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朱莉安娜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436字五天前,一個五歲美國小女孩,朱莉安娜悄然去世。世人都被她的勇敢而感動。在這個世界上誰不恐懼死亡呢?面對死亡她反而安慰媽媽說:“別擔心,上帝會好好照顧我的。”說這話的時候,她只有四歲。
朱莉安娜,一個患有腓骨肌萎縮症的女孩,在她四歲的一天,她和媽媽有過這樣一段生死對話:
媽媽:朱莉安娜,如果你再生病,去醫院還是待在家裡?
朱莉安娜:不去醫院。
媽媽:即使是待在家裡會讓你很快去天堂,你還願意待在家裡嗎?
朱莉安娜:是的。
一個女孩對死亡沒有一點兒恐懼,她比我們勇敢得多了。上次,我夢見家裡發生了火災,爸爸媽媽成功獲救,而我被活生生地燒死,只能永遠永遠地沉睡在那。
啊,我睜開眼,直冒冷汗。爸爸媽媽聽到我的喊聲,急忙起床來看我,發現我躺在地上。床上我蚊帳也被我壓了下來,我掙扎著爬上床,怕蚊帳被我壓壞了。
果然蚊帳的一邊被我壓破了。我嚇壞了,身上的毛孔都豎起來。
爸爸媽媽見沒事,就把燈關了,最後還安慰我說:“別再摔下來。”
這個女孩才五歲,竟擁有如此大的勇氣,真讓人敬佩。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953字火車呼嘯而過,那亮光,那原先照耀黑暗的一切光亮,噼啪一聲,變得昏暗了,永遠熄滅了。
優雅高貴的、生機盎然的安娜,走向了臥軌自殺。
彷彿溺水的人沉浸在幽深的黑暗中,掙扎於紛繁糾結的水草裡,最終看著生命的最後一個氣泡湮滅在那遙不可及的光亮間。
她飛蛾撲火般的愛情燃燒了自己的生命。從最初的優雅風情,純真又誠摯,到最後陷入神經質般瘋狂的妒忌和猜疑中。不得不說是她心中的執念讓她瘋魔。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佛家有言如是。慈悲的佛是在說:親愛的孩子,不過分執著於愛,不要迷失於恨,雲淡風輕才能追求生命的解脫。
生命之弦華美而珍貴,只有充滿柔情的手才能彈奏出美妙的樂章。我們是需要愛的,我們需要豐沛的情感來點綴這冰冷的世界。但塵埃中矇頭追逐的人啊,又總是容易忘記,水滿則溢,過猶不及,擔負太多,生命自然無法承受。
安娜之死,於我們這些無關緊要的旁觀者而言,是一次華美而壯烈的英勇就義,她用生命“挺身反抗人生無涯的苦難”。於她自己而言,卻是一場一敗塗地的豪賭。凡是有果,則必有因。扼腕嘆息之餘,與朦朧淚光之中,我卻也隱約了悟:正是因為追求的太多,安娜才最終壓垮了她自己。
於上流社會那一片虛偽泥沼中,安娜勇於放棄榮華的地位轉身奔向愛情和自由,這樣純粹又熱烈的勇氣便是她迷人魅力的源泉。可事實上,她高估了她自己,在狂熱愛情的驅使下,她於某一瞬間奮不顧身,可隨後卻又膽怯畏縮。
她以為她不在意,可上流社會的議論紛紛讓她在意得要命;她以為她可以割捨,可她還是拖著不離婚,因為放不下自己的兒子;她以為她不屑,可她還是拼命維護自己的美麗,哪怕內心焦灼如火……
安娜太貪心了,紅玫瑰與白月光,她都想要。既要愛情,也要名譽。這一切都需要巨大的精力去維持。於是一日日,安娜熬盡了自己的心血,迷失,焦慮,漸至淪喪,終究一敗塗地。
人不可為貪慾所控制,這是眾所周知的,可天下又有幾人能做到?世界是平衡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將欲有所得,必先有所棄,這樣,才能將自己的生命騰出更大的空間,來安放那些對自己真正彌足珍貴的東西。
敢於追求是勇氣,敢於捨棄則更是有魄力。“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浮世中美好的世物千千萬,繁花叢中只需得一兩朵來裝點生命便足矣!
柔軟又脆弱的生命,豐沛又堅韌的生命,願你善待它。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489字去年冬天讀文藝理論方面的書,發現作者極為推崇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書。後來偶然讀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一書,看到裡面也提到了這本書,說是安娜第一次見到伏倫斯基就是火車壓死了人,後來安娜選擇死的方式也選擇了臥軌,這種對稱的情節是一種美。於是我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今年終於抽出時間,從7月1日到8月4日,歷經一個月時間,終於讀完了。今天,我補完了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決定趁熱打鐵,把這些天在我腦子裡盤旋的想法寫下來留作紀念。
因為本書篇幅比較長,我擔心自己沒有耐力,就事先看了一下網上的簡介,當時在我的想象中,一定是伏倫斯基不愛安娜了,所以她臥軌自殺了。如果這樣的話,和《包法利夫人》就差不多了,後來我發現不是。當初讀完《包法利夫人》,我不信服的一句評論是——社會壓迫了包法利夫人,我覺得並不是,包法利夫人的不幸很大程度我覺得只能怪她自己。
可是,安娜不同。
安娜是一個美麗又聰慧的女人。伏倫斯基也是真心待她的。只要她能離婚,他願意娶她。即使他沒能離婚,他也放棄了很多和她生活在一起。他們吵架時候,他也多次主動低頭道歉,在她死後,伏倫斯基痛苦不堪,整個人徹底頹廢了。這些都能說明他對她是真心的。
安娜的悲劇確實在於社會。
書裡有這樣一句話——“夫婦之間的不平等,在於妻子不貞和丈夫不貞在法律上和輿論上受到的制裁都不一樣。”
的確是這樣。直到現在,在我們的時代,依然是這樣。女人總是弱勢群體,即使現在有一些平等,但是,女人總要付出更多。現在的女人為什麼這麼辛苦?因為又要工作又要顧家。
但是在我們的時代,如果婚姻不幸福,女人是可以離婚的,孩子也是可以爭取的。但是安娜不可以,卡列寧不離婚,她就不能離婚。她就只能和伏倫斯基過著沒有名分的生活,從而被整個社交界所拋棄,所排斥。
諷刺的是,伏倫斯基卻可以隨意出現在公眾場合,也不被別人排斥,這就是男人和女人受到的不同對待。
正因為如此,安娜必須待在家裡,無論讀多少書,無論她多麼聰明,但是被外界遮蔽的她,只有伏倫斯基了。而伏倫斯基雖然愛她,但是活著總要有其他的事情,他不可能日日夜夜只和安娜廝守。
而安娜,當她生活的重心只剩下不斷去思慮伏倫斯基愛不愛她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個悲劇了。沒有誰能脫離社會而存在,愛情也是。伏倫斯基不在她身邊的每一分鐘,她都沒有安全感,生怕他愛上別的女人,生怕他離開她。於是,在一起時,就總在猜忌,總在吵架。伏倫斯基仍然愛她,但是他漸漸地不再有那麼多耐心去哄她,安慰她。於是安娜就瘋了,她不能接受伏倫斯基不愛她,她要報復他,於是她臥軌自殺了。
愛情像一枝玫瑰花,沒有合適的土壤,花期並不長。而安娜不能接受她的愛情死亡,於是她就搶先一步死了,她成功了,她讓伏倫斯基永遠不能忘記她。但是,他們的幸福,也永遠沒有了。
而這,並不能怪安娜。
她是一個誠實的女人,她向卡列寧坦白了一切,可是,她卻並不能獲得自由。“安娜不愛她的丈夫。她要生活。上帝賦予我們心靈這樣的慾望。”社會道德很少考慮一個人的靈魂,可是有的人她就是有精神需要的。安娜的丈夫卡列寧也算一個政要人物,她也衣食無缺,可是,她沒有愛情,她想要愛情,怎麼辦呢?我們也常常這樣評價一個人,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作什麼呢?《平凡的世界》裡少平非要離開雙水村去闖世界,為什麼呢?
