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讓我心生敬意相關作文20篇
布達拉宮,讓我心生敬意 篇1
國三作文 ,763字布達拉宮在我心中一直是神祕、聖潔的代名詞,而當我真正走進它,才瞭解了它,敬意也從胸中油然而生。
今年暑假,我隨同父母踏上了那片聖潔的土地。瞻仰了這座依山而建的紅、黃、白三色混搭的雄偉建築。
一千三百多年前,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贊干布,為迎娶從大唐遠道而來的文成公主入藏而建。文成公主為了維護中原與西藏的友好關係,為了保衛國家、百姓的平安與和樂,毅然選擇背井離鄉,遠赴荒蠻之地。布達拉宮是為了迎接文成公主入藏而修建的。
順著石階攀到半山腰,在婆娑的樹影中,布達拉宮顯得越發高大與巍峨。它的外側是聖潔似雪的白宮,那煥然一新的白彷彿比天上的白雲還要聖潔純淨,白宮簇擁最中央的那抹硃紅,莊嚴凝重,在碧空如洗的藍色蒼穹下,紅白交相輝映顯得那樣的燦爛奪目,令我的心神幾欲恍惚,沉醉在它無與倫比的壯觀與輝煌中。
沿著迂迴曲折的石路繼續向內走去,眼前出現了一尊女子全身塑像。細看說明牌,才意識到這就是聞名遐邇,令人無比崇敬的文成公主了。我仔細端詳著她美麗的面龐,神色是那樣寧靜,笑容是那樣安詳,我在奇怪,離開家鄉,離開優越的生活環境遠嫁他鄉,不應該痛哭流涕,以淚洗面嗎?
我的思緒忽然回到了那個遙遠的年代,我彷彿看到一個妙齡少女在盛大的儀式中與家人揮淚告別,毅然決然地登上遠行的馬車,從繁華的長安城一路勞頓,跨越戈壁大漠、高山峽谷,來到荒僻、遙遠的西藏。
當她將釋迦牟尼十二歲的等身像供入小昭寺,當她看到漢藏人民的和平與安樂,當她看到兩地貿易的聯通與發展……她由衷地笑了,毫不後悔地笑了,滿含自豪於欣慰地笑了。
走下山路,回望這巍峨、雄偉的布達拉宮,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這座屹立於山巔的建築群,與山勢渾然一體,宛若天成,氣勢恢巨集,讓人心生敬畏與虔誠。白牆邊上的紅衣女子,以嬌柔之軀守護著這一方平安。
文成公主讓我心生敬意!布達拉宮讓我心生敬意。
布達拉宮讓我心生敬意 篇2
國三作文 ,676字“鐺”木板磕在石板上鏘然有聲,清脆、卻又不失虔誠。隨著這股敬意,我們來到了布達拉宮。
遠遠地,路上便看到一座白牆,下車時發現是藏族人民去朝聖。通向山頂的路是許多未打磨的大理石砌成,千瘡百孔,卻異常乾淨。
藏民們都被一面較重略長的木板捆往手腕,著一身白衣、白褲,和麻布白鞋。他們行進得極慢,一步、一跪、一磕頭,走大半天才不過百米,但他們那被長年直射晒得黝黑的臉龐上卻無一絲不耐煩,乾裂的嘴脣在每次磕頭時都不停地念著藏語的佛經。
伴著朝聖者的腳步,聆聽著那彷彿傳敲開心門的一聲叩響,我們己到布達拉宮的腳下。
朝天半仰,黃白色的漆牆毫不遲緩地反射從萬里晴空中下來的日光。毫無保留地普照它四周這一片土地和它的人民。
屋簷與牆沿的凸起連線一根根極細的棉線,線上繫著無數小彩旗。泛黃的、嶄新的、玄白的、完整的、殘砍不堪的、日晒雨淋的,無一不寫滿了細如蚊腿的藏傳佛經,不禁對藏民的虔誠肅然起敬。
我踱步繞布達拉宮一週,手指輕抵粉刷過不知多少次的黃牆,它依然光滑。明黃的軀體,溶入暖黃的陽光,浴於金黃其中,只覺溫暖,給人以振奮。彷彿先論遇到何事,只需感受一下那溫暖的陽光,聆聽佛的訴說,彷彿天地之悠悠,世事變遷紛擾,人生瑣碎勞神,皆不足憂傷,不足牽掛起世俗與名利之心……
