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作文議論文相關作文20篇

常回家看看作文議論文 篇1

議論文 ,4444字

【篇一:爸媽,我會在你身邊】

您見證過我的童年吧,那是在和您揮動拳頭時,悄然流逝的瞬間。十幾年的歲月,您陪著我成長。時光荏苒,您已經白髮滿鬢。我想說:爸爸媽媽,我會在您身邊。

面臨著馬上步入社會的年紀,您是否還想緊緊地擁著我,把我捧上天?面對著社會競爭的強大逆襲,您是否為我焦慮為我憂心?面對著即將邁入大家庭遠離小家的我,您是否又要遮住面頰默默流淚?

爸媽,您老了。換個角色,讓我擁著您吧。我會在您身邊,因為我一生最大的志向不是自己成功,而是您的安享。我會在您身邊,因為離別的淚痕讓我疼痛難忍。我會在您身邊,因為我時常自豪地說:爸媽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財富。我要陪著您,擁著您,走過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貴的時光。

我想謀個平凡的工作,離家近點,有份穩定的收入。再次把人生交給您,讓您能每天看著我上班下班,正如我上學下學。在您面前既然脫不去那身稚氣,那就讓我永葆這份童心,繼續撒嬌要求您做好吃的。簡單的生活,因為您的陪伴而溫馨美好;歲月無情,因為我的相隨而長壽安康。爸媽,有生之年讓我們永遠在一起。

我想嫁個孝順的老公,共築愛巢,有他有我更有您。也許有一天,會多出幾口人,又多出幾分熱鬧,便多出幾個人陪伴您,我想等到那一天您一定會更開心吧。我就想這樣生活,這樣陪著您,看到您白髮成霜,皺紋滿臉,掉了牙齒,駝了脊背,卻每天綻放著笑顏,如孩子般燦爛。

也許,太多的父輩已留不住子女們匆匆的腳步。但,我想為您駐足。無法面對著您的期盼與牽掛而義無反顧,無法忍受著心中的酸楚而棄您不顧,也無法在您孤獨與衰老的時期扔下兒女的責任,收拾行囊遠出。我一直相信有親情相伴的人生,便有無窮的力量,我的工作更輕鬆無憂,您的生活更恬美幸福。

人生的旅途中,我可能會錯過太多,但我一定要緊緊牽住您的手永不放開,就如小時候您牽著我,就這樣讓我們一起走過漫漫人生路。感謝您,讓我懂得,有一種愛叫體貼入微;感謝您,讓我懂得,有一種愛叫感恩回報。感謝您,給了我生命,養育我成人。您給我的人生財富值得我享用一生,我將用一生的財富守護您的有生之年。

爸媽,我會一直在您身邊。因為我們心連心,血脈相連,讓尊老愛幼的美德傳承。

【篇二:停下匆忙的腳步,常回家看看】

“夕陽無限好”,卻也掩蓋不了“只是近黃昏”的嘆惋。每每想到黃昏看到夕陽,腦海中都會閃現父母佝僂的腰身斑白的鬢髮。

都說“法不外乎人情”,那“常回家看看”入法,應該是符合人情事理的。以法律的手段強制喚起對老年人的關愛,維護孝心保障老年人的權利,應該能使飽經歲月滄桑卻老境孤苦無依的心靈得到些許慰藉吧。

有人認為常回家看看入法是一種道德倒退,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善的指引。身在校園,見識是短淺的,所以孰是孰非不敢妄下斷言。但我認為法律的出發點總歸是好的,最終結果也該是人心向善的。

歲月的冰刀霜劍無情地在父母身上留下痕跡,他們漸漸蹣跚了腳步,臉上的皺紋也不斷增多,生命苦短。是該多留些時間陪伴這些不僅賜予我們生命還教會我們做人的父母—老師。哪怕只是節假日,七八天,一兩小時。放下繁忙的公務,帶上老婆孩子,陪陪他們,說說話,乾點家務。其實長輩們的要求並不高,“給點陽光就燦爛!”

