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傳統美食相關作文20篇

家鄉的傳統美食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896字

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們都有著獨特的飲食文化。我的家鄉也是如此,我的家鄉是雲南省歷史文化名鎮之一的寶丰古鎮。寶丰歷史悠久、地靈人傑,歷史上曾是產鹽的富庶之地,繁榮的歷史文化造就了寶丰獨特的飲食文化。

到寶丰一定不能不品嚐各種美食。豆腐腸、酥肉、油粉、卷粉、驢打滾、餌塊……不勝列舉,走在小吃一條街上,不但能大飽眼福更能大飽口福。

每年冬季絕對是我等吃貨的狂歡節,因為又到殺年豬的時節。各家各戶豬圈裡的大肥豬早就養得白白胖胖。一大早我家就聚集起許多親朋好友,爸爸早早燒好一大鍋開水等著殺豬呢。大人們把大肥豬從圈裡拉到案板上,三下五除二,大肥豬已被切割開來。前腿、後退、內臟、五花、裡脊都一一分開放在一處。後腿會拿來醃製火腿,前腿肉會拿來灌製香腸。豬大腸也不會棄之不用,很快就會變成寶丰最有名氣的美食—豆腐腸。

豆腐腸顧名思義就是用豆腐灌製的腸子,其主要原料有豆腐、豬血、肥膘肉等。先把豬大腸清洗乾淨,泡在清水中備用。豆腐捏碎,肥膘肉切成細條,倒上豬血,加入草果面、火硝、白酒、鹽等調料用力攪拌,這可絕對是個體力活,幾十斤豆腐加上十多斤肥膘肉這麼用力揉啊揉,跟和麵似的,阿姨們的額頭都滲出汗珠了,可她們的臉上卻看不到疲倦,想來是憧憬著十多天後美味的誕生吧。

接下來就是灌腸子的浩大工程了,五六個婦女鋪開一張寬大的塑料布,支上灌腸機就開始灌豆腐腸。她們一個負責往機器料口裡加拌好的豆腐,一個負責把豬大腸穿在機器的出料口上,一個大力士負責壓機器的槓桿,其他人有的用針戳腸子放氣、有的用抹布把腸子清理乾淨、還有得把細麻繩剪成段……好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很快一根紅潤飽滿的大腸就灌好了,接下來把它綁在椽子上,掛在一個陰涼通風的地方,把美味交給時間,十幾天後才可以享用。

經過十天半月的等待,享用美味的時刻到了。切下一段豆腐腸在鍋裡煮上四五十分鐘,切成薄片,外表烏黑的豆腐腸內裡竟是粉嫩的紅色,何其誘人。夾一片放入口中,豆腐的鮮嫩、豬油的肥美伴著各種佐料的味道讓人食慾大增。豆腐腸還可以炒著吃、用來燒烤也不錯,切成丁還可以做麵條的哨子湯……

我的家鄉的豆腐腸的確不錯吧,有空你一定要來嚐嚐。

家鄉的傳統美食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786字

精美的櫥窗內,那些有著鮮豔外表,爆表顏值的零食,越來越深受大家的喜愛。在街上,它們隨處可見,如各類蛋糕、甜點、花式飲料等等。而那些傳統美食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進步而慢慢消失。

走進五(3)班,就讓我重新帶你體味一下傳統美食的味道吧。我們特別邀請了慈溪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傳承人“德和塘坊”的諸伯伯為大家現場製作慈溪傳統美食——“老鼠糖球”。

同學們很有禮貌地和諸伯伯打招呼。並用興奮的目光看著諸伯伯從桶裡拿出一大塊黃褐色的糖栓在木棍上。諸伯伯熟練地做著每一個動作,一掛,一拉,一掛,一拉……無限迴圈這個動作,我們發現,那糖的顏色變得越來越淡了。

諸伯伯從木棍上取下糖,頓時,從我面前飄來一股誘人的香味。只見伯伯在桌上慢慢把糖揉圓、壓平,接著把餡包進去,最後的樣子真像一個大餃子。這還沒完呢!隨後,諸伯伯又把它搓得長長的,此時,餡已經均勻地融合在裡面。諸伯伯用兩隻手的大拇指掐住一個點,再一擰、一拉,“哇!”同學們歡叫道,原來是第一個“老鼠糖球”完成了。諸伯伯告訴我們:“老鼠糖球”學名為水糖球,因為水糖球成型後一頭拖著一條長長的如老鼠一般的尾巴,所以又俗稱為“老鼠糖球”。

這看似簡單的製作過程其實並非這麼簡單。已經有31只“小老鼠”誕生了啦,不過你看它們,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尾巴有長有短,真是一個比一個“特別”啊!

終於可以品嚐這隻美味的“小老鼠”啦!它的味道甜兒不膩,比那些散裝稱斤的糖好吃多了。真令人流連忘返,讚不絕口。

大家品嚐著家鄉的傳統美食,嘴裡甜甜的,心裡甜甜的,笑容也是甜甜的!

家鄉的特色美食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809字

說起各地特色名吃,那真是數不勝數。有北京烤鴨、雲南的過橋米線、長沙的臭豆腐、西安的羊肉泡饃、山西的刀削麵、河南的燴麵、內蒙古的小肥羊等等。可我最喜歡的還是家鄉的鍋盔。

鍋盔原是產於陝西的一種美食,個兒大,餅厚。後經過天門人不斷創新、改進,變成了現如今種類繁多的辣椒鍋盔、香蔥鍋盔、糖鍋盔、鹹菜鍋盔、豬油鍋盔等等。啊,想一想都覺得回味無窮。

在我老家的旁邊,就有一個賣鍋盔的攤點,以前每天早上起床,我就會聞到鍋盔的香味,聽到菜刀在木板上切面團發出“叮叮咚咚”的響聲。我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著幾塊錢,到做鍋盔的師傅那買幾個鍋盔,他腰上圍著一個藍色的灶裙,但被面粉染成白色了。他總是樂呵呵地,我每次去時,他都對我說:“這些個鍋盔都冷了,我再給你做幾個熱的,熱的才好吃。你想要什麼味的呀?”“我想要辣椒味的。”我回答說。

他開始做鍋盔了,只見他拿起一團麵糰,雙手拉開,麵糰像跳繩似的在桌子上彈來彈去,發出“啪啪”的響聲,接著他一手拿著菜刀,把那長條似的麵糰切成了一個個小圓柱體。我問:“麵糰這麼小,怎麼做成那麼大個兒的鍋盔呢?”“小朋友,這你就不懂了,你好好看著吧!”只見他拿著刀,把麵糰拍成平平的,拿在手上,放一點大蔥和辣椒醬,包起來,雙手一捏一拉,即變成長方形了,再撒上一點芝麻,抹上點兒水,把它貼在特製的爐子裡面。過了大約三分多鐘,那位師傅拿出了幾個冒著熱氣的香噴噴的鍋盔。我當場就拿起一個,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小心點,別燙著了。”聽了這話,我感覺普通的鍋盔更好吃了。剛咬一口的時候還沒有辣椒醬,只感到香香的,脆脆的。再咬一口,辣椒醬從裡面流了出來,但又不是很辣,麵糰和醬結合在了一起,軟軟的。那醬不是從鍋盔內部流出來的,而是從麵糰裡流出來的,還時不時會吃到香香的大蔥。雖然鍋盔的外表不怎麼好看,但真是太好吃了!它的美味無法形容!