追溯布達拉宮的出身,是否在很久以前,人民需要一種信仰,來堅定他們在高藏上艱苦的活著。去慰藉,濡養他們的精神。
佛的博愛,以他的替身——布達拉宮的巨集偉身軀,和普照眾生的溫暖懷抱感化了我,使我彷彿有一種敬意,油然心生。
故宮讓我心生敬意 篇3
國一作文 ,641字春去秋來,多少個日夜,伴隨著多少次世界的變遷,你仍舊矗立在這片滿洲大地上。也始終未變你那故宮獨有的氣質,那種讓我心生敬意的氣質……
你的高大與雄偉讓我敬佩。你渾身散發著古老的氣息,像一位博學多識的長者一般。遠遠望去,那金色的大門好似火紅色太陽,朝氣蓬勃,訴說著中華兒女的豐功偉績與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光輝歷史。而那一排排整齊矗立著的石柱好似經過嚴格訓練的士兵,頑強地保衛著這神聖的故宮,也捍衛著這廣闊大地的尊嚴。近看,屋簷上盤旋著一條又一條龍紋,它們深邃的眼睛裡是滿滿的智慧,那是我們的驕傲啊!還有那一塊塊堅固的青磚,那是我們勤勞,有著執著夢想的祖先用汗水一塊又一塊黏和的啊!它帶著逼人的質樸,它是愛國的情結。
你豐富的文化底蘊也讓我肅然起敬,多少位真命天子曾在這裡譜寫一個朝代的輝煌。他們在你身上奮筆疾書;他們在你心頭出謀劃策;他們在你腦海裡清廉執政。也曾又多少位文人騷客在這兒留下傳誦千古的篇章。
你是一葉小舟,承載著文明與智慧,在歷史的長河中緩緩流淌,慢慢前行,把時代的印證悄悄收集,讓後世的兒女們心生敬意……
在今天,這個輝煌的新時代,多少高鼻樑,藍眼睛的人對你讚不絕口,你卻默默微笑,仍奮力地前行。這是我們應當向你學習的,也是一種文明的本質。每當我想起你的時候,你都如一位老者,語重心長地告訴我人生的道理。
故宮,我想在你的身軀裡挖掘歷史的奧祕,我也想像你一樣,偉大堅強,讓人心生敬意……
長城,讓我心生敬意 篇4
國二作文 ,880字一直到現在我還依稀記得人生中第一次登八達嶺長城時內心的激情澎湃,當我來到長城腳下,佇立遠眺,那真正的長城比我想象中的還要雄偉壯觀,像一條金黃的巨龍伏臥在群山之巔,一種由衷的敬意油然而生。
拾級而上,爬上烽火臺,我佇立在寬闊的城垣上,極目遠望。在廣闊的天宇下,那古老滄桑的磚牆隨著群山萬壑綿延伸展,跌宕起伏。那高大的堡壘,有的像奮起的勇士,傲視長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對蒼穹;有的像英勇的將軍,指點江山。我凝望著灰色的城牆,踏著腳下的方磚,不由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這沉重的青石熔鑄了多少人艱難開山鑿石的苦難和犧牲,那重達千斤的石條是靠著無數的肩膀和無數的手艱難地抬上這高俊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成這雄渾壯觀的萬里長城啊,我撫摸著城牆,向古代人民的勞動智慧和辛勤的付出表達我深深的敬意。