還記得北大教授周其鳳的故事。帶著記者來到自己的家鄉,當眾給父母跪下,承諾給他們最好的生活。雙膝跪地淚流滿面的畫面可謂經典感人,滿身敬重滿口孝義。但我想請來記者不如用心記著,言語承諾不如見證誠意。這簡單的“一言一跪一哭”就是對老人多年養育的感恩多年孤獨的慰藉嗎?何不放下名利心,付諸實踐,於一點一滴中現關愛和孝心呢。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莫到失去時方知親情可貴。事業成功生意做大如何,成功的花朵開滿一路如何,榮譽等身聲名俱在又如何?停一停腳步吧,常回家看看,不流於形式,用行動做註腳寫下真愛。

馬雲,眾人皆知,阿里巴巴的ceo,是他締造了網際網路電商帝國,又是他,激流而退辭去職位,退出還沒上市的公司,還沒到巔峰的事業。帶著這個問題詢問馬雲的一位好友,他只微笑著說了兩個字—“回家”。

馬雲停下匆匆的腳步,放下名利聲望,迴歸家鄉家庭,不讓人生留憾。

小品演員馮鞏每年春晚演出結束後都要第一時間迅速趕回家。為此,他常要求劇組把節目排在凌晨十二點之前,為的只是陪母親過年。

停下你忙碌而又急促的腳步,回首看看,倚門觀望的巴巴的眼神,用心聆聽常回家看看的召喚。

【篇三:你的腳步我的心作文】

在這個充滿鋼筋混凝土氣息的社會裡,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一切都是那麼匆匆,匆匆上班,匆匆回家,匆匆離去……

可是啊,媽媽已經年邁,跟不上女兒的步伐,你能否等等媽媽,再多陪陪媽媽,哪怕只是一會兒。

女兒啊,媽媽知道你自己在外打拼的不易,你有你的情非得已。可是媽媽還是難捨對你的牽掛,對你的思念,還是想多讓你常回家看看。

也許你討厭媽媽永無休止的嘮叨,不想回家。但親愛的女兒,請你再耐心一點兒,因為在你咿呀學語時,媽媽總是在一旁耐心聆聽;親愛的女兒請你再緩慢一些,不要因媽媽的腳步蹣跚而不願相伴而行,想當初你學走路時,媽媽不曾有過一句的抱怨;親愛的女兒,請你再容忍一下,不要嫌棄媽媽在你每次出門離開時的泣不成聲,因為你小時候找不到媽媽的身影時,也哭的這樣傷心。

親愛的女兒啊,請你不要厭棄媽媽,請你多陪陪媽媽,正如你小時候媽媽的一路追隨不離不棄。

你的背影牽拽著媽媽的眼神,你的足跡連綴著媽媽的心。不要讓前行的步履如此匆匆,媽媽老了,在一起的日子都該按秒算了。不要推脫回家的日期,不要吝嗇待在家裡的時間,讓媽媽多多享受子女繞膝的天倫之樂,讓媽媽多多感受兒孫滿堂的幸福生活。

女兒,你不知道,當媽媽獲悉常回家看看的條例入法時是多麼高興。可一轉念,又不禁心涼,難道晚輩對長輩天經地義的關愛已經冰凍到非要通過刑法約束的地步了嗎?不,不是的,媽媽相信我的女兒不會任媽媽當空巢老人而不理不睬。媽媽相信我的女兒並不是不想回家,並不是忘了那個呵護她長大深深眷戀著她的媽媽。

親愛的女兒,常回家看看吧!媽媽願意和你圍在飯桌前說西道東,媽媽願意傾聽你的委屈,媽媽願意分享你的成功,媽媽還願意像以前一樣做你生命中的三月暖陽。

或許再過一些年,媽媽變得更加邋遢;或許再過一些年,媽媽連話都說不清;或許再過一些年,媽媽會疾病纏身。但媽媽並不害怕,因為在你小的時候,曾用稚嫩地語氣說過:“媽媽,我會照顧你一生。”媽媽相信,我的女兒是天底下最孝順的,媽媽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媽媽。

