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朗讀者湘湖行之感相關作文20篇

小小朗讀者湘湖行之感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469字

中國是禮儀之邦,崇尚"禮",今天參加小記者回繞著禮字展開?

話說活動真是豐富:先是參觀湘湖展覽館、孫氏宗祠,瞭解我們蕭山湘湖的歷史。再是以尋找寶藏為由,智力搶答為先,找到的,答對的我們朗讀內容一個信封,(那信封都是祕密,每個人還不一樣,原來是歌頌湘湖八景的詩歌)找到的,答對的才有資格換上古裝,上臺為大家表演,成為一個小小朗讀者!這個環節大家很配合,都默不作聲的找,找到了,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驚喜不已!都努力的回答老師提的各項問題,答對了,信心百倍的上臺表演,我就是答對問題才領到信封的,又在臺上拿著話筒高聲朗讀,?w湘湖八景之六,越城晚鐘》。

古人人生有四禮,為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狀元禮,開筆禮則是第一禮,今天第二個活動就是它,我們早早的穿好古代學生服,整整齊齊地站成四列,給我們敬愛的水晶老師行拜師禮,老師還給我們回禮,又滿心歡喜的等待水晶老師的點硃砂,每人額頭一顆紅圓點,意味著開智。接著還給我們準備了毛筆,在青瓷地磚上留下自己的"墨寶"?

小記者的活動永遠是寓教為樂的,給我們學禮,懂禮,守禮,爭做禮儀之幫的現代好少年!

小小朗讀者 篇2

國小三年級作文 ,462字

以前,我一直以為朗讀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如果不是我對歷史以及古典文學非常感興趣,肯定不會報名參加暑期青少年經典誦讀班的活動。

活動一開始,阿姨就告訴我們要誦讀的是論語,我記得以前媽媽告訴過我,古代讀書人都認為半部論語能治天下,阿姨說,論語是一門學問。我覺得有點迷惑了,不是一門知識嗎?為什麼要說是一門學問呢?阿姨彷彿知道我在想什麼似的,接下來又告訴我們說,學問不僅僅是學習一門知識,更重要的是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

阿姨給我們每個同學發了兩張紙,上面是論語的第一段。我們先自己讀一遍,阿姨再領我們讀一遍,讀完後,阿姨一字一句的給我們解釋,這樣,我們很容易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一開始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呼。我平時做到了跟著老師用心學習,學過了就放在一邊,並沒有時習之。我讀後發現,內容與弟子規特別相似。阿姨告訴我們說,弟子規就是從論語中演變而來,它是清朝人編寫的。而論語是孔子的弟子根據孔子的言行所寫的。我發現通過誦讀,我對古代文學的興趣更濃了。以後我不僅要多參加類似的活動,自己在家也要經常誦讀,做一個小小的朗讀者。

我是小小朗讀者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586字

我有許多本領:繪畫、唱歌、書法和運動……在這裡面,我最喜歡唱歌了。

我從小就喜歡唱歌,常常跟著電視裡,手機裡的音樂哼唱。一年級的時候,媽媽幫我在少年宮報了名,學習唱歌,哪怕颳風下雨,我都會去少年宮上課,從不間斷。家裡、學校只要有我的地方就有我清脆歌聲,經過長久的練習,我進步了,同學們給了我一個外號“小百靈”。

記得今年暑假,媽媽幫我報了名參加歌唱比賽。我來到小小演唱會的等待區,我邊聽邊看邊等待,小演員們自信大方歌聲嘹亮,一點都不緊張。輪到我上臺了,我的心“怦怦”地跳個不停。我突然聽到臺下傳來“寶貝,寶貝,加油哦”!是媽媽的聲音。我清了清嗓子,然後勇敢走向歌臺,聽著人們熱情的掌聲,我默默地對自己說:“不要害怕,你是最棒的!”我冷靜地說:“我要給大家演唱一首歌,它叫《希望之歌》。”我唱了起來,美妙而婉轉的歌聲在空中迴盪,因為有了媽媽的陪伴,有了熱情觀眾的鼓勵,我忽然一點都不緊張了。

宣佈比賽結果了,本來已漸漸平靜的心又跳到了嗓子眼,我得了第一名!我高興得跳了起來。

怎麼樣?這就是我,一個活潑可愛的我,一個熱愛歌唱的我。來,請為我豎起大拇指吧!讓我帶著你們的鼓勵,踏上人生旅途,唱響希望之歌,我們的未來會更美好!

小小朗讀者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318字

好久沒參加小記者活動了,今天要去參加湘湖的朗讀者,我太開心了!

