆畫粗。媽媽讓我猜為什麼會這樣,我覺得是王羲之寫了“鵝”字後去做其他事情了,然後回來寫了“池”字。媽媽說我猜對了一半,傳說是王羲之寫了“鵝”字之後,聽到接聖旨的呼聲,就跑去接旨了。兒子王獻之看到了父親寫的“鵝”字,就提筆寫了個“池”字,所以這塊碑也被稱為父子碑。

繼續向前,就是流觴亭,亭前有彎彎曲曲的水溝,水在溝裡緩緩流過,這就是有名的曲水吧!《蘭亭集序》中“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因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的畫面形象地浮現在眼前。讓我不禁想到,倘若那盛滿酒的耳杯停在我的面前,我一不會喝酒、二不會寫詩,還真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呢。

逛完右軍祠,看了《蘭亭集序》各種摹拓的版本後,在瓷硯館門口,我們看到一位保安叔叔在地上練習寫《蘭亭集序》,因為寫得漂亮,引來眾人圍觀、拍照。我覺得這是我今天看到的寫得最好看的《蘭亭集序》。爸爸說他這輩子能練到這位保安叔叔的水平就很不錯了,還說他就像《天龍八部》裡那位武功高強的掃地僧。

我喜歡蘭亭,她是那麼的寧靜、雅緻,景點不多但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用心感悟。

在深雲中,在松濤下——讀《空谷幽蘭》有感 篇6

讀後感 ,1116字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看落雁修竹,月升日暮,行到水窮之處,隱於深雲之中,不與人溝通交流,執著於尋找自己的“道”。他們,是當代中國人熟悉又陌生的隱士。

《空谷幽蘭》這本書便是美國作家比爾彼特來到終南山尋找隱士的故事。書中的隱士們,在自己僅有的一方天地裡靜靜地冥想,有時,他們甚至可以幾個月不吃東西,一直靜坐,好似皎然筆下那句詩“醉臥白雲閒入夢,不知何物是吾身”,只是,他們醉的不是酒,而是醉於道,醉於迴歸自我,迴歸自然。

《老子》中有一句話:“大曰遠,遠曰逝,逝曰反。”大概意思就是世間萬物有其執行規則,他們都在迴圈反覆,包括我們的生命。懂得把握,才能知道何處是歸途。

想起陶淵明《連雨獨飲》中:“形骸久已化,心在復何言!”心與形,是兩個存在,“心”是真正的自我,而“形”,是外在的名利。萬物有性,所謂“人性”,就是率真純粹,一顆不刻意、不雕琢、不做作的心,這樣,才永不泯滅。

《莊子天地》中有一個抱甕灌畦的故事。傳說孔子的學生子貢,在遊楚返晉過漢陰時,見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著甕去澆菜,就建議他用機械汲水。老人不願意,並且說:這樣做,為人就會有機心。也許你會覺得故事裡的老人愚蠢又可笑,可是它體現了莊子那種“道法自然”的思想。

可是,正如學者智效民在《民國舊夢》中所描述:“在一個以權謀私甚囂塵上,金錢鋪路不足為奇的社會,人們紛紛放棄普通平凡的生活,而是把出人頭地、高人一等當做自己的夢想,就造成了一個病態的社會。”如今,誰沒有“機心”呢?

當然,並不是要讓每個人都像終南山的隱士們那樣,放棄舒適方便的生活,決意歸隱於深山中,與鳥獸同眠,花草為友,而是要有如陳寅恪先生所說的“自由之學術,獨立之精神”。自由,是人人都渴望的;獨立,是人人必須要做到的。但是,我們要問自己,我們足夠自由,足夠獨立嗎?自由,就不會被誘惑所綁;獨立,就不會被慾望所左右。說到底,人們都有一顆“機心”。而隱士們能夠自由、獨立,正是因為他們能守住心中的一方淨土,他們“守拙”,懂得捨棄,像弗蘭茨卡夫卡說:“我不想要什麼東西,只想從深淵伸出雙手就出自己”。

迴歸自然,迴歸自我,會使人感覺到純淨、美好。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中說:“它教會人們靜聽雨打芭蕉的聲音,欣賞到村舍炊煙裊裊升起,在杜鵑的啼唱中體會到思念遊子之情……”春則覺醒而歡悅,夏則在小憩中聆聽蟬的歡鳴,秋則悲悼落葉,冬則雪中尋詩。

田園、山林並不獨屬於謝靈運、陶淵明、王維、孟浩然,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歸隱的地方,能夠領悟到莊子所言的“法天貴真”。懂得捨棄。懂得迴歸,才能再一次出發,走得更遠。讀比爾的《空谷幽蘭》,你的心靈將會得到一次沐浴,一次昇華。

