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以前的老師有感情相關作文20篇
對以前的老師有感情 篇1
國小一年級作文 ,359字我今年四年級,換了一位數學老師。以前那個老師教了我們三年,我對她有很深的感情。
她是我們的數學老師,名叫趙桃桃,她戴著個眼鏡,看起來很專業。她每天都努力地給我們上課,有時還會給我們開開玩笑,做做遊戲。如果我們上課發言積極,就會給我們糖果吃,如果是小組長每個月都會有獎勵。有一次,我上課表現非常好,她就單獨給我了許多糖果,還跟我說:“趙奕翔,你今天非常棒,下次加油!這可是我給你一個人的糖果。”當時我很開心,也很自豪。可現在的老師只讓我們認真上課不要做小動作,否則還叫我們罰站。下課的時候還命令我們不準出去玩,而且她佈置的作業也非常多。
再想想趙老師:就算我們在上課做小動作,她也只會提醒一下我們。而且她佈置的作業很少,幾乎只有“口算”,做錯了,她也會耐心地教我們。
要是有一天趙老師能回來,那我會比當上大隊長還開心呢!
讀《豆苗的老師》有感 篇2
讀後感 ,681字恩師、指引、深情
夏日冒著氤氳的泡泡,折射出五彩的光芒。教師節也在緩緩地拉開了序幕。我猜想如蜂蜜般辛勤的你早已忘卻,但作為享用蜂蜜的我卻沒有忘。只因我受到了你太多太多的恩惠了。
記得那年,花開的很盛,孤寂落寞得到我獨自遊蕩在校園中,眼前滿園春色,而我卻覺得蕭索萬分,也就在這時,我遇到了我轉折的貴人—你,我的班主任老師。當你朝我微笑的那一剎那,即使我心如磐石,也會為你動容;當你向我問好那一瞬間,即使我苦心惆悵,也會為你舒展笑顏,那時的我,只記得自己怔愕地看著你,嘴脣微動。
是你,在我迷茫的時候,指點方向,讓獨自乘舟的我拾起了夢的碎片,夢,依舊那麼迷人!
是你,在我心靈乾涸的時候,適時滋潤,讓屬於我的花朵綻放出了耀人的光彩。
是你,在我墜入寒潭時,緊緊地拉住我,將只屬於春天的暖光投入我的心臟,讓我瞬間醒悟。
是你,……
我從未想過有一天光會降臨我青春的殿堂,我任你牽著漫步在公主的夢幻裡。三年,我聆聽過鳥鳴,我書寫過華章,我“狂舞”在花叢中,我躺倒在樹杈上,我擷取猩紅的果實。
你圓潤清脆的嗓音時常回蕩在我的心頭,字字珠璣,敲擊我心,諄諄教導,我心悔悟。
現如今,我的羽翼已近豐滿,我也該將你永遠埋藏在記憶的寶匣裡,帶著離別笙歌,振翅,首次,搏擊長空,帶著還不太嫻熟的技藝上下翻飛,注視著你,我永遠都會記得,在寶藍色的天幕下,我多看了你一眼。正因為那一眼,我眼角的光塵,抖落了一室的蕭瑟,袁老師,假如我再次來到初中,我希望我仍然能做你的學生,這是我想對你說的話,情更多,義更濃,道不盡,說不完。我用“你”,是因為你不僅室我的老師,更是我的朋友。
讀《興趣不是最好的老師》有感 篇3
讀後感 ,544字最近翻看雜誌時,看到了一則醒目的黑色標題─《興趣不是最好的老師》。記得幼時,老師、家長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什麼這裡卻說“興趣不是最好的老師呢”?強烈的好奇心促使著我讀下去。
一目十行地快速讀完文章,我大概瞭解了文章的內容:作者以前在大學階段是一個興趣愛好廣泛的學生,每天都奔波在這個活動與那個社團之間,剛開始,她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好,因為各種活動讓她變得很充實,很快樂。但慢慢地,她發現回過頭放眼望去,一年裡,自已並沒有做出什麼轟轟烈烈的成績,也沒獲得什麼獎項,只是一直在原地打轉。
興趣不能完全沒有,也不可過多,正所謂“多一分嫌肥,少一分則瘦”。哪個先做,哪個後做,哪個更重要,自己要懂得舍取,選那些最重要、適合你的、以後對你有幫助的興趣。你不是超級“Superman”,不可能把所有的事一攬包,更不可能把所有的事都做到十全十美,這時的你一定不能猶猶豫豫,這個不捨得丟,那個也捨不得丟。記住,不要總是委曲求全,果斷理智些吧!