什麼時候,道德可以進步到憐憫眾生,關注人的精神需要,那麼一定有更多人可以幸福吧。而人生的質量,不在於外部的吃飽穿暖,而應該更多地取決於內心世界的豐盈吧。
《陽光女孩夏日娜》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73字在寒假的時候,我讀了很多的書,有長知識的,有教道理的,還有講人文知識的,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陽光女孩夏日那》這本書。
《如果遇見你》、《有你很幸福》分別是夏微和、夏日娜兩本小說的題目,恰好湊成了一組溫馨的對答。如果真像羅莉所說的那樣,太陽是開心的代表,那麼兩個陽光女孩的相遇,就一定是開心滿滿了。我猜,將來裝訂成冊的書稿封面,也多半會是暖洋洋,亮閃閃的燦爛陽光的顏色,就像日娜的笑臉一樣,散發著真誠感人的光芒。
忘記曾經在哪裡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愛笑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可能是因為樂觀的生活態度總能感動了上天,意外丟失了記憶的夏日娜,卻沒有丟掉陽光性格,也沒有丟掉陪她一起燦爛的好姐妹夏微,一個因為執著堅定而更加迷人的女孩。其實,從日娜和新來的轉學生“第一次”見面的那一刻起,我們就知道,夏微一定能找回她最好的朋友。不論被命運的劇本淘汰了多少次,還是能堅持向著自己的目標走下去。我非常欽佩這種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當然,和日娜一起站在陽光舞臺上的,還有極具“暖場”天賦的炎言,善良負責的澤傑,坦誠真摯的千嵐,親和幽默的陳老師……他們就像“炎炎夏日”大合唱的各個聲部,五音“齊全”缺一不可。她們的友誼使我想到了我在學校裡所認識的同學,在我難過沮喪的時候她們陪在我的身邊加油鼓勁。讓我每天都生活的樂觀,積極向上。
《陽光女孩夏日娜》使我明白了友誼的難能可貴,還有對生活的樂觀,對訂下的目標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感動中國系列叢書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162字手拿一本書,坐在槐樹底下,那青藤一旁放著一杯龍井,在龍井的苦澀中,在槐花的清香中,我品味著著書中的感動。
古有黃香,今有陶星
黃香十一歲時,母親便因冰去世,只留下了小黃香年邁的父親。父親含辛茹苦的將黃香帶大。黃香長大後,為了感恩父親,夏天他便用扇子將席子扇涼後,再讓父親上床睡覺:而冬天則用自己的身體將被子晤暖。
陶星,一個上初中的男生。小時候,父親去世後只留下了只有嬰兒般智力的母親,陶星懂事後不但沒有嫌棄他,而且細心的呵護和關心母親。剛開始的時候飯總是糊,他便將好的盛給母親吃而自己則吃又焦又糊的。母親的智力只有嬰兒那樣,脾氣也不好,陶星甚至擔心她晚上睡覺會踢被子。晚上只要母親一抽搐,陶星便會從覺中驚醒,起身給母親喂藥。冬天,他怕母親受凍便將她的雙腳放在自己的懷裡。,
“黃香溫席”的故事流傳了千百年,他用他的行為闡釋了孝道,闡釋了感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田世國中央電視臺2004“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晚會上,來自山東棗莊的田世國,因為“捐腎救母”的事蹟和劉翔 、袁隆平、任長霞等一併榮獲200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被評為山東省首屆十大孝星之一。一時間,他的名字家喻戶曉,成為當代孝子的典範。
那天天上飄著雪,雪從天空中晶盈的飄落至下彷彿風一吹就會破碎。而此時田世國的心也如此。回想以前母親用自己的汗與血為自己得來的學費,淚水從他的臉上流下。母親卻得了糖尿病,且需要換腎,在瞞著母親的情況用自己的腎給母親換了腎。而母親至今卻不知自己的腎是自己兒子的……
我們都說世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是母愛,在頌揚母愛的詩句中,唐朝詩人孟郊的《遊子吟》非常有名。其中的不僅是因為這首詩用非常樸素的語言把母愛表達得生動傳神,淋漓盡致,而且它提出了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問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個被追問了千百年的問題,而今田世國用行動做出了自己的回答,給天下的父母一個滿意的答案。
感恩父母,感謝他們的哺育,感謝他們的愛……
感恩父母,回報祖國,翻開成長的筆記,開啟成長相簿。哪兒有媽媽不知晝夜的為你織衣,哪兒有媽媽含辛茹苦的哺育,那兒有你蹣跚學步時的艱苦……,那都是兒時的回憶,現在我們長大了,面對著老師與學校的希望,面對著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或勝利,面對父母每次的激言,總是充滿了恨意但是這後面卻是父母對你無絲的愛。讓我們學會感恩,學會感激,學會報達父母的辛苦哺孕,讓我們行動起來!
在父母生病時送上一聲親切的問候,在父母回家時,幫他們拿一下鞋子;在父母工作辛苦時奉上杯茶……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則國雄,少年雄於世界,是國雄於世界”這是14歲毛澤東所說,雖兒時不懂其意,長大後卻民懂了,但是至今我卻將其與父母連在了一起,因為沒有父母的培育,怎會有我們的現在,所以我們要“感恩父母,回報祖國”!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3074字“時光如水,總是無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在書中看到這句話時,莫名覺得溫暖和感動,有時候一句話勝過千萬句,這句話足以溫暖我的心。
【啟】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作者是白落梅,她用最清澈的文字、詩意的筆法、全面詳實的資料,生動地展現了林徽因的傳奇一生:她是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築學家,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於白落梅心裡,她只是一名民國女子,縱有傾城之姿,到底柔軟多情。她看似清醒明透,波瀾不驚,又可知,其內心的山水,從來無人能懂。
她叫林徽因,出生於杭州,是許多人夢中期待的白蓮。她在雨霧之都倫敦,發生過一場空前絕後的康橋之戀。她愛過三個男子,愛得清醒,也愛得平靜。徐志摩為她徜徉在康橋,深情地等待一場舊夢可以歸來。樑思成與她攜手走過千山萬水,為完成使命而相約白頭。金嶽霖為她終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
【那一場康橋絕戀】
那一年,他二十四,她十六。他俊俏的面容,儒雅的風度,詩人的氣質,令許多紅顏佳麗為他傾心。而情竇初開的林徽因,面對一個如此有氣度的男子,又怎能可以做到心靜如水?