遊醉翁亭記 篇7

高二作文 ,894字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歐陽修的一篇《醉翁亭記》使得這座本不起眼的山峰聞名天下。

近日,我有幸與同學一起,一覽其風采。

琅琊山不高,但清幽秀美。山中溝壑幽深,林木蔥鬱,全國特有的琅琊榆亭亭如蓋。仲春時節,草長鶯飛,雜花生樹。入了山門,腳踩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涼風習習;不多時,便抵達醉翁亭。

醉翁亭是歐陽修的好友智仙和尚所建,太守常在此宴飲賓客。硃紅色的飛簷在日光下展現出一抹別樣的色彩,同色的兩根柱子上各掛一幅楹聯:“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裡,亭影不孤”。亭前是九折而成的流觴曲水,可想當年觥籌交錯的熱鬧景象。亭後是百姓為紀念歐陽修和王元之二人所修的“二賢堂”,二賢堂內的兩人塑像,神情溫文,眉目可親,體現了百姓對二人詩文教化的深深敬意。

繞過二賢堂,走至另一邊的“寶宋齋”,裡面陳列著一些宋時的文物,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鐫刻著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的石碑了。端莊飄逸的書法配上朗朗上口的文章,“歐文蘇字”,堪稱稀世珍寶。

現在的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單的涼亭。四面環山的亭園內共有九院七亭,在古梅亭和影香亭之間,有一株梅樹,人稱歐梅;相傳此樹為歐陽修親手所植,即便已歷經了百年的風霜雨雪,枝葉依舊繁茂。花期雖過,風度不減。想象著,疏影落雪的夜晚,青衿一襲的太守倚梅而立,錚錚傲骨,亦梅亦己;雖被貶謫,卻依舊將滿腔抱負與熱血傾注在了腳下的這一方土地。一篇《醉翁亭記》流傳後世,太守的與民同樂亦為人所稱道。

醉翁亭後有一高臺,名曰“玄帝宮”。沿著陡峭的石階登上,俯視下方,可見群山籠翠,起伏有致,風捲林濤,飛傳耳際。一掃江南林園的柔綿風格,沉穩大氣,使人猶如置身畫中,心曠神怡。

昔日歐陽修攜好友及滁城百姓一起宴飲山中,其樂無窮。然而,沉浮百年事,風流與誰共?而今回首相望,曾經的王公百姓皆不復存焉,淹沒在了厚重的史書裡。

古木新葩,而人事變遷,何嘗不是?人生百年,把幾多風光琴尊等閒拋卻,是翁千古,問而許英雄豪傑那個醒來。時光荏苒,風流雲散。古人已逝,今人依在。生命既是如此短暫,更應惜取光陰,唯有此番,才能有所作為。不負雲和月,珍重少年時!

讀王羲之《蘭亭集序》有感 篇8

讀後感 ,578字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當我再讀起《蘭亭集序》這熟悉而深邃的詩篇,不禁浮想聯翩。名序一篇,流傳千載。

有的人思緒隨文穿梭千載,看到了名流薈萃,與會諸者;有的人情節隨風凝結萬點,看到了流觴所至,即席賦詩。可是,我卻看到了在曲水流觴的背後,作者那一顆孤寂的心;可是,我卻聽到了在瑰瑋之文背後作者那透人肺腑的訴說。

“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詩人的第二種眼光一針見血,它不同於前人只看到了生命的長度,簡單的一致,他還看到了生命的寬度是不同的。不論以怎樣的方式活著,生命都在不知不覺中逝去,而壽命的長短只能聽憑造化,最終歸於結束。生就是生,活著能享受樂趣,死就是死,死後一切皆無。活著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齊觀。有生之年應當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

生命是一場單向的旅程,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這些就好比是你漫漫人生路上的雜草和磐石。如果你一味的退讓,只是仰天長嘆“一死生,齊彭觴”,那你的一生只能是“狹窄”地走過。痛苦不能只剩下痛苦,那是非常恐怖的,沒有什麼不可能。如果你能去清除它們,就相當於拓寬了你生命的寬度,你將走得更加順暢,這就是奮鬥的奧義。

回到現實,想要學業有成,事業有成,也只有多些認真,多些專注;少些浮躁,少些抱怨,才能成功。

所以,我們還是少一些空談,多做一些實事,畢竟走在一條寬敞的路上比走在一條狹窄的路上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吧!

