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內心的淨土相關作文20篇

尋找內心的淨土 篇1

高一作文 ,1110字

剛進入書店,我就被《日月》深邃的封面顏色吸引了。簡單而不死板,鮮明而不奢華的封面讓我立刻就買下了它。伴著書香,我沉醉在《日月》裡。

《日月》是安意如用清麗典雅的散文語言寫成的一部長篇小說。《日月》這本書故事簡單,語言清澈。行文如汩汩泉流,華麗溫暖而清碧灼人。它講述的是天資聰穎,沉穩無私,外表漠然,而內心卻熱烈而堅定的尹長生對尹蓮的那份跨越年齡差距,超越身份的愛。在追逐的過程中,他迷失自我,卻又尋找自我,拯救自我,最後超脫自我。在他深感與生俱來的孤獨,心靈上失去了精神支柱時,他萌生擺脫世俗的束縛、內心慾念的執障之戀,已然放棄一切,尋根溯源,踏上修行之路,走回覺悟之途。通過尹長生掙脫貪念的執障,最後迴歸心靈的安靜,表述了作者多次進藏朝佛、轉經,最後皈依藏傳佛教的感悟。與其說這是一部小說,毋寧說這是一曲從心靈深處流出的清泉,沖刷著人們與生俱來的孤獨感和與日俱增的焦慮感,從而確認內心的歸宿,安意如坦言,“若說這五年來,我最大的變化,不是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女子,成為暢銷書作家,不是身份際遇的改變,而是我逐日確認了自己內心的歸宿,找到了可以信守奉行的信仰。”這不只是物理意義上的迴歸,更是精神鄉關的探尋。

人生匆匆數十載,在歲月的奔波中,一定要守住內心的自己。正如安意如所說的,那些在人世間滾打摸爬的人,是否守著心中的最後一方淨土、一絲光明?是否會在寂靜無人處獨自嘆息甚至咆哮?但至始至終沒有覺悟,自己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真的是那至高無上、手握大權的統領者?但這又是與別人鉤心鬥角、處處提防得來的。來世,我願做個清清淡淡的人,沒有過多的慾望,住在一個小木屋裡,捧上一本書,坐在窗前,細細品味。或許要經過各種跌宕起伏,才換來這樣的生活,看透人間冷暖,超越自我,此後長生。

現實的一切都是歷練,我們不能逃避現實,終究要明白,唯有懂得自己,才能諒解他人,唯有寬憫他人,才能解脫自己。因為,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自己陽光和陰晦的一面,如日如月。我們可以允許自己困惑,懷疑,但心中不能倦意,懈怠,依舊要真誠相信:只有領悟了真誠,才能超脫自我。告別慾望,在最接近佛的位置,尚存一方淨土,那是令所有世人心馳神往的。最難的是放下,最容易的也是放下,放下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后,得到的便是一方淨土,昔念若水如沙,隨風逝去。

或許在塵世中,就應當保持著那一顆本源之心,“在人群中有獨處的心,獨處時有人群的愛”,這也是頗有佛學見解的臺灣作家林清玄的話。在愛與寧靜中織出一支美好的樂曲,奉給心中的淨土。

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心中佛,在這個燈紅酒綠的浮躁紅塵中使內心保持清醒和柔軟,才是至真至誠的寂靜和歡喜。你是否還找得到自己內心的那一片淨土?

尋找內心的充盈 篇2

高二作文 ,742字

人是社會性的群居動物,總要生活在一起才有安全感,即使與對方並不相熟,並不信任,但只要覺得自己還沒有脫離某個群體便不會空落。

現代人用各種科學技術把自己與世界聯絡起來,很多人痴迷社交網路,過分依賴通過虛擬建立起的充實感,看起來世界有他們的參與,而當沒有了這一切,那種虛擬的充實瞬間破滅,空虛依舊會充斥整個內心。

每個人終究還是孤獨的,大部分人都用盡各種方式想逃脫,但我想既然孤獨與生俱來為什麼不好好珍惜呢?真正有價值的孤獨會給我們帶來安寧,他可以指引著我們尋找內心的充盈。

亞里士多德說:“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就是神靈。”對於人,離群索居大概不是真的離開所在的社會,而是讓自己的心在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有一個遠離喧囂的避所,讓自己的心足夠充盈與強大。

即使外界干擾們也可以保持平靜與淡然。

李白深知此理寫下了:“相望兩不厭,唯有敬亭山。”他看透了塵世的虛浮,看厭了人與人的虛假,他熱愛並追尋著屬於自己的內心充盈,所以即使一個人獨處山中他也肅然自若。即使不得不混跡於人群,他也可以安然處之。對已他來說,因為內心充實,足夠承受他的情感,所以身處何方並不重要,心在何方才是他追求的。

陶淵明作為古往今來眾多隱士的代表,他的內心也足夠充盈,否則他不會有勇氣離開羈絆他三十年的塵網,他不會有勇氣放棄他已擁有的一切,他不會在那樣孤獨的生活裡感到幸福他不會有興致採菊東籬,把酒言歡。他以及他們都以擁有了比一切更重要的東西—一顆屬於自己的心,一份屬於內心的充盈。

表面的熱鬧總會退去,浮華的假象也會消失,當一切不再,我們擁有的只不過是自己的內心,所以去充盈它,去尋找它,選擇無論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我們都可以繼續堅強的生活,不會空虛,不會迷茫。無論道路怎麼變,我們同樣可以安然堅定的前行。

內心的淨土——《童年》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739字

我們的童年是什麼樣子的?在作文中我們無數次地提起童年,那段美好而天真的時光總是令我們懷念不已。但高爾基的童年卻絕不是這樣,那是一場沉重痛苦而又複雜迷離的噩夢,沉重到賦予了這二字別樣的生命,甚至可以讓你像對待哲學一樣,認真嚴肅地反覆咀嚼。

《童年》的色調絕對算不上歡快明朗,我們可以從各式各樣的人中輕易地看到他們的痛苦,是那麼的顯而易見。痛苦扭曲了靈魂,就像阿廖沙的外公,他自私、殘暴、吝嗇……,還有他的兒子—阿廖沙的舅舅們,諸如此類,彷彿到處都是施暴者和受暴者。這些陰鬱晦暗的部分,無論是人性使然,還是生存所迫,都令人感覺極度壓抑不快。

但底層的艱辛與無奈不代表著地獄,每個人在承受黑暗的同時,也會想方設法給予光明,從最溫柔的外婆開始,再到小茨岡,再到阿廖沙的母親……,甚至外公,這麼一個老頭子,年輕時吃了不少苦,也有意氣風發的時候,到老了性子就變得凶惡到難以相處。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阿廖沙被打得臥床不起的那幾天,那個老男人有些孩子氣地討好,瓦留莎私自和男人結婚是,他最後妥協的態度。他殘存的人性如星火閃爍。

也許某一日你我也會遇到這樣的困境,甚至為了生存要小心苟且而活,你會不會找神祗來信仰?祈禱它給你帶來好運,就像阿廖沙的外婆,如果真有那樣的時候,那麼就和她一樣做吧。既然生活給予不了自己溫暖,自己也要辛苦地把內心的善念維持下去,因為你可以給予別人溫暖,就像她用溫柔的語調緩緩給阿廖沙了一片美好與光明。這善念就是你心中的神靈。