都說十六歲是花季,我想林徽因是幸福的,能夠在花季之齡遇上像徐志摩這樣的青年才俊。他滿足了一個少女對浪漫愛情所有的幻想,填補了她對詩意生活的所有渴望。在倫敦這個雨霧之都,林徽因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陪她共有一簾幽夢的男子。儘管這個男子已婚,並且是兩歲孩子的父親,儘管他們未必可以不管世俗約束義無反顧地在一起。縱使現實有諸多無奈,但愛情一旦來臨,又怎顧得上那麼多?一個是情竇初開的少女,一個是風度翩翩的青年,他們有著相同的情懷,詩意的夢想。
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時候她都不會讓自己尷尬,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軟弱。她也是善良的,她不想傷害一個無辜的女人,對於那個從未謀面的女人,她沒有絲毫敵意,更多的是憐惜。她斷然決絕的選擇了離開,沒有告別,就像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攜手一生】
林徽因初遇樑思成是在十四歲的那一年。我想樑思成應該是對林徽因一見鍾情的,那時候樑思成已經十七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少年郎。在他身邊肯定缺不了美麗大方的俏佳人,可是像林徽因這樣清新動人的江南女孩,應當是絕無僅有了。初見時,他只覺徽因似一朵出水芙蓉,清新淡雅,飄逸絕塵。而林徽因初見樑思成這位俊朗文雅的少年又有怎樣的感觸?無人知曉。直到後來,我們才知道,林徽因初見樑思成一定沒有怦然心動之感。或許有的只是一個少女見一個少年的喜悅心情,有些許靦腆,些許快樂。而樑思成這一見,就再也沒能忘記林徽因,只是他們之間註定要經過一個漫長的歷程才能並肩走在一起。原本是兩個一同行走的人,其間一個人在路途上探看了別的風景,而另一個人一直在原地等待。
林徽因是那個採擷風景的人,樑思成則一直立於原地相守,待林徽因停下腳步,偶然回眸,發覺那個人還在,一直在。也許是累了,也許是感動了,總之,有一種遺憾,叫錯過;有一種緣分,叫重來。於是,1928年春,她同樑思成結婚,攜手一生……
【痴愛一生】
寫到林徽因和徐志摩的康橋絕戀,和樑思成的攜手一生,總忘不了另一個男子,那個深情守護她一生的男子—金嶽霖。彷彿這個男子對林徽因從來都只有付出不求任何的回報,他的執著與緘默讓我想起時忍不住要落淚。就是這樣一位學界泰斗,為了一個愛慕的女子,默默地奉獻自己的一生。他愛得理智,愛得沉穩,也愛得深刻。他不動聲色的愛像是一個奇蹟,令所有的看客為之涕零。
十分佩服金嶽霖,痴愛一生,他對林徽因的愛,真的做到了一生不變,在她惆悵的時候,會理性地退出,又甘心為她終身不娶,就連她死後亦守著魂魄,不敢有絲毫的辜負。對她,總是如若初見,默默付出。
都說徐志摩和樑思成深愛著林徽因,可我覺得真正深愛的是這位默默付出的人。徐志摩在康橋訣別後,就與陸小曼在一起,在他的生命中還有許多女子;那個對林徽因寵愛了一生的樑思成也在林徽因走後與他的學生林洙在一起。唯有金嶽霖為了她孤獨終老,這份深愛讓我動容。
【人間四月天】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音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只一眼,我便不由自主地愛上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愛上了鶯歌燕舞的人間,愛上了奼紫嫣紅的春天,也愛上山溫水軟的江南。許多人認定她是夢中期待的白蓮。無論歲月如何轉變,她永遠活在人間四月,有著不會老去的容顏。
“林徽因是溫和的。她沒有張愛玲的凌厲,也沒有陸小曼的決絕,亦沒有三毛的放逐。她活得樂觀而執著,堅定又清脆,她不曾給別人帶來粗礪的傷害,也不曾被他人所傷。她是那樣的柔婉又堅忍,詩意又真實。”書中是這樣介紹林徽因的。確實,這就是她,一個完完全全、真真實實的她。我想她不僅是溫和的,她也有理性、堅毅的一面的,能夠周旋在三個男子中,也能毫不猶豫地轉身就走;她是善良的,為了不傷害無辜的張幼儀,她毅然離開了;她是聰慧的,年幼時便手捧一冊冊線裝書,讀著書卷裡的詞句;她也是可憐的,她的童年沒有快樂,只有痛苦與無奈。
【終】
這樣一位傾城女子,讓我明白了很多。她如白蓮一般,始終安然寧靜。我也應該如她一樣遠離世俗喧囂,做個寧靜的人。不該動不動就對別離的事紅了眼眶,啞了聲音;不該像世人一樣追名逐利;不該整天心浮氣躁的,應該安靜自己的心,平靜地對待一切。
“終於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雲打溼諾言。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和月可以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有時候我們要懂得享受寂寞,林徽因亦是享受過寂寞。因為她內心的山水,從來無人能懂,便無人可訴說。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也就是說我們儘管相約同行也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而此時就算有離別,我們也不能太過傷心。因為“這個雨季會在何時停歇,無從知曉。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他們能夠安好便可。至於以後能否再相遇,那要看緣分。也就是說我們要平靜的對待很多事情。像陶淵明那樣“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的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儘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濤聲依舊,只要我們消除執念,便可寂靜安然。這也是我暑假裡練書法的原因。它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讓人靜下心來。我就可以在分呈世相中不會迷失荒徑,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白落梅說林徽因是一個可以令春風失色、百花換顏的女子。只有她可以在滔滔不盡的塵世裡淡定自若,可以令徐志摩為她寫下最美的詩章,令樑思成和金嶽霖兩位才華橫溢的男子相安無事地甘於為她守護一生。讀林徽因的文字,永遠沒有疼痛之感,永遠那般清新美好。這也是我喜歡她的文字的原因。尤其是《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好似她如蓮的一生,純淨,柔美,優雅。
一杯茶,一本書,像蝴蝶一樣活著,寂寞又情冷。她開始明白,這一生,只有此刻才真正靜了下來。而我看完這本書也靜了下來。思考著以後……
安琪拉的灰燼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010字灰燼中的希望
如果說有一本書震撼人心,那麼一定就是美國作家弗蘭基迈考特的《安琪拉的灰燼》。
永恆的苦難
生於紐約,卻在愛爾蘭的貧民窟度過了苦難的童年,作者弗蘭克曾在書中說道:“當我回首童年,我總奇怪自己竟然活了下來—家庭貧困潦倒;父親一無所長、醉話連篇;母親虔誠而沮喪,坐在火爐旁哀嘆個不停;神父自以為是;教師恃強凌弱;還有那不休不止的溼漉空氣帶來的不休不止的咳嗽與肺病……”
本是童真的年紀,本應在父母的懷抱中安然成長,本應在廣闊的草地上肆意奔跑,年幼的弗蘭克卻早早地開始了自己的“生活”:清晨與其他孩子在昏暗的街道旁爭搶煤渣,深夜被醉酒的父親折磨而無法入睡,為填飽肚子向店鋪商人乞討……這是弗蘭克灰色的童年。
如果說有一本書記敘著最悲慘的童年,那麼一定就是美國作家弗蘭基迈考特的《安琪拉的灰燼》。
永恆的快樂