女兒的腳步時時刻刻牽動著媽媽的心。當你工作累了,有假日了,就停下匆匆的步履,回家歇歇吧。雖然媽媽的本意很需要你依賴你思念你,但媽媽更希望摯愛的女兒不要太辛苦!來吧,到母親身邊,還像小的時候那樣,躺在媽媽的懷裡,讓媽媽給你輕摁頭哼歌謠,緩解疲憊的身體,釋放心底的重壓,重溫母慈女孝的幸福時光。

【篇四:莫讓忙碌阻了回家路】

時間飛逝,容顏易老,不經意間,皺紋已爬上了父母的臉頰。作為子女的我們,常年在外,何曾關注關心問候過父母?

父輩對鄉土的堅守,子女們匆匆的腳步,早已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父母對子女的牽掛和期盼讓我們心中痠痛,我們能都停下匆匆的腳步呢?

中國是一個有著千年孝文化的國家,面對孝道的缺失,國家也做出了相應的對策,推出新24孝,將常回家看看立了法。而面對這些法律條文,在現代社會中有多少子女能做到呢?

工作的繁忙,生存的壓力,偶有假日不是在加班中度過,就是被車票阻了回家的路。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變得如此忙碌?為了工作,為了生活,為了夢想,為了永無止境的追逐……我們總是在不停地趕路,從未放慢腳步來欣賞路邊的風景,更未回頭看看身後父母關切的目光。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對我們的愛,我們如何去回報?因工作繁忙,你已多久沒回過家了?因生存壓力,你已多久沒關心過父母冷暖了?在外打拼,不管多苦,多難,多累,多痛,總要抽出點時間,看看父母。常回家看看,多麼溫暖的話語,對在家的父母來說,卻也只是一種奢望。

莫讓忙碌阻了回家路,莫讓父母期待的眼神成失望,莫讓孝道被淡漠成昨天的記憶。

尊老,愛老,敬老,養老,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論語》中關於孝道曾這樣闡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孝道自古有之,遵守孝道,更是新時期公民的義務和責任。

梁啟超曾言:“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成長,那責任自然壓在你頭上。如何能躲?”

遵守孝道,常回家看看,亦是我們的責任,更是道德的要求。工作再忙碌,生活壓力再大,也要抽點時間常回家回家。讓父母感受孝心簇擁的幸福。

因為有了父母,我們的生命得以孕育;因為有了父母,我們的生命得以誕生;因為有了父母,我們的生命得以延續;因為有了時刻為兒女犧牲的父母,我們的生命得以成長,收穫。

莫讓忙碌阻了回家路。常放慢匆匆的腳步,回頭看看身後的父母,讓孝道得以傳承,讓愛心永久駐足。

【篇五:家,溫暖的港灣】

小時的我,很討厭回家。小夥伴們一起玩,總有無限的樂趣。即使是一方小土堆,也能把它想象成一座堡壘。而回家後,聽得最多的便是母親的嘮叨。偶爾頂撞一兩句,可能會吃一頓“竹筍炒肝尖”,那時,我只能捂著發疼的屁股,默默抽泣。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經歷的事愈發多了。慢慢地,我體會到了那看似平常的舉動中所蘊含的父愛母愛,濃厚而深沉。

母親是一個睿智且聰慧的女子,即使她連小學都沒畢業。每次回家周,她都會和我談心。她常說,家是溫暖的港灣,如果累了,就回來歇歇,但歇過之後,你必須繼續張帆遠航,闖出你的一片天地。家,不是暖床溫室,不會養你一輩子。