這就是我從《童年》裡看到的,我相信,及時是天空被厚厚雲層遮掩的陰天,也會有光的。白別人不能給予時,自己可以咬著牙堅信—就像患了重病也會相信它可以好起來那樣—源於神祗的神祕力量—內心一片善良的淨土。

尋找內心的孤寂 篇4

國三作文 ,794字

朱自清先生曾說過:“不鳴則已的人一定會在經歷孤楚困難之後一鳴驚人;靜若處子的人一定會在歷經磨難這後動若脫寵。”是啊,在一個喧鬧繁華的大千世界中想要保持內心的寂靜並非容易,但其結果卻是肯定的。

在古人中,能願歸隱山林之士必是能保持內心寂靜之人,他們因不願與官宦之人同流合汙,而毅然決然地放棄世俗生活,迴歸本性,做到了“眾人皆醉我獨醒”,從而在田園之中孤獨而又快樂地生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讓後人感受到了其內心的淡然與平靜,成為世人內心的依靠。“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李密,在長大成人的這一過程中,內心也是孤寂的,自幼喪父,無親無友的他只由祖母撫養成人,但正是孤獨的內心,終讓李密成為了讓皇上數次下詔的精明大臣。他們都是能夠保持孤寂,無需憑靠的古人。

近來成為世界新聞頭號熱點人物即是當之無愧的美國新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與眾多偉人的經歷相同,他的生活中也並非一帆風順的。在其春秋鼎盛時期,他徒步孤身一人穿越了美國,並留下著作《旅行者日記》。在穿越美國的過程中,他守住了內心的清靜,思考了自己的人生,成為美國人民欽佩的對家。我們每個人在穿越人生的歷程中,都應尋找自己內心的孤寂,尤其在眾人喧鬧之中,沉住心氣,保持沖淡平和的態度,成為與芸芸眾生不同的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趨炎附勢、互相攀比擠對的小人佔據多數。如臭名遠著的秦檜與朝廷勾結,用卑鄙的手段殺害了民族英雄岳飛。他們如同不同族群的植物爭奪地盤,無所不用其極。他們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無法做到保持內心清靜,無法像高大的喬木一般孤寂的生長,無法真正的沉下心來遠離喧鬧的世谷生活。而喬木出淤泥而不染,即使處於浮躁喧鬧的環境,它仍能守住內心孤寂,一心一意的生長,最終為所依靠。

在這物質生活極其被重視的時代,請尋找自己內心的孤寂,請堅守自己內心的清淨,請做到眾人皆濁我獨清,我們的社會需要這種人。

尋找內心的安寧 篇5

國一作文 ,904字

我曾用一句話去形容一個很要好的朋友,我說他“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而內心卻波濤洶湧”。儘管內心波濤洶湧,但也有一處安靜的地方,因為從他表面的風平浪靜我可以讀出他已找到了內心的那份安寧。

人們做事常求“心安理得”,就是希望能找到內心的那份安寧。其實,內心的安寧不用你刻意去尋找,只要在你不知所措,情況緊急的時候,停止你所有的思緒,靜下來聽一聽你心靈的聲音,你就會豁然開朗,因為你聽到了內心的那份安寧。

安寧,不在於你表面表現出來的冷若冰霜,也不在於你對萬事萬物的屑一顧,它在於你在緊急情況下,心情煩躁時的淡定從容,泰然自若。一個小和尚和一個老和尚下山化緣,老和尚揹著一個姑娘過河,小和尚一直不敢問,直到走了二十里地,他覺得憋悶了,終於就問了,說:師傅啊,我們是出家人,您怎麼能背那尼姑過河呢?師傅就神態安寧的告訴他:你看我把它背過河就把他放下了,你卻在心裡背了他二十里地還沒有放下。

和尚本是六根清靜之人,萬事萬物。平等視之。心無雜念。老和尚的神態安寧因為他找到了內心的那份安寧。小和尚卻揹著這事走了二十里地還放不下,因為他心裡還波瀾四起,心存雜念。由此可見,內心的安寧寓於你的思想中,並通過你的言行舉止表現出來。我們需要定時給心靈“除塵”、“去汙”,保持內心的一方淨土,讓安寧在你心裡有落腳之地,並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人們也常說“知足常樂”,知足的人心裡必有一份安寧。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份安寧,歐陽修的“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是一份安寧,

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是一份安寧。安寧讓你淡定從容,讓你處驚不變,讓你安寧之若素,泰然自若。內心安寧,你就能捨去那些看似激烈的、巨集闊的、張揚的、外面的形式,而尊重那些安靜的,內心的聲音,也許你就會更多的收穫,快樂的生活。

尋找內心的安寧,你會收穫快樂;尋找內心的安寧,你會找到自我;尋找內心的安寧,你會學會刪除憂愁,儲存快樂。一個人的視力是兩種功能的,一種是向外去無限寬廣的拓展世界,一種是向內無限深刻的發現內心。孔夫子能夠教給我們快樂的祕訣就是去尋找你內心的那份安寧。當你身處塵世喧器時,別忘了:沉澱內心,找尋你心中的那份安寧。

堅守內心的那片淨土 篇6

高三作文 ,879字

一個孩子在幼時天真無邪,會跟自己所遇所見所聽所聞的自然物交談,有時也會跟自己交談。長大後與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交談。面對自然景物時早已失去了兒時的本真,變得沉默,無語,自己一人的時候也只能沉默。

很明顯,時過境遷,迫於生活上的多種無奈,長大後的他已經喪失了兒童的純真自然,流於世俗,有了各種困擾。

老子曾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色令人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想必故事中的孩子在不斷成長中應該經歷了不少的色,音,味。社會上各種誘惑和殘酷的現實。在利益名祿的壓迫之下,可以將一個純真善良的人改變為一個迎合世俗,圓滑的人,就如故事中的孩子一樣。長大後需要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子,需要發展自己的事業,自然會無暇去顧及自然界中的花鳥蟲魚。

然而在自己一個人獨處之時,可能會逐漸麻木,或者說是無力面對現實早已改變了以往的初衷。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確需要老子那般抱朴守一的思想。在我們走的太遠,忘記了當初為何出發時,我們才會想到迴歸本真,重新審視自己,感慨當初。那麼對於現實的狀態,我們也就可能只是無奈,以沉默來安慰自己。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幼時的孩子,心中一定是有一處桃花源,他與自然一體,與自然對話,與自己對話,就不會產生孤獨寂寞的感覺,因為那時的他對一切的新鮮事物都保持著好奇心。而長大以後的孩子已然做不到。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無法相互同步,精神上帶來的空虛和孤獨,令他心力交瘁,沉默無語,心中的桃花源也就不復存在了。在現實生活中堅守著本真的人具有迷人風采,擁有自己的小世界。如追求感性思維的瘋狂哲學家尼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詩人海子。他們都堅守著內心的淨土,在世俗之中,堅守本真,堅持了自我,任由時過境遷,初心不改。