儘管我已經很久沒有吃到那兒的鍋盔了,但我卻時常會想起那位做鍋盔的師傅,和他的鍋盔……

家鄉的特色美食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9字

我的老家在山西河曲,有很多特色美食。每年春節我的大姑都會給我寄來很多家鄉特色美食,有豆麵、碗託、麻花等。

我最愛吃是豆麵。豆麵的寬度與普通麵條差不多,但薄如蟬翼,它是用豌豆麵和白麵混合起來做成的。其製作過程並不複雜,但耗時費力,將一小塊面放在大面板上擀,擀的時候需要一邊擀一邊往擀開的面片上撒麵粉,以防擀的時候面片粘在一起,當面擀到薄的可以透光的時候就擀好了。擀好後將面片摺疊起來,然後切成細條,面就做好了。

吃豆麵的臊子也是非常講究的,要用吃完排骨或燉肉剩下的帶有小肉渣的湯做主料,然後加入小土豆塊或小豆腐塊燉制而成。

因為豆麵很吸水,所以煮麵的時候要比煮同樣多的掛麵多放2到3倍的水。待水燒開後將薄薄的豆麵放入開水中,水再燒開豆麵就煮好了。吃的時候還需要放一點山西的老陳醋,如果再放些韭菜花就更香了。

其次是碗託,碗託是將蕎麥糊放在碗裡蒸制而成的。吃的時候可擦絲可切塊,一般都是擦絲,因為這樣的做法會讓碗託蘸到的拌湯比較均勻,味道也會更好。拌湯一般是由醋、茴香、芝麻和鹽等多種調料加工而成,不鹹、不油、不膩。

當然碗託的絕配非老家的麻花莫屬了。老家的麻花與天津的麻花不同,天津的大麻花又粗又,吃起來的時候特別酥。而老家的麻花又細又長,吃起來的時候特別脆。老家的麻花有獨特的吃法,那就是在吃碗託的時候將麻花蘸著碗託的拌湯吃,那種香味很特別,是老家獨有的味道。

老家的美食別具一格,與眾不同,得到了山西美食文化的傳承!

家鄉的特色美食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718字

在我的家鄉——三門縣,這裡的美食千千萬萬。有鮮甜鮮甜的小海鮮。軟軟糯糯的松花餅。各種口味的麥餅……不過我最愛吃的就是傳統美食麥焦了。這道美食一直出現在傳統節日裡的家鄉人們的餐桌上。這不,今年的元宵節,外婆外公又開始忙活起來了。

外婆負責做麥焦皮,我則在一旁學習打下手。大大的盆子裡倒入一大袋麵粉,有些淘氣的麵粉寶寶們按捺不住還上躥下跳著,差點沒把我嗆個半死。接著,外婆一隻手往著麵粉裡慢慢倒入加了少量鹽的涼水,另一隻手則快速地攪動起來。不一會兒,麵粉和水相互融合在一起,變成了有點溼溼的麵粉團。然後,熱上平底鍋,刷上一層薄油,外婆在盆子裡摘一小團麵糰,由平底鍋的中間向外面快速攤開,不到半分鐘,一張又薄又圓又Q彈的麥焦皮就成功完成了。

外婆憑著熟練的經驗把麵糰變成了一張張薄薄的麥焦皮,外公在另一邊忙著炒菜。不一會兒餐桌上排滿了菜,有米麵、豆麵、胡蘿蔔絲、土豆絲、雞蛋絲、紅燒肉、魷魚絲……這些可都是我最愛的菜呀!

終於可以開吃了,卷麥焦也要講究技巧,取一張麥焦皮平鋪在桌上,把各種各樣的菜鋪在麥焦皮的一端,先上下鋪軟軟的東西,中間鋪上硬點的菜,這樣才能使麥焦皮不容易破,然後輕輕地捲起來就可以了,對了卷的時候要把麥焦的下端皮也要包起來,否則拿起來吃的時候菜可要漏了哦。因為都是我最愛的菜,所以這張麥焦可真像個大胖子,咬上一口,露出各種菜,五顏六色,好像彩虹的顏色,真是色香味俱全。

麥焦的口味有很多,大家都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菜來配。就比如一百戶家庭就有至少有一百種口味。有了麥焦的萬千包容,才會有大家對這道傳統美食的無限喜愛,這也就是麥焦的魅力所在。

生活中的傳統美食作文 篇6

國小三年級作文 ,6231字

【篇一:吃餃子】

今天是星期六,媽媽帶我去吃餃子,這可是傳統美食哦!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那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它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他命令弟子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後來,人們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子”。

我們來到一家店,那裡可多美食了,我點了最愛吃的餃子,沒多久廚師就做好端上來了。看到香噴噴的餃子,我的口水都快掉下來了。我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個,使勁往嘴裡塞,一個餃子一口就吞了下去,哎呀!好燙啊,嘴巴都燙紅了,媽媽一邊叫我慢點吃一邊給我拿水喝。我後面就慢慢地小口吃,餃子慢慢涼了,我又開始狼吞虎嚥了。真好吃!

