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端午節相關作文20篇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1206字

“五月五,是端午……”這句民謠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端午節這天華夏很多地方會包粽子、賽龍舟、戴香囊,我的家鄉也是如此。

我曾在書上看到過關於端午節由來的故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楚國愛國詩人,由於國家破敗,無奈之下投江自殺。屈原自殺的那條江邊上的村民就包了粽子,扔到江裡,想讓魚兒不吃屈原的屍體……去年端午,我就在外婆家學會了包粽子。

剛到外婆家時,外婆正在包粽子。粽葉浸在一個裝滿水的大盆裡,糯米浸在一個裝滿水的小盆裡。她要包的是小腳粽,顧名思義,小腳粽形狀如三寸金蓮,頂兒尖尖,腳跟兒圓圓。她先用手指將粽葉窩出一個凹槽來,裹成一個漏斗狀,裹緊一點,把米倒進去,封頂,再取了另外一片粽葉對著雛形一裹,最後用繩子包紮。外婆嫻熟的手法,行雲流水一般,令我目瞪口呆。

看見外婆做出了一個粽子,我便也興致勃勃地想要上前試一試,我學著外婆的樣子,窩出一個槽,把糯米倒進去。就在這時,“嘩啦”粽葉裡的糯米全都撒了出來,下面的口子開了,糯米就順著這個口子灑了下來。再看外婆,她已經又包好兩個了。儘管心急但也不是辦法,只得虛心請教。

外婆手把手地教我,並告訴我:“你捏的太鬆了,所以才會散。”聽到外婆的指導,我不甘示弱,重拾信心,又試了一次。這一次終於如願以償,沒有再漏了,第二片粽葉也順利地包了上去。一個小粽子就這麼誕生在我的手裡,儘管有點小,但它畢竟是粽子嘛。而最後扎線的任務就交給媽媽了。有了之前的經驗,包的粽子越來越大,越來越好。外婆和媽媽看見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很快,晚飯時間快到了。外婆端著一大盆粽子,喜滋滋地進了廚房。過了一段時間,廚房裡傳來一陣“噗嚕嚕”的聲音,我想掀開鍋看看,卻被外婆攔住了:“還沒燒好呢,現在開了鍋它燒出來就不好吃了。”我有點掃興,只得腦補鍋中的畫面:包住粽子的那本來碧綠的粽葉,現在應該已經成墨綠色的了吧?包紮粽子的原本雪白的毛線,現在也應該變得鬆散了吧?被粽葉包裹著的糯米,應該變得又軟又粘了吧?

“吃飯了,吃飯了。”又是爸爸來喊吃飯了,我飛也似地衝進廚房,鍋邊兩個大盤子裡已經裝了冷在那的粽子。粽葉和毛線,都是如我所了料的那樣。粽葉裡包裹的糯米膨脹,變軟變粘,甚至有一些糯米,已經從粽葉縫隙之間迫不及待地鑽了出來。廚房裡的外婆看到了我,朝我招招手,並把手上一個剝好的“小腳”插上筷子,遞到了我手裡。我拿起粽子一大口咬下去,一團被粽葉清香環繞著的糯米入到我口中,明明什麼東西都沒放,卻無比的清香甜美。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這是蘇軾的一句關於端午的詩句。端午節當中包粽子這個習俗,不就是一種中國古代文化素質的體現嗎?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2字

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據說早在西漢就已出現,可謂歷史悠久。在我的家鄉溧陽,元宵節又賦予新時代的元素,形成了新風俗。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每年元宵節我都會去燕山公園觀賞燈會。這裡正在舉辦宋團城觀燈節,燈光璨璨,造型各異,人山人海,蔚為壯觀,元宵節去燕山公園賞燈會,已成了家鄉的新習俗。

這裡的燈大多是用鐵架子搭出形狀,在被上各型各色的布里面,裡面放上燈泡做成的。在燕山公園,正對學校的大門上,早已架起了長方形的門。亮光四射,隔著幾百米都能看到。在大門後有兩條路,一出一進。在兩條路的中間,總會擺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花燈。燈的種類極多,五顏六色,而且年年都不重樣。你看,孫悟空手握定海神針,滿身金光似乎隨時會跳起來,翻個筋斗去斬妖除魔。和諧號亮光四射,似乎會嗖的飛出去,無影無蹤。馬似乎活了,一聲令下,就開始狂奔,令人望塵莫及。除了這些製造難度較高的各型各色的燈以外,普通的燈籠也是有的。顏色或紅或黃或白或紫,五彩繽紛,位置或放地上或掛樹上或者漂在水上,無處不在。

在往裡走,右邊是遊樂場,左邊是一個巨大的草坪,因為範圍大,所以草坪上的花燈是每次燈會最大的之一。去年是按新中國成立之後,每年的發展為主題的2019是一隊軍人,用上了電動裝置,會左右旋轉。

再往前走就是美食(玩具)一條街,這裡可能是燈會中人最多的地方了。布牆燈籠屋頂沒有一個不是紅色的,盡顯著元宵節的熱鬧。

下面有兩條路,一是從美食一條街抄近路或者按原路繼續往前走。繼續走下去是……

去年的燈會真棒!而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就沒有賞成,只能期待疫情過後再彌補了,否則會覺得萬分遺憾。

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春節)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633字

臘月三十的早上,我和弟弟二人坐在奶奶家的客廳裡。這時,就會有人問:你的父母呢?他們去哪了?