不變初心,方得始終。正如故事中的孩子,假如他依然保持年少初心,不但可以處理好自己的社交事業,同時也可以將自然作為傾訴物件。學會自己陪伴自己,不必去逢迎世俗,始終堅守著內心那片淨土。三毛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如若能始終堅守本真,堅守住內心的那片淨土,給自己的心靈設一個驛站,那麼無論走到哪也不會空虛孤單了。

耕耘心中的淨土 篇7

高一作文 ,833字

每個人心中都要有一方自在佳境,想拂去喧囂時,便可居於此,傾聽靈魂深處的淳語;想抖落庸俗時,也可居於此,閒看墨飛筆走,花淡茶濃;想對話自我時,仍可居於此,細翻那承載了淚與笑的人生頁籍。這佳境需我們去細細耕耘,用雙手,也用心。

忘不了已故前南非總理曼德拉,忘不了他緊攥雙拳時的正義之氣,忘不了他細眯笑眼咧嘴露齒的一抹溫情。在羅本島,那個充滿苦難與絕望的地方,他沒有讓心靈沉淪,卻選擇看向遠方的美好,為心靈的耕耘決攫一方營養。他將泔水成為美味,將苦役稱為鍛鍊,用理想與信念開闢了一方精神佳境。而反觀當下,多少人稍不如意則揮拳向更弱者,多少人因生活失望而報復社會。心靈不是硝煙瀰漫的戰場,而更應是山花爛漫的圃園。

依然記得那位叫做郭明義的普通礦業工作者,記得他樸實的笑容,記得他默默的堅守。那是一個人對心靈美好的堅守:他為患重病的貧困兒童送錢送物,卻擺手笑稱’我很富有’,。他為獻血福利事業獻出自己滾燙的血,卻覺得那是新生的幸福的淚。有人問:你值得嗎?他微微一笑,彷彿那十幾年的堅守都釀成了酒,他每日一品。在這個越來越需要美好人性的時代,他守住了那份美好,是淨土之地溫暖並充滿感動。與他同行的,還有‘炕頭教師’高淑珍,已故醫生林傑良,以及那些默默無聞又無怨無悔的耕耘者們。

總想起那些在亂世中的布衣青衫的賢者大儒們,想起在戰火紛飛中他們熱血滿腔地將善良,愛與良知傳播四方。聞一多為國事四處奔走,為學問兀兀窮年,感召無數有志青年;清華校長梅貽琦致力辦學,四處為中華而招有志,為發展而拔人才。在那些人人自保,國勢動盪的時代,他們將心靈淨土中的滿園激情發揚四播,不倦耕耘,將心靈昇華,終成那歷史洪流中永立的石碑。

為心靈耕耘一方淨土,需要我們看向那遠方的美好‘堅守那閃光的一抹亮色’傳播那心中的無限激情與期望。我們需要這樣做。為了不被喧囂所淹沒,不被庸俗所遮目,不被自我所拋棄。風和日麗‘山花搖曳’自在從容,這不僅僅是一方淨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讓我們走的更輕便,更淡然,更坦然。

尋找身邊的家風家訓家規尋訪心得 篇8

尋找身邊的家風家訓家 ,3629字

【篇一:尋訪心得】

黎明的雞叫將我喚醒,今天將是收穫的一天。

自古以來,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都是十分受人重視的,這是因為只有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才能成就一個良好的家庭,而良好的家庭才能成就一個良好的國家。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是成就一個優秀國家的基礎,所以,人們十分重視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

我這次尋訪的主題就是尋找身邊的家風家訓家規。於是,我決定去訪問我們家的老將—奶奶。

我推開房門,一陣風便立刻與我來了個親密擁抱。大地上鋪了一層厚厚的白地毯,大樹也穿上了潔白的棉衣,雪花依然在漫天飛舞,新的一年也會因這而閃亮。

我和我的弟弟踏著厚厚的雪找到了奶奶。在給奶奶沏了一杯茶後,我就開始了我的訪問。在交談中,奶奶給我們講了許多新奇的故事,雖然奶奶沒有怎麼讀過書,用詞不太準確,但是奶奶講故事卻也非常生動,非常感人。我記憶中最深刻、感觸最深的就是在前幾年的時候,奶奶生了一場大病,整天臥床不起,一直痛苦的呻吟。我的爸爸媽媽都在工作,所以奶奶白天的時候是由我的三叔三嬸照顧的,我的三嬸做完飯之後並不是自己先吃,而是先親自餵飯奶奶吃。三嬸餵飯時哈仔細地把飯勺裡的飯吹涼之後才餵給奶奶,飯勺裡的飯不能太多。到了晚上,就由我爸爸媽媽照顧。我爸爸媽媽更細心。他們為了更好地照顧奶奶,就在奶奶床旁邊放了椅子,躺在椅子上睡覺,為的是方便奶奶叫醒他們,而且,他們也基本上一夜不能完全睡覺。談起這些的時候,我發現奶奶的眼角泛起了淚花。

這次尋訪,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其中,我感觸最深刻的是“百善孝為先”。孝,不僅僅是順從,更是在長輩遇見困難時,無私的伸出援手,盡心盡力的去照顧他們。

【篇二:有舍才有得—尋找家風家規家訓有感】

每個家,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家規。好的家風家訓家規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在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就告訴我,要樂於助人,要捨得,對任何人都要尊重。爺爺那時是村書記,也是方圓百里都知道的大好人。那時有一個婆婆上山找豬草時扭傷了腳,爺爺一聽說,立馬去把她背到自己家裡,還讓奶奶殺了一隻雞,燉了湯給那位古稀之年的老太太。那時我不懂,那位老太太明明跟我們無親無故,為什麼爺爺要特意為她殺一隻雞呢?即使是我,爺爺也沒有這樣做過,因為那時畢竟條件艱苦,村支書的工資還不如種田農民。爺爺這樣做值得嗎?記得爺爺那時是這樣對我說的,“孫女啊,我是村支書,是大家信任我,才讓我坐上了這個位置。村民一旦有難,我這做村支書的怎麼能袖手旁觀呢?這不是辜負了大家對我的信任嗎?退一萬步來講,就算我不是書記,但是都是鄰里鄉親的,誰有了難處,我一樣要幫嗎?”摸了摸我的頭,爺爺又說,“孫女,你要記住,在這個世界上,人人平等,我們永遠不會高人一等,也不會矮人一截。你幫助別人,在你有難的時候,別人也會幫助你,同樣的,你尊重別人,別人也會尊重你。你今天給別人殺一隻雞,明天也許她會送你一筐蛋,當然,幫助別人不一定是硬要被幫助的人回報的。你幫助了她,你也會感到快樂,不是嗎?孫女,我希望你能記住,有舍才有得。”

記憶中那是爺爺第一次這麼嚴肅地跟我說話,“有舍才有得”這五個字也一直在我小小的心上盤旋。如今,更是深深扎進了我的心裡。在生活中,同學有麻煩,我都會第一時間去幫忙解決;在家中,媽媽做飯時,我也是她的“小助手”,靜靜的在一旁洗洗菜,端端盤子,有時也洗洗碗;在學習上,我尊崇著“有舍才有得”的思想,努力學習,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可以說,“有舍才有得”這五個字,陪伴了我的整個童年,同時,也成了我家最重要的家規。