幽幽蘭香 篇9

國三作文 ,817字

新年的腳步悄悄走近,連空氣中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息。我正沉浸在對美好生活的遐想中,卻不想被媽媽的關門聲打斷。抬頭望去,只見媽媽懷中抱著一盆花,她一邊小心翼翼地將它放下,一邊對我說:“你舅捎了一盆蘭花來,說是過年讓你看個新鮮。”

我曾見過梅花的冷豔,翠竹的挺拔,秋菊的淡雅,卻唯獨未見過這蘭花。我頓時便瞪大了眼睛,打算仔細瞧瞧它的模樣。只見那一株翠綠色的蘭苗挺著腰板站在土壤中央,像是在展露它的風姿。又尖又細的葉子微微卷曲,劃出優美的弧度。可是再一看,卻只覺與青草無異,空蕩蕩的連個花苞也沒有。心中不由得一陣失望,更是覺得它名不副實,怕是開不出什麼好花。

本以為過年是見不得蘭花,聞不得蘭香了,卻不想沒過幾天,那蘭花中間就竄出了一個個花苞,如一個個翡翠珠子懸掛在枝椏上,珠圓玉潤,彷彿其中有一陣陣香氣在伺機破“殼”而出。這下,我的心中升起了些許的期待,希望它能在過年時開出好花供人賞玩。

時間如白駒過隙,眨眼間就到了大年三十。可我本該歡喜的心情,卻被一盆涼水澆的絲毫不剩,我期待中的蘭花最終還是銷聲匿跡,沒了蹤影。心裡頓時一陣不忿,將那蘭花抱起,丟到了後陽臺的角落裡,任它自生自滅。

日出日落,又是十幾天過去了,我彷彿早已忘記了那盆蘭花。直到一天晚上,一陣暗香突然襲來,繞上了我的鼻尖,鑽進了我的心裡。那香氣既清新又濃郁,不似香水一般的矯揉造作,又不像尋常花香那般索然無味。我不由自主地跟著這香,尋找那快樂的源泉。結果讓我心中一震,竟是那盆蘭花。枝頭上青澀的花苞已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朵朵簇生的嫩黃小花,向世界綻放它的優雅風姿。那並不是盛世般的豔麗,卻讓我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一絲愧疚與自責不由得爬上了我的心房。蘭花並沒有為了迎合人的慾望而過早綻放芳華,而是守住了自己的快樂,遵循了自己的意願。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生活是自己過的,快樂是自己創造的,又何需在意別人的眼光。守住本心,便是守住了一生的坦蕩和快樂。

幽幽蘭香,芬芳我心。

臨河亭記 篇10

狀物作文 ,868字

家的附近,不遠處有一條河。河的附近,不遠處曾有一座亭。因為亭子旁邊要修新路而被拆。謹以此文,紀念此亭。

臨河亭,原來只是一座無名小亭。因為這座小亭臨河而建,距離河只一步之遙,故稱其為臨河亭。

遠觀臨河亭,一片翠綠中,有一小白點清晰映入眼簾。

由遠及近,臨河亭的構造逐漸浮現。整個亭子由白色大理石築成,高約四米,寬約三米。經歷了多年的風雨侵蝕之後,大理石原本如白玉般的肌理早已被磨去,鍍上了一層灰濛濛的塵埃。

踏入臨河亭,從後遙遙而望,百草豐茂,淡雅而嬌柔的小野花,如同羞澀的少女,悄然躲在草叢後,猶抱“芳草”半遮面。

向前遠眺,陽光從亭子的側面撒入其間,河在陽光的照耀下,將蘇東坡的“水光瀲灩晴方好”這句詩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小亭則恰到好處地遮擋了強烈的光線,只留幾縷溫暖入亭。又因為臨近河畔,小亭成了觀賞河水流動,體會河流生命的最好地方。

小小的臨河亭,沒有什麼裝飾,能夠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只有一身純白。它淡然佇立於花草與小河中間,一點點地釋放著自我獨特的魅力—那份隔絕繁忙與喧囂的寧靜。“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這句話,最適合臨河亭。

漸漸地,臨河亭的這份特殊的魅力,吸引了許多勞碌、疲憊的人。

一年四季,在臨河亭的庇護下,垂釣的人收穫頗多。這裡,逐漸成為了垂釣者的天堂。而勞碌的上班族、學生族,他們拖著疲憊的身子,進入了臨河亭。可是等到他們再出來的時候,早已不復之前的疲態,步伐輕快,精神飽滿地走上回家的路。

夏日炎炎,大汗淋漓的人們紛紛躲進臨河亭,貪婪地享受著臨河亭中的清涼。微風拂過,將花草的清新,河流的涼爽帶入亭子,一下子便能使人們的暑熱消去七分。

小亭的寧靜,一直持續到挖掘機的轟鳴聲的到來……

臨河亭消失之後,綠草野花生長的地方,建造了柏油馬路。而柏油馬路的旁邊,有建造起了商場。

臨河亭的消失,換來了更便利的交通,換來了更快捷的購物通道。可是我總是在閒暇是懷念起那抹淡然佇立著的純白,那份令人嚮往的寧靜。

失去寧靜,所換來的是世人都樂於得到的發展和利益。可是,那份喧囂中不可多得的寧靜,該用什麼再去換回來呢?