當你來到廚房時,你就能看到他們以及我的爺爺奶奶的忙碌身影。因為今是臘月三十,根據我們家鄉的風俗,在這一天,我們要祭拜兩個神仙。一個是天神,而另一個是灶神。所以我的父母正在幫爺爺奶奶準備祭拜用的物品。

吃完了午飯,祭品差不多已經準備好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祭品擺上祭桌了:

祭桌的正中間是一個木籃子,裡面放著兩條糯米腸(在豬大腸皮中塞糯米,然後蒸熟)、一隻蒸熟了的雞和一塊蒸熟了的豬肉。左右各擺了一根大蜡燭。籃子前面是一碗飯和一碗水。而後面從左往右依次是一碗麵、兩條年糕、一塊豆腐、兩個饅頭一個楊梅和一些水果。

祭品擺好後就是祭拜的時間了,爺爺拿來一把香,用蠟燭點燃後發給我們。

我們每個人雙手舉著手裡的三炷香,祭拜。隨後,爺爺把香插在祭品上拿來了一鞠躬沓黃紙,相當於神仙用的錢,將它們點燃,燒給天上的神仙,祈求天上的神仙保佑我們來年平平安。但我認為,祭拜神仙和佛教是一樣的,應該要虔誠,不求私利。我只是含著對神仙的敬畏之心,給他拜年罷了。

祭拜完天上的神仙,我們還要“慰問”一下管我們飲食的灶神。於是,我們又將祭桌搬到了廚房,將之前的祭拜過程又重複了一遍。我們依然是以特別虔誠的態度給灶神拜年。

這就是我們家家鄉的風俗,雖然普通,也很常見,但卻是除夕這天裡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這個風俗是我最喜歡的風俗,因為這是一年中,唯一可以和神仙社交的一天。

六年級作文家鄉的風俗春節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705字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溫嶺人,出生在溫嶺,家人也都在溫嶺。在這個小康社會中,大家都在改變,而唯一不變的,就是各種風俗了。

這各種風俗中,我認為最有意思的,莫過於除夕的那天晚上了。每年的那時,我們都會到爺爺家去吃團圓飯。記得前年的那一次……

我推開爺爺家沉重的木門,看見廚房裡頭爺爺和伯伯一家已經在準備了。爺爺蹲在爐子旁,拉著鼓風機,又不停地往爐子裡塞小木條兒,眼睛還眯成一條縫兒,估計是被煙燻的吧;伯伯左手拿著一個白碗,右手捏著一塊毛巾,正彎著腰低著頭使勁兒地刷碗,都還沒有注意到我們來了;伯母正站在炒鍋前,身體微微後仰,用鍋鏟不斷翻炒著鍋中的食物;表哥坐在小板凳上,全神貫注地洗著面前的一顆菜,左洗洗右搓搓,有模有樣的。

“喔!你們來啦!快來搭把手。伯母看見我們,兩手在圍裙上抹了幾下,馬上給我們安排了活兒,還不停地問來問去:“最近怎樣啊。升職了沒?聽說你們買房了,怎麼樣?多少錢?”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多數時候得硬著頭皮回答。而要是沒有了這樣特殊的“問候”卻又覺得少了些什麼。或許這才是年的味道吧。

一切準備就緒後,我們老家的特殊儀式就開始了。在祖先的掛相前擺好桌子,再放好飯菜,我們輪流祭拜,意思便是請他們也一起來吃飯。完畢,我們也坐下來吃,但一定要留出幾個空位,因為祖先們也要吃啊。就這樣,幾代人在一起吃飯,其樂融融的。

吃完以後我們再一起放煙花,在後院裡揮舞著煙花條,在客廳看著春晚,可盡興了。

其實春節並不是什麼節日,只不過有個理由讓人們團聚。家鄉年俗和小康生活,他們是互相包含互相影響的。而年味也在隨之改變。

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篇5

國一作文 ,1066字

爆竹聲聲辭舊歲,瑞雪飄飄迎新春。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春節在不知不覺中到來了,每個地區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習俗,我的家鄉安徽是怎麼過春節的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在春節前的一個星期,父母開始購置年貨:鞭炮、煙花、食材、新衣……那麼多需要買的年貨,萬一現金沒帶夠怎麼辦?今天可流行二維碼付款了,掃一掃碼就可以直接付錢,也不需要擔心錢包丟失。媽媽每次付錢都會感嘆:“真是太方便了!”買完年貨,大大小小的年貨全堆在客廳,看上去好不熱鬧,也就有了一點年味了。

在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打掃房間,這一天被稱作“掃塵日”,也叫“迎春日”。媽媽說,掃塵有驅除病疫、祈求新一年安康的作用,也有除“陳”(塵)布新的寓意。打掃完房間,大家會貼幾個倒掛的“福”字,還會貼春聯,意味著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盼星星,盼月亮,可終於把春節給盼來了,這一天大家都起的很早,來準備忙碌又喜慶的一天。剛起床,耳邊就傳來此起彼伏的鞭炮與煙花聲,熱鬧極了。大家穿上新衣服,吃完飯,就準備去拜年了。所謂拜年,就是要走街串巷地給親戚朋友送祝福。長輩們在拜年前都會包好紅包,遞給小孩子們,當然,我也收到了不少紅包。但是我的小叔在外地出差,不能與我們分享這份喜悅,怎麼辦呢?開啟手機,就看到了小叔的朋友圈:“祝大家新年快樂!”嘿!科技可真方便啊,讓遠在他鄉的小叔也能送來祝福。在大家互相祝福的聲音中,拜年不知不覺地結束了。

晚上,就該吃團圓飯了,團圓飯的桌子上最不能少的菜有魚和餃子。魚象徵著年年有餘(魚),而餃子作為中華傳統食物,有著更歲交子,團圓福祿的寓意。一家人圍在桌子旁,談笑風生。一道道菜被端上桌,弟弟看到心愛的肉丸子,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接著爸爸就讓弟弟把筷子放下,弟弟十分疑惑,爸爸笑著說:“要讓老人先動筷哦!”爺爺說:“沒關係的,讓他先吃吧!”弟弟聽了以後,認真地把一個肉丸子放進了爺爺的碗裡,說:“爺爺,這個好吃!”“爺爺咬不動這個哇!”大家都笑了。

吃完飯,一家人開始看春晚,在大家的歡笑聲中,奶奶感慨:“我們那時候可沒有這麼好的電視啊!真好!”老人們彷彿打開了話匣子,聊起了從前的生活……

你們家鄉有什麼特別的習俗嗎?來分享一下吧!