我一定會把我的家風家訓家規永遠傳承下去,我相信,只要我們都能夠堅守,有朝一日,中國文化必會大放異彩。

【篇三:尋找身邊的家風、家訓、家規作文】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五千年以來的文化文明傳承至今,深刻在我們華夏兒女的心中。每個家庭都有幾條好的家風、家訓、家規。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好的習慣要從小養成,好的家風、家訓、家規不僅傳給了後代,還能對後代起到良好的鞭策。

本次寒假假期中,爸爸、媽媽、我一起去拜訪了家族長輩—我們最敬重的爺爺。

訪問過程中,能夠從爺爺那裡清楚地瞭解到我們家的家風家訓:勤為本,德為先,和為貴,學在前;純樸善良;做事效率高;家規,則列舉了以下幾條:誠實守信,勤勞吃苦;與人見面要懂禮貌、不擺架子,不做作;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例如:其中一條內容中的“勤為本”,原來的我,在家中亂擺亂放,從不幫忙收拾家務。直到有一天,爸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看到家裡亂糟糟的,便把我從屋裡叫出來,和風細語地對我說:“爸媽工作挺累的,你也會長大,總不能懶惰一輩子吧!爸媽也會老,你要變得勤勞,這才能照顧到自己。”聽完爸媽對我的一番悉心教導,我讓他們快去睡覺,我把屋子打掃乾淨。第二天一早,爸媽看見屋裡被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笑著誇我,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家風、家訓、家規需要良好的傳承下去。有些家長們認為制定那些規矩是一種陳舊的思想,覺得自己的孩子沒必要懂得這些。但是這些家風、家訓、家規能夠適當的約束孩子們的壞習慣。家風家訓是代代相傳的精神滋養。對人的成長而言,好的家風、社會風氣的影響,有一個不斷向上的過程。

家風主要是對人生的啟蒙。家風伴我從懵懂無知走向成熟穩重,人生的道路上印著一步步紮實的腳印,標誌著成長路上我的努力。是它塑造我無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

通過本次訪問,我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制定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傳承家風家訓,踐行社會價值。

【篇四:追溯歷史訪古遺夢—尋家訓家風】

在無盡的宇宙中,你是一顆星辰

在浩瀚的碧海里,你是一朵浪花

在延綿的山脈上,你是一座青峰

在無邊的沙漠間,你是一陣駝鈴

—題記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無論是名門望族還是布衣平民,無論身在何地都有著自己的家訓家風用來管束兒女,家訓家風是平凡而不可缺的。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有著無數關於家訓家風的故事,清朝康熙皇帝嚴禁兒子在二十歲以前讀小說。在康熙看來,兒子過早的讀小說會令孩子單純的心變得充滿對權力的渴望。容易產生對皇位的爭奪,帝王家的孩子要聰明,但是,康熙並不喜歡他們玩弄心計康熙需要的是天下太平,家庭和睦。

因玄武門之變成為皇帝的唐太宗李世民,殺兄弒弟,在許多人眼中,他冷血無情,可我認為,他既是一位好皇帝,也是一位好父親,在他執政的年代,有貞觀之治的繁華,天下太平,他言傳身教,教育兒子要善於聽取大臣的見解,廣愛天下。

抗日英雄趙一曼在英勇就義前給兒子留下了一封遺書,將對兒子的愛以及對國家的忠誠留下,她沒有用太多的言語來教育兒子,但是她用自己的行動來告訴兒子,要做一個愛國的人。

在我們的身邊,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家訓家風也有不少,湖北楊啟發祖孫三代傳承並與中國畫同生,楊啟發老人用六年的時間來完成《楊山草堂》。

秭歸的李元成與戰友同生共死,在戰友死後,他遵守對戰友的約定,像對親生父母一樣,照顧了戰友的父母長達三十五年之久。

遠安縣的羅必炎善心無邊,一邊照養從小就不願承認自己存在的父母與繼父母,與妻子成婚後又養妻子的養父母與親生父母共八個老人,一個個為他們養老送終。

在大千世界中,家風家訓已經成了一份不可缺少的東西,冥冥之中,它主宰著這個世界上所有人的命運,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少,少兒時的家風家訓,逐漸影響我們的一生,讓我們尋找家風家訓,讓我們開始為自己的一生打下基礎吧!

【篇五:我家的家風】

每戶人家裡都有屬於自家的家風,而,今天我就要踏上尋找屬於我自己家的家風的拜訪之路了。

走在山間蜿蜒的小路上,我去拜訪一位家族的老人。走了許久,我終於找到了老人的家,長輩欣然把我請進了屋,我向他表明了我的來意,他拿著菸斗的手臂猛然的僵硬了,彷彿提到了什麼神聖的事似得。她的眼睛裡閃爍著光芒,彷彿是崇敬是追溯。半晌,他吐出煙氣,在煙霧瀰漫裡對我講述,“我們家族自建立以來就用一個字來治家,那就是‘好’,工作中要做到最好,學習要做到好學,人與人之間要做到樂善好施。像孔子,好學,不恥下問。所以你也要如此,與人交往時要‘好’幫助,學習時要做到最好。當然好不一定只做到這些地方,還有許多更好或者更加重要的,你需要自己去思考去研究”。

走在歸途,身後依舊是那不變的的青山,那小屋。而我心中卻依舊是那一個被煙霧藏著的“好”字。忽然在路旁的一株小樹上,我看見一隻正破繭重生的幼蝶,有時用力有時又停住。我正嘆息一個將放棄的生命,它卻突兀的出來了。一個不屈的生命,煽動翅膀,閃耀著最美的光芒,飛向屬於它的那片天空。轉過頭,那青山,那小屋,我頓悟。原來,“好”不是讓我們做到最好,超越所有人,而是讓我們努力去做,不讓我們在將來的走一天後悔昨天的不該,為的是讓我們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那片天。

我家的家風就是“以好勵身”,自己永不後悔。

守住心靈的淨土 篇9

國一作文 ,67字

“我整天就幹著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守住心靈的淨土,堅守自己的原則。

心靈的淨土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579字

日光盈盈,我舉一杯最清的;餘輝脈脈,我擁一縷最燦的;紅葉灼灼,我拾一片最熱的;芳草萋萋,我捧一束最青的;人生漫漫,我要採擷最重要的—解讀心靈的淨土。

心靈的淨土是陶元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高。“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厭棄了趨炎附勢的官場,隱居深山,過著悠閒自得的田園生活,最終給後人留下了諸如《飲酒》之類的佳作。心靈的淨土來自於清高的品質。

心靈的淨土是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傲氣滿身的杜甫心存大志,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對政治前程滿懷憧憬,向世人展現出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風貌,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詩聖”。心靈的淨土來自於一顆偉大心靈的雄心壯志。

心靈的淨土是蘇東坡“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豁達。號稱東坡居士的蘇軾,自幼受其父蘇洵影響,文學素養無與倫比,但卻仕途失意,而他並未因此意志消沉,而是將惆悵化作樂觀,創作出膾炙人口的千古佳作。心靈的淨土來自於豁達的性格。

心靈的淨土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堅貞。抗元名將文天祥率領宋朝軍隊頑強鬥爭,被捕後,剛強不屈。一身正氣的他體現了好男兒血氣方剛的英雄本色,最終將浩然正氣籠罩世間。心靈的淨土來自於一腔堅貞的熱血。