空谷幽蘭自芬芳 篇11

高三作文 ,763字

八月的杭城細雨連綿,是大自然對這一方水土的饋贈,透過空中飛揚的柳葉,杭城山水映入眼簾。

踏著一路翠綠的青苔,我們走進靈隱寺所在的那座大山,山水空明,層巒疊嶂,水珠滋潤著身邊的花草,參天的水杉沐浴在煙雨中,彷彿蒙上了一層白色的輕紗,輕盈而曼妙,耳畔迴盪著深沉的鐘聲,陣陣清風裹挾著雨水滋潤著遊人的肌膚,清爽而溼潤。

偶然間發現路邊的石縫間冒出一抹顯眼的藍色,我走過青石板,臨近石縫旁,彎下身子,原來這是一朵蘭花。細小的花瓣搖搖欲墜,弱不禁風。我用手指輕輕觸控著花瓣,時不時有幾點露水從頭頂的水杉樹上滑落,順著我的指縫,流在蘭花的花瓣上,此時的它猶如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親吻著晶瑩剔透的露水。

雨越下越大,我們不得不撐起傘,往山上的寺廟趕去。鐘聲迴盪在山谷間與蟲鳥的啼鳴混雜在一起,奏出一首秀美禪意的樂章。這恬靜的景象被一陣驚雷打破。霎時間,暴風驟雨,遊人匆忙向路邊的店鋪裡逃竄,唯有滿山草木巋然不動。一陣寒意湧上心頭,那石縫間的蘭花定是被風雨摧殘得再無生氣了吧,頓時感到一絲惋惜。

經文入耳,心終歸平靜,燒了香,我們沿著原路返回。滿牆的夏意,雨水潤溼了,爬滿青苔的牆。我埋著頭,下了山,眼睛時不時往路邊瞥了幾眼,找尋著路邊那一抹藍色。許久過後,她嬌小的身子再次出現,我不禁感嘆,不是春風和睦,是驟雨傾灑,那株蘭花依然能在夾縫中生存,碩大的雨點停駐在花瓣上,花瓣似乎少了兩朵,卻絲毫不影響它的綻放。

我輕合雙眼,傾聽山上傳來的鐘聲,身體浸潤在雨中,任由雨水打溼衣裳。輕輕嗅著空氣中泥土的氣息,卻有一陣蘭香鑽入我的鼻腔。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也許蘭花才是最為睿智的,面對風雨,它搖曳著,但這不是低頭,這是生命的吶喊。蘭花如是,人亦如此,即便烏雲壓至眉梢也要相信烏雲過後就是太陽。

八月杭城柳葉揚,空谷幽蘭自芬芳。

千古一夢話蘭亭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66字

《蘭亭集序》,書法上的鉅製,散文中的名篇!千百年來,多少人心慕手追,瞻臨細品,如清茶餘韻嫋嫋,似美酒醇香濃濃。循文攬勝,我又一次沉醉在字裡行間,品文賞書,慕百侶同遊、恣情山水之情,感禪思妙悟人生哲理之趣。

簡練暢達是序文的一大特點,開篇以極其簡練的字句點明時間、地點、事件,繼而寫景、議論抒情。寫人物“群賢畢至,少長鹹集”;寫景物“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寫活動“列坐其次,一觴一詠,暢敘幽情”;寫天氣“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雖無藻飾斑斕奪目之色,卻有沖淡平和清麗淡雅之幽,可謂“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皆備。羲之惜墨如金,卻字妍句麗,彰顯魏晉清談之風,湧動文人雅士的雄辯之才。

融情於景是序文的又一個特色,羲之觸景生情筆觸之間流灌著鍾愛大自然的深沉情感,滿溢豁達積極的人生情懷。俯仰之間足見羲之胸襟懷抱之開闊,“觀宇宙之大,察品類之盛,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羲之文思如泉,妙筆生花,如同神助,隨著視角的遷移,情思的張馳,行文極有層次條理地展開,快人快語如幽蘭輕吐。深情誦讀蘭亭序文,韻律諧美,如臨泉叮咚,似在耳畔;蘭亭宴集,猶在眼前。