家鄉的風俗春節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1386字

【家鄉的風俗】

(李振銘)

咱威海的春節只有初一到初五六那幾天,而我老家那邊在臘月二十就開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結束,可以說是一年中最美好的二十五天。

從臘月二十開始,家家都有了過年的樣子:家家去買過年用的,比如:春聯,鞭炮,福字、香、紙好多東西。

到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村子裡的鞭炮聲就響起來了。到了晚上,姥姥便開始忙了起來,她把灶王爺面前擺的破舊的小盤子拿走,換上了嶄新的、精緻的小盤子。我便問姥姥:“為什麼要這樣做?”姥姥對我說:“在民間,相傳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昇天的日子。他要向玉皇大帝上報這一家人的好壞,玉皇大帝會對這一家人有賞有罰。”說完後,姥姥又忙了起來。我看見姥姥又找出了幾顆糖果,一杯清水,一把料豆和一把稻草葉。我又問姥姥:“這些是用來幹嘛的?”姥姥告訴我:“這些是給灶王爺的,糖果是用來路上餓了吃點兒糖,清水、料豆兒和稻草是給灶王爺坐騎用得。”姥姥講完,突然叫起來:“關東糖要糊了!”“呢?關東糖?是幹啥的?”姥姥告訴我:“關東糖是要把灶王爺的嘴給封上,讓他到天上只說好話!”聽姥姥講了這麼久,我想,哎呀!鄉村的規矩可真不少。

這個年,我是在姥姥家過的。我從臘月三十回到了姥姥家,一直到正月初七回到了威海,聽媽媽和同學們講:今年的威海,過年一點兒鞭炮聲也沒有,好無聊啊!哎呀!還是在鄉村過年好啊!有過年的氣氛,有好吃的飯菜,最好的是——沒有作業的壓迫。年啪啦的走來,也噼裡啪啦地走去!年希望你再次回來!

【家鄉的風俗】

(畢筠邯)

按照我們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每到這時,大街上總會掛滿紅紅的燈籠,大街小巷喜氣洋洋,紅紅火火。

在我們的家鄉,春節有這樣獨特的風俗,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掃塵房,臘月二十六,蒸棗餑餑。除夕夜,吃團圓飯,正月十五過元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數蒸棗餑餑了。每年我都會參與。蒸棗餑餑的面,需要提前一天的晚上準備好,放在溫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來,面就已經發得白白胖胖,輕輕用手一戳,面軟軟的,像一塊橡皮泥。

把做棗餑餑的材料,便可以開始做棗餑餑了。先揉好一塊兒面,再找到它的中央,開始插第一顆棗,再順次把棗插在第一個棗的上下左右,每一邊為四顆。

看著媽媽手上那嫻熟的動作,一個又一個的棗餑餑從她手中誕生了。我看著這些挺簡單的,於是便想嘗試一下。先揉麵,我好像是沒有勁兒怎麼的,面揉了好長的時間,卻一直沒有變的光滑,只好求助於媽媽,媽媽幫我揉好了面,我又犯難了,我不會插棗兒,剛把面提起來,還沒來得及插棗兒面便癱了下去,這時姥姥就會對我說:“阿俺妮兒手小,不是幹活的命,一定要輕輕鬆鬆享一輩子的福哦。”

蒸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用來做小豬,小豬的耳朵和鼻子,我們用了紅糖面,把紅糖放進面裡揉,便成了紅糖面,用大豆做小豬的眼睛,那樣子,還真是可愛。

做完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還做了元寶,並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恭喜發財。

一個個白胖的棗餑餑出鍋了,這些可愛的餑餑裡包含著對家人的祝福。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傳承,卻包含著每一個人的愛,我想將來我一定要傳承家鄉的傳統風俗。

六年級作文家鄉的風俗春節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74字

新年“派利是”,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習俗,在港臺地區非常流行,而我是從小在深圳長大的,深圳屬於廣東省,廣東省與香港距離非常近,故習俗都大同小異,我便從小就熟悉它了。“利是”又稱“利事”或“利市”,取其意為大吉大利、好運之意,一般老人家則稱之為“紅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壓歲錢”,而利是封就是裝壓歲錢的封袋。

在小的時候,記憶裡每當春節來臨之時,我們全家大大小小都要準備利是封,顏色以大紅為主,也有金黃或其他色。利是封的外觀各式各樣,有大有小,有長條形也用小方形。風格、寓意也是千變萬化,封面上有字有圖,文字都是祈福吉祥話語,圖樣有生肖、財神等,真是令人驚歎不已,佩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啊。

我最喜歡幫爸爸裝利是封了,我會按照爸爸要派給的物件進行裝袋,平常隨手要派的我會選擇小型利是封,一般裝5元或10元,特殊的會裝50或100元。5元或10元的利是封是最常用到的,基本見人隨手就派的。像爺爺奶奶出門買菜或爸爸媽媽開車出小區,見到小區的保安或阿姨,大家新年見面,都會說到“恭喜發財”,所以這個時候,就要給他們派利是。爸爸也要給他的工人派利是,與熟悉的朋友見面也會派到利是。那媽媽呢,上班的第一天,公司的未婚同事都會集體組隊到辦公室裡找已婚或領導一起討利是封,聽媽媽說,這是上班第一天上午的公司活動,現場特別有趣。此時的利是封的更多寓意就是大家新的一年都要行大運,同時也是感謝他們一年的辛苦付出。

而我,也會裝著小利是封,約好同學一起到小區裡,我左右環顧下,見大家都到齊了,鄭得地對他們說道:“今天,我們要成立一個小組,名叫‘利是隊’。有誰要參加嗎?”