一早來到湘湖的文化宗祠,古色古香的一個四合院,進大門就是戲臺,中間一個大院,最北面就是各種陳設,有許多名人字畫,趁著還未開始,老師提供了各式玩具,玩起了陀螺、跳繩、毽子,還參觀了湘湖的展覽館,瞭解名人及歷史!

終於到了九時一刻,我們小小朗讀者的主角們都到齊了,老師給我們分了任務,每人爭取拿到一個信封,讀熟信封內容,然後去換來古代的學生裝,上臺表演!我太幸運了,答對題目直接拿到信封的,在臺上展示了我的朗讀!接著老師教我們行拜師禮,給我們點硃砂,又給我們開筆禮,感覺自己穿越了古代,做了回古代學生,也學到了許多禮儀。

每次活動總有許多收穫,謝謝小記者老師讓我又成長了。

“小小朗讀者”讓我學會傳統禮節 篇5

國小三年級作文 ,1085字

6月9日,水晶老師帶著我們一行小記者來到了下孫文化村第二課堂活動基地參加“小朗讀者”活動,40多名蕭山日報的小記者完成了一次從文化素養到品格素養的成長之旅。

上午9點,我們在老師和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開始第一個課題,尋找有關的朗誦內容——印有《湘湖詩詞》的一個小信封。當聽到“遊戲開始”時,我和爸爸媽媽一下子開始行動起來,從大廳找到會議室,再從廣場找到資料室,最後在博物館我一下子找到三個小信封,可把我給樂壞了。因為之前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找不到信封的小朋友,就要回答問題;如果回答不出問題就不能領到服裝;領不到服裝就不能參加“小朗讀者”活動,所以我特別開心,因為我一下子找到了三個信封,當然還有二封自然給了別的小記者,算不算我助人為樂呢!

開心地領到了從來沒有見過的衣服和帽子,迫不切待地穿了上去,我的天啊!這是什麼衣服啊,這麼難穿,還特別難扣鈕釦。後來聽了爸爸媽媽的講述,才知道老底子人們都是這樣穿的呵!在爸爸媽媽幫我一起整理衣服的同時,我也一邊悄悄地揹著信封中的詩,一邊還模仿古代人們的樣子(走路、思考、作揖、致謝等動作),讓爸爸拍了不少照片,好開心好開心的。

真正開始進入主題了。大家全部換上古代人們穿的衣服,一個個“小調皮”一下子變身成了古代文質彬彬的私塾學童,我們整齊地排著佇列,安靜地等候那神聖特別的儀式。

開始是每個學童人手一紙,分6組,每組分別上禮堂臺階朗讀有關湘湖風景和人文的詩,大家都朗讀得有聲有色而且聲音特別大。接下來水晶老師教我們古代“開筆禮”儀式,40多名身穿古裝,化身古時的學童,由家長為其依次整理好衣冠。在正衣冠後行“拜師禮”儀式,先拜孔子,後拜水晶老師,水晶老師回禮,大家都畢恭畢敬地認真行禮。接下來在“硃砂啟痣”環節中,水晶老師鄭重地在每個學童們額頭正中用硃砂點了一個紅色的痣,意為“硃砂啟智”,希望學童們開啟智慧、目明心亮;隨後,學童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端端正正地書寫“人”字,意為從此端正、明理、踏實地做一個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這次別開生面的“小小朗讀者”活動,讓我感受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其中的“開筆禮”,讓我體驗到上學求知是一個神聖的使命,在求學的路上我要知書明理,好讀書,讀好書,更要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做一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人。

朗讀者故鄉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697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出自我國唐代詩人李白之手。每每讀完這首詩,我都不禁浮想聯翩。

窗外月光明亮,猶如霜花一樣潔白。抬起頭看著月亮,低下頭卻又深深思念自己的故鄉,這樣的心境,也許每個在外漂泊的人都曾經歷過吧。今天老師和我們一起觀看了一期《朗讀者》節目,節目主題正是“故鄉”。

一提到故鄉,我的心立馬就變得開闊起來了,記憶中的人和事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故鄉遠嗎?不,他不遠。故鄉近嗎?不,他也不近。故鄉,其實就在我們的心裡。正如節目開始時主持人董卿老師所說的那樣:“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是一份想念。“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那是一份親近。“當有一天我們走得太久,走得太遠,故鄉,就像是媽媽綴釦子的針線,穿透了我的心胸。”本期節目出場的第一位嘉賓是白巖鬆,他來自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他談起自己的故鄉時是這樣說的:“我在故鄉生活了17年才離開家上大學,後來我在北京生活了33年,可是即便是這樣,當有人問起,我是來自於哪裡的時候,我的回答還是,我來自內蒙。”