攀爬一段極為陡峭的城牆,我終於到達了最高的烽火臺,放眼望去,崇山峻嶺,綠樹環抱,這長城宛如條長龍在山中蜿蜒。正直秋天,寒風呼嘯,凜冽的風吹得樹木搖晃,枯草因為太膽怯,而緊緊貼著地面,不敢站起,只有長城巋然不動,宛如古代戰場上保家衛國英勇善戰的將軍。我閉上眼睛,耳邊呼嘯的風聲似乎幻化成古代戰場上的廝殺聲,戰鬥的號角聲。我不由得想起秦始皇命令大將蒙恬率士卒修築長城後,北方匈奴貴族集團仍覬覦中原財富,率兵南下侵擾,頓時烽火臺上硝煙瀰漫,蒙恬將軍的劍指向天際,身披鎧甲,頭頂盾牌,無數英勇的戰士奮勇殺敵,那一顆顆盔甲下面是永遠不曾低下的頭顱,兩片兵海交匯,將士揮舞戰戟,刀光劍影,血霧漫天飛舞,哀號遍地流淌。匈奴大敗潰逃,長城是他們永遠無法逾越的城牆。我睜開眼睛,任由寒風呼嘯,心中默默表達對每一位在長城上為了保家衛國流血犧牲的將士的無限敬意。
長城是歷史的見證者,它見證了秦始皇統一六國,抵禦外族入侵,見證了祖國由分裂走向統一;見證了漢武大帝劉徹抗擊匈奴,收取河西,威服西域的英勇與無畏。
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蹟,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
我會帶著無限的敬意再來攀登。
西安兵馬俑,讓我心生敬意 篇5
國三作文 ,847字跨越漫長的歷史,悠久的遠古文化,著名的名勝古蹟數不勝數。有幸在遊學時一覽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它如同長埋於地下的璀璨珍寶,讓我不由得生出敬意之心來。
整座墓呈”品”字形排布,走進光線略暗的一號坑,映入眼簾的是何等一番盛景:8000多個,排列工整的陶俑躍然於前。他們形貌各異,有怒目圓睜者英武果斷,有眉清目秀者忠誠敢言,有莊嚴肅穆者一身正氣,彷彿將活人點塑了形,永久的保留下來,他們為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守衛皇城,身先士卒的決心。每個陶俑都身披盔甲,足登戰靴,昂首立身,稱為直立俑,幾千兵將組成的巨形方陣,不禁讓我想象秦始皇當年征討六國,天下一統之時,定然是立於百萬軍林中,一聲令下,行軍的氣勢可引起萬里塵沙漫天,大地撼動,又將是怎樣一番震撼人心的壯觀之景!回望今天,秦時之昌盛繁耀彷彿一首動人心魄的曠世之曲令人歎為觀止。
再往裡走就是二號坑了。這一坑跟一號坑大有不同。工匠們按照塑形,定形,雕刻,由下到上按件組裝,最後以紅,黃,藍,綠等釉彩上色。直立俑立於陣中,後有弩兵排陣:立射俑呈拉弓立射之態,跪射俑如跪射滿月之姿,將軍俑身著戰袍,衣飾上的花紋被精心雕刻,清晰可見,明暗交錯,似雲上騰龍般呈現出莊重威嚴的架勢,讓我敬佩古人的巧奪天工。
立於秦始皇的畫像前,我端詳著他不可一世的風采和眉宇間的果敢睿智,彷彿陷入了他統治下的先秦盛世。前朝的輝煌榮辱,在這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裡發出了耀目的光芒。我好像看見了秦國富麗堂皇的宮殿,博大精深的文字和歷史印記,還有行軍打仗威風凜凜的軍隊……我彷彿感受到了工匠們日夜趕工,精雕細琢的小心仔細,他們把畢生的精力,化作這一刷一刀,譜寫著生命的詩篇和秦時工匠技藝的妙不可言。耗時多少人力物力修砌的地下宮城,浩然大軍,過去隱於黃土之中,眾生腳下,如今得以重現天日,向我們展現的,是漫漫歷史長卷中令人讚歎的一筆,是中華民族千百年文化的傳承,如何能不叫我心神為之激盪,敬意油生呢?