隨後,他們紛紛舉起手,我馬上下達了任務:一起討利是!於是我們馬上開始行動,來到了平時人數比較多的小區遊樂場,見到相熟的奶奶或阿姨,我們就會上去說“恭喜發財,身體健康”,然後奶奶或阿姨們就會樂呵呵地跟我們說“身體健康,學習進步哈”,就會給我們派個利是封,收到利是封的小夥伴們,別提多開心了!派利是封的大人們,也因為派了更多的利是而感到開心。因為在廣東,利是封派的越多,也就代表來年會更發達更有福氣。

派利是雖然是小小心意,但代表了大大的寓意,各式討利是的有趣行為,也更好地促進了大家的感情,給新年增加更多快樂的氣氛,我非常喜歡這個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860字

記得我們一年級學過的《春節童謠》裡寫過的:“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熬一晚。初一初二,滿街走。”時過境遷,我們南方過年的習俗跟上面寫的有點不一樣,下面我就給你們介紹一下吧!

年二十三,我們這裡要拜灶君。要用片糖或者甘蔗這些甜的東西來拜,知道為什麼要用這麼甜的東西拜嗎?哈哈,目的就是粘住灶神的嘴不讓他在玉帝面前亂說話。拜過灶君後,大人就會開始打掃整理家裡,從裡到外,縫縫隙隙都要擦洗乾淨,反正一天到晚都在那裡洗刷刷、洗刷刷;我們這邊過年不磨豆腐、不發麵,但我們會做煎堆、酥角、年糕這類的美食,我看外婆做煎堆可有意思了,只見她手裡拿著一團糯米粉團,不停地在手裡揉捏,最後搓成小球,不用放任何餡料,只往裡面吹幾口氣,把口封住,再放進滾燙的油鍋裡炸,用筷子不停地撥弄那個粉團,不一會,小小的粉團就會膨脹起來,像足球那麼大,金黃金黃的,剛上鍋是最好吃的,又香又脆,煎堆寓意金銀滿屋,所以外婆每年都會做,我每次都會纏著她多做幾個,好讓我解解饞,但吃多了會上火哦!

到年二十八或者年二十九就要貼對聯,貼完對聯還要吊門楣。吊門楣就是把桔子、生菜、蔥之類的綁在一塊,吊到門口那裡,寓意大吉大利、生財有道、孩子聰明伶俐;到了年三十,大人們都忙著做團年飯,晚上吃完團圓飯以後,孩子們就要趕緊去洗澡,換上新衣服新鞋子,這時候大人就會給小孩壓歲錢,然後大家就會到屋外放煙花、鞭炮,到處都是鞭炮聲、歡笑聲……

到了年初一,見到大人就要說吉祥話,例如:恭喜發財、身體健康、大吉大利、心想事成……這樣就可以收到紅包,錢的數目不等,紅包不能當時開啟的,要等到過完年才能開啟,所以每當這個時候,我的心裡都是充滿了糾結,既想知道,但又不能開啟,折磨啊!

其他的風俗跟其他地方都大同小異,但不管有什麼風俗,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過年,喜歡過年的美食、喜歡過年的歡樂、喜歡過年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572字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地方也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

河南,歷史悠久,民俗、風俗極多,流傳最廣的就是過年的民俗了。過年風俗主要從臘月二十三開始,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春節前一個重要的民間節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城鎮居民忙於購買麻糖,而在農村,祭灶的儀式在鞭炮聲中拉開了序幕,祭灶多在晚上舉行,人們食用灶糖和火燒等食品,有的地方還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在河南人們把祭灶節看作僅次於中秋的團圓節,凡在外地工作、經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裡,能吃到家裡的祭灶火燒,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

其次就是拜年了,大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的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的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區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春節拜年時,晚輩要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壽安康,長輩將事先準備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能壓住邪崇,因為“歲”與“崇“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其他的風俗還有貼春聯、剪窗花、貼年畫、看春晚等等,這些風俗都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

家鄉的風俗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651字

廣寧是一個富有特色的地方,有蜿蜒曲折的小河,有宛如屏障的竹林,有連綿不斷的群山,在靈山秀水孕育下的人民,經過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

鞭炮“噼嚦啪啦”地響個不停,男女老少都換上了新裝,到處充滿喜氣洋洋的氣氛。你沒猜錯,此時正值過年。舞獅是這個時候必不可少的節目。隨著氣勢巨集偉的鼓聲響起,威風凜凜的醒獅舞動著它那靈巧的四肢,出奇大的頭鑲嵌著機靈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特別有神!舞獅是過年的家鄉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端午節到了,從家家戶戶飄來一陣陣糯米的香味兒。人們正忙著包粽子吃!嫋嫋輕煙從煙囪裡飄出來,人們開始蒸粽子了。一小時過去了,人們端出熱氣騰騰的粽子,開始品嚐美味的勞動成果。剝開粽皮,露出細膩的糯米,裡面塞滿了豐富的餡:肉、黃豆、花生等等。咬一口,鬆軟可口,回味無窮。

深幽的天空中掛著一輪皎潔的圓月,就意味著中秋佳節到了。在中秋節前後幾天,人們購買月餅,互贈月餅,增長了彼此之間的情誼。農曆八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晚上。貢臺上擺滿了各種美食:月餅、栗子、炒螺和各種水果。賞月時刻到了,在貢臺上插上三支香,就可以享受美味佳餚了。細膩的月餅、可口的栗子、香脆的炒螺、酸甜的柚子、甘美的葡萄……叫你吃得飽飽的。街頭巷尾裡,一些小孩子正提著燈籠歡快地鬧著,好不快活。一些家長給孩子們講關於月亮的故事,望著又圓又亮的月亮,在上面的吳剛放下斧頭,向大家揮手;嫦娥摟著雪白的玉兔,在廣寒宮前翩翩起舞。