鮮花雖小,卻可以使整個庭院芳香四溢;小草雖微,卻可以給無垠的沙漠帶來生機。一片心靈的淨土,可以讓生活更加精彩,可以讓人生韻味無窮。

用心尋找身邊的風景 篇11

高三作文 ,852字

世間百態,五味雜陳,需我們逐一品味,才知酸甜苦辣。風景並不一定巨集偉壯麗,自然花草,皆成風景,用心去找尋身邊的風景。

又是暑假,按照以往的慣例,我得去外婆家住幾天。昨晚電話告知外婆我今天去。一路上,水稻田裡的那一抹抹綠色霸佔著我的眼球,空氣中瀰漫著溼潤的泥土的氣息。外婆家仍是記憶中的模樣,乾淨而又簡約。外婆餵養的那隻小黃狗,見到我的到來,搖著尾巴向我跑來,用它的頭蹭蹭我的褲腳,用鼻子嗅嗅我的腳尖,向我打著招呼;而我則是彎下腰來摸摸它的頭,表示我對它也甚是想念,很是融洽。

飯桌上,外婆擺滿了我最愛的菜,一個勁兒的給我夾菜,讓我多吃點兒,我不能拒絕,只能敞開肚皮吃。午飯過後,我原想讓外婆午睡一會兒,可外婆卻毫無睡意,外婆神神祕祕的從房間裡拿出一隻籃子,我細看籃中有幾張彩紙和剪刀等,便明白了:外婆是要剪紙。我端坐在一旁,準備觀賞外婆的剪紙“表演”。外婆雖已七旬有餘,可心靈手巧的風采不減當年。外婆戴起老花鏡,左手持紙,右手握剪,剪刀一張一合,便在彩紙上留下一道道“傷口”。外婆目不轉睛,神情嚴肅,眉頭緊皺,好似遇到了難題。慢慢地,一張剪紙的模樣顯現出來樂。外婆的臉舒展開來。外婆攤開剪紙,再在合適的部位刷上金黃色的油漆,剪紙就算大功告成了。外婆這才露出滿意的笑容。外婆小心翼翼的托起剪紙,這是,一縷陽光照射在剪紙上,金黃色閃亮我的眼眸,外婆也是樂在其中!外婆那剪紙時的動作,神態,不正是一片活風景嗎?我的心為之盪漾。

風景,並不僅是名山大川才有,許多細微的人和物,都有可能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只要我們帶著智慧的雙目去尋找,就會有所發現。身邊的風景從未缺少,缺少的只有善於發現的眼睛。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身邊的風景,熟悉的人物和事物,無論大小,都會成為風景。我們的目光不能僅聚焦在山川勝地和令人流連忘返的自然美景,我們更應該注重的是身邊人物所形成的風景。若自然風景給你視覺的享受,那麼人形成的風景會給你帶來心靈的淨化、道德層面等重要的人生含義。

我的雙眼找尋到了我身邊的風景—外婆的風景。

開在心靈淨土上的花 篇12

國三作文 ,912字

在生活中,你是否會為了出門找不到合適的代步工具而苦惱?是否會因為下雨時被困而煩躁?不要緊,因為現在是“共享時代”,你可以隨處看到有關於“共享”的東西: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書店、共享籃球等等等。這些共享資源正與我們每個人產生密切關聯,也逐漸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理念。

有了共享單車,人們不再需要走路,坐公交甚至開車,花上五塊一毛,就能到達目的地,既綠色環保又廉價。有了共享書店,人們不再需要買下想看的書,方便又簡潔。共享資源猶如細細密密的蛛網,逐漸佈滿我們的生活,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然而,這卻也不全是好事—它讓有些人覺得:如果“共享”成為“個人”該有多好啊;或是,反正是“共享”的,弄壞了也沒有關係。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場景:有人把共享單車鎖了起來,或是拆壞它;有人弄壞了籃球;投放在地鐵口、公交臺站等的共享雨傘,過不多久悉數失蹤。而這些舉動,不正反映了有些國人的素質嗎?他們內心名叫“公眾意識”的淨土,已被玷汙。

曾經,每天都喜歡騎一會共享單車的我也萌發了一個想法,每天都要找車,好煩啊,那時的小黃車每輛只有一個固定密碼,不如直接找一輛小黃車,記住它的開鎖密碼,這樣就方便了。這個想法像一頭蠢蠢欲動的野獸,在我的內心日漸膨脹。於是,我就真的這麼幹了,把一輛小黃車放置在爸爸媽媽的公司裡,暑假時每天都觸手可及,我安然自得,並未覺得有什麼不妥。直到有一天,媽媽看出了端倪,問我:“我們公司裡怎麼有輛小黃車?”我如實回答,然而媽媽頓時就陰沉了臉:

“你怎麼能把公共資源佔為個人呢?”

我瞠目結舌,頓時有點慌亂:“不……不是……我只是覺得這樣方便……”

媽媽把我拉到電腦邊,給我看了一些圖片:被私人鎖鏈鎖起來的共享單車、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共享單車、被掛在樹上的共享單車……我恍然間明白了媽媽的用意:共享資源屬於大家,任何人都無權私佔、破壞。一時間,我不禁為自己的自私感到羞愧難當,而我相信,在我心靈的那塊淨土上,已經重新明亮澄淨。

公眾文明始終是我國人民需要改進的地方,只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有文明的意識,共享資源,讓大家方便;文明心靈,讓你我舒心。當人們都能文明對待共享資源時,相信他們的心靈淨土,已經開出了美麗的花。

守望心中的淨土 篇13

記敘文 ,1346字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淨土,那裡珍存著他最寶貴的東西—價值觀和同情心。

一個人對事物的客觀價值的評價是價值觀的體現,而同情心則發於內心的憐憫情感,這兩者相加則湊成了只存在於高等生物社會的道德。

那是明辨是非的一把利劍,那是照出善惡的一面銅鏡,那也是人類文明的試金石。道德是人類判斷是非的第一準則。當我們只有極短的反應時間,價值觀會迅速給予最本能的反應,而同情心又會先於法律意識來促使我們憐憫其中弱勢的一方。因為道德是我們基因序列中隱藏了數萬年的進化密碼,每一件身邊發生的事件又會潛在幫助優化道德準則,而法律僅僅是後天灌輸的一份無法就事論事的沒有情感的條例。法,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極客觀的條文規定,但心中的道德卻因其主客觀的互為依存而更為主要。

對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充沛情感源於價值觀和同情心與真實現狀的摩擦。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理想是烏托邦式價值觀的完全體現,它與現實碰撞所激起的火花便是人類思考的源泉。道德困境的存在激發了人們不斷思考的慾望,先知其不足方能改之,道德觀念也會在思考中不斷修正。哲學不是虛無縹緲的玄學,而是對於道德觀的不斷探索。正如笛卡爾所說的“我思故我在‘’。而思考就源於價值觀和同情心。