千古一夢,世殊事異,可唯一不變的是那份深沉的情感—“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序文後半部分,情調由歡快暢達轉入深沉感慨,羲之撫今追昔,寥寥數語道盡友人相聚種種情態:“悟言一室之內,放浪形骸之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向之所興,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免不了興盡悲來,一句“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流露出人生苦短的慨嘆。而一句“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又流露出一腔對生命的嚮往和熱情的執著。禪思妙悟,清談闊論,不失飄逸G之事,流觴飲酒作詩助興,成詩數十首匯為一集,公推羲之當場作序一篇。興之所至,羲之情思流轉,舞動鼠須蠶繭留痕,運筆自如,出神入化,序文一氣呵成。觀其書用筆細膩而結構多變,靈動與骨力並現,是謂字字珠璣,章法結構完美,後人評註,有“神氣衝合”之妙。《蘭亭序》在書法藝術上登峰造極,既有道家的“飄逸”,又有儒家的“文質”,形神兼備,其韻天成,開一代書風。二十個“之”字,形態各異,飄逸靈動,氣韻鮮活,為人們津津樂道。唐時,太宗獨愛,將其樹一新高,歷代名家評點載譽,更是推波助瀾讓《蘭亭序》家喻戶曉享譽世界,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為歷代名家鍾愛,世人景仰!習書者多有瞻臨,每得其要無比歡心。

每感斯文,心潮波翻浪湧,餘撰文釋懷:一曲蘭亭千古夢,盡得風流貫古今!

尋亭記 篇13

國小四年級作文 ,516字

這學期我們班來了一名新的語文老師—陸老師。她上課幽默風趣,十分受學生喜愛。上她的課,我的耳朵豎的像小兔子似的。這幾天的語文課上,陸老師給我們講了迴文聯和疊詞聯,提到了在西湖景區的孤山一個不出名的亭子上,刻著四句非常有名的詩句。到底是哪四句詩呢?我要去孤山尋尋看。我心裡暗暗想著。

星期天,我起了個大早,一家人去孤山尋亭子和詩嘍。藍天白雲、秋高氣爽,我們很快來到了西湖邊。見到蘇小小墓的慕才亭後就能見到孤山公園了。孤山公園的小景真多:有西泠印社、淨因亭、放鶴亭……可唯獨沒見著我想要尋的有四句詩文的亭子。我繼續走啊走,一路上見到可愛的小貓、頑皮的小鳥、各色亭子,可心中要尋找的那座亭子卻像是跟我躲貓貓似的,就是不見蹤影。

就這樣尋著尋著,不知不覺中,我來到了中山公園。“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突然,我眼前一亮,“西湖天下亭”!這不就是我們最近剛學的有趣的疊詞聯嘛。還有一陣悠悠的蕭聲傳入耳畔,原來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在吹奏自己精心製作的蕭。

雖然,我尋了一上午仍沒尋到那個亭子,但我心裡一點兒都不遺憾,可能是我早已被這孤山美景給深深陶醉了吧。同時,我還明白了:事情的結果固然重要,但過程有時更重要吧。

雨中蘭亭 篇14

國小四年級作文 ,586字

《蘭亭序》的故事一直吸引著我。在這個煙雨濛濛的日子裡,我終於來到了傾慕已久的蘭亭。

雨一直不停地下著,濃濃的霧氣夾著細細的雨絲,在山上飄著,好像人間仙境。這時,一陣陣若隱若現的桂花香飄了過來,我卻怎麼也找不見桂花藏在哪裡,真是暗香浮動啊!

沿著樹林中的石頭路向前走去,一陣“鵝”“鵝”“鵝”的聲音傳了過來。只見幾隻大白鵝,正在河岸上,有的挺著頭,像一名將軍驕傲地站著,脖子挺得比電線杆還直,有的在水裡遊,就像一條白色小船在水裡飄著,有的在岸上走來走去,像在檢閱士兵似的。小雨點打在水面上,發出了悅耳的聲音,就像在為大白鵝奏響軍歌。

隨著鵝叫聲遠去,一片荷花池又出現在我眼前。碧綠的荷葉上,一顆顆小水珠滾動著,像晶瑩的小珍珠一樣,可愛極了。大片的荷葉中又突然竄出幾朵紅紅的荷花。就像萬叢綠中幾點紅,別有一番風味。漸漸地,雨下得更大了,雨滴打在池水上,泛起一個個漣漪,組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同心圓,真好玩。