或許是經歷了太多個陰雨天,一到天放晴,許多地方都是弗蘭克遊戲的樂園。跑上幾公里,去到神祕的蘋果園偷蘋果;跑上幾公里,去看靜默深沉波光粼粼的夏農河;跑上幾公里,用送報紙的報酬給家人帶來一頓豐富的晚餐。或許是經歷了太多個飢餓寒冷的日子,許多事物都可以讓弗蘭克快樂。可以因為一次明媚陽光而感到幸福,可以因為吃到一顆糖而感到滿足。弗蘭克的家庭一無所有,家人卻總能在困難時期相互依偎、相互關心,共度難關。
童年時期的弗蘭克從未發現也從不認為自己的成長環境是貧民窟,他始終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而感到快樂,甚至憐憫那些正遭受困苦的人們。他總是期盼未來,充滿希望,就像作者在晚年曾說的:“(那時)我們在物質上極端貧窮,但我們總是很快樂,有很多渴望,很多夢想,很多激情,我們感覺很富有。”也正是因為弗蘭克始終懷揣著激情與夢想,他在青年時期就踏上了迴歸美國的征途,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而拼搏。
如果說有一本書記敘著最快樂的童年,那麼一定就是美國作家弗蘭基迈考特的《安琪拉的灰燼》。
永恆的灰燼
在希望渺茫的灰燼中誕生,在希望渺茫的灰燼中成長,在希望渺茫的灰燼中苦中作樂,用最可愛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苦難,用最可愛的語言講述自己的快樂。就像《邁阿密先驅報》評論道:一座關於不朽精神的紀念碑,一段震撼人心的童年故事。書中這種感傷而不失樂觀積極的精神讓身處泥濘的人仍可以勇敢前行。
如果說有一本書震撼人心,那麼一定就是美國作家弗蘭基迈考特的《安琪拉的灰燼》。
帥狗杜明尼克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919字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所以,我從小就受書香薰陶,什麼《走月亮》、《西遊記》、《簡愛》,耳熟能詳。不過,最近我又讀了一篇,《帥狗杜明尼克》,讀後感覺與第一次讀時截然不同。
第一次讀的時候大約一二年級,那時我也不識得幾個字,當時閱讀積極性極高,書架上的書變成了我胡思亂想的小目標,小小年紀竟拿了一本無注音的《帥狗杜明尼克》坐在小椅子上囫圇吞棗啃,不認識字就跳過去,能猜出大概意思就成。不過讀完這本書後,就覺得杜明尼克很勇敢,敢一個人出去冒險,敢於與世界末日土匪幫做鬥爭,要是我,我可不敢出去。不過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裡買東西,既單純又天真的我突發奇想:咦,杜明尼克都勇敢自己去冒險了,為什麼我不能呢?帶著這種想法,我興奮地離開了母親的身邊,跑到酒櫃,自己看起。結果媽媽發現我不見了,心急如焚,忙著找我,結果我在收銀臺被找到了。唉!為什麼帥狗杜明尼克不會被人逮住而回家呢?
最近,我又一次認真地讀了一遍,很容易就讀出了杜明尼克身上的美德,寬容,友愛,善良等。不過,我又一次拿起了這本書時便開始思考,作者為什麼要將書名取做《帥狗杜明尼克》呢?我讀了一遍後,發現他“帥”並不是帥在外表,而是“帥”在內心,你看,它陪著年老體弱的老豬,讓他走過自己生命的尾聲,這是善良;你看他為了捍衛老豬的遺產而拼命的戰鬥,讓壞蛋拿走一點東西,這是堅定;你看,他救了一隻母鵝,並在他家住了一會兒,在臨行前還送了一點珠寶給母鵝,這是友愛;你看,他遇上了一隻被土匪洗劫一空即將結婚的野豬,立刻分一點財產給她,成全了野豬,這是慷慨……喔!原來杜明尼克身上有這麼多的美德啊!看來他真的是一隻名符其實的帥狗。我突然悟到:其實故事中一個又一個的人物的出現,一件又一件的事情發生,就等於生活中,一個又一個遭遇的事情嗎?可杜明尼克卻引刃而解了,我頓時說出杜明尼克的特點,“感受自然,感受美好,感受真情,感受生命!”他又走來是懂得這個!我又發現了一個生活的妙招,
書並不是枯燥和死板,不同年齡的人看,感受都不一樣。這就是書的樂趣。
安福屋闖入者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830字假期裡,我讀了《安福的闖入者》這本書,這是一本幻想推理小說,是美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澤爾法·基特利·斯奈德所著,她以寫作冒險故事和幻想小說而聞名。該書作為美國青少年圖書館協會入選書籍,曾獲得克薩斯藍帽花獎。
故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妮莉和科魯比是一對生活在美國泰瑟爾海岸的姐弟,妮莉善解人意,但科魯比卻有些與眾不同喜歡探險。在離他們家不遠的地方,有一座被稱為安福屋的廢棄宅邸,曾經是一個富豪家族--哈金森家族度假用的房屋,多年來有許多關於安福屋和哈金森家族的傳言。
哈金森家族命運多舛,宅邸中發生種種意外,一個小女孩而神祕的死在安福屋中,有人說她的死是意外……妮莉和科魯比姐弟出於好奇,多次進入安福屋中探險,在那裡他們發現了一間有著各種各樣奇妙玩具的兒童室,這間兒童室成了他們的樂園。後來哈金森家族的三口人和管家突然回到了安福屋中,其中有一個和你年紀相仿,卻性格古怪的男孩,名叫柯蒂斯。姐弟倆和柯蒂斯成了朋友,在與他的交往中,逐漸發現了安福屋的祕密……據管家卡門說,那個死在屋中的小女孩名叫莫妮卡,他的死根本不是意外,而是謀殺,她是被哈金森家族的孩子從安福屋的大窗戶上推下去的,孩子們因為忌妒莫妮卡受寵,因此下此毒手裡。妮莉和科魯比知道後不久,柯蒂斯因嫉妒科魯比,所以偷槍,想要殺死科魯比,但沒有成功,最後還從哈金森夫婦身邊被帶走。
閱讀的過程中我時不時覺得書中的氣氛籠罩著我,書中呈現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和情感,營造出文學的現場感,使得這本書變成真正細膩的東西,使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深深感受到作者不俗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創意性。同時這本書不僅僅在寫作手法上值得我去學習去琢磨。故事本身的思想也是很豐富的,其中我體會最深的一條就是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客觀的認識事情,不能主觀的去想象去嫉妒,嫉妒就是心魔,一旦被心魔腐蝕,就會做錯事,所以永遠不要嫉妒別人,要客觀,學會知足常樂。
帕瓦娜的守候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1196字《帕瓦娜的守候》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但是卻真真切切的記錄了阿富汗所有孩子的真實生活;
文中的主人公帕瓦娜是一位阿富汗女孩,帕瓦娜在伊朗古語裡是“蝴蝶”的意思—在一次次磨練中,蛻變中,她破繭而出,成長成一位勇敢擔起家庭重擔,在亂世中信守著希望,果敢、獨立、堅強的“男孩”。
故事的內容是,戰爭前帕瓦娜過的很幸福,爸爸和媽媽都是知識分子,還有一個弟弟和兩個傭人,一家人都和和睦睦的一起生活,爸爸媽媽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自從塔利班兩位傭人不知去向,因為爸爸是當地有名的讀信人,所以塔利班把他無緣無故的關進了監獄,帕瓦娜為了承擔起這個家,把飄逸的長髮剪掉變成了“男孩”,因為在塔利班的控制下只有男孩才可以出家門。帕瓦娜為了讓家人吃上面包和朋友去墓地挖白骨,用剩餘的錢買了一個貨盤在大街上販賣香菸,後來媽媽和姐姐,弟弟以婚禮為由去還沒有被塔利班佔領的馬紮裡,但第二天就傳來了噩耗马扎裡也被塔利班佔領了,也和帕瓦娜失去了聯絡,但故事的結尾並不壞,最後帕瓦娜終於迎來了一個好訊息,爸爸回來了—希望,是棲息於靈魂中的一種會飛翔的東西。
我一口氣讀完整本故事,故事雖然平實,讀完卻讓我感慨萬分,也十分精彩。這也是我看過的第一本雖然沒有一個字描寫了戰陣場面,但整本書滲透出戰爭的殘酷的書,這雖然是一本虛構小說,但我相信書中講述的那些事情肯定還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不斷地發生著,因此如果歷史宣佈人類已經邁入了文明的21世紀,那真是讓人難以置信!