我很驚詫母親的話語,因為普通母親智慧安慰兒女,應該不會說“歇過之後繼續闖”之類的話吧。但細想之後,確實有理。人生的風雨還得要自己解決,路還是要自己闖蕩。

母親盡職盡責地為我打造了一個溫暖的港灣。我喜歡花,母親便在庭院裡種滿了花;我喜歡和平鴿,母親便給我買了幾隻小鴿子;我喜歡古典樂器,母親便給我買了一架古箏……經歷了一個月的飄搖,到了回家周,我就飛快地躲進溫暖的港灣中,聞著家中的花香氣,逗弄籠中的小鴿子,偶爾也會勾弄幾下琴絃。這一個月的疲憊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家,是最溫暖的港灣。家中有母親的關懷體貼,有弟弟的歡聲笑語。父親雖遠在雲南,卻阻隔不了那深切的愛,哪怕僅是長途電話裡那寥寥的幾句,哪怕僅是短暫休假時矚望我上學的眼神。我相信,不只是我,每個孩子心裡都會有一扇永遠敞開的家門。柔和的燈光下,是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和桌旁默默守護的一兩個身影,或許年輕漂亮身姿倜儻,或許佝僂腰身白髮蒼蒼……

家,是最溫暖的港灣。就像我在上文所提到的,路要自己闖,但在外面受了傷,不妨回到港灣,用親情平復心中的傷口。常回家看看,用心撿拾那幸福的點滴。

家,溫暖的港灣。大浪依然無情地拍打著礁石。那艘我所駕駛的航船仍堅定地前進。那燈塔上的一豆燈光,雖隱隱綽綽,卻幾十年如一日地為我照亮。我開足馬力向前衝去。前方,那是家的方向。

常回家看看——讀《碧婆婆貝婆婆》有感 篇2

讀後感 ,644字

暑假裡,我讀了巴西作家安娜玛麗亞马查多寫的小說《碧婆婆貝婆婆》,這本小說是由她自己對祖母的寸寸思念凝結而成的。我讀了之後,感慨良多,我從內心裡發出呼喚:關愛空巢老人,常回家看看。

這本小說講述了一個小女孩貝爾與空巢老人碧婆婆、小孫女貝塔之間的故事。通過彼此間的對話,發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貝爾通過貝婆婆知道了許多古老而新奇的東西,通過小妞妞貝塔瞭解了未來的種種高科技。他們通過心靈的對話,建立了一座橫跨兩個不同時空的橋樑。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起了我的七十多歲的太婆婆。她的子孫們都因為生計而外出打工去了,家裡現在只留下她一人。我和雖她相處過五年,但因上學便離開了她。對於她我的記憶卻很模糊,只依稀記得她那慈祥的面容,溫暖的手掌。現在她一人在家是多麼地孤單啊!我不知道她是怎樣地做飯、怎樣洗衣……我想她的內心一定是孤獨的,需要和人說話,需要有人關照,需要……就像碧婆婆一樣。如果沒有小女孩貝爾的出現,她會像大海中的孤帆,風雨中搖曳的老樹。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人們交流的方式也在迅速地改變。由於忙碌,少有回家看望老人的機會,親人們之間也多是電話聯絡,但這永遠代替不了貼身的關照!太婆婆的兒女們也時常打來電話,詢長問短的;逢年過節的也給她買來許多保健品。但這能解老人心中的孤獨之結嗎?恐怕花再多的錢,買再多的保健品也抵不上陪老人聊聊天、吃吃飯。

現在空巢老人的數量在不斷地增加,像碧婆婆和我的太婆婆一樣的老人會越來越多。兒女們,常回家看看吧,老人需要你們!

常回家看看吧 篇3

高二作文 ,802字

數數手指頭,已有好幾個星期沒回家了。校園裡的秋葉已落滿了一圈又一圈,落得空虛,落得心慌。

好不容易熬到了假日,我頭也不回,踏著回家的路匆匆而去。經過一番乘車的顛簸後,我的雙腳終於可以安穩地踏在家前的小路上。這時,夕陽的餘輝暖暖地流淌著,將我消瘦的身影拉往家的方向。

當我的左腳剛踏過熟悉而又親切的門,一陣香噴噴的味道直躥鼻子,弄得我直呷口水。一進去,母親便投來焦慮的目光,“怎麼這麼晚才回來?”我應著,向窗外望了望,外面已經暗淡下來,只亮著鄰家溫和的燈火,宛如一顆顆略帶倦意的星。也許鄰家已享受溫馨的晚餐。