可能就是這樣吧,故鄉有一種魔力,於我也如此,我是從山上下來的,我的故鄉在青山,雖然我只在那裡生活了三年,但當有人問我來自於哪裡?我仍會回答:“我來自青山。”在我模糊的記憶裡,青山山清水秀,十分美麗。在我兩三歲的時候,我們一家才在上店蓋了房子搬過來居住,雖然我在鎮上生活的時間比在青山生活的時間多得多,但我知道,我永遠都是青山上下來的人,我的故鄉就在青山。

我默默告訴自己,以後無論我會到哪裡,在做什麼,我決不會忘記我的故鄉,我會一直記得那句話:“走得再遠,也別忘了當初從哪兒出發!”

讀《寄小讀者通訊二》有感 篇7

讀後感 ,929字

靜寂的夏日之夜,窗外淅淅瀝瀝下著小雨。我蜷曲在沙發上,饒有興趣地讀著冰心奶奶的《寄小讀者》。一則則通訊,一個個故事,娓娓道來,如此親切,像是一個好朋友寫給我的私信。

那件讓冰心奶奶在純潔的小朋友面前懺悔的“針尖大的事”在我眼前逐漸放大,我依稀看到了那隻極小的初次出來覓食的小鼠,看到了小鼠無機的坦然的眼神,看到了它在虎兒口中瑟縮的可憐模樣,心不時地揪成一團。

“我小時曾為一頭折足的蟋蟀流淚,為一隻受傷的黃崔嗚咽;我小時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我小時未曾做過不仁愛的事情,但如今墮落了……”是的,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他們都是一個個完整的有靈有肉的活物。因為自己的一念之差導致那個溫柔的小活物落入虎兒之口,再也不能回到母親身邊。這讓冰心奶奶愧疚不已。

記得三年前的寒假,我請求父母帶我到花鳥市場去選一種小動物回家養著當寵物。狗吠貓叫鳥鳴響成一片,而我的目光卻猶如磁鐵一般吸在了一隻小巧玲瓏的齧齒動物上。那是一隻小松鼠,大大的黑寶石般的眼睛,小巧靈敏的鼻子,還有那金黃的毛茸茸的長尾巴,漂亮極了!我們把它裝在一個籠子裡帶回了家。一路上我的心情猶如開滿鮮花的春天。

自從家裡來了這麼個小精靈,我甭提多高興了。放學回家第一時間給它餵食,一有空就趴在籠子前逗它玩。考慮到它是森林家族的成員,我還時不時地帶它親近大自然。但它就只能呆在籠子裡,因為我擔心它會離我而去。每次把籠子放在樹邊的草叢裡,它都會奮力地用纖小的爪子使勁攀扯鐵籠,試圖“越獄”。是的,是越獄!這小鐵籠不正像禁錮它的監獄嗎?

我突然意識到它也是個小生命,它需要自由,它需要像我一樣和小夥伴們一起快活地玩耍,它需要回到媽媽身邊撒撒嬌。我把它放在籠子裡,我快樂了,找到玩伴了,那麼它呢?它快樂過嗎?為什麼它的眼神裡滿是恐懼和失望?把它放了吧!對,讓它迴歸自然去尋找自己的家。

我開啟籠子,它飛快地躥上了樹!沒有回頭,沒有留戀,它不會再回來了!我的心裡有滿滿的失落,但更多的是欣慰。它重獲了自由,它一定十分快樂!我的心豁然開朗……

冰心奶奶因為一念之差傷及小鼠的生命而覺得自己墮落了。我呢,因為給我的小精靈找回了自由,覺得特別欣慰。想著想著,我的嘴角微微上揚,微笑爬上了我的臉龐。

《朗讀者》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1927字

《朗讀者》第一次的遇見,遇見第一次的朗讀者。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深銘者,非汝又孰。生命的歷程中,我已遇見過今後都不可再會遇見的人。無論我是否還記得他們,無論他們是否還記得我。

“生命原本悶有意義,在於你賦予它怎樣的價值”。第一次的遇見,最初給人的印象對以後的交際總是有影響的,不過是看何人何事,影響深淺罷了。亦如,他說你任何為人稱道的美麗,不及他第一次遇見你。

人言,杏花,煙雨,江南。終不及,駿馬,秋風,塞北。在那裡,長河落日,大漠孤煙,遇見一位早已不記得我的老者。

“人生,緣始於‘遇見’,情長於‘陪伴’”。

那是陪伴我的認識很多的,不知何時,它們隨著時光的流逝也慢慢消失,我向來是不畏懼這樣的陪伴逐漸少些的,但倘使要次次都發生在我的身上,那不免會有些落寞了。

愛到最美是陪伴。卻惜,無人會守一人愛到最美,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常伴你一生。那樣,便有告別一詞了。