看完這本書,我反思自己,擁有的是什麼,有沒有好好珍惜?我們雖然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個時空,卻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當我在吃著美食時我想起了帕瓦娜為了讓家人吃上面包而去墓地挖白骨;當我上課走神,不認真學習時,我想起了帕瓦娜多麼渴望上學卻被塔利班關在家裡;當我開開心心和爸爸媽媽一起度假的時候,帕瓦娜的父親被關進監獄,母親,弟弟,姐姐都不知去向,只剩下孤獨無助的帕瓦娜;當我和我的朋友無憂無慮的嬉笑打鬧時,帕瓦娜卻不得不與她的朋友商量如何逃離這可怕的城市。自從塔利班上臺以後帕瓦娜的哥哥被炸死,父親被帶走,為了生存,帕瓦娜剪去長髮,女扮男裝得支撐起整個家庭。
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處在戰亂中的孩子的不幸,卻各有各的不同,大部分都處在飢寒交迫,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中;有的孩子失去了親人,失去了父母,無依無靠,還被塔利班組織利用做壞事;就算戰爭過去了,心靈創傷比夷為平地的蒼涼更加深刻,一輩子無法忘懷!
但是文中的主人公帕瓦娜同樣擁有戰爭帶來的不幸,卻始終堅守者一份希望,努力的生活著,守護著家和親人,她讓我領悟到,黑夜無論多麼漫長,白晝總會到來,永遠不要放棄對生活的期待。
戰爭是人類做過最愚蠢的事。我想引用作者的一句話:“請告訴世人我們的遭遇吧,別讓世人忘記我們”,我希望世界和平,永遠不要有戰爭,在戰爭中受到傷害最多的永遠是兒童。
帕瓦娜的守候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983字“希望,是棲息於靈魂中的一種會飛翔的東西。”在文章的開頭,印著這句似懂非懂的話,也正是因為這句似懂非懂的話,讓我鼓足勇氣,翻開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主人公叫做帕瓦娜,她是一個阿富汗女孩。當時的阿富汗正在被塔利班統治著,塔利班的統治非常殘暴:女人們不能出街,孩子們不能上學,被發現者可能還會入獄!所以,全家人的重擔都壓在了父親一個人身上。而帕瓦娜的父親也被塔利班給打斷了一條腿,帕瓦娜只好每天攙扶著父親到集市上擺攤賺錢。
一天晚上,在一家人開開心心的聊著天時,塔利班衝進門把父親綁走了,一家人從此陷入了崩潰。帕瓦娜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剪掉自己心愛的長髮,假扮成男孩到集市去賺錢。
她是一個勇敢的孩子,在工作的時候遇到了她的同學肖齊亞,肖齊亞也是個女孩,家裡條件和帕瓦娜家差不多,所以也只好扮成男孩到集市賺錢養家。
一天天過去了,家裡也逐漸恢復正軌。這是,姐姐努利亞卻要出嫁了,媽媽帶著孩子們離開,帕瓦娜則繼續待在家裡等爸爸。
終於,等待不再是夢,爸爸回來了。好景不長,塔利班把媽媽所在的那個地方給統治了,帕瓦娜和她的爸爸從此踏上了尋找媽媽的旅程。
帕瓦娜在伊朗古語裡表示的是蝴蝶的意思,但我並不這麼認為,帕瓦娜是個勇敢,堅強的孩子,就像沙漠裡的仙人掌,無論是狂風,還是乾枯,她都不會倒下。
在某一種程度上,這種堅韌的意志,也是讚美阿富汗那些美麗的人們。那些為了生活,不顧自己的傷痛,那些女扮成男的孩子們,讓我心痛不已,從而流下感動的淚水。
同一個世界裡,沒有對和錯,只有強和弱。然而,那些弱小的國家並沒有放棄希望,他們在努力,他們在堅持。那一顆顆盼望著和平的心,聚在一起,不放棄……這時的我也只盼世界和平……
這一幕幕感觸極深的畫面,讓我們現代人懂得了珍惜。當你也在被強者控制的時候,你才會懂得,那些食不果腹的人們,也曾是這樣捱過去的。那一盤盤沒有吃完的飯菜倒進垃圾桶是,卻從沒有想過珍惜,從沒有想過還有多少的孩子正渴望著食物,渴望著溫暖。當你真正感受到時,才會懂得珍惜,珍惜當下,珍惜一切……
“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的。”
一個堅強的女孩,一個堅強的國家,他們是強者!真正的強者!她不會軟弱,不會放棄,她的名字叫做帕瓦娜。
《晚安,我的星星》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587字放暑假了,我到圖書館借書,突然,我看到有一本書叫《晚安,我的星星》,這本書把我吸引住了,我就專心地看了起來。
我一口氣把它看完,原來,這本書講的是:獅子王決定把填上的星星分給大家,每隻小動物都分到了自己滿意的星星。可是小老鼠的星星又暗又小,但小老鼠像得到寶貝一樣高興。它每天晚上都對自己的星星說:“晚安,我的星星。”
有一天,小老鼠看見自己的星星生病了,變成了一個石頭掉下來,它非常傷心,動物們都爭著把自己心愛的星星送給小老鼠,但小老鼠堅持要自己的星星。小動物們想方設法希望小星星能夠亮起來。最後,小動物還是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先捉些螢火蟲,再把螢火蟲放在石頭的旁邊,然後,這顆星星又飛上了天空又大又亮,就像一顆大大的鑽石。
我被小老鼠對星星的執著之情深深地感動了,由此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天我看書的時候不小心撕壞了這本書,我非常傷心。但我很愛面子,不想用一本爛書,我就氣憤地把它丟在一個角落裡,不想要它了。後來我想到《晚安,我的星星》,於是我馬上回到家,用透明膠認真地把這本書粘好了,此時我覺得好開心!