我發現這裡的餃子真奇怪,上面是尖尖的,下面是圓圓的,長得像包子似的。我就多點了一份,越吃越多,吃得肚子都要爆炸了還是停不下來。(媽媽說:“就算餃子太好吃,也不能吃撐了,否則,會生病的。”

餃子真好吃,我以後還要來這裡吃。

【篇二:蕃薯丸】

蕃薯丸是福清的傳統美食之一,相傳是解放前的一位官員厭倦了吃蕃薯和大米的日子,於是把管家叫來,對他下了一個命令:“如果在今天之內還是不能想出一個蕃薯和大米的新吃法,就把你解聘。”當時,正值冬至,管家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效仿湯圓的做法,把蕃薯做成一層皮,裡面包上瘦肉、香菜、海蠣、紫菜等食物。那個管員嚐了以後,讚不絕口,於是這種方法一傳十,十傳百,流傳至今,變成了我們福清人家喻戶曉的傳統美食之一——蕃薯丸。

要是你想做出美味的蕃薯丸,就趕緊來拜我媽媽為師吧!先看看需要準備的材料吧:肥瘦適中的豬肉、香菜、紫菜、海蠣或者蝦仁、蕃薯。首先把豬肉剁成肉泥,加上香菜和調味料攪拌均勻,再把一些紫菜洗淨剁碎。接著把蕃薯蒸熟去皮搗成泥,再加上一些澱粉,不停地用雙手使勁的和成團,中間要加一些開水(這是為了讓麵糰變得更加鬆軟,蕃薯丸的皮吃起來會更加有嚼勁)。皮和餡都準備好了,我們就要開始包了。先分一些麵糰,揉成球,用大拇指摁下去旋轉,在中間“捅婁子”,然後依次放入肉餡、海蠣(或蝦)、紫菜、肉餡,將麵糰封口,一個蕃薯丸就做成了。煮的時候需要分成兩個鍋,一個鍋煮湯,一個鍋煮蕃薯丸,這樣煮出來的蕃薯丸,又美味又不粘鍋。蕃薯丸湯裡面可以加入香菜、花蛤、小米粉(材料不要太多,加花蛤是因為它的味道比較清淡,不會影響到湯汁和蕃薯丸的味道)。

一碗熱氣騰騰的蕃薯丸出鍋啦,聞一聞,饞得我垂涎三尺。一口咬下去,肉的香味、紫菜和海蠣的鮮味在我的嘴裡遊蕩,蕃薯丸皮即有嚼勁又甜而不膩。我狼吞虎嚥的吃了一個又一個,轉眼間,碗裡的蕃薯丸全跑進的肚子裡了。

你們想不想到我的家鄉——福清來嘗一嘗蕃薯丸呢?其實我們這裡還有光餅、海蠣餅、紫菜餅、扁肉、魚丸等許許多多的傳統美食,歡迎你來品嚐。

【篇三:傳統美食——麥油脂】

我的家鄉——臨海有一種小吃,叫“麥油脂”。就是(麥油脂皮有點像山東人的煎餅,也有點像紹興人的麥糊燒),然後用這皮包裹各種菜餚,捲成一個筒,就形成了“麥油脂”。

這麥油脂它很有來歷。話說明朝有位將軍戚繼光,在此駐防抗擊倭寇。臨海是台州府的所在地,東南重鎮。戚繼光駐軍鎮守,保一方平安。將軍治軍極嚴,從不侵擾百姓,深得民眾之愛戴。大年三十夜,家家戶戶吃年夜飯時,那城牆上守城將士,還在寒風中堅守。民眾上城慰勞守城將士,可城上沒有桌椅,食用十分不便。有人想出了辦法,用麵粉做成薄皮,把各家各戶送來的菜餚,包成筒狀,如此既不用碗,也不用筷子,拿在手裡就可方便食用。後來百姓們也照此吃法,故然味道很好。延續至今,成為臨海著名美食。

這麥油脂到底是如何做成的呢?我也親身體驗了一把!

中午我跟外婆一起做麥油脂,先來做麥油脂皮。首先,在麵粉里加入淡淡的鹹水,用手攪拌,一定要攪得軟軟的,攪拌好了後加上一點點油,然後再攪拌均勻,放十分鐘左右就可以了。接著用小火加熱平底鍋,再抓一小把粉漿放入平底鍋,用手一點一點地往旁邊攤開,等粉漿熟後再拿出來,這樣麥油脂皮就做好了。做好的麥油脂皮可香了,一面是白色的,還有一面帶點金黃,入嘴非常的有嚼勁。

麥油脂皮做好以後,我們就可以炒菜了,裡面的菜有各種各樣,只要你喜歡吃的,都可以包進去,我喜歡吃:豆麵,萵筍,豆腐乾,青豆,豆芽,紅燒肉,蘿蔔絲,雞蛋皮等等,過了一個小時外婆就把所有的菜都炒好了,我們開始包麥油脂。

先把麥油脂皮平鋪在桌子上,再把菜一樣一樣的橫著平鋪在皮上,不能太多哦,太多皮就破了呢,然後抓住皮的一邊,把菜裹進皮裡去,等把麥油脂皮捲成一個個胖胖的小圓筒,我們就可以開吃了。

“啊嗚!”我一口咬下去,啊!真是色、香、味俱全啊!太好吃了,我一口氣吃了兩筒!等我們大家吃完發現桌子上還有剩下十幾筒,我對外婆說:“外婆,我真的吃不下了。”外婆說:“沒有關係啊,我們明天做早飯時放在鍋裡倒點油煎起來吃,那外皮就變焦黃,內軟外脆比這個更香呢!”我好期待明天的早飯啊!

這個就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美食——麥油脂,歡迎大家到我的家鄉來品嚐!

【篇四:煎餅】

我們老家的主食是煎餅。

奶奶每次做煎餅,先把水和麵粉混在一起調成糊,用勺子舀上一勺放在燒熱的鐵羅上,然後趕緊用耙子把麵糊均勻地攤開,在鐵羅上薄薄的一層,遠看像一輪十五的月亮。等到上面有氣泡鼓起來的時候,好像煎餅在掙扎著要脫離滾燙的鐵羅,這時就可以取下煎餅啦。

一般人可吃不動煎餅哦,嚼起來韌勁十足,會讓你兩腮發酸。告訴你一個吃煎餅的小祕訣,用煎餅包一些菜在裡面,這樣吃起來就容易多了,而且越吃越香。煎餅的吃法可多了,可以在做的時候就加個雞蛋,雞蛋煎餅黃燦燦,吃起來香噴噴的,我說那是奶奶的味道。還可以做成菜煎餅,先把菜餡準備好,把餡放在兩張煎餅中間,正面煎煎反過來再煎煎,直到菜餡也熟了,切成兩三段就可以慢慢享用啦。

據說煎餅是諸葛亮發明的。諸葛亮剛開始輔佐劉備的時候,常常被曹操的大軍追殺,一次被圍困在山東臨沂的沂河、涑河之間,做飯的鍋灶也沒了,將士們飢餓睏乏,又不能做飯,諸葛亮便讓伙伕用水和麵粉調成糊,把銅羅放在火上,然後再把麵糊倒在銅羅上面,用木棍將麵糊攤平,煎出香噴噴的薄餅,將士們吃後士氣大振,殺出重圍,當地人也學用這個方法來做餅,但銅羅昂貴,而且容易開裂,人們便用鐵製成羅狀的煎餅烙。從此煎餅在沂蒙大地上流傳至今。

歡迎大家來我們家鄉做客品嚐煎餅哦!