有人說,這一次的告別,是為了下一次的重逢。這話不錯,告別時的氣氛大都淒涼,“別時茫茫江浸月”算是應驗。

這是告別,亦作離別。更有甚者,喚於訣別。

已從書中看慣太多的生死,從未親生經歷的我對這些早已冷漠,知道爺爺的離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那年我九歲。往後每個大雪紛飛的日子,再無他撐傘待我放學的身影。

他生前我從未意識到珍惜,每日都煩於他的嘮叨。我不知那時他的身體早已垮下,卻依舊堅強的站在我們面前,甚至穿著那件已經很多年的白襖在凜冽的冬夜寒風中去給別人家看門。長歌當哭,倘使我能夠相信真有所謂“在天之靈”,那自然可以得到最大的寬慰。

所以當真正碰到一個生命中彼此將至關重要的人,從你的第一次遇見他開始,你所做的,就是珍惜他。

世人皆愛,你認真的樣子。

無人陪伴的日子,我會勇敢。所謂勇氣我學得來,但不知是用來做積極的事或反之。回首已走過的漫漫人生,最後悔的是用不該有的勇氣做一些無意義的事,也是沒有鼓起勇氣去做一些所謂大事。

敦煌莫高窟一詞第一次為我所見,是在幾年前的小學課本上,所謂偉大的祖先創造出的這樣美麗的名字,著實悅耳。此建築更是名不虛傳。將這一歷史名跡儲存並傳承下來的,任誰也不會想到是一位現已過花甲之年的老人,她叫樊錦勝。一眼望去,看得出他是常常微笑著的,態度很溫和。正是這位和藹的老人,傳承這一古蹟背後的勇氣,可想而知。

在沒有遇到更大的災難之前,你不會意識到現在的生活是有多麼美好。秋爸爸和秋媽媽這對高素質的人才夫妻。擁有了一對對可愛的雙胞胎---秋歌秋語。如若沒有查出雙兒都患有自閉症。他們一家人的生活該有多麼美好。然而災禍畢竟已至,所做的就只有勇於面對。他們做到了,即使秋歌又被查出了白血病。這依舊沒有打倒這個堅強的家庭。所幸他們終於挺了過去。秋爸說,“眼淚是沒有用的,他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所做的,只有勇於面對。無論這困難有多強大,只要過得去,你就是成功者。

航海家翟墨是我最佩服的一個。他忘卻生命去完成一個本可以不用的冒險,而僅僅是出於愛好。我不知道他是鼓起了多大的勇氣才做了這樣一個決定。如果說這一點不重要,那麼面對海上的風浪,用針線親手縫上自己受傷的腳底板。任是我平生遇到過的何人何事,不及如此。

我目睹山區的環境,是始於兒時了。那時有一個轉到我們這邊學校的同窗。他的老家便在山區。我看過他居住的已經不能稱之為“房子”的照片。已與背後的大山融為一體,讓人分辨不出。但那裡的人艱苦樸實,那裡的孩子單純善良,他向我講的家鄉趣事,倒是引起我對那種生活的無限嚮往。任何提起所謂山區生活,多不免帶有一種瞧不起的心態作祟。孩子們的心中印象於支教的老師們,是何等的偉大。江一燕作為一位家喻戶曉的影視明星,卻放下架子去支教。這會讓人對她刮目相看。於她自身在期間享受到的快樂,自然也是不可言說。倘要尋求這對於將來的意義。大者對國家,小者對孩子,意義就在此吧。

倦鳥歸林,落葉歸根,魚翔淺底。我們最終,都會回到最初的地方。

每個人的小家都是幸福,無論破敗,無論貧寒,我們都愛它。

愈是長大,“想家”一詞就愈會體現於人心中。它所展現的,也不僅為一個字面上的文字。

大家即國家,每個人都是他的兒女。無論我們最終怎樣,都還在這個大家庭。家中陳設或繁華,或樸素,我們都深愛它,因為它是家。

家中的溫暖,存在於泛黃的燭光,破裂的牆壁,存在於清晨射在門前落花的第一縷陽光。

有如王耀慶朗讀中少年Pi一樣漂流的想法,他的家早已存在與野外。可以無拘無束,任憑狂風暴雨,只因為是在家中而無所顧慮。

有如作家樑曉聲一樣貧寒家境,在生活中的一切細節能體會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我卻在破舊的房子中擁有一個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