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壞了就隨意丟掉,造成了過多的垃圾,堆積如山,真是太浪費了,而且對環境影響很大,我們應該小小老鼠一樣珍惜和愛護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哪怕它已經改變了樣子,也要不離不棄。朋友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這樣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充滿快樂和幸福!
《我的爸爸叫焦尼》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524字《我的爸爸叫焦尼》這本書我不到20分鐘就讀完了。裡面的故事讓人特別感動。
在一個涼爽的秋天,早上十點半,媽媽帶著小狄姆來到了火車站,他要接他的爸爸—焦尼。突然一個興奮的聲音傳了出來。那正是焦尼的聲音,焦尼朝狄姆奔了過去,抱起狄姆。就這樣他們的一天開始了。讀到這裡,我在想,焦尼一定很想念狄姆。就像我的爸爸一樣,幾天不見,爸爸每次回家,一進門就會高興的說:孩子們,我回來了!這些就是爸爸愛孩子的表現。
他們來到熱狗店,圖書館,咖啡館……每在一個地方狄姆都大聲說“我的爸爸叫焦尼。”和爸爸在一起的小狄姆開心極了。他要證明他是有爸爸的孩子。讀到這裡,我深深的體會到小狄姆心裡面多麼想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他的爸爸,他是如此的深愛著自己的爸爸。
然而小狄姆也不能和爸爸再待一個晚上,爸爸要走了,因為爸爸和媽媽離婚了,小狄姆跟媽媽生活。所以不可能和爸爸長時間在一起,爸爸還要工作。
小狄姆跟隨爸爸來到了火車站,爸爸把狄姆抱上了火車,對車上的人說“他是我的兒子是最好的兒子,他叫狄姆”。然後他把狄姆送回火車站,狄姆的爸爸盯著狄姆,那一個眼神充滿了愛,充滿了關心。讀到這裡,我哭了,爸爸和小狄姆分別時是那麼的不捨,可是卻又那麼的無奈。父子之間的愛讓人感動。
《淘氣包馬小跳系列》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732字“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我相信同學們都聽過這句話吧,而且都知道其中的含義。這句話是著名文學家說的,那麼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一套書。書名叫《淘氣包馬小跳系列》。
我之所以為大家推薦這本書,是因為這套書的作者楊紅櫻阿姨把我們心中所想的,所幹的,但始終守著約束的事統統表達在書裡的小主人公身上。
書中人物被描寫的栩栩如生,彷彿這些人物就在我們身邊。而且,書中的小主人公各有各的特點與愛好。出了名的淘氣包馬小跳又一顆博愛的心,對弱小動物的熱愛,當安琪兒把一隻小珍珠熊送給馬小跳時,他那高興的勁誰也形容不出來。另外,在這套書裡,也讓我感受到了不少的喜、怒、哀、樂。
喜的是:馬小跳的爸爸是獲過獎的著名玩具廠的廠長。他不光自己玩,還帶著馬小跳一起玩,從不因為馬小跳的學習成績而打他、罵他,馬小跳從小就快樂的成長著。
怒的是:馬小跳的同桌路漫漫每天都管著馬小跳,每天都在一本小本子上記下馬小跳的不良習慣,他們每天都有戰爭發生,而每次吃虧的總是馬小跳,誰讓路漫漫是讓老師最喜歡的學生呢?當路漫漫真犯了錯誤時,秦老師還是護著她,指責馬小跳,馬小跳真是有理說不清呀!路漫漫生病時,只要一管馬小跳,病就會立馬好,所以馬小跳每時每刻都被路漫漫管著。
哀的是:馬小跳的班主任好像是每天都有對馬小跳訓不完的話,反正怎麼看他怎麼不順眼。馬小跳每次站辦公室的時候垂頭喪氣,出辦公室的時候歡天喜地,可過了不一會兒,又得進辦公室了,哦!
樂的事:本來馬小跳最喜歡的女生夏林果看都不看他一眼,可自從夏林果把自己心愛的小貓寄養在馬小跳的家裡以後,夏林果就發現了馬小跳的許多優點,他有愛心,對待朋友忠實守信……
怎麼樣,是不是聽了我的介紹你們動心了呀?心動不如行動,同學們,快來看一看吧,不看可不要後悔哦!
一起去看海——《不一樣的卡梅拉》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1022字寒假期間,我和媽媽一起讀了《不一樣的卡梅拉—我想去看海》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的克利斯提昂约裡波瓦。書中可愛生動的圖畫,精彩起伏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了我。
這本書主要講了:小雞卡梅拉雖然只是一隻小母雞,看起來很弱小,但她有一個最大的夢想—去看大海。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她不怕艱難,勇往直前,經過一番周折,終於看見了大海。但是,她卻被衝到了哥倫布的船上。她通過每天下一個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等船靠近了一個島嶼,這裡有一群紅色的小雞,卡梅拉與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關愛,並且還找到了一個最好的朋友—皮迪克。最後,卡梅拉和皮迪克安全回到了卡梅拉的家鄉。
這個故事我看了又看,讓我想起了小時侯的我。只要每天有好玩的,有好吃的就高興,別的什麼都不想。隨著漸漸長大,我慢慢開始懂得:人,要有夢想。夢想就像遙遠的大海一樣,只要開始了去看海的路,就永遠要走下去。去看海的路上,一定要像卡梅拉那樣不畏艱難、努力進取。我的夢想是像劉老師那樣當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雖然我現在只是一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但是我已經下定決心,學好每一門課程,好好學習、努力奮鬥,用自己的努力,來回報老師的諄諄教誨;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爸爸媽媽的辛勤付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實現夢想。將來,我要像劉老師那樣回到自己美麗的家鄉,為了家鄉的小娃娃們,做一名優秀的老師,把我的自信、我的力量傳遞給更多更多的人!