【篇五:糖畫】

前幾天媽媽帶我去公園,一進公園就看見樹蔭下面有一排小賣鋪,有賣泥塑的,有賣玩具的,我跑上前轉了一圈,結果一下子就被角落裡賣糖畫給吸引住了,我走上前去仔細觀察糖畫是怎麼做的。

只見一個老奶奶先把麥芽糖放到一個小鍋裡,再用小勺子在上面敲了敲,把麥芽糖融化。當糖稀化開時,用小勺子舀出一些糖稀,把小勺子放在一個板子上磕了幾下,又轉了兩三圈,把勺子抬高微微一斜,糖稀變成很細很細的直線淌了下來,當糖稀滴到板子上的時候,那個老奶奶大圈小圈的轉著一氣呵成,不一會兒小兔子的身體就出來了。那個老奶奶又上下抖動著手中的小勺子,突然奶奶猛地一提小勺子,把糖稀收了回來。太神奇了,只見一隻活潑可愛的小兔子就出現在我眼前了。她又拿了一個圓柱形的小模具,在糖畫上摁了一個兔子眼睛,小兔子就更傳神了。然後奶奶又不急不慢的拿起一個小木棍,蘸了一點糖稀,再把木棍兒粘在糖畫上。看到奶奶畫了那麼好看的畫,真捨不得吃啊,可是我又很想嚐嚐它的味道,終於我忍不住咬了一小口!啊,好香、好甜、好脆……真的好美味,我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我發現糖畫一點也都不膩,使我吃了一個還想再吃一個。

這個糖畫是誰發明的呢?回到家我上網查了資料。傳說唐代大詩人陳子昂的家鄉盛產黃糖,他的吃法和其他人不一樣,他是用糖做成畫,一邊欣賞一邊吃,後來陳子昂到長安做了官。有一次他做糖畫被太子看到了,太子非常喜歡,就經常讓陳子昂做,後來就慢慢的傳開了。

看來,這糖畫不僅好吃,而且還有一個那麼好聽的故事,真是太有意思了!我真希望這樣一個神奇的傳統藝術能一直傳承下去哦!

【篇六:蔥油鹹花捲】

饅頭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而花捲是藝術化的饅頭,因其卷裹如花蕾而得名。花捲種類很多,如糖花捲、鹹花捲、芝麻花捲等。但我們這裡“最流行”的卻是蔥油鹹花捲。這麼好的“吃貨”不會做怎麼能行呢?一大早我就開始央求,決定學做這家喻戶曉的“蔥油鹹花捲”。

媽媽告訴我,做好花捲的祕訣是:“發、揉、擀、抹、撒、卷、切、蒸。”

“發”就是發麵,加了發酵粉後的小麵糰,原本只佔了面盆一點點地方,兩個小時以後,就漲大到了整個面盆!好神奇!“揉”就是揉麵啦!“揉麵還不簡單!倒點麵粉,加點水,然後揉一會兒,不就好了嗎!”我撇了撇嘴。可實際情況卻和我想得不一樣。剛開始揉,麵糰就像蛛絲一樣粘在了我的手上,甩都甩不掉!我急地大喊起來:“這可怎麼辦啊?”媽媽走過來,在我手上撒了些乾麵粉,左搓搓,右揉揉,不一會兒,粘在我手上的面都像一條條小蟲子一樣滾落在面盆裡了,隨著“小蟲子”的增多,我的手就不粘了。媽媽說:“使勁揉,面越揉越勁道,等面光溜溜的,也就揉好啦!”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面終於揉好了。我拿起擀麵杖,不急不躁地把麵糰擀成了一張大面餅。接下來就是我最喜歡的“抹”油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舀了一大勺油倒在麵餅上。左抹抹,右抹抹,整個麵餅不一會兒就被我均勻地塗上了一層滑滑的油。“別忘了放鹽哦!”媽媽在客廳裡喊到。鹽可不像油那麼聽話,在我的手和麵餅間滾來滾去,像無數個沙粒一樣在刺我的手,抬起手一看,手心都紅彤彤的了。

我抓起一把蔥花,像天女散花一樣,撒在麵餅上,再小心翼翼地把麵餅捲起來,捲成一個圓筒狀,再切成了一個個長約5釐米的小花捲。大功告成,馬上喊來外婆,把花捲放進了蒸鍋裡。我看著蒸汽冒上來,流著口水在等待著……

20分鐘後,花捲終於出爐了,它們鼓鼓的,一層一層就像花蕾一樣。我小心地拿起一個,顧不得燙,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鹹鹹的,香香的,還有一股幸福的味道!

【篇七:舌尖上的酸梅湯】

鄒雨宸家舌尖上的美食第一講開播啦!今天的主題是——酸梅湯。酸梅湯不僅僅是我國的傳統美食,而且還是我媽媽的拿手好“湯”,我和弟弟的非凡美食哦!

讓我先來說說鄒氏好“湯”的做法吧,這可是獨家配方哦。先稱好一定數量的烏梅、山楂和山楂、甘草放入水中,喜歡有涼味的放一點薄荷葉;需要明目的放一點黑枸杞;想要香氣的放一點木樨。浸泡一段時間之後把它們放入茶葉袋中,裝入純淨水,水和配料比大約是1:500,通常媽媽一次放入兩升涼水的量。大火煮開後,小火熬二十分鐘,然後放入冰糖,再熬十分鐘。說到這裡是不是覺的沒什麼特別的?你知道為什麼我家的酸梅湯顏色特別好看,是帶玫瑰色的嗎?別急,獨家祕方來了,因為媽媽在裡面加了洛神花。在關火前五分鐘放入洛神花,湯色就不再是黃黃的而是漂亮的玫瑰色。關火徹底放涼後把茶葉包撈出來,哇,湯色漂亮的酸梅湯已經擺在我眼前了。我正想喝上一口,媽媽敲了一下我的小腦袋:“小饞貓,酸梅湯要怎麼樣喝才最美味呢?!”啊哈!當然是冰鎮一下啦。我趕緊把酸梅湯藏入冰箱。

在酸梅湯冰鎮的這個時間裡,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酸梅湯為什麼受歡迎吧。元朝末年,朱元璋曾是個賣烏梅的小商販,那時瘟疫橫行,朱元璋也不幸被感染了,一病不起。當他掙扎著去庫房取烏梅時,忽然聞到了烏梅的陣陣酸氣,馬上就感覺精神振作了許多。於是,他便以烏梅為主料,搭配山楂、甘草兩味中藥加水煮成湯,每天服用,過了幾天,他的瘟疫竟然奇蹟般地痊癒了。原來我愛喝的酸梅湯還有這樣的起源啊,今天我可是漲知識了。

聽完故事,涼涼的酸梅湯已經從冰箱裡被請了出來了。我再也顧不得淑女形象,“呲”地一下竄出來,搶過一杯,恨不得把整個臉埋進杯子裡,但又小心翼翼地泯了一小口。哇!爽呆了!——酸,甜,涼。酸中帶著甜,甜中透著涼。“咕咚咕咚”我一口氣喝了個底朝天,而後和弟弟異口同聲地說“媽媽,我還要!”“先給我!”“我先喝完!”“你得孔融讓梨”……唉!這酸梅湯的吸引力可真大啊。

嘿嘿,被我攙住了吧。想吃,來我家啊,但可別忘了告訴我酸梅湯對你的吸引力有多大哦。欲知第二講為何,且聽下回分解!