興趣不是壓倒你的最後一根稻草,更不是助你成功撬起地球的唯一支點。你不能總靠你那可笑的“三分鐘熱度”和所謂的興趣過一輩子。只有專心、堅持地去完成一件事,而不是去完成三件、四件甚至更多的事上,才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才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讀《我最好的老師》有感 篇4
讀後感 ,470字今天,我讀了《我最好的老師》這篇文章,感觸甚多。
這篇課文要講述“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有一天上課,懷特森先生給他們講了一種名叫“貓蝟獸”的動物。同學們都認為這種動物真的有,便將老師的筆記都記了下來,然後懷特森先生給他們進行了一次隨堂測驗,當他把試卷發下來時,“我”驚得目瞪口呆,因為他根據老師的筆記答的題,卻得了個零分。原因很簡單,關於“貓蝟獸”的一切,都是懷特森老師編造出來的,自從經歷了這件事,同學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記得有一次,我在做一個奧數題時,沒做出來,便去問媽媽,在媽媽的解說下,我有了一些眉目,便立馬想出了答案,但媽媽寫出來的答案與我的完全不同,開始我以為是我的問題,便又驗算了一遍,但結果還是一樣,但媽媽是大人應該不會錯,於是我將媽媽的方法抄了下來。第二天,老師講解的時候,讓我後悔不已,原來我的答案是對的,卻因為以為大人不會錯而寫錯了,經歷了那件事使我對自己的想法更加有相信了。
讀完這篇課文之後,我覺得懷特森先生不僅給作者上了一堂難忘的課,也給我上了一堂使我深受教育的課。
修得一支生花筆——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感 篇5
讀後感 ,862字讀了尹建莉老師的《好老師勝過好媽媽》這本專著,我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尹老師的這本書寫得不僅通俗,而且非常專業,她對一些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之深和操作之精闢都讓我感受頗豐。比如兒童閱讀方面,家庭文化建設方面等。
如何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如何能寫出好文章,這是當下許多教師和中小學生很關注和頭疼的事。尹老師總結多年來的經驗那就是兩個字:閱讀。
的確,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對那些閱讀經歷尚淺的孩子們講所謂的“寫作技巧”,收穫是甚微的。閱讀對寫作來說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而拋開了閱讀所講的種種技巧,最多可以稱謂“小技”。有了大技,小技不請自來;沒有大技,一切小技都沒有實現的條件,說的很有道理。
閱讀不僅應該開始得早,而且應該讀得足夠多。這話很有道理。假如家長們能及早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讓閱讀像吃飯一樣成為孩子生活中非常自然的存在著的一部分,那麼寫作的難題就迎刃而解了。一個喜歡讀書的孩子,閱讀對他來說不會有什麼壓力,他從中體會的就是吃飯或玩遊戲般的簡單和享受。閱讀量大的孩子,在學習上有很強的爆發力,
就一生的發展來說,誰從小奠定了良好的閱讀基礎和閱讀興趣,誰就是真正贏在起跑線上的人。
具體到寫作能力的培養,更是和閱讀有直接的關係。沒有閱讀就不可能有寫作。一個從閱讀中經歷了古今中外各種社會生活,經歷了漫長曆史發展,傾聽了眾多智慧語言,分享了無數思考成果的孩子,他不僅在思想上更成熟,在價值觀上也更完善—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為文的條件。
每一部書都可以讓孩子從中經歷一些東西,學到一些東西。杜威、陶行知等偉大的教育家都特別強調從生活中去學習。而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親自參與,閱讀實際上就夠成了兒童對生活的參與性,構成他們經歷上的豐富性。
一個不閱讀的人是矇昧的,孩子的閱讀就是最好的修煉過程,潤物細無聲的滋潤著他的潛能,總有一天我們會驚喜的發現,孩子手中的筆已不知在什麼時候發芽,開出了芬芳的花朵,這就是閱讀的魅力。
讀著這本書很有和作者心心相通之感,學會了閱讀就學會了做人,學會作文。
讀《綠山前的安妮》有感 篇6
讀後感 ,575字記得這是四年級買的書了,當時讀來只覺得安妮很厲害,即使生活艱苦,學習成績還是那麼好,當我再次捧起這本書細細品味時,卻有更深的感觸了。
故事講了馬修和馬瑞拉兄妹,本想領養個男孩幹農活,沒想到卻接來了喋喋不休、愛幻想的安妮,雖然如此,但安妮依然很開心快樂。
她剛來到綠山牆的時候,沒人待見她,還有許多人說她醜,滿臉的雀斑,紅色的頭髮,但她並不在意,用心對待每一個人,她也十分努力,認真學習,爭取做好每一件事,不會給他人增加負擔,在安妮的努力之下,她獲得了艾費爾獎學金。
