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之若素,淡然處之——我讀《生命的品質》有感相關作文20篇
安之若素,淡然處之——我讀《生命的品質》有感 篇1
讀後感 ,857字早在春秋時期,老子就提出了道家思想,繼而孔子也受益於儒家思想,成為後人眼中的“聖人”。而在現代,也有一些出類拔萃的思想名著。寒假我就再次翻開周國平老先生的《生命的品質》,進行了人生的探索。
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些文字,感覺再讀時又美如初見,直入心底。感覺在閱讀與思考中與偉大靈魂相遇,而這種相遇使你擺脫紅塵阡陌的束縛,生活在一個更廣闊、更崇高的世界裡。它像一劑良藥,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磨難都能從中找到詮釋,迴歸淳樸,迴歸本真,把平凡生活過好,生命的內在意義就是好的。
慢慢的,活在當下的我們可以感覺到: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可是人活得越來越複雜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慾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為了財富、權利、地位、名聲在活。在生存需要能夠基本滿足之後,是物質慾望仍佔上風,不斷膨脹,成為主導。這些社會堆積物遮蔽了生命,我們把它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為之耗費一生的精力,不去聽也聽不見生命本身的聲音了,生命的感覺日趨麻木。
而如今,讓生命迴歸單純,這不但是一種生活藝術,而且是一種精神修煉。耶穌說:“除非你們改變,像小孩一樣,你們絕不能成為天國的子民。”那些在名利上折騰的某些職場人員等,他們既然聽不見自己生命的聲音,就更聽不見靈魂的聲音了。
近幾年,屢屢曝光一些“造假”現象。例如:染色饅頭、嬰幼兒奶粉里加三聚氰胺、小吃裡放入大量的地溝油……這一個個喪盡天良的舉動,無不是對生命的不負責與揮霍,他們用不合理的手段,贏得了企業競爭之間的榮譽,殊不知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的種種私慾,不僅危害了他人的健康,還在無情又可悲地摧殘著自己的生命。
但是周國平先生仍在做真實的自我。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他始終寫下最真實最淳樸的文字,與世無爭,他憑藉著自己的實力,憑藉自己那脫俗的境界,從容地走在他認定的那條道路上,他將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工作與事業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本身就是極高的生命質量。
在閱讀《生命的品質》的過程中,我找到了一種對待人生的態度,安之若素,淡然處之,醍醐灌頂,頓然豁然開朗,令我沉醉,沉醉……
永不凋謝的精神之花——讀《朱德的扁擔》有感 篇2
讀後感 ,736字星期一,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本《紅色精神》的書,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中《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深深感動了我。
故事主要寫毛澤東和朱德的部隊在井岡山打敗了國民黨,引起了敵人的恐慌。國民黨反動派便對井岡山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軍隊面臨著衣、食、藥等多方面的困難,其中最難的就是吃飯問題。於是,朱德帶領戰士們下山挑糧食。井岡山地勢險峻,幾十裡沒平路,可這支隊伍中年齡最大,挑得最重的就是朱德軍長。四十二歲的他不僅要把籮筐裝得滿滿的,還在上面加蓋上一袋裝滿糧食的布口袋,戰士們覺得軍長太累了,便把朱德的扁擔藏了起來,可朱德發現扁擔不見後,就連夜做了一根扁擔,並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