【篇九:元宵】

元宵是我國傳統美食之一,但要做好它,可沒想象的那麼容易。

做元宵了,我信心十足地從廚房拎出一袋米粉。媽媽小心翼翼地把米粉舀在圓盤子裡,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把米粉,小手瞬間變成了白色。我想把米粉揉成團,可調皮的米粉趁我鬆手時逃跑了。媽媽說:“這樣可不行,咱們先把米粉堆成一個小火山,把開水倒入火山口後再揉。”看著媽媽倒水,我又忍不住要抓米粉。媽媽皺著眉頭說:“彆著急,等一會再讓你揉。”我只能焦急地等待著。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難熬,短短几分鐘就像過了一小時。終於輪到我大展身手了,剛揉了幾下,我就受不了了,趕緊要去洗掉手上黏糊糊的米粉。這時,媽媽忽然“啊”了一聲,我立即跑出來一看,米粉成了一堆白色的爛泥。我建議再混入一些米粉。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終於揉成一個米粉團。然後,我們把米粉團搓成拇指粗細的條,把條切成一個個“小枕頭”,最後,“小枕頭”們在手掌來回揉搓之下,變身為一個個小元宵。

開吃咯!元宵的外表猶如一個個泡在水裡的小冰雹,咬一口,裡面依然象雪一樣的純白,味道像口香糖一樣清新可口,真是無比的美味和無比的爽。

關於元宵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說,很久以前,有位元宵姑娘,她不幸被選入皇宮當宮女。入宮後,元宵姑娘非常思念家人,她一想到再也見不到家人就很傷心,動起了自殺的念頭。一位大臣碰巧救下了準備跳井的元宵姑娘,並幫助他逃離皇宮。後來,元宵姑娘逃離皇宮的那天就變成了元宵節。

家鄉的傳統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655字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其中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我最期待最喜歡的節日,每年春節,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裡面人山人海,在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到了大年三十這天,媽媽在準備豐富的食物,我們小朋友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春節意味著什麼?春節意味著我家又要去買年貨了:餃子皮、核桃肉、餃子肉、湯圓還有包粽子的材料……

一大早我們先包起了餃子和粽子,姑姑包的粽子精緻美觀,不熟練的我們照著樣子做了幾個奇形怪狀的粽子,姑姑看了並沒有生氣,而是又用自己的巧手讓我們的粽子煥然一新。

今年跟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我們想了一個好玩的節目,就是把核桃肉包進餃子裡,看誰能成為幸運者吃到核桃肉,這個提議是姐姐想的,但是爺爺想出的規則—吃到包有核桃肉餃子的人將得到100元的獎勵,而這個錢由沒吃到的人出。這個節目是我最期待的,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奶奶燒出了香氣撲鼻的餃子。還沒等奶奶放下餃子,就看到有一隻手突然伸了過去,我轉身一看原來是姐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兩個餃子夾入碗中,而我也緊跟其後,將餃子夾入了碗中,我迫不及待的吃起了餃子,咬著咬著突然吃到了一顆硬硬的東西,吐出來一看竟然是一顆核桃肉,我十分的開心。節目結束後,我們大家都做在沙發上看起了春節聯歡晚會。

過新年,穿新衣,開開心心過大年……我們唱著歡樂的歌謠,迎接新的一年到來我喜歡春節,它給我的童年帶來無限的快樂,我期待下一個春節快點到來。就算這傳統一直做下去,我也不會覺得無趣。

寫關於傳統美食的作文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531字

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一進校門就看到同學們歡蹦亂跳地跑進教室,老師們也急切地走去。頓時,整個學校瀰漫在喜慶的氛圍中。我不甘落後,直接奔向教室。發現我們教室裡多了一些讓人眼饞的食材——麵粉和豆沙。馬上我們就要開始搖元宵了。

我們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眼看著餡料猛咽口水,恨不得現在就能吃到美味的大元宵。我們分為三個組,每個組的組員進行了明確分工。我們仔細地看著電視上的製作方法,學著大廚的姿勢比劃比劃,並認真記下做元宵的步驟。不等視訊看完,我們就不約而同地動起手來,將潔白的麵粉倒入洗乾淨的盆子裡,把餡料一個一個輕輕地送入麵粉中。拿起漏勺,把一個個沾了麵粉的餡料撈了起來,迅速地在水裡浸泡了一下,趕緊再次投入麵粉中。大夥兒一起端起盆子,圍繞著一箇中心順時針搖,只見餡料裹上了一層雪白的棉襖。過水

、搖,這樣的步驟我們重複了4次。餡料越長越胖,盆裡的麵粉越裹越少……元宵搖好了,我們高興得手舞足蹈,不經意間,同學們的臉上,頭髮上都佈滿了白白的麵粉,真想把他們一齊丟進盆裡也搖出個真人餡料的大元宵。

這次搖元宵讓我們見識了傳統美食——元宵的製作過程,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我愛家鄉的四季美景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371字

我的家鄉一年四季都很美。

春天春暖花開,田野裡開滿了五顏六色說野花,有粉紅色的牽牛花,有黃澄澄的油菜花,還有多彩的野菊花。春天是播種的季節,走在田野裡到處都能看到農民伯伯忙碌的身影。

夏天,荷花綻開了粉紅的笑臉,有的還是一個花骨朵,好像一個個小小的桃子,遠遠望去,水中荷葉像玉盤一樣漂浮在水面上,麥田裡麥浪滾滾,田野一片金黃,夜晚蟋蟀在草叢中唱著動聽的歌曲。

秋天,田野裡熱鬧非凡,有金黃的稻子,長滿“鬍鬚”的玉米,潔白的棉花一片連一片、似白雲,如雪花,果園裡碩果累累,石榴裂開了嘴,露出了白裡透紅的“牙齒”,還有那瑪瑙般的葡萄、葫蘆般的梨子……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冬天,冬姐姐邁著輕快的腳步、向我們走來,雪紛紛揚揚的下著,在空中翩翩飛舞著,像一隻只飛舞的蝴蝶。雪花給大地穿上了銀裝,給麥苗蓋上了厚厚的棉被。

我愛故鄉,我愛故鄉的四季美景!