秦始皇陵兵馬俑啊,你融入了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歷史的興衰,我由衷地敬佩你的壯觀,你的傳世千古。
長城,讓我心生敬意 篇6
國三作文 ,717字時隔十年,當我再一次站在你的腳下,仰望你那蜿蜒、恢弘的威武之軀,對這守護了祖國千年歷史的威武之地,又多了一份敬意。
我踏著大塊的青石磚路一步步向上走去。腳下的很多磚塊或邊角殘缺,或已風化成粉,是這沙沙的聲響,在向我傾訴這裡歷史的滄桑。它經歷了王朝的更迭,興亡盛衰,如同一位慈祥的母親,靜靜地看著他的兒女成長強大,而自己卻在一旁默默守護著他,慢慢老去。
繼續上行,風漸漸變大,深秋的涼風將我吹的精神一振,看著那裸露的磚石和越發凹凸不平的路面,頭腦中縈繞著一個疑問:為什麼長城能在數千年的風吹日晒中屹立不倒?我想,大概是我們的先民將他們的血肉之軀,揹負的抵禦外侮的歷史責任一併鑄進了這城垣中,就像它的身軀雖然曲折,卻綿延萬里,意志堅定地伸向遠方,彷彿內裡有種從未想過停止的信念。
漸漸,我已走的大汗淋漓了,加上太陽毫無遮攔的直射,對眼前漫漫長路有了些許畏懼。正當我想靠在城牆邊上休息片刻時,頭腦中突然閃現出一個四五歲孩子的身影,他幾次從父母的懷抱中掙脫,邁著肉肉的短腿,手腳並用向上攀爬,摔倒了,繼續掙扎著爬起來,沒有哭鬧,更沒有低頭放棄,而是一直朝向美麗的風景和遠方。是的,這個小男孩就是第一次來長城的我。我從回憶中醒來,毫不猶豫地向著終點進發。
正午時分,當我終於抵達了長城最高處,走完長城八達嶺段時,回望那整齊排列的烽火臺,眺望著長城外的崇山峻嶺,近觀城牆內的滿山紅葉,心中是不盡的感慨和無限的敬意。
這次經歷,長城—這座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觀教會我很多。它用無聲的行動、巍峨雄偉的姿態告訴我:人的一生會經歷曲折,會經歷風雨,但不管多艱苦、多危險,只要堅守心中的目標,毫不動搖,就會產生堅不可摧的偉大力量,就會永遠屹立不倒。
都江堰,讓我心生敬意 篇7
國三作文 ,817字清明來到都江堰,放眼望去,綴著點點翠綠的山巒向著天邊延伸去,蜿蜒的岷江卷著淡淡的細沙從兩岸的山間流過,都江堰則似一葉扁舟,靜靜地橫臥在岷江的臂彎裡。
正是在這裡,戰國的李冰父子歷時數十年,留下了這震撼人心的“分水嶺”。不論是都江堰這浩大水利工程的壯闊,還是李冰父子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對國家的熱忱,都令我敬畏不已。
一座小樓立在江邊,紅漆已是斑駁不堪。沿著狹窄又陡峭的樓梯上至三樓,一個巨大的窗子映入眼簾。我不禁想到,當時的蜀郡守李冰隔著這窗,望著滔滔江水流過,為中原人民乾旱缺水、土地貧瘠而憂慮,又為自己對都江堰的建造還不能十拿九穩而嘆息。
走過橫跨江面的索橋,踏著腳下吱吱啞啞的木板,彷彿耳邊響起了李冰父子引著百萬餘民眾走過索橋的聲音,民眾們則接連扛著工具,一支支激昂的山歌從夾岸飄過……
終於來到都江堰“魚嘴”最前面的平臺上,如今它用堅實的水泥築起,鵝卵石在水泥上錯落有致地鑲嵌著。可是彼時的人們又是如何修築它們的呢?歷史課上老師曾講,人們在岸上把巨大的鵝卵石裝進編好的竹籠,用小舟載著划到江心,再一起把這些竹籠一個個投至江底。他們也曾有過絕望,有的人甚至在這裡被浪花吞噬,但這一切都不曾阻擋他們一步步前進,都江堰工程也最終落地。不知李冰若站在現在高大而又牢固的都江堰上,心中是否也同我一樣洶湧澎湃?