舞獅、粽子、明月都充滿著濃郁的廣寧氣息。我愛廣寧,更鐘情家鄉的文化風俗。

家鄉的風俗 篇11

國小六年級作文 ,756字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又一個過年到了,每一個在外上班的人都要急急忙忙地回到自己的老家過年。在我們的家鄉—磐安,還有一項祭祖的活動,更是千門萬戶都要舉行的一種民風民俗。

在我國,祭祖的方式有許許多多種,有的以一個村為一個團體一起去,有的以同一種姓氏為一個團體一起去,還有的以一個家族為一個團體一起去。只要到了該祭祖的日子,大家就會聚集起來,到村裡的某個地方祭祖,但我們的家鄉祭祖的方式卻與眾不同。

大年三十,是祭祖的日子,我的家鄉,家家戶戶都是自己祭的,只要吃完了午飯,就會開始做許多的事情。首先是,在自己家祭祖,因為祭祖都是以近到遠的。所以先是在家裡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叫進來,讓他們坐在椅子上,然後,奶奶把他們愛吃的豬頭肉,豆腐等,放在桌子上,奶奶說這是給玉皇大帝吃的。等他們吃好以後,就好了!”他們吃完後,奶奶便拿出了香,把香點燃後,給了我三根,我說:“為什麼不給我六根呢?”單純的我以為有六根就來年六六六大吉利了。此時此刻,在一旁的嬸嬸說了一句:“雙數不吉利,大妞!”我當時感到很不解,但我也沒多說什麼。

不一會兒,家裡的祭祖完畢了。接著是去祭我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了,在那之間,我和奶奶折了許許多多的金元寶,折著折著,我便鬧了笑話,我莫名其妙的折了一艘小船。我媽媽還笑著說:“你要是給他們送去一艘船,去海的世界遊玩嗎?”接著是一陣鬨堂大笑,頓時我的臉就紅了。祭奠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和之前的大不相同,因為他們的“家”在山上,我們要走幾千米才走到哪裡,沒有瓜果只有錢。媽媽說;“只要有錢!他們想要什麼就要什麼。所以就沒帶了。走啊、走啊,終於到了,我們一家的祭祖活動也馬上結束了。

這次的祭祖活動讓我回味無窮,它既讓我知道了家鄉的祭祖活動的方式,又讓我吃到了美味!

家鄉的風俗 篇12

國二作文 ,705字

“快點起床,快點,要吃早飯了。”

每當過年,我都會聽到這樣的話,他們就像星星,一直在我的耳邊打轉。也許你們認為,是我賴床,大清早了還不起床。

在我的家鄉,一直有這樣的一個風俗,初一必須要早起,也就是我們那邊說的“趕早”那天,我們都要在六點鐘之前起床,並且還要儘早吃完早飯,在大約八點的時候就要出去拜年了。而在初一的前一天早上,也同樣的要“趕早”,但是不去拜年,這天的“趕早”似乎是在為春節準備。

所以,當我爸爸在叫我起床的時候,還不到六點鐘,這大冬天的,怎麼起得來。可能有人又要說了,我每天都是六點起床啊。那也沒錯,我上學的時候,也是六點多就起來了。

可是不一樣的是,在二十九和三十的晚上,幾乎是睡不著的,深夜時一直會有鞭炮在響。特別是十二點的時候,放鞭炮的聲音簡直都可以把屋頂掀翻了。在那樣的環境中怎麼還睡得著。沒有辦法,最後我都是會被拉起來,不過吃完早飯後還是可以再睡一覺的,距離拜年的時間還是有一個多小時的。每次我就趁著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繼續睡覺,真不知道他們大人哪裡來的精神。

在這之後,我們將會出去四處拜年,同時家裡還會留下一兩個大人來迎接別人來拜年。四處拜年收紅包是常見的習俗了。這裡我也就不多說了,不過在我們家鄉,拜年是有些講究的,首先需要在拜年物件的家們口放鞭炮,幾家有時候碰在一起,當然就一起放鞭炮。等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完之後,就可以進入別人的家裡去拜年了。每當去別人家裡拜年,收紅包,我都會覺得我的早起沒有白費,我的努力換來了紅包,總是會感覺心裡十分開心。

春節雖然要遭遇“噼噼啪啪”的鞭炮的折磨,還要“趕早”弄得我沒有一點精神,不過能收到那麼多的紅包,也能夠彌補我心中的那種不快啊!

家鄉的風俗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879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句話不假,我們家鄉的許多習俗就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現在,我就來介紹家鄉的葬禮吧!

葬禮就是家裡的親人去世了都要做的事,我們家鄉的葬禮是非常複雜的,不像大城市只要人一去世就送到了火葬場去了。我們這裡有人死了,要先給去世的人穿上壽衣,把遺體放在棺材裡,放在靈堂的中央,前面擺上逝者的畫像,供人們弔唁。家中有老人去世了,遠方的兒女不管遠近,就算在天涯海角,也要在這時候趕回來見親人的最後一面。

親人去世後,家裡就要鑼鼓班子來,鑼鼓敲起來,悲哀的嗩吶吹起來,周圍的鄉親鄰里,遠處的親戚只要得到訊息,都會趕來吊念,幫助安排喪事活動。逝者的晚輩都頭戴身披長長的孝布,在棺材前的一個火盆裡跪著燒紙錢,他們心情悲傷哭泣著,叫著那位去世的親人的名字。到了傍晚七點多,鼓鑼聲就不會停了,會一直響到天亮,還有人悲傷地唱著歌謠,這被我們這的人稱為鬧夜,就是有兩個唱夜歌的人,一人提著鑼,一個人挎著鼓,圍著逝者的靈柩慢慢地轉圈,踏著緩慢的節奏,用悲傷的聲調現場自編的夜歌,內容大多是歷史故事,更多述說逝者生前的功德,讓現場的聽眾都心情都很沉痛。深夜一二點時,就會開棺見親人最後一面,這是最悲傷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要去逝者告別,有的親人甚至會爬在棺材上大哭,因為這是永別。

到了第二天,我們這裡就會把棺材抬上山入土為安,時間有早有晚,上山和下葬的時間,必須按照道士事先算好的吉時才行,不像縣城天還沒亮就把人送上了山,這應該就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俗”吧!