可我很少有這樣好的時機,自從上高中以來,父親就常年在外,家中只有孤零零的母親,獨自支撐起了家的溫馨。如果母親也外出打工了,這個家就不成家了。一切思家的情思也封鎖在塵埃中了。

於是,母親便成了家中的一扇門,永遠地守護著家的感覺。我很想念母親,很想念家,母親與家,是我思念中緊密相聯的青絲。雖然難得有回家的機會,但我還是幸自己能有家的充實感。我想起了其它家的一些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奔波,他們的家便成了空虛的殼,沒有了甜蜜的笑聲,沒有了慈愛的罵聲,也沒有了溫馨的餐具聲。我覺得一些碟碗的磁撞聲是家中和諧、親切的音符,敲碎了死一般的沉寂。每往我聽到母親的洗碗聲時,就有種家的著落感。

有家的感覺真好!歡樂、悲傷、失意、憂愁都是家的味道。可你是否認真地品味過?當你吃著香噴噴的飯菜事,是否想到流浪的孤兒;當你看著精彩的連環畫時,是否想到無錢讀書的窮兒;當你聽著父母循循善的教導時,是否想到無人疼愛的壞孩子……這一切都是家給你的福分。

家是溫暖的巢,家是遠飛遊戲思念的淚。家每一刻都呼喚著你,猶如一位慈愛的母親呼喚孩子一樣。吃晚飯的時候,我看見母親又增添了幾條銀絲,額上也爬了幾條皺紋。可她全然不知,她依然有一雙如家一樣溫暖的眼睛。

常回家看看吧!也許我們的母親正立著,宛如雕像,靜靜地注視著我們歸家的路……

常回家看看 篇4

國一作文 ,649字

“人逢喜歡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傳說節日—中秋節又要到了,孩子們歡樂地玩耍著,大人們則忙碌地張羅著晚上的團圓飯。

這天小剛家特別熱鬧,小剛也特別快樂,因為長期在外的爸爸要回來了。夜幕降臨,小剛歡快地哼著歌,桌上擺滿了而騰騰的美味佳餚,可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小剛爸爸還未回來,電話又撥不通。他們欺騙自己似地想:也許在路上了,不方便接聽罷了。菜涼了又熱,熱了又涼,電話終於響了,卻只有一句簡單而又讓全家的期望變得支離破碎的話:“爸,媽,我今晚有應酬就不回去了,禮物我會託人送去的,你們玩的開心點吧。”

不知道這樣的事不知道有過多少,但我知道,他們想和家人團聚,共賞明月,共享天倫之樂的願望是那麼強烈。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工作在外的人有他們迫不得已的緣由,但是物質上的優裕帶家人帶來的沒有太多的快樂,而是更多的無奈。可能等你事業有成了,父母卻已雙鬢勝雪;孩子個子雖然比自己都要高了,但他卻問站在門外的你:“請問你找誰?”我想,這是以肯定後悔莫及。比起富裕卻疏遠親人的生活,我覺得其實即使清貧,但一家人在一起樂意融融才是快樂的。中秋之夜,他們會放下一切包袱相聚在一起。一塊小小的月餅即使被分得碎碎的,到哪一家人在一起吃,這就是最好吃的。金錢與這份快樂相比之下,總覺得那麼渺小。

陳紅的《常回家看看》正是父母不在身邊的我們的心聲啊!

祝大家在中秋之夜能一家團聚,那些身在外地的大人們,即使不能常回家看看,這個中秋之夜,也是時候回家看看家裡人了啊!

常回家看看 篇5

國二作文 ,847字

站在歷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歷史溝渠:李白床前賞月,倍思故鄉,陸游的鐵馬冰河入夢來,一語訴盡心中的無限愛國之情,陶淵明……而《水滸傳》中的“黑旋風”李逵為母連殺四虎。

事出有因,本來李逵是回家接母親跟著他上梁山享福的,可就是在這途中,幾隻“不識時務”的老虎卻將他的母親給“吃”了!這下它們可就攤上大事兒了!李逵一怒之下竟連殺了四隻老虎!