這個故事還讓我想起了爸爸媽媽。他們為了這個家,每天操勞,很是辛苦,他們對我的愛無微不至。在我的書架上有各式各樣的課外書,那都是爸爸、媽媽帶我去精心挑選的。爸爸媽媽說過,如果給我買好玩的玩具、漂亮的新衣、美味的食品,在玩過、穿過、吃過後就沒有了,他們更願意送我值得回味的禮物。當我長大後,翻閱那一本本書,就好像又經歷了一次成長的歷程,童年的一幕幕會給我帶來多少回憶啊!每一次讀書,都是一次向夢想靠近的旅程,它能使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更懂得珍惜生活的美好。我想,在我長大的某一天,再次翻開這些書的時候,爸爸媽媽的愛會更深地印在我心靈深處。面對著他們的這份恩情,我也會用心回報—每天放學回家,幫媽媽打掃衛生、洗衣、端洗腳水……把感激的心化為孝敬的實際行動,做一個心懷夢想、腳踏實地的好孩子。
去看海的路上我永遠也不會孤單,有書,有老師,有親人,有永遠的信念……我深信,我一定會像卡梅拉一樣看見自己心中美麗無邊的“大海”。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886字暑假的一天,媽媽帶我去看電影,看完電影,媽媽就帶我去書店看書,我在書店裡看了好幾本書,並且把最喜歡的一本書—《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帶回了家。
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這本書可有意思了,主要講的是:從前有個頑皮的小男孩,叫尼爾斯,他平時比較調皮,有一次,爸爸、媽媽要出門,交代他不要在家調皮,可是尼爾斯覺得爸爸、媽媽不在家便是自己的天下了,於是他捉弄了從媽媽箱子裡突然出現的一個小精靈,小精靈非常生氣,就把他變成了拇指大的小人。為了阻止家裡的鵝逃走,他跳到了白鵝的背上,跟上了大雁,跟著大雁飛到了遙遠的地方。路上,他們遇到了狐狸,尼爾斯從狐狸嘴中就出了一隻大雁,還幫助黑老鼠找到了新家,並且幫助黑老鼠擊退了他們的敵人—灰老鼠。有一天晚上,尼爾斯聽到了兩隻貓頭鷹的對話,貓頭鷹說小精靈說了,只要尼爾斯能保護好那隻白鵝,平安地回到家,就能變回原來的樣子。尼爾斯非常高興,可是,那隻狐狸不甘心,他讓紫貂和水獺去把高高的山崖上的大雁群中的白鵝馱回來,結果都被聰明的尼爾斯發現了,他用石塊和鐵皮打退了他們,保護了大白鵝。他們繼續向前飛行,在路上,尼爾斯幫一位大學生找到了遺失的手稿,還認識了一隻烏鴉,結交了大雁朋友,做了許多好事。
經歷了千辛萬苦,尼爾斯終於帶著白鵝安全地回到了爸爸、媽媽的身邊,他在阻止父母殺白鵝時發現自己變回了原形,並且,他再也不是原來那個頑皮的孩子了,變成了懂事聽話的孩子了。
看了這個故事,我有三個感受:一是做人要善良,因為如果不善良,可能會遭到厄運,而善良的人總會有不錯的命運。二是小孩子不能太調皮,因為調皮有時會讓自己不小心離開自己的爸爸媽媽,找不到家。我想起平時和爸爸、媽媽出去玩時,總是會做一些頑皮的事情,比如說會在他們前面飛快地跑,或者故意磨磨蹭蹭拖在後面,有時還會做一些爸爸媽媽說比較危險的事。讀了這個故事,我決定以後再也不那麼頑皮了,因為我要永遠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三是要勇敢地面對現實,不管現實有多麼困難,只要勇敢地面對,總會成功的。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書真是又有趣又好看,如果你也喜歡就趕快和我一起來閱讀吧!
《綠山牆上的安妮》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534字當我們的生活是黑色的時候,我們應該幻想著七色的彩虹;當我們生活在黑色的時候,我們應該幻想著頭頂的陽光;當我們生活在悲痛的時候,我們應該幻想微笑,用樂觀去面對世界,生活總有一天會充滿了陽光和快樂。
暑期,我認真閱讀了露西莫德蒙哥瑪麗著的《綠山牆上的安妮》這本書。主人公安妮就是一個愛幻想的女孩,她時常望著窗外,又時常幻想。她幻想著如果外面的花兒是我的皇冠,那我就是一位美麗的公主。如果桌子是一張床,那我就是躺在床上的睡美人。安妮的世界真是多姿多彩,我會忍不住對她說:“安妮,我們交個朋友吧!”
愛幻想的安妮!這倒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個人,一個患上了絕症,而令一個卻什麼事也沒有。有一天,這兩人同時去醫院看病,醫院開了兩張證明,但是兩張證明卻被一位糊塗的醫生給搞亂了。沒有事的那個人拿到了有絕症那人的證明,以為自己患上了絕症,從此以後,天天悶在家裡,一句話也不說,最後,還真患上了絕症。有絕症的那個人拿到沒有事的那個人的證明,以為自己沒有事,所以從此便告別了憂鬱症,走向快樂的時光。
可見一個人的心態是多麼重要!只要你用一顆樂觀的心去看世界、去面對世界,你不會發現,原來天空中那些陽光是多麼燦爛耀眼!要相信,生活中的陽光與微笑無處不在。
《安徒生童話》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679字安徒生是一個以編寫童話名揚世界的大作家,《安徒生童話》裡的語言流暢、生動、優美,它擁有大量的讀者,我也是它的忠實粉絲哦。安徒生爺爺把故事裡的人物寫得栩栩如生,深深地吸引著我,我不但從中體會到了閱讀的快樂,也懂得了許多道理。
在這麼多精彩的童話故事當中,我最喜歡的是《拇指姑娘》,它講述了拇指姑娘經歷重重困難後,終於得到了幸福的生活。
拇指姑娘出生在一朵類似鬱金香的花兒裡,她只有拇指般大小,她一直過著幸福的生活。但一天夜裡,她被一隻蛤蟆偷走了,蛤蟆想讓她做自己的兒媳婦,蛤蟆把拇指姑娘放在荷葉上,水裡的小魚兒不忍心她嫁給這麼醜陋的蛤蟆,咬斷了葉柄,荷葉帶著拇指姑娘順水漂到了國外。一隻金龜子看見了拇指姑娘,把她抓了回去,但是同伴們都說拇指姑娘醜,於是,金龜子把拇指姑娘丟下,自己飛走了。可憐的拇指姑娘孤零零地住在大樹林裡,她熬過了夏天和秋天,在又冷又餓時,只好向田鼠求救,在和田鼠去鼴鼠家作客的途中,拇指姑娘救活了凍僵的燕子。後來,當燕子逼於無奈要嫁給鼴鼠時,感恩的燕子馱著她飛到了一個漂亮的地方,把它放在一朵最美麗的花兒上,在這裡,拇指姑娘成為了所有花兒的皇后,和國王在這裡幸福地生活下去。
在閱讀這篇童話的過程中,拇指姑娘的每一次遭遇都牽動著我的心,她小小的身軀到底蘊藏著多大的能量啊!拇指姑娘是堅強的,當她被蛤蟆抓住時,她等待著逃生的機會;拇指姑娘又是勇敢的,金龜子把她丟棄在大樹林裡,她頑強地生活下去;拇指姑娘更是善良的,她在困境中還去幫助凍僵的燕子。
這篇童話告訴我,要做一個堅強、勇敢、善良的孩子,多幫助身邊的人們,幸福之神就會降臨到我們的身上。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1000字 篇19
讀後感 ,2487字【篇一: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1000字】
“我們是兩代人,中間隔個三十年。我們也是兩國人,中間隔個東西文化。我們原來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盪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我們做了不同的嘗試—我努力了,他也回報以同等的努力。我認識了人生裡第一個十八歲的人,他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親愛的安德烈》的主人公之一龍應臺,作為一個母親,她這樣說。
看了這本書,我不由自主地跟隨他們書信的印跡,開始了一段心靈之旅。
這本書感動了無數被“親子”之間隔閡與衝突深深困擾著的讀者,為兩代人溝通交流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和方法。
是啊,在我們的周圍,有多少人像他們母子一樣無法聚在一起。有的母親為了生存離家棄子,外出打工賺錢,孩子成了留守兒童;有的母親因為意外事故或是疾病纏身,離開了孩子,親人再也無法相守;有的孩子尚未成人便外出打拼,早早地脫離了母親的陪伴。所以,現在的孩子與母親之間的相處時間越來越少,距離也越來越遠。漸漸地,母親已不再是最懂孩子的那個人,她已經漸漸遠離了孩子的心。