送葬時,有一列長長的隊伍,前面有親戚晚輩舉著花圈,後面就是抬棺材的和鑼鼓班子。一聲嗩吶打破了寂靜,鑼鼓響起來,震耳的鞭炮聲不絕於耳,後面還有撒紙錢的跟著。棺材抬上了山,那裡有早已挖好的井,在道士的指揮下就把逝者安葬在這裡了。

埋墳的第一天傍晚時,逝者的親人要到墳上去“燒包”,就是拿著一條用稻草編成的一個大辮子一樣的東西,去給亡者燒掉,前三天每天晚燒一個,傳說是為亡者死後怕冷就晚上一晚上燒一個,給亡者作伴,到了第三天就要建墳了,墳建好之後,這喪事才算完畢。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葬禮,你說是不是很有意思?

家鄉的風俗 篇14

國小四年級作文 ,632字

我的家鄉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家鄉有好多好多的風俗,比如:社火、小曲、小吃……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家鄉的主要風俗—字畫和小曲。

聽爸爸媽媽說,通渭在一九九二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家鄉的人們家家都懸掛字畫,有“家中無字畫、不是通渭人”之說,在每年的八月十六日都要舉辦書畫藝術節,其中的字畫展覽活動主要在我們的悅心書畫村,書畫村有四樓,一樓是大廳,二、三樓是畫家和書法家畫畫或寫字的地方,我也去過好幾次呢,看見悅心書畫村展覽了許多字畫,並且有許多書法家和畫家在那裡寫的寫、畫的畫。哦,他們字、畫非常好看,但是非常貴,有的一副字畫要一、兩萬或幾十萬呢。對了,還有買字畫的人,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非常多。

通渭還有一個著名的風俗,那就是通渭小曲。通渭小曲特別多,可以百聽不厭,有火焰駒、十里亭、佰牙付琴、華亭相會、張連賣布等等,最火焰駒好聽,我也喜歡。假如你也喜歡的話,你可以買一個通渭小曲碟片,保證百聽不厭。我爺爺奶奶閒時總是不忘聽通渭小曲,真是兩個戲迷,我想,我長大後一定給他們買一套通渭小曲碟片,再買個放碟片的好電視,他們就可以天天看了。還有,隨著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現在,家鄉的大街小巷都有表演通渭小曲的人,尤其在我們的文化廣場,每天都在表演小曲,看的人非常多。

哦,家鄉還有許多好吃的,喬圈圈、油餅、漿水面、煮洋芋、長面等等都非常美味可口。

如果你來到了通渭,別忘了賞通渭書畫、聽通渭小曲、吃通渭美食哦,熱情好客的通渭人民歡迎你!

家鄉的風俗 篇15

國小四年級作文 ,541字

“春節”是一年中最歡快的節日,也是人們最愜意地時候,然而在這個節日中,它有許許多多的風俗。

給“壓歲錢”就是其中之一。傳說,人間有一個野獸,叫做“歲”,每到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就跑出來作怪,專門來吃小孩子,鬧得人心惶惶。後來有一戶人家的孩子,睡覺的時候將長輩給的錢放在枕頭底下。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可怕的野獸“歲”跑出來了,正巧跑到那戶人家裡,看到那細皮嫩肉的孩子,頓時口水直流,邪惡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枕頭底下的錢發出了閃閃的金光。“歲”像觸電了一樣,“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們知道了制服歲的辦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後來給“壓歲錢”不只是為了趕跑可怕的“歲”,更是長輩對晚輩美好的祝福。

除了給“壓歲錢”,在春節中還有人人重視的團圓飯。

團圓飯不同於平常的飯菜,除了菜品很豐富之外,還有象徵意義。例如:魚象徵著“年年有餘”,年糕象徵著“步步高昇”,芋頭和腐竹象徵著“富裕”,這些共同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美好祝願。吃團圓飯時,每一個親人都要到場,缺一不可。長輩們還要一一敬酒,晚輩們也應一一回敬,表示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輩對長輩的尊敬。

我喜歡春節,因為它不僅讓我知道了許許多多不同的風俗,更讓遠在四方的親戚朋友都聚集了,讓彼此間的血脈親情更加濃厚了。

家鄉的風俗 篇1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55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在各地都有隆重的慶祝風俗,可今年我的家鄉淄博卻有了點不一樣。

傳說裡每到大年三十,年獸就要上岸吃人,人們想盡各種辦法,卻無濟於事。最後人們發現年獸怕紅,怕響。所以年獸一來,人們就放鞭炮,穿紅衣服,貼紅紙。年獸發現人們再也不怕他了,就一頭扎進海里,再沒回來過。但人們正是怕年獸回來,於是每年都會放鞭炮,貼春聯,漸漸演變成一種習俗,流傳至今。

我的家鄉山東淄博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城市,以前每到過年,家家戶戶穿新衣、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尤其放鞭炮更是過年的必備節目,家家戶戶誇耀富足的方式,小孩子翹首以盼的歡樂。過年那幾天,整個城市籠罩在煙霧中,四處是硝火的味道。可是今年,我的家鄉卻沒有響起鞭炮聲,取而代之的是路邊五彩繽紛的彩燈和喜慶吉祥的紅燈籠。這是怎麼了?