這雖是因為老虎吃了他母親在先,但也表現出了他的行事魯莽,頭腦簡單。儘管大多數人都會這樣覺得,但我從此事中更多的是看到了他對母親的愛及孝心!首先,在李逵自己享福的同時還能做到“不忘初心”,心裡想著母親,惦記著母親,希望母親也能隨他一起去享享福。這已然就是一種“孝”的體現。其次,當他發現母親被“吃”的那一刻,他一怒之下不顧任何後果殺死了四隻老虎,這雖有些莽撞,但也體現出他對母親的愛之深沉!

不妨仔細想想,回首過往,在當今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大多數的年輕人都為了生活而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這固然沒有錯,但與此同時是否也應該想想那兩位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們拉扯大的父母雙親?要知道,在這世界上,倘若現在只有一塊餅,父母是唯一一個可以全部都給自己的孩子的人,除此之外,別無他人!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幾個月前,日本傳出一條令人為之一振的新聞---“85歲空巢老人死亡1個月,遺體發臭才被發現”。那一個多月,哪怕是兒女打一個電話,或許這件事就不會變成現在這般“慘不忍睹”,更多的,我希望他們能常回家看看!莫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再去後悔!

在與父母的相處中,磕磕碰碰,矛盾是一定存在的,而我作為子女,每次吵架時都會想到這樣一句話“他(她)可是我的父(母)親啊!沒有他(她),哪兒來的我?”有時我也會試著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換位思考往往能讓我理解,明白他們也有自己不得已的地方,吵過,鬧過之後才發現原來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好!

品書中芳香,明人生之哲理。常回家看看,那裡終究是我們生根發芽的地方,學著感謝父母,關心父母,多站在他們的角度想一想!

常回家看看 篇6

國二作文 ,812字

一座大山從中間劈開,一條小路彎彎曲曲地向遠方延伸。路的盡頭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村頭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

曾經熱熱鬧鬧的小山村冷了,空了,小孩子上鎮上住讀了,年輕人去了城裡,留下的都是年邁的守巢老人。農活做了,家務活沒了,晚飯早早吃了,三五個老婆子聚在一起閒談。

愛熱鬧的王婆把大夥召集在自己身邊,喜滋滋地說:“我兒子下個月就要回來了!我可要在家好好準備準備,可不能讓兒子委屈了。”

“唉,真好哇,我兒子幾時才回喲。”陳婆一臉羨慕。

“你兒子也真是的,幾年不見回來,恐怕現在長麼樣兒都不忘了哩。”劉婆搖搖頭,為陳婆不值的樣子。

“他忙嘛。聽說當官兒了,升經理了。”陳婆臉上的光彩閃爍了一下,又黯淡了。

王婆看出陳婆的不開心,忙打圓場:“好了,不說這個了。劉婆,那你女兒麼時回來呀。”

“我女兒啊,她……人是沒回來,不過每月都往家寄東西。……你們看,我這身衣服,我這鞋子,舒坦著呢。”

“都寄些什麼東西?”

“電器呀,保養品呀,衣服鞋子……”

“你好福氣呀。”王婆、陳婆齊聲說。

“麼福氣喲。那些按摩器,哪有我姑娘當年那巧手按得舒服喲,那些牛奶、麥片,哪有我女兒當年熬的小米粥香啊……”劉婆吸了一口煙,嘆了一口氣。

“哎,說的也是啊。如今孩子們都走出了大山,讀書的讀書,打工的打工,就留下我們這群老婆子老頭子守著老宅子。”王婆感慨地說。

“都一樣啊,都一樣。”陳婆說著,撩起衣角擦擦眼,也嘆了口氣。

“想當年我女兒還經常扶著我在這河堤上散散步,聊聊天。可現在參加工作了,每天就只有我一個人了,只有這菸斗作伴了。啊,還好,每月都記著給我打打電話,說說話。”說著王婆又深深地吸了一口煙。

煙已盡,夜幕開始四合。“得回家了,散了吧。”

其實,遠在他鄉的人們啊,抽點時間,回家看看吧,讓惦記著你的親人省省心,別辜負了山那邊一雙雙期盼的眼睛。

孝,其實很簡單—常回家看看,常回家聚聚,讓牽掛你的親人看看你高了沒,是不是瘦了……

常回家看看 篇7

國一作文 ,474字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這首常聽的歌曲,今天卻在我的心裡猛然一動,我彷彿感覺到這首歌新的味道!