“我不擔心人工智慧能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顧後果。”這是蘋果總裁庫克曾經公開發表的言論,的確,人類與計算機的最大區別是人類擁有道德底線。計算機固然可以完成許多人類無法達到的精密工作,但它到底只是一個沒有靈魂依靠程式工作的機械,它都不能稱為生命體,因為它永遠無法擁有價值觀和同情心。那當下的我們必須思考: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中我們最本真的價值觀和同情心是否依舊堅挺?道德標準必須不斷改進,但不能喪失。失去道德的我們與計算機無異,甚至不如能上天入地的計算機,所以請堅守價值觀和同情心,那是心中的淨土。

或許有人會好奇在爭名奪利的當下,價值觀和同情心有什麼用?我想,它們是愛,是暖,是燕子在樑間呢喃。因為有了最高的理想境界。文學乘著雲朵在清風吹拂下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每一聲輕吟淺唱述說著我們對世界的期盼,每一聲怒吼咆哮發洩著我們對生活的不滿,即使生活的轉輪不緊不慢地滾動,我們的心靈都得到了前所未有靜謐。

藝術亦是如此。你可曾聽出巴赫的《D大調第三協奏曲》中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你可曾從《睡蓮》中看出莫奈的愜意安適?如果價值觀更多情況下是一道判斷正邪的內心標準,那麼同情心則大多使藝術於心靈中萌芽。因為對世間萬物都充滿了愛與關懷。那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在創造者手中化為一件件藝術品。”生活中不缺乏美,總是缺少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價值觀和同情心是藝術的搖籃。

當然,價值觀和同情心最為重要的作用是塑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價值觀教會他正直、堅韌、勇敢、砥礪前行,而同情心攜來善良、樂觀、悲憫、虛懷若谷。價值觀以堅定的姿態守衛正義,同情心則如”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水,在崎嶇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堅守本真。人,為何生而為人?因為他懂得不斷修正價值觀,他生來擁有一顆悲憫的同情心。

正在當今社會中砥礪前行的每個你,請記住,不論風暴、雨雪、霹靂,也不論霧靄、流嵐、虹霓,都請守望心中的淨土,因為這是你最寶貴的財富,也值得一生來守望。

心靈的淨土 篇14

心靈的淨土作文100 ,1109字

每一個人的心靈,都有一塊淨土。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的流逝,那塊淨土被碎片化的生活一點一點分割,最後竟不知不覺消失了。使人變得似一個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終日忙忙碌碌,卻不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

“從前的日子都很慢,車,馬,郵件都很慢……”我和爸爸靠在沙發上靜靜地聽著這舒緩的歌聲,回憶著曾經的慢生活。那一刻,不去管外面川流不息的車,那一刻,不去管外面喧鬧紛雜的世界……當一直繃緊的心絃慢慢放鬆時,突然一聲刺耳的鈴聲終止了音樂,接著又是一聲接一聲都不停頓的訊息鈴。爸爸猛地坐起來,又恢復到往常緊張的生活狀態,拿起手機迅速地給別人回覆各種訊息。本來美好連貫的音樂就被這突如其來的資訊打斷了。

這樣類似的事,每一天都在上演。久而久之,生活變得七零八落,支離破碎。這一切,都是因為什麼?有人說,是網際網路造就瞭如今碎片化的生活。那網際網路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出現了,難道那時的生活已經碎片化了?又有人說是當今高速發展的網際網路使我們生活成這樣,那是為什麼呢?網際網路在最短時間內提供大量資訊不好嗎?視野開闊的生活不好嗎?問題也恰恰出在這,正是因為資訊量大了,生活變得方便了,人會因想滿足各種慾望而分解自己的時間,到頭來其實得不償失。

幼兒園時的讀書經歷讓我至今印象深刻。那時沒有智慧手機,網路也不發達,生活是那麼的簡單平凡。我玩膩了芭比,便拿起一本《吹牛大王》聚精會神地看起來。看到引人入勝的地方時,會忍不住感嘆,也沒人搭理我,於是一個人自問自答慢慢思考故事內容,竟有種“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的境界!不知不覺,時光過了大半,我一看就從早上看到了下午!媽媽嚇了一大跳,作為一個幼兒園的小孩,看一天書是很不正常的。

現在我看書還是很“不正常”。難得有空,我從書架上取下一本書,拭去封面薄薄的一層灰,準備開始看。然而我沒有直接開啟書迫不及待地翻閱,而是習慣性地拿出手機胡亂的刷朋友圈。當我刷到沒有一條新訊息時,才緩緩開啟書本。當看到一處精彩的情節時,我再也不“感嘆”了,迅速拿起手機拍張照片,分享朋友圈,等我發完再投入到書本中去,真可謂眼中了了,心下匆匆。不斷腦補朋友圈其他人會怎麼評論。我忍不住又開啟手機,果不出所料,有不少人熱烈地評論。看到他們的評論我又有感而發,一個一個認真回覆起來。而我猛然從手機的世界裡抬起頭時,才發覺時間已悄然過去大半。我有些驚恐,努力思索時間都去哪了,原來不是去刷朋友圈就是去晒朋友圈……

表面看來是手機碎片化了我的讀書時間,實際上—是個人的自控能力。如今的世界那麼龐大繁雜,我們真的應該停下腳步,歇息片刻,使自己迴歸心靈的淨土,不在時代的潮流中翻滾,做一個“行屍走肉”……

尋找丟失的信心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714字

大家都應該知道吧!信心不是每個人都有的;信心是對自己的一種認可;信心是我們用金錢買不來的;信心可以讓人走出黑暗,找到光明,它可以從迷失中走出來,在十字路口可以找到自己要到的正確地方……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一直在迷茫中尋找我已丟失的信心,直到現在我終於找到了。

有一次,我們學校舉行了一次跑步比賽,當時的我被推選為女生代表,我心裡驚呆了——像我這麼沒有信心的人,竟然還能參加這次比賽!不怕會給我們的班抹黑嗎?在這漫長的幾天,我一直對自己沒有什麼信心,也沒抱多大的希望。直到比賽那天,我來到跑道的那一刻,我感覺心裡非常緊張——手心裡全是汗,全身一直瑟瑟發抖,我用手抹了一下額頭上的汗,真是揮汗如雨呀!當時我都快急哭了。但是在我緊張又害怕時,我還是堅持把比賽跑完了,雖然我沒有跑到第一名,但是全班同學並沒有嘲笑、打擊我,而是在我身邊給予我鼓勵,讓我下次繼續努力。是他們的鼓勵讓我找回了自己曾經尋找多年的信心!

我從那時開始就對自己非常有信心了,每次參加活動一點也不緊張,根本就不是原來的那個我了,同學們還誇我是“自信小能手”呢!從此以後我不再是當年那個沒有信心,沒有自信的人了,而是從黑暗中逃出來的“自信小能手”了!

從那以後我擁有了對自己的信心,擁有了它,我敢面對所有的困難、挫折,我要消滅曾經那個沒有勇敢、沒有自信的自己,我要做一個“自信小能手”。

經過這些事,我明白了,只要有信心就不怕不會成功,擁有信心吧!我相信你們也可以的,加油!我相信:有了信心,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成功!