這時一陣風吹來,一片荷花瓣兒剛好漂到了一條小溪裡,順著清澈的小溪流而下,慢慢地漂遠了,我望著漸漸遠去的粉色花瓣,不禁想起了東晉的王羲之和謝安等人,也是在這裡飲酒作詩,留下了流觴曲水,詠詩論文的典故。而大書法家王羲之也就是在這裡寫下了大名鼎鼎流傳千古的《蘭亭序》。

在一場秋雨中與蘭亭的相遇,還真是別有味道!我開心地撐著傘,踩著水花悠哉地追著那粉紅荷花瓣與它一起繼續前行……

蘭亭 篇15

國小四年級作文 ,713字

“曲水流觴千古勝,小山從桂一年秋”,這就是大詩人陸游眼中的蘭亭。

蘭亭,是我的家鄉——紹興的著名勝景:“蘭”字因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在此植蘭而得名,“亭”字則因漢代在此設立驛亭所稱。蘭亭是東晉書聖王羲之的住所,王羲之在蘭亭寫下的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因此而聞名天下。

蘭亭地方不大,但是景色雅緻。那兒的鵝池碑、蘭亭碑、御亭碑……處處都在訴說曾經的故事:相傳王羲之很愛鵝,專門為養鵝建了一個池,至今還養著幾隻可愛的白鵝呢!而鵝池碑上的“鵝”字由王羲之所寫,筆法娟秀挺拔;“池”字則由王獻之所寫,筆法豪邁奔放,這塊碑也因此被稱作“父子碑”。鵝池的北岸就是碑亭,碑上的“蘭亭”二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筆。

碑亭的東面則是曲水流觴之處,當年王羲之會友在蘭亭清溪,他和友人沿溪而坐,在清溪上游放下裝了酒的觴,酒觴順水而下,在誰那兒停下,誰就得賦詩一首,作不出則罰酒一杯。王羲之則乘著酒興,揮筆寫下名作“蘭亭集序”。

繼續向前走,就能看到御亭碑。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所臨寫的“蘭亭序”,反面則是乾隆皇帝即興作的一首七律詩《蘭亭即事詩》,祖孫兩代皇帝同書一碑,這也是蘭亭的鎮亭之寶。

御亭碑的背後有十八口水缸,名曰臨池十八缸。傳說當初王獻之問父親字要怎麼才能寫得好,王羲之就指著這十八缸水說:寫完這十八缸水,祕訣就有了。王獻之恍然大悟,從此苦練書法,寫完十八缸水後,終於成為和父親一樣有名的書法家了。

十八缸旁有十八張石案,可以拿毛筆蘸水缸的水在石案上寫字。我握著毛筆,卻不禁陷入了沉思:原來如王羲之、王獻之這樣的書法大家,也不是與生俱來就寫得一手好字的。欲要取之,必先予之,正如高爾基所說:天才處於勤奮!

幽蘭滋潤了我的心田 篇16

國二作文 ,785字

有的美呀,天生含羞,你可以感受到她縷縷浮動的幽香,卻始終不見她飛揚的紅暈,難道不是嗎?

家中呀有一盆幽蘭,母親甚是喜歡她,同喜歡我一樣,天天小心呵護,連我都不可觸之分毫。幽蘭她啊,香味清淺,我不知不覺就染上了她的香氣;她不如若牡丹華貴,不如若蓮花高潔絕世,不如若曇花驚人一現,卻往往使其他的花變得黯然失色,也不知為何愛之。

“傳說”,母親與她有一“曠世奇緣”。母親那晚打傘外出,與花店中的她對上了眼。竟然在第二天中午在店門中與她再遇。店員說,這花已經堅持不了多久了,於是打算丟了。母親一聽,心底一顫,將她帶回了家。本以為不久將別離,卻未料蘭花竟也健康成長了起來。這頑強的生命力,為其心動!

如今,其葉翠綠,其莖、其花溫潤如玉。娉婷生姿,美好如畫,香遠溢清,何以蘭不為美人焉?這清麗的姿態,為其心動!

她雖處於塵世中,卻有與這世界上有著不遠不近的距離。似處而非處於中。說近吧,便覺得塵氣了;說遠吧,又覺得清高了。說獨立於中,才覺得剛剛好而已。自由,君子常以蘭稱之,覺蘭者,淡如水。物如此,人亦如此,因此,何人不讚如蘭者?這高潔的品質,為其心動!