讀到這裡,我不禁想起我們這一代小公主、小皇帝們,像生活在溫室的花朵,整天被長輩們捧在手心裡,寶貝似的呵護著,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怕苦怕累、挑三揀四的日子。像我上學時遇到下雨,或有時懶得走路,還要爺爺開車接送。
一次,家裡停水我便和爸爸到外面一起去提水,爸爸提著一個大桶子,而我只提了一個比爸爸小很多的小桶子。在回來的半路上,我就累得氣喘吁吁了,走不動了。我便讓爸爸幫我提,自己卻輕輕鬆鬆、開開心心地哼著歌兒回家了。想想革命先輩們,不怕吃苦受累,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為後代創造美好的生活,讓我們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能在熱鬧的遊樂場裡玩著各種各樣的遊戲,也能在爸爸媽媽的懷抱裡享受幸福。
我們的美好生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生下來就先天具有的,而是革命先輩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應該倍加珍惜。
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一定要有朱德爺爺那種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讓這種永不凋謝的精神之花,綻放在我們的心田,讓幸福的生活充滿陽光,讓幸福之花遍地開放。
讀《笑貓日記之那個黑色的下午》有感 篇3
讀後感 ,811字讀了《笑貓日記之那個黑色的下午》,我感受很深。
《笑貓日記之那個黑色的下午》主要講述的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帶來的巨大災難以及各種問題,作者以貓的角度描繪了許多一心為他人著想,默默奉獻的人和動物感動人心的場景,它告訴我們,在災難來臨時,不要畏懼,要一心為他人著想,要大公無私,捨己為人。
我感受最深的有兩個片段,第一個片段使我明白了母愛的力量總是超乎尋常,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並且母愛是用世界上任何語言都無法形容的愛—羊媽媽雖說已經奄奄一息了,可它還用最後一口氣堅強地把肚子裡的胎兒生下來,完成一個母親的偉大使命和職責,這使我明白了母愛是偉大的;當寺廟嬰兒正因沒東西吃,哭得嗓子都啞了時,一名女警官走了過來,摟起衣服,像哺育自己的孩子一樣哺育那些飢餓的嬰兒,我明白了母愛是無私的;狗媽媽剛生下的孩子死了,它的眼神充滿了悲傷,傷心地抱著她的孩子,痛苦地把死去的孩子埋在土裡,我明白了母愛是淒涼的。
另外一個印象很深的片段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大公無私、默默付出、樂於助人的精神。搜救援員在凌亂的廢墟中毫不害怕,只要能找到倖存者,並救助他們,他們的臉上就會留下如太陽般燦爛的笑容,使我明白了幫助別人不僅讓別人感受到快樂,也是在幫助自己;搜救犬不畏廢墟中的危險,就算鋼筋砸下來,劃破了肚子,臉上卻並沒有任何害怕的神情,因為它知道做搜救犬必須得做好時刻面臨生命危險的準備。一陣疼痛過後,它悲壯地以身殉職,讓我明白了,無論在什麼崗位上,必須認真負責,不畏懼挫折和困難;母白鵝在廢墟中,用身體擋著屋簷上掉下來的預製板,只為保護它身下的爺爺。為了不讓爺爺餓死,它把自己的蛋咬破,讓爺爺喝蛋液。爺爺活過了九天九夜,母白鵝卻餓死了。這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捨己為人、大公無私。
所有的這些,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從小事做起,善於發現身邊那些激勵人心、感人至深的片段,並用自己的言行去回報偉大的母愛,去踐行不畏艱難,大公無私的精神。
雲淡風輕,悠然自得——讀《李漢榮散文》有感 篇4
讀後感 ,1031字元旦,我結束了對《李漢榮散文》的閱讀,感慨頗深,李漢榮是一位男性作家,但是他的文章特色卻是用樸實的文字寫出特殊的優雅與細膩,他的文章,沒有什麼很華麗的辭藻,但卻總能讓人身臨其境,心曠神怡。