守護心靈的淨土 篇16

國一作文 ,710字

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剛剛呱呱落地的嬰孩,都是一位天使,他們純潔、善良。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文化的滲透和負面因素的影響,我們心靈的土壤在不知不覺中多了一些雜質。

它們如強酸強鹼般腐蝕著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墮落、消極。沒有人願意這樣,但我們無法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

“你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寬它的寬度。”誠然,這亦是如此。我們雖不能保護我們的心靈不受一絲侵蝕,但我們可以減少傷害。

在我看來,臺灣作家龍應臺和林清玄便是最好的例子。

龍應臺、林清玄二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龍應臺文章中的那句“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寫出了她對人生路途的理解。再者,“不必追。”這簡短的三個字,有力地觸動了我的情感。

而林清玄先生則是借事物闡述哲理。家中有本林先生寫的散文集,我只是讀了幾篇便覺收穫頗豐,意猶未盡。那清新的文筆,令我心生羨慕,讀過他的文章,只覺如品了清茶一般,精神飽滿,平靜似水。我想,只有不被世俗纏身,心如止水之人才能有如此風采。

而那些有意觸犯法律的人,則是心靈的土壤被嚴重破壞了。上海復旦大學投毒案的作案者,因與被害人互看不慣而發生口角,最後心生歹念將有毒物放入被害人的飲水用品之中。當然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最終,他被正義繩之以法。

我們應當守護自己心靈的淨土。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若是被一些不良事物矇蔽雙眼,會毀掉我們光明的前程,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並極有可能進一步危害社會。守護心靈的淨土,是為了自己、集體、國家。同時,它還是立足於現代社會的一種能力!

讓我們一起守護心靈的淨土,共創美好人生!

尋找失去的童心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1581字

歲月匆匆的過去了,童年也是如此。在不痛不癢的歲月裡,重新在我的身邊,匆匆的離去。我曾試圖抓住它,可我抓不住。

童心是一個多麼幼稚,可又是一個多麼深奧的詞語。我悵望灰天,在一本書中翻出了一本,舊得幾乎要發黃的相簿。那,是我幼兒園畢業時拍的合照,我細細的尋找著,沒一會兒,我便找到了相簿中的那個我,那是小時候的我,天真、純潔的我。我詫異的望著相簿中的自己,相片,朝我笑的那麼燦爛,如果只單單從我的笑容中,看,我覺得和現在的我簡直一點都不像。往往相片圓圓的,閃閃發光的眼睛中,我彷彿看見了童年的無憂無慮,燦爛而純真的笑容,我卻已不再擁有那燦爛的笑容,我回翻近幾年的照片。叫,國防服,已不再擁有著與生俱來的本領,即便有效,也是那種絲毫不純真的笑容,我彷彿我在有意隱藏內心深處的博弈中悲觀,淒涼的情感眼神中,也彷彿多了一層難以令人捉摸的五,也許這種物掩蓋住的,就是我那早已不見蹤影的童年吧。

我慢慢的合上相簿,也許我真的變了。腦子裡各種雜亂的念頭掩蓋住了我的同心。也許吧,成長的過程中,我看上去依舊是那個我,但內心卻已是物是人非。

我緩緩的閉上了雙眼,試圖讓童年的回憶重新回到我的腦海中,可出現的卻是一些零零碎碎的鏡頭,我絞盡腦汁,想讓回憶再湧現出來。可是這些美好的回憶就像是突然消失了一般,我再也不能在我的腦海中尋找他們的身影了,我睜開雙眼,天已經暗下,來了,黃昏印入了我的眼簾。我用雙手夾住我的腦袋,我心中混亂不堪,最明顯的那一塊就是悲觀。我已經無法再次理清我的思緒了,我呆滯的望著天空,心想,也許童心會在某一刻悄悄回到我的身邊吧。默默的放回了相簿。也許我會在外面的世界找到童心,找到童年。於是我出門去尋找。:

走出門,我惆悵的心情彷彿得到了一點緩解。我漫無目的的向前走著,不知不覺,就,走到了菜市場裡,撲面而來的惡臭,收拾我離開這個地方。正當我準備離轉身離開的時候,不經意間,我的餘光看上了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只見有兩個2到3歲的小孩,正坐在地毯上,玩著石頭剪刀布,在一輪輪的比賽中,他們抬手,又落下,他們傻傻地笑著,就算是輸了也是如此,好像完全不在意結果似的。他們長著大大眼睛,紅紅的嘴脣,和我的童年是如此的相似。

“咯咯咯……咯咯咯……啊呀呀……”他們一邊笑著,一邊說著不為人知的牙牙語,溫馨而又快樂。

他們互相笑著,玩著遊戲,他們的媽媽則賣著菜。我情不自禁的就走向了那個菜攤,望著他們充滿稚氣的身影,我一步步地向那走去,悄悄地坐在他們的身邊,陪他們一起玩了起來。他們彷彿一點都不介意我的到來,還特意給我拿了一張報紙墊在地下。沒一會兒我便很快地融入了其中,和他們一起玩了起來……我的心中不由得產生了一種奇特的感覺,這是童心的感覺,童年童心彷彿都在這一刻重新回到了我的心中。

在回家的路上,我又看見了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姑娘,她長著白得幾乎讓人羨慕的面板,她很愛笑,笑的時候兩顆大門牙總是露在外面,十分可愛。這個小姑娘在前面跌跌撞撞地走著,臉上一直傻傻地笑著,有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在右面跟著,嘴裡還喊:“喂!曉曉等等奶奶啊!”呀!原來小女孩都這麼活潑、淘氣的嗎?我不禁失聲大笑起來,幸好旁邊的噪音及時蓋住了我的笑聲,沒讓老奶奶聽見。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起那個淘氣的小女孩,心中還是會暗暗偷樂一陣。

我回到家,拿起筆,筆尖流逝下一時的感受:

童年往往會在你最開心,最想表達自己情緒的時候,重新回到你的身邊,你留不住他,你,可以留,也可以認任它在你的心田中遨遊。

童年可能已經離我們而去,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事實,但我們心中仍然保留著你,召喚童心的鑰匙,當你想到她需要她的時候,他總能在最快的時間裡回到你的身邊。

尋找宿命的救贖 篇18

高二作文 ,757字

夕陽下,金黃色的麥田中一對男女深情相擁,“咔嚓!”他淡定地示意男女繼續擺pose。再次提起相機,他從不知道宿命如此地喜歡玩弄人,相機在手上綻放出了最美的落日花。天黑了。

充溢著消毒藥水氣味的醫院沒有給他絲毫的存在感,即使他即將要走出這裡。家裡一個個大小“單反”早已被母親折價賣掉,反正他再也用不到了。

溫暖和煦的風撫過臉頰,現在應該是春天了吧,新萌發的葉就這去年枯死的老葉散發出了新的生命之氣,難道我就這樣“枯死”了嗎?他心中暗暗尋找著答案,尋找著宿命的救贖。

他不是不痛苦,他是不敢太痛苦。多少無眠的深夜裡隔壁傳來父母的低泣聲。大概半年了,母親從未與他談起工作,曾經視為生命的攝像機也隨著失明而被迫放棄。

“今天××就業市場……”,電視又被換臺了,“盲……”“媽,不用換臺了,你好好看吧,我沒關係的。”沒有聽到回答。“按摩適合盲人群體,也開闢出了一種新職業……”“哈哈哈哈……”他笑了,這是眼盲以後第一次笑。