幽蘭平常人家都可以栽養,可似乎永遠那般纖塵不染。可知其香,觀其狀,觸其實,卻獨獨不能品其神。蘭花放置在屋內,有淨化空氣之用。不若夜來香,香氣甚濃,不可久置於室。房內自然少了些自然的氣味,在冰冷的水泥鋼筋的房間裡,可聞幽香,賞簇綠,潤我心,該是多麼……幽蘭,滋潤了我的心田,因奉獻。

洇染的流光,渲溼的裙袂。風乍起,泛起陣陣漣漪,只有你永駐於我心田。

這是一種相見恨晚的情。因此情而動心絃,因動心而潤我的心,使心變得明亮,看清繁忙塵世間的紛擾,使我可品其神(奉獻而又高潔)。

謝謝你,使吾心得滋潤,吾同蘭者共奮進,為社會奉獻一份微薄之力。相信自己!

蘭亭懷羲之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849字

一絲昏暗的燭火輕輕搖曳著。燭光下,一位面目清秀的男子正在揮毫潑墨。他有時大膽書寫,有時小心描繪。他就是我們的書聖——王羲之。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在一個春光明媚的下午,我懷著滿滿的崇敬來到了蘭亭,重溫王羲之的精神。

走進蘭亭,腳下的古老的青石板佈滿了“時光的痕跡”,彷彿在向我們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我看到了墨池,那裡的水已經變得清澈無比了。可王羲之那不放棄,努力學習的品質卻已烙印在我的心裡。我彷彿看到了王羲之蘸墨洗筆,龍飛鳳舞地寫字。他已經寫了一張又一張,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襟,但他渾然不顧。

我想他的一手好字肯定與他的勤奮離不了干係。而我做每件事都只有三分鐘熱度,不像王羲之那樣堅持,總是半途而廢。我如果像他那樣堅持,應該也會有所成就吧!我從今以後要學習這種堅持,做一個有用的人。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竹影也在水的漣漪中若影若現。“唰唰唰”竹子輕輕地舞動著,就像一片海浪花翻騰。

我又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地來到了一條小溪邊。小小溪裡的水緩緩流淌著,要欣賞兩岸的風景。

這兒就是王羲之與他的十幾位好友玩曲水流觴的地方了。

曲水流觴是一種遊戲,規則是一個酒杯順流而行,到誰前面,誰就喝下這杯酒,並吟一首詩或作一首詩。聞名中外的《蘭亭序》就是記錄了這件事。

當時,王羲之即興寫下了《蘭亭序》,只是為了記錄這件事,可見他的功底有多厚。

“嘎嘎”,一陣鵝叫傳進了我的耳朵中,原來,我來到了“鵝池”。“白毛浮綠水,紅掌潑清波。”這群鵝有著橙紅的嘴,雪白的毛,彷彿一群王子、公主“大駕光臨”。它們可是王羲之最喜歡的動物。那高傲的樣子,那目中無人的態度,讓我也喜歡上了它們。

我慢慢走出了蘭亭,天上多了一抹夕陽紅,雲朵也被感染上了彩虹色,一切顯得那麼平靜,而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

遊蘭亭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698字

同學們,你們去過許多名勝古蹟,不知可曾留意那裡的許許多多經典故事而讓人緬懷思緒。

蘭亭,想必大家一定去過,但你是否留意蘭亭裡曾經發生過的許多經典故事。我想,即使沒去過蘭亭的人也會知道,它因古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而聞名天下。在蘭亭裡,講述了許多關於他的經典故事。

蘭亭內,天空那麼明朗,空氣那麼清新。步行石道兩旁茂密的竹林,遮擋著夏日的烈陽,使人格外的涼爽,如同春天一般,春風拂面。

走進深處,遠遠得望見了一個如明鏡般透徹的水池。在水池邊,有一座用茅草覆蓋的草亭。草亭下,立有一塊石碑,刻有“鵝池”兩個大字。說起鵝池,我彷彿看到了王羲之靜靜地坐在池邊,觀賞著水池中央嬉戲的白鵝。白鵝延頸時,是多麼的美麗,低頭戲水時,是多麼的優雅。兩隻橘紅色的腳掌不停地拍打著水面,激起了點點水花。潔白的羽毛浮在碧綠的水面上。這情景正如駱賓王寫的詩一樣“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繞過鵝池,我來到了又一塊石碑前。這塊石碑上題有“墨池”二字。說到墨池,有一個經典的故事。具記載,王羲之小時候寫字並不是很好。直至有一次看到了一個賣燒餅的老奶奶夾燒餅的速度非常快,於是他就向這位老奶奶請教。老奶奶對他說:“只要肯努力,勤於練習,做任何事都會變得熟練了。”王羲之聽了以後,回家就開始勤奮練習書法,沒多久就把幾十缸水都用完了,附近水池的水也被洗黑了。這水池因此得名為——墨池。