想意無論至今以後我飛離你多遠,亦終會在垂死暮年,任何人再回到你身邊。

《朗讀者》觀後感 篇9

觀後感 ,745字

又是開場熟悉的音樂,同樣是那麼伶靈動耳的旋律。溫柔的燈光下出現一個和藹的舞臺。節目一開始彷彿就暗示人們這是一場心靈深處的旅程,那是青春、眼淚、過往以及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交織,當它要來臨時,這一切都給我們以親切的徵兆。

我曾以為那些在舞臺上呼風喚雨,在電視裡顰蹙舉眉的影視明星多少都有些攀炎附勢,在群眾的眼前全副武裝,在自己的工作圈裡人前人後。也許是我太過於不堪,讓我不相信那些外部形象。我心裡的演員之所以能稱作演員。哪怕是在現實裡,他們也或許戴著面具,進行著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本期《朗讀者》中的一位嘉賓演員-姚晨。她一出場便讓我想起了那個武林客棧愛憎分明的郭芙蓉。記憶裡的印象猶如一股暖流,好像在記憶深處找到的一些欣慰吧。

她的朗誦是《阿長與山海經》,節目泠然的配樂奏起,她翻開了書本。幾站燈齊刷刷地對準了她。現場一片寧靜,猶如世界誕生前夕一般,神祕而充滿期待。也不知何時,她的話語出現,打破這好似延續不絕的靜謐。她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彷彿真的帶人坐入時光機,帶著些灰色,來到魯迅的故鄉,見到南牆邊的小鎮。看到穿長袍的故人,看到梳著長辮的魯迅,一起那個穿著素樸,滿臉褶皺的阿長。看到到阿長的好,聽到阿長的切切察察。最後不禁沉浸於此在“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遠在你的懷裡永安她的魂靈”中,穆懷感傷。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是在無數個獨一無二的長短面背後,我們都有一顆最初善良的心,猶如阿長。在演員姚晨傾情朗讀下,我真真切切地走進了一個世界,並總愛沉思每個人的得失,猶如多愁善感的黛玉。我喜歡揣測每一個人,經歷地多了。不免習慣成自然。其實那些所謂看透塵俗,患得患失的人。也不過是一個自以為是的阿長吧。

看了這次節目,我更喜愛姚晨了。喜愛她精湛的影視,喜愛她袒露靈魂的朗讀,喜愛她真誠潔白的內心。

《朗讀者》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758字

在老師的強烈要求下,我迫於無奈地觀看了一檔我毫無興趣的節目—《朗讀者》。

作為一個寧可躺著無所事事,也絕不願意在課外手沾書籍的“厭學者”,我本實在不懂得,一檔只有朗讀的節目,會有什麼精彩的看點,哪些地方,會惹人眼球。而當我真正走入它的時候,毫不誇張的說,我徹底被它吸引了。

正是朗讀者,將書籍的底蘊與魅力放在了一個聚光點上,讓那些書籍中難以言會的一切都像蠟燭般在驟時間明亮起來。本期朗讀者來請來了一位我十分喜愛的明星嘉賓。TFBOYS-王源。作為一個年少成名的高一學生,年紀輕輕便走出了世界,享受舞臺的燈光和無數粉絲的追捧。這又是多少少男少女夢寐以求而不能及的呢。然而節目中的他卻表明,一切的一切,都絕不是這樣。一個人的能力與名聲越大,他所承受光鮮的同時,也決然少不了質疑和否定。一個16歲正值意氣風發的少年,卻承受著同齡人絕不能及的關注,也許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並非是一件十全十美的好事。那些不堪入目的文字和那些刺人入骨的言語,無異於是一座山的壓力。然而他,16歲的王源,並沒有洩氣或停滯不前。面對那些糟心的種種,他選擇了坦然。正如他的朗讀裡:這世上大多數人都清楚別人該怎麼過活,而對自己卻一無所知。在他去聯合國發言時,他看見自己座位前的名牌上豎立著“China”,臉上露出陽光般的笑容。那種真實,燦爛,灑在了每個人的心裡。在這個和我同齡的人氣偶像身上,在他的朗讀裡,在他溫柔靈動的聲音中,我看到了他一顆紅彤彤,赤裸裸的心。那種能讓冰雪融化的力量。

或許這就是朗讀者的魅力,在朗讀裡,溫柔而又透徹的剖析每一個我們所熟識的明星,或者說是偶像。在某些靈魂清澈的池裡,他們或許和我們一樣,並不因為自己備受矚目,而忘記了生活,在他們身上,依然能透過《朗讀者》,找到人性的光輝,拾取我們都不捨得丟棄的最初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