我的家鄉是一座年輕的重工業城市,以前用犧牲環境換來經濟的飛速發展。習爺爺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還家鄉一片純淨的藍天,近些年採取了一系列環保措施。今年的禁放鞭炮就是其中一項。雖然不放鞭炮了,可一點都不影響過年的氣氛。

一進臘月,人們便忙碌起來。買新衣,採辦年貨。城市的超市裡人頭攢動,收銀臺前排滿了長長的隊伍;農村的大集上熙來攘往,寒冷的天氣凍不住人們喜氣洋洋的笑臉。人人大包小提,開啟逛吃逛吃的備年貨模式。購物的熱情擋都擋不住,好像東西都不要錢似的。

路邊的彩燈也掛了起來,造型各異。每當華燈初上時,小彩燈也亮了起來,五彩紛呈如童話世界。家家戶戶走出家門賞燈聊天,小孩子快樂的在燈海里跑來跑去,不放鞭炮也一樣喜氣洋洋,年味十足。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管什麼樣的風俗,各地過年的內涵是一樣的。窗明几淨,闔家團圓,迎新除舊,盼望日子蒸蒸日上。相比舊俗,我更喜歡今年的這點不一樣。

家鄉的風俗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853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我想要介紹的是我家鄉的風俗。

陽光從稀疏的樹葉照進房間,在房間裡留下了斑斑點點的陽光,這就是除夕的開始。

大人們最忙碌的時間,也正是早上。大人們有的貼對聯,有的包餃子,有的為年夜飯做準備,每家都會派一名代表去拜年,我們幾小孩都會像跟屁蟲似的跟著大人,這家收個紅包,那家拿點吃的,格外興奮。

到了下午,我們黏著大人拿錢買鞭炮,錢到手後,我們就浩浩蕩蕩的去買鞭炮了,鞭炮的種類數不勝數,在貨架上奇峰羅列,姿態萬千,令人頭暈目眩,眼花繚亂,什麼刮炮啊,摔炮啊,沖天炮啊等等。等“大隊部”到家時,已經接近年夜飯的時間了。

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好熱鬧,大人們敬酒敬飲料,小孩子則狼吞虎嚥的吃著飯,生怕比別人慢了半拍。年夜飯過後,辛苦了一天的大人們也該放鬆一下了。有的在麻將房裡搓麻將,有的在廳裡看春晚,而我們最興奮的,無疑是收紅包了,太爺爺,外公,二外公,四外公,舅舅,二舅舅,三舅舅,大姨,小姨的紅包讓人領到手軟。領完紅包後,我們就在外面放花炮,“砰砰砰”,“哈哈哈”,時間在歡聲笑語中悄悄流逝了。

新年即將到來的最後幾分鐘,大人們拿出煙花。在最後十秒倒計時,我們的心情格外激動,“10,9,8,7……”時間一秒一秒的流逝著,我們的心情也是一秒一秒的激動了起來,最後三秒倒計時時,所有人已經做好了放煙花的準備。“3,2,1,0”,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新一年的到來令所有人興奮不已。煙花在空中華麗的盛開,像絢麗的花兒一般在空中綻放。煙花完美謝幕,這也算是為去年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門前堆放著昨夜的煙花爆竹,人們看見的,只有一堆廢紙,卻不知道昨天這裡發生了多麼令人興奮的故事啊,也許除夕的美好時光只有一天,但那美好的回憶卻是永不磨滅的!

這就是我的老家風俗,我的老家就是江西。

家鄉的風俗 篇18

國二作文 ,751字

舞板凳龍

每年的元宵節,我的家鄉都會舉行一次隆重的板凳龍。那是非常隆重的節日,家家戶戶張燈結綵,人們走親訪友,熱鬧非凡!

天黑了,祠堂的活動場上鑼鼓聲響起,舞龍儀式即將開始。他們有的敲小鼓,有的打銅鑼,還有的打銅鑔,咚咚咚……噹噹噹……

我好奇地湊前去,定睛觀察。原來盤踞的龍身還沒拼好,由一條條板凳拼組而成,每條板凳上各安裝著一個燈籠,這就是我們村的特色“板凳龍”。每家每戶分管一小節龍身,由家裡的青壯年負責扛舉板凳龍在全村穿行,以此慶賀豐年。

突然,響起一陣陣高昂的喝彩聲,巨大的板凳龍出發了。村長高聲喝彩:“祝願全村風調雨順!祝願全村五穀豐登!祝願全村人民平安順利!”在村長帶領下,大夥都齊聲應和。金碧輝煌的燈飾散發著金燦燦的光芒,村民們心裡都樂開了花。

緊跟在板凳龍尾巴的小夥伴們拼勁地敲鑼打鼓,我也使勁把銅鑼敲得砰砰響。有個姆媽認出了我,拉著奶奶的手,笑眯眯地說:“阿命,長這麼高了!明年也可以去舞龍了!”姆媽的話說得我心裡癢癢的。奶奶撫著她的手說:“是啊,一晃眼我們都老了。以前元宵節只能擺幾把花生招待親戚。現在大家都準備了各種各樣的甜點,多豐盛呀!日子真的越來越好啦!”