家鄉的四季美景伴我快樂成長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61字

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說的是一年的開始是春天,一日的開始在於晨,要珍惜時間。

我家鄉雖然沒有城市那麼華麗,但也十分的迷人。我家鄉有許多景色,比如:少女似的柳樹、羞嗒嗒的桃花、怕醜的烏龜、快活的鳥兒。

春天,大地萬物開始甦醒,小草興沖沖地鑽出地面,柳樹迫不及待地長出嫩葉,鳥兒在蔚藍的天空翱翔……大地又是一幅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新面孔。向遠處望去,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的中央,有一群游來游去的小魚,岸邊有一片綠油油的草地,在太陽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嫩綠。其中有許多不知名的小花,有黃的、紫的、紅的、綠的、白的、藍的、金的……微風吹來,細長的枝條撥動著水中的倒影,水面顯得更清靈了。我愛春天,我為春天自豪、開心、快樂,家鄉的春景讓我快樂成長。

夏天,樹木繁茂,花兒爭先恐後的開放,五顏六色,美麗極了!玉溪河旁古樹參天。夏天的七月間,太陽光芒四射,亮得人睜不開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鑽出地面,蝙蝠不敢從黑暗的地方飛出來。特別是,有些人還脫光衣服去清澈的河中央暢遊,洗去夏日的炎熱,不驚使我開心笑道:夏天是個自由的季節,可以讓人拋棄一切煩惱。鳥兒站在樹上唱著一支支美妙動聽的歌,使我陶醉。讓我難以忘懷的是夏天的東西好吃,有清爽的西瓜,有酸酸甜甜的草莓等,美味無窮,自然你不會中暑啦!我為夏天感到快樂。

秋公公已來到,它踏著輕盈的腳步,帶著豐收的氣息迎面撲來。家鄉的秋天,遍野黃金,碩果累累,散發出一股清香,撲鼻而來,讓我永遠不會忘記。站在高山上,往遠處望去,一處有綠色有金黃色,美麗極了。如果你來到了我的家鄉,你會立刻去果園體驗一下豐收的喜悅,果實的芬芳。那時,你會覺得那些野草閒花,更加嬌嫩依人,看那紅豔豔的蘋果、黃橙橙的梨子,五顏六色的水果香噴噴的,讓我心醉,陶醉了我的心靈。而我彷彿是一隻小鳥,和王俊凱他們唱的感受風的速度在耳邊,呼肅遠方。唱得美妙動聽。我喜歡家鄉的秋天,它是收穫的季節,同樣也是檢驗我們學習成果的時候。

冬爺爺已來到,它踏著輕盈的腳步向我們走來,帶著絲絲涼意,它所走過的地方雪白雪白,彷彿整座城市變成一隻大冰箱,就連空氣似乎也要凝固。早上起來,冬霧瀰漫,霧散之後出現一幅晶瑩剔透的美景。屋簷下那倒立的冰柱、樹枝上美麗的冰花,晶瑩透亮,真是美極了。大地也披上了銀裝,整個世界處在一片純淨之中,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充分洗禮,讓我在純潔的世界中快樂成長。我愛冬天,愛冬天那茂盛的松樹,愛那雪白透亮的雪,我因冬天的寒冷感到無比堅強、快樂。

家鄉的四季年復一年,而我也在這變化的季節中快樂的成長。

春節傳統美食之臘肉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5字

過春節總少不了一種傳統美食—臘肉。在我家鄉,家家戶戶臘月初旬就開始忙著製作臘肉。因為臘肉是春節飯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

臘肉全體呈金黃色,瘦肥相間,只是看看就讓人口水直流,胃口大開。

臘肉的製作材料很單一,就是豬肉。雖然製作材料簡單,但製作過程不簡單哦!首先把買來的的豬肉放上鹽巴,放在通風處晾幾天,然後燒柴生火,切記火不要大了,再在火上撒一層厚厚的木屑。等有煙冒出時就可以燻肉了。

燻肉時,要用專門的架子把肉架住,並且蓋上蓋子,以防因為煙火散開,導致豬肉燻烤不均勻。雖然不用專人一直看著火,但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去看看。這不僅是因為怕肉被烤糊,也是為了把握火候。—火太大或太小都烤不出原汁原味的臘肉。兩三天過後,金黃噴香的臘肉新鮮出爐了。這時候,人們通常用繩子把臘肉從小到大串好,再整齊地晾在房樑或竹竿上,以備春節時享用。

臘肉的烹調也很有講究。它是烹飪界的“百搭王”,與任何一種食材搭配,不僅能成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還別有一番風味。就拿小炒中的芹菜炒臘肉來說吧。先把臘肉切成薄片,再往鍋裡放些許油,待燒熱後爆炒姜蒜和臘肉,最後放入芹菜一起炒。用不了多久,美味可口的芹菜炒臘肉就做好了,真讓人垂涎三尺啊!

臘肉既是春節的一道家鄉菜,也是中國傳統美食中的一員。但在我心目中,它不再只是一種食材,而是屬於中國的一種傳統習俗文化。它源遠流長,深厚久遠,它將在歷史長河中永遠閃閃發光!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12

演講稿 ,877字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x(x)班的xxx,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是《孔融讓梨》。

古時候,有個名叫孔融的小朋友,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裡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覺得很奇怪,他問孔融:“這麼多的梨,你為什麼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們吃。”

爸爸接著問:“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麼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孔融才四歲,就知道讓梨,上面讓哥哥,下面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所以這個故事呀,雖然很老很老了,可是一直講到了現在。

聽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不禁想起了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小故事。那是一天早上,媽媽帶我去吃早餐。早餐店人很多,坐我們旁邊的是一位奶奶和一位六七歲的孫子女。服務員端來兩碗牛肉粉,放到這位奶奶和孫女面前,只見小女孩端著自己的那碗,又一把奪過奶奶的那碗,還理直氣壯的說:“奶奶,牛肉是妞妞最愛吃的,必須全給我!”奶奶說:“好,好!只要咱乖孫女愛吃,夾去吧。”只見小女孩抄起筷子,狼吞虎嚥地吃起粉上面的牛肉來。牛肉吃完了,下面的粉絲,她卻像沒胃口似的只吃了兩口,然後把自己沒吃完的粉絲推向奶奶:“奶奶,我吃飽了,這些全給你。”奶奶還是笑呵呵地說:“好,好,奶奶來吃,奶奶來吃。”而這樣的情景,似乎每家每戶都在發生,我們家也一樣。

但是,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後,我感到十分的慚愧,老師常常教我們說:“要學會感恩,懂得感恩。”可我們常常不會注意這些。

尊敬長輩,孝順長輩,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代的小孔融為我們做出了這麼好的榜樣,我們當代的小學生更應如此。

在這裡,我要呼籲所有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傳承中華美德,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生!