母親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共同找到一個透著天光的視窗,透過36封電子家書,兩代人開始了“開啟天窗說亮話”。他們通過書信訴說著自己的生活、學習與工作,有玩笑話,有關心與在乎,但更多的是相互坦誠的交流。
我想,對於許多人來說,書信也許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36封家書裡,讓我最有感觸的是第四封信—《年輕卻不清狂》。這封信是安德烈寫給龍應臺的,裡面講述了他十八歲的生活。他的十八歲也正是我們所向往的自由、無憂無慮的生活,那是一種沒有大人管教的有些放縱的時光。對此,龍應臺在回信中給予了理解:“玩,可以說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玩,也同樣是在達成一個集體的意志”。但她也同樣給予了提醒:“走進人生的叢林之後,自由卻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時間在閃避道路上的荊棘。”—深沉的母愛滲透在每個字眼之中。
愛,這個字眼對我們來說,無非就是家人、朋友給予的溫暖與體貼,它更多的來自於家人。在看完《親愛的安德烈》之後,我才明白,當兩個無法經常待在一起的母子,對愛的理解也是完全不同。
而且,即使是長久相處在一塊的母子,其中的代溝也赫然存在。就如現在的我和媽媽,我們每天都會見面,這樣的無間無疑是件讓人羨慕的、特別幸福的事情。有時我也會惹媽媽生氣,平時別看我大大咧咧的,但每當事情過後,當時覺得理直氣壯的我,內心其實還是很後悔,都希望下次自己有更好的表現,讓媽媽覺得欣慰。
是啊,隨著時間的流逝,成長中的我們漸漸明白,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可我們卻總是忽視他們的辛苦,把這些無私的奉獻看成理所當然。捫心自問,我們為父母做了什麼?時間的變遷,帶走了父母還來不及揮霍的年輕,留下的卻是無盡的滄桑。感恩,理解,支援,幫助……趁我們現在還與母親在一起,好好溝通,別讓母子關係再次生疏。
在人生這個過程中,儘管我們要遭遇未知的艱難險阻,儘管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我們要珍視親情,善於溝通,把父母豐富的人生經歷分享,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生命中的真、善、美!
愛,只是十個筆畫、兩個拼音拼成的一個字,只是四個字母組成的一個單詞。但正是這個簡簡單單的字,卻蘊涵著很深的含義。不能輕易看待任何一個平凡的事物,或許就是因為平凡,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不再平凡。
愛,是一場心靈之旅。
【篇二: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1000字】
“我們是兩代人,中間隔個三十年。我??也是兩國人,中間隔個東西文化。我們原來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盪開,從此天涯漂泊,但是我們做了不同的嘗試……”—龍應臺
喜歡龍應臺的文筆,在這個漫長的暑假,正好靜下來讀讀龍應臺的著作,這本與《孩子你慢慢來》、《目送》合稱為“人生三書”的《親愛的安德烈》,看過之後我感觸良深。
這本書是龍應臺與她的18歲兒子安德烈三年來互相通訊的36封家書合編而成,他們年齡,文化有著很大差距,但他們都在做著努力,以瞭解對方的世界和心靈,就這樣,龍應臺認識了人生中第一個18歲的人—安德烈,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書中母子通訊涉及的內容很廣:道德倫理、文化差異、普世價值、國際政治等,但是更令我感興趣的是東西方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與孩子的自立能力。
文中的安德烈是自由的,他有他所向往的青春生活,他喜歡喝酒,喜歡與朋友開派對;愛好足球,足球是他的“第二職業”;熱愛旅行,滿世界遊覽。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個“不走正道”的孩子,但實際上他不僅愛玩,而且懂玩,他們能有比我們更多的時間思考問題,可以更多的時間去創造、去發現。當然,我們也並不是沒有思考的空間,我們依然有自己的空間來思考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但我想,多些這樣的時間,是否能讓思維更開闊呢?
東西方人的孩子自立能力則更不相同,安德烈曾對他的母親說:“你到今天都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你的‘別人‘!“而龍應臺卻認為他依然是“小男孩安安。”事實上,安德烈已經是18歲的成年人了,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社會觀和價值觀,文采與“大文豪“母親可以一較高下,但反眼看看身邊的18的大哥哥,去大學報名還依然要靠父母辦這辦那。歸根究底,還是父母一直將子女當孩子看待,我想如果父母能將子女多放手,孩子便會更有主見,更有自立能力,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其實不從其他角度,單單看這對母子這36封書信,便可看出一位母親對兒子的愛。30年的代溝和文化差異的不同,在我看來是十分難以交流的,但龍應臺那份母愛,將遠在德國的兒子拉回自己身邊,她說:“三年的海上旗語,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滿懷,我還奢求什麼呢?“不難看出,她對自己的兒子傾注了多少愛,而兒子的回報,一個擁抱足矣。
母親給予孩子關愛與呵護,兒子回報母親以熱情,他們都在試圖進入對方的世界,給對方以遙遠的慰藉,一次又一次的越洋對話,一封又一封的電子郵件,將母子的心連線起來。如何瞭解自己的母親或子女?如何消除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壑?如何用愛來向親人表達愛、獲得愛,這36封書信,會給你最美麗、最動人的答案。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652字自從翻開這本書後,我竟然捨不得放下,直至一口氣讀完了整本書。我彷彿也像這書中的主人公格列佛一樣,遊蕩在大人國,小人國這些奇妙的國度裡。
伴隨著自己的細細品味,奇妙的國度中真正蘊藏著的是人性的貪婪,虛偽。小說中“格列佛”在小人國的一段經歷,我至今記憶猶新。為了證明自己國度的強大,君王們明爭暗鬥,無辜挑起是非想要侵佔他人的土地,一方不敵失敗後,戰勝國的國王仍然不肯罷休,想要徹底摧毀別國,強迫他國人民為自己的奴隸。
君王們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大開戰爭,受苦的卻是千千萬萬的百姓,人類的弱點在此盡顯無遺,我不懂得作者為何要把人性描寫得如此醜陋不堪,直至讀了序言之後,才豁然開朗。18世紀是作者生活的年代,是一個醜陋的年代,黨派之爭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百姓苦不堪言,作者把自己當做小說的主人公,好似遊歷在各個國度,很快樂,其實也正反映著作者自身的無奈,任人擺佈。眼見事情的發生,卻無能為力。在真實世界中,作者也是個普通人,無法左右事件的發生,人們的爾虞我詐,爭權奪利,他都只能遙遠觀望。那種無奈在作品中可以深深體會。
古時候,無論是宮廷之中妃子的明爭暗鬥,還是帝王之間的互相爭戰,都和書中情節如出一轍,充斥著人類心底那最陰暗的一面。在不知不覺中,人們又把它開啟,又在偶爾間把它擴大把它升級,最終表現出現的就是行屍走肉。
可是這樣的人只能算為少數,更多的人還是民風淳樸,這樣才能挑起社會的平衡。如今的社會就是這樣,我想作者期待的社會就應該是這樣吧。
讀完《格列佛遊記》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要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