生活中總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但只要你樂觀地去面對,努力的去克服,就沒有你做不到的事,安妮說過:“生活就像一面鏡子,只有你笑著對它,它才會笑著對你。”沒有人會一帆風順,但那些只會抱怨的人肯定會更加悲哀。
安妮不僅樂觀向上,而且學會了感恩。當她終於獲得了夢寐以求的雷德蒙留學機會時,興奮地眼淚嘩嘩,可因為馬瑞拉的病,她放棄了大好前途,留在了綠山牆。馬瑞拉曾經對她那麼冷漠無情,但安妮只知道那是給她家,給她幸福的人。
感恩,這兩個字深深刺痛了我的心,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媽媽卻越來越煩,覺得她嘮叨,覺得她太嚴格,處處管著我有時甚至想快點長大,離開媽媽的束縛,一點都不懂感恩。其實爸爸媽媽都是為了我們好。
感恩生活的美好,樂觀面對生活的困難,努力爭取更好的未來,相信快樂與幸福會永遠伴隨著我們!
讀《成為有智慧的教師》有感 篇7
讀後感 ,747字今天,再一次拿著《成為有智慧的教師》翻閱,依然覺得很多東西都是新的,我也被肖川老師睿智的語言、犀利的文筆所感染,深深的沉浸其中,流連忘返。
《成為有智慧的教師》從好教育與好人生說起,談到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名師不能仿現身說法,讓我們初步瞭解教師的基本原則;再談教學的智慧、課程的視野、成為智慧教師讓我們在學習中增長知識,在閱讀中受到薰陶和成長;最後談及教師成長策略、打造魅力學校,則又站在一定高度,來引領我們怎樣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在書中,我不但學習了肖川老師的教育智慧,也領悟到讀書和寫作對於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在這本書中,《開放的課堂》一節更是讓我記憶猶新:
開放的課堂是民主的課堂。開放的課堂寬容並鼓勵學生提出有深度、開放性的問題,允許有不同的答案,鼓勵多元思考,著力培養理性的懷疑和批判精神。
開放的課堂是學生有著情緒上的安全感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他們可以質疑、批判性的思考、或者別出心裁的多路思維,而不被批評。
開放的課堂重視學生實質性的參與教學過程。不斷地喚醒、激發潛能,讓學生帶著渴望,帶著創造未來的衝動去成長。
開放的課堂不囿於教師課前設計好的教學流程而展開,它關注學生當下的生活,關注學生的處境,學習的需要和感受,關注不同學生已有的經驗背景等,它關注的中心不是教師預定的教學進度,而是學生真實的收穫。
開放的課堂注重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反思與總結,注重對自我認識活動的監控。
讀著書中的文字,我能夠想象孩子們在開放的課堂中是多麼幸福和熱情洋溢,哦,先前聽賁友林老師的《對稱軸》以及另一位老師的《石頭湯》也有開放的課堂的韻味吧!我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也能夠不斷的錘鍊自己,爭取在我們宇宙班早日嘗試開放的課堂,讓學生在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的引領下更加熱愛我們的課堂,更加茁壯成長。
觀嗝嗝老師有感 篇8
觀後感 ,712字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
這句話是我在電影裡最深刻的一句話,但是他也許看起來非常像一句口號,老師,可以用來勉勵自己,但是學生也可以用這句話推卸自己不努力的責任,也可以看出來教育不只是單方面,而是學生與老師共同的結果。
一張紙上面充滿了學生們畏懼與害怕的東西,摺紙飛機乘著夢想,一路飛揚。
在人們沒有指南針的時候,航海家是通過北極星來辨方向,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在一生中遇到一位這樣的北極星,生活中也充滿了許多像這種抽搐一樣的事情,他是你無法控制無法避免,但是需要你去勇敢面對的事情。
同樣從這部電影裡也看到了一些社會的陰暗面,例如大家對於殘疾人以及的窮人的歧視,就例如,現在的學習生活大家也都知道,看到自己拼盡了全力,努力了半個學期的年級排名或者單科排名,只是在前三實驗班的最後,也不禁會讓人產生那種抽搐的感覺,並且事實上貧窮和富有的差距在現代社會中是非常大的,在電影裡有一幕畫面,老師去家訪一位女孩的時候,老師,還沒有說出口的學習和學習生活,就被一句“老師你家也缺水嗎”打斷了,看起來多少有些諷刺。一個人他連正常的吃喝飲食飲水都無法解決的時候,哪有心思去照顧自己的孩子,甚至他孩子的學習,但是我也不像魯迅那樣認為社會是一個不可改變的鐵牢籠,但是我認為這個社會上還是多多少少有這樣的鐵牢籠的存在,在最後我們看到的是希望通過電影美化的希望,但事實上很多孩子會在學習的途中找不到這顆北極星或者明燈而迷失了航海的方向,更多時候是靠著那一份努力,一份熱情,但是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一段話: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