謝謝大家!

家鄉的四季美 篇13

國三作文 ,795字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歲月的車輪緩緩碾過,留下一條條深深淺淺的痕跡。看人間花開花謝,觀天上雲捲雲舒,不同的季節有著不同的韻味。四季的美,讓人陶醉,讓人迷戀,我不禁向四季發出讚美之聲!

春之韻

春天的腳步漸漸近了。享受著春風拂面的細膩,吸嗅著清香爽朗的春意,輕輕地撫摸著一縷縷纖細嫩綠的柳條,我由衷的感謝春天。感謝她又一次綻放新的生命;感謝她為自然增添絢爛的風景;感謝她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春天帶來的不僅有生機,有色彩,還有歡樂,我們會將春天造就的家鄉的每一番景象銘記在心頭,去摸索,去聆聽,去品味,去感受。

夏之情

夏天來了。夏天,是一個炎熱而又歡騰的季節。早上,晴空萬里,雲霞?M天。一群群美麗的小鳥,在綠樹枝頭上歡蹦亂跳,嘰嘰喳喳地唱歌。空氣清新爽朗,而且散發著一種難以形容的芳香,每吸一口都令人振奮。蟬在樹上“知了知了……”地叫著,聲音低沉而緩慢,像在敘說一個古老的故事。我們感受到了夏天的活潑,歡快。一切生物都是興奮的。這時,我們才領悟到,夏天是奔放的,是豪邁的。遠遠地我們聽到了她熱情似火的呼吸,我們為她臨近的足音欣喜。當我們陶醉於她熱烈的盛情中時,我們沒有束縛,沒有拘謹,而是遊弋其中,傾聽夏天獨有的溫馨盪漾的樂章,感受夏天為我們帶來的熱情奔放。

秋之戀

秋天到了。讓我們忘卻落葉歸根,繁花凋零的悽美,讓我們欣賞“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紅暈勝景。滿眼泛著紅光的楓林,讓我們忘記“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眷戀;忘記“滿目蕭然,感慨而悲”的壓抑,轉而欣賞她生命的鼎盛,繁華的朝氣,秋韻的深情。

冬之覓

冬天,我們呼吸著“寒香如故”的臘梅所散發出來的誘人香醇。小河兩旁的小草都被凍枯死了,河水潺潺地向東流去……尋覓著“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剛強。我們知道,這是冬天所具有的“獨領風騷”的堅貞節操。

家鄉四季的美,像一首四季讚歌,帶領鄉親們走向美好的明天!

家鄉的一處美景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455字

我的家鄉邵伯時個美麗的地方,這裡不僅物產豐富,人傑地靈,還有著悠久的歷史,一棵古老的甘棠樹和一棵百年銀杏樹便是它的見證。

邵伯湖,是所有景點中最有特色的地方。剛到邵伯湖邊便可看到一座座古樸的亭子,四個角向上翹起。春光明媚的日子,亭子裡面常常坐滿了前來遊玩的人,人們有的在喝水,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擦汗,還有的在眺望遠方……

往前走,便可看到一些健身器材,外部的顏色都褪去了,有的甚至生了鏽,可還是有人喜歡在這健身,玩耍。前面的假山十分逼真,可能是在兒的時間久了,所以石頭上面長了些了草,反增添了它的活力。如果你在外面聽到裡面傳出一陣陣笑聲,那一定是頑皮的小朋友在那捉迷藏呢!

探頭看看前面的路,很長,很寬,遊人也逐漸稀少,幾位老爺爺在大樹下乘涼。

再看看邵伯湖吧,岸邊一排楊柳在春風的吹拂下已冒出新芽,風一吹,便起了一陣綠色的“霧”。湖面十分平靜,偶爾有幾隻遊船開過,留下幾道波紋;鴨群也會劃過湖面,調皮的鴨子用鴨蹼拍擊湖面,讓水濺到其它夥伴的身上,併發出“嘎嘎”的笑聲。

多麼可愛的我的家鄉—邵伯!

家鄉的傳說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973字

我的家鄉是一個十分美麗的小鎮。我十分喜歡我家鄉的景色,因為那裡有清澈得可以看見碎石子和五顏六色的魚兒的小溪;那裡有長在河邊有一群群小鳥在上面築巢的大樹。我的家鄉叫九龍,名字奇特吧?它在廣東省英德市九龍鎮。我尋思著這個名字怎麼來的?為了解開這個疑問,我問了我的奶奶,奶奶給我講了美麗的一個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住著一條龍和他的妻子,他的妻子生了九條龍,最大的龍和後面的八條龍都很狡猾。就只有最小的九龍最善良、老實,會為別人著想。有一天,龍爸爸叫了大兒子到跟前,派他到白雲山拿取一個金盃子。這幾個月民間都沒有下過一滴雨,這個杯子是一件降雨的法寶。大龍立刻到了人間,變成了人的模樣。他正想邁開步子,一個老人突然出現在他的眼前,老人問道:“請問你來這做什麼?”大龍答道:“我要前往白雲山拿取一件法寶。”老人又回答道:“去往那裡要經過一座火山,誰經過那裡都會被燒死,你真的要去嗎?”大龍聽後,想道:去那會死,那我幹嘛要為了別人去死呢?我可不想那麼快就死。他轉身便離去。龍爸爸見大龍遲遲未回,便又派了二龍去,二龍還是和哥哥一樣,然後有依次派去了三龍、四龍、五龍、六龍、七龍、八龍去,他們都無功而返。最後龍爸爸無可奈何才讓九龍去,他最心愛的就是九龍,很擔心九龍的安全。九龍聽到爸爸的吩咐,滿懷信心地說:“好的,我一定會給你一個交代。”說完,他便到了民間,九龍也和哥哥們一樣,也遇到了那位老人,但是,九龍的回答和其他的哥哥們不一樣,他十分願意去。老人見他回答得斬釘截鐵,便從衣服裡掏出了一塊玉,他說這塊玉能在路上幫助他。九龍遇到了熔漿河,那十分熱,怎麼過呢?九龍想:在上面鋪一條石頭路吧!他小心翼翼地搬,熔漿還是濺了出來,濺到了九龍的手臂上,他感到一陣鑽心的痛,想到了民間沒降雨,他堅持了下去。過幾天,他傷口如果不治療就會發炎了,而且越腫越大,怎麼辦呢?他試著把玉放在了手臂上,那塊玉竟然變軟了,融入了面板,幾分鐘後,手臂恢復了。終於,他渡過了那條河,從一個隱蔽的山洞拿到了那個金盃,龍爸爸接過金盃,向天空潑去金盃裡灑出了甘露,不一會便下起了雨,大地又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百姓十分高興,便把這個地的名字改為九龍。

聽了這個傳說,我十分敬佩九龍。你們是不是覺得我的家鄉是個神奇的地方呢?你們的心是不是有點癢了,想來看一看呢?那我就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參觀參觀吧!