在我翻看電視節目的時候,不經意間看到了一個某年春晚時演播過的小品,小品講的是一位老人,在過生日時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們回家陪自己過生日,謊稱自己疾病纏身,經過幾番周折,孩子們終於想起今天是老爸的生日,他們要去買蛋糕,可父親已經準備好了,就等著孩子們陪他過生日了。

看完後,我怎麼也睡不著,看看旁邊沙發上也睡不著的姥爺,我忽然感覺姥爺有些孤獨。就說:“姥爺,下星期是您六十六歲的生日,六六大順,一定要過好,您想讓我送您什麼禮物呀?”姥爺回答:“那就多陪陪我,再給我唱首歌吧。”“還有其它要求嗎?”,“沒有了。”

我被這句話感動了,是的,老人的要求並不高,尤其是情感方面,他們對孩子們的要求不是吃山珍海味,住別墅洋房,他們就是想讓孩子們多陪陪他,和他們多說會兒話,不讓他們感到孤獨。雖然這些事很不起眼,但在老人眼裡那是最大的幸福。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這首歌又在我耳邊響起,讓我們做子孫的共同完成老人的心願,讓他們的晚年幸福起來,不留太多的遺憾!

常回家看看 篇8

高二作文 ,1054字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不知不覺間,腦海迴盪起這首歌。材料中的女兒既然有心送月餅,為何不親自回家、親手送上月餅呢?畢竟,那是你一出生便盡享溫暖呵護的桃源鄉啊!我想,每一位遊於四方、漂在遠處的子女,都應將“常回家看看”作為信條,謹記於心。

年幼稚嫩的你,無時無刻不在享受父母的呵護陪伴,而當你逐漸成長,羽翼漸豐,你的內心就開始渴望遠方。你張開雙翼離巢而去,充滿未知的旅程帶給你何等的新奇趣味!可若你稍稍用心回顧,就會發覺被你拋於身後的父母已經開始蒼老。歲月爬上他們臉龐,他們的背脊日漸佝僂。或許有一日,直到他們永遠離開、陰陽兩隔,你才會驚覺,你欠他們的,並非月餅之類的金錢物質,而是最簡單、最溫情的陪伴!

常回家看看,家的溫暖需要你的參與、需要你的不散場。曾記得一則公益廣告中,一位父親蒼老的容顏上帶著牽強的微笑,接聽了子女因工作忙而無法回家的電話。那一刻,老父親蒼老而傷感的臉、勉強的微笑、孤獨的眼神,扎中了多少人早已堅硬的內心!誰能瞭解老父親那份對子女伴於身旁的渴望呢?那份本該再簡單不過的渴望,卻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奢求,成為揮之不去的心酸。你年幼時,渴求也要求父母的陪伴呵護,待你長大,父母卻老了,輪到他們渴望你的陪伴了,作為父母晚年依靠的你,難道不應該多給予一些陪伴、一些關懷嗎?莫讓父母走到人生的盡頭,你才追悔莫及!

常回家看看吧!如蘇軾所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是啊!明月幾時有,中秋月圓,何不放下你手中的工作,化想念為行動,回家看看父母呢?陪伴乃是孝道最直接的體現,想要真正地盡孝,就趕緊行動起來吧!父母的微笑,全因你的陪伴不缺席!你的陪伴和參與,能讓那一桌為你而準備的飯菜更為鮮美可口—那裡面深藏著來自父母內心何止千萬的繾綣溫情!