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
讀《十六年前的回憶》有感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582字無數的革命先烈為新中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浴血奮戰,前赴後繼,他們在革命事業的道路上,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壯烈的篇章。今天,我們學習了李星華寫的《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讓我深有感觸……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共產黨的偉大創始人之一的李大釗同志,為了不讓白色恐怖勢力知道黨的機密,燒掉了有關黨的機密檔案和書籍,後來李大釗同志被捕,經歷了許多殘酷的刑罰,但他毫不畏縮,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最後英勇就義,被執行了絞刑……
讀完了課文,我被李大釗同志那顆對黨、對革命事業高度負責、充滿信心與希望的堅定之心打動了!“舍小家,顧大家”,李大釗對家人的慈愛是不言而喻的,但他依舊為了保守黨的機密視死如歸,這充分說明了李大釗對黨的忠誠與信任,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沉著冷靜,堅強鬥爭,為了黨的事業他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及家庭。李大釗不動心於敵人的高官厚祿,寧死不屈,他用錚錚鐵骨捍衛了一個共產黨人的信仰。
在新中國成立以前,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矢志不渝,為共產主義事業和新中國的建立而獻身,他們是共產黨的化身,永遠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輝典範。他們譜寫了光輝壯麗的革命詩篇,他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要時刻?記、緬懷革命先烈,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地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和工作。
我的老師有特點 篇10
寫人作文 ,1059字“糊塗”老師
說起“糊塗”,我立刻就會把這頂帽子“戴”在咱們班陶老師頭上。要說教學,她可是頂呱呱,可總是做些“糊塗”事……
這不,剛認識她幾個星期的時候,便給她貼了一個鮮明的“標籤”:犯糊塗。早操晚來帶默寫不及時……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是那件事……
那是剛開學一個星期,我們也迎來了第一次由陶老師組織的默寫,大家都議論紛紛——這新老師到底是什麼“底細”。
終於到了默寫時間,大家都不約而同屏住呼吸,凝神等待老師的到來。可等了十來分鐘,仍不見老師那輕快的步伐,一向散漫慣了的我們,便忍不住嘰嘰喳喳小聲議論起來。又過了大約五分鐘,才聽見有人敲響了“警鐘”:老師來了!
“咚咚,咚咚……”隨著腳步聲的步步逼進,我們也慌忙恢復到了往日的安靜。“咚!”只見門輕輕一響,老師推門走了進來。只見她並沒有像做錯事一樣,而是用眼睛在桌子,講臺上搜尋著什麼,時而用那黑眸子看看語文課代表,過了一會兒,她的眼睛裡便多了一份焦急與無奈,呼吸也欲加快了起來。可能是放棄了,她只好輕輕走到課代表桌前,帶著一絲希望地問道:“語文默寫了嗎?”“啊?不是您來默嗎?”幾乎是同時,我們異口同聲喊了出來。那一刻,我發現老師的眼裡似乎閃過了一種複雜的神色。接著,她便極力改變心情,讓臉上的表情鬆馳下來,又帶著些歉意地笑道:“對不起,同學們!是老師糊塗了……”
雖說是糊塗,可我們總覺得有些對不起老師。便一致決定:下一次默寫,一定給老師一份“驚喜”。
終於到了第二次默寫。我們在課代表的自願帶領下,進行了默寫。當老師急忙衝進教室,問道:“來晚了嗎?”我們自豪地向前指了指,那一刻,我發現:原來老師也會流淚。
當我看著老師含淚抱住默寫本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了什麼。
原來,“糊塗”老師並不糊塗,她只是用“糊塗”來指引我們走向自立、自理之路,從而通向成功的大門!
是啊!“糊塗”老師不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