家鄉的四季美景 篇16

國小三年級作文 ,443字

我的家鄉在農村,那裡沒有氣勢雄偉的高樓大廈,沒有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卻有著景色迷人的四季!

春天,田野遠遠望去綠油油的,像是穿上綠色的新衣服!走近一看,各種各樣的野花:紅的、黃的、粉的、藍的、紫的……佈滿了整個田野!小溪裡的水嘩嘩地流淌著,溪裡的小魚也特別快活,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

夏天,小溪裡的荷花開了,像一個個漂亮的水果盤!小溪邊好多小朋友聚集著,有的在吃冰淇淋,有的在玩水,有的在玩“你拍一,我拍一”,還有的在畫板上寫生……到處都是歡聲笑語!

秋天,紅紅的高粱像一支支火把立在田野裡。這時的穀子笑彎了腰,漸漸地變黃了……棉花露出潔白的臉頰,菊花在秋風裡點頭微笑!周圍的桂花也不甘示弱,湊近一聞,一股濃濃的香味撲鼻而來,沁心入脾,總想一下把香味聞個夠!

冬天,田野裡沒有一點動靜,連掉下一根針都能聽得見!小溪結冰了,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地上也有一些潔白的雪……此時小朋友們戴上了手套、帽子和圍巾,紛紛跑到田野裡去玩耍!

大自然的一年四季多麼漂亮,我愛美麗的田野,更愛美麗的大自然!

家鄉的自然美 篇17

國小四年級作文 ,404字

我的家鄉在塘溪,這裡有一種特殊的美,雖然比不上城市花園裡的奼紫嫣紅,但是它有一種自然的美,樸實的美。

坐車繞過東錢湖就來到了老家塘溪,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山坡的茶樹,像微波起伏的大海。遠處有幾個茶農在採茶,這是一年的頭茶,具有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的特點。

沿著山路往前走,出現了一條小溪,這條溪流寬兩米,溪流常年不斷,溪水清澈見底,小魚兒在溪水中歡快地追逐、玩耍。

繼續往前走,是一片寬闊的田野,田野裡黃綠交錯,黃色的是油菜花,綠色的是紫雲英,猶如給大地鋪上了彩色的地毯。田野的盡頭就是我的家鄉塘溪,現代化建築和一些古老的木結構房屋交替地散落在山坳裡,自然組成了一個具有特色的小村子。

村子的後面是塘溪大水庫。我拾級而上來到大壩上眺望,水庫真大啊,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真是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

重重疊疊山,鬱鬱蔥蔥林,彎彎曲曲溪,歡歡暢暢水,構成了家鄉美麗的自然畫卷,也養育出了樸實的人。

傳統美食————臭豆腐 篇18

國小三年級作文 ,435字

大家都吃過臭豆腐吧?吃過的人都知道,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我就來講講臭豆腐吧。

先來說說臭豆腐的樣子,臭豆腐沒燒之前是青青的,還流著臭臭的汁水,真是不想碰它。燒出來就好看多了,白白胖胖的,放點調料就更好吃,更香了,尤其以放辣椒最好!

臭豆腐的味道也很好,辣辣的,還有一點甜味,真香!咬一口,外面脆脆的,裡面嫩嫩的,太好吃了!我吃了一塊又一塊,結果辣的噴火。

臭豆腐這種傳統美食是從哪兒來的呢?原來,相傳清朝的時候,有個叫王致和的人,來到北京趕考,結果金榜落第。他想回到家鄉,可是沒有錢了,他又想在京攻讀,準備下次的考試,但距下次考試還有太長的時間,他只能在京城做生意。王致和的爸爸是個做豆腐的,於是他也做起豆腐來了。但在夏天,豆腐會壞掉,王致和就把豆腐切小塊,把它醃了起來。之後他不開門,開始讀起書來。到了秋天,他又想開豆腐店了,想起了豆腐,結果豆腐都臭了,他把豆腐送給別人,那人卻說好吃,於是他就開始專門做起了臭豆腐了。

就這樣臭豆腐一代代傳了下來。你是不是很想吃呀?

走進傳統美食“烘糕” 篇19

國小二年級作文 ,340字

在龍城的大街小巷,烘糕可是無人不曉,烘糕是湘鄉的特產之一。至今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了,新的千年到來,幾百年積累的烘糕加工技藝面臨著失傳,這次四年級的小記者們將一同去探訪“張師傅食品廠”瞭解傳統工藝,同時也走進烘糕背後的文化。

製作烘糕,要先把大米粉碎,再把粉碎後的大米加入其他原料進行攪拌,放入模具打壓後,用切割機把它們切成一塊塊的烘糕模型,最後把一塊塊沒熟的烘糕放到傳送帶上,傳送帶經過三到四百度的高溫,最後把香噴噴的烘糕帶出了“大爐”。

我們小記者聽著製作師傅的解說,看著香噴噴的烘糕,垂涎欲滴。師傅要我們嚐嚐紅包的味道,我們哪裡還客氣呢?烘糕入口,酥酥脆脆,香甜可口,讓人難以忘懷。

參觀完烘糕的製作,小記者們還帶著好客的張師傅送給我們的一盒盒烘糕,依依不捨的返回了學校。

傳統美食粽子 篇20

國小四年級作文 ,339字

我國的傳統美食有很多,比如粽子、餃子、無毒餅……我最喜歡的要數粽子了。

屈原投江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常把食物扔進江裡,給屈原吃,但是每次都別江裡的魚吃掉,所以人們把竹葉晒乾,再把飯糰包進去,用繩子捆緊,最後扔進江裡。魚兒們看見這尖尖的東西,都不敢靠近,這就是粽子的由來。

每年端午節早上,我都會跟著奶奶包粽子,首先我把竹葉捲成錐形,再把準備好的糯米放進一半,接著放入我最喜歡的豆沙餡,再放一勺糯米拍平,然後,用多餘的竹葉封住口,用草繩捆緊。最後,放入鍋中。不一會兒,就香味撲鼻,饞得我直流口水。

奶奶把一個個粽子端出來,就像一個個錐形的小娃娃,看上去很美味。我趕緊把草繩解開,嚐了一口,豆沙的香味頓時充滿了整個口腔,自己包的粽子比蜜還甜啊!

我喜歡粽子,它象徵著偉大的愛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