在我所讀到的文章中,我尤其喜歡一篇名為《生命中最柔軟的部分》的文章。這篇文章寫的是有關於善良與愛的內容,這即是生命中最柔軟的部分。而現實世界中充滿了堅硬的東西,無論是物質上的鋼筋水泥,亦或是心靈中的敵意仇恨,它們充斥著這個世界。這篇文章原本的主題是呼籲我們迴歸自然,迴歸美好,去尋找生命中柔軟的部分,也說明了我們的生命需要美好而柔軟的部分。而我卻讀出了一絲絃外之音,那是一種人生態度,即是雲淡風輕,悠然自得。
這個主題在他的《又見南山》與《山中訪友》中出現過,說的是一種很自在,很快樂的生活,整日與自然為伴,與山林為友。而我的體悟卻又與之不同,因為我是世俗之人,我需要生存,自然不可能像陶淵明那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只能在鋼筋水泥構成的城市中尋找些足夠聊以自慰的東西。
何為雲淡風輕?是一種天人合一,自由自在的境界。就像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樣,似乎周圍的一切已經與自己融為一體,而其他的都不重要了。並不是說忽視周圍的一切,而是處於一種悠閒的狀態。何為悠然自得,是指內心得意舒適,自由清閒的狀態。但在這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中,每個人都在為生存而奮鬥,何來悠閒?所以,我的體悟是,這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心境。
我們在冰冷堅硬的城市中,為生存而奮鬥,可以說,活得很累。不是有這樣一個說法,說生活,生活,人生下來就是要幹活的。事實也是這樣,但是,我追求的是在這朝九晚五的生活中,給自己找一個可以讓自己悠閒的時間。我們身上的包袱已經很重,而且不能放下,但是,我們為什麼要讓自己一直向前面趕路呢?我們應該坐下來,歇歇腳,看看四周的風景,而這風景,指的就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美。
在這堅硬的世界裡,並不是沒有美好,而是缺乏去尋找美的眼睛,而這眼睛,就是雲淡風輕,悠然自得的心境了。放下包袱,輕裝上陣,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慢一點,讓它更加有意義,在回首之時不讓它成為你的遺憾,這就是我們的最終目的,也正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遇事不亂,處變不驚,縱觀世界,笑看塵寰,方為人生之道也。
讓我們的人生過的更美好,更快樂,這就是人生的終極意義,任清風拂過山崗,明月照耀四方,微笑看待一切,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慢一點留意,世界更美麗。雲淡風輕,無心見無常;悠然自得,細微有所悟,生命轉彎處,幸福常駐。
用心編織愛之網——讀《夏洛的網》有感 篇5
讀後感 ,929字在生命中的任何時刻,朋友都是那個給你支援的人,幫你成長的人,領你走出困境的人,朋友就像空氣一樣,雖然很普通,但是無比珍貴。—題記
陽光再一次透過窗戶,探進頭來,也許,這溫暖的陽光也想再次品味這本浸滿愛與溫情的書吧,當然,她也一定會記住這本書的名字—《夏洛的網》。
有一隻小豬,名叫威爾伯,因為它是一隻“落腳豬”,所以人們認為它是養不活的,它的命運是在出生後將被無情的殺死。可幸運的是,她的小女主人救了它,把它養大後送去了舅舅的農場。在那裡,它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但好景不長,一個可怕的訊息打破了寧靜—威爾伯將在聖誕節時被變成燻肉火腿!威爾伯悲痛絕望!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卻說:“我救你。”夏洛一邊安慰著好朋友,一邊用自己的生命編織了一張張愛的蜘蛛網。網上分別寫著“王牌豬”、“了不起”、“謙卑”,正是這一張張讓人類看起來不可思議的蜘蛛網,徹底逆轉了威爾伯的命運,終於讓他在集市的大賽上贏得特別獎,和一個安享天命的未來,但夏洛卻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看到這時,我的眼睛不禁浸潤了—夏洛用自己的生命編織了一張愛的大網,挽救了威爾伯的生命,而在我成長的每一天,何嘗不時時被一張張愛的大網緊緊地包圍著,保護著呢?