在蘭亭內,還有許多像這樣的故事。當我游完蘭亭,令我印象深刻的不僅是那美麗的風景,更是那裡蘊藏的人文故事。

遊蘭亭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743字

在紹興,有一處景點,每天遊人如織。她吸引人的地方,不僅僅是因為景色優美,更因為那裡的兩位名人:王羲之和王獻之。他們既是一對父子,也是兩位著名的書法家。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今天,我來到蘭亭風景區,探訪這個風景勝地。

走進風景區,迎面而來的,便是碧綠的沙沙作響的茂林修竹與習習涼風。枝葉間不時傳來幽靜的鳥鳴與小蟲的呢喃。

信步向前走去,我便看到了王羲之與王獻之合寫的父子碑:鵝池。雖然是兩人寫的,但是卻都透露出了行書特有的蒼勁有力,筆走龍蛇。這使我對二人的敬佩更深了。

十倍的後頭,便是鵝池了。清波盪漾,池中,幾隻大白鵝,頂著紅頭冠,在池中自在地遊著。我彷彿看到,王羲之站在池邊,仔細的凝視著池中的白鵝,想到了行書“之”字的寫法與結構與大白鵝之間異曲同工之妙。不寫字時,他一定也是一邊看著白鵝的姿態,一邊想著與書法的聯絡。

鵝池不遠處,便是墨池。據說,王羲之每天都堅持練字,練字之後在墨池邊洗筆,久而久之,把池子裡的水都洗黑了。現在,黑色的池水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池發青的水,但我站在池邊,迎著涼風,還是感受到了王羲之時隔千年的堅持與毅力。

走著走著,我看到了王獻之練字的十八缸水了。十八缸水與石板邊,有一個大大的“太”字。關於這個“太”字,還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當年,王獻之奮發圖強,久久不出門,一口氣寫完了十八缸水,練得了一手好字。我走過去,拿起一支筆,輕輕地在石板上寫下了一個“太”字。字很快隱去了,但王獻之的精神卻留在了我的心上。

夕陽西下,在沙沙的竹林風聲中,我走出景區,帶走了一條讓我終身受益的道理:只要堅持,哪怕是再難的事,也能成功。

蘭亭遐想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860字

忘不了你那勤學苦練,染黑一池清水;忘不了你那曲水流觴,談笑間揮毫潑墨;忘不了你那一揮而就,就是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是啊,你,就是王羲之,那個後世為萬人所敬仰的王羲之。

那一日,春光正好,楊柳輕拂,彷彿是我這明媚而掩不住激動的心情。因為我來到了蘭亭,來到了這萬千書法愛好者心中的聖地。

初入蘭亭,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一池綠水——是鵝池!池前立著一塊石碑,上書“鵝池”兩個大字,筆法蒼勁有力,古樸稚趣,實在令人心潮澎湃。再看那一池春水,碧綠的楊柳倒映在池面,相映成趣,幾隻白鵝遠遠遊來,潔白的身影讓這碧綠的潭水更增意趣。此時,我彷彿穿過歷史的年輪,又看見王羲之父子共遊鵝池,提筆便寫下這冠絕天下的“鵝池”二字。此時,王羲之腦中又想起那一個個剛勁挺拔的毛筆字,思緒飄得很遠,很遠……怪不得有人說王羲之那或挺拔,或優雅的“之”字是因這大白鵝而模仿得成的。是啊!若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想到自己的愛好,那這個人,一定也會像王羲之那樣,成就一番事業罷!

再向裡走,只見兩三翠竹點綴著一條羊腸小道,竹邊,還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正緩緩流淌,如此古樸典雅的地方!伴著那溪水的“嘩嘩”之聲,我的思緒又開始飄飛。那一日,天氣定也如今日這般明媚,紹興此地的文人墨客紛紛聚集,飲酒遊戲,過著那閒雲野鶴般的生活,好不暢快!酒過三巡,諸人紛紛整集書篇,欲待著書,此時,只見那略有些微醉的王羲之揮毫潑墨,這載入史冊的好字,就在這酒性中寫成了!或許,連王羲之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這一酒後醉書竟會成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吧!

折一條細柳,品一杯清茶,遊一處盛景,思一位名士。

還是那斜斜的夕陽喚回了我的思緒,不知不覺間,已是黃昏了。我揮一揮手,告別這人傑地靈的蘭亭。朋友啊!如果你還沒有去過蘭亭,就一定要去一去!因為那是一場心靈的旅程,在寂寞間行走,在山水間徘徊,是一場靈魂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