板凳龍在村落裡時而蜿蜒迂迴,時而急速前行,火紅的燈光把板凳龍渲染得十分威猛。五彩的龍頭在青壯年的肩膀上晃動,花花綠綠的龍鱗閃閃發光,銅鈴般的眼睛射出兩道金光,猶如一條神聖的金龍。在村民們激昂的喝彩聲中,整個村莊都陶醉在歡樂的海洋裡。

咚咚鏘,咚咚鏘!震耳欲聾的鑼鼓聲散發出無盡的喜悅。五光十色的煙花把夜空裝扮得鮮麗炫目,金燦燦的板凳龍好像在祝福家鄉越來越美好。

家鄉的風俗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742字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節日習俗。陽江的春節也不例外,這不,春節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響遏行雲地走來了,到處都洋溢著過年的氣氛!每個人臉上都盪漾著幸福的笑容!

農曆大年三十這一天,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服,家家戶戶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把大街小巷都映襯得格外的鮮豔。

除了貼對聯,除夕晚上,我們也少不了吃年夜飯。年夜飯的菜餚之所以豐盛,是因為裡面含有很多好的意頭。不信你瞧:年年有魚(餘),代表著年年有餘;餃子,象徵著團聚合歡,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所以過年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生菜(財),代表發財……嘿嘿,怎樣?是不是很有趣呢?吃完年夜飯,一家人都會其樂融融地圍在電視機前觀看精彩的《春節晚會》,等待著新年的鐘聲隆重的響起!

農曆大年初一,大家都會去“行大運”。“行大運”是陽江春節的傳統之一,代表著好運常來。

農曆大年初二開年後,出了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和孩子,提著年貨到孃家去拜年。這時候最開心的是小孩子們,可以拿到長輩的壓歲錢。晚上,人們集中在美麗的鴛鴦湖觀看一年一度的煙花匯演。從21點到21點30分,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天空中不斷綻放,各種煙花爭奇鬥豔,時而鮮紅奪目,時而金光燦爛……真是美麗又奇妙,讓人大開眼界。此時,整個城市都籠罩在節日的歡樂氣氛之中。

正月十五鬧元宵,家家戶戶都得吃湯圓,“圓”含有團團圓圓的寓意;與此同時大街小巷都會掛花燈和掛花燈,熱鬧極了!

元宵節左腳先走,春節右腳也默默無聞地踏了出去,陽江的春節真熱鬧、真喜慶啊!我愛陽江的春節!

家鄉的風俗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1477字

剪“鴨尾巴”是我的家鄉安徽宿州一帶的風俗。所謂“鴨尾巴”,其實就是學齡前的男孩子蓄的一根小辮子。這辮子與筷子一般細長,直直地掛在腦勺後。孩子到了六週歲,就要選個黃道吉日剪辮子——寓意剪除災禍,剪出秀才。我自己剪時的情形已然淡忘,但這次有幸參加了表弟的“剪尾”儀式,這讓我記憶猶新。

一大清早,儀式的準備工作就有條不紊地展開了。數字“六”成了當仁不讓的主角。剪“鴨尾巴”的孩子必定是六週歲;酒席一共擺六桌,每桌六盤菜,六瓶飲料;甚至連親友的紅包都得統一封六百,或多或少都是不允許的。“紅色”是當天的主色調。用來祭祀的山羊、鴨子,背上都要潑上紅染料;紅地毯從大門口一直鋪到正堂;還要準備一套清一色的紅鋪蓋:紅被子、紅床單、紅枕頭……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得一絲不苟地按規矩來,這樣才大吉大利。

正午十二時,剪“鴨尾巴”儀式鄭重開始。隨著“噼裡啪啦”的一陣鞭炮聲,儀式拉開了序幕。表弟牽著兩頭紅羊,自村口往家裡走。我和弟弟一人手裡抱一隻紅鴨,緊隨其後,儼然成了他的保鏢。往常表弟只有當“跟屁蟲”的份,今天終於名正言順地當了回頭頭。我猜這一路他心裡除了得意還是得意。來到家門口,羊、鴨,還有我們一群小孩都被擋在門外,只有表弟踏著紅地毯,在親友眾星拱月般的注視下,走向正堂。此時,正堂地上鋪著一床錦緞大紅棉被。表弟在大人的示意下一骨碌坐到了被子中央。這時,“嗚裡哇啦……咚咚鏘鏘……”喇叭鑼鼓齊奏,兩位舅舅被請上首席端坐。“吉時已到!”德高望重的老阿太朗聲宣佈。小舅揪起“鴨尾巴”,拉直;大舅手執紅剪刀,小心翼翼地探身向前。只聽“刺啦”一聲,小辮子就應聲被剪了下來。老阿太取出一張紅紙,把辮子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據說,等到孩子18歲時舉行成年禮時才能再次開啟。這還不算完,兩位舅媽還要幫表弟來個“脫胎換骨”——全身裡外都換上新衣服。表弟還沒從驚喜中回過神來,又一波更大的驚喜撲面而來——親友長輩紛紛遞上600大紅包。大家把錢均勻地撲在棉被上,表弟躺下來在錢上來回打滾,美其名曰“財源滾滾”。滾完鈔票,表弟起身從一鍋烤得火熱的沙子上跳過,預示著殺死晦氣,今後的日子鴻運當頭。

下午一時零八分,我們終於可以上桌就餐,祭一祭早就抗議八遍的五臟廟了。正當我們迫不及待地伸出筷子,準備大快朵頤之時,大人們齊聲把我們喝住了。因為今天的大主角表弟還沒有上桌。誰都知道,此時的他哪裡還會感覺餓啊!早就被滿滿的寵愛塞飽了。在眾人的催促下,他慢悠悠地動了第一筷……飽餐過後,大人們在地上鋪了一層芝麻桿,所有的孩子都要在上面“吱吱嘎嘎”踩幾個來回。節節高——想必是每一位家長對子女由衷的祝福。

剪“鴨尾巴”,剪去的是生活中的黴運和災禍,剪出的是親人的關愛和祝福。好想回到老家宿州,好想再剪一次“鴨尾巴”,即使是在夢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