青石板路的兩旁,一座座刻滿文字的石碑林立,一個個鏽跡斑斑卻還神情如生的雕像聳立,那路旁一串串大小腳印連起……無不喻示著歷代君王、丞相為都江堰作出的不可比擬的功貢獻。都江堰帶來的不僅是純淨的水源,更是為中原地區的人民帶來了希望與憧憬。我竟走過了他們曾走過的小道,正如我們踏上他們踩下的道路,走向光明的未來。這裡的一切都似一卷攤開的陳舊史冊,向我講述著一幕幕動人心絃的歷史。而正是這一幕幕歷史、一座座石碑、一個個雕像和那一串串腳印,讓我不免心生無限的敬意!
別了,岷江的浪濤擊打都江堰的聲音還在我耳旁縈繞,卻似乎更加清晰、堅定而有力。
武侯祠,讓我心生敬意 篇8
國三作文 ,789字今年夏天,我有幸同媽媽遊覽蜀地,踏入武侯祠這個在讀完三國演義後就令我心生嚮往的地方。
踏入武侯祠,一塊牌匾立即吸引了我的注意,上面用行書寫著“桃園結義”四個大字,進入廟堂,正中央擺著劉備這個“大哥”的尊相,左邊坐著一席綠袍的張飛,右邊坐著一席黃衣的關羽。細看關羽,身穿的黃衣更襯著他那如火般剛烈的性格,以及兄弟至上的無限義氣與忠誠。他黑色的臉上豎立著一對濃密黝黑的眉毛,瞪大了的眼睛讓人隔著櫥窗便可感受到他的大將威嚴。這不僅讓我想到了他那溫酒斬華雄的超強武功,三英戰呂布的並肩作戰,千里走單騎的為兄拼盡全力。他的一生用兩個字概括,便是“義氣”。他的“義氣”讓我心生敬意!
再往裡走,便可見諸葛亮的祠堂了。堂中央豎著諸葛亮的肖像,他穿著黃黑布袍,一展他文人雅士的風采,手中持著他那鵝毛扇,頭頂一巾帽。這個充滿智慧的形象不僅令人嘆詠。往下看,便是他的介紹版了,上面印著《出師表》的文字。讀著讀著,不禁淚流滿面。“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雖如此,愛賢禮士的劉備以後“猥自枉屈”三顧其與草廬之中,只為請他出山。而諸葛亮也的確不負起期望,“新官上任三把火”為劉備打天下出謀劃策,盡職盡責。當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時告訴他,若兒子不成器,君可代之,劉備對他的信任,甚至比親人亦近一分。但諸葛亮雖然看出新帝天資不好,卻也從沒動過取而代之之心,而是盡心服侍。碑上飛揚著書寫的“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便是他內心的感慨吧。劉備這種對兄弟無私信任和諸葛亮的忠誠讓我心生敬意。
出了祠堂,經過了一片濃郁樹林,兩邊列著如趙雲般的英雄好漢,也列著如龐統般的智者英才。他們以其義氣、忠誠不辜負劉備的信任,就如這顆粗壯大樹,互相搭著肩,遮起一片天。臨出門時,風吹過樹枝,發出沙沙聲響,彷彿還在向行人講述屬於他們的三國故事,那令人尊敬的三國故事。
回望武侯祠,無數三國烈士們的忠貞,勇敢在我心中縈繞。武侯祠,讓我心生敬意!