她叫瑩瑩,齊耳短髮,大眼睛,是我最好的朋友。五年級的期中考試,我獲得了一個無比糟糕的成績,老師恨鐵不成鋼地請我“喝茶”外加免費“口水雨”一場。走出辦公室我原以為所有的同學都應該早早放學回家了,正發愁該怎樣捧著自己這顆受傷的心自己走回家,卻不經意回眸,看見了瑩瑩懷抱兩個書包的瘦小身影。她見我來了,也沒多說什麼,遞給我一個橘子,我用力剝開橘子皮,一股腦把整個橘子塞進嘴裡。酸澀隨速溢滿整個口腔。不知是因為橘子的酸澀、瑩瑩的關愛,還是老師失望的眼神,我的眼淚竟不自覺地流了下來,瑩瑩沒有過多的安慰,而是用她的實際行動最好的安慰了我。
從那天起,瑩瑩每天帶我複習一課,我常常以“累了”為理由,拒絕她的無私幫助,她也不惱,追著我幫我複習。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期末考試,我竟超過了她。
後來步入初中,雖然沒能有幸再和她分到一個班,但我知道,我們就像夏洛與威爾伯之間,雖然沒能緊緊靠在一起,但依舊互相照耀。
觀《變形記之母愛的呼喚》有感 篇6
觀後感 ,1178字湖南衛視的《變形記》從2006年9月開播至今,一直倍受關注。這檔節目是運用紀錄片加真人秀模式通過真人互換角色在特定情景和規則下真情實感、行為和自我個性的自然流露。忽略節目本身剪輯的安排,我們依然能從節目中看到城市和農村少年明顯的行為差異和背後所反映出的心理狀態。
《母愛的呼喚》是於2014年1月20日播出的《變形記》第四季第三期節目,這期節目的城市主人公名叫施寧傑,來自江西南昌,被稱為“《變形記》史上最難以改變的主人公”。一個常年居住在酒店,輟學,抽菸,泡夜店的奇葩富二代。施寧傑從幼兒園就開始寄宿,在有限的家庭生活中,父母總是吵架,最終離婚。他父親脾氣暴躁,父子只有在夜總會才能融洽相處。2011年,他由於各種違反紀律校規,被學校開除,來到南昌和母親生活。其母親經營酒店,工作繁忙,母子沒有時間相處。他每天在瘋狂的飆車和酒精的刺激中揮霍青春,燈紅酒綠的生活讓他深深刻上成人化、社會化的烙印。這期的農村主人公王紅林,身世令人唏噓。父母離婚,她與年邁的奶奶、癱瘓的大伯相依為命。從母親改嫁遠走後,王紅林成為這個家庭的全部希望,洗衣、做飯、操持家務,這個9歲的女孩像個大人一樣照顧這個殘缺的家庭。
在這期節目中可以看到這兩個互換的角色,分別是偏遠山區的獨立少年和城市問題少年。這兩個成長環境截然相反的孩子,表現出的行為本身就反映出他們不同的心理狀態。城市問題少年主要表現出玩世不恭、厭惡學習、焦躁易怒、沉迷網路,他們常常行為表現不穩定,被同齡段的孩子隔離。農村少年則表現出懂事、勤奮、善良、害羞的一面,他們過早的承擔家庭重任,享受不到童年的快樂,生活被柴米油鹽包圍。這也是《變形記》中最常見的人物設定,城市少年桀驁不馴,農村少年自強不屈。
環境對人的心理髮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這組少年性格和心理差異如此巨大的原因中,環境因素佔有重要地位。對青少年身心發展進行影響的主要是家庭和社會兩大環境。首先是社會環境,王紅林來自陝西平利縣八仙鎮,生活在大山深處,地點偏遠,經濟落後,資訊閉塞,也造就了一個相對單純的社會環境。而施寧傑身處南昌,城市經濟活躍,受社會上誘惑較多。各種網路遊戲、夜店、娛樂場所的繁榮也讓他的生活狀態相對更多元化、喜歡玩樂的心態更深。生活環境的差異也體現在兩位少年對新環境的適應方面。施寧傑初次來到八仙鎮時一路上顯得興奮和驚訝不已,還不停對眼前看到的景象吐槽。他跑去豬圈看豬,在院子的地上寫字,在燈下對著飛蛾揮舞掃帚。相較於施寧傑的驚訝,王紅林在大城市的生活卻不如意,她被分配到南昌市一所私立學校讀五年級,過上了寄宿生活。新的學習方式和新同學讓這個農村孩子顯得慌亂和迷茫,她甚至聽不懂老師上課的內容。從這點上,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生活環境下青少年的適應能力具有差異性,城市少年適應新環境的能力高於農村。但是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王紅林顯然優於施寧傑。
有想象才美味——讀《李看看的自習課之夢雲間甜品店》有感 篇7