在這個講究效率、生活節奏奇快無比的時代,無數的子女為了生活與夢想四處奔波。或許他們心中所繫的,也有一個溫暖的家,但迫於現實,為了生存、為了自身更好的發展,他們的選擇只能是遠方,但即便如此,在中秋這樣的團圓節日,子女們難道不應該把缺失的陪伴補還嗎?生活固然辛勞、前程固然重要,但溫情的家和充裕的物質,兩相比較,難道不是前者更值得我們重視嗎?放下手中的繁雜事務,回家看看吧!這是來自父母的心聲,是藏在他們寬解的微笑下一直未曾吐露的心聲!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全天下人對親人最美好的、也是無可奈何的祝願,若能團聚,又何須千里共嬋娟?聽從彼此內心的呼喚吧!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在還來得及的時候,我們理應陪伴於父母左右,你說是嗎?

常回”家”看看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641字

在這個荷花綻放的季節,對別人來說,這也許是一個平凡得再也不能再平凡的季節,可是這對我們來說,卻是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我們將告別這兒,去一個新的環境,就像公交車,總有到站,總會到達一個目的地。但這兒並非終點,只要下了車,才能走一個新的旅途,到達一個新的目的地。

六年的時光,稍縱即逝,猶如曇花一現。回首,拾起六年小學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們從一個牙牙學語的小娃娃,逐漸變成了一個彬彬有禮,全面發展的少年。母校,記錄的我們的過去,只有離開這兒,才能走向一個嶄新的美好未來。母校有著我們美好的回憶,少先隊入隊時我們的虔誠和喜悅,上課時的積極舉起的小手,辯論時的激烈場景……

此時此刻,我們或許悲傷,或許激動,或許是對初中生活的憧憬與希望。但是,請不要忘記母校,母校是帶給我們走出稚嫩的地方,母校就是我們的家!無論黃昏把樹的影子拉得多長,它總是把根在一起。今後,我們走地再遠,可是心要與母校連在一起!

在此,我想告訴大家:沒有越不過的山,沒有趟不過的河,大家在困難時,要相信自己,只要心中有一盞不滅的信念之燈,就沒有過不去的“荊棘之路”。著名作家阿斯塔利亞斯在書中寫到是:只有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在離開之際,大家不要太傷感,因為此次的分開正是為下次的歡聚做鋪墊,在這裡,祝願大家能努力拼搏,取得人生的成功。

讓我們心懷感恩,感謝母校這個充滿朝氣與歡笑的地方,這裡留著我們的腳印,我們要牢記自己曾經走過的路,常常回來看看我們的母校。燕子飛了,還要回來;我們走了,也要常來看看……

常回家看看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565字

春天到了,可寒冷的冬天還在我們身邊徘徊。看看窗外,陰雲密佈,寒風呼嘯,使我不禁思念起已離開的朋友—馬曉曉,和那份淡淡的友情。

以前,你是班裡個子最高的,體質最棒的,雖然成績不是班裡最出類拔萃的,但是你的默默付出,我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我們都非常喜歡你。

記得你剛轉入淮河小學303班的時候,你是一個文靜的小女孩。下課了,別的同學都在一起開心地聊天、玩耍,而你獨自一個人坐在位子上靜靜地看著同學們玩。其實我知道,你也很想融入這個團體,與同學們分享遊戲的快樂。

在我的印象中,你總是默默無聞地為他人奉獻著。我只要說一下:“馬曉曉,請你幫我把這個東西給XXX。”你就會輕鬆搞定,毫無怨言;還有一次,我在出黑板報,沒有時間做值日,我也是對你說的:“馬曉曉,幫我掃一下地,可以嗎?”還沒等我說完,你就拿起掃把打掃衛生了,一直到16:30才回家,並且掃得真乾淨。雖然我沒有對你說聲:“對不起,害你那麼晚才回家!”但是現在我要對你說聲:“謝謝,因為有你真好!”

今天,我從朋友口中聽說你過得很好,也很快樂,我就放下心來了。原來還想著,如果你在那邊不習慣,我們都歡迎你的歸來。

雖然相隔兩個學校,但是我永遠不會忘記你,忘記那份淡淡的友情,忘記我們離別前說過的話語。

再見了親愛的朋友,就像一首歌唱的,要記得—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