宛平城,讓我心生敬意 篇9
國三作文 ,604字宛平城是盧溝橋邊的一座小城,生來就是為了拱衛京師。這天生的使命使它在81年前面對日軍鐵騎時首當其衝,一夜之間硝煙瀰漫。望著宛平城那青黑斑駁的城牆上黑洞洞的槍痕彈孔,就如注視著一雙雙飽含義憤的不閉之眼,讓我心生敬意。
那是一個陰雨連綿的夏天,空氣中氤氳著芳草和泥土的青澀,車轍深深印在泥濘溼滑的路上,一切看上去都那樣寧靜,淅淅瀝瀝的雨點浸潤得人心發軟。這時的宛平城只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上一個被人遺忘的角落,沒人在意那裡發生了什麼。
隆隆的炮聲突兀地取代了雞鳴,將駐守宛平城中的士兵們從睡夢中喚醒,憤怒的士兵們拿起槍支甚至大刀奮起還擊,殷紅的鮮血點染了泥濘的水坑。成百鮮活的生命倒在了灰濛濛的天空下,又有成百激憤的青年衝上去前赴後繼。槍聲從早響到晚,如同夏季大雨中的滾滾驚雷。士兵們被血水和淚水模糊了雙眼,卻奈何數倍於自己的侵略者槍足氣盛,他們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為堅守宛平城付出一切,哪怕是自己的血肉之軀。
他們沒能戰勝,那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但自此之後,這一直湧動在平靜外表下的激流終於奔湧而出,一場轟轟烈烈的民族戰爭就此開始。他們失敗了,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曾拋灑熱血,展現了中華民族赤誠的靈魂。
普普通通的宛平城就是這一切的見證,它帶著滿身傷痕佇立在夕陽下的身影,彷彿就是當年那些誓死衛國的戰士,它還承載著萬千中國人的悲憤和淚水,提醒我們銘記那屈辱的歲月。
這樣悲壯而莊嚴的宛平城,讓我心生敬意。
瀘定橋,讓我心生敬意 篇10
國三作文 ,723字“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鎖寒。”每一位初中生都對這首詩毫不陌生,而我有幸參觀了大渡河上的橫橋—瀘定橋。
在四川的瀘定橋附近曾發生過一場著名的戰役:飛奪瀘定橋。這場戰爭從下午四點開始,當時瀘定橋已被燒燬,只剩下閃著寒光的鐵索。紅軍的將士們一手拉著鐵索,一手持槍,腰間帶刀,背後的揹包裡是十餘顆手榴彈。飛奪瀘定橋這場戰役以其驚、險、奇、絕聞名於世,倒也正像瀘定橋附近的景。
站在瀘定橋上,無法不感嘆這裡當真是水驚橋險,山奇樹絕。大渡河水不似蜀錦柔順美麗,只顧波濤洶湧地一路向前。淡藍色的水攜著黃沙,你爭我搶地吵鬧著向前流,一浪剛平一波又起。瀘定橋僅憑兩根鐵索拉在大渡河上,單單俯視河水便讓人力軟筋麻。瀘定橋通向一山,山無路,筆直上青雲。樹木難以在堅硬的石頭中找到可以生存的土壤,因而山大多被灌木覆蓋。但總有那麼幾棵樹幹上充滿傷疤的樹,不怕粉身碎骨,無懼東西南北來風,傲然矗立在山側。
如此奇絕的事和景,使我不由得肅然起敬。生活在百年前的紅軍戰士無畏艱險,用手上的鮮血染紅了鐵索,於是瀘定橋更加穩固。死去的烈士落在大渡河裡,大渡河從此有了不斷追尋的目標。紅軍大部隊翻山越嶺,山便挺直了腰,樹開始追逐白雲。紅軍戰士哪怕身死他鄉也要堅持自己的信仰,這樣的決心與毅力是我們每天坐在教室裡,聽窗外鳥語花香,讀詩中陽春白雪無論如何都學不來的。我們如今能夠坐在安靜的教室裡,不愁衣食,這些不費吹灰之力就有的美好生活是戰死沙場的戰士所追求的夢想。
流水向前奔跑,最終灌溉了農田裡的作物;瀘定橋的鐵索不能移動,但沉默的背起了所有經過的遊人。紅軍戰士用生命換來了我們的今天,我們也應當奮發圖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用自己的才華,敬山川偉人,敬祖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