讀後感 ,976字趁著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著名作家常怡寫的書—《李看看的自習課之夢雲間甜品店》。一拿到手上的時候,我就非常喜歡,便迫不及待的讀了起來,裡面最讓我感興趣的一篇文章就是《雲間甜品店》了。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李看看,這個故事講述了李看看在夢中品嚐了美味的食品。那天,李看看被老師批評了,她就在自習課上哭著哭著便睡著了。在夢中,她進了一座大廈,那裡有一間甜品店,裡面的各種美味甜點真是令人垂涎三尺。李看看一共品嚐了四種美味的甜點,有法式乳酪泡芙,草莓汁配芝士冰淇淋球,蜜桃香草蛋糕和提拉米蘇。李看看對這四種甜點都很入迷,格外對提拉米蘇更是喜歡。然而在最後付錢的時候卻遇到了麻煩她吃的這四種甜點價格太昂貴了,一共需要二百二十元,而李看看帶的錢連一百元都不到。最後,她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嚇得一下子從課桌上驚醒過來,才明白這原來只是一場夢而已。
讀完了這個故事之後,我知道了李看看是一個十分喜歡品嚐美食的小姑娘,她的夢想是當一位有名的點心師。其實,我也非常喜歡吃甜點的,我和我的媽媽都是個美食愛好者。
通過了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小時候的一件事,現在回憶起來都覺得有點可笑。那時候,離我六歲生日的前天晚上,我和媽媽鬧了一點兒小別扭,我就生氣的回房間關門去睡覺,不知不覺的睡著了。我在夢中夢見了在我的生日大餐上,爸爸媽媽把家裡佈置得漂漂亮亮的,一下子就把我看呆了,一瞬間都沒回過神來呢!正在我入迷的胡思亂想的時候,爸爸和媽媽一起走過來對我說:“寶貝,祝你生日快樂!”然後,手拉著手把我帶到一張桌子前並坐下,桌上有各種各樣好吃的東西,還有一個大大的冰淇凌蛋糕。過了一會兒,親朋好友們都來了,氣氛可熱鬧了,大家在一起說說笑笑,我玩的可真開心!突然,我聽見了媽媽的一聲大吼:“起床了!”嚇得我一下子驚醒過來,發現自己還躺在床上,便明白了這是一場夢。忽然,媽媽問我:“你怎麼睡得這麼香?叫你好幾次都沒聽見,嘴裡還嘟囔著生日蛋糕呢!”我便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媽媽我做的夢,媽媽聽後哈哈大笑,說我又愛貪吃又愛想象。結果我過生日那天,爸爸媽媽做了一桌子豐盛的飯菜,還有一個大大的生日蛋糕,那個生日我過得最開心、最難忘。
我覺得,我們的童年裡最好有一點幻想,它能讓我們的童年更加精彩,不過我相信,我也是個愛想象的小姑娘。只要我愛想象,大膽地想象,生活就會更美味!
感恩之心——讀《感恩的窗簾》有感 篇8
讀後感 ,718字居里夫人曾經說過:“不管一個人取得多麼值得驕傲的成績,都應該飲水思源,應該記住是自己的老師為他們的成長播下了最初的種子。”
這是一篇讓我受益匪淺、深受感慨的文章—《感恩的窗簾》。那是一對師生的故事,發生在50多年前,一位學生去老師家補習,但她怕影響老師,總是在外面等,後來老師說只要窗簾拉開了,就可以進去了。50年後,師生再次相遇,只要空閒這位學生就會去老師家,幫老師捶捶腰背,幫老師拎走一袋垃圾,幫老師……只要看到老師家的窗簾拉開了,她就會去,這是個多麼感人肺腑的故事啊!即使歲月如梭,過去了那麼久,學生還是沒忘記老師,在背後默默地感恩老師。可看出這是個懂得感恩、懷有感恩之心的人。
敢問,現在的社會,有多少人懂得感恩、有感恩之心?古人常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想必大家都聽過吧。是啊!現在的社會少了那麼一絲感恩。當我們都學會感恩,那麼整個世界是多麼美好啊!對比起這個學生,我們就像是沙漠裡的一粒沙,是那麼渺小。身為小學生的我們,在家裡是“小皇帝”“小公主”的我們,不但缺乏感恩之心,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為父母應盡的責任,甚至還常常向父母無條件地索取,讓父母為我們操碎了心。我們不但沒有向父母道一聲感謝,甚至還理所當然地覺得這是父母應該做的。
在父母之愛和孩子之愛的天平秤上,永遠都是不平等,父母永遠都無條件地為我們打拼,一句怨言都沒有,只因我們是他們的孩子。我們對父母付出的實在是少之又少,但父母卻無怨無悔。
感恩,是一個神聖的東西,說難其實也不難。我們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老天給我們的一切。只要讓父母、老師少操一點心,讓社會覺得你有用,不是累贅,這就是感恩了。讓我們一起行動,都來做懷有感恩之心的人吧!