我的救贖來了。他想到,雖然失去了眼睛,但是我還有手和腦子可以工作,我還有腿可以走路。人生最好的救贖不就在自己身上嗎?我不會放棄,不會放棄每一次生的希望。

眼盲後第一次拿起筆,手上的陌生感令他很不舒服,但他還是寫了下去。敏捷的聽力令他捕捉到了水滴滴落的聲音。“媽,沒關係,我會好好活下去……宿命沒有放棄我,他給我留下了手。”氣氛突然變得詭異,“我是爸爸。”一個哽咽的男聲響了起來。“哈哈哈哈……”他笑地開心。

盲人按摩店的老闆回了信,他也準備好了離開,是爸媽上班時偷偷溜的。炎熱的夏日吹起一絲涼風,心湖泛起了一串漣漪。桌上的信角也被風吹得“嘩嘩”亂響。信中寫道:宿命沒有放棄我,他也將永遠不會放棄任何人。他把救贖放在不遠處,等待我們去尋找。我要好好活著,為了這份千辛萬苦找到的救贖,為了自己,更為了你們。

一次內心的獨白 篇19

高一作文 ,1292字

靜下心,去想去思,真正的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

—題記

許久許久前,內心便有一個聲音一直在呼喊著:拿起你手中的筆,去書寫你內心最真的情感。一直以來,這對於我僅僅停留在想一想的地步。或許是不敢面對最真實的自己,或許是怕自己幼稚的言語,書寫不清最真實的自己。可終於我還是鼓足了勇氣,寫下這些文字。就算語無倫次,就算文筆稚嫩,可我知道這是最真實的自己。

最真實的自己什麼模樣,我都已經快看不清她。其實我自己知道不是看不清,而是不敢去看清,因為我很清楚的知道真實的自己其實沒有表面那麼堅強。其實我很想哭,卻還在笑;其實我很在乎,卻裝作無所謂的樣子;其實我很脆弱,卻總是故作很堅強……其實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我,一個從不對外人道的我。

我是堅強的也是脆弱的。太多的時候,即使難過,即使心裡早已淚流連連,可面對別人我還可以輕笑出聲。可沒人知道我曾多少次在夜深人靜時,將枕頭哭溼。沒人知道我曾多少次用痛把眼淚逼回去,只是為了不願輕易在別人面前流淚。更沒有人知道曾多少次,我想借靠一個肩膀,痛痛快快地哭一次,將內心所有的委屈、難過,通通地發洩出來。可是我不能,我早已經習慣將笑留給別人,將淚留給自己。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知道我多羨慕那些可以隨時投入別人懷抱發洩、哭泣的人。我的好朋友不多也不少,她們也曾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別扛著,有什麼委屈和我說,你還有我。”可我並沒有向她們訴說太多,或許是因為有些話不知怎麼去說,也或許是因為我早已習慣,早已習慣將所有的事掩埋在心底不去觸碰。又或許其實我很難過,只是驕傲不讓我說,說什麼堅強又脆弱,其實堅強只不過是個表面假象,真正的自己脆弱不堪。

其實我沒有看起來那麼堅強,其實我只不過是一個害怕受傷的小孩,一個將所有刺全部豎起來保護自己的膽小的刺蝟。其實我很怕受傷,可我也渴望溫暖。所以,有時候我的刺會因為別人對我的好一根根拔掉,當別人對我好時,我會忍疼把身上的刺拔掉,儘管那時的快樂讓我感覺不到痛。其實我的朋友不少,可交心的只有那麼幾個,因為我怕受傷,所以我想要去掏開心扉接受所有人,不是那麼簡單。所以懇求你不要傷害我,因為我怕膽小的自己再也沒有勇氣去對別人好和接受別人對我的好。真實的我害怕受傷。

真實的我貪心,也容易滿足。我知道自己如同一個貪婪鬼,總是想奢求自己怎樣對待別人好,別人也怎樣對自己好。總是想奢求好朋友會把她的心事無論開心難過,都告訴我。總是想奢求好朋友與我說,我們永遠不分離,可現實往往會將我的奢求變成“奢望”,最後成為泡沫。於是我總會在寂靜的時候想起那些曾經的人。我是貪心的,可我也很容易滿足。我可以因為朋友的一句話而心生溫暖,也可以因為朋友的一個輕輕地擁抱而感動不已。其實我要的並不多,一句貼心的話,就足夠了。

其實內心還有好多話想訴說,可內心有太多的聲音在叫囂著,讓我的心亂了,亂到我不知道自己手中的筆寫下了些什麼,亂到言語已無序可言,亂到筆下的文字已雜亂無章……

其實我很膽小,膽小到不敢去面對最真實的自己。而今天不知為何,我終於鼓起了勇氣將這一切書寫了下來,也許文筆稚嫩,也許語無倫次,可我慶幸,慶幸自己書寫了真實的自己。

內心的聲音 篇20

高三作文 ,890字

如花般萬紫千紅,人生亦有千種姿態,萬種風騷。而在人生傲然屹立的天地中,我們所能做的便是聽從內心的聲音,堅守自我,使生命如花般綻放。

有人說:生命是一場放逐與流浪,只是大部分的人都將自己交給了俗世,用別人和社會既定的軌跡羈絆自己前行的腳步。其實,內心的聲音—那些關乎靈魂、關乎真我的聲音,時時在向我們召喚。生命是一場現場直播,請傾聽內心的聲音,堅定自我,讓生命如花般綻放。

紅塵萬丈,回首追憶。在時光的深處我聽到有一個深沉的聲音在低低吟誦:“吾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好一個獨愛!縱然是弱水三千,我亦只取一瓢飲。周敦頤對蓮矢志不渝的深情,實際上是對自己獨立人格的堅貞捍衛。在那個媚俗易濁的世界中,他始終堅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堅守自我,不與饞佞之人同流合汙。他便如那一朵蓮花,有著如蓮花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品格。

美國電影《星夢奇緣》中有位科學家說:“生命是一個過程。可悲的是,它不可以重來。可喜的是,它無須重來。是啊,今生的我們做到聽從內心的聲音,堅守自我,那麼人生也無須重來。孔子周遊列國,為宣傳自己的學說而四處奔走,對此很多人都不理解,認為他傻,雖屢遭挫敗,他依然堅持。因為他正在傾聽心靈深處的聲音,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正是因為他的堅守自我,才使我國出現幾千年來燦爛的儒家文化。

反觀現實,很多人被社會羈絆了自己的腳步。廣東佛山“小悅悅”在馬路上被多輛汽車多次碾壓後,卻無一位路人伸出援手。還有一位老人騎車摔倒,躺在地上動彈不得,卻無一人攙扶。他們為什麼不幫助小悅悅和那位老人?他們是害怕被受害者訛詐,害怕輿論的壓力,害怕被誣陷,從而沒有聽從內心的聲音,去堅守自己的信念,使得生命之花暗淡。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堅定則國堅定。青少年的我們要有一顆堅定的心,傾聽內心的聲音,堅守自我,勇敢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那麼整個國家也會變得堅定。

一個真正的人,必須是根植土壤又堅守自我的人。他的心是強大的蘆葦。浩渺田野中,湯湯河水畔,縱使風吹過,但見他隨風飄揚,卻不讓?g風改變自己的腳步,動搖自己的根基。只因他傾聽內心的聲音,堅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