讓五好之花美麗綻放——讀《五好小公民》有感 篇9
讀後感 ,1057字陽光少年,誠實守信,樂觀向上;勇於實踐,樂於助人;敢於承擔,以身作則……
—題記
一本薄薄的小冊,一個極其普通的書名,雖平凡,但讀完後卻帶給我深深的啟迪和教育。書中列舉出許多古今中外的名人軼事,給予我真善美的正能量。我萬分感激,隨即看了看手中的這本書—《五好小公民》。
從小,老師就對我們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可是,又有幾人能懂呢?起初,我也並不懂。可自從我讀了《五好小公民》這本書以後,我便懂了,徹徹底底地懂了,融會貫通。尤其是當我看到習近平爺爺在陝北的故事,更是感觸頗深。
在《習近平在陝北》這篇文章中告訴我們,年僅十五歲的習近平足足帶著滿滿兩大箱圖書,來到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陝北農村插隊。要知道,當時的陝北可是一片黃土地,住的是窯洞,吃的是糠菜半年糧,而且還要自己做飯,自己縫被子、衣服……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料理。可習近平呢?他放棄了嗎?不,他沒有!他一樣又一樣地學,一樣又一樣地做,最後全都學會了。可以想象,習近平為此付出了多少的艱辛,他是多麼自立自強,樂觀向上。而在那段艱苦的歲月裡,習近平依舊沒忘記學習。每晚幹完農活,他總是在煤油燈下讀書,一看就是半宿直到天矇矇亮方才休息。
看完了書,我情不自禁想到了自己—和習爺爺比起來,我是多麼依賴別人,多麼享受自在啊!我總是吃著媽媽做的飯菜,花著爸爸掙來的錢,穿著奶奶給我縫的衣服……習爺爺會的,我一樣都不會;我不會的,習爺爺樣樣都會。或許在別人眼中,我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啃老族”—吃父母的,用父母的,穿父母的,雖然看起來舒適又安逸,但到頭來卻一事無成!而在習爺爺身上,看到的卻是拼搏和奮鬥,雖艱辛,但最終能獲得人生成就。
再一想,現在我們的社會中又有多少和我一樣的“啃老族”呢?答案也只能是—很多很多。這些人全依靠著父母,自己又不會任何本領。但他們是否想過,當父母老了,走不動了,他們又該怎麼辦呢?終究還是要靠他們自己的,只有自己自立自強,生生不息,才能贏得人生!
習爺爺的人生目標是做一個人民公僕,要為人民做實事。而我的理想又是什麼呢?或許,我到現在才明白“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只有青少年聰明,有才華,且自立自強,樂觀向上,國家才有希望,才能強大富足!
我漸漸合上書,抬起頭,露出堅毅的臉龐:今後,我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爭做一個講文明、講誠信、守紀律的好學生,做一個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的陽光少年!
共享生命的二分之一 篇10
國一作文 ,619字2016年開始,“共享”成為熱門話題。不論是通過電視廣告,亦或是來自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與“共享”掛鉤的事物,早已充斥了我們的生活。這無非是巨大的便捷,對所有人包括我來說。我見識了許多,大多都是打著“共享”的名號,來滿足我們填不完的慾望。
初見小黃車,雖不能騎著它各處遊玩,但那陳舊的傷疤,壞死的鏈條,就連黑色的坐墊上都粘了塊口香糖。我怔住,更多的是失望地離開。我們所謂的“共享”就是這樣的?
前期有一則新聞,大量共享單車堆在路邊,並且是倒著的。路人嬉笑的圍觀和滿頭大汗的修理人員形成嘲諷的對比。我看了這則新聞,斬釘截鐵地在心裡對“共享”二字畫了大叉。我們所謂的“共享”就是這樣的?
我的心底深處傳來哀傷的嘆息,蔓延至全身。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裡警告人類:人們總是擅長毀滅自己所熱愛的東西。共享某種東西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也差點被我們搞砸。我其實更想說的是,共享真正的意義並不在這兒。是生命,是那些需要幫助的生命。你可曾為電視上那些失明缺肺的人感到過心痛嗎?你可曾想過要為他們做些什麼?他們的生命需要我們給予。只有我們才能使他們有活下去的希望,人生的光明。我看見那些失明的小女孩兒,燦爛的笑容似陽光,又隱藏著流不出眼淚的悲傷。我有幸閱覽過海倫。凱勒女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裡面的故事是真實而感動的。我願分給他們二分之一的光明,令他們能看見陽光的絢爛。
共享的本質是溫暖美好的,且讓我們與之共享生命的二分之一,讓世界的光明不再是稀有的。